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O钢板内固定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AO钢板内固定(精选10篇)

AO钢板内固定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

本组共45例, 其中男33例, 女12例, 年龄11~58岁, 平均31.6岁。掌骨骨折32处, 指骨骨折12处。闭合性骨折24例, 开放性骨折21例。单纯骨折26例, 伴有肌腱、血管、神经损伤14例。损伤性质:压砸伤26例, 挤压伤12例, 切割伤7例。

1.2 手术方法

(1) 麻醉采用指根浸润麻醉, 臂丛, 及腰麻。常规应用止血带, 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清创后, 再复位固定, 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取背侧方常规切口。术中尽可能保护软组织, 减少周边组织的剥离, 钢板应置于骨折的张力侧。选用微型钢板, 加以固定。

1.3 术后镇痛治疗3d, 后进行功能锻炼, 术前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对于稳定性骨折, 术后可不需要外固定。术后关节活动均较好, 在感染、畸形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方面明显减少。

2 结果

术后40例得到随访, 随访2~12个月, 平均6个月。一般掌骨干骨折术后不需外固定, 其他不稳定性的, 术后外固定时间一般仅需7~14d, 平均7d。15例合并肌腱损伤的外固定时间为1~3周, 平均2.1周。术后45例, 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4~9周, 平均4.5周, 无骨折不愈合及感染现象, 未发生再骨折及畸形愈, 原因不明引起不适或疼痛9例, 经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及局部理疗, 疼痛缓解。手指关节僵硬, 功能活动差的有4例, 多为术后未按医师指导进行功能锻炼。术后3~6个月后进行正常工作的38例, 5例9月返工作岗位, 1例时间较长12个月后工作。

3 讨论

手足部掌指骨 (跖趾骨) 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石膏外固定或者克氏针内固定, 虽然手术操作简单, 但因固定时间长及关节本身的损伤, 关节侧副韧带的挛缩等, 易发生骨折的不愈合及延迟愈合, 或再次手术治疗。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 达到坚强的内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 其优点已普遍达成共识[1]。我们应用AO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 (跖趾骨) 开放性、粉碎性及关节内骨折更显示了其优越性。我们选用AO直微型钢板固定掌指骨 (跖趾骨) 骨干骨折, 避免打克氏针将关节面损失,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斜行或粉碎性骨折选用不同的微钢板, 并将螺丝钉从不同的方向拧入, 解决了粉碎性骨折的对位问题。发挥AO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 (跖趾骨) 骨折的优越性, 应注意: (1) 减少手术时间少显露骨组织; (2) 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钢板, 不要反复钻孔; (3) 避免将钢板放置在掌指骨 (跖趾骨) 的掌面, 用筋膜覆盖于钢板上, 以减少肌腱粘连; (4) 开放性骨折, 创面污染较清, 时间不超过8h, 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可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 (5) 术后第2天或第3天, 有肌腱损伤者一般在术后一周左右进行功能锻炼利, 早期可局部烤电理疗,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2,3]。

摘要:目的 评价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40例掌指骨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 并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12个月, 定时复查X线片, 关节活动恢复佳。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优37例, 良2例, 可1例。结论 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具有固定牢靠, 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可早期活动功能恢复良好, 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内固定,AO微型钢板,骨折

参考文献

[1]杜冬, 庄水清, 徐小宽, 等.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4, 20 (2) :94-95.

[2]洪建军, 高伟阳, 李志杰, 等.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4, 20 (2) :92-93.

AO钢板内固定 第2篇

【摘要】目的:比较AO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法在顾客创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AO锁骨钩钢板组和克氏针固定法组,AO锁骨钩钢板组采取AO锁骨钩钢板治疗,克氏针固定法组采取克氏针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克氏针固定法组优秀率明显高于AO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固定法组创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化?关节僵硬发生率均低于AO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克氏针固定法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控制相较于AO锁骨钩钢板固定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肩锁脱位患者应选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临床选用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疗效以及预后?

【关键词】AO锁骨钩钢板;克氏针固定法;骨科创伤

锁骨骨折的临床发生率约为肩部损伤的10%左右,由于骨折部位的局限性,其固定方法的选择尤其重要,AO锁骨钩钢板由于其一侧带有横钩的特殊钢板,其固定效果很好,但肩部活动时会偶发疼痛,并且也会出现固定不稳定的情况[1]?克氏针固定法是一种革新式固定方法,笔者认为,改良克氏针固定法其效果较AO锁骨钩钢板更好,并与工作中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称为AO锁骨钩钢板组和克氏针固定法组,AO锁骨钩钢板组男17例,女8例,年龄在23-49岁,平均年龄(36.63±4.51)岁;其中14例左侧,8例右侧,3例双侧;其中13例坠伤,9例车祸,3例其他;克氏针固定法组男16例,女9例,年龄在22-48岁,平均年龄(36.71±4.63)岁;其中15例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其中14例坠伤,8例车祸,3例其他;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和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O锁骨钩钢板组采取AO锁骨钩钢板治疗,给予患者颈丛麻醉,将肩部垫高,患者呈仰卧,将肩部损伤部位充分暴露,将血肿组织和碎裂组织清除,采用螺钉将AO钢板锁骨钩接骨板固定在肩峰下;克氏针固定法组采取克氏针固定法治疗,给予患者颈丛麻醉,选取克氏针将脱位肩部关节固定,固定后逆行穿出,反复缝合,克氏针两端穿出髓腔,将皮肤组织适当切下?

1.3 术后功能评价标准[2]

两组患者根据功能评价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和较差,优秀:骨折正常愈合,且未发生局部畸形;良好:骨折正常愈合,但骨折端出现轻度移位;较差:骨折出现畸形,愈合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數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平均值以x±s表示,并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功能评价情况比较

克氏针固定法组优秀率明显高于AO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锁骨骨折应归于常见创伤性骨折范畴,在其治疗方面,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方法,AO锁骨钩钢板固定法采用特殊钢板进行挂钩固定,可在肩峰处产生杠杆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其对于锁关节脱位有着显著疗效,但是对于一般性锁骨骨折,虽然其固定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少数患者还是存在固定不稳的问题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而另一种方式为克氏针固定法,传统克氏针固定法易松动滑脱,并且容易出现因针尾埋填不当,穿刺患者皮肤,引起感染?

