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精选6篇)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第1篇
练习题(第一章~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根据共价键断裂和形成的方式可以将有机反应归纳为()基本类型。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2.能供给电子的试剂称为()试剂。
A 亲核
B 亲电
C自由基
D 带电 3.对映异构属于()异构。
A 构造
B 立体
C 官能团
D 互变
4.底物分子的非手性部分与试剂作用后转变成手性部分,得到不等量的立体异构体的反应称为()合成。
A 对称
B不对称
C均相
D 非均相
5.NaHSO3与下列酮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速率为:CH3COCH3> CH3CH2COCH3> C6H5COCH3主要是由于()的影响。
A 诱导效应
B 场效应
C 共轭效应
D 空间效应 6.()是取代基引起的一种张力或阻力的效应。
A诱导效应
B 场效应
C共轭效应
D 空间效应 7.带有未共用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
A 碳负离子
B 自由基
C碳正离子
D 碳烯
8.连于碳正离上的任何给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能使碳正离子()的提高。A 稳定性
B 芳香性
C 亲核性
D 反应性 9.在反应中能提供空轨道的试剂称为()试剂。A亲核
B亲电
C 自由基
D带电
10.化学键均裂成两个带单电子的自由基,经自由基而进行的反应称为()反应。A自由基
B 加成 C 重排
D 消除 11. C H3CCCH3C属于()异构。
A 顺反
B 构造
C 官能团
D 互变 12.以上反应属于()反应。
A 立体专一性 B立体选择性
C取代
D 加成 13.一般用()表示吸电子的诱导效应。
A +I
B –I
C +C
D-C HH CH3CH2CHCH3I(CH3)3COKCH3CCCH3HH+CH3HHCCCH3+ CH3CH2CHCH2 1 14.CICCCOOH的酸性大于CCOOHCCI是由于()。
A 诱导效应
B 共轭效应
C 场效应
D 空间效应 15.带有正电荷的三价碳原子称为()。
A 碳负离子
B自由基
C碳正离子
D 碳烯 16.自由基中带单电子的中心碳原子是()杂化。A sp
B sp2
C sp3
D 没有
17.在反应中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同时且协同进行的反应称为()反应。A自由基
B亲电加成C亲核加成 D 协同
18.反应底物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称为()反应。A重排
B 加成 C 取代
D 消除 19.有(),所以可以与它的镜像重合,无旋光性。CHOCHH A 对称中心
B 对称轴
C 对称面
D 交替对称轴 20.与之间的关系属于()异构体。HHHHH A 构造异构
B对映异构
C构象异构
D 互变异构 21.一般用()表示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A +I
B-I
C +C
D-C 22.氯代酸的酸性为:C 是由于()。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场效应
D 空间效应 I3CCOOH>CI2CHCOOH>CICH2COOH>CH3COOH 23.以下碳负离子的稳定性顺序为 RCC> R2CCH> R3CCH2是由于碳原子()的不同。A 杂化类型
B所带电荷
C体积
D 连接的氢原子数目 24.从反应物中除去两个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称为()反应。A消去
B加成 C取代
D 重排 25.在反应中,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发生转移或分子的碳架结构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反应。
A消除
B 加成 C 取代
D重排 26.CH2CHCHCH2 分子中有()共轭体系存在。
A P-π
B π-π
C σ-π
D σ-P H 27.酸性 OH > OHCH3是由于存在()效应。
A +I
B-I
C +C
D-C 28.有机物分子中的C-H键发生异裂,将质子转移给碱后形成的具有负电荷的三价碳原子体系称为()。
A自由基
B碳正离子
C 碳负离子
D 碳烯 29.碳烯是典型的缺点子基团,它们的反应以()为特征。A亲电性
B亲核性
C芳香性
D自由基 30.下列基团中最强的间位定位基是()。
A-I
B-NO2
C –COOH
D NR3-31.以下反应中,属于自由基反应的是()。
A CH2CH3CHCH3CHCH3HBrBr B CH3CHCH2CH3CH2CH2BrHBrH2O2 C + Br2Br+ HBrFe D + CHOCHO 32.CH3CHCH3 分子中有()共轭体系存在。A P-π B π-π C σ-π D σ-P 33.碱性NH2< RNH2是由于苯胺存在()效应。A +I B-I C P-π D-C 34.有机物分子中的C-H键发生异裂,形成的具有正电荷的三价碳原子体系称为()。A自由基 B碳正离子 C 碳负离子 D 碳烯
35.CH3HHC6H5C6H5BrC2H5OKHBrC6H5CH3C6H5H反应产物为Z构型,属于()反应。A取代 B协同 C立体选择性 D立体专一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不得分)1.有机反应历程是研究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产物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A 试剂的进攻 B 中间体的形成 C最后的产物 D 温度 E 催化剂 2.()都属于立体异构。A 构造异构 B 构象异构 C 对映异构 3 D 顺反异构 E 互变异构
3.诱导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产生影响。A化合物酸碱性 B 反应的中间体 C 反应速度 D 反应产物 E 反应方向
4.自由基形成的方式主要有()。
A 热解 B 光解 C 用金属处理卤代烃 D 加酸 E 加碱 5. COOH 没有()这些对称因素,有旋光性。OHHCH3 A 对称轴 B对称面 C 对称中心 D 交替对称轴 E 互变异构 6.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产生影响。A化合物酸碱性 B 反应的中间体 C 反应速度 D 反应产物 E 反应方向
7.影响自由基稳定的主要因素有()。A共轭效应 B空间效应 C溶液的碱性 D溶剂的极性 E 溶液的酸性碱
8.根据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可以将有机反应归纳为()三个基本类型。A离子型反应 B 自由基反应 C 协同反应 D 亲核加成 E 电环化
9.下列化合物中存在共轭体系的是()。A CH2CHCHCH2 B CHCHCH2 C C H3CH3 D CH3CHCH2 E(CH3)3C 10.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是()。A B C D E 11.常见的共轭体系有()共轭体系。A P-π B π-π C σ-π D σ-P E σ-σ
12.下列试剂中,属于亲电性试剂的是()。A B E C C2H5O C H3O D H E I 13.下列分子中不存在共轭体系的是()。A C B H3CHOHCH3CHCHCH2 C C H3CH3 4 D CH3CHCH2 E(CH3)3C 14.下列化合物没有芳香性的是()。A B C D E 15.诱导效应的强度与原子或原子团的()有关。A 质量 B电负性 C所带电荷的性质 D 体积 E 大小
