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的距离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安全的距离范文(精选10篇)

安全的距离 第1篇

1 配电线路的概述

1.1 配电线路分类

配电线路是用于分配电能的。从降压变电所将电能送到配电变压器的电力线路称为高压配电线路, 电压一般为10 k V和6 k V, 一般会采用三相三线制;从配电变压器将电能送到用户进线处的低压电力线路称为低压配电线路, 电压一般为380 k V、220 k V, 一般会采用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按结构又可分为架空配电线路和电缆配电线路2大类别, 其中多以架空配电线路为主。

1.2 配电线路的组成

架空配电线路由导线、电杆、绝缘子、金具等组成, 它们的作用分别为:导线传输电能;电杆支持导线;绝缘子使导线和电杆间保持绝缘;金具包括支持、连接、保护导线, 连接和保护绝缘子。

1.3 配电线路接线方式

对于直流电, 有二线制和三线制, 二线制一般适应于城市无轨电车、地下铁道机车、矿山牵引车等;而三线制多适应于发电厂、变电所自用电和二次设备用电, 电解和电镀等用电。交流电的配电线路接线方式及使用范围, 如表1所示。

在农村配电网络中, 为节约投资和器材, 也有采用二线一地或一线一地制, 但对通信线路干扰大, 安全性也较差, 因此使用不多。

2 配电线路电气安全距离

为防止发生触电或短路, 有关规程规定带电导体彼此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或最小间隙, 又称为间距。间隙的大小是根据不同形式、不同电压等级下的放电间隙及安全宽度确定的;设备不停电时, 电压等级在10~13.8 k V之间的安全距离应为0.70 m, 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地面、各种工程建设设施、树木, 以及同一线路导线间、其他线路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0 k V及以下架空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 应根据运行经验确定, 如无可靠资料, 导线间距不应小于表2规定的数值。

注: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类排列方式;靠近电杆的两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0.5 m。

架空线路导线与地面、水面的距离, 不应低于表3中规定数值。

表中居民区系指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市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地区。非居民区系上述居民区以外的地区。虽时常有人、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 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 亦属非居民区。交通困难地区系车辆、农业机械很少到达的地区。

架空线路导线与街道或厂区树木的距离, 不应低于表4的数值, 校验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 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没生长的高度。

高压架空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 亦应尽量不跨越, 如需跨越应与有关单位协商, 架空线路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低于表5的数值。

架空线路与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及其他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 不应低于表6的要求。表中各项水平距离如系开阔地区, 一般不应小于电杆高度。表中特殊管道系指输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

检查以上各种距离, 均需考虑当地的气象条件 (温度、覆冰、风力) 的变化。

几种线路同杆架设时, 电力线路必须位于弱电线路的上方, 而高压线路就必须位于低压线路的上方, 同时, 架空线路断线接地时, 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在接地点周围8~10 m内是禁止其他人员随意进入的。当在带电杆塔上工作时 (如刷油, 除鸟窝, 紧杆塔螺丝, 检查架空地线, 查看金具、绝缘子等) ,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及其所携带工具、材料等, 与带电导线最小距离符合表1的规定。

3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3.1 安全距离的含义

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作业人员与不同电位的物体之间所应保持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具体地说, 安全间距包含下列5种间隙距离, 即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3.2 最小安全距离

最小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地电位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对配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最小安全距离规定如: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电压10 k V, 距离是0.4 m。

3.3 最小对地安全距离

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带电体上作业人员与周围接地体之间保持的最小距离。《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带电体上作业人员对地的安全距离等于地电位作业人员对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一般10 k V接户线对地距离, 不应小于4.0 m;如果是低压接户线, 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 m;在低压接户线跨越通车街道时, 对地距离不应小于6 m;跨越通车困难的街道或人行道时, 不应小于3.5 m。

3.4 最小相间安全距离

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带电体作业人员与临近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 对最小相间安全距离规定如电压是10 k V, 距离应该是0.6 m。

3.5 最小安全作业距离

最小安全作业距离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考虑到工作中必要的活动, 地电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确定最小安全作业距离的基本原则:在最小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合理的人体活动增量。一般而言, 增量可取0.5 m, 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说明了, 对在带电线路杆塔上工作时的最小安全作业距离作出了具体规定, 电压10 k V, 安全作业距离应为0.7 m。

3.6 最小组合间隙

最小组合间隙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在组合间隙中的作业人员处于最低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位置时, 人体对接地体与对带电体两者应保持的距离之和。

4 具体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距离

4.1 最小安全距离

(1) 在配电线路上采用绝缘杆作业法 (间接作业) 时, 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4 m (此距离不包括人体活动范围) 。 (2) 斗臂车的金属臂在仰起、回转运动中, 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 m。 (3) 带电升起、下落、左右移动导线时, 对与被跨物间的交叉、平行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 m。

4.2 绝缘工具最小的有效长度

(1) 绝缘操作杆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0.7 m。 (2) 起、吊、拉、支撑作用的杆、绳的最小有效长度不得小于0.4 m。 (3) 对带电部件设置绝缘遮蔽用具时, 应从离身体最近的带电体依次设置, 即按照从近到远的原则, 如对多层分布的带电导线设置遮蔽用具时, 应从下层导线开始依次向上层设置。绝缘子遮蔽罩和导线遮蔽罩的设置次序是先放导线遮蔽罩, 再放绝缘子遮蔽罩, 绝缘子遮蔽罩与导线遮蔽罩的接合处应有大于15 cm的重合部分。如导线遮蔽罩有脱落的可能时, 应采用绝缘夹或绝缘绳绑扎, 以防脱落。作业位置周围如有接地拉线和低压线等设施, 亦应使用绝缘挡板、高压绝缘毯、遮蔽罩等对周边物体进行绝缘隔离。

5 结语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不仅需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 还需要对各种线路与建筑物、树木、路面等安全接线距离有深入的了解, 才能保证配电作业的安全, 提高配电作业工作的质量。

摘要:介绍了配电线路的分类、组成以及接线方式, 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距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参考文献

[1]王强.从产生火烧连营事故谈电网继电保护原理的问题[J].电力自动化, 2009 (4)

[2]刘栋梁, 刘利军.从两起事故看相间距离保护Ⅲ段的整定计算[J].输配电产品应用.开关卷, 2009 (9)

婆婆和媳妇的安全距离 第2篇

在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眼里,“二人世界”是个能让人迅速联想到浪漫的词。浪漫什么呀,刘雯会说,不就是俩人吃饱全家不饿,有什么好羡慕的?

当公婆拉着两个硕大的箱子闯进来的时候,刘雯发现,简单的生活是可以跟浪漫划等号的。

热恋中的人,眼中只有彼此。那时候,杨科关于父母的只言片语,根本不会引起刘雯的注意,还顾不上琢磨什么“一叶落知天下秋”,这片落叶就迅速被“看什么电影”的烦恼吹走了。

这片叶子飞进刘雯眼里是在杨科家举办的婚礼上。

当天,刘雯被安置在一个农村亲戚家里待嫁。那个房间里灰灰的墙壁和乱糟糟的被子,突然就让刘雯想到了公婆家里上世纪80年代的家具,它们都会进入你的新生活。

就像现在。同一个屋檐下,男女比例还是1∶1,但组织结构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来的这两位带来的是强势的血缘关系,还有一家三口在一起18年的生活习惯。

首先是婆婆的大嗓门。刘雯要赶班车,需要早睡早起,杨科却习惯晚睡,两人也一直相安无事。可老太太认为儿子晚睡有碍健康,于是,刘雯经常在梦中被婆婆一嗓子叫醒,无他,就是催儿子睡觉。

这事儿刘雯抱怨过,可杨科说,“我妈一直就这么说话。”

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坐在沙发上的母子俩用你听不懂的方言聊着你不认识的人,饭桌上摆什么菜从来不问你的喜好,杨科换下来的衬衣第二天就晾在了阳台上,你却只能自己动手。

