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精选7篇)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1篇

1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目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品大约有87 000种, 这些化合物中目前已经发现并确认70多种化合物属于内分泌干扰物质, 内分泌干扰物质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处处可见, 这些物质按属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激素, 如植物中存在的激素;天然产物中的荷尔蒙, 如17β-雌二醇和人工合成类固醇类化合物等, 这类化学品数目不多, 结构和性能比较复杂。第二类主要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 如多氯联苯类化合物, 二垩英、多氯酚类;有机氯农药如DDT、狄氏剂;有机金属化合物如船舶防污涂料三丁基锡;烷基酚类如壬基酚 (nonylphen01) , 乙氧基化合物和高聚物;邻苯二甲酸盐类增塑剂等;酚醛类化合物如聚碳酸酯纤维塑料和环氧树脂等[2]。这类化学品数目众多, 分子量比较低, 容易挥发和传输,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因此, 无论人类还是野生动物几乎都生活在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威胁之中。

2 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质

从化学结构和化学、生物学等角度分析, 内分泌干扰物具有以下7个特性:1) 苯环结构居多, 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200~400之间, 与一些天然的蛋白质和多糖物质等相比, 分子结构比较简单, 分子尺寸也比较小。2) 分子结构的大小与生体激素相似, 所以这些化学物质能扰乱生体激素的内分泌活动。3) 脂溶性,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有强的水溶性基团, 较易溶于油脂类物质。4) 可吸附性, 这些化合物大多可被活性炭吸附。5) 难分解性, 由于这些化学物质中很少含有可被酶分解的基团, 生物降解很困难。6) 高蓄积性, 这些化学物质能在生体中长期蓄积, 不易排出体外。7) 高毒性, 极微量即有显著效果, 通过口腔或呼吸道摄入人体或动物体的极微量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就可以扰乱生体的内分泌系统的正常代谢。这些化学物质中有一部分已被国际癌症机构认定为人体致癌物或很可能是人体致癌物, 毒性比较大。

3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行为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的循环、转移主要有三种途径:土壤途径、水体途径和空气途径。土壤途径主要通过农药的喷洒和垃圾的淋溶进入土壤, 再由作物及牧草进入家畜及人体;水体途径主要是通过水生植物及动物对通过土壤径流、农田农药及工业生活废水进入水环境的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富集再转移给鸟类、鱼类及人;空气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被污染了的空气, 或通过牧草及作物表面的粉尘沉降再转移给家畜及人。内分泌干扰物在大气、水体、土壤间相互传递, 并通过气、水、土壤、生物等途径对动物和人产生影响。

最近, 一项调查显示, 日本的130条河流、湖泊和港湾中, 93%的样品中发现了11种EDCs。韩国也在水体中发现66种此类物质。我国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原水的有机提取物均具有类雌激素活性。1999年~2002年杭州地面水中检测出多环芳烃 (PAHs) [3]。珠江干流河口6个水样均检出有21种有机氯农药 (OCPs) 。官厅水库水中检测出阿特拉津 (0.67μg/L~3.9μg/L) [4]。

4 结语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广泛重视, 我国人口的生育健康疾病的发展、男性功能的障碍和退化, 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对被列为世界重要研究课题的内分泌干扰物质这类持久性危害污染物的控制研究, 考察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转移和存赋特征, 进行风险评价, 适时提出技术对策, 找出适合当地经济技术水平的最有效处理方法是新形势下的一个新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郑刚.环境雌激素对机体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1, 28 (4) :197-201.

[2]Maria J.López de Alda.DamiàBarceló.Reviewof analytical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strogens and progestogens in wastewaters[J].Fresenius J Anal Chem, 2001 (371) :437-447.

