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海子的诗》读后感600字优秀
寒假读《海子的诗》读后感600字优秀(精选8篇)
寒假读《海子的诗》读后感600字优秀 第1篇
我们看这首诗,不需要看他写的是什么,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感觉到他感情,甚至比火焰还要炽热。
在现在这个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一切,似乎都以钱为衡量标准,人的价值也要看他挣得钱的多少而定。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但也是我们发展所必需经历的。文学,还有谁在真正用心去写文章写诗呢?都是为了稿费吧!读着海子的诗,我感到一种安慰,因为这些诗,完全是用心去写的,没有一点世俗的造作。在这个社会,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在大学生实在是人满为患了,一个招聘会,往往都是比肩继踵。想想也可悲,找到工作了又怎样,还不是得被房子压迫一辈子。以前是三座大山,现在也好不到哪去。我们整天忙碌着,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前程渺渺,有时候真的让人很迷茫。我们的心灵需要一个寄托,这时候,我会读一读海子的诗歌,心情也会好很多,不会那么沉重,也不会活的那么累了。我们有时候活得太累了,甚至比土地还要累。
海子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诗人。也许,到今天,也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但那并不重要,他为我们留下了他所有能留下来的真挚和热情。我们每个人活着,也许就是受难,这是佛家的看法,但即便在受难时我们也能有自己的幸福
寒假读《海子的诗》读后感600字优秀 第2篇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次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这是海子的《夜色》,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受难是主体,但也有幸福,黑夜中也还有太阳,其实,我们不也是这么度过的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悲伤和快乐,幸福还有多远,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海子的受难,是流浪爱情和生存,他的幸福是诗歌王位和太阳。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他短暂而悲剧的一生,也许只有诗歌能给他带去些许慰藉。这就是悲剧的缘由。
叔本华说:人的意识是一种表象,我们的所有恐惧,都是因为我们惧怕死亡。其实,生命,相对于死而言,简直微不足道,要说为什么那么多诗人自杀,也许是因为他们明白了生的意义,对死也就没了恐惧了,死反而是成全了他们。但并不是说自杀好,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公平和挫折,但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叫我们要好好活着。生活并没想象中那么糟糕,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要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一首海子的诗:《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是海子的最后一首诗,写于他自杀前十天左右。我觉得这首诗应该算他的遗嘱了吧,留给所有用心读他的诗的人,海子的悲伤来自什么地方呢?在海子看来,他并不是去死,甚至是卧轨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他也还要去。而他相信,自己将在春天复活,十个海子全部复活。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海子在春天出生,在春天复活也是在春天离开。他来自农村,也回到了农村,他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我一直在想,那个曙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希望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黑夜归还给黑夜,把曙光留给了黑夜中的我们。 后记:很多人都觉得《海子的诗》分量不够,不属于经典。其实不然,任何一个于人有积极作用的作品都是经典的,不一定非要写读什么所谓“大家”的作品,如果只是冲了作家名声去的,读他的作品本身就陷入了固定模式了。海子的诗在现在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同,但我坚信,他总有一天会被所有人接受的。套用戴望舒的一首诗结尾《偶成》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海子的诗读后感 读海子的诗有感 第3篇
题记
桌上的台灯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泛黄的纸张在风中扑簌。越过纸张,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礁石上,是驻足远望的海子。浪花片片扑打着岸边,一点点,一点点地淹没我的心绪。
海子曾说:"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他心向远方却又被现实捆绑,,渴望浪漫却又饥寒交迫。他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于生命的世俗崇高的激动和关怀。他的诗率真且热情,脆弱而敏感。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深处,有着奔腾不息,永不言弃的地火。“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这是他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是诗人的勇敢!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呐喊!
