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精选12篇)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第1篇

一、实现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对教育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首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课后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教育辅导,这种分层教学方法不仅突出了教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可以实现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也可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

2.分层教学法可以提升中学生对于英语的成绩。实现分成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缓解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成绩差等情况的发生。且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及时安排学习任务,在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实际了解与排解,帮助学生正确的学习,在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观念时,采取相应的采取措施,课上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课后加强相关的辅导工作,对于英语不错的学生可以预先进行预习。并帮助英语不好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帮助学习不好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3.引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中学生的英语教学采取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仅可以深度挖掘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潜力,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来引起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合理的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英语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法的作用

1.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选用适宜的教学题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根据具体,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合理的选择教育题材。在学生中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所以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获取更深层次的英语知识,而在对水平一般的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难度不大的方案,但是太过容易的学习内容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及时进行调整,也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增加实践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了解,成绩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学习兴趣,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并定期对学生进行了解,置换分类,要充分考虑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心理,避免引起自卑情绪使其最终放弃学习英语,进行分类置换也可以增强学生间的相互竞争意识。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且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习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的发展。以学习Dream hones为例,让学生以自己梦想中的家进行叙述,让学生利用小组划分模式,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指导,提供单词与句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快速的完成对Dream hones的写作。

3.重视分层教学法中的教学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要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不同的评价准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例如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采用较为严格的方法进行学习评价,让优秀的学生尽量发展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面对英语问题时能做到自己进行解决问题。而在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的降低评价标准,在基础的词汇学习与掌握时放低标准,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

综上所述,英语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得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主观能动性,结合师生的合作,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才能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

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上应用比较广泛,使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习更加具有效果,且利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的发展,本文针对分层教学法进行简要分析,对其实际效果进行探究。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6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很多方面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现代素质教育正不断对以往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进行纠正,分层教学就是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学方式。所谓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要以对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为前提,这种了解包括对学生的性格个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了解,再根据了解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

从表面上看起来,分层教学似乎是将学生进行了平等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一视同仁,但是从根本上分析,分层教学很好的凸显了因材施教教育的理念,做到了以人为本。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适应教学发展的。由于人与人本质上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此其学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传统的应试教育讲授模式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这可能会导致许多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受重视,导致班级内学生成绩分化严重,甚至形成教学恶性循环,不利于班级以及学生的整体发展。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要求教师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既能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同时又做到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中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而言,更注重系统性和归纳性,所以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

一、教师对要接触的学生和课本进行充分了解

首先是对学生的了解。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哪些学生是应该不断进行鼓励的,哪些是应该不断进行鞭策以促进其学习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平日的测验进行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等同于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好,但是成绩较差,这就说明该学生可能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鞭策,改变其懒惰习性。因为学习成绩不等同于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学习成绩来划分学生或者紧盯着学生的成绩对其偶然的进步和落后进行批评。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等级的划分只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划分的具体情况公布给学生,只要做到自己明白就行,否则将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是对高中数学课本的了解。高中数学课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简单来讲就是包括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知识点,但是其中又可细分,如函数问题、空间几何问题、概率问题、数列问题、向量问题、解不等式等。而函数问题又自成系统,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抛物线、双曲线、三角函数等。虽然知识点庞杂,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大多数学生自己无法进行归纳分类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指引。教师应该对高中数学的重难点有熟悉的把握,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熟悉高考题型,只有知道高考要考什么,才能落实重点教学方向。在掌握了教学目标和高中数学的重难点之后,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二、进行系统的分层教学规划

(一)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布基本是2:6:2的比例存在。其中,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占少数,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占大多数,基本上呈纺锤形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所侧重,即既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断促进其学习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又要加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关心,同时兼顾大局,抓好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其个别进行鼓励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进步。针对优秀的学生,教师无论是在分析题目还是布置作业或者是平日提问,都要鼓励其对有兴趣的问题进行钻研,充分发挥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其制定或者为其制定具体学习目标,不苛责学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知识,最起码应该保证对于数学课本中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运算法则有足够的掌握。例如最基本的指数函数运算公式是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一定在其他方面逊于别人,因此,对于其特长也要加以肯定,不能遏制学生兴趣的发展。

(二)注重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其不断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时候,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辈子,因此,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也应进行适当的鼓励,要认识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其实是有很大的发掘潜力的。同时,教师应该做到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规划,鼓励具有钻研精神的学生,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些,不断给自己制定新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努力向优秀学生方向靠拢。而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一般只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或者追求学生成绩的整体持平效果,这样的两个极端必然会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以及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导致学生整体成绩虽然持平、但是却整体成绩特别差劲的误区。而分层教学就能极好地避免这两个误区的产生。

(三)灵活教学

在高中阶段要做好数学分层教学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教学不死板,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特色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在沉闷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另外,要做到严肃不严厉,既不失教师的威严,同时又不能与学生拉开距离让学生感到惧怕。教师与学生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的,能在课余时间自由的进行学术探讨,做到互相促进。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教学研究

