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性项目范文
互补性项目范文(精选12篇)
互补性项目 第1篇
关键词:互补性项目,投资包,资本预算,关联系数
0 引言
Miller和0’leary(1997)考察了Caterpillar公司1985年开始的工厂现代化工程投资计划及其实施过程,描述了该公司资本预算决策从独立项目到以现代化生产系统的转变,证实了企业前后期投资项目之间的互补性投资关系,提出了投资包(Investment bundles)的概念。投资包是核心产品的系列项目投资集合,即由相互加强、用来制造一系列特定“产品”的投资构成的投资集合。由于现行的资本预算模型———现金流贴现模型并没有反映企业前后期项目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互补性投资关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的朱武祥在企业产品更替投资资本预算:模型及实例一文中对现金流贴现模型的评价准则提出了质疑。首先,企业项目终止经营时的残值处理不合理,因为企业项目完成后,其固定固定资产可以通过适当的改造,用于后期项目投资。其次,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并非不可行,具有互补性投资特点的前期项目可为后期项目打好固定资产投资、营销网络、品牌等方面的存量资产基础,这样将极大地节约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收益率,企业前后期项目间形成了资源共享效应,使得前期净现值小于0的项目从整体来看是可行的。
基于企业前后期项目之间存在的互补性投资关系的假定,以净现值指标为决策变量,构建企业投资包资本预算模型,考虑互补性项目未来收益之间的关联性,给出企业互补性项目的决策准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1 投资包资本预算模型研究
设t代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时刻,A代表企业投资项目,I代表项目投资额,y代表投资项目预期的净现金流量,PV代表现值。NPV代表净现值,在企业的项目决策中,NPV>0表示项目实施后,可实现以企业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贴现率的超额收益;NPV<0表示项目实施后,未能达到以必要报酬率为贴现率的收益;NPV=0表示项目实施后,在必要报酬率贴现的基准上收回了初始投资额。
假设企业在t=0时刻考虑是否投资项目A0,投资额为I0,项目预期的净现金流为y0。在t=1时刻企业有一个与项目A0具有互补性的投资项目A1,需要增加的投资额为I1,项目预期的净现金流为y1。假设在项目A1出现后,项目A0的利润开始下降。
y1=y0,T1×(1+g),其中g是一个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决于企业是否投资项目A0。
假设企业在t=0时刻投资,这时将具有互补性的投资项目A0和项目A1看作是一个投资包。由于项目A0的投资,企业的生产组织能力及无形资产或者营销渠道等方面的积累,项目A1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增长趋势,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假设企业不选择在t=0时刻投资项目A0,而是在t=1时刻直接投资项目A1,那么企业的收益增长能力将有所欠缺。即:
设定:若企业在0时刻投资项目A0,则1(I0)=1。
若企业在0时刻不投资项目A0,则1(I0)=0。
根据假设g1=(g│1(I0)=1)>g0=(g│1(I0)=0),如果孤立评估项目A0,根据项目A0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值是否大于0来判断投资项目A0,PV(y0)-I0>0,则进行投资;反之则不投资。但是从企业整体来讲,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前后期项目的互补性来判断是否投资项目A0,应该比较项目A0对企业的整体贡献,即将项目A0和项目A1看作是一个投资包,需要比较前期投资项目A0时产生的现金流与后期投资项目A1产生的现金流之和与只投资项目A1产生的现金流的大小:
若PV(y0)-I0+PV(y0,T1×(1+g1)]-I1>PV[y0,T1×(1+g0)]-I1,则应该在0时刻投资项目A0,不论项目A0的NPV的是否大于0;反之亦然。
假设在t=2时刻投资项目A2,项目A2与项目A1是具有互补性的投资项目,将项目A1和项目A2看作是一个投资包。由于项目A1时期各种资源积累,需增加的投资额为I2,项目预期的净现金流为y2。
若PV[y0,T1×(1+g1)]-I1+PV[y1,T2×(1+g2)]-I2>PV[y1,T2×(1+g1)]-I2,则应该在1时刻投资项目A1,不论项目A1的NPV是否大于0;反之亦然。
同样,假设在t=3时刻投资项目A3,项目A2与项目A3是具有互补性的投资项目,将项目A2和项目A3看作是一个投资包。由于项目A2时期各种资源积累,需增加的投资额为I3,收入y3。若PV(y1,T2*(1+g2))-I2+PV(y2,T3*(1+g3))-I3>PV(y2,T3*(1+g2)-I3,则应该在2刻投资项目A2,不论项目A2的NPV是否大于0;反之亦然。
由此类推,即假设企业在t=n-1时刻考虑是否投资项目An-1,投资额为In-1,项目预期的净现金流为yn-1。在t=n时刻有一个与项目An-1具有互补性的投资项目An,需要增加的投资额为In,收入yn,yn=yn-1,Tn*(1+gn)。将项目An-1和项目An看作是一个投资包,若PV(yn-2,Tn-1(1+gn-1))-In-1+PV(yn-1,Tn*(1+gn))-In>PV(yn-1,Tn*(1+gn-1))-In,则应该在t=n-1时刻考虑投资项目An-1,不论项目An-1的NPV是否大于0;反之亦然。
由此可知,企业在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时,应从企业前后期项目的互补性投资角度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将前后期项目看作是一个投资包,判断该项目对企业整体的影响,而并非单独评估来判断。
另外,由此还可以引导出另一种类似的投资情况的判断,即企业前期投资项目A0、A1,是为了后期投资项目A2、A3,甚至是更多期互补性投资项目的引入,这一系列预期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好。但是单独评估A0、A1产生的现金流来判断A0、A1项目是否执行,却没有看到更好的投资前景,这将使企业丧失很多占领市场的机会。我们也可以将项目A0、A1和项目A2、A3看作是一个投资包来评估这一系列的互补性投资项目。例如开发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一项目,虽然前期投入很大,而且在短期内盈利将为负值,但是可为后期生产多期节能汽车产品打下良好的铺垫,市场前景实为客观。
2 投资包预算模型算例
假设某制造业企业未来现金流由项目A1的产品构成,所需投资为1000万。由于企业未获得能力积累,企业的现金增长率为6%,假设折现率r=10%,相关数据见表1。
(单位:万元)
企业项目A1的净现值为
如果企业考虑在投产项目A1之前投产项目A0,即此制造企业的未来现金流由项目A0与项目A1的产品构成,从第1期到第7期投产项目A0,第8期投产升级产品,即项目A1。如果企业升级产品需追加投资600万,从第8期开始,企业的现金流都是由升级产品产生。第8期后,由于企业从第1期到第7期进行的能力积累,现金增长率为8%。企业也可以在第7期结束后撤出,获得残值300万,假设折现率r=10%。
项目A0的投资价值为:
由于项目A0的积累,第二阶段投产的项目A1的价值为: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如果将项目A0和项目A1是具有互补性的投资项目,将它们产生的收益加总,即将项目A0和项目A1看作是一个投资包,就会发现两个项目的总收益比项目A1单独产生的收益大很多。如果简单地按照现金流贴现方法和评价准则孤立地评估项目A0,项目A0是不可行的,则企业会直接投产项目A1,但是企业获得的收益却与两项目加总获得的收益小很多。这种判断使企业放弃了或降低了企业的后续成长能力和投资价值,而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这样的后续增长能力和投资价值往往是无法评估的,即使是用实物期权方法对NPV方法进行修正,往往也随着评估参数设定的改变,使得评估结果有很大出入。由此可知,企业在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时,应从企业前后期项目的互补性投资角度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将前后期项目看作是一个投资包,判断该项目对企业整体的影响,而并非单独评估来判断。
3 结论
基于企业前后期项目之间存在的互补性投资关系的假定,可将具有互补性投资特点的前后期项目看作是一个投资包,以净现值指标为决策指标,构造关联性项目未来收益现值的关联系数变量,假定该关联系数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给出互补性项目投资包的资本预算模型。从整体角度考虑互补性项目未来收益之间的关联性,以辅助企业进行多期互补性项目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P.T.Miller and O′leafy.Capital budgeting practices andcomplementarities relations in the transition to modem manufacture:a field—based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7(35).
[2]Rene M.Stulz.,Whatg wrong with modern capital budgeting?[R].SSRNWorking Paper,1999.