16.碳正离子的形成可以通过()。
A 反应物直接离解 B 热解 C 重氮盐分解 D光照 E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与不饱和体系加成 17.下列分子中存在σ-π共轭体系的是()。A C B C C H3CHOHCH3H3CH3CH3 D CH3CHCH2 E(CH3)3C 18.有利于动力学控制反应的因素有()。
A升高反应的温度 B降低反应的温度 C延长反应的时间 D缩短反应的时间 E 光照
19.对活性中间体的结构,下属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正碳离子是S杂化 B烃基负离子是S杂化 P2P3 C 乙炔分子中的碳是S杂化D S杂化的碳呈平面构型 PP2 E 甲基自由基是平面构型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1.C6H5BrHOHHCH3有两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有四种立体异构体。()2.有任何对称因素的分子,实物与镜像可以重合,无旋光性。()
3.动态诱导效应是一种极化现象,发生时电子向有利于反应进行的方向转移。()4.碳正离子的稳定顺序为:ph3C〉ph2CH〉phCH2 〉R2CH〉 RCH2()
5.空间效应是取代基引起的一种张力或阻力效应,空间效应的大小与相互作用的基团的大小和形状无关。()6.是构造异构。()C 5 COH CCOH 7.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
8.不对称分子的实物与镜像重合,无旋光性。()
9.由于P-π共轭效应的作用,使得芳香胺的碱性比脂肪胺强。()10.以下碳负离子的稳定性顺序为 RCC > R2CC > R3CCH2()
11.CH3COOCH3H2O18CH3COO18H + HOCH3 以上反应生成的酸中含有O18,说明此反应是酰氧键断裂的反应。()12.对称分子的实物与镜像重合,无旋光性。()13.手性分子一定都是不对称分子。()14.碳烯有两个价电子。()
15.OHOHCOOHCOOHHH 有四个立体异构体。()16. C 是一对对映异构体.()
17.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为:C6H5CH2>(CH3)3C>(CH3)2CH>CH3CH2>CH3()CH3CIHC2H5C2H5HCCIH3C
四、解释说明题 1.过渡态理论 2.构象
3.共轭效应及常见的共轭体系 4.动态立体化学
5.诱导效应以及诱导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主要影响 6.碰撞理论 7.不对称合成以及不对称合成的方法 8.空间效应(B-张力、F-张力、I-张力)9.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10.立体异构
11.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12.有机反应历程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13.手性分子及其与对称因素的关系
五、简答题
1.从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以及结构方面分析,为什么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为:
2.从诱导效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为什么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是: 6 3.举出一个热力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4.从碳正离子所带电荷的性质分析,碳正离子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5.举例说明立体选择性反应与立体专一性反应的异同。
6.从共轭效应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说明以下化合物的酸碱性顺序。NO2 >HOHO 酸性:
NH2NH2O2N> 碱性:
7.从电子效应对化合物酸性的影响说明以下化合物的酸性顺序。OHCOOH>COOH>COOHHO 8.比较下列羧酸负离子的稳定性,并说明原因。CH3CHCOOCH3CHCOOCH3CHCOOBrCH2CH2COOFOHBr 9.比较下列化合物脱水反应速度的快慢,为什么? A2CHCHCH2CHCHCH2OH BOHCHCHCH2CH3CH3CH C CHCH2CH2CH2OH3CH2CHCH D CHCH2CH2CH3CHCH2OH 10.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并说明原因 R CHORCOR RCOCH3 C6H5COR 7 练习题(第五章~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SN2表示()反应。
A 亲电取代 B 亲核取代 C 单分子亲核取代 D 双分子亲核取代 2.以下烃基结构对SN1反应速度的影响正确的是()。A 3 O > 2 O > 1 O > CH3 B CH3 > 2 O > 1 O > 3 O C 2 O > 3 O> 1 O > CH3 D 1 O > 2 O >3 O> CH3 3.被消除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在1、3-碳原子上得到三元环的消除反应称为()。A α-消除 B β-消除 C γ-消除 D 反式-消除 4.E1表示()反应的历程。
A 顺式消除 B双分子消除 C 共轭碱消除 D 单分子消除 5.反应RCHO + HCN RCH(OH)CN 是()加成反应。A 亲电 B 亲核 C 自由基 D 协同
6.C6H5CHO + CH3CHO C6H5CH=CHCH0(在稀碱的作用下)的反应是()反应。A 酯缩合 B 酯与醛酮缩合 C 羟醛缩合 D 酮醛缩合 7.SN1表示()。
A 亲电取代 B 亲核取代 C 单分子亲核取代 D 双分子亲核取代 8.以下烃基结构对SN2反应速度的影响正确的是()。A 3O > 2O > 1O > CH3 B CH3 > 1O >2O > 3O C 2O >3O> 1O > CH3 D 1O > 2O >3O> CH3 9.在同一个碳上消除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得到卡宾的消除反应称为()。A α-消除 B β-消除 C γ-消除 D 反式-消除 10.E2表示()反应的历程。
A 顺式消除 B双分子消除 C 共轭碱消除 D 单分子消除 11.反应是()加成反应。
A 亲电 B 亲核 C 自由基 D 协同 12.是立体选择的()加成反应。
A 顺式 B反式 C立体专一 D 顺反都有
13.反应 CH3CHCH2 + HBrH2O2CH3CH2CH2Br 产物不遵守马氏定则是因为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A 亲电 B 亲核 C 自由基 D 协同 14.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是()。
A 构型保持 B 构型转化 C 部分保持 D 部分转化 RC CH HHR CC H2 BB 1 15.邻基参与历程实际上是分子内的()反应。A SN2 B SN1 C 亲电取代 D 亲电加成 16.被消除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相邻的两个原子上,消除结果生成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消除反应称为()。
A α-消除 B β-消除 C γ-消除 D 反式-消除 17.
