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革兰氏阴性杆菌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革兰氏阴性杆菌(精选7篇)

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12月在该院ICU分离出的526株革兰氏阴性菌为研究对象, 其来源主要为:呼吸道329株 (62.55%) 、胸腹腔45株 (8.56%) 、分泌物27株 (5.13%) 、尿液41株 (7.79%) 、血液48株 (9.13%) 、粪便13株 (2.47%) 、胆汁16株 (3.04%) 、脑脊液7株 (1.33%) 。同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革兰氏阴性杆菌采集, 其病菌来源于ICU样本基本相同。

1.2采集方法

对患者标本采集方法主要包括: (1) 呼吸道样本采样, 采用无菌痰液收集管置于呼吸机与器官插管连接处进行样本收集; (2) 血液样本收集, 于患者发热且未进行抗生素治疗时采集血液样本; (3) 脑脊液样本采集, 对患者进行腰穿处理, 抽取少量脑脊液; (4) 尿液、粪便及脓液标本采集, 于患者发热或症状明显且未进行抗生素治疗时, 对患者各类样本进行采集。

1.3菌株的培养与药敏试验

将该研究的526株ICU菌株及全院采集的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 同一位患者相同部位连续分离出相同菌株, 以首次分离菌株计算, 同一患者相同标本多次分离的同样细菌按一株算, 细菌培养阳性者, 均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药敏方法采用VITEK仪器法或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 严格按照相应规定在培养过程中对其菌株进行操作, 仪器法鉴定和药敏试验质控标准菌株是:ATCC27853、ATCC29212、ATCC700323、ATCC49619。根据相关菌株质量控制标准, 对药物敏感性治疗实施有效监控。根据NCCLS推荐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

1.4分析方法

将ICU中采集的526株菌株与同期全院内采集的菌株进行比较, 比较其例数及构成比, 对各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比较。

2结果

2.1 ICU分离菌株与全院菌株数量及构成比

全院共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2 818株, 其中ICU检出526株, 经过分离发现, 全院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占其44.15%, 及而ICU中则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占其26.43%。之后其余菌种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如表1所示。

2.2比较各菌种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74.95%、41.72%及54.51%。5种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均有一定耐药率, 且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 分别为61.78%及35.71%。见表2。

3结论

由于ICU患者病症较为危重, 营养水平及免疫力均低于正常健康人, 且由于多数患者伴有多种疾病而进行大量抗生素治疗[4], 导致患者耐药性增强, 同时, 多数患者因采用器官插管及其他留置导管进行治疗, 导致患者进一步暴露于多种病菌之下, 因此, ICU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常为院内其他病房的4倍以上, 有研究显示[5], ICU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占其院内感染患者总数的25%以上, 且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该研究中全院共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2 818株, 其中ICU检出526株, 经过分离发现, 全院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占其44.15%, 而ICU中则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占其26.43%。同时以上两种病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分别为74.95%及41.72%, 具有较强耐药性, 与吴先荣[1]等学者研究中耐药性分别为75.5%及41.7%相近, 可能与近些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有关, 因此, 常导致感染发生。ICU中肺炎克雷伯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各菌群环境中所占比例高于院内, 谢伟峰等[6]学者认为, 这可能与ICU中病菌多而杂的环境有关, 院内其他病房中, 由于各病房患者病情较为单一, 其致病菌种类受到一定限制有关。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与院内相比也较高, 原因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生长能力较强, 对环境适应性较高, 同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由于ICU患者较多采用气管插管或留置导管治疗, 因此, 其感染率较高, 应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分泌物的病原学及病菌耐药性的检测工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74.95%、41.72%及54.51%。5种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均有一定耐药率, 且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 分别为61.78%及35.71%。尤其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常用药物耐药性均较高, 且在全部病菌中所占比例也较高, 因此, 赵惠敏等[7]学者认为一旦发现患者感染, 应对其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并对患者所在区域进行严格消毒, 保证对患者使用物品清洁次数达3次/d以上, 并保证每日更换两次床单等物品, 至再次检测转为阴性为止, 以防止其感染其他患者。ICU中多数病菌对常用药物均有一定耐药性, 因此, 在治疗患者的同时, 应对第3代头孢类药物及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注意并采取严格控制。

总之, 由于患者治疗过程需要及病菌耐药性的增加, ICU中革兰氏阴性菌种类较多, 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应对各菌株耐药性进行监测分析, 以指导医务人员对患者用药的调整, 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参考文献

[1]吴先荣.重症医学科32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9) :158-160.

