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值不等式应用
均值不等式应用(精选8篇)
均值不等式应用 第1篇
教师寄语:一切的方法都要落实到动手实践中
高三一轮复习数学学案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一.考纲要求及重难点
要求:1.了解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重难点:1.主要考查应用不等式求最值和不等式的证明.2.对均值不等式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为中低档题,若出现证明题难度也不会太大.二.考点梳理
ab1.均值定理:;
2(1)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2)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当且仅当_________时取等号.(3)其中_________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值,_________称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值.2.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
M2
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即若a,b∈R,且a+b=M,M为定值,则ab≤,4+
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简记:和定积最大。
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即若a,b∈R,且ab=P,P为定值,则a+b≥2P,+
等号当且仅当a=b时成立.简记:积定和最小。
3、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ab2ab(a,b∈R)(2)22ba 2(a,b同号)ab
a2b2ab2ab2()(a,bR)(3)ab()(a,bR)(4)22
2三、学情自测
1、已知a0,b0,且ab2,则()
112222A、abB、abC、ab2D、ab3 222、给出下列不等式:①a12a212;③x22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x1A、0B、1C、2D、31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x4、长为24cm的铁丝做成长方形模型,则模型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___。
125.已知正数a,b,满足ab1,则的最小值为 ab3、设x0,则y33x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第 1页(共4页)
四.典例分析
考向一: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212xy22x3xy4yz0,则当z取得最大值时,xyz的最大例
1、(2013山东)设正实数x,y,z满足
值为()
A.0
B.1 9C.4 D.
3x27x10变式训练1.若x1,求函数f(x)的最大值。x
12.(2013天津数学)设a + b = 2, b>0, 则当a = ______时,考向
二、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简单不等式
例
2、已知x0,y0,z0,求证:(变式训练
2、已知a,b,c都是实数,求证:abc
2221|a|取得最小值.2|a|byzxzxy)()()8 xxyyzz1(abc)2abbcac
3考向
三、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例
3、小王于年初用50万元购买一辆大货车,第一年因缴纳各种费用需支出6万元,从第二年起,每年都比
上一年增加支出2万元,假定该年每年的运输收入均为25万元.小王在该车运输累计收入超过总支出后,考虑将大货车作为二手车出售,若该车在第x年年底出售,其销售价格为25x万元(国家规定大货车的报废年限为10年).(1)大货车运输到第几年年底,该车运输累计收入超过总支出?
(2)在第几年年底将大货车出售,能使小王获得的年平均利润最大?)(利润=累计收入+销售收入-总支出)
变式训练:
如图:动物园要围成相同面积的长方形虎笼四间,一面可利用原有的墙,其他各面用钢筋网围成。
(1)现有可围36米长钢筋网的材料,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
(2)若使每间虎笼面积为24m,则每间虎笼的长、宽各设计为多少时,可使四间虎笼的钢筋网总长最小?
五、当堂检测
1、若a,bR且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2A、ab2abB、ab、11ba、2 abab2、若函数f(x)x1(x2)在xa处取得最小值,则a()x
2A、1B、1C、3D、4ab3、已知log2log21,则39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ab
4.若点A1,1在直线mxny20上,其中mn0,则11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mn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巩固
511、已知x,则函数y4x2的最大值是()44x
51A、2B、3C、1D、2(ab)22、已知x0,y0,x,a,b,y成等差数列,x,c,d,y成等比数列,则的最小值是 cd
A、0B、1C、2D、43、已知b0,直线(b1)xay20与直线xby10互相垂直,则ab的最小值为()
A、1B、2C、D、4、已知x0,y0,xyxy8,则xy最小值是___________。
5、若对任意x0,22xa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x3x1
6.某工厂去年的某产品的年销售量为100万只,每只产品的销售价为10元,每只产品固定成本为8元,今年,工厂第一次投入100万元,并计划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多投入100万元,预计销售量从今年开始每年比上一年增加10万只,第n次投入后,每只产品的固定成本为g(n)k0,k为常数,nN),若产品销售价保持不变,第n次投入后的年利润为f(n)万元.(1)求k的值,并求出f(n)的表达式;
(2)若今年是第1年,则第几年年利润最高?最高利润为多少万元?
