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护理工作满意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护理工作满意率(精选12篇)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患者和家属填写调查问卷统计其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2组收集,第一组参照何恒莉[1]的方法,即调查表由护士长分发给出院者,患者出院结算时交回出院结算处;第二组为护士长平时发放收回调查表。2组调查表分别进行整理,统计其满意度。

2 结果

第一组满意度为91.7%,第二组满意度为96.4%,总的满意度为95%。2组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服务态度,为100%;其次是护理技术,为97.5%;最差的是护患沟通和便民措施,为85%以下。满意度较差的技术方面占80%,护患沟通方面占50%。

3 讨论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仅体现护理工作的实际业绩,同时还体现了医院的竞争力度。通过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护理工作的整体情况,制定护理工作的方向。

本次调查结果中满意度较差的是护理操作技术和护患沟通,提示应加强实习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通过多种方法对实习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临床科室应做好护理带教工作,对实习人员进行具体护理操作的指导和示范,让他们尽快掌握各种操作技能,适应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程序,通过完善有关管理和考核制度,促使护士树立服务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

3.1 关于调查方法

目前的调查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填写后收回投在意见箱内,其多数不能反映真实的意见,收集率也达不到要求。我们采取住院结算处收集调查表的方法,基本能收回调查表。

3.2 关于调查内容

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很难进行比较,因其项目不统一。调查内容基本是各科室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的,要想真正了解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基本内容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进行纵横比较,才能对护理工作有个合理的评价。

3.3 关于调查结果

为了解真正的情况,随后护理部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和出院结算处收回的结果基本相似。二级医院和三级以上医院的护理群体不同,调查群体不一样,结果就会有很大差别。县级医院多是农村患者,其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年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科室之间、护士之间互相展开了“比、学、赶、争”的可喜局面。从前半年护理部抽查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来看,患者不仅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对医院各个方面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3.4 关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问题

赵红云[3]认为医院等级、患者性别、居住地以及病房护理人员的配置是影响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刘漩[4]则认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技能不高、护理带教工作未做到位、病区管理不严格是影响护理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实际情况是,各个科室环境不同,服务人群也不同,其护理满意度的要求也有差别。总的原则是应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医疗条件,加强护理管理,注重实习人员培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就一定会提高。正像张海英[5]报道的那样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就能夯实基础护理,真正提高护理满意度,全面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目的 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通过患者和家属填写的调查问卷,统计其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总体满意度为95%,满意度最高的是服务态度,为100%;其次是护理技术,为97.5%;最差的是护患沟通和便民措施,为85%。结论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医疗条件,加强护理管理,才能真正提高护理满意度,全面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恒莉,李龙琼,张业琼.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方法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22(5):9-10.

[2]莫木琼,罗灿峤,唐锦珠.提高耳鼻咽喉科护理满意度的科学管理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45-246.

[3]赵红云,李秋洁,曹俊环.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10):4-6.

[4]刘漩.影响护理满意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4):89-90.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第2篇

亲爱的病友:

您好!

为了了解您对我们护理工作的评介及满意度,现拟订一份调查表,请您在每项调查内容后面对应的评介选项上打“√”。此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护理工作的协助和支持。

1、入院时,护士为您主动介绍病区环境(如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开水房、病房位置及热饭蔡的地方等)、工作人员(如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主任、护士长等)、病房设备(如卫生间、床头铃、病床等)的正确使用方法、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未介绍

2、入院时,护士为您介绍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呼叫医护人员(如:按床头铃,没有床头铃的请家属或同病室的病友或病友家属到医生或护士办公室叫医护人员)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未介绍

3、入院时,护士为您介绍各项安全注意事项(如禁用电器、禁烟、安全通道、钱及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等)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未介绍

4、护士主动向您说明检查、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未说明

5、护士主动向您说明所患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方面要求及注意事项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未说明

6、护士主动向您说明用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未说明

7、您住的病房是否安静、整洁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8、护士能保持您床单元干净、整洁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9、当您有疑问或困难时(需要帮助时),护士愿意回答或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得到护士帮助)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0、当您需要帮助时,能及时找到护士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1、在您输液过程中,护士能经常巡视,使您放心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2、在您行动不便不能独立下床时,护士能主动协助您进行翻身、下床活动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3、在您住院期间,护士态度亲切、热情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4、在您住院期间,护士主动征求意见并尊重您的意见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5、在您住院期间,您对本病区护理工作的总评介

A很满意B满意C尚可D不满意E很不满意

您认为让您最满意的护士是:

您认为让您最不满意的护士是: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3篇

关键词:新护理模式人力资源配置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运而生。新的医学模式的诞生,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这就要就护士以新的姿态出现在病人面前,为病人提供主动、系统、全面的身心服务,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生活、心理、社会、躯体的问题,根据病人的需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1]。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不仅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整体护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非常重要。

1.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1.1 国外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紧缺导致的工作负荷过重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压力源;国内研究显示:医院人员配备状况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具有相关性,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士日均工作时间过长导致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工作满意度影响员工的离职意愿。

1.2 红旗医院是牡丹江市一所省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新护理模式3年,开设床位800张,总护士人数568人,临床一线在职护士515人,床护比1:0.64,初级职称366人,中级职称100人,高级职称108人,本科护士283人,大专:155人,中专129人硕士3人。

1.3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长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2011年12月卫生部颁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纲要指出,到2015年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8。

2.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红旗医院临床一线在职护士,自愿参加本次调查。108名被调查人员中正式编制护士为68人,占被调查护理人员总数的62.96%,聘用制护士4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7.04%,职称:护士46人,护师42人,主管护师14人,副主任护师6人,本调查的临床一线在职护士是指从事临床护理和病房管理的护士。

2.2 方法

2.2.1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各科室护士随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共发出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98.18%。

2.2.2 通过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工作压力、工作量、工作报酬的认知等。

3.结果

3.1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处于一般状态,平均得分为3.46 分。

3.2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各项情况35%的护士认为工作量非常大,55.56%的护士认为工作量较大,38.89%的护士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53.70%的护士认为工压力较大 ,79.62%的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4.讨论

