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服务计费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服务计费范文(精选12篇)

服务计费 第1篇

1. 物业服务费的计费依据不够公平

在《物业管理条例》和《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指导下,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具体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虽然这些管理办法不尽相同, 但是收费依据却基本一致, 即一般都是根据业主产权证书上登记的建筑面积 (包括公摊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 来确定。这种收费依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因为每个业主房屋的建筑面积是固定的, 只要收费标准不变, 应交纳的物业服务费就固定不变。但是, 这种收费依据也有明显的弊端, 那就是公平合理性考虑的不够。因为这种计费依据只考虑了物的因素, 未考虑人的因素。虽然物业面积和人口数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但绝非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 而且人口因素是动态变化的。

以住宅物业为例, 在一个物业服务区域中, 同样面积的房子, 有些业主是单身阶层, 有些是两口之家, 有些是群租, 还有一些房子闲置未用, 等等。可见, 面积相同的房子使用者人数的差异可能非常大。但对物业服务企业来说, 它提供给每个物业使用者的公共服务是无差异的, 如公共区域的绿化、清洁卫生、消防安全、秩序维护以及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等。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房子, 如果使用者人数多, 那么享受的公共服务总量也随之增加, 但是根据现在的物业服务收费计费依据, 其物业服务费却没有增加。显然, 这种“认房不认人”、“以房定费”的做法有失公允。

2. 物业服务费的计费方式不够科学

现行的物业服务收费采取两种方式, 即包干制和酬金制。实行包干制的, 收取的物业服务费中包括物业服务成本、法定税费和企业利润三部分。实行酬金制的, 收取的物业服务费中包括物业服务支出和企业酬金两部分。在这些费用构成中, 物业服务成本 (支出) 是物业服务费的主体部分, 包括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物业服务区域清洁卫生费用、绿化养护费用、秩序维护费用;物业服务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办公费用等。在我国目前的物业服务实践中, 大部分地方对物业服务成本 (支出) 的各个项目没有逐一进行明确定价, 而是采取类似商品套装的方式只提供一个物业服务费的总价。这种“只计总价不计单价”的计费方式有着明显的弊端。

目前拒缴和拖欠物业服务费的情况比较普遍,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部分业主认为企业提供的物业服务质量不高。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业主并不是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工作全盘否定, 而只是对其中的某一项服务不满, 比如小区绿化不好、清洁卫生工作不到位、共用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公共秩序混乱等等。由于具体的服务项目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 这就导致一些业主因对某一项服务不满意就拒缴和拖欠全部的物业服务费。

3.“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收费原则难以贯彻

“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是物业服务收费的重要原则, 这与一般商品“按质论价”是一致的。但是物业服务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行为, 具有无形性的特征, 其质量的考核存在着技术上的难度。比如物业服务人员说话的语气、神态等, 只能通过人的感官来感受, 不容易通过硬性的指标来衡量。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物业服务质量考核体系, 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物业服务质量考核方面的管理办法, 但是其合理性、可操作性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业主与物业服务方在服务质量方面经常存在分歧, 甚至业主之间对物业服务质量也评判不一, 从而引发收费纠纷。

4. 物业服务收费的一些常规做法不合理

在物业服务收费实践中, 一些约定俗成或常见的做法不够公平合理, 比如单独购买车位或车库的产权人一直未成为物业服务费的缴纳对象。

《物权法》第74条规定, 建筑区划内, 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其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这一法条意味着建设单位在满足业主需要的基础上, 可以单独将车位、车库的所有权让渡给业主之外的消费者。根据现行的普遍做法, 物业服务企业对这些外卖的车位和车库, 仅收取车辆管理费。显然, 车辆管理费由物业服务企业独自享有, 全体业主不能从中获取任何益处。如果物业服务收费采取的是酬金制方式, 那么这些外卖车位、车库的产权人除了缴纳车辆管理费外, 是否应该适当缴纳对全体业主都有益的物业服务费呢?

就本质来说, 这些单独购买车位、车库的消费者也是名副其实的业主, 只不过他们所持有的物业形式和其他业主不同而已。他们是否需要缴纳适当的物业服务费, 关键是看他们有无享受车辆管理服务之外的其他物业服务。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 如果车位、车库产权人在通往车位、车库的过程中, 要穿越物业管理区域, 那么他们自然要享受一系列的物业公共服务, 比如清洁卫生、绿化、道路交通、公共秩序等等;其二, 如果车位、车库产权人可以直达车位、车库而无须穿越物业管理区域, 那么他们就未享受到车辆管理服务之外的物业服务。

对于第一种情况, 也许有些人会反驳:这些车位、车库和物业管理区域应该是一种相邻关系, 全体业主理应提供通行的便利。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 我们应该注意到, 这些外卖车位、车库的使用寿命高达数十年, 单就车辆对物业管理区域道路的毁损来说, 这些产权人就没有理由不承担必需的道路养护费用, 如果更较真的话, 这些车辆占用了物业服务区域内有限的道路资源, 增加了安全隐患, 而且污染了环境。对于这些负面的外部效应, 难道不应该付出一定代价吗?

二、物业服务收费合理化之建议

1. 修改物业服务费的计费依据

建议物业服务费计费依据以建筑面积为基准, 综合考虑人口因素进行调整。房屋闲置不用可作为计费的起点, 然后根据实际使用人数进行调整, 房子使用人数发生了变化, 物业服务费用也随之变动。这是一种动态的计费方式。当然, 这种计费依据的可操作性和效率可能不如现行计费方式, 因为物业使用人数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且准确统计也存在一定难度, 但是, 它的公平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物业服务费这样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问题来说, 公平合理性似乎比效率更为重要。

2. 修改物业服务费的计费方式

建议修改“只计总价不计单价”的计费方式, 尽量细化明确每一项服务及支出项目的费用, 使消费者能明明白白消费。这样, 在出现由于个别项目服务质量有瑕疵时, 就可以根据该项服务的具体收费标准和实施情况酌情减免。这种做法, 一方面体现了公平合理、按质论价的原则,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物业服务费的缴纳率。

3. 建立精确、高效的物业服务质量考核体系

设计费是什么?设计费的收取标准 第2篇

2、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附加调整系数为1.1~1.4。根据工程设计复杂程度确定适当的附加调整系数,计算工程设计收费。

3、单独委托工艺设计、土建以及公用工程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按照其占基本服务设计工作量的比例计算工程设计收费。

4、工程设计中采用标准设计或者复用设计的,按照同类新建项目基本设计收费的30%计算收费;需要重新进行基础设计的,按照同类新建项目基本设计收费的40%计算收费;需要对原设计做局部修改的,由发包人和设计人根据设计工作量协商确定工程设计收费。

5、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设计人承担的,其中对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合理性和整体性负责的设计人,按照该建设项目基本设计收费的5%加收工程设计协调费。

6、编制工程施工图预算的,按照该建设项目基本设计收费的10%收取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编制工程竣工图的,按照该建设项目基本设计收费的8%收取竣工图编制费。

7、工程设计中采用设计人自有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其专利和专有技术收费由发包人与设计人协商确定。

8、由境外设计人提供设计文件,需要境内设计人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审核并签署确认意见的,按照国际对等原则或者实际发生的工作量,协商确定审核确认费。

9、工程设计中的引进技术需要境内设计人配合设计的,或者需要按照境外设计程序和技术质量要求由境内设计人进行设计的,工程设计收费由发包人与设计人根据实际发生的设计工作量,参照本标准协商确定。

服务计费 第3篇

【关键词】加强执法力度;规范计费行为;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随着通信工具的增加,使得通信部门的电话计时计费器的工作负担加重,而在日常工作中,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很容易首都奥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计费行为的失常,计费行为的失常不仅会对通信部门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会对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对电话计时计费装置的计费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处理,以保障通信部门的计费安全和计费质量,从而避免用户出现经济损失。

1.目前电话计时计费装置计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电话计时计费装置中存在的弊端,使得很多的用户可以利用电脑对计费系统中的计费率进行更改,从而严重影响到通信公司的利益。同时在部分地区,通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这样就会使得其在工作中,存在马虎大意的现象,其并没有对计时计费修改程序进行保密,从而造成信息的泄露,使得可以随意的对计费率进行修改,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权益,而且对通信企业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有的计时计费器不从零开始计时,即:起始点设为6秒,如标准时间点到60秒时,计费器已显示为66秒,这样,通信公司还是收取用户60秒的费率,而经营者向消费者收取了66秒的费率。

(3)计时计费不对应,即:就是计时按单元计,而计费不按计时单元计,(长话6秒为一个计时单元,一个单元应计0.07元,而按分计。市话3分为初始计时单元,应计0.3元,超过3分后,每超一分加0.1元,而按分计)。现场检定中发现很多计费器是按分计费的。比如打一个长话,通话5秒钟,不足一个计时单元,应按一个计时单元计,计费应为0.07元,而计了0.7元钱,按1分收取了费,多收了0.63元的费。如打市话3分钟,3分内应该计费0.3元,可计费器按3分三个单元计,计为0.9元,多收了2倍的费。坑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市话按长话或网话计费。半价按全价计费,在规定半价的时段不按半价计。免费电话按不免费计。

(5)宾馆用户交换机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主要的问题包括:

①计时设置错误;②计费设置错误;③当前时刻设置错误;④计费单元设置错误;⑤话单错误;⑥多数交换机设置了延时启动,这就存在两种不合理现象,比如延时15秒,当通话短时,在15秒内通话已结束挂断了,可计费器还没有开始计费,这样就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当被叫对方没人等待时,还没有通话,计费器也计费了,这样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经常给经营者与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争吵。

2.加强执法力度,整顿市场秩序

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计费的准确性大大降低,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通信部门计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损害用户的利益,因此,需要相关的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在对电话计时计费装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积极宣传计量法规,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对电话计时计费装置的管理力度,这样可以使得计量管理工作可以更为高效的开展,同时要注意对市场秩序进行有效的整顿,对计量器生产厂家进行合格证的严检。