均值不等式应用 第2篇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策略
作者:黄秀娟
来源:《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3年第09期
高中阶段常用的不等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 当a=b时取等号).(2)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21/a+1/b
≤ab≤a+b2
均值不等式的灵活应用 第3篇
均值不等式具有将“和式”与“积式”互化的放缩功能, 创造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 合理拆添项或配凑因式是解题的关键, 满足取等条件是前提.“和定积最大, 积定和最小”、“一正二定三相等”是常用的口诀.
例1 (1) 已知x>1, y>1且lgx+lgy=4, 则lgxlgy的最大值是 ( )
(2) 若点P (x, y) 在经过A (3, 0) , B (1, 1) 两点的直线上, 那么2x+4y的最小值等于 ( )
(3) 若2ax-by+2=0 (a, b>0) 过圆x2+y2+2x-4y+1=0的圆心, 则ab的最大值是 ( )
(4) 某民营企业的一种电子产品, 2006年的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长率为a, 2007年的产量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长率为b (a, b>0) , 若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q, 则 ( )
解析: (1) 选
(2) 选 (B) .AB的直线方程为x+2y=3, 由
(3) 选 (A) .圆心为 (-1, 2) , 从而a+b=1, 故
(4) 选 (C) .由
例2 (1) 若正数a, b满足ab=a+b+3, 则ab的取值范围是.
(2) 周长为
(3) 在△ABC中, 三边a, b, c的对角为A, B, C, 若满足2b=a+c, 则角B的取值范围是.
(4) 现有两个定值电阻, 串联后等效电阻值为R, 并联后等效电阻值为r, 若R=kr,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5) 一批货物随17列货车从A市以v千米/小时匀速直达B市, 已知两地铁路线长400千米, 为了安全, 两列货车间距离不得小于
解析: (1) 解法1:
解法2:
解法3:ab=a+b+3得 (a-1) b=a+3, 因为a, b为正数, 故a>1, 从而
(2) 设直角边为a、b, 从而
(3) 由余弦定理得
(4) 设两个定值电阻的电阻值分别为R1, R2, 则
(5) 设这批物资全部运到B市, 需要t小时, 则
, 所以这批物资 全部运到B市, 最快需要8小时.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均值不等式;n次多项式;基本元素
设a1,a2,…,an∈R+,n∈N且n>1,则■≥■(*)
(当且仅当a1=a2=…=an,时,“=”成立)
利用(*)式,能解决数学中许多诸如不等式、函数最值等问题。本文重在探究如何应用(*)式去解决一类关于n次多项式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为研究问题方便,不妨称满足(*)式中的a1,a2,…,an为基本元素,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和式a1+a2+…+an与积式a1a2…an称为基本式.
一、所涉及的命题中,明显含有a1+a2+…+an和a1a2…an等基本式,可选用a1,a2,…,an为基本元素,直接利用(*)式证明
例1:设a1,a2,…,an∈R+求证(a1+a2+…+an)(■+■+…+■)≥n2
分析:由于题目中明显含有和式(a1+a2+…+an)与 (■+■+…+■),故可选ai和■(i=1,2,3,…,n)为基本元素,由(*)式着手解决。
简证:选ai和■(i=1,2,3,…,n)为基本元素,由均值不等式可得,a1+a2+∧+an≥n■(1)
■+■+∧+■≥n■(2)
(1)×(2):(a1+a2+…+an)(■+■+…+■)≥n2 证毕.