关于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发政策梳理 第2篇
目前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相关国家政策文件主要有:《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关于完善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和实行竞争方式配置项目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1163号)、《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号)。农光互补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安徽亚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光伏支架的生产、光伏电站的开发,其中包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本文亚森公司对以上农光互补政策文件主要内容进行梳理。
在对以上三个文件内容进行梳理前,在此先简单介绍一下三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国土资规【2015】5号文主要明确了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政策,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发改能源【2016】1163号文主要明确了各类光伏项目的规模管理办法。国土资规【2017】8号文主要确定的光伏扶贫项目及利用农用地复合建设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在国土资规【2017】8号文中首次出现了“光伏复合项目”这种说法,这类项目泛指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开展光伏建设的项目,它包含农光互补发电项目。
一、项目开发规模
根据发改能源【2016】1163号文,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可属于光伏扶贫项目、普通光伏电站项目及光伏发电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中的一种,但都应根据相应的规则争取国家指标,除非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全部自发自用,则可以不受国家规模指标限制,直接享受国家发电补贴。
二、国土资规【2017】8号文出台以前农光互补项目是怎么开发的
根据国土资规【2015】5号文的要求,光伏大棚基本上占用的是农用地,对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因此按照国土资规【2015】5号文的要求,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也必须办理建设用地手续,这就增加了项目开发难度。但根据农用地的分类(如下图),采用设施农用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则可以规避建设用地的手续,设施农用地属于农用地中的其他未利用地。
三、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用地管理谁认定
根据国土资规【2017】8号文,光伏复合项目的建设,由省级能源、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在保障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提出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度)、认定标准,并明确监管措施,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四、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用地政策(国土资规【2017】8号文)(1)永久基本农田不能用,这是一条底线;(2)对于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布设光伏方阵的情形,应当从严提出要求,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3)利用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可以不改变原本的用地性质;(4)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
(5)对于符合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和认定标准的项目,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6)场内道路用地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
五、项目退出时注意事项(国土资规【2017】8号文)光伏方阵用地按农用地、未利用地管理的项目退出时,用地单位应恢复原状,未按规定恢复原状的,应由项目所在地能源主管部门责令整改。
六、违规责任(国土资规【2017】8号文)项目所在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监管中发现项目违反本通知规定的,应将相关情况通知同级能源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国家能源局,将项目投资主体纳入能源领域失信主体名单,组织实施联合惩戒。
互补性项目 第3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目前,大多数人一听到“风光互补发电”比赛项目就却而止步,感觉到很难、很复杂。俗话说“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只要我们对技能大赛项目“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有足够的了解、研究、深入探讨,就能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
KNT-WP02型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是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指定使用的大赛设备,由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该设备是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指定使用KNT-SPV01型光伏发电实训系统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风力供电装置和风力供电系统,实现了功能拓展。KNT-WP02型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主要由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装置、风力供电系统、逆变与负载系统、监控系统组成,该项目在技能大赛中分三类比赛:高职组、中职组、教师组。其中,中职学生组和高职学生组为团体项目,教师组为个人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均以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不同组别难易程度有一定区分。竞赛内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应知、应会等要求,分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两个部分。我对中职组技能大赛比赛内容研究如下:
一、理论知识竞赛部分
理论知识竞赛采取试题答卷(闭卷)方式进行,内容为技能竞赛相关的理论知识(含光伏发电、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电气控制与PLC、电工电子仪表、计算机与通信、安全用电、力控软件等)和工作过程知识。时间60分钟。
二、操作技能竞赛部分
操作技能竞赛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竞赛时发给的工作任务书,参赛选手完成下列工作任务,各组别竞赛时间均为4小时。
中职学生组(团体项目)比赛内容:(1)完成KNT-SPV02型光伏发电实训系统的光伏供电装置的部分工作单元的安装与调试。(2)完成KNT-SPV02型光伏发电实训系统的光伏供电系统的部分工作单元的接线。(3)编写PLC控制程序并调试,达到任务书的功能和技术要求。(4)进行蓄电池的充电过程的检测,达到任务书的功能和技术要求。(5)完成逆变器的参数测量,达到任务书的功能和技术要求。(6)完成监控系统组态界面设计,达到任务书的功能和技术要求。(7)焊接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功能板。
三、KNT-WP02型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的组成部分的介绍:
KNT-WP02型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是由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装置、风力供电系统、逆变与负载系统、监控系统组成。
1.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系统
(1)光伏供电装置的组成:光伏供电装置主要由光伏电池组件、投射灯、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控制盒、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运动机构、摆杆、摆杆减速箱、摆杆支架、单相交流电动机、电容器、直流电动机、接近开关、微动开关、底座支架等设备与器件组成,4块光伏电池组件并联组成光伏电池方阵,光线传感器安装在光伏电池方阵中央。2盏300W的投射灯安装在摆杆支架上,摆杆底端与减速箱输出端连接,减速箱输入端连接单相交流电动机。电动机旋转时,通过减速箱驱动摆杆作圆周摆动。摆杆底端与底座支架连接部分安装了接近开关和微动开关,用于摆杆位置的限位和保护。水平和俯仰方向运动机构由水平运动减速箱、俯仰运动减速箱、水平运动和俯仰运动直流电动机、接近开关和微动开关组成。水平运动和俯仰运动直流电动机旋转时,水平运动减速箱驱动光伏电池方阵作向东方向或向西方向的水平移动、俯仰运动减速箱驱动光伏电池方阵作向北方向或向南方向的俯仰移动,接近开关和微动开关用于光伏电池方阵位置的限位和保护。(2)光伏供电系统:光伏供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源控制单元、光伏输出显示单元、触摸屏、光伏供电控制单元、DSP控制单元、接口单元、西门子S7-200PLC、继电器组、接线排、蓄电池组、可调电阻、断路器、12V开关电源、网孔架等组成。
2.逆变与负载系统
逆变与负载系统主要由逆变电源控制单元、逆变输出显示单元、逆变器、逆。
变器参数检测模块、变频器、三相交流电机、发光管舞台灯光模块、警示灯、接。
线排、断路器、网孔架等组成。
3.监控系统
(1)监控系统组成:监控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力控组态软件组成(2)监控界面:监控界面主要有光伏供电系统、光伏供电控制、逆变与负载、曲线、系统报表。
四、精心规划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实训思路,将会在技能大赛中取得金牌。
研究技能大赛考试方案,明确技能大赛比赛时间,周密部署实习训练计划;了解技能大赛评分细则,严密操作,严谨思考,严格检查;关注细节,重视设备安装调试正确性,电路正确率放首位;要及时掌握技能大赛比赛点所用设备的外形,技能大赛比赛点的考场布置环境,全真模拟,消除紧张情绪,将会在技能大赛中取得金牌。
【参考文献】
[1]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KNT-WP02型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教程
[2]2013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能源与新能源类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实施方案文件
某农光互补项目逆变器选型分析 第4篇
对于国内常规地面光伏电站, 通常存在一个潜在的认识, 即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选用集中式逆变器, 而针对屋顶等BIPV类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选用组串式逆变器。关于逆变器的选择, 电力系统并网功能的满足肯定为首要前提, 其次就是建设成本的经济性分析。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特性, 在经济性分析时, 不能仅考虑建设成本, 同时应考虑整个项目运营寿命周期内的投入与产出, 以做到综合经济性最佳为原则。故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只能选用集中式逆变器的说法过于武断, 也不够科学;因地制宜, 根据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所处环境和电网接入要求, 合理选择逆变器类型, 才可使项目投资者收益最大化。本文从浙江地区某大型农光互补项目逆变器选型比较入手, 分别从逆变器特性及不同类型逆变器对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
1 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的特点简析
目前市场化的主流光伏逆变器可分为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其中集中式逆变器又分为户内安装和户外集装箱式逆变器。相对来说, 后者在大型地面电站中应用更多。与组串式逆变器相比, 通常每台集中式逆变器有一路MPPT, 光伏组件经汇流后接入逆变器直流侧。相对组串式逆变器, 单台集中式逆变器功率较大, 单位成本较低, 技术成熟, 应用广泛。集中式逆变器对同一项目来说, 设备总数少, 便于运行管理, 电能质量问题少, 调度方便, 同时对应成本也较低。但集中式逆变器需专用机房或配套散热专用设备, 自用电较高, 散热设备维护成本高;直流系统需经多次汇流, 直流汇流箱故障率高, 直流系统较交流系统火灾风险更大;而逆变的MPPT因无法跟踪每一串组件实时状态, 无法保证整个逆变器回路中组件都处于最佳工作点;同时若有部分组件遭到遮挡, 发生遮挡失配会影响整个回路发电效率。
