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ABC的词语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AABC的词语(精选8篇)

AABC的词语 第1篇

词语aabc式的词语有哪些

关于aabc式词语有很多,一起来看看整理的aabc式的词语及解释吧!

1.大才槃槃的意思及近义词dà cái pán pán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大字开头的成语 槃字结尾的成语

2.两手空空的意思liǎng shǒu kōng kōng 两只手都没有一点东西。指没有一点钱或财产。

3.余音袅袅是什么意思及造句yú yīn niǎo niǎo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余字开头的成语 袅字结尾的成语

4.不过尔尔的意思及成语故事bù guò ěr ěr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5.关情脉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guān qíng mài mài 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

6.白雪皑皑的意思bái xuě ái ái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7.大才盘盘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dà cái pán pán 盘盘: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8.天下汹汹的意思及成语故事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9.众目睽睽的意思zhòng mù kuí kuí 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地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意看的样子。

10.瘦骨嶙嶙的意思及近义词shòu gǔ lín lín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字开头的成语 嶙字结尾的成语

11.书空咄咄的意思及近义词shū kōng duō duō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12.生气勃勃的`意思shēng qì bó bó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13.人心皇皇的意思rén xīn huáng huáng 见“人心惶惶”。 皇字结尾的成语

14.人情恟恟的意思rén qíng yì zhuó 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15.以其昏昏的意思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16.听之藐藐的意思yán zhī zhūn zhūn,tīng zhī miǎo miǎo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17.仪表堂堂的意思及成语故事yí biǎo táng táng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

18.人言籍籍的意思及成语故事rén yán jí jí 指人们议论纷纷。

19.众口嗷嗷的意思及成语解释zhòng kǒu áo áo 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20.书声朗朗的意思及成语解释shū shēng lǎng lǎng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21.人言啧啧是什么意思及造句rén yán zé zé 形容人们议论纷纷。

22.人言藉藉的意思及成语故事rén yán jí jí 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人字开头的成语 藉字结尾的成语

23.白发苍苍的意思及成语解释bái fà cāng cāng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24.剑戟森森的意思及近义词jiàn jǐ sēn sēn 比喻人心机多,很厉害。

25.大名鼎鼎的意思及成语故事dà míng dǐng dǐng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26.万里迢迢是什么意思wàn lǐ tiáo tiáo 形容路程很遥远。

27.人心惶惶的意思rén xīn huáng huáng 惶惶:惊惧不安的样子。人内心恐惧不安。形容人们心中惊恐不安。

28.不甚了了的意思bù shèn liǎo liǎo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29.一息奄奄的意思yī xī yǎn yǎn 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30.兄弟怡怡是什么意思xiōng dì yí yí 兄弟和悦相亲貌。 兄字开头的成语 怡字结尾的成语

31.信誓旦旦的意思及成语故事xìn shì dàn dàn 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32.含情脉脉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qióng niǎo rù huái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33.吉祥止止是什么意思及造句jí xiáng zhǐ zhǐ 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吉字开头的成语 止字结尾的成语

34.听者藐藐的意思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35.天理昭昭的意思tiān lǐ zhāo zhāo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36.其势汹汹的意思qí shì xiōng xiōng 其:他的;汹汹:来势浩大。形容来势盛大凶猛的样子。

37.余子碌碌是什么意思yú zǐ lù lù 余子:其它的人。谓其它人平庸无能,表示对别人的轻视。《后汉书 - 称衡传》:“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明 - 袁宏道《瓶花斋集之九 - 尺椟 - 与李龙湖》:“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

38.丰度翩翩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fēng dù piān piān 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39.千里迢迢的意思qiān lǐ tiáo tiáo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40.人情汹汹是什么意思rén qíng xiōng xiōng 见“人情恟恟”。

41.大腹便便的意思及成语故事dà fù pián pián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42.好善恶恶的意思hǎo shàn è è 见“好善嫉恶”。

43.兴致勃勃的意思及成语故事xìng zhì bó bó 形容兴头很足。兴致:兴趣。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