例2:设a1,a2,…,an为不相等的正数,且S=a1+a2+…+an,
试证:■+■+…+■>■
分析:题目中,明显含有和式■+■+…+■,故可选■(i=1,2,…,n)为基本元素,再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
简证:选■(i=1,2,…,n)为基本元素,由均值不等式得:
■(■+■+…+■)>■(1)
考虑(1)式根号内的分母,选s-ai(i=1,2,…,n)为基本元素,再由均值不等式得:
■>
■,
又由已知S=a1+a2+…+an,所以■>■,(2)
(1)×(2):■(■+■+…+■)>■=s
所以■+■+…+■>■
由以上证明发现,巧妙选定基本元素■和s-ai是证明这个命题的关键。
二、所涉及的命题形式中,不能明确体现基本元素 a1,a2,…,an,此类题目较难.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命题的形式与特点,利用以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设法分离出满足(*)式基本元素a1,a2,…,an,再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
例3.设n∈N且n>1,求证n!<■n
分析:考虑到,n!=1·2·3…n,我们选1,2,3,…,n为基本元素,利用均值不等式着手解决。
简证:因为n!=1·2·3…·n,所以可选1、2、3、…n为基本元素
由(*)式■>■,即:■>■ ∴n!<■n
通过拆分n!,继而发现基本元素1,2,3,…,n,再利用均值不等式入手解决,这样使看来无法下手的問题,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证明起来轻松异常。
例4.设n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2n-1>n■
分析: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知,2n-1=1+2+22+…+2n-1,所以可选1,2,22,…,2n为基本元素,由均值不等式着手解决。
简证:由(*)式:1+2+22+…+2n-1>n■ 可得:2n-1>n■
所以2n-1>n■.证毕。
由证明发现,通过把2n-1拆分为1+2+22+…+2n-1 使毫无思路,难于下手的不等式问题通过均值不等式迎刃而解。
三、所涉及的命题中明显含有“式子的n次方”,我们可将它转化为“n个式子的乘积”,使之出现基本式a1a2…an,进而确定基本元素a1,a2,…,an,再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
例5.设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且0<x<1,证明:1+■n+1≥1+■n
分析:考虑到,1+■n=1×1+■×1+■×…×1+■,可选1和n个1+■作为基本元素,再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
简证:由于1+■n=1×■,所以,利用均值不等式,■≥■,即■≥■也即1+■≥■,两边开n次方得:1+■n+1≥1+■n,命题得证。
此例的证明方法很多,比如常见的构造函数法,都比较麻烦。采用均值不等式证明,思路清晰,简明易懂,令人耳目一新!证明的关键是,由拆分“式子的n次方”进而去发现“基本元素”,再由均值不等式着手完成。
例6.设m、n、r为正整数且两两不等,求证:■m+n+r>mmnnrr
分析:拆分■,■,■,可选m个m,n个n,r个r (总共有(m+n+r)项)为基本元素,再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
证明:由(*)式:>■>
■
(上式中m个m,n个n,r个r相加)
即■>■,两边式子都进行(m+n+r)次方,
所以■m+n+r>mmnnrr.命题得证。
谈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 第5篇
均值不等式是不等式一章中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灵活因子,它是考查素质、能力的一个窗口,是高考的热点。对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通过特征分析,用于证不等式
均值不等式:
1)
2)
两端的结构、数字具有如下特征:
1)次数相等;
2)项数相等或不等式右侧系数与左侧项数相等;
3)左和右积。
当要证的不等式具有上述特征时,考虑用均值不等式证明。
例1.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b+c)+b(c+a)+c(a+b)>6abc.分析:观察要证不等式的两端都是关于a,b,c的3次多项式,左侧6项,右侧6项,左和右积,具备均值不等式的特征。
证明:∵ b+c≥2bc, a>0, ∴ a(b+c)≥2abc
同理,b(c+a)≥2bac, c(a+b)≥2cab, 又 ∵a,b,c不全相等,∴ 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因此
a(b+c)+b(c+a)+c(a+b)>6abc。