在对计量器具的管理上要提升管理力度,对需要应用到实际计量工作中的计量器具进行质量检测,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计量器具才能够正式的应用到计量工作中,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计量工作开展的质量。另外,需要根据计量器具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作弊行为进行严格的排查,集中对通信企业进行管理,对通信市场中的计费设备进行有效的更新换代处理,对通信企业进行优化配置,对杂乱的通信设备进行区域的管理划分,统一由通信部门控制,将所有的单机型话机以及交换机进行清除,全部采用企业的交换机进行电话计时计费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在根本上提升计量的质量,有效的打击作弊行为的出现,从而保障了通信企业的经济利益。

3.改变检查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要想有效规避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出现计费行为失常的问题,除了需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的整顿以及加强执法力度以外,还需要对相关的检测手段进行改进,同时要提升服务的质量,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检测工作,从而更为高效的保障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可以精确的进行计费,从而提升通信部门的经济效益,保障用户的消费权益。

(1)通信部门要定期为检修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专门的技术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实地考察,丰富经验和技能,同时可以邀请生产仪器的厂家中的相关专家来进行讲座,在现场对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这样可以面对面的传授,可以有效的提升专门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也能够对其自身的经验进行丰富,从而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发挥出更为有效的作用。

(2)除了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还需要有先进的设备来支持计费行为的开展,通信部门要注意对自身的电话计时计费装置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调换,将更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应用到计费工作中,这样可以使得计费更加的精确和具体,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通信部门的经济效益。采用先进的电话計时计费装置可以有效的弥补原有电话计时计费装置中的不足,完善了相关装置的性能,使得其提供的数据信息更加的真实和可靠,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检定工作的开展,使得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近年来的电话计时计费装置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此种装置的计费行为存在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用户的利益和通信部门的利益,因此,需要加强执法力度,注重整顿市场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检测方式进行改进,同时在服务质量上进行必要的提升,以此来保障通信部门经济效益的提升,另外,也对用户的消费权益进行高效的保障。 [科]

【参考文献】

[1]车磊,郝运海.IC卡公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不确定度的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2(06).

[2]李美娥,秦波,张海丰.谈对局用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误差的检定[J].企业标准化,2013(17).

服务计费 第4篇

关键词:计费支撑,客户,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 任何一个通信运营商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确保了产品质量之外, 首先且必须要做的就是服务, 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而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的关键之一就是做好计费支撑工作, 确保客户服务的信息化支撑, 加快响应速度、减少客户投诉。

一、完善各项计费支撑措施, 确保计费系统有效支撑

(1) 调配资源、优化流程, 确保计费出帐及时准确。为解决月初系统能力紧张, 账务瓶颈问题, 部门骨干人员成立优化小组, 对应用软件要持续进行优化, 提高计费系统性能, 缩短了开账时间, 减轻了月初的系统压力, 确保计费系统出帐时间降到12个小时以内, 融合系统计费出帐准确率保持在99.99%以上, 保证出帐数据的准确性, 并全部达到总部压缩帐期的要求。

(2) 加强话费异常波动分析, 建立了对高额欠费核查机制和流量高额用户预警机制。欠费高额核查, 由地市维护人员每天根据省分下发的数据, 对其中欠费未停机和高额欠费用户进行检查, 核查计费是否正常, 信控是否正常;流量高额预警, 由省分每天四次将24小时内流量费用超过一定阈值的用户发给地市维护人员, 由地市人员人工核对计费是否正常, 避免批量用户计费错误, 及时发现巨额流量用户, 缩短响应时间。

(3) 做好新增资费包的验证工作, 重点做好组合业务以及临界话单的测试验证工作, 提高账单展示的易读性, 减少用户争议。

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不断强化客户服务信息化支撑

(1) 完善省市两级支撑体系。按照“管理权限上收, 维护支撑下移”的总体要求, 明确省市两级职责, 完善省市两级体系, 切实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一方面, 省公司要加强管理权限的集中管控, 避免通过后台方式对于核心数据资源的直接使用;另一方面, 要通过维护权限适度下放, 提供标准化操作处理手段, 方便地市公司对常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缩短支撑距离, 充分发挥出地市的优势。

(2) 加强省市及厂家联动配合机制。注重强化从地市提出问题、省市协同制定解决方案、厂家开发实施的联动机制, 确保地市提出的需求能够及时处理, 提高客户服务问题处理及时率。

(3) 建立和完善“两会两报”沟通制度, 强化闭环管理。通过新功能通报会、维护沟通会以及省、市维护报告等, 加强省市间横向沟通、纵向贯穿, 对客户服务支撑工作强化落实, 确保实现各项支撑工作闭环管理。

(4) 强化实时监控和故障处理。进一步完善落实人工值班巡检制度、系统监控告警制度、维保厂家定期巡检制度, 建立重大故障应急机制, 建立故障事后分析总结制度, 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日常维护及时响应。在正常工作日, 各维护组安排各种维护热线, 确保及时解答和支持地市请求;在周末及节假日, 安排7*24小时维护电话, 保证各种故障及时响应。

(5) 建立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定期沟通机制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确保对地市、客服和各种渠道反映的计费问题能够及时响应、尽快解决, 避免投诉升级。定期从业务口收集各市公司存在的支撑问题。对于由于市分信息化培训、沟通、技术支持等工作未到位造成的问题, 进行通报。对于由于省分处理效率低而造成的问题, 进行通报, 并跟踪、督促解决。

三、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为客户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依托需求支撑平台, 提高需求支撑效率。全部需求通过平台支撑, 提高了使用规范性, 实现了过程流程化, 下一步从需求提交到处理完成, 要进一步明确统一标准要求;要通过跟踪、分析需求处理情况, 针对处理薄弱环节, 组织专题讨论确定解决办法;要建立和完善定期通报制度, 督促、提升处理效率。

(2) 持续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 强化系统支撑能力。优化和完善OCS系统功能, 强化预付费功能的应用支撑;优化和完善经分系统功能, 减少对生产系统的依赖;完善大商客系统和营维系统, 进一步提高运营支撑系统对客户经理、社区经理的支撑能力。

(3) 优先保证重点支撑能力的提升。通过全省集中统一出账, 规范了我省账务处理流程, 提高了计费出帐准确率, 今后要确保出账操作全部纳入系统, 实现出账操作自动化;要确保出账稽核点全省统一, 实现出账过程稽核自动化;要确保资费实现省公司统一管控。

2010电信计费大会-亚信 第5篇

亚信科技

市场部总经理

刘丰

大家下午好,刚才宁宇讲了很多NGBOSS的规划,我这块比较具体讲一下面向3G的支撑系统。我认为支撑系统本身是一种演进,并不会随着3G业务的来临是革命,是大的变化,这个应该不是。

在3G时代的时候,支撑系统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从3G业务来看,我们认为3G业务的主旋律应该是创新,这个创新包括四个方面,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运营模式创新,以及营销方面的创新。和指陈系统不能,支撑系统我们认为他的主旋律是演进。谈到技术创新,从3G角度来看,3G所提供的数据业务带宽远远超过2.5G,2.5G带宽只有56K,3G会到380几K,这样一种带宽使得原来我们用户感受很差的应用,有可能变得很容易接受,用户的感受会显著提高,也使原来不可能的应用变得可能。使得视频电话,VOD的业务,音乐下载这些大应用业务都成为可能。

3G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服务。我们可以说窄带和GPS是革命性的技术,应该说Internet改变了人类的活动方式,3G是GPS上面的技术演进,并不是革命性的技术,这是我们这块的基本定位。国外这些专家把3G戏称为Game、Gamble、Girl,翻译成中文就是黄赌毒。国外运营商推广3G的经验,我们可以得这样的结论,日本的NTTdocomo,他把3G作为革命性的技术推向市场。同时J—Phone把3G作为标准推向市场,效果都不好。相反KDDI把3G作为业务升级推向市场,比较成功。

3G是催化力量,使很多业务成为可能,3G是什么杀手级?在世界运营商范围内的杀手级应用,2G时代SMS,短信是杀手级应用。我们看比较成功的日韩运营商,举韩国SKD的例子,他们整个音乐下载,包括铃声下载占整个收入的53%,占整个数据收入的53%,当然他们有一些文化特色,包括成人内容会占到20%几,还有手机电视,可以讲这种音乐可能是各个3G运营商发现,这是比较受各个年龄段人欢迎的一个业务。人们也预测随着3G市场的逐渐成熟,2006年会发现数据业务大发展的拐点。

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3G,大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用户会有1.85亿,业务收入会达到2000多亿,这样的规模单靠电信运营商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一定是电信运营商和各行各业进行合作,包括和银行、证券和媒体,和体育,形成多方的价值链关系,才有可能形成这样的市场关系。运营商和这些行业关系很复杂,有的是合作竞争,有的是共生关系。近期来看,我注意到4月7号的时候,中国移动宣布和NBA结成市场合作伙伴,这是中国移动和其它的体育这样一个协会建立一种联系,这样一种代表现象,包括像移动公司和银联建立连动优势,这样的公司开展移动电子银行业务。这都是一种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可能这一点比前面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得更关键。

营销创新,实际上3G有人预测会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像Internet一样,原来看新闻都从报纸上看,现在都从网上看。3G来临的时候会逐渐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我也反思现在IPTV炒的这么热,手机可以上电视,会不会原来从电脑和手机上看电视,比从客厅里看电视来得更方便。像韩国他们推广3G的时候,实际把3G作为新媒体和新文化来推广,他并没有作为技术来推广。刚才我提到中国移动和NBA结成这样的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实际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举动有很多方面的含义。首先他是针对年轻客户群,我们在研究韩国SKT公司的时候也发现,他们这些10到30岁之间的用户群,实际为整个数据业务贡献了70%的业务收入。应该说在3G时代,真正的这些争夺的客户群是这样年轻的客户群,他

们对这种新技术、新产品有很强的好奇心,中国移动跟NBA结成这样的关系,首先对年轻客户群的深入理解,了解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跨行业的深度合作。有人讲3G时代如果没有内容,实际上这个跑道上也不会有更漂亮的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NBA吸引M—zone这样的客户群,这样的合作关系可以为运营商带来很多价值。中国移动通信一直努力发觉移动通信的巨大潜力,力求与其它行业开展深度合作,这就是一种营销方面的巨大创新。

