B/S三层网络结构
B/S三层网络结构(精选9篇)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1篇
1 B/S三层结构基本思想
B/S(浏览器/服务器)的软件体系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的三层结构。B/S机构主要是利用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和ActiveX技术,用同一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体系构造技术。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加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结构。
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结构的产品明显体现其方便的特性,无论用户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上网即可立即进行维护和升级,对人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相当惊人的。
无论是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RP还是我们要开发的网上竞价系统,就发展趋势来看,采用统一的B/S结构开发的方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最好的选择。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想
网上竞价系统是由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两部分组成。前台管理采用基于Web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的网络体系结构,即B/S三层结构;后台系统管理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的网络体系结构,也可以说C/S两层结构。
系统的前台部分主要采用微软的ASP(Active Server Page)编写,服务器端脚本用VBScript编写,客户端脚本采用JavaScript和VBScript来编写,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是Windows Server 2000+IIS5.0。并且前台管理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er/Server)的三层结构。
后台部分主要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开发,后台管理部分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的二层结构。其三层结构图如图1所示。
前台的管理与后台的管理是相对独立的而且应该是独立的;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在逻辑上的统一是通过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来实现的。
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图2为系统结构设计。
2.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1)前台管理部分的功能模块由用户登录、新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的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查看、信息查询、公告栏、商品报价、提交商品信息、商品竞价等组成。
新用户注册---凡是想要参与商品竞价的采购方/供应方,必须先进行注册,填写一些必需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E-mail、联系电话、传真、通讯地址、真实姓名、信用卡号、身份选择(买方/卖方),我们会对提交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用户,三天后会收到正式纳入会员的通知和注册的序列号。
用户登录---用户登录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还要进行身份认证(确认是买方/卖方),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相应的登录界面。
商品报价---买方登录后,填写采购商品的内容。内容包括:填写商品名、选择商品类别、选择商品的质量等级、填写采购商品的最高价(底价)、买方所希望的竞价开始和结束时间(仅填写某年某月某日,竞价的具体时间由后台管理员设定)。经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报价表单。系统会自动对买方提交的商品信息在商品表中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放在视图中。
添加商品信息---卖方登录成功后,便可以添加商品。包括选择商品的种类、填写商品名、选择商品的质量等级、填写商品的基本价格、填写商品的描述。经过确认对所添加的商品信息无误后,提交商品信息表单。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商品序列号。
商品竞价---卖方收到管理员发送的E-mail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网上竞价系统,对自身的商品进行竞价,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卖方只能对一种商品进行竞价。卖方在竞价之前,需要记住参与竞价的商品序列号。竞价时首先对自身参与竞价的商品进行确认,确认通过后,系统显示给卖方(供应方)要参与竞价的商品名、商品的最高价、商品质量等级以及卖方(供应方)每次出价的最小下降幅度。然后,开始对商品出价,确认后,显示出价的卖方用户名、卖方的出价、商品的出价时间、竞价的次数。同一用户在两分钟内不可以出价。卖方可以查看竞价的动态过程,然后重新出价。规定的竞价时间到,本次竞价结束,取竞价的最后一条记录写入成功交易表中,同时显示本次竞价的卖方用户名、买方用户名、商品名、买方的最高价、成交价、成交时间。管理员发E-mail通知竞价成功的双方本次竞价的一些基本信息。
2)后台管理部分功能划分为数据库中表的基本维护、信息查询、发布商品竞价的具体时间、登记交易成功的商品信息。
数据库表的基本维护---对系统涉及到的数据库中表记录进行的插入、删除、修改等。
信息查询---主要是对商品信息、用户注册信息、成功交易记录进行查询。
发布竞价的具体时间---管理员对存放依据买方信息要求查询的结果视图进行查询,符合条件的卖方管理员负责发E-mail通知他们竞价的具体时间和参与竞价的商品序列号、商品名等信息。
登记交易成功的记录---交易结束,对当前竞价的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发E-mail给参与本次商品竞价的买卖双方,告知双方本次竞价的情况和对方的联系方式。
2.4 商品竞价过程的流程图
图3为商品竞价过程的流程图。
3 系统的开发难点与开发技巧
问题1:当不同的用户登录进入该系统,直到离开,用户名和用户序列号在这一段时间的保存问题。
解决技巧:利用ASP技术中的session对象技术。
Session其实指的就是访问者从到达某个特定主页到离开为止的那段时间。每一访问者都会单独获得一个session。在Web应用程序中,当一个用户访问该应用时,session类型的变量可以供这个用户在该Web应用的所有页面中共享数据;如果另一个用户也同时访问该Web应用,它也拥有自己的session变量,但两个用户之间无法通过session共享信息,而Application类型的变更则可以实现站点多个用户之间在所有页面中共享信息。
问题2:数据库的连接、数据的读取以及数据库的关闭问题。
解决技巧:用ADO访问数据库技术
ADO(Active Data Object)是针对当前软件所支持的数据进行操作的最有效最简单而且功能最强大的方法。ADO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编程模式。它把大部分数据源编程的属性直接扩展到Active Server上。ADO ActiveX数据对象是一个ASP内置的ActiveX服务器组件,用于数据库访问,可把它与ASP结合起来,建立提供数据库信息的网页内容,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ADO可用VBScript、JavaScript语言来控制数据库的访问和查询结果的输出;ADO中使用RecordSets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可以连接多种支持ODBC的数据库。
问题3:多值查询问题。
解决技巧:对待查的查询条件,如果为空,则赋一个在数据库中不存在的字符。
问题4:系统自动为注册成功的用户分配一个序列号并且不能重复。
解决技巧:添加新的用户信息时,检测要操作的表是否为空。若为空,并且是买方注册,注册序列号则赋值为1,否则,注册序列号的值就为当前的序列号的值加2。如果要操作的表为空,并且是卖方注册,注册序列号则赋值为2,否则,注册序列号的值就为当前的序列号的值加2。这样仅一个注册序列号就可以唯一识别某一个用户,并且还可以确认是卖方还是买方。
问题5:如何实现用买方提出的采购要求作为查询条件在商品信息表中查询符合条件的商品信息。
解决技巧:利用视图来完成查询结果。
由于视图是一个虚表,它可以显示表中有的所以信息。SQL Server 2000环境下的设计视图是一个功能强大、非常好用的工具。对于给定的三个数据表,进行相应的关联后,就可以按照设定的条件显示想要得到的信息。在设计中使用视图,对查询信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结束语
网上竞价系统是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既有数据库技术和开发动态网页的ASP技术,也有维护数据库的Visual Basic 6.0技术。
当然,在有限时间和知识范围内,该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商品信息表中的“信誉度”字段,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最初设置该字段时是这样考虑的:信誉度字段的值采取积分制,积分的来源由两个方面,一个是每交易成功一次加多少分,另一个来自买方(采购方)的投票,然后按设定的积分段划定等级。
参考文献
[1]袁秀丽,张瑞敏.网上竞价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4.