本组研究中将克氏针固定法进行改良,通过切除部分皮肤组织,使克氏针尾得到更好的埋填,可有效降低针尾刺破皮肤情况的发生概率,并且反复缝合降低了传统克氏针固定法松动以及滑脱的发生率,本组实验结果中显示,两种固定方法,较差评价概率差异并没有显著性,但通过改良克氏针固定法固定的患者优秀率明显高于AO锁骨钩钢板固定,可以说明,克氏针固定法有利于患者自行创伤恢复,并且本组另一项结果显示,克氏针固定法固定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化?关节僵硬的例数明显低于AO锁骨钩钢板固定,可说明,经过改良后的克氏针固定安全可靠[4]?

综上所述,较之AO锁骨钩钢板固定,经过改良后的克氏针固定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固定稳固程度,患者术后评价方面,且并发症发生较少,但对于锁骨脱位的固定,AO锁骨钩钢板固定具有促进患者韧带以及组织自行恢复的作用?骨科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应根据患者情况以及创伤部位而定,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正确的选择,对改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有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孙德科. AO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349-349.

[2] 竺湘江,赵勇,宋南炎,等. 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治疗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疗效观察[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01):34-36.

[3] 谷琦. AO锁骨钩钢板在急诊骨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02(12):26-27.

[4] 慕晓东,柳国海. AO锁骨钩钢板在急诊骨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3):183-183.

AO钢板内固定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1例, 男16例, 女5例;年龄17~56岁, 平均24.6岁。致伤原因:撞击伤10例, 砸压伤5例, 切割伤3例, 绞压伤3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8例, 闭合性骨折13例。其中单纯掌骨头骨折15例, 掌骨头合并关节内骨折6例。骨折均有明显移位, 合并肌腱损伤8例。1.2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为急诊患者, 手术采用局部浸润或臂丛麻醉, 上臂驱血, 止血带充气至设定气压。闭合性骨折选用背侧方入路。对于开放性骨折, 彻底对于清创后沿切口作适当延长。充分暴露骨折部位, 术中尽可能保护好伸肌腱, 把肌腱拉向一侧, 切开骨膜, 暴露骨折断端, 牵引形AO微型钢板固定。将钢板塑形, 并置于骨折处的侧方。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可临时用克氏针固定复位后, 再行AO微型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肌腱损伤做了一期修复, 其中4例清创后软组织缺损, 在内固定的同时做了皮瓣转移修复术。

1.3 术后处理

一般术后不用外固定, 术后第2天即逐渐开始主动伸屈指功能锻炼。嘱病人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 范围从小到大, 由轻到重, 循序渐进, 直至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行石膏托外固定2周, 对于神经、肌腱修复术后患者行石膏托外固定2~3周, 3周后转为全面功能恢复锻炼。同时配合氨酚氢考酮片、如意珍宝丸、鹿瓜多肽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加快了骨折愈合、活血化瘀及缓解疼痛。

2 结果

本组共21例, 术后得到6~20个月随访, 定期复查X线片均提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骨折一期愈合, 同时X线片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8~16个周, 平均7.4周。术后4~6个取出内固定, 无骨髓炎、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疗效评定标准参照TAM[1]分级 (手指活动总和评级标准) 优:患指掌指关节基本恢复原来的屈伸活动度, 即拇指掌指关节屈指60°和伸指10°, 食指至小指掌指关节屈指90°和伸指45°;良:患指掌指关节恢复大部分活动度, 即拇指掌指关节屈指50°和伸指8°, 食指至小指掌指关节屈指80°和伸指35°;可:患指掌指关节恢复部分活动度, 即拇指掌指关节屈指40°和伸指6°, 食指至小指掌指关节屈指60°和伸指25°;差:患指掌指关节活动度较差, 即拇指掌指关节屈指<40°和伸指<6°, 食指至小指掌指关节屈指<60°和伸指25°。优19例, 良6例, 优良率为86.2%。

3 讨论

掌骨头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 因其为近关节部位骨折, 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掌指关节的功能。针对手掌部承担的运动精细、频繁等特点, 应极为重视手部损伤如掌骨头骨折等的尽早及时全面功能恢复。这也就要求采用的骨折内固定必须达到:恢复关节解剖, 消除成角和旋转畸形, 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2]。掌骨头骨折的治疗, 以往采用复位加单纯克氏针固定的方法, 由于不能达到可靠的固定, 或克氏针本身对关节的固定和对肌腱的阻挡, 使手部无法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从而最终影响功能恢复。AO微型钢板无论是抗弯曲、旋转, 还是抗压方面均优于克氏针, 能有效防止移位和旋转, 不伤关节, 且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3]另外, 钢板置于骨折侧方, 一般不影响肌腱活动, 术后一般无需外固定保护, 手指可尽早活动, 有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本组骨折均获得一期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7.4周, 术后早期即开始主、被动相结合的伸屈指功能锻炼。

AO微型钢板虽然有诸多优点, 但其治疗费用较高, 并可能存在钢板突出、钢板外露、螺钉松动、患者排斥感觉不适等并发症。同时在选用过程中还应值得注意的是, (1) 对于掌部软组织损失严重的闭合性骨折, 一般待消肿后再行手术; (2) 对开放性损伤, 应彻底清创, 避免发生感染; (3) 如清创后发现皮肤大范围缺损或伤口缝合有张力, 应慎用微型钢板, 防止出现钢板外露和骨髓炎的发生。

笔者认为掌骨头骨折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是理想的固定方法, 只要合理选择适应症,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评价AO (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 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应用AO微型钢板经掌背侧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21例, 按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结果 21例骨折切口均一期愈合, 并得到有效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5.3月 (6~20个月) 。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7.4周 (8~16个周) , 其中优19例, 良6例, 优良率为86.2%。结论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固定牢靠, 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及骨折愈合。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术,掌骨头骨折,AO微型钢板

参考文献

[1]刘云鹏, 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08.

[2]Schaefer M, Siebert H R.Finger and metacarpal fractures.Surgical andnonsurg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J].I Unfallchirurg, 2009, 103:482.