一、分层教学的背景

山东省实验中学当前学生整体成绩差异比较显著,2016级学生英语满分是150分,最高分可以达到145分,最低分有45分,虽然分数只是衡量学生的成绩表现,但是成绩考查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从英语成绩中能够看出学生对英语是否感兴趣,是否存在偏科的现象,如果存在偏科,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及时解决类似问题,不能让学生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这样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2016级一共分成了四个班,其中有两个班是实验班,另外两个班级是控制班。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及中考成绩把四个班级一共合并成三个小班,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小班用1、2、3即可。我们可以把1班为高分班,2班为中分班,3班为低分班。在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实施走班制度。学生在分班之后,并不一定要一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进行上下滑动,在整个学期结束之后进行成绩测试,规定哪个学生在1班或者2班或者3班。

三、分层教学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对象和工具

两个实验班一共有105名学生,两个控制班一共有104名学生。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SPSS11.0统计数据包,处理学生的期末成绩,对实验班学生和控制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为能够证明实验班、控制班在刚入学一年后采用不同方法的英语教学,学习成绩是否发生变化,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英语期末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实验辨明发现分成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是70.46,而控制班的平均成绩为66.36。经过仔细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分成教学中,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总成绩要比控制班级英语总成绩好很多,并且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班级和控制班级是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我们采用了t检验,最后测的t=2.043,Sig=0.042,这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在期末成绩中有显著性差异。也可以说明分成教学方法对高中生英语成绩有一定影响。具体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以及独立下检验如下所示:班级分成实验班1、2、3和控制班1、2、3,其中实验班对应的Mean是70.46、Std.D是10.277,t是2.043,Sig是0.042,控制班对应的Mean是66.36,Std.D是11.629,t是2.043,Sig是0.042。

四、讨论

(一)分层教学弊大于利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济南实验中学教师实行了走班制的分成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有利有弊,但是利永远大于弊,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成绩,引导教学前进,这种方法是可以采用的。经过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压力比较大,有时候自信心会有所下降,而自信心下降在3班表现得比较明显,学生压力增大和自信心下降等负面问题在1班和2班也没有得到解决,另外在实行走班制分成教学时,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会被打乱,那么学生接受课程的水平也是高低不等的。这样就相当于每一名学生脸上都带有特有的标签。对于3班来说,这相当于向大家公布自己是学困生,这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说采用这种分层教学方式是不公平的,也给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提倡班级内分层教学

改进分层教学的办法是实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对于班级,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并且进行全面评价,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异的,但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些新鲜事物。不同层次的班级应该相互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创造出更多学习的机会,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本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清宇.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时空, 2008(8).

[2]王悦,姜微.“分层次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

[3]陶伟芳.初中英语分层次有效教学的实验[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高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 第4篇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大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授课方法,教师对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为所有的学生制定相同的学习目标,在教课中使用相同的教材,且保持着一致的教学进展,在知识的强化中也实行统一的训练,让学生们在学习中都享受着一样的学习待遇。但是在高中阶段,由于英语学习课程的特殊性,学生们对课程掌握的不同能力比较明显,这种教学模式必然造成某些同学学习吃不饱,某些学生消化不了,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此以往,造成整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平平,没有特别优秀的学生,差生则越来越缺少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上述方法很难达标。英语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都要体现出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的需求性,不能一概而论。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性,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英语的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分层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1.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由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每个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以便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前提。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学习英语能力最强的学生,他们英语学习的基础好,接受快,他们属于英语特长生。其次是英语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处于一般水平,比英语特长生稍差一些,这些通常占班级的大多数。最后是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也很差,需要老师多督促。

2.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好层之后,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英语特长生,要多鼓励他们自己的超前学习,自己多预习,对于教师课堂上没有要求的作业,也可以尝试着做一下。对于第二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的自学能力,加深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一些重点句型要熟练记忆,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对于第三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记住教材中的重点句型即可,对所学的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督促他们自主学习。

3.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将注意力放在中层的学生身上,同时带动第三层学生的学习,也要指导第一层的自主学习。在教课内容上,教师要在听力、基础知识、课文和语法等方面关注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进展,针对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弱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讲学,从而将他们的弱项进行提高,在总体上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

4.对英语课后教学进行分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后也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他们课后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英语的课后学习是对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消化的过程,因此非常关键。对第一层学生来讲,英语教师布置的内容几乎是不需检查的,一般他们问题都不大,只需指导他们对一些课外知识的扩展,多阅读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原文。对于第二层学生,教师要要求他们对课堂上讲述的课文做一个全面的掌握,不仅是课文的意思,还有一些出现的单词和语法等,都要了解到。至于第三层学生,只要求他们在对课文掌握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习题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鼓励他们多看一些与英语相关的知识。

三、总结

从上文中,我们知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以此加强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挖掘了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同时分层教学还能在教师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更进一步讲就是为我国教育的水平的提高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敖桂珍.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12):130-131.