[2]陈佰义, 何礼贤, 胡必杰, 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 (2) :76-85.

[3]林筱琦, 沈静, 贾民.2011-2012年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6 (7) :1030-1034.

[4]沈萍, 魏泽庆, 陈云波, 等.Mohnarin2011年度报告:ICU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4 (22) :5472-5476.

[5]张毕明, 侯正利, 李沅湘, 等.重症医学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2, 11 (5) :332-335.

[6]谢伟峰, 曲彦, 胡丹.重症监护病房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变化趋[J].中国医学装备, 2014, 11 (11) :105-106.

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8月-2013年7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877份, 分离出245株革兰阴性杆菌, 同一患者再次培养的相同菌株不重复计数。其中男91例, 女154例。标本的采集、送检及实验室对标本的处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尿路感染诊断标准的泌尿系感染患者, 经清洁外阴和尿道口留取中段尿或行膀胱穿刺术取尿留取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常规鉴定。革兰阴性杆菌量≥105/L为有意义的菌尿,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卡进行鉴定, 药敏试验采用K-B法, 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最新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 由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药敏纸片及培养基:所有药敏纸片及分离培养基、M-H培养基均购于江门凯林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超广谱p-内酰胺酶 (ESBLs) 确证

实验按CLSI推荐的纸片确认法进行操作和产ESBLs判断。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877份中段尿标本分离出321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245株, 245株革兰阴性菌中, 大肠埃希菌146株, 奇异变形杆菌20株, 肺炎克雷伯菌19株, 铜绿假单胞菌17株,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43株。见表1。

2.2 尿路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已发现有大肠埃希菌对亚安培南耐药, 其他细菌尚未发现耐亚安培南菌株, 4种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2.3 产ESBLs细菌检出情况

总共发现69株产ESBLs细菌, 其中大肠埃希菌58株, 占84.1%;肺炎克雷伯菌7株, 占10.1%;奇异变形杆菌3株, 占4.3%。

3 讨论

本文发现, 我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占77.5% (245株/316株) , 而在24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有146株, 占59.59%, 与文献[3]报道一致, 其次依次为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与文献[4]报道存在一定差异, 可能与疾病种类和地区差异等因素有关, 因此及时检测细菌感染的种类和进行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中, 大肠埃希氏菌占了3/5, 因此医生在临床治疗较为严重的尿路感染时, 要积极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 本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约半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达30%以上。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三种药物较为敏感, 耐药率低于10.5%;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发现3例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碳青霉烯酶[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 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 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

本文中, 产ESBLs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占84.1%,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阳性率为10.1%, 产ESBLs菌对于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酰胺类呈高度耐药, 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霉素类和酶抑制类敏感率高, 故此种情况下首选碳青酶烯类药物, 另外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酶抑制剂合剂、头霉素、阿米卡星、环炳沙星等。

通过对送检的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检测, 可以为该地区的尿路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较大的参考, 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提供较为真实和准确的参考信息。所以, 在实际治疗尿路感染的过程中, 可以积极的参考各种微生物检测结果, 最大限度保证选用抗菌药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提高临床疗效, 并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6,7]。但是, 本文中, 所选取的样本数量较为有限, 监测的时间也较短, 存在一定的缺陷, 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还需要长期动态的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和研究。另外,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笔者还发现, 一部分患者有时根据药敏结果接受治疗之后, 依然无法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现象, 但一些对多种药物都具有较强耐药性的患者根据经验用药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 笔者推断可能是因为整个研究过程中, 所有的检测都是在体外进行的, 但培养和试验的实际环境与人体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且不同患者的体质也各不相同, 所以研究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实际治疗中还需要医生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治疗[8,9]。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的尿路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株, 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877份尿液标本共培养出316株细菌, 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45株, 占77.5%, 245株革兰阴性菌中, 大肠埃希菌146株, 占59.59%, 奇异变形杆菌20株, 占8.16%, 肺炎克雷伯菌19株, 占7.76%, 铜绿假单胞菌17株, 占6.94%。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三种药物较为敏感, 耐药率低于10.5%;发现3例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 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 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尿路感染患者应先留取尿标本进行培养, 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 防止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尿路感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药敏

参考文献

[1]郑姬, 府伟灵, 张晓兵.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1) :1294-1296.

