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精选8篇)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1篇

环境水质监测主要是定时或不定时的统一检测水中的化学物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态系统, 并对水体中出现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变化趋势进行监视和测定, 对水质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总之,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水质的基本情况, 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查看水质指标是否已经达到了水质标准是环境水质监测检验的重点问题。我们所谓的水质指标是用来描述水质量的参数, 一般用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来表示。水质指标的项目较多, 并且它们的用途也不同。从名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水质指标所含的杂质成分, 例如:汞、镉、硝酸根、氰化物、DTT等;有的水质指标充分反映了若干杂质成分的共同影响结果, 如碱度、硬度等。

一般可以将水质监测指标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 包括温度、色度、浊度、电导率、p 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 如:酚、氰、砷、铅、汞等。

环境水质监测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等, 而国外最为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是化学法。

2 环境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

2.1 经典分析方法

2.1.1 重量分析法

采用重量分析法就是先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直接分离或转化成具有一定组成的物质后与其他组分分离, 分离后以分析天平所测得的该组分重量作为依据,

在此基础上可以算出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重量分析法又可以分为两种, 即直接分离法和气化法。重量分析法一般不需要精密仪器, 选择有分析天平的实验室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但是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此方法多适用于测定中、高浓度组分, 不适合用来测定微量元素。

2.1.2 滴定分析法

1) 酸碱滴定法

此方法是常见的一种, 其理论基础为酸碱反应, 分三种情况:一是强酸和强碱的反应;二是强碱和弱酸的反应;三是强酸和弱碱的反应, 是一种利用强碱指示剂的变色来反应终点。

2) 络合滴定法

这一分析方法是利用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反应制定出来的。络合滴定法主要是依据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大小来判定出络合反应的进行, 并利用金属指示剂显色来判断出滴定终点。但是有一些络合剂会和其中的很多金属发生显色反应, 所以也就导致了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 络合滴定法的关键点在于提高络合反应的选择性。

3) 沉淀滴定法

此类分析法的基础是沉淀反应, 同时也要求沉淀反应生成足够小的溶度积, 同时也要求定量、迅速的反应, 具备确定滴定终点的条件。从这些具体的要求来看, 可以知道只有少数的反应才适合于使用沉淀滴定法, 例如:银量法。

4) 氧化还原滴定法

这一方法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机理来测定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 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 副反应及反应条件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仪器分析方法

2.2.1 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

目前, 比色分析法是比较有色溶液和已知含量的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 来求得溶液中的物质含量。一般比色分析的基础为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而比色分析选用分光光度来进行的被称之为分光光度法。相比较化学分析来说, 分光光度计更为灵敏, 操作也便捷, 在环境水质监测中被广泛应用。

2.2.2 原子分光光度法

原子分光光度法以朗伯比尔定律为基础, 使用现代化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因原子吸收光谱的精度高, 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方面。

2.2.3 色谱分析法

此分析法是根据流动相的不同, 划分为两类, 即: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其中, 气相色谱的流动相是气体;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则是液体。在水质分析中, 色谱分析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为了当前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方向。

3 环境水质监测的意义

环境水质监测对保护水环境, 控制水污染, 水环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饮用水角度来说, 水中如果含有一些病菌, 如:霍乱、痢疾、伤寒等, 这时就必然会有各种传染病传播出来。当水中存有大量浮游生物, 就会影响到给水的物理性质, 最终产生臭味及水色。那么, 如发现有矿盐杂质在水中浮现, 还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如果饮用水含有过多的氟, 牙齿会产生斑纹, 进而就引起“斑齿病”, 甚至严重者还极有可能出现牙齿完全溃坏的情况。所以, 为了保证人民饮水安全, 就必须要监测饮用水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对工业用水而言, 不同的生产用途对水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锅炉用水中, 钙、镁的硫酸盐是不可大量存在的, 一旦含量过多将会有水垢产生在锅炉里, 这样就会有很多燃料被耗费掉, 进而引起锅炉爆炸事故也是可能的;再比如, 冶金工厂对冷却设备给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做了严格的规定。所以, 监测工业用水水质可以预防工业用水影响产品质量或损害容器等。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 环境水质监测还能为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提供数据和资料;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可以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并对污染途径、污染源等准确掌握,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水体污染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污染机理和污染原因对深入研究水环境有推动作用。

摘要:环境水质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出当前水质情况, 并能为加强水环境管理、控制污染源以及进行科学的环境规划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从而有效控制水污染, 保护整个水环境。近几年来,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所以水质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环境水质监测的概况入手, 并对环境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环境水质监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污染水质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林滨, 张燕.浅析环境水质分析的检测技术[J].分析仪器, 2012 (6) :102.

[2]林海燕, 王文辉.论环境水质监测方法及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 2009 (5) :84.

[3]余丽伟.试论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 2013, 12:135.

