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修复体范文
固定修复体范文(精选7篇)
固定修复体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3年1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07例口腔固定修复不良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观察对象, 男62例, 女45例, 最小年龄为19岁, 最大年龄为55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 (32±3) 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出现异味, 咀嚼困难与间隙感染, 且该类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牙龈出血、基牙松动与癌变等, 严重的甚至是口腔内出现溃烂与颞下颌关节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被给予口腔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了患者牙位与修复个数、牙周情况以及修复体的情况等。不同不良表现患者治疗方法如下。
将患者各种不良修复体拆除, 并根据余留基牙与牙周的条件来进行区别对待, 若基牙的牙槽骨已经吸收了2/3以上牙根, 且牙齿松动达到了II度的患者需将其拔除, 而对于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则可予以有效治疗, 并尽量保留。
采取龈上洁治与龈下刮治等基础性治疗方法排除患者其它牙周刺激因素, 如对于牙龈与牙周粘膜出现充血疼痛、溃疡与脓肿等症状的患者, 治疗则主要以排脓引流与局部用药为主, 并辅以全身用药等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治疗效果[1];其中, 局部用药可选择碘甘油涂布+0.2%氯已定, 要求患者每天含漱液2次, 每次10 m L, 每次约持续1 min;而对于出现牙周脓肿与牙周袋比较深等较严重症状的患者, 则可选择将2%的派丽奥注入到牙周袋, 每周1次, 持续4周, 同时辅以甲硝唑口服, 每次200 mg, 每天约3~4次, 以5~7 d为1疗程, 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出现牙体牙髓类病变的患者则需采取龋损充填与根管治疗等方式来加快患者牙体组织的修复, 待其修复一定程度的时候再重新设计, 适当选用固定义齿、附着体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等各种修复方式进行有效修复。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据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 在所有患者中, 因边缘悬突与设计制作不合理而造成牙龈出血、粘膜创伤的患者比例最多, 有43例, 占总人数的40.19%, 其次为表现继发龋、根尖炎症或牙髓炎, 基牙松动与修复体脱落, 比例分别为29.91%、21.50%、8.41%, 见表1。
所有口腔不良固定修复体患者通过立即拆除进行治疗, 治疗后随访3个月, 95%患者不良表现基本消失, 3%患者牙龈仍有出血, 2%的患者基压略有松动, 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 口腔修复属于一种基于材料生物力学原理与口腔解剖生理以及医学美容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而一个良好修复体, 不仅要使患者恢复咀嚼功能与美观, 而且要求其对患者的口腔组织具有生理保健的作用, 并满足生理解剖中的相关要求, 反之, 不良修复体必将对患者的口腔造成极大威胁[2]。一般来说, 不良修复体均是以自凝塑料为原材料, 直接用于口径, 进而对患者的口腔黏膜造成较大刺激, 且表面若未作有效处理也极可能沉积牙石, 加之缺乏科学的制作工艺, 也使得不良修复体不仅不能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甚至可能给患者的口腔内软组织与牙周组织造成极大的刺激, 进而出现医源性疾患。同时, 不良修复体还可并发多种并发症, 比如因创伤诱发粘膜溃疡, 生成增生组织, 余留牙龋坏与根尖周炎、牙周病变以及牙髓炎等, 对患者的口腔造成极大伤害。此外, 不良修复体在基牙选择上也未符合生理解剖上相关要求, 其不论患者缺牙的数目与基牙本身的健康状况, 均是在缺牙附近选择基牙, 从而导致义齿缺乏良好的自洁作用, 时常诱发邻牙出现基牙龋坏, 进而诱发显著的牙眼炎与根尖周炎, 亦或是自凝塑料在长期咬合压力的作用下逐步向根部移动, 对牙眼造成一定压迫, 最终形成医源性创伤, 致使基牙出现松动、移位与折断, 逐步失去咀嚼功能, 严重时甚至出现邻面部的间隙感染, 危害较大[3]。在该次研究中, 因边缘悬突与设计制作不合理而造成牙龈出血、粘膜创伤的患者比例最多, 有43例, 占总人数的40.19%, 其次为表现继发龋、根尖炎症或牙髓炎, 基牙松动与修复体脱落。同时, 所有患者均在临床分析基础上接受了对症治疗, 其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 不良固定修复体将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与威胁, 而作为一名口腔医务从业者, 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告知人们需注意口腔保健, 引导其树立口腔保健意识, 同时, 与护士一起合理设计、制作修复体, 了解修复的材料与性能, 合理选择适应证, 凭借着高超的制作工艺制作出良好的修复体, 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义齿修复需求, 尽量减少不良修复体的出现, 降低医源性损伤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朱梅.口腔不良固定修复体107例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 2013, 12 (11) :584-585.
[2]梁翠云, 曾海英, 黄洁英, 等.孕妇口腔不良修复体择期拆除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 2012, 33 (1) :80-81.
[3]潘正仙.不良修复体在口腔内的危害及防治[J].医学美学美容2014, 21 (4中旬刊) :478.
[4]李翠萍.口腔不良修复体135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0) :236-237.