[2]周实华, 秦克芝, 冯海艳, 等.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 :127-128.

[3]韩兰芳, 郭月珠.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4) :488-489.

[4]武翠玲.尿路感染166例患者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 2012, 12 (6) :836-837.

[5]Oteo J, Delgado-Iribarren A, Vega D, et al.Emergence of imipenem resistance in clinical Escherichia coli during therapy[J].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8, 32 (6) :534-537.

[6]吴庆, 陈红, 刘媚娜, 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2) :1767-1770.

[7]叶晓燕, 龙应华, 永潘芸, 等.652例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 2010, 10 (2) :33-34.

[8]江洁贞.10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和耐药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23) :98-99.

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4株细菌全来自我院临床病人标本 (包括:尿液、痰液、血液、脓液、粪便、阴道分泌物、引流液、伤口渗出液、腹水、抽出液等) 分离出的细菌。其中, 分泌物334株 (66.27%) , 尿液60株 (11.90%) , 痰液51株 (10.12%) , 引流液11株 (2.18%) 血液4株 (0.79%) 。

1.2 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和细菌分离、培养[1]。采用改良Kirby Baller法, 并用临床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质量控制。抗菌药物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及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规定标准。

2 结果

2.1 收集菌株数量及其构成

2011年1-12月共收集分离到阴性杆菌504株, 具体构成如下:大肠埃希菌181株, 占35.91%;铜绿假单胞菌109株, 占21.63%;肺炎克雷伯菌75株, 占14.88%;鲍曼不动杆菌39株, 占7.74;普通变形杆菌22株, 占4.37%;阴沟肠杆菌16株, 占3.17%;奇异变形杆菌10株, 占1.98%;嗜水假单胞菌10株, 占1.98%。

2.2 细菌耐药情况

2011年1月到12月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这次监测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肠杆科细菌占分离菌株的53.79%, 是最常见临床分离细菌, 主要引起泌尿道、呼吸道、肠道、伤口、腹腔及全身感染, 耐药现象严重。但是, 不同菌种耐药情况并不相同。大肠埃希菌对被测的22个药物, 共有9个耐药率在40%以上, 其中对青霉素类、一代及二代头孢菌素类、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基本都在50%以上;对三代头孢菌素,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则在28%左右, 属低度耐药, 与张利国等[2]报道的敏感率在20-40%左右有较大差异;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率在37%左右, 远低于文献报道的高达70%的水平[3], 这与我院近年加强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管理, 控制使用品种数量, 严格掌握使用适应症,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有重要关系。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哌拉西林耐药率均低于26%, 属低度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等其他类则同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相似。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等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与大肠埃希菌相似。对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均不超过15%。对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除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外, 本次监测的细菌都高度敏感。

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代表的非发酵菌也是临床常见感染病原菌。本次监测发现, 该类细菌分离率占革兰氏阴性菌的30.38%, 占本次临床分离细菌的第二位, 临床常用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治疗。本次监测中, 鲍曼不动杆菌对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除阿莫西林+棒酸外) 和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均超过80%, 但对四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却在40%左右, 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则在35-55%之间, 与王群等[4]报道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大于65%有很大差别, 显示同样细菌在不同地区敏感率不一定相同, 这主要与我院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应用有重要关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四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除阿莫西林+棒酸外) 、喹诺酮类的敏感率均超过80%, 属低度耐药;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则不达50%, 属高度耐药, 与陈淑云等报道的敏感率大于80%不一致[5], 显示细菌耐药的地区差异性, 值得关注。

头霉素类药物近年使用越来越多, 本次监测发现, 除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外的其他阴性菌, 其耐药率均不超过25%, 显示在抗菌治疗中有很大应用价值。综上所言, 我们应继续严格贯彻执行2012年8月1日施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770.

