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精选8篇)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 第1篇

通信机房建设标准设计方案说明

在设计施工中对供配电方式、空气净化、安全防范措施以及防静电、防电磁辐射和抗干扰、防水、防雷、防火、防潮、防鼠诸多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以确保系统长期正常运行工作。

一、设计思想

根据用户提出的技术要求,以及对改建机房的建筑物进行实地勘查,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所建机房系统特点进行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方案以业务完善技术规范,安全可靠为主,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在选材投资方面根据功能及设备要求区别对待,并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做到投资有重点,保证计算机场地的充份利用,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

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个根本任务,通过采用优质产品先进工艺把上述设计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计算机设备和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工作场地。

二、设计依据

● 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 国标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 国标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 国标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要求》

● 国标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 机房楼层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

机房装修工程

一、机房功能区划分:

机房功能区的组成:机房的组成是依据其性质,任务,业务量大小,所选设备类型以及计算机对供电,空调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体制而确定的。

二、机房装修主要材料的选择

根据《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室内装修要求,所选材料材料应为(燃烧性能等级A)或难燃烧材料(燃烧性能等级B1)

装饰装修部分主要包括吊顶、门、窗、墙壁、地面、活动地板的施工等。装修作业应符合《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和《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1、吊顶

天花板吊顶面积约66M2,棚顶墙面进行防水处理,采用轻钢不上人龙骨,600×600×0.8MM的微孔铝制天花板进行隐蔽式装配吊顶。同时与机房屏蔽网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具抗静电、抗干扰的作用,所有木质材料刷防涂 料。

具体做法如下:

1)吊顶采用轻钢吊挂件,吊挂件用彭胀螺栓(或射钉)直接固定到顶棚。2)主龙骨采用专用轻钢龙骨按标高线吊平。3)专用副龙骨与主龙骨之间搭接。4)靠墙边安装专用边龙骨。

5)天花板采用微孔吸音铝天花方板,规格为600×600×0.8MM,安装在龙骨上,对缝顺接,靠墙边处按实际尺寸裁剪。6)吊顶做接地。

7)本吊顶防火、防潮、无尘、不易老化变形。安装牢固,易于拆卸,外形美观。

2、地板机房地面面积约为66M2,采用架空地板,全部安装A级600X600MM X35全钢防静电活动地板,所选产品具有荷载大,耐火时间长,不易变形。地板采用四周支撑式铺设,其钢支托、横梁连网结构,使地板易敷设,对缝效果好。地板铺设高度为200MM。地板下有插座的要开走线口。地要做防尘处理,地板下支托要做多点接地,网状接地导线≥4MM2,铺设后地板上表面电阻及系统电阻值满足:1×105Ω-1×109Ω。地板下进行防漏水处理。地板色彩为灰白理石花纹,与吊顶及墙面色彩相配合。地板与墙体交界处用不锈钢踢脚板封边。为使水泥砂浆地面达到不起尘、不产尘、保证空调送风系统的空气洁净度,地面先涮防尘漆做防尘处理。

3、墙面、电源室预先做好承重设计。机房墙面采用优质双面铝塑板墙面,基层采用环保中密度板(刷防火涂料)。墙面装饰前先进行防尘、防潮、防水、保温处理,确保墙平整、光滑,清洁美观。

4、门窗

机房门框、窗框均采用铝合金材质,玻璃厚度不小于10MM。

四、防火处理

除主材选择非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外,采用防火窗帘,其它材料尽可能选择难燃性 材料,另外,所有的木材作隐蔽部分,均作防火处理。

五、装饰后的效果及说明

整体上考虑,机房空间的设计应遵循简洁、明快、大方的宗旨,强调实用性,摒弃矫揉的装饰,整个区域采用中性色为基调,表现该区域为技术工作场地。机房吊顶采用奶白色金属方形吊顶板,墙面饰象牙白铝塑板,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在冷色调的墙地间,以暖色天顶进行调和,使宁静严肃的空间里揉进安逸舒适的感觉。设有电子表、温湿度计,人性化设计。由于所选材料外表均为亚光,既使材料的质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又避免了在机房内产生各种干扰光(反射光,折射光)。

六、防水,防潮处理 由于机房位于办公楼内即机房地面、天棚做面层防水处理,并在地面做防水槽,以确保机房内设备不受水损害。另墙面做防潮处理。机房电气系统一、电气设计原则

根据甲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设计标准,充分考虑所设计的机房系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以电源供配电的质量、电气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为设计原则。一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主设备、性能卓越的UPS电源和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还需要有一个设计合理、可靠性高的供配电系统。我们为该项目考虑与设计的内容如下:

1、机房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采用双回路供电;

2、用电设备作接地保护,并入土建大楼配电系统;

3、机房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置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 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

4、机房配电系统所用电线为深圳联嘉祥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敷设喷塑 桥架、镀锌铁管及金属软管。

5、机房的设备供电和空调照明供电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其中设备供电由UPS 提供并按设备总用电量的1.3倍进行预留,而空调照明用电由市电提供并按空调设备的要求供配。

6、机房内照明装置宜采用机房专用无眩光灯盘,照明亮度大于300LUX,事故照明亮度应大于60LUX。

7、机房内的配电系统考虑了与应急照明系统的自动切换。

8、该机房电源进线正常时由市电供电,市电故障时由UPS供电,进线直接引入机房专用配电柜总输入开关。

9、机房设计了一个市电配电箱,对机房的市电进行配电,配电箱为机房专用标准配电箱,配备低压开关。柜内配有市电备用回路,安装防雷保护器。

10、机房设计了一个UPS配电箱,对机房的UPS电进行配电,配电箱为机房专用标准配电箱。箱内配有UPS电源备用回路。

11、机房所有插座均采用普通电源插座和弹起式铜插座,普通电源插座安装 在墙壁上,弹起式电源插座安装在防静电地板上,美观大方。

二、电气设计依据

● 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 国标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 国标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 国标GBJ52-8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 国标GBJ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 国标GBJ 232-8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三、电源部分:

1、负荷及电源进线

机房负荷计算:计算机设备用电 空调、新风设备用电照明及辅助用电机房扩展备份用电

2、计算机机房总用电量 电源的容量:应保障计算机设备、空调、新风设备的用电市电与市电间、市电与UPS的切换应在配电间完成。进线:由大楼中心配电室经竖井引入四路五芯VV-ZR系列(难燃型)电缆经金属线槽暗敷引入机房配电间:两路双回路低压电源供电。

3、配电设备: 在机房配电间设置一台动力配电柜,一台照明配电箱:

(1)动力配电柜负责空调、照明、机房内设电源插座及机房扩展备份用电控制。(2)照明配电箱负责机房内所有区域照明.4、配电柜结构:配电柜进线采用上进下出方式。具有如下特点:操作,维护互不干扰;端子接线保障设备安全;屏面模拟板使操作简易掌握,同时防止误操作。

5、电气元件选择:空气开关选用进口产品;其它元器件均选用合资产品(继电器,指示灯,端按钮等)

6、弱电部分弱电布线系统全部采用桥架布线,每台机柜布双网线,7、桥架选择除照明、辅助插座采用金属管配线外,其余所有线缆均采用桥架布线。

8、配电线缆部分配电线缆采用阻燃型电缆或交联阻燃电缆。

四、照明系统

1、照明方式工作区域采用3×20W格栅灯具照明,照度在300勒克斯-600勒克斯选择。

2、照明控制灯具照明控制选用开关箱,跷板开关控制。灯具控制开关选用正泰产品。

3、辅助用电机房区域内墙面辅助用电插座选用正泰产品.4、应急照明灯应用应急照明灯,照度为60LUX。

五、配电系统设计

1、市电配电柜部分:该部分采用机房专用配电箱来完成,它接到总配电室送过来的市电电源,通过总电源开关,输出到分支回路中,我们为该部分设计了18条回路:照明回路6条,中央空调回路1条,新风机回路1条,其它辅助插座回路5条,备用回路3条。

2、UPS电源部分:该部分采用机房专用配电箱来完成,它接到UPS送过来的单路电源,通过160A总电源开关,输出到分支回路中,我们为该部分设计了十五条回路:服务器回路2条,监控报警回路1条,交换机回路2条,工作站回路2条,消防回路1条,备用回路6条,精密空调回路1条。机房空调系统一、空调及新风系统的作用机房空调系统恒湿、恒温和洁净度是关键。为了不让工作人员在机房内操作时产生缺氧、头晕,胸闷、心慌等不适之感,即所谓“空调病”,采用多级新风过滤系统可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机房。主机房空调系统采用普通柜式空调,以满足机房内设备的环境需求。为保证机房重要设备连续正常、可靠地运行,对机房室内环境和空气品质(温、湿度、洁净度、风速及噪声等)要求极高,要求增加一台选用带除尘功能的加湿器。

二、空调及新风区域的确定与选择

1、热负荷的确定专用空调区域:机房的热负荷是根据机房内部(设备、照明、辅助设施等产生的热负荷)和外部(建筑、太阳辐射热及补充新风带来的热负荷)的热负荷来确 定。

2、机型的选择空调机是空调系统的心脏,根据性能价格比来作选择。

三、气流组织计算机机房内净高设计为2.8M,经比较选择气流方式为:下送风顶板回风方式(监控室须特殊处理)。温度:22±2℃相对湿度:40%-60%尘埃:国际B级粒径≥0.5 M 粒数≤3500粒/公升 机房防雷接地保护系统

设计方案结合本次机房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本方案,由于雷电侵害,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等时常遭受打击,轻者接口损坏,通信中断或数据误、错码,重者使系统瘫痪,严重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雷电已成为电子信息时代的一大公害,雷电防护已成为电子设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方案设计电子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

一、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二、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三、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四、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执行。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1、电源第一级+第二级联合防雷保护:在中心机房的UPS配电柜内的市电输入开关后端,安装1套德国OBO V25-B+C/3+NPE型号三相B+C级电源防雷器,并在防雷器回路中串接1组32A/3P梅兰日兰空开,做为UPS供电回路防雷的第一级+第二级联合保护;在中心机房的市电配电箱内的总开关后端,安装1套德国OBO

V25-B+C/3+NPE型号三相B+C级电源防雷器,并在防雷器回路中串接1组32A/3P梅兰日兰空开,做为市电供电回路防雷的第一级+第二级联合保护。

2、环形等电位连接排机房静电地板下应做环形等电位连接排,采用30MM×3MM紫铜排,沿计算机机房墙体四周安装,为机房设备提供接地点,并起到等电位连接作用,同时在大楼外,利用镀锌角钢和镀锌扁钢做独立接地体系统,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两者之间采用35MM2的铜导线连接。(接地体做法见后)防静电活动地板金属支架、墙壁、顶棚的金属层接在等电位连接排上。通信设备的静电地、终端操作台地线应分别接到总地线母体汇流排上。各设备接地按照就近原则,最短距离连接到该等电位连接排上。

3、独立接地体系统具体做法如下:即在大楼外距大楼1M外的土壤中垂直埋入多根2.5M长50MM×50MM×5MM镀锌角钢,角钢间隔5M。角钢顶部距离土壤表面大于0.8M,通过40MM×4MM镀锌扁钢焊接相连后引至机房等电位连接排,接地体与机房等电位连接排的连接材料采用35MM2的多股铜导线。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若无法达到阻值要求,则应采取施加降阻剂或增加接地体的数量等措施,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 第2篇