海子的诗,从《亚洲铜》开始,到《春天,十个海子》结束。无一不抒发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赞美,和对无法融入的遗憾。可海子就是海子,他不会为了别的放弃自己所深爱的诗歌。他渴望现实社会,却又独自活在自己构造的童话般的世界里。一天又一天,海子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深,在此之下,偏执的海子横卧在铁轨上,听着远方传来的火车鸣笛声,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蓝天依旧清澈,花儿开得正好。诗人海子放下了心中的执念,轻轻地,悄悄地,飞向自己理想的天堂国度。
我读到这,不由得心下可惜。海子,你为什么不能放下手中的笔杆,走出房间来看一看?为什么不能学着与现实好好相处?你曾说:“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这,也是你内心深处永恒的渴望吧。你也知道自己与现实背离,却始终不肯逃脱诗歌。它是你的生命,是你崇高的信仰。你为了它,放弃了世俗的美好,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可海子,也有内心深处的柔情。他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他怀念故乡,他热爱祖国,他怀念父亲。他也曾有过心动,“翻过沙漠,你是镇子上最令人难忘的姑娘。”他也是普通人,如你我一样。他也需要关怀,渴望温暖。可没有人真正懂他。
精选《海子的诗》读后感优秀推荐 第4篇
凡是诗人大体都这样:年轻、冲动、叛逆、偏执、愤世、嫉俗、风流、多情,大多英年早逝,且多死于非命,海子也不例外,王勃溺水而死,海子卧轨而亡,普希金饮弹而绝,徐志摩在空中化为一团火光,顾城于他乡化作孤魂野鬼……,我们其实也大可不必为他们叹息,或许这就应该是他们的归宿。
让我们记住海子吧,以及他那内心的博爱、欢畅、忧郁。
房屋
海子
你在早上
碰落的第一滴露水
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
你在中午饮马
在一枝青桠下稍立片刻
也和她有关
你在暮色中
坐在屋子里不动
也是与她有关
你不要不承认
那泥沙相会 那狂风奔走
如巨蚁
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
而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
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
寒假读《海子的诗》读后感600字优秀 第5篇
海子的诗中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太阳为代表,一类以大地为代表。其中他对大地的描绘,显得尤为深情细腻,他感到“月亮照耀下的麦地安详而宁静“,他看到”垂着谷子的大地上,太阳和肉体一升一落,照耀四方,就像寂静的,节日的财宝和村庄。“他倾听着来自祖国大地内部的声音,然后用诗记录,他对大地,村庄,土地上的生命有天然的情感联系。海子说:”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韦岸说他”含着泥土,来自大地的深处。“
这样的海子,最终选择了最初的方式,安静地卧在铁轨上,仰望天空,让疼痛弥漫进徒弟,让肉体以最纯粹的姿态回到开始的地方。
而他的灵魂,将跨上梦想的骏马,奔向西方的太阳。
毫无疑问,海子是一个感性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他用诗构造了一个中国。那个中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里的人们“喂马,劈柴”,做着最原始的工作,却享受着最单纯的幸福。他们有着最纯洁善良的心灵,我们叫它“赤子之心”。
海子是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他爱大地,爱人类,爱祖国。他有他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可是我们谁都没有办法回到最初的那个世界。他的理想,注定与社会脱节。这造成了他与社会的毛盾。海子解不开这个矛盾,社会更不可能为他解开这个矛盾,于是海子选择沉迷于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理想在他的世界中翱翔,封闭却自由。
村上春树的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农夫整日耕种,每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他看着看着,有那么一天,他就扔下了锄头,头也不回地向着西边走去。“太阳以西有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许那个
意境国境以南就在那里,我只是去寻找。”
农夫与海子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为了梦想而出发。不同的是农夫是去寻找梦想,而海子相较于农夫,更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海子走得更为果断坚决。他不经过一天天的犹豫迟疑,而是从第一天起,他就已经出发,以梦为马,以诗为路。后来,他在24年前的一天,果断的舍弃了尘世的躯体,用灵魂去追逐。
对海子来讲,“死不再是生的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海子之所以如此地热爱着祖国的土地,是因为这是千万年来,仅有的没有改变的东西。海子所追逐的理想,无非就是在这一方净土上,最初的,诞生赤子之心的中国。
我读海子的诗 第6篇
风洗劫了我的村庄
昨晚风确实疯了
把心中的怒气
一股脑的泄出来
能带走的都带走
不能带走的
就把它摔碎
足足奔跑了八百里
到了早上
竟温顺的像只猫
许是太累了
许是觉得这样做有失风的风范
懒懒的躲在阳光里
闭上了眼睛
如果人生可以倒过来走
突然想
如果我们的一生倒过来走
会是什么样呢
我们会喜欢长满皱纹的对方
因为那是年轻的模样
我们会讨厌鲜嫩漂亮的老年
虽然光亮,确是暮年
会喜欢老态龙钟我们的青春
那种审美
可能完全颠覆了现在的思维
会觉得我们越来越不着调
越来越管不住自己
越来越幼稚
会笑我们原来的恋爱为什么会伤痕累累
会觉得过去我们那么不珍惜时光和情感
不会把握时机和垂手可得的机会
如果生活可以倒过来走
我们理性的青春会更美
我们稚嫩的老年会更有味道
如果生活可以倒过来走
我还能认识你吗
你还会选择我吗
一切的缘分
可能都会重新洗牌
永远不会按照现在的规律
如果生活可以倒过来走
只是如果
其实没有如果
不过如果我们倒过来想现在的人生,是不是会过得比现在好呢
海子
昨夜,死亡制造了一起车祸
我在神殿见到了海子
还是那么清瘦
忧郁始终是他标志性的动作
冰凉的手,有一种年轻的沧桑
我不知道怎么握住海子的手
海子还拿着那支写诗的笔
腾不出手,问候
我在想
面朝大海的.时候
我在哪
春暖花开的时候,海子在哪
我可能做不了第十一个海子了