AO钢板内固定 第4篇

关键词 锁骨骨折 解剖钢板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54

锁骨骨折发生率高,约占全身骨折的6%,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其治疗方法有手术及非手术

治疗两种。2003~2008年我院对136例锁骨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36例,男92例,女44例;年龄23~62岁。右侧77例,左侧59例。交通伤86例,跌伤17例,运动伤9例,打击伤26例。骨折类型:中1/3骨折105例,外31例;斜形37例,横断65例,粉碎性34例;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3~24小时。

手术方法:①解剖钢板固定:采用颈丛加肌间沟麻醉或局部加强化麻醉。麻醉起效后采取仰卧位,患肩后垫高,患侧上肢置于身旁,消毒铺巾后,以骨折端为中心向两侧沿锁骨纵轴为中心做6~8cm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部分切开附着于两端的胸大肌、三角肌、斜方肌,稍做骨膜下分离,满足骨折复位即可,尽量保留骨折端的骨膜,清除骨折端血肿,显露骨折端。注意勿伤及锁骨下神经、动脉和胸膜,清除血肿及断端组织后,将骨折先行解剖复位,选用适当长度钢板置入,锁骨下置撬骨板或剥离器,测深,攻丝,拧入合适长度的螺丝钉固定。粉碎大骨折块和长斜形骨折先用钢丝绑扎或粗丝线结扎固定,将小的碎骨块及其相连的骨膜争复后缝合或植于缺损部位。固定后直视下见骨折端位置良好,冲洗切口,逐层缝合。

术后处理: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3~5天,及时更换渗血敷料,7~10天拆线。三角巾悬吊2周后开始不负重主动活动,定期拍片见骨痂生长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评价标准:根据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①优:骨折愈合时间<8周;解剖对位,骨折端稳定;局部和周围关节无痛,上肢有力,肩关节活动正常。②良:愈合时间8~12周;复位80%,成角<15°,移位<骨干1/4,骨折端稳定;局部和周围关节基本无痛,患肢比较有力,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活动范围减少15°以内。③可: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复位50%左右,成角15°~30°,移位>1/4~1/3;提重物或活动剧烈时关节周围有酸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范围减少15°~30°。④差:骨折移位,内固定不牢靠,骨折不愈合,肩关节活动有明显障碍,活动范围减少>30°。

结 果

术后10~12天拆线,切口均Ⅰ/甲愈合,无神经、血管、胸膜损伤,136例随访6~12个月,均已恢复正常的上肢功能,无1例骨折延期愈合、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讨 论

一般情况:锁骨属于长管状骨,外形呈“S”形弯曲,架于胸骨柄和肩峰之间,它位于皮下,位置表浅,是连接上肢和躯干的骨性支架,起到支撑、悬吊肩胛带的作用。当受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

锁骨骨折的分型 Robinson把锁骨骨折分为三型:1型为锁骨内侧1/5(从锁骨内端至第一肋中心向上所做的垂线之间的锁骨)骨折;2型为中部3/5的锁骨骨折;3型为锁骨外侧1/5骨折。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既往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法复位“倒8字”绷带、双圈等外固定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复位不确切及再移位。患者需要长时间挺胸、叉腰、抬头,姿势极为不舒服,一般难以忍受。因为外固定不牢靠且易松动,固定时间长,造成患者痛苦大,生活不方便,且易造成血管神经受压愈合后影响肩关节功能,为很多病人所不能接受。克氏针内固定虽然操作简单、损伤小,但缺点是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控制骨折旋转活动,易出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普通钢板固定斜形、横行骨折,具有简便实用的优点。但固定较长段粉碎性骨折时塑形较难,容易破坏骨折端的血供,并产生应力集中。针对这些治疗方法的不足,我们采用解剖钢板治疗锁骨骨折,解剖钢板的形态特点充分适应锁骨的解剖特征,是按锁骨的骨骼外型设计的,与骨骼外型匹配,与骨有很好的贴合性,术中基本不用再塑形,且钢板较薄,对软组织刺激小,不会对局部软组织产生挤压,减少了皮肤坏死的发生。在本组病例中,技术操作精细,固定确切可靠,术后骨折愈合率100%,并且保持了肩关节的良好活动功能,获得了很高的满意度。

手术适应证及其优点:由于骨折生物学治疗理念和内固定器械的发展,为锁骨骨折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固定,降低了手术的不愈合率,但仍需更多强调手术适应证,以下类型适宜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不能改变的严重移位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开放性骨折或多发性损伤者;粉碎性骨折块间软组织嵌压影响愈合或骨不连者;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病变,不能长期制动者;锁骨外侧段Neer型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者。

为了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应该注意:①术前根据X线片选择适宜长度的解剖钢板,钢板长度为在骨折两端使用至少2~3个螺丝钉才能起到防旋转作用,螺钉应穿过对侧皮质,并经攻丝拧紧,避免因肢体重力造成剪力使螺钉拔出。②应在骨膜外剥离,尽量减少骨膜损伤,防止骨不连发生,粉碎骨折附着在游离骨块上的软组织一定不要剥掉,尽量用双10号线固定。③动作轻柔,小心操作避免伤及锁骨下动脉,神经及胸膜。④不疼痛时可做肩关节活动,避免大范围剧烈活动。

参考文献

1 侯春林,等.锁骨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 张志山,周方,姬洪全,田耘.手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9:826-829.