3G业务有非常大的特点,不像语音业务,每个手机用户都使用语音业务,3G业务复杂多样,并不是每个人都使用所有的数据业务,比如举一个例子,城市导航,只有开车的人才使用,音乐下载也不是每个人都在用。这样的业务特点使得我们对客户群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欧洲运营商来看,他们在推广3G业务的时候,把自己客户群分成几类,这里举一个奥地利运营商的例子,他把客户运营商分成九类,把可能的3G业务做一个横纵的表格,做很多市场调研,他们发现现在对3G业务有明确要求的是两类人,一个是技术热衷爱好者,另外是新经济团体,10到30岁之间的人群,他们对新的业务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真正推广3G业务的时候,针对这些用户群才是真正对的用户群。我这里讲的专业人士,像我们在座很多都是专业人士,这些人他们实际对3G业务并不一定是主要受众,你推广针对这些人就是错误的营销手段。

我们看一下,我们也研究一下国际上一些运营商他们的成功经验,应该讲3G成功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要有比较全覆盖的、高质量的网络,第二要有大量的功能齐全的手机,价格要合理,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也就是终端,第三点永远是对的,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内容,实际3G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从杀手级这块我也提到,可能没有一个通用的杀手级应用,每个文化群体要不断做尝试。像刚才前面讲的一样,3G是关于创新的,给大家很大的想象空间,要挖掘每个用户群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从中国建设3G角度来看,应该说中国的移动用户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应该说25%、26%左右,应该说中国有13亿用户群体,如果我们渗漏率达到50%,也是现在用户量的翻番,所以对整个移动网络有巨大的需求,3G也可以很大程度满足这样一种市场。与其我们在2G扩用这种网络,不如新建一个3G系统,未来的每线成本还可以低。

另外所有的运营商都面临一个问题,2G和3G的长期并存问题,这两个网络之间怎么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面我们就把我们对3G业务的理解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我的一个思路是讲,3G业务是关于创新的。这里我还包括四点创新,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营销方面的创新,特别是营销方面的创新。

3G支撑系统应该做什么,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如果粗粗地看一下,大家发现3G对BOSS系统有很多挑战,包括服务的广泛性、新的业务模式和客户保持密切的接触,有不同种类型的合作伙伴,收费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显得很杂乱无章,如果归纳一下,还是看出一些规律。上面我们提到3G业务模式有几种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这些都会对BOSS系统的演进构成推动力。另外一点,中国还有一个特色,这次3G牌照发放会伴随运营商重组,运营商重组也会影响3G的发展方向,另外管理理念会影响3G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我们认为3G支撑系统是一种演进,这个驱动力的情况下我们归纳出四点,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现有系统是支撑能力的改进和提升。3G模式TM这块的发展,运营商管理理念是引起的系统整合和流程优化,营销方面的创新是需要经营分析系统的强力支持。

支撑能力的提升是因为3G网络建设的时候会引入很多新的网源,开展很多业务的时候会有很多新的数据采集源,这些都会对现有系统的支撑能力需要有一个提升的要求。包括产品管理、定单管理、服务开通、数据采集,综合计费,这些都要体现3G新的网源和数据源变化。3G时代因为数据业务的极大推进,这块数据量会呈基数类的发展,这块会大量的记

录产生,对整个处理系统性能会有非常高的要求。下面有接口标准化,下一代会不会接口标准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支撑能力提升的第二点,我们认为是内容计费,内容计费是非常老的话题,伴随Internet在90年代出现的时候,中国有163、169,当时接入计费非常简单,但是内容计费一直是难题,最早有一个内容管理和计费。后来亚信开发很多产品,包括我们2001年做了很多内容计费的探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但是Internet计费后来发生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因为Internet是基于无中心,他是崇尚自由精神的网络,所以最终的计费没有进行下去。同样这个话题在2001年移动Internet出现的时候又重新提出来,我们做WAP计费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面临3G发展的时候,这个话题就是旧话重提。当然现在我们有这个解决手段又发生一些变化,内容计费应该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看,首先可以从核心网络设备,GGSN如果能够支持这些话单整合,突出这些内容的话单,这个我们就可以有内容计费的数据源。另外一个解决方法是综合网关的改造,我们可以把现有的网关增加一些处理功能,加入到整个网络中去,也能够生成一些数据源。其实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收费站的问题,Internet因为没有收费站,所以收不了费。3G时代我们要找一个合适的点,来把这个收费站建立起来,是这样一个情况。现在有很多方案,可能每个核心设备厂商都有自己的方案,我们也在积极地和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做非常深入的研究。

支撑能力的第三个方面是预付用户如何使用数据业务,这个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但是这是3G必须解决的问题。前面提到3G时代真正对数据业务有大量需求的是10到20岁的人群,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有相应的品牌对应,像Mzone和UP新势力,这个运营商的特点支付能力有限,都会采用预付方式,预付方式如何使用数据业务,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现在不同运营商有不同的方法,有的BOSS做预付业务,智能网的用户移到BOSS里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ADIUS和DIAMETER协议和后台支撑系统接口共同完成预付用户的业务使用,这块我们也有相当的研究储备。

PRM的发展和完善,刚才提到商业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是对PRM的管理提出非常大的考验。BOSS的试点,实际这里有很多对合作伙伴的管理。现在BOSS系统里这些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还是粗浅的管理,未来随着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价值链越来越复杂,价值链不断拓展和延伸,整个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面,这里像包括合作伙伴的考核、分析,这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合作伙伴最重要要建立好利润分成的机制,有一个清晰、公平、合理的利润分成模式,这是能够使得整个数据业务市场蓬勃发展,因为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很多CP和SP没有积极性,那么他们对数据业务这块的贡献会减小,实际整个3G业务数据的启动是整个合作伙伴积极热情的投入才可能发生。我们在PRM这块,在我们的一些客户那边也有一些试点,我们也有一个初步的产品做PRM方面的管理。上面我也提到流程优化,实际流程优化是支撑系统的一种内驱力,激变没有3G业务的外部力量,支撑系统也会向前演进,没有3G我们BOSS系统也会向前演进,我们也会这样想,支撑系统有一个基本的演进路线,一个是市场需求会使支撑系统向前演进,比如增加一个新的业务,现在BOSS系统不支持,你必须要让这个系统向前走。这个市场驱动这种类型的需求有特点,这个都比较急,恨不得用户跟你讲,我提一个需求,你能不能下礼拜上限,第二个演进路线是管理驱动,支撑系统实际上是运营商管理理念的体现,也是支持运营商的管理理念。举一个例子,像CRM,它是一种客户战略,它也是支撑系统,是一个经营理念,CRM这样的经营理念通过CRM这样的支撑系统来实现,反过来讲,支撑系统会随着客户的经营哲学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向前演进,这点实际是和3G无关,没有3G,支撑系统也会向这两条演进。

还有系统整合,我这里谈了两个方面,第一是运营商重组可能会引起的支撑系统整合,我谈运营商重组风险很大的事情,现在有很多谣传,也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版本。当然不外

乎两点,一个是单建,一个是修改。单建,如果某一个运营商拿到牌照,但是没有2.5G的支撑系统,他可能会选择单建,但是也可能能不能把其它系统改造一下支撑3G,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第二是运营商内部的支撑系统的整合,现在所有运营商都谈我们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但是现实是,他们的支撑系统是分散的,这样分散的支撑系统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相背离的。因为最终客户是需要你对他有完整的服务,比如从客服看见他的业务,你从营业厅看见的业务是一致的。我们现在几个电信运营商都有多套支撑系统,特别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这个都是分立的。移动刚才也提到,BOSS和DSMP是两个独立的系统。随着数据业务在整个系统里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终用户需要全方位服务,你必须提供这样的服务。电信也这样,现在有MBOSS,原来还有VNET,还有IDSP,这样几套系统之间的整合,当然可能不会立刻发生,但这会是非常重要考虑的点。联通也是一样,现在有多套的支撑系统。

如果我们看一下BI,前面我们也提到很多有针对性的营销,3G这样的业务,他不是针对全部的受众,他一定是有一个特定的受众群。应该说我们现在的这些主流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建立经营分析系统。但是,应用情况也确实各异,有的也不是特别理想。我个人的一个感觉,还是没有真实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而且使用部门也不是专职的在使用。比如我是计费中心的人,我干完我的活以后,我上去使一下经营分析。这样的情况是不行的,必须有专门的人使用这个系统。我想随着3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加剧,这点会得到显著改善。因为一个是个性化营销,3G时代需要个性化营销,再一点竞争加剧,使得整个经营分析系统对运营商会越来越重要。应该说亚信这块已经有相当的积累了,包括我们做了很多客户分群,做了很多客户价值的分析,包括交叉销售,特别是流失管理,因为这块随着移动运营市场的竞争加剧,客户流失肯定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这块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是很有意思的。亚信经营分析系统会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中国移动市场渗透率的提高,更多的运营商是把注意力放在怎么保留这些高价值客户上面。

下面我简单把3G业务分析和3G支撑系统面临的挑战做一个介绍。3G业务还是以创新为主,3G支撑系统还是以演进为主,这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下边我简单介绍一下亚信在3G支撑系统的市场情况。因为3G支撑系统会是一种演进,所以整个支撑体系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包括BOSS网管和其它的外围系统。当然我们也会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细致的考虑,比如3G时代到来的时候,随着带宽的增加,手机营业厅业务,很多运营商开了手机营业厅业务,但是带宽很窄,你要使用的时候,用户感受很差,所以没有开展起来。手机营业厅能够非常方便给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你可以从手机查询你的话费,甚至通话详单,可以看手机的积分和帐单,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在这方面也都做了研究,实际最终用户有很多这方面的需求,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需求,哪天我从手机上看到我的帐单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

下边向大家做一个广告,亚信在BOSS领域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我们在做BOSS1.5的工程实施有很大压力,我们的汗从后背流下来了。