浅析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第2篇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技术要点

环境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构件,在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和意义是利用环境水质监测,掌握和评价一个地区水环境质量及其发展趋势。而加强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使水质监测质量有保障,对防治水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由于水质监测分析对象具有成分复杂多变、时空量级分布范围广、准确测量难度大等特征,给当前水质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对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其有效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1.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采样过程的规范性。样品采集过程的规范性,能直接影响着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度,同时对样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可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对样品的典型性和完整度起着决定性影响的还包括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容器及其清洁度、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运输等各种因素。

1.2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采光、振动、噪音和辐射等,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準确性,首先要确保执行上述各项因素监测的分析仪器的准确性。

1.3分析仪器及试剂的选择。分析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如当监测仪器的灵敏度不高时,在低浓度样品的测量中其准确性就会下降,样品的浓度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而如果监测中药品的纯度差、配置试剂的水纯度不足的话,也会使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影响。

1.4监测方法的确定。在监测实验中,检测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因为不同的监测方法会使监测结果大为不同,检出限的差异也很明显。因此,为了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具体选择中应以待测物种类和所用仪器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1.5测试过程的把控。测试过程中,实操人员对监测技术及有关规范标准的掌握也必须非常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发现,专业水准越高的人员操作失误率越低,他们在异常值的处理和计算方面的能力也越强,有效提高了监测结果的质量。

1.6数据分析和处理。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数据处理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真实性,要求监测人员在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狄克逊检验法、格鲁伯斯检测法等基本监测原则。

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1样品检测前的质量控制。要完成样品的准确测定,应先为实验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整洁、通风条件好、温湿度适宜、安全系数高,如在实验中需用到可挥发性药品,则要求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完成。实验室内大型仪器的安放位置也非常重要,必须在通风、洁净的空间。而实验室内的药品和试剂的存放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所应用的药剂必须为非变质品,并应避免使用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如实验中需用到烧杯试管时,用前必须将试管内的杂质等彻底清洗干净。

2.2样品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测定中设置平行样品。样品的测定中难免有随机性误差,为将这种误差降到最低,一般采用在测定中增加平行样的方法来加以干扰。分析中必须对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此操作中如果无误,样品几乎都不会成为失效样品。第二,空白样的测定。在样品测定过程中,为减少试验中添加剂因素干扰测定结果,必须设置空白样,而试剂中的空白样是不能消除样品中的物质干擾作用的,因此有时仍需制备样品空白样。在全程序进行空白分析的方法能有效反映采样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所谓全程序空白分析,指的是采样人员在采样前将纯水当成样品来采集、保存、运出实验室,至采样结束后和常规样品共同送往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

2.3样品检测后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完毕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检测数据,而数据处理则是水质监测的最后关隘,对实验结论及检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任务有:整理监测记录;分析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统计、检验并分析监测数据。其间要求对数据进行谨慎筛选,因为如果所选用的数据误差大,会使监测结果的专区性下降,如果所选的数据没有科学依据,则会使监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3提升水质检测治理的对策

3.1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由于受到科技水平发展的影响,水质监测工作技术方法也在日益提高,这就检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也必须与时俱进。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加强职工培训,使其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2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检测工作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和人一样重要,其准确度额使用方法都将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及质量。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进行定期校验,及根据仪器性能进行强制检定,方可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

3.3采样质量控制。一般而言,水质监测数据必须符合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即典型性,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有效,能反映出水质的整体情况,否则为无效样品,这就意味着无效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充分了解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样品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的质量控制,结合多形式的控制手段,为提高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使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安婷.浅谈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及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4(06)

[2]樊丽妃.浅谈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技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6)

[3]季必金.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J].绿色科技.2013(10)

[4]宋超.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08)

浅析环境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及意义 第3篇

想要提高我国环境水质的质量, 进一步减轻我国严重环境水污染问题,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环境水质进行检测, 这样才能环境水的成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从而判断出环境水的污染程度, 还可以根据得出的水质的成分, 有针对性提出治理水环境污染的对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质检测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1]。

2 传统分析法

传统分析法分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典分析法, 具体包括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

2.1 重量分析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估测出水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首先会使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学原理是样品中的成分转化成稳定的物质, 再对其进行分离, 并用分析天平直接测出样品各组分的重量。而用于测量待测样品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气化法与直接分离法。无论选用那种方法来进行测量, 主要的仪器都是分析天平。分析天平的操作步骤较多, 稍有纰漏就会对测量的精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重量分析法的难度。因此, 在使用分析天平时, 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方法进行, 这样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此外,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中、高浓度组分的测定, 如果采用该方法对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一般而言,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悬浮、物残渣和油类等水质指标的测定。

2.2 滴定分析法

该方法具体包含了四类, 分别是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以及氧化还原定法。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中和反应化学理论的基础上的, 主要是通过强酸与弱碱或者强碱与弱酸反应, 以向待测样品中滴加合适的酸碱指示剂, 通过试剂的颜色变化明确反应中点。络合滴定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向待测样品中滴加适量的络合试剂, 让样品与其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然后通过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大小, 作为判断反应的标准, 从金属指示剂的颜色反应, 我们能够判断出反应终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络合试剂本身就会与很多金属指示剂发生显示反应, 从而对实验的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在在对对环环境境水水质质进进行行检检测测过过程程中中, , 该该方方法法主主要要应应用用于于水水质质总总硬硬度的测定。沉淀滴定法主要是向待测样品中加入适合的化学试剂, 使其与待测样品发生化学反应, 并生成沉淀物质, 该方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用量、反应速度以及反应的正确判定。氧化还原滴定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副反应进行测定, 如果副反应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就需要应用合理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在环境水质检测中, 常用的氧化还原定法主要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以及溴酸盐法三种。