[5]王晓环.口腔不良修复体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S3) :422-423.
[6]孙明才.口腔不良修复体致口腔癌3例临床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2) :329-330.
[7]李永平.口腔不良修复体的成因分析及二次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8) :149-150.
[8]王璐, 张一.口腔不良修复体80例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01 (4) :276.
固定修复体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科室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体症状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51例, 女33例, 年龄18~64岁, 平均 (45±2.5) 岁, 修复状况包括前后牙单冠14例, 冠桥53例, 牙髓炎24例, 根尖瘘管48例。患者均在修复后1~5年不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前来就诊, 其中, 牙髓炎、牙髓坏死状况28例, 伴有牙龈及牙周症状37例、根尖炎症19例。
1.2方法
使用新快速球钻在患牙颌面钻磨出一个圆形小洞, 钻磨过程中注意速度, 在烤瓷层减缓速度, 避免崩裂飞溅。后磨去内冠, 换用金刚砂柱形车针, 步骤为:常规开髓、揭顶, 根管预备, 为减少金属在测量时的干扰, 降低测量所显示的误差, 可以用小沙丘或小棉球等隔开扩大针与金属冠。当确定工作长度有困难时, 可以借助根管, 在根管中插入有标尺的光滑髓针或扩大器以确定, 器械尽量接近根尖止点但不要超过。拍X光片以最终确定诊断丝和牙齿的长度, 准确的工作长度的确定对于根管治疗的成败至关重要。完成测量后对牙齿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液使用双氧水配合0.9%氯化钠。待牙体症状消失后开始进行根管填充, 在水门汀垫底的基础上填充银汞, 最后进行磨合、调光等。该治疗过程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方案, 分一次或多次完成[4]。
2 结果
本研究对象84例患者经固定义齿修复后, 出现牙体并发症的患牙, 在不拆除冠套的情形下, 通过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使用银汞填充, 结果表明患者反应良好, 牙体症状消失, 有关义牙状态良好, 对牙体美观并无影响。随访半年后结果表明, X线检查显示牙齿根尖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治疗效果良好无复发状况发生。
3 讨论
3.1 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的修复体
是将患牙两侧完好的基牙与种植体使用粘结剂或固定装置等手段连接起来, 从而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这种义齿固定于患者口腔, 不能自行摘取等, 因其与桥梁相似的固定结构, 有被称之为固定桥。它能够恢复咀嚼器官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在亚健康的情况下维持该器官较长时间的健康, 并且可以预防相邻牙齿的倾斜、阻止对颌牙齿的过长生长。不仅满足了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 同时也良好的增加了患者的口腔舒适度, 增强咀嚼感受。但是人们对于美观的盲目追求使得固定义齿的广泛使用必然会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Kells[5,6]曾在对固定义齿修复后拍摄的X光片中发现, 由于对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某些原因, 造成了基牙的一些病理性改变, 诸如牙龈炎症等, 或者在基牙牙髓不完善的情况下治疗产生的根尖病变等后遗症状, 甚至对牙齿周围组织也造成伤害, 引发一定的疾患。诸如此类对患者的生活饮食带来痛苦和不便, 日常门诊中患者要求拆除固定义齿的情况也有发生, 由此可见对于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体症状时一种复杂的情况, 它的发生也跟患者经济水平、生活工作压力有较大联系, 所以生活中对于牙体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3.2 固定义齿修复后牙体症状的发生主要原因
基牙的选择不适宜、固定义齿前患牙清洁或治疗不彻底、根管治疗过程不完善、制备过程中基牙受到较大不良刺激等。有关研究表明, 暂时冠对于防止过敏和减少基牙所受刺激等有较好效果, 与此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患牙向舌面延伸, 避免邻面移位, 减少食物积聚和细菌侵袭。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修复后并发症的出现的几率, 对于患牙是活髓牙的状况, 应及时采用脱敏措施预防与之和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过敏源接触, 最有效的是使用软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暂时冠, 应用药剂暂时凝固以起到防护作用。对于修复后的固定义齿, 一旦引发某些牙体症状应该尽量早期治疗, 减少患者痛苦。现在许多固定义齿多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 在修复后对牙体进行根管治疗术存在一定的困难, 较之普通牙体的治疗应该更加谨慎[7]。注意在打磨牙体冠套时放缓速度, 防止绷瓷的发生, 测定根管长度时把握好最佳止点, 使其位于根管内外交界处, 及牙体本质与骨质交界、根尖狭窄处, 尽量减少由于未见性造成的测量不准, 避免预备长短与实际所需出入太大而影响治疗。目前临床口腔医学多是采用机械测量配合X线测量的方式来提高精准度, 先进的电子根尖定位仪与X线的有机配合能够更好的完善根充治疗。
3.3 固定义齿修复后牙体状况的发生与基牙的选择十分重要
