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技术培训范文
电器技术培训范文(精选11篇)
电器技术培训 第1篇
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又叫“3A建筑”, 主要包括办公自动系统 (OAS)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 (BAS) 、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 。建筑电气系统是采用具有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 (即中央处理机) 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广播音响、闭路电视、通信、防盗、巡更等众多设备进行实时测量、监视和全面监控, 实现最优化的管理, 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 降低设备运行费用, 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系统为智能建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高投资, 高质量, 高要求的特性决定了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是建设智能建筑的关键所在。
2 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60%的智能建筑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在众多的总线标准中Lon Work协议是非常完善的控制面层的总线协议, 它有完善的七层协议, BACnet协议则是系统集成层面的协议标准, 但没有在我国得到很好运用;二是多种现场总线并存, 系统集成当然很困难;三是中国的物业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差, 厂家在还能运行, 一旦厂家支持不在时, 系统很可能瘫痪”。针对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⑴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评估标准》、湖南行业工程建设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XJJ002-1999、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等。这些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安全防范、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⑵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化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再由集成商进行多次的深化设计并交设计总承包单位审查方可招标施工。这是因为设计院熟悉和掌握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 设计中始终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 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 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性, 不是以追求高额利润和推销产品为目的。设计院掌握设计程序和全过程, 与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业主沟通较容易, 与各专业配合也密切。设计院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和环境, 反之集成商并不了解智能建筑设计程序和全过程并与相关专业配合十分困难。集成商也不熟悉土建施工图绘制规定和表达方法。集成商由于自行设计、自行施工, 施工图设计纸质量就较差, 达不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由于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 如系统众多、复杂、施工周期长、设备和线缆的性能等等。也不了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重要性、综合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故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大多数是单独招标、独立签约, 中标后集成商自行采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自行约束, 这种没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智能建筑, 将给今后的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无穷的后患。当前由土建监理公司代替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现象还很普遍, 它将会给智能化系统工程带来设计方案失控、采购产品失控、施工进度失控、工程质量失控等等弊端。
3 电器系统主要部件安装要求
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强电系统主要有:干式变压器、柴油发电机、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电盘、电线电缆及动力照明等。进线系统一般为二路10KV独立电源进线, 分列运行, 自动切换;配电系统大部分采用双回路自动切换方式, 应急电源除了箱内设置自动切换及整流装置外, 还可能设置多套UPS电源。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 有交流与直流之分, 如24V直流控制电源, 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 如电话、电视、计算机的信息。
4 强电系统
4.1 配电箱安装要求
配电箱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表量也是电力负荷的现场直接控制器。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 配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建设方、监理方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逐一核对, 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是相当严格的, 若不符合技术要求, 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 埋下事故的隐患。
4.2 配电装置安装要求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 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 要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大楼内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等设备都比较先进, 但也容易出现一些技术性问题。在实际工程中, 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电流与设计不符、供贷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现象。因为整定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电缆的动作值, 整定电流小了, 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 系统出现过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 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施工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监控过程中应仔细检查, 核对图纸, 消除事故隐患。
4.3 电缆安装要求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 若质量不高, 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使用的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 电缆集中、数量多, 规格从4~185mm2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 如不分明别类, 严格审查, 就会出现施工混乱、以次充好, 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危险的现象。
5 弱电设备
5.1 BAS线路安装要求
在BAS进行布线时, 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 如BAS的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 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 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 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 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 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安装中, 按下述方法进行接地:
⑴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 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 则接地电阻一般为300Ω;
⑵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 其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 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内, 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 两者的距离可酌情减少, 但不宜低于5m;
⑶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 两者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 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
⑷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 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 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 应采用多点接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都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5.2 远程处理机的安装要求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 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 BAS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 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 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 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5.3 机房UPS设置
