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pp测试流程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app测试流程(精选6篇)

app测试流程 第1篇

APP测试基本流程 1.流程图

尽快申请到正式环境下测试 接收版本 不符

App测试版本送测规范 用户行为统计测试 后台订单统计测试 尽快申请到正式环境下测试 兼容性测试、性能压力测试 功能测试:核对需求文档 UI测试:核对rp/效果图 符合 回归测试 仍然为测试环境 进入正式环境 发送上线报告 Fail Pass

2.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可按项目的开发周期来确定测试时间,一般测试时间为两三周(即15个工作日),根据项目情况以及版本质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测试时间。正式测试前先向主管确认项目排期。3.测试资源

测试任务开始前,检查各项测试资源。--产品功能需求文档;--产品原型图;--产品效果图;

--行为统计分析定义文档;

--测试设备(ios3.1.3-ios5.0.1;Android1.6-Android4.0;Winphone7.1及以上;Symbian v3/v5/Nokia Belle等);--其他。

4.日报及产品上线报告

1)测试人员每天需对所测项目发送测试日报。2)测试日报所包含的内容为:--对当前测试版本质量进行分级;

--对较严重的问题进行例举,提示开发人员优先修改;--对版本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3)产品上线前,测试人员发送产品上线报告。4)上线报告所包含的内容为:---对当前版本质量进行分级;---附上测试报告(功能测试报告、兼容性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以及app可用性能标准结果);

--总结上线版本的基本情况。若有遗留问题必须列出并记录解决方案。

App测试

1.安全测试

a.软件权限

1)扣费风险:包括发送短信、拨打电话、连接网络等 2)隐私泄露风险:包括访问手机信息、访问联系人信息等

3)对App的输入有效性校验、认证、授权、敏感数据存储、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检测

4)限制/允许使用手机功能接人互联网 5)限制/允许使用手机发送接受信息功能 6)限制/允许应用程序来注册自动启动应用程序 7)限制或使用本地连接

8)限制/允许使用手机拍照或录音 9)限制/允许使用手机读取用户数据 10)限制/允许使用手机写人用户数据

11)检测App的用户授权级别、数据泄漏、非法授权访问等 b.安装与卸载安全性

1)应用程序应能正确安装到设备驱动程序上 2)能够在安装设备驱动程序上找到应用程序的相应图标 3)是否包含数字签名信息

4)JAD文件和JAR包中包含的所有托管属性及其值必需是正确的 5)JAD文件显示的资料内容与应用程序显示的资料内容应一致 6)安装路径应能指定

7)没有用户的允许, 应用程序不能预先设定自动启动 8)卸载是否安全, 其安装进去的文件是否全部卸载 9)卸载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是否有提示 10)其修改的配置信息是否复原 11)卸载是否影响其他软件的功能 12)卸载应该移除所有的文件 c.数据安全性

1)当将密码或其他的敏感数据输人到应用程序时, 其不会被储存在设备中, 同时密码也不会被解码

2)输人的密码将不以明文形式进行显示

3)密码, 信用卡明细, 或其他的敏感数据将不被储存在它们预输人的位置上 4)不同的应用程序的个人身份证或密码长度必需至少在4一8 个数字长度之间

5)当应用程序处理信用卡明细, 或其他的敏感数据时, 不以明文形式将数据写到其它单独的文件或者临时文件中。以6)防止应用程序异常终止而又没有侧除它的临时文件, 文件可能遭受人侵者的袭击, 然后读取这些数据信息。7)当将敏感数据输人到应用程序时, 其不会被储存在设备中 8)备份应该加密, 恢复数据应考虑恢复过程的异常讯中断等, 数据恢复后再使用前应该经过校验

9)应用程序应考虑系统或者虚拟机器产生的用户提示信息或安全替告 10)应用程序不能忽略系统或者虚拟机器产生的用户提示信息或安全警告, 更不能在安全警告显示前,,利用显示误导信息欺骗用户,应用程序不应该模拟进行安全警告误导用户

11)在数据删除之前,应用程序应当通知用户或者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取消”命令的操作

12)“ 取消” 命令操作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其功能

13)应用程序应当能够处理当不允许应用软件连接到个人信息管理的情况 14)当进行读或写用户信息操作时, 应用程序将会向用户发送一个操作错误的提示信息

15)在没有用户明确许可的前提下不损坏侧除个人信息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何内容Μ

16)应用程序读和写数据正确。17)应用程序应当有异常保护。

18)如果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正要被重写, 应及时告知用户 19)能合理地处理出现的错误 20)意外情况下应提示用户 d.通讯安全性 1)在运行其软件过程中, 如果有来电、SMS、EMS、MMS、蓝牙、红外等通讯或充电时, 是否能暂停程序,优先处理通信, 并在处理完毕后能正常恢复软件, 继续其原来的功能

2)当创立连接时, 应用程序能够处理因为网络连接中断, 进而告诉用户连接中断的情况

3)应能处理通讯延时或中断

4)应用程序将保持工作到通讯超时, 进而发送给用户一个错误信息指示有连接错误

5)应能处理网络异常和及时将异常情况通报用户 6)应用程序关闭或网络连接不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断开 7)HTTP、HTTPS覆盖测试

--App和后台服务一般都是通过HTTP来交互的,验证HTTP环境下是否正常;--公共免费网络环境中(如:麦当劳、星巴克等)都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SSL认证来访问网络,需要对使用HTTP Client的library异常作捕获处理。e.人机接口安全性

1)返回菜单总保持可用 2)命令有优先权顺序

3)声音的设置不影响应用程序的功能

4)应用程序必需利用目标设备适用的全屏尺寸来显示上述内容

5)应用程序必需能够处理不可预知的用户操作, 例如错误的操作和同时按下多个键

2.安装、卸载测试 验证App是否能正确安装、运行、卸载以及操作过程和操作前后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 a.安装

1)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Palm OS、Symbian、Linux、Android、iOS、Black Berry OS 6.0、Windows Phone 7)下安装是否正常。

2)软件安装后的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安装后的文件夹及文件是否写到了指定的目录里。

3)软件安装各个选项的组合是否符合概要设计说明 4))软件安装向导的UI测试

5)软件安装过程是否可以取消,点击取消后,写入的文件是否如概要设计说明处理

6)软件安装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是否符合需求(如死机,重启,断电)7)安装空间不足时是否有相应提示 8)安装后没有生成多余的目录结构和文件

9)对于需要通过网络验证之类的安装,在断网情况下尝试一下 10)还需要对安装手册进行测试,依照安装手册是否能顺利安装 b.卸载

1)直接删除安装文件夹卸载是否有提示信息。2)测试系统直接卸载程序是否有提示信息。3)测试卸载后文件是否全部删除所有的安装文件夹。

4)卸载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测试(如死机、断电、重启)。5)卸载是否支持取消功能,单击取消后软件卸载的情况。6)系统直接卸载UI测试,是否有卸载状态进度条提示。

3.UI测试

测试用户界面(如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可规控件)布局、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UI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觅功能。确保用户界面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a.导航测试

1)按钮、对话框、列表和窗口等;或在不同的连接页面之间需要导航 2)是否易于导航,导航是否直观 3)是否需要搜索引擎 4)导航帮助是否准确直观

5)导航与页面结构、菜单、连接页面的风格是否一致 b.图形测试

1)横向比较。各控件操作方式统一

2)自适应界面设计,内容根据窗口大小自适应 3)页面标签风格是否统一 4)页面是否美观

5)页面的图片应有其实际意义而要求整体有序美观

6)图片质量要高且图片尺寸在设计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小 7)界面整体使用的颜色不宜过多 c.内容测试 1)输入框说明文字的内容与系统功能是否一致 2)文字长度是否加以限制 3)文字内容是否表意不明 4)是否有错别字 5)信息是否为中文显示 6)是否有敏感性词汇、关键词

7)是否有敏感性图片,如:涉及版权、专利、隐私等图片

4.功能测试

根据软件说明或用户需求验证App的各个功能实现,采用如下方法实现并评估功能测试过程:

1)采用时间、地点、对象、行为和背景五元素或业务分析等方法分析、提炼App的用户使用场景,对比说明或需求,整理出内在、外在及非功能直接相关的需求,构建测试点,并明确测试标准,若用户需求中无明确标准遵循,则需要参考行业或相关国际标准或准则。

2)根据被测功能点的特性列丼出相应类型的测试用例对其进行覆盖,如;涉及输入的地方需要考虑等价、边界、负面、异常或非法、场景回滚、关联测试等测试类型对其进行覆盖。

3)在测试实现的各个阶段跟踪测试实现与需求输入的覆盖情况,及时修正业务或需求理解错误。a.运行

1)App安装完成后的试运行,可正常打开软件。2)App打开测试,是否有加载状态进度提示。3)App打开速度测试,速度是否可观。4)App页面间的切换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正确 5)注册