[2]张卓.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9):237-237.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第5篇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1 第二章 分层教学的理解-----------------2 2.1 分层教学的含义------------------2 2.2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3 2.3 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3 2.4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4 第三章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5 3.1 创造良好的环境------------------5 3.2 教学对象的层次化----------------5 3.3 具体教学环节的层次化------------6 第四章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反思---8 4.1 分层教学的效果------------------8 4.2 分层教学的启示------------------9 第五章 结论---------------------------9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学生:强洪

指导教师:李玲

摘要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也是解决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但由于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提高,并且分层教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难度,因此到目前为止,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操作仍然存在笼统性,结论也过于感性,导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仍停留在理论探究层面。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与实践仍然有很强的必要性。本文通过个人的具体实践结合各种文献资料从分层教学的意义与指导思想,分层教学的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启示等几个方面阐述自己分层教学的理解与探究情况。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差异性

I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SENIOR SECONDARY MATHEMATICS LEVELS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Student:Jiang Hong

Supervisor: Li Ling

ABSTRACT Hierarchical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 learning and a new thinking on education, it is also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dividual class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ystem of collective.However, due to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quires improved, and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in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ill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he work of teachers, and thus far, hierarchical teaching of Senior Secondary Mathematics operation still exists a general conclusion is too emotional to lead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n teaching still remain in the theory of inquiry level.Senior Secondary Mathematics layered teaching there is still a strong need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ir own hierarc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and explor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documents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and guiding ideolog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the effect of layered teaching and revelation through individual specific practice.Key wor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hierarchical teaching, difference

II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III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言下之意,则是学校教育目标也应该有所提升。但面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一方面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又要考虑升学的问题,对广大教育者来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升学压力相对较重的高中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数学为例,由于高中学生在心理特征和生理发展上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因此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普通高中,这种差异特别明显,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能力水平也有上下之分,教育者若想做到全面提高是有一定困难的。把握不适度,要么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即“优生更优,差生更差”;要么就是“优生吃不够,差生吃不了”的状况。很多教师因为不能完全两面兼顾,所以干脆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出现前面两种极端的现象,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现象下,就谈不上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储备人才更是空谈。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推行“分层教学”的实施则显得格外重要。

1.2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美国涌入大量移民儿童,由于这些学生的背景和能力各异而在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当时的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照他们以前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分类教育。50年代时,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采用了这一分类教学的方法,学生基本一直都呆在一个班中学习所有的课程。但这一行为遭到了社会不同程度的批评,认为这一行为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倾向。分类的教学使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心灵受到了伤害,而助长了优秀孩子的骄傲之风,甚至加强了社会的矛盾,因此所谓的分类教学陷入了低谷时期。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教育家们发展儿童之间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业化国家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式各样具有不同能力,资格和水平的人才。.70年代~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90年代时期,美国由于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回归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只不过在教学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改变。迄今为止,对分层次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所得到的评议仍然不一致,积极与消极仍然并存在社会舆论之中。

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形成了基础班,强化班等形式。而中国也在日益效仿这样的形式,但国内分层教学所形成的各种形式却是以超负荷为主的班体,只是盲目的从表面去照搬分层教学模式,事实却是行不通的。怎样真正发展分层教学的思想,还有待实施与研究。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入分层次教学的思想与概念,在中国各个中小学中开始施行。其中,成功和失败均是存在的。

90年代末以来,各个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各个中小学均开始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单一科目如数学,英语等,或者整体课程中均取得一定的效果。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分层次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可行性依据。

第二章 分层教学的理解

2.1 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目标教学的重要手段,重在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把教育对象分为几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指导,对学习产生成就感与兴趣,才能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作业,课外辅导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提高,促进全面学生的发展,能全面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2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要求以教师的教去适应学生的学,因为学生在各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也需要存在差异。根据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学生的客观差异是不能避免的,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策略。

分层教学与分班教学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分班教学一般按成绩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只需通过考试选拔就可做到;而分层教学可以在同一班级中对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它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照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等目标、发展目标,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或者按照实际情况分为更多或更少的层次。分成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两头兼顾”,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这样就基本符合变传统应试教育为素质教学的要求。

2.3 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核心在于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都能有一定的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现在很多地方和学校都施行扩招政策,导致班级的人数增加,学生在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在班级分布可能更为散乱。以我时间班级为例,班上人数有60至70人,两极分化相对严重,而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枯燥,学习动机不明显;另一部分学生却兴趣颇盛。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采用“一刀切”教学法,可能只会满足中等部分的学生,先进生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缓慢,后进生则可能对数学持放弃态度。这时,如果考虑分层教学,对前、中、后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则有可能达到全体进步的效果。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让不同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的整体优化。

2.4 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相对初中阶段来说,自我意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开始注重人生的思考,因此我认为这个阶段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可能更为明显。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甚至对科任教师的趋向性都是他们学习的影响因素,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偏科或者厌学情绪的产生。针对数学,教师则应着重理解以上差异及可能得结果,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而分层教学的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及以上各方面的差异,根据认识水平的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是学生在较高层次上把握所学知识。

(2)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从一般情况来说需要在初中阶段积累一定的数学基础,而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打下的数学基础不都是同一层次,这就导致高中阶段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性;同时,高中数学难度增加,对逻辑思维要求提高,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感到吃力,乏味,导致对数学的兴趣下降,而偏向于其他学科,最终造成学习动力减退,学习方法单一的结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结果。

(3)教育教学的实践依据。

目前的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课本习题计算量复习量大,并且学习目标相对较高,但普遍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这就很容易的拉开学生间的距离,使教与学陷入一定的困难;其次,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据《大纲》的规定按部就班的上课,根本不能保证学生“一步到位”的通过考试,更不用说升学考试,致使学校不得不增加课时数或利用假期补课,造成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苦境;再次,对于普通高中,以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教学水平的成败仍然是一个统一的观念。于是,进入高三阶段后,许多教师更是无暇顾及教育的整体性,反而着重培养所谓的“尖子生”或自认为升学希望大的那部分学生,促使部分学生成为班级的“陪读生”,严重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理想要求与高中升学率高低的现实要求的确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教学难度。要想完全两者并存,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探究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教学困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第三章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3.1 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设计实施怎样的教学方案,都需要一个合适的能促进实施效果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我认为不仅包括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还包含了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理环境。