[2]汪晓平,钟军.ASP网络开发技术[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2篇
C/S结构与B/S结构在高速公路管理软件方面的应用
结合辽宁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软件实际情况,介绍C/S结构与B/S结构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为高速公路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提供借鉴.
作 者:朱瑞新 ZHU Rui-xin 作者单位: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沈阳,110003刊 名:北方交通英文刊名:NORTHERN COMMUNI CATIONS年,卷(期):“”(2)分类号:U412.6关键词:高速公路 C/S B/S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3篇
网上书店,是一种高质量、更快捷、更方便的销售和购买图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书店对于服务时间和地域等的限制,不但大大节省了开店的成本,而且真正实现了24 h不打烊的书店服务。近年来随着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等网上书店的涌现,各实体书店都争先将书店销售业务扩展到网络,网上购书的实惠、便捷、多样化等优势都逐渐深入人心,网上购书日益成为时尚。加上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应用,使得网上书店的购销模式更加人性化。网上书店系统在图书的销售和购买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如何设计基于B/S三层结构的网上书店系统,分析了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难点。
1B/S三层结构介绍
B/S是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简称。B/S结构以访问Web数据库为中心,以http为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和与其相连的后台数据库。B/S模式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个层次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1]。
Visual Studio 2005是一个高效率的集成开发环境,可以方便地实现B/S结构的3层构架,即用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用户层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一般是指系统的界面,用于数据录入、显示等。应用层主要是做有效性验证的工作,能更好地保证程序运行的健壮性,如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和查询业务等。数据层,就是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即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进行操作[2,3]。
2 网上书店系统体系结构
网上书店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有用户管理、图书展示、订购服务和后台管理4大部分。从操作界面来说,主要是分为用户操作界面和管理员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随意浏览网店的商品,但是要在网店购买图书,就必须先登录(未注册的先要进行注册)。用户通过自己浏览和查询,可以选购自己想要的图书,其所选图书自动添加到购物篮中,选好图书后用户可以对自己的购物篮进行管理,如删除订单、修改订单等,并最终确定需要购买的图书,进行支付。管理员登录后转到后台管理的页面,这里管理员可以管理普通用户,可以增、删、改用户;可以对图书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图书类别、删除图书类别、添加图书、删除图书和管理用户订单等。根据以上叙述,得出本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4,5,6]。
3 实体关系模型
根据系统功能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本系统可以设计以下主要实体:用户实体、订单实体、图书实体和图书类别实体等。其中,图书实体和图书类别实体之间是多对一的关系,用户实体与图书订单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主要实体之间的E-R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7]。
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本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储着网上书店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整个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都是围绕着数据库来进行展开的,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安全维护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软件的质量。
4.1 数据库设计技术要点
在进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分解和设计时,应遵循数据规范化的理论进行设计,以减少数据冗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管理信息系统总体信息方案的指导下,各个数据库应当为它所支持的管理目标服务,在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技术要点: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必须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高度结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是建立数据库和进行信息交换的基础;数据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要重视编码的应用;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减小冗余度,减小存储空间的占用,降低数据一致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适当的冗余,以提高运行速度和降低开发难度;必须维护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经常会出现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的情况,由于并发操作,可能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必须用“锁”等办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设定相应的安全机制,由于数据库的信息对特定的用户有特定的保密要求,安全机制必不可少[8,9]。
4.2 表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中先建立名为bookstore的数据库后,需要再创建如下主要数据表:用户表、订单表、图书订单表和图书类别表等。
(1) 用户表:
用于存放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邮寄图书时需要填写的信息,如用户编号等,如表1所示。
(2) 其他表。
除了上面介绍的用户表,还需要设计一个订单表用来存放订单的信息,设计一个图书信息表用来记录图书的基本信息,一个图书类别表用来记录图书的类别信息等,各表中主要字段如上面的实体E-R图所示,出于篇幅限制,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4.3 数据库连接设置
数据库使用的是传统的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名称:bookstore。为了使应用程序方便移植,为版本控制提供更好的支持,可以在应用程序配置文件Web.config中设置数据库连接信息。在该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语句来连接数据库供整个系统使用,如图4所示。
5 系统实现
该环节包括网站界面的设计和各功能模块的实现。界面设计主要包括首页、注册页、图书查询页、购物篮管理页和管理员界面等。设计界面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方便用户操作,将最想让用户了解的信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同时还要在方便操作的基础上尽量追求界面美观。导航栏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既要方便使用,又要分类明晰和醒目。整个设计过程可以综合使用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元素,以吸引用户眼球。
在功能模块中,最主要的模块包括用户注册和登录管理模块、图书查询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及销售管理模块等。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代码的正确性以确保系统正常功能的实现外,还要考虑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移植性等问题,系统功能的可扩充性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处介绍图书查询模块。图书的查询可以通过书名、作者(或主编)或出版社等来查询,查询后会专门有一个页面来显示查询的内容。图书查询模块主体的设计流程图如图5所示。
6 结 语
网上书店系统在图书的在线销售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部分书籍的网上销售量甚至超过了实体书店的销售。如果能够在网上书店系统中加入数据挖掘技术,这种技术将海量的购书信息进行挖掘计算后把相关联的书籍推荐给顾客,从而可以发掘和刺激顾客潜在的购书需求,大大提高图书的销售量[10]。本文介绍的网上书店系统基本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代码可移植性好和维护简单,对于建立网上书店系统和其他一些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建芳,陆深焕.如何在J2EE平台上设计开发基于Web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08(4):193-195.
[2]程志梅,陆钢,刘光萍.基于B/S模式的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185-188.
[3]张春燕,缪力.基于XML网上书店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6):40-42.
[4]谌志鹏,商艳红.基于WAP的网上书店的设计与实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5):53-55.
[5]杨文彬.基于ASP的网上书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江大学学报,2011,8(9):73-75.
[6]高峰.基于ASP.NET网上书店的设计与实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62-64.