组串式逆变器通常应用时指将一定数量光伏组件组串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装置。若干个光伏组串输入一个逆变器, 在直流端有最大功率峰值跟踪功能, 在交流端并联后输出。逆变器允许多路输入, 每路具有单独的MPPT, 能够使组串并联阵列较好地避免模块差异和遮影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减少了多路光伏组件与逆变器MPPT不匹配情况, 提高了发电量。但同时组串式逆变器由于技术正在成熟中, 实际工程应用较少, 尤其是大型地面光伏电站, 目前还鲜有长期运行经验。同时, 受限于单台设备容量, 零电压穿越功能较难实现, 不利于光伏电站独立运行。并且, 对于投资者来说, 组串式逆变器本身单位造价高于集中式逆变器, 不利于项目初期投资成本控制。
2 某农光互补项目逆变器选型对比
浙江某农光互补光伏项目规划总容量18 MWp, 总占地600亩, 土地为复耕丘陵地带, 部分光伏组件位于梯田陡坡地势。该项目光伏组件采用265 Wp规格国产多晶硅组件, 使用预制桩加钢支架顺地形敷设。因考虑项目农光互补特殊性, 光伏组件相对地面抬高1.6 m以上。该项目设计初期按常规地面电站设计, 选择500kW集中式逆变器, 每2台逆变器置于一座集中逆变箱房中。项目一期规划11.66MWp, 根据地形分割为10个方阵, 其中5个1.143 MWp方阵、1个1.096 MWp方阵、4个1.213 MWp方阵, 共使用10 座集装箱式集中式逆变器。
正如前文所述, 对于一致性良好的大型地面电站, 选择集中式逆变器无可厚非, 但本项目因其山地环境特殊性, 又考虑农作物生长需求, 部分区域内光伏组件排布无法做到大型荒漠电站般一致不变, 故盲目地把所有逆变器定为统一的集中式逆变器显得不够严谨。依据本项目地形特点, 针对部分北坡缓坡地带、南坡梯田陡坡以及低洼杂散布置地点, 选择组串式逆变器, 可确保复杂、角度不一致的区域接入同一台组串式逆变器的方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以提高整个单位系统内的发电量。依此原则, 保留原设计方案中5×1.143 MWp及1.096 MWp部分集中式逆变器设置, 其余地块全部更换为组串式逆变器。
3 投资成本与后期收益对比
不同生产商的不同级别产品因功能不同, 价格范围较宽, 无法直接应用于本项目成本变化估算。故在本项目方案比选过程中, 选择阳光电源旗下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 使得经济性比较更有意义。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根据市场行情及以往项目经验, 集中式逆变器目前单价为0.26元/Wp, 同品牌同水准的组串式逆变器单价高出0.2~0.25元左右, 一般在0.46 元/Wp以上。如表1 所示, 对同一项目, 选择组串式逆变器时, 综合造价会提高0.25 元/Wp左右。针对本项目, 初投资直接成本增加150万左右。考虑到采用组串式逆变器后, 单位年发电量约增加3%[2]左右, 本项目拟采5MW组串式逆变器替换原方案中集中式逆变器, 按项目所在地1 056h年利用小时数计算, 新方案年可增加15.8万kW·h电量, 不计算补贴, 可增加直接电费收入15.8万元。对投资方来说, 针对方案替换部分, 内部收益率 (IRR) 可提高约1个百分点。
4 结语
由于在国内大范围开展光伏发电初期, 国内组串式逆变器供应商少且技术不成熟, 国外产品价格很高, 组串式逆变器方案往往限制于整体造价;同时, 由于大量地面电站建设工期限制, 箱式集中式逆变器易于运输安装的特点使其成为光伏电站首选。随着国内组串式逆变器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3], 单位综合造价的降低, 对于投资者考虑到投资回报率, 组串式逆变器在大型并网电站中的应用将会是趋势。
参考文献
[1]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电站逆变器选型[J].电源世界, 2015 (2) :49-52.
[2]罗宇飞, 孙韵琳, 陈开汉, 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效率研究[C]//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论文 (光伏系统及工程、系统部件及并网技术) , 2012.
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第5篇
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所共同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作为人类主要认知方式的隐喻和转喻在话语解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是自然的推理图式.不管是隐喻还是转喻,其两个认知域之间容易被激活的.概念映现,为语用推理提供了必要的桥梁.关联理论提出的关联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又规约着隐喻和转喻中两个认知域之间所激活的概念映现,决定了哪一个概念映现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下被首先激活.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在语用推理上的这一互补性进一步拓展了我们话语理解研究的范围.
作 者:张辉 蔡辉 ZHANG Hui Cai Hui 作者单位:张辉,ZHANG Hui(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南京,210097)蔡辉,Cai Hui(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刊 名:外国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2005 “”(3) 分类号:H0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关联理论 隐喻 转喻 语用推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第6篇
【关键词】 东盟 自贸区 互补性
1.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现状
东盟多年来一直保持了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仅次于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在东盟10 国中,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老东盟6 国在对华贸易中一直占有绝对份额, 在东盟对华贸易中的所占比例均超过90 %。近年来, 中国- 东盟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双边贸易额以年均约20 %的速度递增, 至2009 年达到2130.11亿美元(见表1)。中国和东盟现如今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 东盟已成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见表2) 。
2.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2.1资源禀赋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禀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而东盟各国地处热带, 热带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农业资源和矿藏非常丰富, 这种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性赋予了中国-东盟之间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另一方面,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别也促使双方的贸易互补性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初级产品的出口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具体的某一类初级产品方面,相对于某些东盟国家来说,中国的初级产品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初级产品方面,由于中国与东盟的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中国与东盟各具优势,互补性较强。
2.1.1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性产品的贸易互补性。
能源是我国与东盟10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我国的技术优势和东盟国家的资源优势相辅相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海关统计,从东盟地区的石油进口量目前已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15%的份额。目前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是我国在东南亚的三大石油进口国。此外,我国从2001 年开始与文莱签订采购石油的长期合同。泰国每年向我国出口35万吨液化石油气,占泰国液化石油气总出口量的近50%。印尼天然气出口商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已在珠江三角洲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段建设招标中中标。
从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分析来看,石油等能源性商品一直是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双方之间在石油产品领域表现了很强的贸易互补性。
2.1.2橡胶和木材产品的贸易互补性。
橡胶是与石油、钢铁、煤炭并列的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天然橡胶最大的三个生产基地。东南亚三国每年的橡胶产量就占到了世界橡胶产量的70% 以上。我国自2001年起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每年国内的产量远不足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用量,而东南亚国家丰富的橡胶资源正好可以满足我国每年对橡胶需求量的缺口。至于木材及木制品,东盟国家木材资源丰富,一直是我国木材及木制品的主要进口地区。
2.1.3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先来看食用油料和油脂方面的贸易互补性。中国目前是进口油料、油脂的大国,中国油脂的自給率在60%~70% 左右,每年有三分之一要从国外进口。除此之外,中国与东盟在粮食和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了中国粮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国外进口。而东南亚的泰国和越南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输出国,每年我国都要从这两国进口大量的大米。蔬菜水果方面,由于中国和东盟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的差异性,中国需要进口一些东南亚的热带水果蔬菜,而东盟国家也需要进口一些中国的温带水果蔬菜。
2.2产业内贸易
在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化工等各产业领域, 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都达到较高水平, 发展潜力巨大。在东盟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中, 机电产品占比达到42 %以上, 而在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中, 机电产品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且增长迅速。双方即使在相同的产业部门, 各自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以纺织业和服装业为例, 中国的出口以纤维原料、纱线、坯布和织物为大宗, 而泰国、菲律宾和印尼则以服装为主, 且双方在原料、档次、款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对电子产品而言, 由于种类繁多, 各国取长补短的余地就更大, 不难形成水平分工。因此, 就总的趋势来看,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由资源型产品和初级加工工业品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贸易结构正在逐步升级。
2.3服务业
服务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由于双方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同、优势各异, 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使得双方的服务贸易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 为促进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服务业方面各有所长, 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 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则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旅游等方面优势明显。
结论
中国与东盟之间由于彼此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存在着很强的贸易互补性。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给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一个更大的契机,
综上所述,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双方在贸易方面的关系必将更加紧密,双方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谈小说的互补性比较阅读 第7篇
20多年来, 我多次给学生上莫泊桑的名篇《项链》, 为理解故事情节的合理性、真实性, 会讨论文本中的种种“精巧铺垫和暗示”, 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
玛蒂尔德必须戴上项链去参加舞会吗? ———意思是玛蒂尔德不戴上项链参加舞会, 结果会怎样?
