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际旅游城市联盟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国际旅游城市联盟(精选3篇)

国际旅游城市联盟 第1篇

城市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而逐步形成的。城市经济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对一国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城市理论的发展, 城市联盟作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联盟是在城市群的基础上, 通过对城市群进行整体的组织协调而形成的城市合作组织, 它对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和城市间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面临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良好契机,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的组织协调而形成的中原城市联盟将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门户。同时, 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也是中原城市联盟实现自身发展的又一良机。另外, 在西部地区资源东输的过程在, 中原城市联盟将是重要中转站。因此, 深入剖析中原城市联盟的内部和外部发展动力, 对中部地区城市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联盟概述

城市联盟是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998年9月在韩国大田市成立的世界科技城市联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成立的城市联盟。随着人们对城市理论认识的加深和人们对城市发展的重视程度的加大, 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城市联盟。我国也相继在福建省建立了厦泉漳城市联盟, 在辽宁省建立了辽南城市联盟, 以及中原城市联盟等众多的城市联盟。

城市联盟的联盟主体是城市, 城市主体个数至少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各城市政府为促进城市发展或达到一定的利益目的而达成的跨越城市边界的城市间合作模式。城市联盟需要一定的契约作为维持联盟的约束条件。城市联盟是各城市之间打破原有的城市行政区域边界, 实现联盟城市之间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及基础设施的共享等, 最终实现联盟城市间交易成本的降低, 及联盟城市间总收益提高的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城市联盟作为促进区域内部城市间合作的重要模式, 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古典经济学时期, 亚当斯密就论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20世纪初, 杨格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 从分工和市场的相互依赖的角度, 论述了社会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兴古典经济学中杨小凯和赖斯从交易效率的高低和分工水平的高低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及城市联盟形成的原因。另外,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williamson认为联盟能增加联盟各主体之间的学习效应, 并降低交易成本;Gulati (1995) 认为联盟会随着交易水平的改变而达成;Rmanathna和Thomas (1997) 认为联盟形成以后, 由于内部化原因会导致交易风险降低。可见, 城市联盟能促进各联盟城市之间的相互学习, 提高联盟城市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对外竞争力, 扩大市场范围, 降低城市间的交易成本, 进而促进城市联盟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3 城市联盟发展的动力机制

城市联盟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当今城市联盟形成的动因各不相同, 探索城市联盟建立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充分了解联盟的比较优势和内在推动力, 进而更好的推动城市联盟的发展。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 城市联盟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 政府宏观调控行为驱动。政府宏观调控是一切城市联盟行为发生的基础, 政府行为在城市联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政府政策来实现, 对城市联盟的推动有强制性和引导性两种方式。强制性是政府通过强制性政策命令相关城市在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市场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直接调配, 形成城市之间的联盟。引导性城市联盟的形成是指政府给定整体的政策环境, 而城市联盟各主体之间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进行自发的产业布局, 资源分配等。如今城市联盟的形成多以引导性或引导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方式形成。

第二, 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驱动。区域联盟城市之间的网络化组织分为有形的物质性网络化组织和无形的非物质性网络化组织两种形式。有形的物质性网络组织主要指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网, 通信网络和电力网络等。有形的网络性区域组织是城市联盟形成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推动力量。无形的非物质性网络组织主要指人力、资本、资源等在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和流动性。无形的非物质性网络组织是城市联盟形成的潜在前提和内在推动力量。

第三, 城市功能聚集与扩散驱动。每一个城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逐步形成自身的功能印象城市标签, 如古城西安、魔都上海等。城市联盟中中心城市的功能特点会对联盟内其他城市主体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城市功能的聚集有助于在城市联盟之间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和较强的外部性。而中心城市功能的扩散也能推动城市联盟的发展。

第四, 企业区位选择行为驱动。企业是市场和城市的微观组成单位, 企业在城市内和城市间合理的空间布局对城市联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的分布会进一步影响城市空间内人口资源的分布。企业通过区位选择确定生产和研发区域, 形成企业聚集以后会产生规模效应和外部效应, 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扩张, 最终形成城市联盟。如我国的长三角地区, 形成了以上海为科研和金融中心, 以上海周边城市为生产基地的长三角城市联盟。

