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精选6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1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汉语拼音
23个声母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注意:
① 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
②
zh
ch
sh
r和z
c
s的位置,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
③
分清b和d、p和q。
④
特别注意f、t、j三个字母小弯的方向,别拐错弯。
24个韵母
单韵母(6个)a、o、e、i、u、ü
单韵母都只有一个字母
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üe、er
复韵母由两个字母构成前鼻韵母(5个)an、en、in、un、ün
后鼻韵母(4个)ang、eng、ing、ong
注意:
(1)分清ei和ie、ui和iu、üe和ün.(2)特别注意“ou和er”,很容易出错。
(3)介母:i
u
ü
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
yi、wu、yu
ye、yue、yuan
yin、yun、ying
注意:
(1)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要直接读出。
(2)分解开需注意:yu(y——ü)
yue(y——üe)
yuɑn(y——ü——ɑn)
yun(y——ün)
音节的拼读
1.能直接成音节的(零声母音节)有:a、ai、ao、an、ang
e、en、o、ou、er
2.二拼音节:声母+韵母。
3.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①u-o(除bo、po、mo、fo、wo外,其余声母与o拼都要加介音u)。
拼音的标调规则
有ɑ先找ɑ,没ɑ再找o、e,i、u并列标在后。
1.按照六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的先后顺序,有ɑ声调就标在ɑ头上,没ɑ就标在o或者e的头上,以此类推。
2.特别注意:i和u都有,哪个在后面就标在哪个头上。
易错点
1、易写错的字母:
①
声母:b-d,p-q,t-f
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②
f的第一笔写反,t的第一笔写反,j的第一笔写反,成了右弯,s写反。
③
ai-uiei-ie
ui-iu
ou-iu
ie-ue
un-ün几组韵母的字形要分清。
④
整体认读音节:yu
ye
yue
yuan
yun
中的去掉两点的ü要写成u,不要写成原来的ü。
2、易错的知识点:
①
整体认读音节只有
个,不要把
yan,you,wo,ya,er
等误认为整体认读音节。
②
声调易错的地方:第二声与第三声容易混淆,特别是在音节词中第三声会标成第二声。
③
复韵母及音节中的声调容易标错位置,要牢记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没a找o,e;
i,u并列标在后。
④
j,q,x
只和ü相拼,不与
u
相拼,j,q,x
和ü在一起时,ü上两点要去掉,如ju,qu,xu,jue,que,xue,juan,quan,xuan中的都是去掉两点的ü,不是
u
。在这些音节中要写成u,分开时要记住写成ü。
⑤
同样记住,yu,yue,yun,yuan
中的u
其实是去掉两点的ü,不要加上两点还写成u。
⑥
音节拼写要注意:声调不要忘记标,有的轻声音节不要标调。三拼音节中的介母不要忘记写,如jia,qia,xia,jian,qian,xian,jiang,qiang,xiang,jiong,qiong,xiong
等三拼音节中的i
不要漏写。两拼音不要写错:有复韵母iu的音节中的iu
不要写成iou,正确的音节是:miu,diu,tiu,niu,liu,jiu,xiu,qiu。牢记:you
不要写成yiu或yiou。
⑦
音节读音容易错的地方:有声母n,l的音节要分清鼻音和边音,很容易把鼻音n
读成边音l。平舌音和翘舌音容易混淆读错。前鼻音和后鼻音容易混淆读错,特别是后鼻音容易读成前鼻音,如朋友的朋,蜻蜓的蜻,等等。
⑧音节容易错的还有:抄写音节或选择音节填空时容易抄错或漏掉声调、字母等,这样的错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趣味识记歌
小ü碰到j
q
x,擦掉眼泪笑嘻嘻。小ü碰到y,擦掉眼泪笑嘻嘻。(ju
qu xu
yu)
标调歌:有a
给a
戴,没a
找o
e,i
和
u
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第二部分:生字组词
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
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
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
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
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
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
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
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
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
第4单元
了(火了、大了)
子(儿子、子女)
人(人口、大人)
大(大山、大雨)
月(月儿、日月)
儿(儿子、女儿)
头(木头、开头)
里(里头、山里)
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
西(西瓜、山西)