这是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风习, 也与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作怪有关, 按教学参考书的思路, 我只能如是回答。
如果玛蒂尔德不丢失项链又会怎样?
书上已有暗示, 自己想象吧……
小说以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离奇多变取胜, 正是因为离奇多变, 便有了许多“可乘之隙”———可能性, 或者说留下了许多可疑之点、空白, 让好学爱刨根问底的真正读者质疑并填补空白。
作家王蒙说:“小说是大概按照生活的原貌来给你讲一段生活, 给你讲一段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的事情不是绝对已经发生的事情, 而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小说的表现上, 从小说的创作上, 它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小说情节发展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关于小说可能性的问题探讨是有趣的, 师生尽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讨论, 但是, 师生的讨论毕竟没有权威性, 是否有作家写过解决类似问题的小说呢? 有。
问题一:玛蒂尔德必须戴上项链去参加舞会吗?
在玛蒂尔德看来必须有, “叫我发愁的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很想不去参加这个夜会。不成……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 再难堪也没有了。”
如果没有项链, 就可能自取其辱。不信, 且读秘鲁现代小说家马努埃尔的短篇小说《我的领带》。小说叙述了有“利马人所特有的持重和风度”却生活拮据的小职员伊迪阿克斯, 莫名其妙地收到一份上流社会的舞会请帖, 舞会美女如云, 却偏让他空欢喜一场, 没有一个美女愿意同他跳舞, 伊迪阿克斯被一个棕色女郎吸引, “如痴如醉, 神魂颠倒”, 当他向她提出邀请, 遭到婉拒, 百思不得其解, 他向一位面善的年轻人求教, 那年轻人傲慢不逊地瞥了他一眼说:“你的领带太蹩脚了。您最好还是离开这儿吧, 小伙子。”———原来如此。伊迪阿克斯开窍了, 很快有了佩有金针的领带, 有了定制的西服, 一出门不期邂逅并傍上了那舞会上心仪的棕色女郎———一个富家女, 一路吉星高照, 发财升官, 进入所谓的上流社会。
问题二:如果玛蒂尔德不丢失项链又会怎样?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 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 谁知道呢? 谁知道呢? 人生是多么奇怪, 多么变幻无常啊, 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 也可以成全你! ”
玛蒂尔德十年沧桑让人同情, 但, 玛蒂尔德必须丢失那挂项链 (虽然现实生活中, 丢失贵重物品是小概率事件) , 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 更是小说主题深化的需要。美国版的《小说鉴赏》关于《项链》的分析说得好:“钻石项链的‘虚假’代表了路瓦裁缝夫人从前的所认为的生活价值的‘虚假’象征。”
“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 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 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她辞退了女仆, 迁移了住所, 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
路瓦栽夫人在幻想破灭后获得了“新生”, 小说主题得以深化。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定位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小说这样的结局就不仅是批判, 还有人道主义的关怀、同情。
二
读读另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同是短篇小说大师俄国的契诃夫的名篇《脖子上的安娜》。它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阅读。
十八岁漂亮的平民之女安娜迫于家境嫁给了五十二岁无趣却富有的文官莫杰斯特, 这年冬天, 安娜参加了在贵族俱乐部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圣诞舞会, 丈夫的小算盘是借此拉拢大人的太太, 能谋到高级陈报官的位置, 但没想到拉拢了大人。安娜热烈而痴迷地跳着华尔兹……从一个舞伴手上飞到另一个舞伴手上, 出足风头, 她具有“连大炮也要屈服的力量” (舞会后宴会上一位将军语) , 先征服了魁伟的军官, 又征服了富翁阿瓦尔狄诺夫, 更重要的是征服了丈夫顶头上司———“燕尾服挂着两颗星章的大人”, 大人直勾勾地瞧着她, 声称应当照美国人的办法那样, 发给安娜一份美人奖金才对。第二天, 富翁阿瓦尔狄诺夫来拜访了, 阿瓦尔狄诺夫走后不久, 大人就来了, 好不热闹。从此, 野餐游玩演出, 再也没有一个空闲的日子。到了复活节, 丈夫也如愿以偿, 得到了二等安娜勋章。
安娜的梦想实现了, 得到的是“堕落”;那也是玛蒂尔德的梦想, 玛蒂尔德失败了, 却获得了“新生”。这是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 也是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读者对金圣叹腰斩《水浒》不满, 就是因为金圣叹剥离了这种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 只有造反而无招安。
评论家谢有顺说过, 小说的话语方式有时可以是简明的, 但更多的时候复杂的世界, 需要一种复杂的形象和复杂的精神来诠释它, 这是小说的基本使命。
小说《项链》传递的正是这样的复杂的形象和复杂的精神。
学生绝大多数不会写小说, 但会读小说, 观看情节剧, 今天, 我们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假如”的方式探讨小说情节, 用互补比较的阅读方法拓宽阅读视野, 一定会使学生日后的艺术欣赏多一份情趣, 多一分收获。
叶郎教授在《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说:“。 (着重号为原文所加) 这是小说的重要特点, 忽视这个特点, 否认这个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忽视了小说的特殊本质, 就会把小说搞成同其他艺术式样 (如诗歌、散文) 没有多少区别。”
的确小说与其他文学种类如诗歌散文相比, 更有一份特性本质即认识价值 (功能) 。
生活千变万化, 小说就是穷极生活的千千万万可能性, 阅读小说就是应该提高对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人性的丰富性及复杂性的认识,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叶郎.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11.
[2]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拉丁美洲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3, 4.
[3][美]小说鉴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12.
[4]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5]王蒙.可能性与小说的追求.中国海洋大学的演讲, 2002, 4.
[6]谢有顺.文学应该守护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丰富性、可能性.谢有顺博客.