[7]张树亮.ASP.NET2.0+SQL Server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案例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高彩霞.基于关联规则的网上书店电子商务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
[9]李妍,张娜,张东海.网上书店的分析与实现[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4):530-531.
[10]李爱凤.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购物篮模式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2):56-58.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4篇
现代的观念认为:办公实际上是在人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分类、传递及处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协调,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办公要想得到好的整体效果其难度日益增加[1]。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要处理信息的巨量化;二是难以表述这些巨量化信息变化的快节奏;三是在这种形势下还要求更高的处理速度,有时甚至要求“即时”处理;四是各工作岗位及工作部门之间信息交接量与交接速度的上升;五是部门之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得工作流程发生变化。这就对现代OA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通过理论研究和技术手段,不断改进OA系统,依次来提高机关办公的整体效果,并使得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着重于提供办公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传递、监控功能,从而提高政府的管理、决策水平和手段,规范并大力提高政府部门整体运作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
本文对OA系统的工作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批文工作流程进行Petri网分析,同时结合Web技术研究OA的B/S结构,将研究结果运用于OA系统的开发和解决上述问题。实例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OA系统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是指整体或部分的业务过程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它由一系列趋同于同一目标的活动组成,并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同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工作流管理(WorkflowManagement)是工作流中活动的协商、控制和通信。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是管理工作流流程的一系列软件,包括定义、测试、分析、仿真、集成、使能、监控、跟踪等内容[2]。近年来,由于WFMS可以作为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平台[3],因此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作为OA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工作流技术可以为提高综合办公能力、层次组织管理以及协作的多样性等提供先进的手段。运用工作流技术,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工作流建模是工作流技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定义,利用操作、事件、触发条件等过程因素,构造工作流模型,从而实现对现实流程的关系抽象[4]。在这一工作流建模过程中,只有保证工作流模型和系统目标同构,才能完全发挥工作流模型对过程开展的指导作用。图1为OA系统的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系统中主要部件和数据的作用如下:
(1)过程定义工具被用来创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业务过程描述。它可以是形式化的过程定义语言或对象关系模型,也可以是简单地规定用户间信息传输的一组路由命令。
(2)过程定义为实现某工作目标而要完成的一系列步骤的描述。它包含了所有使业务过程能被工作流执行服务执行的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起始和终止条件、各个组成活动、活动调度规则、各业务的参与和需要做的工作、相关应用次序和数据的调用信息等。过程由活动和相关数据组成。
(3)活动是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活动可以是程序活动或过程活动,活动通过分配给能够执行活动的用户执行。
(4)数据流是活动中间交换信息和映射。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使用这些数据确定工作流实例的状态转移,例如过程调度决策数据、活动间的传输数据等。工作流相关数据既可以被工作流引擎使用,也可以被应用程序调用。
(5)控制流是活动间的执行顺序,包含被工作流执行服务(WES)和引擎管理的系统数据,例如工作流实例的状态信息、每一活动的状态信息等。
(6)工作流引擎负责解释过程定义,并进行过程实例化和过程执行控制、任务调动、日志维护、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调用应用程序、提供监督和管理功能等,还提供与工作流参与者之间的接口。
在OA系统的办公业务流程中,公文的审批和会议管理工作等都可以作为较典型的工作流过程实例。工作流Petri网的描述
Petri网是当代德国数学家C.A.Petri定义的一种通用模型,用以描述存在于条件与事件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可用图形表示的组合模型,具有直观、易懂和易用的特点,很适合工作流的表达。工作流是由一组相关活动构成,活动是完成一项任务所要进行的多个操作的统称[5]。各个相应的部门所完成的活动就称之为任务,每项任务包括任务的内容、任务的状态、任务的执行结果。
Petri网中控制流极为重要,它控制流程的走向。控制流的结构分为顺序结构、并行结构、或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如图2所示。
对OA系统中的公文审批流程采用图3表示。它有公文起草、公文校核、公文审批、公文修改、公文核发、公文打印、公文分发和归档等组成,能够满足公文审批的需求。对应各个过程有公文撰写员、校核员、审批会签人员、核发员、打印员和分发归档员等人员岗位。对该流程可以进行Petri网的描述(见图4)。先定义位置N用圆表示,跃迁M用矩形表示。
N1代表公文撰写员,N2~N7分别表示校核员、审批会签人员、核发员、打印员和分发归档员等;而M1~M8分别代表公文起草、公文校核、公文审批、公文修改、公文核发、公文打印、公文分发和归档等,其中M3和M7表示审批会签人员。N0表示公文归档处理。
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和审批权限决定工作列表,和审批有关的操作主要提交审批申请、同意和不同意等,以此决定公文的数据流向。采用这种工作流的设计思想,可以体
现办公的自动化和高效率,也可以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OA系统的B/S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于应用系统软件来说,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没有一个合适的体系结构而要有一个成功的软件几乎是不可想像的[6]。不同类型的系统需要不同的结构体系,系统的设计往往很大程度取决于体系结构的选择。本文采用基于B/S网络结构体系,来开发OA系统。图5显示系统的B/S体系结构。B/S结构将OA系统中的三要素(数据、功能、行为)分离,形成前端客户层,负责可移植的逻辑表达;中间的应用层,允许用户通过将其与设计应用隔离而共享和控制业务逻辑;后端的设计隔离和服务层,提供对专门数据服务的访问,处理客户端与数据库间的数据流。与C/S结构体系相比,其优点在于:
(1)不必开发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在用户端不需要增加任何代码,用户只需使用现行的浏览器,其操作十分方便,简单易学,界面统一,降低了用户学习新知识的难度,用户易于接受,这样既节省了开发时间,也减少了系统出错的可能性,降低了维护费用。
(2)网络应用系统跨平台,兼容性好,保护原有的软硬件设施,原来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都可以很容易地加以利用,可以使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效益。
(3)技术上相对成熟,投入费用少,系统维护简便,简单易用,见效快,回报率高。应用Web技术,OA系统只需在服务器上集中实现和配置的维护、管理,大大降低了用户用于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的难度和费用,使办公自动化更加容易实施,用户投资风险小。
(4)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并可进行扩展。