3 仪器分析法

3.1 分光光度法与比色分析法

在有色溶液中, 溶液浓度越高颜色就越明显, 利用这一关系我们将目标样品配制成一定梯度标准溶液, 然后再将未知浓度的溶液与其对比, 并通过相应的公司计算出所要测出物质的含量。分光光度法就是借助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比色分析, 该方法的应用特点主要是利用不同溶液对光的选择、吸收不同的特性, 从而设计计算待测样品的组分含量。分光光度与化学分析法相比, 优势比较突出, 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测定准确度高等方面。因此, 在水环境检测中备受工作人员的青睐,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主要是通过原子发射光谱仪来实现对环境水质的测定。首先需对待测样品进行雾化处理形成气溶胶, 然后进入离子火焰中通过射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进行激发, 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特征的原子发生光谱, 通过检测仪对光谱光线强度进行检测, 并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控制处理, 同时该技术使用背景校正技术以补偿痕量元素的背景值。在环境水质检测过程中, 元素定量分析过程中主要使用该方法, 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一次测定全部的待测元素, 效率高、污染小、可靠性高等。但也有某些方面的缺陷, 由于发射光谱谱线多, 会出现不同程度谱线重叠干扰;痕量甚至超痕量的要求优势达不到。

4 环境水质检测的意义

对环境水质检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能够有效保护水环境的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 当水中存在一些致病菌时, 往往会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染源, 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当水中存在浮游生物时, 会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变质, 从而使水发生变质。因此, 通过水质检测就能够为人们的安全饮水提供有利的保障; (2) 对加强工业水质量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工业用水对水质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不同用途的工业用水对水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果锅炉用水中的镁、钙含量超标就会给锅炉留下许多水垢, 从而对锅炉的使用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水质检测对工业用水水质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 环境水检测还能为环境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参考, 从而促进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研究的进步[3]。

5 结语

综上所述, 水环境的检测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环境水往往会根据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业发展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在对不同区域的水环境进行测定时, 一定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这样才能确保环境水测定结果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杨夏欣, 姚亮.环境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及意义分析[J].科技传播, 2014, 16:144+140.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第4篇

环境水质的监测工作主要是对水中的底泥、化学物质、生态系统及悬浮物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检测,并对水中出现污染物的类别、浓度、进化方向进行测定及监视,对水体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通过对水体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水质状况,为水质的强化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的主要重点在于对水质指标的检查。水质指标是指水质量的具体参数,包含中体中的杂质数量、类别及化学成分。水体的质量参数有很多,且用途各异。从指标的名称可以看出杂质中的化学成分,如汞、镉、氰化物、DTT、硝酸根等。通常,水质指标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如温度、浊度、pH值、色度、溶解氧、电导率等综合指标;另一类是如酚、铅、氰、汞、砷等有毒物质。对于环境水质的主要监测方法有:离子色谱、电化学、分光光度、气相色谱、化学法等。

2 水质监测的主要分析方法

2.1 经典分析方法

2.1.1 重量分析

重量分析法包括直接分离和气化两种形式,多适用于对测定中及高浓度组分。在测定时,需先将待测组分进行直接分离,或将待测组分转换为含有特殊物质的组分后,再与其他的组分进行分离,只要实验室有分析天平就可完成检测。根据分析天平所测出的重量可以计算出待测组分的相关含量值。因其不需要较为精密的实验仪器,所以并不适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

2.1.2 滴定分析

(1)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在水质检测试验中比较常见,以酸碱中和理论为检验基础,基本分为:强酸与强碱进行反应;强酸与弱碱进行反应;弱酸与强碱进行反应,是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定反应终点。

(2)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是指通过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这一反应原理而制定的,其主要根据络合物稳定常数大小来进行络合反应判定,并通过金属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但在以往的实验中,经常有络合剂和金属的显色反应情况出现。所以该滴定法的关键之处在于络合反应的合理选择。

(3)沉淀滴定法。该分析法要求沉淀反应的生成物的溶度积非常小,同时对反应时间、定量及滴定终点的确定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针对以上的条件而言,只有极少数反应能够使用该滴定方法。

(4)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这一滴定方法的反应原理相对较为复杂,是用来测定物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副反应与反应条件的要求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要对这一因素进行充分准备及重视。

2.2 仪器分析法

2.2.1 比色分析法与分光光度

比色分析是将有色溶液与特定含量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来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含量。比色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利用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特性,而采用分光光度比色分析责被称作分光光度法。对于分光光度同化学分析的比较而言,分光光度的操作更为灵活和方便,其也因此被常用于水质检测的一系列试验中。

2.2.2 原子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使用的是科学的原子分光光度计,以比尔定律为主要试验依据。其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灵活方便等优点,在水质监测中同样被适用。

2.2.3 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的主要原理在于流动相的变化,可将其分为气相和液相色谱两种方式。气体做为气相色谱中的流动相,液体做为液相色谱中的流动相。在对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时,色谱分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实验室中俨然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3 对水质进行检测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做到有效控制水资源污染,可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从生活用水角度而言,如果水中含有病菌,例如痢疾及霍乱等,必将会导致水体变臭及腐坏,同时极有可能会引发人体疾病。如果生活用水中氟超标,会导致牙齿出现斑纹,引发“斑齿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牙神经坏死。因此,为保障人们生活用水安全,就必须要对环境水质进行严格的监测。