[3]朱利中, 陈宝梁, 沈红心, 等.杭州市地面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及风险[J].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 (5) :485-48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2篇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五氯苯酚的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五氯苯酚(PCP)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PCP 比较稳定,容易在动植物体内富集,能够抑制生物代谢过程中氧化磷酸化作用,导致动物肺、肝、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综述了PCP的分布、分析检测方法和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PCP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作 者:张蕊媛 雷磊 刘欣 ZHANG Rui-yuan LEI Lei LIU Xin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年,卷(期):2010,29(2)分类号:X17关键词:PCP 毒性 检测 降解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3篇

目前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医疗用药和植物等, 其中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为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大多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都是脂溶性的, 并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能够通过食物链富集, 这些物质进入机体以后的半衰期较长, 生物降解非常困难, 可在机体内长期蓄积, 不易被排出甚至不能排出体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备有毒物质的一切性质, 即使微量的内分泌干扰物也可对正常的激素作用产生影响, 进而干扰内分泌机能[1]。

1 分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由天然激素、人工合成的激素类化合物和具有内分泌活性或者抗内分泌活性的化合物组成[2]。天然激素在自然界中很少, 主要来源于植物、真菌的合成和动植物体内的类固醇物质的排放;人工合成的激素类化合物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主要来源, 主要包括临床常用药物、农药、食品及其添加剂、化工产品及其副产品。

此外美国环境保护局于2007年列出可能的内分泌干扰剂名单, 名单初稿包括73种物质, 其中69种是杀虫剂, 而另外4种是生产杀虫剂配方要用的物质, 半数以上这类物质已知对内分泌系统有影响, 或者已被证明有抗雄激素或雌激素活性[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以与体内相应的受体结合, 模拟性激素的作用, 进而激活受体引发相应的生物效应, 或者阻断以及减少体内性激素的受体结合力和生物活性[4]。这种作用方式由于受体后的细胞信号途径不同或影响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等改变而不同。EEDs对受体的影响包括抑制受体与内源性雌激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受体激活靶基因或抑制靶基因占领受体, 但不产生任何作用进而改变ER的表达水平。

2 作用机制

2.1与受体的结合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发挥直接作用。环境内分泌干扰素与雌激素、雄激素在结构上非常相近, 并且与雄激素受体 (AR) 、雌激素受体 (ER) 具有亲和力, 因此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可以模拟激素的生理功能进而干扰体内激素合成或干扰激素生理功能的某一环节。ER在体外试验中能够被硫丹激活, 造成子宫肌层的细胞增生, 孕酮受体信号浓度会升高[5]。运用RT-PCR的方法研究发现MXC可以使α-ER mRNA和β-ER mRNA表达水平上调, AR mRNA表达水平下降, 从而对雄性仔鼠输精管的发育产生影响。双酚也能够引起α-ER表达水平下降使雌性仔鼠阴道发生形态学改变[6]。

2.2与激素受体以外的生物大分子作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可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 使激素在人体内代谢异常从而产生生殖毒性。烷基酚可直接作用于磺基转移酶, 使有活性的雌激素转化为无活性的雌激素, 进而抑制雌激素的作用, 还可以作用在Ca2+-ATP酶使细胞内的Ca2+浓度升高[7]。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体内羟化代谢物 (PHAH-OHs) 与受体亲和力低下, 但可以抑制磺基转移酶的活性, 增强雌激素的生物活性。

2.3对神经和生殖发育系统产生毒性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干扰神经内分泌功能。尚未明确内分泌干扰物暴露效应与人类危害的关系, 然而, 此类研究对评价干扰物是否通过内分泌干扰的作用机制而呈现特殊的神经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大量试验研究证明内分泌干扰物对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类动物具有生殖与发育毒性[8]。研究表明, 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 (TCDDs) 暴露降低了大鼠生殖能力 (排卵率) , 增加了猴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病率;此外, 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 (TCDDs) 可诱导细胞凋亡[9]。目前关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发育和生殖毒性机制还不清楚。

2.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间的协同作用

目前对环境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了解甚少, 单个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很小, 当机体暴露于两种或两种以上雌激素活性很弱的环境物质时, 其作用会明显加强, 甚至可达到单独作用时的1 000倍以上。环境混合物的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8], 由此可见, 某种方法测定的单个环境化学物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不一定能够代表它的实际环境的干扰效应。

3 处理方法

目前我国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处理技术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对处理技术的了解还不够透彻, 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传统处理工艺, 活性炭、膨润土和沸石的吸附作用, 高级氧化法 (AOP) , 纳滤 (NF) 。

