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精选12篇)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第1篇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5—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4例、砸压伤3例。其中单纯性骨盆骨折4例、四肢骨折3例、腰椎压缩性骨折7例、颈椎骨折2例、膀胱破裂21例、颅脑外伤2例、尿道断裂2例、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
2护理
2 1对骨盆骨折昏迷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气管插管, 氧气吸入。对骨盆骨折出血的患者必须正确判断是否手术, 如果对难以控制的出血不及时手术处理, 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早期不要因为一些不致命的小伤而实施手术占用有效的抢救时间, 丧失进一步的抢救时机。
2.2骨盆骨折最常见, 最紧急,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失血性休克, 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注重生命体征的观察, 骨盆骨折常伴有盆腔脏器或血管、神经的损伤, 应采取心电监护, 掌握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 为抢救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一旦发生失血性休克应早期、适量快速的补充血容量,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上肢浅静脉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根据补液原则有计划的输入。并为患者保暖, 忌用热水袋。
2.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眼结膜是否苍白, 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每15—30min测量一次, 并做好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2.4腹部情况的观察: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和腹膜刺激症, 有无压痛, 了解有无腹膜后血肿。骨盆骨折患者病情稳定后会出现腹胀、腹痛, 排便困难等症状是由于血肿刺激引起的肠麻痹或神经损伤所致。
2.5有些闭合性损伤, 损伤初期出血量不多, 休克体征不明显, 其他辅助检查也很难发现, 随着时间的延长, 出血量增加, 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还应观察患者有无血尿、血便, 阴道流血等出血和腹胀情况, 及时发现。如有小便困难、血尿、尿潴留, 应留置尿管, 如尿管插入困难, 应考虑尿道损伤, 不易勉强插入, 应报医师处理。如处理骨盆骨折时已经抗休克治疗, 休克情况不见好转, 应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 应考虑盆腔脏器破裂的可能。
2.6体位护理骨盆骨折分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可取仰卧与侧卧交替, 健侧在下。不稳定骨盆骨折因骨盆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躯体制动, 防止搬动, 以免引起反复出血, 必要时多人平托。患者因需绝对卧床休息, 肢体还需要制动, 容易形成褥疮, 因此要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
2.7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应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如尿管、吸氧管、输血、输液管道,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2.8做好心理护理骨盆骨折患者由于意外致伤, 对患者和家属打击很大, 极易产生悲观情绪。由于损伤重, 出血多下肢活动困难, 患者表现为恐惧, 焦虑担忧的情绪, 甚至不配合治疗。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给予心理支持, 并以娴熟的护理医疗技术控制病情的发展, 减少患者的恐惧, 主动与患者沟通, 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 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3体会
3.1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 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腹腔脏器, 大血管损伤, 且这些并发症较骨折更为严重, 首先要处理危机生命的并发症, 然后再进行骨盆骨折的处理。
3.2骨盆骨折患者往往遭受的暴力较大损伤严重, 失血量可达2000—4000ml, 如合并脏器损伤, 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危及患者的生命, 应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第2篇
盆骨骨折患者护理指引
一、评估 全身评估
1、评估患者循环情况(生命体征、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等)。呼吸情况(呼吸方式、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机械辅助呼吸及血气分析等)、神经功能情况(意识、瞳孔、生理反射等)。肾功能情况(尿量、尿比重等),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肝功能等)。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有无外伤史、既往病史、过敏史)。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2、3、 专科评估1、2、评估患者的伤口部位、渗血渗液情况。
评估患肢血循环情况: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动脉搏动情况等。评估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评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性质。
评估有无合并症症状:内脏受伤,膀胱,尿道,结肠损伤。1腹膜情况: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血便、排尿障碍以及肠鸣音变化和腹膜刺激症。2排尿情况:有无血尿、排尿困难或少尿、无尿。3肛门情况:有无疼痛、出血、有无触痛,可疑时做肛门指诊,确定有无直肠损伤。 心理社会评估
1、评估患者(家属)心里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患者(家属)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3、4、5、二、术前护理
急救护理1、2、3、体位:平卧硬板床,勿随意搬动或更换体位。迅速建立两条筋脉通路,按医嘱及时输血、输液。
配合医生实施迅速有效的止血、止痛,及时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 合并伤护理
1、创伤性休克:给予面罩吸氧,保暖,及时补充血容量。
2、3、内脏的损伤: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
尿道或膀胱损伤:留置尿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记录尿量,会阴冲洗,每天2次,更换尿袋,每三天1次。
牵引护理
1、保持牵引有效;合理使用防压器具,防压疮。 疼痛护理1、2、3、4、观察患者疼痛诱发因素、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疼痛评分。遵医嘱予颈部局部制动、牵引、理疗、封闭等。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听音乐放松等放松技巧。
必要时予热敷或镇痛剂缓解疼痛。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生活护理
1、协助生活护理,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
心理护理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指导术前、术后配合知识,调整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期望值,耐心解答问题,消除不良心理。 术前准备
1、解释手术的方式、麻醉方式、手术前后配合事项及目的、术后常见不适的预防及护理。
2、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训练;备皮时特别注意手及腕部皮肤的皱褶处的清洁;必要时配血;术前禁食8~12h,禁水4~6h 手日护理
1、核对姓名、病历、物品。
2、测量生命体征,更衣,取下佩戴饰品、活动义齿,留置尿管。
3、确认患者已禁食、禁饮;女性患者有无月经来潮。
4、检查各种检验结果、手术同意书是否齐全。
5、肌内注射术前针。 接手术
1、了解术中情况,手术方式,麻醉方式。
2、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低流量吸氧;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4、如有引流管,予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管液量、颜色、性质。
5、观察双下肢血循环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毛细血管反应、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6、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
7、观察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性质。
8、予去枕平卧6h,每2h轴线翻身、拍背。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神志、尿量、中心静脉压。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3、饮食:无胃肠道损伤患者禁食6h后进流质或半流质;术后第一天后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饮食。○专科护理
1、体位;平卧硬板床。
2、病情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密切观察双下肢血循环情况、感觉、活动恢复情况。
3、外固定护理;保持有效固定,预防针眼感染;予每周换药2次,滴75%酒精每天2次,勿除去血痂。○疼痛护理
1、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上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