IDC机房建设,先从土建开始,土建专业要先完成原有房屋内各项设施的拆除等工作。然后按照施工图纸,做好各区域的隔墙、地面、墙面、挡水围堰等。这些工作完成后,设备各专业才能够进场施工。我们将施工现场分为配套区域和机房区域。

配套区域就凤凰项目而言,位于项目的负一楼,主要分为:

1、冷冻机房(包含冷冻机主机、板式换热器、蓄冷设备、冷却水冷冻水水泵、分集水器、水处理器设备等)

2、3、配电房(包括高低压配电设备等)油机房(主要为油机设备及其控制设备)

机房区域,本项目分期实施,一层机房作为项目的一期工程,主要分为:1、2、3、数据机房(主要包括数据机架和列头柜)空调区域(用于安装空调设备)

楼层电力室(用于楼层配电设备、UPS设备和蓄电池等)

配套区域施工顺序:

先完成土建施工,墙面、地面、照明等。冻机房施工,如图纸已经确定,可根据蓝图,先行进行空调管道的施工,将各管道安装到指定位置,待设备到货后进行对接。电源电缆的布放需等到设备到货就位之后进行。高低压配电房的施工,需在高低压配电设备到货后先完成设备的安装,再进行连接电缆、母线的安装。高压电力的安装,需由甲方申请电力增容,按供电部门要求完成验收后才能送电。母线的安装。可以先按图纸安装主要路由部分,待主要部分安装完成之后,需由设计单位和母线厂家一起对两头与设备相连接的部分进行二次测量,测量结果回厂家生产,才能完成。所以,母线需要二次安装。柴油发电机,先由厂家负责就位,施工方要负责控制柜的安装,各项电缆的布放,油机排烟管道的施工等。油机房在施工完成后一般还需要做降噪工程处理。机房区域施工顺序:

先完成土建施工,墙面、地面、照明、空调区域挡水围堰等。建议:电力室的环氧地坪施工可以待电力室电源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再做,防止对地坪的破坏造成返工。各机房区域的钢质防火门订购周期比较长,需先行安排。土建具备条件后,可以进行消防、空调风管、走线架的施工,建议消防先施工、再走线架、再风管。其中电力室多采用上送风形式,需要先做好风管。而数据机房采用下送风形式,是否需要做一段风管视空调型号确定。建议机房照明的布放和走线架施工要配合协调好,以免出现照明线槽和走线架冲突的情况。在机房顶面进行各项施工的同时,可以安排设备底座的安装,包括数据机架的底座和空调设备的底座。如空调设备采用下沉式风机,需将空调底座封死,只留向机房方向。在这期间,还需进行楼层空调水管的施工,做好到每台空调的支管,待空调设备到货后,进行连接。空调区域在土建施工时要做好下水,防止出现管道漏水等情况。电力室区域在走线架做完后安排设备进场,完成设备的安装就位后进行电缆布放以及母线连接。数据机房在底座安装完成后可以进行地面保温的安装,地面保温完成后进行防静电地板的安装。地板完成后进行列头柜的安装,最后进行数据机架的安装,其中列头柜要通过电缆与电力室设备相连。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最后进行监控、门禁等弱电设备的安装。一些注意事项: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 第3篇

ADC产品具有高密度以及高可靠性等特点,全程保护、余缆收容的一体化线缆管理理念更是避免了线缆的堆积与混乱,保证了有源设备的散热通道畅通无阻,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机房能耗。

ADC公司的EDF (以太网配线架)、NGF (新一代高密度光纤配线架)、OMX (大容量光纤熔接机柜)、FGS (光纤槽道)以及综合布线产品为IDC机房建设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如需获取详细资料,

请与ADC中国各销售办事处联系

-北京办事处:86 10 58177888

-上海办事处:86 21 63758908

-广州办事处:86 20 38931566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 第4篇

关键词:IDC机房建设;绿色;智能

引言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猛,特别是互联网数据中心即IDC发展速度最快,互联网数据中心将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传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发展蔓延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以为企业实现价值链管理提供重要渠道,而且可以促进互联网专线业务和带宽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设好IDC机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IDC数据机房建设原则

IDC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技术,在提供专业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安全可靠、实用节能的IDC数据机房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首先,IDC的建设应遵循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以确保未来IDC业务发展的需要;其次,IDC建设除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工程所在地有关的标准、规范。

2.IDC数据机房建设关键技术要点

2.1 IDC数据机房基本要求

近年来,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的服务器和容量越来越大的存储设备和性能越来越优越的网络设备,无不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使用电成本急剧上增。IDC机房一般都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需要提供适应的电信设备,并且这些电信设备都稳定其温湿度等环境,IDC机房运行的温度范围:20℃~25℃,相对湿度范围:40%~55%。根据设备功能的不同以及对机房环境要求程度的不同,IDC数据机房主要由主机房、支持区和辅助区等构成。其中,主机房是IDC数据机房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保存、利用和传输,在进行设备安装时,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保证安装质量。在一般的IDC机房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主要的热量是来自于IT设备运行,这种显热约占总热量比重的95%左右,机房的散湿量较小,湿度主要是由工作人员和渗入的室外空气带来的。

