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号应用范文
拨号应用范文(精选7篇)
拨号应用 第1篇
在华为GENEXCNNastar, 系统通过内部定义的“第一拆线点ID”来标识一次呼叫的拆线原因。通过Nastar系统, 输入与用户拨号相关的第一拆线点ID, 我们就可以观察用户会去拨打什么样的失败号码、哪些失败号码用户拨打的最多、怎样才能引导用户避免拨打失败号码。在Nastar系统里, 与用户拨号行为导致呼叫失败的“第一拆线点ID”有以下几个:
2 行为分析
依次将上述“第一拆线点ID”作为查询条件, 查询呼叫失败对应的被叫号码, 分析用户拨号行为导致呼叫失败的情况。结果显示, 用户拨号行为导致呼叫失败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类:
2.1 纯粹误拨号码
行为分析: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比如放在包里的手机, 因为被外力挤压, 就有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 误拨出一连串奇奇怪怪的号码, 特别是容易出现连续相同的数字、或号码串中含有A、B字符 (对应于手机键盘上的*号、#号) 。对于仍然使用物理键盘、且没有锁定键盘习惯的用户而言, 更容易误拨出这类号码。
典型号码:超长、连号的号码, 如0000000000等。
2.2 纯粹错拨号码
行为分析:这种情况是用户拨号时不小心, 出现了错拨、漏拨、多拨的现象, 导致呼出的号码位长不足、位长超长或数字错误等, 从而呼叫失败。
典型号码:10086误拨为10068、1086、100086等。
2.3 对无法回拨的号码进行回拨
行为分析:在2种情况下用户可能会出现回拨失败的情况:
1) 当国际长途来话主叫号码显示为各运营商的长途识别码 (CIC, 格式为+019xxxxxx或00019xxxxxx, 如+0195852201或000195852201) 时, 如直接回拨则失败;
2) 当收到非点对点的短彩信时, 如手机支持直接回拨短彩信发送方号码, 则也会呼叫失败。
典型号码:前者如000195852201等;后者如10658000、12520xxxxxx等。
2.4 不了解拨号规则
行为分析:用户直接拨打或使用17951、12593拨打各运营商的手机号码时, 都不需要在手机号前加拨“0”;而使用17951、12593拨打异地固定电话时, 则需要在区号前加拨“0”。一些用户由于规则混淆, 往往出现连续呼叫失败的情况。
另外典型号码:
前者如0139xxxxxxxx、17951+0+139xxxxxxxx等;后者如12593+755+座机号等。
2.5 拨打其他运营商接入码
行为分析:
1) 部分用户熟悉联通公司提供的部分业务 (或者由原来的联通用户转网而来) , 在使用移动网络时可能习惯性的拨打这些联通业务的接入码, 由于这些业务未在重庆移动开放, 呼叫必然失败。
2) 现在的智能手机上有不少辅助拨号软件, 基本上都会提供IP拨号功能, 即在用户所拨的号码前自动加上预设的IP前缀, 以方便用户使用IP电话业务。如果用户预设的是联通17911 (未在重庆移动开放) , 则呼出的号码17911+被叫号码将无法呼通。
典型号码:17911 (联通IP接入号) 、10156 (联通增值业务, 类似移动的12586) 、10170 (联通“优惠新干线”, 类似移动的12593) 、10193 (联通的国际及港澳台长途优惠服务) 等。尤其是每天使用联通IP接入号17911的呼叫次数大概在2万次以上, 不少用户都是反复呼叫失败, 对用户的感知体验有较大的影响。
2.6 非V网用户拨打短号
行为分析:如果主叫用户是家庭短号成员, 拨打520~529等家庭短号, MSC最终分析的是SCP返回的真实被叫号码;当用户并非是家庭短号成员, 却尝试拨打520~529等家庭短号时, 呼叫必然会失败。
典型号码:家庭短号52x
按照各种行为发生的比例统计, 上述6种拨号错误行为中, 纯粹误拨号码与纯粹错拨号码占比最大 (分别为36%和47%) , 其余4种行为的占比均在5%左右。
3 影响分析
从总体来看, 各种拨号错误行为导致的呼损次数之和, 占MO呼叫所有呼损的比例为12.35%, 造成的呼损率为0.93%。其中, 4种可以对用户进行引导的情况占所有呼损的2.06%, 造成的呼损率为0.15%。
4 提升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出现拨号错误的情况, 既有纯粹的操作失误, 也有用户不了解具体业务和拨号规则等因素。
1) 对于前2种情况:占拨号错误行为的大多数, 且没有彻底避免发生的方法, 只能由用户养成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来尽量避免, 网络侧无法引导。
2) 对于后4种情况:可以通过主动引导用户的方式来减少发生。如:建议通过10086短信、彩信等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的给用户下发一些《拨号指南》, 主动告知用户直接拨打手机、长途号码的拨号规则以及使用12593/17951前缀的拨号规则;提醒用户不要直接回拨来电显示为+019xxxxxx或00019xxxxxx的国际来话、不要回拨106开头号码发来的短彩信;提醒用户不要使用其他运营商的业务接入码 (特别是17911) , 转而推荐重庆移动的相应业务;还可以提醒用户检查智能手机上辅助拨号软件的IP设置, 避免误加拨IP前缀。
语音拨号系统用户界面设计方法 第2篇
关键词:用户界面,语音拨号,语音识别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成熟, 各类语音产品应运而生。特别是进入90年代, 语音识别逐渐由实验室走向实用化。一方面, 对声学语音学统计模型的研究逐渐成熟, 鲁棒语音识别, 基于语音段的建模方法及HMM与ANN的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 另一方面, 为了语音识别实用化的需要, 讲者自适应, 听觉模型, 快速搜索识别算法以及进一步的语音模型也成为研究热点。当今, 语音识别产品在人机交互应用中, 已经占到越来越大的比例。由于汉语键盘输入较英语要复杂。因此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汉语语音输入具有重要的意义。语音拨号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来实现电话拨号,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拨号通话方法。本文介绍一种语音拨号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
1 用户界面设计方案确定
Window s的通用图形界面的出现, 使计算机用户不必通过专门的学习就可以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Windows的软件。不仅如此, 它还是程序设计者在设计Windows程序界面时所必须遵循的标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程序设计者的负担, 使他们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求解和实现上。