[2]张利国, 张卫萍.2009年至2010年23种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敏感趋势分析[J].中国药业, 2012, 21 (12) :34-35.

[3]肖永红, 王进.2006-2007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报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23.

[4]王群, 贾蓓, 夏晓影, 等.1993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4) :291-296.

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4篇

1对象与方法

1.1标本来源选取2014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我院医治的360例住院儿童,其中男212例,女148例,年龄1个月~6岁,标本主要来源:血液标本、气管插管、痰液,除去同一患儿在相同部位获取的重复菌株,如遇此情况要求同一患儿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仅应用第一株,但敏感性差异较大的细菌则都采用。

1.2试验仪器与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临床送检的符合要求的标本实施细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在山东鑫科公司的XK型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中进行,规格为XK-96A-C(肠杆菌科药敏试剂盒)、XK-96A F(非发酵菌药敏试剂盒)、XK-96B-C(肠杆菌科鉴定药敏试剂盒)、XK-96B-F(非发酵菌鉴定药敏试剂盒),依据CLSI对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指导原则与Mohnarin研究方案,与本地区的临床实际相结合,对不同种属、不同感染部位的细菌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质量控制标准依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数据统计分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给出的WHONET5.3软件执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住院儿童革兰阴性细菌的分离情况360例感染患儿中共收集1 578份标本,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360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310株,革兰阴性非发酵菌50株。见表1。

2.2住院儿童主要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大部分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超过80%,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耐药率较低,见表2。

3讨论

我院在2014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共收集了1 578份感染患儿的标本(血液、痰液、气管插管),通过细菌培养及鉴定,革兰阴性细菌360株,阳性率是22.8%,其中主要肠杆菌科细菌310株,占86.1%;主要革兰阴性非发酵菌50株,占13.9%。儿童(尤其新生儿)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免疫功能比较差,使其极易遭受条件致病菌的袭击感染;另外因为侵入性诊疗技术和新型广谱抗菌药在儿科的普及运用,也使得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几率提高[9,10]。

不同地区与不同年龄段儿童检出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有一定程度不同[11,12],要知道本地区病原菌的流行分布与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应调查住院儿童感染细菌感染菌谱,根据本地实际状况,尤其是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医治疾病,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效防治院内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儿童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的情况以及耐药分析,为以后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普遍感染性疾病住院儿童标本(血液、痰液、气管插管)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对分离出的重要革兰阴性细菌开展细菌学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360株,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大部分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的耐药率超过80%,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氯霉素等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近几年住院儿童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并且耐药菌株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应加强监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抗生素。

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5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8年1月至12月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各种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株革兰阴性杆菌。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肺炎克雷伯菌 (ATCC700603) , 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 (K-B) 法, 药敏培养基 (M-H培养基) 及药敏纸片均采用英国Oxoid公司产品。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CLSI) 2008年标准判定结果。

1.3 数据分析

采用WHONET5.4转件分析数据, 计算耐药 (R) 、中介 (I) 和敏感 (S) 率。

2 结果

2.1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及分布

2008年1月至12月, 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各种临床标本共分离出602株非重革兰阴性杆菌, 标本来源为痰301株 (50%) , 分泌物146株 (24.3%) , 尿95株 (15.8%) , 引流液23株 (3.8%) , 腹水8株 (1.3%) , 血液6株 (1.0%) , 其他23株 (3.8%) 。其中, 大肠埃希菌197株 (32.7%) 、铜绿假单胞菌186株 (30.9%) 、肺炎克雷伯菌145株 (24.1%) 、鲍曼不动杆菌37株 (6.2%) 、阴沟肠杆菌25株 (4.2%) 、其他12株 (2.0%) 。

2.2 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排在前两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1。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 阳性率为53.8% (106/197) , 较肺炎克雷伯菌26.2% (38/145) 高, 这与衣美英等[2]报道的极为接近。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最高的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敏感率为100%, 敏感率较高的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 (76.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4.6%) 、阿米卡星 (63.7%) , 其余几种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普遍低于非产ESBLs菌株。

2.3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非发酵菌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2。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高, 敏感率分别为84.4%和80.1%。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 (94.6%) 最敏感, 其次为美罗培南 (91.9) 和亚胺培南 (86.5) 。