44.书声琅琅的意思及近义词shū shēng lǎng lǎng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45.俯仰唯唯的意思fǔ yǎng wéi wéi 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46.喜气洋洋的意思及近义词xǐ qì yáng yáng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47.傲骨嶙嶙的意思及近义词ào gǔ lín lín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48.使人昭昭的意思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49.一表堂堂的意思及成语故事yī biǎo táng táng 形容仪表堂皇。

50.万目睽睽是什么意思wàn mù kuí kuí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51.人才济济的意思rén cái jǐ jǐ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52.目光炯炯是什么意思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炯炯:明亮的样子。眼睛明亮有神。

53.佣中佼佼的意思及成语故事yòng zhōng jiǎo jiǎo 谓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较为特出。

54.貌堂堂的意思及成语解释xiàng mào táng táng 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AABC的词语 第2篇

磊磊落落 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栗栗危惧 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历历可数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历历在目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恋恋不舍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寥寥可数 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寥寥无几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烈烈轰轰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林林总总 形容众多。

碌碌无能 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碌碌无闻 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名望。

荦荦大端 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落落寡合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

落落穆穆 落落:冷落的样子;穆穆:淡薄的样子。形容待人冷淡。

落落难合 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

蔓蔓日茂 蔓蔓:形容长久。天长日久,一天天茂盛起来。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草草了事 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草草收兵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察察为明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超超玄著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显。言论、文辞高妙明切。

陈陈相因 陈:旧;因:沿袭。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抽抽搭搭 形容抵声哭泣。

楚楚可怜 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AABC的词语 第3篇

1.“文化词语”概念的提出

1995年5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杭州大学黄金贵教授的专著《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在《自序》中作者认为:“根据语言反映文化的不平衡性, 作为全部词语总和的词汇, 可分两类:有不同程度文化色彩的文化词语和无特定文化色彩的通义词语。” (黄金贵, 1994) 一般认为这是我国最早有关“文化词语”的定义, 是作者“从文化学角度提出的新的分类法” (李国正, 1996) 。

同一年, 常敬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词汇与文化》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文化词汇”这一术语:“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 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文化词汇与其它一般词汇的界定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 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 是它与民族文化, 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 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 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 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渊源关系, 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常敬宇, 1995) 。

之后, 苏宝荣于1996年在《辞书研究》第4期上发表文章, 认为“有些词语一开始就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 属文化词语”, 文化词语“是专门为表示文化意义而创制的词语”。

以上三种有关“文化词语”的定义或解释有相似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 我认为, 黄金贵和常敬宇的观点基本相近, 都认为“文化词语”是指那些负载有文化意义的词语, 这里既包括直接反映文化现象的词语, 如“龙”, 又包括间接反映文化现象的词语, 如“梅”;而苏宝荣则认为只有那些“一开始就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才能算作“文化词语”, 这大抵相近于前者所谓“文化的直接反映”词语。哪一种定义是正确的呢?我认为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有必要先了解词语的文化意义。

2. 词语的文化意义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 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疏远, 语法次之, 词汇则是与语言关系最为密切、反映最为直接的部分。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实践中, 词汇意义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英国著名学者杰弗里N.利奇在其专著《语义学》 (Semantics) 的第二章将词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 (conceptual meaning) 、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社会意义 (social meaning) 、情感意义 (affective meaning) 、反映意义 (reflected meaning) 、搭配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主题意义 (thematic meaning) 。其中, 概念意义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意义, 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条件, 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 指“一个词语除了它的纯理性意义内容之外, 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交际价值” (利奇, 1987) 。利奇把词的概念意义称为“理性意义”, 而把其余的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 表达人们使用语言时感情上的反映, 并从广义上显示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 (沈安平, 1996, 转引自杨元刚, 2008) 。词语的这种联想意义实质上就是词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语义 (杨元刚, 2008) , 即词语的文化意义, 是“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 (苏宝荣, 1996) 。如中国人所熟悉的“莲”, 即荷花, 它的概念意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 叫荷叶。花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叫莲子, 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 合称莲蓬。地下茎叫藕。种子和地下茎都可以吃。也叫荷’、芙蕖’或菡萏’” (《新华字典》, 2000)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后, 人们便以“莲”喻指“清正廉明, 不同流合污”。“莲”的这个义项就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得的, 是它的文化意义。又如“杜撰”, 意为“没有根据, 凭主观想象捏造”。该词的意义不是由语言自身获得, 也无法单纯从语言上解释, 必须联系其产生的文化背景。“王琳《野客丛书》卷八记载:杜默 (人名) 为诗, 多不合律, 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 (苏宝荣, 1996) 因此, 词语的文化意义, 需要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解释清楚, 单纯依靠语言去说明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

