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阿里巴巴的技术之路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阿里巴巴的技术之路(精选3篇)

阿里巴巴的技术之路 第1篇

每个人都记得, 当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完成上市之后, 马云口中的三大战略——全球化、农村电商和大数据。作为阿里巴巴的旗下的旅游业务, 特殊的行业属性赋予了他对全球市场更为迫切的渴望和按捺不住的国际化野心。

梦想并不骨感, 真实地摆在面前

让梦想真实呈现的, 直白地说, 我们可以归功于庞大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国人日益富足的腰包以及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在国际, 欧美国家的旅游电子商务呈集团化发展势态, 海外战略成效显著, 全球化市场业已形成, 国际收入占半壁江山。此前的数据显示, 两大在线旅游巨头Priceline和Expedia分别有85%和44%的预订量来自国际业务;而后起之秀Trip Advisor则有51%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相比之下, 国内的在线旅游公司的表现就相形见绌, 虽然不乏携程这样跻身全球行业市场份额前十的公司, 但更多依赖的是国内市场巨大的购买力。

然而, 背靠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天然的“优质基因”。根据e Marketer的数据,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在线旅游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2014年达到30%, 相比之下的美国2014年仅达到6.5%的增速。而国家旅游局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则显示,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 比上年增长9.0%。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中国出境游客对全球旅游市场的繁荣可谓是功不可没。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观察结论——在遭遇经济危机时, 旅游预算是国外家庭优先削减的, 但这种情况似乎并没出现在中国。于是我们看到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报告说2015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2150亿美元, 占当年全球游客海外花费的17%, 中国已然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和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

如今, 我们每每都会谈起这样的现象, 从中国人掀起的奶粉抢购大战, 到香榭丽舍大街奢侈品疯狂扫货, 再到马桶盖的国际搬运工, 中国人似乎已经占领世界了, 中国游客强大的购买力能买光一个巴黎甚至一条华尔街。

现实也不骨感, 阿里基因中流淌的丰满势能

“互联网女皇”的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尔早些时候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认为, 中国互联网的附着力主要来自广告、商务、旅游和金融。旅游, 再一次成为关键词。背靠阿里巴巴的阿里旅行, 其势能有多强, 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们有必要先看看消费市场的变化。

中国消费市场日新月异, 消费者行为模式也正迅速改变, 获得心仪的产品与服务是他们最关心的;而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群的成长, 旅行的意义已经悄然改变, 成为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愿意把中国的旅游消费者诉求分为四大类, 那就是出行、入住、度假、购物。当下的中国正在由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旅游”进入度假或者进入旅行的阶段, 在线旅游公司提供的应该是一个有内生有外延的服务平台。人们谈论更多的消费升级新机遇, 说白了就是在消费升级的背后, 迎来了服务型电商平台的肇始。

那么阿里旅行可以定位成一家旅行服务型电商开放平台, 阿里旅行与携程、途牛等OTA公司不同, 是依托阿里巴巴大平台建立的在线旅游平台。阿里旅行的每一个创新动作, 均是阿里生态体系势能的输出, 在这背后是阿里系的“最强势能”组合——阿里3.5亿活跃用户、芝麻信用、支付宝、花呗、阿里云以及高德地图等。

相比其它OTA, 通过平台的模式帮助消费者和商家实时连接起来, 更容易贴近游客需求, 便于供应商不断完善和优化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同时, 可利用阿里大数据打通不同场景, 为平台上的供应商提供最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这个平台, 如果日后能够做到商品和服务的高效契合, 那么看起来就会是一个颇具生态效应的全球化平台。提供了高效连接消费者和企业的创新平台, 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航司、酒店、旅游目的地还是出行服务甚至餐馆, 你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用户。

双11阅兵, 检验阿里旅行国际化成绩单

正如阿里旅行对外宣布的一样, 2016年阿里旅行最关键的战略是全球化——促进中国境外游市场的增长以及吸引更多国际旅行公司加入阿里旅行的平台, 以及通过与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整合, 提供一站式的客户体验。