从工业用水来分析,水质的标准同样严重影响着生产用途。比如对于含有大量钙、镁的水体来说,其若作为锅炉用水会导致锅炉内部出现水垢,浪费燃烧原料的同时,有可能会导致锅炉爆炸等事故发生。

除上述之外,对水质精确、有效地监测还可以为环境的管理及科学性研究提供资料和数据。通过对环境水质的监测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水质中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及进化方向。以提高对水质污染的变化方向的预测,对环境水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事关民生发展大计,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水质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环境水质的监测问题在环境的保护方面及水资源污染控制等方面占据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人们生活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安全,必须对环境水质的监测工作严格把关,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因此,对新型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凸显的尤为重要。由于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加剧,环境水质的监测方法的发展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5 结语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5篇

1 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影响因素

环境现场监测水质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内容, 实施的首要步骤便是对水质进行采样, 再把采取的水质交由实验室进行分析、整理、研究, 得出有效的水质分析数据信息。但是, 由此水质监测分析的流程较为麻烦, 处理数据时常会出现误差, 从而使得监测水质的结果出现误差, 不能给人们正确可信的水质报告[1]。因此, 我们要对影响监测水质分析的情况进行分析, 保障水质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1) 环境方面, 对水质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质周围的环境情况, 因此, 可以发现水质对检测周围的环境要求非常高。而实验室检测水质出现偏差的情况, 则说明了实验室的环境对水质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室中的检测设备非常容易受到环境静电、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如果室内的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时, 就会使检测仪器受到湿度变化影响设备的稳定性, 甚至还会对仪器的性能造成改变, 从而使得监测的结果出现偏差[2]。

(2) 人为方面的影响, 如果实验室的工作职员操作程度不适合、没有责任性和检测技术不强等都有对检测结果造成偏差的影响。所以, 要提升检测人员的的检测技术和责任心, 是提升水质监测质量的关键点。

(3) 实验设备方面的影响, 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 实验的设备出现了损坏和污染等情况, 就会对水质质量检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所以, 在进行实验设备购买的时候, 相关人员要严格的把控实验设备质量, 进行反复的检查验收, 并且在使用设备时, 要落实好设备的维修和保护工作[3]。

2 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办法

2.1 传统分析水质办法

传统分析水质的办法包含了滴注分析和重量分析办法。由于这些分析水质的办法的成本比较少、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低, 因此, 通常被广泛使用在小型的实验室内。滴注分析办法可以分为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酸碱滴定办法等多种方式, 其中氧化还原滴定办法是最常用到的, 它的理论根据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实施此方式的过程中, 使用溴酸盐、重铬酸钾和锰酸钾等化学物质来检测并判定样品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以此得出实验结果[4]。而重量分析方法包括了直接分了和气化办法, 它们的重点内容就是把收集的样品中等待检测的成本进行分离, 并且再经过转化成稳定性质的物质再和其他物质进行分离, 进行此实验的过程中, 要用到天秤来称重, 并把所检测的重量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 来得出检测样品的成分含量。

2.2 仪器分析水质办法

使用这种办法主要包含了电感耦合、原子分光光谱、比色分光光度、比色分析等办法, 其中色谱分析办法是进行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新兴的技术, 它具有精确性高、灵敏、快速等优点, 被普遍使用在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中。而仪器分析办法有较强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技术成本, 被广泛的使用在大型的实验室中。现阶段, 分析仪器办法具有效率高、监测力度情、质量高、价格合理性等优势, 被广泛的使用在环境现场监测水质中, 同时对我国进行检测水环境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3 环境现场监测水质质量控制的流程

首先, 把采集的水质样品交由实验室, 检测人员要注意保存水样的副本。在进行复检的时候, 检测人员要使用密码的形式来对采集的样品编写号码, 在检测人员得到样品之后, 要严格按照样品的检测程序来复检样品。检测人员可以把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出两次检查得出了误差值, 同时通过误差值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5]。

然后, 在进行水质采样之后, 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来对水质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 被采集的水质样品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所以在选择检测方法的时候, 要把误差值的限度适当的放宽。但是如果采集的水样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都比较好, 就应当严格的控制采集水样的误差限度。同时, 在检测水质的过程中, 要进行实施的全程监控, 按照严格的监控计划来实施, 防止出现检测误差问题。

最后, 在检测完成后, 要制作出水质质量控制图。在此过程中, 实验人员要注意控制图要更具直观性和科学性。通过质量控制图, 就可以观察到数据的变化趋势, 便于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把检测结果控制在范围之内。

4 环境现场监测水质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4.1 增强样品采样和监测规范性

想要防止出现人为对环境现场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 确保环境现场监测水质数据的精准性, 就要要求采样人员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 依照相关的水质采样的要求和规定来开展采样工作, 确保采取的水平具有代表性, 同时, 监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 还要严格按照监测的规范制度, 提升监测和采样的规范性操作, 而相关的监测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防止出现严重的操作失误情况, 提升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数据的精准性[6]。

4.2 保持实验室环境

从上文影响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因素中, 我们发现实验室的环境对水质监测的质量也能够产生影响, 所以, 要控制好实验室内的空气中指数、湿度和温度, 防止出现静电和水质监测设备的性能改变等问题, 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4.3 准确选择实验方法和仪器