表示()反应的历程。HC6H5CH3 A 顺式消除 B反式消除 C α-消除 D γ-消除 18.CH2CH2 + Br2CH2BrCH2Br 是()加成反应。A 亲电 B 亲核 C 自由基 D 协同 19.是()取代反应。
A 亲电 B 亲核 C 自由基 D 协同
20.以下醛酮亲核加成反应活性顺序正确的是()。A RCOCH3>RCOR>COCH3>RCHO B RCOCH3>RCORCOCH3>RCHO> C RCOCH3>RCORCOCH3RCHO>> D RCOCH3>RCORCOCH3RCHO>> 22.在酯的水解反应历程中BAC2表示()。
A 碱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反应 B酸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反应 C 碱催化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反应 D酸催化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反应 23.以下亲核试剂亲核性强度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RO>OH>ArO>RCOO>ROH>H2O B ArO>RO>OH>RCOO>H2O>ROH C OH>ArO>RO>RCOO>H2O>ROH D OH>ArO>RO>RCOO>ROH>H2O 24.E 表示()。1CB A 顺式消除 B双分子消除 C共轭碱消除 D 单分子消除 25.
产物符合()规则。
A霍夫曼 B查依采夫 C 马氏 D 定位
26.以下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 + H2SO4S C H3CH2CHCH3OHN(CH3)3CH3CH2CHCH2 95% 2 CHCH + ROCHCH2OR A亲电 B亲核 C 自由基 D协同
27.AAc1表示在酯的水解反应中()反应的历程。
A 碱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反应 B酸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反应 C 碱催化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反应 D酸催化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反应 28.下列试剂中亲核性最强的是()。A F-B Cl-C Br-D I-2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是一步反应 B一般情况下氟不能直接对烯烃加成 C 多数烯烃不与碘直接加成 D炔烃也能进行卤素的反式加成 30.以下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活性顺序正确的是()。A CICH2CHO>CH2CHCHO>CH3CH2CHO>BrCH2CHO B CH2CHCHO>CICH2CHO>CH3CH2CHO>BrCH2CHO C BrCH2CHO>CH2CHCHO>CICH2CHO>CH3CH2CHO D CICH2CHO>BrCH2CHO>CH3CH2CHO>CH2CHCHO 31.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大的是()。A CH3 B CI C OH D 32.以下亲核试剂亲核性强度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RO>OH>ArO>RCOO>ROH>H2O B ArO>RO>OH>RCOO>H2O>ROH C OH>ArO>RO>RCOO>H2O>ROH D OH>ArO>RO>RCOO>ROH>H2O 33.下列基团中最强的邻对位定位基是()。A-Cl B O C OCH3 D R 34.E1 表示()反应。
A 顺式消除 B双分子消除 C共轭碱消除 D 单分子消除 35.产物符合()规则。C A霍夫曼 B查依采夫 C 马氏 D 定位 36.以下反应属于()加成反应。H3CH2CHCH3OHH 3 RCHO + CNRCCNO A亲电 B亲核 C 自由基 D协同
37.下列化合物最容易进行SN1反应的是()。ACH3CH2CHBrCH3 B(C C DCH3)3CBrH3CH2CH2BrBr 38.下列试剂中亲核性最弱的是()。A H B R2OO C ROH D HO 39.下列对反应生成的碳正离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过渡态 B 活性中间体 C 反应物 D 产物
40.以下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速度最慢的是()。A NO2 B CN CCOOH D N(CH3)3 41.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大的是()。A CH3 B CI C OH D 42.通过自由基进行的反应产生的活性中间体是()。A碳正离子 B自由基 C碳负离子 D 卡宾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不得分)1.
CH3CCH3CH2Br CH3+ H2OCH2CH3 CCH3CH3OHCH3CCH3CH2CH3 OCH2CH3++(CH3)2CCHCH3 +CH2CCH2CH3CH3 以上反应的四种产物说明这个反应经历()了反应历程。A 碳正离子重排 B SN1 C消除 D SN2 E 电环化 2.下列反应中属于亲核取代反应的是()。A C 6H6 + H2SO4C6H6SO3H B C H3CH2CH2Br + CH3CH2SNaCH3CH2CH2SCH2CH3 C(CH3)2CHOH + HBr(CH3)2CHBr D C 6H5CH2CI + NaOH(H2O)C6H5CH2OH E C H2CH2 + Br2BrCH2CH2Br 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4 A 烃基结构 B 离去基团 C 亲核试剂 D 溶剂的极性 E 温度
4.下列试剂中,属于亲核性试剂的是()。A B E C C2H5O D H E I CH3O 5.对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有利的因素有()。
A羰基上连有供电子的基团 B羰基上连有吸电子的基团 C羰基与苯相连 D 酸碱催化 E 光照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HO+ HCIHOCCH3CH3HC2H5C2H5+ I 1.