天(白天、半天)
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
女(女儿、子女)
开(开水、开心)
第5单元
水(水牛、开水)
去(上去、来去)
来(本来、下来)
不(不好、不是)
小(大小、小手)
少(多少、少见)
牛(水牛、小牛)
果(果子、水果)
鸟(鸟儿、小鸟)
早(早上、早日)
书(书本、书包)
刀(小刀、刀口)
尺(尺子)
本(书本、本子)
木(木头、木耳)
林(山林、竹林)
土(水土、土木)
力(有力、用力)
心(开心、小心)
中(中心、中午)
五(五十、五月)
立(立正、自立)
正(正在、正好)
在(正在、不在)
第6单元
后(后来、后天)
我(我们、自我)
好(好心、好人)
长(长江、长沙)
比(正比、对比)
巴(下巴、巴士)
把(把手、火把)
下(下来、下午)
个(一个、个人)
雨(雨衣、下雨)
们(我们、人们)
问(问好、学问)
有(有心、有力)
半(一半、半天)
从(从来、从不)
你(你好、你们)
第7单元
才(人才、天才)
明(明天、明白)
同(同学、不同)
学(上学、小学)
自(自立、自我)
己(自己、知己)
衣(上衣、雨衣)
白(白云、白天)的(有的、好的)
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第8单元
竹(竹子、竹林)
牙(月牙、门牙)
马(马上、木马)
用(用心、有用)
几(几个、几月)
只(一只)
石(石头、石子)
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
见(只见、少见)
对(对手、对比)
妈(妈妈、大妈)
全(全天、全力)
回(回来、回去)
工(工人、手工)
厂(工厂、厂长)
第三部分:字词句理解
一、字的理解
准确认读生字。要求第二部分的生字以任何顺序出现在任何地方都认识。
2 正确书写20个基本笔画。可以要求孩子说出生字的笔顺,第几画是什么笔画。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及相应的笔画名称。
如“火”共()画,第2笔是()。
其中笔顺易错的字:火、长、山、出、走、巴、片、里、果、问、们。
笔画较难掌握的字:比、手、子、西、女、鸟、心、衣、后、好、学。
3、笔顺规则、结构及关系举例。
① 从上到下:二、三、公、鱼、羊、白
② 先横后竖:十、木、王、开、井、下、干、土、士、③ 上下结构:花、星、色、尘、只、早、草
④ 左右结构:明、叶、把、地、清、林、⑤
半包围结构:画、可、同、闪、远、处、风
⑥
全包围结构:田、国、回
⑦ 先中间后两边:水、小、少、山、办、永、木、出
⑧ 先外面后里面:间、问、同、内、向、闻、国、圆、园、四
⑨ 先里面后外面:边、远、进、近、匹、4、正确、规范地按笔顺在田字格里听写出每个生字。
5、加一笔成新字
一(二)(十)(厂)
二(三)(工)
十(土)
口(日)(中)
日(目)(白)(田)月(用)
目(自)木(禾)(本)
大(天)(太)
人(大)(个)
了(子)米(来)
云(去)
6、形近字组词:
目(头目)
日(日月)
问(问好)
鸟(小鸟)
妈(妈妈)
儿(女儿)
自(自己)
白(白天)
同(同学)
马(大马)
好(好人)
几(几个)
刀(小刀)
果(果子)
是(可是)
木(木头)
天(天上)
土(水土)
力(用力)
里(水里)
早(早日)
本(书本)
开(开水)
工(工厂)
小(大小)
山(上山)
人(人才)
巴(大巴)
西(东西)
月(明月)
少(少儿)
出(出门)
从(从来)
把(把手)
四(四只)
用(有用)
个(个人)
上(上衣)
才(才子)
禾(禾田)
口(可口)
云(白云)
全(不全)
下(上下)
牙(门牙)
和(和好)
中(心中)
去(回去)
7、同音字组词
以下是书中写字表中的同音字:(会认、会写、会组词)
木(木头)
八(八天)
几(几个)
目(耳目)
巴(下巴)
己(自己)
十(十月)
一(一天)
禾(禾田)
石(石头)
衣(大衣)
和(和好)
书中识字表中同音字要求认得、会用,不会写没关系。
8、多音字
乐
lè
(欢乐)
yuè
(音乐)
长 zhǎng(长大)cháng(长江)
着 zhe(看着)
zháo(着急)
干
gān(干净)
gàn
(干活)
空
kōng
(空气)kòng
(空地)
得
de
(唱得好)
dé
(得意)
只
zhī
(一只鸟)zhǐ
(只有)
觉 jué
(觉得)
jiào
(睡觉)
数
shǔ
(数星星)
shù(数学)
地
dì
(天地)
de
(快快地)
种
zhǒng(种子)zhòng(种地)
为 wéi
(行为)
wèi
(因为)
一、词句理解
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高高的树
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
弯弯的谷穗
白白的云
绿绿的草
黄黄的沙滩
雪白的浪花
彩色的项链
长长的尾巴
金色的沙子
雪白的云朵
快活的小鸟
小小的贝壳
2、数量词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一(朵)白云
一(根)头 一(双)手
一(条)鱼
一(颗)星星
一(把)刀
一(把)伞
一(块)黑板
一(朵)花
一(本)书
一(棵)树
一(把)尺子
3、又……又……
绳子又细又长 西瓜又大又圆
弟弟又白又胖 果子又多又好
大海又宽又远 房子又高又大
苹果又大又红 沙滩又长又软
星星又多又亮
4、……像……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弯弯的月儿像弯刀。
红红的脸蛋像苹果。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5、句子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明明从屋里跑出来。
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雪花从天上落下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
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
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小牛在田里走来走去。
条
一条条
一条条长长的小河
棵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片