Vis ual Bas ic (以下简称VB) 的出现, 更加简化了Window s程序界面的设计工作, 只需要极少量的代码, 就能实现标准Windows应用程序的界面。但是, 如果不了解Windows程序界面设计的原则, 或者不熟悉VB下界面编程的技巧, 就难以设计和实现既符合一般标准又具有特色的界面。所以用VB来设计语音拨号系统的用户界面是可行的。
2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中, 界面设计是很重要的。Visual Basic通过在窗体上拖曳控件的方式为创建用户界面提供了非常简便的方法, 窗体的设计和规划不仅影响到它本身外观的可观赏性, 而且对应用程序的可操作性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并不是只有专业的美术人员才能设计出来, 在大多数时候, 这样的界面设计都是由程序设计人员完成, 因此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是每个程序设计人员都要做的事情。虽然在某些时候, 用户界面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在设计应用程序时, 总是时时从用户角度出发, 以方便用户的使用为程序设计的目标, 而用户第一次接触应用程序就是从界面开始的, 因此如何设计应用程序的界面对应用软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用户界面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控件的位置拖放安排合理;
2) 控件的大小编排一致;
3) 合理利用空间, 保持界面的简洁;
4) 合理利用颜色、图像和显示效果来达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总之, 一个好的应用程序不仅要有强大的功能, 还要有美观实用的用户界面。界面设计不仅仅是编程的问题, 也需要一定的美学修养。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应用程序的界面往往决定了该程序的易用性与可操作性。
3 语音拨号系统界面设计
根据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语音拨号系统界面设计应以实用方便、美观大方为原则。而我个人认为, 设计一个好的用户界面, 其用意是为了美化程序, 增加程序的表现力, 使得程序能够更好的被用户所接受。
语音拨号系统是一与讲者有关的语音识别系统。所以简单易用就是好。不要将界面设计的过于复杂, 那样会影响程序的快捷使用, 人为降低了程序的运行效率。所以它要求能够在训练的基础上, 对特定的语音进行识别。因此, 该系统必须包含“训练”、“识别”这两部分。但是如果只有这两部分, 就显得太单一了, 并且在使用时不大方便, 用户对这一系统的使用方法就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和接受, 在参考了其他的一些实用软件的界面设计之后, 我认为将界面设计为人机界面, 并且具有一定的向导形式会有很好的改善。
将界面的设计初步确定了这么一个思路:先要有一个登入界面, 有“确定”、“注册”、“取消”可供选择。如果使用者是一个新用户, 则选择“注册”, 注册成功之后再进入主界面;如果是老用户则选择“确定”进入;主界面是一个选择界面, 有“训练”和“拨号”可供选择, 如果用户是第一次用软件要先进行训练, 让机器先适应用户的语音。如果用户通过了训练, 则可以进入“拨号”阶段。
在软件逐步的实现过程当中, 对主流程进行了细化, 添加了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设计, 丰富了系统的功能和界面的形象, 使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能够更加简洁明了, 实用方便, 并且能够让用户及时的了解一些信息。为了能够给用户一个好的第一感觉, 同时也能显示该系统的主要信息, 让用户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该系统, 在登入界面之前, 添加了一个“闪屏”的效果 (Splash Screen) 考虑到用户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 会中途退出, 因此在各个对话框中添加了一个“退出”的按钮。在“训练”阶段结束之后, 将会出现一个提示用户可以去语音拨号了的对话框, 这样, 会增加程序本身的亲和力, 在用户使用本系统的同时, 会更加觉得亲切。因为系统要求能对录制的电话号码进行语音拨号, 所以在进行拨号之前, 要先对电话号码进行录制, 因此, 在拨号之前系统会主动提示用户要先录制电话号码, 再进行拨号, 这些提示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本着对用户透明的原则, 在拨号的界面, 给用户看到那些电话号码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在本界面里加入了一个实时显示数据库信息的功能, 可以让用户能够实时的了解到这些情况。在界面设计基本完成之后, 界面要与核心程序要衔接的很好, 所以在拨号之前要先训练, 训练结束之后, 就可以选择拨号功能, 进行拨号演示了。这样, 语音拨号系统的具体界面设计就完成了。
4 结语
根据以上所介绍的设计方法, 很好的完成了语音拨号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经过实验试用, 该界面美观大方、实用方便, 能够增加程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且与整个语音识别系统有很好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夏邦贵, 郭胜.SQLServer数据库开发入门与范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晓喆, 张晓辉, 李详胜.SQLServer2000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混合认证模式下进行无线拨号提醒 第3篇
1 方案概述
针对PPPo E拨号方式的WLAN用户进行拨号提醒方案是指对于社会热点WLAN (如校园WLAN) 的用户, 通过向用户推送传送 (portal) 界面的方式, 指导用户进行使用。此方案具有极好的适用性, 可应用于现有多数的社会热点WLAN及不同型号的无线接入控制器 (AC) 。
该方案的实现流程如下:
1) 社会热点WLAN用户关联到WLAN热点;