苏宝荣 (1996) 认为, 词语的文化意义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词的文化意义与词的字面意义相距较远、一般有确切的语源、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这些特征主要不是由于语言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而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词语的文化意义是我们认识和确定文化词语内涵的主要依据。它使我们得以区分词语的语言意义 (概念意义/一般意义) 和文化意义, 帮助我们对词语进行分类, 从而更加有效地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3. 文化词语与词语的文化意义

一个词语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就是文化词语吗?根据黄金贵和常敬宇的解释, 这样的词语都应该算作文化词语。前者认为, 文化词语是指那些具有不同程度文化色彩的词语, 换句话, 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具有文化色彩, 这个词语就是文化词语。后者认为, 文化词汇的一个特点, 是它与民族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系, 如“龙”、黄、竹等;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渊源关系, 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从这种表述不难看出, 后者也认为只要具有文化色彩, 这个词语就是文化词语了。我以为这是混淆了文化词语和词语的文化意义而导致的结果。黄、常两位先生的定义或解释扩大了文化词语的范畴, 误把具有文化意义的词语一股脑地归结到文化词语属下。

某一个字 (或词) 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中表达某种意义的需要。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字 (或词) 一开始就有着某种基本意义即语言意义, 这样的词语在数量上是巨大的。但是这些词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在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某个或某些文化意义, 因而, 语言中的大量词语, 其实是既有语言意义, 又有文化意义的。完全没有文化意义而只具备某种语言意义或功能的词语在数量上是非常少的。

“黄”, 颜色词, 但是由于大部分土地是黄色的, 在以土地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封建社会中, “黄色”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命运紧密相关起来, 王族皇室便以此为专用色, 以显其权贵, 于是“黄色”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至尊至贵”。

“杨柳”本为植物名, 同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传说隋炀帝在运河两岸种植柳树, 并御赐柳树姓杨, 遂有“杨柳”之说。而《三辅黄图》有言:“汉人送客至此桥, 折柳赠别。”于是, “杨柳”成为“离别”的象征, 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王德春, 转引自吴友富, 1998) 。

类似“黄”、“杨柳”这样先有语言意义, 而后又获得文化意义的词语是非常多的, 如果把它们都归入文化词语, 那么词语的这种分类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非文化词语是如此至少, 这样的文化词语又如何进行研究?其实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词语的文化意义, 而非文化词语。那么, 什么样的词语才能算是文化词语呢?我赞同苏宝荣的观点: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 只有文化意义, 没有一般的语言意义, 这样的词语可以称之为文化词语。如“华表”、“友于”、“闰”。常敬宇所说的直接反映文化的词语, 如“龙”, 部分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就可以归属于文化词语, 而那些间接反映文化的词语, 如“白”、“松”都不能算作文化词语。

由于辨别一个词语是否属于文化词语需要从它的渊源分析, 需要训诂学和考据的本领, 有时候我们是不太容易作出判断的。在现实的跨文化研究中, 我们应该多多加以关注的并不是文化词语本身, 而是词语的文化意义。黄金贵教授的《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从名称到实际内容其实分析的就是词语的文化意义, 而不仅仅是文化词语的词义;戴卫平、裴文斌所著《英汉文化词语研究》 (2008) 提供的也是词语的不同文化意义, 而非“文化词语研究”。相比之下, 杨元刚的《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 (2008) 才算得名实相副。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自序[J].杭州大学学报, 1994, (4) .