爱海子是所有诗性的选择
海子的孤独和长长的落寞
总是不经意的醺醉我
所以,我在愣神的一瞬间
死亡选择了我
不读诗,不懂得
海子是谁
不写诗,不明白
《海子的诗》读后感 第7篇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一个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被感动,海子是一个灵魂圣洁而且善良的人,他渴望幸福,他的幸福很简单,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也在默默的为所有人祈祷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获得幸福。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心灵,却从未获得过真正的幸福,在年仅25岁时就猝然陨落。在他刚过生日的3月26日,他选择了卧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留着一纸“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的遗言。
海子的死,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关于海子的死因,外界有很多种猜测和传闻。我们姑且不去谈别人的说法,我只想谈谈自己对他自杀的一点看法。
很显然,海子的死,是我们的一个损失。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个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有很多诗人自杀的现象,每个诗人自杀的原因不同,比如顾城,和海子的死应该不一样。但我们是不是可以统一起来来看呢?为什么那个时代会有这么多诗人自杀呢?这值得我们深思。除去他们各自的原因,是否诗人的信仰和时代有冲突,才会导致悲剧呢?众所周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进入后毛泽东时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市场经济开始被引进,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可以说大相径庭,也造成了社会上的很多新的矛盾。而那些出生在文革前,经历过文革的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剧烈变革,也是情有可原。关于海子的死,我想,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原因。社会在巨变,他与这个社会似乎总是格格不入,他可以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屋里,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只有他的诗陪着他——他的心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失恋,海子谈过四次恋爱,但每次都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我们看看他的一首诗: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
高举到我的头顶
我身在这荒凉的山冈
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
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到了二月,你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滚过春天的雷,你是从哪里来的不和陌生人一起来
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
不和鸟群一起来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
一棵空气中的麦子
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
明日的粮食与灰烬
这是绝望的麦子
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这首诗写于他死前不足两个月,可想而之,失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自然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虽然众说纷纭,但亦只是猜测而已。纪伯伦说的对,诗人的死是生。的确是呀。我们说诗人自杀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有,外国也有,比如叶赛宁。但这容易产生误解,似乎大家都觉得诗人很脆弱。其实,诗人的确比常人更敏感,更容易被周围的事情触动,他们的观察极为敏锐,洞悉这社会的一切,但这也是他们的悲剧——不是因为他们更脆弱,而是他们知道得更多。他们得不到世人理解。他们不过是把从天使那听到的告诉人们,但却被人们视为异类。不一定是身体上的,但心灵绝对被误解了。这是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的悲剧所在也许死对他们而言,是真正的解脱。
读海子的诗,一定要用心去读,因为海子是个用心写诗的人。他的每首诗,都是他的孩子。
我读海子的诗,最初的冲动是自己那时很忧郁,对生活失去希望,觉得很绝望无助。但读了海子的诗,我发现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悲观。海子在很多诗里面都赞美生命,他觉得活着很珍贵,赞美这珍贵的人间,如他所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一点对生活的抱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肯用心去体会。植物是幸福的,爱情是幸福的,雨水是幸福的,我们人类,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很多人都误解,觉得海子自杀了,读他的诗,人也容易走向极端。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解。我读海子的诗,从来没感觉到什么悲观,我感觉到的是他的真挚和热情。他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写在了诗里面。他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就像他不吝惜自己的祝福一样。他祝福所有人,哪怕你是陌生人,他赞美一切美好,他热爱自然,从他的笔名就可以看出来。海子,并不是什么海洋之子的意思,而是西藏的湖,当地人称为海子,海子热爱自然,由此可见。