2) 用户如果知道需进行PPPo E拨号, 将通过建立PPPo E拨号程序进行拨号;如果不知道, 将会尝试通过Web方式进行认证 (普通WLAN热点都是采用Web方式进行认证) ;
3) 用户首先打开IE, 随便输入一个域名, 尝试打开;
4) AC根据用户请求, 自动推送portal界面给用户;
5) portal界面提醒用户该热点是使用PPPo E拨号方式进行认证的, 需用户建立PPPo E拨号程序, 同时该portal界面还有建立PPPo E拨号的帮助信息, 辅助用户进行操作;
6) 用户根据提醒, 建立PPPo E拨号程序进行认证, 认证通过后开始使用网络。
拨号提醒流程见图1。
2 实施思路
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 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 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 (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 、汇聚层 (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 和接入层 (将工作站接入网络) 。
核心层: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 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层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可靠性、高效性、冗余性、容错性、可管理性、适应性、低延时性等。在核心层中, 应该采用高带宽的千兆以上交换机。因为核心层是网络的枢纽中心, 重要性突出。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机冗余热备份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功能, 来改善网络性能。
汇聚层:汇聚层是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中介”, 就是在工作站接入核心层前先做汇聚, 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汇聚层具有实施策略、安全、工作组接入、虚拟局域网 (VLAN) 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在汇聚层中, 应该选用支持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的交换机, 以达到网络隔离和分段的目的。
接入层:接入层向本地网段提供工作站接入。在接入层中, 减少同一网段的工作站数量, 能够向工作组提供高速带宽。接入层可以选择不支持VLAN和三层交换技术的普通交换机。
现以某大学WLAN为例, 通过应用PPPo E拨号提醒实现混合WLAN认证模式的实施。作者负责接入侧和核心侧建设, 大学负责校园网汇聚侧建设。核心侧包括WLAN瘦AC、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BRAS) 等, 其中瘦AC采用集中转发, BRAS满足WLAN胖AC和校园有线宽带认证计费功能。
大学校园WLAN组网拓扑见图2。
实施步骤如下:
1) 动态分配地址:PPPo E拨号终端在拨号前是不需要地址的, 如果要实现portal推送, 必须为用户分配地址;
2) 访问控制:对于认证前获取的地址进行访问控制, 只能访问域名系统 (DNS) 、portal服务器地址等特点地址;
3) portal推送:认证前用户在使用IE时自动推送提醒界面, 指导用户进行PPPo E拨号;
3 关键技术
该方案的关键技术主要为混合认证技术、二次地址分配技术和策略控制技术。
3.1 混合认证技术
为满足认证前用户的地址自动获取, 本方案采用混合认证技术, 即Web加PPP (点对点协议) 相结合的认证技术。Web认证实现认证前用户地址的自动分配, 采用免认证、免计费的认证计费方式;PPP认证实现WLAN用户的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 (RADIUS) 认证, 采用RADIUS认证和计费。该混合认证技术参考WLAN认证配置, 在BRAS上通过认证前、后域实现。
3.2 二次地址分配技术
由于用户在关联之后就需要获取地址, 为节约公网的网络协议 (IP) 地址, 在关联之后BRAS在认证前域为用户动态分配私网地址, 而用户PPPo E拨号成功之后BRAS在认证后域为用户动态分配公网IP地址。
3.3 策略控制技术
针对认证前域用户进行策略控制, 只允许认证前用户访问DNS、portal服务器等特点地址, 在BRAS上通过交通策略 (traffic-policy) 实现。策略利用拨号控制 (CC) 的策略, 全局启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 CC策略在全区流入 (inbound) 和流出 (outbound) 方向都配置了, 如果直接利用原有CC策略会导致portal界面无法弹出。具体如下:
1) 在outbound出方向使能了traffic-policy后, CC策略里也包含Web相关的策略控制 (CB) 对 (PPPo E认证前域和PPPo E认证后域) 。
2) BRAS默认使能Web快回功能, 即传输控制协议 (TCP) 的握手信号 (SYN) 、确认信号 (FIN) 等握手报文会在接口板快回 (BRAS仿冒终端访问的网站服务器, 与终端进行TCP握手, 并在获取报文后推送出网页服务 (Web-server) 页面) , 不上送接口板中央处理器 (CPU) 处理。
3) 如果在outbound方向也配置了Web相关的CB对, 那么当终端发送SYN报文到BRAS后, BRAS仿冒网站服务器回应确认握手报文 (SYN ACK) , 但是在outbound方向, 安全访问策略 (访问控制列表, ACL) 里并没有规则能够命中 (回应的SYN报文源IP是网站服务器的IP地址) , 于是只能命中下一ACL, 即SYN ACK报文被否认掉, 也就造成终端发出了SYN, 但由于无法收到SYNACK而无法建立握手, Web-server网页无法打开。
通过将设备上的traffic policy的inbound及outbound区分可有效的解决此问题。inbound方向依旧使用traffic policy保持不变, outbound方向使能CC的流出方向 (CC_outbound) , 这个流策略里不包含Web的相关CB对。
4 总结
本方案结合了Web认证和PPPo E认证的相关特性, 实现了针对采用PPPo E拨号方式的WLAN用户进行拨号提醒, 既实现了方便和引导WLAN用户的使用, 又达到了降低用户相关投诉的目标。
摘要:传统的无线局域网认证技术只适用于网页认证模式。针对现有点对点接入协议的无线局域网认证技术, 结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网络侧的设备原理及协议的基本规范, 采用混合认证技术、二次地址分配技术和策略控制技术, 研究无线局域网中混合认证模式下进行无线拨号提醒的方案。