3.1传统处理工艺

传统给水处理工艺 (絮凝、沉淀、过滤和氯消毒) 可以除去大约60%的壬基酚 (NP) , 主要是絮凝吸附和氯氧化两种途径, 其中氯氧化作用大于吸附作用。水中的双酚A可以通过氯氧化作用去除;氯化物的副产品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 所以氯氧化技术去除酚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很大缺点。壬基酚 (NP) 的氯氧化混合物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 双酚A的氯消毒副产物具有雌激素的协同作用, 且其内分泌干扰作用高于双酚A本身。

3.2活性炭活性炭、膨润土和沸石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对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对生化法和其他化学法难以去除的形成色度和异嗅的物质、亚甲蓝表面活性剂、农药、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胺类等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10]。沸石和膨润土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铝酸盐, 由于具有可以被阳离子和水分子所占据的晶穴, 所以膨润土和沸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较高的离子交换力;沸石对氨氮、三氯甲烷等极性物质有很好的去除能力, 而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大部分有机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两者的吸附性能够互补, 二者组合使用对轻度污染的水进行深度处理, 并且可以改善水质。

3.3高级氧化法 (AOP)

UV/H2O2体系对三氯酚进行处理3 h后的去除率能达到100%, 对阿特拉津15 min后的降解率可达到99%;O3/H2O2体系对去除地下水中苯化合物、邻二氯硝基苯、2-甲氧异丁醇、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均有较好效果[11]。Mn (Ⅱ) 催化臭氧化技术可完全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超声氧化法、电氧化法和光化学法都能够有效的降解水中NP的含量。高级氧化法具有氧化能力强、无选择性、氧化彻底的优点能处理微量有害难降解化合物,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在提高其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消除不利影响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4纳滤 (NF)

纳滤是通过纳滤膜除去水处理方法不能除去的低分子有机农药, 此方法对不含酚杀虫剂的截留能力很强, 对多数不含酚杀虫剂的截流率均高于95%, 但对个别杀虫剂截流率不是很有效。

4 小结

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一定要谨慎的对某一物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进行判定。随着人们对EEDs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该项工作必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骄人的成就。

参考文献

[1]GuentherK, Heinke V, Thiele B, et al.Endocrine disrupting nonylphenols are ubiquitous in food[J].Eniv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36 (8) :1676-1680.

[2]邓茂先, 陈祥贵.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0, 27 (2) :65-68.

[3]《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D].2007, 8 (1) :5170.

[4]黄雅卿, 张文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雌激素受体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10:20.

[5]Hunter DS, Hodge LC, Vonier PM, et al.Estro gen receptor activation function2predicts ago nism of xenoestrogenes in normal and neoplastic cells of the uterine myometrium[J].Cancer Res, 1999, 59 (13) :3090.

[6]Cupp AS, Skinner MK.Action of the endocrine disrupters methoxychlor and its estrogenic metabo lite on in vitro embryonic rat seminiferous cord formation and perinatal testis growth[J].Reprod Toxicol, 2001, 15 (3) :317.

[7]Kirk CJ, Bottomley L, Minican N, et al.Environ mental endocrine disrupters dysregulate estrogen metabolism and Ca2+homeostasis in fish and mam mals via recepters-independentmechanism[J].Comp Biochem Physiol A Mol Integr Physiol, 2003, 135 (1) :1.

[8]ECETOC.Environmental Oestrogens:A compendi um of test methods[J].Brussels:ECE-TOC, 1996, 33:156-178.

[9]孙哲, 吕秋军.基于报告基团的雌激素受体a亚型配体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J].药学学报, 2002, 35 (10) :745-751.

