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豆蛋白质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大豆蛋白质范文(精选12篇)

大豆蛋白质 第1篇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8年设在黑龙江省胜利农场三队8号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前茬大豆。土壤中含速效磷20.81mg/kg、速效钾282mg/kg、速效氮213.59mg/kg、速效硅331.86mg/kg, 有机质含量3.76%, pH值为5.9。供试大豆品种为绥农14号。供试肥料:植物激活蛋白由同昕生物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行长50m, 10行区, 行距0.7m, 每小区面积350m2。试验共设3个处理, 处理1在大豆苗期+初花期, 用植物激活蛋白675g/hm2进行叶面喷施;处理2在大豆苗期+初花期+盛花期, 用植物激活蛋白675g/hm2进行叶面喷施;处理3为对照, 每公顷施磷酸二氢钾1.5kg、尿素1.5kg。

秋整地、秋起垄, 5月7日施肥, 公顷施磷酸二铵120kg、尿素30kg、氯化钾60kg;5月10日播种, 5月18日出苗, 整地时全层施肥, 公顷施磷酸二铵120kg、尿素60kg、硫酸钾45kg。6月10日喷苗期植物激活蛋白, 7月12日喷初花期植物激活蛋白, 7月25日喷盛花期植物激活蛋白。在大豆生育前期4月份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多雨, 气温是历史最低, 对大豆出苗不利, 相对历年播种较晚。5月下旬、6月上旬苗期气温低, 大豆生长较慢, 株高低, 8月温度高大豆长势良好。7月18~21日有一段持续的降雨过程, 降水量26.3mm, 在20日有一场大风, 造成部分大豆落花严重, 空瘪率较高。9月30日成熟期收获。

2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大豆苗期+初花期喷施植物激活蛋白的处理, 较对照株粒数增加5.8粒, 百粒重增加0.4g, 增产6.5%;大豆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植物激活蛋白的处理, 较对照株荚数增加0.5个, 株粒数增加6.0粒, 百粒重增加0.8g, 增产9.7%。

3小结

温州大豆蛋白项目实施方案 第2篇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

摘要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由于大豆对于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该大豆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 13531.6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906.0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60%;流动资金 2625.6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40%。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 17645.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3796.54万元,税金及附加 218.18 万元,利润总额 3848.46 万元,利税总额4597.46 万元,税后净利润 2886.35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711.12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8.44%,投资利税率 33.98%,投资回报率21.33%,全部投资回收期 6.19 年,提供就业职位 329 个。

温州大豆蛋白项目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市场分析、调研

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第六章

土建工程说明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三、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七、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第七章

项目工艺分析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二、技术管理特点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四、设备选型方案

第八章

环境保护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五、废弃物处理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七、清洁生产

八、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九、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九章

项目职业安全

一、消防安全

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

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

六、防尘防毒措施

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

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

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第十章

项目风险情况

一、政策风险分析

二、社会风险分析

三、市场风险分析

四、资金风险分析

五、技术风险分析

六、财务风险分析

七、管理风险分析

八、其它风险分析

九、社会影响评估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

一、节能概述

二、节能法规及标准

三、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能源供应条件

四、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二、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三、项目节能设计

四、节能措施

第十二章

进度说明

一、建设周期

二、建设进度

三、进度安排注意事项

四、人力资源配置

五、员工培训

六、项目实施保障

第十三章

投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估算说明

二、项目总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经济评价分析

一、经济评价综述

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一、招标依据和范围

二、招标组织方式

三、招标委员会的组织设立

四、项目招投标要求

五、项目招标方式和招标程序

六、招标费用及信息发布

第十六章

项目结论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 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 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 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 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 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 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 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 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温州大豆蛋白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某经济园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大豆蛋白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18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 有限责任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 有限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 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 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某经济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温州,简称温或瓯,是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 27 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截至2018 年,全市下辖 4 个区、5 个县、代管 3 个县级市,总面积 11612.9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260.62平方千米。2019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930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305.2 万人;城镇化率为 70.5%,全市户籍总人口 832.4 万人。温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中国鞋都,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公元 323 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唐朝时(公元 675 年)始称温州,至

今已有 2000 余年的建城历史。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2017 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 37 位。2018 年,温州市生产总值(GD)6006.2 亿元,比 2017 年增长 7.8%。2019 年,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6606.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8.2%。2018 年 12 月,温州入选2018 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 30 强。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38619.30平方米(折合约 57.90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大豆蛋白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38619.3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24110.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2949.4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0225.4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3805.60平方米。

七、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50 台(套),主要包括:xxx 生产线、xx设备、xx 机、xx 机、xxx 仪等,设备购置费 3713.35 万元。

八、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大豆蛋白 xxx单位/年。综合考 xxx 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 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九、原材料供应

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有:xxx、xxx、xx、xxx、xx 等,xxx 有限责任公司所选择的供货单位完全能够稳定供应上述所需原料,供货商可以完全保障项目正常经营所需要的原辅材料供应,同时能够满足 xxx 有限责任公司今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预期要求。

十、项目能耗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475584.27 千瓦时,折合 58.45 吨标准煤,满足温州大豆蛋白项目项目生产、办公和公用设施等用电需要

2、项目年总用水量 15149.71 立方米,折合 1.29 吨标准煤,主要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项目用水由某经济园区市政管网供给。

3、温州大豆蛋白项目项目年用电量 475584.27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15149.71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9.74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19.91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1.44%,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十一、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经济园区发展规划,符合某经济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项目设计中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应用清洁原材料,生产清洁产品,同时采取完善和有效的清洁生产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消除和减少污染的作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和地方清洁生产的标准要求。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由 xxx 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温州大豆蛋白项目”主要从事大豆蛋白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温州大豆蛋白项目选址于某经济园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经济园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三)

“ 三线一单 ” 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温州大豆蛋白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在技术交流谈判同时,提前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制造周期长的设备,提前设计,提前定货。融资计划应比资金投入计划超前,时间及资金数量需有余地。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3531.6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906.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60%;流动资金 2625.6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40%。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7645.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13796.54万元,税金及附加 218.18 万元,利润总额 3848.46 万元,利税总额4597.46 万元,税后净利润 2886.35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711.12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8.44%,投资利税率 33.98%,投资回报率21.33%,全部投资回收期 6.19 年,提供就业职位 329 个。

十五、报告说明

提供包括政策指引、产业分析、市场供需分析与预测、行业现有工艺技术水平、项目产品竞争优势、营销方案、原料资源条件评价、原料保障措施、工艺流程、能耗分析、节能方案、财务测算、风险防范等内容。项目报告核心提示: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十六、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经济园区及某经济园区大豆蛋白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经济园区大豆蛋白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温州大豆蛋白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经济园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329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1711.12 万元,可以促进某经济园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28.44%,投资利税率 33.98%,全部投资回报率 21.33%,全部投资回收期 6.19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6.19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 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 15 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8619.30

57.90 亩

1.1

容积率

1.63

1.2

建筑系数

62.43%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88.36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24110.03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62949.46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805.60

绿化率 6.05%

总投资

万元

13531.65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0906.04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5061.19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7.40%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3713.35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7.44%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2131.50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5.7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80.60%

2.2

流动资金

万元

2625.61

2.2.1

流动资金占比

19.40%

收入

万元

17645.00

总成本

万元

13796.54

利润总额

万元

3848.46

净利润

万元

2886.35

所得税

万元

1.63

增值税

万元

530.82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18.18

纳税总额

万元

1711.12

利税总额

万元

4597.46

投资利润率

28.44%

投资利税率

33.98%

投资回报率

21.33%

回收期

6.19

设备数量

台(套)

150

年用电量

千瓦时

475584.27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5149.71

总能耗

吨标准煤

59.74

节能率

21.44%

节能量

吨标准煤

19.91

员工数量

329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一)公司概况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公司一直秉承“坚持原创,追求领先”的经营理念,不断创造令客户惊喜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自建成投产以来,每年均快速提升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管理效益较高的企业之一;项目承办单位技术力量相当雄厚,拥有一批知识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精湛的专业化员工队伍,为研制、开发、生产项目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坚守企业契约精神,专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致力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创造价值,履行社会责任。为了确保研发团队的稳定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在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激励等方面实施了多

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诚信创新、科学高效、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将产品的质量控制贯穿研发、采购、生产、仓储、销售、服务等整个流程中。公司依靠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和品质管理系统,确保了品质的稳定性,赢得了客户的肯定。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389.56 万元,同比增长30.59%(2433.98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大豆蛋白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9074.16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7.34%。

上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2181.81

2909.08

2701.29

2597.39

10389.56

主营业务收入

1905.57

2540.76

2359.28

2268.54

9074.16

2.1

大豆蛋白(A)

628.84

838.45

778.56

748.62

2994.47

2.2

大豆蛋白(B)

438.28

584.38

542.63

521.76

2087.06

2.3

大豆蛋白(C)

323.95

431.93

401.08

385.65

1542.61

2.4

大豆蛋白(D)

228.67

304.89

283.11

272.22

1088.90

2.5

大豆蛋白(E)

152.45

203.26

188.74

181.48

725.93

2.6

大豆蛋白(F)

95.28

127.04

117.96

113.43

453.71

2.7

大豆蛋白(...)