--同表单编辑页面--用户名密码长度--注册后的提示页面

--前台注册页面和后台的管理页面数据是否一致--注册后,在后台管理中页面提示 6)登录

--使用合法的用户登录系统。

--系统是否允许多次非法的登陆,是否有次数限制。--使用已经登陆的账号登陆系统是否正确处理。--使用禁用的账号登陆系统是否正确处理。--用户名、口令(密码)错误或漏填时能否登陆。--删除或修改后的用户,原用户登陆。

--不输入用户口令和用户、重复点(确定或取消按钮)是否允许登陆。--登陆后,页面中登陆信息。--页面中有注销按钮。--登陆超时的处理。7)注销

--注销原模块,新的模块系统能否正确处理。--终止注销能否返回原模块,原用户。--注销原用户,新用户系统能否正确处理。

--使用错误的账号、口令、无权限的被禁用的账号进行注销 b.应用的前后台切换

1)APP切换到后台,再回到app,检查是否停留在上一次操作界面。2)APP切换到后台,再回到app,检查功能及应用状态是否正常,IOS4和IOS5的版本的处理机制有的不一样。

3)app切换到后台,再回到前台时,注意程序是否崩溃,功能状态是否正常,尤其是对于从后台切换回前台数据有自动更新的时候。

4)手机锁屏解屏后进入app注意是否会崩溃,功能状态是否正常,尤其是对于从后台切换回前台数据有自动更新的时候。

5)当App使用过程中有电话进来中断后再切换到app,功能状态是否正常 6)当杀掉app进程后,再开启app,app能否正常启动。

7)出现必须处理的提示框后,切换到后台,再切换回来,检查提示框是否还存在,有时候会出现应用自动跳过提示框的缺陷。

8)对于有数据交换的页面,每个页面都必需要进行前后台切换、锁屏的测试,这种页面最容易出现崩溃。c.免登录

很多应用提供免登录功能,当应用开启时自动以上一次登录的用户身份来使用app.1)app有免登录功能时,需要考虑IOS版本差异。2)考虑无网络情况时能否正常进入免登录状态。3)切换用户登录后,要校验用户登录信息及数据内容是否相应更新,确保原用户退出。

4)根据MTOP的现有规则,一个帐户只允许登录一台机器。所以,需要检查一个帐户登录多台手机的情况。原手机里的用户需要被踢出,给出友好提示。5)app切换到后台,再切回前台的校验 6)切换到后台,再切换回前台的测试

7)密码更换后,检查有数据交换时是否进行了有效身份的校验

8)支持自动登录的应用在进行数据交换时,检查系统是否能自动登录成功并且数据操作无误。

9)检查用户主动退出登录后,下次启动app,应停留在登录界面 d.数据更新

根据应用的业务规则,以及数据更新量的情况,来确定最优的数据更新方案。1)需要确定哪些地方需要提供手动刷新,哪些地方需要自动刷新,哪些地方需要手动+自动刷新。

2)确定哪些地方从后台切换回前台时需要进行数据更新。

3)根据业务、速度及流量的合理分配,确定哪些内容需要实时更新,哪些需要定时更新。

4)确定数据展示部分的处理逻辑,是每次从服务端请求,还是有缓存到本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测试。

5)检查有数据交换的地方,均有相应的异常处理。e.离线浏览

很多应用会支持离线浏览,即在本地客户端会缓存一部分数据供用户查看。1)在无网络情况可以浏览本地数据 2)退出app再开启app时能正常浏览 3)切换到后台再切回前台可以正常浏览 4)锁屏后再解屏回到应用前台可以正常浏览 5)在对服务端的数据有更新时会给予离线的相应提示 f.App更新

1)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有更新提示。

2)当版本为非强制升级版时,用户可以取消更新,老版本能正常使用。用户在下次启动app时,仍能出现更新提示。

3)当版本为强制升级版时,当给出强制更新后用户没有做更新时,退出客户端。下次启动app时,仍出现强制升级提示。

4)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在本地不删除客户端的情况下,直接更新检查是否能正常更新。

5)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在本地不删除客户端的情况下,检查更新后的客户端功能是否是新版本。

6)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在本地不删除客户端的情况下,检查资源同名文件如图片是否能正常更新成最新版本。如果以上无法更新成功的,也都属于缺陷。g.定位、照相机服务

1)App有用到相机,定位服务时,需要注意系统版本差异

2)有用到定位服务、照相机服务的地方,需要进行前后台的切换测试,检查应用是否正常。3)当定位服务没有开启时,使用定位服务,会友好性弹出是否允许设置定位提示。当确定允许开启定位时,能自动跳转到定位设置中开启定位服务。4)测试定位、照相机服务时,需要采用真机进行测试。h.时间测试

客户端可以自行设置手机的时区、时间,因此需要校验该设置对app的影响。--中国为东8区,所以当手机设置的时间非东8区时,查看需要显示时间的地方,时间是否展示正确,应用功能是否正常。时间一般需要根据服务器时间再转换成客户端对应的时区来展示,这样的用户体验比较好。比如发表一篇微博在服务端记录的是10:00,此时,华盛顿时间为22:00,客户端去浏览时,如果设置的是华盛顿时间,则显示的发表时间即为22:00,当时间设回东8区时间时,再查看则显示为10:00。i.PUSH测试

1)检查push消息是否按照指定的业务规则发送 2)检查不接受推送消息时,检查用户不会再接收到push.3)如果用户设置了免打扰的时间段,检查在免打扰时间段内,用户接收不到PUSH。

在非免打扰时间段,用户能正常收到push。

4)当push消息是针对登录用户的时候,需要检查收到的push与用户身份是否相符,没有错误地将其它人的消息推送过来。一般情况下,只对手机上最后一个登录用户进行消息推送。

5)测试push时,需要采用真机进行测试。

5.性能测试 评估App的时间和空间特性 :

1)极限测试:在各种边界压力情况下,如电池、存储、网速等,验证App是否能正确响应。

--内存满时安装App--运行App时手机断电--运行App时断掉网络

2)响应能力测试:测试App中的各类操作是否满足用户响应时间要求。--App安装、卸载的响应时间--App各类功能性操作的影响时间

3)压力测试:反复/长期操作下、系统资源是否占用异常。--App反复进行安装卸载,查看系统资源是否正常--其他功能反复进行操作,查看系统资源是否正常

4)性能评估:评估典型用户应用场景下,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

5)Benchmark测试(基线测试):与竞争产品的Benchmarking, 产品演变对比测试等。6.交叉事件测试

针对智能终端应用的服务等级划分方式及实时特性所提出的测试方法。交叉测试又叫事件或冲突测试,是指一个功能正在执行过程中,同时另外一个事件或操作对该过程进行干扰的测试。如;App在前/后台运行状态时与来电、文件下载、音乐收听等关键运用的交互情况测试等。交叉事件测试非常重要,能发现很多应用中潜在的性能问题。

1)多个App同时运行是否影响正常功能 2)App运行时前/后台切换是否影响正常功能 3)App运行时拨打/接听电话 4)App运行时发送/接收信息 5)App运行时发送/收取邮件

6)App运行时切换网络(2G、3G、wifi)7)App运行时浏览网络

8)App运行时使用蓝牙传送/接收数据

9)App运行时使用相机、计算器等手机自带设备 7.兼容测试

主要测试内部和外部兼容性 1)与本地及主流App是否兼容

2)基于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不同,检验在各种网络连接下(WiFi、GSM、GPRS、EDGE、WCDMA、CDMA1x、CDMA2000、HSPDA等),App的数据和运用是否正确

3)与各种设备是否兼容,若有跨系统支持则需要检验是否在各系统下,各种行为是否一致

--不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是否适配--不同手机屏幕分辨率的兼容性--不同手机品牌的兼容性 8.回归测试

1)Bug修复后且在新版本发布后需要进行回归测试。

2)Bug修复后的回归测试在交付前、要进行全量用例的回归测试。9.升级、更新测试

新版版发布后,配合不同网络环境的自劢更新提示及下载、安装、更新、启劢、运行的验证测试。

1)测试升级后的功能是否与需求说明一样

2)测试与升级模块相关的模块的功能是否与需求一致 3)升级安装意外情况的测试(如死机、断电、重启)4)升级界面的UI测试 5)不同操作系统间的升级测试 10.用户体验测试

以主观的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感知产品或服务的舒适、有用、易用、友好亲切程度。通过不同个体、独立空间和非经验的统计复用方式去有效评价产品的体验特性提出修改意见提升产品的潜在客户满意度。