4.1 护士工作满意度分析通过本研究调查显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影响护士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待遇,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多数护士认为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自己的劳动付出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由此反映出了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现状。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质量和离职密切相关,其中护士最不满意的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待遇,与南方和外国医院相差很大,不少护士认为自己拿着一般服务行业的工资,但却从事着高风险、高压力、高度責任感的工作,同时还要面临晋升、考试、和各种突击检查等压力,这对有着高学历的护士来说很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缺乏职业归属感,导致护士的工作热情不高,职业怠倦,所以完善薪金分配和奖励、激励制度非常重要。其次是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它们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护理工作的繁杂辛苦,风险性大,责任心重,技术性强会使护士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乏感,精力不足,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感,提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士工作,减少非护理工作量,增加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同时开展各种训练活动,满足护士自身的目标和期望,增加护士成就感,从而缓解护士压力,增加其在工作中的控制感。

4.2 我院床护比为1:0.64,虽然达到了1978年卫生部要求的1:0.58~1:0.61,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模式的需求。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新的护理模式,在满足病人需求的同时,能为护士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护理管理者应适当增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配置。

4.3 影响护士满意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访问和文献资料,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还有专业知识,专科操作技能、用工形式、学历、家庭支持、自身对社会地位的认知、工龄、职称等[2],这就提示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多关心护士存在和关注的问题,并给予合理和及时的解决。如提供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与晋升的机会,支持护士考研再发展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工作热情;管理者多体谅维护护士,奖惩分明,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新护士的培训,增强新护士的护理观和价值观,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稳定护理队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怡,刘红华.新护理模式与护理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7):862-863.

护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第4篇

目前, 护士短缺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护士流失呈逐年增长趋势。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不足, 护理人才流失, 护理队伍不稳定, 是当前护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效率[1,2]。在很多国家, 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和护士数量有密切关系, 影响着很多年轻护士职业方向的选择, 而从护生到执业护士转变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及挫折是其脱离护理岗位的重要原因[3,4]。根据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的调查发现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者老龄化现象严重, 年轻及新注册的执业护士辞职率高, 而大多在岗的护士都会在未来10年内陆续退休。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及岗前培训感受直接影响到护士早期职业方向的选择[5]。临床实习是护生确立人生信念, 学习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 规范行为, 强化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6]。本研究旨在对在读及近5年毕业的护生所接受到的岗前教育及临床实习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

已有研究发现, 与高年资护士相比, 年轻或缺乏经验的护士对工作的热情度较低、辞职率较高[7]。对于护理毕业生而言, 工作的热情度取决于他们从护生到执业护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自我感受[8]。在许多国家, 规范化护理培训已广泛普及, 使从护生到执业护士的转换变得更容易。

对于新注册的执业护士来讲, 在工作最初的6~9个月中压力最大, 这时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带教教师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9]。有研究发现, 护理培训项目中临床实践经验的培训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这一艰难时期[10]。所以护理教育项目制定不仅要关注护理劳动力, 更要强调护理工作执业生涯开始之前的培训计划。为了帮助护生尽快适应护理工作并长期在这一岗位上工作, 护理教育应重点培养护生在各种复杂、艰难的医疗环境下能提供给患者特定护理的能力。

本课题深入调查包括我校在内的我省两所护理学校在读及近5年毕业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研究护理教育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性及定量方法综合评估被调查者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研究护生早期脱离护理岗位的原因, 为制定合理的护理教育计划及开展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护理岗前培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2 研究对象

300名被调查者均来自包括我校在内的我省两所护理学校2008—2013年在读及毕业护生。将年龄小于18岁者定义为低龄学生, 18岁及以上者定义为高龄学生。被调查者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回答相应的问题。

2.3 数据收集

研究数据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就业、教育、家庭、健康和生活方式等, 以及就业偏好和满意度与教育的相关性。从以下5方面研究被调查者对所接受教育的满意度:工作强度, 培训数量与质量, 所提供的培训类型, 课堂参与率, 护理信息获取 (劳资关系、工作安排、工作时控制权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研究发现有生活经验的、较成熟的护生可能比年轻护生对学校教育有更高的期望值, 且会根据自己的护理经验对护理教育重新评估。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300名被调查者中毕业护生105人, 在校护生195人, 详细资料见表1。

3.2 对教育的满意度

总体看来, 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所提供的满意度问题都做出正面或中性反映 (见图1) 。其中他们感到最满意的是“课堂参与率”, 45%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感到满意, 而22%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不满意。感到最不满意的是“培训的数量与质量”, 4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 而24%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其次为“培训的种类”, 4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 而30%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持中性态度最多的问题是“工作强度”, 占41%。

对年龄的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护生对“工作强度”及“护理信息获取”的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2) 。然而, 和低龄护生 (<18岁) 相比, 高龄护生 (≥18岁) 对所提供的“培训数量与质量”及“培训种类”的满意度较低, 超过一半的低龄护生对以上两方面问题表示满意, 而在高龄护生中, 这个比例仅为39%~44%。不同教育阶段护生对问卷所涉及的5方面的满意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与低年级护生相比, 越高年级护生对所有问题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即, 二年级护生低于一年级护生, 而三年级护生低于二年级护生。对于毕业护生来讲, 满意度处于33%~43%之间 (见表2) 。

“你觉得目前护理教育对你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吗?”这一问题, 低龄护生中54%的表示肯定, 42%的表示只有部分作用, 而另外4%的持完全否定态度, 认为目前教育对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无任何帮助。这个问题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反映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不同年级护生间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一年级及二年级护生 (52%~66%) 对这个问题表示肯定, 而超过一半的三年级及毕业护生 (52%~54%) 则认为目前的教育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只起到部分作用。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在他们实习的医院里, 带教教师缺乏对他们的支持教育。例如, 一些带教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这对护生毕业后继续留在护理岗位工作产生负面影响。1/3的被调查者对临床实习时间感到不满意,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医院实习期间, 他们不仅需要足够的实习时间, 而且需要和患者有足够的接触时间。另有一些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医院对患者的护理应给予薪酬。