一片片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
个
一个个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朵
一朵朵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只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串
一串串
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6、反义词
东—西
反—正
上—下
大—小 多—少 出—入
左—右 有—无 来—去
远—近 黑—白
晚—早
高—低 笑—哭 天—地
长—短
开—关
南—北
男—女 古—今 好—坏
是—非
来—去
是—否
粗—细
苦—甜
你—我老─少
7、日积月累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词语
①AABB形式的词语: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上上下下
开开心心
红红火火
漂漂亮亮
高高兴兴
许许多多
日日夜夜
仔仔细细
干干净净
仔仔细细
来来往往
进进出出
开开心心
明明白白
认认真真
左左右右
口口声声
大大方方
风风火火
来来回回
男男女女
风风雨雨
千千万万
山山水水
②ABAB形式词语:
火红火红
高兴高兴
碧绿碧绿
乌黑乌黑
雪白雪白
开心开心
打扫打扫
活动活动
学习学习
练习练习
③ABCC形式词语:
白发苍苍
秋风习习
北风呼呼
得意洋洋
金光闪闪
④ABB形式词语: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胖乎乎
黑洞洞
甜丝丝
光秃秃
亮晶晶
笑嘻嘻
兴冲冲
懒洋洋
慢吞吞
静悄悄
白花花
气冲冲
干巴巴
水灵灵
水汪汪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2篇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g k 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课前准备:拼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卡片认读6个韵母。
2、我们已经学过几个声母?谁来读?哪几个声母读起来要送气?(f t)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 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10个声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第5课,认识3个新朋友,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三)教学声母g。
1、看插图说话引出g: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听话说话:图上画着几只鸽子,衔着一只花环。)师引入:鸽子的“鸽”声母是g。花环的形状像g,板书:g。
2、教学g的发音,记清字形。
(1)示范发音,仔细听,看口形。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记字形,启发想象,g像什么?
教顺口溜:一群白鸽g g g,鸽子花环g g g,9字加g g g。
3、指导书写。
(四)教学声母k。
1、看插图说话引出k: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只蝌蚪?它们一齐向什么地方游去?(八只小蝌蚪在水里一起向草丛中游去)。引入:蝌蚪的“蝌”的声母就是k,板书k。
2、教学k的发音,记字形。
(1)示范发音,讲要领:发音时,嘴要送出一股气,用小纸条示范。
(2)请学生口对手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你能在插图上找到k吗?还有什么办法能记住它?教顺口溜:一群蝌蚪k k k,像挺机枪k k k。
(4)指导书空和书写,k两笔写成。
(五)课中操:清清小河中,水草摇呀摇,一群小蝌蚪,来把妈妈找。(边做动作边念)
(六)、教学声母h。
1、看插图说话引出h:图上画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丁丁和冬冬坐在椅子上喝饮料。)板书:h
2、教学h的发音,记清形。
(1)范读,跟读,齐读。
(2)在图上找找h,记形:像把椅子h h h。
(3)指导书写,一笔写成。
(七)学习g k h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1、出示音节,学生拼,老师评价。(指名读,齐读)
2、找朋友游戏:三个小朋友做g k h,6个小朋友做a o e i u u,全班小朋友唱“找朋友”的儿歌。(一起拼读)
(八)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声母,它们分别是g k h,我们不但会认,还学会了书写。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g k h的拼音。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g k h三个声母。
2、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的四声,连读uā uō uǒ。
2、卡片认读:g k h,读顺口溜,g和k,发音时有什么不同?
3、认读音节:mó gū、 bǔ kè、 hú lí,这些音节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两个字母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两拼音。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g k h三个声母,现在我们要继续学习这三个声母和单韵母的拼音,还要练习新本领“三拼音”。
(三)教学三拼音节guā。
1、说话引入:小朋友吃过瓜吗?你吃过哪些瓜?