出线接设金属配电箱, 底边距地1.4m暗装, 若有困难亦可挂墙明装, 根据弱电机房内设备负荷容量和分布情况分设单、三相回路用微型断路器如C45N、DZ47等线路保护开关, 箱内设置辅助等电位接地母排。对于三相输出的负荷不平衡度, 最大一相和最小一相负载的基波均方根电流之差, 不应超过UPS电源额定电流的25%, 而且最大线电流不超过额定值。弱电机房照明负荷和空调负荷不由UPS电源供电, 应由电源、管理间互投切换箱设置照明供电回路和额定功率, 总和小于2k W的风机盘管或分体空调机配电回路供电。在机房出入口附近墙面方便位置暗装照明开关箱或开关面板, 空调插座设置在机房活动吊顶内墙面上或距地1.8m的墙面上, 另根据2009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额定功率总和大于2k W的空调负荷应由弱电机房所在楼层箱配电引出支配。照明负荷和空调负荷线路均沿吊顶内或墙面敷设, 避免在弱电机房内活动地板下穿越。另由该互投切换箱配置电源管理间内的单相检修电源回路, 在电源管理间各墙面距地0.3m设置检修电源插座, 禁止使用2k W以上大功率电感性电动工具, 确需使用这类工具以及三相检修设备, 应使用施工移动式配电盘从弱电机房所在楼层附近的动力或照明配电箱接取电源。
5.4 输出设备的安装要求
⑴风阀箭头和电动阀门的箭头尖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
⑵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⑶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径不一致时, 应采取渐缩管件, 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 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⑷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6 智能建筑电器施工管理
6.1 施工统一协调
一个施工大楼内强、弱电专业门类齐全, 施工队伍多, 水平也各不相同。在各自的承包范围内, 施工队往往只注重本工种的进度, 而忽视专业交界面的施工。为了能使各施工单位协调配合, 交错施工, 质量达标, 施工管理方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⑴分清专业施工界面
强电和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往往分不清, 如气体灭火控制屏的220V电源线、空调机的控制柜至电源箱间的管线等虽属于强电的范围, 但往往体现在弱电的图纸上, 这就需要建设和监理单位仔细审图, 及早提出问题, 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 让强电方施工有依据。
⑵耐心磨合
交错施工跨专业之间的施工、调试、需要仔细安排, 早作分析, 协调水、电等专业的配合, 检查落实施工工序等。做到各专业施工逐步适应计划, 以期达到较好的磨合, 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
⑶做好交接
保持工作连贯性交接是承前启后的环节, 往往在交接这方面容易出纰漏, 交接不清楚容易导致相互推脱责任。要求专业队伍增加人力, 集中监管, 抓紧办理交接手续;另一方面要做总包方工作, 办交接手续后对漏做的工作, 只要是图纸上有的, 一定要补做, 并要求双方顾全大局, 互相体谅。
6.2 严格质量监控
电气施工安装中, 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才能做好质量的监控。
⑴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是熟图。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 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 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 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 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利用这样的修改蓝图, 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 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⑵熟悉规范把好质量关。在监控工作中,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严格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 要始终把材料设备质量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⑶实现质量目标的预控。为实现优质工程, 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管理人员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 在电气质量监控中, 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及设备配线、交接等重点协调环节, 明确关键, 制订措施, 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 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 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后以点带面, 促进整个系统工程质量监控。电气工程除了设备材料的质量外, 系统的功能也是重要一环。因此, 在监控中一定要根据合同, 严格管理, 实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成为分项的优质工程的要求。
7 结束语
总之, 根据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工程的特点, 严格按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安装, 必能确保系统开通和运行, 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果, 取得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阐述和探讨了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分析了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的特点和重要性, 讨论了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系统构成,安装技术
参考文献
[1]谈工业以太网及其与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方甲松《智能建筑》2004年第5期
[2]刘国林.综合化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1版
电器技术员年度总结 第2篇
进入浩宇能源,我负责焦炉大车的电气维护工作。对于工作我不敢有丝毫松懈和大意,经过不断的努力,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信任,自今年8月份由一名普通的电气维护人员升任电仪车间技术员一职。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新的岗位使我有机会全面了解公司整个电气系统,加强了我对公司电气系统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了对一些系统发生各类事故时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从事电气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我对2012年承担车间技术员的工作总结。
一、岗位认识及态度
虽然我对电气技术及设备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能胜任电气维护一职。但自从担任技术员以后,在工作过程中感觉到要做一个合格电仪技术员,压力仍然很大。一,公司的电气设备数量庞大;二,电气设备种类繁多,涉及高低压输电、配电、送电和电气维修等方方面面;三,防爆设备大量使用增加了电气设备故障排除的难度;四,大车是焦炉主要生产设备,这是以前我未曾接触的新生事物;五,我目前的电气知识比较陈旧,与现在工厂先进的电气设备脱节较大。面对这种种压力,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为公司电仪设备提供技术支持,处理突发故障,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是我工作的重点。压力越大动力就越大,我相信我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本年度工作内容
初任电仪技术员主要是熟悉新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对以前不熟悉的化产车间、煤焦车间的电气设备进行熟悉和了解;对以前未接触过的电气设备收集使用说明书,熟悉其工作原理和参数的设定、维护保养及故障的排除方法;对有异议的问题与厂家和相关人员进行探讨,确保对相关设备掌握的彻底性。另外还与车间的维修班、仪表班、运行班进行沟通,了解现有员工的知识层次,对员工的维护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1)提盐电气设备的安装
今年4月份开始在解主任的带领下进行提盐电气安装,由于图纸和实际电器情况有较大出入,给我们的安装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我们逐一测试、解决,历时两个多月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得提盐电气设备一次性安装调试成功,不但为公司节约了安装成本,还锻炼了我们的安装能力。
2)粉焦抓斗改装
粉焦抓斗的控制箱,由于长时间被熄焦水池的水汽腐蚀,继续使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我和焦炉的人员加班加点,重新安装了一套新的粉焦抓斗电源控制箱,保证了熄焦用水的循环使用。
3)拦焦车除尘信号故障解决
拦焦车除尘信号经常不定时出故障,而且一直没能找到根本原因,我和谢主任、扈文川就一起守在拦焦车上,观察和记录故障状态,寻找故障规律。最终发现由于1号、2号拦焦车所用的信号电源不是同一相电源,而且滑线的膨胀段都没有加软连接,所以造成信号保险击穿和经常无信号,经处理后信号故障得以排除。
4)烧坏的导烟车维修
受台风达维的影响,电力系统瘫痪,造成1号导烟车电器设备被上升管烤坏,为了让导烟车尽快投入生产,我和大家一起放弃休息时间,争分夺秒查找损坏部位,用最短的时间使1号导烟车恢复生产.5)熄焦车滑线整改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在逐渐降低,熄焦车的滑线受气温影响最大,一旦变形,熄焦车的电刷就会掉落,造成焦炉停产。我们未雨绸缪,利用每天的检修时间一点一点的调整,提前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了冬季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6)空气炮改造
捣鼓站煤仓的空气炮,操作箱的位置偏高不方便岗位工使用,而且因为设计不合理,空气炮旋钮开关开启后岗位工经常会忘记关闭,空气炮的电磁阀会一直通电,继而烧坏电磁阀。我和焦炉维修人员一起实施了改装,先将操作箱位置降低,方便操作工使用,再把旋钮开关改为按钮开关,这样一来岗位工手离开按钮空气炮就断电,彻底解决电磁阀易烧坏的难题。
三、2013年的打算
2013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从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不断提高自己,遇到设备问题将会继续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故障、排除隐患、努力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同时组织好学习培训,针对员工知识层次的参差不齐,我将对员工做如下专业知识讲解:
1、讲解电压、电流、电阻的知识。
2、讲解安培定则的内容及运用。
3、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和相同点。
4、点动控制交流接触器。
5、带自锁的启动停止控制电路。
6、正反转启动停止自锁线路。让员工的知识丰盈起来,提高员工分析电路故障的能力,继而提高全体员工的检修维护能力!