AO钢板内固定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的年龄在17.5~74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4.52±2.69) 岁, 其中腓骨左侧骨折患者26 例, 腓骨右侧骨折患者34 例;上段骨折患者22 例, 中段骨折患者27 例, 中下段骨折患者11 例;伴有粉碎性骨折的患者43 例;双侧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47 例, 患者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在15.5 h~6.5 d之间, 平均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为 (4.90±0.69) d。

根据这60 例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3 组, 每组患者20 例。 A组患者接受AO钢板固定治疗, B组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 C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 这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这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之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AO钢板固定治疗, 即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于患者的胫骨外侧作切口, 在患者骨折端的中点进行上下切开皮肤, 切开的长度约为8 cm, 分开肌间隔, 剥离骨膜, 使得患者的骨折端暴露, 之后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复位, 选择8 孔钢板在患者的腓骨外侧紧贴, 采用三爪钳进行固定, 并上螺丝钉。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以及止血, 将切口处逐层进行缝合。

B组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 即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之后根据患者的X片来确定患者的腓骨峡部髓腔直径, 并选择合适的髓内钉。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在患者的膝前髌下作纵向的小切口, 切口长度在3 cm左右, 这样可以使得患者的髌韧带充分暴露, 纵行分离患者的髌骨韧带, 此时的患者的胫骨平台可以被显露出来。 在腓骨下方1 cm左右处进行钻孔, 扩髓, 将髓内钉放入, 将骨皮质穿透, 在患者骨折的断端进行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复位, 尽量不对患者的骨膜进行剥离。 瞄准安置之后, 将2 枚锁定锁入远端, 之后再将2 枚静力锁钉锁入近端。

C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 这20 例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彻底的清创, 采用盐水、双氧水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冲洗, 并使用碘伏进行浸泡, 若患者存在局部皮肤缺损的情况, 则采用双蒂桥式皮瓣或者局部转移皮瓣进行修复。 在远离患者皮肤伤口约5 cm处 (上下) 分别上2 枚长螺丝钉, 之后再将单臂套入,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骨折复位情况, 合理调整单臂的松紧度, 并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 进行相应的引流。 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之后均接受常规的抗生素治疗3~5 d, 以此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3 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 即优:12~15 周之内, 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存在压痛的情况, 且功能复位情况达标;良:骨折愈合时间在15~18 周之间, 患者的骨折部位不存在明显的压痛, 骨折部位前后位成角, 角度<10°, 骨折处存在骨痂连续;差:骨折愈合时间在18 周以上, 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情况, 患者的骨折处存在压痛, 功能复位不达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 2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进行 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A组和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

A组患者中共计存在5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感染、内固定物断裂、延迟愈合、骨不连、畸形愈合各占1 例;B组患者中共计存在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其中1 例患者为内固定物断裂, 1 例患者为延迟愈合;C组患者中共计存在10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其中感染患者4 例, 延迟愈合、骨不连、畸形愈合患者各占2 例。 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交锁钉治疗腓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并非所有骨折患者患者都适用交锁钉, 为腓骨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目前治疗腓骨骨折的方法较多, 临床为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不同方法的利弊进行选择。 若患者存在软组织感染以及缺损的情况, 则应选择外固定架为患者实施治疗, 这样利于对患者创面的清理以及软组织的恢复, 以此防止患者出现骨髓炎以及深部感染的情况[4]。 但是外固定架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针道感染固定针松动的的情况, 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的调整措施, 则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延迟愈合的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 AO钢板治疗腓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 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其会引起患者出现骨不良以及骨延迟愈合的情况[5]。 若患者的骨折部位位于中下1/3 处, 则采用钢板治疗的效果较差, 因为此处骨膜在滋养动脉断裂后, 患者的远端骨折会出现血液供应丧失的情况, 为患者实施治疗时, 对钢板进行固定时需要对骨膜进行剥离, 导致患者骨折处的血运更差, 对骨折的愈合造成影响。 同时钢板治疗之后, 需要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对患者的早期运动造成影响, 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 AO钢板治疗在腓骨上段的治疗中则治疗效果较佳。 靠近踝关节以及膝关节的骨折若<8 cm, 则不适用交锁钉治疗, 此时仅适用钢板进行治疗。 交锁钉治疗腓骨骨折的效果较好, 主要通过对远端以及近端的锁定进行固定, 这样可以促进腓骨长度的恢复, 在多数情况下可进行闭合穿钉, 这样可以对患者骨膜以及皮下的血供情况进行保护, 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 经AO钢板治疗的A组和经交锁钉治疗的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外固定架治疗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AO钢板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较好, 且并发症较少, 临床为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摘要:目的 探究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 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 A组接受AO钢板治疗, 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 C组接受外固定架治疗, 对比3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A组和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较好, 临床为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AO钢板,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交锁钉,外固定架

参考文献

[1]余升华, 胡汉生, 范震波, 等.两种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4) :420-421.

[2]殷康.胫腓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疗效分析及临床选择[J].医学信息, 2014, 28 (31) :68.

[3]韩立仁, 赵北, 穆卫东, 等.外固定架加钢板治疗伴有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3) :258-261.

[4]朱成善, 柴俊, 张致军, 等.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3, 16 (4) :472.

AO钢板内固定 第6篇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骨科创伤急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56岁,平均(41.6±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1-54岁.平均(41.2±7.8)岁;锁骨外端骨折13例,肩锁骨脱位1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41.7±6.4)岁;锁骨外端骨折12例,肩锁骨脱位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为锁骨外端骨折和肩锁骨脱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外伤,且有局部疼痛、患肢活动受限以及畸形等症状;排除存在重要器官疾病患者。

1.3 方法

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两理,以仰卧位、抬高头部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完成脱位关节复位以及骨折复位后,以AO锁骨钩钢板固定方式进行固定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AO锁骨钩钢板从肩峰后下方进行插入,在调整钢板和肩关节嵌合位置后,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完成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克氏针固定为主,以患者锁骨中外为切口,从骨折部位与肩峰外、侧插入克氏针,进行肩峰以及锁骨远端连接固定,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3-5 d后进行功能锻炼,以帮助骨折创伤部位功能恢复。

1.4 疗效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ES评分[2]以及创伤部位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以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其中,对于患者创伤部位功能恢复评价,以X线检查及患者活动情况为指标,对于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且活动无障碍、无畸形为优秀;对X线检查骨折基本愈合,且活动略微受限,外观无明显畸形为良好;对X线检查肩锁关节脱位,且活动受限、有明显疼痛为较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创伤部位功能恢复效果以及A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如下表1所示,即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临床中.骨科创伤导致的伤残率具有相对较高的比率。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发展,骨科创伤治疗中越来越重视对患者创伤部位功能恢复治疗。其中,锁骨外端骨折以及肩锁关节脱位是骨科创伤急诊中比较常见的病例,在进行该病例的临床治疗中.锁骨钩钢板固定结合人体肩锁关节结构特征,通过锁钩朝外实现肩峰固定,不仅能够实现内侧钢板固定锁骨外端,同时有利于避免固定过程中导致的关节损伤和肌肉关节粘连发生[4],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上文在进行46例锁骨外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治疗中,在相同手术方式下分别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和克氏针固定方式进行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创伤部位功能恢复效果以及ASE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锁骨外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较好作用和效果。

总之,AO锁骨钩钢板固定进行骨科创伤急诊应用,具有较好作用和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伤部位功能恢复优良率约为97%,且患者ASES评分为(91.6±4.3)分,对照组患者创伤部位功能恢复优良率约为77%,患者ASES评分为(74.6±3.4)分,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O锁骨钩钢板固定进行骨科创伤急诊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创伤部位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创伤痛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AO锁骨钩钢板固定,骨科创伤,急诊

参考文献

[1]曾如钢.AO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法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139-140.