1)是否有空数据界面设计,引导用户去执行操作。2)是否滥用用户引导。

3)是否有不可点击的效果,如:你的按钮此时处于不可用状态,那么一定要灰掉,或者拿掉按钮,否则会给用户误导 4)菜单层次是否太深 5)交互流程分支是否太多 6)相关的选项是否离得很远 7)一次是否载入太多的数据 8)界面中按钮可点击范围是否适中

9)标签页是否跟内容没有从属关系,当切换标签的时候,内容跟着切换 10)操作应该有主次从属关系

11)是否定义Back的逻辑。涉及软硬件交互时,Back键应具体定义 12)是否有横屏模式的设计,应用一般需要支持横屏模式,即自适应设计 11.硬件环境测试

a.手势操作测试

1)手机开锁屏对运行中的App的影响 2)切换网络对运行中的App的影响 3)运行中的App前后台切换的影响 4)多个运行中的App的切换 5)App运行时关机 6)App运行时重启系统 7)App运行时充电

8)App运行时kill掉进程再打开 b.网络环境

手机的网络目前主要分为2G、3G、wifi。目前2G的网络相对于比较慢,测试时尤其要注意此块的测试。

1)无网络时,执行需要网络的操作,给予友好提示,确保程序不出现crash。2)内网测试时,要注意选择到外网操作时的异常情况处理。

3)在网络信号不好时,检查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确保不因提交数据失败而造成crash。

4)在网络信号不好时,检查数据是否会一直处于提交中的状态,有无超时限制。如遇数据交换失败时要给予提示。5)在网络信号不好时,执行操作后,在回调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退出本页面或者执行其他操作的情况,有无异常情况。此问题也会经常出现程序crash。c.服务器宕机或出现404、502等情况下的测试

后台服务牵涉到DNS、空间服务商的情况下会影响其稳定性,如:当出现域名解析故障时,你对后台API的请求很可能就会出现404错误,抛出异常。这时需要对异常进行正确的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程序不能正常工作。

12.接口测试

服务端一般会提供JSON格式的数据给客户端,所以我们在服务端需要进行接口测试,确保服务端提供的接口并转换的JSON内容正确,对分支、异常流有相应的返回值。此块测试可以采用itest框架进行测试。最方便的是采用httpclient进行接口测试。进行服务端测试时,需要开发提供一份接口文档。13.客户端数据库测试

1)一般的增、删、改、查测试。

2)当表不存在时是否能自动创建,当数据库表被删除后能否再自建,数据是否还能自动从服务端中获取回来并保存。

3)在业务需要从服务端取回数据保存到客户端的时候,客户端能否将数据保存到本地。

4)当业务需要从客户端取数据时,检查客户端数据存在时,app数据是否能自动从客户端数据中取出,还是仍然会从服务器端获取?检查客户端数据不存在时,app数据能否自动从服务器端获取到并保存到客户端

5)当业务对数据进行了修改、删除后,客户端和服务端是否会有相应的更新。

app测试流程 第2篇

1.APP测试基本流程

1.1.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可按项目的开发周期来确定测试时间,一般测试时间为两三周(即15个工作日),根据项目情况以及版本质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测试时间。正式测试前先向负责人确认项目排期。

1.2.测试资源

测试任务开始前,检查各项测试资源。

--产品功能需求文档;

--产品原型图;

--产品效果图;

--行为统计分析定义文档;

--测试设备(ios7.1-ios9.2;Android4.0-Android6.0;);

--其他。

1.3.日报、周报及APP上线报告

1)测试人员每天需对所测项目发送测试日报。

2)测试日报所包含的内容为:

--对当前测试版本质量进行分级(高中低);

--对较严重的问题进行例举,提示开发人员优先修改;

--对版本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3)APP上线前,测试人员发送APP上线报告。4)上线报告所包含的内容为:

--对当前版本质量进行分级;

--附上测试报告(功能测试报告、兼容性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以及app可用性能标准结果);

--总结上线版本的基本情况。若有遗留问题必须列出并记录解决方案。5)周报作为汇总本周所有的情况,以及开发人员修改情况与回归测试。

2.APP测试点

2.1.安全测试

2.1.1.软件权限

1)扣费风险:包括发送短信、拨打电话、连接网络等;

2)隐私泄露风险:包括访问手机信息、访问联系人信息等;

3)对App的输入有效性校验、认证、授权、敏感数据存储、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检测;

4)限制/允许使用手机功能接人互联网;

5)限制/允许使用手机发送接受信息功能;

6)限制/允许应用程序来注册自动启动应用程序;

7)限制或使用本地连接;

8)限制/允许使用手机拍照或录音;

9)限制/允许使用手机读取用户数据;

10)限制/允许使用手机写人用户数据;

11)检测App的用户授权级别、数据泄漏、非法授权访问等。2.1.2.安装与卸载的安全性

1)应用程序应能正确安装到设备驱动程序上;

2)能够在安装设备驱动程序上找到应用程序的相应图标;

3)是否包含数字签名信息;

4)JAD文件和JAR包中包含的所有托管属性及其值必需是正确的;

5)JAD文件显示的资料内容与应用程序显示的资料内容应一致;

6)安装路径应能指定;

7)没有用户的允许, 应用程序不能预先设定自动启动;

8)卸载是否安全, 其安装进去的文件是否全部卸载;

9)卸载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是否有提示;

10)其修改的配置信息是否复原;

11)卸载是否影响其他软件的功能;

12)卸载应该移除所有的文件。

2.1.3.数据安全性

1)当将密码或其他的敏感数据输人到应用程序时, 其不会被储存在设备中, 同时密码也不会被解码;

2)输人的密码将不以明文形式进行显示;

3)密码, 信用卡明细, 或其他的敏感数据将不被储存在它们预输人的位置上;

4)防止应用程序异常终止而又没有删除它的临时文件, 文件可能遭受人侵者的袭击, 然后读取这些数据信息;

5)当将敏感数据输人到应用程序时, 其不会被储存在设备中;

6)在数据删除之前,应用程序应当通知用户或者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取消”命令的操作;

7)“取消”命令操作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其功能;

8)应用程序应当能够处理当不允许应用软件连接到个人信息管理的情况;

9)当进行读或写用户信息操作时, 应用程序将会向用户发送一个操作错误 的提示信息;

10)在没有用户明确许可的前提下不损坏删除个人信息管理应用程序中的任 何内容;

11)应用程序读和写数据正确;

12)应用程序应当有异常保护;

13)如果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正要被重写, 应及时告知用户;

14)能合理地处理出现的错误;

25)意外情况下应提示用户。

2.1.4.通讯安全性

1)在运行其软件过程中, 如果有来电、SMS、EMS、MMS、蓝牙、红外等通讯或充电时, 是否能暂停程序,优先处理通信, 并在处理完毕后能正常恢复软件, 继续其原来的功能;

2)当创立连接时, 应用程序能够处理因为网络连接中断, 进而告诉用户连接中断的情况;

3)应能处理通讯延时或中断;

4)应用程序将保持工作到通讯超时, 进而发送给用户一个错误信息指示有连接错误;

5)应能处理网络异常和及时将异常情况通报用户;

6)应用程序关闭或网络连接不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断开;

7)HTTP、HTTPS覆盖测试

--App和后台服务一般都是通过HTTP来交互的,验证HTTP环境下是否正常;

--公共免费网络环境中(如:麦当劳、星巴克等)都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SSL认证来访问网络,需要对使用HTTP Client的library异常作捕获处理。

2.1.5.人机接口安全性

1)返回菜单总保持可用;

2)命令有优先权顺序;

3)声音的设置不影响应用程序的功能;

4)应用程序必需利用目标设备适用的全屏尺寸来显示上述内容;

5)应用程序必需能够处理不可预知的用户操作, 例如错误的操作和同时按下多个键。

2.2.安装卸载测试

验证App是否能正确安装、运行、卸载及操作过程和操作前后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

2.2.1.安装

1)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Android、iOS)下安装是否正常;

2)软件安装后的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安装后的文件夹及文件是否写到了指定的目录里;

3)软件安装各个选项的组合是否符合概要设计说明;

4))软件安装向导的UI测试;

5)软件安装过程是否可以取消,点击取消后,写入的文件是否如概要设计说明处理;

6)软件安装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是否符合需求(如死机,重启,断电); 7)安装空间不足时是否有相应提示;

8)安装后没有生成多余的目录结构和文件;

9)对于需要通过网络验证之类的安装,在断网情况下尝试一下;

10)还需要对安装手册进行测试,依照安装手册是否能顺利安装。

2.2.2.卸载

1)直接删除安装文件夹卸载是否有提示信息;

2)测试系统直接卸载程序是否有提示信息;

3)测试卸载后文件是否全部删除所有的安装文件夹;

4)卸载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测试(如死机、断电、重启);

5)卸载是否支持取消功能,单击取消后软件卸载的情况;