2、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冷敷、按摩、热敷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
3、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引流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压疮:每2h轴线翻身、拍背。使用防压器具,如水垫、气垫。
3、坠积性肺炎:有效咳嗽、咳痰;按医嘱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
六、出院指导 ○用药指导
1、解释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活动指导
1、按骨折程度、手术方式进行活动指导。
2、伤口拆线72h后可洗澡。
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第3篇
【关键词】骨盆骨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66—01
骨盆骨折大多数是强大暴力挤压或直接撞击造成的。由于骨盆多为松质骨,骨折后本身出血较多,其邻近有动脉及静脉丛,而这些静脉丛多无静脉瓣阻挡回流,骨折后可引起大量出血,导致休克[1]。若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伴盆腔器官的合并伤,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3~67岁 ,平均41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引起33例,重物砸伤引起3例,高处坠落伤引起14例。其中并发失血性休克者16例,并发泌尿系损伤者9例,并发四肢骨折者4例。
2 护理措施
2.1休克护理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及时输血、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面罩吸氧,改善缺氧症状。保暖,减少搬动,以免增加出血和加重休克。密切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立即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呕吐、排尿障碍以及肠鸣音的变化和腹膜刺激征,若腹腔内出血可出现腹痛和腹肌紧张,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多为腹腔内血肿刺激而引起肠麻痹或神经紊乱所致,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处理来缓解症状。观察患者有无血尿、排尿困难或少尿、无尿,以判断其膀胱、尿道损伤情况,如膀胱颈部或后壁破裂,尿液流入腹膜腔,会有明显的抚摸刺激征,导尿时无尿液流出,如发生尿道断裂情况,患者常表现有尿道出血、排尿障碍、疼痛等[2]。
2.2骨盆吊带及下肢牵引的护理 为防止骨折移位,骨盆牵引至少持续6周以上,为防止压疮的发生,须保护骨隆突处,合理使用防压器具,每2小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骨盆牵引的吊带宽度、长度要适宜,并要离床面约5cm。牵引时必须双侧同时牵引,防止骨盆倾斜,肢体内收畸形。使用便器时,不要解掉吊带,可用便器放于托带与臀部中间,大小便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2.3术后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若有渗血、渗液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以防止感染。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手术后6小时,若患者疼痛不明显,
可指导其行患肢的踝关节运动,并鼓励其即行健肢的主动活动;术后 5天内,可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3]。
2.4功能锻炼 稳定型骨折,早期可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1周后练习半卧及坐位,并做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2~3周可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逐日增加活动量;3~4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不稳定型骨折,伤后无并发症者卧硬板床休息,同时进行上肢锻炼;2周开始半坐位,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3周后床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从被动到主动;6~8周后拆除牵引,扶拐行走;12周开始弃拐负重行走。
2.5出院指导 轻症无移位骨折患者,要告知其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禁止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骨折发生移位;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应告知其禁止侧卧,并教会其家属如何正确使用骨盆兜,以及皮肤护理、会阴清洁的方法,预防压疮和泌尿系感染;骨盆内固定术后患者,嘱其出院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定期复查,检查内固定有无移位及骨折愈合等情况;指导患者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生活规律,合理安排饮食等,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提高体质,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
3讨论
骨盆骨折患者大多损伤重、出血多、并发症多、卧床时间长 , 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取得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感染,同时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玲,申雅文.骨盆骨折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13(6):124-125.
[2] 韦丽雪,35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及护[J].全科护理,2010,31(22):236-237.
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 第4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36例, 其中男26例, 女10例, 年龄15~50岁;合并内脏损伤尿道损伤20例, 后腹膜血肿5例, 肾挫伤2例, 股骨干骨折1例。
2护理
2.1 急救
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必要时2个或多个通道, 且输液通道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 而不宜在下肢, 以免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
2.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 2.1 出血性休克。
骨盆属于松质骨, 邻近有动静脉血管丛, 盆腔静脉大多无静脉瓣阻挡回流, 骨折后引起广泛性出血, 出血量常在1 000ml以上, 因此休克的发生率较高, 以失血性休克为主。患者入院时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烦躁、肢体湿冷、呼吸浅快、血压进行性下降。早期快速大剂量的输液、输血是抗休克的关键, 同时对腹膜后血肿也可以达到自然压迫止血作用[1]。快速选择上肢或者颈部静脉用留置针建立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 加压输液输血, 确保足量的液体。持续心电监护, 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吸氧3~4L/min。在抗休克的同时,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大小、末梢血液循环及局部血肿。观察并监测尿量, 以评估休克的程度, 心肾功能及治疗的效果。注意保暖, 提高病室温度。
2.2.2 腹膜后血肿。
严重骨盆骨折引起出血, 短时间内可以形成腹膜后巨大血肿, 不仅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还可以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腹膜后血肿与休克同时发生, 故在抢救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腹部情况。患者诉腹胀、腹痛等, 此时嘱患者禁食、禁饮、禁止痛药物。报告医生, 以上症状要与腹腔内出血相鉴别。
2.2.3 尿道断裂及膀胱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膀胱位于盆腔的前部, 耻骨的后方。受暴力时易致损伤或者由于骨折刺破或撕裂尿生殖隔损伤后尿道的膜部。常规导尿即是休克监测手段, 也是发现膀胱尿道损伤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
2.2.4 直肠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直肠破裂后, 粪便外溢引起直肠周围严重感染和弥漫性腹膜炎。要密切观察有无肛门流血、下腹坠痛、里急后重感。损伤后须及时手术修补。
2.2.5 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 血流缓慢, 创伤手术, 血液高凝状态, 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有可能发生静脉血栓。观察下肢肤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肢体的肿胀等。术后及时做肢体按摩, 尽早功能锻炼, 是防止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2.2.6 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及泌尿系感染。
患者长期卧床制动, 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压疮及泌尿系感染。加强基础护理, 鼓励咳嗽排痰, 教会正确的咳嗽排痰技巧。痰液不易咳出时, 给予超声雾化, 2~3次/d, 帮助患者叩击背部。建立翻身卡, 每2h翻身1次,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多饮水, 多食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 保持会阴部清洁, 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及量。长期留置的, 定时夹闭, 训练膀胱功能。
2.3 饮食的护理
早期骨折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分多, 清淡味鲜, 易消化的饮食。后期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饮食, 以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食欲不佳者, 可少量多餐, 以满足机体需要, 增加机体抵抗力, 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2.4 体位护理