(5)软件移植容易,并可以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另外,B/S层次分离的优势体现在界面风格统一为浏览器,并具有统一的语言格式、统一的传输协议,系统管理简单,能够优化资源,可支持异种数据库和方便信息发布等。OA系统的功能简介
OA系统作为现代化的办公系统,不仅要有办公事务处理的功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办公业务的管理功能(如对公文流转的支持等),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等诸多功能,以增强OA系统办公处理能力。
OA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模块:日程安排、备忘提醒、公告板、自我工作、项目管理、客户管理、人力资源、办公用品管理等,支撑模块有资源库、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等。各个模块定位明确,相互依赖。其核心为两大模块:自我工作和项目管理。自我工作模块实际依托的是工作流技术,是工作流技术的具体体现,它针对办公的业务流程,详细的记录和反映整个工作全部过程。整个OA系统的功能结构见图6。
OA系统的各个模块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组合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
公文管理模块主要包含撰写、收文、发文、传阅和归档,可对文件的会签和审批过程进行跟踪、全程催办和统计;个人信息管理包括日常安排、重要提醒和提供邮件服务等,帮助安排和处理个人事务和日常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及时提醒个人重要事务,如参加会议、重要约会时间等,它具备电子秘书的功能,使自己能够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项目管理模块可以进行多重任务的规划和设立,进行项目管理的多种管理工作,如项目的交流、项目的预算、费用的统计,对项目工作的进展进行跟踪管理,并具备进行项目协调的功能,可以对项目参与者进行管理,发挥团队作用;自我工作模块主要基于工作流技术来完成工作的全过程,从一项工作的确立,涉及各个工作步骤流转直到工作结束的整个过程,它可以选择下一步工作的接管人,添加必要的工作附件,办理人员可以查看工作附件,并填写自己的办公意见等;会议管理主要组织制订与审批会议计划、预定会议室、确定参加人员和安排、发送会议通知,以及记录会议纪要;公共信息具有提供公告栏、综合信息、人员外出、电子讨论和信息快报等功能;人力资源模块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可以方便地了解掌握关于员工的多种信息、编排员工培训计划,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人事档案管理和政策法规文件管理。用户管理主要授权用户登录系统,设置账号和权限等,系统管理主要功能管理员对系统栏目编辑,选择公文流转部门,设置用户LOGO,还可运行其他Web应用程序等;资源库模块提供各种文档资料,供用户查询和阅读,也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常用文档可以收入自己的文件夹,但文件分机密等级,查阅、修改等均根据权限确定。
为了实现OA系统的多项功能和维护数据流,需进行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开发,首先必须建立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开发环境,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系统平台配置要求:
服务器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中文版,网络协议TCP/IP,Web服务器MicrosoftIIS5.0,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Server 2000。
客户端:Microsoft windows 98中文版或Microsoft workstation4.0、IE5.0中文版。
开发工具:ASP4.0、Microsoft VisualInterDev 6.0和Macromedia Dreamweaver UltraDev 4等。结 语
本文研究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和采用B/S结构的OA系统,能够将办公等诸多项工作集成在一起,通过Internet/Intranet进行办公业务处理,提供数字化办公环境。采用SQLServer 2000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撑,设计开发了OA系统。系统提供规范、灵活的办公流程管理,具有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并已得到实际应用。科学化的管理需要依靠现代化的办公工具,智能化决策、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趋势,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在现代化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 侗,胡奖荣.办公理论与协同OA的模型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15(1):35-41.
[2] KimY,Kang S,KimD,etal.WW-FLOW:Web-based workflowmanagement withruntime encapsulation[J].IEEEInternet Comput-er,2002,4(3):55-64.
[3] 尹建伟,陈 刚,董金祥.柔性工作流动态行为建模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14(10):1-7. [4] LIUK,ONGT.Amodeling approachfor handling business rules and exception[J].The ComputerJournal,1999,42(3):206-223.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5篇
网络考试是指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考试的行为。网络考试具有自动出卷,题库管理,自动评分,手动评分,成绩管理等功能。网络考试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考试具有效率高、工作量小、成本低廉、数据分析反馈性强等优点,成为未来英语考试的发展趋势。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对大学英语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即“听说优先”教学原则。因此,英语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必须紧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加强对听说考试测试模块的设计成为大学英语网络考试未来的发展方向。
2 英语网络考试系统的特点
2.1 以选择题为主,客观题量大,主观题量少
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题型分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四个部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完型填空或改错、作文和翻译。听力分值为35%,阅读分值为35%,完型或改错部分占10%,写作和翻译部分占20%。这其中除了改错、写作和翻译为主观题外,其他题型都是客观题,从分值的分布来看,客观题占据70%~80%,所以英语网络考试系统的题型多为选择题,客观题占绝大部分,主观题量相对较少。
2.2 有强大的流媒体传输能力,和多媒体处理和播放能力
英语考试拥有听力理解,要在英语网络考试中实现听力测试,客观上要求英语考试系统能够支持多媒体播放功能,对现在的主流音频编码格式mp3、和微软的开发的音频格式wma要能够识别、存储、转化、不可拖曳式播放。与此同时,英语网络考试系统还必须实现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媒体传输。流媒体系统一般使用客户端服务式.服务器以单播的方式和每个客户建立连接,客户端无需花费很长时间将音频数据全部下载到本地,而仅需将起始几秒的数据先下载到本地的缓冲区中就可以开始播放。后面收到的数据将陆续输入到该缓冲区,从而维持播放的连续性。这样才能保证英语听力考试的音频文件不在客户端的考试机器上,不会被考生找到,进行反复的试听,保障英语网络考试的安全性和客观公正性。
2.3 考试规模大,考试系统并发性高,数据处理量大
大学英语是高校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课。以三峡大学为例,三峡大学是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23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领域,35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硕士点,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8546人,硕士研究生1640人,留学生537人,高职高专学生4515人,成人教育学生16499人,本科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1770人。只算全日制本科学生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本学期进行英语学习的学生人数为7817人,现有机房机位数为1000,要在两天的时间内,将七千多人的英语考试进行完毕,如果每天考四场,那么每场考试的人数为978人,如此大规模的英语网络考试,还要保证考生试卷内容一致,试题随机排序,下载、分发,多媒体音频文件的同时传输,播放、试卷答案数据的上传,大量考试数据的存储、统计、分析,这些要求决定了英语网络考试系统必须具有高并发访问量和大规模数据存储、传输、处理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大学英语网络考试的要求。