总之,通过一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学习,我在思想上和技术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管理和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是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工作中也难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唯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反省,发现不足,改正缺点,个人才能得到更快的进步。
quzhengmin
浅谈低压电器安装技术 第3篇
摘要:低压电器安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用电安全与质量,在建筑工程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低压电器特点、接地方式及集中接地措施三方面进行论述,为不断提高低压电器安装技术作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低压电器;安装技术;接地方式
近年来,随着低压电器产品的不断应用,使建筑的使用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也对其施工及安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低压电器安装过程中,如果技术管理和操作不到位,将会出现设备损坏或者是线路和系统中断现象。由于现代低压电器主要构成是当集成化和盐碱规模集成化构成的,最大的弱点就是在绝缘问题上。所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技术管理措施,就会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企业应加强对低压电器安装施工技术的可靠性。
1.低压电器产品特点
随着低压电器产品设计不断的推陈出新,突出产品的综合性功能
体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体验,不断提高了客户使用的满意度。目前低压电器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具备的兼容性和各靠性特点将能实现低压电器的使用持久性。
1.1双向通信功能
由于信息化使用要求的提升,低压电器在产品设计上也实行了通信接口介入,现场总线接入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双重通信设计环境,从而使低压电器通讯化和网络化设计得以实现。低压电器开发设计系统在技术使用及结构设计方面注重标准化操作,同时通信系统和规范化的操作可以满足不同产品需求的类型,实现更好的交互式操作。低压电器在电动控制上使智能化监控统一,在信息网络的维护下确保产品正常使用。低压电器的使用及安装具有保障性功能,对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1.2综合性能体现
低压电器的设计研发最终是要推出市场面对客户的,所以在设计产品时应对综合性因素充分考虑,例如使用性能、技术操作性能、外观上及后期的维护性能等因素。客户在选择产品时通常会选择性价比高及具有综合性能体验的,产品设计时综合性地考虑其可靠性及实用性,才能更好地占据销售市场。产品的便捷操作可以减少使用工序,实现产品功能扩充与维护,并进一步提升客户的信任度。综合性能的体验使低压电器市场适应性得以提升,使电器产品使用环境得以优化,从而达到高标准和高规格的使用体验。
1.3环保程度高
低压电器的发展比较倾向于环保性的使用特点,在选择材料与使用规范上都不断强调绿化环保理念,使其达到环保要求,逐步地实现绿色化产品的研发。在选择材料上,低压电器的生产都是选用低污染、低耗能的产品,比较注重在细节上的稳定性。同时在制作及使用过程中可以降低使用风险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低压电器在环保性方面符合了现代化生产操作的理念,并且将会逐步成为现代生产制造的主要标准。
2.低压电器安装常见的接地方式
2.1 TN-C 系统
TN-C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工程电器接地系统,也被称为三相四线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中性线,将其与保护接地线PE进行结合在一起。这一系统充分利用了其中的中性线,所以,其在具体的电气安装中具有较大的经济性优势。但是,将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结合在一起,保护接地线中的电流有可能会对系统中电位中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无法承受较大的单项负荷,不能平衡不同电器同时运行所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比较容易因为电位基准点不合适而引发运行故障。
2.2 TN-C-S 系统
TN-C-S系统是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结合体,其在具体应用中不但能够实现中性线N与接地保护线PE的连接,还能够对线路中重要的用电区域实行重复接地保护。在该系统的连接过程中,可以全面保护与PE线连接设备的外壳,能够保证建筑工程中使用TN-C-S系统连接的电气系统的外壳始终不带电。由此可见,在进驻工程的电气接地活动中,采用 TN-C-S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工作人员和相关设备的保护。
3.集中接地措施
3.1 防雷接地
所谓“防雷接地”,就是在建筑物的电气接线活动中,预留出将雷电导入大地的接线方式。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都较高,而且建筑物的用电量比较大,所以,大多数建筑物都存在雷击风险,而建筑工程的防雷接地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因为各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对供电安全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在防雷接地活动中,应该注意选择接地方式。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供电安全需求的建筑物都会选择针带组合接闪器作为防雷接地的外部设施。
3.2 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保证建筑工程中电气工作稳定性的接地方式。具体来说,是利用建筑电路中的某一点进行接地处理,从而实现整个电路的接地,进一步保护电路中的零序电压,避免建筑工程的电气连接出现三相电压运行不平衡的情况。
3.3 保护接地
在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活動中,为了保证整个电路和电路中连接电气的安全,不仅要对带强电的设备实行接地保护,还要对一些带弱电或者不带电的关键设备实行接地保护,以防这些设备在电路系统出现故障时产生异常的放电或带电现象,对人体或电气系统造成伤害。在弱电或不带电设备金属部分的接地工作中要注意,这些设备中 PE 线严禁与 N 线连接,因为这些电气设备本身是不带电或者带弱电的,PE 线与 N 线连接会导致弱电设备的电位不稳定。