而今年的双11无疑就成为检验一年以来阿里旅行国际化战略的最佳战场。

在酒店方面, 万豪、希尔顿、雅高、温德姆、香格里拉、悦榕庄、喜达屋等全球知名高端酒店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区门店一同加入双11大促。万豪酒店集团更是宣布, 在双11期间, 将把自身会员体系与阿里旅行会员打通。另外阿里旅行火车票入口现在联通了欧铁, 可以直接购买欧铁票, 与此同时, 赫兹租车也高调进驻阿里旅行。

以上声名赫赫的都是国外的品牌, 这与前两年双十一的明星商家都是国内旅行社, 国内酒店等相比, 阿里旅行的国际化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 逐渐从国内走向国际, 这从国际知名航空、酒店、度假、租车集团都纷纷进驻阿里旅行可见一斑。

结语

阿里资深设计师的自学设计之路 第2篇

专访人物专访介绍:

阿里巴巴资深设计师,半路出家,大学专业是程序设计,机缘巧合下入了这行,至今已有5年半;

曾就职于北京呱呱视频(当时总监是UI中国的朱君),就职8个月;

底进入阿里,距今已4年,设计之余也是人物摄影高手。

工作篇:

1,聊一下您是如何从程序转到设计的吧

答:因为小时候很喜欢玩游戏,梦想有一天能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所以大学学了程序设计这个专业。但后来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很普通,经过两三个月的程序员工作生涯,备受挫折。在工作之余,机缘巧合下看见了当时很火的千千静听播放器的皮肤设计大赛,发现参赛的作品都非常普通。由于初中的时候跟着姐姐学习过Photoshop和CorelDraw等软件,我自认为能比那些参赛选手做得更好。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能当好一个设计师。后来有次在公司和设计师起了一些冲突,设计师便让我you can you up,于是我顺利得取代了他,并且获得了领导好评。于是走上了这条路。

2,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设计师,聊聊您的自学经历吧

答:刚准备踏入这行前期,我看了不少UI设计的教程,学习了一些PS的小技巧,了解了切图等,这算是入行的基础知识。接下来的阶段,我每天坚持大量欣赏优秀作品,这个习惯到今天都没有改变。并且选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临摹和二次创作,再后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独立设计,以及临摹实物学习拟物化设计的技巧。这两个阶段,我积累了视觉的基本功。另外在呱呱工作期间,从朱君身上学到了不少工作沟通技巧。之后我面试了腾讯、淘宝等公司,感谢当时面试官指引了我交互设计的不足之处。从那阶段开始,我开始大量阅读交互类的文章,与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交流,补充自己在交互和产品功能理解上的不足之处。

3,您在阿里担任什么职务呢?聊聊您负责的工作吧

答:现在担任资深设计师,主要负责阿里妈妈旗下的广告展示设计。阿里妈妈事业部承担了阿里集团近70%的营收,主要大家所熟知的直通车和钻展。设计师在这样的项目中,主要是去思考广告的形式,不断地通过数据的验证去提高广告收入,为卖家创造更大的价值。每当看到自己的设计为卖家以及阿里集团赚到更多的钱,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4,在您看来,想胜任您目前的职位,需要什么样的关键技能呢?

答:作为视觉设计师,首先视觉表达能力一定是第一位。但是除此之外,了解每个产品的功能需求,专业交互知识,数据解读能力都至关重要,

了解产品能让你知道你应该做什么,了解交互能让你把事情做得更好,数据解读能让你做对的事。当你累积了足够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沟通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变强。

5,说说你进入设计行业这五年半里最苦闷的阶段吧,那时是如何度过的?

答:最苦闷的阶段应该是刚加入阿里的时候。由于自己当时的能力不足,跟团队里的产品经理沟通不是很顺畅,开会也经常出现听不懂的地方。设计也被集团高层批评,幸好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做出了让高层满意的作品。感谢我的主管和当时的总监一直在教导、鼓励我,让我走过那个苦闷的阶段。另外我也感谢那些给我建议的行业前辈。

6,很多自学的同学都停留在术的阶段,如何让自己不至于沦为P图工呢?

