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活教英语论文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活教英语论文范文(精选5篇)

活教英语论文 第1篇

一、营造自由化课堂情境丰富学生认知情感

情境自由化是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展现他们学习能动性与内在发展需要的基本前提。 创设自由化的课堂学习情境, 便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更积极主动融入课堂,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更好地运用英语相互交流。

创设自由化课堂情境,能在激活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让课堂变得更具有人文性和生活化。 自由化课堂情境创设,应以活化课程资源为根本,多给学生自由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机会,让他们能灵活学习运用。 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多鼓励学生带着自我感悟大胆表述,让课堂成为他们随时表达交流的重要载体。 关注学生的自由表达,给他们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交流氛围,让他们能够享有更多的表达话语权和自主权。

自由化课堂情境的创设,能使得学生对课程理解感知有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 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 lish) 在模块八Unit1 The written world的“ Reading B Appreci- 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感悟和阅读经历,建议学生就“ 你所知道的十九世纪以来英美文学发展”和 “ 英美古典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培养学生整体阅读和自主概括能力。 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围绕“ What do I kno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lassic literature?” 和“ What do I learn from Charles Dickens’ work?” 进行主题演讲,帮助他们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感知,利于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调整认知思维方法。

二、重视任务化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合作探知

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互动交流,让课堂教学由单一的教师主讲向师生互动转变,帮助学生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更好掌握语言知识。 创设可探究性任务,能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形成鲜明的感知印象。

任务化互动交流, 在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和差异的基础上,多给学生提供可表达交流的任务,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重点, 引导他们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的思维。 利用互联网、电子读物、报刊杂志等学习资源,创设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 鼓励他们针对自身问题进行自由选择。 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主动表达观点。 任务化互动能使得课程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借助任务化模式互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认知思维方法, 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语言感知。 例如在模块八U- nit4Films and film events的 “ Reading B Important film events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 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us about your favourite film?”进行同伴交流,帮助他们深化整体理解感知。 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围绕“ What do you see from films?” 和“ Do you think film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us?”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合作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尝试实践性活动延伸引导学生多元表达

运用英语交流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拓展性延伸,能使得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获得丰富理解。 通过活动形式来延伸教学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感知,还能够使得学生主动表达。

借助互动形式展现教学过程,可根据学生英语发展需要, 以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为根本,尝试运用画廊、教室等资源创设与教材大致相同的,便于他们在多样化资源指导下提高英语感知准确性。 运用活动来鼓励学生针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像英语手抄报、学习园地、演讲比赛、故事会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悟。 教师则以观众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才华,激活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活教活学,激发兴趣 第2篇

可有些学生拿到《史记》课本后,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甚至历尽千难万险要改学诗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史记》这么长的文言文,真可怕。

怎么能让这些文言文不再可怕呢?有人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师怎样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怎样学。因此,要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就要让他们活学,那教师就必须活教。

一、找准切入点,大胆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不同的学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找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高祖本纪》时,没有按传统的做法从刘邦发迹前讲到刘邦称帝再讲到高祖还乡,而是让学生思考:刘邦在与项羽的争斗中成功了,那么,用刘邦自己的话说(强调用刘邦自己的话),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学生很快从第十六段找到了答案,即刘邦会使用人,能驾驭人,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攻有猛将。然后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三个人分别给予了刘邦怎样的帮助呢?从文中找出答案。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抛出第三个问题:刘邦由泗水亭长一步步登上了皇位,他身上肯定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优点。人无完人,你能从文中找到他的缺点吗?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举手,很快就把他的缺点找全了。在此基础上,又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刘邦的缺点那么多,竟然还能成功,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二、面向生活,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语文只有立足生活,教学才会更有效,教育才会更有力量,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离开生活的土壤,语文就如同无本之木,不可能枝繁叶茂。

在教学《刺客列传》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看了一个短片。也许大家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面对荆轲的失败,学生深表遗憾,甚至痛骂秦王。于是,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荆轲刺秦成功,能挽救燕国灭亡的命运吗?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很快就得出正确的结论:秦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即使刺死了这个秦王,还会有另一个秦王站出来,秦国不会灭亡,燕国的命运也不会得到改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对于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生活在你们身边,你对他有什么评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很快就总结出结论。

不光是《史记》,其实很多文章都可以这样放在生活中去讲。《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古人的观点让人们相信积累的重要作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前人的感叹会让人们想起稍纵即逝的年华;《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的爱国激情会激起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三、引导学生积累《史记》素材,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兴趣

发现学习的首倡者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学生只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