38.11

50.82

47.19

45.37

181.48

其他业务收入

276.23

368.31

342.00

328.85

1315.40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2510.60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331.70 万元,增长率 15.22%;实现净利润 1882.95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97.43 万元,增长率 11.71%。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10389.56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9074.16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7.34%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30.59%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2433.98

利润总额

万元

2510.60

利润总额增长率

15.22%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331.70

净利润

万元

1882.95

净利润增长率

11.71%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97.43

投资利润率

31.28%

投资回报率

23.46%

财务内部收益率

23.73%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1515.21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8.19%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2036.61

资产负债率

35.62%

二、大豆蛋白项目背景分析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 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 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豆分离蛋白(SPI)开发研究和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国家,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研究,50 年代就研究出大豆分离蛋白,60 年代开始生产,直到 70 年代其生产技术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国际分离蛋白市场基本由美国垄断和控制。另外,日本、德国、巴西等国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1998 年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的产量约 70 万 t,美国就生产约 35 万 t,占 50%。我国 70 年代开始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及应用技术,80 年代初开始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与发展和食品_丁业,尤其是肉食品(如西式火腿)等的迅速发展、需求量的大增密切相关。至 1998 年国内大豆蛋白的需求量近3 万 t。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企业约 26 家,总设计能力已近3 万 t。但 1998 年国内厂家合计生产并进入市场的大豆分离蛋白仅约 11000t,近2/3 的市场仍被美国保利来国际公司和 ADM 公司的产品所占据,给国内大豆分离蛋白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大豆分离蛋白存在形式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沉降指数的分类法。大豆蛋白质经高速离心后,按照离心沉降指数分为 2S、7S、11S、15S 共 4 级,其中 7S 和 11S 为主要成分,也是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总蛋白的 70%,它们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另一种是根据免疫学特性的分类法。可以分为 a 一浓缩球蛋白(约占 15%)、13 一浓缩球蛋白(约占 28%)、^y 一浓缩球蛋白(约占3%)、可溶性球蛋白(约占 40%)4 类。

在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不但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而且提高了蛋白含量,强化了维生素。由于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 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将分离蛋白注射液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地率可提高 20%,在火锅料产品贡丸、撒尿牛丸、鸡脯丸、闽南香肉、甜不辣、天妇罗、开花肠、亲亲肠、台烤肠、热狗肠、肉串、川香鸡柳、骨肉相连、上校鸡块、麦乐鸡、奥尔良烤鸭胚、调理翅根、腌制琵琶腿、午餐肉、三文治等肉制品加工进,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可以使产品的结构更完美,大豆分离蛋白与帮利公司的素肉粉可以同时添加。营养更科学。

三、大豆蛋白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豆蛋白也有缺点——怕高温、气味怪。100℃的开水会破坏大豆蛋白质结构,降低其营养价值。同时,大豆蛋白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等物质会使大豆蛋白质在冲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腥味。

大豆蛋白从功能性上可分为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 65%以上)、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 68%以上)、大豆分离蛋白(蛋白含量90%以上)、大豆组织蛋白(蛋白含量 55%以上)、大豆拉丝蛋白。大豆蛋白有凝胶性、保水保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特性。

大豆浓缩蛋白是工艺上去除了非溶性的蛋白,还有一部分的纤维未去除,里面蛋白含量一般为 60-70%的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一般都超过 90%,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奶、蛋、肉类中的蛋白质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同时大豆分离蛋白不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以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大豆组织蛋白是经过组织化且具有稳定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组织蛋白有粒状、块状、片状、丝状等不同形态,呈不同深浅的黄褐色,其网状结构成定向排列,形成具弹性、韧性的纤维束或积层,食用时有类似肉食肌肉组织的咬劲。典型的组织蛋白含蛋白质 60%左右。

大豆拉丝蛋白是大豆蛋白质经特殊工艺生产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类似肌肉纤维质感的纤维状植物蛋白,可取代高脂肪、高热量的肉类食品,又称“仿真肉”。大豆拉丝蛋白一般状态为干燥的淡黄色固形物(水分含量约 10%,水分活度 Aw 约 0.43),如果把它放到水里泡几分钟,就会蓬松起来,很像半熟的普通瘦肉。植物拉丝蛋白的分类是按其结构来分,有粗丝型、细丝型、软丝型、硬丝型、滑丝型、涩丝型等,根据不同的丝型结构与丝的拉力强度,有多种组合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多用于香肠、鱼丸等肉食品的添加剂,起到保油包水增加弹性的作用。

大豆组织蛋白也可以用于肉食品的添加,可 1:5 保水,主要用于人造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

浓缩蛋白跟分离蛋白差不多,用于肉食品中,有凝胶性和乳化性,也添加进软糖、雪糕、饮料中。

第三章

市场分析、调研

一、大豆蛋白行业分析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由于大豆对于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自 1992 年以来,全球大豆需求稳步提升,消费量由 1992 年的1.16 亿吨上涨到 2015 年的 3.01 亿吨,年复合增速 4%。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蛋白需求刚性增长的带动下,预计未来全球大豆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15/16 全球大豆消费总量将达到 3.18 亿吨,同比增长 5.65%。

随着全球蛋白的需求刚性增长,全球大豆消费也保持稳健增长,1992 年到 2015 年,全球大豆消费年复合增速达到 4%。国别结构上,大豆主要生产国也即大豆消费的主力军,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预计 15/16 全球大豆消费总量达到 3.18 亿吨,同比增长 5.65%,其中,中国和美国消费量分别为 9525 万吨和 5470 万吨,占比分别为 29.94%和 17.19%,巴西和阿根廷占比 29.25%。

随着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大豆的需求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对大豆需求的增长是带动全球大豆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大豆消费量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大豆消费量增速,主要原因归因于以下方面:(1)中国的人口总量逐年增加;(2)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植物油等植物蛋白消费量的增加刺激了对大豆的直接需求,对畜、禽、鱼等动物蛋白消费的增加又间接地刺激了对大豆的需求;(3)乡村人口的城市化,使居民的购买力相对提高。

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亦是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一般约含 35—45%的蛋白质,比禾谷类作物高 6—7 倍,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主要食用植物油,豆粕则主要用于补充喂养家禽、猪、牛等的蛋白质,少部分用在酿造及医药工业上。

大豆消费主要用于压榨,自 2000 年以来,全球大豆压榨量占消费的比重始终在 85%以上,2015 年全球大豆压榨量为 2.79 亿吨,在消费量中占比为 87.82%,每一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 0.18 吨的豆油和 0.8吨的豆粕。

近年来,世界豆粕消费呈现跳跃性的增长。2015 年全球豆粕消费量为 2.17 亿吨,同比增长 7.35%。2008 年以前,欧盟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近几年,欧盟的豆粕需求量维持在 3000 万吨左右的规模。中国在 2008 年的豆粕消费量超过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豆粕消费地区,到 2015 年豆粕消费量已经达到 6208 万吨。2004 年以后,东亚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豆粕消费量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全球消费。

二、大豆蛋白市场分析预测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

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大豆蛋白是对豆粕的深加工,加工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品种。其中,大豆分离蛋白是我国大豆蛋白企业加工的主要品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陆续投资建设,随着我国植物蛋白应用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肉类制品应用量的迅速扩大,国内掀起一股大豆蛋白投资热潮。2000 年至 2004 年,是我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产能快速扩张,食品蛋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2008 年以后,受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国内一些大豆分离蛋白加工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一些企业没能实现转型升级而被迫退出市场。

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大豆蛋白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多数加工企业艰难维持经营,开工率不足 30%,产能相对过剩成为全行业的首要问题。最近,吉林松原市一家大豆分离蛋白加工企业,因为一直无法扭转不利的局面,宣布停止销售大豆蛋白产品。相似案例不断上演,给本已形势严峻的大豆蛋白加工行业再浇一盆冷水。

由于近年来政府没有合理规划大豆食品蛋白加工的产能,新增产能没有限制,行业协会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导致整个大豆蛋白行

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陷入了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企业普遍陷入经营困境,压力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致使大豆加工企业也处于亏损状态。大豆加工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降低大豆收购价格。这也是造成国产大豆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卖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大豆蛋白分离协会负责人认为,控制新增产能是大豆食品蛋白行业摆脱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国家在产业规划上要严格控制大豆蛋白行业产能,要像禁止大豆油脂加工行业新上产能一样。同时,在协会引导下,加强行业内的沟通、协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一)产品放方案

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该项目主要产品为大豆蛋白,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大豆蛋白产品价格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年产量为 xxx,预计年产值 17645.00 万元。

(二)营销策略

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 xx 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项目承办单位应建立良好的营销队伍,利用多媒体、广告、连锁等模式,不断拓展项目产品良好的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方案一览表

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年产量 年产值 1

大豆蛋白 A

单位

xx

7940.25

大豆蛋白 B

单位

xx

4411.25

大豆蛋白 C

单位

xx

2646.75

大豆蛋白 D

单位

xx

1411.60

大豆蛋白 E

单位

xx

882.25

大豆蛋白 F

单位

xx

352.90

合计

单位

xxx

17645.00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38619.30平方米(折合约 57.90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38619.30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57.90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62949.4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40225.42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62949.46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5061.19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50 台(套),设备购置费 3713.35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13531.65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17645.00万元。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场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用以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场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而且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确保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经济园区。

温州,简称温或瓯,是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 27 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截至2018 年,全市下辖 4 个区、5 个县、代管 3 个县级市,总面积 11612.9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260.62平方千米。2019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930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305.2 万人;城镇化率为 70.5%,全市户籍总人口 832.4 万人。温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中国鞋都,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

誉。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公元 323 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唐朝时(公元 675 年)始称温州,至今已有 2000 余年的建城历史。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2017 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 37 位。2018 年,温州市生产总值(GD)6006.2 亿元,比 2017 年增长 7.8%。2019 年,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6606.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8.2%。2018 年 12 月,温州入选2018 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 30 强。

园区规划面积 5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为 10平方公里,处于多条高速公路交织地带,是贵州省东西、南北交通节点城市,也是陆路出海通道必经之地。铁路与公路交通极其便利。目前园区内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产业集群效应的重要平台。

三、建设条件分析

近年来,项目承办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各个工艺流程的优秀技术工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始终走在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项目周边市场

存在着巨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四、用地控制指标

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容积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容积率≥0.80 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容积率≥1.5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95.00%”的具体要求。

五、用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62.43%,建筑容积率 1.6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0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88.36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占地面积(㎡)

基底面积(㎡)

建筑面积(㎡)

计容面积(㎡)

投资(万元)