4 讨论

本研究中, 被调查者对护理教育及临床实习普遍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低龄护生和高龄护生对工作强度及护理信息获取方面的反映无显著性差异, 他们对于这些问题都无法做出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 但三年级护生对这些问题的反映普遍较其他护生或毕业护生更为不满意。

关于护理教育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与一、二年级护生相比, 三年级及毕业护生对培训的数量与质量更为不满意。许多护生发现, 医院缺乏临床环境支持, 可能源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态度或实习医院的配套设施。有些护理带教教师不愿意指导、监督护生的实习工作, 这可能导致护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产生怀疑。有些带教教师认为, 实习护生是他们“繁重工作的扰民”。有些特殊病房拒绝实习生进入, 护理人员往往会抱怨带教工作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由此可见, 教育和实践的环境及结构性支持是护生实习的关键。

研究发现, 当让临床护士参与护生实习计划的制定时, 就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积极性。此外, 若能为护生量身定制一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实习计划, 也会提高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满意度。因此, 让护生在实习中拥有主动权, 能够参与到临床工作中, 并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带教, 使护生对实习感到满意、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凌玉.护理人员短缺及不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J].广西医学, 2007 (5) :775-777.

[2]梁艳彩, 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4 (3) :255-256.

[3]Barnett T, Namasivayam P, Narudin D A.Acritical review of the nursing shortage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 2010 (57) :32-39.

[4]刘义兰, 张亮.美国护理人员短缺的现状与应对[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6) :427-429.

[5]Barron D, West E.Leavingnursing:anevent-history analysis of nurses’careers[J].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Policy, 2005 (10) :150-157.

[6]杨宗瑜.护生社区护理实习的带教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87-89.

[7]邓逃生, 王惠珍, 舒杨.实习护生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自我评价[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9) :17-19.

[8]Henderson A, Twentyman M, Heel A, et al.Students’perception of the psychosocial cl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an evaluation of placement models[J].Nurse Education Today, 2006 (26) :564-571.

[9]Rush K L, Adamack Gordon J, et al.Best practices of formal new graduate nurse transition programs:an integrativ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3 (50) :345-356.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5篇

【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结核病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 对比我所2012年度与2013年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结果 各项指标总分:2012年度(91.31±4.32)分,2013年度(96.42±2.18)分;患者满意度总分:2012年度(87.89±4.51)分,2013年度(98.55±0.86)分。结论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使结核病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提升社会满意度上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结核病护理;满意度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现有结核病患者达到了500万人左右,是全球22个国家中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有研究发现通过优质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躯体舒适度和安全性,使社会和家庭得到支持和协调,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鉴于此,我所积极响应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基础护理,不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以取得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为主要目的,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工程使得结核病护理取得显著成效,有关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所共有护理人员6人,护理人员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42.23±1.46)岁;护理人员学历分别为:本科3人,大专2人,中专1人;护理人员职称分别为:护师1人,护士1人,主管护师4人。

1.2 方法

1.2.1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全面落实优质服务 加强全科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正确看待其在了解病情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其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中的重要性。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及时掌握患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使宣传教育工作能够传达到患者中。

1.2.2 夯实基础护理,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对护理级别进行规范,使医护之间能够进一步沟通,确保患者的病情与生活自理能力能够与护理级别充分结合起来,达到一致性,主要按照护理人员分层次原则来实施,结合护理人员的经验、职称以及能力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封层,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负责不同病情和数量的患者,同时实施责任护士责任制,每位护理人员均需要承担3-6例患者护理,主要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病情发展观察以及消毒隔离等措施进行全面落实,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服务,通过这种方法,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最佳的护理。

1.2.3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也是非常关键的部门,为此,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知识全面、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队伍是优质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指征。结核科在护理部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护理人员对结核病的了解,同时,通过护士培训、临聘护士培训以及主管护师培训等,加深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在培训中重点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由于结核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并且具有传染性,患者经常遭到歧视,故患者经常表现出自暴自弃、自卑等负面情绪,为此,加强患者的心理引导非常重要[2]。

1.2.4 加强三级监管,持续质量改进 一级:建立病区质控小组,由护士长每天定时对结核科的前一天护理实施情况及当日护理计划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每月对护理人员护理数量、岗位情况以及护理患者病情发展、护理服务质量、患者转归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二级:成立护理部质控组,主要对结核科病房进行检查、督导,督导各项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对护理人员健康宣教和康复指导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对患者建议进行了解,并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质量能够得到不断提升;三级: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定期对优质护理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纠正,及时对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护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1.3 评价方法 根据我所护理部所拟定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考评指标作为本次研究满意度调查指标,从我所2012年度实施优质护理前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抽取100名调查问卷,再从我所2013年实施优质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抽取100名调查问卷,对实施前后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2.1 2012年度与2013年度各项护理指标考核结果对比 见表1。

2.2 2012年度与2013年度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见表2。讨论

至我所对结核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以来,分别从考核方法、三级监管以及全面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了有计划的强化,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改善,此外,通过分层护理的方法,确保了每位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6篇

【关键词】优质化;护理工作;患者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4-01

做好护理服务,挺高护理质量,实现患者心目中的理想服务,是当下新时代的要求。20l3年5月—2014年5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任楼矿医院在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过程中,通过完善护理细节,以礼仪化护理、规范化护理、按需护理等方法,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显著,形成了该院的护理品牌。现将我院的具体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任楼矿医院是基层综合医院。在护理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护理工作,积极推广新做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医院有代表性的住院患者100例,男性70人,女性30人。年龄22~70岁,平均47.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高中12例,大专以上82例。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住院服务流程、护理安全制度、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分级护理制度等优质护理服务信息。观察组应用自己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服务指南、进行优化护理,健康教育。