刘雯倒也没想让婆婆给自己洗衣服,可杨科找的借口让她很不爽,“你的衣服总要手洗的,我媽不知道,怕给你洗坏了。”要知道,老太太最不喜欢她用洗衣机洗衬衫,“浪费水还洗不干净”。

所有的媳妇都明白一个道理,婆婆不是亲妈,你不能找别人的妈要糖吃。于是,小两口吵来吵去,可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都会归根于那个给糖吃的人。

有时候,是从杨科开始的,他会要求刘雯“把被子叠好再去上班”或者“吃完饭去刷碗”。这被刘雯理解为婆婆的要求,以前两个人的时候,杨科可不会这么指手画脚。

所以,刘雯会问“是不是你妈……”,杨科当然否认,刘雯就会更加火冒三丈,两个人在屋里捏着嗓子吵到最后,常常是以刘雯的“拒不执行”而告终。

在这个家里,媳妇坚持属地管辖原则,我的地方当然是我做主。可婆婆却坚持属人管辖原则,凡是跟我儿子有关的我都能管,当然也包括儿媳妇。

刘雯和婆婆的“短兵相接”来得很快。

刘雯要买面包机,为了说服杨科,她进行了一系列科学举证来说明买来的面包不够健康,然后又保证面包机会有异于其他厨房小家电的高利用率。可是,这些都被婆婆一句话挡回去了,“我们早饭吃不惯面包。”

言下之意就是,“你做了我们也不会吃,买了没用。”刘雯的脾气一下就被点着了,当天晚上,婆媳俩谁都没再搭理对方。

饭桌上的杨科没有表态。当你面对两种矛盾的时候,是没办法同时解决的。

首先,婚姻关系是你情我愿的,凡事好商量,偶尔吵个架拌个嘴,不过是因为对相处细则的理解有歧义,理顺了自然就没事了。而婆婆和媳妇之间明明永远对立,表面上还要维持和谐。

矛盾不能浮出水面,那解决最好也在水下进行。所以,杨科的作用就在于当婆媳矛盾有上升之势的时候挺身而出。

在买面包机这件事情上,杨科要做的就是回卧室,听媳妇抱怨老妈,并坚决表态支持媳妇。当然,抽空还要去听听老妈唠叨媳妇,再表个态,说“我爱吃面包,自己做的比外面买的又健康又省钱”。

如是,大家接着风平浪静地过日子,至于水下怎么样,谁都明白,不过装糊涂罢了。

安全的距离 第3篇

1确定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基本原则

1.1伤害标准与无伤害标准。对于石油化工这种有一定危险性和危害性的产业, 有关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硬性规定。在这里我们要借鉴EIGA (欧洲气体协会) 的说法, 提出伤害的两个标准, 分别是:伤害标准和无伤害标准。这种明显的分类别表示出伤害的标准, 也体现了石油化工行业也是有危险级别区分的。所以对于石油化工这一危险度高的产业, 我们要进行细致的个体伤害承受归类, 避免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伤害标准是指由于事件的发生, 而导致引起个体痛苦、进行医疗治疗、受伤或致死的概率。而无伤害标准是指所有目标位于危害事件当中时, 事件的发生不会造成很严重或不可逆转的影响, 对于目标可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会产生影响。EIGA还规定, 若危害事件没有固定的阈值, 那么其可取1%的致死率为其人员伤害阈值, 若人员伤害阈值为0.1%的致死率, 就说明其为无伤害标准。

1.2个体风险标准的确定。由上文对伤害标准做出的分类可知, 事故发生时的危害大小和是和个体承受危害风险类别为标准的。如想要确定一个石油化工厂建设的安全距离范围, 只知道危险频率的类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个体能够承受的危害事件发生时的危害性和损失程度。危害性事故的发生大多都是突发性的, 如果在一个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安全事故, 那么在周边的范围内所遭受的危害程度, 也就是个体能够接受的死亡伤害率是多少。在这里, 我们把5至15周岁的人群作为衡量死亡率大小的标准。如果死亡率过高, 那么这个个体能够承受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的程度也就要越高。保证安全生产的系数就要越大, 控制危险发生的能力就要越强。另外, 个体风险标准的确定还要注意具有危害性的项目不能作为增加人们致死风险所要考虑的因素这个原则。

1.3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计算原则。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距离是指石油化工装置与目标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对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距离进行确定一方面是为了有足够的距离对目标进行保护, 以降低危害事件发生产生连锁反应的概率, 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石油化工装置本身的安全, 避免装置受到外界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距离不能避免所有危害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伤害, 当有灾难性事件发生或有大量危害物质泄漏时, 其是提供不了相应保护的。因此, 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其他措施, 一方面可以降低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 另一方面也可缓解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伤害, 使危害事件的发生风险可以让人/物接受。

2确定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

2.1对危害事件的识别及其频率进行计算。我们首先要对以后的危害进行一下细致的估量和计算, 最好及早的应对措施和防护预案, 来减少事故发生时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当突发事故发生时, 人类首当其冲受到严重的伤害, 其次是设备、建筑、财产的伤害。对于在石油化工的生产中, 发生事故时常见的危害我们也做了一下总结:环境的和物质的;热量;动能;电;其他等等。在这些危害来临之前, 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计算和判断。在事故危害中, 常见的危害大多是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设备没有及时的检查和养护造成的设备泄漏和人为点火这几种。针对这三种典型的危害类型, 我们也要做出相应的应对办法:

首先要制定针对人员操作的相关细则和规范, 对操作的员工在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的专业的培训, 制定定期的有任务的考核制度, 确保能够熟练的操作设备, 最终做到安全上岗。其次, 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设备进行投放运行, 也要对使用设备进行定期的、及时的检修和养护, 做到今早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坚决不滞留问题, 避免危害的发生, 保证人身财产安全, 也是对全社会的负责。

2.2评估方法。关于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 我们首先要根据个体对危害的风险承受程度来区别, 利用伤害标准来确定安全距离的种类;再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计算原则来计算危害发生时对个体造成的损失的严重大小。拟照以上观点, 制定事故模型, 依据数据和模型的相互参考, 最终来确定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距离。其具体方法如下:

2.2.1选取危害事件, 并对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行计算, 危害事件的发生频率用Fd来表示, 若Fd比个体风险标准要小, 那么就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 可直接选取其他危害事件。

2.2.2结合目标处于危害事件当中的概率来计算。目标处于危害事件的概率用Pg来表示, 如果Fd与Pg积要比个体风险标准要小, 则说明目标在此危害事件当中的风险很小, 此情况下, 也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 可直接选取其他危害事件。

2.2.3结合对危害事件所采取的减缓措施, 用Pm来表示所采取措施的失效率, 则危险发生对人体产生的概念为Fd与Pg及Pm之积, 若其比个人风险标准要小, 则说明对目标所采取的措施足够有效, 因此, 也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 可直接选取其他危害事件。

2.2.4对于目标来说, 如果能接受所计算的安全距离, 那么就可对下一个危害事件进行评估, 直至所有危害事件的评估结束。若危害事件的安全已确定, 那么目标的安全距离值就是此事件的最大安全距离。

2.2.5如果安全距离不被目标所接受, 就需要考虑加强预防及缓解措施了, 加上有关措施之后再对安全距离进行重新计算。

结束语

对石油化工安全距离的计算, 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有专家判断法、确定性分析法及基于风险的分析法, 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与缺点。比如说专家判断法, 虽然具有一定权威性, 但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危害事件的分析。确定性分析法采用的是对事故发生的后果建立模型, 计算出了最大的安全距离, 但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基于风险的分析法却有一定局限性, 对于其不能确定数据各类多和模型较大的危害事件当中。因此, 对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华炜, 党文义.基于风险的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3.

虚拟社交,请保持安全距离 第4篇

PART1使用移动社交工具,没那么愉快

“你好陌生人?好奇害死猫!”

