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精选10篇)

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 第1篇

初中化学置换反应方程式总结

(1)金属单质

+

--------

+

氢气

(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6、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3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3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3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2Fe+3H2O3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 第2篇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 高温 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15、电解水:2H2O 通电 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21、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

24、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 4Fe+3CO2↑

25、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26、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3)2=Hg+Cu(NO3)2

27、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47、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五)其他:

4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5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5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2O3 高温 2Fe+3CO2

5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5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初三化学怎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实验就跟魔术一样,很能吸引孩子。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这么建议给同学们:

a、建议还未提前学习化学的同学,提前关注一些化学兴趣类书籍或者实验视频,推荐书籍有《疯狂科学》;《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还有《化学应用与概念》;

b、另一种让孩子快速喜欢新学科的方法就是找一个适合孩子,孩子喜欢的老师,这比什么都管用!

c、鼓励孩子自己参与实验环节,因为在学校也好,在课外班也好,孩子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里自己就能动手完成一些小型实验,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之我见 第3篇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不管简单与否, 都可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数 (普遍说来是用元素氧化数的升降数) 或电子的得失数来配平, 本文用化合价的升降数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总的思路都是:先确定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每一个原子的化合价升降数, 再按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确定这些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原子数目的总和, 以此为出发点, 最终配平化学方程式。下面具体谈谈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常见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或化合价降往往有两种数值, 分析其中化合价升或化合价降的原子的个数比, 是配平此类方程式的重要关键和诀窍, 这也是比简单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多出的步骤。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1 (1) 配平

横线上标明的是某一个原子化合价升降的数目, 为清楚起见, 用汉字表示。

显然, 上述反应化合价升有两种数值, 即Cu化合价升一, S化合价升八。

(2) 此反应有Cu与S两种原子化合价升高, 配平前, 首先要确定Cu与S原子的个数比, 配平难就难在此。但仔细分析, 不难发现, 据Cu2S式, Cu与S的原子个数比为Cu∶S=2∶1, 应在横线上化合价升高的数目中反映出这种关系。确定了这种关系, 后面的配平步骤就好办了, 就能够正确地做下去。

横线上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原子个数, “1”可省略, 下同。

此步骤就是上文提到的配平复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重要关键和诀窍。

(3) 横线上化合价降三与升高数的和 (升一×2+升八×1) 的最小公倍数为30, 按最小公倍数和化合价升降数应相等的原则, 化合价总共降低 (降三×10) , 升高 (升一×2+升八×1) ×3==升一×6+升八×3, 将这些数据对应标在横线上, 此时横线上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各原子数目的总和。

此步骤比简单反应的复杂一些, 也是配平此类方程式的关键。

(4) 横线上N的10表示NO中应含10个N原子, 因为只有NO中的N是由+5价的N改变而来;Cu的6表示反应式左右应有6个Cu原子;S的3表示反应式左右应有3个S原子。据此一步步确定方程式的系数, 注意:在此步中, 如果系数需为分数, 可暂且定为分数, 待方程式配平后, 最终将分数化为整数。

(5) 根据反应式右边N原子总数为22, 确定HNO3系数为22。

(6) 根据反应式左边H原子个数为22以及右边H2SO4系数为3, 确定H2O的系数为8。到此方程式已配平, 给方程式划上等号。

例2 (1) 配平

(2) 上述反应化合价降有两种数值, 即N化合价降五, S化合价降二, 同例一 (2) 原理, 一定要先找出它们的原子个数比。如何找呢?据K2S式, K与S原子个数比K∶S==2∶1, 而据KNO3式, K与N原子个数比K∶N==1∶1, 故N与S原子个数比N∶S==2∶1。应在横线上化合价降低的数目中反映出N原子个数是S的两倍。

(3) 同例一 (3) 步, 找出横线上化合价升降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2, 使横线上化合价升降数相等。

(4) 横线上C的3表示反应式左右C原子数为3, S的1表示左右S原子数为1, N的2表示左右N原子数为2, 据此确定系数。

(5) 已配平, 划上等号。

类似例子还有

等等。懂得了上述配平法的原理, 更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易配平。

摘要:本文从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实例总结出其配平的规律和方法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4篇