骨盆骨折伤情重的, 常不能经受急诊手术, 若未发生进行性大出血急需急诊止血手术的, 应积极抗休克, 待病情平稳后再择期手术。骨折移位可加重出血和毗邻脏器的损伤, 因此制动很重要。患者平卧有泡沫的硬板床, 骨盆环不稳定的骨折用骨盆外固定架固定, 减少因活动引起致命的复发性大出血, 也可减少尿道断裂的移位[2]。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牵引重量、肢体外展角度, 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防止骨盆倾斜, 造成下肢内收畸形, 影响走路的功能。患者应遵从医嘱, 不能因卧床时间长而疏忽或私自改变体位。
2.5 心理护理
严重骨盆骨折合并伤伤情重, 患者心情焦虑, 大多是恐惧心理, 担心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到每天与患者交流, 讲解与其自身病变的知识, 介绍恢复好的相同病例, 让他们互相交流、鼓励, 给患者增强自信心。因术后卧床时间长, 易产生厌烦情绪, 应多开导, 取得家属的支持, 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共同为患者制定比较周密的康复计划并督促实施, 适时鼓励, 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向患者宣传医疗常识, 解释自我护理的意义, 消除过分依赖心理, 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恢复自理能力。给予患者详细而具体的自理指导, 让患者自己来完成一些指定的活动或项目, 帮助其心身较快地适应, 保证患者在住院及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战胜疾病和困难的信心, 更早的康复。
2.6 功能锻炼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 功能恢复的好坏与锻炼有密切关系。正确的功能锻炼可矫正复位后的残余畸形, 所以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 以调动伤员的主观能动作用, 建立治疗信心, 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帮助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范围可由小到大, 由浅到深, 由单关节到多关节, 由床上到床下,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逐步适应, 鼓励患者坚持不懈, 使其早日痊愈。
2.7 出院指导
合理安排饮食, 补充营养, 提高体质, 促进骨折愈合。制定出合理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定期复查。在1年内不能负重劳动及运动, 如赛跑、踢球等剧烈运动。尿道损伤的患者, 由于断裂处瘢痕形成, 易引起尿道狭窄, 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尿道扩张。
骨盆骨折是存在多发性的骨折, 骨盆骨折的早期是快速大量的输液输血, 这是抗休克的关键。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伤员生命, 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护理工作要“急”、“快”、“准”、“稳”。本组患者由于加强了观察护理, 及时实施抢救, 均无1例死亡, 经6个月~1年以上随访, 大部分患者恢复劳动力。
关键词:骨盆骨折,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肖静蓉, 夏玉斌, 周维俊.骨盆骨折并发症的急救和护理〔J〕.四川中医, 2002, 23 (7) :767.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第5篇
摘要: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了1例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并发脓毒症高热的病人,经积极护理,退热疗效显著,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骨盆骨折脓毒血症高热护理
脓毒血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常伴持续性高热。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了1例车祸伤致骨盆骨折并发脓毒症高热的病人,经积极护理,退热疗效显著,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男性,39岁,于2012年2月26日乘坐摩托车时被水泥罐车撞倒,并辗压其髋部及双侧大腿,当时即感髋部及双大腿疼痛难忍,流血不止,不能活动,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急救处理(包扎及输液)后,转入我院经多科室行急诊手术后收入我科加护病房。两周后出现精神异常,高热,创面呈暗黑色,考虑脓毒血症。行创口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提示绿脓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我科护士前两日单纯行物理降温,体温下降不明显,且正值寒战时,用冰敷、酒精擦浴,患者主诉不能耐受,后又用安痛定+柴胡针肌注,仍不能解决高热问题,患者极为痛苦。第三日,第四日我们改用护理干预控制感染源和冰冻过的冰晶水垫降温,必要时加用安乃近滴鼻互相配合后患者降温显效,第五日患者体温<39℃,第六日体温<38.5℃,第七日体温逐降至正常。
2护理
2.1控制感染源。加强ICU病室的消毒与通风,安置患者于玻璃单间内,我科将配备的室内空气消毒机每1次/2小时,每天早、中、晚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30分钟。每日床旁桌、病床、各种仪器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抹布擦拭1次,抹布应一床一桌一抹布,禁止跨床应用,以防交叉感染。地面用湿式清扫,每天3次,专用拖把(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床单被套三天一更换,被创面打湿或受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的床单被套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此外,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或从患者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前用70%乙醇或洗必泰洗手。
2.2物理辅以药物降温。患者高热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度,我科在常规冰敷或温水擦浴基础上采用市场上出售的冰晶水垫冰冻后垫于降温部位,降温效果满意,方法为:准备两个冰晶水垫,放于2-8度的冰箱冷藏室20分钟后取出,置于臀部,背部,8小时后交替使用。若患者出现寒战,主诉全身发冷,表明体温已有升高,我们只需立刻停止冰敷或温水擦浴,将薄被单覆盖患者全身,进行保温。并遵医嘱用25%安乃近注射液滴鼻,具体方法为先用1ml注射器吸取药物,然后取下针头,换上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再用消毒好的无菌剪刀剪下针头及针管部分,留下3-5CM,将塑料管前端置于鼻腔内滴药即可[1]。30分钟后测体温下降1℃,2小时后体温降至37.5℃内。
3讨论
高热,是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达39度以上,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2]。脓毒血症常伴持续性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因此需要在采用降温措施上控制感染。临床上若单纯使用冰袋降温,由于冰袋与体表接触面积不多,降温速度不快,且需经常更换,往往短时间达不到降温效果。而常用的普通水垫,因原料为工业用制冷剂+80%左右的水,制冷效果差最多维持30分钟,且水垫反复受压时极易破裂漏水,加重患者不适感。我科现用冰晶水垫的原料是一种“相变恒温材料”,吸热量为相同重量水垫和凝胶垫的50倍以上。35度环境温度下,恒温时间6-8小时。在27度以下时,该材料又会自动放热结晶,可反复使用。给患者使用前将冰垫置于2-8冷藏室20分钟,体温枪测得表面温度为10度,置于患者臀部下吸收热量,10分钟后臀部皮温下降1度,30分钟后下降2度,两小时后,测得冰晶水垫表面温度为30度,可继续保持恒温。且厚度更薄,重量更轻,临床使用更便捷。
安乃近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解热、镇痛作用较氨基比林快而强。安乃近有口服、肌注、滴鼻三种途径,将安乃近滴鼻不仅减轻注射造成的痛苦,其退热作用较肌注更迅速,这是因为鼻腔粘膜血管丰富,吸收快。安乃近不良反应为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4小结
护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护理需求,而常规的护理措施有时无法满足特殊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千方百计寻求解决患者疾苦的办法,以病人为中心,真正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亚玲.介绍一种安乃近滴鼻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2):50
浅谈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6篇
骨盆为一完整的闭合骨环,它由两侧髋骨及骶骨组成,前方由耻骨联合相连接,后方由髂骨与骶骨的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骨盆结构坚固,损伤多由高能量外力所致,挤压、撞辗或高处坠落等损伤是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其损伤类型复杂,常伴有多种脏器损,病情严重而复杂,并发症多,尤其是并发出血性休克时,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工作不当时,则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护理难度大,对护理工作要求高。
1护理措施
1.1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由于骨盆骨折断端的活动,可以造成继续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应立即监测T、P、R、BP、意识、瞳孔,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积极适当地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有无腹腔脏器的损伤,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当有膀胱、尿道损伤时,耻骨部位有向会阴、直肠或下肢放射性疼痛,血尿或无尿,尤其患者腹痛加剧、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出冷汗、血色素迅速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心理护理骨盆骨折多由较强大的暴力所致,常常引起严重的合并症,病人伤势较重,易产生恐惧心理,担心生命危险及残疾。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1.3饮食护理患者应加强饮食营养,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以补充失血过多导致的营养失调。食物应易消化,且根据受伤程度决定膳食种类,若合并有直肠损伤或有腹胀腹痛,则应酌情禁食。必要时静脉高营养治疗。