以上反应发生了构型转化,说明此反应是羟基从碘原子的背面进攻而引起的一步反应。()2.溴与烯烃的反式加成说明该加成反应是一步加成反应。()3.苯炔既可以发生亲核加成,也易和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4.SN1反应有两个过渡态。()5.E2和SN2是同时发生并相互竞争的反应。()6.亲核性的碳负离子(或烯醇负离子)与亲电性的共轭体系进行的共轭加成反应称为Michacl加成。()
7.SN2反应有两个过渡态。()
8.E1和SN1是同时发生并相互竞争的反应。()
9.CH3Br + OHH2OCH3OH + Br以上反应属于SN1历程。()
10.消去反应过程中需要断裂共价键,故需要活化能较取代反应高。()11.硝基是邻对位定位基。()
12.羟基是斥电子的基团,它的存在使苯环上的电子密度增大,对亲电取代有利,是邻对位定位基。()
13.CH3Br + OHH2OCH3OH + Br属于SN2历程。()
14.消去反应过程中需要断裂共价键,故需要活化能较取代反应低。()
15.羟基是吸电子的基团,它的存在使苯环上的电子密度增大,对亲电取代有利,是邻对位定位基。()
16.取代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原有取代基的性质。()
17.E 消除与 E消除一样,有立体选择性。()12 5 18.硝基是吸电子的基团,它的存在使苯环上的电子密度减小,对亲电取代不利。()
四、写出以下反应的主要产物 1.O(CH3)3CLiAlH4 2.CCCH3CH3HH+ CBrBr 3.CH3CHCH2O+ H2OH 4.CH3CH2CHCH3OHN(CH3)3 5.CH3CH3HHBr2 6.CH3CHCH2OC2H5O 7.CH3CH2CI +(CH3)3CONa 8.CCCHOHHHg2 HH2O 9.HC6H5C6H5CH3HBrOHC2H5OH 10.O +(C6H5)3PCH2 11.CCHCH3HCH3+ Br2 12.CH3CH2CCNa +CH3CH2CI 13.PhCHO +(C6H5)3PCHCH3BuLi 6 14.CH2CHCH3OHN(CH3)3 15.2CH3COOC2H5EtONaEtOH 16.C6H5CH2CI +(C2H5)2NH 17.NO2CINO2NaHCO3100OC 18.CH(CH3)2CH3CIHOHC2H5OH 19.CH3CHO + CH2(COOH)2 20.CH3COCH3 +(C6H5)3PCHPh 21.(CH3)2CHBr + CH3CH2SNa 22.CINaNH2NH3 23.CH3CHCHCH3CH3S(CH3)2NaOC2H5CH3CH2OH 24.HC6H5C6H5HCH3BrOHC2H5OH 25.CH2CH2COOC2H5CH2CH2COOC2H5Na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不对称烯烃与酸的加成产物为什么大都符合马氏定则。
2.为什么在亲核取代反应中,对和型卤代烃无论SN1还是SN2都有突出的活泼性。C 3.为什么热消除反应必定是顺式消除。
4.亲核取代反应中离去基团的离去难易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I-是比Cl-更好的离去基团?
5.影响消去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说明为什么酮与酯缩合时酯的活泼顺序是 HCHCICH C 7 CH3COOR > CH3CH2COOR >(CH3)2CHCOOR >(CH3)3CCOOR。
7.C和C在含水乙醇中进行碱性水解时,如果增加水的含量,则反应速度下降,而(在同样的条件下,反应速度则加快,为什么? H3IH3CH2ICH3)3CCI 8.苯乙烯加溴,只得到1,2-二溴苯乙烷而无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发生,为什么? 9.苯环上的取代基定位效应
六、反应历程题
1.写出用NBS 对丙烯进行α-溴代反应的历程(在ROOR存在下)。2.写出以下反应的反应历程 C H3CH2CH2BrC2H5ONaCH3CHCH2C2H5OHNaBr 3.写出以下反应的历程
CRCH2OH RR+ HXRCH2RRCX+ H2O 4.写出以下反应的机理,并说明为什么该反应是立体选择的反式加成 CH3CH3Br2HBrCH3CH3BrHBrHCH3CH3HBr+HH 5.写出以下反应的历程 CH2(COOCH2CH3)2 + CICH2C6H5C2H5OC6H5CH2CH(COOCH2CH3)2 6.写出以下反应的机理,画出反应位能与进程图并加以说明(CH3)3CBr + OHH2O(CH3)3COH + Br 7.写出以下反应的历程,并说明该反应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反应 R2CO + NH2YR2CNY 8.写出苯甲醛在空气中自动氧化的过程
9.写出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画出反应位能与进程图并加以说明 10.写出以下反应的历程 RCOOR“ + H3ORCOOH + HOR” 11.说明和解释以下反应的历程
+ H3O83%17%CH2 +(CH3)3COH)2C3(CHH2O(CH3)3CCI 8 12.说明以下羧酸酯热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CH3COOCH2CH2C2H5C2H5CHCH2 + CH3COOH 9 练习题(第八章~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碳正离子重排是()重排。A 亲电 B 亲核 C 自由基 D 协同 2.在亲电重排中,迁移基团是以()的形式转移的。A 正离子 B 负离子 C 自由基 D 中性分子 3.周环反应是通过()的反应。
A 碳正离子中间体进行 B 碳负离子中间体进行 C 自由基中间体进行 D环状过渡态协同进行 4.FMO表示()。
A 最低空轨道 B最低电子占有轨道 C 前线轨道 D最高电子占有轨道
5.单分子的电环化反应基态时起决定作用的是()。A 最高电子占有轨道 B最高空轨道 C最低电子占有轨道 D最低空轨道
6.环化加成反应是分子间的()反应。A 加成 B 取代 C 协同 D 置换 7.碳负离子重排是()重排。A 亲电 B 亲核 C 自由基 D 协同
8.在亲核重排中,迁移基团是以()的形式转移的。A 正离子 B 负离子 C 自由基 D 中性分子 9.