有些人过多追求美观, 忽略口腔的具体问题盲目选择种植固定义齿是十分要不得的行为。固定义齿种植基牙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要求:首先, 牙冠作为固定桥基牙应该有一个适宜的高度, 已有缺损或形态异常的牙冠不应该作为考虑对象,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只要能够保证固位器的固位要求, 也可以考虑, 甚至可以通过对牙冠的桩核修复来弥补较大面积的缺损。其次, 具有较长较多牙根的基牙较之其他基牙更利于固位器的加固, 是作为基牙的最佳选择, 病理性松动的情况出现较少。再者, 诱惑力的牙髓能够保证坚硬有力的牙质, 对于已有牙髓病变发生的牙齿, 应该在在彻底有效地压碎治疗后进行监控观察, 符合作为基牙的标准后再进行固定桥的固定。然后, 牙周组织在固定义齿的终止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基牙的牙周组织要求牙龈健康、无进行性炎症, 牙周膜及根尖周无炎症或病变, 牙槽骨结构无异常等。在个别牙体缺失的情况下, 也可以依据牙周病矫形治疗原则适当调整基牙数目。最后, 在基牙轴向位置无明显偏移或扭转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固位体及基牙共同就位道[8,9]。
3.4 固定义齿修复后牙体损伤的修复
过去在临床口腔技术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 对于固定义齿修复后牙体损伤多采用摘除固定义齿后进行根管治疗, 此种方法不仅花费时间较长, 且在治疗期间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消除相应的牙体症状后, 依据患者口腔状况进行固定义齿的二次种植, 整个治疗过程时程太久, 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替代品, 患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得不到恢复, 降低了患者的口腔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 繁复的治疗手段及冗长的治疗阶段也导致患者的费用增加。现在对于固定义齿修复后牙体症状的处理采用不摘除牙冠进行根管治疗, 后充以银汞进行修补既节省治疗时间, 又减轻患者痛苦, 延长了义齿寿命[10]。
本研究收录总结了84例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后牙体症状治疗过程及结果, 在不拆除固定牙冠的情况下实行根管治疗, 在牙体症状消失后有使用银汞合金进行填充, 得到令人满意的治疗结果。该治疗方式在保有原有良好修复体的同时, 对其损坏部分进行摘除, 后及时消除症状对牙冠进行修补, 此法不仅治疗效果良好, 还能避免再次固定修复, 银汞合金的填补作为补救手段充分延长了烤瓷牙 (金属牙) 的使用寿命, 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也节省了患者花费, 适宜在口腔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对固定义齿进行修复后再次出现牙体症状时, 对牙体的治疗以及保存冠套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84例金属烤瓷桥义齿修复并发牙体症状患者临床资料, 及不拆除其冠套情况进行牙体治疗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治愈情况良好, 牙体症状均得到好转并消失。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体症状后, 可以在不摘除冠套的情况下对牙体进行相应治疗,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留患者原来的修复状况, 又避免了再次固定与修复, 对牙体症状治疗效果良好, 不仅治疗速度快, 而且价格较低十分适用于广泛的临床口腔治疗。
关键词:固定义齿,修复,牙体症状
参考文献
[1]张毅.固定义齿修复后基牙继发牙髓炎的临床观察[J].医药产业资讯, 2006, 11 (3) :71-72.
[2]Van Gemert-Schriks M C M, Van Amerongen W E, Ten Cate J M, etal.Three-year survival of single-and two-surface ART restorations in ahigh-caries child population[J].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2007, 11 (4) :337-343.
[3]Schirrmeister J F, Huber K, Hellwig E, et al.Two-year evaluation ofa new nano-ceramicrestorative material[J].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2006, 14 (7) :52-55.
[4]Greven B, Luepke M, von Dorsche S H.Telescoping implant prostheseswith intraoral luted galvano mesostructures to improve passive fit[J].The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 2007, 98 (3) :239-244.
[5]凌月华, 赵军, 郑元俐.患者个性因素与固定义齿修复后满意度的关系探讨[J].上海口腔医学, 2012, 21 (6) :677-682.
[6]秦伟.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体症状的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49 (11) :90-91.
[7]赵海鸿, 杨英双, 王鹏.附着体用于活动-固定义齿联合修复牙列缺损187例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 2010, 630 (6) :376-377.
[8]杜莉平.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PFM) 的精细制做[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8) :25-27.
[9]潘劲松, 王新君.固定义齿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22) :34-36.