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分析 第8篇
本文将从贸易互补性出发, 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瑞贸易的互补性。论文中所有数据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计算得出, 后面不再赘述。
1 文献综述
关于贸易互补性, 现有文献做了以下研究:王国安 (2006) 采用贸易统计数据, 以产业内贸易模型和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 实证分析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得出结论认为, 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 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 并且贸易互补性逐渐在提升。宗建良等 (2007) 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了1999~2005年中美贸易的互补性, 结果分析表明, 中美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 并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闫逢柱等 (2009) 利用狭义和广义的贸易结合度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测算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性, 运用贸易特化系数和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互补类型和互补动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 中美两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体互补程度较高, 但呈现下降趋势, 总体上看, 属于产业内互补, 但不同产品差异明显。杨国川 (2010) 利用1998~2007年的数据, 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指标, 对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两国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而且是一种稳定的互补关系。
徐妍 (2009) 从实证角度, 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 定量地说明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但互补性表现不平衡, 俄罗斯对新疆出口贸易的互补性低于新疆对俄的进口贸易互补性。高金田、马祥芹 (2010) 运用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 经常市场模型分析中瑞贸易的互补性, 结果表明中国与瑞士在比较优势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侯敏 (2013) 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标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 认为中美水产品的优势差异很大, 双边水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互补关系。张秋利 (2013) 利用贸易依赖度、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工具, 分析了中国与东欧12国2001~2011年货物贸易的互补性, 结果显示,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的依存度较低, 双方的进出口贸易表现出较强的产业间互补性, 但是产业内互补的规模很小。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知, 现有文献对于贸易互补性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 分析工具主要集中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来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也将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中国和瑞士的贸易互补性。
2 中国与瑞士两国贸易互补性的分析
分析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 不仅需要分析经贸合作的市场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考察国家之间贸易的互补性。经贸合作市场空间为国际贸易提供可能性, 贸易互补性则为国际贸易创造现实基础。本文分别采用贸易结合度、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来测算中国与瑞士的贸易互补性。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利用HS编码对商品进行分类。
2.1 基于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分析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一国另一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除以该国的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通常被用来衡量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其数值越大, 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i国和就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表示i国出口总额;表示j国进口总额;表示世界进口总额。按上述公式计算, 如果<l, 表明i、j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松散;如果>l, 表明i、j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紧密。
从图2可以看出, 中国对瑞士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和瑞士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比较低, 从2002年到2014年该指数都明显低于1, 而且波动都比较明显。瑞士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大于中国对瑞士的贸易结合度。这说明, 中国对瑞士的依赖程度低于瑞士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其原因在于, 对瑞士来说, 在亚洲, 中国是它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对于中国来说, 中瑞之间的贸易额在所有欧洲国家中排在第七位。相比于欧洲的其他国家, 中瑞贸易额虽然增长比较迅速, 但由于瑞士的总贸易额比较小, 因此增长基数比较小, 所以才造成了双边贸易额虽然增长迅速, 但双边贸易相对比较松散的结果。
以上说明, 瑞士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瑞士的贸易依赖程度。中国目前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外资来源国。相比于欧洲的其他国家, 中瑞贸易额虽然增长比较迅速, 但由于瑞士的总贸易额比较小, 因此, 增长基数比较小, 所以, 才造成了双边贸易额虽然增长迅速, 但双边贸易相对比较松散的结果。
2.2 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
巴拉萨 (1965) 提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 来计算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 显示性比较优势用i国k产品出口额占i国出口总额比重除以世界k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比重。当RCA> 2.5, 表示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2.5>RCA>1.25, 表示有较强的竞争力;当1.25>RCA>0.8, 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若RCA<0.8, 则具有弱竞争优势。
公式如下:
式中, 代表i国k种商品的出口额, 表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表示世界k种商品的总出口额, 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图3和图4表明, 我国在HS的第七类、第九类、第十三类、第十六类产品上具有中等竞争力。在第八类、第十一类, 第十二类, 第二十类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指数在2.5以上。反观瑞士, 瑞士在第十九类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第六类, 第十四类, 第十八类, 第二十一类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看出, 中瑞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类别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的地方有差别, 因此, 有必要结合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3 基于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
中瑞贸易的互补程度可以利用于津平 (2003) 提供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来进行测算。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i国和j国在k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示i国在k类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表示j国在k类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 表明两国在k类产品上的互补性越强。表示两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是所有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 用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作为加权系数越大, 表示i国和j国的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越强。
根据贸易互补性的公式, 本文计算了中国与瑞士在各大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及总和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由于篇幅有限, 中国与瑞士贸易HS各章的贸易互补性就不再列出数据了, 只分析结论如下。
(1) 中国出口与瑞士进口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第3、7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 、8、10、11、12、16、18、19、20和21类。
(2) 瑞士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第2、8、9、11、12、14、20和21类。
(3) 从总体上看, 中国出口瑞士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有所波动, 但波动幅度不大, 总体上都接近1, 说明中国对瑞士产品的需求与瑞士对中国产品的供给的契合性比较高;但由于都小于1, 因此, 贸易互补程度有待提高。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中国在初级产品以及一些低层次的制成品上面具有比较优势, 而瑞士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领域则具有比较优势, 这说明, 双方的比较优势有所差异, 而这也是双边开展进一步经贸合作的基础。从贸易互补性角度来看, 双边虽然贸易额增长速度较快, 但是, 由于双方中一方对另外一方的依赖程度不同, 导致双边虽然具有贸易部互补性的基础, 但这种基础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流量;双边贸易增速虽然很快, 但是基数比较小, 导致双边贸易结构显得比较松散, 双方还需要继续努力以提升双边贸易额。关于提升双边贸易额, 论文提出以下两点政策建议。
3.1 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贸易潜力
中国和瑞士产品的比较优势有较大差别, 瑞士商品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中国在这两类产品上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和瑞士相比, 不论是在比较优势上, 还是出口商品的层次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另外, 中国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低层次的工业制成品和一些初级产品上, 和瑞士相比, 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要想提升中瑞贸易额, 应该发挥比较优势, 两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贸易的基础上, 积极了解对方的市场, 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3.2 充分利用中瑞自贸协定
2014年7月1日《, 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 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 瑞士有99.99%的商品参与降税, 中国有96.5%的商品参与降税。中国与瑞士应该以自贸协定为契机, 积极拓展对方市场;在降低关税的同时, 积极拓展贸易便利化, 从而提升双边贸易额。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肖陈明.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4.
[2]李强, 田晓宇.东盟“10+3”出口与进口效应基于三维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6) .
[3]毕燕茹, 师博.中国与东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J].亚太经济, 2010 (3) .
[4]赵雨霖, 林光华.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2) .
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互补性 第9篇