[3]李国正.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新收获——评黄金贵著《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J].高校社科信息, 1996, (1) .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苏宝荣.词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与辞书编撰[J].辞书研究, 1996, (4) .

[6][英]利奇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7]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8]姚乃强等.汉英双解新华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0.

[9]王德春主编.汉语国俗词典[Z].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0.

AABC的词语 第4篇

【关键词】敬称词语 谦称词语 中西文化

在任何语言中,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的形成和发展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并受到文化的影响。英汉语也毫无例外。在比较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时,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追溯到它们的来源。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日常活动和交际中的不同习俗和传统能够反映出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意识。英汉语中很多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的联系都是互通的,它们非常类似或部分相同,但是更大数量的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却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联系。

一、英汉语对于称呼用语的不同认识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中国人的称呼方式也受到了这一背景的极大的影响,因此,汉语社会的称呼比英语社会的称呼要复杂许多。当面见官员时,他们不仅用敬称词语来称呼官员,借以抬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而且用谦称词语来称呼他们自己,表示自己的屈服。这类敬称词语如上至称呼皇帝为“天子”,“万岁”,“万岁爷”,“圣上”,“圣驾”,“陛下”等下至称呼皇帝以下的王公大臣们为诸如“老爷”,“大人”等等。这样的谦称词语,比如说:“小民”,“草民”,“奴婢”,“奴才”等等。不仅普通老百姓对官员充满憎恶和惧怕,职位低的官员也同样惧怕比他官儿大的官员。在封建统治下,社会级别低的人是禁止冒犯社会级别高的人的。因此官位低的人见到官儿比他大的人都会很小心,并且通常会对官儿大的人阿谀奉承。反映在称呼上,比如这样的一些谦称词语“在下”,“下官”,“卑职”,“微臣”等等。实际上,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也通常会用谦称词语来指自己,以此来愚弄人民的信任和尊敬。比如说:“孤”,“寡人”,“哀家”等。

汉文化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被预示为长幼有序。中国人在社交中,往往将对家庭成员的称呼延伸到对一般人的称呼以示尊重。根据社会交际社团中的交际对象的年龄,在汉语的语境下,中国人倾向于称呼陌生的男性为“大爷”、“大伯”、“叔叔”、“大哥”等;称呼女性为“奶奶”、“大妈”、“阿姨”、“大娘”、“大姐”等。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这样的称谓通常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他们强调的是个体的意愿、自由、价值和创造性。在英语社会,人们没有复杂的等级观念,也没有名分上、职位上的区分,人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所以对于中国人很普通的称呼“叔叔”,“阿姨”,“解放军叔叔”,“护士阿姨”等等,他们会感觉很困惑。在我们与英美人士交往中,注意不要对他们使用和汉语相同的称呼,即不应把母语的称呼原则用于目的语中,引起语用负迁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汉文化中推崇尊敬长者,长者为尊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汉语中,“老”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和聪明才智的代名词,它是一个敬称词。因此如果你认识的人比你年龄大,你可以称呼他为“老……”。称呼比自己年长很多的人为“老人家”是很普遍的。而在英语文化中,这一点是决然不同的。英美人士是不愿被看做“老”的,他们甚至讨厌这个用词。在英美文化中,“老”通常暗含的意思是废物和无用。在英美等国家,年龄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人们通常避免用“old”一词来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于是人们费尽心机借用其他委婉用词来表示“老年”、“老人”这一概念,如:the advanced in age,the mature,the longer living,seasoned man,of a certain age,no longer very young等等。