3.4 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建筑中,因为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多,并且电气设备的工作时间较长、用电量较大,所以,它们很可能会互相干扰。造成这种干扰的原因可能是超高电压、大功率辐射电磁场、自然雷击和静电放电,总之,会对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屏蔽接地是有效的电磁干扰防护办法。除了要设置高效的防雷接地系统外,在建筑内部,要将设备的外壳与 PE 线连接,保证电气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扰动电流会沿着中性线传导到大地。同时,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外墙、房间的隔离墙有效隔离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物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示意图
4.结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数量众多,电气设备的使用、安装更是不计其数。同时低压电器的安装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和业主的安全,对建筑工程低压电器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建筑工程低压电器安装常见的接地方式、智能建筑采取的集中接地措施两方面简要分析了这一问题,以期为提升建筑工程低压电器安装施工技术水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伟峰.低压电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9(04):215-216.
[2]毛贤良.试论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9):205.
汽车电器维修技术探讨 第4篇
关键词:汽车,电器设备,易损,原因
近些年来, 我国车辆逐渐增多, 这些车辆给人们的出行以及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 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 车辆电器故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这为汽车维修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只有充分掌握汽车的电器维修技术, 合理对汽车电器进行维修, 通过分析车辆电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才能把车辆电器故障给人们带来的困扰降到最低。
1 汽车电器设备常出现的问题
根据汽车电器设备问题发生时间的长短, 可将问题分为突发性问题和渐发性问题两大类。突发性问题有着不可预见性, 大多是由于电路的短路和断路造成的。而渐发性问题的周期相对会比较长, 其问题程度有从轻微到严重的过程, 大多是由汽车零部件的长时间摩擦和磨损而引起的。根据问题对汽车功能的影响程度, 又可以分为功能性问题和破坏性问题。功能性问题对汽车的影响不大, 只是电器功能降低, 但并没有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破坏性问题会使汽车由于问题而完全失去工作能力, 如果不对其问题部位进行更换或大修, 则汽车无法继续工作。以上的汽车问题产生原因有许多, 例如电源是否有电、线路是否畅通、用电器是否正常等。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环境因素、机件自身设计不合理等各方面的原因。
2 汽车电器维修的常用技术方法
2.1 碰铁刮火法和试灯检查法
碰铁刮火法有着一定的危险性, 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导线的一端连到用电器的接线柱上, 用其另一端和发动机的缸体或车体进行刮火。其顺序无论从后往前, 还是从前往后, 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断路的位置。这种方法是一种应急情况下对电路进行检查的方法。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导线与车体刮火的时间应该尽量缩短, 而且务必要在发动机停止工作的时候进行刮火, 以防止发电机被损坏和电线束被烧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部分电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 对于像电子电压调节器这类设备, 绝对禁止进行碰铁刮火试验。试灯检查法相对于碰铁刮火法来说有着很高的安全性。在操作的过程中, 只需要在需要检测的电路点上连接好试灯, 接通电源, 即可检测出是否断路。
2.2 直观诊断法
在汽车电器出现故障时, 最先采用的诊断方法通常是直观诊断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快速, 不需要其他的仪表和仪器来对电器进行检测, 可以直接由维修者的经验和感觉来检测故障并排除。在汽车电器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时, 经常会表现出异常冒烟、火花、声响异常、温度过高等现象。维修人员通过触觉、视觉、嗅觉等感官, 结合自身的修车经验, 可以较快速地找到故障所在的部位。
2.3 断路诊断法
在汽车电器发生搭铁短路故障时, 运用断路诊断法可以很好地将故障排除。比如, 无论把照明灯的总开关拉到I档位还是Ⅱ档位, 电流表都会出现倒卡状况, 说明后灯接柱所接的某个电路存在搭铁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断路诊断法进行诊断, 最终排除故障。
2.4 蓄电池检修法
对蓄电池进行检修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运用玻璃管测量液面高度法、高率放电计测量法以及密度计测放电程度等方法来进行检修。在检修的过程中, 要谨慎认真, 需要移动蓄电池时, 要注意轻拿轻放, 不能将其歪斜或猛烈撞击, 以确保电解液不会溅落到皮肤或衣物上面, 电解液有着很强的腐蚀性, 会腐蚀衣物, 烧伤皮肉。一旦电解液溅到皮肉上,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大量清水冲洗。在检修过程中, 严禁将金属物体等放置在蓄电池外壳上, 以防止发生短路现象。在观察电解液密度与液面高度时, 只需要将器具稍稍离开加液口就可以。不要过高地把器具提起, 以防止电解液滴溅到维修人员的皮肤或其他物体上, 发生不必要的事故。对新蓄电池充、放电时, 要特别注意在充电与大电流放电的条件下, 电解液中的水分分解将生成氢气与氧气, 若这些气体不及时逸出, 遇到火花时就会引起爆炸, 这时候很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2.5 对比检查法
所谓对比检查法, 就是将出现故障的车辆与同类的正常车辆进行对比来判定其故障所在。其具体操作方法为:把在故障车上不同部位测量得到的电阻、电压与电流等相关数据与正常车辆相同部位所测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对二者之间相差较大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 找出故障所在。由于我国车型众多, 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车型, 很难找到故障部位, 当出现找不到故障部位的情况时, 可以把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取下, 与正常车辆进行交换, 判定其是否有故障。如果正常车辆还可以照常工作, 说明取下的部位没有出现故障, 反之, 则表明取下的部位正是发生故障的部位。当然, 方法是可以相互变通的, 也可将正常车辆上的工作部件安装到被检修的汽车上, 如果被检修的汽车可以正常工作, 则说明取下的部件正是发生故障的部件。对比检查法是新型汽车检测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它不需要维修人员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与维修经验, 更不需要相关图纸, 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谢欣欣.汽车电器维修的常用方法与注意事项[J].内缸科技, 2013, (06) :25-26.