学术上关于FDI的论著主要集中在解释成因和讨论影响两个方面。早期的FDI理论主要从微观或宏观层面出发, 重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原因。微观层面如海默 (1960) 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垄断优势理论, 雷蒙德维农 (1966) 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产品周期理论, 巴克莱和卡逊 (1976) 等建立在科斯定理基础之上的内部化理论, 以及约翰邓宁 (1977) 建立在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折衷理论 (OLI) ;宏观层面如日本小岛清 (1978) 的比较优势理论。近期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 (即国家层面) 上, 主要讨论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 (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 以及提出政策建议, 多为实证研究。
FPI的理论主要是证券投资理论, 大都从微观层面即从投资者层面论述如何规避风险, 提高投资效益, 如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60年代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及70年代史提夫罗斯的“资本资产套价理论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等。近期也开始有宏观即国家层面的论述。如有学者 (于永达, 2000) 在分析FPI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力主FPI的健康发育、有序流动及相关法规的严密健全, 趋利避弊。”也有人 (马全军1996) 考查FPI对东道国的影响。
关于国际投资的文献尽管很多, 但基本上都是要么从直接投资的角度, 要么从间接投资的角度去论述, 而对于FDI与FPI二者关系角度去论述的则鲜有也。本文拟就FDI与FPI的互补性作一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FDI与FPI的互补性
1. 从其作用来看, FDI和FPI各有所长, 具有互补性。
FDI对东道国的正面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进资金, 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 (即技术溢出效应) ;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 带动产业发展 (主要是通过竞争及企业间的纵向或横向联系来带动;提高东道国的国际竞争力。其负面的影响是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会背离东道国的产业及战略规划。以1997年~2002年外商在华实际直接投资数据看, 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占到了70%左右, 且呈上升趋势, 其中制造业接近70%, 而且大都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而对国家扶持的第一产业, 则不到2%, 对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 则仅占22%多一点, 且呈下降趋势, 从投资地域来说,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 2001年和2002年东部六省市 (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 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为70.72%和71.36%。而西部十省市 (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外商直接投资份额分别为3.09%和2.69%。可见外商投资也不考虑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另一方面, 外商直接投资还容易造成垄断及技术依赖性等缺点。
FPI包含对外借款和证券投资, 前者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利用国外资金, 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其优点是资金可以自由使用, 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战略的实施。其缺点是造成一定的债务负担, 且其使用成本一般也比国内资金高, 对国际收支平衡也有较大的影响。后者的发展则不仅有利于利用外资, 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制度, 促进经济增长如Summers (2000) 认为, 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增加投资和提高产出。另一方面, 作为发展中国家, 证券市场若开放不当, 又会增加其金融脆弱性, 容易造成一国金融危机。
2. FDI和FPI二者互相促进。
FDI对FPI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FDI需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大量配套设施, 客观上刺激东道国对FPI的需求;FDI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竞争力, 促进东道国制度的不完善和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使外商投资更加安全, 有利于大量FPI的流入;跨国公司等FDI本身需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 这从实质上来说增加了国间接投资的流量。而FPI对FDI的拉动作用则在于:大量FPI的流入, 有助于受资国筹集大量资金, 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 (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 提高吸引FDI的竞争力。
二、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1. 政府要加深对国际投资的认识, 转变观念。
国际投资既有积极的作用, 也有消极的作用, 许多政府官员只看到其积极作用的一面, 而忽视其消极作用的一面, 认为吸引外资多多益善, 盲目吸引, 更有甚者把吸引外资的数量当作自己的政绩来看待。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首先必须认识到引进外资只是我们发展的经济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根本目的。因此, 外资的引进必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同样, 对政府官员吸引外资的考核也应该以此为标准, 重在引资质量, 而不是单纯地看其引资数量。
2. 吸引FDI与FPI并举, 重点在吸引直接投资。
FDI和FPI二者各有优点, 也各有缺点, 二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因此, 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一方面,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基础设施, 需要大量的资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也需要巨额资金, 另一方面, 我国外汇储备充足, 目前的负债率并不高, 有较大的引资空间。因此, 可吸收FPI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3. 转变引资措施, 从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向改善投资环境转移。
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 主要以对外资实行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的, 使外资税赋很低。而中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为33%, 税赋极不平等。这造成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使本来就弱小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同时也剌激了假外资的盛行, 这实质上和引进外资的根本目标 (发展中国经济的一种手段) 是背道而驰的。一国吸引外资的因素很多, 主要在于投资环境, 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经济运行状况和社会及政治状况等软硬环境。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并不强, 我国作为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东道国, 主要是由于地缘、文化、和民族关系, 即许多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于华人。据统计, 截至2003年底, 我国实际利用港澳台华商直接投资份额占52.7%;合同金额占全国的52.7%。从地域来看,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主要在亚洲, 而在亚洲的投资来源中, 中国港澳台地区在大陆的投资占较大比重。而港澳台的投资中, 近一半投资在广东和福建两省,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个省与港澳台有较近的地缘及文化习俗等密不可分 (其中港商喜欢在广东投资, 而台商则更愿意在福建投资) , 而并非仅仅因为优惠政策。
4. 由对外资优惠转向对产业、地域优惠, 并对某些行业的外资进行必要的限制, 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由于对外资的税赋优惠, 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同时也刺激了假外资的盛行。另一方面, 这本身也不合理, 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 应把对外资的优惠转移到对产业、对地区的优惠, 给予内外资同等待遇, 把引资的优惠政策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真正达到利用外资增强国力, 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同时, 对有关国家安全的产业, 也禁止外资的涉入, 如航空、通讯、军事等。对民族工业冲击应适当限制, 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或者本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产业要限制。
摘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转轨,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手段。然而学术上对其研究要么局限于直接投资的研究, 要么局限于间接投资的研究, 而对从两者关系的角度研究的则未见也。本文分析了二者的互补性, 发现两者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提出二者并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间接投资,互补性
参考文献
[1]于永达:国际间接投资超前发展论析[J].世界经济, 2000 (6) , pp57
[2]马全军:国际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J].世界贸易, 1996 (7) , pp31
[3]杨丹辉: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回顾:特征、成因与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 2004 (4) , pp18
基于互补性资产的企业价值模型研究 第10篇
突破性创新一般会给既有企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可以使新企业成功进入甚至重新定义产业基础。但也有反例存在。一些既有企业成功地适应了突破性创新并做出了积极反应, 重新获得市场或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微软公司将因特网技术成功纳人自己的全部业务就是一例。
由于这些事实的存在, 通过研究享有市场或技术领导地位的某些既有企业如何对突破性创新的挑战做出回应就显得很重要。Teece (1986) 认为互补性资产在既有企业所采用的组织方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Teece用互补性资产来描述专业化制造能力、分销渠道、服务网络和互补性技术等因素, 并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互补性资产:一般化的、专业化的和共专业化的。一般化的互补性资产可以通过交易得到;专业化的互补性资产对突破性创新有强烈的互补作用, 体现了一定的垄断性;共专业化的互补性资产与创新是相互影响的。突破性创新在知识基础以及生产过程上可能是新的, 但如果其商业化的方式不发生改变, 或者说其所需的专业化的互补性资产没有被破坏, 就不会导致既有企业的灭亡。
2 基于互补性资产的企业间合作
技术创新的完整过程包含前期研发和后期的商业化两大部分。当拥有突破性创新的新企业尝试将创新成果商业化时, 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不具备强大的品牌优势、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能力, 而这些正是已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既有企业的长项。虽然长远上来看, 突破性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能带来巨大收益, 但没有辅助其商业化的互补性资产, 特别是专业化和共专业化的互补性资产 (它们通常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 , 新企业可能很难生存下来。理性的选择则是与既有企业合作, 通过合作同时分享既有企业的品牌效应和下游价值链, 实现创新的商业化。另一方面, 面对突破性创新的挑战, 既有企业选择与新企业合作也能享受突破性创新的收益。既有企业出于使其价值和风险的匹配达到最优的目的, 常常选择与新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在两种企业战略联盟的过程中, 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新企业关注创新成果的价值, 既有企业专注互补性资产的价值。他们共同创造价值, 又共同竞争, 分割共同价值。这里, 拥有商业化新技术所必需的专业化互补资产的既有企业通常在价值分割上处于强有力的讨价还价的地位[2]。只要专业化互补性资产没有被破坏, 突破性创新的产生对它来说是一次在原有基础之上创造新需求、获取更多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有利机遇, 它的价值在增加。既有企业必然要求利益分配中体现互补性资产的价值, 从而互补性资产价值与突破性创新价值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战略联盟利益分配的基础。