梅丽莎女26岁舞蹈艺员

使用工具:陌陌、微信、米聊等

使用时间:外出时(乘车、排队)、无聊时

移动社交困扰:性骚扰

梅丽莎是最早开始玩移动社交APP的那群人,从TALKBOX一直玩到陌陌、微信、米聊、漂流瓶等,每出一款新软件,她还要下载下来测试一下。问及原因,梅丽莎的答案很简单:“好玩。”

不过,梅丽莎也认为,如今的移动社交氛围已经与最初大不一样了。开始玩的时候,朋友圈都为这种具备“对讲机”功能的软件兴奋,几个人大晚上的在家里吼来吼去:“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而通过软件认识新朋友的功能,也让她找回了QQ刚出来时那种交友的兴奋。“但现在,心怀不轨的人越来越多了。”

查看附近的人,是此类交友软件的卖点和有趣功能,梅丽莎曾经通过这个功能认识了几个朋友,大家还曾组织聚会,吃过火锅。但现在,梅丽莎称自己只有在极端无聊的情况下,才会“手贱”地点开。“有头像很帅的男生打招呼,作为‘颜控’,我哪能把持住,果断加为好友。”开始的沟通还算彬彬有礼,对方却突然发了一张“尺度很大”的器官照片过来,“吓得我差点把手机摔了!”越到晚上,通过“打招呼”对梅丽莎进行性骚扰的人就越多。“最高纪录是,打开功能2分钟,23个人打来招呼,有些人直接在一句话说明里写上:上床吗?”让梅丽莎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竟是放上生活照,看起来衣冠楚楚的中年大叔。最近一次,梅丽莎和同事在夜场玩,“又手贱打开了查看附近的人。”不一会儿,她看到隔壁桌的男子正在对自己指手画脚,穿着背心的年轻男孩居然大声地对身旁的朋友说:“看看看,是这个女的,身材也合适!”

现在,梅丽莎还是会因好奇心作祟,点开查找陌生人的功能。“好奇我家附近住着些什么邻居,好奇有没有熟人在附近。”在被骚扰过度时,她为自己的ID换了个头像——把写真照换成了绿巨人,“那几天出奇的安静。”梅丽莎还建议,务必设置好友验证,定时清除地理位置信息,果断举报骚扰过频的不良分子。“最有用的办法是注销了不玩儿,如果你愿意的话。”

“广告塞满了我的手机!”

Anne女28岁HR助理

使用工具:微信、手机QQ、MSN

使用时间:24小时

移动社交困扰:广告骚扰

“一个能给HR当助理的人,绝不可能是个无聊的人。”言下之意,ANNE并不需要依赖移动社交工具来找朋友,诸如现在最受欢迎的“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她几乎没有使用过。

ANNE最初是被朋友怂恿着玩儿的微信,这种便宜便捷的方式让她能和全国各地的好朋友实现空中对话。但如今,微信更多被用来收邮件,“传递及时,看起来也方便。”工作原因,ANNE每天需要接收和发送大量邮件,QQ和MSN让她能随时联络在线的同事,而微信除了接收邮件外,还能让她在闲暇时间里开个小差,和朋友抱怨两句,约个饭局。手机24小时开机是公司硬性要求,ANNE的移动社交工具,也几乎处于全天候在线状态。但她对此不无抱怨:“我成了一个恐惧广告骚扰重症患者。”以微信为例,虽然可以自主选择安装插件,但在每次更新时若不注意,一些系统自带的插件就被“默默”地装上了。“什么微博阅读,焦点新闻,‘查看你是第几个注册的’,每天定时不定时地发来推送。手机嘟嘟地响,打开一看全是新闻和广告!”更有甚者,一些因为工作关系或消费需要。互换微信账号的好友,也会定期向ANNE发送广告。“我经常光顾的一家外贸服饰店,在递给我的VIP会员表格上,就注明了请填写微信号码和微博ID。”从此,ANNE每周都会收到好几条该店铺促销、打折的广告信息,“上午8点也在发,晚上11点也在发,不堪其扰!”

在广告和毫无精准定位的“心灵鸡汤”的轮番骚扰后,ANNE对自己的移动社交工具来了一次大清洗。“觉得烦的插件,卸载就好。但注意下次更新时多个心眼儿,别又被默认安装了。另外,千万别被所谓的通讯录备份功能忽悠去用手机号注册。”至于那些以打广告为目的“认识”自己的好友,ANNE意志坚定——“果断拉黑!”

PART2虚拟社交有危险,你看不见

危险一:沉迷心理“毒品”

案例:于洋最近很困惑,为什么心里明明抵触“微信”,还是不断地在手机上打开它,然后“像个神经病一样冲手机说话。”他妈甚至发现三更半夜时分,他还在对着手机嘀嘀咕咕。于洋说话的对象并不是他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他很清楚这不是真实的、面对面的社交行为,但还是在玩儿微信。现实生活中的他,反倒没有那么多话跟人说,待朋友、同学、家人都懒懒的,别人对他说话他就开始走神。

女报说:虚拟社交并不能成为真实社交的有效补充方式,过于沉迷虚拟社交,只会越来越降低人的社交能力。虚拟的社交环境会给人一个“我无所不能”的心理假象,因此导致沉迷。

危险二:个人隐私泄露

案例:移动社交工具的各种功能都在被好奇又无聊的王逛逛充分使用,全部用过一遍之后,作为通讯工程师,王逛逛提出一个问题:“微信有上传通讯录的功能,美其名曰是能找到通讯录上的微信好友,但这不是把手机上的信息都透露了?”她认为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我得罪了一个不认识的人,他完全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找到我的社交圈,再进行人身攻击。”

女报说:亲,这不只是泄露你一个人的隐私,而是泄露你的整个电话簿、全部社交圈。这些本属你隐私的资料会轻易被人利用,或者倒卖给有商业目的的人。一个人的隐私被泄露,一圈人都有遭遇骚扰的可能性。

危险三:易被跟踪

案例:在“街旁网”刚面市时,杨帆就热衷于使用街旁网,到一个地方,报告自己的位置。很快,各移动社交工具都有了基于GPS技术的应用,报告和透露自己所在的位置成了时兴的事。一天,杨帆在某家咖啡厅看书,没一会儿“我女朋友突然出现了”,他只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二十分钟前我用街旁网报告了我在的位置。”因好奇,随后的一天,杨帆再次通过街旁网透露了自己的所在地点:“没有超过一个小时,我女朋友再次不请自来。”他的感觉是:“像是没穿衣服,既恼怒,又担心。”

女报说:对于没那么喜欢惊喜的人,被熟人、朋友、亲近的人很轻易地找到恐怕只会让人感到惊悚。如果是被心怀不轨者顺利监控到个人的行踪,只能成为“犯罪分子的重点打击对象。”

TIPS

大家都在被“隐骚扰”

@周紫珞:校内遇到陌生人站内信骚扰怎么办?手机校内站内信出问题了,而且一上午少说有10条。手机不停地响,烦死了。

@张小三sansan:每天一打开微信米聊陌陌,各种性骚扰。可是男人们,我不是女人!