3 B/S模式在英语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
B/S模式在英语网络考试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3.1 标准化和开放性
C/S模式所采用的标准只要在内部统一就可,它的应用往往是专用的。B/S模式所采用的标准都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所确定的而非单一厂商所制定,保证了在其应用的规范性、通用性、跨平台性、安全性。
3.2 开发和维护成本较低
C/S模式下必须开发出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增加了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并且后期维护成本也偏高。B/S模式下客户机(浏览器)端只要是一台能上网的机器即可,这样就完全解放了考试者的设备配置,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工作都在服务器端进行,不需对客户端进行任何配置,因此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大大降低。
3.3 易于使用,界面友好
B/S模式下用户通过IE浏览器直接访问试卷。英语网络考试选择题多,有大量选项;阅读量大、有大量文本需要显示;听力考试需要进行多媒体文件的传输和播放。IE浏览器对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的显示能力强大,展示方式多样,实现便捷容易,又能够通过网络和服务器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传输交互,能够很好的传输流媒体文件,很好的解决了英语网络考试系统数据处理量大,文件传输量大的问题。与此同时,IE浏览器普及广泛、易于使用、界面友好,不须要使用者再学习使用其它的软件,使得用户的使用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4 系统安全性高
在C/S模式系统中由于客户机直接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连接,用户可以很轻易的改变服务器上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B/S模式下系统在客户机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增加了一层Web服务器,使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两者不再直接相连,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操纵,有效地防止用户的非法入侵。
B/S模式因其自身的优点在在英语网络考试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英语网络考试系统的主流开发模式。
4 三层结构在英语网络考试中的应用
4.1 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
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换。如图1所示。
在B/S三层体系结构下,三成结构被分为表示层(Browser)、应用逻辑层(Web Server)与数据服务层(Database Server)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如图2。
B/S模式将客户端的计算功能移至Web服务器,仅保留其表示功能,当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将其转换成数据库服务器能够接受的形式,再通过数据网关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服务器承担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在服务器上完成。
4.2 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在英语网络考试中的实现
4.2.1 表示层的实现(Presentation)
该层中包含系统的显示逻辑,位于客户端。它的任务是由Web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某一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机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把它显示在Web浏览器上。所以,表示层就是浏览器将应用层传来英语网络考试的试题数据显示出来,用户在浏览器以Web方式显示出来的考卷上进行答题输入,此后表示层再将用户的答题数据传输给应用层去处理。
4.2.2 应用逻辑层的实现(Business Logic)
在英语网络系统中,该层就是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该层中包含系统的事务处理逻辑,位于Web服务器端。它的任务是接受用户的请求,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SOL等方式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申请,而后等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后,再由Web服务器传送回客户端。所以英语网络考试系统的主要逻辑处理都在应用逻辑层。这些逻辑处理主要包括:
1)通过试卷随机排序算法进行试卷生成。英语网络考试试卷的排序算法复杂,运算量大,将这个工作放到应用逻辑层来实现,保障了客户端只负责考试界面的显示,不负责数据的处理工作,大大降低了客户端的运算量。
2)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访问请求。英语网络考试人数多,规模大,在线考试时同时请求用户数多,并发性高。在三层结构中,业务逻辑被提取到应用服务器,因为应用服务器被所有用户共享,应用服务器就可以通过相应的策略对来自用户的大量请求进行统一处理。例如:在英语网络考试开始前需要发布试卷,参加考试的人员进入系统后可以看到已发布的试卷,如果未到考试时间则不能答题。根据这一需求,我们可以在应用层进行合理的时差设定,让考试用户在合理时差内分时进入试卷答题,从而实现用户在合理时差内分时进入试卷答题,这样就避免了因为高并发访问请求而导致的服务器性能下降而出现的用户访问响应慢甚至无响应的情况。
3)处理用户提交服务器的大量数据。在三层结构中,数据计算与数据处理集中在Web Server这一层,由于Web Server层的服务器的性能容易提升,所以在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可以满足英语网络考试的大量数据处理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保存考试数据存储万无一失,在数据存储方面可以采取定时存储数据的策略,保证数据尽可能最新的保存在应用服务器上,再由应用服务器上传至数据服务器。这样就即便是客户端机器死机,用户的答题数据依旧保存在Web Server层和数据层,没有丢失,只要用户重新登陆考试系统,考生的答题数据会由应用层恢复至表示层,考试可以继续答题,不影响整个考试进程,大大提高了英语网络考试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5 结束语
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很好的解决了英语网络考试会出现高并发访问量和大量数据处理的问题。并且在数据交互、数据安全方面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能够很好的解决英语网络考试中出现的大量流媒体传输播放,以及考试数据的存储传输等问题,优化了英语网络考试系统,有效的提升了体统的性能。
摘要:英语网络考试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得到推广应用。英语网络考试考试规模的大,高并发大数据量成为英语网络考试系统性能提升的瓶颈。该文分析了英语网络考试系统的特点,通过在英语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B/S模式和三层结构,有效的提升了英语网络考试系统性能。
关键词:英语网络考试,B/S模式,三层结构
参考文献
[1]陈明.无纸化考试系统综述[J].计算机教育,2007(3):12-15.
[2]郑刚.基于B/S模式的网上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01,17(5):34-36.
[3]李敏,尹先文.基于B/S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J].网络与信息技术,2006,10(25):47-48.
[4]顾景文,张桦.B/S模式多媒体数据库应用的文件处理[J].计算机工程,2001,21(2):52-56.
[5]唐俊武.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8(33):144-147.
[6]冯小明,赵春琴.高校在线考试方式应用前景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7):94-96.
[7]陈传虹.基于三层结构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4(5):40.
[8]李雄文,方亮,张淑芳.三种三层Web体系结构特点与比较[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8(18).