[2]谢向运,骆帝江.AO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钉固定法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比较[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60-61.

[3]周海洋.AO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对比[J].北疗药学,2014,11(11):190-86.

AO钢板内固定 第7篇

关键词:骨折,股骨远端,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包括股骨内、外髁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和距关节面15 cm以内的股骨髁上骨折, 该部位多为松质骨且髓腔较宽。随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的发展, 由高能量暴力造成的该部位骨折有增多的趋势, 而且病情更加复杂, 损伤程度更加严重。临床上股骨远端骨折常见为多块多段的严重粉碎骨折, 加上与窝重要血管、神经相邻, 术中处理比较复杂, 术后易产生并发症, 致残率高, 是难治疗的骨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新的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已从传统的保守治疗过渡到积极的手术治疗, 并且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对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 各有利弊。如何达到满意的复位,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 采用可靠稳妥的固定技术, 便于早期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降低骨不愈合率, 最大限度减少膝关节僵直、黏连及畸形等并发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关键。为此, AO研究会吸收了交锁髓内钉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 采用微创技术, 发明了微创内固定系统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 , 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近端骨折,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 应用LISS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1 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 例, 男12 例, 女9 例;年龄21~53 岁, 平均33.5 岁。左侧14 例, 右侧7 例。致伤原因:汽车相撞车祸伤18 例, 重物压伤3 例。根据AO分型, A型13 例, 其中A1型8 例, A3型5 例;C型8 例, C1型7 例, C2型1 例。开放性骨折9 例。创伤失血性休克8 例, 对侧股骨髁上开放性骨折5 例, 对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1 例, 颅脑损伤2 例, 同侧髌骨粉碎性骨折1 例, 同侧膝后交叉韧带损伤4 例, 髂骨骨折1 例, 肋骨多发骨折伴血气胸1 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于患肢大腿上部置气囊止血带, 充气止血。对股骨远端不同部位的骨折, 应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关节外骨折采用膝关节外侧切口, 自Gerdy结节向近端延伸长约8 cm, 顺肌纤维方向纵行切开髂胫束进一步显露。关节内骨折采用髌旁前外侧切口, 切口长度8~10 cm, 如股骨髁间骨折粉碎严重, 可采用胫骨结节截骨术以更好地显露关节面, 将骨折块用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 注意放置部位应避免影响LISS的放置。然后根据股骨长度选择5孔、9孔或13孔的LISS钢板, 安装LISS导向及固定装置与钢板, 将LISS接骨板插入股外侧肌与骨膜之间, 推动LISS接骨板确保LISS接骨板的近端始终与股骨干帖服, 透视确定LISS与股骨位置满意后, 先用克氏针在钢板远近端临时固定, 再以自攻螺钉最终固定。去临时固定针, 留置负压引流管,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在坚强内固定下, 早期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术后次日进行肌肉等张静力收缩运动, 48 h后拔引流管, 开始应用CPM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4周后让患者扶拐部分负重。

2 结 果

21 例骨折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14~72个月, 平均32个月。膝关节功能按Shelboume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评定, 优:膝可伸直, 屈曲大于120°, 无畸形、无痛、无肢体短缩。良:膝可伸直, 屈曲91°~120°, 膝外翻小于5°, 微痛, 无需药物缓解, 肢体短缩小于1 cm。可:膝伸直丧失小于或等于10°, 屈曲60°~90°, 膝外翻5°~10°, 微痛, 偶需药物缓解, 肢体短缩1~2 cm。差:运动距 (ROM) 小于60°, 内翻或外翻畸形大于10°, 需常规服用止痛药镇痛。本组中优12 例, 良8 例, 可1 例, 优良率95.3%。

3 典型病例

男, 31 岁, 因车祸致左股骨髁间髁上闭合性粉碎性骨折后3 h入院, 入院后给予胫骨结节牵引。1周后伤情稳定, 肿胀消退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股骨髁间粉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髁间骨折给予松质骨拉力钉固定, 髁上碎骨给予钢丝环扎。取髂骨植骨, LISS内固定。术后次日进行肌肉等张静力收缩运动, 48 h后拔引流管, 开始应用CPM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14 d伤口Ⅰ期愈合, 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

4 讨 论

股骨远端骨折为继发于高能量创伤的不稳定骨折, 其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粉碎、骨缺损、骨折波及到膝关节面及股四头肌伸膝装置受损等。对其治疗要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为原则, 否则易形成伸膝装置黏连、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2]。保守治疗因长期制动易导致膝关节功能不佳。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新的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已从传统的保守治疗过渡到积极的手术治疗, 并且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对于干骺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 解剖复位是确保关节面平整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措施。用DCS、逆行髓内钉及AO解剖钢板固定时为了使关节骨折块精确复位, 常需广泛的手术暴露, 从而造成骨折端软组织的广泛剥离, 结果造成骨折愈合受损, 感染的危险性增加[3,4]。LISS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系统, 主要适用于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5,6], 其优点有以下几点:a) LISS接骨板的设计形状是与骨的解剖轮廓一致, 即股骨远端LISS与股骨下端的外侧解剖形状相适应, LISS骨端区域的自攻或自钻锁定螺钉的位置与角度均经过精确设计, LISS的稳定性依赖于螺丝钉接通骨板组合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 同时LISS骺端区域的锁钉不仅能以最佳方式支持和固定接骨板而且不穿越髁间沟或穿至髌股关节面[7,8,9]。b) 近关节侧有多枚固定角度的带锁螺钉多角度固定, 可防止成角及增加螺钉固定的稳定性, 尤其可增加对疏松性骨质固定的稳定性。c) 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 可方便地经皮插入, 无需广泛剥离骨折端软组织, 感染的概率减少。d) 改变了传统接骨板与骨骼间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运, 尤其适用于有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A3、C2、C3型骨折。本组患者均显示有较好的骨愈合。