第五, 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驱动。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所有与产业相关的分工均在该区域内分布。产业聚集能够在联盟城市之间形成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布局。进而潜在的推动城市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最终促使城市联盟的形成。产业扩散是指随着中心城市产业规模的扩张, 逐步将周边相关城市纳入产业生产规模以内, 进而使各相关城市之间形成专业分工和交流, 最终促使各城市之间城市联盟的形成。

4 中原城市联盟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

4.1 中原城市群概况

中原城市群成立于2012年, 是我国首个内陆的城市群组织。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作为中心城市, 洛阳和开封作为副中心, 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周边城市作为城市群的节点城市形成网络型空间分布模式。

中原城市群作为我国首个成立的内陆城市群, 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过程中新的对外开放基地。尤其是在如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下, 使中西部地区面临对外开放的新机遇, 中原城市群更是面临对外开放的良好契机。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逐渐饱和, 其产业将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 中原城市群将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同时, 中原城市群也是西部地区资源东输的重要枢纽和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而且, 中原城市群也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中西部地区城市网络中重要的节点城市。

4.2 中原城市联盟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

中原城市联盟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中部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能有效加强中部地区的竞争力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并且, 中原城市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

第一, 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 中原城市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的强制性和引导性手段。中部崛起是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中原城市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和重点扶持的内陆城市群发展组织, 是我国为实现中部崛起而实施的重点项目。同时, 中原城市联盟发展战略构想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的城市联盟。河南省省政府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大量推进中原城市联盟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新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 中原城市联盟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从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驱动的角度来看, 中原城市联盟各主体城市之间存在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互补性资源流动网络。我国的龙海铁路将洛阳、开封和郑州横向连接起来, 形成了中原城市联盟横向的主要交通带。京广铁路线纵向穿过中原城市联盟, 沿线经过将新乡、郑州、许昌、漯河等联盟主体城市, 撑起了中原城市联盟纵向交通带。这两条纵横相交形成的十字形铁路交通带, 构成了中原城市联盟的主体交通脉络。由中心城市郑州出发, 到周边8各城市均建有便利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中原城市联盟周边各联盟城市均围绕中心城市郑州成环形分布。这种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中心城市郑州扩散效应的实现和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从各城市主体功能和资源优势方面来看, 郑州市主要是作为物流中心, 金融中心和服务中心;洛阳和开封依托自身的文化传统, 是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城市;新乡和许昌是联盟城市中主要的农业种植园区;焦作和平顶山主要依托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是能源和重化工生产基地;济源也是依托资源优势作为能源和原材料加工基地;漯河是中国著名的食品城。各城市在资源和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协调和互补性, 有利于形成良性的资源和产业互补网络, 推动中原城市联盟的发展。

第三, 从城市功能的聚集和扩散的角度来看, 中原城市联盟是典型的以郑州作为中心城市, 周边城市围绕中心城市郑州成环形分布的空间布局。这种城市联盟之间的空间结构分布有助于中心城市功能和影响力的扩散。同时, 也有助于周边城市功能的向心性聚集, 并进一步借助中心城市的影响里促进自身优势的发展。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 郑州市工业生产总值在联盟各城市中所占比例最大, 图2中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的比较也可以看出郑州市非农业人口在各联盟城市中所占比例也最大,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郑州市作为中心城市较高的集聚功能。

最后, 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来看, 中原城市联盟企业的发展多是依赖城市本身的资源和功能优势。郑州航空港区智能终端生产基地的建设标志着中原城市联盟外来企业城市引进的开端。目前, 中原城市联盟正面临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发达产业转移的良好契机, 而东部地区向中原城市联盟的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入驻也会促进中原城市联盟的发展。从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的角度来看, 中原城市联盟各城市的产业发展主要是依托城市的区位或资源优势来推动的, 如洛阳和开封的传统文化和旅游业, 新乡和许昌的农业等。这种依托城市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对城市本身的依赖性较强, 不利于联盟城市之间产业的聚集和扩散。

5结论

以城市联盟发展的动力机制为理论基础, 并结合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具体现状, 对中原城市联盟形成和发展的机制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城市联盟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推动而建立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 中原城市联盟在区域网络化组织的驱动力量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自身形成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郑州市作为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比较明显, 但中原城市联盟的产业发展对各城市本身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的依赖性较强。虽然城市之间在资源和功能上拥有一定的互补性, 但在城市功能的聚集扩散和产业的聚集扩散等方面, 对中原城市联盟的推动力量较弱。