6)系统直接卸载UI测试,是否有卸载状态进度条提示。

2.3.UI测试

测试用户界面(如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可规控件)布局、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

UI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觅功能。确保用户界面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

2.3.1.导航测试

1)按钮、对话框、列表和窗口等;或在不同的连接页面之间需要导航;

2)是否易于导航,导航是否直观; 3)是否需要搜索引擎;

4)导航帮助是否准确直观;

5)导航与页面结构、菜单、连接页面的风格是否一致。

2.3.2.图形测试

1)横向比较。各控件操作方式统一;

2)自适应界面设计,内容根据窗口大小自适应;

3)页面标签风格是否统一;

4)页面是否美观;

5)页面的图片应有其实际意义而要求整体有序美观;

6)图片质量要高且图片尺寸在设计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小;

7)界面整体使用的颜色不宜过多。

2.3.3.内容测试

1)输入框说明文字的内容与系统功能是否一致;

2)文字长度是否加以限制;

3)文字内容是否表意不明;

4)是否有错别字;

5)信息是否为中文显示;

6)是否有敏感性词汇、关键词;

7)是否有敏感性图片,如:涉及版权、专利、隐私等图片。

2.4.功能测试

根据软件说明或用户需求验证App的各个功能实现,采用如下方法实现并评估功能测试过程: 1)采用时间、地点、对象、行为和背景五元素或业务分析等方法分析、提炼App的用户使用场景,对比说明或需求,整理出内在、外在及非功能直接相关的需求,构建测试点,并明确测试标准,若用户需求中无明确标准遵循,则需要参考行业或相关国际标准或准则。

2)根据被测功能点的特性列丼出相应类型的测试用例对其进行覆盖,如;涉及输入的地方需要考虑等价、边界、负面、异常或非法、场景回滚、关联测试等测试类型对其进行覆盖。

3)在测试实现的各个阶段跟踪测试实现与需求输入的覆盖情况,及时修正业务或需求理解错误。

2.4.1.运行

1)App安装完成后的试运行,可正常打开软件;

2)App打开测试,是否有加载状态进度提示;

3)App打开速度测试,速度是否可观;

4)App页面间的切换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正确;

5)注册

--同表单编辑页面--用户名密码长度;

--注册后的提示页面;

--前台注册页面和后台的管理页面数据是否一致;

--注册后,在后台管理中页面提示;

6)登录

--使用合法的用户登录系统;

--系统是否允许多次非法的登陆,是否有次数限制;--使用已经登陆的账号登陆系统是否正确处理;

--使用禁用的账号登陆系统是否正确处理;

--用户名、口令(密码)错误或漏填时能否登陆;

--删除或修改后的用户,原用户登陆;

--不输入用户口令和用户、重复点(确定或取消按钮)是否允许登陆;

--登陆后,页面中登陆信息;--页面中有注销按钮;--登陆超时的处理;

7)注销

--注销原模块,新的模块系统能否正确处理;

--终止注销能否返回原模块,原用户;

--注销原用户,新用户系统能否正确处理;

--使用错误的账号、口令、无权限的被禁用的账号进行注销。

2.4.2.APP前后台切换

1)APP切换到后台,再回到app,检查是否停留在上一次操作界面;

2)APP切换到后台,再回到app,检查功能及应用状态是否正常,安卓和IOS的版本的处理机制有的不一样;

3)app切换到后台,再回到前台时,注意程序是否崩溃,功能状态是否正常,尤其是对于从后台切换回前台数据有自动更新的时候;

4)手机锁屏解屏后进入app注意是否会崩溃,功能状态是否正常,尤其是对于从后台切换回前台数据有自动更新的时候;

5)当App使用过程中有电话进来中断后再切换到app,功能状态是否正常; 6)当杀掉app进程后,再开启app,app能否正常启动;

7)出现必须处理的提示框后,切换到后台,再切换回来,检查提示框是否还存在,有时候会出现应用自动跳过提示框的缺陷;

8)对于有数据交换的页面,每个页面都必需要进行前后台切换、锁屏的测试,这种页面最容易出现崩溃。

2.4.3.自动登陆

很多应用提供自动登录功能,当应用开启时自动以上一次登录的用户身份来使用app.1)app有免登录功能时,需要考虑IOS与安卓版本差异;

2)考虑无网络情况时能否正常进入免登录状态;

3)切换用户登录后,要校验用户登录信息及数据内容是否相应更新,确保原用户退出;

4)根据MTOP的现有规则,一个帐户只允许登录一台机器。所以,需要检查一个帐户登录多台手机的情况。原手机里的用户需要被踢出,给出友好提示;

5)app切换到后台,再切回前台的校验;

6)切换到后台,再切换回前台的测试

7)密码更换后,检查有数据交换时是否进行了有效身份的校验;

8)支持自动登录的应用在进行数据交换时,检查系统是否能自动登录成功并且数据操作无误;

9)检查用户主动退出登录后,下次启动app,应停留在登录界面

2.4.4.数据更新

根据应用的业务规则,以及数据更新量的情况,来确定最优的数据更新方案。

1)需要确定哪些地方需要提供手动刷新,哪些地方需要自动刷新,哪些地方需要手动+自动刷新;

2)确定哪些地方从后台切换回前台时需要进行数据更新;

3)根据业务、速度及流量的合理分配,确定哪些内容需要实时更新,哪些需要 定时更新;

4)确定数据展示部分的处理逻辑,是每次从服务端请求,还是有缓存到本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测试;

5)检查有数据交换的地方,均有相应的异常处理。

2.4.5.离线浏览

很多应用会支持离线浏览,即在本地客户端会缓存一部分数据供用户查看。

1)在无网络情况可以浏览本地数据;

2)退出app再开启app时能正常浏览;

3)切换到后台再切回前台可以正常浏览;

4)锁屏后再解屏回到应用前台可以正常浏览;

5)在对服务端的数据有更新时会给予离线的相应提示

2.4.6.APP更新

1)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有更新提示;

2)当版本为非强制升级版时,用户可以取消更新,老版本能正常使用。用户在下次启动app时,仍能出现更新提示;

3)当版本为强制升级版时,当给出强制更新后用户没有做更新时,退出客户端。下次启动app时,仍出现强制升级提示。

4)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在本地不删除客户端的情况下,直接更新检查是否能正常更新;

5)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在本地不删除客户端的情况下,检查更新后的客户端功能是否是新版本;

6)当客户端有新版本时,在本地不删除客户端的情况下,检查资源同名文件如图片是否能正常更新成最新版本。如果以上无法更新成功的,也都属于缺陷。

2.4.7.定位、照相机服务

1)App有用到相机,定位服务时,需要注意系统版本差异;

2)有用到定位服务、照相机服务的地方,需要进行前后台的切换测试,检查应用是否正常;

3)当定位服务没有开启时,使用定位服务,会友好性弹出是否允许设置定位提示。当确定允许开启定位时,能自动跳转到定位设置中开启定位服务;

4)测试定位、照相机服务时,需要采用真机进行测试。

2.4.8.时间测试

客户端可以自行设置手机的时区、时间,因此需要校验该设置对app的影响。

--中国为东8区,所以当手机设置的时间非东8区时,查看需要显示时间的地方,时间是否展示正确,应用功能是否正常。时间一般需要根据服务器时间再转换成客户端对应的时区来展示,这样的用户体验比较好。比如发表一篇微博在服务端记录的是10:00,此时,华盛顿时间为22:00,客户端去浏览时,如果设置的是华盛顿时间,则显示的发表时间即为22:00,当时间设回东8区时间时,再查看则显示为10:00。(另:如果时间不统一,由于semp服务器的缘故,会导致APP无法正常使用,遇到这种情况,请及时更新手机时间,或者通知开发人员修改服务器时间,谢谢大家配合)。2.4.9.PUSH消息推送测试

1)检查push消息是否按照指定的业务规则发送;

2)检查不接受推送消息时,检查用户不会再接收到push;

3)如果用户设置了免打扰的时间段,检查在免打扰时间段内,用户接收不到PUSH。在非免打扰时间段,用户能正常收到push;

4)当push消息是针对登录用户的时候,需要检查收到的push与用户身份是否相符,没有错误地将其它人的消息推送过来。一般情况下,只对手机上最后一个登录用户进行消息推送;

5)测试push时,需要采用真机进行测试。

2.5.性能测试

评估App的时间和空间特性:

1)极限测试:在各种边界压力情况下,如电池、存储、网速等,验证App是否能正确响应。

--内存满时安装App;

--运行App时手机断电;

--运行App时断掉网络;

2)响应能力测试:测试App中的各类操作是否满足用户响应时间要求。

--App安装、卸载的响应时间;

--App各类功能性操作的影响时间;