CH3HCH3HHH175oCHHCH3CH3 反应是通过()的反应。
A 碳正离子中间体进行 B碳负离子中间体进行 C自由基中间体进行 D环状过渡态协同进行 10.HOMO表示()。
A 最低空轨道 B最低电子占有轨道C 前线轨道 D最高电子占有轨道 11. +是()反应。
A 电环化 B环加成 C σ键迁移 D 离子型 12.电环化反应是分子内的()反应。A 加成 B 取代 C 协同 D 置换 13.LUMO表示()。1 A 最低空轨道 B 最低电子占有轨道C最高空轨道 D 最高电子占有轨道
14.单分子的周环反应在基态时,其反应途径和立体选择性是由其()对称性决定的。A 最低空轨道 B最低电子占有轨道C 最高空轨道 D最高电子占有轨道 15.重排反应一般是()过程。
A 可逆 B不可逆 C 一步反应 D 一个过渡态的 16.下列重排反应属于亲电重排的是()。
A 霍夫曼重排 B 瓦-梅重排 C 频钠醇重排 D 魏狄希重排 17.通过环状过渡态进性的反应是()。
A亲电取代 B亲电加成 C环加成 D 亲核取代
18.单分子的周环反应在激发时,其反应途径和立体选择性是由其()的对称性决定的。A 最低空轨道 B最低电子占有轨道C 最高空轨道 D最高电子占有轨道 19.亲电重排和亲核重排的最大不同在于反应的()不同。A 过渡态 B活性中间体 C能量 D 步骤 20.下列重排反应属于亲核重排的是()。
A法沃斯基 B 瓦-梅重排 C弗瑞斯 D 魏狄希重排 21.链状共轭多烯π体系两端碳原子之间形成σ键或其逆反应都叫做()反应。A 加成 B取代 C电环化 D置换
22.ψ2是1,3-丁二烯的()轨道。
A HOMO B LUMO C最高空轨道 D 最低电子占有轨道 23.魏狄希重排是()重排反应。A亲电 B亲核 C自由基 D 协同
24.在以下反应中,属于周环反应的是()。
CH2CH3CHCH3CHCH3HBrBr CH3CHCH2CH3CH2CH2BrHBrH2O2 + Br2Br+ HBrFe+ CHOCHOABCD
二、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1.以下反应是分子间重排反应。()NHNHH2NNH2H 2.以下反应是通过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反应,是周环反应。()CHO+CHO 3.以下是[3,3]σ键迁移。()CH3CH3225OCH3CH3 4.以下反应是分子内重排反应。NHNHH2NNH2H()5.以下反应是亲核加成反应。()CHO+CHO 6.轨道对称性守恒是指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着协同反应的进程。()7.HOMO和 LUMO统称为前线轨道。()
8.轨道对称性守恒是指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着离子反应的进程。()9.HOMO是指最高电子占有轨道。()10. CH2NH2OH是碳负离子的重排反应。()
11.轨道对称性守恒是指分子轨道的对称性控制着自由基反应的进程。()12.LUMO是指最低空轨道。()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电环化反应中,为什么当共轭体系中,π电子数是4n时,热化学反应是按顺旋方式进行,而光化学反应是按对旋方式进行。
2.举例说明电环化反应中,为什么当共轭体系中,π电子数是4n+2时,热化学反应是按对旋方式进行,而光化学反应是按顺旋方式进行。3.举例说明周环反应有哪些共同特点?
4.画出1,3-丁二烯在加热和光照条件下关环的示意图,并说明为什么1,3-丁二烯在加热条件下是顺旋关环,而在光照条件下是对旋关环。
5.举例说明什么是[4+2]环加成反应,以及影响该反应活性的因素?
6.画出1,3,5-己三烯在加热和光照条件下关环的示意图,并说明为什么1,3,5-己三烯在加热条件下是对旋关环,而在光照条件下是顺旋关环。7.举例说明热化学反应和光化学反应的主要区别。8.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四、反应历程题
1.写出以下重排反应的历程 NH2HNO2OH 2.写出以下重排反应的过程 H2O 3.写出以下重排反应的历程OH2NOHHNO 4.写出以下重排反应的过程RCONH2Br2OHRNH2 + CO2 5.写出以下重排反应的过程,并说明这是哪一种类型的重排RCH2OR“PhLiH3ORCHOHR” 6.写出以下重排反应的过程,并说明这是哪一种类型的重排CH2NH2OHHNO2O 7.写出以下反应的历程CN2C6H5CHOC6H5CHCOHOC6H5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第2篇
课程编号:I0100233 学时数:58(含课外学时)学分数:3.5 适用专业:材料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20分钟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材料,化工,轻工,纺织,制品等专业的主要理论基础课。是在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又为后续课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反应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先行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理解;并为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技成果打下必要的基础。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课程为《表面活性剂化学》、《化工工艺学》等。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作业和自学三个环节组成。授课采用口授、自学形式。作业未完成者不得参加考试。
注解:由于本专业物化课程课时数有限,所以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为学生自学内容,另后续课程《表面活性剂化学》将讲授第十章界面现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学时:58学时)
第一章 气体
(一)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道尔顿分压定律及阿马格分容定律
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4、临界状态及对应状态原理
(二)考试要求:
掌握:熟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气体的P、V、T,气体的密度,平均分子量;熟记道尔顿分压定律及阿马格分容定律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理解:压缩因子Z,临界状态及对应状态原理。了解: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及相关计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教学内容
1、物化中的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恒容热,恒压热,相变焓
3、单纯P、V、T变化和相变过程的计算
4、燃烧焓,反应焓,生成焓的概念及反应焓的计算
5、可逆体积功的概念及计算
(二)考试要求
掌握:熟记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恒容热、恒压热、摩尔定容热容、摩尔定压热容、相变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和可逆过程的概念;熟练掌握系统发生单纯P、V、T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体系的W、Q、△U、△H的计算;熟记可逆体积功的概念及计算。
理解:物化中的基本概念 了解:真实气体的节流膨胀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教学内容
1、卡诺循环的内容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3、熵的概念及计算
4、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
5、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的概念及计算
6、热力学基本方程
7、克拉佩龙方程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掌握:熟记卡诺定理、熵、熵判据、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标准熵、亥姆霍函数、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单纯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S、△A△G的计算;熟练应用熵变判断、亥姆霍函数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判断过程变化的方向及条件,掌握克拉佩龙方程及应用。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威关系式,热功转换规律及热机效率。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卡诺循环,偏摩尔量,化学势。
第四章 化学平衡
(一)教学内容
1、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
2、平衡常数测定及平衡组成计算
3、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的计算
4、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5、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二)考试要求
掌握:掌握用化学反应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方法;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掌握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的表达式及计算。
理解:了解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了解:了解真实气体化学平衡及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第五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与相平衡
(一)教学内容
1、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
2、理想液态混合物
3、稀溶液的依数性
4、理想溶液
5、理想稀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化学势
6、相律
7、单组分系统相平衡、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的相图、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二)考试要求
掌握: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的概念和相关计算;熟记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和理想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掌握相律公式及应用;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相图的绘制、相图的认知、相图的分析,能熟练标出相图各区的稳定相、点线面表示的意义,熟练绘制步冷曲线。
理解: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了解: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教学内容
1、反应速率的几种定义及测定
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3、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活化能
(二)考试要求
掌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基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的概念;掌握零极、一级和二级等反应的速率方程的积分和微分形式及其微分方程的计算及应用。掌握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活化能的概念。
理解:对行反应、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控制步骤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
了解:链反应机理的特点及支链反应与爆炸的关系
三、其它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物理化学》,肖衍繁
李文斌编,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参考资料:
[1]《物理化学》,宋世谟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物理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第3篇
专升本阶段教育是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 作的高素质 应用性人才 (齐再前,2011)。 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服务于专升本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 同时也是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综合性环节。 北京联合大学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高度重视, 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在毕业论文教学初期,学校组织专 家对毕业论文 选题进行把 关;在毕业论文教学中期,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 督促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快写作速度和提高论文质量;在毕业论文教学末期,对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大学生防抄袭软件检测; 学校组织专家对最终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 每年从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中择优分别进行二次和三次答辩评选院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并对获得优秀论文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但是目前, 在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择、 毕业论文内容和论文指导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1.选题研究范围过大 。 有些毕业论文题目研究范围过大, 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我国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这类题目超出了专升本学生专业研究的能力范围。 由于专升本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有限, 无法对存在的宏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把握, 结果只能是整合他人的研究成果, 很难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不足。
2.选题专业相关性不足 。 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审计等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实践进行相关研究。 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撰写与专业相关的总结、汇报等工作论文打下基础。 而有些毕业论文题目如:“关于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的思考 ”“××企业的营销策 略研究”等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相关性,学生为了写毕业论文, 需要从零起点开始学习, 花费几乎半年时间所写的毕业论文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未来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裨益。