固定修复体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 1病例选择
2008-06 ~ 2013-06在本院修 复科就诊的 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患者16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 ~ 70岁。牙弓形态、基牙位置、咬合关系正常。牙槽骨丰满,缺牙区颌间距离正常,无明显对颌牙伸长。第一、二前磨牙形态正常,无龋病、牙周病。第三磨萌出正常, 龈高度大于6 mm,近中倾斜度不超过30°,无明显舌侧倾斜。X线片显示前磨牙和第三磨牙冠根发育良好,牙槽骨吸收小于根长1 /3。
1.2固定桥设计
以( 或) 为基牙,制作双端固定桥,在桥体中安放栓体栓道结构。取研究模做模型分析,确定栓道安放位置。栓道放置在缺牙区牙槽嵴顶至对颌牙面距离最大处,保证栓道长度大于4. 5 mm。本组16例患者中,有11例栓道放置在( 或) 之间,栓体栓道均在桥体人工牙内; 4例在( 或) 之间,阳性部件安放在( 或) 上,阴性部件位于桥体人工牙内; 1例在( 或) 之间,阳性部件安放在远中。
1.3固定桥制作
牙体制备: 按金属烤瓷全冠备牙原则进行牙体预备。第一、二前磨牙需制备共同就位道。第三磨牙常向近中倾斜,按轴向正常牙进行预备,颊舌面、远中面颈缘制备肩台,近中面龈缘为刃状边缘,不必与2颗前磨牙共同就位道; 若第三磨牙临床牙冠较短,则须制备辅助固位型以增加固位力。
模型制备: 排龈,硅橡胶制取印模,超硬石膏灌制模型。
材料选择: 选用钴铬合金制作基底冠,维他瓷粉上瓷。栓体栓道使用瑞士CEKA精密附着体成品熔模。
技工室制作: 固定桥由深圳市名扬假牙制品有限公司制作。按设计方案制作桥体支架蜡型,栓体栓道熔模分别与支架蜡型连接、包埋,用钴铬合金分别铸造两端桥体支架。维他瓷粉烤瓷恢复牙体解剖外形和咬合关系。
1.4固定桥粘固
口内试戴修复体,先就位栓体部分,再就位栓道部分。检查固位体就位情况、栓体栓道密合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必要时调整咬合。各项指标合格后,用聚羧酸锌粘固剂同时粘接两侧固位体,栓体栓道无须粘固。常规医嘱,定期随访。嘱患者每年常规复查1次。
2结果
经过1 ~ 5年的随访观察,13例患者使用修复体后美观效果理想,固位稳定效果良好,咀嚼功能正常, 修复体使用正常。桥体无弯曲变形,栓体栓道连接正常。基牙无龋病,无松动,牙龈、桥体下黏膜无炎症,X线检查未见基牙牙槽骨吸收增加。3例患者修复体出现问题,其中1例修复1年后第三磨牙出现牙龈炎症; 1例修复1. 5年后第三磨牙固位体脱落; 1例修复5年后第三磨牙近中颈部继发龋。
3典型病例
3. 1病例1
女性,45岁。缺失,牙体、牙周组织正常。2013-05制作修复体,栓体栓道安放在之间 ( 图1A ~ C) 。2014-05复查( 图1D ~ E) ,固位体、桥体稳固,舌侧牙龈肿胀,探诊出血。
3.2病例
女性,70岁,2009-01制作修复体。缺失,8略伸长。 8 5 4牙体牙周组织正常。为可摘义齿修复。制作金属全冠,近中安放栓体,栓道在桥体远中( 图2A ~ D) 。1年后复诊,桥体使用正常,固位体稳固,基牙牙体牙髓牙周组织正常,桥体下黏膜正常( 图2A ~ F) 。
A: 栓道; B: 栓体; C: 栓体栓道附着体结构; D: 修复 1 年后口内观; E: 修复 1 年后 X 线片A: The blot road; B: The blot; C: The construction of key-way attachments; D: The FPD 1 year after restoration; E: Roentgenogram 1 yearafter restoration
A: 栓道; B: 栓体; C: 栓体栓道附着体结构; D: 固定桥; E: 固定桥戴用 1 年后口内观; F: 修复后 1 年 X 线片A: The blot; B: The blot road; C: The construction of key-way attachments; D: Occlusal view of the FPD; E: The FPD 1 year after restoration; F: Roentgenogram 1 year after restoration
4讨论
临床上在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时用第三磨牙作为基牙进行长固定桥修复,医生都非常慎重。主要原因是基牙条件难以达到固定修复设计要求。首先,第三磨牙临床牙冠较短,预备体龈高度不足,固位体难以获得足够的约束力,容易松脱。其次,桥体近中端为前磨牙连冠作为固位体,固位力比第三磨牙大,桥体两端固位力不均衡,也容易导致第三磨牙固位体松脱。 再次,第三磨牙常有近中倾斜,与前磨牙取得共同就位道比较困难。另外,固定桥受力时可发生弯曲变形,桥体越长弯曲变形越大,两端基牙所受的挠曲力越大,容易造成基牙牙周组织损伤。
对于此类病例,最佳修复方式是种植义齿修复,但常用的是可摘义齿修复。也有报道用套筒冠改良第三磨牙轴向后进行固定修复[3]或活动修复[4]。但临床上有一些中老年患者,不能忍受可摘义齿的不便,又不接受种植修复的高额费用,笔者对16例此类患者进行固定修复,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4.1适应证的选择
适应证的选择是修复成功的关键。下颌第三磨牙往往位于下颌角处的牙槽骨内,接近下颌升支,位置较高,多为近中倾斜。当倾斜度超过30°者不宜选作基牙。需特别关注第三磨牙的临床牙冠高度,若龈高度小于5. 0 mm,则需采取辅助固位措施,如制作面箱型、轴面钉道等辅助固位型以增加基牙的固位力。 条件允许可采用冠延长术来增加临床牙冠高度,若为死髓牙则可制作嵌体冠,以保障固位体有足够的约束力来抵抗脱位力,使两侧基牙固位力保持均衡。本组病例中有1例第三磨牙舌侧牙龈反复红肿,探诊出血, 究其原因,是固位体边缘过长,侵犯生物学宽度所致。
4.2固定桥的设计制作
固定修复的基础在于基牙的牙周储备力。如果基牙所受力超过其牙周储备力,必将引起牙周损伤。 固定修复设计要遵循Ante法则: 即基牙牙周膜面积之和须大于缺失牙的牙周膜面积之和。通常下颌第三磨牙牙周膜面积小于第二磨牙,而第一、二前磨牙牙周膜面积之和小于第一磨牙。因此,要设计第三磨牙和2个前磨牙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修复第一、二磨牙缺失, 必须采取减轻力的措施,把桥体接受的力控制在基牙的牙周潜力之内。主要措施是桥体减小颊舌径、 降低牙尖斜度,桥体与对颌接触设计为轻咬合,调磨对颌陡尖。