政府仅仅是提供自由的城市发展环境, 城市联盟的发展主要靠自身动力机制的推动。面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开放的良机, 中原城市联盟应在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的基础上, 切实落实好相关产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进而加强中原城市联盟驱动力量的多样化和合理化。

摘要:城市经济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联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城市联盟是将城市群进行有效协调而形成的合作组织, 对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水平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原城市联盟合作拥有良好的政策推动基础和城市区位优势, 发达的城市群网络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 但各联盟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产业互动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关键词:城市联盟,动力机制,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1]靳景玉, 刘朝明.城市联盟动力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04) :69-74.

[2]靳景玉.城市联盟的合作动力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方创琳, 毛其智, 倪鹏飞.中国城市群科学选择与分级发展的争鸣及探索[J].地理学报, 2015 (04) :515-527.

[4]杨兰桥.构建大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 2014 (04) :153-156.

[5]杨小凯, 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靳景玉.城市联盟系统的协调动力模型研究[J].求索, 2008 (11) :1-3.

联盟中国城市会展强中国会展之声 第2篇

郑智:近年来厦门大力重视发展国际性展会,经过多年培育,以厦门国际石材展和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为代表的厦门会展行业,已经走出一条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办展路子,坚持在办展机制上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展览性质上走专业化方向,在发展定位上走国际化道路,并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周到的服务吸引采购商,进而利用大量的采购商来吸引参展商,形成了招商招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厦门不断建设和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出台扶持会展业发展新政,努力提升会展业发展环境,并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投洽会、石材展、台交会、佛事会等一系列知名展会,并先后在全国获得多项殊荣。目前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等都经过了UFI的权威认证。通过了UFI认证,今后这些展会就可以在所有宣传品中使用UFI Approved Evnet标志,借助UFI认证的国际权威性,享受与之相应的国际认可度和知名度。

记者:您是如何选择会展业人才的?

郑智:俗话说,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目前我国会展业的从业人员不下100万,但都“半路出家”。相比西方会展大国的会展从业人员,策划能力、运营能力是有差距的。这也是目前我国会展业遇到最大的“瓶颈”之一,我国缺乏的并非是单一的会展人才,而是缺乏多角度审视人才,我们要真正用一种多维立体的视角考察人才,在积极培训人才的同时,可以使其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到会展当中来,给他们实践的机会。任何人才都不是天生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慢慢磨练出来的,犹如一个企业品牌,是由长期的经营实践当中慢慢成长的,人才也如同此理。

记者:请问郑主席,您是如何荫发成立城市会展协会联盟这一想法的?

郑智:作为成立较早的会展协会,厦门市会展协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对厦门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支持。但是我们在参加一些全国性的会展活动过程中发现,会展协会在国内会展活动中的声音较弱,影响较小,各城市会展协会发展不平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没有全国性的展览协会,也没有为会议和展览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会展协会在推动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协会的影响力,配合政府推动会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今年初,厦门会展协会加入了亚洲会展协会联盟,联盟内部的交流、互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因此厦门市会展协会与中外会展提议、全国23个城市会展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联盟旨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行业交流,探索会展协会的运营模式和功能设置,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中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联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郑智:我们在2013年十月二十六日的联盟成立大会上,一致通过了《联盟厦门共识》,按照共识,我们中国城市会展协会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行业自律,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宣传平台,加强研究、探索、开展统计评估分析,落实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和各地会展业做大做强。

记者:联盟将如何实现上述发展方向?

郑智:第一、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按照开放、公平、民主的原则建立合作平台,打破管理层的任职终身制,实行轮值主席制,任期一年,以调动广大盟员的积极性;第二、为了更好为联盟会员服务,将建立统一的宣传平台,联盟将创建中英文网站,与各会员协会网站链接,共同对外宣传各城市会展环境、政策和项目以及服务企业。在《中外会展》设置城市会展联盟专栏,集中宣传联盟成员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和重大活动,提升各城市会展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联盟将以城市为依托,建立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各地会展业发展出谋划策。联盟将通过年会、研讨会等活动,讨论行业发展问题,共商发展大计,交流在协会管理运营中好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国家关于会展业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制定,搞好行业从业培训,提升办会办展水平,当好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

记者:请问郑主席,各城市会展协会间将如何开展合作?