3.选题过于老旧 。 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近些年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比较老旧的偏理论性题目,如:“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这样的题目由于没有新的研究进展, 也很少有公开的新的典型案例, 教师也写不出有新意的内容, 学生只能是把相关资料和别人写的论文进行整合。
4.选题难度过大 。 有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内容, 要求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前沿或者比较边缘的题目, 如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法务会计等相关内容。 这类题目理论界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本科生进行这类题目的研究难度太大。 而且这类题目偏重理论研究, 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通常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实用性不强。
(二)部分毕业论文内容存在的问题。
1. 理论部分比重过大 , 实证研究不足。 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几乎都是理论性的内容, 由于专升本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无法进行专业相关理论问题的创新研究, 只能从网上或是其他资料 上整合别人的 理论研究结 果, 这样论文就几乎没有新意和实用价值。 这类论文也偏离了专升本会计专业培养财务会计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偏重数据计算 , 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 这类论文比较典型地存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类论文中, 如 “工商银行财务报表分析”“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等,这类题目的论文专业实用性比较强, 比较适合专升本的学生, 可以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具体企事业单位的实践。 但有些学生只是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把进行相关财务分析的一些财务指标计算出来,并罗列在一起,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总结。
(三) 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也是专升本学生找工作和实习的时间段, 很多会计专升 本学生在会计 师事务所实 习, 正是事务所年终审计工作最繁忙的期间,有些学生长期在外地出差,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另外,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外省生源较多, 有些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工作和实习。 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做到定期去学校与指导教师沟通, 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 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这比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效果要差很多。
二、对策及建议
专升本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从高职院校选拔的优秀会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合理安排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尤为重要。
(一)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 组织专家在早期对全部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检查, 中期对毕业论文进度和内容进行抽查, 末期对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 这对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其中的不足是早期的毕业论文选题检查和末期的毕业论文质量抽查通常是把专家检查 结果的书面意 见传达给指 导教师, 这种书面的交流有时会表达不够清楚。另外,指导教师有时不能认同专家的书面建议, 还是坚持原来的论文选题。 建议专家对认为不够合理的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中存在的不足与相关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指导, 这样专家也可以回答教师的困惑。另外,建议每年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点评, 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和不足, 从而提高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水平。
(二)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专升本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应该是在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应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相对于本科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目前专升本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是指导教师指定题目,或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后确定题目。专升本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通常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兴趣点,但不知道与自己专业兴趣有关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建议在校内外专家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指南》可以方便学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的基础上从相关论文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能够给指导教师选择题目提供借鉴。 另外, 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性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实践,但有些指导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给学生指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题目,如果指导教师建议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题目不在《指南》中,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沟通,要求写《指南》中的相关题目。
(三)在2年级第1学期初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专升本阶段学制两年,通常在2年级第1学期末放寒假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主要在2年级第2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这段时间也是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期间,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且由于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的专业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指导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在短期内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指导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和论文内容的写作的压力也很大。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已经进行过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高职阶段也进行了毕业论文写作,已经有自己感兴趣的大致研究方向,而且经过一年的专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专业课教师 (指导教师) 的研究方向也有了大致了解。建议在2年级第1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在2年级第1学期初就可以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思考和查找写作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这样不仅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解决第2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和实习,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不能定期回学校接受指导教师指导的问题。 可见,提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都有帮助。
(四)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专升本学生与本科学生不同,他们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学习的是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差异较大。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另外,对于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应该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而且善于钻研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难度较大且收获也会较大的题目。 S
摘要: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对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择、论文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对其他院校专升本会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第4篇
[摘 要]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专升本层次的办学中,针对学习群体的特点,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人才的能力标准细则,以此为依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技能型人才到技术应用型工程师的跨越性转变。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 专升本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135-03
近年来身处制造业大省的广东,众多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越坎阶段,对机械类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由此引发越来越多的专科层次毕业生选择通过考试升入本科进一步学习,以提升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然而,作为承担专升本办学任务的本科院校而言,则面临着与四年制办学截然不同的情况:学生来自省内二十多家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十分庞杂,有汽车检测维修、机械制造、建筑机械、模具、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制冷等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教学计划亦相差甚远;有的课程例如机械设计基础,即便名称相同,但各校所制订的教学大纲、学时数、内容侧重、实验实训项目等等并不统一。因此专升本学生彼此之间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差异比较明显,对专、本两段的教学如何衔接制造了很大困难。
针对这一状况,为了保证办学质量,使学生感到升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安排和学习效果符合他们的期望值,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优化设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机械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又不断与时俱进,是一门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1]就机械工程学科主要的应用领域——制造业而言,机电产品类型五花八门,其研发和生产的过程环节众多,技术含量和工作难度参差不齐。显然,要成为该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知晓和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工程技术、操作技能、标准法规,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工程能力。
因此,有别于以技能为导向,以培养一线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的培养目标则定位于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的产业技术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能在本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与革新、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2],其具体内涵包括:(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2)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测控自动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3)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4)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形成人才的能力标准
将上述目标与机械行业专业标准结合后具体化为人才的能力标准细则(如表1所示),确保通过相应的课程或者教学环节构筑成有效的实现途径,从而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课程体系
