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板蓝根颗粒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板蓝根颗粒范文(精选3篇)

板蓝根颗粒 第1篇

中药浸膏粉易吸湿,其由于黏度不同,在生产工艺中加入的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也不相同,不同品种所含浸膏粉与辅料的比例也不同,这不仅给实际生产操作带来不便,更不易制备成型[1]。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采用摇摆筛网制粒方式制粒时,筛网易堵塞和损坏,增加了金属物进入药物的风险。另外,中药浸膏粉易吸潮结块,导致在实际大生产中制备颗粒难度大、颗粒收率低,产生的尾料/细粉进入下批次制粒,而这与2010版GMP要求“产品一般不得回收利用”存在冲突,不利于产品有效期的确定。

无糖型颗粒剂克服了含糖颗粒剂易潮解、不易久存的缺陷,减少了药物赋形剂用量,使得禁糖患者的用药限制得以解除,扩大了颗粒剂的应用范围[2]。板蓝根无糖颗粒属于中药浸膏制剂,且辅料用量低,针对以上问题,现进行中药板蓝根颗粒剂的湿法制粒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设备

TD-100多功能微型提取浓缩机组,瑞安天众医药化工机械有限公司;KMZ-18型微波真空干燥机,温州康牌制药机械有限公司;SF-180B自动锤击式粉碎机,吉首市中诚制药机械厂;CHW-50型槽型混合机,江阴市祥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YK-90型摇摆式颗粒机,上海乔枫实业有限公司;CT-C-Ⅱ型热风循环烘箱,常州市佳友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MB25型快速水分测定仪,上海洪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JWI-700W计重电子台秤,上海毕胜实业有限公司;1/1 000电子天平,上海沪粤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300 m L带刻度玻璃烧杯,河南三顺教学仪器有限公司;药典筛,上海宝蓝实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2 原辅料

原料:板蓝根药材购自安徽省亳州市药材总公司中药材公司;辅料:糊精购自山东广饶蓝强工贸有限公司,经检验均符合质量标准。

2 方法与结果

2.1 浸膏粉制备

按2010版药典法规定取板蓝根1 400 g,置提取浓缩机组,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8倍量水提取2 h, 第2次加6倍量水提取1 h,提取液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料液比1:1,取出浓缩液放至室温,使含醇量达70%,静置过夜除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减压缩至(热测) 相对密度为1.1,浸膏微波干燥后用锤击式粉碎机粉碎成浸膏细粉备用[3]。

2.2 制粒工艺考察

2.2.1 因素水平的确定

以颗粒剂外观、溶化性、水分、粒度、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为考察指标,加入一定量辅料以降低药物吸湿性,起到稀释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吸湿性的目的[4]。选择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乙醇浓度、乙醇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试验进行制粒工艺的优化筛选,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

2.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按比例选取板蓝根浸膏粉和糊精,置槽型混合机干混后加入乙醇架桥[5]润湿,再加入不同浓度乙醇制成软材,经摇摆制粒机制粒,烘干。

计算板蓝根颗粒收率公式:

颗粒收率(%)=干颗粒重量/(板蓝根浸膏粉+ 糊精用量)×100%

以颗粒收率为考察指标,制粒工艺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如表2所示,综合评分溶出度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由表3可计算得到F 0.05(2,2)=19。

2.2.3 结果分析

由上述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对颗粒收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浸膏粉与糊精比例,制粒工艺的因素主次顺序为A>C>B,制粒最佳工艺为A2B1C2,即浸膏粉与糊精比例1:2、乙醇浓度70%、乙醇用量20%。

2.3 制粒工艺验证

按最佳制粒工艺,选取板蓝根浸膏粉与糊精适量,制备3组分板蓝根无糖颗粒,每组分2 000袋,每袋装3 g(相当于饮片7 g),制成颗粒6 000 g,每组编号随机取样2份,共取样6份检测。

2.3.1 验证方法

混合制粒:将板蓝根浸膏粉与糊精(1:2)置槽型混合机以24 r/min转速干混10 min,加入乙醇,湿混5 min,再加入浓度70%的乙醇,用量为混合粉的20%,湿混5 min制成软材,经摇摆式颗粒机14目筛网制粒。

采用二次干燥法,先设置热风循环烘箱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3 h,用摇摆式整粒机14目整粒,再设置热风循环烘箱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3 h,晾至室温取样检测。

2.3.2 颗粒合格标准

外观性状:颗粒均匀,色泽一致。

溶化性:取供试品1袋,加热水200 m L,搅拌5 min,应全部溶化或呈混悬状,不得有焦屑。

水分:颗粒水分小于6.0%。

粒度:取供试品30 g,置规定药筛(双筛分法) 测定,不能通过1号筛10目与不能通过5号筛80目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15%。

颗粒收率:95%以上。

2.3.3 检测结果对比

取5组板蓝根无糖颗粒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以确认其重现性。

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无糖颗粒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粉与糊精比例1:2、乙醇浓度70%、乙醇用量20%。该制粒工艺制备的颗粒收率较高,外观性状、溶化性、水分、粒度等检测项均符合标准要求。该制粒工艺可用于板蓝根无糖颗粒剂的实际生产。

3 结语

云南白药板蓝根颗粒说明书 第2篇

通用名:板蓝根颗粒

生产厂家: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572

药品规格:10g*20袋

药品价格:¥10.6元

板蓝根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板蓝根颗粒

【商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拼音全码】BanLanGenKeLi

【主要成份】板蓝根。辅料为淀粉、糊精。

【性状】板蓝根颗粒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型号】10g*20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半袋(5克)~一袋(10克),一日3~4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对板蓝根颗粒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板蓝根颗粒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板蓝根颗粒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板蓝根颗粒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复合膜袋装,每个塑料袋装20小袋。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572

【生产企业】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板蓝根颗粒(云南白药)的功效与作用板蓝根颗粒(云南白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板蓝根颗粒服用常见问题

问:板蓝根颗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这种药物常常可见,这是一种在生活当中比较常用的。板蓝根颗粒是可以清热解毒的,很受人们的欢迎。那么,服用板蓝根颗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答:板蓝根颗粒的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板蓝根颗粒能够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板蓝根颗粒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板蓝根颗粒 第3篇

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获悉, 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 a n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 o f H e a l t h) 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协议, 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成为首个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研究的中药产品, 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世界知名的医学研究与科研经费管理机构, 对全球范围内针对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项目资助。近日, 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的相关科研人员赴美, 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了合作洽谈, 并就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抗病毒机制研究达成合作协议。

双方初步商定, 在为期一年的合作过程中,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世界先进的病毒模型对白云山板蓝根颗粒抗病毒作用进行筛查。本次开展筛查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S A R S、乙肝病毒、艾滋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2 0多个高致病性病毒, 并将有显著疗效的病毒研究进行体内实验。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总经理、研究组副组长李楚源表示, 美国方面对中药白云山板蓝根颗粒的研究资助, 将更有利于揭开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机制, 有利于国际中药领域的学术交流, 也标志着板蓝根等中药获得更多海外人士的认可。

板蓝根颗粒范文

板蓝根颗粒范文(精选3篇)板蓝根颗粒 第1篇中药浸膏粉易吸湿,其由于黏度不同,在生产工艺中加入的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也不相同,不同品种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