2、音节分析:“瓜”的音节怎么写?板书:guā,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拼音有什么不同?(guā是由声母g,介母u,和带调韵母ā三个字母组成的。)及时反馈:u原来我们称它为什么?在这里介于声母和单韵母之间,我们叫它什么?齐读:介母
3、拼读音节。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三拼音怎么拼呢?(看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猛推卡片)说明三个字母要快速拼读才能读好。讲解三拼音的要领:一是要快、二是连,要一口气连读成一个音节,中间不能中断。顺口溜: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得很顺当。
(四)教学三拼音节guó。
1、分析音节:g声母,介母u,韵母ó。
2、回忆方法。
3、拼读音节。(指名拼读,火车读,齐读)
(五)课中操。我的家乡瓜儿多,冬瓜胖来南瓜黄,我的家乡花儿美,牡丹月季夜来香。瓜儿多,花儿美,一天一夜夸(kuā)不完。
(六)巩固运用三拼法拼读音节。
1、复习三拼音拼读方法。
2、拼读:dDuDōduō tDuDōtuō nDuDōnu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卡片认读音节:kuā guó kuò huó4、练习:比一比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gā------guā kā------kuā hā------huāgū------guō kú-----huó kù-------kuò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三拼音,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不仅会认,而且还会连读三拼音。以后我们将拼读更多的三拼音节。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三拼音的拼法。
2、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基本做到词语连读。
3、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拼音。
1、复习三拼音的拼读要领。
2、出示三拼音的音节卡,学生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
(二)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猜一猜》,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说说儿歌讲了什么?你能猜一猜谜底吗?
(三)看图拼音节 ,认生字。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荷花、哥哥、弟弟,根据拼音读一读,哪些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3、出示生字:花、哥、弟、个、画。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4、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巩固练习。
1、拼读音节。
2、跟录音读课文。
【教学总结】
我主要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个是带领学生学习gkh的两拼、三拼音节拼读,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第二个是认识哥、弟、个、花、画五个生字;第三个是学习课内“猜一猜”这一儿歌。
但遗憾的是,由于拼读环节的教学时间没有把控好,导致这节课原本预设的三个大环节仅完成了一个半。教学时间的预判失误,也折射出本节课上的许多问题,如对学生学情认识不清、教学目标定制的不够周全、教学环节尤其是拼读环节设计的梯度性不强等等。通过课后的评课,我也认真反思自己在设计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拼读环节的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和反思。
一、设计清晰明确、具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结果”又包括“过程”,即既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达成的目的,同时又要有为达成这一目的的具体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在拼读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学习gkh的两拼、三拼音节拼读,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仅仅是关于“结果”的简单阐述。虽然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有教学方法的涉及,但四散在教学环节中的方法总没有直接放在目标中来的提纲挈领。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拼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拼读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对方法的考虑也不够到位,重复、机械的拼读俯拾即是,占去了很多时间,同时,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率。经修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合作读、游戏拼读的方法学习两拼、三拼音节,利用记顺口溜、体验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三拼方法。
为目标明确一个方法,就是为教学指明一个方向。可见,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是那样重要。
二、设计有序的教学环节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有序的、层次分明的教学环节可以使课堂教学少做许多无用功,让语文教学更高效。在各个环节中,精心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令课堂灵动而富有活力。本节课的拼读环节,从两拼到三拼,从范读到认读,看似有序,实际操作上却出现一些重复机械、不太合适的操作方法。比如。
1、让学生认读带声调音节时,由于我对学生学情预设不够,不放过任何一个带调音节,无重点的每一个都让学生拼读。更好的操作方式是先对学生读音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着重对他们认为有困难的读音(如二、三声)进行指导正音。
2、拼读环节中过多采用“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的形式,原本是想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让他们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学会听学会正确读音,可是课中也发现过多这样的方式反而让学生拼读兴趣索然,教学也显得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时,我可以多种读的方式有层次的进行,如教师适时范读(初读时)、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游戏拼读、比赛读(巩固认读时),激发学生的拼读兴趣。
3、三拼音节的学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当出示第一个三拼音gua(瓜)时,我先让给生读,再教师正音。这样,对于完全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来说,反而会适得其反。更好的操作方式是在出示第一个三拼音时,先教师范读,再让学生学习拼读,如此在知识难点上采用“扶”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三拼音节的读音,也减少部分学生对读法先入为主的情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3篇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学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4篇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5篇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齐声诵读。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2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2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 第6篇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水 空()()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