2.1优化服务指南的制作(1)确定优化护理服务指南内容:优化指南服务的内容分为简介(医院及科室发展简介、专家简介),医疗护理特色(专科技术特色、护理特色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信息(分级护理制度、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优质护理服务承诺书),住院相关信息(住院须知、患者出入院流程、医保患者转诊、报销流程图),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处方、老年保健知识),住院有关制度(陪伴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等6个方面的内容。

2.2优化服务指南的使用(1)组织培训,提高责任护士宣教水平:增强标准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宣教水平。(2)选择恰当的时机发放指南。

2.3化护理①我院从电话礼仪开始,要求统一开篇语:“您好,這里是某某科室”,接电话时语气轻柔、有礼貌;②医院实行微笑服务;③不允许直接称呼病人床号,要求采用职业性或家庭式称呼:“某某老师、师傅、阿姨等”,为病人进行每项操作都要求有称呼;⑧晨晚间护理时,护士进入病房前先敲门,再问好,然后再进行护理操作;⑤床头交接班时,在重点交接的基础上,对病房内其他病人也要简略交接,对整个病房病人作我介绍。

2 4规范优化护理①护理部将护理规范与临床实际结合,拟定了我院的分级护理标准、专科护理标准,装订成册,护士人手一册;②护理部将基础护理操作细化,对每个步骤进行规范化要求,要与病人沟通、统一操作手法;③各科室物品统一定点放置,科室实行“五常法”管理(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自律),保证常用物品在最顺手的位置,并随时保持备用状态。

3.1评价方法

采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进行评价。护理质量由护理部和病区护士长随机抽查,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实施前后各抽查100人次;护理不良事件由护理部从各病区的报表中统计。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 2013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14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年后),对100例住院病人、护理人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病人满意率98.6%

5讨论

5.I通过开展优化护理服务,疏通了医患沟通的渠道,架起了医患关系的桥梁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工作量大,护士急于完成治疗,开展优化护理服务效果难以保证。本医院通过开展优化护理服务,使患者对医院产生良好的印象效应,有效帮助患者对住院相关信息的了解,方便了患者的住院生活。通过阅读优化服务指南比较容易认识、理解和接受,对了解本院相关信息比较有兴趣,对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对自己所患疾病能更好的理解,增加知情率,提高依从性,降低恐惧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问的合作,架起了医患关系的桥梁。

5.2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士经常关心患者,尽最大努力去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患者会对护士所提供的服务满意,如患者的生理、心理、自尊等需求能及时满足,即认为是得到了优质服务。调查显示,使用服务指南前后护理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5.2规范化护理,展示了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加强了护士职业满足感。传统重治疗轻护理的观念根深蔕固,尤其是部分社会人对护士职业的不认可,使护土职业满足感降低。实行规范化护理,院内护理标准、操作手法一致,工作流程更具严肃性,促进了外界对护理专业的认可,提升了护士的自豪感,使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也逐年上升。

参考文献

[1]胡蓉,曹雅琴,优化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率结果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2011年04期

[2]陈艳,黄祥柱,方芳门诊注射室室健康教育记录本的设计与应用 [J]护理学报,20l0年17(4A)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使用了随机分层抽样调查, 从医院中的内科、妇科、综合科及门诊部等各个科室采用问卷调查了300名护士, 最后回收问卷289份, 有效率达到96.3%。

1.2 调查工具

在调查工具上使用了问卷形式, 对于工作满意度问卷上主要包含了相关人员的背景资料, 以及相关护士的满意度;满意度中包含了排班、工作环境、工作之中的人际关系及个人发展机会等。同时还调查了相关人员关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评价分析, 为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2 结果

2.1 调查人员基本状况

所调查人员中30岁以下者207名, 占71.6%, 30~35岁者48名, 占16.6%, 35~45岁者34名, 占11.8%;而护士工龄在1~5年的有162名, 占56.1%, 5~10年的有70名, 占24.2%, 10~20年的有57名, 占19.7%;有136名属于大专文化, 占47.1%, 有153名属于本科及以上学历, 占52.9%;有214名是职称较高, 属于护士以及护师, 占74.0%, 有75名属于主管, 占26.0%。有79名属于内科, 占27.3%, 有89名属于外科, 占30.8%;有121名属于其他类型, 占据总人数的41.9%;有172名属于正式护士, 占据总人数的59.5%, 有117名属于合同工, 占40.5%;喜欢该工作有101名, 占34.9%, 而有87名以护士作为谋生者, 占30.1%, 有101名属于其他类型, 占据了总人数的34.9%。

2.2 满意度分析

2.2.1 相关人员的满意度各个维度排序

见表1。

2.2.2 不同资料护士满意度之间的差异

(1) 在年龄上存在差异的护士, 对工作满意度上存在差异;通过调查分析来看, 年龄不相同的护士对工作的看法和满意度上存在不同差异, 从调查分析可知, 相比之下年龄在35~45岁之间护士的满意度最差。同时对于排班、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等各个方面满意度具备差异。 (2) 婚姻状况不相同的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婚姻情况存在差异护士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也存在不同差异, 相比之下未结婚的护士满意度较高。 (3) 学历不同的护士各自对工作满意度也有差异, 通过调查分析来看学历不相同的护士看法也不相同, 但是从分析来看总体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几乎可以忽略, 但是在福利待遇上还是有一些不同。 (4) 编制不同者在满意度上也存在差异, 事实上编制不一样的护士对工作看法也不相同,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具有正式编制护士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其满意度比较低。

3 讨论

通过相应的调查, 进而从各种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护理相关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以及护理质量管理作出相应评价。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满意度在整体来看还处于较低水平, 而且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对护理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 护理涉及内容快速增加[2]。在这种形势下, 相关人员要采取各种手段、各种渠道给自身充电, 进而充实自身的知识以及综合实力。护理工作属于一项高压的工作, 护士要对所护理的患者生命负责, 护士处在高度压力工作状态, 而且在节假日及周末还时常要上班, 都严重影响到护士家庭生活, 致使家庭和工作出现了冲突。而正式编制的护士满意度不高, 根源就在于排班、工作支配以及参与决策、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这五个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关注护理质控不但要面对质量检测的结果, 还要关注护理质控教育, 让相关护士了解质控目标与标准, 让全体护士参与到质控中, 进而实现护理质控管理真正目标。