要仔细的审查现场项目的分析办法和分析仪器, 其中审查的内容主要有:要针对项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标准, 来选择不同的德尔检测方法, 在此过程中要重点选择符合国家或是行业标准、推荐的方法。在进行现场分析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使得现场分析设备的配置中, 要有自动调节盐度、气压和温度等多种功能的设备, 以此, 来达到现场水质分析的要求。

4.4 确保监测仪器测量的范围

要防止其他因素对环境现场水质监测的结果产生影响, 就要求相关人员要根据严格的水质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对使用的仪器进行周期性的更新和维护。政府部门要依照严格的计量认证的标准, 对测量设备实施强制性的定期检查。针对已经鉴定合格的仪器, 还要检查仪器定周期的运行状况, 避免出现水质监测仪器在固定的周期内存在着不稳定性能和技术不达标等问题, 把水质监测仪器带来的影响降至最小化, 来保障水质分析的结果更具精准性和仪器操作更具灵活性。

5 结语

对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其中有客观和主观上的因素, 但是, 只要实施有效、积极的质量控制手段, 就能够把导致检测结果发生改变的影响最小化, 使得监测出的结果保持在可允许的标准范围内, 以此来保障检测数据更加精准、可靠、公正。

摘要: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使得环境现场监测水质的质量也随之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对现场水质的监测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 对环境现场水质的监测数据是否具有精准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怎样才能确保环境现场水质监测数据的精准性, 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水质监测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就对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影响因素着手, 列举出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方法, 探求环境现场监测水质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锐.论加强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1) :94.

[2]沈解杰.浅谈加强环境现场监测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36) .

[3]刘雪朋, 黄奕龙, 毛雪慧, 等.深圳河湾支流截污工程对水质改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2) :9~12.

[4]马小雪, 王腊春.引江调水对平原河网区水环境质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 2015, 27 (6) :1048~1055.

[5]周绪申, 计亚丽, 孔凡青, 等.基于水质现场监测参数的于桥水库水体分层特征初步研究[J].海河水利, 2015 (2) :19~21, 48.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6篇

1 实验室废液的来源

1.1 分析剩余水样

实验室分析的液体样品, 多为工厂、企事业单位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液及一部分环境水质样品。根据采样规范, 水样采集体积往往要比实验室分析需要的多, 因此, 分析剩余水样往往是实验室废液的主要来源。

1.2 分析过程产生的废液

样品经过滤、消解、滴定, 或显色测定后产生的溶液。例如测定水样COD后的滴定液, 氨氮比色后的显色液等。

1.3 实验溶液

主要为洗涤玻璃器皿以及配制实验试剂时产生的废液。此外, 还包括过期的试剂和失效的重铬酸钾洗液等。

2 实验室废液的特点

环境监测站采集的污水样, 包括来自县区所有的排污单位。另外, 实验室开展的监测项目也在不断扩充, 因此, 实验室废液的成分非常复杂, 种类多样。虽然多数项目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较少, 但浓度高, 毒性大。实验室废液的产生, 还具有经常性、间歇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3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现状

尽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 (环办[2004]15号) , 明确要求从2005年起, 国家将对各类实验室污染进行监管, 要求实验室废液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 但实验室废液的处理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 县级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对分析剩余水样一般都直接倾倒至下水道, 对酸碱废液, 含有毒物质或重金属离子的废液, 大多数分析人员也不够重视, 怕麻烦而直接排入下水道。对有机废液的回收再利用率也不高。

4 实验室废液的管理

各县区环境监测站应高度重视实验室废液的管理工作, 树立环保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范县环境监测站自2009年开展实验室认可以来, 切实按照评审要求, 积极贯彻ISO14001环境管理理念, 把加强实验室废液的管理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废液管理办法。

4.1 站长负责、全员参与

站长作为最高管理者必须对实验室废液的管理负责, 积极改变重质量管理和能力建设, 轻废液管理的现状, 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 增强环保意识, 根据废液分类特点, 编写操作规范, 不得随意乱倒废液, 一旦发现, 必须严肃处理。

4.2 专人负责、安全贮存、集中处理

指派责任心强的人员, 专职从事实验室废液的管理。根据废液的产生量, 设定大小不等容器分类收集, 定点贮存, 并作明显标识, 加盖防止废液挥发。对县区监测站来说, 对每类废液都要处理达标, 无论在设备、人力、时间等方面, 都存在很大困难, 处理成本也很高。因此采用在对废液进行初步处理的前提下, 可以将废液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废液处理要及时, 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变质而造成事故。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防止泄露, 并做好交接和处理记录, 避免废液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4.3 源头控制、改进分析方法

减少实验室废液的产生量, 必须从源头抓起。在满足分析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采样量, 尽力选择取样量少、试剂毒性小、废液产生量少的分析方法。如利用HACH公司COD测定仪代替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废液产生量减少60%, 尽量使用仪器分析, 从而减少试剂用量和采样量。如用原子吸收法代替光度法测定铜、铁、锰、镍、铅、锌、铬, 用离子色谱法代替滴定和光度法测定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等。