[10]许建华.水的特种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4篇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

摘要:采用液-液萃取,GC/MS方法测定分析了上海市安亭污水处理厂中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CBF)中试进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种类,并且考察了CBF对EDCs的去除效果.在进水中共检测出EDCs8种.CBF工艺对于检测到的EDCs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CBF反应池的.不同廊道对于EDCs的去除特征也存在差异.第一廊道对于进水中主要的EDCs均具有明显去除效果,第二廊道中部分EDCs出现解吸,第三廊道对于酚类物质也具有一定水平的去除.作 者:刘易 夏四清 陈玲 饶应福 王荣昌 王峰 赵建夫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期 刊:环境工程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年,卷(期):2007,25(3)分类号:X7关键词:化学生物絮凝 内分泌干扰物 烷基酚 邻苯二甲酸酯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5篇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

卵巢具有排卵的生殖功能和分泌甾体及多肽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EEDs对卵巢功能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此外EEDs与卵巢早衰也有很大相关性。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卵泡发育 马明月等[3]研究发现, 中、高剂量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 (DEHP) 染毒大鼠闭锁卵泡明显增多, 黄体数目明显减少, 卵泡颗粒细胞和黄体颗粒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量增高。 万旭英等[4]通过大鼠卵泡体外培养实验研究发现, DEHP的代谢物邻苯二甲酸单 (2-乙基己基) 酯 (MEHP) 会引起卵泡存活率显著下降, 未成熟的卵丘-卵细胞复合体 (COCs) 排出明显减少, 异常卵泡出现率明显升高, 有腔形成率减少, 这些反应的出现, 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提示DEHP是通过其代谢物MEHP对卵巢产生毒性, 并与MEHP剂量的高低有关很多塑料制品中所含物质对于卵巢发育起到很大干扰作用。 双酚A (BPA) 广泛存在于各类塑料制品。 Veiga-Lopez等[5]以一种英国产的羊为研究对象, 实验表明使妊娠期的羊暴露于环境剂量下的BPA, 会改变胎儿卵巢内与类固醇生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同时也改变了与性腺分化、卵泡生成、体内胰岛素平衡有关的微RNA的表达。

1.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PAEs类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改变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影响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6~8]。 Li等[9]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研究发现, 当500 和2000mg/kg DEHP作用雌性ICR小鼠16 周后, 血清孕酮水平明显下降, 同时颗粒细胞滞留在G0/G1 期, 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多。 Liu等[10]以大鼠颗粒细胞建立体外实验模型, 使用联苯菊酯 (BF, 一种常用杀虫剂) 作用于细胞, 结果显示异构体1S-cis-BF可明显降低孕酮和前列腺素E2 (PGE2) 的分泌, 同时也降低P450、St AR、PBR、DBI和COX-2 的基因表达, 而这些基因均与调节孕酮和PGE2 生物合成有关。 此外, 研究还特别发现孕酮和PGE2合成信号通路中的一种重要递质-蛋白激酶C (PKC) 受到1Scis-BF的抑制。 Wang等[11]以发情期母牛的卵巢颗粒细胞、黄体细胞为研究对象, 使用DEHP和MEHP作用于细胞, 结果卵巢分泌的催产素明显上升。Kortner等[12]将鲑鱼卵巢组织进行体外培养, 将外源性雌激素-4-壬基酚依照不同剂量作用其上。 数据显示在类固醇生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相关的转录表达上4-壬基酚显示了特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在10 微M NP作用3d后卵巢组织的E2 明显上升, 与此同时, P450 芳香化酶水平也明显上升。其他与类固醇生成有关的蛋白和酶的基因, 例如St AR, P450scc, 3beta-HSD和Cyp17 则呈现了相反的效果, 均在转录水平上呈现下降。 这些结果均反映了4-壬基酚对于性腺类固醇生成的作用。

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卵巢早衰 在EEDs对有卵泡产生毒性的物质中, 多半有多环芳烃 (PAHs) 、42 乙烯基环己烯 (VCHs) 及其代谢产物42 乙烯基环己烯双环氧化物 (VCDs) 等。PAHs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二口恶英类 (TCDDs) , PCBs, PBBs等, 这些毒物来源于香烟、矿物或塑料燃烧氧化过程中, 吸烟是人们接触此类化合物的主要途径。 PAHs可激活芳香烃族受体Ah R, 上调卵母细胞中Bax基因表达, 诱导细胞凋亡, 继而导致卵巢功能衰竭[13]。 VCHs和VCDs是由橡胶轮胎、燃烧阻止剂、杀虫剂、可塑剂、抗氧化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 这些物质会破坏雌性大鼠和小鼠卵巢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 有研究认为, 这可能与Bax上调表达及caspase-2, 3 的活性增加促进细胞凋亡有关[14]。 Smith等[15]以某生殖中心2004~2010 年内接收的192 位妇女为对象, 建立线性和泊松模型研究对羟苯甲酸酯类物质对妇女卵巢的影响。 数据显示窦卵泡计数 (AFC) 随羟苯甲酸丙酯 (PP) 剂量升高有下降的趋势, 而促卵泡生成素 (FSH) 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此推断PP可能有降低卵巢储备的作用, 可促使卵巢早衰的出现。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