[ 观察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反应物或者生成物较少的反应。通常将某种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再根据原子守恒分别确定其它物质的计量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出现分数;最后再将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化为最简整数比。

例1 配平方程式:Fe(NO3)2 →Fe2O3+NO2↑+O2↑

解析 将Fe2O3的计量数定为1,根据铁原子守恒,Fe(NO3)2的计量数为2;再根据氮原子守恒,NO2的计量数为4;最后根据氧原子守恒,确定O2的计量数为[12]。由于出现了分数,再将所有物质的计量数乘以2,即得到配平之后的方程式。

答案 4Fe(NO3)2 =2Fe2O3+8NO2↑+O2↑

[ 正向配平]

众所周知,任何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由于电子的转移,必然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等的。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配平。所谓正向配平指的是从反应物的一方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进行配平。这种方法适用于某种物质只作氧化剂或只作还原剂,而且涉及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要全部发生改变而不能只改变一部分。

例2 (2014年高考福建卷)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NaCl溶液[80℃,通电Ⅰ]NaClO3溶液[室温,KClⅡ]

KClO3晶体

完成Ⅰ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NaCl+□H2O=□NaClO3+□ 。

解析 此反应涉及了电解的知识。H2O电离的H+在阴极放电生成H2,因此残缺项为H2。H2O参加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2;Cl-在阳极放电生成ClO3-,化合价升高了6,因此H2O的计量数为3,NaCl的计量数为1。再根据Na+守恒确定NaClO3的计量数为1;根据氢原子守恒,H2的计量数为3。

答案 NaCl+3H2O[通电,80℃]NaClO3+3H2↑

[ 逆向配平]

逆向配平指的是从产物的方向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进行配平。这种方法适用于某种反应物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根据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时化合价的升降,对方程式进行配平。

例3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H3PO2的工业制法是: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此反应白磷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因此可以用“逆向配平”的方法配平方程式。首先结合题干信息写出基本的反应物和生成物:P4+Ba(OH)2→Ba(H2PO2)2+PH3↑。生成Ba(H2PO2)2时,磷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为+1价,生成一个Ba(H2PO2)2,磷元素的化合价共升高了2;生成PH3时,磷元素由0价降为-3价,生成一个PH3,磷元素的化合价共降低了3,因此Ba(H2PO2)2和PH3的计量数分别为3、2。根据磷原子守恒,P4的计量数为2;根据Ba2﹢守恒,Ba(OH)2的计量数为3。由于反应物中氢原子不足,所以在反应物中补上6个H2O。

答案 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理综图标.tif> [ 两边配平]

两边配平指的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个方向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对方程式进行配平。这种方法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某种反应物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全部改变,另一种反应物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部分改变。

例4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首先根据题给信息初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PbO2+HCl(浓)→PbCl2+Cl2↑。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只有一部分发生了改变,而PbO2中的铅元素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所以应该用“两边配平”的方法配平方程式。PbO2参与反应,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2,生成Cl2。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2,所以PbO2、Cl2的计量数均为1。再根据铅原子守恒,确定PbCl2的计量数为1;根据氯原子守恒,HCl的计量数为4;再根据氢原子守恒,产物补足2个H2O。

答案 PbO2+4HCl(浓)[△]PbCl2+Cl2↑+2H2O

[ 整体配平]

整体配平指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多种元素化合价同时升高或同时降低,则将这些元素看成整体,看其共升高了或降低了多少,对其进行配平。在配平过程中结合前面介绍的正向配平、逆向配平、两边配平的一种综合配平方法,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例5 配平方程式FeS2+O2[高温]Fe2O3+SO2。

解析 FeS2中铁元素由+2升为+3,化合价升高了1,硫元素由-1升为+4,2个硫原子化合价共升高了10,将FeS2看成一个整体,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共升高了11。O2参加反应,化合价降低了4,故FeS2和O2的计量数分别为4、11。根据铁原子守恒,Fe2O3的计量数为2;根据硫原子守恒,SO2的计量数为8。

