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需要欣赏范文
爱情需要欣赏范文(精选3篇)
爱情需要欣赏 第1篇
基于这一原则,引导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会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发展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就成了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把音乐听足、听精、听细、听深,才能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一、初步聆听,整体感知音乐
初步聆听作品是音乐欣赏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作品的最初感受。因此,教师应设计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教会学生聆听音乐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关注作品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欣赏做铺垫。
例如,教学马头琴《嘎达梅林》时,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欣赏 马 头 琴 独 奏 《 嘎 达 梅 林 》, 这 首 曲 子在音色上有何特点? ()
A.音色辉煌、音 量宏大B.柔和浑厚 、宽阔低沉C.声音宏亮、音质清脆
2.这首乐曲的表情术语是( )。
A.苍劲、悲壮B.热情、亲切
近百年来,苍劲、悲壮的《嘎达梅林》在草原上代代相传。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人的思想、生活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渴望向世人展现新的嘎达梅林。下面,我们再来共同欣赏马头琴合奏《嘎达梅林》。
3.除了马头琴,合奏曲《嘎达梅林》中还有其他乐器,因而与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相比,风格明显不同。那么,合奏曲的情绪是()。
A.苍劲、悲壮B热情、赞美
4.为 什么 同 是 马 头 琴 演 奏 的 《 嘎 达 梅 林 》,乐曲的情绪会如此不同呢?
教师小结:两首《嘎达梅林》的主旋律虽然一样,但是,由于音乐要素和演奏形式的不同,使得乐曲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进而导致音乐的情绪也随之变化, 从而塑造出了两个不同的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
这样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从器乐、音色、作品的风格以及内含的情绪对学生进行了一步步的引导,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听的过程中,充分调动音乐审美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为深入聆听做好准备。尤其是对比听赏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嘎达梅林》这首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深入聆听,体验理解音乐
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过:“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在初步聆听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听赏,借助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内涵。
下面是笔者教学管弦乐曲《花儿与少年》时,让学生初听乐曲后,引导他们再次深入聆听时的教学片段:
1.跟唱 主 旋 律 ,思 考 :这 首 曲 子 的 节 奏 有什么特点?
2.复唱主题,思考:旋律起伏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旋律多围绕主干音展开,起伏不大;旋律多级进,偶尔上行有跳进。
3. 欣赏第一部分。
师:你们能听出这里运用的是什么节拍吗?这个节拍适合转圈还是踏步?
学生1:二四拍。比较适合踏步。
(学生一边唱主旋律 ,一边踏步)
师:主题在第一部分一共出现了几次?主题的重复是完全重复还是变化重复?
学生2:共出现了3次。主题的重复是变化重复。
教师小结:第一部分旋律轻快而活泼,共出现了3次。每次重复时均使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主奏乐器有所变化,而且通过加花手法将旋律进行了变奏。
师:请同学们分别聆听这三次主题,并从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小提琴四件乐器中,选出你所听到的主奏乐器。
教师小结:第一遍由双簧管主奏,长笛和单簧管交相呼应。第二遍是几种乐器的交替加花演奏。第三遍主要由小提琴演奏。
师:最后,请同学们再完整地欣赏第一部分。
怎么听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音乐的主题形象呢?以上这则课堂教学实例告诉我们:调动多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学生在边听边学唱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对主题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等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也使得对后面音乐的分段变得更加容易。踏步的加入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节奏的长短交替和旋律起伏的抑扬顿挫,从而更高效地体验音乐情绪。歌唱和踏步,不仅为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在听赏时能入情入境地体验作品,同时,这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其音乐鉴赏力。
三、反复聆听,鉴赏感悟音乐