主体生产工程

17045.79

17045.79

40225.42

40225.42

3557.57

1.1

主要生产车间

10227.47

10227.47

24135.25

24135.25

2205.69

1.2

辅助生产车间

5454.65

5454.65

12872.13

12872.13

1138.42

1.3

其他生产车间

1363.66

1363.66

2333.07

2333.07

213.45

仓储工程

3616.50

3616.50

14770.63

14770.63

950.06

2.1

成品贮存

904.13

904.13

3692.66

3692.66

237.51

2.2

原料仓储

1880.58

1880.58

7680.73

7680.73

494.03

2.3

辅助材料仓库

831.80

831.80

3397.24

3397.24

218.51

供配电工程

192.88

192.88

192.88

192.88

13.96

3.1

供配电室

192.88

192.88

192.88

192.88

13.96

给排水工程

221.81

221.81

221.81

221.81

12.48

4.1

给排水

221.81

221.81

221.81

221.81

12.48

服务性工程

2290.45

2290.45

2290.45

2290.45

147.32

5.1

办公用房

1163.64

1163.64

1163.64

1163.64

68.50

5.2

生活服务

1126.81

1126.81

1126.81

1126.81

79.75

消防及环保工程

646.15

646.15

646.15

646.15

46.76

6.1

消防环保工程

646.15

646.15

646.15

646.15

46.76

项目总图工程

96.44

96.44

96.44

96.44

239.24

7.1

场地及道路硬化

6103.33

1347.99

1347.99

7.2

场区围墙

1347.99

6103.33

6103.33

7.3

安全保卫室

96.44

96.44

96.44

96.44

绿化工程

2680.00

93.80

合计

24110.03

62949.46

62949.46

5061.19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达到工艺流程(经营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输送线路最短、货物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的标准要求。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道路设计注重道路之间的贯通,同时,场区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三)绿化设计

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

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

(四)辅助工程设计

1、投资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汇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不同污水管网。场内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生产补给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在场区内形成供水管网。undefined

2、投资项目生活给水主要是员工工作及休息期间的个人饮用及卫生用水,生活给水水压 0.35Mpa。项目建设地内规划的排水方案采用分流制,并已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完全能够保证全场生产、生活废水和雨水及时排出。

3、项目承办单位内设配电室,电源进户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引入配电室;场内供电电压等级 380V/220V、TN-C-S 系统供电,选择节能型 SF11 型变压器;场内配电室操作环境,按国标《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要求设计。车间照明分为普通照明、值班照明、事故照明和局部照明;普通照明是整个照明系统应用最多的系统,根据不同厂房对照度的要求,对灯具按照“合理、美观、有效、节能”的原则进行布置。高大空间的主体工程顶灯采用金

属卤化物灯,车间沿生产线吊架上设置双管荧光灯,检测室采用荧光灯,车间局部采用节能灯,金属卤化物灯灯具为块板式节能灯具,并带电容补偿,荧光灯采用高效反射灯具。

4、车间采用传统的热水循环取暖形式,其他厂房及办公室采用燃气辐射采暖形式。有空调要求的办公室和生活间夏季设置空调,空调温度范围要求为 26.00℃-28.00℃,空调设备采用分体式空调控制器。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 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 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 0.40Mpa。

八、运输组成

(一)运输组成总体设计

1、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2、外部运输和内部运输可采用送货制;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使企业的物流组成达到合理优化;把企业的组成内部从原材料输入、产品外运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内部各工序之

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场物料运输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场内运输

1、场内运输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物料支撑状态的选择,尽量做到物料不落地,使之有利于搬运;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货流与人流相交叉,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2、场内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卸车进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转运,以及成品的装车外运;场内运输由装载机、叉车及胶轮车承担,其费用记入主车间设备配套费中,本期工程项目资源配置可满足场内运输的需求。

(三)场外运输

1、场外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品的外运;产品的远距离运输由汽车或铁路运输解决,区域内社会运输力量充足,可满足本期工程项目场外远距离运输的需求。

2、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本期工程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3、外部运输应尽量依托社会运输力量,从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产成品、大宗原材料的运输,应避免多次倒运,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且提高运输效率。

4、该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的运入,成品的运出所需运输车辆,全部依托社会运输能力解决。

(四)运输方式

由于需要考虑大豆蛋白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运输需求量较大,初步考虑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方式相结合的运输方式。

九、选址综合评价

高蛋白大豆施肥技术探析 第3篇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施肥技术

1.大豆高产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1.1氮、磷、钾对高蛋白大豆生长发育的作用

高蛋白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氮、磷、钾是其中不可少的三要素。

氮:氮在夺取大豆高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大豆富含蛋白质,所以氮在大豆植株各器官中的含量也比较高、成长的植株平均含氮量占总重的2%左右,籽粒和根瘤中含量高达6%-7%。没有氮就不能形成蛋白质,也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按试验和经验,前茬小麦667㎡产400kg以上的高产田种豆,一般不施氮素化肥,前茬小麦250kg以下,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中低产大豆一般667㎡施尿素7.5kg左右,砂土落地苗期追肥效果好,中上等地以初花期追施效果好。

磷:磷素在大豆分生组織中最多,种子的含量0.4%-0.8%,是形成核蛋白和其他磷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磷参与主要的代谢过程,如糖、脂肪、蛋白质的转化,在能量传递和利用过程中,也有磷酸参与。在磷素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大豆吸磷高峰出现在结荚、鼓粒期。磷在大豆植株内是能够移动和再利用的,只要前期吸收了较多的磷,即使盛花期停止供应,也不致严重影响产量。缺磷则影响细胞分裂,叶色深绿或蓝绿,严重时低部叶片的叶脉间缺绿,根瘤减少,固氮能力下降,植株矮化。

钾:钾在植物体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钾是多种酶的活化剂,能促进核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光合强度,促进氮素吸收。钾在生育前期与氮一起加速植株营养生长;中期和磷配合可加速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形成,并加速物质转化,使其成为可贮藏的形态;在后期钾能促进可塑性物质的合成及其向籽粒的转移。但随着产量的提高,缺钾现象逐渐显示出来,高产田应酌情补施钾肥,底施或苗期追施,667㎡用硫酸钾15kg为宜。

1.2微量元素对大豆生长发育的作用

微量元素在大豆中一般仅含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它们含量虽然少,但参与一些重要的生化过程,有着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缺乏这种元素就会严重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大豆品质也有不利影响。大豆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从土壤中吸收。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原来不缺乏的某种微量元素也有可能会显得不足。因此,及时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是大豆高产的重要措施。微量元素过多也会使大豆受害,产生不良后果,必须在土壤化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适时、适量补充施用。

微量元素对大豆的增产效果常因土壤的有效含量和施用方法不同而差别很大。据报道,土壤有效铜含量小于0.15毫克/千克为缺铜临界值,有效硼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为缺硼临界值。

1.3大豆根瘤及其作用

大豆根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一种物质,吸引根瘤菌聚集于根毛处,并在根毛附近大量繁殖。根毛在根瘤菌刺激下顶端发生弯曲和膨胀,并使根毛细胞壁发生缺陷生长,形成一条细小的内生管(也叫侵入线)。侵入线生长到根的皮层细胞时,释放出根瘤菌,根瘤菌分泌物刺激根皮层的厚膜细胞迅速分裂,这样就在根的表面出现很多小突起(小疙瘩)。这些小突起就叫根瘤。

大豆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分子合成氨分子,供给大豆生长发育需要,叫做根瘤固氮作用。据试验观察,大豆出苗7天后即开始结瘤.真叶展开期开始固氮,至开花期固氮量增加,盛花结荚到鼓粒期达到高峰,以后根瘤老化而固氮停止。根瘤菌的固氮量为大豆一生需氮量的1/4一3/4,是大豆主要氮素来源。但单靠根瘤菌固氮还不能满足大豆夺高产对氮素的需要;大豆根瘤固定的氮素除一部分供大豆自身需要外,还有一部分残留在土壤里,所以把大豆茬称为“肥茬”。

2.大豆的施肥原则和依据

大豆施肥不仅要考虑大豆产量的提高,还要考虑施肥的经济效益。施肥应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营养的要求,同时必须了解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根据需要确定施肥种类、数量、时期和方法以及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在决定施肥方法时,还要考虑轮作,有机无机相结合;增施化肥,氮、磷配合,补施微肥;高产田重施磷、钾肥,薄地重施氮、磷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酌情施用种肥和叶面喷肥。

有机肥养分全,肥效持久,施用有机肥能培肥地力,为大豆生长发育源源不断地提供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同时,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根系发育健壮,给高产创造良好基础。另外,有机肥所含养分大部分为有机状态,施入土壤后通过微生物活动,逐步地将养分释放。肥效稳,不会像氮素化肥那样,施用过多,肥效集中而抑制大豆根瘤菌的固氮活动,相反还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还可增强大豆的营养,促进光合作用。

3.大豆的施肥方法

3.1底肥

有机肥最好是播种前就地时掩底,667㎡用农家肥3000-4000kg,或饼肥40-50kg。没有整地施基肥的大豆,苗期施用也可以。在增施农家肥的同时,还应以合理的比例施化肥作底肥,以磷为主,氮素化肥为辅。一般667㎡施磷肥25-30kg,尿素3-5kg或碳铵20kg,或667㎡施二铵25kg。还可667㎡施钾肥(氯化钾)10kg。高产大豆需肥量大,钾不足需补充。

3.2种肥

在大豆播种时,使用少量速效性化学肥料与种子同时播下或施在播种沟、穴内,以便于幼苗在生长初期吸收利用,这种肥料称为种肥。种肥施用要讲科学,注意掌握好以下原则:—是在使用方法上,要先播肥料,再播大豆,以免影响发芽。二要注意化肥种类,挥发性强的肥料本能作种肥;防止烧种和降低出苗率。一般氮肥多用尿素、硫铵等。三是氮素化肥用量不宜过大,用量过大往往影响种子出苗,降低发芽率。使用尿素一般667㎡用量不要超过2.5kg。

3.3追肥

磷肥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比氮肥更明显。磷肥增产效果的大小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有关。土壤中有效磷在60毫克/千克以上,施磷增产效果不稳;有效磷低于10毫克/千克,增产显著。施用时期以开花前的分枝期较好,施用量以每667㎡10kg磷酸二铵为宜。

钾肥的增产效果按不同土壤条件有明显差别。在缺钾土壤上,大豆施钾肥对其生长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固氮能力有良好影响,而且增产显著。在耕层土壤有效钾含量100毫克/千克以上时,施钾增产效果不明显。钾肥应在分蕖期施用,667㎡用量以6kg氯化钾为好。

3.4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通过叶面直接吸收,能够起到和根部施肥相同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土壤流失,所以比根施作用快,利用率高。

大豆根外追肥一般一、二次,如喷1次,以初花至盛花为界,喷2次,第一次应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终花期。喷肥方式有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机动喷雾机、飞机喷施等多种。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雾化程度良好、喷洒均匀。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重喷。

3.5微肥的施用

方法有三种:一是底施。667㎡用硫酸锌lkg,耕地前与细干土掺和均匀撤于地表,就翻掩底即可。二是叶面喷洒。每667㎡用硫酸铵10-20克或硼砂75-100克,对水50-75千克,于晴天下午4点时喷洒。喷二次,以初花期至盛花期为宜;喷二次,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终花期。三是拌种。每667㎡大豆种子用3-5克硫酸铵,或10-15克硼砂,先用少量热水将其溶解,再加适量水制成溶液(液种比为1:6)拌种,阴干后播种。■

【参考文献】

[1]宿庆瑞,杨亚洁,金继运.高蛋白大豆平衡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J].土壤肥料,2003(04).