摘要:目的 通过相关调查分析, 建立科学、操作性强、实用及全面的护理质量管理体制。方法 通过对临床调研及对相关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及其工作的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 事实上影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素较多, 采用了新治疗评价体系及方法, 能够有效反映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结论 在新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的原则下, 要将患者放在中心位置, 结合护理相关人员给质量管理评价。

关键词:评价调查分析,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脐伟, 张金华, 赵雪琼, 等.护士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7) :54-57.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8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我市3家县区级专科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要求具有护理执业证书,排除退休返聘的护理人员以及外单位进修人员。发放问卷175份,排除项目填写不全者外,有效回收率为94.03% (155/175)。155名护理人员的基本特征包括:男性30人,女性135人;年龄24~52岁,平均(30.63±4.52)岁; 护龄3~32 a,平均(7.35±5.43)a;护士84名(54.19%), 护师47名(30.32%),主管护师及以上24名(15.48%); 中专19名(12.26%),大专66名(42.58%),本科70名(45.16%)。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求,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 90)均参照文献[4-5]。一般状况调查表包括年龄、 护龄、学历、职称等;工作满意度指标均采用Likert 5级分类法,高分代表满意度高;评价心理健康采用SCL- 90,内容包括躯体化等共9个因子,每项分5级, 分别为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计分为1、2、3、4和5分,得分越低表示心理越健康。SCL- 90全国常模数据来自金华等[6]的调查资料。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内容效度系数为0.85 。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度得分以x±s表示,两个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或u检验,多样本组间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各因子得分总体工作满意度评分为(2.83±0.51) 分,各因子得分在(2.06~3.47)分之间,不同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32 4,P<0.05)。见表1。

注:各因子得分比较,F=60.532 4,P<0.05。

2.1.1不同年龄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年龄组工作满意度评分在(2.75~3.03)分之间,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4 4,P<0.05)。见表2。

注:各年龄组得分比较,F=3.164 4,P<0.05。

2.1.2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在(2.65~3.00)分之间,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8 4,P<0.05)。见表3。

注:不同职称得分比较,F=5.698 4,P<0.05。

2.1.3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在(2.74~2.90)分之间,各组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6 5,P>0.05)。

2.2护理人员SCL-90评定情况护理人员SCL- 90总评分和各因子均分见表5,SCL- 90总评分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分别与国内常模同类因子分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研究近况美国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纳入护理质量敏感性评价体系,将其列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在我国,早期管理者注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则加大了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研究[7,8],但不同地区因采取的调查方法不尽相同,调查数据差异较大。杨春梅等[7]利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新疆地区1 337名临床护士开展了调查,在满分180分中,整体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36.39分,在不同年龄、性别、科室等8个方面的满意度有差异,在民族、学历、职称等4个方面的满意度无差异,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徐红等[8]采用美国注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上海市一医院连续7年调查,不同年度间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在(62.43~66.41) 分之间,在10个维度的调查中,有8个维度为高度满意, 护理人员整体工作满意度均为高度满意。吴清香等[9]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对深圳市646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分别为42.83和26.33分;胡可纯等[10]应用国内学者陶红研发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83名军队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进行了调查,8个项目因子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在(2.06~3.79)分之间。我们在对当地县区级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工作满意度调查时,采用文献[4]介绍的方法,结果表明总体工作满意度为2.83分,各因子得分在(2.06~3.47)分之间,与胡可纯等[10]的调查结果相比,调查得分相对较低。

3.2当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特点张艳燕等[11]调查, 北京地区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在不同职称、不同岗位间存在差异,随着技术职称、职务的提高,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逐步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是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和改善;徐清芝等[12]调查济南地区127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专科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焦虑、 抑郁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51.18% (65/127)和44.88%(57/127),在护理专业、工作量、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均有明显差异,且抑郁与工作压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刘兵等[13]调查深圳地区360名护士在5个维度方面的压力评分,其中,不同年龄组间压力源评分在时间分配上有显著性差异。 SCL- 90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国内,金华等[6]关于国人的SCL- 90调查研究结果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应用广泛,尽管该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14],但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地此次调查了155名护理人员的SCL- 90情况,其结果是在驱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提示当地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已经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护理人员工作量、职业安全、职称晋升是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4,5,7,8],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高行业危险的特点,当护理人员所承受的职业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超出一定程度时,极易产生身心健康问题,可导致情感障碍和身体疾病。本次调查的结果提示, 应重视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应激工作环境中所产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3.4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探讨

(1)建立满意度评价制度。徐红等[8]提出,要定期对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满意度情况;同时要增加护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护理工作条件。对病房周转率低、效益差的科室,为护理人员争取合理收入,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运转的情况。

(2)建立健全人身安全管理制度为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范能力和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要严格执行护理规范,杜绝护理事故并严格控制护理差错的发生。