[2]张彦飞.汽车电器维修技巧两则[J].汽车维修与修理, 2012, (12) :108-109.
发展中的汽车电器控制技术 第5篇
【关键词】汽车电器系统;控制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质量、环保、安全、节能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关注,汽车制造业开始将更多的电子设备引入进来,对传统电器进行改造,但是电器元件的增加,也给汽车制造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加大了大规模汽车线束的制造、加工和安装的难度;使得各个电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更为复杂;提升了对电器工作状态的监测和控制能力的要求等等。
一、汽车电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汽车电器系统在应用初期,实现的是点对点的导线连接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出现并广泛应用,并朝着智能化迈向坚实的一步,微控制器能够开展决策控制。到本世纪以来,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电子网络系统连接替代而来线束连接,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的控制管理,推动汽车电器区域集中控制系统的稳步发展。现在主要研发的电器区域集中控制技术在汽车制造公司、汽车零部件公司、汽车制造技术研发机构的重视越来越大,甚至在汽车的批量生产中开始尝试运用某些电器区域集中控制技术,这在几个大的汽车制造公司都有所体现。德国大陆汽车公司,他们生产的汽车的所有电器系统,均采用仪表总线、多用途总线来进行连接,在车门模块,车前、车中和车后电器模块,车灯总成模块,驾驶室模块等等中都有所应用;沃尔沃汽车公司最早采用汽车电器控制系统技术是在XC90型轿车,在这个系统中使用了车身电子总线、娱乐通信总线和传动总线三条总线。在9300系列客车中,沃尔沃公司采用BEA客车电器构造系统,数据总线实现了汽车电器系统的整合,对各功能组件进行有效监控、错误诊断和恢复。NXP公司采用了最新的CAN-Bus现场总线技术,在灯控模块、座椅控制模块、门控模块、以及传功装置控制模块和仪表控制模块方面利用CAN进行连接,同样,在雨刷控制模块和天窗控制模块,以及车窗控制模块方面也是采用了LIN网络连接技术。在NXP公司的电器系统中,主要是进行分布式的控制实现,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电器的具体位置,具体有驾驶座、乘员座、四个车门、天窗、副驾驶位、前后风窗等十个模块。在飞思卡尔公司,其汽车电子和电气设备之间的整车连接网络,主要通过三种类型的总线,实现连接,形成了整车电器智能控制系统的最初模式。奇瑞汽车公司在汽车电器控制系统中研究与开发,主要侧重于高、低速CAN总线,K线以及LIN总线四个方向。在奇瑞应用的系统中,包括了乘员门模块、驾驶员侧门模块、温控模块、安全气囊模块、仪表盘模块、后备箱门模块等等,在整车电器控制技术方面的研发在国内处于前列。国内的各高校在相关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清华大学的智能电器系统,大连理工大学的车身电器控制系统,天津大学的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智能控制系统等等。在清华大学的汽车电气系统中,各个智能电器、信息网、供电网络都是独立存在的,不管是全车电器的故障诊断,还是网络操作,或者是报警,都有很好的实现效果。大连理工大学的研发主要应用于小型客车,对车辆的安保系统、远程解锁、车辆定位、后视镜控制、座椅、照明以及车窗等方面实现了电器控制。
二、汽车电器控制领域的新技术
目前,人们尝试着从飞机控制系统进行延伸研究,提出一种线控网络技术,应用到汽车控制中,如电控制动(Brake-by-Wire)、电控转向(Steering-by-Wire)等,这类总线控制技术提高了汽车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加强了汽车的容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CAN总线的缺陷。为了提高汽车的自诊断功能,汽车中的微控制器采用多个网络进行连接,为了实现个汽车系统之间,包括生产工具和服务工具,通过蓝牙技术实现双向通信,这种无线通讯的数据传输非常快,可以随时下载最近软件,以适应人们的需求,包括语音、图像等娱乐服务。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DVD、MP4等多种多媒体设备播放器开始应用到汽车中来,也产生了用于汽车制造业的专用网络标准,这种多媒体光纤网络的传输率较蓝牙技术更快,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在汽车制造业中,最早使用MOST协议的BMW公司,之后在许多汽车制造公司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汽车电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环保性能以及节能效果,这与人们对汽车的需求相适应,在未来将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加强汽车电器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推动我国向汽车制造强国前进。
参考文献
[1]罗峰,孙泽昌.汽车CAN总线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2]杨锐洪.浅析CAN总线在汽车电器控制中的使用[J].民营科技.2009(11):2
“正泰电器应用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第6篇
!"#$%&' () *+, -*./0123456789:;<=>/?@AB%&0CDEFG-H+I2JK LMB?NOPQ78R>STU-VWI?XYZ/[]^_%:`ab%:7cdef-ghijk T/lmno pqr st%&Uuv0w-ex*.yz/{|d}~8G-T 0w-ww0w0w-TVW/}~R/T_¡¢1U£¤¥$¦2J 0§¨*.©ª¡¢«¬®¯r°±²³´µ¶8µde¸´K"#$%&' () *+, -./0!"1 23#$!!%!45$%&' () $&* (+&67$%&' () &*", %) -'./0120/3453467803/9:;39:
“正泰电器应用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第7篇
要求:阐述我国中低压电器的最新发展概况, 也可以结合在行业上的应用, 介绍正泰电器生产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电器的使用经验, 并结合具体检修实例, 说明使用方法、过程、效果等;系统工程中设备改进关键技术;正泰电器产品发展方向及系统解决方案。
注:切勿一稿多投, 字数在4000字以内, 最好E-mail投稿。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洪湖西路18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039613
传真023-67398527
“正泰电器应用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第8篇