1.4牵引的护理骨盆骨折常用皮肤牵引、骨盆悬吊牵引、下肢牵引进行骨折复位或维持骨盆骨折复位的位置。牵引时随时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及时整理,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去,应保持悬空。牵引期间,患者躯干要与脊柱保持垂直,牵引重量与体重保持平衡,防止失去牵引力。保持骨牵引针眼部位不受感染,2次/天针眼部位滴75℅乙醇。当牵引针向一侧偏移,不可擅自将牵引针推送回去,造成骨感染的机会,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下肢牵引者,一般是双下肢同时牵引,要置双下肢外展位,不能仅牵患者一侧,使骨盆倾斜,容易造成下肢内收畸形,影响走路的功能。
2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预防垂足畸形将下肢适当抬高,足部处于功能位,防止患肢外旋,认真检查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无受压,因腓总神经通过该处,当腓总神经受压损伤后,可出现足背伸无力而发生垂足畸形
2.2预防褥疮牵引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活动,骶尾部、足跟部等长时间受压,局部血循环受阻,出现褥疮。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皮肤,进行皮肤护理,向患者讲解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每2h按摩皮肤受压处及骨隆突处,或用棉球、气圈垫骨隆突处。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擦洗。教会患者及家属增强预防知识。
2.3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牵引患者尤其年老体弱者,长时间卧床,呼吸变浅,咳嗽反射受影响,分泌物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帮助患者咳嗽排痰,減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4防止泌尿系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营养缺乏,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冲洗尿道,让患者习惯床上排尿,病情允许者可抬起上身,有利于排净膀胱中的尿液。
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体会 第7篇
关键词:骨折,骨盆,护理
骨盆骨折是指一处或多处骨盆壁的连续性中断, 多由于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 并伴有合并症和多发伤。常见病因有交通事故、意外摔倒或高处坠落等, 年轻人骨盆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引起, 而老年人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原是摔倒。骨盆起着支持脊柱以及保护盆腔脏器免受损伤的作用, 且骨盆的血管及静脉丛丰富, 骨折常合并静脉丛和动脉出血及盆腔内尿道、膀胱、女性生殖器等脏器损伤, 病情变化迅速, 致残率及致死率高, 预后较差[1]。因此, 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和全面正确的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了36例骨盆骨折患者, 由于出血多、损伤重、病死率高以及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导致护理难度加大, 本院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颇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骨盆骨折患者中男25例, 女11例;年龄24~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 高空坠落伤10例, 砸压伤5例。急诊入院时伴发失血性休克者8例, 合并膀胱尿道损伤3例, 发生后腹膜血肿2例, 合并腹部内脏损伤1例, 合并直肠、会阴部撕裂伤1例。
1.2 治疗
36例骨盆骨折患者急诊入院后, 首先积极给予抗休克治疗, 留置导尿, 腹部内脏损伤者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膀胱破裂者行急诊膀胱修补术, 开放性损伤者行急诊清创及内固定术, 闭合性损伤则行骨盆悬吊牵引, 髋臼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行损伤侧股骨髁上骨牵引。
1.3 护理方法
1.3.1 休克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首先应迅速了解患者的意识、呼吸等, 对于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将患者的头和下肢均抬高30°左右, 以使回心血量增加, 改善脑部血流, 同时利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支持;护理人员应快速给患者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道, 选择双上肢或颈部静脉穿刺, 迅速行血容量扩充以纠正休克, 应尽量将上肢的两条静脉通道集中在患者的一侧肢体, 以便另一肢体用于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吸氧,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四肢湿冷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 以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给医师, 以便随时进行治疗方法的调整;仔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必要时可对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观察, 以便指导输入液体量及医生的抗休克治疗, 从而防止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表现为轻度休克的患者要尽量减少搬动, 以防加重休克程度。
1.3.2 腹膜后血肿及内脏损伤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的变化, 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 注意其有无腹胀、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及肠鸣音减弱等症状。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查找出血的原因, 进行对症处理, 做好术前准备, 随时准备急诊手术。若患者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可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以缓解症状。
1.3.3 膀胱及尿道损伤的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 如果尿管深度已经达到膀胱, 却未见尿液流出或只见少量的血尿, 多提示存在膀胱损伤, 进一步经尿管注入0.9%氯化钠溶液, 排尿量很少, 则可能存在膀胱破裂;若导尿管插入困难或尿道口流血则提示可能存在后尿道损伤, 应及时向医师报告, 以行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在对症治疗膀胱及尿道损伤患者的同时应积极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对行膀胱造口的患者术后需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避免折叠或者扭曲, 造口管应常规留置10~14d, 拔管前要先夹闭造口管, 以便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行排尿, 若存在切口处漏尿或排尿困难则应延期拔管。不完全尿道撕裂的患者留置尿管2周。尿管留置期间应进行妥善固定, 以避免尿管脱落, 尿管应每周更换一次, 尿袋则需每日更换, 以防止发生感染。为预防分泌物造成尿管堵塞, 应使用250~500ml的0.9%氯化钠溶液对膀胱冲洗, 1~2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排尿。每日还应进行会阴部的清洁, 温水擦洗会阴部, 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外口, 2次/d。
1.3.4 疼痛护理
为防止骨折再移位或疼痛加重, 应使患者休息于硬板床, 鼓励患者表达疼痛及不适感, 给予其心理安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要准确、轻柔, 避免剧烈且粗暴的操作加重患者的疼痛;疼痛剧烈者, 可请示医师适当给予镇痛药物, 减轻患者痛苦。
1.3.5 牵引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肢体的活动情况, 保持正确及有效的牵引状态。骨牵引的针眼处无需加盖敷料, 每日以酒精棉签进行消毒1次, 以防止针眼发生感染。
1.3.6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多为意外受伤所致, 患者毫无心理准备, 受伤后疼痛、担心预后的好坏以及忧心是否会导致残疾等, 通常情况下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积极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 可与患者交流一些积极的病例, 像亲人般的关心患者,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增强其对治疗的安全感和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另外, 由于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而导致厌烦情绪, 应协同患者家属对患者多开导、多鼓励, 共同制定并实施康复计划, 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情绪。