优化计费模式降低牵引电费支出 第6篇

关键词:优化模式;最大需量;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电费

中图分类号: U2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54-2

1 概述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交通工具。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作为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众所周知电气化铁路运输是国家能源消耗的一个大户,就拿太原铁路局来说,每年几十个亿的牵引电费一直是铁路运输成本的重头戏。

2 牵引电费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2.1 现行牵引电费的计费方式

目前,国内电网用电实行“两部制电价”,两部制电价的电费包括基本电费电度电费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其中:基本电费=基本电价×计费容量;电度电费=电度电价×用电量;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基本电费+电度电费)×功率因数调整比例。基本电费可按变压器容量计算,也可按最大需量计算,按何种方式计费由客户选择;电度电费单价一般执行各省市政府定价,在一些省(直辖市)也可按照省(直辖市)经信委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价格进行计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按照利率值高低进行奖罚,铁路牵引电费功率因数调整值以0.9为标准值。

2.2 牵引变电所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牵引电费是铁路运输企业向地方供电公司支付的一笔能源费用,做好这笔费用的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不仅能够保证铁路运输秩序稳定,同时也能保证资金经济性的最大化。按照传统观念,大家总认为普速铁路牵引变电所主变容量小、利用率较高,基本电费一般执行容量法计费,高铁、客专由于牵引变电所主变均按照远期规划设计,主变容量大、目前利用率偏低,所以基本电费按照需量法计费比较科学。大同西供电段管内的大张线、北同蒲线、宁岢线均是普速铁路,其中北同蒲线、宁岢线也是大秦铁路重载运输通道,从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的行车安排来看, 运量和发车密度都较小,按照客货运混跑和重载标准设计的柴沟堡、永嘉堡、阳高、周士庄、大同东、平旺、怀仁、岱岳、朔州、宁武、庄儿上、秦家庄12个牵引变电所,通过现场监测和每月的电费数据分析来看,这12个所除秦家庄变电所外,其他所的主变普遍存在容量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如果能提升这些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不仅能节省不可小觑的运输成本,同时还能优化电力资源调配,给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2.3 大张、同蒲12个牵引变电所最大需量监控数值分析

通过对12个牵引变电所主变利用率计算可以看出,除秦家庄变电所利用率突破110%以外,其他11个所主变利用率均低于60%,平旺、大同东2个变电所主变利用率均达不到40%。

3 采取的优化措施

针对上述变电所的主变利用率较低的实际情况,笔者翻阅了一些有关电费方面的文件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基本电费方面采用需量法计费、在电度电费方面采取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价格,在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方面采取控制力调0.9-0.95之间,最适于优化牵引电费结构。

3.1 基本电费采取需量法计费

实行需量法计费,需事先向供电公司提出书面申请。一经批准,一年内不能再次申请变更。那么,什么是最大需量呢? MD——契约用电负荷,也叫“最大需量”(单位:kW),是指客户在一个电费结算周期内,每单位时间用电平均负荷的最大值。实际用电负荷与契约用电负荷的差距越大,用电的成本就越高。低于契约负荷就要多付多余部分的基本电费,而高于契约负荷,高出部分就要加倍付费。换言之,契约负荷管理直接反映出企业用电管理水平。

契约用电负荷(MD)是如何计算的?有功电表以连续15分钟稳定最大负荷记录作为本月实际负荷的最大值,且只进不退,按此值对照MD进行收费。所以哪怕一个月中,只有20-30分钟的负荷超出契约负荷,其余时间负荷都很低或者根本不用电,则全月的基本电费仍按最高负荷收费。 按最大需量计算基本电费时,计费容量为供电部门安装的最大需量表记录的最大需量。当最大需量低于变压器和不通过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容量总和的40%时,则按容量总和40%计算。实施需量法计费的客户,基本电费以月计算,如果实际需量低于申报容量的105%时,基本单价为容量法计费单价的1.5倍。如果实际需量大于申报容量的105%时,超出部分基本单价为容量法计费单价的3倍,根据我们实测的经验值,建议主变容量使用率大于61%时,需谨慎申办,稍有不慎就存在被罚的风险。

3.1.1 实行需量法计费取得的效果

①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宁武供电公司供电的10个变电所:

容量法计费时,主变安装容量总计446500kVA,基本电费单价为24元/kVA。每月基本电费合计为446500kVA×24元/kVA=10716000元。

最大需量法计费时,核定容量总计215400kVA,基本电费单价为36元/kVA。每月基本电费合计为215400kVA×36元/kVA=7754400元。

基本电费计费方式由容量法计费变更为最大需量法计费后,每月节约电费10716000元-7754400元=2961600元。

②河北张家口供电公司供电的柴沟堡变电所。

容量法计费时,主变安装容量25000kVA,基本电费单价为23.3元/kVA。每月基本电费合计为25000kVA×23.3元/kVA=582500元。

最大需量法计费时,核定容量总计13250kVA,基本电费单价为35元/kVA。每月基本电费合计为13250kVA×35元/kVA=463750元。

基本电费计费方式由容量法计费变更为最大需量法计费后,每月节约电费582500元-463750元=118750元。

③预计全年节支效果。

河北、山西11个牵引变电所合计每月节约电费:2961600+118750=3080350元,全年节约电费:3080350元/月×12月=36964200元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11个牵引变电所基本电费采用需量法计费全年可以节约成本支出3696.42万元。

3.2 电度电费采取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价格

铁路作为大型国企,现有的牵引电费一直执行政府定价的计划电量,《国家能源局2015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力直接交易是指符合准入条件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按照自愿参与、自主协商的原则直接进行的购售电交易,电网企业按规定提供输配电服务,通过放开用户电力采购和发电企业电力销售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电价形成机制。

大用户直购电是公认的电价改革突破口。通过直购电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多卖家多买家的局面,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在当前形势下,大用户直接交易是电力市场化的一个方向,可谓“一箭三雕”,它可以实现发电、供电、用电企业三方共赢。

为了进一步节约电费支出,太原铁路局供电处通过对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可降低牵引电费中的电度电费单价)的国家及山西省文件进行研究,按照山西省经信委发布的《关于申报参加2016年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通知》,组织路局3个供电单位进行了申报。如果申报成功,铁路牵引用电量将不再执行原目录电价和政府核定的上网电价。铁路牵引电费支付的购电价格由直接交易价格、电网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三部分组成。参考山西某厂2015年申办的资料,直接交易价格加上电网输配价和附加费,它的购电价格比供电公司购电价格平均降低0.07元/kW·h,2016年太原铁路局拟在山西境内申报直购电量17亿度,按照这个值计算我们全年可以节约电费1.2亿元左右。

3.3 将功率因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按照规定,功率因数应达到0.9及以上,功率因数低于0.9,越低罚款越多,但当功率因数大于0.95时,奖励的百分数一直是0.75%,不会随功率因数增大而增大,而补偿电容的增加会使用电增加,另外也要考虑当负荷突变下降时,会造成无功返送的可能,所以控制在0.9-0.95之间最为经济合理。

4 结论

深入研究国家电力系统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们现有电气化铁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在牵引电费支付方面,合理选择需量法计费,积极申报与发电企业的直售电模式,将给我们铁路企业节省大笔的资金。

参 考 文 献

[1] 山西省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实施意见(试行).

[2] 白高赞.牵引变电所基本电费选择方式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

[3] 供电营业规则.

服务计费 第7篇

由用户端发起的拨号由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采集用户账号、密码、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地址和用户端口等信息, 打包后送到认证服务器, 通过认证后再由BRAS采集用户账号、MAC地址、IP地址、用户端口信息、用户流量信息, 打包后送到计费服务器, 生成在线记录, 开始计费;启用计费抄送时, 计费打包信息也会原样地送一份到指定抄送服务器 (此抄送服务器不作为计费成功与否的依据) 。用户下线时由BRAS发出计费终止请求, 计费服务器更新相应的信息, 清除用户在线记录。

在此过程中, 用户账号是作为用户唯一标识, BRAS和认证计费服务器是不会去主动更改。当两个不同的用户账号要产生同一种上线记录时, 只能用第三方软件代理的方式, 通过BRAS打开计费报文抄送的功能, 先送到代理服务器上, 再由代理服务器做对应的账号变换, 变换成省分的账号后再送到省分计费服务器, 记录下相应用户的详细上网信息, 包括用户端口和产生的流量。

2 解决方式

软件使用了Free RADIUS (网站:Free RADIUS.org, 当前版本为2.1.8) , 平台为利用现有的安装了Linux AS4服务器, 软件安装为标准方式 (tar解压后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 , 现只列出需要改动的部分。

配置文件目录:$prefix/etc/raddb ($prefix为安装目录, 默认/usr/local) 。

1) radiusd.conf:开启proxy (安装后默认已开启) , 修改监听IP和端口, 默认监听服务器所有IP, 端口auth为1812, acct为1813;若要设置监听的IP为32位的掩码, 需要将此IP先设置到ifcfg-eth子接口并激活。

2) attrs.pre-proxy:将default及以下的属性值前均加上#号屏蔽, 否则转发的信息不全。

3) preproxy_users:这个文件可以自行定义多种变换方式, 假设原账号为b123@cc, 只取原账号数字部分, 前缀加a, 后缀改为z后 (a123@z) 送省分计费:

格式为正则表达式, 第一行做判断, 需要变换的属性一同写在第二行, 属性之间用逗号隔开, 最后一个属性末尾不要带标点。

4) sites-available/default文件, 将BRAS的地址和公共密钥加入。

如:client 10.0.0.1/32{secret=123}。

这个公共密钥是BRAS和代理服务器之间的, 将pre-proxy部分file前的#号删除, 表示使用preproxy_users文件定义;将pre_proxy_log和post_proxy_log前的#号删除, 表示开启log日志。

5) proxy.conf:定义了目标的域名转向信息, 如:

6) 到$prefix/sbin目录, 用./radiusd–X (大写X) 启动debug方式, 正常时最后一行应是ready to process requests, 否则会列出错误信息和位置。