要求:阐述我国中低压电器的最新发展概况,也可以结合在行 业上的应用,介绍正秦电器生产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开关 电器的使用经验,并结合具体检修实例,说明使用方法、过程、效 果等:系统工程中设备改进关键技术;正泰电器产品发展方向及系 统解决方案。
注:切勿一稿多投,字数在4000字以内,最好E-mail投稿。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洪湖西路18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039613传真:023-67398527
“正泰电器应用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第9篇
要求:阐述我国中低压电器的最新发展概况,也可以结合在行业上的应用,介绍正泰电器生产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电器的使用经验,并结合具体检修实例,说明使用方法、过程、效果等;系统工程中设备改进关键技术;正泰电器产品发展方向及系统解决方案。
注:切勿一稿多投,字数在4000字以内,最好E-mail投稿。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洪湖西路18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039613传真:023-67398527
电器技术培训 第10篇
关键词 汽车电器;教学;探讨
一、课程地位
汽车技术迅速发展,最突出、最主要的变化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据统计,当前生产的汽车平均每辆车上的电子装备占整车成本的20%—30%;高档车电子产品的费用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汽车上的革新70%来自汽车电子技术及产品[1]。现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又加快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更新速度。为了适应市场对该类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独立学院汽车类相关专业均开设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就业前景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安排
调研全国12所独立学院的汽车类专业,均开设有本课程,课程学时在48学时左右,其授课内容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电控悬架、电控动力转向以及车身电器与电子控制装置等,授课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总学时不多,只有合理安排组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组织
依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根本,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对《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和讨论,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方式。
1.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堂内容选取上,开放教学内容,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与时俱进,与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最新发展想结合,整合课程的教学体系,如删去“传统点火系”等淘汰的教学内容,弱化讲解过渡内容,加强汽车常用电子技术内容讲解,增加汽车新电器及电控的知识。针对每一个电子系统,引入不同车型的相关系统电路图,讲解其组成、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增加其使用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内容,满足不同专业对该知识的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综合教学环节,即将理论教学与各项实践环节相结合,形成“综合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互补性。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增设创新性实验,如汽车自动变光器制作,老师准备所需电子元件,由学生在实训环节完成制作,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培养计划,设置汽车电子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以及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教师授课影像、声音、文字、动画演示等方面,可以有声有影的将汽车电子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介绍汽车传统电器设备时,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大量采用视频,将汽车电器的结构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绍系统或部件工作过程时大量采用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介绍汽车电子新技术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知识印象;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仿真训练”→“台架训练”→“实车训练”→“综合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特点,要求授课老师除了课堂的讲授、提问、讨论以外,还要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讨论、辅导和答疑,并收集大量的课外参考资料和最新的电子技术成果与学生交流,为课堂讲授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走近学生,和学生结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在指导中渗透着自己独到的科研感悟和研究成果,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启迪。