目前, 我站已更新4种分析方法, 减少了实验室废液的产生量。同时积极鼓励技术人员从事清洁分析的研究, 例如用可见光光度计测定氨氮, 在精密度和准确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实验室废液的产生量减少了60%。总之, 环境监测站要向清洁技术方向发展, 使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污染物减少到最小程度。

5 结论

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 而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如处理不当, 会污染环境。因此, 环境监测站的所有人员要以身作则, 采取有效措施, 完善处理好各类废液。范县环境监测站高度重视实验室废液的管理, 处理方法切实可行, 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值得各县区环境监测站的学习。

摘要:分析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废液来源、特点和处理现状;介绍了范县环境监测站在实验室废液管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废液,管理

参考文献

[1]袁力.浅谈环境监测方法确认及其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8, (5) .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7篇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要求,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 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 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 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水质环境监测工作包括监测点位的布设、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5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会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因此, 保证水质监测数据质量就要求对整个监测过程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目前, 水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比较注重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而对于样品采集和保存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尚不能严格控制, 这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监测的全过程, 采样误差大于分析误差的3倍, 则降低分析误差就失去了意义。可见, 采样过程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水质监测, 通过对样品采集过程的有效质量检验与控制, 可以保证监测数据满足“完整性”要求;通过对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的有效质量检验及控制, 在水质监测站网得到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下, 可以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要求。

2 水质样品采集和保存过程误差来源及质量控制

2.1 采样器材的选择

采样器材主要有采样器和水样容器。采样器一般有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瓶、直立式采水器和自动采样器。一般水质监测项目常用采样器为聚乙烯塑料桶, 但特殊项目需用相应的采样器。例如油类采样需用直立式采水器, 若采用聚乙烯塑料桶采样, 则采集到的水样为表层样品, 不符合在水面下300mm采集柱状水样的要求, 导致的误差将会使油类项目的分析数据失去意义。

水样容器主要有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瓶 (桶) 。一般的玻璃容器吸附金属, 聚乙烯等塑料吸附有机物质、磷酸盐和油类, 因此水质采样时, 通常分析有机物的样品使用硬质玻璃瓶, 分析无机物的样品使用聚乙烯塑料瓶 (桶) 。也有个别项目有特殊要求, 如测定氟化物的水样不能用玻璃瓶盛装;用于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目的水样, 一般使用棕色玻璃瓶盛装;测定BOD5和COD的水样, 如果浓度较低, 最好用玻璃瓶盛装。如果水样盛装容器对水样中待测项目有吸附或者容器解吸出待测物质, 则会导致水样分析结果偏高或偏低。

选择好正确的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后, 在进行水质采样前, 均要对采样器和水样容器进行清洗。如果使用新容器, 则更应进行充分的清洗。盛装有机物、耗氧量和细菌类等样品的容器一般用洗涤剂洗1次, 自来水洗3次,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1次;盛装金属类样品的容器用洗涤剂洗1次, 自来水洗2次, HNO3荡洗1次, 自来水洗3次, 去离子水冲洗1次;盛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磷酸盐样品的容器则需用铬酸洗液清洗1次, 自来水洗3次, 蒸馏水洗1次即可。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目的样品瓶按一般规则清洗后, 在烘箱内180℃下烘干4h, 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己烷或石油醚冲洗数次。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采样器和水样容器清洗不干净或者采用错误的清洗方式, 也会给样品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只有按规定的清洗方式将容器清洗干净, 才能将这一环节的误差降到最低。

2.2 采样操作规范

在地表水质监测中通常采集瞬时水样, 采样量要考虑重复分析和质量控制的需要, 并留有余地。采样时要保证采样点位的准确性, 必要时用定位仪定位。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 水样必须注满容器, 上部不留空间, 并有水封口。测定油类、BOD5、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时要单独采样。一般容器在采样前均需用水样进行荡洗, 但测定油类的水样, 应在水面下300mm采集柱状水样, 且样品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 则应分离除去。

水样采集好后, 要将标签贴在水样容器上, 标签内容包括采样时间、采样点位、监测项目、采样人员等。需要现场监测的项目要按规范进行现场监测, 并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和现场监测表, 字迹端正、清晰, 内容完整。采样结束前, 应仔细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 如有错误或遗漏, 立即补采或重采。

需要现场监测的项目一定要在现场完成, 并且完成记录的规范填写。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现场测试项目需要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后方能使用, 测试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3 样品保存剂的添加

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水样采集后, 要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 样品存放过程中某些组分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加入保存剂来减小组分浓度的变化。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通过加酸来控制溶液pH值, 既可以防止重金属的水解沉淀, 又可以防止金属在器壁表面上的吸附, 同时还能抑制生物的活动。为了抑制生物作用, 可在样品中加入抑制剂, 如在测氨氮的水样中加氯化汞以抑制生物对铵盐的氧化还原作用。加入硝酸-重铬酸钾溶液可使汞维持在高氧化态, 使其稳定性大为改善。测定硫化物的水样, 加入抗坏血酸对保存有利。一般保存剂的添加需要在样品采集自然沉降30min后进行, 否则可能影响水样分析结果。张艳研究指出, 测定总磷的水样使用不沉降-加酸方式测得的总磷浓度为标准规定方法的1.22~2.21倍, 平均1.60倍;不沉降-不加酸测得的总磷浓度为标准规定方法的1.12~1.83倍, 平均1.41倍;沉降-不加酸测得的总磷浓度为标准规定方法的0.93~1.00倍, 平均0.96倍。由此可见, 保存剂添加与否、添加方式都将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