7) BRAS设备上, 配置安装了Free RADIUS的服务器IP, 再启动计费抄送。

这时, 在代理服务器上能列出详细变换处理结果, 并能看到计费服务器的回应。

可以到sites-available/default文件中开启attr_filter.post-proxy (在attr_filter文件中定义的post-proxy为attrs, 实际要修改的文件为attrs) 定义回送到设备的属性值。从省分计费服务器返回的应答响应值列表只有三个:user-name, acct-status-type, acct-session-id, 回送到BRAS计费响应报文中User-Name是经过变换后的, 并不会影响实际的计费信息, BRAS也不会因为user-name不对而重发。这里服务器地址为1.0.0.2, 这个地址应在省分计费服务器的允许列表中, 并且为可达地址, 端口号为UDP 1812-1814。

8) 正常后用radiusd&启动, 用户较多时建议关闭log记录。

3 扩展

1) 对于有时需要改到本地认证 (在设备上开启所有用户不认证不计费) 的, 若BRAS较多较费时间, 还可利用Free RADIUS模拟本地, 只要在users文件中加入 (在default framed-protocol==PPP之前) :

default auth-type:=accept

可实现任意账号密码都通过认证, 同时将Free RADIUS服务器IP设置为BRAS中的省网认证IP。对于晚间忙时出现此类故障, 能节省大量处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 此IP只能在城域网中使用, 不能宣告到省网。待真正的认证服务器正常后将Free RADIUS上连的接口down掉, 实现了即时切换。

此程序是认证和计费分开处理, 因此需要做不同的变换时只要启动第二套程序, 第二套程序的安装目录和监听端口不能与正在使用的相同。

2) 程序提供了数据库接口 (mssql/mysql/ndb/oracle/postgresql) , 可以方便地将开启本地认证后的计费信息保存, 避免设备做本地认证后的一段时间内查不到用户上线记录;也方便于后期一些模块局在进行宽带台账整理时, 只要将相应BRAS指到这个平台, 就能记录其下用户账号和对应端口信息。需要使用数据库功能时, 要先将数据库装好, 再安装Free RADIUS软件时指定数据库位置 (configure–with-$sql-lib=/$path) 。

3) 黙认的radacct表字段中不记录用户端口, 需要修改radacct表, 增加一条用户端口项 (basport vchar (96) ) , 也可直接利用表中的现有字段。

再修改raddb/sql/$具体使用的sql/dialup.conf, 删除safe-characters前面的#号, 再加入“;”号 (华为BRAS中用户端口信息用“;”号隔开) , 修改accounting_start_query, 在insert into${acct_table1}的最后加入basport, values的最后加入%{NAS-port-id}’。

4 流程

下面的流程是从接收BRAS送来的计费开始包开始到处理后送到计费服务器为止, 重点就在用户名的处理 (对应到preproxy_users文件) 。

下面的流程是从接收计费服务器返回开始到回送到BRAS为止。

5 实际应用效果

从2010年2月份开始, 徐州分公司通过账号变换系统, 将分公司和移动合作的部分宽带用户使用了移动的账号和认证域的资料转换, 实现了近万用户正常的上网信息采集和相应用户上网详单查询, 减少了分局和经营部对相应用户管理的困难和故障处理的延时, 系统运行也很稳定。该项工程的实施, 既减少了一线员工的在处理端口问题上的麻烦, 加快了故障端口的判断速度, 又减少了许多环节, 降低了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在使用账号和认证域时, 在省分的平台上看不到部分宽带用户相应的上网信息, 导致后期经营部维护宽带用户台账和故障处理时困难较大。为此, 分析了PPPoE (point to pointprotocol over Ethernet) 宽带认证计费流程, 提出了账号变换思路和解决方法。

浅析电价计费 第8篇

一、政策条文

《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在第三章销售电价的计价方式中规定了两步制电价的构成:两部制电价由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两部分构成:电度电价是指按用户用电度数计算的电价;基本电价是指按用户用电容量计算的电价, 基本电价按变压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计费。并且相关条文明确了哪些用户应实行两步制电价, 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按变压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计费, 由用户自行选择, 但在一年之内保持不变。但基层电力营销人员在按上述条款收取基本电费时发现:按最大需量收取基本电费时计量方式上没有做明确的技术要求, 对某些用户的收取方式、交费数量有较大争议;按变压器容量收取时确定容量的方法过于原则, 操作性不强, 给具体执行带来不小的难度, 也为电力用户及电力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按最大需量计价的问题

普通用户采用最大需量计算基本电价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由于负荷性质不一样, 现在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不但要求供电设备有备用, 供电电源也要求有两个独立的电源, 而且100%负荷备用。由于两个电源一般取自不同的电源点, 受系统潮流的影响, 两电源可能合环运行, 因此, 电力负荷可能会在用户站内穿越, 也可能两电源同时对用户供电。这样就对用户最大需量的认定带来难题:特别是两个以上电源同时对用户供电时, 存在每回电源所带的负荷在不同时间会不一样的情况, 因此不能单纯把几回电源不同时段的最大需量相加来作为用户的最大需量, 否则会影响用户的直接经济效益, 电力用户不会同意, 作为供电企业也不能这样做。对该类用户最大需量的认定上存在较大缺陷, 电力系统、很多电力用户企业还需对自己的计量系统进行改造:如在电网运营企业调度楼内设一个主站系统, 主站系统同时与两变电所之间进行通信。主站系统将同时读取从两端变电所传来的电量信息, 进行读取、解码、程序处理, 累计相同时段两回路的最大需量之和与预先设定的需量限定值进行比较得出每月的最大需量。即使这样, 最大需量的准确性还是无法得到最根本的解决:适时性、转换器、数据传输速率等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

因此, 在整个电力系统要完善最大需量认定还需很长的过程, 需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按变压器容量计价的问题

当电力用户选择按变压器容量作为计算基本电价依据时, 所有的用电企业都希望接入系统的电力设备总容量越小越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部分用电企业在设备选型时不考虑备用容量, 设备长时间过负荷运行, 导致绝缘老化加快, 寿命缩短, 影响系统安全。2004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发现绕组损坏是2004年度的事故重点, 各个电压等级的纵绝缘和主绝缘损坏事故台次平均占总损坏事故台次的81.1%, 而绝缘损坏主要由运行、雷击、设计、制造工艺相关;在10KV系统中变压器因过负荷烧废烧毁的占非常大比例, 特别是城乡电网改造以前, 局部地区因过负荷烧毁的变压器占所有故障变压器的比例超过80%;第二、部分用电企业在设备选型时考虑了备用容量, 设备按N+1方案配置, 为少缴基本电费, 在运行时按冷备用方式考虑。该种运行情况下, 一般设备几乎都是额定或接近额定运行, 不是最经济的运行方式, 损耗较大, 由于设备长时间满载运行, 也会加快绝缘老化;最为可怕的是有些用电性质决定了必须采用热备用方式而实际采用冷备用方式, 比如煤矿:在好些地方的煤矿为了少缴基本电费采用冷备用方式, 在运行变压器发生故障后才进行导闸操作, 切换至备用变压器, 这样即耽误时间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轻者设备损坏, 重者可发展成特大型事故。这种情况在用电大户有色行业表现也明显:如电解行业几乎都采用N+1方案配置, 如整流变采用冷备用, 其中一台整流变故障可能会导致其余几台变压器过负荷而全部跳闸;由于负荷大, 通常采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供电, 从跳闸至恢复供电正常至少一个小时, 甚至更长时间, 这样对电力用户及供电企业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四、基本电费收取存在分歧从而引发的后果

国家制定和执行基本电费政策的初衷是好的, 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操作性不强, 并且引发了很多相应的问题:第一、引发严重的安全及社会问题, 该种情况必然会对电力网络、电力用户造成经济损失, 更可能转化成较大的社会问题, 影响社会稳定, 与国家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勃;第二、为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合作谋求整体双赢设置障碍:如果国家政策在一些涉及到双方利益问题上长期不加以明确、细分, 必要会影响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的协调及配合工作;第三、与国家出台节能降耗减排政策相勃, 不利于各电力用户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第四、不利于电力企业回收电费。电费回收作为衡量营销绩效的关键, 基本电费的收取不当会直接导致电费的回收率。

五、建议

现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实行电力市场改革, 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而“优质服务”是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优质服务的坚强柱石, 企业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才能生产, 因此:供电企业应在确保供用电双方“双赢”的原则下, 重点研究国家规定范围内的企业定价, 采取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 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要, 从而赢得客户, 赢得市场的最大份额, 促进电力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更好贯彻国家对基本电价的相关政策, 作为供电企业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向国家电力主管部门建议重新制定或调整基本电价的收取方式。

笔者通过大范围的调查研究, 提出了一种对基本电价收取方式的新思路, 以供参考:即以实际用电量来作为基本电价的计费依据:基本电价=实际用电量系数系数的大小由国家统一制定, 制定依据可根据地区条件、负荷性质、电压等级等参数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样计算基本电价比较简单、合理, 用户也较容易接受, 基层部门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操作。

六、结论

由于现在的基本电价收取方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各种弊端, 基本电价收取方式的改变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因此, 我们希望供电企业和用电企业一起, 共同努力, 争取尽早促成, 真正实现“双赢”, 使供、用电双方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电价调整是人民生活关心的大事, 电力部门现行两步制电价机制, 基本电价按最大需量或变压器容量计费。居民对电费的征收方式存在争议。笔者就这些争议意见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3G网络计费结构分析 第9篇

3G业务的特点和计费的复杂性使得3G业务计费功能的建设和改造成为3G支撑系统的建设重点。为了更好的支撑电信各项业务的发展, 并为争创国际一流电信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业务支撑和管理支撑, 使计费系统成为电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必须立足现状, 讲究实效, 在分析未来需求, 尤其是3G需求的基础上, 做好计费系统的体系结构规划, 保证计费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3G的主要业务类型