大豆蛋白质 第4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大豆粉, 谷源工坊, 郑州市腾飞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筋面, 神象, 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黄原胶, 分析纯;食盐, 市售;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郑州创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活性1∶3000。

1.2 试验设备

THZ-82恒温振荡水浴锅, 金坛市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KDY-08C凯氏定氮仪, 上海瑞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DHG-9143BS-Ⅲ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RQH-250型程控人工气候箱, 上海新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DMT-5电动家用面条机, 龙口市复兴机械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原料性质测定

原料水分测定GB5009.3-2010, 粗蛋白测定GB5009.5-2010, 灰分测定GB/T 22510-2008;原料的特性数据见表1。

1.3.2 面条制作与色度测定

(1) 参照胡瑞波的方法, 按比例混合大豆粉和高筋粉, 称取2g混合粉测定其色度, 在200g的混合粉中加水适量, 2%的食盐, 适量的黄原胶, 在和面机上搅拌15min;温度25℃, 湿度70%条件下醒发30min;小型轧面机轧片, 共轧片5次, 轧距依次为4、3、2和1mm, 每轧距均对折合片轧片2次, 最终面片厚度为1mm, 面条宽度为2.5mm。取轧至最终厚度的中心部位面片 (10cm10cm) 放入自封袋中, 室温 (25℃) 放置5min后测定色泽。

(2) 色差计分别测定面粉和鲜面片的色度, L*值表示黑-白 (亮) 度, 值越大则越白 (亮) ;a*值表示绿-红色, 值越大越红;b*值表示蓝-黄色, 值越大越黄。

1.3.3 面条烹调性质的测定

面条的烹调性质是影响面条品质的关键因素, 因此采用测定鲜湿面条的干物质损失率及干物质吸水率来评价面条的品质特性, 按照蔡丽丽的测定方法测定煮后面条的干物质损失率和干物质吸水率, 评价面条烹调性质。

1.3.4 面条质地测定

取40根面条放入盛有1 000mL沸腾蒸馏水的2000mL烧杯中, 开始计时, 当面条中的白芯消失时, 迅速捞出, 自来水中淋水30s后浸于200mL蒸馏水中2min, 进行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 按尹寿伟等人的研究选择试验模式、探头及参数设定。

1.3.5 蛋白质消化率的测定

结合黄沧海及Emine Nur Herken等人对蛋白质的消化试验, 采用胃蛋白酶及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率的方法测定烹煮后面条的蛋白质消化率。

(1) 胃蛋白酶消化率测定:烹煮后的面条在65℃下烘干, 称取1g干面条样品6份, 分别置于250mL带盖三角瓶中 (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 ;准确称取0.04g胃蛋白酶于1000mL pH值1.4 HCl-KCl缓冲液中;用移液管吸取150mL上述缓冲溶液-胃蛋白酶于三角瓶中;将三角瓶置于37±0.1℃台式恒温摇床中, 以其温度达到37℃开始计时, 震荡 (80次/min) 3h;将两个试样瓶的消化液用抽滤装置过滤, 并用温水反复冲洗培养用的三角瓶 (3~4次) , 将洗液加到消化液中过滤, 用洗瓶多次冲洗滤渣。然后将滤渣放入65℃恒温箱中烘干1h至干, 并用开始定氮法测定滤渣的含氮量, 计算胃蛋白酶的消化率;经剩余的3个经胃蛋白酶消化的试样瓶用于胰蛋白酶的消化试验。

(2)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总消化率测定:准确称取16mg胰蛋白酶于1000mL pH值6.8 KH2PO4-NaOH缓冲液中。放入冰箱中备用 (温度4~6℃) ;对经胃蛋白酶消化后的供进一步做胰蛋白酶消化的三角瓶, 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消化液, 使pH值6.8。量取15mL KH2PO4-NaOH缓冲液于三角瓶中, 然后用移液管吸取15mL KH2PO4-NaOH-胰蛋白酶溶液于三角瓶中;继续在37±0.1℃下震荡培养3h;用抽滤装置过滤消化液, 并用温水反复冲洗培养用的三角瓶 (3~4次) , 将洗液加入消化液中过滤, 同胃蛋白酶消化后的滤渣方法测定并计算消化率。

(3) 空白试验:按上述步骤进行, 但不加样品, 分别测定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率, 测定空白试验的含氮量。

(4) 体外消化率计算方法

体外法粗蛋白消化率= (a-b) /a100%

式中:a为样品的粗蛋白含量;b为经胃蛋白酶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后滤渣的粗蛋白含量 (扣除空白) 。

1.3.6 数据分析

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全部的测定重复3次, 数据用M±SE表示,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ANOVA分析, 其中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原胶对面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原料粉的L*值在92.16~92.89之间, 面片的L*值在63.21~63.94之间, 面片的亮度明显低于原料面粉;原料粉及面片的a*值变化不大, 分别为4.67~5.02以及4.87~4.98;而b*值变化很大, 原料粉为14.06~14.96, 面片为18.16~18.78, 从色度变化可以表明当原料粉压成面片时, 亮度降低, 黄度增强, 而添加黄原胶后, 原料粉及面片的色度变化不明显。

添加黄原胶后, 面条的干物质吸水率先增大后减小, 而干物质损失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这与陈海峰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干物质吸水率在黄原胶添加0.3%和0.4%时差异不显著, 均低于0.1%和0.2%, 而在黄原胶添加0.2%时干物质损失率最低, 并且与其他添加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在黄原胶添加量为0.2%时面条的面筋网络和淀粉颗粒结合紧密, 减小了蒸煮过程中的淀粉颗粒的溶出, 继而减小了干物质损失率。因而可确定黄原胶的最佳添加量为0.2%。

2.2 水分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加水量对原料粉及面片色度影响趋势不明显;面条的干物质吸水率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大, 在39%时出现最大值, 后又逐渐降低, 而在加水量为36%、38%和40%时干物质损失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38%时损失率最低。可能是因为适宜的加水量能够增加调粉过程面筋的形成量, 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和淀粉之间能够充分键合, 煮至过程中吸水速率加快, 减少了热水对连接键的弱化。这与Baijeet S.Yadav研究淀粉面条的煮熟时间和吸水率以及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一致。因此, 加水量可选择38%。

2.3 大豆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2.3.1 大豆粉含量对面条色度以及质构性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随着大豆粉添加量的逐渐增加, 原料粉以及面片的L* (亮) 值逐渐降低, 而且差异显著, a* (绿红) 值变化趋势不明显, b* (蓝黄) 值呈现出增大趋势, 差异显著, 表明大豆粉的添加显著降低面条的亮度, 增强面条的黄度, 而大豆粉的添加增大了面条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 这与胡瑞波等人对鲜切面条研究的面片的b*值与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面粉的b*值呈正相关一致。

添加大豆粉的面条, 添加量为20%的面条剪切力最大, 但与对照样品不显著外, 其余面条的最大剪切力都小于对照样品;而添加大豆粉的面条的拉断力呈现增大趋势, 这与李俊华研究脱脂大豆粉添加对面条拉断力的影响结果相似, 添加量为5%和10%的面条拉断力与对照样品差异不显著, 15%~30%大豆粉添加量拉断力之间差异不显著。

2.3.2 大豆粉含量对面条烹调性质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大豆粉含量的不断增加, 面条的吸水率逐渐上升, 当添加量为10%时干物质吸水率达到最大, 继续添加大豆粉时干物质吸水率趋于平稳, 而干物质损失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吸水率主要是淀粉糊化吸水, 少量添加高蛋白含量的大豆粉可能会增强面筋网络结构, 在煮至过程中蛋白质和淀粉颗粒的损失率下降, 当大豆粉添加量为20%时干物质损失率达到最低, 但随着大豆粉含量继续增加, 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 面筋网络结构受到破坏, 面条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损失率上升, 这表明, 大豆粉对面条的干物质吸水率和损失率的影响很大。因而大豆粉添加量选择15%及20%时, 面条的损失率最低, 吸水率相对较高, 即此时面条的烹调特性较好。

2.4 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体外消化率

由表5可知:胃蛋白酶消化率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总消化率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大豆粉添加量为15%时, 蛋白质含量达到14.05%, 胃蛋白酶消化率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总消化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80.22%和82.45%, 因而大豆粉最佳添加量选择15%。

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的底物量均为1g, 蛋白质消化率并不随着含量的增加而呈现线性增加, 且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率较胃蛋白酶消化率增幅不大, 可能是由于大豆粉中蛋白质的组成以及酶抑制剂引起。李雪琴, 王潍波等人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质主要以球蛋白 (80%~90%) 形式存在, 其中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主要位于分子表面, 碱性亚基则主要位于分子内部, 而胰蛋白酶主要水解碱性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因此胰蛋白酶消化蛋白质可能受到影响, 并且大豆中含有Kunitz型和Bowman-Birk型胰蛋白酶抑制剂, 与肠道内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也会降低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率。