二、英汉语对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的不同认识

礼貌原则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 在1983年提出的,它指的是语言中的谦虚和尊敬的言语行为。谦虚准则是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Leech认为,人们彼此间交谈,首先重视是否礼貌、得体;人们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主要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从汉朝就非常讲究礼俗,尊奉的是“礼多人不怪”。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中国人有很多行为准则,这些标准直接体现在他们的用词上,对词汇的使用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汉语的词汇系统里,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是能够代表社会身份指示的一类重要词汇,其本身也是很复杂的。在交际情境中,汉语的说话者当他们在指交际同伴以及与这些交际同伴相关的人或事物时,他们通常会采用敬称词语;而当他们谈及自身或和他们相关的人或事时,通常会使用谦称词语。这样的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在汉语中是不胜枚举的,通过这样的一些用词,说话人可以直接地(敬称词语)或间接地(谦称词语)表达对听话人的礼貌和尊重。

汉语中很多的敬称词语,可以分别由以下词头构词。比如:对于“高”,就有“高见、高就、高龄、高堂、高足”等;对于“贵”,就有“贵姓、贵国、贵恙、贵子、贵庚”等;对于“令”,就有“令爱/令媛/令千金、令郎/令公子、令亲、令尊、令堂、令兄”等;对于“尊”,就有“尊亲、尊府、尊驾、尊夫人”等等。而表谦称的词头也很多,如“敝”,就有“敝处、敝国、敝人、敝校、敝意”等;如“拙”,就有“拙笔、拙见、拙作”等;如“寒”,有“寒舍”;指自己,根据不同的身份和性别,可以有“在下、小人、小女、草民、奴才、奴婢、奴家”等等。汉语里称呼自己的家里人,也有很多谦称的用词,如“小儿、小女、内人,内子、犬子、拙夫、拙荆、贱内”等。上文中提到的表敬称的词头“老”这个字,也可以当做谦称词语的词头,如:“老朽、老夫、老汉、老衲、老身”等等。而在英语中,英语国家人士则非常强调真诚地、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们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掩盖什么或隐藏什么。

礼貌原则指导下的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即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和东方群体取向之文化差異导致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中的敬称词语和谦称词语与汉语比起来要少很多。汉语中这些词大量出现是因为中国多年以来处于封建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在和年龄大的人或社会地位高的人讲话时使用敬称词语,否则就会被认为没礼貌。在称呼自己的时候使用谦称词语也是一样的道理。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在汉语中,尤其是在书面语和正式的场合中,人们通常在称呼自己时采用谦称词语,而在称呼别人时使用敬称词语。为什么英语中这些词相对来说却比较少呢?这是因为西方人认可平等,他们强调个人的价值,他们乐于展示他们自己,并且注意培养个体的自信。

每一个国家,因为其生活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会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文化意识形成的结果,这个思维方式或多或少的反映出国家对待世界的文化心理。因此,民族的思维特点反映并象征着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的不同是文化不同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语言及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语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难解难分,文化无所不在,人们的言语行为无不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夏征龙.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王菊泉.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aabc形式的词语 第5篇

1、戚戚具尔,谦谦君子,切切私语,窃窃私议

2、欣欣向荣,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奄奄一息

3、久久不忘,格格不入,呱呱堕地,九九归一

4、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5、区区之众,拳拳之枕,穰穰满家,人人自危

6、,星星之火,遥遥无期,依依不舍,头头是道

7、脉脉含情,面面皆到,茫茫苦海,蔓蔓日茂

8、生生不息,生生不已,施施而行,道道俱全

9、空空如也,摇摇欲坠,滔滔不绝,冤冤相报

10、靡靡之声,靡靡之音,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11、亭亭玉立,铮铮铁骨,飘飘欲仙,夸夸其然