与前两代通信系统相比,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 的主要特征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3G网络在带宽、传输速率以及QoS方面都有相当显著的优势, 是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革命。与2.5G不同, 3G业务种类繁多, 为了方便运营管理, 业务分类显然很重要。有关3G业务类型的划分, 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 但总体上包含的内容大致致相相同同。。这这里里将将在在可可预预见见范范围围内内的的33GG业业务务分分成成三三大大类类。

1、移动语音业务, 包括基本话音业务及呼叫转移等补充业务。

2、移动数据类业务, 包括SM, USSD等消息类业务、IP承载业务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等。

3、移动多媒体业务, 包括实时多媒体业务 (增值业务) 和非实时多媒体业务。实时多媒体业务包括以可视电话为代表的电路型实时多媒体业务, 也可以是其于流媒体方式的分组型实时多媒体业务;非实时的多媒体业务包括多媒体文件下载、存储或转发等。

二、3G计费系统的特点

传统的BOSS计费系统最基本的特点是各业务独立计费, 通过智能网实现预付费业务的管理, 通过非实时的采集、计费、帐务系统实现后付费的管理。3G业务发展的需求使得实时计费和融合计费成为3G计费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

首先, 3G计费系统应该是一个实时计费系统。其原因是:1、只有实时的计费解决方案, 才能使底层网络承载计费和上层应用计费得到统一;2、只有实时的计费解决方案, 才能够有效地帮助运营商填平数据业务预付费和后付费两者间的技术鸿沟, 并以较低的成本真正实现预付费与后付费的融台;3、只有实时的计费解决方案, 才能使运营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建立在更加稳固的技术基础上。

其次, 3G计费系统还应该是一个融合的计费系统。其原因是:1、预付费和后付费融合, 就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3G计费系统实现预付费和后付费的统一管理;2、多业务计费的融合, 可以同时支持包括话音、数据和视频在内的多种业务的计费, 无论何种业务都可通过统一的计费引擎和统一的帐务系统进行处理。

三、3G计费模式

3G网络的建设及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无疑将使市场的格局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市场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能够吸引并留住用户的同时又能从现有的用户中获取商业价值的各种新型业务目前均在接受市场的考验, 运营商应该充分地认识到3G网络的推出在为多种服务的融合创造有利的平台的同时, 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单一语音时代的单一计费模式。多种计费模式的并存将成为下一代无线数据业务运营中的主流发展趋势。3G计费模式同现有的2.5G计费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一些区别, 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基于使用量的计费:基于使用量的计费是根据用户使用业务而在网络承载层面记录时长、流量、次数等计费要素, 进行批价、计费的过程, 是目前基本通信业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所提供的是一种按“成本加价“的计费模式, 以此模式推动计费系统建设走向精确化。

2、基于服务/内容价值的计费:3G业务的价值链中增加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而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服务/内容价值无法按照交易过程中的数据流量来衡量。传统计费中的时长、流量、次数等计费要素都是从网络承载的层面实现计费, 无法体现3G业务的真正价值, 并保证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利益。3G业务必须使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服务/内容价值得到真正体现。

3、基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计费:对于高端客户, 服务质量往往是使客户坚定信心的基础;而对于低端客户, 价格则会成为其主要考虑因素。为了吸引客户, 则针对不同客户, 需要制定不同的服务质量及收费标准。因此, 相关的计费模式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客户及服务提供商的不同需求。这样做可在设计计费模式时有效地避免盲目性, 并且更好地掌握成本和收益的相互关系, 而其前提是有效的服务质量监控及管理手段。

四、3G计费系统的设计要求

1、3G计费系统功能要求

在功能上, 3G计费系统完成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1) 对用户基于网络服务和业务使用的精确计费, 完成各种业务的计费处理, 主要包括多种业务服务使用记录的预处理、费用计算等;

(2) 对网内所有业务流中各个合作伙伴或者供应商进行费用结算, 如漫游结算以及同本网业务SP之间的结算等;

(3) 对网间业务进行基于合作协议和运营状况的核算, 包括网间结算、异地业务结算以及同网际业务SP之间的结算等。

2、3G计费系统非功能要求

计费的实时性即系统处理更快速是给3G计费系统提出最为突出的性能要求。在3G网络中的一些业务, 需要支持最终客户对某些信息的实时的查询, 需要满足合作伙伴对一些实时帐务进行查询。3G网络的计费实时性主要包括实时扣费, 实时鉴权, 实时缴费, 实时批价处理等。

另外, 3G网络的建设是一种突变, 但承载于网络之上的业务却是渐变的, 也就是说, 所有业务不可能在3G网络建设完成时就全部部署并一成不变的。在3G网络的运营中, 总会有新的业务产生、优化、成熟, 抑或被市场淘汰。在整个业务生命周期中, 计费系统应该能够动态配置、无缝“升级”, 随时适应业务的变化。

五、3G计费系统的基本框架

1、基于3GPP的3G计费基本框架

在3G将大力实施的背景下, 业界有关网络计费的探讨成为3G上演之路上的一项重要议程, 很多电信设备供应商己经对计费系统的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计费系统的一些体系结构也被提出, 图1是基于3GPP的3G计费基本框架图。

图1中, 突出了计费系统在整个网络的位置, 清晰的给出计费系统的外部网元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通过计费系统的标准, 来采集经过处理的话单, 传递给后台的计费系统, 统一的计费, 按照统一的处理方式、处理流程来进行计费, 并且通过实时的帐务系统, 标准化的访问接口, 将计费系统的话单传给后台的实时帐务系统, 进行实时的帐务处理。

该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域:电路交换域 (CS Domain) 、分组交换域 (PS Domain) 和增值应用域 (Service Domain:MMS/LCS/K-Java等) 。3个域分别产生相应的CDR话单传送到计费系统中, 完成对于接入计费、内容计费、漫游计费等3G计费的要求。电路域MSC/GMSC产生CDR后, 发送给计费系统作后续处理。分组域SGSN/GGSN产生CDR后, 经CGF发送给计费系统作后续处理。增值应用域由各业务网关/业务平台产生CDR后, 发送给计费系统作后续处理。

2、3G计费的主要功能实体

(1) SGSN和GGSN

3G计费中心采集CGF上的话单, 根据话单计算出费用, 话单的完全合并, 3G计费中心主要产生以下5种类型的话单 (CDR) :SGSN产生的话单类型:S-CDR、S-SMO-CDR、S-SMT-CDR、M-CDR。GGSN产生的话单类型:G-CDR。M-CDR话单用于记录手机的移动性管理的计费信息, 可以通过数据配置决定是否产生该话单。S-SMO-CDR用于记录短消息始发的计费信息。S-SMT-CDR用于记录短消息终结的计费信息。

(2) CGF (计费网关功能)

CGF提供了将SGSN和GGSN产生的计费信息送往指定的计费中心的机制。CGF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CG是CGF的具体实现。CG的具体实现方式根据厂家采取不同的方式。计费网关CG作为CGF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

●作为一个单独的网络节点。

GSN与CGF之间为多对多的关系, 如图2所示。每个CGF可以同时收集多个GSN话单, 每个GSN也连接多个不同优先级的CGF, 在高优先级CGF由于负载过重或网络中断等原因无法服务时, 可以由低优先级的CGF暂时替代。

●作为GGSN或SGsN中的一个功能模块。

CGF必须提供从SGSN和GGSN收集CDR, 提供较长时间的CDR可靠保存, 将CDR传送给计费中心。为了减少CGF与计费中心的传输量, CGF应该提供一定的部分话单合并功能, 以减少送往计费中心的CDR数量, 从而减少对计费中心的传输线路的带宽要求以及减轻计费中心的处理负担。如图3所示。

CGF与GSN间的通信协议采用G开协议, CGF与计费中心间的通信协议支持FTAM或FTP。CGF必须提供很高的可靠性与冗余性。一个GSN必须对应多个CGF, 这些CGF具有不同的优先级, 当高优先级的CGF不能响应GSN时, GSN将会重新定向其它优先级的CGF。

(3) Billing system (计费中心)

负责对计费数据进行处理产生最终的计费帐单, 计费中心主要有以下功能:采集话单;根据话单计算出费用, 进行话单的完全合并 (第二级合并) , 并进行话单正确性检查。

六、计费系统内部体系结构及改进

1、计费系统内部体系结构

目前的计费系统一般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层体系架构, 为了能够适应不同业务计费流程, 而对外系统 (模块) 呈现并提供统一的服务, 屏蔽了不同业务过程引入的差异。通过分发控制器区分实时计费和普通计费, 分发给后台计费进程。后台计费进程中运行多个实时计费进程, 通过负载均衡策略, 满足业务对计费响应时间的要求。目前计费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2、计费系统体系结构的改进

从对3G计费系统的设计要求的分析, 功能性要求体现在具体计费流程的复度有所增加, 非功能性要求更是3G计费系统应该从体系结构层面重点考虑的问题。

由于3G网络在业务模式上, 将提供更为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 如个人信息服务、娱乐服务、商务服务、增强型的语音服务、多媒体的内容提供、视频服务、电子商务应用、位置服务、Web服务、数据备份/恢复服务、VOIP服务等。而各种新的业务仍将在网络运营过程中不断涌现, 而且这些业务的出现, 要求计费系统能够通过动态配置实现无缝“升级”, 确保对新生业务的实时支持。鉴于业务在3G网络计费中的主导地位, 提出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计费体系结构。整个体系结构图如图5所示。

七、结语

3G业务的要求使得实时计费和融合计费成为3G计费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基于使用量的计费、基于服务/内容价值的计费、基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计费将逐步成为3G计费的主流。业务与承载网络的分离, 使3G计费系统必须依据承载和业务两个层次来进行计费, 并实现两个层次在计费过程中的统一。计费系统要具有良性的体系结构, 满足业务实时性要求, 适应业务演进中计费支持的无缝“升级”。

摘要:随着3G时代的临近, 对3G业务的支撑已经成为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研究了3G计费的主要业务类型及计费模式, 对3GPP给出的计费基本框架做了详细的分析, 根据3G计费系统的设计要求, 结合3G的业务特点和计费模式, 给出了基于业务特征的3G计费系统的体系结构。