嵌入式网络拨号功能设计与实现 第4篇
关键词:GPRS,网络拔号,PPP协议,GSM
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 Internet己成为重要的基础信息设施, 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接入Internet, 对于PDA[1]等一些嵌入式智能系统, 实现无线通信是十分必要的。拨号上网方式是家用电器利用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的途径之一, 目前在接入网络的众多方式中, 比较经济实用的方式是通过拨号连接ISP的接入模式[2]。这种模式下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是PPP。
本文分析了拨号上网的PPP协商过程, 对网络拔号功能程序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在基于ARM9处理器[2]为核心的嵌入式硬件平台上验证实现。
1 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
本文采用基于ARM920T内核的芯片S3C2410X[3,4], 它是美国ARM公司推出的一款32位嵌入式RISC微处理器。该处理器主要面向手持式设备以及高性价比、低功耗的应用。
无线通信模块采用GPRS[4]模块。wavecom Q2403A是一款基于GPRS网络传送数据的无线Modem, 能够实现语音呼叫、短消息服务、数据传输等功能。Q2403A对用户提供了多种接口, 包括电源接口、液晶显示器接口、SIM卡接口、充电器接口、耳机接口、麦克风接口, 以及用于其他特殊目的的多种外围设备接口。Q2403A通过GPRS发送数据时的下载速度是26.8 Kb/s, 上传速度为13.4 Kb/s。基于ARM微处理器的系统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2 网络拨号连接过程
在众多接入网络的方式中, 本文以GPRS为例, 说明具体网络拔号连接过程。网络拨号接入Internet是使用PPP协议[5]创建连接, 利用GPRS进行数据传输的。其中PPP链路建立过程分为创建阶段、认证阶段和网络协商阶段。
(1) 创建PPP链路
链路控制协议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负责创建链路。在这个阶段, 将对基本的通信方式进行选择。
(2) 用户验证
在这个阶段, 客户端会将自己的身份发送给远端的接入服务器。该阶段使用一种安全验证方式避免第三方窃取数据或冒充远程客户接管与客户端的连接。在认证完成之前, 禁止从认证阶段前进到网络层协议阶段。如果认证失败, 认证者应该跃迁到链路终止阶段。
最常用的认证协议有口令验证协议PAP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和取得IP选项和IP地址IPCP (Internet Protocol Control Protocol) 。
(3) 调用网络层协议
认证阶段完成后, PPP将调用在链路创建阶段选定的网络控制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选定的NCP解决PPP链路之上的高层协议问题。例如, 在该阶段IP控制协议 (IPCP) 可以向拨入用户分配动态地址。
这样, 经过三个阶段以后, 一条完整的PPP链路就建立起来了。
3 网络拨号设计实现
本文选用嵌入式Linux[6]操作系统, 因为Linux自带TCP/IP协议, 所以该系统省去了TCP/IP协议的移植。当系统上电后, 首先启动Linux系统, 建立主任务, 进行串口和GPRS模块[7,8]的初始化, 然后通过串口信号线驱动Q2403A 串口, 通过AT指令集进行一系列串口参数设置, 并附着与GPRS网络, 拨号到GGSN, 新建PPP任务进行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协商, 得到IP地址, 完成上网过程。本文采用Qt作为网络拨号功能程序开发的基础。同时在功能架构设计[9,10]方面, 为了使程序更加合理, 将网络拨号分成两部分, 即网络 (network.h和network.cpp) 和拨号 (dailup.cpp) 。它们之间的调用由network.h完成。关系类图如图2所示。
(1) network.h头文件定义了拨号请求结果和网络状态。
① 请求结果定义如下:
② 状态定义如下:
(2) network.cpp由类NetworkServer和Network组成, 说明如下:
第一:类Network主要成员函数:
① 成员函数:choices
功能: 得到所有网络服务配置。
原型: static QStringList choices (QListBox* = 0, const QString& dir=QString::null)
② 成员函数:createServer
功能: 创建NetworkServer实例, 为qpe使用。
原型: static void createServer (QObject* parent)
③ 成员函数:serviceName
功能: 通过网络服务配置文件得到网络服务名。
原型: static QString serviceName (const QString& service)
④ 成员函数:serviceType
功能: 通过服务配置文件得到网络服务类型。正常为“dialup”。
原型: static QString serviceType (const QString& service)
⑤ 成员函数:start
功能: 开启网络服务。如果网络空闲, 则开始新的网络服务。如果有相同网络服务在运行, 应用程序将使用已存在的网络服务。
原型: Static void start (const Quuid& uuid, const QString& service=QString::null, const QString& password=QString::null )
⑥ 成员函数:stop
功能: 停止网络服务。如果有其他应用程序使用该网络服务, 网络服务将不会断开, 仅仅终止该应用程序。否则停止网络服务。
原型: static void stop (const QUuid& uuid )
第二:类NetworkServe主要成员函数:
① 成员函数:emitFailed
功能: 发送失败信息。
原型: void emitFailed ( QUuid &uuid, intstatus )
② 成员函数:examineNetworks
功能: 检查网络配置。
原型: void examineNetworks ()
③ 成员函数:networkOnline
功能: 判断网络是否连接。
原型: bool networkOnline () const
④ 成员函数:start
功能: 开始网络服务。
原型: void start ( QUuid& uuid, const QString& file, const QString& password )
⑤ 成员函数:stop
功能: 停止网络服务。