在教学《屈原列传》时,可用幻灯片引导学生积累名言名句。首先给学生例句,如,我说屈原忧国忧民,因为他说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说屈原洁身自好,因为他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等等。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子,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这样做,形式多样化,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思考,踊跃参与,积累了成语,积累了名句,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用学生的思维去上课,因势利导,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人们,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高中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阶段,朝气蓬勃,血气方刚,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对国内外时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当文本内容涉及到战争尤其是侵略战争时,学生总是会想到钓鱼岛问题,在下面窃窃私语。基于这种学情,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应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可顺势让大家讨论,选代表回答应怎样对待钓鱼岛的问题。刚开始,学生义愤填膺,对“小日本”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立马组成一支敢死队直插日本东京。于是就结合历史问题和当今时事疏导大家,让大家坚信,钓鱼岛一定是中国的,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因为正义总会战胜邪恶;但是,大家现在要做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学好自己应该学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武装民族,让祖国以昂扬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分组教学,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兴趣

活教英语论文 第3篇

一、创设美化、情化、趣化的课堂

现代教学论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因此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要使学生爱学、乐学,首先就要美化、情化、趣化英语课堂。美化课堂指教师在课堂上讲究语言美,给学生以听觉的美感和视觉的美感。其中语言美是课堂美化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纯正优美、标准流利的语音,简明准确、形式生动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受到语言美,产生表现语言美的欲望,从而自发加强听力和口语练习,在课堂上把它表现出来。

情化课堂指教师一方面要挖掘英语学科本身丰富多彩的情感素材,精心设计教学,上课时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可用多媒体等手段,集文字、图像、影像等再现场景,增强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上“Friendship”这一课时,笔者播放电影《安妮日记》的片断,让学生了解本课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体会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和情感,把学生的心智引至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残忍,为讲解课文作铺垫。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接着播放歌曲《朋友》,在这首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中,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交友和保持友谊?让他们各抒己见并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趣化课堂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充满动感。英语课堂的“趣化”要能启人且启得幽默,更要趣得智慧,使学生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在上定语从句这一语法课时,笔者引用了一则幽默导入新课:某总统准备出席一次重大宴会,新闻本想报道:The president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distinguish him from others。(总统将不穿与众人不同的衣服)。但因印刷中该句多加了一个逗号,使得这句话成为爆炸性新闻:The president will wear no clothes,which distinguish him from others。(总统将不穿衣服,这将使他与众不同)。一个逗号,居然使“总统不穿衣服”!学生顿时哄堂大笑。在这个幽默的语境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1.什么叫定语从句?2.如何确定定语从句的先行词?3.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有哪些?4.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定语从句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在感受语言幽默的同时又有理性的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英语课是以美、情、趣交相辉映的,以美促情,以情启智、以趣启情,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体验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面向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课堂

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这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重要的理念之一。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入手,把学生引入现实的情景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有利于学生借助于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逐渐学会用英语思维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上以“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为题的阅读文前,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杂志等途径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在课堂上,先用多媒体呈现花香鸟语等美好景象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并感受美景美景,在发出感叹时,再展示学生搜集来的人为破坏环境的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人类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尘暴肆虐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等恶果,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学生受到了触动,认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有责,开始关注现实和人类的命运。

总之,通过美化、情化、趣化的课堂,创设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课堂,创设一个知识、能力创新水乳交融的课堂,能有效地激活英语,教活英语,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进一步发展。

摘要:针对高中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根据教师自身的实践,活教英语,创建有生命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活教英语,有生命力的高中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活教活学,拓宽语文教与学 第4篇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法,科学利用教材,用“情感熏陶”,“启发”、“点拨”等方法,使教材充分感染学生,

熏陶学生、使他们从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中获得语文的“感悟”。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时,引导学生从“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似花非花的雪花”“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等中,体会作者是怎么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悲凉弥散开来。带领他们走进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体味到文章传达的情感后,我适时地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文章《商丘的冬天》,让学生通过观察商丘的天空、流水、树、草、风向等,得出乐商丘的总特点:温情,暧昧。暖是乍远乍近,冷则是欲说还羞。这样,通过灵活的思维转换,将课内的学习转化为课外的实际应用,既做以了务实又达到了知识求活的目的。