云计算计费模型研究 第10篇

云计算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合理高效的云计费功能是保证云计算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云计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按需付费,即用户可以按对资源的实际使用量进行计费,这同时也是云计算的关键特性之一。目前云计算的计费策略主要有两类:固定价格计费和动态计费两类。前者在商业应用方面使用的较多,如Amazon公司提供的Iaa S层资源服务EC2 采用的是固定价格计费,用户按照所使用的虚拟机实例所占用的CPU、硬盘、内存及带宽等来付费或是选择包月/ 年的计费方式。而动态计费策略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如对在混合云中使用支持多种资源共享的基于供需关系决定的动态定价策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混合云中的资源定价及计费问题,参考文献[3] 中刘国奇等通过对服务等级协议(SLA) 内容监测及用户评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用的云计算动态资源计费策略,而参考文献[4] 中陈红等则重点分析了当前云服务的计费现状和重要的平台计费方式,综合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的服务分级计费机制。

上述研究虽然对云计费中的资源定价、策略选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并没有解决现有云计算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活定价策略和用户资源使用行为及对资源评价的计费模型。在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 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云服务的质量,实现云计算资源真正的“按需付费”,保障云计算系统高效运行。

2 已有云计费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典型的Iaa S层计费以Amazon的EC2 和Google App Engine为代表。其中Amazon的EC2,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租赁服务。用户可以利用Amazon提供的各种应用接口在平台上按照自己的需求创建或更改实例( 虚拟机配置单元),并在实例上部署自己的应用服务或其他业务。EC2 的计费主要是基于虚拟机实例需要的CPU、内存、硬盘、网络流量和带宽等计费因子,基于预设的定价策略进行计费。虽然在EC2 的收费策略中对用户申请的高CPU和高内存服务设置了不同的收费标准,但是忽略了用户资源使用行为和资源服务等级方面的影响因素。

Google App Engine(GAE) 是Google提供的一个Paa S服务模式的云计算平台。为了实现该平台的高效计费,GAE允许用户可以对每日愿意购买的资源进行预算,每项资源按照固定配额和收费配额进行计算,收费配额即为用户自定义的每日最大资源使用量,固定配额则是平台设置的资源最大值,用以保证用户之间资源竞争的公平性。GAE主要依据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带宽流量进行收费,收费标准单一、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定价策略的业务相关性和用户服务质量的要求,没有考虑用户的资源使用行为及评价对整个计费结果的影响。Windows Azure同样也是一个Paa S云,但与GAE不同,其是根据用户实际使用资源量进行计费,同时也考虑了资源使用量的差异性,即针对不同资源使用量分别进行收费。与EC2 和GAE相比,Azure对计费标准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现有的云计算系统的计费策略,都没有考虑到资源定价策略与用户业务的相关性和用户资源使用行为及其满意度对其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与用户业务相关的灵活定价策略和用户资源使用行为及服务满意度评价的计费模型:基于业务类型关联不同的资源定价策略,获取用户的资源使用行为及其对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并根据用户行为影响因子和满意度对计费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 云计算计费模型

3.1 模型思想

合理的资源定价策略是高效计费的前提。不同类型的业务种类对不同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大规模实时运算需要较高的CPU和内存,视频点播业务则可能需要较大的带宽和硬盘容量等,因此为保证云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不同类型的业务设置不同的价格标准十分必要。本文研究中首先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预先设定多种资源定价标准,包括:高CPU计算单价、高内存计算单价、高存储计算单价、高带宽计算单价及标准计算单价等,以满足用户在不同业务类别下的差异化资源单价定价需求。

现有的研究工作往往只考虑资源这一个影响因素,而没有考虑作为云计算资源使用主体的用户的资源使用行为,及他们对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评价或反馈对云计算系统整体有效性带来的影响。假如在用户获得资源后,系统并没有对用户的资源使用行为进行限制或约束,则用户可能会滥用云计算资源,造成云计算资源的浪费。同时,用户可以根据SLA,对云计算资源的提供者进行评价或反馈,督促其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在整体上保障云计算系统的高效、稳定。

本文通过设置用户资源使用行为的影响因子Qui和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MSLA制定一种合理的计费策略。参考文献[5] 中梅一多等提出了在网格系统中用声誉值Ri来评价用户行为的思想,借鉴该思想,我们在此同样也提出一个“声望值”Ri的概念,并通过设置一个用户资源使用行为记录分析模块来获取用户的声望值Ri:在用户登录云操作系统并进行资源使用的过程中:(1) 通过设置的用户资源使用行为记录模块获取用户资源使用行为记录( 从用户资源操作日志记录中获得),对用户每次的使用情况进行打分( 分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示用户该次资源使用行为越规范);(2) 分析截止到当前云操作系统中所有用户的资源使用行为记录,求得每个用户的此刻的资源使用行为记录值的方差;(3) 获得当前登录用户i的声望值:用户i的声望值为此刻用户i的资源使用行为记录值的方差与此刻所有用户的资源使用行为记录值的方差之和的商值,即用户的声望值为一相对值。接着,在本研究中根据前述获得的声望值Ri计算第i个用户对其计费结果的影响因子,如公式(1) 所示。

其中Ri≥ 0, 表示第i个用户在该云计算操作系统中的声望值,n表示云计算系统中的用户总数,max(R) 表示用户声望值集合R中的最大值。在公式(1) 中,影响因子Qui(-1< Qui<1) 的绝对值越小,就表明用户在云计算系统中的资源使用行为越规范( 对计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就越小);反之则越不规范。

同时,用户根据与云资源提供者之间签订的SLA,为该云资源提供者( 即云操作系统) 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价,作为用户对该次所使用资源满意度的评价值MSLA,并作为一关键因素影响最终的计费结果。

3.2 计费管理流程图

根据一定的算法流程,得出计费管理流程,如图1 所示。

4 模型应用研究

浪潮云海是一款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广泛兼容、自主设计安全可控、智能高效统一管理的设计原则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其具有分布式、基本模块+ 可变模块、易于扩展的特点。该系统是基于本文中前述的计费策略模型实现,克服了大多数计费系统的不足,实现了云计算资源的精准、高效计费。

通过调研业界已有的云计算服务业务种类,如大规模实时计算、软件研发、视频教学、企业网站托管等不同业务类型对各种类型资源的需求状况的分析,云海中实现了五种基本的资源需求模型:

(1) 基本模型,对应常规、普通的资源请求,如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等;

(2) 高CPU需求模型,即对CPU资源要求较高的资源需求,如物理天体发现、导弹轨迹控制等;

(3) 高内存需求模型,即对内存资源要求较高的资源需求,如并行计算等;

(4) 高存储需求模型,即对存储资源要求较高的资源需求,如视频点播业务等;

(5) 高带宽需求模型,即对网络带宽资源要求较高的服务,如实时通讯等,其中很多业务往往涉及多个资源需求模型。

依据以上五种模型,云海自动设置了五种基本单价策略:标准计算价格、高CPU计算价格、高内存计算价格、高存储计算价格、高带宽计算价格。用户在登录云海后,系统会根据用户资源申请的业务类别,为其自动关联最适合的资源定价策略。通过对用户行为记录分析模块中用户资源使用行为记录信息( 包括:用户信息、类别、资源使用信息如各种资源用量、行为评分等) 的分析,获取用户的声望值,继而获取用户资源使用行为对计费结果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调整计费结果。

云计算资源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动态协商,在协商过程中云计算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需要签订服务等级协议(SLA) 来保障双方的利益。SLA提供了服务详细描述、服务等级目标(Service Level Objects,SLO) 和违约赔偿等内容。云海中设计的SLA服务内容样式如表1 中所示。根据SLA,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对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情况的反馈。对于功能性需求来说,主要考虑是否满足用户正常的使用虚拟机资源来完成正常物理机的所有操作;对于非功能性需求,主要考虑用户各项操作的响应时间、各种资源需求的满足、操作安全和数据安全、可维护性和易操作性等。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状况分别占一定比例的分值,用户会分别针对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情况为此次云计算服务情况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一个0~1 范围的数作为用户对此次服务的反馈评价值,最终影响计费结果。

因此,基于用户和云计算资源提供者签订的SLA,用户可以对资源提供者提供的资源服务进行反馈和评价,保证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保障云计算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现有的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计费模型能够很好地满足云计算操作系统计费功能的要求。

5 结语

服务计费 第11篇

关键词:winsock;TCP/IP协议;计费管理系统

Winsock是一个ActiveX控件,它为采用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机制的网络提供了编制接口,使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藉此实现连接和数据交换。它不是一种网络协议,而是一套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Socket实际在计算机中提供了一个通信端口,可以通过这个端口与任何一个具有Socket接口的计算机通信。应用程序在网络上传输,接收的信息都通过这个Socket接口来实现。

本文主要研究了Winsock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TCP/IP协议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编程,服务器端与客户机端程序的设计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实现Winsock网络按时收费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方案的研究

我们所设计的网络计费系统分为三部分,一是在win32平台上的线程对数据包的截获,并且进行初步的整理,生成日志文件,作为前台;而后台则是在windows net server上的数据库管理,直接取得第一部分截取程序生成的日志文件和通过ftp获取在Linux服务器上其它服务生成的日志文件,对其分析,并至于以BDE驱动的数据库文件中。三是计费信息用户查询子系统,使得用户能在线通过权限查询到自己各个时间段内的计费信息和费用情况,有利于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Socket有3种主要类型:流式套接口,数据报套接口和原始套接口。面向连接服务器处理的请求往往比较复杂,原理是:服务器端不断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当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连接请求并被服务器端检测到以后,服务器会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建立连接。本文在方案选择上采用了在网络编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客户机/服务器模型。选取了基于TCP/IP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和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