许多学者对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长固定桥的受力状况作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垂直加载还是斜向加载,桥体应力最大的部位均在连接体部[5,6,7],提示需要选择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合理设计连接体的面积和形态,以防连接体折断。Larsson[8]认为,长跨度桥或磨牙区桥连接体的最小直径为4. 0 mm。本组病例无1例出现连接体折断现象,证明钴铬合金强度完全达到桥体抗力要求。
固定桥在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弯曲变形。桥体的弯曲变形量与桥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即桥体的长度越长,抗弯性能越差[1],桥体中部的弯曲变形量最大。 Herbert[9]认为可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来解决长桥的应力中断问题。在桥体中安放栓体栓道式附着体,是本组病例采用的有效方法。栓体栓道安放位置根据缺牙区颌间距离决定,选择颌间距离最大的位置安放。 本组病例所用的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为半精密附着体, 为弹性链接,经过至少1年的随访,无1例发生折断、 折裂。
长桥的整体铸造易发生变形,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作为连接体可以解决长桥铸造时易变形的问题[1]。 把长桥分为2个部分铸造,减小了变形的可能性,减轻了技师的制作难度。对于倾斜基牙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的双端固定修复,刘洋[10]曾用“分体式铸造轴 - 套桥体”解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也有许多学者[11,12,13]用栓道式附着体解决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而导致的双侧基牙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的问题。栓道的应用减少了第三磨牙的备牙量,有利于基牙的抗力和固位,有利于基牙的牙体健康。
4.3失败病例分析
3例失败病例均为第三磨牙出现问题。1例是第三磨牙固位体松脱,主要原因是栓体安放在第二前磨牙远中,栓道及桥体与第三磨牙相连,造成第三磨牙悬臂过长,受力时以第三磨牙为中心,以栓道到第三磨牙的距离为半径旋转,脱位力矩较大。同时,第三磨牙龈高度较短,固位体受到的刚性约束较小,固位力弱, 因此固位体发生松脱; 本例重新粘接后使用正常。另一例修复1年后复查时发现第三磨牙牙龈红肿,探诊出血。自述修复后3个月即有牙龈出血。可能原因是固位体边缘伸展过度,侵犯了基牙生物学宽度所致。 本例拆除修复体,做牙冠延长术后重新修复固定桥后牙龈恢复正常。第3例患者第三磨牙近中邻面出现继发龋,固位体无松脱,检查发现该部位粘接剂溶解。力学分析显示固定桥基牙颈部为应力集中区域[3,5,6],粘接剂在应力反复作用下发生碎裂崩解,导致该处菌斑聚集,继发龋发生。提示应选择强度较高的粘接材料粘接; 本例用玻璃离子充填龋损后使用正常。
综上所述,合适的适应证、强度高的材料、提高第三磨牙的固位力、栓道尽量靠近第三磨牙是三单位基牙栓道式附着体固定修复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取得成功的条件。
5结论
本组病例经1 ~ 5年的临床观察证明,栓道式附着体在三基牙双端固定修复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的病例中应用效果较好,扩大了固定桥的应用范围。但适应证需严格筛选。由于样本量少,又全都为女性患者, 长期修复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栓道式附着体在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双端固定桥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下颌第一、二磨牙缺失,第三磨牙萌出正常病例,用2颗前磨牙和第三磨牙作基牙,于桥体中间安放一栓道式附着体作为活动连接体制作双端固定桥,对其进行1~5年的临床观察。结果:经过1~5年的随访观察,13例患者修复体美观,固位良好,咀嚼功能正常。桥体无弯曲变形,栓体栓道连接正常;基牙及其牙周、黏膜正常,未见基牙牙槽骨吸收增加。3例患者出现第三磨牙牙龈炎症,固位体脱落,近中颈部继发龋。结论:栓道式附着体扩大了下颌固定修复的适应证,较好地解决了下颌磨牙缺失的长固定桥修复问题。
固定修复体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中的64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患者。实验组有女患者19例, 男患者13例, 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为 (31.6±0.8) 岁。对照组有女患者15例, 男患者17例, 年龄24~45岁, 平均年龄 (34.8±0.6) 。两组患者经过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后均未发现其他重大系统疾病, 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 身体状况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复合树脂物对缺损的牙齿进行修复, 实验组患者采用全瓷修复体对缺损的牙齿进行修复,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要按照缺损牙的形状和大小将全瓷牙嵌体做好, 经过临床试戴后做进一步的调整磨合, 最后进行染色和上釉, 使釉质边缘对接于修复体边缘。在修复牙之前要进行严格的牙体预备, 即将腐坏的牙质全部清除, 过程中尽量保留牙体的原组织, 将缺损牙的洞底和牙壁尽量磨平保持一定的角度, 大约在5°左右, 一般洞深为2.5 mm左右。