二、抓学科特点,不同于理科教学的深与难,语文教学要求的是广度,对阅读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好作品,如余秋雨、余光中、刘庸、林清玄、张晓风、毕淑敏等人的散文,背诵他们的一些精美篇章。看他们是如何在自然和生活中探索、体察、感悟人生的,看他们是怎样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和细腻的笔触去抒写爱国的衷肠、人生的思考和对祖国古典文化的膜拜,在学生心头激起语言美、情思美、哲理美的涟漪。如毕淑敏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茧。这些茧背负在我们的身上,吸取着我们的热量,让我们寒冷,令前进的速度受限。撕碎这茧,没有外力和机械可供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和爪。”张晓风的“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等,学生读得多了,自然就能产生为自己负责的心理,感悟出面对种种苦难人生要保持的坚忍不拔、遗世独立的精神气度。这样去引导学生读书、联想、感悟,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三、以考代练,讲练结合,变教材为训练或测试的材料。据不同单元不同篇目、不同文体,结合收集到的各省市交流的考试信息和题目,从基础知识到篇章结构、表现技巧等都灵活设计一些得当的练习,用“激疑析疑解疑”、“讨论讲评总结”等方法组织教学,进行知识强化训练,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最后,我每周带领学生去一趟阅览室,根据教学内容,界定相应的阅读范围;课外,鼓动他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甚至从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学习语文。这样,寓语文的应考准备于轻松、活泼而又兴味盎然且五彩斑斓的大实践活动之中,于无声无为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质。

活教英语论文 第5篇

一、开放课堂, 在校园中识字

识字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 如果学生总是一味被动识字, 那么不仅识字效率低,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 老师一定要在学生识字起步阶段, 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识字气氛, 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 他们认识了新老师、同学、班级, 开始了新生活。老师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及时让他们认识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任课老师的姓名、同学姓名、校园及教室里的标语……学生在这样的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 激发了浓厚的识字兴趣。

二、创设情境, 在活动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个特点, 利用实物、图画、游戏、编故事、教儿歌, 可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识字情境中。

1.编儿歌。遇到易错易混淆的字, 我常常引导学生编儿歌识记。如学习声旁是“青”的“晴、请、清、睛”四个字时, 把这四个字编成一首诗识记:“太阳出来天放晴, 下起雨来水清清, 礼貌用语嘴上请, 目光炯炯是眼睛。”这样把字的各部位组编成一个有趣儿歌, 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学好记。

2.利用图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象形字的教学。如教学“笔”字, 我在黑板上画出一支毛笔, 学生一看便一目了然, 将这样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一个个汉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3.编故事。遇到结构较难的汉字 , 可以把它拆成多个部分, 编故事巧记。如教学“滚”字时可以编小故事:下大雨了 (三点水) , 一位老公公 (公) 穿着雨衣 (衣) 出门, 不小心摔了一跤, 在地上打了个滚。学生牢牢记住了这个结构繁琐的汉字, 印象十分深刻, 再也不会写错了。

4.猜字谜。猜字谜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事 , 在猜谜过程中, 既活跃了思维, 开发了智力, 又加深了对字的记忆。如“三人手拉手, 一起看日出”猜一字 (谜底:春) 。“又到村里”猜一字 (谜底 :树 ) 。这里把“春”拆成了 “三、人、日”, 把“树”拆成了“村、又”, 由熟字巧妙地组成生字 , 学生饶有趣味地在温习熟字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了生字。

5.利用游戏。将游戏引入课堂, 能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常用游戏有:摘果子, 搭火车, 送信, 夺红旗, 变魔术, 对对碰, 交朋友, 等等。如学习带“提手旁”的字时, 可让学生看动作猜字词,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字义又提高了识字热情。

三、走出校门, 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生活中处处用语文。如果我们能够把识字教学推广至生活这一大的课堂, 开展生活识字活动, 学生就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识字。只要我们把在生活中识字这一理念植入学生的心田, 生活就会是他们识字的大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识字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 让学生做到主动识字。引导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 认识站牌, 认识公交车上的各种标语;引导学生在逛街时, 认识店铺名;引导学生到饭店吃饭时, 认识菜谱上的字;引导孩子在旅游时, 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 引导学生与身边的汉字交朋友,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开发了学生的识字潜能。

四、引导积累, 获取成功体验

积累的形式如下: (1) 在班级内开设“识字乐园”。让学生把自己认识新字的方法和过程讲给同学听, 再把所认识的字贴进“识字乐园”, 教会全班同学。 (2) 引导学生制作“采密集”。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 制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 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 办“识字小报”。这是识用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用小报的形式展示识字成果, 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成长的舞台, 既是一种交流, 更是一种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 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识字模式进行探索改革。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 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让一个个陌生的汉字“活”起来。学生轻松识字了, 识字不再是沉重包袱。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识字模式进行探索改革。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 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让一个个陌生的汉字“活”起来。学生轻松识字了, 识字就不再是学生的沉重包袱。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民辉.低年级识字方法浅谈.小学教学参考, 2011.30.

活教英语论文范文

活教英语论文范文(精选5篇)活教英语论文 第1篇一、营造自由化课堂情境丰富学生认知情感情境自由化是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展现他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