3 结论

面条的干物质吸水率随黄原胶添加量和加水量的增加, 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而在黄原胶添加量为0.2%, 加水量为38%时干物质损失率最小, 即鲜湿面条的烹调性质较好, 而混合粉和面片的色度无明显变化。

随着大豆粉添加量的逐渐增大, 面条的性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1) 混合粉和面片的L* (亮) 值逐渐减小, b* (黄) 值逐渐增大, 而b*值与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呈现正相关;面条的最大剪切力变化趋势不明显, 拉断力逐渐增大。

(2) 面条的吸水率逐渐上升, 当添加量为10%时干物质吸水率达到最大, 继续添加大豆粉时干物质吸水率趋于平稳, 而干物质损失率随大豆粉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当大豆粉添加量为20%时干物质损失率达到最低。

(3) 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总蛋白质消化率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大豆粉添加量为15%时, 蛋白质含量达到14.05%, 胃蛋白酶消化率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总消化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80.22%和82.45%, 因而大豆粉最佳添加量选择15%。

摘要:将大豆粉添加到白盐面条中, 采用色度仪和质构仪分别测定混合粉与面条颜色和拉伸及剪切的特性, 并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体外消化法测定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面条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和两种酶的连续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加水量为38%、食盐2%和黄原胶0.2%, 鲜湿面条的烹调性质较好;添加大豆粉的面条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率与大豆粉的添加量显著性相关 (p<0.05) , 当添加量为15%时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 营养价值最好。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第5篇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介绍了两公司大豆蛋白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性质特征,分析工程的.工艺设计和调试运行状况.对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的处理,采用混和处理的总体工艺,理论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混和处理利于均衡生物处理营养,优化厌氧处理工艺型式及参数.污泥培养时,尽快从间歇运行变为连续运行,利于基质和污泥的混和接触,促进油脂和脂肪酸的降解,防止油和脂肪酸的积累及其抑制作用,防止油脂包覆污泥,造成污泥漂浮流失.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年,卷(期):7(7)分类号:X703.1关键词:大豆蛋白废水 屠宰废水 厌氧处理

试论高蛋白大豆高产高效栽培 第6篇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高产;高效;栽培

高蛋白大豆是指大豆种子粗蛋白质含量达到45%以上的品种,做为大豆故乡,黑龙江省占有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而且农民富有种植大豆的经验,大豆主产区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避开国际大豆商的锋芒,实施“差异化”战略应对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的现实意义。

1.选用符合高蛋白指标要求的品种

目前黑龙江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蛋白品种主要有:黑农35号,蛋白质含量45.24%,脂肪含量18.35%,生育日数115-120天,活动积温2353℃,公顷产量2250公斤。东农42(东农86-432),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9.38%。生育日数123天,需活动积温2500-2600℃,区试公顷产量2338.5公斤,生试公顷产量2439公斤。黑生101,蛋白质含量45.44%,脂肪量17.87%,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所需积温2354℃。哈北46-1,蛋白含量44.0%,脂肪含量19.55%。生育日数116天,活动积温2200℃。黑河43号,生育期115天,需积温2150℃。蛋白含量45.69%,脂肪含量18.59%,还有黑河34号、黑河28等早熟品种都符合高蛋白大豆的质量要求,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

2.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标准农田

由于大豆在鼓粒期间,要求气候相对湿润,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条件,所以,选择土壤肥沃,具有灌溉条件的标准化农田种植高蛋白大豆,从而保证大豆在鼓粒期遇到干旱情况下,能够进行灌溉,有利于保持和发挥高蛋白大豆原品种的高蛋白性状。

3.精细整地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秋季浅翻深松整地,打破了犁底层,耕层土壤通气、透水、增温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保墒、提墒,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大豆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从而保证优质增产增效。

4.增施磷钾肥

大豆喜磷好钾,施用磷钾肥,还能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同时对增强大豆抗旱、抗病以及抗倒伏也有良好作用,一般每亩施磷肥25公斤,氯化钾7-8公斤,与有机肥料同时翻入做基肥。在大豆生长后期,喷施1%的磷酸二氢钾,也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5.适时播种

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4月25日~5月10日,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5日~5月15日。

6.播法与密度

高蛋白大豆播种可采用“三垄”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大豆精量播种、深松和深施肥相结合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实行垄上精量播种、深施肥及分层施肥,达到播种、施肥均匀一致、深浅一致。田间公顷保苗一般28-30万株。

高蛋白大豆播种还可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在选择矮杆或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合理分布,增加绿色面积,改善受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包括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田间公顷保苗一般35-40万株。

7.微量元素拌种

采用微量元素拌种,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目前施用最多的是用钼酸铵拌种,按1克钼酸铵拌种0.5公斤的比例配成水液喷种,边喷边拌,晾干播种,拌种时不能用铁制工具。在缺硼和石灰性土壤上,也可用硼砂或硫酸锰拌种,增产效果也好。

8.田间管理

8.1化学除草

按照气候、土壤質地、耕作制度、杂草群落等情况,合理选择除草剂、施药剂量、使用技术等。

8.1.1优先选用土壤处理

土壤墒情良好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土壤处理,既要考虑大豆的安全性,又要考虑持效期长短,对后茬作物是否有影响,还要考虑田间杂草的种群。高蛋白大豆田常用乙草胺(禾耐斯)、都尔等与赛克、广灭灵、等混用。如每亩用90%的乙草胺100-12毫升加48%的广灭灵50毫升进行芽前土壤处理,对多种杂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8.1.2补充苗后茎叶处理

未进行土壤处理或土壤处理失败情况下,补充大豆苗后茎叶处理,这时视田间杂草群落和大豆长势选择安全、高效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常用精禾草克、拿捕净、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等;防除阔叶杂草常用用苯达松、氟磺胺草醚、克阔乐等;一般将上述两类除草剂混用。

8.2加强中耕

中耕具有破除板结、蓄水保墒、消灭杂草、促进根瘤菌成活与生存、提高固氮能力等多种作用。应按浅-深-浅的标准,中耕2-3遍,最后一次中耕可结合进行培土,以防倒伏。

8.3防旱排涝

从开花到鼓粒是高蛋白大豆吸水速度最快、耗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如果土壤水分低于25%,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灌溉应掌握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一般每隔5-7天灌溉一次,连续浇2-3次,可保花、保荚,提高产量和品质。大豆又是一种耐涝性较差的作物,淹水后容易造成落花落荚,因此要注意开沟排涝,防止渍害。

8.4防病治虫

病虫害不仅会降低大豆产量,更重要的会降低大豆品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应及早进行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灰斑病、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7月下旬初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d喷1次,共喷2次,防治灰斑病和霜霉病,每亩用药液40~50g;蚜虫发生初期,天气较干旱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液30ml,均匀地喷洒在植株叶片上;8月5-10日防大豆食心虫,每亩用2.50%敌杀死乳油20~30ml,加水20~40kg喷雾,也可与0.60~0.70kg尿素、75~100g磷酸二氢钾、2~3g钼酸铵混合喷雾,不但省工省时,降低防治成本,而且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8.5及时追肥

一般地块应在开花结荚期,每亩开沟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也可结合灌溉撒施于大豆行间。如果肥料不足,可在鼓粒期进行根外追肥。一般用尿素0.5公斤、硫酸钾0.25公斤,提取浸出液,加水50公斤喷洒于叶片上,最好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喷施,遇到降雨,补喷一次。

9.适时收获

摇动大豆植株出现响声,并且植株尚有10%左右的叶片时收获,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选择利用晴天地干,集中抢收,保持清洁度。不同品种单收单储。

【参考文献】

[1]杨素英.高蛋白大豆高产攻关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7.

[2]吴德余.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6,3.

[3]吴娟,吴彦玲等.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

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研究 第7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豆分离蛋白, 吉林不二大豆蛋白有限公司;环氧氯丙烷 (AR) , 天津市科米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甘油 (AR) , 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DW-2型多功能电动搅拌器, 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DP-2型集热式磁力搅拌器, 金坛市医疗仪器厂;BS210电子分析天平, 德国Sartorius;JY10001型电子天平,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哈克 (HAAKE) R600转矩流变仪, 德国。

1.3 试验方法

1.3.1 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样的制备

将大豆分离蛋白和环氧氯丙烷按照1∶2 (质量体积比) 混合后导入三角瓶中, 在40℃条件下机械搅拌反应30min后, 将样品抽滤, 自然晾干备用。

1.3.2 测试样品的制备

大豆分离蛋白及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与增塑剂 (增塑剂添加的比例为每10g大豆分离蛋白加2mL甘油, 大豆分离蛋白水分含量为5%) 置于烧杯中, 玻璃棒搅拌至材料蓬松状, 密封袋密封保存24h。

1.3.3 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测定

将40g混合均匀的大豆分离蛋白混合物, 置于达到设定温度和转速 (40r/min) 的HAKKE转矩流变仪密炼室中, 记录扭矩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

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如图1~图4所示, 对比不同温度下的扭矩时间曲线, 在温度为120℃时, 大豆分离蛋白的扭矩时间曲线变化明显, 扭矩和时间呈现双峰的关系, 这说明在温度为120℃时大豆分离蛋白的动态黏度变化敏感, 转矩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很大。对比分析不同温度下扭矩时间变化曲线和结合密炼后大豆分离蛋白团状物的状态可知, 温度100和110℃时大豆分离蛋白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变, 没有形成黏流态的熔融状态, 温度120℃时大豆分离蛋白在转子挤压的过程中发生了相的转变, 变性后熔融态的蛋白质体系黏度增加, 但是在转子剪切力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链的取向趋于一致, 这减少了蛋白质分子间的摩擦, 减小了体系黏度, 在此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经历了变性、熔融和定向取向的过程。这也说明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明显而复杂, 大豆分离蛋白在密炼的过程中要经历热变性的过程, 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热塑性聚合物, 大豆分离蛋白在变性前后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表观黏度的影响差别较大。