答:我个人认为设计师和美工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视觉设计能力的区别,而是设计师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设计师必须有更多的设计专业知识和交叉行业的知识(产品、交互、运营、数据、用研)。当你能用你的知识来解决产品的问题,你就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7,推荐一下您的私人书单

答:《至关重要的设计》《点石成金》《about face 交互设计精髓》《设计心理学》

8,用手机拍妹子有什么独门秘籍吗

答:很少用手机拍摄,手机拍摄主要靠构图。避开妹子的缺点,颜值高的拍脸,颜值低的拍长腿。都低的,靠后期。

9,在设计这条路上,有帮助过您,想特别感谢的人吗?

答:我的主管、Feel.J朱君。

生活篇:

1,和我们聊聊您包里都装了什么吧

答:包里有钱包、充电宝、眼药水、润唇膏、围巾、帽子、雨伞、相机。

2, 大家也想看看您家里/公司的工作台手机随意拍摄,请见谅。

3,您去过那么多地方,有哪个地方让你还想再去一次的?为什么?

答:北疆,因为秋天的北疆风景就像仙境一样。

4,能晒一张你最满意的摄影作品吗?(人物风景可以各一张哟)

答:主要还是以人像为主,所以多发几张人像

5,发一张自己最帅的相片涨粉吧请关注我的微博:abo_abo

您是怎么了解优设的,来吧!鞭挞我们吧

阿里帝国扩张之路 第3篇

直到出现的淘宝,支付宝(电子支付)和阿里云(云计算数据服务)之后,他的梦想才渐渐演变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鲨鱼与鳄鱼之争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之初,全球互联网正在进入第一个高潮,雅虎、亚马逊等美国网站的先行者纷纷上市;杨致远等人一夜暴富。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绝大多数网站都是门户网站,而马云坚定地选择不做门户,也不做B2C(商家对客户),而是做面对中小企业的B2B。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模式,造就了后来的马云。

早在2003年阿里巴巴把“淘宝”推向市场之前的1999年,邵亦波等人创办的易趣网已经稳居中国国内C2C(客户对客户)在线拍卖领域的龙头老大。此时的局势是:全球C2C霸主eBay网连续向易趣投资,并实现对易趣的完全控股。此时淘宝试图从中分一杯羹,简直难于登天。

马云对所有的业内反对不屑一顾,就此掀开对eBay易趣的大战。马云称,“eBay是海里的一条鲨鱼,可我是扬子江里的鳄鱼。在江里对峙,我稳赢。”依托8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为后盾,淘宝一上来就打免费牌,客户和商家完全免费,并五年内多次追加免费年限。并扬言,淘宝不指望三年内实现利润。

依据Alexa排名以及用户覆盖率,淘宝成立一年之后就宣布“击败”易趣,尽管在很多年里易趣的营收一直远高于淘宝。并且据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淘宝网和阿里巴巴另一个购物网站“天猫”(Tmall)的成交额总计2400亿美元。这个总成交额是亚马逊的两倍多,eBay的三倍。

支付宝崛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消费者的“钱包”,就掌握了资金出口,对于做电子商务来说,这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eBay收购易趣之后,就将自己的支付工具PayPal引入中国,2011年8月终止和阿里巴巴在全球速卖通业务上一年多的支付合作,根本原因是不希望助虎为患,帮淘宝做大速卖通以后,被支付宝取而代之。随后,阿里巴巴集团50亿元投资支付宝,力求打造一个真正全球化的、第一流的支付体系。而自2003年推出以后,凭借马云率先提出的“你敢用,我就敢赔”的口号以及“全额赔付”制度,不断赚翻人气的支付宝通过与澳大利亚最大的在线支付公司Paymate合作,建立了中文购物平台“海外宝”。此时PayPal再进行反击,基本上已经望尘莫及。支付宝的地位,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银联”,每日交易资金过亿。