4.创新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既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因而,在考试上改变原来的“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试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包括平时作业10%、课上课下表现10%,实训考核30%,试卷成绩50%,全方位考核学生,避免学生通过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实训考核重在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试卷内容上,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多考理解性内容,少考记忆性内容。建立《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试题库、实训技能考核规范、平时作业和课上课下表现评价指标体系,激励学生全程自觉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器电子系统不断更新换代,电子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課程学时越来越少,课程的授课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课上课下教学和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实际需要,达到理想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姚胜华.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汽车电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局域网,电器,控制技术,智能化
现代汽车通过大量采用电子设备改造传统电器,以满足日益严格的节能、环保和安全要求。但随着汽车电器元件急剧增多,汽车电器系统也面临诸多负面问题,如大规模汽车线束的制造、加工和安装变得越来越困难;众多电器的工作状态难以控制与监测;不同电器间的协调问题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世纪以来国内外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纷纷开展了基于车载网络的电器控制技术的试验和研究。本文对当前进展状况和未来车载新型网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汽车电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汽车电器控制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纵观国内外汽车电器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初期控制即为点对点导线连接控制系统(图1(a));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汽车电器集中控制系统,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汽车电器控制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更加先进的微控制器使得汽车电器控制具有智能性,可进行决策控制(图1 (b));21世纪以来,电器区域集中控制系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图1 (c)),以控制器为核心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不再通过传统的线束连接,而是通过汽车电子网络系统进行连接,以实现通信与控制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1]。
1.2 汽车电器控制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当前国内外许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提出了电器区域集中控制技术方案,部分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量产车。
NXP公司最新提供的基于CAN-Bus现场总线技术的汽车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使用CAN连接的传动装置控制模块、灯控模块、门控模块、座椅控制模块以及仪表盘控制模块等,以及使用LIN网络连接的车窗控制模块、雨刷控制模块、天窗控制模块等[2]。NXP的电器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块依照电器在车身上的实际位置划分,包括四个车门,驾驶座,副驾驶座,后乘员座,天窗以及前,后风窗在内的10个控制模块。
在德国大陆汽车公司(Continental Automotive)的汽车电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中,也采用了仪表总线,诊断总线,动力总线和多用途总线四条总线[2]。其中的仪表总线与多用途总线连接了汽车所有电器系统,包括驾驶室模块、车门模块、车灯总成模块、车前电器模块、车中电器模块,车后电器模块等。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提出了整车电器智能控制系统的框架[3]。该系统采用三种类型的总线将所有汽车电子与电气设备连接成整车网络,通过集中式电控模块进行控制。
沃尔沃汽车公司(Volvo Passenger Car)在2003年推出了用于XC90型轿车的汽车电器控制系统[3],该系统使用了三条总线传动总线,车身电子和娱乐通信总线。中央电子模块CEM还充当网关的作用,把动力总线和车身总线连接起来。沃尔沃客车公司(Volvo Bus)在其最新的9300系列客车中引入了BEA (Bus Electrical Architecture)客车电器构造系统[4]。该系统使用数据总线将汽车电器系统与客车底盘平台整合,使整合的汽车电器系统可以准确的监控整车各功能组件,并且具有错误诊断能力和恢复能力。
Scania卡车公司在其卡车上引入了由绿色、黄色和红色三条CAN总线组成的汽车智能网络系统[2]。其中绿色总线连接舒适性汽车电器,黄色总线连接与动力总成和制动系统关联较少的汽车电器设备,红色总线则为动力总成与制动系统网络。
国内奇瑞汽车公司研究开发的整车电器控制系统采用了4种通讯总线,高速CAN总线、低速CAN总线、K线(诊断用)和LIN总线[5]。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模块、收音机模块、驾驶员侧门模块、乘员门模块、后备箱门模块、仪表盘模块、适应性车灯模块、安全气囊模块以及车身电器模块。
天津大学也开发了一个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智能控制系统[6],包括了用于控制车身主要系统的11个网络节点。
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开发的综合汽车电器系统基于一辆小型客车,系统中包括对座椅、车窗、照明和后视镜控制、远程解锁、车辆安保系统,以及车辆定位等进行控制的车身电器控制系统[5]。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近年来提出了一种称为智能电器系统的汽车电气系统[7],它是一个全分布式的电器系统,具有相互独立的智能电器、独立的信息网以及独立的供电网络可以实现全车电器的网络操纵、故障诊断与报警。
2、新型网络技术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目前在汽车电器控制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标准是CAN和LIN,典型的应用情况是车身和舒适性控制模块连接到低速CAN总线上,并借助LIN总线进行外围设备控制,汽车高速控制系统(如动力系统控制)都是使用高速CAN总线连接[8]。随着新兴网络的发展,蓝牙技术、多媒体通讯、安全总线和汽车线控技术等在未来汽车电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1蓝牙技术(Bluetooh)