1.3.7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 预防褥疮和便秘:长期卧床的患者最易导致褥疮和便秘, 故对褥疮及便秘的预防亦十分重要。为预防褥疮的发生, 患者的床铺应保持干燥、平整、无碎屑, 并应对骨隆突处施以保护, 可每日数次采用红花酒精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以活血散瘀, 并且可以合理使用一些防压器具来预防压疮。为预防便秘的发生, 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经常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情况下为利于排便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2)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患者, 应鼓励其深呼吸、咳嗽、咳痰, 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侧卧位, 协助排痰, 必要时可予雾化以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从而防止发生肺部感染[2]。
1.3.8 康复护理
根据骨折的稳定性以及治疗方案, 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并指导其实施。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即可完全持重, 行牵引的患者需12周后才能持重。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需练习深呼吸、进行肢体肌的等长舒缩, 每天多次, 5~20min/次。允许下床后, 可使用助行器或拐杖, 以使上下肢共同分担体质量。
2 结果
36例骨盆骨折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出院, 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3 讨论
骨盆骨折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及时抢救及纠正休克均十分重要, 同时正确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亦至关重要, 对患者存在的并发症及为预防某些并发症所实施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伤残率, 心理护理及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促进了患者的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贺贵梅.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1) :119-120.
骨盆骨折患者护理干预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7月~2012年5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21岁~70岁。跌倒损伤10例,高处坠落伤15例,压砸伤23例,交通事故伤28例。伴尿道损伤8例,伴内脏损伤6例,合并出血性休克5例,伴神经损伤1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病情给予补液、输血纠正抗休克,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对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手术,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复位骨盆,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合并内脏损伤患者,诊断明确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和解剖特点,以手法复位、牵引复位、骨盆兜悬吊或骨盆固定带固定进行治疗。
1.3 治疗结果
根据Matta评分标准[1](包括疼痛及行走程度和活动范围),本组优38例,良27例,一般8例,差3例。有跛行患者6例,运动后腰骶部疼痛3例,其余患者均能进行基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时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骨盆骨折的患者入院时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入院后减少搬动,平卧气垫床,头高脚低位,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并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补液遵循先晶后盐的原则,确保静脉通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肛门等变化,对严重的患者给予动脉血氧分析监测,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急诊手术进行备血。
2.2 体位及牵引护理
骨盆环完整的患者,1周内平卧硬垫床,1周后可以半坐位练习,骨盆环不完整的患者2周后半卧位练习,患者抬高15°~30°,保持中立位。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有利于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牵引治疗期间,躯干放直,骨盆摆正,脊柱与骨盆要垂直。双下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2],保持牵引和反牵引的正确位置。骨盆骨折常用的牵引方式有骨盆悬吊牵引、皮肤牵引、股骨髁上牵引。骨盆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者,术前采用牵引治疗;骨盆骨折合并股骨骨折者,做骨盆悬吊及股骨髁上牵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观察患者的体位、牵引的重量、牵引的位置、角度,如有异常,需要及时矫正,以免造成骨盆倾斜、下肢畸形。做骨盆兜悬吊牵引者,吊带宽度、长度适宜,且要保持平衡,防止发生褥疮。骨牵引部位每日用75%乙醇消毒1次,针眼处不用任何敷料,防止感染。每日管床护士交接班时,观察其患肢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3 泌尿系损伤的护理
骨盆前环骨折常会损伤膀胱和尿道,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尿困难、尿道口流血、血尿等。尿道不完全撕裂的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2周,选择细软的导管轻柔放入,有效避免导尿管再次损伤尿道。前尿道断裂患者需要施行断端吻合术、会阴尿道修补或膀胱造瘘术,后尿道断裂采用尿道会师复位术,术后均需要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要严格的无菌操作,每日尿道口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2次,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和尿量,同时定期做尿检、更换引流袋,行膀胱造瘘者,每日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感染发生。患者如有排尿障碍、尿道出血等要及时调整处理,有血尿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2.4 腹膜外血肿护理
腹膜外血肿是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骨盆位置血液循环丰富,盆地血管丛密集,骨折引起短时间的大量出血,引起血肿。患者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胀、排尿、排气停止。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做细致的体征检查等,来判断采用保守治疗还是需要手术治疗。对腹痛腹胀烦躁不安者,应警惕腹膜后大出血[3]。
2.5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多由于暴力引起,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受伤,在心理上很难承受意外损伤而且担心功能恢复情况,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急救、入院时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释处理、治疗的方式及恢复情况,给患者以信心,并且应用精湛的护理技术,让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宣教治疗的方法及相关医疗知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和担心,接受可能出现的后果,使患者情绪平和。骨盆骨折患者需要积极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指导患者尽早的自理,并且积极的进行指定的活动或锻炼项目,帮助患者尽快的适应康复项目,促进疾病的恢复。
2.6 功能康复的护理
骨盆骨折的治疗最终目的是使机体功能恢复,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促进骨质愈合,恢复关节活动障碍的情况。长期的卧床导致患者的关节活动限制和关节粘连,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的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一般早期进行肌肉收缩练习,中期增加临近关节的运动,固定除去后对关节和肌肉进行全面的锻炼。骨盆环完整的患者,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足踝运动,卧床休息仰卧与侧卧位交替,伤后1周半卧及坐位练习,并作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伤后2~3周练习下床缓慢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好的患者也可进行下蹲动作练习;伤后3~4不限制活动,但不能负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需要卧硬板床,进行上肢功能锻炼,2~3周开始进行下肢的肌肉收缩锻炼,预防关节的粘连,逐步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运动,6~8周拆除牵引,逐步扶拐行走。4个月后,患者能独立行走。
3 体会
骨盆骨折的治疗根据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护理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规范化护理的同时,应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在急救、术前、术后、牵引等方面每个细节均应做到护理零误差,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的支持和理解,在患者住院期间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Tornetta P, Matta JM.Outcome of operativelytreated unstable posterior pelvic ring disruptions[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6, 8 (329) :186-193.