3 讨论

2008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与2007年相比结果无明显变化, 但本次监测结果与文献报道2006年度和2007年度监测结果相比较[2,3], 细菌耐药性普遍升高, 说明细菌耐药性在逐年升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所有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着极高的抗菌活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酶抑制剂联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 比不加酶抑制剂敏感性增加70%以上, 但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的敏感性较低, 这可能与我国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生的ESBL主要为CTX-M型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在非发酵菌中的分离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其耐药机制复杂, 既有对多种药物的天然耐药特性, 也易在使用抗生素后发生获得性耐药[4]。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铜绿假单胞菌稍高, 这与王辉等[3]报道的差异较大, 这可能与地区差异及临床用药不同有关, 也可能与临床送检率不高有关。近年来, 不断的有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的报道, 由泛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常常无药可用, 病死率极高。

细菌耐药监测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几乎每一种抗生素都可被一种细菌抵抗或破坏。因此, 临床细菌耐性监测十分重要, 也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 应当在药敏结果指导下, 合理使用抗生素。

摘要:目的将瓦房店市中心医院2008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供临床医师参考。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 (K-B) 法, 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008年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共收集602株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 其中痰301株 (50%) , 分泌物146株 (24.3%) , 常见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97株 (32.7%) 、铜绿假单胞菌186株 (30.9%) 、肺炎克雷伯菌145株 (24.1%) 、鲍曼不动杆菌37株 (6.1%)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细菌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顾俊明, 李家泰, 王镇山, 等.2004-2005年住院患者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31 (6) :615-622.

[2]衣美英, 王靖, 李杰, 等.2007年临床分离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 22 (6) :326-330.

[3]王辉, 陈民钧, 倪语星, 等.2006年中国十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J].2008, 31 (6) :623-627.

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6篇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构成,耐药性,分析

正确及时地掌握呼吸内科病房的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降低肺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的临床分离菌株的菌株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410株细菌收集自2009年12月~2010年7月某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标本, 包括痰标本、支气管吸取物, 血培养。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标本的相同菌株, 视为同一菌株, 不重复药敏试验。所有标本均进行细菌定量培养, 若细菌数≥106认为是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按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 (Kirby-Bauer) 和MIC法进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T金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抗菌药物纸片和头孢硝唾吩纸片为OXO ID公司的商品抗菌药物品种详见结果表格中所列, 培养基药敏试验用MH琼脂, 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用嗜血杆菌培养基HTM和营养补充剂SR158。上述培养基与营养补充剂均为OXO ID公司的商品, β内酞胺酶的检测采用头抱硝噻吩纸片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中的β内酞胺酶, 采用NCCLS 2008年版推荐的ESBLs的纸片筛选法和酶抑制剂增强纸片确证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ESBLs产生株。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情况

共收集410株细菌。其中G-杆菌271株, 占66.1%;G+41株, 占10%;检出真菌98株, 占23.9%, G-杆菌中分离率占前6位的分别是:不动杆菌属 (17.1%) , 铜绿假单胞菌 (14.6%) , 大肠埃希菌 (11.5%) , 克雷伯菌属 (10.4%) , 嗜麦月窄食假单抱菌 (8.3%及阴沟肠杆菌 (6.3%) 。非发酵菌共149株, 占36.3%, 肠杆菌科细菌占29.2%。

2.2 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2.1 肠杆菌科G-细菌

结果如表1所示, 亚胺培南对本组细菌的抗菌话性保持最强, 其耐药率最低, 敏感性最高。大肠埃希菌对头抱哌酮舒巴坦、头抱他定、哌拉西林/他挫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有着良好的敏感性, 阴沟肠杆菌对上述几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细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增高, 均在60%以上, 对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在35%以上, 高于其他两种细菌三种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 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2.2 非发酵G-菌

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低于肠杆菌科细菌, 以食麦匀窄食假单抱菌最高 (98%) , 对头抱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在30%以下, 铜绿假单抱菌和鲍曼小动杆菌对呱拉酉林他哩巴坦的耐药率基本持平 (30%)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40.9%, 明显高于铜绿假单抱菌 (27.7%) , 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上。铜绿假单抱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