新一代汽车将包含通过两个以上或更多的网络连接起来的微控制器,其优点是汽车参数可以通过软件个别定制,另外汽车具有更大程度上的自诊断功能。为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有必要在汽车系统和生产工具、服务工具(用以下载新软件、新参数或上传汽车状态、诊断信息等)之间建立双向通信。而蓝牙技术可以在汽车系统、生产工具以及服务工具之间建立无线通讯。如图2所示,一个蓝牙基站和现场总线相连,当在线汽车和蓝牙基站获得连接时,上传串行信号,然后生产计算机通过现场总线向基站下载该汽车软件,最后传送到汽车。同样在汽车服务领域(检测、诊断等),通过蓝牙技术也可为任何电子控制单元下载最新版本的软件。
2009年4月,蓝牙技术联盟(BIuetooth SIG)正式颁布了新一代标准规范“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Version 3 0 Speed”(蓝牙核心规范3.0版高速),简称为“蓝牙3.0 Hs”或“蓝牙3.0”其数据传输率大约24Mbps,是蓝牙2.0的8倍,今后可以轻松用于娱乐设备间之间资料传输[9]。
2.2 多媒体通讯网络(IDB-M)
现代汽车车载MP3、DVD和CD等多媒体设备的播放需要实时的音频和视频通讯,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制定了专门用于多媒体高速通信的网络标准IDB-M(Intelligent Data Bus-Multimedia),如D2B (Domestic Digital Bus)和MOST (Media Oriented System)等。
D2B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Philips、Sony等公司共同开发,用于汽车多媒体和通信的分布式网络,通常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连接远程信息和多媒体连接,如CD播放器、语音控制单元、电话和Internet,奔驰公司在1999年款的S类车型中采用了该技术。但D2B产生巨额应用之后,由于其速度太慢,因而在1998年,Audi、BMW、DaimlerChrysler、Harman、Becker、Motorola、Oasis SiliconSystems、Johnson Controls、Delphi Delco等公司又联合开发了MOST(媒体系统数据交换)协议[10]。它是专门用于汽车工业的多媒体光纤网络标准,速率可达50Mbps。MOST网络不仅提供很高的速率和性能,而且成本相对较低。BMW在业界率先采用了MOST协议,DaimlerChrysler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均计划采用该协议。
2.3 汽车线控网络技术(X-by-Wire)
线控网络技术是从飞机控制系统引申而来的,飞机控制系统中的Fly-by-Wire是一种电线代替机械的控制系统,它将飞机驾驶员的操纵控制和操作命令转换成电信号,利用机载计算机控制飞机的飞行。随着对汽车容错能力和通信系统可靠性要求的日益严格,这种控制方式遂被引入到汽车控制中。如引入到汽车驾驶系统,就称为Drive-by-Wire (电控驾驶),引入到制动系统就产生了Brake-by-Wire (电控制动),引入到转向控制上就有Steering-by-Wire (电控转向),故统称为X-by-Wire[10]。目前这类总线标准主要有TTCAN(Time-Trigger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TTP(Time-Triggered Protocal)、Byteflight和FlexRay[8]。
FlexRay即是一种“基于时间触发的”汽车网络协议标准,它是为车上高层网络和线控系统开发的通信标准,在提高数据传输率的条件下,能够满足汽车安全要求的可靠性指标,可以弥补CAN总线的许多不足,广泛地用于底盘控制、车身和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11]。FlexRay标准由BMW、DaimlerChrysler、Motorola、Philips等公司联合开发和建立,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FlexRay协会,FlexRay将有望成为汽车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高速总线系统的标准。图3所示为汽车转向X-by-Wire控制原理,在该系统中,电控单元、传感器和执行器都有冗余备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雪铁龙公司曾在C-Crosser和C-Airdream概念车上采用了线控技术,用电信号传输替代了传统转向盘与转向器、加速踏板与节气门、制动踏板与制动泵间的机械连接,驾驶室内没有了控制踏板,而是设计了一个多功能转向盘以实现转向、加速和制动功能,目前已在配备了3.0L V6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的C5车上进行道路试验[12]。
此外,专门用于安全气囊系统的安全总线技术(Safety Bus)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它通过连接加速度仪、安全传感器等装置,为汽车被动安全提供技术保障。目前较为成熟的安全总线技术有Delphi公司的SaftyBus、BMW公司的Byteflight和Motorola公司的DSI技术等。
3、结语
基于局域网的汽车电器控制技术是汽车满足安全、环保、节能和舒适性诸方面新要求的一种必然选择和趋势。可以预期,未来汽车的电器系统控制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功能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数字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一些传统模拟和机械的器件将被数字所代替;在信息传输上,一些新型总线标准的使用将更加频繁,汽车电子产品也将随之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Zhang X F,Yang D G,Lian X M.IEED system:ANew kind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2008.
[2]CAN-Bus现场总线应用方案.汽车电子篇.2004/03.http://www.zlgmcu.com.
[3]Kevin Jost.Volvo Xc90:Best Aei Engineered Vehicle,SAE Magazine,2003.
[4]Volvo trucks china[EB/OL].[2009-1-1]. http://www.volvo.com/trucks/china-market.
[5]廖雁南.整车智能电器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规划[D]北京: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2006.
[6]郭利进,王化祥,龚进峰.基于CAN总线的车身网络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汽车工程,2006,28(8).
[7]张新丰,林凯,刘旺等.汽车语控智能电器系统.汽车工程,2007,29(7):601-605.
[8]罗峰,孙泽昌.汽车CAN总线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
[9]张国锋.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汽车电子发展缺一不可.汽车零部件.2009(11).
[10]葛布凯,陈海军.MOST网络协议在汽车中的应用.
[11]吴诰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车内局域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电器技术培训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