2.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于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 Liu等[16]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 (DEPH) 对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 研究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DEPH作用过的大鼠, 其卵巢器官系数明显下降, 下丘脑Gn RH水平明显升高, 脑垂体中Gn RH m RNA和蛋白质高表达, 血清性激素水平下降。 数据显示暴露于DEPH下, 雌性大鼠雌激素生物合成途径发生障碍, 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出现不平衡。

2.2 影响与卵巢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 Zama等[17]设置空白、低、高剂量组对胚胎期19天的雌性大鼠注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甲氧氯 (MXC) 一直持续到产出大鼠后, 再向新生大鼠注射7d。随后收集产后7d和60d大鼠的卵巢为研究材料, 研究显示近25%的基因出现下调。数据表明在卵巢暴露于MXC后, 像PTEN信号通路、IGF-1信号通路、雌激素快速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些信号通路正是与卵巢功能不全、女性不育有密切联系的。Valdez等[18]以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观察长期慢性暴露于芳烃受体激动剂-2, 3, 7, 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 (TCDD) 情况下卵巢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综合实验结果支持长期慢性暴露于TCDD会直接导致卵巢功能下降的观点。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所有在校女大学生(除去在外实习的同学)共630名,包括5个年级、4个专业;年龄主要集中在19~24岁(94.5%);汉族494人(78.4%),少数民族136人(21.6%);出生地在城市的122人(19.4%),在农村的508人(80.6%)。

1.2 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环境与女性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环境与习惯(吸烟与女性健康)知识、生活用品(毛巾、面扑、新衣物以及药用卫生巾)知识、洗涤用品成分知识、化妆品危害成分知识以及食物与食品添加剂知识等6方面;问卷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在“自愿、知情同意、匿名、保密”的原则下,于2015年2—4月采用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调查员在收问卷时逐一核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如有漏题,及时请被调查者填写以完善问卷的完整性。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对设计好的问卷进行专家咨询以及预调查以提高调查的质量。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36份,回收有效问卷630份,有效回收率为99%。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有效问卷进行两遍核对后,统一编码,采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女大学生对EEDs产生健康危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52.98%,EEDs危害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的是甲醛对女性健康的影响(25.40%),正确率高于60%的依次是瘦肉精危害认识(60.79%)、女性吸烟危害认识(62.06%)、化妆品添加剂知识(62.22%);对指甲油危害成分认识的正确率为54.44%。

2.2 大五和大一女生对EEDs对健康危害的知识回答的正确率

女大学生对EEDs产生的健康危害知识回答正确率均较低,其中对化妆品添加剂知识、指甲油危害成分认识、瘦肉精危害认识的回答正确率大一女生低于大五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注:EED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选取预防医学专业女生进行同一专业内比较,对化妆品添加剂知识、指甲油危害成分认识、瘦肉精危害认识的回答正确率大一女生亦低于大五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EED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3 不同专业女生对EEDs对健康危害知识回答的正确率

医学、理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女生在女性吸烟见表3。

注:EEDs—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

3 讨论

3.1 对EEDs知识知晓情况

女大学生对EEDs能产生的健康危害知识普遍缺乏,EEDs与健康相关知识教育有待加强。本调查显示,本院女大学生对化妆品添加剂知识掌握最好,这与女性需求及天性有关,对女性吸烟危害认识及瘦肉精危害知识掌握也较好,与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对控烟及预防与烟草有关疾病肩负着特殊的责任有关;高年级调查对象有营养和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学校也开设有烟草危害等的选修课,加大了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宣传;而调查对象中有营养学和卫生检验专业,使得本调查瘦肉精危害认识答题正确率较其他知识好。由于入学时间及专业不同,所学的课程有差异,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存在差异,致使高年级和医学学位的女大学生对EE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要好于低年级和理学及管理学专业的女生。说明女大学生对EEDs与健康相关知识了解比较片面,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女大学生EEDs与健康知识的教育。