郑智:为了加强各城市会展协会的合作,对各城市会展协会会员到联盟成员城市办会、办展,当地协会要提供咨询并给予支持;对在原在城市注册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各地协会会员企业给予当地相应资质待遇;积极推动各地会展企业参加盟员城市举办的会议和展览活动。我们相信联盟将在全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和桥梁作用。

1981年,厦门湖里丘陵上建设者的一声炮响,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厦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实验田和排头兵。厦门作为我国十四个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起步早是厦门会展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厦门的会展业,生于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俗话说“三十而立”,厦门会展业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0月份,厦门共举办展览184场,展览面积160.3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2.37万平方米,增幅达16.2%。从以上数据来看,厦门会展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从规模化转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转变。同时,中国城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联盟的成立,必将促进中国会展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国际旅游城市联盟 第3篇

模型假设

为了研究方便, 本文假设一个供应商向两个处于相同市场的同质购买者销售同一种产品, 供应商公布它的售价, 购买者决定自己的采购批量。供应商有自己的产品库存, 以满足购买者 (高校) 的需求, 不允许出现缺货。购买者也拥有自己的库存, 不允许出现缺货。购买者的最大投资为C0。

一般情况下, 供应商与购买者以及购买者与购买者之间存在以下四种基本关系: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纵向不合作, 横向不合作) ;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购买者之间合作 (纵向不合作, 横向合作) ;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合作, 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纵向合作, 横向不合作) ;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合作, 购买者之间合作 (纵向合作, 横向合作) 。

为方便讨论, 现设定如下参数:销售者的售价为, 购买者的售价为Pr, 为简单起见, 假设这两个价格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即Pr=KP, K≥1, 为常数。表示供应商销售的净利润, 它是销售额的百分数。销售者的决策变量是P。一个购买者的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量为D, 假设它是销售者售价的减函数, 即D=αP-β, α>0, 0β1。Q是每个购买者的采购批量, 是购买者的决策变量。Coa表示供应商每次生产的准备成本, Cob表示购买者的单位订货成本, hs, hb为产品价格的百分数, hsp, hbp分别表示销售者和购买者的单位库存持有成本。Cs, Cb分别表示销售者和购买者的总成本, ΣCb表示两个购买者的总成本之和, ΣGb=2Cb。Gs, Cb分别表示销售者和购买者的利润, ΣCb表示是两个购买者的利润之和, ΣCb=2Gb, G表示供应链的总利润, G=Gs+ΣGb。

模型建立与推导

通过建立模型分别讨论以上四种情况下的相关总利润最大值G, 供应商最优售价P*和购买者经济订货批量Q*。

(1) 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供应商和一个购买者 (高校) 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两阶段博弈。供应商先公布其售价P, 购买者决定其购买数量Q。由于购买者之间没有合作, 因此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两阶段博弈。

(2) 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购买者之间合作时

两个购买者进行合作, 将需求量进行合并, 以一个采购者的身份向供应商购买。供应商和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供应商先公布其售价, 购买者决定其联合采购批量。

(3) 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合作, 购买者之间不合作时

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合作, 协商确定供应商售价和购买者采购批量, 以求利润最大化。购买者之间不合作, 供应商与两个购买者形成了两条相互独立的供应链.

供应商与一个购买者的系统总利润为:

系统相关总利润的最大值为:

模型分析

将以上四种情况的相关指标进行归纳, 得到四种关系下供应商最优售价的比较结果为:

结论

maxG1

maxG4说明企业之间既横向合作, 又纵向合作, 系统相关总利润最大。

若供应链企业在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中选择其一, 这依赖于参数C0, 的大小。

供应链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的方式不同。纵向合作主要是通过库存合作来提高利润, 横向合作主要是通过建立采购联盟来提高利润。

因此, 通过分析可知, 第2种情况下的相关总利润大于第1种情况下的相关总利润, 第4种情况下的相关总利润大于第3种情况下的相关总利润。这意味着不管供应商与购买者的关系如何, 建立采购联盟都有利。如果出于双赢的考虑, 使采购联盟的形成既能增加供应商的利润, 又能增加购买者 (高校) 的利润, 这就取决于系统相关总利润的分配。

国际旅游城市联盟

国际旅游城市联盟(精选3篇)国际旅游城市联盟 第1篇城市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而逐步形成的。城市经济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