在将全瓷修复体嵌入缺损牙或覆盖牙冠时要保证二者严密接合固定, 最后将修复体进行高度抛光, 防止细菌滋生。半年后进行随访调查, 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 半年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在牙体颜色、咀嚼功能、牙周、邻接关系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93.77%) 明显高于实验组 (28.13%) ,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 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牙体缺损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引起该疾病主要原因有龋齿, 也有可能是外伤、腐蚀、发育不良等, 它主要是指牙体的外形和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使牙体失去了正常的咬合功能和邻接的关系。以前若牙体大部分被损坏都会采取拔牙的方法, 这样既不安全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后来临床上会采用烤瓷或复合树脂等进行填补, 但是复合树脂收缩性大, 在接合的边缘容易出现渗漏, 异物也会随着进去, 使得牙体变色影响美观, 对刺激性食物表现的非常敏感, 龋齿也会相继出现等, 并且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硬度差, 容易磨损, 所以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慢慢的会被淘汰[3]。
全瓷修复体的出现给牙体缺损的患者重新带来了希望, 它主要由硅锂晶体组成, 是一种新型的玻璃陶瓷, 有很好的美观效果和很高的强度且不破坏牙体的邻接关系, 在加热、加压和光照等一系列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都不会收缩变形, 所以该修复体的边缘适应性非常好, 出现渗漏的概率小, 且有很强的的韧性和抗压力, 所以对远期治疗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也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在嵌入或覆盖全瓷修复体时一定得做好破损牙体的处理, 首先应将牙壁薄的和尖的部分去掉, 尽量将牙体的原组织保留, 将损坏牙洞的底和壁要磨平, 使修复体和牙体呈对接的形式, 在试戴调试合适后要进行严格的粘连固定, 最后进行抛光防止细菌滋生[4]。通过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 采取全瓷修复体修复的患者在牙体颜色、咀嚼功能、牙周、邻接关系方面都明显优于采用复合树脂体修复后的患者, 且采用复合树脂体修复后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93.77%) 明显高于全瓷修复体修复后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28.13%)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以上的论述, 采用全瓷修复体修复对牙体缺损的患者来说, 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胜利, 蒋威, 方丽英.两种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2) :23-24.
[2]滕吉利, 骆琳, 梁星, 等.Carsnuage聚合瓷冠边缘适合性和抗折强度的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 37 (3) :277-230.
[3]洪岩松, 李晶, 艾红军, 等.聚合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 (6) :359-360.
不同全瓷修复体修复效果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全瓷修复的患者80例,在尊重患者意愿,排除不适合进行全瓷修复的患者后。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PS-Empress 2全瓷修复组和In-Ceram全瓷修复组,各40例。2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的无明显差异。
1.2 观察指标
分别在修复6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别从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形态、颜色、周围龋和磨损、折裂状况5个方面进行评价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A、B和C级3个标准,A级为治疗效果良好,B级为达到治疗要求但有缺陷,C级指达到治疗要求[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合格率达到100%。因此只比较其中修复不很完美(既B级)的例数,其中IPS-Empress 2组有4例治疗效果为B级,合适性1例,修复体磨损、折裂3例,其余均为A级。In-Ceram组也有4例治疗效果为B级,周围龋B级1例,颜色B级3例,其余均为A级。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B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牙齿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牙齿缺失缺损及牙齿着色异常常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的形成,传统的身体健康已转变成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认为口腔修复体不应单独看做一副假牙,而应看做是一种用人工材料按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而设计制作的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的一个人工器官。