作为一个班级来说,需要的生活环境则是整齐,干净,没有为学生学习心智带来负面影响的客观事物。而这样的生活环境则是需要集体每个成员包括教师一起来维持的。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健康心理的客观基础,但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还需要很多条件。首先,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师生关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是融洽的学生关系,一个班集体中容纳了各式各样的学生,智力差异、性格差异等都是影响学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若其因各种差异而产生抵触情绪,则有可能为集体的团结和学习氛围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充分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给后进生增加心理负担,同时帮助先进生克制骄傲的情绪,增加每个学生的团结意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意识,敢于承认工作中得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注意师生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只有在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教学对象的层次化

教学对象即学生,前面我们提到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而造成学习成绩的不同。这时为了达到班级成绩的整体优化,可将学生按照某一特定的因素分为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例如,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照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将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特殊情况下可分为A、B1、B2、C四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可掌握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复习题和老师的补充题,并可以帮助B、C层同学解决学习困难;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学习内容,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并能积极向A层同学学习;C层则是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深入知识有一定困难只能在老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简单的练习。由于分层教学是班级主体教学的辅助,因此层次分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是否成功。为此,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心理因素,师生间要进行民主磋商,避免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具体做法是:首先,召开班会宣布分层教学的方案设计,以及分层教学的意义与层次设计;其次,让每个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估,并让他们自愿选择学习层次;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合理的分析,必要时对部分学生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对其讲授情理,使其心理能达到一定的平衡感,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最后,在班级宣布分层结果,并开始相应的教学。需要说明的是层次并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经一段时间学习评估后,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商量或由学生本人提出对层次进行调整。这样,A层学生为继续保持现状会深入学习数学,B层学生为了进入A层积极进取,C层学生会开始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A、B层壮大的目的,班级整体出现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

3.3 具体教学环节的层次化

(1)备课层次化

数学教育学曾提到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即备课。备课应包括撰写与当堂课内容相适应的教案和大概组织语言流程两项内容。其中教案则是应包含本课时所有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安排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在备课阶段就应开始准备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同时考虑保持数学教学的整体性。我以“多项式函数求导”为例,在备课阶段,首先,我考虑每个层次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在学习中不仅要会运用求导公式,还要求他们明确公式的推导,可以在练习中自行推导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B层学生要求他们了解推导过程,在解题过程能独立运用求导公式并得出正确结论;C层学生基础薄弱,为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解题的自信心,首先只需要他们记住相关求导公式,并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应用,然后鼓励他们独立解决简单习题,增加成就感。只有明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后面的教学过程才会明朗清晰,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继备课活动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备课阶段对每个层次定下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要把握课堂节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收获。教师提问时要根据人的认识规律由浅及深,由易到难。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过度衔接尽量做到自然,层次分明。仍以“多项式函数求导”为例,可设计以下问题:

① ② ③ 导数的定义是怎样的?

已经学过的有关函数的求导公式有哪些?

已经学过的求导公式是否适合函数的四则运算求导?若不能,该怎么办?

问题①由C层学生回答,目的是让他们回忆最基本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对有关导数的知识产生盲目性;问题②选择B层学生回答,让其对旧知识有一个简单的复习过程,为新知识的学习加一个铺垫;最后一个问题则是A层学生回答,因为他们基础相对扎实,可以直接将他们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第三个问题是以问题②为基础,问题①为解决方法的,对B、C层的学生也会有一个因果关系的牵引。

课堂结尾为了巩固所学内容,也要分层提问,以便每个层次的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掌握的重点。例如,教师在讲授“多项式求导法则”后,可设如下问题:

① 回顾本节课所学求导法则的内容; ② 针对积的求导法则应该注意的地方;

③ 求导法则是怎样推导的?运用这样的方法可否推导出商的求导法则? 问题①②③仍然是分别对C、B、A层学生提出,因为C层学生需要先着重掌握基础;B层学生在他们基本能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只需着重点出注意的地方,避免失误;桑代克的失误说提到以不断尝试错误去探究问题的答案,问题③的目的就在于让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在没有讲解商的求导法则的情况下,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3)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检验本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分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课后作业若是采用同一性方法,则可能造成A层学生没有发展思维的空间,C层学生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不能吸收的局面。一般来说作业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分为三层,例如在“多项式函数求导”中,作业可有以下设计:

第一层 以课后练习为主

求函数yx3x2,y3m2n5的导数;

第二层 以基础为主,配以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

求函数y2x33x25x4,y(2x23)(3x2)的导数;

第三层 基础加上具有灵活性与综合性的题目

求函数y(x1)(xx11),yxsincos的导数。

22x第一层目的是要学生先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然后予以提高;第二层在基础上略为增加深度,巩固重点知识;第三层则适当增加其他知识。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

分层布置作业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情况,使学生可以做适合自己的题目组,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B、C层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数学学习兴趣。