因此,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分析互补性资产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并尝试建立互补性资产价值的量化模型, 为突破性新技术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明确产权。同时通过对互补性资产价值的建模, 得到此时既有企业的价值。
3 互补性资产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
Stevens和Burley的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的成功率介于14%-20%之间[3]。企业出现较低成功率的原因有:企业战略选择不当, 经营者素质不够, 市场环境不利, 和政策因素等。然而, 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 即使有些新企业率先开始提取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 终究因没有与突破性创新相配套的分销渠道、服务能力、客户关系等关键因素而归于失败。Teece指出创新的商业化“需要创新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能力或资产一起使用。服务 (如营销、竞争性制造) 和售后支持几乎总是必需的。这些服务从互补性资产中获得, 是专业化的”[4]。
除了一般化的互补性资产以外;突破性创新对专业化和共专业化互补性资产都是依赖的关系。在突破性创新商业化的过程中, 互补性资产的价值并不仅是实物资产的价值, 它是对创新性成果能否商业化的辅助性作用的具体衡量。没有特定的突破性创新, 就谈不了互补性资产;商业化不成功, 互补性资产的价值也无从体现。突破性创新的市场化是以高风险和高成长性为特征的, 因此, 计算这种情况下的价值用实物期权的方法更加有效。
我们假设新企业将突破性技术与既有企业专业互补性资产合作的部分成立一个公司 (有些情况下他们不一定会采取成立公司的做法, 此处假设是为了建模的方便) , 根据迈尔斯的理论, 这种合作性质的企业价值取决于其现有资产及成长机会。基于高风险和高成长性的公司, 成长机会更加重要。对于实物资产价值, 现有评估方法比较成熟, 结果也较为一致。因此, 这种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是对成长机会的评估。迈尔斯认为, 成长机会价值取决于企业未来以期权方式投资所获收益的现值, 成长机会是一个期权。在此合作企业中, 源于技术创新的成长机会期权包括两部分:突破性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技术研发体现的是突破性技术的价值, 商业化价值则体现了互补性资产的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互补性资产, 因此只对商业化价值部分进行分析建模 (互补性资产价值与商业化部分价值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他们的大部分应该是重合的, 作为先期的研究可以简单的认为两者是等同的) 。
4 互补性资产的价值模型及拥有互补性资产的企业价值模型
突破性创新技术研发的价值也可以用期权的方式求出, 计军恒研究了农业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研发的期权价值模型, 也给出了市场推广阶段的价值模型[5]。此处借用其市场推广阶段的模型来定义商业化价值。假设合作企业H以研发资产为基础投入I (即既有企业的互补性资产) 进行商业化, 形成包括研发资产在内的新资产价格是时间t2的函数S (t2{t2≥t1}) , 这里认为其服从对数分布, t1指研发成功的时间。这样, 突破性创新技术商业化价值Mt=max{S (t2) -K (S1, I, t2) , 0}, K (S1, I, t2) 表示新资产成本现值, 由S1 (研发资产价格) 、I (商业化投入) 、t2 (时间变量) 共同决定。通过构造无风险投资组合, 然后利用二项式分布模型可以推导出期权价值极限形式 (S (t2) 变化次数趋于无穷大) :
Mt=S2N (d3) -K (S1, I, t2) N (d4) e- (t2-t1) f (1)
其中,
S2表示商业化形成包括研发资产在内的新资产当前价格, N (d3) , N (d4) 表示参数d3, d4的标准正态分布概率, t2表示时间变量, t1表示研发资产形成的日期, 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 δ表示S2的标准差。
上式表明突破性创新的所带来的成长性是一个买方期权, 具有可放弃性。未来收益超过执行成本, 企业才会执行期权。上述模型还表明, 互补性资产的价值体现的是权利 (模型中已经去除了其实物价值的影响) 。以权利体现的价值不具备传统资产价值的稳定可预期性, 它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波动。未来现金流量的波动越大, 其价值就越高;没有波动, 就没有价值。因此, 互补性资产的价值来源于风险因素, 及未来收益和折现率的不确定性。另外, 它的价值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价值。
计军恒认为在种子期, 企业价值更多体现为其所拥有技术的机会价值;扩张期, 则应逐渐考虑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即现有资产的价值。在本文的研究中, 考察的是新企业和既有企业都没有能力将技术创新从研发到市场化独自解决的情形, 双方都需要合作, 此时, 需要评估突破性创新和互补性资产的价值, 以确定双方在合作企业中的比重。若从既有企业的投资者的角度则会产生另外的需求, 他们需要评估在面对突破性创新的挑战时, 考虑了互补性资产因素后, 企业的价值是多少。这就引出了拥有互补性资产的企业价值评估的问题。
拥有互补性资产的企业价值评估是时点的价值评估。面对不同的创新, 对应的互补性资产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我们将所有资产的价值 (包含互补性资产) 包含在企业现有资产价值的计算中, 而将互补性资产的期权价值看成其价值。
企业的评估价值=企业现有资产价值+互补性资产的价值, 即
Ve=Vx+Mt (3)
企业现有资产价值Vx, 即企业设备、厂房、土地和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在均衡条件下不管是采用重置成本法, 还是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方法[6], 结果往往相近, 并且难以改变。互补性资产的价值Mt则不然, 它会随着不同的突破性创新而发生很大差异, 经营者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市场机遇, 通过内部经营性战备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选择和实施, 来实现企业价值增长。
由于用期权定义的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精确计算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述模型在数据上的估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1) 标的资产的价值。S1表示研发资产价格, 可以用现有的收购价值来表示;S2表示创新产品经商业化后的市场价格, 可以参考现有市场上类似功能的产品价格。
(2) 标的资产价值的方差。标的资产价值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其方差可以通过已有的类似产品的现金流量的方差估算;也可以根据不同市场前景, 对不同现金流量以其出现的概率进行加权计算。
(3) 期权执行价格。此处隐含了突破性创新加入互补性资产后形成的新资本成本在整个过程中是不变的, 所有变动都反映到了未来收益现金流量的变化之中。可以以突破性创新形成时点的总价值的现值表示。
(4) 期权的到期时间t2。由于突破性创新被大量模仿会导致收益量的明显下降, 因此根据行业与产品的不同, 采用本行业类似产品的推广时限作为期权的到期时间。
一、
5 结语及启示
互补性资产的价值实质上是一种权利, 因此它含有期权的特征。它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波动的大小, 传统的风险因素成为价值驱动因素。互补性资产的期权价值加上企业现有资产价值, 就可以得到企业此时点的总价值。
清楚互补性资产和企业的总价值, 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新企业提出突破性创新时, 如果既有企业没有相关的互补性资产或不是很充足, 又不可能重新研发, 就可以考虑选择对方的弱项, 建立或加强相关的互补性资产, 以互补性资产作为牵制对方的筹码, 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要求。可以利用本模型计算出企业建立和加强互补性资产, 能得到的价值有多少, 从而评估出此方案的可行性。
作为投资者, 选择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并能稳定成长的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 突破性创新产生的频率和影响要比其他行业大得多, 新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的商业化能力和既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互补性资产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就成了投资者要考察的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薛红志, 张玉利.互补性资产与既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7, 25 (1) :178-183.
[2]TEECE D J.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organizationalarrangements for regimes of rapid technological progress[J].Journal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92, 18 (1) :1-25.
[3]STEVENS G A, BURLEY J.3000 Raw Ideas Equals One Commer-cial Success[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7, May-June:16-27.
[4]TEECE D J.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lications for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J].Re-search Policy, 1 986, (15) :285-305.
[5]计军恒, 侯军岐.农业高科技企业成长机会价值量化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8 (6) :6-10.
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互补性探索 第11篇
素描这种绘画基础最早出现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在20世纪初被引入我国,成为绘画的基本课程;而设计素描是20世纪80年代才被引入我国,在90年代开始发展,它是设计专业的基础部分。
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的差异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主要由铅笔和木炭条等工具来完成。素描作为绘画和设计的基础,主要是促进训练者眼、手和大脑的配合,提高绘画者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际运用中,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造型功能上,绘画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美术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需要绘画者用真诚的情感来体现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设计素描主要是设计的一部分,用素描的形式来表现将要设计的产品,它的主要功能首先是实用,其次才是美观。将实用性和美观性进行了统一,在满足人们物质追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在造型思维上,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也有差异性。绘画素描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创造,它需要作者通过素描来体验生生活,然后通过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不管是写实还是抽象的绘画素描,它都是以感人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而设计素描是设计者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来改造对象的活动,主要是对客观对象进行间接、慨括和综合性的反应,要做到美观、效能和工艺方面的平衡,因此在思维方面,设计素描的更注重理性思维,严谨、理性和推理的成分更多。
在表现对象方面,绘画素描表现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实际生活中的三维空间存在的物体真实地转移到二维空间中。所要表现的对象有人物、风景、器皿等实际存在的物体。而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对象非常广,既有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物体,也有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生活中不存在的物体,还可以通过组合的方式,将生活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物体综合在一起。和绘画素描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转移到二维空间不同,设计素描是围绕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所需要的,将思维、观察与表现方法所展开的基础训练。
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的重要性
绘画素描是绘画者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进行素材收集后,运用到自己作品当中的方式。在画面上注重视觉形象的表现,用明暗调子的虚实效果来表现空间的远近和事物的透视规律,基本要求就是画面形象生动感人。它的重要性表现在通过素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构图上对物体大小、疏密、平衡、穿插以及构图设计,又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素描在绘画中具有提高技巧能力、表现能力和设计传达能力的作用,通过素描可以加强学生造型语言的表达能力。
而设计素描,它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吸收了绘画素描的艺术精华,将传统的基础训练和专业进行了有机结合,并成为一门单独的基础课,它是一种集传达艺术、构造和空间关系于一体的现代化绘画表现形式,也是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形式的整体感。它不是对客观的模仿,而是主动的认识和创造,将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进行完美统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表现形式上它注重空间结构分析,通过对物体的内在结构分析,用简单的线条变化来传达美感;它的表现形式还具有超现实的风格,将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物体通过想象表现出来。这种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对他们的设计表现方法、设计语言的表达和设计语汇的丰富都有促进作用。