(3)建立多元化激励制度。在充分理解、尊重护理人员的前提下,医院要制定出符合长远发展、符合人性化的规章管理制度。杨春梅、张艳燕等[7,11]提出,管理者应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晋升、进修的倾斜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护理人员物质、财力支持和奖励,以满足护理人员实现社会性动机的需要,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4)创造良好的职业沟通环境。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沟通技巧,采取多方面、多渠道的方法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促进护患之间合作,搭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社会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抗衡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5)完善护理人员保健措施。要增强护理人员医学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配备足够的的防护用品,尽可能降低各种职业危害,并创造条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有效地维护身心健康。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状况,为基层护理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按照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随机抽取荷泽市13家县区级专科医院155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评分为2.83,各因子得分在2.06~3.47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称间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总评分为1.48,各因子均分值在1.30~1.62之间,与国内常模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地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较低,部分存在身心健康问题;医院管理上应积极改进工作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有效地减轻护理工作的压力,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促进工作开展和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院开展活动前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2011年8月-2012年1月开展活动后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2组患者年龄58~68岁, 住院14d, 文化程度为初中毕业。问卷调查时间为患者出院当天, 由指定人员进行调查。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此调查问卷是采用我院党办设计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中几项内容为调查项目, 包含:入院介绍、健康 (安全) 宣教、服务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技术水平等6个方面。其中每条项目分为:很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很不满意。计算公式为:满意率= (很满意+满意+尚可) /总有效选项×100%。在患者出院当天由指定负责人进行调查问卷表的发放, 由患者本人 (或家属) 进行填写。

2 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不断深入, 进行责任包干, 加强了护士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实现了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成效, 同时改善了我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试验组住院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主动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水平、提出意见及时处理能力等满意度有很大提高。见表1。

3 讨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 入院时, 护士能主动自我介绍, 及介绍病区环境、人员、安全等方面, 护士能主动详细说明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特殊饮食及注意事项等遇到问题护士及时解答并处理的能力都有一定提高;此外, 呼叫床头铃时护士能否及时来到床旁以及护士服务态度这两项有关护士工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数据证明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的服务态度, 提高广大患者的满意度, 达到更好的医护水准。在活动开展前后护士技术水平提升并不明显, 证明活动内容在此方面仍有不足, 需要做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本次针对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分析,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浮度高出6%~14%。实验表明,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心血管内科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中存在有很多的问题, 如护理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 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大部分护士感觉工作压力大, 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不断深入、实施、改进, 对上述因素也一一解决, 护士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护理质量不断地提升, 患者的满意度随之上升。

根据上述结果进行讨论, 我科实施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措施得到了成效, 现对此项调查进行以下讨论。

3.1 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转变护理工作模式,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争取做到责任到组, 包干到人

(1) 科室管理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逐步深入到护理工作中, 让每位护理人员在理念上转变服务意识, 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向人文化的关怀转变。护士对患者生活方面的协助、心理支持、康复指导、临床观察、实施护理, 都要有以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分配到单个护士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全程护理工作, 包括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 以及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饭、洗漱、洗头、擦背、剪指甲等生活护理等全面负责。重要优化流程, 注重细节服务, 提高服务满意度。 (2) 继续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全面落实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和护士站的前移, 每个责任护士 (含责任组长) 均要包干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能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同时科室结合护士分层管理的要求,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不同, 安排不同层次的责任护士负责相应患者的护理工作, 原则上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 体现能级对应的要求。每位护士负责患者数不超过8人。 (3) 加强护理服务工作, 规范科室护士的服务行为。对年轻护士进行礼仪行为要求进行培训并考核。新护士入科教育中体现出礼仪的要求。同时科室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限时服务”细则, 制定出适合我科专科的“限时服务”的项目, 以此促进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的完善, 更好地保证患者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执行, 满足患者的需求。 (4) 科室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并建立“健康教育指导小组”, 主要负责科室健康教育资料及教育处方的制定与修订, 并对科内护士进行宣教的培训、考查、落实[1]。

3.2 科室建立健全的护士岗位管理机制, 重新修订各班岗位职责

(1) 按照“广西卫生厅护理岗位设置方案”, 结合我院护理人员管理要求及我科的实际工作需要, 对护理岗位进行合理设置, 制订出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方案,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技术和专业要求, 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 将护士分为N0、N1、N2、N3、N4五个等级, 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职称, 实行分层管理, 更好地完善优质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对我科的护理工作信任度。 (2) 完善护理人员紧急调配预案, 遇到突发情况和特殊情况时, 能保证护士的应急调配, 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工作安全[2]。

3.3 不断提升护士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加强护士的三基培训考核力度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拓展护士的知识层面, 护升护士业务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 知识全面、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为首要的护理指证。护士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实施的成效, 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预后效果。培训护士掌握扎实、过硬的技术, 可以保证“一针见血”的技能等, 以减少患者的病痛。不断提升护士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3.4 继续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实行绩效考核

根据我院护理部绩效考核方案, 制定适合我科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对不同层级的是行绩效考核;修订护士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指导意见, 将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难度、患者满意度绩效挂钩, 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3]。

3.5 继续加强并不断完善支持保障系统

(1) 建立我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专项基金, 利用培训、奖励来活跃护理气氛, 促进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开展适合我科专科疾病的护理讲座, 召开病友联谊活动, 加大力度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及出院后护理服务。 (3) 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科室的应急演练小组, 根据我科患者安全进行应急演练, 提高护理人员的警觉意识,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4) 加强人员的配置, 保证患者需求得要满足。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带动着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工作风险度不断地增加,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疗护理方面已势在必行的。改变护理模式, 全方位地为患者进行服务,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从而得到患者的认可、信任。再另一方面更能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促进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而更好地提高护理水平。

“让患者满意, 政府满意, 社会满意”是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标, 让整体护理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高了患者对我科的信任度。通过在我科开展了关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一系列措施, 不断深入实施, 护士还给患者, 强化了护患者沟通, 我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比未实施时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建设我科和谐的医疗环境创造了基础, 更好保障未来医患者关系的发展。护理管理人员通知这次的调查可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促进护士的积极性, 巩固我科专科的护理队伍, 提升我们全面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调查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开展活动前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开展活动后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 调查开展活动前后患者在入院介绍、健康 (安全) 宣教、服务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技术水平等6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住院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主动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水平、提出意见及时处理能力等满意度有很大提高。结论 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的服务态度, 提高广大患者的满意度, 达到更好的医护水准。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习水.开展整体护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2) :244-245.