原型: void stop ( )
⑥ 成员函数:timeEvent
功能: 若网络连接, 开启定时器进行监控;否则网络断开, 终止定时器, 并发送网络断开消息。
原型: void timerEvent (QTimerEvent* timer)
⑦ 成员函数:receive
功能: 接收应用进程发送的网络信息。
原型: void NetworkServer::receive (const QCString &msg, const QByteArray& data)
(3) dailup.cpp主要是进行拨号, 由类PppMon, Dailup和DialupImpl构成。定义如下:
① 类PppMon。
功能: 监视网络状态;
② 类Dialup。
功能:实现一个拨号窗体;
③ 类DialupImpl。
功能:拨号实现。
(4) 网络拨号建立
① 应用程序发起上网请求。
② 如果当前网络空闲, 则自动拨号 (配置拨号文件、开启网络状态监控和发送AT指令连接) 。
③ 如果网络已被占用, 则表明其他应用程序在使用网络。
此时需判断当前上网方式:CSD (按照时长来收费) 或GPRS (按照产生的流量来收费) 。若为CSD/GPRS方式, 且该应用程序也是以CSD/GPRS方式上网, 则不要建立拨号连接, 可共同使用网络;若为CSD/GPRS方式, 而该应用程是以GPRS/CSD方式上网, 则拒绝上网请求。拨号建立如图3所示。
(5) 网络停止。
网络停止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前网络三分钟内无数据传输, 则停止应用程序与网络的连接。另一种情况, 应用程序主动要求与网络断开, 若只有该应用程序与网络连接, 则断开网络;若还有其他应用程序与网络连接, 则结束该应用进程。网络停止如图4所示。
(6) 网络断开
① 发送AT命令:AT + CGACT = 0, 1, 2, 3;
② 杀死网络状态监控进程;
③ 杀死PPP相关进程。网络断开如图5所示。
4 测试结果
主要是对GPRS模块进行无线接入Internet的功能测试, 使用嵌入式Qt作为集成开发环境, 界面友好, 易于开发。图6为QT设计的网络拨号界面。
测试结果表明, GPRS模块可以很快无线接入Internet, 可以浏览网页和收发数据。因此, 网络拨号功能能正常准确的工作。
5 结 语
在基于ARM9嵌入式硬件平台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上, 本文设计的网络拔号程序运行良好, 并充分利用Qt/Embedded和Qtopia Phone系统关于网络资源的特点, 较好地实现了网络拨号的功能, 该设计可广泛应用在PDA等嵌入式产品中, 实现连接到Internet的无线网络通信。
参考文献
[1]桑江, 陈震.嵌入式Linux系统在PDA设备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 26 (4) :1016-1019.
[2]周立功.ARM&WinCE实验与实践:基于S3C2410[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驹光, 聂雪媛.ARM应用系统开发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苗启广.基于μClinux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架构[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 25 (6) :881-883.
[5]孙德辉.基于GPRS的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07, 23 (26) :9-11.
[6]裘迅.PPP拨号上网的协议解析[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4 (2) :42-46.
[7]褚文奎, 张凤鸣, 樊晓光.嵌入式Linux系统实时性能测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7, 29 (8) :1385-1388.
[8]黄强, 陶正苏, 宋浩, 等.基于ARM的GPRS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设计[J].电子器件, 2008, 31 (4) :1214-1218.
[9]龙光利.基于嵌入式系统的GPRS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 2008, 24 (14) :50-51.
语音拨号手机通讯录的设计与实现 第5篇
2系统软件设计的实现本方案的软件系统主要包含下列模块:
按键扫描:扫描44键盘,获取键值。包括Key.asm程序文件和Key.inc、Key.h头文件。
LCD显示:LCD显示驱动程序,实现文本、图形显示等功能。该模块包SPLC501Driver_IO.asm、DataOSforLCD.asm、SPLC501User.c、LCD_Chinese.c程序文件,以及SPLC501Driver_IO.inc、SPLC501User.h、LCD_Chinese.h等头文件。PR4096驱动程序:用于对SPR4096进行读取、擦除和写入访问。包括SPR4096.asm程序文件,SPR4096.h和SPR4096.inc头文件。内部Flash擦写:由于通讯录内容要保存在SPCE061A内部Flash中,所以需要Flash擦写程序的支持。该模块包括Flash.c程序文件和Flash.h头文件。文字输入:通过44键盘输入汉字(拼音输入法)、字符、数字等,并在LCD上显示出来,以便于用户编辑通讯录条目。该模块包括PY_IME.c、PY_Interface.c程序文件,以及PY_IME.h、PY.h等头文件。通讯录操作:该模块完成通讯录条目的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包括PhoneBookDrv.c、PhoneBook_Interface.c程序文件以及PhoneBook.h头文件。语音拨号:可将指定条目设定为语音拨号,应用语音识别函数库对这些条目进行训练和识别。该模块包括VoiceDialc程序文件和VoiceDial.h头文件。
3通讯录条目数据结构typedef struct STR_PB{unsigned int Flag_Del;//标注该条目是否已被删除unsigned char Name[16];//姓名unsigned char Tel_1[16];//电话号码1
unsigned char Tel_2[16];//电话号码2 unsigned char Email[25];//Email
unsigned char Other[20];//其他信息unsigned int Group;//分组(保留功能)
unsigned int VoiceIdx;//语音拨号项目序号(0-4,若未设置成语音拨号则该项为0xffff)
struct STR_PB*PreItem;//前一条目的地址(若不存在则指向第一个空地址)
struct STR_PB*NextItem;//后一条目的地址(若不存在则指向第一个空地址)