2.2 IDC数据机房节能技术

在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和IT设备的不断扩充的现状下,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IDC机房电力消耗主要是IT设备用电和空调制冷系统能耗两大部分。其中制冷系统用电占IDC机房总能耗的最大比重约为48%,因此制冷系统的节能显得非常重要,而空调节能措施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缩短空调使用时长:包括降低环境要求(如提高送风温度)或采用替代制冷方案(如采用自然冷源制冷)。第二种是提高空调效率:包括更合理的气流组织和加强空调维护管理。通过采用下送上回系统,将空调冷风直接送入机柜,避免先冷环境再冷设备的情况,可以显著提升空调的制冷效率;

目前很多IDC数据机房采取的是冗余供电系统,该系统会造成一定的能源消耗和浪费,因此要根据设备耗电量和用户需求合理布局用电设备,并制定最佳布置方案,降低机房能耗,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IDC机房内的发热设备和散热设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适当的机房布局和机柜散热方式会影响机房的安全,也同时会降低机房的制冷效率,增加了整个机房的能耗。为此可以在散热比较严重的区域增设列间空调进行局部制冷,改善溫度场。

3.IDC数据机房建设安全管理

3.1 IDC数据机房安全防护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应运而生并得到大力建设。IDC数据机房,IDC数据机房作为信息数据处理、保存、利用和网络资源利用的专业场所,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进行连接使用,IDC利用负载均衡器,结合加密套接字协议层(SSL)加速能力与第七层通信管理的互联网设备,负载均衡器控制第七层的应用/内容,从而为所有客户或URL实现了优先级划分和区分服务,包括安全通信。在IDC机房建设初期,供电系统能耗所占的比例甚至有可能高达20%。为了降低供电系统的能耗,必须根据设备和客户的等级合理区分IDC机房内的用电设备,并制订对应的供电方案。此外,要对IDC数据机房构成部分进行科学、精确的设计,保证机房的扩容性、防电磁干扰、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等在安全设计标准内,从机房设备开始保证机房的安全防护。

3.2 对机房进行安全管理

为了IDC机房的安全管理,在进行IDC机房设计时,应该与各专业紧密的进行配合,远期和近期统一规划并合理设计。机房设计必须要为机房提供良好的运行监控环境。严格按照国家IDC数据机房安全建设相关标准,同时不断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对外来人员进行申请登记准入制度,定期对机房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机房及接入室的门口、主要走道和其他部位安装摄像机监视,重要机架及机柜可单独设摄像机监视。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和更新等,保证机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IDC机房建设的发展方向

PUE=[数据中心总用电消耗]/[IT设备能源消耗],总用电消耗=IT设备能耗+制冷系统能耗+电源系统能耗+照明系统能耗。目前传统机房的PUE值为2.4~2.8之间,而传统机房的理想PUE应是1.6,可见目前大多数IDC机房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与理想状态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打造绿色智能IDC机房(PUE1.6)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客户对于服务器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机房设计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IDC数据机房具有专业性强、系统复杂、投资大等特点,在实际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IDC数据机房建设的原则要求,关键技术、安全管理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给IDC机房建设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溯然.IDC机房的建设目标及节能技术浅析[J].商情,2013(38).

[2]吴剑波;基于IDC的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IDC机房运维建设[范文] 第5篇

机房建设,即指通过对机房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最优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同时又高效,便利的环境,帮助企业实现包括成本,便利和安全多方面的目标。

机房建设的基础首先需要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的、可靠性极高的布线网络,它能连接话音、数据、图像以及各种用于控制和管理的设备与装置。企业就是利用这种布线网络的特点,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少建设单位的花费。

内容:

机房装饰:抗静电地板铺设、微孔天花和机房墙板装修、天棚及地面防尘处理、防火门窗等; 供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配电系统、照明、应急照明、UPS电源; 空调新风系统:机房精密空调、新风换气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手提式灭火器; 防盗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电源防雷击抗浪涌保护、等电位连接、静电泄放、接地系统; 安防系统:门禁、视频。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总体要求:布局合理、色彩明快、视野宽阔、具备防火、防潮、防尘、隔热、抗静电、抗腐蚀、易清洁、美观耐用等性能特点,并且材质轻盈、结构坚固、不易变形、拆装方便,便于地板下、吊顶内管线的连接、维修、机房装饰。

供配电:

电源供电采用一类供电,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对外部设备、空调、照明、辅助插座等设备,由机房动力配电柜提供。

机房供、配电系统经机房配电柜向主机电源、外部设备、辅助设备、空调、照明等提供相制、电压、频率及额定容量符合要求的交流电。

机房专用配电柜

计算机机房专用配电柜,主要是指低压配电柜,在机房供配电系统中是重要的组成装置。机房低压配电柜设计的正确合理,配电柜内部件性能的好坏,对整个机房的正常用电起着重要的作用。

配电柜由自动空气开关、隔离开关、接触器、断电器、指示器、按钮、开关、电量仪、采集模块、电源防雷器等元器件和柜体组成。

配电柜具体配置及其技术要求如下:

(1)机房配电柜在编号时,除正常设配电柜号外,还应加配电柜的用途。如:动力配电柜、UPS配电柜。(2)机房配电柜根据用途设计各路供电准确,可靠。不同性质的供电对象不放在一个柜内控制。配电柜内要留用备用电路,作机房设备扩充时用。以便增容和维护使用。

(3)配电柜面板上可显示电流(大小及三相平衡情况)电压、频率用采集模块将运行状态传给场地集中监控系统。

(4)配电柜内主要电气组件应选用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的产品。主要有:紧急停电擎 / 各开关辅助触头(报警、故障、分合指示等)/ 主开关操作方式任选 / 通风、散热设备 / 各种测量仪表 /Vigil 漏电保护附件 / 脱扣方式(热磁式、电磁式)。组件之间的连接线(导线、电缆、中线、接地线等)均按国家规定的颜色、标志、编号。技术指针达到设计要求,能满足计算机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工作的要求。