3.2 化妆品危害认识情况

有调查发现,医药类大学生对化妆品定义本质内涵缺乏深入了解,且医药类大学生在选购化妆品时首先考虑或关注的是化妆品功效、品牌等非安全信息,对化妆品成分等安全信息的考虑或关注率较低(47%)[4]。而此次关于化妆品添加剂调查发现,62.2%的女大学生认识正确,有20.6%的女大学生选择不知道,说明女大学生对化妆品成分及可添加剂等安全信息缺乏了解与关注,高校应增设相关课程以提高知晓率。刘向阳等[5]对在校女大学生指甲油使用状况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指甲油使用率达80.20%,而在此次医学院校女大学生指甲油频率调查中发现,54.4%的女大学生对指甲油危害成分有正确认识。指甲油中含EEDs、邻苯二甲酸酯等致癌物质,影响女性生殖功能,容易引起妊娠流产,还可影响胎儿的脑部发育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女大学生作为育龄女性,更需要及早认识到指甲油的危害,避免或不使用以保护自身健康。

3.3 甲醛危害认识情况

甲醛来源比较广泛,可引起女性月经紊乱、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研究发现甲醛有增加自发性流产的可能,儿童及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6]。此次调查中,高和低年级女生在甲醛对女性健康影响方面知识的认识均不足,回答正确率很低,且低年级回答正确率比高年级高10.2%,这与高年级同学对甲醛相关知识学习比较系统,不同课程的都有涉及,因此很容易忽视细节问题致使该题正确率比低年级低。女大学生作为育龄女性,应充分了解甲醛等EEDs物质的危害,从而做到更好地自我保护。

4 建议

高校应加强对EEDs相关知识的教育,增设相应知识的必修及选修课,促进女大学生对EEDs产生的健康危害的认识,从而提高健康水平。EEDs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暴露剂量小、分布广的特点,其表现形式多样,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及机体内外不易降解,不易被排出,对幼体特别敏感,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体内富集,产生更大的危害作用[7,8];而人们接触的日常用品(化妆品、洗涤剂、塑料用品、新衣物等)、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室内装修材料等)以及不安全的食物(食品添加剂、肉类、避孕药等),都含有EEDs类物质,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接触途径进入人体,从而产生健康危害。在高校加强EEDs知识的学习,增设相应的必修及选修课,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产生的健康危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存在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健康意识。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630名在校女大学生对EEDs产生的健康危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52.98%,对甲醛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对指甲油危害成分、瘦肉精的危害、女性吸烟的危害和化妆品添加剂知识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25.40%、54.44%、60.79%、62.06%、62.22%。大一女生对化妆品添加剂知识、指甲油危害成分认识、瘦肉精危害认识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大五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理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女生在女性吸烟危害认识、甲醛对女性健康影响及化妆品添加剂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学专业的女生对EEDs产生的健康危害知识回答正确率高于理学及管理学专业的女生。结论 在校女大学生对EEDs与女性健康的知识缺乏,对EEDs产生的健康危害意识较低,高校应加强女大学生相关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女大学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健康影响

参考文献

[1]BALABANI D,RUPNIK M,KLEMENI AK.Negative impact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ompounds on human reproductive health[J].Reprod Fertil Dev,2011,23(3):403-416.

[2]李欣,李丽,赵冰海,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机体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6):46-47.

[3]侯萍,张娴文,白洁.环境雌激素的生殖毒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3,25(11):1121.

[4]王智美,林秀琼,梁景添.医药大学生化妆品安全知识行为与在用化妆品标签调查[J].湖南医学,2012,23(8):136-139.

[5]刘向阳,高黎黎,黄艳梅等.在校女大学生指甲油使用状况及其与指(趾)甲损伤的关联性[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6):407-409.

[6]方建龙,杨旭,李红等.北京与武汉部分儿童家庭室内空气中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7):585-586.