3 结论

本次细菌检测结果表明, 该院呼吸内科病房的常见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 占66%, 其中居前五位的依次是:不动杆菌属 (17.7%) , 铜绿假单胞菌 (14.6%) , 大肠埃希菌 (1.5%) , 克雷伯菌属 (10.4%) , 阴沟肠杆菌 (6.3%) 。非发酵菌占35.7%, 高于肠杆菌科细菌 (28.2%) 。这些细菌对常用的17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明显高于肠杆菌科细菌, 与文献报道相符。监测中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ESBLs的检出率很高, 分别为55.7%、31.1%, 这两类细菌ESBLs检出率为46.1%, 高于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而非发酵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 种类繁多, 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近年来, 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导致耐药菌株数的迅速上升, 尤其广谱抗菌药物及超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 造成细菌抗药突变株的大量出现。及时了解并分析当地医疗场所呼吸系统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及抗药性变化, 对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有效控制肺部感染, 降低肺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启文, 王辉, 徐英春, 等.3种常见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7:198-201.

[2]肖永红, 王进, 赵彩云, 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1051-1056.

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7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所有细菌均分离自2012-2015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 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用儿童瓶采集, 成人用需氧及厌氧瓶采集。来源于同一患者的相同菌株取分离的第1株。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

1.2 仪器与试剂

Bact/Alert 3D血培养系统及配套血培养瓶、BD血培养系统及配套血培养瓶、西门子公司MicroScan WalkAway-96plus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系统, NC31、NC50、反应板及配套试剂;分离平板购自重庆宠通公司。

1.3 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血培养标本用血培养系统进行培养, 报阳后转种血平板, 用MicroScan WalkAway96plus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革兰阴性杆菌分布

2012-2015年本院血培养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 142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667株 (58.4%) , 肺炎克雷伯菌232株 (20.3%) , 其他细菌243株 (21.3%)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分别为52.8% (352/667) 和33.2% (77/232) 。菌株分布情况见表1。

2.2 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

ESBLs阴性细菌耐药率低, ESBLs阳性细菌耐药性强;非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也较低,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较强 (>39.1%) ;4年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未出现明显变化。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见表2~4。

3 讨论

我院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 (58.4%) 和肺炎克雷伯菌 (20.3%) 为主, 另外还包括部分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与国内其他报道[1,2]一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分别为52.8%、33.2%, 与其他报道[1,2]一致。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低 (<4.1%) , 对阿米卡星也较低 (<6.5%) 。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胞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较低, ESBLs阳性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菌, 仅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部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较敏感, 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4年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未出现明显变化。

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 均未超过20%, 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也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为39.1%, 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0%以上, 从血培养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要略低于其他部位分离菌株[3]。鲍曼不动杆菌几乎涉及所有的抗生素抵抗机制, 包括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外膜孔蛋白通透性的下降及外排泵的过度表达[4], 从耐导致了鲍曼不动杆菌的高耐药性。

综合我院近4年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特点和耐药性, 对疑为革兰阴性杆菌的血流感染, 不宜采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若经验治疗, 首先考虑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药物;一旦治疗效果不佳, 应怀疑菌株是否产ESBLs, 或者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特点及耐药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act/Alert3D和BD血培养系统, MicroScan WalkAway-96plus鉴定与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利用WHONET 5.6软件对我院2012-2015年血培养检出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 142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667株 (58.4%) , ESBLs阳性率52.8% (352/667) , 肺炎克雷伯菌232株 (20.3%) , ESBLs阳性率33.2% (77/232) , 其他细菌243株 (21.3%) 。ESBLs阳性菌对除碳青霉烯和阿米卡星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 但4年中未出现明显变化;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39.1%) 。结论:针对菌株特点合理用药, 是控制和预防感染, 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血培养,耐药性

参考文献

[1]李光辉, 朱德妹, 汪复, 等.2011年中国CHINET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 13 (4) :241-247.

[2]李光辉, 朱德妹, 汪复, 等.2012年中国CHINET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 (6) :474-481.

[3]习慧明, 徐英春, 朱德妹, 等.2010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 (2) :98-104.

革兰氏阴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精选7篇)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1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12月在该院ICU分离出的526株革兰氏阴性菌为研究对象,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