(4)阶段性考核分层

数学每个阶段学习完结后都应举行一次阶段性考核。它主要以课后练习为主,在一份试卷上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出不同的单元测试题并提出不同的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可自由的完成尽可能多的题目,一般试卷末尾可追加附加题或标注为A层学生必做题其他学生选做,以考核部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每次考核之后教师可观察学生是否达到各层次应有的学习目标,没有达到的应当帮助其分析原因。同时每次考核之后,各个层次的人员应当有适当的变动。如B、C层中学习进步靠前的学生可升入A、B层,A、B层中学习退步靠后的学生就降至B、C层,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有动力,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懈怠,则班级可营造出学习竞争激烈的良好境况。

(5)课后辅导分层

教师要做好查漏补缺,提高工作,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要想真正做到解决所有问题是有困难的,所以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学习不达标的C层学生适当补习,给A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带给他们尽量大的发展空间。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第四章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4.1 分层教学的效果

分层教学的效果从理论上应该达到这样两点:一是由于学生的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存在心理上的负担;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得到很好的调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是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注重了C层学生的教学力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进步。

以上的理想效果我认为是需要以相对较长教学时间为前提来实现的。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我通过一个半月的短期实践,对一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的末期普遍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成绩靠后的部分学生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能简单的运用基础知识,同时,实践期间没有学生表现出自尊心受挫的情况。整体上有细微变化,若要将其明显,还需要长时间的考证。

4.2 分层教学的启示

通过短时间分层教学的实践,我的实际体会与一些有关分层教学的文献所描述的情况有一定的一致性。那就是分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的工作。主要表现为:①在注重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②分层不能过于刻板,避免促进两级分化;③要重视每个层次的学生,全面兼顾;④层次分明的前提下,教法不能单一,兼顾思想指导,防止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责任心、语言、作风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以上分析,真正做到做好分层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是一次严格的历练。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若能将分层教学的力量发挥到理想状态,那么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可能更为明确,对数学学习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缩小两极分化,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目的。分层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法对于我本人来说,实施起来还有比较大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学习与改进。

第五章 结论

为完成本文,我从一月份开始选题并查阅相关资料,二月初撰写提纲,文中理论部分借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鉴了众多教育前辈的文献成果,并加入实习期间我的实际体会,至今基本完成全文的写作。I段,要想将分层教学完善的正确的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还需要一个长期探究与改进的过程。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参考文献

[1] 吴清蓉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1-3]

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 2011年第1期;

[2] 朱德成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

高中数学

2010年; [3] 杨晓明 《浅析中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策略与反思》[1] 科技信息 2009年 35期;

[4] 张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

教育综合 2011年; [5] 刘晶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讨》[2-3] 中学教育 ;

[6] 陈启贵 《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81-82]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3月;

[7]《数学教育学》[120-125] 四川大学出版社; [8]《教育心理学》[161-163]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 参考文献后面要有页码,如56-77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致 谢

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玲副教授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管窥 第6篇

一、了解差异,建立流动的分层机制

了解学情、科学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除了参考成绩,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兴趣倾向等。综合这些信息,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准确把握学情,为分层提供依据。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英语基础好,学习态度端正,在课堂上较为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英语能力较强。B层:英语基础一般,成绩中等,但是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乐意向别人请教,并具有一定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和勇气。C层:基础较差,学习热情低,自信心弱,学习活动中多处于被动地位。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不同:对于A层学生而言,他们已经能够灵活地掌握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师应适当以课本为中心向外辐射和延伸,扩大这层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其自主学习;对于B层学生则要着力培养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对于C层学生,则重在基础知识的夯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分层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努力,C层学生可以进入B层,B层学生也可以进入A层;同样的,A层学生也会进入B层,B层也有进入C层的可能。这一方面给成绩不好的学生带来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和希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优等生的危机感,对全班学生都起到了良好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正视差异,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要注意涵盖所有的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且各层教学目标之间既要独立又要相互联系,有梯度、有难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二单元Fit for life,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如下三层。

基础性目标:Talking about people, places and treatments related to medicine; mastering the usage of new words and phrases; know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medicines; get a rough idea of Reading part and try to writ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wo medicines.

提高性目标:Making sentences using new words and phrases;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Reading part; sharing the experience of seeing a doctor with partners.

发展性目标:Trying to make a story using new words and phrases; mastering the reading strategy; interviewing partners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protecting eyesight or hearing, then making a report.

三、利用差异,开展多层次合作教学

笔者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人数,设置5-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各个层次学生的比例尽量保持一致。如此一来,小组内部形成了合作、互助关系,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角色分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小组间则构成了竞争关系,在求胜心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提升,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力量会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在分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那部分,积极参与活动。例如模块二Unit 2 I wish you were here的学习中,笔者以一组描述冒险旅程的图片为基础设计了4道题:1. Think of several key words to describe each picture. 2. What story do the pictures tell us? 3. In the second day of travel, what difficulties do they encounter and how do they handle them? 4. If you go to an adventure, which place will you choose and why? 这4道题紧紧围绕着材料展开,由基本的词汇开始,逐步深入到对句子和段落的考查,最后还加入了应用和拓展,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解决部分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彼此启发,会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想法,让课堂教学更加活泼。

分层教学是一个了解差异、正视差异并利用差异的过程。通过科学的分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会大大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逐步实现稳步发展、共同进步。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第7篇