[7]曹巧玲,张俊明,高志贤,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的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3):22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7篇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催化臭氧化

0 引言

环境雌激素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主要用作增塑剂纤维素和一些乙烯基酯树脂,另外也用于陶瓷、造纸、化妆品、油墨和涂料等行业。研究表明PAEs是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的1种,很容易通过皮肤吸附,损伤器官,危害人类健康,并可影响生育,导致先天缺陷,不育和癌症[1]。因此,这些废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关于水环境中PAEs的去除,主要有生物降解、微波辐照处理、光催化氧化、活性炭降解、臭氧氧化等方法。

1 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是从环境中分离出对PAEs具有降解效果的菌株,然后进行培养、试验、筛选,用于饮用水、废水处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PAEs是能够生物降解的。

1.1 污泥中分离降解菌

从污泥中分离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的研究较多,Fengzeng,等[2]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I),研究了FSI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o-phthalate,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phthalate,DMP)的降解,分析其生物降解的动力学过程,得出了最佳的pH、温度、接种时间和接种浓度。B.V.Chang,等[3]从河底沉积物和石化淤泥中分离出DK4和O18两种菌株,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时2种菌株对PAEs的去除效果。陈济安、李俊[4]从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和塑料厂排污口土壤中分离到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有很好的矿化效果。叶张荣,等[5]从驯化的污泥中分离的两菌株,对4种PAEs(DMP、DBP、邻苯二甲酸二庚酯(Diheptyl phthalate,D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Sec-octyl phthalate,DOP))进行生物降解,研究表明4种化合物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Wang Jianlong,等[6]做了微生物对DMP,DBP,DOP的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像DMP,DBP具有较短烷基侧链的PAEs其去除的速度较快,可接近90%的去除率。PAEs的半衰期随着C元素数量的增加而缩短,并利用固定和游离的微生物对DBP进行了去除试验,最佳的DBP去除pH和温度分别为7.0 ℃和25 ℃,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Peter Roslev,等[7]研究污水厂中DMP,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enzyl butyl phthalate,BBP)和DEHP的去除效果,并向系统中投入充足的N和P,证明80%~90%的PAEs被该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地去除。

1.2 土壤中分离降解菌

李魁晓,等[8]从红树林土壤中分离的红树林微生物深红红球菌对DBP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可在48 h内完全降解50 mg/L的DBP及其中间产物。Kunichika,等[9]从泥土中分离培养出4种以DEHP为碳源的微生物,其中的1种名为Strain NK0301的微生物通过试验后发现降解能力最强。研究结果显示,将Strain NK0301放置于含有DEHP的塑料板上培养时,90%的DEHP会被降解并去除。另外,吴振斌、赵文玉,等[10]利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处理DBP浓度为9.84 mg/L的进水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2 微波辐照处理

微波是指波长为1 mm到1 m之间(频率为300 MHz~300 000 MHz)的电磁波,最常用的加热频率是2 450 MHz。将微波辐射技术取代传统的加热方法用于消除有机污染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高效、无污染。

张国宇,等[11]成功地用微波辐照法处理稀释后的低浓度DOP废水;田园,等[12]以活性炭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照处理高浓度DOP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废水COD 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加入量为30 g/L、微波功率为400 W、辐照时间为4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6.3%。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近似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3 高级氧化技术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活性很低,从而出现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13,14]。高级氧化处理工艺的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可以通过臭氧氧化或光催化氧化,如,UV/H2O2、UV/Fenton和UV/O3等工艺产生[15,16,17]。

3.1 光催化氧化

光催化氧化降解是化学物质直接吸收紫外光或者其他物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形成原子氧或羟基自由基与PAEs反应,达到降解的目的。近年来,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受到广泛关注,采用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成为近年来污染治理技术新的研究热点。

赵丹丹,等[18]采用UV-H2O2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DMP的去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的UV或H2O2都不能有效氧化去除DMP,而UV/H2O2联用工艺对饮用水中DM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田园,等[19]采用UV-Fenton技术光催化氧化高浓度DOP生产废水,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初始pH=3.8,H2O2浓度为9.99 g/L,H2O2/Fe2+摩尔比为20∶1,光照反应60 min,废水降解的表观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