他赞美大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是一个美丽结实的女孩,我们看不见她,她仍在远处爱着我们(《大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是美丽的,她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她的爱无处不在。这有点像道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自然对每个人都一样爱,不论贫贱富贵。海子出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十五年,他说他要写农村写十五年,可惜他没写完就陨殁了。我也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近二十年,读着海子的诗,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他所写的村庄,总给人一种寒冷而凄凉的感觉,或许,中国的农村就是如此吧——落后、安静。人们天天劳作,只为了自己的胃,以及繁衍后代。这是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村都是这么样过来的,即使到现在,也还是这样。海子是农民之子,他的诗写的是最真实的农民农村,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歌赋,从来都很少涉及农民和农村。而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他农民的淳朴,他是中国的农民诗人。由此,我想到了叶赛宁,他是俄罗斯的农民诗人海子是中国的农民诗人,他们两人真的很像,就连结局也是一样。海子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从他写的《诗人叶赛宁》里我们可以明白。
海子写诗,永远是随性而发,他所表达的永远是最真实的感情。一个把心灵献给艺术的人,其结局往往是为艺术献身。与其说他的死是为了什么其他的原因,倒不如说它是献诗,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诗歌。他是孤独的,灵魂寂寞,真正能给他温暖的也只有他的诗歌,他自己的诗歌——他的孩子。海子是一个浪漫的人,他的诗歌也是浪漫的。刚开始接触他的诗,恐怕很多人都会一头雾水,觉得他的诗恨“乱”,一会是火焰,一会是杯子,一会又是雨水,一会又是太阳……的确是,海子的思想天马行空,灵感随处迸发。我想,看他的诗,不是看他的字里行间写的是什么,我们应该体会他要表达的感情,他所写的事物,都是想象,但他的感情却是真的。我们看下面这首诗:《秋日黄昏》
火焰的顶端
落日的脚下
茫茫黄昏华美而无上
在秋天的悲哀中成熟
日落大地大火熊熊烧红地平线滚滚而来
使人壮烈使人光荣与寿同在分割黄昏的灯
百姓一万倍痛感黑夜的来临
在心上滚动万寿无疆的言语
时间的尘土抱着我在火红的山冈上跳跃
没有谁来应允我万寿无疆或早夭襁褓
相反的是这个黄昏无限的痛苦
无限漫长令人痛不欲生
切开血管
落日殷红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爱情保持一生
或者相反极为短暂极为短暂匆匆熄灭
原我从此不再提起
再不提起过去
痛苦与幸福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唯黄昏华美而无上
我们看这首诗,不需要看他写的是什么,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感觉到他感情,甚至比火焰还要炽热。
在现在这个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一切,似乎都以钱为衡量标准,人的价值也要看他挣得钱的多少而定。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但也是我们发展所必需经历的。文学,还有谁在真正用心去写文章写诗呢?都是为了稿费吧!读着海子的诗,我感到一种安慰,因为这些诗,完全是用心去写的,没有一点世俗的造作。在这个社会,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在大学生实在是人满为患了,一个招聘会,往往都是比肩继踵。想想也可悲,找到工作了又怎样,还不是得被房子压迫一辈子。以前是三座大山,现在也好不到哪去。我们整天忙碌着,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前程渺渺,有时候真的让人很迷茫。我们的心灵需要一个寄托,这时候,我会读一读海子的诗歌,心情也会好很多,不会那么沉重,也不会活的那么累了。我们有时候活得太累了,甚至比土地还要累。
海子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诗人。也许,到今天,也还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但那并不重要,他为我们留下了他所有能留下来的——真挚和热情。我们每个人活着,也许就是受难,这是佛家的看法,但即便在受难时我们也能有自己的幸福。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次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这是海子的《夜色》,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受难是主体,但也有幸福,黑夜中也还有太阳,其实,我们不也是这么度过的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悲伤和快乐,幸福还有多远,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海子的受难,是流浪爱情和生存,他的幸福是诗歌王位和太阳。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他短暂而悲剧的一生,也许只有诗歌能给他带去些许慰藉。这就是悲剧的缘由。