淘宝和支付宝,成为eBay在中国久攻不下的两座桥头堡。即使惠特曼一再追加投资,甚至结盟环球资源,也还没能打破僵局。

短短3年时间,用户覆盖了整个C2C、B2C以及B2B领域。截至2007年12月31日,支付宝注册用户数已突破6 200万。到2008年9月1日,使用支付宝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日交易笔数超过200万笔。且交易服务的行业涵盖了除淘宝和阿里巴巴以外的虚拟游戏、数码通信、商业服务以及机票预订,覆盖的商家已经超过30万。

金融搅局者

08年马云的野心再度膨胀,将目光瞄准银行业,宣称:“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五年后他推出余额宝,开始对会员派发红利,倒逼保守的银行开放。上线8个月,开户数8100多万,超过中国股民数量;5000亿元规模,爆发式增长;流入速度无敌,每天最高百亿元;抢银行奶酪,2014年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

余额宝的完美逆袭已经让商业银行们难再淡定。为了尽量减少类余额宝产品分流存款带来的存款压力,各路类余额宝层出不穷,广发银行去年七月推出类余额宝产品智能金账户,交行则在两周之后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快溢通,建行则大力推广旗下基金公司的类余额宝产品增值宝。与余额宝抗衡的结果使得银行的负债成本大大提高。

随着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批评也纷至沓来。纷纷视其为“搅局者”。余额宝动了传统银行业垄地下的毫无风险的蛋糕,自然引得银行业不满。今年三月份的两会,代表们对余额宝“鼓励”与“取缔”争执不休,最后银监会以“支付风险”为由,限制银行快捷支付的限额。

也许故事到这里就可以戛然而止了,但这肯定不是马云的作风。紧随其后,更加有噱头的娱乐宝问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也令传统金融监管部门只能疲于应付。

云端之战

随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确立“云+端”战略,不久前刚刚正式宣告入华的亚马逊AWS(Amazon Web Service),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这两个多年宿敌,在目前尚处冷门的云计算上,再次短兵相见。

对于亚马逊而言,AWS在全球几乎所向披靡,业界对AWS的市场估值,已经预见到2018年的千亿美金,中国是其志在必得的市场;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中国市场是云端战略的大本营,也是未来安身立命之本。

亚马逊AWS宣布入华后,阿里云连出三招:全线产品降价约30%,投入1亿元培育生态合作伙伴,筹划今年将云计算扩展至海外市场。

百度、谷歌搜索之战,淘宝、Ebay电商之战,QQ、MSN即时通讯之战,互联网前三次中美之争,尽管过程不尽相同,最后均以美方退出中国市场告终,此次云之战结果如何?亚马逊能不能坚守中国的市场份额?一切还有待时间的见证。

IPO前的巅峰投资

今年3月16日,阿里巴巴正式启动集团整体在美上市事宜。在此背景之下,阿里巴巴加快了并购步伐。纵观阿里这些年的投资情况,2008年之前,基本只有一两个,2010年是阿里投资的第一个高峰期,但全年也不到10个。从2012年开始,阿里脚步逐渐加快,其版图也在互联网领域全面布局。

仅从今年3月以来,阿里巴巴已经先后投资文化中国、佰程旅行网、视频通话软件Tango、拼车应用软件Lyft和银泰商业等,交易额总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马云和阿里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撒了超过200亿元进行“大采购”。

四月份,再次豪掷32.99亿元收入A股恒生电子20%股权,并云联手史玉柱出手65.36亿元将华数传媒20%的股权纳入囊中。不难看出,IPO在即,阿里巴巴在为IPO添砖加瓦。互联网分析师陈寿送指出,从时间点来看,其频繁投资也是为应对百度、腾讯两大巨头疯狂投资竞赛的举措。其投资方向主要着眼在和阿里业务能较强整合的以及有助于阿里巴巴打造生态圈的公司。

阿里巴巴的技术之路

阿里巴巴的技术之路(精选3篇)阿里巴巴的技术之路 第1篇每个人都记得, 当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完成上市之后, 马云口中的三大战略——全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