(5)配电柜内配有应急开关。消防报警系统与动力配电柜(XP1)联动,当消防报警信号被确认后,由消防控制系统将动力配电柜(XP1)的电源切断。

(6)配电柜内应根据计算机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不同要求,设置中线和接地的连接装置。配电柜(箱)中的安全保护接地线(PE)应与等电位接地汇集箱可靠连接,但注意机房内电源中线(N)应当与接地线(PE)绝缘。

(7)配电柜内采用的母线、接线排、及各种电缆、导线、中性线、接地线等,符合国家标准。关按国家规定的颜色标志、编号。所有空气开关连接均用铜排。

(8)配电柜内各种开关、操作按钮,标识清楚,可防止使用中出现误操作。

空调系统:

室内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生物污染物得不到合理的稀释和置换。CO2 浓度太高,空气品质劣化,困倦、无力、胸闷、精神恍惚、过敏、工作效率下降等。为了使工作人员在较封闭的机房内工作能有舒适感,需要在使用空调的同时不断补充新风,同时可保持机房内正压,提高机房洁净度。健康,节能,简捷,可靠的新风系统也成为人性化设计的重点。

监控系统:

通过预防性、主动式的维护,最大限度减小应用系统的非计划停机可能性;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突发故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事后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停机的持续时间,使应用系统达到可用性的最大化。

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措施,事后有预案,把握主动权,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式积极消除各种隐患着力提高应急预案的能力。

等级:

新规范的最大特点是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机房包含的范围太大,有银行、电信业的大的数据中心,也有企业自用的小机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房的建设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不分级,规范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可操作性。

根据新规范的定义,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像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的机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属B级机房。

A级或B级范围之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为C级。

制约因素:

电力问题

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日趋严重。由于电网供电质量不稳定,有时会出现电源故障,包括电压浪涌、电压过压、欠压、瞬时电流冲击和故障停电等;事实证明,在计算机故障中,有50%的原因是电源故障造成的。所以一个高品质,电力稳定的数据中心机房环境是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

成本问题

提起数据中心的规划,很多企业的CIO仍旧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们要不是过度“谨慎”,要不就是很“激进”。前者会造成数据中心扩容困难,一旦业务量上升,IT设施跟进缓慢,由于前期预见性不足,导致数据中心的再建设,即重复性建设,这样会造成具大的浪费,无论是时间还是人力;后者目光很长远,初期投资就“下狠本”,预留出未来几十年的扩容空间和负载能力,但这样做是一种“过度规划”的冒进行为,考虑到经济形式依旧不明朗,如果日后业务萎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依旧不可小觑。

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既保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又确保不会造成过度浪费,是企业在数据中心规划过程中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灵活性和兼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保证一个系统永远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各系统的升级扩容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采用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式、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使得不改变原有设备,在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能够方便的升级和扩容,确保系统不过时。

操作和维护的方便性

人力成本的价值在大幅度增加,系统设计如何做到操作和维护更方便,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总体性能价格比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由于机房具有一定复杂性,随着业务的发展,管理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机房的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机房管理和监控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的功能,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备及软件,实现先进的集中管理,从而迅速确定故障,提高运行性能、可靠性,简化机房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

IDC机房直流供电探讨 第6篇

目前在全国通信运营商乃至全社会的IDC机房中, 服务器全部采用交流电源供电, 需要在IDC机房专门配置UPS电源, 由于可靠性要求的提高, 系统又广泛采用并机冗余、系统冗余 (即双总线系统) , 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压力和维护压力, 采用-48V直流电源供电可以全部或部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可靠性、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可操作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分析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的可行性。

一、可靠性

从单机可靠性来看, 根据通信行业标准YD/T1051《通信局 (站) 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直流配电设备的MTBF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要求不小于100万小时, 交流配电设备的MTBF仅要求不小于50万小时。高频开关整流设备的MTBF要求不小于5万小时, 而UPS单机的MTBF仅要求2万小时。

从系统可靠性看, UPS系统中仅有并机系统的并联主机之间、为双电源服务器供电的双总线系统的两套系统之间构成了冗余关系, UPS主机、蓄电池组、STS (静态切换开关) 之间均为串连关系, 总的可靠性是所有设备可靠性的乘积, 低于单个设备的可靠性。通常情况下UPS主机各带一组电池运行, 一旦主机发生故障, 该组蓄电池的后备作用立即消失, 系统后备时间立即缩短。在直流系统中, 整流器模块之间、蓄电池组之间都构成了并联冗余关系。按照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整流器是每10台备用1台, 考虑到绝大部分时间蓄电池并不需要充电, 实际备用的整流器数量还要远远大于这个数量。直流系统蓄电池组不能发挥后备作用的外部因素, 只有蓄电池熔断器熔断 (可行性非常小) 一种情况, 除此以外直流系统所有蓄电池组都一直可以为直流系统提供后备。根据YD/T1051的要求, UPS系统的MTBF不小于10万小时;按照最低等级的要求, 直流系统的MTBF也要达到20万小时。

从故障修复时间来看, UPS系统设备结构复杂、型号众多, 运营商一般不具备维修能力, 一旦发生故障, 就只能退出系统, 等待厂家工程师到现场维修, 停机时间比较长, 此时系统已经没有备用机组, 运行存在较大风险。直流系统的开关整流器采用模块化结构, 通常每个运营单位所配置的型号也只有少量的几种, 可替换性非常好, 备用模块数量也比较多, 一旦整流器模块发生故障, 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在线更换。