3)压力测试:反复/长期操作下、系统资源是否占用异常。

--App反复进行安装卸载,查看系统资源是否正常;

--其他功能反复进行操作,查看系统资源是否正常;

4)性能评估:评估典型用户应用场景下,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

2.6.兼容测试

主要测试内部和外部兼容性:

1)与本地及主流App是否兼容;

2)基于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不同,检验在各种网络连接下(WiFi、GSM、GPRS、EDGE、WCDMA、CDMA1x、CDMA2000、HSPDA等),App的数据和运用是否正确;

3)与各种设备是否兼容,若有跨系统支持则需要检验是否在各系统下,各种行为是否一致;

--不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是否适配;

--不同手机屏幕分辨率的兼容性;

--不同手机品牌的兼容性。

2.7.回归测试

1)Bug修复后且在新版本发布后需要进行回归测试。

2)Bug修复后的回归测试在交付前、要进行全量用例的回归测试。

2.8.用户体验测试

以主观的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感知产品或服务的舒适、有用、易用、友好亲切程度。通过不同个体、独立空间和非经验的统计复用方式去有效评价产品的体验特性修改意见提升产品的潜在客户满意度。

1)是否有空数据界面设计,引导用户去执行操作;

2)是否滥用用户引导;

3)是否有不可点击的效果,如:你的按钮此时处于不可用状态,那么一定要灰掉,或者拿掉按钮,否则会给用户误导;

4)菜单层次是否太深;

5)交互流程分支是否太多;

6)相关的选项是否离得很远;

7)一次是否载入太多的数据;

8)界面中按钮可点击范围是否适中;

9)标签页是否跟内容没有从属关系,当切换标签的时候,内容跟着切换;

10)操作应该有主次从属关系;

11)是否定义Back的逻辑。涉及软硬件交互时,Back键应具体定义;

12)是否有横屏模式的设计,应用一般需要支持横屏模式,即自适应设计

2.9.硬件环境测试

2.9.1.网络环境测试

手机的网络目前主要分为2G、3G、4G、wifi。目前2G的网络相对于比较慢,测试时尤其要注意此块的测试。

1)无网络时,执行需要网络的操作,给予友好提示,确保程序不出现crash; 2)内网测试时,要注意选择到外网操作时的异常情况处理;

3)在网络信号不好时,检查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确保不因提交数据失败而造成crash;

4)在网络信号不好时,检查数据是否会一直处于提交中的状态,有无超时限制。如遇数据交换失败时要给予提示;

5)在网络信号不好时,执行操作后,在回调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退出本页面或者执行其他操作的情况,有无异常情况。此问题也会经常出现程序crash。2.9.2.服务器垒机或者出现404、500的情况下测试

app测试流程 第3篇

APP是为航天行业生产和研制紧固件及橡胶制品的制造企业,多年来一直为十大军工集团的系列武器装备和机械、电子、汽车、摩托车等领域研制、生产特种紧固件及橡胶制品。

“螺钉虽小市场大,企业虽小志气高,改革发展创新业,奋进图强映航天。”是航天精工人锐意进取、拼搏精神的写照。APP本着“军品做强,民品做大”,走“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的理想和目标,以军品打牢基础,积累资金,并利用军工技术发展民品,以民品发展壮大企业。同时公司逐渐参与国际化竞争,并加速自身体制和机制的转换,提高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综合实力。改制以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3年至2009年APP经济效益发展走势,如图1所示。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业务量的增大,APP延用的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生产的要求,公司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供应中断、工装模具短缺、产品长时间等待检验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流程方面,从接收客户订单到产品最后的交货,信息传递不顺畅,业务处理效率不高,部门间协调困难,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设计生产过程的进度;在生产管理方面,则表现为设备利用率不高、公司准时交货率较低、员工加班时数多等现象。因此,如何建立柔性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基于流程的精益生产思想提出

APP的产品多为航天和航空用紧固件,因此采用严格的批次管理方式进行产品质量的管理和追溯。批次管理就是对企业所采购的物料、生产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所用的物料等用批次来标识,并按照批次标识进行管理。通过批次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并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1]。在批次管理条件下,产品的品种成倍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批量却成倍减少,这就造成:(1)由于生产品种和过程的多样化使生产组织管理工作复杂化,科学地制定生产作业计划较为困难;(2)有关生产信息反馈到生产管理部门很慢,生产周期难以控制;(3)由于不易做到周密的调度安排,零件在车间内滞留时间过长,增加了在制品数量,导致交货时间延误;(4)生产准备工作量极大,在产品设计和工艺准备工作中,一般均采用传统的“单打一”的工作方式,没有充分利用原有的生产信息,导致在设计和制造的生产准备工作中的重复性劳动,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5)产量小限制了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

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业务流程和精益生产的研究,Yannis[2]等通过调查和研究,对BPR中的变化采用构型法(CM)进行管理,总结了共有25种典型的方法、72种技术和102种工具可用于BPR。Jorma[3]建立了一个商业和制造业企业变革的流程创新模型,这一模型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变革过程中如何协调企业现有资源、战略目标和绩效评估这三方面的变化。胡耀光[4]等提出了基于企业价值链分析的BPR方法论,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考察企业的经营运作流程,给出了企业核心流程绩效分析及再造的具体过程。刘飚[5]等根据作业成本法提出了流程成本分析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企业流程成本分析,为企业再造提供更加详细、精确和动态的流程成本信息。梅绍祖[6]采用品质功能部署的思想建立矩阵技术,将客户需求可靠地转化为实际产品规格的方法,以图形“品质屋”的分析工具为核心,一系列的“房屋”能够将客户需求转化为流程执行标准。邓修权[7]将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的支撑条件分作设计性条件和改善性条件,并在仅考虑设计性条件的情况下对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的设计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研究。魏大鹏[8]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及各项技术间的相互关系。孔造杰[9]在分析准时化生产方式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与准时化生产方式有关的各项成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进而深入研究了准时化生产方式各项成熟技术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赵晓波[10]主要研究了丰田生产系统中以Kanban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生产管理方式。着重说明该系统的两个核心概念JIT和automation,同时探讨在我国开发丰田生产系统的可行性。齐二石[11]介绍了丰田生产方式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我国近年来若干企业推行丰田生产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企业借鉴丰田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益的途经与策略。

综上,学者们多是从流程的理论和精益生产的技术上进行的研究,而对于以流程为基础进行的精益生产有待研究。针对批次管理条件下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流程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以增加APP的生产系统的可控性和柔性,即以APP的战略为导向,进行生产流程和优化以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规范生产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并以绩效管理为支撑,确保精益生产各项活动的推行。基于流程的精益生产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

2 基于流程的生产系统设计

2.1 生产管理流程的优化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业务量的增大,APP公司延用的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生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流程及岗位职责和现在生产要求不太匹配。从生产管理流程上进行分析,由于APP公司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人员的调动及安排由各部门领导或主管负责,管理中流程活动的衔接较为随意,人员的变动较大,不必要且耗时的环节较多,致流程活动的执行效率偏低,影响了生产效率。

针对公司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流程设计中加强合同评审的职能,并运用并行工程的理念将原有流程中串行的评审流程改为并行;将原工艺设计流程提前,以在生产计划执行前做好生产准备;成立储运部,负责原材料的配送及成品的入库与配送,以优化物流路线。优化后的生产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2.2 基于流程的生产相关组织结构

以生产管理流程为基础,设计公司生产相关部门的组织结构,将公司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的职能全部上收至生产部,其目的是使生产统一进行,各车间按生产部的计划按时进行生产,以改变各车间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自行安排生产的状况。成立储运部,负责原材料的配送,从生产的源头上控制生产的节拍。实行检验在线巡检,减少检验的时间。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根据优化后的流程及组织结构规范相关部门及岗位的职能职责,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模式。

2.3 基于流程的细胞制造系统设计

CMS(Cellar Manufacturing System)细胞制造系统,是精益生产的一个模块,是以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为依托,采用“U”或“L”字形等的车间和生产布置方式,由训练有素的“多面手”作业员使用简易设备进行加工生产,是一种“以员工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法。每个在制品单位或设备单位看起来犹如一个个独立的“细胞”,有时也被译作“单元生产方式”。每个“细胞”内的作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细胞生产方式旨在追求生产与运营的战略柔性,实现低成本、变产量和变品种的生产方式,主要应用于离散型制造业中。在车间里,一个“细胞”即是一个自律的生产单元,对应着一个特定的顾客群,使生产作业直接与市场紧密相连。该生产方式以手工作业为主,不使用传送带移动生产对象,根据需要也使用一些简单的机械和自动化工具,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所有的工序。细胞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形态,即一人方式,分工方式和巡回方式,如图5所示[12]。