与温度为110℃相同时间相同物料条件下平板硫化机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状态相比较, 平板硫化机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已经发生相的转变, 这说明外加力的大小和类型对蛋白质流变性能也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2.2 温度对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

温度对环氧氯丙烷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如图5~图8所示, 在温度为135℃时, 大豆分离蛋白的扭矩时间曲线变化明显, 在5和10min之间的扭矩呈现比较平稳的状态, 这说明在温度为135℃时环氧氯丙烷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发生了相的转变。

对比分析不同温度下扭矩时间变化曲线和结合密炼大豆分离蛋白团状物的状态可知, 在120和130℃时环氧氯丙烷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没有变性, 与相同温度下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扭矩时间曲线相比较, 说明改性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这主要是因为环氧氯丙烷的改性增加了蛋白质分子间的作用力, 从而增加了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和塑化的温度。

在135℃时环氧氯丙烷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发生了相变, 但是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在120℃发生相变时的扭矩时间曲线, 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体系的扭矩减小, 稳定的时间增加, 这是因为改性后的蛋白质相变的程度较低, 并没有完全的形成熔融态, 说明改性对蛋白质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方面增加蛋白质的热稳定性, 但是对加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 结论

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较大且复杂, 对大豆分离蛋白相变前后的影响差别较大, 大豆分离蛋白在变性后的黏度明显增加, 改性蛋白质的体系黏度小于未改性蛋白质体系黏度, 在120和135℃时大豆分离蛋白和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黏度的动态变化剧烈。

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 一方面增加了蛋白质的热稳定性, 但是对蛋白质的流变性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基照.聚合物材料加工流变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2]焦剑, 雷渭媛著.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王洪武, 马榴强, 周建国, 等.大豆蛋白质流变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 18 (2) :112-114.

[4]田少君, 雷继鹏, 孙阿鑫.大豆蛋白的流变特性及其黏度的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 2005, 20 (2) :53-56.

大豆蛋白质 第8篇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提取,碱溶pH值,蛋白质提取率,蛋白质得率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豆蛋白质的深加工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大豆蛋白质深加工的初级产品是大豆分离蛋白。目前,国内外仍然以碱溶酸沉法作为从大豆粉或豆粕中提取蛋白质(分离蛋白)的主要方法之一[1,2,3,4,5,6]。蛋白质深加工中蛋白质得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我国大豆分离蛋白制造业的兴衰。前人研究发现,碱溶p H值对大豆蛋白质提取率有影响[7,8,9,10,11,12,13],但对其单因素效应研究报道甚少。为此,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参考前人研究中设定的参数,单独研究碱溶p H值在提取大豆蛋白质工艺中对大豆蛋白质提取率及得率的简单效应,为改进大豆蛋白质提取工艺、降低加工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豆黑农35,购于济宁市农贸市场,用微型粉碎机粉碎,获得全豆粉(包括种皮在内的种子全部成分)颗粒在100~200目,作为提取蛋白质的大豆材料。

1.2 试验方法

试验的测定和分析均在山东省济宁学院的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完成。

1.2.1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14],以碱溶p H值为试验因素,设6个水平,即7.5、8.0、8.5、9.0、9.5和10.0,4次重复,共有24个处理,完全随机排列。以蛋白质提取率(Extraction Rate of Soybean Protein,ERSP)和蛋白质得率(Yield Rate of Soybean Protein,YRSP)为试验指标。

在恒温干燥箱中将材料烘干(105℃)至恒重,用分析天平称量获得干重。

1.2.2 蛋白质提取方法。

从全豆粉中提取蛋白质,试验于2010年5月上旬进行,平均室温在15~20℃之间。提取蛋白质的工艺流程如下[15,16]:用分析天平称量0.500 0 g豆粉置入离心管中,按料水比1∶10的比例加入蒸馏水。用0.1~1.0mo L/L Na OH按照1.2.1中的方法调p H值,即获得相应的处理组。振荡器中振荡45 min后,离心机中离心(转速为4 000 r/min),时间10 min,待离心完毕,取上清液保存。将沉淀物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处理后获得上清液,将2次上清液合并。用0.1~1.0 mo L/L HCl溶液调节上清液的p H值为4.3,沉淀后离心机中离心(转速为4 000 r/min),时间10 min,去掉上清液,取沉淀物即为提取得到的大豆蛋白质,其中主要为大豆分离蛋白。

1.2.3 蛋白质测定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5511-85),采用凯氏定氮方法分别测定试验材料大豆粉中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的蛋白质含量,N转换系数为5.71。

2 结果与分析

2.1 碱溶p H值对大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由表1可见,在碱溶p H值7.5~10.0时,大豆蛋白提取率变化范围为53.31%~68.70%。p H值为7.5时,提取率在53.31%~56.10%,平均为54.81%;p H值为9.5时,提取率在65.52%~68.70%,平均为66.49%。相对而言,p H值为7.5时提取率最低,p H值为9.5时提取率最高。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碱溶p H值对大豆蛋白质提取率有较大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的p H值处理间的大豆蛋白质提取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碱溶p H值对大豆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

注:F值为p H值均方与试验误差均方之比。是概率0.05时差异显著水平值;F0.01是概率0.01时差异显著水平值。*表示在0.05水平显著,**表示在0.01水平显著。下表同。

由表3可见,p H值为7.5时,4次重复的平均大豆蛋白质提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5个处理。p H值为9.0时,4次重复的平均大豆蛋白质提取率极显著高于p H值为7.5、8.0和8.5 3个处理,但与p H值为9.5和10.0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在p H值为7.5~9.0之间,随着p H值的提高,大豆蛋白质提取率极显著提高;在p H值为9.0~10.0之间,随着p H值的提高,大豆蛋白质提取率虽然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对p H值与平均蛋白质提取率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相关系数r=0.931 4,达到显著水平。由图1可见,在p H值为7.5~9.0之间,p H值与平均蛋白质提取率的相关性呈直线型,但在p H值9.0处出现拐点,之后相关性不显著。

由表4可见,当p H值在7.5~10.0之间时,碱溶p H值的简单效应为1.93%,即p H值每提高1个水平,蛋白质提取率就提高1.93%;在碱溶p H值为7.5~9.0之间时,简单效应为2.88%,即p H值每提高1个水平,蛋白质提取率就提高2.88%;当p H值超过9.0之后,简单效应下降直至为负值,即随着p H值的继续升高,蛋白质提取率的增加幅度开始下降直至为负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为了取得碱溶p H值的最大简单效应,宜选择9.0作为碱溶p H值参数。

2.2 碱溶p H值对大豆蛋白得率的影响

由表5可见,碱溶p H值在7.5~10.0之间时,大豆蛋白得率的变化范围为29.58%~38.95%。p H值为7.5时,得率在29.58%~33.00%,平均为30.70%;p H值为9.5时,得率在35.60%~38.74%,平均为37.23%;p H值为10.0时,得率在35.61%~38.95%,平均为37.14%。相对而言,p H值为7.5时平均得率最低,p H值为9.5时平均得率最高。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碱溶p H值对大豆蛋白质得率有较大的影响。

(%)

(%)

由表6可见,不同p H值处理间的大豆蛋白质得率差异达显著水平,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碱溶p H值对大豆蛋白质得率的影响显著。

由表7可见,p H值为7.5时,大豆蛋白质平均得率与p H值为8.0时差异不显著,与p H值为8.5的差异显著,与其余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p H值为8.5时,与p H值为9.0、9.5和10.0等3个处理的大豆蛋白质平均得率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在p H值为7.5~8.5之间,随着p H值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得率显著提高;在p H值为8.5~10.0之间,随着p H值的提高,大豆蛋白质得率虽然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对p H值与平均蛋白质得率作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相关系数r=0.929 2,达到显著水平。在p H值为7.5~9.0之间,p H值与平均蛋白质得率的相关性呈直线型,但在p H值9.0处出现拐点,之后出现近似于水平曲线,相关性不显著(图2)。

由表8可见,p H值为7.5~10.0时,碱溶p H值的简单效应为1.06%,即p H值每提高1个水平,蛋白质得率提高1.06%;而碱溶p H值在7.5~9.0时,简单效应为2.33%,即p H值每提高1个水平,蛋白质得率提高2.33%;当p H值超过9.0,简单效应下降直至为负值,即随着p H值水平提高,蛋白质得率的增幅下降直至为负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为取得碱溶p H值的最大简单效应,宜选择9.0作为碱溶p H值参数。

3 结论与讨论

在碱溶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质工艺中,在料水比为1∶10、酸沉p H值为4.3、离心速度为4 000 r/min、碱溶p H值为9.5,碱溶时间为45 min时,蛋白质平均提取率最高为66.49%。p H值为7.5~10.0时,碱溶p H值的简单效应为1.93%,即p H值每提高1个水平,蛋白质提取率就提高1.93%;而在碱溶p H值7.5~9.0之间,简单效应为2.88%,即p H值每提高1个水平,蛋白质提取率就提高2.88%;当p H值超过9.0之后,简单效应下降直至为负值,即随着p H值水平提高,蛋白质提取率的增加幅度下降直至为负值。在相同条件下,碱溶p H值对蛋白质得率的简单效应与蛋白质提取率的类似。这可能是因为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贮藏蛋白质,主要成分为球蛋白,其中一部分为碱溶性蛋白质,其余的为非碱溶性。因此,碱溶酸沉法不可能提取全部蛋白质。碱溶性蛋白质的溶解受p H值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为了取得碱溶p H值的最大简单效应,宜选择9.0作为碱溶p H值参数。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 第9篇

1 大豆蛋白的组成

大豆蛋白中含有多种蛋白质, 主要是贮存于子叶亚细胞结构蛋白质中的蛋白[1]。周瑞宝等[2]采用了超速离心方法对大豆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分析, 并将其分为2S、7S、11S、15S 4个主要组分 (以沉降模式为依据) , 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大豆品种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通常情况下:7S和11S这2个组分占70%以上, 而2S和15S 2个组合含量所占比例比较少, 约占10%。李荣和、朱建华等[3,4]采用免疫学电泳技术对大豆蛋白进行了分析, 又可将其分成α-伴大豆球蛋白 (2S) 、β-伴大豆球蛋白和γ-伴大豆球蛋白 (7S) 以及大豆球蛋白 (11S) 和15S (以免疫性质的差异为依据) 。而这些组成按照分子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15S最大, 约为600 k Da, 其次是11S、7S, 而2S最小, 约为1~30 KDa。现主要介绍7S大豆蛋白质和11S大豆蛋白。