从可并联性来看, UPS电源需要电压、频率、相位三者都做到完全相同才能并联, 需要比较复杂的控制逻辑和器件, 而直流电源只需要做到电压相同就可并联, 非常容易实现。在并联控制功能失效时, UPS电源只能单机或单系统运行;而直流电源系统通常具有系统控制和模块控制两级电压调整单元, 系统监控模块失效时可以通过手动调整模块输出电压,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UPS系统后期在线扩容时, 通常厂家会要求在旁路状态下进行并机调试, 通信设备运行存在较大的风险;而直流系统就完全没有这种风险。在对UPS系统进行改造时, 由于无法保证两套系统的同步, 对单电源设备而言, 只能按先断后接方式割接, 通信设备需要中断运行;而直流系统只需要做到电压、极性相同, 就可以把两套系统输出端连接到一起, 可以做到先接后断, 保证了通信设备的无间断运行。

从输出电源的品质来看, UPS输出电源存在交叉谐波污染, 污染的结果轻则造成设备误码、数率下降, 重则造成设备电源损坏, 设备宕机。反观直流电源, 不仅开关整流器配置有大容量的滤波电容, 蓄电池组本身也相当于一个容量巨大的滤波电容, 系统的输出纹波杂音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从实际运营经验来看, 直流系统发生的故障很少, 原因也主要是交流输入中断;而UPS系统则频繁发生故障, 造成计费、灾备等重要系统瘫痪, 在历年的技术杂志和交流会上, 都多次见到类似的教训交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直流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于UPS系统, 具有更高的运行稳定性。

二、工程投资

为满足设备的供电需要, UPS系统需要UPS主机、蓄电池组、输出配电柜这些基本配置, 还需要根据需要配置隔离变压器、谐波滤波器、STS、LBS (系统同步控制器) 等选件, 直流系统需要配置开关整流器、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 下面就两种系统的单项投资进行分项比较:

1、主设备:

单套“1+1”并机的大型UPS主机价格和开关电源系统 (开关整流器、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 接近, 如UPS系统采用两套并机系统组成双总线结构, 则UPS系统主机的价格是开关电源系统的两倍。

2、蓄电池组:

UPS蓄电池组需要经逆变器变换后再向设备供电, 存在变换损失, 直流系统蓄电池直接向负载供电, 对相同功率的负载供电, 直流系统配置的蓄电池容量较UPS系统要小6~9%。如UPS系统采用双总线结构, 则UPS系统配置的蓄电池容量还需要再增加一倍。

3、隔离变压器、STS、LBS:

只有UPS系统需要配置。

4、谐波滤波器:

6脉冲UPS主机的电流谐波含量在33%左右, 12脉冲UPS主机的电流谐波含量在14%左右, 有一些厂家的UPS主机配置了无源滤波器, 可以在特定状态下将谐波含量控制在5%以内, 但是运行状态发生变化 (比如启动油机供电) 时, 谐波又会出现明显的增加, 目前对UPS谐波抑制的有效办法还是另行配置有源滤波器。开关整流器的有源滤波器现在已经可以集成在三相整流器中, 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可以控制在5%以内, 并且设备的价格没有明显增加。

5、电缆投资:

一台UPS主机整流器输入电缆的投资与直流系统交流输入电缆投资相当, 冗余主机整流器输入电缆、 (主机、系统) 旁路电缆是UPS系统较直流系统净增加部分。因输出电压相差较大, UPS系统电池连接电缆和输出电缆截面要远远小于直流系统, 相差的程度取决于直流电缆的长度。

6、机房投资:

单套UPS系统与直流系统占地面积大致相同、机房投资大致相当, 如UPS采用双总线结构则投资需再增加一倍。

7、初期投资:

直流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 可根据负载增加逐步增加整流器模块, 直流配电屏也可根据需要扩容, 初期投资较小;从安全性角度出发, UPS主机的和输出柜必须一次安装到位, 也就是说, 初期就要投入全部资金, 初期投资远比直流系统大。

总体上看, 只要合理规划机房平面, 就能有效减少直流输出电缆的截面和长度, 从而使直流系统的造价低于UPS系统。

三、运行成本

电源系统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电费成本、维修成本、人力成本三类成本, 各类成本的比较如下:

1、电费成本:

在设备耗电量一定的情况下, 影响电费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系统的变换损耗和线路损耗。从系统变换损耗来看, 虽然目前主流的双变换式UPS厂家都宣称变换效率可以达到92%左右, 但这个测试结果是在较高负载率条件下测试出来的, 实际运行的情况是, “1+1”并机系统的单机负载率最大仅能达到40%、双总线系统的单机负载率最大仅能达到20%, 在系统负载未达到设计值前实际的单机负载率还要低于这个数值。此外, 为满足谐波抑制的要求, UPS主机前端通常还需要配置有源或无源滤波器, 这又会损失2%左右的转换效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 UPS主机的能量转换效率通常只能达到50%~90%。开关整流器在40%~100%负载率时效率均可达到91%左右, 模块化结构的特点, 使整流器的负载率可以人为控制在经济范围内, 从而使系统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输出线路损耗方面, 假设UPS系统和直流系统都按照按照设计规范配置电缆, UPS输出线路的能量损耗大约为2~4%/100m, -48V直流系统输出线路的能量损耗大约为2%/100m。因此, 直流系统的能量损耗低于UPS系统, 尤其在系统负载率较低时更为明显。

2、维修成本:

UPS系统本身设备较多, 双总线供电时设备数量还要再增加一倍以上, UPS主机、STS、LBS等设备故障率也相对较高, 通常情况下也只能由厂家工程师进行现场维修。直流系统设备数量和种类较少, 同时只有整流器模块易发生故障, 损坏模块可以由维护人员更换后送到厂家维修。UPS系统的维修成本要高于直流系统。