[2]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75-283.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第9篇
关键词:骨盆多发骨折,急救,路径护理
骨盆骨折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多发性创伤类疾病, 该病通常是由暴力所致[1], 同时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常常伴有多发性骨折、休克、腹腔脏器损伤及泌尿系统损伤等并发症。骨折较为严重时, 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的对骨盆多发骨折进行临床急救护理, 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和社会意义。基于此, 笔者采用急救路径护理进行了骨盆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盆多发骨折患者100例, 年龄31~65岁, 平均年龄 (37.4±6.7) 岁, 其中5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急救护理, 作为对照组, 剩下的50名患者采用急救路径护理进行护理, 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表2。
P>0.05,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χ2=1.485, P=0.686,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急救路径护理
急救路径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心理护理:骨盆骨折患者由于承受肉体上剧烈的疼痛, 患者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此时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 同时出于对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 患者心理状态处于异常水平[2], 此时护理人员应尽心尽力的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温和的语言和友善的态度, 使患者出于轻松的治疗氛围中, 同时通过讲述该病治疗的成功案例, 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战胜病魔的信心, 从而确保患者可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②院外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固定搬运时, 应使用多头绷带将患者的骨盆固定牢固, 以防止加重骨折部位损伤, 同时在转运的过程中, 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检测, 观察患者的意识、腹部症状有无异常变化[3],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常, 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 可采用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护理, 避免窒息, 及时为患者建立双静脉通路, 并做好大量输血、输液准备, 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 并随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③院内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运送医院的途中, 应告知医院内的相关科室患者的大致病情, 并通知各科室做好急救准备, 患者到达医院后, 应立即为患者进行采血、验血、配血, 从而为患者的手术准备足够的血液, 同时嘱咐患者禁水, 使患者胃肠减压, 同时为患者留置尿管, 通过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情况, 确定患者是否出现泌尿系统损伤, 对于需要进行CT检查, X线检查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患者[4], 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药物及器械,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内脏出现损伤时, 应及时联系手术室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检查结束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安排合适的治疗室, 并配备专人进行守护, 抢救过程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表 (HAMD) 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汇总统计, 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评分为 (21.47±1.26) , 护理后评分 (9.17±1.76)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评分为 (21.87±1.49) , 护理后评分为 (15.37±1.88)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结果见表3。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2名患者出现多发性骨折, 1名患者出现休克, 1名患者出现腹部脏器损伤, 1名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损伤;对照组患者中, 4名患者出现多发性骨折, 6名患者出现休克, 3名患者出现腹部脏器损伤, 5名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损伤。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见表4。
χ2=10.100, P=0.039,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骨盆骨折通常病情较为严重, 如果不能及时的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治疗, 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后期病情的康复。急救护理路径即是通过建立院前和院内的急救路径, 从而保证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准确、及时、到位的护理服务,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通过对患者进行“正向性”引导, 从而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1) , 从而说明急救护理路径对于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情绪的有效性;同时研究还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进而说明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减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对患者后期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 骨盆多发骨折患者的急救路径护理方式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及并发症, 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兰.骨盆骨折患者的急诊急救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5) :3095-3096.
[2]裴素菊, 吴培秀.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 (11) :113-114.