现代教育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两者的统一。而现在高中英语教学多采用班级授课模式, 每班几十个学生, 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法、统一的练习势必造成基础扎实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消”, 难以达到有效的整体教学效果。长此以往, 导致优秀生不能脱颖而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有碍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而分层教学则是解决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和参差不齐的学生个体之间矛盾的最好途径。分层教学符合唯物主义辩证理论, 符合教育学理论,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也符合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等原则, 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分层教学应该并且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的重要原则和依据。

二 分层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两种:一是多元智能理论;二是因材施教理论。前者是由著名心理学学者加德纳教授创立的,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标准化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人的智能,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生活中人所具有的解决问题或所具有的创造产品的能力。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采取积极的态度, 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作为其自身制定高中英语教学方案与评价体系的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实施具有差别性的教学内容, 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也就是分层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分层”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 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 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里的分层, 并非局限于对学生静态学习状态的划分, 而是蕴含着如上述诠释的动态生成过程。

分层教学, 又叫多层次教学, 它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认知水平、智力差异, 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各取所需, 有所收获。利用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 拓宽优生的学习面。

分层教学其实并不是现代才提出的理论。孔子是最早注意到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 在中国教育史上早已开辟了先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欠缺, 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 就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三 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学生分层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所采用的首要步骤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对高中学生在英语方面进行分层的基础是学生的掌握能力、英语学习的感悟力、英语语言的感悟力及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学生分为三层, 第一层次为良好层 (A) , 主要是英语特长发展生, 这些学生英语基础好, 学习接受能力强, 能够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 占全班人数的20%左右。第二层次为一般层 (B) , 英语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一般, 成绩中等, 在学习自觉性上较第一层稍差, 人数约占班级的60%。其余的学生划分为第三层基础层 (C) , 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具有的基础较差,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接受能力也较差。

2. 备课分层

备课是教师制定学生学习目标、教师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是教学任务的重要和必要方式, 是保证课堂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首要环节。备课分层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对于A层的学生,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超前学习, 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 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所学的英语句型进行交流, 鼓励这部分学生背诵课文。对于B层学生要逐步提升其自学能力能够掌握课本所要求的英语基础知识, 对教学中的重点句型能够熟练的记忆, 能够进行课文的复述。对于C层学生只需其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句型和句子并进行部分课文的背诵即可。

其次, 教学目标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针对A层学生, 要让他们“吃得饱”。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其知识面的拓宽, 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还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综合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以达到较高目标。针对B层学生, 要让他们“吃得好”。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予专项训练, 真正做到查缺补漏, 缩小与A层学生的差距, 使他们的成绩不断提高。而C层学生着重调整他们的学习心态, 改善学习习惯, 上课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使他们上课听得懂, 能够“吃得消”。

最后,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因此, 教师应考虑因人、因材、因时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 夯实其基础加快推进;同时教师要兼顾A层、C层优差学生, 为A层学生额外布置课外加强内容, 力争使C层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基础知识。教学中总的课时进度要以B、C两层学生为准。

在课堂授课环节, 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和课堂训练的分层。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教师要考虑周全, 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 都能感受到正确回答所带来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对A层次的学生提问应侧重于分析性或评价性。要求学生可以分析问题, 对人、物、事进行评价, 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B层次学生应提理解性和应用性的问题;对C层次学生, 应该多提些用“Yes”或“No”来直接回答的问题。提问中的分层可以使学生们在各自不同的“发展区”中各展其能, 获得满足, 继而能产生或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训练方面, 也应注意分层设计。C层次应以跟读、替换练习等机械性、控制性的练习方式为主;B层次应以模仿、复述等半控制式的练习为主。A层次应以角色扮演、辩论、讨论、情景模拟、人物评价或事物说明等自由式、交际式的训练为主。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课堂活动的同时, 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共同完成一些较为综合复杂的课堂活动。如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课本剧的表演。当然, 在角色分配上, 也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需要。

4. 作业分层

作业是课堂教学重要的反馈形式, 对英语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练习和作业应设计成A、B、C三个层次, 即采用综合题、提高题和基础题。C层学生主要完成一些基础题, 如单词填空、句型转换等。作业应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 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B层学生主要完成一些提高题。这类题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 有利于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而综合题主要由A层学生完成。题目的设置要针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从而满足其求知欲。

5. 评价分层

课堂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 让学生积极自主、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C层次的学生受教师的表扬较少, 因此需要教师多加肯定和表扬。老师的肯定和夸奖往往能激发起很大的学习动力。B层次的学生则需要教师恩威并施, 既引导又督促。A层次的学生成绩较好, 教师的批评多一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鞭笞,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

四 结束语

分层教学模式是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提出的新命题, 也是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目的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通过分层教学, 各层次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空间学习、各自进步, 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摘要:目前, 高中英语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主张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学生由于受语言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层教学,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新模式, 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英语教学的新路子。本文拟从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 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活动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逐步深入地阐述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春媛.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J].成才之路, 2007 (35)

[2]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 2000 (3)

[3]吕鹏飞.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之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考试周刊, 2007 (10)

[4]张婷.以人为本——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10)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管窥 第8篇

一、了解差异, 建立流动的分层机制

了解学情、科学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除了参考成绩,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 以及兴趣倾向等。综合这些信息, 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准确把握学情, 为分层提供依据。