PHONEBOOK;
4通讯录索引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STR_PBIDX{//通讯录索引结构unsigned int ItemNum;//已有条目数量
PHONEBOOK*FirstItem;/首条目地址PHONEBOOK*LastItem;//末条目地址
unsigned int Voice_Num;//已有语音拨号条目数量
PHONEBOOK*Voice_PBAddr[PB_MAX_VOICE];//各语音拨号条目地址
}PHONEBOOK_IDX;
通讯录模型由通讯录条目和通讯录索引构成。通讯录条目采用双向链表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插入、删除、查询等操作都很方便,很容易实现条目按姓名排序存储,可以有效提高程序遍历通讯录的效率。通讯录索引用来保存通讯录的概要信息,以便于定位通讯录条目链表的首尾,以及快速查找语音拨号项目。
4 LCD显示模块
LCD显示部分采用SPLC501液晶模组附带的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的架构如图
驱动程序由5个文件组成,分别为:底层驱动程序文件SPLC501Driver_IO.inc、SPLC501Driver_IO.asm;用户API功能接口函数文件SPLC501User.h、SPLC501User.c、DataOSforLCD.asm。SPLC501Driver_IO.inc:该文件为底层驱动程序的头文件,主要对使用到的寄存器(如端口控制寄存器等)进行定义,还对SPCE061A与SPLC501液晶显示模组的接口进行配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已的需求来配置此文件,但要使端口的分配符合实际硬件的接线。SPLC501Driver IO.asm:该文件为底层驱动程序,负责与SPLC501液晶显示模组进行数据传输的任务,主要包括端口初始化、写控制指令、写数据、读数据等函数;这些函数仅供SPLC501User.c调用,不建议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调用这些函数。SPLC501User.h:该文件为用户API功能函数文件的头文件,主要对一些记住符进行定义,以及配置LCD的一些设置,另外该文件里还对SPLC501User.c中的函数作了外部声明,用户需要使用LCD的API功能函数时,需要把该文件包含在用户的C文件中。
参考文献
[1]赵亮.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产品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赵晓玲.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拨号应用 第6篇
随着Internet 的普及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通讯平台的成功建设,远程数据传输已经在各类实时(或准实时)的业务系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中,基于微软RAS(Remote Access Service)技术的传输方案应用较为成功,如在无线电监测系统[1]、智能住宅远程监控[2]、工业控制组态软件[3]等。但大部分商业软件实现传输功能时,存在功能扩展、平台适应、拨号规则可调整以及运行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开发杭州蔬菜公司交易代理系统数据传输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基于RAS技术的远程传输原理
1.1 RAS远程传输原理
RAS允许远程用户使用TCP/IP, IPX等协议以拨入方式访问网络。RAS远程客户机与RAS服务器通过广域网实现连接,广域网可以选择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DDN(数字数据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分组交换网X. 25和Internet网等。在PSTN模式下,计算机通过RS232串口连接Modem后,就可以利用电话线路介质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如本地局域网一样地访问远程网络中的资源[4]。
1.2 Windows 2000 RAS特点
Windows 2000 Server 提供的远程访问服务和Active Directory集成,提供可靠的安全控制,管理手段丰富灵活,并且支持多种远程服务协议。Windows 2000的远程访问服务器提供以下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1) PSTN拨号连接 PSTN通过公用电话线 + Modem的方式实现网络连接。在此方式下,远程客户机使用非永久的物理链接连接到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物理端口。一旦建立链接,拨号网络客户机和拨号网络服务器之间就形成直接的物理连接。
(2) 虚拟专用网络连接 虚拟专用网络(Visual Private Network,VPN)由远程客户机使用基于 TCP/IP协议的隧道协议(如PPTP、L2TP),通过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的虚拟端口,穿越其他网络(如Internet),实现两者之间的逻辑连接。
2 无人值守传输规则整定方案设计
2.1 传输规则可整定需求
大量的实时系统在信息传输时存在定时、容错且规则可整定的要求。主要可归结:远程访问帐号、口令可置换,如一次性口令[5];远程拨号的时间段及各时间段内的参数可维护;各时间段内的参数包括:开始时间、拨号间隔、拨通持续时间、结束时间等;拨号故障容错参数包括:重拨次数、重拨延时等;拨号日志文件索引信息(以便记录日志和故障信息)。
另外,在拨号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配置规则参数文件,在完成连接后根据约定的优先级更新各自的规则,将使得规则的整定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2.2 传输平台及策略设计
(1) 传输平台
Windows2000远程访问服务(RAS)+ 公用电话网(PSTN)接入或Internet(VPN)接入 + Windows2000 FTP(File Transmission Protocal)服务。如果通过PSTN 接入,则两端均配置Modem并申请专用电话。
(2) 拨入帐号
具有拨入权限和FTP上传权限的域用户帐号。
(3) 拨号客户端
配置终端服务客户端系统组件(Windows 2000之前称为“拨号网络客户端”)。
(4) 远程访问协议配置