B/S模式下的三层架构模式 第6篇
B/S (Browser/Server) 模式的三层架构模式是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 是一种严格的分层定义, 它首先将整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分成相对简单的几个小分块, 然后在每一层中只实现系统相应层的功能设计, 层间的交互由相邻层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调用, 信息传递只由接口进行传送。利用三层架构实现系统功能的设计是为系统提供一个可行的实现方案, 并方便程序设计人员将此方案转换为实现应用系统功能的具体B/S模式, 是从传统的C/S发展起来的计算方式。对应于三层架构的多层结构, 其含义是一样的, 只是细节有所不同。
2 三层架构的三个层面的划分及功能
2.1 表现层 (UI)
位于最外层 (最上层) , 离用户最近。主要是JSP和HTML页面,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2.2 业务逻辑层 (BLL)
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 对数据层的操作, 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 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 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 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 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 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 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 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而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 理想的分层式架构, 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 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 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 它是调用者, 对于表示层而言, 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 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 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2.3 数据访问层 (DAL)
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 该层实现了持久化逻辑 (JD-BC) , 也就是专门跟数据库打交道的, 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库表的查询 (Select) 、添加 (Insert) 、更新 (Update) 、删除 (Delete) 等的操作。
三层之间的关系:业务逻辑层通过访问数据库操作层提供的接口来访问数据库操作层, 同样的数据库操作层则通过访问数据库访问层提供的接口来访问数据库访问层, 而在客户端我们则通过界面层来访问业务逻辑层.在三层架构之间派生类去实现接口, 去调用派生类的方法和属性, 三层之间相互调用。
完整的三层架构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层架构, 我们就拿养猪来示例。
图2是三层架构化的养猪产业流水线趣味对此图。
对比图1与图2, 我们可以看出:
数据库好比猪圈, 所有的猪有序地按区域或编号, 存放在不同的猪栏里。
DAL好比是屠宰场, 把猪从猪圈取出来进行 (处理) 屠杀, 按要求取出相应的部位 (字段) , 或者进行归类整理 (统计) , 形成整箱的猪肉 (数据集) , 传送给食品加工厂 (BLL) 。本来这里都是同一伙人既管抓猪, 又管杀猪的, 后来觉得效率太低了, 就让一部分人出来专管抓猪了 (DBUtility) , 根据要求来抓取指定的猪。
BLL好比食品加工厂, 将猪肉深加工成各种可以食用的食品 (业务处理) 。
Web好比商场, 将食品包装成漂亮的可以销售的产品, 展现给顾客 (UI表现层) 。
猪肉好比Model, 无论是哪个厂 (层) , 各个环节传递的本质都是猪肉, 猪肉贯穿整个过程。
通用类库Common相当于工人使用的各种工具, 为各个厂 (层) 提供诸如杀猪刀、绳子、剪刀、包装箱、工具车等共用的常用工具 (类) 。其实, 每个部门本来是可以自己制作自己的工具的, 但是那样会使效率变低, 而且也不专业, 并且很多工作都会是重复的。因此, 专门有人开了这样的工厂来制作这些工具, 提供给各个工厂, 有了这样的分工, 工厂就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了。当然, 这里只是形象比喻, 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实际的情况在细节上会有所不同。这个例子也只是说明了从猪圈到商场的单向过程, 而实际三层开发中的数据交互是双向的, 可取可存。
3 三层架构的优缺点
三层架构优势如下:①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②可以很容易地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③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④有利于标准化;⑤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三层架构式设计可以达至如下目的: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标准定义。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 三层架构比双层或单层结构都有更大优势。三层结构适合群体开发, 每人可以有不同分工, 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开发双层或单层应用时, 每个开发人员都应对系统有较深的理解, 能力要求很高, 开发三层应用时, 则可以结合多方面的人才, 只需少数人对系统全面了解, 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另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 减少了入口点, 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而且三层架构还可以支持如下功能:Remote Access (远程访问资料) , 例如可透过Internet存取远程数据库;High Performance (提升运算效率) 解决集中式运算 (Centralize) 及主从式架构 (ClientServer) 中, 数据库主机的运算负担, 降低数据库主机的Connection Load, 并可藉由增加App Server处理众多的数据处理要求。
分层式结构的缺陷:①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 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 获取相应的数据, 现在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②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 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 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③增加了代码量, 增加了工作量, 相应降低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摘要: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 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大中型的项目中, 迫切需要三层架构的分层开发思想。三层架构能带来的是软件开发效率的提高, 程序员的工作变得更具创造性, 同时纷杂的程序代码也将变得安全。
关键词:三层架构,模式,数据库,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天, 候宗浩.基于Pet shop与Duwamish的多层架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7 (12) .
[2]伽玛.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第1版) [M].李英军,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7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政府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竞争力要素之一。与此同时, 随着节能减排、低碳办公等口号的提出, 电子政务建设逐渐受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信息革命带来的全球范围的冲击日益加剧, 对传统的办公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对企事业单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电子政务中不可或缺的办公自动化 (Office Automation, 简称OA) 系统建设越来越多的被提出, 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实现电子政务和网上办公的一种常态工作方式。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成为衡量其现代化管理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办公自动化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为支柱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以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辅助决策、促进办公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 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获得更好的效果。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包括开放性、易用性、健壮性、严密性和实用性等特性。
1 系统相关技术
1.1 JSP概述
JSP即Java Server Pages, 它是由Sun Microsystem公司于1999年推出的新技术, 是基于Java Servlet以及整个Java体系的Web开发技术。JSP基于强大的Java语言, 具有良好的伸缩性, 与Java Enterprise API紧密地集成在一起, 在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Java平台构建网络程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在动态Web页面开发中, JSP具有以下优势:
(1) 将内容的生成和显示分离;
(2) 生成可重用的组件;
(3) 采用标识简化页面开发;
(4) JSP提供所有Servlets功能;
(5) 健壮的存储管理和安全性;
(6) 一次编写, 随处运行;
(7) JSP的平台适应性更广。
1.2 WEBLOGIC应用服务器概述
(1) WLS域。WLS域是个管理单元, 通常表示一个逻辑应用程序, 是运行的所有WebLogic Server实例最基本的管理单元。应用程序可以是个联机商店、人事Web站点或联机代理应用程序。一个域包括一个管理服务器、0个或几个被管理服务器、0个或几个机器和0个或几个群集。为了分散管理WebLogic Server, 也可以根据管理员责任分离、应用程序边界和服务器地理位置的不同定义多个域。也可以只用一个域集中所有WebLogicServer管理活动。应用程序的域和资源通过管理控制台管理。