金朝晖,等[20]对邻苯二甲酸酯(DBP,DEHP) 在模拟水样及实际水体表面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催化剂TiO2为2 g/L,pH为6,并在H2O2存在的情况下,有利于DBP,DEHP降解,其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且实际水体中的光解速率比模拟水体中进行得快。郑和辉,等[21]研究水中DBP在紫外线照射下,加入纳米TiO2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光催化对DBP的半衰期小于1 min,加入20 nm~30 nmTiO2光催化剂的最佳剂量是0.5 g/L,初始pH越大越有利于DBP的光催化降解。T.K.Lau,等[22]考察了不同DBP光分解的反应常数和不同DBP浓度的条件下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用波长为254 nm的紫外线照射处理,水中的DBP会得到又快又好的去除效果,尤其是中性环境中的效果更佳。Satoshi Kaneco,等[23]通过实验认为水中的PAEs可用TiO2溶液将其预处理后用光催化降解,并考察了光催化剂的剂量、溶液的初始浓度、温度、pH、溶液中共存的有机物等因素对光降解影响。结果表明,光催化降解PAEs是较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的方法。

3.2 催化臭氧氧化

水中的有机物经臭氧氧化后,具有更好的可生化能力,氧化产物更容易被后续的生物方法所去除。自从发现催化臭氧化能够氧化或降解单独臭氧氧化很难完全氧化的难降解有机物、提高臭氧氧化效率以来,催化臭氧化法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催化臭氧化是当今国内外环保科研者最感兴趣的研究热点之一。

施银桃,等[24]研究了水溶液中DMP的臭氧氧化,考察了pH值、温度、臭氧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周云瑞,等[25]以Al2O3作为催化剂以及将Al2O3作为载体负载Ru制备的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降解DMP,得到了较好的催化效果。陈乐,等[26]研究了碳黑改性TiO2(CB-TiO2)薄膜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DBP,结果表明,光催化臭氧化(TiO2/UV/O3)对DBP有很好的去除率,DBP完全矿化过程遵循零级反应。

J.Grzechulska[27]认为在臭氧和紫外光间存在着1个协同作用,能够产生更多的氧化自由基,同时能从反应物和一系列中间产物中产生活化态物质和自由基,证明UV/O3氧化DMP是可行的。Byung Soo Oh[28]等利用O3、UV和UV/O3结合3种工艺,评价他们在去除DEP的效率和减少其雌激素活性的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紫外工艺最有效,能够达到DEP的完全矿化。研究还发现,UV/O3工艺可以减少诱导雌激素的副产物产生。

4 活性炭吸附

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通过不同种类吸附剂的吸附加以去除。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在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与其他催化氧化技术相结合,作为1种高效、无污染的PAEs去除方法,被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应用到实际的污水处理中。

N Adoum,等[29]研究表明活性炭粉末对邻苯二甲酸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S.Venkata Mohan,等[30]通过实验,发现活性炭具有吸附DEP的能力。吴贤格,等[31]研究了臭氧活性炭与光催化联用降解饮用水中DEHP。当使用臭氧浓度为2.0 mg/L、活性炭负载TiO2催化剂浓度为0.02 mg/L、pH=10时,对DEHP含量为12.04 mg/L的饮用水光催化降解6 h,DEHP的去除率可达99.5%。Li Laisheng,等[32]通过实验,发现颗粒活性炭臭氧生物活性碳联用处理水中PAEs十分有效。实验结果表明,用以上的方法去除率高达93%以上,但当PAEs侧链和支链加长时,去除的效果会下降。刘军,等[33]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PAEs(DMP、DEP 和DBP)的去除效果,随着臭氧接触时间的增加,去除率随之增加,比较合适的臭氧接触时间为15 min。

5 结语

水中PAEs污染物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处理工艺主要以生物处理为主,生物处理尽管应用广泛,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受降解时间的影响。催化臭氧化作为1种高效无污染降解途径,在最近几年被很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由于每种途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的研究倾向于多种降解途径联用,例如,O3/活性炭/UV,UV/O3等。大多数催化氧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降解方法被提出。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精选7篇)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1篇1 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目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品大约有87 000种, 这些化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