配置TCP/IP、NETBIOS协议,以实现IP拨号和UNC定位的资源交换。如果通过Internet(VPN)接入,则再配置隧道协议(如PPTP、L2TP)。
(5) 安全性策略
设置登录和域的安全性检查、远程身份验证拨入用户服务(RADIUS)等安全措施。
(6) 驱动方式
拨号的各项规则参数通过配置文件设定,由客户端软件程序驱动,自动拨号。
2.3 开发平台
系统服务器平台为Windows 2000 Server,客户端平台为Windows 98/NT4.0/2000 Professional/XP,开发工具为MS Visual Basic 6.0。
3 传输方案实现
3.1 传输功能定义
(1) 程序启动时读取本地的拨号配置文件来获得拨号规则参数。
每天第一次拨通服务器时,读取服务器指定目录下的拨号配置文件,从而获得服务器端对拨号规则参数的修改,并更新到本地拨号配置文件。
(2) 根据拨号规则,对服务器进行拨号访问。
每次拨通以后,调用FTP例程,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3) 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修改以下拨号规则参数:
电话簿参数(电话条目、用户名、口令、电话号码、域),时间段及各时间段内的参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拨号间隔、拨通持续时间),容错参数(重拨次数、重拨延时)和日志文件参数(文件索引、拨号结果、故障信息、重拨次数)。
(4) 界面自动显示每次拨号后的统计信息:
上次拨通时间、最长拨通时间、拨号间隔和当前操作信息。
(5) 运行过程中将每次拨号的以下结果记录到本地日志文件中:
拨号结果(拨通时间、挂断时间)、故障信息、重拨次数。
3.2 传输流程实现
远程拨号传输业务逻辑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定义和使用的对象说明如下:
区段设置定时器:根据系统时钟判断当前所处的拨号区段,并据此设置相关全局参数以及拨号定时器、挂断延时定时器的定时参数。
拨号定时器:定时启动RAS拨号进程。
挂断延时定时器:控制 RAS拨号进程成功建立的拨号连接延时时间。
重拨延时定时器:在拨号定时器的触发进程空间中运行,控制拨号连接失败后重新拨号的延时时间。
参数配置文件:控制拨号流程的规则参数配置,有本地和服务器两个版本,在每天第一次拨通后进行版本同步。
拨号引擎类:驱动拨号操作的类,包括成功后创建的连接对象,通过API的调用实现RAS拨号操作。
拨号日志文件:记录拨号活动的时间戳和故障描述信息。
上述四个定时器除了重拨延时定时器工作在拨号定时器的触发进程空间中,其它三个定时器以彼此异步的方式协同。数据传输功能是通过定时器工作原理基础上的循环拨号流程控制实现的。
3.3 程序设计关键
在实现PSTN(或VPN)拨号、FTP传输过程中均使用API函数调用的方式实现。这些API函数主要宿主在KERKERL32.DLL、RASAPI32.DLL、WININET.DLL等动态链接库文件中。这些相关API函数及功能如表1所示。
其中RasDial()的签名形如:Public Declare Function RasDial Lib ″RasApi32.DLL″ Alias ″RasDialA″ (lpRasDialExtensions As Any, ByVal lpszPhonebook As String, lprasdialparams As Any, ByVal dwNotifierType As Long, lpvNotifier As Long, lphRasConn As Long) As Long. 在该签名中,lprasdialparams参数是装载电话簿条目的结构变量,包含拨号连接名、呼叫电话、回拨电话、用户ID、口令、登录域名等信息,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版本选择合适的结构组成和变量长度。
3.4 应用情况
杭州蔬菜公司交易代理系统应用本方案实现了批发交易市场与公司总部服务器之间的交易数据传输功能。系统运行稳定,拨号客户端自动适应Windows98/NT/2000/XP。由于接入方式、线路噪音等因素,通过PSTN的传输路径的物理传输速率约33K~42K位/秒,折算压缩功能,最高达到约7K~8K字节/秒的有效传输速率,传输周期约3~4分钟,能够起到掌握行情的作用。而采用VPN传输路径(1M带宽)可实现12~15秒的传输周期,但相对PSTN而言市场业务系统安全性有所降低。
4 结 论
本文论述了基于RAS 和FTP技术的远程拨号传输方案设计与实现。传输规则参数可以从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配置文件自动提取,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过程中规则的自动整定。传输途径可以是PSTN,也可以是VPN,拨号客户端自动适应各类Windows操作系统。 该方案作为杭州蔬菜公司交易代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无人值守不间断运行,表现出稳定、灵活、低成本的特性,在远程数据传输业务需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针对远程传输商业软件在功能扩展、平台适应、拨号规则灵活整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RAS技术分析、传输规则整定需求分析、传输平台及策略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AS和FTP技术相结合的无人值守远程拨号数据传输解决方案,并给出传输功能定义、传输流程实现,阐明程序设计关键。工程项目的应用表明本方案在传输途径、工作平台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稳定、灵活、低成本的特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RAS,FTP,远程传输,拨号网络
参考文献
[1]邸晓伟,龚晓峰,牛志一,等.基于Windows NT平台上的RAS技术在无线电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143147.
[2]吴晨光,高艳娟,朱小兵.基于RAS技术实现智能住宅远程监控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5):4344.
[3]赵然,张岩,葛茂兴.基于组态软件的自来水公司数据传输系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3):394396.
[4]邸晓伟,龚晓峰,牛志一.基于RAS技术上的虚拟传真机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5,192(1):18.
[5]卢加元,包勇.远程访问服务中的身份认证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7):17621763.