在构建专升本阶段的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照顾到该类学习群体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另一方面要满足今后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需要,以“补充+强化”来达到“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工程技术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理论子模块和工程实践子模块,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在机电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设置一定分量的侧重理论性学术性的课程,如工程力学II(即材料力学)、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系统设计、专业英语等为学生今后从事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理论依靠,同时还设置了机电系统实践、典型机械构造实践、反求技术应用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电控制课程设计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项实践课群。
(二)素质素养通识课程模块
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某个具体专业的知识,掌握一门具体的职业本领,高等教育在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3]在校园中大学生学习各种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对于扩大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三观”极有裨益。
五邑大学建构有较为齐全的素质素养通识课程体系,包含上百门的艺术、人文、经济、管理、科学、工程等课程,专升本阶段必须从中选修3个学分。对学生而言,这些课程能学到如何思辨、如何自我引导和提升、如何成为高尚的人,或许会成为个人今后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四、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回答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针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系统化专业知识的专升本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大胆地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例如任务驱动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情景化教学等组织教学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教学模式中,有着与常规教学所不能及的优势,能比较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当推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这也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方式。
(一)学科竞赛
当前大学生学科竞赛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它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
在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学生每年可以参与的学科竞赛主要有校级的CAD竞赛、力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以及电子设计竞赛、省级的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和广州校际科技节学科大赛、国家级的“高教杯”快速成图大赛、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等等。由于这些竞赛的难度指标、综合性指标以及创新性指标存在梯度,所以非常适合专升本的学生特点,有利于对其进行分层次培养。例如,对一般化的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指导他们适度参加校级的学科竞赛;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层次较高的训练,参与挑战性更大的省级国家级竞赛,甚至还可以参与教师科研的项目。
(二)企业实践
毫无疑问,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学习和实习所能得到的收获不是在校园里的老师能给予的,这也是当下越来越多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原因。对学生而言,只有去到实际工作岗位才会对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所需的多项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产品测绘与工程制图能力、数控装备操作与编程能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生产组织与现场管理能力)有深刻体会,也才会明白每一门理论课程在实际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学生需要进行三个月的驻厂实习。与专科时期的顶岗操作工不同,首先企业必须经过遴选,最好是校企共建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拥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师,特别是企业认同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不会将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打工族,而是能将学生安排为工程师助理的身份在车间、品管部、工程部以及检测室进行轮岗,工程师定期为学生授课培训,比如“产业发展与行业概况”、“现场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并参与一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学生及时得以吸取企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了机电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连接。[5]
五、结语
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升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特征,较好地实现了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不仅在学历上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实现了从技能型人才到技术应用型工程师的跨越性转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初步认可,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而也践行了五邑大学“根植侨乡、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 注 释 ]
[1] 张宪民,陈忠.机械工程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2.
[2] 张建成,孙秀芳.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13(9):41-44.
[3] 邓光,曹雨平.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0-73.
[4] 杨瑾,季宜敬,崔锐博,等.实验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9-21.
[5] 王仲民,邓三鹏,等.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5):98-99.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第5篇
一、绪论
1、了解内容:有机化学定义及与药学的关系。
2、熟悉内容:有机化合物分类,有机化学研究方法,官能团。
3、掌握内容:共价键组成、属性,电性效应及影响。
二、立体化学基础
1、了解内容:立体异构类型,偏振光与旋光性。
2、熟悉内容:分子模型表示法,立体结构式表示法,构象异构。
3、掌握内容
(1)顺反异构类型、命名。
(2)旋光异构表示法、命名。
三、烷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
3、掌握内容:命名,化性(卤代及机理),游离基结构与稳定性。
四、烯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加成,氧化,α-H 活性及反应性,马氏规则。
五、炔烃和二烯烃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
3、掌握内容:命名,加成反应,炔氢反应,氧化反应,共轭双烯特性。
六、脂环烃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命名,结构和稳定性关系。
3、掌握内容:加氢,卤代,氧化。
七、卤烃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多卤烃性质与应用,亲核取代机理。
2、熟悉内容:结构与卤原子恬性,制备。
3、掌握内容:命名,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查氏规则,格氏反应。
八、芳烃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多环芳烃性质,氢化反应。
2、熟悉内容:非苯芳烃结构,定位规则解释。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取代反应,氧化,α-H 卤代,定位规则及应用。
九、醇、酚、醚
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硫醇,环醚。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物性。
3、掌握内容
(1)命名,醇的亲核取代,消除,氧化。
(2)酚的亲电取代,氧化。
(3)醚的成盐,断链反应。
十、羰基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醌类性质。
2、熟悉内容:结构,分类,制备,羰基活性,不饱和醛酮的反应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亲核加成,氧化,还原。
十一、羧酸及衍生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还原,脱羧反应。
3、掌握内容
(1)羧酸命名,酸性,亲核取代,α-H 卤代,二元酸的特性。
(2)衍生物命名,亲核取代, 酯缩合,酰胺降解。
十二、取代羧酸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
3、掌握内容:命名,各类取代酸的化性。
十三、含氮化合物
1、了解内容:硝基化合物的结构,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
2、熟悉内容:N 原子结构,胺的制备及偶氮化合物性质。
3、掌握内容:命名,碱性比较,酰化,苯胺亲电取代,氧化,重氮盐制备及性质。
十四、杂环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结构,芳香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五元一杂环性质,六元一杂环性质。
十五、糖类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单糖费歇尔结构式,哈沃斯结构式,变旋现象。
3、掌握内容:单糖氧化,成脎,异构化,成甙反应,双糖、多糖的组成。
十六、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萜类的基本结构,甾体结构及立体化学。
3、掌握内容:常见甾体命名及分类。
技巧让你化学选择题正确率飙升
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
1、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和策略
1、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更适合于基础较弱的考生。
(3)比较筛选法
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进而作出判断。
(4)特例反驳法
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反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选择技巧。列举特例或反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其中构造反例更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础较强的学生。
2、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例题详解】
1、排除法
例1、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3XO4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H3>YH3>ZH3
C.水溶液的pH值:Na3XO4>Na3 YO4>Na3ZO4
D.原子半径:X
解析:对于此类题目来说,逐一排除是比较稳妥的。由题知,X、Y、Z三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也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A、B、D选项明显可排除,最后确定C为正确答案。此题如从C选项直接突破的话,难度很大,可见,采取排除法,扬长避短,能显著降低题目的难度。
答案:C
2、特例反驳法
例2、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解析:此题可用特例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若A为O,M为Li则,A项O原子有8个电子,Li原子有3个电子,二者电子数之和为11,则A正确;B项中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则B错;C项中O、Li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则C错;D项中O、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则D错,故选A。
答案:A
3、定量分析法
例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
解析:根据信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每生成3molNa2S2O3,转移8mol电子,故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8mol/3电子;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出2.5m3CO2。故选择AD。
答案:AD
4、数据型选择题
例4、把2.1g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确定
解析:采取极端假设法分析。假设2.1g全是CO,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2.1g;假设2.1g全是H2,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也为2.1g。所以,把2.1g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必然为2.1g,与2.1g中CO与H2的所占比例大小无关。
答案:A
5、定量问题定性化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 、4 D、5
解析: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相当于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那么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后系数和应满足什么关系呢?