***2222
2例2.若a,b,c∈R,且a+b+c=1,求证+.分析:由a,b,c ∈R,联想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并把1=a+b+c代换+中的“1”,要证不等式变为,即,亦即,发现
互为倒数,已具备均值不等式的特征。
证明:∵a,b,c∈R,+
∴,,∴,∴
.∵ a+b+c=1, ∴
.说明:1)此题的证明方法采用的是综合法。用综合法证不等式即由已知不等式推证要证不等式。
2)在附加条件的变换下,要证的不等式会隐含均值不等式的部分特征,显示其一个或两个特征,这时,仍可考虑用特征分析法,合理选择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抓条件“一正、二定、三等”求最值
由均值不等式2),推证出最值定理及其使用的前提条件:“一正、二定、三等”,求最值时,三者缺一不可。
例3.已知x, y∈R且9x+16y=144,求xy的最大值。
分析:由题设一正:x, y∈R,二定: 9x+16y=144。求积的最大值,可考虑用均值不等式++
求解。
解:∵ x, y∈R,+
∴,当且仅当9x=16y,即
时,(xy)max=36.说明:本题若改为:x,y∈R且9x+16y=144,求xy的最大值呢?请同学们一试。抓“当且仅当„„等号成立”的条件,实现相等与不等的转化
在均值不等式中“当且仅当„„等号成立”的“当且仅当”是“充要条件”的同义词,它给出了相等与不等的界,是相等与不等转化的突破口。
例4.在ΔABC中,若三边a,b,c满足条件(a+b+c)=27abc,试判定三角形ABC的形状。
分析:(a+b+c)=27abc,具有三元均值不等式的结构特征,且属均值不等式的特例(取等号情形),所以有下面解法。
解:∵a>0, b>0, c>0,故有不等式
当且仅当
a=b=c时,上式等号成立,故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见阅读材料),即(a+b+c)3332227abc,例5.已知x,y,z为正实数,且x+y+z=3,.求x+y+z的值。22
2解:
由题设得。
∵ x,y,z>0, ∴,∴.此不等式等号成立,当且仅当上述三个不等式的等号同时成立,即, ∴x=1,y=1, z=1, ∴x+y+z=3.222222
说明:均值不等式给出了相等、不等的界,即等号成立的条件。
均值不等式应用 第6篇
均值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公式内容为Hn ≤Gn ≤An ≤ Qn,即调和平均数不超过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超过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不超过平方平均数。不过在行测考试的数学运算中,涉及均值不等式的考察仅仅用于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这个知识点一般是结合几何问题和利润问题来考察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大家在应用过程中不需要死记公式,领会下面两句话就可以快速解题了:
(1)两个数的和为定值时,这两个数越接近,它们的乘积越大。(2)两个数的乘积为定值时,这两个数越接近,它们的和越小。
规律中的“两个数”可以替换成“多个数”。比如说当a+b=24的时候。a×b可以取到最大值,此时a×b的最大值为144。a=b=12的时候取到最大值。反过来。当a×b=64时,a+b在a=b=8的时候取到最小值16。
例1.现在有一段长为40米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菜园,菜园的一边是足够长的墙,请问当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人多少的时候,这个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
A 100 B 150 C 1600/9 D 200 答案:D。中公解析:假设矩形的长为a,宽为b,根据题意,有a+2b=40,矩形的面积为a×b,这里要注意不是a=b 的时候a×b取得最大值,而应该把2b看作一个整体,即a=2b时候,a×2b取得最大值,同时a×b也取得了最大值。a=2b=20,所以 a=20,b=10,矩形的最大面积为a×b=200,故答案选择D。
均值不等式证明 第7篇
xy+1/xy≥17/
41=x+y≥2√(xy)
得xy≤1/4
而xy+1/xy≥
2当且仅当xy=1/xy时取等
也就是xy=1时
画出xy+1/xy图像得
01时,单调增
而xy≤1/4
∴xy+1/xy≥(1/4)+1/(1/4)=4+1/4=17/4
得证
继续追问:
拜托,用单调性谁不会,让你用均值定理来证
补充回答:
我真不明白我上面的方法为什么不是用均值不等式证的法二:
证xy+1/xy≥17/4
即证4(xy)²-17xy+4≥0
即证(4xy-1)(xy-4)≥0
即证xy≥4,xy≤1/4
而x,y∈R+,x+y=
1显然xy≥4不可能成立
∵1=x+y≥2√(xy)
∴xy≤1/4,得证
法三:
∵同理0
xy+1/xy-17/4
=(4x²y²-4-17xy)/4xy
=(1-4xy)(4-xy)/4xy
≥0
∴xy+1/xy≥17/4
试问怎样叫“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是说只能用均值不等式不能穿插别的途径?!