(1)一人方式是指在一个作业细胞之内的全部作业(从备件,组装直到检查,包装的所有工序)均由一名作业员承担,在装配线平衡上,其效率最大,是细胞生产方式的基本形态。(2)分工方式是指在一个作业细胞之内安排若干名作业员(通常7人以下),每人分担若干个工序,在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工序较多时采用;或者在多面手培训期间作为向其他两种形态的过渡。(3)巡回方式则是在一个细胞内安排若干名作业员(通常7人以下),以相同的生产节拍顺次进行每一道工序的作业,同一细胞内的作业员轮流使用同一设备,因此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相对较少。

CMS是当代最新、最有效的生产线设置方式之一,为日本以及欧美企业所广泛采用。这种方式擅长于多品种小批量制造环境,优于流水线生产,因此被誉为“看不见的传送带”。

针对APP的实际情况,采用以各车间中的成组工序进行细胞生产单元设计,通过对产品的分类,将各车间作为大的生产单元,车间内的产品按相似工序进行分类,生产系统细胞化后形成二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巡回方式进行生产。将原有的三级调度层次降为一级调度系统,减少调度层级,生产部的生产计划直接下达至生产单元,单元内的产品加工采用顺序加工,以减少批产品的等待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如图6所示。

3 实施效果分析

2009年11月,APP公司开始实施基于流程的精益生产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规范了生产相关部门的流程,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机加车间A产品的加工时间对比实施前后效果,APP原生产方式为顺序移动的生产方式,当未考虑车间之间的流转时生产时间大于180分钟,APP公司的运输和等待的时间为总时间的95%,由此可以得到A产品的生产周期为3600分钟。如图7(a)所示。

采用细胞化生产方式后,加工时间减少为105分钟,同时消除了运输和等待的浪费,A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为105分钟。如图7(b)所示。

4 结论

本文针对APP公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将流程管理和精益生产理论结合,建立了基于流程的精益生产模式,建立了细胞化生产系统,在实际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企业下一步实施快速换模和进一步实施精益管理打下基础。

摘要:针对APP在批次管理条件下,因产品品种烦多,生产批量少所造成的设备利用率不高、公司准时交货率较低、员工加班时数多等问题,提出基于流程的精益生产思想,在优化和规范企业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能职责,同时建立细胞化生产系统,实施结果表明,该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产周期。

App测试也众包 第4篇

他所在公司测试的产品是数据安全相关的应用,而他在工作之余测试过的产品则涉及电商、医疗、视频等多个领域,超过50个,它们来自云测试服务提供商Testin旗下的Testin众测平台。

王子涛平均每周会在该平台上花费30个小时左右,这为他带来了额外的1000到3000元的收入。“这种比在公司上班自由轻松。”王子涛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

Testin众测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企业发布测试任务,测试者在线上领取任务、执行测试、返回结果,企业评价结果并支付酬劳。

将有测试需求的企业和有测试能力的测试者连接起来,好比滴滴打车既服务了有出行需求的乘客,也提高了私家车司机的收入。Testin众测让企业节约测试成本的同时,让测试者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的发 挥。

成立于2011年的Testin是国内第一个App云测试平台,它存储在机房中的数量众多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App远程自动测试服务。这个云端测试主意来自Testin创始人王军。

2006年,王军在即时通讯软件公司Pica为飞信做测试,30多人的团队持续加班三个多月只为确保让飞信能够在不同的机型、不同的网络环境下顺利运行。后来,他和朋友一起研发自动测试技术的模型,获得了三十多项专利。这些技术最终成为Testin业务的基础。

在成立的第二年,Testin拥有1400台各种型号的设备,累计测试了3万个应用。而现在,Testin的终端设备已经超过5万款,覆盖超过4500款机型,分布在北京、广州、香港和旧金山的机房实验室中,已经为国内外200万个App提供了超过1.5亿次测试,其拥有的测试专利技术也已经超过100多项。

在这期间,Testin获得了B轮和C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金额超过8490万美元,两轮的投资方包括海银资本、高榕资本以及A轮的投资方IDG资本。

最重要的变化是,Testin将业务从最早的兼容测试扩展至功能测试、远程真机测试、安全测试、崩溃分析、缺陷管理、内测分发等多个环节。其中,功能测试由测试专家以众包的方式参与,这就是Testin在2015年推出的Testin众测平台。目前,Testin众测平台上已经聚集了16万测试者。

“因为移动开发的需求变化快、迭代速度快,自动化的方式是无法完全满足的,这就需要人的参与。”Testin总裁徐琨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Testin推出众测平台之前,企业的产品测试需求变大的时候,通常有两种解决方式:第一招人,第二找外包公司,但是两种方式的共同问题是无法短时间内找到能力技能匹配的测试者,以及时间和资金成本较 高。

“企业判断测试者的能力判断没有那么准,但我们能筛选合适行业的专业的测试者,跟企业精准匹配,并且短时间内大量招募。”徐琨说。

Testin的优势是先期已经积累了大量测试用户,这些人为其所在的公司以免费或者付费的方式使用Testin的测试工具及服务,当Testin推出众测平台之后,第一步是说服这些人将空余时间贡献出来,为其他公司的产品提供测试。

“测试从业人员在绝大多数公司地位不高,一部分原因是公司对测试不重视,另一部分原因是测试没法考核。”徐琨说,“产品做得好,公司领导的第一反应是开发做得好,产品做的不好,第一反应是测试没做 好。”

第三方招聘网站的数据也能印证这一情况,看准网的数据显示,北京测试工程师的平均月薪为7987元,而iOS和Android开发工程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9251元和1.0103万元。

在徐琨看来,在Testin众测平台上,测试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每个测试者做过哪些测试,得到什么样的评价,都会在平台上呈现出来,工作越勤奋、能力越强的测试者能够被分配越多的任务,相应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对测试者来说另外一个诱人之处是,Testin众测提供了更自由的工作方式,既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做外部测试,也可以辞职做不受雇于任何公司的自由职业者—只要你在这里的收入能够养活自己。

比如王子涛,他确实考虑过辞职完全为Testin众测工作。但他的担心在于,能够得到的任务量不够多,收入并不稳定。

并不是所有测试者都能加入,他们需要提交简历并且接受考核,测试经验更丰富的会被任命为测试专家。测试专家有各自擅长的行业或领域,如金融、游戏、电商等,他们负责对接用户需求,制定测试计划,招募测试人员,审核测试结果等。

“某社交软件只给了很粗糙的原型图,说明文字都不全就让写5000条用例,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交付。”拥有7年测试经验的杨风说,他在Testin众测上测试过大约40个应用。为外部应用测试也并非完全轻松,王子涛也经历过用户测试要求全天配合,晚上上线,他必须通宵配合用户线上测试。

然而说服企业接受众包测试的方式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他们担心测试者不是足够了解他们的产品,不在眼前能不能测好。”徐琨说,“这是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用户量还不够大,这是Testin众测上的测试者大都尚以兼职方式参与的原因之一。

毕竟测试与打车还是不一样,企业的决策链更长,对结果要求更高。对此,Testin众测接到企业的测试需求时,会派专人负责对接,了解企业需求,匹配相应专家,并且成立专门负责交付的小组,同测试专家和企业一起确认需求及细节。在服务的初期,Testin会为企业提供免费试用,反复沟通测试计划,最终按照测试效果付费。

“这就是为什么要有销售。”徐琨说,Testin在2014年年底才组建了销售团队,因为公司成立的前三年,测试服务基本都是免费的。2015年开始为企业提供更高级的、定制的测试服务,其中就包括众测平台形式的功能测试。

nlc202309091423

Testin获得付费用户的方式并不同于传统的销售,因为Testin已经积累了80万的用户,其更多地是通过运营的方式挖掘这些用户的潜在需求。徐琨表示,他们看重的不是免费用户到付费用户的转化比例,而是销售跟进有需求的用户后,最终完成购买的比例。

据徐琨提供的数据,目前Testin用户的平均年付费金额为10万元,如果是由Testin众测平台完成的,80%的收入会支付给测试者。

过去几年间,Testin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南京、济南、合肥、香港及硅谷等多地设有服务分支机构。

在众测之外,Testin也开发了多种测试工具,实际上一方面为企业内部测试者使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Testin众测平台上的测试者。比如一个bug提交工具,测试者只需要摇一摇手机就可以自动截图,然后标注、提交后台;还有缺陷管理的平台,可以记录不同版本不同渠道发现的bug,在产品开发者和测试者之间互相反 馈。

在徐琨看来,Testin的目标是做与“测试”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从最初真机兼容测试开始,Testin的服务已经能够覆盖App从开发到上线的整个流程。“只要对App的质量有帮助,我们会持续投入,用自动化和工具化解决效率低下的重复劳动;如果另外需要通过人的参与,我们就以众包的方式协调整个社会的测试专业者的资源。”