2.4 样品的运输

样品的运输也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步骤, 如果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受损, 之前和之后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盖子盖紧, 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报纸等材料分隔, 以防运输途中破损。运输途中应有专门人员管理样品, 并填写水样质量保证卡。水样运回实验室后, 及时交给样品接收人员, 完成相应的交接手续。

2.5 样品的保存

待测组分不同的样品要根据各自性质来决定保存条件及时间。有机污染物、悬浮物、酸碱度、阴离子组分等样品一般需要进行低温 (0~4℃) 避光保存, 其余样品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即可。金属类样品一般可以保存14d, 有机污染物、氨氮等其他组分一般最多保存24h。

2.6 样品交接

样品在进入实验室前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样品的交接。分析人员领取样品时要查看样品是否破损, 样品数量是否正确, 保存条件和时间是否符合规范, 以上均没问题后完成交接手续并领取样品进行实验室室内分析。交接过程中发现样品数量不正确、保存条件和时间不符合规范的, 要向样品管理人员提出质疑, 重新采样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3 讨论及建议

(1) 加强对采样人员的技术培训, 确保持证上岗;提高采样人员的责任心, 在采样环节做到所有动作规范化, 保持对样品绝对负责的态度;提高采样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认识到采样环节的重要性。

(2) 质量监督主要注重实验室室内分析环节, 在样品采集和保存环节还相对薄弱。建议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员, 加强对样品采集现场、运输过程及保存环节的质量监督。

(3) 保证每批样品都进行全程序空白样品的测试, 以此来评价整个采样环节产生的误差。

(4) 加强三级审核制度, 对采样记录、样品交接记录、现场测试记录等关键环节加强审核。

参考文献

[1]魏永邦.强化环境监测中的采样规范管理[J].青海环境, 2000, 10 (2) :90~91.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创建优质实验室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3]张艳, 罗岳平.水样保存环节对水体中总磷测定结果的影响[D]∥中国毒理学会, 中国环境学会, 南京大学, 等.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毒理学会, 中国环境学会, 南京大学, 2013:261~268.

[4]李跃奇, 王怀柏.水质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J].计量, 2009 (4) :6~8.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8篇

1 实验室测定COD方法

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经2h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取20 m L混合均匀的水样置于250 m L回流锥形瓶中,加入10 m 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玻璃珠,连接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加入30 m L硫酸硫酸银溶液,混匀后加热回流2 h(反应温度为146℃,自开始沸腾时计时)。冷却后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至红褐色。同时以20 m L蒸馏水按同样步骤作空白试验,以硫酸亚铁铵溶液消耗量计算结果。

回流加热温度为146℃,硫酸浓度为9 mol/L,活度系数为0.72,电极电位E=1.55 V。由此可见,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足以使众多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率达95%~100%。

2 在线监测仪器方法

目前,在线COD分析仪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重铬酸钾氧化法、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TOC法)、电化学法和紫外吸收法(UV法)。

2.1 重铬酸钾法

在微机的控制下,将水样与重铬酸钾溶液和浓硫酸混合,加入硫酸银作为催化剂。混合液在大约165℃条件下经过短时间的回流(一般小于0.5 h),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与氧化剂发生反应,通过测量氧化剂的消耗量(光度法或滴定法),从而计算出水样中的COD浓度。重铬酸钾法按照检测方法又可以分为重铬梭钾光度法和重铬酸钾滴定法。

2.2 燃烧-非分荼红外法(TOC法)

在催化条件下对水样进行高温燃烧,水样中的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通过测量二氧化碳的量来测量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该方法一般用于测量水中总有机碳(TOC)。

2.3 电化学法

利用羟基作为氧化剂,用工作电极测量氧化水样时消耗的工作电流,然后计算出水样中的COD值。羟基的氧化电位比其他氧化剂高,因而可以氧化一些难以氧化的有机组份。

2.4 紫外吸收法(UV法)

根据有机物对紫外光长有吸收作用来进行测量,通过直接测量254 nm处水样的吸光度,从而计算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对于水样中有机物对紫外有吸收且组成成分不变的水样,通过紫外(UV)吸收法的测定值与COD有某种相关关系,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换算成COD。

3 实验室测定方法与在线监测仪器监测方法主要差异及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3.1 氧化剂不同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实验室分析方法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而在线监测仪器采用羟基、燃烧、臭氧等作为氧化剂,UV法不用氧化剂而直接测量。

电极电势是比较氧化性的数量重要标准。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强的电子能力,即氧化能力,氧化电位2.8 V,是自然界中仅次于氟的氧化剂。重铬酸钾/铬离子氧化电位是1.23 V。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2.07 V,它的氧化能力高于氯(1.36 V)、二氧化氯(1.5 V)。

氧化剂不同,其对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能力就不同,氧化率也就不同,从而直接影响最终的分析值。就氧化能力而言,燃烧法氧化率最高为100%;羟基、臭氧氧化率次之;然后是重铬酸钾为90%~95%,UV法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氧化率为0。对于容易氧化的有机物而言(如葡萄糖),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其消耗量折合成氧的量是相同的,得到的结果也是相同的。而对于难消解的有机物(如多环芳烃),则氧化率越高,折合成的耗氧量也就越高,得到的值也就越高。