12、岌岌可危,斤斤计较,井井有条,侃侃而谈

13、历历在目,绵绵不断,闷闷不乐,绵绵瓜瓞

14、孜孜不倦,莘莘学子,跃跃欲试,绰绰有余

15、沾沾自喜,蒸蒸日上,振振有词,惶惶不安

16、岌岌可危,愤愤不平,忿忿不平,赫赫有为

17、栩栩如生,默默无闻,皑皑白雪,面面俱到

18、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昏昏欲睡

19、窃窃私语,生生不息,滔滔不绝,亭亭玉立,

20、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

21、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津津有味

22、楚楚可怜,字字珠玑,盈盈秋水,源源而来

23、耿耿于怀,蠢蠢欲动,惺惺作态,熊熊大火

24、蠢蠢欲动,多多益善,愤愤不平,高高在上

25、依依不舍,娓娓道来,洋洋得意,步步高昂

26、恢恢有余,鼎鼎大名,代代相传,斤斤计较

27、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28、窃窃私语,拳拳盛意,拳拳在念,切切在心

29、面面俱到,默默无闻,念念不忘,念念有词

30、默默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

31、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寥寥无几

32、娓娓动听,息息相关,心心相印,欣欣向荣

33、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

34、袅袅炊烟,徐徐清风,皎皎明月,翩翩起舞

35、熠熠生辉,遥遥领先,洋洋大观,泱泱大国

36、息息相关,喋喋不休,循循善诱,郁郁寡欢

37、空空如也,历历在目,寥寥无几,落落大方,

38、芸芸众生,咄咄逼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39、碌碌无能,碌碌无为,碌碌无闻,历历在耳

40、两两相望,虎虎生威,比比皆是,草草了事

41、官官相护,好好先生,惶惶不安,昏昏欲睡

42、面面相窥,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

43、赫赫有名,翩翩起舞,涓涓细流,头头是道

44、怏怏不乐,洋洋自得,遥遥无期,彬彬有礼

45、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侃侃而谈,恋恋不舍

46、源源不断,姗姗来迟,面面相觑,面面俱到

AABC形式的词语 第6篇

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 津津有味、依依不舍、娓娓道来、

洋洋得意 步步高昂、耿耿于怀、蠢蠢欲动 芸芸众生、咄咄逼人、

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源源不绝、姗姗来迟、面面相觑、面面俱到

息息相关、喋喋不休、循循善诱、郁郁寡欢 亭亭玉立、铮铮铁骨、

飘飘欲仙、夸夸其谈 孜孜不倦、莘莘学子、跃跃欲试、绰绰有余

沾沾自喜、蒸蒸日上、振振有词、惶惶不安 欣欣向荣、循循善诱、

洋洋盈耳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 淹淹一息、

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惴惴不安、

孜孜不辍 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啧啧称羡 啧啧称赞、

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教导 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

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

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沾沾自好、

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

点点星光、条条大路、步步高升 默默无闻、欣欣向荣、莘莘学子、

嗷嗷待哺 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历历在目、绵绵不断、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

面面皆到 茫茫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默默无闻 默默无言、

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

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喃喃细语、

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

翩翩公子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 区区此心、

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

拳拳盛意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 穰穰满家、

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 施施而行、道道俱全、姗姗来迟、

aabc的四字词语 第7篇

[ yuán yuán bù duàn ]

意思:形容接连不断。

2、字字珠玉

[ zì zì zhū yù ]

意思:

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它的近义词是字字珠玑,也是aabc的四字词语。

3、赫赫有名

[ hè hè yǒu míng ]

意思:

赫赫是显著盛大的样子,用来形容声名非常显赫。它的近义词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等等。

4、奄奄一息

[ yǎn yǎn yī xī ]

意思:

奄奄是指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快要死亡。它的近义词是半死不活、气息奄奄等等。

5、遥遥无期

[ yáo yáo wú qī ]

意思:

形容时间还很远,不知道哪一天会来。它的近义词是猴年马月、天长日久等等。

6、格格不入

[ gé gé bù rù ]

意思:

有抵触,不相投合。它的近义词是格不相入、针锋相对等等。

7、楚楚动人

[ chǔ chǔ dòng rén ]

意思:

楚楚是指鲜明整洁的样子。这是用来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它的近义词是楚楚可人,同样也是aabc形式的四字词语。

8、鼎鼎有名

[ dǐng dǐng yǒu míng ]

意思:

鼎鼎是指盛大的样子,用来形容非常的有名。它的近义词是大名鼎鼎、名扬天下、赫赫有名等等。

9、比比皆是

[ bǐ bǐ jiē shì ]

意思:

比比是指一个挨着一个,形容到处都是,非常的常见。它的近义词是多如牛毛、汗牛充栋等等。

10、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意思:

AABC的词语 第8篇

[片段一]“泛滥”的教学

(出示第一段)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 面对这一片没有花的绿地, “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失望。

师:大家一目了然地看出了作者的心情, 自己往下读读,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失望?