定容密闭容器,达平衡后,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说明平衡右移,故2+5>4+n,n<3,只有A符合题意。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第6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西藏及其它省区管理部门、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科研、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并能将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实践之中。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科学事业,具有强烈的现代科技意识,养成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作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诚信敬业精神。
2.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需的经济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具备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处理等基本技能。
3.英语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人才市场对大学生计算机等级的要求(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和二级)。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体育项目全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学制、学位、总学时、总学分
学制:二年 学位:管理学学士 总学时:1100 学时 总学分:65
(四)相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运筹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
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网络等。
(六)实践教学环节
1.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管理、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与信息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缩短专业工作的适应时间。
2.主要形式 以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以上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课外实践环节表 实践项目 总学时 实验 上机 实践 学分 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考试 考查 毕业实习10 周 √ 3 4
实习报告 毕业论文 7 周 √ 9 4
毕业答辩 毕业教育 1 周 √
电子工艺实训 2 周
2
按电子工艺大纲执行
认知实习
1 3
利用暑假 ERP 实习1 周 1 2
配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 实践创新
3
注:认知实习第 3 学期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ERP 实习、电子工艺实训等不影响其他课程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包含在上课周数之内。
(七)
教学时间分配表(附表一)
附表一:
教
学
时 间 分 配 表
一 二 总计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上
课 17 17 17
考
试 2 2 2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机动与生产劳动 2 1 2假
期 4 7 4毕业实习10 毕业论文(设计)7 毕业教育1 合计 25 27 25 18 95(八)各类课程设置比例(附表二)
附表二:
各 类 课 程 设 置 比 例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学时数 占总学时 百分比 按必修和选修划分 按理论和实践划分 必修课 学时数 百分比 理论 学时数 百分比 通识教育课 4 233 21 794 72
811 74 学科基础课 2 136 12 专业必修课 7 425 39 专业选修课 8 238 22 选修课 306 28 实践
289 26 公共选修课 2 68 6 总
计 23 1100 100
1100 100
1100 100 学 年 学 期 周 数 项 目
(九)专业培养计划进程表
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授 课 总 时 数 学分 考核 学
期 备注 学 时 理 论 实 践 实 验 考 试 考 查 一 二 三 四17 17 17 A A
通识教育
课
A1110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4 34
1
A111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1 51
1
A1110006 形势政策 12 12
1-2 6*
A0110009 英语 136 136
1-24
过级
小
计 233 233
4
B 学科基础课
B0931001 经济学原理
68
1
B0931002 会计学原理
68
2
小
计 136 136
4
C 专业必修课
C0931001 生产与运作管理 68 68
1
C0931002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51
33
C0931003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68
4
C0931004 财务与成本管理 51 51
2
C0931005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68 34
4 3
C0931007 Java 程序设计 68 514 3
C0931008 电子商务概论 51 343 3
小
计 425 238
187 25
7 11
D 专业选修课
D0915005 生产计划与控制 51 51
D0911019 科技论文写作 34 34
D0931003 统计学 51 51
D0931004 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34
2
D0912044 离散数学 51 51
D0911020 信息系统建模 51 343
D0911017 人工智能概论 51 343
D0931008 系统工程导论 51 51
小
计 238
170
9
修够14学分
E
公共选修课 68 34
4
共计4学分
总
计 1100 811
289 65
20 20
注:①各类课程中的实践学时为对应课程的上机与课程设计学时。
②专业任选课必须选够 14 学分。
任选课理论课时=所有任选课程理论总课时比例*238,任选课实践课时=238-任选课理论课时
③公共选修课修 4 学分;实践创新学分修 3 学分。
(十)主要课程简介
经济学原理: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经济运行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十大原理;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赋税的代价;国际贸易;国民收入、生活费用的衡量;生产与增长;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金融体系;国民收入帐户中的储蓄与投资等。
会计学原理:以会计信息为核心,围绕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这条主线,系统阐述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性质、会计信息、会计要素、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会计规范、综合案例等。
财务与成本管理: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制企业为对象,涉及企业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三大理财环节,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涉及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成本计算等若干理财专题。为非财务管理、会计学科的工科类学生、企业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知识服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本门课程主要讲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理论体系、目标和任务,工农业生产概论,生产与运作系统的选择与建设,生产和服务选址,生产和服务系统布置,生产与运作计划,计划信息系统,物资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作业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准时生产方式,石油企业生产管理概述,生产流程再造。
化学专升本培养方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