研究表明, LISS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并发症少、固定相对可靠、创伤小, 尤其在治疗严重粉碎性或伴有严重疏松的股骨远端骨折方面, 其生物学性能优于DCS及GSH[10]。LISS作为一项新技术也有它的不足。首先, LISS是最近才广泛使用的一项固定技术, 虽然短期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早期的治疗效果显著, 但国内外尚缺乏对其长期使用的随访报道。其次, LISS作为一项新技术, 从事此项技术的骨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 掌握此技术的要点及特点才能开展此项技术。在应用此项技术时要注意骨折复位和钢板放置位置的准确。再次, LISS钢板价格昂贵, 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另外, 因LISS内固定为自锁系统, 其钢板取出常较为困难。从随访结果显示应用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 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是目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Shelbourne KO, Brueckman F.Rush pin fixation ofthe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BoneJiont Surg (Am) , 1982, 64 (2) :161-169.

[2]田勇, 卡索.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 (12) :936-937.

[3]Siddiqui SA, Lipton JF, Vigorita VJ, et al.Bone biop-by as a screening technique for bone bank allograftdonation[J].Am J orthop, 2004, 33 (3) :123-126.

[4]Schandelmaier P, Krettek C, Miehan T, et al.Stabil-lization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 using the LISS[J].Tech Orthop, 1999, 14 (3) :230-234.

[5]Kregor PJ, Stannard J, Zlowodzki M, et al.Distalfemoral fracture fixation utilizing the less invasivestabiliazation system (liss) :the technique and earlyreaults[J].Injury, 2001, 32 (suppl 3) :32-34.

[6]Frigg R, Appenzeller A, Christensen R, et al.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 (liss) for the distal femur[J].Injury, 2001, 32 (suppl 3) :25-31.

[7]Schandelmaier P, Krettek C, Miehan T, et al.Stabil-lization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 using the LISS[J].Tech Orthop, 1999, 14 (3) :230-234.

[8]WangCJ, Chen HS, Chen CE, etal.Treatment ofnonunions of long bone fractures with shock waves[J].Clin Orthop, 2001, 387:95-101.

[9]Frigg R.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An os-teosynthesis plate based on the dynamic compressionplate and the Point Contact Fixation (PC-FIX) [J].Injury, 2001, 32 (Suppl 2) :63-66.

AO钢板内固定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 例, 男15 例, 女9 例;年龄35~68 岁。胫骨近端骨折16 例, 股骨远端骨折8 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9 例, 重物压伤4 例, 高处坠伤1 例。开放骨折9 例。AO分型:33-A2型3 例, 33-A3型2 例, 33-C2型2 例, 33-C3型1 例, 41-A3型6 例, 41-C2型7 例41-C3型3 例。

1.2 手术方法

1.2.1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

腰麻, 平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使用膝枕, 保持患肢屈髋25°~35°、屈膝30°~45°。采用胫骨外侧平台的斜切口 (一般5~10 cm) , 显露塌陷胫骨平台外侧, 于平台下方开骨窗, 以骨刀将塌陷骨块复位、植骨, 克氏针临时固定, 恢复关节面解剖。然后牵引复位, 将瞄准器上的接骨板沿骨干方向插入, C型臂机下透视观察复位情况及接骨板与骨干位置。调整到合适位置后, 近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然后于最远端在导向器的引导下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 再于远端第2或3孔打入Pulling钉进行复位, 使接骨板与骨干较帖服, 透视下确认骨折位置好, 钢板与骨干较帖服, 先于胫骨平台端按测得螺钉长短打入3~4枚螺钉, 再于骨折远端打入3~4枚单皮质螺钉, 透视确认位置良好, 冲洗创口, 闭合切口。

1.2.2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

腰麻, 平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使用膝枕, 保持患肢屈髋25°~35°、屈膝30°~45°。于髌前外侧作纵行切口, 直接切开皮肤、皮下、侧副韧带至股骨髁, 充分暴露股骨髁间骨折, 完成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和临时固定。累及干骺端的骨折通过牵引复位并以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 透视确认位置良好, 插入LISS接骨板, 先用克氏针将钢板与股骨髁及干部临时固定, 打入Pulling钉进行复位, 再次透视确认后分别于骨折远端和近端打入4枚锁定螺钉固定。彻底冲洗伤口, 依次缝合关节囊、髂胫束、皮下和皮肤。

1.2.3 术后处理

全部病例术后均无须任何外固定或制动, 3~4 d后开始用CPM仪器进行患膝关节被动活动, 6~8周开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术后每2个月复诊摄片, 医生根据骨折类型及摄片情况指导做进一步的康复训练。

2 结 果

全组均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12个月 (6~19个月) 。手术时间75~140 min, 平均110 min;住院9~18 d, 平均13 d。

典型病例为一男性, 54 岁, 车祸致Schazker Ⅳ 型胫骨平台及干部粉碎骨折, 见图1~3。

术中发生克氏针断裂1 例, 钻头断裂1 例。1 例于术后10个月复查时发现骨折处已有骨痂形成, 但近端4枚锁钉中最近端1枚已断裂, 其余3枚已拔起。翻修时取出近端4枚钉, 换上4枚双皮质螺钉和1枚单皮质螺钉固定, 术后愈合良好。1 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于术后11个月行二期植骨, 术后19月随访已骨愈合。其余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 无钢板断裂、关节面复位丢失、深部感染等发生。膝关节活动屈95°~125°, 平均114°;伸0°~15°, 平均5.6°。

3 讨 论

3.1 LISS的生物力学优点

LISS设计了专用的股骨髁外侧和胫骨近端解剖型接骨板, 由接骨板、自攻皮质骨螺钉、专用瞄准装置和复位器组成。其骨端区域锁定螺钉的位置与角度均经过精确设计, 锁定后有成角稳定性, 比传统的松质骨螺钉具有更好的锚力, 且不会穿过关节面。Kregor等[1]报告使用LISS系统固定股骨远端术后维持率可达100%。