[3]吴仙蓉, 钟玉莲.骨盆骨折合并骶部及会阴部难愈合性伤口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3) :61-62.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特21~45岁,平均年龄3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36例;重物砸伤22例。其中合并泌尿系损伤12例,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合并休克4例,合并内脏损伤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3例,合并骶髂并节脱位3例,合并左股骨干骨折2例,合并右小腿骨折1例,合并右髋臼粉碎性骨折并股骨头脱位1例。全部患者均神志清醒,双上肢活动正常。23例行单侧下肢牵引术,18例行单侧胫骨结节骨牵引术,14例行骨盆支架外固定术,13例行骨盆带包扎。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等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助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方法: (1) 重视基础护理,骨盆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入院时我们护理人员要负责热情接待,将患者妥善安排在合适的病床。大多数的骨盆骨折患者都会有一个疼痛的临床表现,如痛苦的表情、强迫的体位、焦虑的心情等,护理人员应与之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疼痛,并可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如妥善保护患部、患肢制动、肿胀部位抬高等。同时给患者做一些卫生处置工作,如指甲、头发、胡须、手术部位的清洁与处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晨晚间护理,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协助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去除患者因体位因素引起的疼痛诱因,保持患者舒适体位。护士在做任何操作时都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推门轻、操作轻,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 做好术前护理工作,骨盆骨折患者易在手术前加重焦虑的情绪,这与患者不了解手术情况、担心预后有关。责任护士在每一位患者手术前都要做好详细的术前宣教工作,包括告之疾病的有关知识、手术过程、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等等。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疑惑的地方,作出针对性的解释与安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与减轻疼痛的方法,如做放松动作叹气、腹式呼吸;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住伤口,防止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留置引流管翻身时避免扭曲、牵拉管道等。术晨,由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密切的护患接触、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使患者的感情得到释放,也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能使各项护理和治疗措施顺利进行。 (3) 加强术后护理,在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密切注意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主动关心、询问患者,表示对患者疼痛的理解,并给予患者支持和肯定。观察患者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强度,疼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了解患者对疼痛原因和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有的放矢为患者提供应对疼痛的技巧。在排除镇痛禁忌后,对疼痛剧烈者可用药物治疗,如吗啡、杜冷丁、强痛定等,也可使用口服药物,如洛索洛芬、美洛昔康、曲马多等。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应详细告知患者使用镇痛泵的注意事项,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单纯的止痛药物只能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而联合护理干预会有更有效的作用,可以采用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的方法来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如陪患者聊天、看电视、听音乐、有节奏的按摩等。
1.3 观察指标和评估标准
疼痛程度评估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VAS)[3]:将一把长度为10cm的标尺分为10个刻度,左端0定为无痛,右端视为极痛,在无任何暗示和启发的情况下,让产妇在刻度上用笔标出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分值。VAS划分疼痛标准是: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6.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总体疼痛程度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4]。而疼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不少患者深受疼痛的折磨。围手术期疼痛控制不佳可造成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而疼痛也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对待,对于骨盆骨折患者,疼痛让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带给患者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也造成心理和精神压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所以如何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已成为护理方面讨论的热点[5],我们要提高自身疼痛护理技能以及完善疼痛护理措施,加强对骨盆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了解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以及疼痛的程度,以更好的给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服务。本文中我们通过对围手术期34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不但舒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还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治疗结果向良性发展,缩短了疗程,促进了康复。
摘要:目的 寻找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6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助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方法:重视基础护理、做好术前护理工作、加强术后护理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并且比较。结果 两组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能缓解患者疼痛, 提高其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关键词:骨盆骨折,患者,护理干预,围手术期,疼痛
参考文献
[1]童学华, 裘曙文, 王臻, 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正骨, 2012, 24 (4) :55-56.
[2]王继红, 吴新.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8, 22 (21) :1914-1915.
[3]卢欣欣, 于兰贞, 魏代艳.疼痛评估现状及新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0) :57-58.
[4]秦淑华.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9, 7 (9) :69-70.
骨盆骨折38例临床护理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临床护理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05
骨盆环是一个骨性环,它是由髂、耻、坐骨组成的髋骨连同骶骨构成的坚固骨环,后方有骶髂关节,前方有耻骨联合。骨盆保护着盆腔内脏器[1],骨盆骨折后易伤及盆壁的血管、静脉丛、腹盆腔内脏器,导致大出血、休克[2]。治疗护理不恰当致残率及死亡率甚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警惕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及时抢救,精心护理,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盆骨折患者38例,对其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康复进行分类。
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39岁。车祸致骨盆骨折20例,跌落伤10例,外压伤8例,所有患者中手术治疗10例,非手术治疗28例,有16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损伤,38例患者均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而康复。
护 理
⑴现场协助医生进行严重合并伤的急救,搬运转送患者,动作要轻柔,严禁暴力搬运,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液體补充,静脉通道要求建立在上肢或中心静脉,不宜选在下肢。
⑵一旦骨盆骨折出现失血性休克,及时将患者转移至急救室,在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呼叫患者以确定其意识状态,并且采取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补血、补液、纠酸、扩容、止血等抗休克治疗[4]。在搬运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以防骨折端活动加重血管神经损伤,增加出血量。
⑶骨盆骨折后因骨折损伤、卧床、制动、手术、牵引可致患者有焦虑、疼痛、躯体活动障碍以及骨折、固定的压迫和活动受限,脊髓损伤引起的肌肉瘫痪所致的低效性呼吸型态,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疏导,观察体位、牵引方向、肢体远端的感觉、运动、温度、皮肤颜色及末梢循环等并协助医师进行骨盆骨折的复位操作,保持牵引的确切有效,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感染、皮肤损伤、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⑷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防止便秘,增加身体抵抗力,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时卧床期间应少量多餐,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给予湿热敷,可刺激肠蠕动,也可以刺激小肠平滑肌收缩,缓解腹胀引起的疼痛。以上措施症状不缓解的严重腹胀的患者给予禁食、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肛管排气、灌肠等,如伴有严重恶心、呕吐者,给予胃肠减压[5]。
⑸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以利于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患者排尿困难时根据病情给予留置导尿,长期受压部位可做好保持皮肤及床单清洁卫生、按摩受压部位等防褥疮护理。
⑹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过程,患者不仅有着对健康的渴望,更有着作为患者所特有的生理、心理、治疗上的需求,这需要护士将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去付诸于护理行动之中,形成一种主动满足患者需求的良好工作氛围,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信念,有利于早日康复。
讨论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骨盆骨折创伤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骨盆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运动时突然用力过猛,起于骨盆的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亦可造成其起点处的骨盆撕脱骨折。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治疗上相对容易,但是中、高能量损伤,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伤多不仅限于骨盆,在骨盆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因此,骨盆骨折常为多发伤中的一个损伤。骨盆骨折发病率较高。骨盆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近3%。多发伤中有骨盆骨折20%,机动车创伤中有骨盆骨折25%~84.5%。骨盆骨折是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颅脑伤和胸部损伤。损伤后的早期死亡主要是由于大量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感染等所致在严重的骨盆创伤的救治中防止危及生命的出血和及时诊断治疗合并伤,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骨盆骨折常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挤压撞击等引起,如交通事故、砸伤、高处跌落伤等。另外,肌肉的猛烈收缩也可以引起撕脱骨折,锐器伤引起开放性骨折。通过对38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认为骨盆骨折创伤重,病情复杂,易合并脏器损伤及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配合细致的病情观察和良好的临床护理,是保证骨盆骨折患者的成功救治、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7.
2 岑晓勇,姚文山.外科护理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381.
3 倪尔丰,胡晓颖.12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9):84.
4 徐晓丽.浅谈临床骨盆骨折的护理.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62.