在对音乐材料做重点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有效的反复聆听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成完整的感受,加强音乐记忆,加深情感体验,进而获得再次深化理解的机会,形成更为丰富的审美感受。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说的参与,并帮助他们总结,甚至可以通过讨论、探究形成对乐曲的评价。这样,不仅及时反馈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差距,有利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思路、优化设计,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听赏能力可以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从而真正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聆听、聆听、再聆听,只有不断地聆听,我们才能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引发情感与精神的共鸣。
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师要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初步聆听时,设计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整体感知音乐;深入聆听时,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内涵;反复聆听时,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帮助他们鉴赏、感悟音乐。只有在反复聆听中把音乐听足、听精、听细、听深,才能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生活需要欣赏作文 第2篇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懂得欣赏的人是幸福的。在他的眼中世界多姿多彩,整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温馨而惬意。而对于那些凡事苛刻的人,世界便只剩黑白,终日让人不满,抑郁的情绪充塞自己的心灵,相形之下,更显得可悲可怜。
有句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提示了一个客观的真理:自然界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因而批评家们永远不愁无事可做,更不用担心有下岗的危险。但这样的工作有好处吗?没有带来光明和期望,只有深渊和颓废。这样的工作多么乏味呀!没有笑容,没有追求,如果还乐此不疲,便成了一个最大的缺点或错误了。
懂得欣赏的人才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在一些不懂得欣赏的人看来,断臂维纳斯即便不是失败之作也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根本不能称为艺术品,只是一堆废石膏。可这个断臂的爱神不知让多少人着迷,她那柔和的线条,美丽的姿态,自然的神情无不透出一种高贵的美。这种美难以用言语表达,却使每个人看到时都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欣赏让人们理解了她的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人们一看到她,内心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这便是欣赏作用。
小华盛顿用斧子砍倒了自己院里的一棵小树苗。在父亲没发现时,他主动地承认了错误。父亲没有一味地批评他的错误,因为他更懂得欣赏。他欣赏到了儿子那种诚实的品德,他所犯的错误与诚实比较起来,则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不能说华盛顿因此而上了总统,但不可否认,这必须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影响。可见,懂得欣赏不仅仅给自己带来愉快,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能够影响别人。
美是生活中一切快乐的源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发现美,才能找到快乐。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吗?那么,学会欣赏吧!
人生需要欣赏阅读答案 第3篇
(2)欣赏就是赏识和领略,就是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感受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美好。
(3)落日晚霞需要欣赏,霜林秋叶需要欣赏。晓风残月、敲窗冷雨,也需要欣赏。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洒自得。可见自然界的一景一物,都有其妙境和玄机。
(4)人际间同样欣赏: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则是一种不幸。欣赏别人的潇洒倜傥,从而能提高自己的风度;欣赏别人的高谈阔论,进而提高自己的口才;欣赏别人的.作品,从而宽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5)从这一角度来说:“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冶炼,是自身修养不断提升的捷径。
(6)【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叹到强悍与凝重。欣赏大海,自会在大海的澎湃里,感受到大气与磅礴。】从这一角度看,欣赏是一面镜子、是一座标杆,是人生不断完善、不断至美、不断实现人生的崇高目标的阶梯。
(7)人生如果不会欣赏,就无法体会旭日、晚霞的绚丽与悲壮;人生如果不会欣赏,就无法感受小桥流水的清幽与淡雅;人生如果不会欣赏,就无法领悟牡丹的富贵,荷花的高洁,腊梅的孤傲,秋菊的热烈
(8)缺少欣赏的人生,是孤陋的,是残缺的,是遗憾的。人生如果不会欣赏,你就无法拥用一个完美的人生!
【问题】
1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欣赏”和“观看”有何不同。(3分)
14.在第(6)段画线句后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个排比句。(2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文中除了道理论证外还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一例。(4分)
17.你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4分)
【参考答案】
13.“欣赏”是赏识和领略,用耳朵心灵去感受上天赐予我们的那一份美好,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观看”有特意去看的意思,但缺少细细感受和品味的成分。(2分)
14.示例:欣赏月光,自会在月光的宁静中,感受静谧与温馨。(2分)
15.中心论点:人生需要欣赏(2分)
16.论证方法:除道理论证外,还有对比论证。如④⑤⑥段从正面论证欣赏的益处,而⑦⑧段则从反面论证缺少欣赏的遗憾(4分)
爱情需要欣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