(生读后交流)

生:“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见不到花儿,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我从“泛滥”这个词感受到了作者的失望。

(师板书:泛滥)

师:“绿色到处泛滥”就是说“绿色——”

生 (接答) :绿色特别多。

师:作家老舍看到草原时用了一个词叫“一碧千里”, 同样是形容绿色的多、广, 你认为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碧千里”表达了老舍爷爷对草原的喜爱, “泛滥”表达了作者对满是绿色的草地的厌倦。

师:你真有本事!读到的是一片景象, 读懂的却是作者的一份心情。是啊, 是作者厌倦了, 失望了。当词语有了感情后, 它就是鲜活的, 有生命的, 有温度的, 它能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赏析]在体会“泛滥”这一词语的感情色彩时, 教师通过与“一碧千里”的比较, 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体会了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初步明白词语不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 还能传达作者的一份感情。

[片段二]“改天换地”的教学

师: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作者的惊喜?

生:“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 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顿时改天换地, 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我从“改天换地”中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惊喜。

师:“改天换地”是不是说天地都改变了?是什么改变了?

生:草地。

师:草地开始怎样?现在怎样?

生:开始是大片大片的草地上,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而现在看到的却是一片花的原野, 所以作者说“改天换地”。

(师再次出示三个段落, 让学生回顾这三个画面)

师:再读这三段话, 想想改变的仅仅是眼前的景象吗?

生:不是的, 也有作者的心情。作者一开始是失望的, 后来看到有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是惊奇的, 又为要离开维也纳而不能看到小草冒出来的情景感到遗憾, 而现在看到花的原野时是充满喜悦的。

师:看来“改天换地”改的不仅仅是那一片景象, 还有作者的心情。有了这些体会, 再看这片花的原野, 感觉一定不一样。 (师生配乐朗读)

[赏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点拨引导。首先使学生明白了“改天换地”的是眼前的这片草地, 并巧妙地整合回顾了课文的三个画面。但是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以“改变的仅仅是眼前的景象吗”这一问,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从而使学生明白原来“改天换地”的还有作者的心情。

[片段三]“拔地而起”的教学

师:作者看着看着, 发现了小花的勇气, 你呢?发现了吗?

生: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出示:小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生:拔地而起。

师:面对这个词, 你有什么感受?你以前在哪里见过这个词?什么拔地而起?

生:高楼大厦、高高的山峰……

师:是啊, 万丈高楼拔地而起, 危峰兀立拔地而起, 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事物。可一朵朵小花又怎能拔地而起?是什么让我们对它抬头仰望?

生:是小花的勇气。

生:小花在冷风冷雨中依然顽强地开放, 这让作者敬佩。

师:同学们, 作者就是用这个“拔地而起”来表达自己那份“震撼与敬佩”的心情。你们看, 一个“拔地而起”就让我们读懂了这么多。看来, 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词语, 里面却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呢!

[赏析]从“拔地而起”中体会作者对小花的敬佩之情, 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这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先让学生明白拔地而起的事物都是让我们抬头仰望的, 再通过设问把对词语的理解引向深入, 从而使学生明白这让人抬头仰望的不是小花本身的高度, 而是它在冷风冷雨中傲然开放的勇气。

[反思]

AABC的词语

AABC的词语(精选8篇)AABC的词语 第1篇词语aabc式的词语有哪些关于aabc式词语有很多,一起来看看整理的aabc式的词语及解释吧!1.大才槃槃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