拨号应用 第7篇
PPPo E (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 , 是在以太网上运行的点对点协议, 是将点对点协议 (PPP) 封装在以太网框架中的一种网络隧道协议。由于协议中集成了PPP协议, 所以实现了传统以太网不能提供的身份验证、加密以及压缩等功能, 也可用于缆线调制解调器和数字用户线路等以以太网协议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协议体系。
通过把最经济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和点对点协议的可扩展性及管理控制功能结合在一起, 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便可利用可靠和熟悉的技术来加速部署高速互联网业务。它使服务提供商在通过数字用户线、电缆调制解调器或无线连接等方式, 提供支持多用户的宽带接入服务时更加简便易行。同时该技术亦简化了最终用户在选择这些服务时的配置操作。
2 PPPo E 的工作流程
PPPoE描述了在以太网上建立PPPo E会话以及封装PPP数据报的方法。PPPo E要求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的是点到点关系, 而不是在以太网和其他多访问环境中所出现的多点关系。在PPPo E通信过程中, 每一个主机使用自己的PPP协议栈, 但用户使用的还是熟悉的用户接口。
PPPo E支持的访问控制、计费支付以及服务类型等功能都是基于每一个用户的。PPPo E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 Discovery阶段:地址发现阶段
(2) PPPoE Session阶段:PPPo E会话阶段
为了在以太网上建立点到点连接, 每一个PPPo E会话必须知道通信对方的以太网地址, 并建立一个唯一的会话标识符。PPPo E使用地址发现协议查找对方的以太网地址。当某个主机希望发起一个PPPo E会话时, 它首先通过地址发现协议来确定对方的以太网MAC地址并建立起一个PPPo E会话标识符Session_ID。
虽然PPP定义的是端到端的对等关系, 但地址发现却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关系。在地址发现的过程中, 主机作为客户端, 发现某个作为服务器的接入访问集中器AC的以太网地址。
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 可能主机跟不只一个访问集中器通信。Discovery阶段允许主机发现所有的访问集中器, 并从中选择一个进行通信。当Discovery阶段成功完成之后, 主机和访问集中器两者都具备了在以太网上建立点到点连接所需的所有信息。
在开始建立一个PPPo E会话之前, Discovery阶段一直保持无状态 (stateless) 。一旦开始建立PPPo E会话, 主机和作为接入服务器的访问集中器都必须为一个PPP虚拟接口分配资源。PPPoE会话建立成功后, 主机和接入服务器便可以通信了。
3 PPPOE 拨号认证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GPON网络出现大量用户PPPOE拨号认证失败投诉, 拨号错误代码676, 但同台OLT下部分用户能够正常拨号。
原因分析:
PPPOE拨号认证失败原因很多, 主要有设备软硬件问题、物理链路问题、PPPOE协议报文丢失等几大类。此次故障中上报拨号676错误, 首先排除物理链路问题 (物理链路中断会上报678错误代码) , 从设备软硬件和协议报文丢失方面分析。
(1) 从设备软硬件方面分析
检查OLT各单板 (主控板、上下行板) 的告警性能误码状态, 发现无任何异常告警和异常性能。上行G28单板和下行PON板的流量状态也未超负荷, 其中上行G28板流量很少, 排除设备单板软硬件及网络拥塞问题。
(2) 查看MAC地址表与现场供电交换机抓包对比分析
在网管上用show svc all命令查看, 发现有一个DHCP获得的地址和BARS相同 (00:30:88:01:d6:5b为BRAS的MAC地址) 。
该设备还发出了一个ARP广播报文请求IP地址为10.240.136.1的设备, 并且该设备DHCP获得1402, 58的vlan数值。
通过show crs gem命令找到流标识为“3F8BAB”对应的GEM号, 然后在OLT的交叉连接中找到同GEM号的ONU为ONT-14-3-4, 该台ONU下挂了的供电交换机管理vlan正是58, 而1402的vlan是在OLT的PON口所标记的svlan, 找到该台供电交换机后, 在其管理口做镜像抓包, 从抓捕结果中看出该供电交换机mac地址为00:22:93:55:c0:bf, 且发出了请求IP为10.240.136.1设备MAC地址的广播包, 与前面show命令查看的结果吻合。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是供电交换机自身向上层网络发送了BRAS的MAC地址。
(3) 现场OLT上行口捕获PPPOE拨号报文分析
1宽带用户PPPOE拨号流程
PPPo E拨号的工作流程包含两大部分:PPPOE发现阶段和PPP会话阶段。PPPOE发现阶段是无状态的, 目的是获得PPPo E终结端 (BRAS) 的以太网MAC地址, 并建立一个唯一的PPPo ESESSION-ID。PPP会话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链路层和网络层协议的协商, 协商后用户即可发送业务数据报文访问互联网。
2OLT上行口镜像抓包分析
在故障用户家中, 进行电脑拨号, 同时在OLT上行口镜像抓包, 从抓包结果分析可以得出, 用户电脑拨号发出的PADI广播报文能够正常抵达BRAS设备, 同时BRAS设备回应的PADO报文也能够顺利发送至拨号电脑, 但是用户电脑发出的PADR请求报文没有在OLT的上行口正常发出, 从而导致BRAS无法响应PADS报文, 用户拨号出现异常。
4 总结
(1) 供电交换机伪装BRAS, 间歇性地向OLT发送BRAS的MAC地址, 该MAC地址被OLT的上行G28单板记录在MAC地址表内, 且该MAC地址条目会将原先正常BRAS的MAC地址条目冲掉。
(2) 用户电脑发出PADI广播报文后, 真正的BRAS和伪BRAS都收到该报文, 然后真正的BRAS响应PADO报文, 用户电脑正常接收.此时用户电脑会发出PADR报文, 因PADR报文的发出是以BRAS的MAC地址为目的地 (不区分端口信息) , 当该PADR报文送到OLT的G28上联板时, OLT按照G28单板内伪BRAS的MAC地址条目, 将该报文转发至伪BRAS, 而伪BRAS无法响应PADR报文, 导致用户拨号报67错误代码。
通过在OLT的下行PON口设置欺骗MAC地址过滤策略, 杜绝用户侧伪BRAS设备将真正BRAS的MAC信息发送至上层网络, 排除故障。
摘要:在运行中, GPON网络出现大量用户PPPOE拨号认证失败投诉, 拨号错误代码676, 但同台OLT下部分用户能够正常拨号。本文以这个故障为典型案例, 在PPPOE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 对此类PPPOE拨号认证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PPPOE,工作流程,故障分析
参考文献
[1]申浩如.基于Wireshark的PPPoE通信过程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 2009, 31 (6) :73-76.
[2]杨岿.校园网PPPoE和802.1x认证方式的对比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 2012.09:359-361.
[3]钟卫民.PPPOE宽带接入技术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硅谷, 2009.02.
拨号应用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