@Only-you茧丝:微信聊天10个有7个是找女朋友的,还有3个是性骚扰的。

@茶白丁:谁来告诉我微信到底怎么玩才有乐趣?我下了个,到目前为止只有广告骚扰信息。

@贝达斯:“查找附近的人”这个功能的一个优势是做本地广告,比短信广告或者其他广告成本更低。也就是说,大家将来有一天都会受到更多的垃圾广告骚扰。

@Cris_韬:注册了个女号陌陌,找了8张漂亮的照片上传上去,发现一天有400几个男人骚扰我。

@Princess小诺公主:下载了陌陌,本来是被它的互助功能所吸引,想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把。用了两天,在无数莫明骚扰过后,愤怒地卸了。

@doreenlin:昨晚玩了会米聊,上传了照片头像,今天手机刚一打开,喷出40多个人加我,这么多无聊的人,真够讨厌的,强烈鄙视陌生人的骚扰。

@魏月信:以前怕跟不上时代潮流,手机上装了很多应用程序,近期把手机QQ、微信、米聊等基本都删除,不想再每天都接收无用信息看无用广告,不想再受杂乱无章信息的骚扰。

安全的距离 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现阶段大部分住宅项目都是主楼带裙房或大面积地下车库。而且是主楼与地下车库直接相连。在施工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地基沉降均匀的目的, 一般都是先施工主楼, 后施工裙房及地下车库。但是, 事实上主楼地下室与附楼地下室相连且先施工主楼后进行附楼施工的做法会对主楼的地基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太沙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 对附楼或地下车库基坑开挖距主楼的安全距离进行探讨。

1 太沙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

太沙基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两种经典的地基破坏模型, 即整体剪切破坏和局部剪切破坏。整体剪切破坏通常发生于浅埋基础下的较为坚硬的地基中, 而局部剪切破坏通常发生于中等密实的砂土中。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成熟, 现阶段, 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地基处理后的人工地基或复合地基上的浅基础进行设计。而无论人工地基还是复合地基都可看做浅埋基础下的较为坚硬的地基, 在这种情况下就破坏类型而言, 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由太沙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可以看出 (见图1) , 基础下首先形成一个三角形压密区Ⅰ, 而后压密区向两侧挤压, 地基土中产生塑性区, 从基础边缘逐渐扩大为图中的Ⅱ, Ⅲ塑性区, 直至最后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延伸到地面, 地基土从基础两侧挤出并隆起, 基础的沉降急剧增大, 整个地基失稳破坏。

2 普朗德尔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

普朗德尔 (Prandtl, 1920) 改进了太沙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 根据塑性理论, 模拟了刚性冲模压入无限刚塑性介质时的极限压应力状态, 假设了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时的滑动面, 当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塑性区的边界如图2所示。假定基底光滑, Ⅰ区的大主应力为垂直向, 破裂面与水平面成角45°+φ/2, 称为主动朗金区;Ⅲ区大主应力方向水平, 破裂面与水平面成45°-φ/2角, 称为被动朗金区;Ⅱ区的滑动线由对数螺线ab和ac组成, 且ab=r0, ac=r1, bc的方程为r=r0exp (θtanφ) 。

3 安全距离计算原理

由普朗德尔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知, 当地基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Ⅰ区为主动朗金区, Ⅲ区为被动朗金区;假定此时主楼施工完毕, 开始进行附楼或地下车库的基坑开挖, 当开挖至距主楼一定距离时, 相当于在Ⅲ区进行卸载, 这种作法对主楼的地基安全是相当危险的, 故在工程实践中, 求得这一距离是非常必要的, 这一距离即为普朗德尔假设的滑动面中的ad, 下面利用数学关系推导ad:

图2中:

4 不同地基土体的安全距离

容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土类型一般有较为密实的粉土、粘性土和砂土, 下面根据这几种土的内摩擦角按照上述原理, 计算出安全距离见表1。

5 结语

工程实践中, 主楼施工完毕后, 在主楼周边开挖附楼或地下车库的基坑时, 需根据地基土体类型的不同, 计算出距离主楼的安全距离, 在该范围内开挖基坑时, 需采用必要的措施, 以确保主楼地基的安全。

本文对裙房基坑开挖时与主楼的安全距离的探讨是基于线性关系, 进一步的工作还可以利用有限元等数值模拟的手段, 模拟出更为真实, 更切合实际情况的工况, 以期得出更为精确的结论。

摘要:针对当前工程建设中的大底盘结构先进行主楼施工, 再进行裙房或地下车库基坑开挖, 对主楼地基安全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一问题, 通过太沙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 对裙房或地下车库基坑开挖距主楼的安全距离进行了探讨, 以确定最佳的安全距离, 保证主楼地基安全。

关键词:安全距离,整体剪切破坏,极限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常士骠, 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肖仁成, 俞晓.土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安全的距离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油品需求增长强劲, 油品市场的成长壮大也带动了我国油品运输业的发展。铁路运输, 由于其相对于公路、水路来说, 单位运输成本低、运送批量大, 因此在油品运输中一般采用铁路运输方式。由于油品具有易挥发、易流动扩散、易燃、易爆等特点, 在运输过程中, 可能由于设备老化、意外撞击、罐车过载等原因发生泄漏事故, 泄漏出的油品如果遇明火, 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池火灾是指可燃液体泄漏到地面, 形成液池, 遇到火源, 在液面发生燃烧, 形成池火。液体泄漏, 一般会引起池火灾。池火灾的破坏主要是热辐射, 如果热辐射作用在容器和设备上, 其内部压力会迅速升高, 引起容器和设备的破裂;如果热辐射作用于可燃物, 会引燃可燃物;如果热辐射作用于人员, 会引起人员烧伤甚至死亡。

汽油[闪点23℃], 别名车用汽油, 信息化品名汽油, 属一级易燃液体, 铁危编号31001。其化学成分是C4~C9的脂肪烃和环烷的混合物, 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有特殊气味, 易挥发, 相对密度0.67~0.71, 闪点为-50℃, 沸点为40℃~200℃, 自燃点280℃~456℃。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为1.3%~6.0%。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较远的地方, 遇明火会引起回燃。有低毒, 吸入汽油蒸气能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心动过速等现象。吸入大量蒸气时, 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障碍。误饮汽油引起呕吐、消化道的黏膜刺激症状, 进而出现抽搐、不安、心力衰弱、呼吸困难。该物质对环境有害, 对水体应特别注意污染。

本研究对汽油罐车发生泄漏后池火灾事故造成的伤害距离进行计算分析, 所获得的有关安全距离为汽油罐车在站内或区间上发生池火灾时的风险评估、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池火物理模型分析

池火灾是指可燃液体泄漏到地面, 形成液池, 遇到火源, 在液面发生燃烧, 形成池火。对于池火灾, 辐射过程是最主要的换热过程, 对邻近人员及设备的热影响体现在受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上。池火灾事故对周围设施集人员的热辐射危害程度与物料的储存量、燃烧时间、距事故原点的距离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采用Mudan模型确定热辐射危害影响程度, Mudan模型把池火焰看做垂直 (无风) 或倾斜 (有风) 的圆柱形辐射源, 用Thomas经验公式进行计算。Mudan模型适用的热辐射通量范围没有明确的限制[1,2,3,4]。

2.1 液池的直径

为了理论计算、分析方便, 假定液池为圆形, 并假定池火焰为圆柱形, 火焰直径为池直径。

池直径与面积的关系可由下式 (1) 得出:

式中:D-液池直径 (m) ;S-液池面积 (m2) ;π-圆周率。

根据泄漏的可燃液体质量和地面性质, 可按下式 (2) 计算液池面积:

式中:W-泄漏的可燃液体质量 (kg) ;Hmin-最小液层厚度 (m) ;ρ-泄漏液体密度 (kg/m3) 。

泄露的液体质量可通过伯努利方程计算:

式中:Q-液体泄漏速率 (kg/s) ;t-液体泄漏时间 (s) ;Cd-液体泄漏系数, 此值常用0.6~0.64;A-泄漏口面积 (m2) ;ρ-泄漏液体密度 (kg/m3) ;P-容器内介质压力 (Pa) ;P0-大气压力 (Pa) ;g-重力加速度 (m/s2) , 一般取9.8 m/s2;h-泄漏口上液位高度 (m) 。

可以查到, 不同地面的最小液层厚度如下表1所示:

2.2 确定燃烧速度

燃烧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总的来说, 燃烧的速度取决于:1.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速度;2.氧和可燃物的接触混合速度。前者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 也称为化学条件;后者是一个物理混合过程, 也称为物理条件。不同的介质, 燃烧速度也不同。

当可燃物的沸点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时, 液池单位面积的燃烧速度dm/dt可按下式 (5) 进行计算[2,3,4]:

式中:Hc-液体燃烧热 (J/kg) ;H-液体蒸发热 (J/kg) ;Cp-液体的比定压热容 (J/ (kgK) ) ;Tb-液体沸点 (K) ;T0-环境温度 (K) 。

另外, 一些常见可燃液体的燃烧速度也可通过手册查得, 如下表2所示[3]:

2.3 火焰高度的计算Á

前文将池火模型简化为直径为D的圆池, Thomas给出的计算池火焰高度的经验公式 (6) 被广泛使用[2,3,4,5]:

式中:L-火焰高度 (m) ;D-液池直径 (m) ;dm/dt-液体燃烧速度 (kg/ (m2s) ) ;ρ0-空气密度 (kg/m3) ;g-重力加速度 (m/s2) , 一般取9.8m/s2。

其中空气密度由下式 (7) 进行计算:

式中:P1-环境大气压 (Pa) ;P0-标准物理大气压 (Pa) ;T0-环境温度 (K) 。

2.4 热辐射强度

2.4.1 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

假定火焰向四周均匀辐射, 根据经验公式 (10) , 得到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2,3,4,5]:

式中:Q0-火焰表面的热辐射通量 (kw/m2) ;π-圆周率;△Hf-燃烧热 (kj/kg) ;f-热辐射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值为0.15;dm/dt-液体燃烧速度 (kg/ (m2s) ) 。

2.4.2 目标接受热辐射通量的计算

目标接受热辐射通量与其至火焰表面的距离间的关系为 (11) 式:

式中:Qr-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 (kw/m2) ;r-目标至火焰表面的距离 (m) ;V-视角系数。

2.4.3 视角系数的计算

视角系数V与目标到火焰垂直轴的距离与火焰半径D/2之比s、火焰高度L与火焰直径D之比h有关[2,3,4,5]。

式中, a、b、J、K、A、B为方便计算而引入的中间变量, Vv为目标在垂直方向的几何视角系数, Vh为目标在水平方向上的几何视角系数。

从一些实例数据中发现, V值总是小于1, 且随着s的增大而减小, 随着h的增大而增大[4]。

3 汽油罐车池火灾的计算

铁路上通常使用G60k型罐车装运汽油, 该型罐车载重量为53吨。为了计算方便, 本文假定, 一辆G60k型罐车在车站内发生泄漏, 车内装载的53吨汽油全部泄漏, 汽油任意蔓延及采取措施将液池直径限制为10m, 两种情况发生池火灾事故, 目标物在不同距离受到的热辐射通量。

3.1 液池的直径

汽油是一种混合物, 各成分含量不同, 密度也不相同, 本文中取93#汽油的密度值725kg/m3进行计算。将汽油密度带入 (2) 式中计算可得汽油任意蔓延时的液池面积为2924m2, 液池直径为61m。

3.2 火焰高度的计算

取环境温度为298K, 空气密度为1.185kg/m3, 经过计算, 汽油任意蔓延时, 火焰高70.86m;液池直径限制为10m时, 火焰高20.17m。

3.3 热辐射强度的计算

3.3.1 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的计算

通过查询物质的系数和特征表, 可以查出汽油的燃烧热△Hf为4.7310^4 kj/kg, 经过计算, 汽油任意蔓延情况下, 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Q0为101.5895 kw/m2;液池直径为10m时, 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Q0为63.26 kw/m2。

3.3.2 目标接受热辐射通量的计算

热辐射对人体、设备的伤害主要是通过不同热辐射通量对人体或设备所造成不同的伤害程度来表示。表3给出了不同热辐射值对人体的伤害和周围设施的破坏情况。

取目标距液池边缘的距离为10m、20m、30m、40m、50m时, 分别计算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 得出计算结果如表4。

目标受到的热辐射通量与目标距液池表面距离之间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 随着距离的增加, 目标物受到的热辐射通量迅速减小;当距离超过30m时, 热辐射通量减小的趋势变缓;当采取措施限制液池直径为10m时, 在同一距离, 目标物受到的热辐射通量 (与汽油任意蔓延造成的热辐射通量相比) 明显降低, 限制液池直径对降低池火灾热辐射造成的伤害效果明显[1,4,6,7]。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计算, 可以发现, 池火灾火焰高度、热辐射通量与液池直径相关, 随着液池直径的减少而明显下降。

铁路上运输汽油罐车, 当其中1节汽油罐车发生泄漏, 若任由汽油蔓延, 发生池火灾后, 人员、设备设施的安全距离大于50m, 会对相邻车厢、相邻铁路线及相邻铁路线上运行的列车造成极大的破坏。若相邻车体也为汽油罐车, 则有可能引起其发生燃烧爆炸, 造成更大的破坏。当采取措施, 限制泄漏汽油形成的液池直径, 可以明显降低池火火焰高度和热辐射通量, 从而减小池火灾热辐射造成的破坏。

本研究对池火灾热辐射的伤害范围进行计算, 所获得的有关伤害范围的信息为汽油罐车在站内或区间上发生池火灾时的风险评估、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池火灾热辐射破坏仅是可燃液体发生泄漏事故后造成的破坏中的一种 (爆炸破坏、毒性、腐蚀性危害等等) , 要对可燃液体发生泄漏事故后造成的破坏进行评估, 还需要客观、全面的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摘要:热辐射是池火灾的主要传热方式。本研究对汽油罐车池火灾的伤害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热辐射伤害破坏判定准则, 对站内或区间上汽油罐车发生池火灾时造成的伤害距离进行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当采取措施, 限制泄漏汽油形成的液池直径, 可以明显降低池火火焰高度和热辐射通量, 从而减小池火灾热辐射造成的破坏, 上述结论为汽油罐车在站内或区间上发生池火灾时的风险评估、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汽油罐车,池火灾,热辐射,安全距离

参考文献

[1]刘志勇.池火灾模型及伤害特征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11 (11) :803-805

[2]P.H.Thomas.The Size of Flames from Natural Fires, 9th Symp.On Combustion[M].London:a Academic Press Inc., 1963.844

[3]朱建华, 褚家成.池火特性参数计算及其热辐射危害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6 (13) :25-28

[4]宇德明, 冯长根, 曾庆轩等.开放空气环境中的池火灾及其危险性分析[J].燃烧科学与技术, 1996, 2:95-103

[5]王志荣, 蒋军成, 姜慧.室外池火灾火焰环境研究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 34 (4) :321-324

[6]徐志胜, 吴振营, 何佳.池火灾模型在安全评价中应用的研究[J].灾害学, 2007, 22 (4) :25-28

安全的距离 第7篇

近年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过多起触碰高压线导致的触电事故,通过对同类事故的整理发现,多数事故是因为施工者 施工过程中只顾工作,而忽视了高压线的存在,以致挥舞着的 吊臂和高耸的脚手架触碰了高压线,造成了伤亡。电力事故频频发生,除了施工人员应增强安全意识外,电力部门也需加强 对线路的管理,对易发生外力事故区域及重点隐患区域的线路安装高压线防护安全 警示牌。施工 单位对于 大型施工 车辆、塔吊、挖掘机、混凝土泵送车、高空作业车、起重机械等高大设备,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危险提醒,以此保障安全施工作业。

1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原理

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报警装置是根据作业车辆在 超越输电线路规定安全范围作业时在非接触状态下的一种安全距离 预警装置。由于输电线路周围存在工频电场,工频电场强度与线路运行电压、线路参 数 (包括导线 直径、分裂导 线数、分裂间距)、塔型结构有关,多回路输电线路同塔架设或平行架设 时,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还与其相序排列有关。现场的实际情况虽较复杂,但作业车辆是边线作业且针对最下面的一根线,因此情况又可以简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频电场强度与距离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通过现场各种环境的 测试,在某个工作地点的工频电场强度与距离是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的。因此我们定位出最小安全距离的点以后,设置该点为边界报警,之后当施工机械再次进入该距离之内时将会报 警,反之则不报警。对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装置预先设定了3个边界值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现场情况,即灵敏度1、灵敏度2、灵敏度3,现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报警距离需符 合GB26859—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规定。