通常情况下, 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英语基础好, 学习态度端正, 在课堂上较为活跃, 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英语能力较强。B层:英语基础一般, 成绩中等, 但是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乐意向别人请教, 并具有一定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和勇气。C层:基础较差, 学习热情低, 自信心弱, 学习活动中多处于被动地位。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不同:对于A层学生而言, 他们已经能够灵活地掌握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 教师应适当以课本为中心向外辐射和延伸, 扩大这层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其自主学习;对于B层学生则要着力培养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对于C层学生, 则重在基础知识的夯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分层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努力, C层学生可以进入B层, B层学生也可以进入A层;同样的, A层学生也会进入B层, B层也有进入C层的可能。这一方面给成绩不好的学生带来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和希望,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优等生的危机感, 对全班学生都起到了良好的鞭策和激励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正视差异, 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要注意涵盖所有的学习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且各层教学目标之间既要独立又要相互联系, 有梯度、有难度,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二单元Fitforlife, 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如下三层。

基础性目 标:Talkingaboutpeople, placesand treatmentsrelatedtomedicine;masteringtheusageof newwordsandphrases;knowaboutthedevelopmentof thetwomedicines;getaroughideaofReadingpartand trytowriteabriefintroductionofthetwomedicines.

提高性目标:Makingsentencesusingnewwordsand phrases;understandingthemeaningofReadingpart; sharingtheexperienceofseeingadoctorwithpartners.

发展性目标:Tryingtomakeastoryusingnew wordsandphrases;masteringthereadingstrategy;in- terviewingpartnersabouttheirunderstandingof protectingeyesightorhearing, thenmakingareport.

三、利用差异, 开展多层次合作教学

笔者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人数, 设置5-8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中各个层次学生的比例尽量保持一致。如此一来, 小组内部形成了合作、互助关系, 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角色分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小组间则构成了竞争关系, 在求胜心的作用下,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提升, 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力量会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在分层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用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确保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那部分, 积极参与活动。例如模块二Unit2Iwishyouwerehere的学习中, 笔者以一组描述冒险旅程的图片为基础设计了4道题: 1.Thinkofseveralkeywordstodescribeeachpicture. 2.Whatstorydothepicturestellus?3.Inthesecond dayoftravel, whatdifficultiesdotheyencounterand howdotheyhandlethem?4.Ifyougotoanadventure, whichplacewillyouchooseandwhy?这4道题紧紧围绕着材料展开, 由基本的词汇开始, 逐步深入到对句子和段落的考查, 最后还加入了应用和拓展,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解决部分问题,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彼此启发, 会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想法, 让课堂教学更加活泼。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分层,有效

语言学习不可缺失了阅读这一重要环节, 英语阅读是学生自主分析文本, 主动地提取文本中信息的创造性行为, 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视觉感知、信息获取等活动, 更与听、说、写等其他教学环节紧密相联, 是英语学习有力杠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亦不能外, 要想面向全体, 统一施教显然是不到位的。

一、阅读课分层施教的必要性分析

1. 词汇量的差异, 需要分层设置阅读内容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的重要课型, 阅读的文本中包含了高中阶段需要掌握和应用的大量单词, 同时阅读活动又是以学生的词汇量为基础的, 学生通过阅读过程, 在巩固原有词汇的基础上拓展词汇量。

不过, 我们应该意识到, 学生的基础不一样, 阅读前所掌握的词汇量存在差异, 为此, 我们阅读课教学必须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词汇量的差异, 设置阅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 分析能力的差异, 需要分层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与学生原有认知相遇的过程, 阅读需要学生具备各种能力, 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存在差异, 面对同一本教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统一布置任务, 那么必然不适合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 思维通常得不到充分发展, 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通常因为能力上的缺失完不成学习目标, 统一要求和任务布置, 容易导致课堂教学两极分化, 要想有效改善两极分化的现象, 高中英语阅读课呼唤分层教学。

二、科学的隐性分层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进行分层是分层施教的前提, 那么如何分层呢?笔者认为分层要有一定的依据, 我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水平、学习速度、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为A (阅读能力优秀) 、B (阅读能力中等) 、C (阅读能力差) 三层, 分层是隐性的分层, 即教师做到心里有数,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能力要求。

例如, 对于C层学生, 在自主阅读环节应多给予帮助,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词汇, 旨在拓展其词汇量, 渗透阅读策略及技巧, 逐步培养其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材料;对于B层学生, 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课教学中应积极引导, 培养其思考和推理能力, 学会用文本中的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辨析;对于A层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 则重点培养其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问题的开放性。

隐性分层具有动态性,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 动态微调, 最终都能达到教学大纲和高考的要求, 释放每一个学生最大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发展区内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减少两极分化, 可以说“分”是为了最后的“不分”。

三、阅读课中CBA分层施教的几点尝试

1. 分层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学习活动有指向性作用, 科学设置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够完成,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提高阅读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给ABC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差异性学习目标:

(1) 要求A层次的学生, 能够全部掌握阅读文本的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并且从阅读出发, 进一步拓展到听、说、读、写各方面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

(2) 要求B层次的学生, 以掌握阅读文本的内容为主, 基于阅读课上的自主探究和互动学习, 消除B层次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等不良现象, 缩小与A层次学生间的差距;