3、人力成本:

UPS系统设备种类和数量较直流系统多, 需要进行的检查测试比直流系统系统要多, 对维护人员技术素质的要求比直流系统要高, UPS系统的维护人力成本要高于直流系统。

从以上三项主要运行成本来看, 直流系统都要优于UPS系统。

四、采用直流电源的可能性

IDC机房采用直流供电, 除了运营商自身的充分认识和准备外, 还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 包括服务器厂家大量推出直流供电的服务器、客户大量托管直流供电的服务器。

可喜的是,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厂家已经意识到了采用直流电源的必要性, Intel联合一些主要的IA架构服务器生产商推出了SSIDPS标准, 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直流电源供电的服务器, 部分主流设备厂家已经可提供交流、直流两种供电方案供客户选择。从价格上看, 直流供电服务器价格与交流供电服务器价格相当。

作为推行直流供电的最后一环, 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宣传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运营商的客户经理应当了解直流供电的优势, 并积极向客户进行宣传, 让客户在采购设备时有意识地采购直流供电的服务器。

五、结论

直流供电在可靠性、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通信运营商作为IDC行业的领导者, 加强与服务器厂家和客户的合作, 就一定能推动IDC机房直流供电的发展,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小型IDC机房管理信息系统 第7篇

中小型IDC机房管理系统是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技术, SQL数据库来开发的。作为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软件, Microsoft.NET Framework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系统的开发中。中小型IDC机房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机房值班管理系统; (2) 故障单系统; (3) 管理员维护。

1. 机房值班管理系统

1.1 系统组成

机房值班管路系统是由机房值班管理系统、交接班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监控告警系统、故障申告电话系统、施工管理系统、设备进出管理系统六大部分组成。

1.2 系统功能

(1) 机房值班管理系统

机房值班管理系统提供了两种排班功能, 一种是手动生成排班表, 一种是自动生成排班表。系统只需保存若干排班表模板, 便会自动生成新的排班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手动生成值班表, 来应对突发状况。历史排班记录均会被系统保存起来, 以方便日后进行统计查询。

(2) 交接班管理系统

交接班管理系统提供了在线填写值班日志功能。值班员登录系统后, 在系统里完成交接班工作, 填写交接班日志。交接班管理系统实现了线上交接班, 接班人员在仔细阅读交班人员填写的值班日志, 确认情况属实无误后, 采用电子签名的方式实现交接班。交接班管理系统大量节省了交接班时间。

(3) 网络管理监控告警系统

网络管理监控告警系统通过非常多的内置专门探测指令, 持续监控企业网络中设备、线路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 发现异常后通过图形、声音等方式及时给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使管理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状况, 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4) 故障申告电话系统

故障申告电话是企业通信服务部门设立的电话故障服务专线电话。全天候故障申告电话系统实现全自动化、信息化服务, 较人工值班提供更高质、更高效的服务。系统自动接收用户申告的故障电话号码、故障类型, 并记录用户的联系方式, 申告完成后便立即打印派工单, 派有关人员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通过系统高效率的扩展功能, 查询了解该故障的相关信息以便迅速及时地排除故障。最后通讯机务部门将维修、处理结果反馈回系统, 系统可自动拨叫用户联系电话, 通知修复结果。

(5) 机房施工管理系统

机房施工管理系统主要是给机房的工程项目提供一个管理流程, 在这个管理流程中, 施工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按要求处理自己相关的工程部分直至整个流程的完成。整个施工管理的流程为:施工负责人首先填写电子施工单然后发送给部门领导进行审批, 等部门领导批准并将施工单传回施工负责人后启动工程, 施工完成后施工单要传给项目工程师处进行审核, 最后由部门图纸管理人员依照施工单的内容对机房图纸和资料进行修改, 结束整个施工单的流程并将其存档。

机房值班管理系统大大减轻了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 保证了机房财产的安全, 为机房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故障单系统

故障单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故障的处理。

系统经常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 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事先写好脚本程序放入数据库中, 当侦测到得故障满足事先设定的条件, 系统就会自动搜索数据库找到相应的脚本程序, 并运行指定的脚本程序, 从而恢复系统故障。当侦测到得故障不满足事先设定的条件, 如果是在工作期间, 系统将会弹出窗口, 播放指定的警报音, 提醒工作人员处理故障。如果故障发生在非工作时间, 系统自动发送Email和手机短信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 使工作人员能够尽快发现故障。

故障解决后, 由工作人员填写故障处理报告。系统自动记录故障出路报告, 以便日后的查找和管理。

3. 管理员维护

管理员要负责整个IDC机房的信息状况:

(1) 机房环境维护:管理员除了要保持机房的整洁外, 还要多加注意机房的温度及通风状况。现在对着科技的发展, 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 导致单位体积内设备数量增多, 散热量增到, 现在IDC机房普遍存在温度高湿度大的问题, 这就对设备的寿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机房管理员要随时注意控制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以保证设备价值能够最大化体现出来。

(2) 机房硬件维护:管理员要对机房中的各种硬件设备进行检查, 当发现部分硬件设备没能正常运行时, 要立即记录下来, 查看原因, 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3) 机房软件维护:管理员要随时注意服务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状况, 以便随时解决和排除各种软件故障。

(4) 数据中心的维护:管理员要负责系统数据的备份工作。备份必须制定严格的计划, 指定何时进行何种备份, 包括全集备份和递增备份, 如可以每周作一次全集备份, 每天进行一次递增备份, 或者如系统不太经常变化, 则可每月一次全集备份, 每周一次递增备份。

管理员还要负责将排班计划上传给上层领导, 经领导检查无误时下发到员工手中。

4. 小结

IDC机房值班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编程为基础, 以科学管理为目标, 通过建设一个计算机管理平台使得机房各项业务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并便于管理, 为IDC中心机房的值班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代君, 何国民.谈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设备维护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12 (7) :118-120

[2]赵美霞, 李娟.多媒体计算机机房日常管理与维护[J].实验室科, 2006, 36 (4) :117-118

[3]王燕萍, 机房维护策略[J].软件导刊, 2009.7 (1) :145-146.