二、已知a>b>c,求证:1/(a-b)+1/(b-c)+1/(c-a)>0
a-c=(a-b)+(b-c)≥2√(a-b)*(b-c)
于是c-a≤-2√(a-b)*(b-c)<0
即:1/(c-a)≥-1/【2√(a-b)*(b-c)】
那么
1/(a-b)+1/(b-c)+1/(c-a)
≥1/(a-b)+1/(b-c)-1/【2√(a-b)*(b-c)】
≥2/【√(a-b)*(b-c)】-1/【2√(a-b)*(b-c)】=(3/2)/【2√(a-b)*(b-c)】>0
三、1、调和平均数:Hn=n/(1/a1+1/a2+...+1/an)
2、几何平均数:Gn=(a1a2...an)^(1/n)
3、算术平均数:An=(a1+a2+...+an)/n4、平方平均数:Qn=√(a1^2+a2^2+...+an^2)/n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An≤Qn的式子即为均值不等式。
概念:
1、调和平均数:Hn=n/(1/a1+1/a2+...+1/an)
2、几何平均数:Gn=(a1a2...an)^(1/n)
3、算术平均数:An=(a1+a2+...+an)/n4、平方平均数:Qn=√
这四种平均数满足Hn≤Gn≤An≤Qn
a1、a2、…、an∈R+,当且仅当a1=a2=…=an时劝=”号
均值不等式的一般形式:设函数D(r)=^(1/r)(当r不等于0时);
(a1a2...an)^(1/n)(当r=0时)(即D(0)=(a1a2...an)^(1/n))
则有:当r注意到Hn≤Gn≤An≤Qn仅是上述不等式的特殊情形,即D(-1)≤D(0)≤D(1)≤D(2)
由以上简化,有一个简单结论,中学常用2/(1/a+1/b)≤√ab≤(a+b)/2≤√
方法很多,数学归纳法(第一或反向归纳)、拉格朗日乘数法、琴生不等式法、排序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需要一个辅助结论。
引理:设A≥0,B≥0,则(A+B)^n≥A^n+nA^(n-1)B。
注:引理的正确性较明显,条件A≥0,B≥0可以弱化为A≥0,A+B≥0,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想如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原题等价于:((a1+a2+…+an)/n)^n≥a1a2…an。
当n=2时易证;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
((a1+a2+…+ak)/k)^k≥a1a2…ak。那么当n=k+1时,不妨设a(k+1)是a1,a2,…,a(k+1)中最大者,则
ka(k+1)≥a1+a2+…+ak。
设s=a1+a2+…+ak,{/(k+1)}^(k+1)
={s/k+/}^(k+1)
≥(s/k)^(k+1)+(k+1)(s/k)^k/k(k+1)用引理
=(s/k)^k*a(k+1)
≥a1a2…a(k+1)。用归纳假设
下面介绍个好理解的方法
琴生不等式法
琴生不等式:上凸函数f(x),x1,x2,...xn是函数f(x)在区间(a,b)内的任意n个点,则有:f≥1/n*
设f(x)=lnx,f(x)为上凸增函数
所以,ln≥1/n*=ln
即(x1+x2+...+xn)/n≥(x1*x2*...*xn)^(1/n)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第8篇
1 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1.1 简单累加累乘
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是一个学习难点, 这里介绍一下技巧。
根据北京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为基础,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解答此题。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时成立。
像这样, 首先看已知条件, 运用均值不等式的定义, 再通过论证、推导等得出我们要证的结论, 是今后常常用到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
1.2 求最值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运用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一正 (各项的值为正) 、二定 (各项的和或积为定值) 、三相等 (取等号的条件) 。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有直接求最值、巧妙变形求最值、结合待定系数法求最值三个层次,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如何求最值。
能通过拆项、换元、平方等多种变形技巧, 凑成“和为定值求积的最值”或“积为定值求和的最值”, 这是应该掌握的第二层次。