[2]殷桂梅, 吴红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J].全科护理, 2011, 9 (7) :1765.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10篇

1 患者的一般心理需要

1.1 患者需要被尊重、被认识及格外受到治疗照顾。

因此, 护理人员要处处关心患者, 时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 给予及时治疗措施及语言支持。

1.2 患者需要被接纳, 希望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特别是

新入院的病友, 他们不仅需要被医护人员认识、关心, 而且需要同室病友的认识和帮助。但是对于那些本身性格就比较内向的人, 护理人员要主动给他们相互了解的机会, 消除尴尬。

1.3 患者需要适当的活动和刺激。

住院患者在病房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他们的活动要受到限制, 生活习惯被改变, 因此常常有一种茫然感、寂寞、压抑, 最后导致病情加重。那么护理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情况, 安排患者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及听音乐、广播等。

1.4 患者需要提供信息, 改变自己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

1.5 患者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 这是患者最主要的需要, 也是患者求医的最终目的。

因此, 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 要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的顾虑,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2 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2.1 解释是一般心理治疗最基本的方法。

解释能帮助患者解除顾虑, 树立信心, 加强配合, 为继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保证、鼓励与安慰。

主要是为了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 使其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

2.3 暗示疗法。

是通过语言使患者不经逻辑判断, 自觉地接受护士灌输给他的观念来消除症状的方法, 而不同的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暗示。

3 护理行为

3.1 护理要个体化。

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生活习惯、病情缓急, 以及其他诸多原因的差异, 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 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护士必须掌握每一个患者的特点, 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满足患者的需要。

3.2 主动热情满足患者想要了解病情及相关知识的愿望,

这就要求护士要了解每一个患者的病情, 在生活方面给予他们一些自护知识。而护士自身要做到及时、准确、细致地进行病情观察, 预见患者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 把握病情变化的规律, 抓住有利时机, 有效地进行护理, 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满足患者的需要。

3.3“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原谅他们的一切过失, 理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给予细致的心理分析和安慰;

对于患者合理的建议要求应积极采纳, 对不合理或现实条件达不到的问题, 应耐心解释、说明。

4 小结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1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72-02

2007年开展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活动以来,我院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护理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通过分解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检查标准护理指标,找出自己差距,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成立质控小组,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服务意识,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对社会起了积极的影响。开展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活动以来,使护理工作全面提升。通过3年的具体实践,按照创建百姓满意医院考核细则,回顾分析了51次护理质控小组检查结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创建百姓满意医院对护理的工作要求和我院制定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选择2007年-2009年质控检查小组51次检查结果,其中2007年15次、2008年16次、2009年20次。

1.2 方法 (1)成立考评小组。①护理管理组:由护理部和各组抽选人员组成;②基础护理组:有普外科护士长、急诊科护士长组成;③技术操作组:有注射室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组成;④护理文书组:有内科护士长、妇产科护士长组成;⑤院内感染组:有院内感染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组成[1]。(2)制定考核细则,见表1-5[2]。(3)考核的方式。①考评小组对各科室护士的工作考核1次/周,并进行打分,考核结果1次/月通报,反馈给科室纠错防范;②护士长夜查房1次/周,督导晚夜班工作,结果反馈给护理部;③设立患者投诉箱征求意见,组织陪护人员座谈1次/月,真实了解护士服务质量,并进行扣分、加分。(4)评价的标准,详细结果,见表6。(5)培训的方法。①发放培训材料;②科室晨会组织学习,时间10-20min;③集中学习,每周四业务学习,学习时间60min;④季度考核,理论加1项操作。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统计学检验采用x2检验。

2 结果(见表1-表7)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活动开展3年来,每年与上年同期相比,衡量医院发展的各项指标均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水平、考核要点年度优良率连年上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化,护理管理组年优良率由2007年的87.5.0%上升至2009年的100.0%,提高了12.5%,保证了创建的效果。按标准规范了仪表,工作有流程、有制度,定期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建立了健全了医疗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了科室紧急预案,健全了各种资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成立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使护理体系有监督,深化了大家对护理质量的认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及护理人才的培养,规范了护士的职业行为。

3.2 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从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护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年度优良率都呈上升趋势。在创建百姓满意医院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科业务知识,提高了自身能力[3],强化了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对全院的医疗安全和服务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护理人员能够做到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了解患者需求。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逐渐改观了依赖家属做护理工作,尤其是生活护理落实程度低,大量的生活护理依赖家属和护工的现象。做到住院患者六洁四无和责任护士八知道,所在专科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达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病房管理基本整洁、舒适、安全、安静。

3.3 创建百姓满意医院强调执行的结果,重视文书书写。护理文件具有法律效应,可提供法律依据作为分析、统计患者资料的来源,为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因此,护理部按照创建百姓满意医院考核标准,制订了书寫要求,对护理文书书写本着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的思路,书写格式,用词的准确、贴切、内容的完整真实,以及记录时间的及时性,包括使用墨水的颜色,都执行了较严格的检查制度,确保了护理文书书写水平的提高。

3.4 创建百姓满意医院增强了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医院对院内感染控制形成了文件,发给每一个人员,组织培训,制订考核方法,严格考核。并配备专职人员,清洁区、污染区界限明确,严格规范消毒,一人一针一管一用,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指定专人管理,收到了明显效果,年度优良率由2007年的87.5.0%上升至2009年的100.0%,提高了12.5%。

4 小结

在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活动中,我们护理工作选准了主攻方向,在对患者服务中从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需要,按考核标准,层层分解落实创建人物指标,既往成了任务,又对护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各项有效指标同比增加。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2005年卫生部启动了医院活动管理年,对护理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我们借“创建百姓满意医院”活动,逐步落实全国2005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实现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距离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27-428.

[2] 腾兴玲,王祥芝,汤晓梅,等.狐狸食物要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5-196.

[3] 刘启华,王府玲,郑萱萍.一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58.