陶瓷作为口腔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损性极佳,再加上其洁白的外观,极大的迎合了人们的美学观念,跟金属材料和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它还有无毒、跟人体更易相容的优点[4]。但瓷的易脆性和强度先天不足,限制了其在口腔临床的大规模应用。在1962年,人们发明了瓷熔附着在金属上的技术,这种技术将金属作为基座,然后将陶瓷溶附在基座上面,将金属的强度和瓷的美学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成熟的技术目前已在口腔临床修复体的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瓷熔附金属修复体,其基底金属大多不透光,光线不能透过基底结构导致饰瓷的透光性不佳,使制作的修复体缺乏自然牙的活力和光泽度。同时,金属溶着修复体中的金属离子会不断的浸润进瓷体中,不仅能使瓷修复体褪色,严重影响美观,再加上部分患者对金属有过敏反应,给予人们不断的寻求新的修复材料的动力[5]。近年来,人们发展出全瓷修复体技术,全瓷修复使用一层全瓷的透明支撑骨架在牙根上做一个内冠,然后在它的外冠面烤上一层与天然牙色泽相近的瓷粉,最后粘结在牙齿上。随着全瓷修复体的问世,克服了传统的烤瓷熔附全冠的不透光,缺乏自然牙活力,易产生龈缘黑线等缺陷,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由于全瓷修复体更接近临牙颜色及光泽度,其色泽和材质连专业的牙医都难分辨哪颗是真牙,哪颗是假牙,更近一步满足了爱美人群的需要,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IPS-Empress 2和In-Ceram两种陶瓷。IPS-Empress 2是一种新型无收缩的热压铸入型玻璃陶瓷,是采用二硅酸锂增强的玻璃陶瓷。其晶体可产生放射状的压应力,可抑制微裂的扩展,提高强度,其耐磨性与牙釉质相接近,边缘适合性好。可以用来制作前牙和双尖牙区的三单位桥,且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很好。而InCeram属于渗透陶瓷,该类瓷冠是用氧化铝粉浆涂塑在耐火代型上形成核冠雏型,然后以低于熔点的温度烧成多孔结构,然后将玻璃熔融渗透后进行致密化处理,最终形成玻璃氧化铝的复合体[7]。两种陶瓷对比,IPS-Empress全瓷冠更接近天然牙的色泽,In-Ceram全瓷冠具有更高的强度。
通过我院临床使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B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In-Ceram全瓷具有较好抗磨损、抗折裂能力;而IPS-Empress 2则显得更美观。因不同的人对修复效果的要求不一样,有些注重美观,有些注重实效。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全瓷材料进行修复。
参考文献
[1]刘天爽,陈小冬.瓷贴面基底烧结饰面瓷的临床应用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2007,25(5):447-449.
[2]孙迎春,刘娟,高平.厚度与颜色影响IPS e.max和In-Ceram全瓷修复体色彩再现效果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8):693-695.
[3]昊江,姚月玲,沈丽娟,等.不透明牙本质瓷厚度对In-Ceram全瓷修复体颜色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413-1416.
[4]冯海兰.关于全瓷修复应用的一些问题[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6):339-341.
[5]张翔,王炎,李江,何惠明,等.体瓷厚度对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颜色影响的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5):274-276.
[6]骆小平.不同瓷修复体基牙预备特点[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21-25.
固定修复体 第6篇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治疗邻牙合面龋损的磨牙100人 (每人一颗牙) , 其中男66个, 女34人, 年龄20~53岁。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Ceramage嵌体修复组50个, 金属嵌体组50个, 临床观察期2年。
1.2 方法
1.2.1 Ceramage嵌体修复组
常规去尽龋损, 酌情垫底。按嵌体制备要求, 侧壁由龈方向牙合面呈2~50敞开, 最好控制在20以内, 邻面颊舌轴壁线角近中轴牙本质界处, 洞缘曲线应圆滑。由于聚合瓷嵌体强度小于铸造金属, 故洞缘不制备短斜面, 以防边缘折断 。颈壁达龈下时, 需先行排龈, 硅橡胶取模, 超硬石膏灌注;窝洞暂封。模型送至技工室。制作完毕后, 约患者复诊, 常规进行隔湿, 试戴, 调牙合, 用3 m粘结剂粘接。
1.2.2 金属嵌体组
按嵌体制备要求, 侧壁由龈方向牙合面呈2~50敞开, 最好控制在20以内, 邻面颊舌轴壁线角近中轴牙本质界处, 洞缘曲线应圆滑。洞缘需制备短斜面。颈壁达龈下时, 需先行排龈, 硅橡胶取模, 超硬石膏灌注;窝洞暂封。模型送至技工室。制作完毕后, 约患者复诊, 常规隔湿, 试戴, 调牙合, 用水门汀粘结。
1.2.3 评价标准
以外观、完整性、邻接关系、牙周状况、患者主观感觉5项指标综合评价。①外观:有无金属光泽, 光洁度, 是否清洁;②完整性:是否断裂, 缺损, 继发龋;③邻接关系:有无食物嵌塞, 邻间隙软硬组织情况;④牙周状态:龈乳头, 有无牙周袋, 有无牙槽骨吸收;⑤主诉:咀嚼功能, 疼痛, 嵌食, 清洁的便利。以上5项中, 超过3项不理想为失败, 否则视为成功。