距离报警装置分为2个模块,即信号检 测端和远 程接收端,如图1、图2所示。信号检测端安装于作业设备的前端(距离高压电力设备最近),远程接收端可置于作业车辆的操作室内,系统开启后系统的信号检测端将接收到的监测信号进行前端分析处理,取出50 Hz工频信号,经过数字滤波排除干扰信号,分析其信号强度,当检测端与带电高压电力设备距离小 于设定限值时,发出无线报警信号给接收端,接收端在接收到 该信号后报警,提示用户设备已接近强电,请注意安全,以免机械设备作业时超出安全距离对高压电力设备造成破坏,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信号检测端与远程接收端,通过2.4GHz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无障碍情 况下数据 通讯传输 距离可达200 m以上,可满足现场距离的需求。

2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报警装置现场试验

2.1试验目的

通过现场测 试,验证输电 线路安全 距离报警 装置在“≥35kV”及“边界报警”2个档位上对各电压等级线路的预警距离及有效性。

根据GB26859—2011《电力安全 工作规程 电力线 路部分》规定,吊车臂、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为110kV线路5m,220kV线路6m,500kV线路8.5m。测试需寻找到在上述距离时所对应的边界报警数值,并验证吊车臂尾部(信号检测端)在安全距离之内和之外是否准确报警。现场吊车进入上述安全距离 之内时,吊车任何部位与导线安全距离不得少于110kV线路4m,220kV线路5m,500kV线路7.5m。

2.2试验步骤

(1)将已安装安全距离报警装置信号检测端的吊车臂缓慢升起,当吊臂最高点达到线路最小安全距离时停住,安全距离报警装置远程接收端档位调到“边界报警”档,调试出该距离所对应的边界编码值,并设定该边界编码值为边界报警。(2)缩回吊臂再缓慢升起,记录远程接收端发出报警时信号检测端与导线的距离,判断是否满足“最小安全距离之内报警,最小安全距离之外 不报警”的 要求。 (3) 将远程接 收端档位 调到“≥35kV”档,分别测试灵敏度1、灵敏度2及灵敏度3时的预警距离。(4)当远程接收端发出报警信号时,逐步将其远离信号检测端,直至其没有发出报警信息,记录能发出报警信 息的最大距离值。试验现场如图3所示。

2.3试验结果

(1)通过测试,该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利用“边界预警”档工作时,先将信号检测端置于规程要求的最小安全距离处,调试出该距离所对应的边界编码值,并设定该边界编码值为边界报警。在之后的测试中,只要信号检测端进入最小安全距离之内均能准确报警,在最小安全距离之外时会存在一些误差,还未到最小安全距离也报警,但误差在 可接受范围之内。(2)测试结果都是在信号检测端天线与线路导线之间无遮挡下进行的,当存在遮挡时,检测到的信号衰减 较大,报警距离变短,误差较大。(3)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信号检测端天线朝向也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当天线指向线路导线 时,报警更为灵敏,报警距离也更大,反之则更小。以上测 试是在导线正下方进行的,天线基本均指向导线。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可以在不接触输电线路的情况下有效检测安全距离并发出警报,从而有效地避免大型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触碰导线造成外力破坏跳闸事故,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的距离 第8篇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池火灾热辐射通量计算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傅智敏教授曾对国内文献资料中介绍的“池火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在量纲、物理意义和模型混淆上存在问题[2],而在对池火灾热辐射通量的计算上,仍有学者采用该模型对池火灾热辐射进行分析计算[3]。于是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池火灾状态下热辐射通量的模型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计算池火灾热辐射通量,为石油化工企业储存罐区消防安全距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苯储存罐区为例,对石油化工企业储存罐区消防安全距离设计进行研究。

1 苯储罐泄漏火灾特性

1. 1 苯的特性[4]

苯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闪点- 11℃ ,沸点80. 1℃ ,爆炸极限范围为1. 2% ~8. 0% ,现场毒性大,易造成人员伤亡。人吸入较高浓度的苯会引起急性中毒。此外,苯发生火灾时,通常为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都易造成人员伤亡。

1. 2 池火灾概念

苯储罐发生泄漏,主要的事故类型是池火灾。池火灾是指可燃液体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遇到引火源燃烧而形成池火。池火灾的破坏主要是热辐射,如果热辐射作用在容器和设备上,尤其是液化气体容器,其内部压力会迅速升高,引起容器和设备的破裂;如果热辐射作用于可燃物,会引燃可燃物; 如果热辐射作用于人员,会引起人员烧伤甚至死亡。

1. 3 池火灾热辐射通量计算模型

分析储罐池火灾的危险性主要是考虑池火灾热辐射,常用的量化分析池火灾热辐射通量的模型主要有: 点源模型、Shokri-Beyler模型、Mudan模型[2,5,6,7,8]( 见表1) 。

注: Q 为池火的热释放量,k W; D 为池火的直径,m; A 为液池的面积,m2; L 为被辐射目标物与液池中心的水平距离,m; m″为液池单位面积质量燃烧速率,kg·m- 2·s- 1; ΔHc为燃烧热,k J·kg- 1; ρa为环境空气的密度,kg·m- 3; g 为重力加速度,9. 8m·s- 2;η 为燃烧效率因子,通常取 0. 13 ~ 0. 35; τ 为大气透射系数,τ = 1 - 0. 058ln L。

在表1中,点源模型主要运用于被辐射目标物距离池火焰较远的情况。当L/D > 2. 5时,使用点源模型估算出的热辐射通量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为5% ,当目标接 受的热辐 射通量小 于5 k W / m2认为得到的结果可用。Shokri-Beyler模型主要应用于估算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大于5 k W / m2的情况。Mudan模型可应用于无风条件下或有风条件下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的估算。对于含有大量黑烟的碳氢化合物池火焰,其表面的热辐射通量计算式可简化为E = Emaxe- s D+ Ea( 1 - e- s D) ,该模型主要运用于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通量的计算。

2 池火的热辐射通量计算分析

为了具体研究池火的危害性,分析池火灾燃烧产生火焰的热辐射通量,针对具体的池火场景利用点源模型、Shokri-Beyler模型、Mudan模型具体分析池火表面总热辐射能量、表面热辐射通量以及目标接收的热辐射通量,并对比结果,分析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2. 1 池火特性计算[3]

根据表1所列模型,对苯储罐发生池火灾,且直径分别为10 m、20 m、30 m的池火表面总热辐射能量和表面热辐射通量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在表2点源模型的计算中可以看出,随着池火直径的增大,火焰的总辐射能量不断增加,因为点源模型将池火火焰简化成点源,随着池火直径的增大,火焰的热辐射总量也逐渐增大。由Shokri-Beyler模型和Mudan模型可以看出,随着池火直径的增加,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在不断减小,因为这两种模型将池火火焰假设成圆柱形辐射源,随着池火直径的增大,池火表面面积增大,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反而减小。

2. 2 池火危害分析

储罐池火灾的危险性主要是热辐射对被辐射目标的伤害。为了直观地分析池火直径和目标接受到的热辐射通量与目标到液池中心距离的关系,对池火直径分别为10 m、20 m、30 m的池火灾目标接受到的热辐射通量与目标到液池中心的距离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 ~ 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用点源模型计算的结果是: 随着池火直径的增大,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逐渐增大; 随着目标离液池中心距离的增大,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先有微量增加再逐渐减小,因为当目标离火焰较近时,点火源模型计算结果不够精确; Shokri-Beyler模型和Mudan模型计算的结果为,随着池火直径的增大和目标离液池中心距离的增大,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逐渐减小,且随着池火直径的增大,Mudan模型较Shokri-Beyler模型得出的结果更为保守。