微创经肌肉下钢板插入技术是非直接复位技术[2]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并由Syed等最先推广[3]。Farouk等[4]的一项对尸体标本血管注射的实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钢板固定术相比, 经肌肉下钢板插入技术固定股骨远端骨外膜和髓腔内的血管灌注都明显要充分, 同时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股骨远端滋养动脉的血供, 减少术后感染, 骨折不愈合等发生的概率。本组无一例术后出现深部感染, 且仅1 例因骨缺损而二期植骨, 其余均一期骨愈合。

角稳定性的钢板螺钉设计使系统固定稳定性不再像普通接骨板通过接骨板与骨之间摩擦达到稳定, 而是通过螺钉-接骨板界面间稳定性获得骨与接骨板间的稳定, 如同一套内置的支架一样, 因而避免了钢板对骨膜的压迫, 同时解剖型设计的钢板不再需要预弯, 能避免固定时的二次移位产生, 并缩短手术时间。

3.2 LISS的适应证

对股骨下端骨折, LISS适用于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髁部和干骺端骨折, 尤其适用于所有骨质疏松患者。因为锁定螺钉能将疏松的骨质所不能承负的压力转移到接骨板上, 改善了骨质疏松骨折的受力和负荷。

对胫骨近端骨折, LISS的最佳适应证是干骺端粉碎骨折, 其成角稳定性能避免膝内翻的发生。罗从风等[5]认为, 对不稳定的Schazker Ⅳ型骨折, 即使使用LISS系统, 仍需联合后内侧钢板固定, 否则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效果。

近年来, 周方等[6]的临床研究认为, LISS对于老年人合并内科疾病、骨质疏松较重的转子间骨折和复杂的股骨近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

3.3 治疗要点

对于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需行切开复位, 克氏针、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纹钉内固定。骨干部或干骺端骨折则通过闭合牵引复位, 维持力线, 避免成角和旋转, 并以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不再切开复位, 而是通过“骨折窗”原理, 在透视下进行复位, 减少了对关节的损伤[7]。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纹钉放置位置必须避开钢板的位置。

放置钢板之前, 必须通过透视确定骨折处已达复位要求。因为钢板虽然是解剖型设计, 但由于其锁定螺钉不具备拉力作用而只能起到固定作用, 不可能像普通接骨板通过螺钉拉动骨块靠近钢板来进行复位。

经肌肉下插入钢板后, 必须确定钢板位于骨干正中。近关节处都能直视下确定, 而尾部则无法确定。标准的侧位透视由于对侧大腿及LISS体外瞄准装置的存在而难以达到。我们的经验是在尾部做一约2.0 cm切口, 以手指触及钢板和骨干来确定钢板位于中央。在早期开展此手术时, 本组1 例钢板尾部未位于骨干中央, 使得螺钉于骨干边缘通过, 术后10个月时复查发现内固定失效, 钢板尾部翘起, 1枚螺钉折断。

经肌肉下插入钢板后, 必须使用提拉装置以尽量减小钢板与骨膜之间的间隙, 或者通过体外瞄准装置作小切口拧入普通螺钉, 使骨折块靠近钢板, 达到间接复位要求。

对于高龄及骨质疏松患者, 建议置入双皮质螺钉以增加螺钉的把持力。

对于干骺端骨折由于是闭合牵引复位, 对骨缺损处均未行一期植骨。术后10个月复查若仍有较大缺损, 则行二期植骨。本组有1 例行二期植骨。

综上所述, LISS对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经验, 探讨其优点及手术要点。方法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2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胫骨近端骨折16例, 股骨远端骨折8例。术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 观察骨折愈合进程。结果全组均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 (619个月) , 1例于10月复查时发现骨折处已有骨痂形成, 但近端4枚锁钉中最近端1枚已断裂, 其余3枚已拔起;1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于术后11月行二期植骨, 术后19月随访已骨愈合。其余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 无钢板断裂、关节面复位丢失发生。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对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Kregor PJ, Stannard JA, Zlowodzki M, et al.Treat-ment of distal femur fractures using the less invasivestabilization system:surgical experience and earlyclinical results in 103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 2004, 18 (8) :509-520.

[2]Kregor M, Philip J, Stannard JP, et al.Prospectiveclinical trial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LISS) for supracondylar femur fractures[J].J OrthopTrauma, 2000, 14:133-134.

[3]Syed AA, Agarwal M, Giannoudis PV, et al.Distalfemoral fractures:long-term outcome following sta-bilization with the LISS[J].Injury, 2004, 35 (6) :599-607.

[4]Farouk O, Krettek C, Miclau T, 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does percutaneous plat-ing disrupt femoral blood supply less than traditionaltechnique?[J].J Orthop Trauma, 1999, 13 (6) :401-406.

[5]罗从风, 姜锐, 胡承方, 等.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7) :454-458.

[6]周方, 张志山, 田云, 等.微创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26 (12) :1113-1116.

AO钢板内固定 第9篇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01-01近年来,跟骨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致残率一般在30%左右,并且约80%的为关节内骨折[1]。跟骨骨折多是由于患者从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猛烈压缩所根骨所致。临床上由于跟骨骨折的严重性和骨折的复杂性,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跟骨由于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一旦关节内骨折常常会造成足跟外形改变引起患者疼痛,严重的可造成足部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肢功能。为了更好地研究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我院对3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尽心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6.4岁。右侧跟骨骨折17足,左侧跟骨骨折8足,双侧跟骨骨折5例。经X线合CT检查发现,合并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5例。将所有患者按Sanders骨折分型,I型2例,Ⅱ型12侧,Ⅲ型15侧,Ⅳ型1侧。受伤原因:高处坠落或跌落所致20例,车祸导致6例,其他4例。手术时间10例患者于伤后24h内进行急症手术,其余在上后3~10d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择期进行手术。内固定器材均采用可塑钛跟骨解剖钢板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在下肢气压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在跟骨外侧采用L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术中应当避免损伤腓肠皮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然后将跟腓韧带切断,紧贴跟骨外侧壁对骨膜进行有效剥离,用3枚克氏针分别插入腓骨远端、距骨和骰骨,将其弯曲牵开切口皮瓣,使跟骨外侧壁、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充分显露[2]。对向前下倾斜、旋转的跟骨后关节进行修整复位,然后使跟骨后关节面与距骨后关节面恢复平行,将两者交角完全消除,进一步整复跟骨中关节面、前关节面。将结节块与距突位置关进行系矫正,使Bohler角得到恢复,在C型臂透视下见关节面得到恢复后,对关节面下骨缺损区进行同种异体骨植入,最后选用合适大小Y形钢板,逐个钻入螺钉,进行有效固定;完成固定后须检查距下关节的活动范,并彻底冲洗,将皮瓣全层缝合,并在切口两端各放一引流条,然后采用加压绷带进行包扎。手术完成后将患肢抬高,术后即可进行踝、距下关节以及足趾伸屈锻炼;48h内将引流皮条拔除,14天后进行拆线,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左右;并且注意活动,做负重锻炼;6个月后逐步负重行走[3]。