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在差异性上的互补
尽管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在功能上、表现对象上都存在着差异,但它们之间还是具有共性的。这种共性表现在两种素描都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互补。
例如,绘画素描在观察物体时位置始终是固定的,通过肉眼的观察,然后利用透视的方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转移到二维空间中。这些方式在设计素描中不被利用。但这样的观察效果却有它自己的特色,至少在观察的同时一直在头脑中进行形象思维,最后达到美的效果。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借鉴到设计素描中,因为设计素描除了实用之外,對审美也有要求,并且绘画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只有先做好绘画素描,在形象思维的基础进行抽象思维,相对就要容易得多。
对于绘画而言,将设计素描中的空间内部分析、抽象的意象表达等表现方式运用到绘画素描中,在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变化,艺术表现方式也要不断创新,将设计素描和绘画素描中的优势进行互补,对于艺术创新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第12篇
一、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可以衡量两国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数值越大双方在贸易方面联系越紧密,其计算公式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2003—2014年间,中国作为出口国的中俄贸易结合度均大于1,而俄罗斯作为出口国的俄中贸易结合度除2003年外均小于1,这说明我国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俄罗斯对我国的依赖程度。
中国作为出口国的中蒙TCD均大于3并逐年攀升,而蒙古作为出口国的蒙中TCD更是居高不下,说明蒙古国对中国经贸合作与进出口具有严重的依赖性。但也不排除蒙古经济体量小、结构单一导致对外贸易结构畸形,有限的产品出口大部分流向中国,致使贸易结合度分子较大、指数偏高。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衡量某国某一产业领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指数,一般公式为:
日本贸易振兴会将RCA指数的大小依照其强度分为极强、次强、中等、较弱等4个等级。若RCA>2.5,则该产业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若1.25<RCA<2.5,为较强比较优势;若0.8<RCA<1.25,为中等比较优势;若RCA<0.8,为较弱比较优势。本文计算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为UN Comtrade,产业划分遵循《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SITC Rev3.0将贸易品分为10大类。其中0—4类为大部分初级产品,6类和8类多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成品,5类、7类及9类则多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成品。
中国在SITC0-SITC4的RCA均小于0.8,即初级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有弱化趋向。SITC6和SITC8的RCA指数保持在1.25和2.5之间,体现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传统优势,但近几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正受到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有力竞争,RCA指数连续波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成品即SITC5及SITC7的RCA指数逐年攀升,尤其SITC7在2006年首次突破1.25,进入到较强的比较优势产业行列。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机电产品生产成本和质量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优势在不断增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俄罗斯在SITC2、SITC3、SITC6和SITC9四大类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SITC2(非食用原料)和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原料)类商品都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这正体现了俄罗斯资源型产品储量丰富的生产要素禀赋特征,说明能源出口在其对外贸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SITC9类商品含有武器、弹药等军工产品。作为世界传统的军事大国,俄罗斯军事技术先进,RCA较高,竞争力强劲,但近年来欧美对俄罗斯予以制裁,使其军工产品出口下降。
蒙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2类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等粗材料。另外,除8类和9类呈现出不稳定的相对优势外,其余大都表现出较大劣势。与俄罗斯类似,蒙古国在第9类特殊产品上RCA指数一直较高。这主要归于9类下的97-金,非货币(不包括黄金矿砂及其金矿)出口量迅速增长。蒙古国正加大黄金开采量和出口量,矿产资源的出口在整个蒙古外贸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来讲,蒙古国的出口结构比较初级且单一。
三、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用来衡量两国贸易互补程度及其发展潜力的指标,主要以一国某种产品出口衡量的比较优势乘以另一国该产品进口衡量的比较劣势进行测度:
指数越大,说明两国在该类产业上贸易互补性也越强,反之则越弱。当两国间有多个产业存在贸易往来时,还可以把各个产业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加权,计算得出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即当>1,说明以i国为出口国,j国为进口国的两国总体上贸易互补性较强,反之较弱。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中俄贸易方面,以中国为出口国,结果显示,6、7、8类产业互补性指数较高,即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新兴的机电项目对俄罗斯的出口形势大好,双方充分互补;0—5类及9类产业贸易互补性较低,其中初级产品0—4类呈现比较明显下降态势。从综合TCI指标看出,除2003—2005年略小于1以外,其余年份均大于1,说明双方合作呈良好态势。以俄罗斯为出口国的计算显示,2、3类上贸易互补性尤其显著,历年TCI指数都在2.5以上,个别年份已达5以上,数字充分说明了俄罗斯矿产丰富与中国发展经济亟须资源引入的契合。综合TCI指标虽大多数年份小于1,但大都在0.8以上,并呈现出稳定持续的提升状态,这充分说明了以俄罗斯为出口国,两国在总体上贸易互补性也不弱。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作者整理计算得出
中蒙贸易方面,以中国为出口国可以看出,中蒙在第0、6、7、8大类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尤其体现在第8类产业逐年增强的趋势上,即蒙古国对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需求正日益提升;而以蒙古为出口国的贸易互补性只显示在2类产业上,其余产业互补性较弱并呈现下降趋势。通过两国综合TCI指标可以看出,以中国为出口国的TCI相对偏低,但大体也都保持在0.8以上,这主要归结于蒙古国内人口总量较少导致其消费能力有限,中国的优势产业在蒙古市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以蒙古为出口国的蒙中贸易互补性较强,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提高这表现为中国与蒙古的优势产业相互重叠部分极少,两国较强的产业互补性为进一步展开贸易打下基础。
四、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
(一)能源资源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资源能源短缺时代,而俄罗斯和蒙古国恰恰与我国形成了有利的互补。蒙古国拥有世界上最大铜矿和煤矿,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储备以及所拥有的森林资源则更为雄厚。若三国共同进行资源勘探、采掘、开发和利用,那么无论在开发成本、运输距离、来源稳定性等诸多方面,都将为我国带来更大的优势。这不仅可以使我国获得更稳定的原料及能源供给,也能使我国降低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
(二)联通欧亚经济大通道
目前来看,俄罗斯、蒙古国与我国联通发展的瓶颈在于三国之间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布局,可为推进三国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集聚区奠定基础。2015年5月29日蒙古国启动的“扎门乌德-乌兰巴托-阿拉坦布拉格”高速公路项目,及2015年6月中俄双方正式签署的莫斯科至喀山段高铁勘测设计合同,都致力于推动中蒙俄三国过境运输合作,建立公路运输走廊。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欧亚大陆桥”的建立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中内蒙古的呼包鄂中心占据了与华北发达地区及华中、西北等内陆地区相联结战略枢纽位置,是通往蒙古国与俄罗斯的最新欧亚大陆桥的一个最佳平台。
(三)“北水南调”
蒙古国的中北部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基本保持了水资源的原生态。而离蒙古国边境200公里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极为清澈,能直接饮用。从俄罗斯贝加尔湖调水,经过蒙古国进入中国北部地区的“北水南调”工程,不仅可以改变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状况,而且也可惠及南部严重缺水的蒙古国。当然,作为“北水南调”的源头,俄罗斯已从之前的“自己消费”态度转变为希望“得到相应的国际经济需求的回应”,这意味着三国迎来“北水南调”的新契机。中蒙俄经济走廊恰恰为三国开展水资源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搭建一个战略平台,可借此来切实推进三国“北水南调”的合作大项目。
(四)东北经济发展
我国东北地区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经济发展动力正逐年衰减。如今,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提出将打破“东中西”的板块划分,实现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的全面转型升级。东北三省正联手内蒙古自治区打造升级版的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省提出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辐射俄罗斯及欧盟,对内辐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辽宁省则提出具体策略,加快以锦州市、丹东市为起点,经蒙古乔巴山到欧洲的“辽蒙欧”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吉林省则增强对俄贸易实力,为企业到俄罗斯开展经贸活动提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加快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等国家重点开放试验区的建设,加大口岸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五)即将到来的“北冰洋通航”时代
北冰洋的冰山正以破纪录的速度融化,若北冰洋航道全面开通,世界经济格局将因多国争夺北极主权而发生深刻变革。尽管中国远离北冰洋,但西线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使得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联结起来,通过新欧亚大陆桥直通北冰洋出海口。若北冰洋成为世界又一海洋大通道,则将使中国占据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所以,目前正在积极开拓的北极航道一旦取得进展,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意义将不可估量。
摘要:随着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的提出,形成了2014年基于“一带一路”建设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构想。近几年,中蒙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政治可信度不断提升,产能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对贸易互补性的相关研究给予三国深化合作巨大动力,对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互补性,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志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J].国际经济合作,2014,(9).
[2]周延丽.构建中俄蒙自贸区可行性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07.
[3]赵江林.一带一路: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增长新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06.
[4]Enkhtuul.Expectation of Land Road Project and Gas Pipeline[J].Mongolian National Television Electron page,2014,(9).
互补性项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