总结:在研究均值不等式时, 往往先研究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背景, 并且对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背景进行解释, 使得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结论, 从而良好地把握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适度的提供空间的探究, 通过大量且缜密的思考, 可以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结论。此外, 加强重视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循序渐进地堆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2 对于高等数学均值不等式的作用
解:利用元均值不等式
3 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极值问题
通常, 求解函数极值题型, 首先, 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 之后, 判断是否可以利用均值不等式来解决此题。利用微积分解决极值问题是可行并且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 求解一些极值问题中的特殊类型也可用均值不等式。运用均值不等式可以解决诸多相像的问题。但是, 利用均值不等式, 解答一些特殊的极值问题简洁又方便, 非常独到。解决这类问题只要求很少的基础知识, 非常容易理解。
4 利用均值不等式注意事项
(1) 不同的均值不等式对实数的取值范围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实数在二次根号下, 要求实数大于等于零。 (2) 均值不等式是带有等号的不等式,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 首先, 要考虑等号成立的条件。 (3) 为了便于掌握均值不等式, 可以运用多种形式, 例如, 符号表达、图形表达、生活用语。把生活语言表述成符号, 容易看出其与均值不等式的密切关系。 (4) 解答圆的直径与弦长大小的比较也可用均值不等式, 体现了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这是一个典型的几何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处。 (5) 在周长相等的全部矩形中, 面积是最大的是正方形。在面积相等的全部矩形中, 周长最小的是正方形。这个结论通过反复验证、分析, 具有普遍意义。
5 总结
均值不等式是中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但是它的应用很广泛, 尤其是在求函数最值的时候。事实上,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很重要, 特别是“等号条件的成立”。但是, 在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时候, 往往就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通过本文的阐述, 让我们了解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提醒读者正确使用均值不等式。利用均值不等式的常用技巧进行归纳, 另外,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配凑, 也是一个重点。通过本文的概括,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均值不等式的使用。本文是对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的延伸。
在以前的学习中, 均值不等式经常会接触, 只不过不够全面。在重新研究均值不等式的过程中, 其性质可以全面的总结, 对均值不等式的性质以及研究整理均值不等式的过程, 进行周密的讨论。学习对应的方法以及思路, 从而提高对均值不等式的认识。另外, 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 对均值不等式问题, 做出适当的扩展, 也可以在教学中予以改进和提高。
摘要:均值不等式在很多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它的应用是一个难点, 本文从初等数学, 高等数学, 实际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有利于对均值不等式的进一步理解及应用。
关键词:均值不等式,应用,技巧
参考文献
[1]刘祖希.均值不等式的四个使用技巧[J].数学通讯, 2003。12 (20) :9-10.
[2]安振平.均值不等式的妙用[J].数学通讯, 2005.10 (18) :11-12.
[3]李家煜.n元均值不等式的应用[J].中学数学, 2004.10 (6) :32-33.
[4]李世臣.用均值不等式求极值中的待定系数法[J].数学通讯, 2000.12 (19) :25-26.
[5]陈复华.均值不等式在微积分中的应用及其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2) :88-90.
均值不等式应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