幸运的是,Testin的成长是伴随着企业服务市场的发展的。IDC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企业移动服务市场2014年的市场空间为6.85亿美元,其中移动专业服务市场空间为5.45亿美元,移动管理服务市场空间为1.4亿美元,这两个子市场较2013年分别增长25.4%及33.7%。而到2019年,企业移动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1.9亿美元。

就像企业不再自己租服务器而是使用亚马逊AWS、阿里云等云服务一样,对很多开发App的企业来说,使用云端测试而不是自己雇人,成为更高效且更省钱的选择—甚至一个测试人员都不需要保留,仅保留一个接口人即可。

“从2013年之后,Testin进入高速增长的过程,这跟移动互联网创业人群增加是分不开的。”徐琨说。在他看来,随着越来越多新产品诞生,相应的测试需求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在用户获取成本攀高的情况下,如果因为产品体验差而让好不容易获取的新用户流失掉,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Testin几乎见证了移动互联网每一个热点的兴衰,2011年成立初期,Testin的用户有墨迹天气、唱吧等移动互联网应用;2012年大批移动游戏开始使用Testin做测试;2014年大部分的O2O公司、2015年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曾使用Testin的服务,虽然其中有的现在已经死掉了。

“现在对Testin来说是特别好的机遇。”徐琨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因为传统企业正在向互联网转型,“它们对质量要求很高,更愿意把测试交给Testin这样的专业公司来做。”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永辉超市、兴业银行、梅赛德斯-奔驰等零售、金融、汽车行业的公司都已经成为Testin的用户。

此外,Testin还与ARM、Intel、Google、IBM、微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360、乐视、小米以及全球众多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企业建立了合作沟通关系。

但这些和大公司的合作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一些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进入测试行业,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云测试平台,提供包括兼容测试、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在内的测试服务。

徐琨认为公司拥有先发优势,已经占据了市场的领先位置。这可以让Testin在竞争中处在更佳的位置。Testin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根据安卓市场Top10及App Store的统计数据,中国约有220多万款App应用,其中有180万款App曾经或者正在使用Testin的测试服务,涵盖的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金融资本、智能硬件、在线教育、快消商贸、电力能源和传统行业的企业,Testin市场覆盖率超过了80%。

而在移动游戏领域,Testin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0%,主要用户包括:网易游戏、完美世界、蓝港互动、触控科技、龙图游戏、昆仑游戏、乐元素、中国手游 等。

时间和数量上的领先,让Testin能够比竞争对手积累更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反过来能够进一步优化Testin的测试效果。

“更重要的是跟自己赛跑。”徐琨说。围绕测试,这家公司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但是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用户获取互联网服务的方式越来越多,它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业务边界。

APP测试方法总结 第5篇

手机或Ipad上App要做的测试有:功能测试(流程测试、功能点测试)、兼容性测试(多机型、多系统)、交叉测试、安装卸载测试、安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UI界面测试、压力测试(接口压力测试)。

1.功能测试:对具体功能点一一进行测试,确保每个点都能正确实现相应功能;

2.兼容性测试:对市场上主流的机型执行测试,确保都能正常运行; 3.交叉测试:对于正在运行的应用,若进入短信、电话等其他软件响应的情况,不会影响所测试应用,且会保证应用都能正确运行;

4.安装卸载测试:确保应用都能正确安装、卸载且能正确运行(注意应用的升级测试,升级前后的状态);

5.安全性测试:对程序和数据库进行安全性测试,以确保符合系统安全指标;

6.易用性测试:所开发的功能,是否让用户容易接受,是否符合大众的操作习惯;

7.UI界面测试:应用的设计是否够美观、界面图片、按钮是否合适; 8.压力测试:用户量大,交互性高的应用需对接口执行压力测试,确保应用在用户量大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

(一)功能测试

根据实际用户需求来测试功能及业务流程

a)输入框和选择框

● 测试输入框和选择框是否为可编辑的状态。● 测试对日期类的控件是否作了规范验证。● 测试输入的信息或者选择的数据是否正确显示。b)查询测试

● 查看对于有限制条件的查询,在查询框中是否作了说明。● 测试在单个查询条件中,输入合法的查询条件,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

● 测试在单个查询条件中,输入不合法的查询条件,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

● 测试对于系统支持模糊查询的,输入单个条件的部分信息,测试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

● 测试进行多组合条件,测试查询界面数据显示是否正确。c)数据对比

● 测试在app上做的所有操作及数据,数据库实际数据及日志进行对比,检查信息是否一致。

*其他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来进行流程和功能的测试

(二)兼容性测试

● 测试在不同手机系统(如IOS、Android、Symbian、Black Berry等)上,app能否正常运行。

● 测试在同一手机操作系统不同手机型号上,app能否正常运行。● 测试在同一手机操作系统同一手机型号不同版本号上,app使用是否正常。

(三)交叉测试

● 测试在app运行过程中,突然进入短信、电话等,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 测试app在后台运行时,打开其他多个第三方软件,系统是否有异常。

(四)安装与卸载 a)安装

● 测试应用程序是否能够在IOS不同系统版本和Android不同系统版本上进行安装(有的系统版本过低,应用程序无法进行安装)

● 测试在同一手机,不同系统版本中进行安装,能否安装成功。● 在安装过程中,是否可以取消。

● 当安装空间不足时,安装时是否有相应提示。

● 测试软件安装成功后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安装后的文件及文件夹是否可以写到指定的目录里。

● 测试安装成功后,是否正常显示app的图标且能够正常打开。b)卸载

● 测试是否可以删除安装成功的应用。(可直接通过桌面删除,也可以通过软件卸载安装)。

● 测试卸载后文件是否全部删除所有的安装文件夹。

● 测试卸载过程中,出现死机、断电、重启等意外的情况,待环境恢复后是否可以正确卸载。

● 测试卸载时,单击取消后,软件卸载情况是否正常。c)运行测试

● 测试启动软件时,运行的速度是否流畅。

● 测试当登录软件的时间超时后,再点击软件内其他模块,是否有合理的提示信息。

(五)易用性测试

● 测试页面窗口最大化和最小化是否可以自由切换。● 测试数据录入控件是否方便。

● 测试日期控件,选择的数据信息是否全部显示以及操作是否方便。● 测试用下拉条移动界面时,界面的按钮是否显示正常。● 测试提示信息描述是否合理。

● 测试页面标题、按钮、各字段是否有错别字。● 测试界面上的功能按钮是否有重复。

(六)UI测试

● 查看界面的风格、样式、颜色是否美观,按钮的位置是否合适。● 查看各界面中的按钮风格是否统一、布局是否一致。● 测试做不可恢复性的操作时,界面是否有提示。

● 测试界面中的各个按钮,操作是否方便(把相似的控件放在一起,方便用户操作)。

(七)压力测试

a)连接速度测试

● 测试点击某一功能时,程序的响应速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若响应时间超时,是否会有提示信息。b)负载压力测试

● 测试系统能允许多少个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如果超过了这个数量,程序是否会崩溃,程序崩溃后多久能恢复。

(八)安全性测试

● 测试未登录系统时,是否不能查看其他功能模块里面的数据信息。● 测试用户名或密码错误时,是否有相应的提示。

● 对于系统具有角色权限功能的,测试成功登录后,该用户是否具有正确的权限。

● 对于联网的app,测试在登录时进行断网,页面是否有相应的提示信息。

● 对于一个账号不能在多机上操作时,测试该用户在不同平台上操作时,是否成功将上一个平台上的用户踢出且有提示信息。

● 对于一个账号可在多机上进行操作时,测试该用户在不同平台(两个及以上)上同时更新数据,是否可以成功及时更新数据。

(九)其他测试 a)异常测试

● 测试当没有内存空间时,APP是否能正确响应。

● 测试APP运行过程中,手机断电或突然关机,再次启动APP是否有异常。

● 测试反复操作某个功能,不断点击、刷新,是否会闪退现象。● 测试APP运行时,拔打或接听电话后,是否正确显示在操作之前的界面,若长时间不操作导致超时,点击其他按钮时,是否有相应提示。

● 测试不断切换前台和后台,是否影响应用正常功能。● 测试APP运行时,启动相机功能,是否会出现闪退现象。● 测试APP运行时,进行锁屏,再次启动APP是否会出现锁屏情况。● 测试APP强制退出或清空数据时,APP能否正常使用。b)网络环境测试