(2) 服务器。服务器是Java虚拟机中运行的Java2类WebLogic Server的实例。管理服务器维护一个域的所有配置信息。被管理服务器启动时从管理服务器中取得配置信息。因此, 要启动被管理服务器, 首先要启动和运行管理服务器。但是, 被管理服务器一旦运行之后, 关闭管理服务器, 被管理服务器照样顺利运行。
(3) 机器。机器是个物理硬件, 可以运行0个或多个服务器, 具有多个CPU和多个IP地址。WebLogic Server允许定义两种不同类型的机器:普通机器和UNIX机器, 普通机器定义包括机器名, 而UNIX机器定义还包括关联用户ID和后关联租ID。
(4) 群集。群集就是一组服务器形成一个整体。群集中的所有服务器应具有相同配置, 以便负荷平衡, 因为客户机请求可以发送到群集中的任何服务器。许多服务具有故障切换功能, 如果一台服务器关闭, 则可以把客户机请求重定向到群集中的另一服务器, 客户机并不知道其中的差别。
WebLogic Server支持不同平台, 包括Caldera、康柏、IBM、HP、Intel、微软、红帽子、西门子等公司的操作系统平台。
1.3 ORACLE数据库概述
Oracle的控制文件是二进制文件, 包含有关支持Oracle Database的各种文件的信息, 描述了数据库文件的名称、位置和大小。与Oracle Database交互会话时, 活动的详细内容记录在联机重做日志中, 可把重做日志看成是事物日志, 因为这些日志聚集起来构成事物, 事物是数据库处理的一个工作单元。Oracle Database操作时, 不断从数据字典获取操作信息, 当创建记录时, 该system表空间定义所存储数据的属性。Oracle Database把服务器参数文件成为spfile, 该文件定义了数据库的启动参数, 这些参数的值决定了数据库的运行环境, 当启动一个Oracle实例时, 读取spfile并按其内容分配不同的内存结构。
2 系统功能
OA办公系统主要包括三级菜单, 一级菜单包括电子邮件、短消息、通知公告、个人考勤、新闻、日程安排和控制面板模块, 如图一所示。而每个模块下又有各自的子模块和子功能, 例如:控制面板下包括个人资料显示、个性设置、个人网址、修改密码、自定义桌面、安全日志和自定义用户组等子模块, 个性设置模块下又包括头像和昵称设置、界面主题设置和个人习惯设置等选项, 如图二所示。
3 系统开发环境与实现
OA办公系统开发环境:Windows Xp;开发工具:Eclipse3.3、Weblogic、Tuxedo;后台数据库:Oracle;采用技术:Jsp、Strtus、Hibernate。
OA办公系统具有多种结构, 它不仅单有计算机结构、局域网结构、广域网结构, 还有利用互联网为基础的B/S结构。笔者结合OA系统的客户需求, 采用B/S三层结构来实现, 表示层由客户端和Web服务器构成;业务逻辑层由Tuxedo中间件服务器和应用业务服务器构成;数据层由Oracle数据库构成。在该体系结构中采用了Tuxedo提供的基于服务的开发方式, Tuxedo的Server端实现服务, Tuxedo的Client端调用Server的各种服务。当客户端发出一个请求时, 通过Tuxedo的Client将请求信息发送给Tuxedo的Server端, Server端进行业务处理, 并访问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交互, 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Tuxedo的Client端, Tuxedo的Client端将数据处理后返回给客户端。Tuxedo的Client端和Server端的通讯是通过Tuxedo自身提供的API函数实现的。系统架构如图三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 聚焦OA应用共性, 专注于解决办公管理中沟通、协同、跟踪及个人事务处理, 以事件和流程为基础, 以人为节点的共享信息处理机制和图视化流程管理, 以信息为数据, 从“工作流应用系统”向更高级的“决策智能系统”过渡, 将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进行无缝链接, 完成全面的内外数据流通。OA办公系统提供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和个人工具, 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 实现单位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协同交流, 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实现通用日常办公流程的高效管理, 规范管理行为、流程、模板化管理非结构信息, 提高团队执行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同时, 也真正实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无纸化、无距离远程协同办公的新概念。
参考文献
[1]易王廷.基于WEB Service的企业OA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0.
[2]郭宽厚.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内蒙古发改委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l0.
[3]孙福胜.基于辽河油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9.
[4]王得新.基于ASP.NET的部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 2011, (03) :67-68.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8篇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无法适应当今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经过诸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其不但能够完成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由于采用分布式网络技术,其运行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能够将位于不同位置、不同操作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网络通信技术和浏览器技术相互结合,供人们使用。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使得人们使用现代的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为企业做出各种决策需求的数据资料,由于其异构性、异地性和高效互联性等诸多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有利于企业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站稳脚跟,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系统架构包括两层的C/S模式和三层的B/S模式。C/S模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网络用户较多、工作分支机构较远的环境。B/S模式因其自身安装方便、用户感知度高、使用方便而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的主流模式。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经验,详细地介绍了两种系统架构模式的优缺点,探讨了三层B/S模式体系架构应用的主要优势。
2 分布式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2.1 C/S模式
C/S模式是客户机/服务器软件架构的简称,在局域网流行时期,由于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使用人员较少并且相对集中,因此,两层的C/S模式架构成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采用的主流架构。C/S模式主要将管理系统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个层次,其中客户机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端,能够向服务器发出应用请求,并且将服务器处理的结果反馈给用户。服务器端是C/S模式的核心,服务器包括数据处理逻辑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端收到客户机发出的应用程序请求之后,使用事务处理逻辑处理客户需求,事务处理逻辑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数据需求,就将请求结果发送给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用户请求的结果发送给事务处理逻辑,以便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机。在两层C/S模式结构中,由于事务处理逻辑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没有独立分开不同的层次,因此其处理速度较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由于C/S结构体系具有通讯量小和交互性强等优势,在早期的应用系统基本都使用C/S结构体系,C/S结构体系也一度成为很多应用系统研发设计的标准。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使用网络的人们越来越多,因此,典型的两层C/S模式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时间要求,慢慢的,许多学者为了能够适应网络用户的需求,开发研制了新一代的体系架构模式三层的B/S体系架构。
2.2 B/S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网络环境已经逐渐形成并且趋于完善。因此,基于现代网络环境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在用户规模、系统架构和基本功能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目前,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以Web浏览器为系统原型接入平台,建立强大的防火墙、广域网接入网络,这就需要新型的分布式管理系统架构为其提供服务,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和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者的实践,目前B/S模式架构已经诞生,并且在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B/S模式中,位于用户端的客户机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输入应用请求,浏览器向Web应用服务器发出应用程序逻辑事务请求,此时,Web应用服务器接收Web浏览器发送过来的逻辑事务请求之后,对其进行处理,如果处理结果包含了数据请求,此时将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数据库处理服务器,位于数据库端的数据库处理服务器将会按照发送过来的数据请求命令进行相关操作,并且结果反馈给Web应用服务器,以便其响应用户的请求,这就构成了B/S三层结构,分别是表示层、Web服务器层和数据库服务器层。
B/S结构是C/S结构的升级版,是对C/S结构的完善和改进。在B/S模式中,通过Web应用浏览器用户可以实现对B/S的操作,前端浏览器负责处理一些简单的逻辑事务,后端服务器负责处理较为复杂的逻辑事务,两者各负其责,不仅减少了客户端的压力和负载,而且降低了系统升级和维护以及用户成本。
首先来分析一下B/S结构的优点:简化了客户端。客户机上有一个浏览器就能实现对B/S结构的使用,无需在客户机上安装用户界面程序。用户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即可使用。同时,简化了用户操作,使用更加便捷方便。维护工作变的简单轻松。因为Web应用服务器为B/S模式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平台。系统开发不受限于客户端应用程序。由于B/S功能的实现可以在Web应用服务器上实现,系统的研发者不用为各个级别和权限的用户设计相对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只需考虑用户的权限就能够实现控制。唯一的不足是B/S结构系统程序是基于HTTP协议上的,无法实现对所有客户端的维护。在分析了B/S结构的优势后,结合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这个方法就是把B/S网络应用系统建立在局域网上,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来实现对数据库的应用。