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12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7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依照4类科别(内科、外科、手术室、ICU) 随机抽取800名护理人员,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有效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7份,有效率87.1%。

1.2研究工具

1.2.1基本社会人口学调查表。由项目组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编制,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职称、护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

1.2.2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是由项目组参考并借鉴国内外有关评价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经典量表,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从护理人员的工作实际出发,自行编制的包括工作特征、薪酬福利、工作环境、领导风格、员工关系、职业发展、管理制度、家庭与工作平衡共8个维度,24项条目的量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

1.2.3 Weis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项目组引用测评护士职业价值观的经典测评工具:Weis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3](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 NPVS),并考虑其在黑龙江地区的适用性与时效性,采用预调查的方式对该量表进行本土化修订[4]。修订版量表包括行动主义、社会公平与信任、 专业精神、职业义务和人类尊严5个维度,共计26项条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6。

1.2.4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意向量表。项目组依据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的基础, 从测评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角度出发,自行编制量表以预测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本量表包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共计22项条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运用Epidata3.1双份录入,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与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职业价值观、病人安全行为意向得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整体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50±0.74) 分 , 总体处于 对工作中 等满意水 平 。 其中 , “ 员工关系 ” 为护理人 员满意度 最高的维 度 , 平均得分 为 (4.11±0.66)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家庭与工作平衡”为满意度最低的维度,平均得分为(2.76±1.19) 分 , 处于比较 不满意水 平 。 此外 , “ 薪酬福利 ” 也是护理 人员普遍 反映满意 度较低的 维度 , 平均得分 为 (3.15±1.02)分。护理人员整体职业价值观平均得分为(4.31±0.58)分, 整体价值观水平良好,且不同维度间水平差异不大。护理人员整体病人安全行为意向平均得分为(4.28±0.51) 分,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意向整体水平良好,且不同维度间水平差异不大。

注:表中数字为相关系数r,其中*P<0.05,**P<0.01

注:表中数字为相关系数r,其中**P<0.01

注:表中数字为相关系数r,其中**P<0.01

2.2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职业价值观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相关性分析

2.2.1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相 关性 。 结果显示 , 护理人员 工作满意 度与病人 安全行为 意向两者在统计学上呈正相关(r =0.302, P <0.01)。进一步分析可见,工作满意度中“员工关系”维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相关性最高(r =0.457, P <0.01);“家庭与工作平衡”维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相关性最低 (r=0.087,P<0.01),见表1。

2.2.2职业价值观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与病人安全行为两者在统计学上呈正相关(r=0.753,P<0.01)。进一步分析可见,职业价值观中“职业义务”维度与病人安全行为相关性最高(r =0.768,P <0.01);“专业精神”维度与病人安全行为的相关性最低(r=0.595,P<0.01),见表2。

2.2.3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 。 结果显示 , 护理人员 工作满意 度与职业 价值观两 者在统计 学上呈正相关(r =0.524,P <0.01)。进一步分析可见,工作满意度中“员工关系”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相关性最高 (r=0.604,P<0.01);“家庭与工作平衡”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最低(r=0.196,P<0.01),见表3。

2.3工作满意度、职业价值观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中介效应分析

综合上述 分析可见 , 护理人员 工作满意度、职业价值观与病人安全行为三者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其中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相关系数较高(r =0.524,P <0.01);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相关系数较低(r =0.302,P <0.01);而职业价值观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相关系数较高(r =0.753,P <0.01),因而可以推断,在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安全行为中,职业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中介调节作用。

将工作满 意度设为A 、 职业价值观设为B、病人安全行为设为C, 根据中介效应模型得出,A对B的值为0.3862,标准误为0.0258;B对C的值为0.7477,标准误为0.0232;A对C的直接效应为-0.0981,标准误为0.0181;而在B的中介效应作用下,A对C的间接效应变为0.2887,标准误为0.0212,因此可论证B在A与C之间起到了中介调节作用,即职业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具有中介效应,见表4。

3讨论

3.1现况调查整体情况分析

许多研究 结果表明 , 个人的态 度和价值观在决定人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态度影响行为,价值观也应对工作满意度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整体职业价值观水平良好,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意向整体水平良好, 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水平却仅仅处于中等,这与蒋晓莲[5]对四川地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研究结果接近。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被调查的护理人员普遍对“家庭与工作平衡”感到最不满意,许多护理人员甚至表示不会再让子女继续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由于调查对象均就职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这类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单位时间内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较重 , 这提示工 作负荷过 重使得护 理人员难以有效兼顾工作与家庭,可能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此外,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水平较低,许多护理人员认为实际的工作量与所得的报酬不相符,工资分配不公平,未能充分体现劳动价值。而“家庭与工作平衡”、“薪酬福利”均属于护理人员的基本需求,当基本需求未被有效满足时,则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这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基于人本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更为人性化的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并注重医院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旨在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医疗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3.2重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职业价值观对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呈正相关;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呈正相关;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呈正相关。其中职业价值观对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相关作用较强,并在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间具有中介调节作用。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职业形成的特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中介调节作用,调和护理人员的病人安全行为意向,而职业价值观又在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安全行为意向中充当着正向的中介调节作用,缓和护理人员可能因工作的不满影响其在工作中的安全行为。这提示医院管理者,改变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的关键是要培养护理人员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重视价值观的内化调节作用,同时也要积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

3.2.1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调节病人安全行为意向。观念影响意识,意识强化责任,责任规范行为。研究发现, 护理人员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病人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当护理人员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 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则会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行为。同时职业价值观在调节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积极正向的影响。这一结果说明,职业价值观的内化调节作用对护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提示医院管理者,管理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首要举措是要重视培养护理人员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2.2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促进积极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产生。研究发现,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家庭支持、同事支持、领导支持是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影响护理人员病人安全行为意向的保护因素,能够激励护理人员以更为积 极 、 正确乐观 的态度面 对患者,同时也能帮助护理人员调节在工作中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为护理人员带来正能量。这提示医院管理者,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帮助改善护理人员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是改善工作满意度,促进积极的病人安全行为产生的重要措施。

3.3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护理工作满意率

护理工作满意率(精选12篇)护理工作满意率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通过患者和家属填写调查问卷统计其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2组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