● 测试在不同(2G、3G、4G、WIFI)的网络环境下,APP的运行速度。

● 测试在网络较慢的情况下,做提交操作,数据是否能及时成功提交,提交失败时,是否会有相应的提示。

● 测试从无网状态切换到有网状态下,然后做提交操作,是否会有响应或者相应的提示信息。

● 测试在离线状态下,进行操作,页面是否有合理提示信息。● 测试在离线状态下,对于本地已经缓存的数据,是否可以成功进行查看。

● 测试从后台切换到前台,数据是否可以正常浏览,且页面与切换前界面一致。

● 从离线切换到在线状态,测试是否可以及时更新服务器数据。(需确认哪些需要手动更新,哪些需要自动更新)c)软件更新

● 当有软件新版本发布时,进入app后,是否有提示信息。● 当有软件新版本发布时,可选择不更新新版本,旧版本仍能正常使用。

苹果App提交流程 第6篇

1.1、前期工作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苹果的开发者帐号,一个Mac系统。

如果没有帐号可以在打开http://developer.apple.com/申请加入苹果的开发者计划。支付99美元每年,怎么申请网上有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多做介绍。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IDP,打开http://developer.apple.com/并登录到苹果MemberCenter,见下:

登录以后可以看到下面这个界面,列出了你开发需要的一些工具,支持,itunes app管理等内容。

选择第二项:Ios provisioning Portal,进入,所有证书相关的都在这里进行。

1.2、申请AppId

在下图的左边选择 App IDs,我们先创建一个AppId,对于要发布到Appstore上的程序,都有一个唯一的AppId,下面会列出你当前所有的AppId。

我们点击右上角的New App ID:

其中有两项需要你自己填:

第一个Description,用来描述你的AppId,这个随便填,没有什么限制; 第二项Bundle Identifier(App ID Suffix),这是你appid的后缀,这个需要仔细。

因为这个内容和你的程序直接相关,后面很多地方要用到,最好是com.yourcompany.yourappname的格式,当然没有公司名的个人开发者,第二项可以用你自己的英文名字或者拼音,如下图:

appcan.cn在线ipa包编译时需要填写的iapp IDs就是你在此输入的第二项内容。

填完后submit,如下图,可以看见我们已经生成的appid:ebook appid。想要支持推送服务和iCould等也可以在这儿配置:

1.3、申请发布证书

1.3.1、先创建一个证书请求文件 这儿需要一个Mac系统。以下内容以雪豹系统为例,其他版本差别不是很大。首先打开应用程序-实用工具-钥匙串访问(KEY CHAIN),在证书助理中,选择“从证书颁发机构求证书”,如下图:

在下图所示的界面,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填你申请idp的电子邮件地址,常用名称,默认就好,CA空,选择存贮到磁盘,点击“继续”:

选择保存的位置,比如选择桌面。

下一步点击完成,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桌面多了一个CertificateSigningRequest.certSigningRequest的证书请求文件。

1.3.2、安装WWDR证书

继续登录到你的MEMBER CENTER,选择左边的certificates项,可以看到它右边有四个选项,我们选择Distribution,点击下面的click here to download now.下载完成后,双击安装,安装成功后,可以在你的钥匙串里面的证书下面看到这个中级证书。1.3.3、请求一个发布证书

OK,现在来请求一个真正的发布证书,还是在这个页面,点击request certificate:

这个页面告诉你怎么生成发布证书,点击下面的“选取文件”,选择你在第一步创建的证书请求文件,然后点击“submit”:

OK。现在你有一个证书可以下载了,如下图(不能下载请刷新页面):

1.3.4、安装和导出

点击“download”下载你生成的证书,下载完成后双击安装,如果有如下提示,选择login,OK:

这时再查看你的钥匙串,应该有下面这一行Iphone Distribution的证书,注意,这个证书有一个小三角可以点击,展开后有一个对应的密钥。如果你没有这个钥匙,那么请检查上面那一步做错了。

现在发布证书已经安装了,我们选择这个证书,右击,选择,导出“xxxxxxx”,如下:

给你要导出的证书起个名字,选择一个存的位置,注意,保存成P12的信息交换文件

输入密码,如果Mac系统有密码,后面还会要求你输入系统密码。

现在你就有了发布程序需要的p12文件。

appcan.cn在线ipa包编译时需要上传的distribution.p12就是你导出的发布证书;certificate password就是导出证书时填写的密码。

1.4、生成provisioning文件

在下图左边选择provisioning选项,同样的右边的子项中选择distribution,来生成一个发布的准备文件:

选择new profile,在下图中,第一个method,选择App Store;

Profile name,这个随便填,下面的App ID,选择我们开始的时候创建的appid,这个必须一致。确认后提交:

等待几秒钟,provisioning就可以下载了,点击download,下载。我们得到了一个xxxxxx.mobileprovision

appcan.cn在线ipa包编译时需要上传的distribution.mobileprovision就是你生成的文件。

现在,我们的证书的准备工作就做完 了,我们有了一个appid,一个p12格式的证书文件,一个provisioning文件。

二、Appcan.cn在线ipa包编译 根据流程一制作的证书及p12文件,开发者就能够对应于进行混编,从而生成出可上传Appstore的ipa包,其流程如下:

AppCan在线的打包方式(非IDE打包方式),用户生成应用时需要选择生成ios平台,勾选后弹出下图窗口:

需要填写上传Apple开发者在Apple获得的发布应用相关资质信息(详情请参考证书的导出),并却确认提交。务必填写正确否则会打包失败的。上传相关资质信息后,【注意】提交打出的文件包是用来上传到苹果App Store 用的 不能直接安装到手机测试

Q:打包成功后我如何上传到App Store?

A:下载.ipa文件到本地,更改文件后缀.ipa为.zip。(上传请参看ipa包提交苹果App Store)

Q:打包完成后我如何安装到越狱手机上测试?

A:

1、下载.ipa文件到本地,更改文件后缀.ipa为.zip并解压缩文件包,2、新建Payload文件夹,3、把解压缩.zip包里面的文件夹拷到Payload文件夹里

4、压缩Payload文件夹为.zip文件包,改.zip后缀为.ipa

5、安装到手机

跳过后打出的安装包可以直接安装到越狱手机。

三、Ipa包提交苹果App Store

通过AppCan在线与开发者证书混编后,生成的ipa包(后缀.ipa改为.zip)即可上传至苹果Appstore,以下是操作流程。

3.1、在itunes中创建程序

该部分内容继续以雪豹系统为例

打开https://itunesconnect.apple.com/(membercenter中也可以找到)选择“Manage Your Applications”:

点击“Add New App”,填写下面的表格。默认语言,appname,SKU Number,这是自己程序的标识,点击后面的“?”有说明。Bundle id:这个可以选择,必须和你申请证书时候的appid保持一致。否则会上传失败。

填完后,点击“Continue”。

这个页面设置程序的生效时间和价格,选择后,点击“Continue”。

下图的页面需要填一些程序的信息,注意“Review Notes(optional)”这个选项是对苹果review程序的说明,如果你的程序需要登录才可以使用,要在这里提供用户名和密码,如果你的程序的一些特色很 隐晦,可以在这里提供操作步骤,这是让apple的review人员看的东西,不会在App Store里面显示。

下图的页面是一些分级的说明,根据需要选择:

下面是metadata,这个可能很重要,注意那个keywords,设置的越多你的程序被搜到的几率越大,但是最好不超过100字,否则可能会被 苹果认为是作弊。Large app icon 这需要一张1024x1024的icon。screenshots是屏幕截图或者说明性的图片。

填完后done,这样就创建好了一个app,点击“view detail”,然后选择“Ready to Upload Binary”。这时发现你的app显示一个黄色的wait for upload,表示你可以上传你的二进制代码了。如下图:

3.2、上传程序

上传程序请在你的mac系统下找到application uploader工具,找不到的可以在下图这儿下载。Xcode4.x将该工具集成到了xcode里面。

在Mac下安装了该工具后,运行,如果是第一次,可能需要你用你自己的idp帐号登录(以后会保存在钥匙串中),登录后会自动检查你有没有等待上传状态的app,选择你创建好的app,如下图:

点击“Next”按钮:

点击“choose”按钮,选择你从AppCan在线编译出来的ipa包,修改.ipa后缀为.zip,请不要打开修改包里面的内容(包括添加和删除资源图片等文件),否则会上传失败。

点击“Send”按钮,等待上传,上传完成后,打开itunesconnect,这时候你的程序状态变为“upload received”,程序进入苹果第一步审核。第一步审核几分钟到几小时。当通过第一步审核后,程序状态变为“wait for review”,此时程序进入等待人工审核的状态,大概4天到2周的时间都是这个状态,直到排队轮到你的程序时,程序进入“in review”状态,如果你的程序没有内容上的问题,符合苹果的审核标准,那么审核成功,你程序的状态变为绿色的“ Ready for Sale”,如果审核失败,程序状态变为红色的“ Rejected ”。

app测试流程

app测试流程(精选6篇)app测试流程 第1篇APP测试基本流程 1.流程图尽快申请到正式环境下测试 接收版本 不符App测试版本送测规范 用户...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