1.1 7S大豆蛋白质

7S大豆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8~210 k Da, 它是由多糖与蛋白质的N端天门冬氨酸结合而成的共轭型糖蛋白, 每个7S球蛋白分子含有38分子甘露糖及12分子葡萄糖胺。7S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别为4.9、5.2和5.7, 同时7S球蛋白中含有5%的α-螺旋结构、35%的β-片层结构和60%的不规则结构, 因此其具有致密折叠的高级结构。另外分子中3个色氨酸残基几乎全部处于分子内部;4个半胱氨酸残基, 每2个结合在一起形成二硫键[5]。也有研究发现7S蛋白质非常敏感于离子强度及酸碱值, 比如在离子强度0.5或p H值3.6状态下, 7S蛋白则分别以单体和二聚物的形态存在着[5,6,7]。

1.2 11S蛋白质

11S蛋白组分比较单一, 到目前只发现一种11S球蛋白, 分子量为302~375 k Da, 主要是由6个酸次单元体及6个碱次单元体所组成的非糖蛋白, 等电点为6.4。其中对于组氨酸、脯氨酸及胱氨酸这些氨基酸, 在酸次单元体中含量要比碱次单元体中多;而对于疏水性氨基酸, 在碱次单元体要比酸次单元体中多。另外, 11S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赖氨酸和少量的氮氨酸, 其中有23.5%的疏水性, 46.7%的亲水性氨基酸。其类似于7S蛋白质, 其四级结构也非常复杂, 且构型易受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条件影响, 其本身易发生凝集聚合和解离反应[8,9]。

2 大豆蛋白的性质

在改进食品结构、发展新食品方面,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有着重要意义。大豆蛋白在食品加工中最重要的反应是变性过程中蛋白质分子表面裸露的残基之间的分子内部反应。天然状态球蛋白完全折叠, 这种分子中存在着二级结构, 如α-螺旋、反平行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在氨基酸侧链的残基中, 疏水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内部形成疏水区, 而亲水的侧链位于表面与水接触。这样大豆蛋白亚基分子可以形象地看成一个油滴, 被一个亲水壳所包围。有类似三维结构的几个不同亚基聚合成一个分子。天然蛋白质溶于水, 因为分子表面的亲水侧链可与水接触[10]。这种蛋白质的结构在变性处理如加热时会破坏。分子三维结构的破坏是众所周知的变性, 破坏的程度依蛋白质的种类和变性处理的方法而定。例如, 11S的四级结构受离子浓度、p H值和温度的影响。像尿素引起大多数蛋白质几乎完全变性;大豆蛋白经过100℃热处理, 只有部分三维结构展开[11]。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相互影响, 在食品体系中协同作用。例如溶解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乳化性质;而粘度的大小关系持水性和凝胶性强弱。

2.1 溶解性

大豆蛋白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中, 首先要溶解, 并分散在食品体系中,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大豆蛋白的作用, 然而其溶解特性成为食品加工中的首要问题。工业上,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主要是根据蛋白质分散指数 (PDI) 或氮溶解指数 (NSI) 这2种快速测定方法[12]。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大豆蛋白加热超过120℃或p H值大于11时溶解度会很大, 但其功能性质却极差。又如豆粉经储存后, NSI会降低[13]。有研究发现要控制大豆蛋白质的溶解度, 最主要的2个因素是电荷率 (charge frequency) 和疏水性 (hydrophobicity) [14]。

2.2 持水性

大豆蛋白质与水相互作用可区分为吸水性能和持水性能2种, 吸水性能是指大豆蛋白与水之间的一种化学结合, 而持水性能是指大豆蛋白与水之间的物理截留作用。吸水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而且水分子在蛋白表面结合之后的有序程度增加, 与水蒸气冷凝相似。将干燥蛋白质与液态水直接作用, 所吸收的水分称为持水性, 是一种宏观现象持水性, 主要由p H值决定而不是浓度[15]。

2.3 乳化性

大豆蛋白可以使食品中的油和水分散形成稳定的乳化液。稳定的乳化颗粒通过在油滴周围形成带电层引起多种斥力, 或在溶剂液滴四周形成膜来实现乳化。正常的大豆膜形成在p H值6.2~10.2[16]。因此大豆分离蛋白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更好的乳化性, 富集7S的蛋白也是一样的[17]。

2.4 起泡性

大豆蛋白作用于食品气液表面的起泡性用于改善食品的组织、质地和外观。蛋白溶液表面张力减小的速率与蛋白的起泡能力有着明显的联系。空气参与其中, 接着内部蛋白部分变性, 形成稳定的薄膜, 膜内部无静电斥力[18]。

2.5 凝胶性

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最终形成一个有规则的蛋白质网, 内部几乎是空的, 可以用来保持水、油和风味物质的这个性质叫做凝胶性。其中添加金属离子、尿素、加热等方法都可以形成凝胶。凝胶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比如形成时温度、制胶液的浓度、蛋白质含量、盐浓度等。另外, 当大豆蛋白的持水性增强, 凝胶的粘度和硬度也就会增大。也有研究者[19]发现凝胶的弹性与吸油性呈正相关。

2.6 吸油性

影响蛋白质吸油性的因素主要是蛋白质的构象, 如非共价键是涉及蛋白与油反应的主要作用力, 其次是氢键。研究[20]证明油与蛋白主要通过疏水作用结合。

2.7 粘度

大豆分离蛋白是非牛顿流体的假塑性液体即液体的表观粘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粘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pH值、温度和离子浓度。如粘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等。

3 大豆蛋白的功能应用

3.1 作为食品添加剂及应用于可食用膜

大豆蛋白产品在食品、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可以作为很好的食品添加剂。可食用膜由于天然可降解性, 克服了化学塑料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大豆蛋白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可用于生产食用膜的天然原料[22,23], 相对于其他植物蛋白为原料生产出的可食用膜, 大豆蛋白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可食用膜更加柔韧、光滑和透明[24], 及具有很强的氧气阻隔性[25,26,27]。

制作可食用膜的大豆蛋白原料有大豆浓缩蛋白 (SPC) 和大豆分离蛋白 (SPI) 2种。但是由于大豆浓缩蛋白的非蛋白物质会阻碍可食用膜的形成, 因此目前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可食用膜的材料[28]。同时, 在成膜过程中需要通过添加氨水或氢氧化钠来创造一个碱性条件的环境, 目的就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28]。由于酸性条件会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 从而影响大豆分离蛋白成膜。

3.2 调节血脂

大豆蛋白质 第10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五菊牌普通SPI, 黑龙江天菊公司;谷氨酰胺转胺酶MTG, 沈阳农业大学。

1.2 试验仪器

RVA-3D型快速黏度分析仪, 澳大利亚Newport科学仪器公司;Himac CR21G高速冷冻离心机、S-450型电子扫描显微镜, 日本日立公司;FD-5型真空冷冻干燥机, 北京博医康技术公司;KDN-04凯式定氮仪, 上海新嘉电子有限公司;气体流量计, 北京六一仪器公司;高压氮气瓶、气体减压阀, 成都开来压缩气体公司;1100型分光光度计, 北京瑞利仪器公司。

1.3 试验设计

(1) 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氮气水浴加热改性处理条件和方法为:称取20g SPI放入反应器中, 充入氮气, 于70℃水浴中分别反应2h。控制充氮量为9.0L/min, 反应结束后, 分别测定SPI的各种功能性, 并用电镜扫描观察改性SPI的微观结构。

(2) 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MTG改性处理条件和方法为:配成10%SPI溶液, 控制反应体系pH值6, 添加MTG酶用量为0.4U/g SPI, 于70℃反应1h, 离心, 水洗, 冷冻干燥, 过筛, 得到MTG改性SPI, 反应结束后, 分别测定SPI的各种功能性, 并用电镜扫描观察改性SPI的微观结构。

(3) 复合改性处理条件和方法为:称取60g SPI于反应器中, 充入氮气, 充氮量为5.0L/min, 60℃反应1h, 配制成10%SPI溶液, 控制反应体系pH值为7, 添加MTG酶用量为0.3U/g SPI, 60℃反应1h, 然后经过离心, 水洗, 冷冻干燥, 粉碎, 过筛, 得到复合改性SPI。反应结束后, 分别测定改性SPI的功能性, 并用电镜扫描观察改性SPI的微观结构。

1.4 分析方法

(1) 蛋白质黏度、耐热性和凝胶性的测定采用澳大利亚生产的RVA-3D型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

(2) 电子扫描显微镜的观察:将SPI样品在固定台上喷金后, 于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3) 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改性SPI黏度、耐热性及凝胶性比较

氮气复合改性SPI的常温黏度、高温黏度、耐热性、凝胶性显著增加,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54%、2 869%、709%、224%, 但是氮气复合改性SPI的耐热性、凝胶性却低于MTG改性40%、9%, 常温黏度、高温黏度基本不变。

2.2 不同改性对SPI微观结构的影响

由图1和图2对比可知:天然SPI颗粒多为球状, 边缘比较光滑, 彼此之间连接紧凑。SPI经过MTG改性之后, 许多蛋白质颗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外部呈不规则状, 内部出现小的空洞。因此, 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SPI经MTG改性后蛋白质之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交联。