答案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第5篇

1.为什么酸或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答:酸或碱的水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这说明这些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例如HCl在水中解离出H+和Cl-,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SO4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Ca2+和OH-。我们看到酸都能解离出H+,而碱都能解离出OH-,也就是说虽然有不同的酸或碱,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或O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2.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

答:不是。因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酸和碱作用能生成盐和水外,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我们还学到过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2NaOH+CO2=Na2CO3+H2O); 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CaO+2HCl=CaCl2+H2O)等,但这些都不是中和反应。

3.pH值小于7、等于7、大于7的溶液加水稀释,其pH值将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

答:pH值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若加水稀释,溶液会变稀,浓度变小,溶液的酸性随之减弱,pH值会增大,但不会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pH值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同理pH值会减小,但不会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pH值等于7的溶液,显中性,稀释后还是中性溶液,所以其pH不变,还是等于7。

4.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遇到氢氧化铁会变色吗?

答:不会。酸碱指示剂只有遇到酸溶液或碱溶液时才会改变颜色。大多数的酸都是溶于水的,而碱则不同,只有少数碱是能够溶于水的,如: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和氢氧化钙〔Ca(OH)2〕。当石蕊和酚酞遇到它们的水溶液时会变色,而氢氧化铁〔Fe(OH)3〕等是不能溶于水的碱,所以石蕊和酚酞不会变色。

5.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为什么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答: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能否将试纸用水润湿?

答:不能。润湿后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酸性和碱性都减弱了。润湿后测定的酸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大,而碱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小。

7.“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酸溶液仅指溶质为酸的溶液,一定属于酸性溶液;如盐酸、硫酸。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HSO4也显酸性,却不属于酸溶液; 碱溶液指可溶碱的溶液(KOH、NaOH、Ca(OH)2、Ba(OH)2、NH3H2O),一定属于碱性溶液;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却不属于碱溶液。

8.我们平日所说的调味品盐与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我们平日所用的厨房调味品盐指的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NaCl),而化学上所指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名称,就像酸、碱一样,这类化合物在水中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像氯化钙(CaCl2)、碳酸钠(Na2CO3)、硫酸钾(K2SO4)等都属于盐类物质。

9.如何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答: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来完成,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边滴边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为止,此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0.为什么将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密封保存?

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 第6篇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四种):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A→B+C)、置换反应(AB+C→BC+A)、复分解反应(AB+CD→AD+BC),复分解反应条件:沉淀、气体、水。

一、化合反应

1、镁条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铝在空气中生成致密氧化膜,铝在空气中不容易生锈的原因:4Al + 3O2

3、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3Fe + 2O2 2Al2O3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铜丝加热变黑:2Cu + O 2CuO现象:铜丝变黑。

5、硫燃烧:S + O2 点燃SO2 现象:在纯氧中明亮的蓝紫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6、红磷燃烧:4P + 5O27、氢气燃烧:2H2 + O22P2O5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2H2O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有水雾。

点燃

8、一氧化碳燃烧:2CO + O29、碳完全燃烧:C + O2 点燃2CO2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

点燃

10、碳不完全燃烧:2C + O2 2CO

高温

11、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炽热的碳层:C + CO2 2CO12、水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制汽水:CO2 + H2O === H2CO313、水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水和生石灰反应制熟石灰:CaO + H2O === Ca(OH)2

二、分解反应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2MnO4 + MnO2 + O2↑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O+ O2↑

3、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 ↑

4、水通电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5、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 === H2O + CO2↑

6、煅烧石灰石:CaCO3 === CaO + CO2↑

三、置换反应

1、碳还原氧化铁:3C+ 2Fe2O32、碳还原氧化铜:H2 + CuO高温 4Fe + 3CO2↑ 高温 Cu + H2O3、铁丝放入稀盐酸溶液中: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4、实验室制取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5、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CuSO4==Cu+FeSO4 铁丝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1

龙文学校化学孙老师

6、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四、复分解反应

1、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复分解反应)