3.2 消解方式、温度、时间不同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实验室分析方法将回流瓶放置于电炉上进行加热消解,反应温度在146℃左右,消解时间为2 h。

采用重铬酸钾为氧化剂的在线监测多采用加热棒加热,敞口常压消解,或用微波加热,密闭加压消解,反应温度在165℃左右,加热时间在8 min~30min之间。

利用TOC法的在线监测仪,多采用燃烧炉催化燃烧方法,加热温度在650~1 000℃左右,加热时间l min~3 min。

电化学法在线监测无需加热,反应时间在1 min~3min,整个测量过程一般在5 min左右完成。UV法在线监测无需加热,可做到实时测量。

现行大多数在线监测仪采用加热棒加热敞口常压消解方式,由于消解液中提高了酸的浓度,其消解温度较实验室回流法有所提高,消解效率也较实验室法高,消解时间大大缩短。微波加压的消解效果要好于加热棒加热方式,但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加热消解的方式而言,消解时间越长,消解温度越高,消解也就越充分,测得的值也就越高。

3.3 样品和试剂用量不同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实验室分析方法取20 m L水样、10 m 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0 m L硫酸-硫酸银溶液。

采用重铬酸钾为氧化剂的在线监测仪器取3.3m L水样、4.7 m 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8 m L硫酸-硫酸银溶液。

燃烧法(TOC法)的在线监测仪器取10 m L水样、50μL盐酸。

羟基氧化法在线仪器通常采取10 m L水样、20m L硫酸钠、15 m L电解液。

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所用试剂的种类及用量自然不尽相同。但水样样品的摄入量,关系到采样水样的代表性。一般,水样的摄入量越大,采集的水样越具代表性,水样计量系统的误差对测量精度带来的影响就越小。

3.4 终点判定(检测)方法不同

实验室是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至红褐色,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采用重铬酸钾为氧化剂的在线监测仪器(光度法)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测定消解后水样,根据透过光线强弱折算COD值。

燃烧法(TOC法)在线监测仪器是利用红外分析仪测定CO2量,算出TOC值,折算COD含量。采用羟基氧化的仪器是通过工作电极的电流的变化,折算水中COD含量。

3.5 样品预处理不同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COD分析方法是将样品采集并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分析,分析时将样品混匀后回流滴定。水质在线监测仪多采用潜水泵或自吸泵将水样从污水渠采集到仪器旁,再通过蠕动泵将定量水样加入仪器内,多在水样采集的源头或进仪器前加装过滤装置。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在现场分析,且实现了自动化,仪器管路口径偏小,为预防堵塞对样品进行了过滤,将样品中颗粒物排除在分析之外,因此在线监测分析值普遍低于实验室分析方法。

4 建议

4.1 针对不同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对于地表水或低浓度污水的自动监测,可优先选择TOC法。TOC法利用高温燃烧进行氧化,有机物氧化率几乎达到100%,其检测限较低,在低值测量有较好的分辨率及重现性。

对于无悬浮颗粒、成份稳定、无色透明的水体,优先选择UV计法。水质成分较稳定的水体,其溶解态有机物对特定波长(254 nm)的紫外光吸收有较高的重现性,较容易通过吸光度值折算成COD值,且无需反复标定线性。由于乙醇、糖类、有机酸等为不具有紫外吸光性的有机物,UV法不适于含此类有机物废水的测量。

对于高氯污水(氯离子浓度大于5 000 mg/L)、海水的测量,宜采用UV法或TOC法,这是由于氯离子燃烧不会产生CO2。

对于一般工业废水,水质成分经常发生变化,氯离了浓度不高于5 000 mg/L的水体,宜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方法,只有这种方法和国标法最接近,具有较

地方动态

广泛的适用性。

4.2 定期线性校正

在线监测分析方法与实验室分析方法存在诸多差异,为了取得与实验室分析值较好的一致性,定期的线性校正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需要每周校正一次。其方法一般采用监测仪与实验室同时测量同质水样,用实验室测量值来修正测仪的测量值的方法来进行。最好所测水样为多组,且浓度有一定的差距,可保证仪器在较大的范围内与实验室有较好的一致性。

4.3 弥补分析原理的劣势

对于UV法、TOC法、电极法等需要通过相关性折算到COD的测量方法,需较重铬酸钾氧化方法更为关注水质成分的变化,更加频繁地进行定期线性校正工作。对于重铬酸钾氧化方法的测量方法,则应更多的关注水体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根据氯离子的浓度及时调整掩蔽剂(硫酸汞)的加入比例。

4.4 取样保持一致

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应注意取样时尽量保持取样深度与监测仪采样头相同,吸取水样前充分摇匀吸取混合样,而非上清液。在线监测仪进行取样时,不宜对水样进行过于精细的过滤处理,一般过虑孔径应不小于10目,在监测仪进样前应使管道内的水体充分循环置换,使得进入仪器的水样具有代表性。

摘要:目前,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已被广泛用于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中,在线监测系统必将成为未来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方向;就COD在线监测仪器与实验室分析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减少分析差异的措施。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精选8篇)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1篇环境水质监测主要是定时或不定时的统一检测水中的化学物质、悬浮物、底泥和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