2結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3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90~100分)18例,良(75~89分)8例,可(50~74分)3例,差(0~50分)1例,优良率86.67%。术后均进行跟骨侧轴位X线片检查,术后切口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无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l0%。

3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由于它结构的特殊性,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传统方法治疗,疗效较差,致残率较高,对于关节内粉碎骨折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在临床的推广,以及复位技巧、内固定选择和术后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减少[4]。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0%。术后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点:(1)结构合理;该钢板为Y型,是根据跟骨解剖和粉碎骨折的需要而设计;(2)适用范围广;对于绝大部分的跟骨骨折均适用;(3)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由于该钢板适合于足部皮肤张力大的特点并且钛合金强度大对于术后早期锻炼较有利。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选择,由于跟部外侧软组织薄弱,当骨折后会发生肿胀,加上软组织的创伤,血液运行也受到影响。而急诊手术骨折断面出血较多再加上软骨组织损伤,容易出现皮肤坏死。如果手术时限超过2周,就会造成缝合困难,并且术后伤口积血较多、皮肤不愈合、从而会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等。本研究认为一般在肿胀消退后在进行手术治疗,这样可减少出血,利于伤口愈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也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早期功能锻炼。因此,患者术后应当尽快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仲涛,杨冰,王志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986-987.

[2]刘佩全,王颖,雷国亮.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l5(34):93.

[3]袁怀亮,刘意毅,赵中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8):48-49.

AO钢板内固定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0名髌骨骨折患者, 年龄18~70岁, 平均42岁,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17例。直接暴力导致者17例,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联合作用导致者33例;上极骨折11例, 中部骨折20例, 下部骨折19例, 其中横行骨折38例, 粉碎性骨折12例, 伤后就诊时间1h~2d不等, 手术在伤后3h~3d进行。

1.2 手术方法

于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后, 患者取仰卧位, 患膝稍垫高, 常规消毒、铺巾。均采用髌前正中纵行手术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 并向两侧游离皮下组织至扩张部, 清除骨折断端与关节腔内凝血块及嵌入之软组织, 冲洗关节腔。在游离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 避免切除过多软组织而影响骨折愈合。显露髌骨后, 若有细小骨折碎片, 应予以去除。对于横行骨折, 首先用2枚直径2mm克氏针, 自远折骨块逆行穿入, 沿髌骨纵轴, 从骨折块下端穿出, 正位两针各在中1/3与侧1/3交界处, 在侧位钢针穿过髌骨前后径中点, 针自髌腱两旁穿出, 至针尾与骨折面相平时, 直视下手法复位骨折, 并用手指触摸关节面确定其平整, 以巾钳固定, 克氏针穿入近折端, 自股四头肌腱穿出, 2根钢针各用18号钢丝自克氏针后面绕过髌骨前, 在髌上极扭紧打结。剪断针尾, 针在髌骨上下各露出0.5cm, 于上极将针尾弯成钩状, 并将钩端击入骨内, 远端稍向下弯曲。缝合髌前韧带和扩张部, 屈膝数次以检查固定效果。对于粉碎性骨折, 先用较细小的克氏针分别固定小骨块, 将其形成上下两大块整体, 然后再用上述方法进行固定, 必要时配合髌骨周围钢丝环扎。

1.3 治疗效果衡量标准

(1) 完全无痛或偶有轻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2) 股四头肌肌力5级; (3) 膝关节主动伸直正常, 屈曲受限在20°以内; (4) 无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症状出现。

1.4 术后处理

不用外固定, 术后第2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3~5d开始主动屈伸膝关节锻炼, 粉碎骨折在1~2周。第2周开始下地无负重行走, 第4周逐渐负重行走。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随访1~2年, 根据上述评定标准, 其中优46例, 占92%, 良4例, 占8%。

3 讨论

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其治疗目的在于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及全面恢复髌骨的作用, 强调关节面平整, 内固定牢靠, 允许早期关节活动, 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医疗实践中, 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已经成为定型的手术方式, 其优点在于, 直视下手术利于骨折解剖复位。改良Ao张力带可稳定控制骨块及粉碎性骨块的移位, 其双钢丝内固定不因固定针在髌骨中的位置不对称而失稳, 有利于早期活动膝关节, 有效防止关节粘连, 获得较为光滑的髌骨关节面且有利于减少术后髌股关节面摩擦从而减轻疼痛。

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髌骨骨折, 不可简单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应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纵行皮肤切口可避免与筋膜切口在同一平面, 避免了互相粘连而影响屈膝功能;髌骨部分切除或者全切除仅适用完全不能复位的严重性粉碎性骨折, 应慎用;髌前腱膜和股四头肌扩张部必须确实修补。

总结50例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可见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简单易于操作, 不但对横骨折可获得骨折复位佳, 骨折愈合快, 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的结果, 并且对粉碎性骨折可避免切除并也获得良好结果。

摘要:目的 总结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50例髌骨骨折采用此方法治疗的患者, 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50例患者随访1~2年, 其中优46例, 占92%, 良4例, 占8%。结论 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手术简便易行, 固定确实可靠,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AO钢板内固定

AO钢板内固定(精选10篇)AO钢板内固定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本组共45例, 其中男33例, 女12例, 年龄11~58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