从选择三种模型计算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可以看出: 当目标离火焰距离较近时,点火源模型结果不够精确,而Mudan模型较Shokri-Beyler模型更为保守。所以在进行苯罐区消防设计时,优先选用Shokri-Beyler模型对苯罐区进行消防设计理论研究。

3 苯罐区消防设施设计

3. 1 苯罐区池火场景的假设

以总储存能力12 000 m3苯罐区为例,假设某公司罐区长73 m,宽52 m,防火堤高1. 2 m,罐区内有6个2 000 m3储罐,罐直径为15 m,总高16 m。罐区结构及储罐分布如图4所示。

3. 2 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炮与被保护对象的距离

当储罐泄漏发生池火灾时,产生的强烈热辐射会对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炮产生严重的破坏,因此通过计算苯罐区池火灾热辐射通量,可以得出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炮与被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由表3可知,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炮可接受的热辐射通量的安全临界量为37. 5 k W/m2。

假设1号苯储罐泄漏到隔堤发生池火灾,池火灾的当量直径为29. 35 m,距池火中心距离L =15 m,选用Shokri-Beyler模型计算的热辐射通量计算结果为21. 74 k W/m2。因此,当1号苯罐泄漏发生隔堤内池火灾,在距池火中心15 m的地方,池火产生的热辐射不会对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炮产生影响,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规定的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水炮距被保护对象不宜小于15 m的要求。

3. 3 消防救援安全距离

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市消防总队苑静曾计算出储罐火灾中灭火救援一线消防官兵可接受的热辐射通量的安全临界量为17. 8 k W·m- 2。[8]因此,在运用Shokri-Beyler模型计算热辐射通量时,将目标接受到的热辐射通量值定为17. 8 k W·m- 2,来计算从池火中心到接受辐射的目标之间的距离,即为消防救 援的安全 距离,计算结果 为17. 3 m。因此1号储罐泄漏,液池的当量直径为29. 35 m,1号隔堤的实际长宽均为26 m,即消防救援人员与防火堤的距离为17. 3 - 26 /2 = 4. 3 m。

4 结 论

通过分析三种热辐射通量计算模型,得出点源模型在目标离火焰距离较近时,结果不够精确。而Mudan模型计算结果较Shokri-Beyler模型更为保守,所以在进行苯罐区消防设计时,优先选用Shokri-Beyler模型对苯罐区进行消防安全距离设计理论研究。

利用Shokri-Beyler模型计算苯罐区池火灾热辐射通量情况,计算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炮距被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及消防救援的安全距离,为苯罐区的消防安全距离设计及消防救援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通过对池火灾热辐射通量三种模型:点源模型、Shokri-Beyler模型和Mudan模型的研究,分析了池火表面总热辐射能量、表面热辐射通量以及目标接受的热辐射通量,总结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苯储存罐区为例,利用池火危害分析得出的结论,发现选用Shokri-Beyler模型,计算苯罐区发生泄漏火灾时的池火热辐射通量最为精确,并由此得出消防系统控制阀和消防炮与被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消防救援的安全距离。

安全的距离 第9篇

{初恋男友}

原谅那时我不懂爱

刘心悠坦言父母离异对童年的自己造成了很多影响,让小时候的自己甚至有点“呆滞”,当然,现在的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童年的阴影。“我父母是分开的,这一点而言,我也是个可怜的小孩了。那时候很小啊,自己什么都不懂,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分开,包括后来做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叫我做就做了,他们让我向前走就向前走,他们叫我要好好读书我就好好读,但是我那时候就从没想过为什么,也没问过为什么。后来想想,经历过父母离异的小孩可能都会有点怪怪的。”

从最开始想不通为什么两个人好好的却要分开,到后来,刘心悠甚至感觉男女相处很可怕:“经历过家庭的变故,自己就会有很多感慨,父母离婚真是会给小孩带来无穷的影响。父母的分开,让我从小就觉得感情这东西很容易破碎,破坏掉的信任很难建立。可能是因为家庭经历的原因,让我在这方面想得比较多,让我觉得感情里有距离才有安全感。”

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刘心悠自己遇到感情的时候也在潜意识里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刘心悠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那个男生很关心我,当时因为他在一个跟我有4个小时时差的地方读书,所以还算是有点异地恋的意思。在两个人交往的那段时间里,我生活上的事情都是由对方照顾,包括我的衣服啊鞋子啊,他都会去买来带给我,是个很细心的男生。”虽然对方做到了无微不至,但是却让对感情有戒备心的刘心悠感到有点不适应,“因为不在一起,所以他就会很频繁地过问我的生活,基本上是要求我用写日记的形式来跟他汇报我的生活情况,我知道这种方式是他对我表达的一种关心,但是对我来说就觉得是一种负担,或者说桎梏,我觉得感情应该有距离感。这段感情里,他比较女性化,我倒是比较男性化,因为那个时候我想的就是我应该做我想做的事情,要做个女强人,基本上没怎么站在一个别人女朋友的角度去考虑感情的问题。”

由于当时年纪小,对感情的看法也还不成熟,导致那段恋情早早地收尾,现在回头去看,刘心悠对那个男生不是没有愧疚:“那时候就觉得他每天管我,很烦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我不对的地方比较多。”

{爸爸妈妈}

分开了依然是教会我生活的人

虽然父母的分开曾经造成刘心悠的童年阴影,不过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人还是爸爸妈妈。

一开始,到加拿大的学校读书可以说是少女时代的刘心悠最大的心愿。“那所学校真的是我梦寐以求想要去的地方,不过后来没办法,因为这边工作的事情,学业要暂时搁置,我就拜托学校帮我把学籍资格什么的hold住,可是学校讲只能帮我hold一年,一年以后如果还不能回去读书的话就还是会被取消,啊,当时是很心痛的,不过还是做了决定。”

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学业,刘心悠进入娱乐圈开始工作,听起来如此叛逆的选择却得到了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还好爸妈都是比较开通的人,我妈妈是完全赞同的态度,而爸爸不知道进入娱乐圈是要做什么性质的工作,只是说如果我觉得开心就好。所以当时最难过的那一关是自己,反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家庭阻力。”如此开明宽松的家庭环境,用刘心悠的话来说就是:“他们都很进步啦!”

“我们其实是3个比较独立的人,就是大家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而且我父母都很开明,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我们之间也都有话题可以聊,但是又不会特别亲密,而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有的时候看到身边朋友那种亲密无间的家庭我也觉得很温暖,可是我知道,如果换成是自己,我肯定会受不了那种亲密无间,还是习惯现在这种状态。”

虽然习惯了这种保持一定距离的亲情状态,但是刘心悠也深知一旦亲情里出现了一些无法靠拢的距离,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后来爸爸再婚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少,有一次他带我去和他的新家庭一起吃饭,他让他的儿子叫我姐姐,我觉得真的很尴尬。虽然我也只能接受事实,但是以后再不想制造和面对这种尴尬的场面。宁可给自己留出一段保护自己免于尴尬和伤害的安全距离。”

{真爱}

不是着急就能遇到

从入行那天起,刘心悠就把工作当成第一位的事情。“因为工作忙,所以自然就少了很多陪家里人的时间。这一点我其实还是觉得有点对不住我妈妈,不过她能理解,而且像我之前说的,我们之间并不是那种分开了就要疯狂思念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有比较独立的态度。不过只要是有时间的话,我都会去陪她,我觉得并不是非要在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才去对家里人做出关怀的形式,而是应该从平常做起,比如说她不舒服了,赶紧去帮她找个好的医生,这些都是比较实际的。”

刘心悠还爆料说:“我跟妈妈是同一天生日,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基本上都要分开过,以前我还开她玩笑说是不是为了节省一个蛋糕所以故意凑到同一天生下我。”

刘心悠随着所有80后女生一起大步奔三,可是现在的她对于婚姻却还一点都不着急。“我真的不想让自己活在‘赶’这个字里面,看到身边的朋友找了男女朋友之后,接下来大家都会问他们计划什么时候结婚,而结婚了之后大家又赶着问他们计划什么时候生小孩,好像大家都是活在别人嘴边。虽然也有很多人在催我,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幸福不是着急就能早点遇到的。”