5 林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6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第12篇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 31岁, 2004年4月13日16:00因“外伤后会阴部疼痛、出血伴四肢湿冷半小时”被送至我院。测血压100/50 mm Hg、P108次/分, 摄片查骨盆粉碎性骨折, 右侧骶髂关节脱位, 右侧髋臼骨折。患者神志尚清, 但烦躁欠合作。16:20被紧急送至手术室, 测血压:90/50 mm Hg, P115次/分。查体示会阴部一25 cm长挫裂口, 深约5.0 cm, 创口处有大量鲜血流出。耻骨联合外露, 尿道球部横断, 会阴部软组织肿胀, 骨盆分离实验阳性。立即通知麻醉师及各科医师会诊, 抽血型交叉和血常规, 备血, 给予吸氧, 迅速心电监护。16:25患者血压下降至80/45 mm Hg, 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中心静脉通道, 全速输入全血, 血浆等液体扩充血容量。立即予多巴胺多少剂量升压。紧急予全麻下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 阴囊缝合引流, 膀胱造瘘, 结肠造瘘术, 会阴部清创缝合术。手术持续3 h, 术中出血1000 m L, 输红细胞悬液2000 m L, 血浆800 m L。19:30手术结束,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血压100/65 mm Hg, 脉搏100次/分, 尿量300 m L。19:40拔管20 min后恢复意识转入ICU继续治疗。
2 护理
(1) 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因担心创伤预后是否影响正常生活而焦虑, 烦躁不安。此时告知患者为他的手术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 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并及时联系家人和单位领导, 电话告知病情, 以减轻家属的担忧。 (2) 启动应急预案:由护士长组织, 迅速建立绿色通道, 保证抢救通道的通畅。外科医师, 麻醉医师迅速到位。立即通知各辅助科室全力配合抢救。抢救人员分工合作, 各司其职。 (3) 抗休克, 迅速扩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扩容维持有效的体液循环, 对于抢救大出血患者尤为重要。协助麻醉师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道, 迅速补充胶体, 血液, 血浆以维持有效循环。双上肢各建立一条外周静脉通道, 一条遵医嘱准确用药, 快速补液。另一条根据参数变化运用血管活性药物, 避免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本次抢救在麻醉师未到之前开放了两条外周静脉通道, 麻醉师到达后又开放了一条中心静脉通道, 术中观察滴数, 加压输血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外渗。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抢救时按医嘱准确、迅速用药, 对口头医嘱, 一定要重复叙述。使用前做好查对工作, 做到药物、药量、途径准确无误, 并准确记录抢救及用药过程。 (4) 迅速准备紧急手术器械物品, 及时协调器械商, 骨盆外固定支架快速消毒, 紧急发放迅速到位。 (5) 抗感染护理:患者肛门处有撕裂伤, 直肠损伤严重, 粪便残留可能, 尿道损伤, 局部尿液污染, 因此预防感染尤为重要。除尽所有污物, 碘伏彻底冲洗消毒开放创口, 注意患者会阴部要用无菌单遮挡, 以防肠道废物外泄污染手术范围。 (6) 先行骨盆外固定术, 术前加铺无菌中单, 术后无菌切口保护膜保护外固定针口。术前30 min遵医嘱给予首次剂量的抗生素, 手术时间超过3 h追加一次。 (7) 注意保持各造瘘管道通畅, 敷料污染及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造瘘口处纱布渗血情况, 妥善固定并标记。 (8) 注意保暖调节室温在25~30℃, 利用加温器输入加温液体, 抢救过程中应尽可能遮盖患者, 减少暴露。
3 讨论
本例患者骨盆骨折伴会阴撕裂伤, 控制感染最首要的条件是保持软组织的稳定, 骨盆骨折的早期固定就是整个控制感染中最重要的环节[3,4]。并且尿道, 直肠是开放污染伤口, 骨盆是清洁伤口, 防止交叉感染, 首先应骨盆外固定。远端直肠清洗可使开放性骨盆骨折的病死率从58%将至25%[5]。因此我们用500 mg/L碘伏1000 m L反复冲洗。本次患者早期结肠造瘘, 降低了伤口的持续感染。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显著的正性关系。尽管手术非常成功, 但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患者无后顾之忧, 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患者的社会属性, 尽可能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特别是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骨盆是松质骨, 加之附近有较多的静脉丛, 且盆腔静脉多无静脉瓣, 骨折后容易引起大出血, 严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 甚至死亡[7]。因此在抢救患者时,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发现异常, 协助医师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预见性地做好术前准备。
本例患者根据病情特殊安置了4根引流管, 因此我们根据作用, 名称分别做好标记, 连接相应引流袋。分别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性状和量, 外层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并估计液体量。上肢静脉离心脏近, 达到有效药浓度的时间明显低于下肢静脉, 骨盆附近的重要血管较多, 并且有大量的静脉丛, 患者骨盆开放性骨折伴有大量血管的损伤, 不宜在下肢静脉开放通道补液。患者血压下降, 四肢厥冷, 加之输入大量液体、血液以及手术切口散热以致患者处于低温状态。为避免加重休克, 改善微循环, 减少术后并发症,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暖[8]。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失血量大, 病情变化快, 为诱发死亡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在救护过程中, 应仔细观察, 正确判断, 积极组织抢救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为患者争取生存的希望。本例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伤患者, 经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细心护理, 预后良好。
摘要: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 常合并严重出血、休克、盆腔和腹腔等重要创伤, 有着较为多见的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4月23日成功抢救的1例开放性骨折合并会阴撕裂伤患者的抢救和护理的报告, 旨在为此类患者能够抢救成功提供参考价值, 从而降低致死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会阴撕裂伤,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Frydryek K, Joenek J, UeňO, et al.Desig n of Exter nal Fixators used in Traumatology and Orthopaedics–Treatment of Fracturesof Pelvis and its Acetabulum[J].Proc Engineering, 2012, 48 (1) :164-173.
[2]余斌.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 34 (1) :6-10.
[3]马超, 徐海斌, 吴大鹏.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1) :4779-4781.
[4]Ho CJ, Huang HT, Chen CH, et al.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acute intra-articular displaced calcaneal fractures: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surgical timing and infection rates[J].Injury, 2013, 44 (7) :1007-1010.
[5]蒋劲松, 李传杰.267例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6) :775-777.
[6]杨品娥, 刘俊荣.肾移植受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2) :41-43.
[7]薄占东, 罗富, 劳山, 等.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13, 8 (2) :64-67.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