2、用稀盐酸除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3、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Ca(OH)2+2HCl==CaCl2+2H2O4、稀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2Fe(OH)3+6HCl==2FeCl3+6H2O5、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6、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H2SO4==CuSO4+2H2O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8、碳酸盐碳酸根离子检验,碳酸钠中滴加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9、氯离子检验,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HCl+AgNO3==AgCl↓+HNO310、硫酸根离子检验,稀硫酸中滴加硝酸钡:Ba(NO3)2+H2SO4==BaSO4↓+2HNO311、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1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13、配置波尔多液,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14、工业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OH)2+ CuSO4 ==CaSO4+ Cu(OH)2↓

15、铵盐鉴别,氯化铵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NaOH+NH4Cl==NaCl+NH3↑+H2O16、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NaCl+AgNO3==AgCl↓+NaNO317、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18、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CaCl2+ Na2CO3=== CaCO3↓+2NaCl19、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BaCl2+ Na2CO3=== BaCO3↓+2NaCl

五、其它反应

1、最简单有机物,甲烷燃烧:CH4 + 2O2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第7篇

1、盐酸和大理石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4、加热高锰酸钾

5、甲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6、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9、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10、铁在氧气中燃烧

11、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12、酒精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13、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14、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15、水通电分解

16、碳还原氧化铜

1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18、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19、碳还原氧化铁20、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21、高温煅烧石灰石

22、氢气还原氧化铜

23、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

24、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

25、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6、碳酸分解

27、镁和盐酸反应

28、铝和盐酸反应

29、锌和盐酸反应

30、铁和盐酸反应

31、镁和稀硫酸反应

32、铝和稀硫酸反应

33、锌和稀硫酸反应

34、铁和稀硫酸反应

35、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36、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37、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38、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39、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40、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

41、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

4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43、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

4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45、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

46、硝酸银和盐酸反应

47、氯化钡和硫酸反应

48、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49、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 50、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

51、氧化钙和水反应

5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

5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

54、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

5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56、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57、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58、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

59、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

走出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的误区 第8篇

(1)阳极:活性电极->S2->I->Br->Cl->OH-->酸根离子->F-

(2)阴极:Ag+>Fe3+>Cu2+>H+(酸)>Pb2+>Sn2+>Fe2+>Zn2++>H+(H2O)

我们用上述理论来解答下列例题,会出现错误。

例.某同学用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分析:误解问题也是出在死套放电顺序,在含NO3-的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有H+,还有NO3-,且NO3->H+,故在阴极先放电的不是H+而是NO3-(也可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判断是硝酸根离子放电)。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第9篇

一、化学方程式小结

(一)、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VH2 : VO2=2 :

1正极(O2)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H2)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加热氧化汞:2HgO == 2Hg + O2↑

7、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CO2↑+ H2O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9、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 CuSO4 + 5H2O(二)、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 O2 ==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 SO2

现象:A、在纯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不充足)== 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 ==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 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Ba(OH)2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 == 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 5H2O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现象:有气泡产生。

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9、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1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 4Fe + 3CO2↑

13、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15、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

16、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2Fe+3H2O

1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 H2 + CO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 + 2HNO3==Zn(NO3)3+H2O(2)碱+酸→盐+H2O Cu(OH)2+2HCl ==CuCl2+2H2O Cu(OH)2 + H2SO4==CuSO4+2H2O NaOH +HCl == NaCl+H2O

2NaOH+ 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

3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 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O2 +Ca(OH)2 ==CaCO3↓+ H20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SO2 +Ca(OH)2 ==CaSO3+ H20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SO3 +Ca(OH)2==CaSO4+ H20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 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Fe+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 3Fe+4CO2

13、光合作用:6CO2 + 6H2O==C6H12O6+6O2

初中化学方程式(上册总结) 第10篇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NH3H2OCO2

2.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SO2+2KMnO4+2H2O == K2SO4+2MnSO4+2H2SO4 3.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石蜡+O2H2OCO2

现象:(1)火焰明亮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烧杯壁出现水雾(4)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4.碳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5.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 NH3+HCl==NH4Cl 6.碘化钾与硝酸银反应: KI+AgNO3==AgI+KNO3

7.铜绿(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 == 2CuCl2+3H2O+CO2

现象:(1)绿色粉末逐渐溶解(2)有气泡产生(3)溶解后液体呈蓝绿色

8.铜绿(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1)绿色粉末变成黑色(2)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镁带在空气氧气中燃烧:2Mg+O2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10.铜丝加热: 2Cu + O2==2CuO