在浮躁的娱乐圈里,刘心悠还保持了一颗等待幸福和相信爱情的心。虽然凡事随缘,可是妈妈还是给刘心悠定了一个小小的条件,那就是不愿意女儿嫁给圈内人。“她不想我找同行的,因为我在这行嘛,她就知道娱乐圈有多辛苦,几乎没什么自己的时间,所以她怕对方会没时间照顾我和照顾家庭,这一点我也赞同妈妈的看法,至于其他标准就很难设限了,我比较随缘,遇到合适的不会错过,没有合适的就宁缺毋滥。”

幸福主人公

刘心悠,中国香港电影演员、广告模特。曾赴加拿大温哥华Emily Carr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修读产品设计专业。2004年从4000多名美少女中脱颖而出,拍摄电视广告。加入娱乐圈后,因在电影《阿嫂》中的惊艳表现被提名200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2011年,在热播剧《步步惊心》中饰演马尔泰若兰,受到观众认可。

安全的距离 第10篇

关键词:油罐泄漏,池火灾,热辐射强度,大气稳定度,安全距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石化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储存易燃易爆油品的油库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重大危险源。 在油库的潜在危害中最常见的是油罐火灾,而热辐射是开放环境中油罐火灾的主要危害。热辐射的直接影响范围虽然不及爆炸和毒气泄漏,但它容易引起周边设备的灾变而使灾害扩大(如周围油罐的受热爆炸)。油罐火灾影响范围的研究对油库的选址、油罐的布置间距及救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数值模拟的广泛应用 可以很好 地弥补一 些研究空 白。 利用PHAST,对油罐泄漏形成池火灾的影响范围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距离、风速和大气稳定度等因素对灾害范围的影响规律,为油库选址、油罐布置及救灾指导提供参考。

1油罐泄漏形成池火灾理论分析

考察油罐泄漏形成池火灾的灾害影响主要指标是热辐射强度、安全距离,而热辐射强度的确定因素为液池半径、火焰燃烧高度、燃烧速率以及燃烧热等,相应数学模型如式(1)~式(3)所示。

火焰燃烧高度的经验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H为火焰的高度,m;D为液池直径,m。对于不规则体,其当量直径;V为液体的燃烧速率,kg/(m2·s);ρ为空气密 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2。

液池燃烧释放的总热辐射通量计算式如式(2)所示。

式中:Q为总热辐射通量,kW;η为效率因子,常取0.25; r为液池半径;Hc为燃料的燃烧。

根据计算的需要,假设产生的热辐射通量全部从液池中心点辐射出来,根据式(3)计算不同热辐射强度值对应的安全距离。

式中:I为热辐射强度,kW/m2;tc为热传导系数,通常取1;X为目标点到中心点的距离,m。

2实例分析

2.1油罐区概况

某矿区储油罐区南侧距离高速公路25m,东侧距离站房5m,西侧距离围墙20m,北侧距离公共厕所60m。 油罐区共5个埋地油罐,油罐与油罐 之间的距 离为0.5 m,油罐距离罐区墙壁为0.5m;其中,3个30m3汽油罐, 2个30m3柴油罐,总容积120m3(柴油容积折半计算)。 由于汽油罐与柴油罐距离较远,相互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仅以汽油罐为例进行危险分析,则总量为90m3。汽油罐区面积为7.0×9.2=64.4m2,储罐型号为HG51580-85卧式储罐,其各项参数如表1所示。

将3个地下汽油罐当作整体,并假设3个油罐的重心点为爆炸原点且同时发生爆炸,未考虑发生爆炸的前后顺序和油罐间的相互影响。图1为该油罐区简图。

2.2池火灾危险范围计算

根据危险最大化原则,将3个汽油罐视为一个整体, 池火的燃烧面积为64.4m2,当量直径D为9.06m。汽油的燃烧速度取经验值0.025 6kg/(m2·s),空气密度ρ 取1.19kg/m3,根据式(1)便可计算出池火的火焰高度为9.31m。

已知液池的当量直径D=9.06m,火焰的高度H= 9.31m,效率因子η=0.25,汽油燃烧热Hc=4.37×107J/kg,汽油的燃烧速度V=0.025 6kg/(m2·s),则根据式(2)可以计算出液池燃烧时释放出的总热辐射通量为11 151.53kW。

在已知总热辐射通量的情况下,根据式(3)可计算出不同热辐射强度下的危险距离,结合文献研究的不同辐射强度对人的伤害和对设备的伤害结果,可得到在大气稳定、风速极小条件下的结论,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当热辐射 强度小于1.6kW/m2时, 在23.6m以外的人员和建筑物受到的伤害和破坏在可接受范围内,所以其安全距离为23.6m。

3池火灾数值模拟分析

3.1参数设定

采用PHAST软件对油罐区内可能发生的池火灾事故进行模拟研究。选择软件中对应的池火灾模型,根据计算的油罐实际条件设定池火灾模拟参数,火焰高度为9.31m,液池直径为9.06m,温度为30 ℃,压力为1.013 ×105Pa。具体参数值如表3所示。

3.2模拟结果分析

根据模拟结果,先进行影响范围分析而后分析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对热辐射的影响。图2为情景1时辐射强度分别为37.5、25.0、12.5、4.0、1.6kW/m2时对应的人体伤害为死亡、重伤、轻伤、不适感、安全的影响区域,显示的影响范围是总的环形影响范围的1/4区域。图3为1.5/D池火热辐射的变化趋势线。

分析图3可知,开始时热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扩大不发生变化,这是因为距离池火灾中心越近,受到的热辐射强度就会越大,在某一段距离内热辐射强度由于过大导致不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小,图中这段距离约为0~4.1 m。在约4.1~6.5m的距离热辐射强度急剧下降,在约6.5~50.0m的距离下降速度略有变小,50.0m距离之外的区域内热辐射强度稳定。热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如表4所示。

结合图3和表4可知,当热辐射强度小于1.6kW/ m2时,在36.2m以外的人员和建筑物受到的伤害和破坏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安全距离为36.2m。大气稳定度为D时,风速对热辐射强度的影响,如图4所示。

比较不同 风速条件 下热辐射 强度随距 离的变化 可知:在靠近池火灾中心区域内,风速的大小对热辐射强度的变化几乎不产生影响;随着距离的扩大,在相同的距离内,风速越大热辐射 强度越大;随着距离 扩大到一 定程度,风速的大小对热辐射强度的影响逐渐降级,直至影响可以忽略。

大气稳定度分别为A和D时,模拟得出的热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只有一条,由此可初步判定大气稳定度对池火灾热辐射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4结论及展望

(1)油罐火灾的热辐射强度并不因与火源间距增大而呈现指数单调减小;在距火源中心4.1m内热辐射强度基本不变,在4.1m以后热辐射强度持续减小,但减小趋势逐渐放缓,50.0m外热辐射强度逐渐趋于稳定。

(2)比较数学计算与软件模拟所得到的结果,发现其结果大致相同,说明模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理论计算的池火灾安全距离为23.6m,而软件模拟的安全距离为36.2m,相差较大。分析认为是由于数学模型的许多数据为经验值,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3)总体上风速越大热辐射强度越大;距离池火灾中心较近和较远的区域,风速的大小对热辐射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4)大气稳定度对池火灾热辐射强度的影响可忽略。

(5)数值计算和模拟研究得出了在一定程度上与事实相符的结果,但是模型简化了很多,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依然和现实情况有着不小的差异,例如:许多数据取得都是经验值,与现实条件下的数据有一定的区别,得到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没有考虑二次爆炸;没有考虑油罐爆炸的先后顺序等。

安全的距离范文

安全的距离范文(精选10篇)安全的距离 第1篇1 配电线路的概述1.1 配电线路分类配电线路是用于分配电能的。从降压变电所将电能送到配电...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