2.3 两种系统模式比较
(1)在系统性能方面。在设计初期,为了使B/S结构应用系统更加方便,其标准是经过标准化组织的统一协商和讨论确定的,这就使B/S结构的应用系统更具通用性、开放性、跨平台型以及非专用性。同时,B/S结构的应用更加灵活快速,用户无需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只要通过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终端系统。现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B/S结构的发展,其性能逐渐完善和提升,使得B/S结构在与其他结构竞争时更具优势。B/S结构的应用客户端相对C/S来说比较简单,界面更加友好,浏览器使用更加便捷,但是只能完成诸如查询、浏览等一些简单功能。C/S结构的应用通常都是内部专用的,使用的标准也只是要求满足内部的统一,缺少灵活性和通用性。
(2)在系统升级维护方面。B/S结构的应用只需把通用的浏览器安装在客户机上,无需进行任何的变化和改动,这就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的成本。同时由于B/S结构系统拥有良好的独立性能,三个模块互不干涉,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不会影响其他模块,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实现对B/S结构的升级。与B/S结构相比较而言,C/S在开发和维护上都需要花费较大成本。由于C/S结构的应用系统要有专门配套的客户端软件,并且要安装在所有的客户机上,还要进行逐一的调配、安装和升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C/S结构系统的升级也复杂,因为C/S模式系统的模块不独立,相互干涉,改变任何一方,其他模块也会发生改变,需要逐一升级和调配,过程非常复杂。
参考文献
[1]王瑞敏,陈月英.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2]郭春艳,姚贵敏.山东财政学院计算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B/S三层网络结构 第9篇
C/S和B/S结构简介
C/S (Client/Server) 结构, 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 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如图1) 。教师上课用的电子教室 (如极域软件) 、文录鉴定考核系统 (网络版) 就是典型的C/S结构。
B/S (B rowser/Server) 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如图2) 。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 W W浏览器来实现, 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 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 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例如, 用Dreamweaver等软件做的网页教学课件, 可以发布在服务器端, 通过局域网, 学生机就可以浏览。
C/S和B/S结构的差异
1. 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 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 没有中间环节, 响应速度快。按现在的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水平, 教育软件的应用同时在线的人数并不是很大, 假设一个班在上课, 在线的人数最多60左右。这个差异并不影响二者的选用。
(2) 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 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 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首先, 涉及安装的工作量。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 如病毒、硬件损坏, 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并且, 系统软件升级时, 每一台客户机都需要重新安装或打补丁。对于教育部门来讲, 没有大量充足的资金, 从而造成C/S使用率的减少。其次, 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 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 代价高和低效率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在J AV 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 B/S架构更是猛烈冲击C/S, 并对其形成威胁和挑战。
(3) C/S适用于局域网。远程教育访问基于广域网内, 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这一点C/S结构很难保证。
(4) 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有限制。许多服务器端软件或者客户端软件都是基于某一个操作系统开发的, 可能适应于W indows 2000, 但不能用于W indows X P, 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 更不用说L inux、U nix等。
(5) C/S安全性高, 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结构适宜。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B/S建立在广域网之上, 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户群。
2. 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 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由于B/S架构的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 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因此, 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 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 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 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 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 客户机越来越“瘦”, 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
(2) 成本降低, 选择更多。W indows在桌面电脑上几乎一统天下, 浏览器成为了标准配置, 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 W indows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现在的趋势是凡使用B/S架构的应用管理软件, 只需安装在L inux服务器上即可, 而且安全性高。所以,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 不管选用哪种操作系统都可以让大部分人使用W indows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电脑不受影响, 这就使得最流行免费的L inux操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 L 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 连数据库也是免费的, 这种选择非常盛行。
(3) 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 (Server) 上, 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 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 (Server) 端, 完全通过W W W浏览器实现, 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 (B rowser) 实现, 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 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但是, 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 一旦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 后果不堪设想。但硬件的发展迅猛, 升级CPU、增加内存、增加带宽等, 都可以增加服务器的健壮性。
(4) 使用方便。B/S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 只要能上网, 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 就可以使用了, 给学习和使用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5) C/S结构的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 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浏览器的浏览限制了B/S这方面的发展, 但可以把开发好的课件嵌入到网页中, 发布浏览。另外, B/S操作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 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且页面动态刷新, 响应速度明显降低。
3. C/S和B/S在教育平台上应用的差异
学校网络教育平台, 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应用范畴, 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系统、学习系统、信息交流系统。
(1) 教务管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基本信息维护功能模块, 是其他子系统运行的基石, 同时, 也要体现整个教务管理思路。对于教务管理系统, 客户端需要各种复杂的功能模块, 频繁读写数据库, 数据流量大, 又因为C/S结构效率更高, 比B/S模式更安全, 本系统主要采用分布式C/S结构。
(2) 教学系统管理教学活动及教学资源如媒体素材库、题库等, 多采用分布式B/S结构。B/S结构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更新了服务器端的内容就等于更新了教学软件, 和客户端基本没有关系, 如果采用C/S系统, 则同时要更新服务器端软件, 又要更新客户端软件, 比如客户端添加补丁, 就要在每个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上来运行, 很麻烦。
(3) 学习系统是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核心系统, 主要用在远程教育系统上, 多采用分布式B/S结构。要实现远程教育, 显然在广域网上进行, 这一点体现了B/S的优势。
(4) 信息交流系统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 是教学系统最好的补充。如网上辅导及讨论, 流行方式有论坛、博客等, 基本上都采用B/S结构。
结论
B/S三层网络结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