2结果
由于有20名患者失访, 最后统计的为80颗牙齿, 经过0.5-2年临床的观察, 经χ2检验 (表1) , 嵌体修复组综合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讨论
将严重缺损的患牙保存更长时间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普遍要求, 但是大面积充填体容易脱落或造成牙折,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会选择嵌体修复此类缺损牙。以往多采用金属嵌体修复,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其牙体预备要求较高, 颜色不美观, 易出现边缘折裂或继发龋, 其强度大对颌牙有创伤, 某些情况影响了修复质量。Ceramage聚合瓷是一种微瓷聚合系统, 其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学效果, 杰出的强度, 对对颌牙更少的磨损, 稳定的色彩, 创造了用于间接修复的类瓷树脂材料的新标准[1]。其作为嵌体材料用于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 已经广泛应用, 且取得较好的疗效[2]。聚合瓷嵌体修复此类缺损时, 可以不必严格的去除无基釉, 在非直接承受咬合力的部位保存了部分无基釉, 可增加剩余牙齿的抗折力, 嵌体通过粘结剂与剩余牙体组织结合, 形成一个整体, 提高了牙齿余留硬组织, 尤其是无基釉的抗折性, 从而使修复后牙齿的整体强度得到提高[3,4,5]。本研究结果显示, 将聚合瓷嵌体修复用于后牙严重缺损病例, 减少了微渗漏和继发龋发生, 提高了修复体的质量, 远期疗效优于金属嵌体。这对最大程度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增加余留牙的抗折力, 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聚合瓷嵌体和金属嵌体间接修复后牙邻面洞的疗效, 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实验,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聚合瓷嵌体和金属嵌体, 分别在修复后2年复诊,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年的追踪观察中, 两组在修复体脱落、边缘折裂和继发龋发生情况上两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聚合瓷嵌体修复术用于邻面洞修复, 既提高了充填后牙齿的整体强度, 又降低了邻面洞对洞形预备的要求, 可更大程度地保存牙体硬组织。
关键词:聚合瓷嵌体,金属嵌体,邻面洞
参考文献
[1]马轩祥.残冠残根保存修复的概况.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1 (6) .
[2]王洁.修复新材料-聚合瓷的临床合理有效应用.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8, 1 (1) :50-51.
[3]Setcos JC, Staninec M, Wilson NH.A two-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bo nded amalgam restorations.JAdhes Dent, 1999, 1 (4) :323-331.
[4]Davis R, Oveon JD.EMcacy of bonded and nonbonded amal-gamin the treatment of teeth with incomplete fractures.J Am Dent Assoc, 2000, 131 (4) :469-478.
装载机汽缸体的修复 第7篇
一台WA320型装载机配装6缸4冲程102 mm缸径的水冷发动机,缸体没有缸套。解体后发现各缸均有不同程度拉伤,积炭严重;水泵轴承轻微磨损,叶轮有断片;摇臂座轻微磨损,Ⅵ缸的活塞头部烧损严重;节温器锈蚀卡死,水道内有水垢。
因此推断由于节温器锈蚀,导致温度升高时水流也无法流经大循环,且由于水垢导致水循环不畅,而缸体内部水流经由水泵和油散热器回到缸体,导致缸体升温,加上活塞环密封不良,机油上窜严重,积炭过多,致使Ⅵ缸的活塞环卡紧或卡死,因此导致活塞及活塞环烧损严重。
对相关零部件进行测量,以确定修复还是更换。
检测结果:由于缸孔拉伤痕迹超过研磨直径103.020 mm,且孔径超差1 mm,如果再进行磨削处理,将超出原孔的表面处理层厚度,因此研磨工艺不可取,只能选取加大孔径,安装维修套的方法,然后研磨至(102.020±0.020) mm,否则缸体将成为报废品。活塞及活塞环磨损严重均须更换,曲轴轴颈磨损轻微,无须进级处理,但主轴瓦及连杆轴瓦均需更换。
2. 维修方法
(1)缸体镗削
缸孔可镗大2.495 mm,镗缸时应装上主轴承盖,这样可以增加缸体的刚度,以免变形。所有6个缸孔均需同时镗削,孔加工完毕后,清除铁屑、油污等。
(2)安装维修套
维修套安装前必须置于-12℃的低温冷冻1h,而后一次取出,在安装时,孔表面涂抹LOCTITE620型胶,安装人员戴上保护手套,将冷冻过的维修套尽可能多地压入。然后使用安装衬套的专用锤子,把衬套敲入孔内,直至与孔底部台阶接触。
(3)安装后的镗削研磨
使用镗杆将衬套镗至内径A=101.956 mm,使B最小时与缸体表面平齐、最大时超出0.05 mm(见附图)。镗削时每次的进刀量不得大于0.05mm,最后留下0.02mm的珩磨加工余量。拆除镗杆后研磨至衬套尺寸C=1.2515°。
珩磨时要用220号磨石和专用珩磨油,不能用发动机油或其他油料,珩磨机转速应为200~300 r/min,粗磨时采用80号粒度研磨轮,精磨时采用280号粒度的研磨轮。精磨后尺寸达到(102.020±0.020) mm,调整珩磨机的上下冲程数,使缸体表面形成与顶面成15°~25°的网纹。珩磨完毕必须洗净磨料微粒,最好用浓缩的洗涤剂及热水清洗缸孔,然后进行风干。用浸泡过柴油的白布擦缸壁时若无黑色,表示缸壁已清洗干净。
固定修复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