由图1和图3观察比较可知:氮气改性之后的SPI的分子间距离明显增大, 彼此之间连接比较松散, 而且内部出现较多空隙, 充分证明氮气改性有助于蛋白质分子的伸展。

在氮气复合改性SPI的微观结构 (图4) 中, 可以发现, 原来的片状结构完全被破坏, 球蛋白之间彼此连接成为比较规则的蜂窝状结构。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先经氮气处理后, 使SPI分子之间的距离加大, 蛋白质因发生变性, 蛋白质的多肽链的侧链断裂开来, 形成开链状态, 分子从原来有序的紧密结构变成疏松的无规则状态, 再经MTG作用, 分子间相互交联, 但因彼此间距离较大, 变性的蛋白质分子相互凝聚、相互穿插凝结成网状的凝聚体, 水分被包在网状结构的网眼中, 变成蛋白质凝胶。从测定的凝胶性小于MTG改性SPI的凝胶性, 可以判断, 这种结构很不坚固, 但由于中间的网络空隙较大, 所以截留的水分较多, 保水性也就较大。

3 结论

SPI的常温黏度、高温黏度、耐热性、凝胶性在氮气改性过程中有所增加, 而在MTG改性, 氮气复合改性过程中则显著增加。分析结果认为充氮气并加热更容易和加大了蛋白质分子三维结构的破坏, 使其二、三级结构部分展开, 增加了反应基团特别是SPI球蛋白中疏水基团的暴露。SPI经过MTG作用后, 由于大豆蛋白分子进行了分子间交联, 形成了较大的分子, 相对分子量增加。

在加入MTG反应的SPI凝胶网络体系中, 由于其催化横向结合反应, 使谷氨酰胺残基和赖氨酸残基结合形成ε- (γ-谷氨酰胺基) 赖氨酸 (G-L) 键。形成的G-L肽键不仅构成了凝胶网络上新的连接点, 而且具有比二硫键更强的作用力。因此, MTG改性的SPI的凝胶性比对照或氮气改性均高出很多。

在氮气复合改性过程中, 大豆分离蛋白经加热和充氮气后, 其构象有可能发生改变, 蛋白质分子发生部分伸展, 二、三级结构部分打开, 增加了其表面赖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含量, 将有利于MTG进一步作用SPI, 提高改性SPI的交联程度。此两者的共同作用也加大了大豆球蛋白分子间的距离, 更加有利于MTG和SPI的接触。电镜扫描氮气复合改性SPI证明了这一点, 电镜照片显示, 许多蛋白质分子间交联后, 彼此交联成网络结构, 中间空隙比MTG单独改性时加大, 因此, 凝胶后会吸附和截留更多的水分子, 但是有可能由于先经过氮气处理, 使SPI之间的距离加大, 再经MTG作用, 分子间相互交联的结构因空隙太大, 使形成的网络结构不十分坚固, 造成虽然常温黏度较高, 但是高温黏度和凝胶性反而比MTG单独改性降低的结果。所以可以认为, 氮气初改性后的SPI, 对于提高凝胶性来说, 不是MTG作用的最佳反应底物, 有待于进一步寻找其他大豆蛋白前处理方法, 适当改性SPI, 改变大豆蛋白的天然结构, 作为MTG最佳的反应底物。

摘要:利用氮气水浴加热、微生物谷氨酰转氨酶 (MTG) 以及二者复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SPI) , 氮气复合改性SPI的常温黏度、高温黏度、耐热性、凝胶性显著增加,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54%、2869%、709%、224%, 但是氮气复合改性SPI的耐热性、凝胶性却低于MTG改性40%、9%, 并经电镜观察改性SPI微观结构, 探讨了SPI改性机理。

关键词:氮气,谷氨酰转氨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

参考文献

[1]石彦国.国内大豆分离蛋白产业现状与发展分析[J].食品与机械, 2000 (3) :25.

[2]李书国.大豆蛋白改性修饰技术研究[J].粮食与油脂, 2000 (1) :26~28.

[3]李川.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 2000 (3) :22~23.

[4]张春红, 郭永, 等.热烘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 2004 (1) :30~32.

[5]张春红, 郭永, 等.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改性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 :240~242.

[6]张春红, 张佰清, 等.利用氮气和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机理的研究[J].粮油加工, 2004 (9) :42~43.

[7]Zhu Y.Microorganism transglutaminase a review of its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95 (44) :277~282.

[8]Ando H., Adadi M.and Motoki M.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oyal transglutaminase derived from microorgnism[J].Agric.Biol.Chem, 1989 (53) :2613~2617.

[9]Sook.Y.Kim..Et al.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rototypic Enzyme Modified Soy Protein Isolate[J].Food Chem, 1999 (38) :651~656.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第11篇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响应面

中图分类号:TS2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我国具有丰富的大豆资源,大豆是优质的蛋白质粮食作物,其蛋白质组成与全价蛋白非常接近。在我国,大豆制品具有丰富的种类,大豆分离蛋白(SPI)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制品,营养价值很高,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在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广泛[1]。但是由于大豆分离蛋白的水溶性较差,分子结构复杂,大部分蛋白分子量在10万以上,在人们食用过程中消化率和生物利用率偏低[2]。因此,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尤其是水解得到更易于吸收利用的复合氨基酸,提高大豆的营养保健价值,是大豆蛋白制品深加工的热点研究课题。本试验选用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使用复合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使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酶解的温度、pH、底物浓度进行优化,以获得更高的蛋白水解度(DH)。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

SPI购自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复合蛋白酶购自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 方法

1.2.1 水解度的测定方法[3]

DH是以水解后生成的α-氨基酸氮的量占样品总氮含量的百分比表示。使用复合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10小时。水解后的α-氨基酸氮的量由甲醛滴定法测得,样品总氮含量由凯氏定氮法测得[4]。

1.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使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试验设计法[5],以酶解反应的温度、pH、底物浓度为考察因素,分别以A、B、C表示,以酶解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DH)为考察指标进行优化。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Design-Expert(8.05b)软件对响应面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出最优指标和相对应的各因素的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响应面优化试验

设定酶解反应的温度、pH、底物浓度的因素水平见表1所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进行优化,试验安排与结果如表2所示。

2.2 回归方程的建立

2.3 模型的方差分析

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如表3所示。

由表3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计算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p值=0.0003显著,而失拟项p值=0.9611不顯著,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2.4 响应因子水平优化

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做出回归模型响应值与因素水平间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因素水平对响应值的影响变化趋势。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得到最佳的因素水平为:温度为51.83℃,pH为7.15,底物浓度为13.74%。在此条件下,DH的最大预测值为52.35%。以该条件进行了3次平行验证试验,得到的DH平均值为52.65%,与预测值吻合度较高,说明该响应面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实际试验情况。

3 结论

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多元回归方程和响应面模型。利用该响应面模型预测最优试验条件:温度为51.83℃,pH为7.15,底物浓度为13.74%。在此条件下试验三批,得到的DH平均值为52.65%,与模型预测值极为接近。

参考文献:

[1] CHAPMAN H,LIU K.Expanding soybean food utilization[J].Food Technology,2000,54(7):46-58.

[2] 谷克仁,梁少华.植物油料资源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36-238.

[3] 赵新淮,冯志彪.大豆蛋白水解物水解度测定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6(2):178-181.

[4] 大连轻工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141-160.

[5] Box GEP,Behnken DW.Some new three level designs for 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variables[J].Technometrics,1960,2(4):455-475.

收稿日期:2015-04-25

大豆蛋白质 第1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试材取自铁岭市农科院大豆所历年来所采集的665份大豆样品, 分别选出具有代表性、含量梯度分布均匀的样品20份, 粗脂肪含量范围为17.23%~23.43%, 粗蛋白质含量范围为36.30%~45.60%。

1.2 试验方法

1.2.1近红外谷物分析法。

采用FOSS公司的Infratec 1241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来测定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1.2.2凯氏定氮法。

将上述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分析后的样品采用凯氏定氮法 (NY/T4—1982) 测定其中的蛋白质含量。

1.2.3索氏提取法。

将上述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分析后的样品采用索氏提取法 (NY/T3—1982) 测定其中的脂肪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谱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含量比较

光谱法和凯氏定氮法所测得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见表1。可以看出, 光谱法的测定结果普遍高于化学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此外, 2种分析方法测定结果存在的偏差各不相同, 最高达2.26, 最低仅为0.41, 完全可以应用于大豆品质育种中对后代试材的批量筛选鉴定工作中。

2.2 光谱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大豆脂肪含量比较

光谱法和索氏提取法所测得的大豆脂肪含量见表2。可以看出, 光谱法的测定结果也普遍高于化学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 但与后者相比, 偏差较小, 最高偏差为1.36个百分点, 最低偏差仅为0.19个百分点, 说明利用光谱法测定大豆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时, 前者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高于后者, 也同样完全可以应用于大豆品质育种中对后代试材的批量筛选鉴定工作中。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光谱法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同一大豆样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且前者对大豆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此外,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时费时、费力、成本高, 且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光谱法则具有快速、简便、无污染等优点,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不会破坏大豆籽粒的自动品质分析方法, 且能同时对同一份大豆后代试材进行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 可有效地进行大豆低世代试材中品质的批量筛选工作[3,4,5,6], 加快了大豆品质育种的进程。

摘要:利用光谱法测定了具有代表性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布均匀的大豆样品各20份, 并将其测定结果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测定方法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尤其是利用光谱法测定的大豆脂肪含量的结果准确性更高, 与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相比, 偏差均小于1.36个百分点, 最低偏差仅为0.19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 光谱法的分析结果可靠, 适用于大豆后代样品品质的批量筛选和鉴定。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脂肪,光谱法,化学法

参考文献

[1]何惠萍, 郑治洪, 陈雪妮.近红外光谱仪与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蛋白质含量的比较[J].种子, 2004, 23 (8) :22-23.

[2]吴建国, 石春海.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在植物育种与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4 (1) :68-72.

[3]李宁, 闵顺耕, 覃方丽, 等.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性测定黄豆籽粒中蛋白质、脂肪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24 (1) :45-49.

[4]李琳琳, 金华丽, 崔彬彬, 等.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的大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快速检测[J].粮食与油脂, 2014 (12) :57-60.

[5]姚鑫淼, 张瑞英, 李霞辉, 等.近红外透射光谱法 (NITS) 分析大豆品质的研究[J].大豆科学, 2006 (4) :417-420.

大豆蛋白质范文

大豆蛋白质范文(精选12篇)大豆蛋白质 第1篇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8年设在黑龙江省胜利农场三队8号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前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