11.红磷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5O2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点燃12.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燃烧(1)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422点燃2MOn=KMOnM+ On O+ 14.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K4

OMn2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2HO2=HO+ 2216.植物的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叶绿体光照22

17.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 == H2CO3 18.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9.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CaCO3+2HCl == CaCl2+H2O+CO2 20.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鉴别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 == CaCO3+H2O 21.生石灰和水反应:CaO+H2O == Ca(OH)2

22.电解水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2H2+ O2 23.氢气和氧气点燃:2H2+O2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点燃通电2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25.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C2H2+5O2==4CO2+2H2O 26.碳与氧气反应:2C+O2(不充足)2CO 27.一氧化碳点燃:2CO+O22CO2

现象:(1)发出蓝色的火焰(2)放热(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28.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29.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氧化汞分解 2HgO==2Hg+ O2  汞加热 2Hg+O2==2HgO 30.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31.锌与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

32.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KClO3===2KCl+3O2

MnO233.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34.电解氯化镁: MgCl2==Mg+ Cl2

35.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H2SO4==ZnSO4 + H2

36.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2CaCO3+2SO2+O2==2CaSO4+2CO2 37.乙醇(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38.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Cu + H2O

39.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点燃点燃通电

高温40.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原理):CaCO3==CaO+CO2 4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42.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43.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44.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45.铝和稀硫酸: 2Al+3H2SO4==Al2(SO4)3+3H2 46.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47.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原理)Zn+H2SO4==ZnSO4+H2 48.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湿法炼铜原理):Fe+CuSO4== Cu+FeSO4

现象:(1)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2)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4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高炉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现象:(1)红色粉未变成黑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电高温50.电解铝: 2Al2O3==4Al+ 3O2

51.碳还原二氧化碳:CO2 + C==2CO 高温52.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 Cu+ZnSO4 53.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CuO+H2SO4== CuSO4+H2O 54.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 55.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6HCl == 2FeCl3+3H2O

高温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 二四碳,3452+32422HClKNaAg

O2Ca2Mg n

AlSiP

FeFe

CC B2aZ二四六硫,三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S2S4S6

N2N4N3N5 

Cu2Cu Hg2

ClClCl5Cl7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NO3

OH

SO42

CO32

PO43

NH4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 红色:红P、Cu、Fe2O3 红褐色:Fe(OH)3

浅绿色:Fe2+盐的溶液 黄色:S、Fe3+盐的溶液 绿色:Cu2(OH)2CO3 紫黑色:KMnO4晶体

蓝色:Cu(OH)

2、CuCO3、CuSO4·5H2O、Cu2+盐的溶液 紫红色:KMnO4溶液

黑色:C、Fe粉、CuO、MnO2、Fe3O4

白色:BaSO4、AgCl、MgO、P2O5、CaO、NaOH、Ca(OH)

2、CaCO3、KClO3、KCl、NaCl、BaCO3、CuSO4、Na2CO3

无色气体:空气、O2、H2、CO2、CO、CH4、N2、SO2 刺激性气味气体:SO2、HCl、HNO3等

无色透明:金刚石、干冰以及大部分酸、碱、盐的溶液和酒精、乙酸的溶液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

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五.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汞(水银)Hg 硫(硫磺)S 氧化钙(生石灰)CaO 氯化钠(食盐)NaCl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Ca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孔雀石)Cu2(OH)2 CO甲烷(沼气)CH4 乙醇(酒精)C2 H5 OH 乙酸(醋酸)CH3 COOH

碳酸钠(纯碱)Na2 CO3 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45H2O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爆鸣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SO

4碳酸氢钠(小苏打、重碱)NaHCO3 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

硫酸铝钾

(明矾)KAl(SO4)212H2O

重铬酸钾(红矾)K2Cr

碳酸钾(钾碱、草碱、草木灰)K2CO

32O7硫酸钙(生石膏、石膏)CaSO42H2O

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

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精选10篇)初中反应方程式总结 第1篇初中化学置换反应方程式总结(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26、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