[4]陈红, IDC机房的集中监控管理系统[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7, 1 (1) :58-60

IDC机房部署MRTG网络监控 第8篇

1 环境描述

总共700来台在线服务器, 托管在5个不同的IDC机房, 所有的服务器都是连接在cisco交换机上, 交换机支持网络管理。为了方便管理和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 所有的服务器和交换机都设置全球唯一单播IP地址, 另外, 所有的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都是RedHat linux或sun solaris。

2 实际处理步骤

第一步:确认服务器的IP标签是否与实际的机器IP一致。把一台服务器接上显示器和键盘, 登录系统查看一下本机的IP地址, 运行命令#ifconfig a。使用ssh工具登录到另外的服务器, 运行命令#eject弹出光驱来确定机器, 验证一下IP地址是否跟贴在上面的标签相符。网关确认, 运行命令#iproute, 知道整个网络的上联网关的IP地址。

第二步:确定交换机的连接拓扑。登录某个交换机, 进入特权模式, 运行命令#show cdb neighbors显示邻居。看下面的一个输出信息:

tj_010#show cdp neighbors Capability Codes:R-Router, T-Trans Bridge, B-Source Route BridgeS-Switch, H-Host, I-IGMP, r-Repeater, P-PhoneDevice IDLocal IntrfceHoldtmeCapability Platform Port IDtj_ex02Gig 0/1138S IWS-C2950G-Gig 0/2

可以清晰的看出, 交换机的Gig0/1与交换机tj_ex02的端口Gig0/2端口直连。重复这个步骤直到把所有交换机的邻接状态查完, 得到一个详细的交换机端口间的连接拓扑。

因为M R T G需要交换机的S N M P支持, 把每个交换机的SNMP功能启用。运行配置命令tj_010 (config) #snmp-server community server ro, 把社区字设成”server”且属性为只读。

第三步:查找所有服务器的mac和IP地址对应值。Linux自带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工具Nmap, 登陆网内的某台服务器, 运行命令#nmap200.200.X.1-254>/tmp/ipscan.txt, 把扫描结果输出到文件/tmp/ipscan.txt, 以便于后面的分析工作。

在进行这个过程的时候, 有个网段扫描出来的结果没有mac这个值, 而另外一个机房的网段却是有的。究其原因, 是因为Nmap的版本不同所致。没有mac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运行命令#nmap 200.200.X.1-254, 等输出还没有全部显示的时候运行命令#arpa>/tmp/arpinfo.txt将显示所有服务器的ip和mac地址的信息。

到这一步, 可以得到一个IP与mac一一对应的关系文件。

第四步:查每个交换机端口学习来的服务器mac。登录每一个交换机, 运行命令#show mac-address-table将输出mac与端口号对应的行。由于每个端口都与服务器直连, 如果出现某个端口与多个mac相匹配, 则此端口一定是上联端口或交换机间的连接端口。

第五步:根据第四和第五步的结果得出交换机端口与连接在端口上服务器的IP地址。根据IP与mac对应表和Mac与port对应表, 以mac为桥梁, 把ip与端口port一一对应。

第六步:在网内一台linux服务器安装、配置M R T G.进行监控服务。

(1) 安装:redhat linux安装光盘附带mrtg rpm安装包, 运行命令#rpm–ivh mrtg-2.9.17-3.i386.rpm。

(2) 配置mrtg。在mrtg安装目录运行命令#/usr/local/mrtg/bin/cfgmaker–global“WorkDir:/var/www/html/mrtg”–global“options[]:growright, bits”–show-op-down–ifref=nr–output=/etc/mrtg/mrtg1.cfg sever@200.200.X..254;每个交换机生成各自的一个配置文件。

(3) 生成访问交换机的页面文件。运行命令#/usr/local/mrtg/bin/indexmaker/etc/mrtg/mrtg1.cfg--output=/var/www/mrtg/index1.html, 依次生成页面文件。

(4) 配置apache服务。通过编辑文件/etc/httpd/conf/httpd.conf文件, 启用apache验证, 然后运行命令#htpasswd/var/www/html/.htpasswd server, 添加有效用户server。

(5) 把mrtg加入自动启动任务里。

第七步:起用服务。

(1) 启用apache服务:#service httpd start。

(2) 启用mrtg。

第八步:手工修改页面文件。根据第五步得出的结果, 把各页面文件的端口后标识其对应的服务器的IP地址。再编辑一个页面文件/var/www/html/mrtg/index.html, 把各个页面文件链接在这个页面文件中。在任意客户端的机器的浏览器里输入url:http://<监控服务器的IP>/mrtg/index.html, 监控所有服务器的网络负载。

3 结语

作为网络工程师或网络管理员, 需要随时了解网络的各种状态, 以判断网络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或随时了解网络的流量、每个路由器的流量、每个交换机端口的流量, 通过MRTG进行网络流量监控, 可以帮助网管人员有的放矢地预判和解决网络故障。

参考文献

[1]赵建民.计算机网络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 .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

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精选8篇)idc机房建设建议方案 第1篇通信机房建设标准设计方案说明在设计施工中对供配电方式、空气净化、安全防范措...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