叔本华说:人的意识是一种表象,我们的所有恐惧,都是因为我们惧怕死亡。其实,生命,相对于死而言,简直微不足道,要说为什么那么多诗人自杀,也许是因为他们明白了生的意义,对死也就没了恐惧了,死反而是成全了他们。但并不是说自杀好,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不公平和挫折,但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叫我们要好好活着。生活并没想象中那么糟糕,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要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一首海子的诗:《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是海子的最后一首诗,写于他自杀前十天左右。我觉得这首诗应该算他的遗嘱了吧,留给所有用心读他的诗的人,海子的悲伤来自什么地方呢?在海子看来,他并不是去死,甚至是卧轨——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他也还要去。而他相信,自己将在春天复活,十个海子全部复活。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海子在春天出生,在春天复活也是在春天离开。他来自农村,也回到了农村,他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我一直在想,那个曙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希望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黑夜归还给黑夜,把曙光留给了黑夜中的我们。后记:很多人都觉得《海子的诗》分量不够,不属于经典。其实不然,任何一个于人有积极作用的作品都是经典的,不一定非要写读什么所谓“大家”的作品,如果只是冲了作家名声去的,读他的作品本身就陷入了固定模式了。海子的诗在现在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同,但我坚信,他总有一天会被所有人接受的。套用戴望舒的一首诗结尾——《偶成》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海子的诗读后感 第8篇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想起他了,海子。一个把自己称作海之子的人,一定有大海般干净、永不沉沦的灵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细细读来,只觉得有一股清新潮润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眼前是一幅明丽的画,使人不禁联想到生命的广阔与美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环游世界”,他的梦想,简单而纯粹。就是因为一颗心太过空灵,梦想太过干净,谁能看出明亮背后的幽暗,谁会把卧轨自杀和一个抒情诗图腾般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在那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海子,作为一个精神的拾荒者,单薄的翅膀承载不了梦想的重量,终于陨落了。或许吧,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死只一次,有梦相伴,亦是安慰。
世间女子,独她。少女初长成,她便在心中隐隐埋下了一个念头:她理应要成为这广天广地之间的绝好的女子,理应不能庸碌一生。徐志摩爱她,梁思成爱她,金岳霖也爱她。懂得爱与被爱,知足,珍重,步步轻盈,是,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如果说林徽因一生的价值只是虏获了三位才子的心,那也是不公平的。人们说,心怀梦想的女子,坚硬如水。在建筑方面,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即使是拖着带病的柔弱躯体,每一张图纸,每一次考察,她都是以心测绘,以爱度量。而在文学上,“太太客厅”里,她秀口一吐,便是一部美丽的书。萧乾也赞叹道:我常常折服于徽音过人的艺术悟性。我说,爱与梦想,是她一生之维系。她以爱喂养遥远梦想,又以梦想慰藉爱之荒凉。
梦想,真的有一种神秘而笃定的力量,它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受苦,怀抱着哪怕微弱的希望,在浴火中等待涅槃。俞洪敏说,如果我们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是白过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是的,我们总是有梦相伴,在生命的迟暮与最初。不管是女孩子儿时对一条白色公主裙的希冀,还是求学时代希望得到明朗未来的青睐,梦想,无谓大小,总在左右。
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而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站在青春拐弯的地方,对于梦想这个美好的意象,依然没有很清晰的轮廓。但我清楚的知道我有梦想啊,不卑微也不宏大,是足够浸润身心的那种。我愿把它当成种子埋在心里,浇灌它,呵护它,尽我所能。总有一天,它会长成它应该长成的样子,一朵洁白的花,或是一棵青翠的小树,我都爱。我等待着。
海子的诗读后感我从小就很喜欢散文诗歌之类的,尤其是比较文艺一点的。以前读过一遍《海子诗全集》,记得当时感触特别多,但时间一长,记忆也有些模糊了,最近又抽出时间来读了一遍,感触颇多。
我最喜欢的是海子的短篇诗歌,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阅读海子的这些诗歌,我能深切的体会到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读海子的诗歌,我能莫名的感动,不知不觉被海子诗里透漏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确实是这样啊,我们活在人间,活在自然中。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读完这首诗,我觉得生命是如此温暖、纯洁而亲切。活着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是他的大爱,博爱的思想。我觉得当今世界正是缺乏这种思想,人人都为了自己的有一点蝇头小利,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忽视了热爱这个世界。所以当我读到《五月的麦地》时,我彻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个性。《五月的麦地》是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寄托着海子的乌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大家相亲相爱,互尊互敬,并且过着甜美的生活。
他说: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对抗状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理解为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单纯而美丽,浩淼而开阔。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寒假读《海子的诗》读后感600字优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