二、系统的软件设计

(一)服务器的设计

①在初始化阶段调用WSAStartup(),此函数在应用程序中初始化Windows Sockets DLL ,只有此函数调用成功后,应用程序才可以再调用其他Windows Sockets DLL中的API函数。②建立Socket,初始化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后,需要在服务器端建立一个监听的Socket,为此可以调用Socket()函数用来建立这个监听的Socket,并定义此Socket所使用的通信协议。③绑定端口,为服务器端定义的这个监听的Socket指定一个地址及端口(Port),这样客户端才知道待会要连接哪一个地址的哪个端口,为此我们要调用bind()函数,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④监听,当服务器端的Socket对象绑定完成之后,服务器端必须建立一个监听的队列来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listen()函数使服务器端的Socket 进入监听状态,并设定可以建立的最大连接数。⑤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Client提出连接请求时,Server端hwnd视窗会收到Winsock Stack送来我们自定义的一个消息,这时,我们可以分析lParam,然后调用相关的函数来处理此事件。⑥结束 socket 连接,这一过程可以由服务器或客户机的任一端启动,只要调用closesocket()就可以,而要关闭Server端监听状态的socket,同样也是利用此函数。

(二)客户机的设计

①建立客户端的Socket,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也是调用WSAStartup() 函数来与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建立关系,然后同样调用socket() 来建立一个TCP或UDP socket(相同协定的 sockets 才能相通,TCP 对 TCP,UDP 对 UDP)。与服务器端的socket 不同的是,客户端的socket 可以调用 bind() 函数,由自己来指定IP地址及port号码;但是也可以不调用 bind(),而由 Winsock来自动设定IP地址及port号码。②提出连接申请,客户端的Socket使用connect()函数来提出与服务器端的Socket建立连接的申请,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三、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编程

TCP/IP协议实际上就是在物理网上的一组完整的网络协议。其中TCP是提供传输层服务,而IP则是提供网络层服务。

TCP/IP协议的核心部分是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层协议(IP)和物理接口层,这三层通常是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因此用户一般不涉及。编程时,编程界面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内核心直接提供的系统调用;二是使用以库函数方式提供的各种函数。前者为核内实现,后者为核外实现。用户服务要通过核外的应用程序才能实现,所以要使用套接字(socket)来实现。

四、系统测试包括测试仪器和软件调试测试仪器

Agilent网络测试仪表和AutoRunner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软件调试:由于本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比较多,所以在编写程序和调试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不过经过多次反复的调试后还是能把题目所要实现的功能都能实现了。

五、结束语

基于Winsock的编程,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按时收费系统的设计。利用Winsock编程的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全面。这也就说明Winsock编程的优点,它将会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尹吉槐,邢大林.关于网吧计费系统检定的几点建议[J].中国计量,2003,(08).

LTE业务计费模式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4G,LTE,计费模式,虚拟运营商(VNO),PCC

1 LTE业务的特点

LTE是应用于手机及数据卡终端的高速无线通讯标准,LTE中的标准多接手于3G UMTS的更新并最后成为4G移动通信技术。

1.1业务特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终端用户对于数据业务的需求成爆炸式的增长。移动互联网相比传统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跳过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应用为王,内容至上”的时代。

正因为应用为王的引领,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宽带业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LTE的发展也极其迫切。运营商如何利用LTE的技术优势,来转为商业利润,就需要运营商对LTE应用业务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业务特点、应用展望。

同时,加快转售融合计费模式计费模式的分析研究,从而在LTE商用阶段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帐务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LTE业务按照面向用户群体的差异,可以分为个人业务、企业业务和专业业务三类。3种业务按照面向客户和需求的不同以及应用特点的差异,涵盖了LTE业务发展的几大方向,如:高清视频、移动办公、智能识别监控等。可以说,LTE的多方面应用,实实在在改变了周围的生活。

1.2运营模式特点

与传统封闭式的运营不同,LTE网络是一个开放体系,业务运营复杂,一种业务可能需要多种服务甚至多个运营商协同完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让运营商的移动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1.3产业价值链特点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 原有的电信产业链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运营商面临巨大挑战,如:

(1) 运营商的收益增幅却远远小于数据流量的增幅,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新时期,有沦落为“管道工”的潜在危险;

(2) 如何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或差异化网络策略,来保障或提高VIP客户的体验;

(3) 如何通过资费策略调整,在鼓励用户使用各种数据业务的同时,避免挤占重要业务的网络资源。

在以多业务融合为特征的4G移动通信时代, 以业务为核心的服务成为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因此, 在主价值链的基础上, 增加了内容提供商( CP) 、业务提供商(SP)、虚拟运营商(VNO) 等诸多的新环节, 并且这些环节都有着自己的价值链。

纷繁的4G业务导致了复杂的运营模式, 复杂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复杂的价值链, 也带来了计费的复杂性。

2 LTE的计费模式

2.1计费模式

2.1.1现有移动业务计费模式

目前电信产品的计费元素主要考虑时长、流量及包月(次) 等。根据这些计费元素划分, 当前运营商能够提供的计费模式主要有如下5类:

(1) 按时长计费。这是最基本的计费方式, 目前对基本语音通信都按时长计费;

(2) 按条或事件次数计费。随着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 按条或者按事件次数计费也变成一种比较普遍的计费方式。如常见的短信、彩信业务等就是按这种方式计费;

(3) 按数据流量总量计费。对于互联网有关的业务多使用这种计费方式。如中国移动的GPRS业务、中国联通的CDMA上网业务等大都使用这种计费方式;

(4) 简单包月( 次) 。如炫铃、彩铃业务、来电显示业务等是采用包月计费的方式;

(5) 上述方式的组合计费。

2.1.2现有计费模式面对LTE业务的缺陷

目前,无论是现有移动运营商还是新移动运营商对数据业务的计费,,只能做到对所有网络层流量粗放式的总量计费,无法根据具体应用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业务量计费。这样,缺陷就产生了:

在当前的资费模式下,移动运营商无法提供给用户“最适合的资费”,而只能向用户提供“最廉价的资费”,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造成利润率的下降,能够提供独特性、专属性、新颖性内容产品的提供商无法获取更高额的经济收益;

用户对这种资费模式的合理性、正确性、灵活性也不大满意。从网络提供的业务和新的产业价值链中可以看出, 更多专业的CP/SP开始加入到4G业务运营的价值链中来。当数据业务发展为内容产品时, 现有的计费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未来4G用户下载或者应用的内容产品的商品价值,甚至无法实现内容提供商、虚拟运营商、最终用户和运营商的共赢。

2.2 LTE业务计费模式分析

任何一个计费方案都是基于所提供的业务和市场需求来制定的。传统计费模式是各种业务独立计费,通过智能网实现预付费管理,通过非实时的采集、计费、帐务系统实现后付费管理。在新的价值链中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的4G计费同时针对最终用户和第三方合作伙伴。

因此,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基于4G业务的计费模式需要根据客户及合作伙伴愿意支付费用的业务,灵活地进行调整。这要求运营商必须根据自身的业务获取能力,慎重考虑更好的LTE业务计费模式。

目前,市场上主流运营商的业务获取能力情况,如图1所示。

我们主要可以从4个维度来考虑LTE计费模式的发展方向:

基于融合业务的计费模式:基于融合业务的计费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客户而言,在计费系统中进行完整的客户属性、客户关系、客户状态的维护,这种计费方式可以充分体现运营商对客户的关怀,是刺激客户消费的有效手段。如:亲情电话、设备群组优惠、分级累进优惠、E家用户融合套餐等;二是对业务而言,在计费系统中要能够对各种业务进行统一处理。

基于服务使用量的计费模式:虚拟运营商在增值业务商用初期可适当采用包月方式,刺激用户,从而扩大市场份额。而基于服务使用量的计费是一种按“成本加价”的计费模式,包括提供网络的成本和一个利润百分比,可有效弥补包月制的不足,并有效刺激用户使用业务的积极性。

基于服务和内容的计费模式:传统计费中的时长、流量、次数等计费要素都是从网络承载的层面实现计费,无法体现新的4G业务的真正价值,也不能保证CP/SP利益。因此,在计费模式上,应该考虑允许CP/SP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为其提供的服务和内容自主确定价格,并通过技术手段提供给计费采集单元,并在计费原始记录(CDR)中体现。计费系统需要根据以上外部价格,同时结合计费系统本身的价格进行合并批价。这种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自主定价, 运营商监控合并收取费用的方式, 将成为4G业务计费的主要模式之一。

基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计费模式:客户都希望享受良好的服务质量(Qo S),但是不同的客户对服务质量标准有所不同。4G的无线网络将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这就使诸如视频会议和多媒体流等对带宽和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成为可能。然而,由于网络方面的种种原因,这些服务的质量可能不会始终保持期望值,所以Qo S这一指标愈发显得重要。基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计费模式可以针对不同的Qo S标准制定不同的计费策略, 以满足用户和虚拟运营商的各自需求;便于运营商寻求虚拟运营商、CP、SP并与之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从而方便业务的扩展, 提升市场占有率。

3 4G业务计费系统解决方案

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策略计费控制

PGW:PDN Gateway(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网关

CCG:Content Charging Gateway,内容计费网关

OCS:实时计费系统

关于PCC架构:

为了解决上述Qo S和基于流计费等问题,提供更好的基于流的计费和策略控制,3GPP在R7版本中提出策略计费控制(PCC)机制,通过该架构可以使得网络检测到不同的业务流,并针对业务流实现Qo S控制,计费统计等需求。基于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架构的业务和计费的精细化管理功能,使运营商通过精细化的运营重新占据业务价值链的顶端,避免沦为单纯的数据“管道”。

PCC架构下,PGW/CCG通过Gy接口与OCS交互,进行流量、内容计费的在线信用控制;OCS通过PGW/CCG上报的CCR消息中的PID进行海量内容的识别和差异化的定价;同时OCS通过计费接口传递累积量信息给PCRF,使PCC可以基于累积量进行Qos控制和门控。

同时,PGW/CCG通过计费接口与OFCS进行交互,将业务数据流的离线计费信息传递给OFCS,OFCS通过PGW/CCG的话单数据识别出用户使用的内容,进行差异化的定价,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服务计费范文

服务计费范文(精选12篇)服务计费 第1篇1. 物业服务费的计费依据不够公平在《物业管理条例》和《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指导下, 各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