(3) 要求C层次的学生, 以掌握阅读文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 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其学好英语的信心, 激发潜能, 促使其想B层次要求发展。

2. 分层备课

备课是英语阅读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英语教学有效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例如, 我在阅读课的导入环节, 从C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或语言情境与C层学生进行互动活动, 这一做法, 对C层的学生而言起到拉动作用, 将C层的学生拉到课堂学习中来, 对于B层和A层学生而言则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对C层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活动进行品析, 思考力度不亚于亲身体验, 起到热身的作用。

3. 分层施教

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分层施教。具体阅读课分层教学过程中,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互动。

(1) 对C层次学生, 提出的问题在阅读材料中属于明显的、直接的表层性问题, 该层次的学生从文本中比较轻松地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 待学生回答后, 及时予以鼓励,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 对B层次学生, 提出一些隐喻性的问题, 让学生透过问题切入到文本内容的研读中, 问题的切入口相对不太深, 又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3) 对A层次学生, 提出的问题切口要更深一些, 要让学生透过问题切入到文本的中心思想, 并进一步推测阅读材料深处的暗含之意, 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

4. 分层评价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理论研究 第10篇

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 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爱好、英语内化能力等个体差异出发,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 并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层级进行分层, 针对不同等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学习特点对其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 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 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只是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分层, 并不是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分层, 因此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人格尊重,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此同时, 分层教学也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划分的“快慢班”, 分层教学主要是对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进行分层, 而不是分班教学。下面, 我将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进行详细论述。

一、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春秋战国时期, 教育教学得到有效发展, 我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孔子支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学习成绩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主张的影响下, 分层教学成为有效调和班级授课制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的重要方式。除了我国自古有之的教学观念支持之外, 国外的一些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教学活动开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将属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学习理论。他的学习理论中明确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欠缺, 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布鲁姆研究中的“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学生采取同一标准下的统一内容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甚至是学习成果被束之高阁, 没有真正地被作为教学因素来进行考虑, 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成为机械化的流水线活动, 学生的学习成为量化条件下的机械活动。教师“合理的帮助”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不同学习程度、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条件”, 使其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发展。

二、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学生的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因此, 在开展高中英语教学的时候, 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新课程的要求, 将其作为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一点, 教师在开展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时候, 需要从以下三条出发:

第一,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 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学生不仅在英语认知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且在英语新知内化, 知识系统重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的这些差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不同的障碍。

第二, 每一个学生都有将英语学好的愿望, 这就需要教师在满足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让他们在自主性地英语学习中扬长避短, 逐步弥补自身的不足。为了实现这一点, 教师要在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学生构建起符合其自身英语发展的知识结构。

第三, 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场所,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为了适应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教师需要真正地将学生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些符合其自身的发展的教学环境, 而不是让所有的学生在统一的单调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统一学习。

三、英语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 英语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 需要在原班级的基础上, 对英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在开展分层活动的时候,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采取自主自愿的方式来实现公平分层。分层的结果只是适用于某一段时期, 由于在分层之后的英语教学中, 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会随着近段时间的学习而出现上升或者下降等情况, 所以教师的英语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动态分层, 准确把握住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与此同时, 分层教学也不仅仅是在对学生自身进行分层, 还要对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对于英语内化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严格遵循“重基础、低起步、低要求、拉着走”的原则, 对内化能力中等的学生采取“重基础、有变化、多练习、引着走”的原则, 对内化能力的好的学生采取“重基础、多发展、促能力、放手走”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分层

在高三阶段,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入学成绩和高一、高二主要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综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日常表现, 对学生按照1∶3∶1的比例进行分层, 最终分为A、B、C三层。分层的结果也要随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表现进行变动。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不同分层情况, 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目标分为发展目标、中层目标、基础目标。A等级的学生要对应发展目标,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对听说读写等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且错误率保证在20%以内;B等级的学生要对应中层目标,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听说读写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错误率保证在40%以内;C等级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3.分层讲授

在进行基础知识讲授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层, 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各得其所。在进行英语讲解的时候, 针对A等级的学生, 教师既要对教材中的单词进行讲解, 还要将其进行扩展, 将其近义词、反义词与与之相关的俚语等进行讲解, 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B等级的学生, 教师只需要将基础的单词教给他们, 并引导他们进行组词、造句。C等级的学生只需要将讲授的单词记住即可, 不需要有太严格的要求。

以上只是在对英语分层教学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 其能否真正地在英语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成果, 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李红.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试论高中英语分层教学 第11篇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 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二、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方法

根据所拟定的实施计划,新生入学一个月左右,我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认知水平、性情、个性特征、心理倾向,接着安排了一次摸底考。然后采用学生自愿的原则,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填写想报的层次的意向表。最后经过综合评定确定每一个学生的层次。本阶段试验人数60人,其中A层次17人,占总人数的28.%,B层次27人,占总人数的45%,C层次16人,占总人数的27%。在分层的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为情感教育是实施分层教育的思想基础。只有思想通了,各层次的学生才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强化其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对于C层次的学生,更要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这就要求老师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对他们取得的微小的进步,都要进行鼓励和肯定。

三、关于“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英语的分层次教学是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来进行教学,是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做到因人而教。

(二)整体性原则

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的有效措施。

(三)激励性原则

由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一样,个体差异较大,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按以往的“等量、同速、同要求”授课,势必达不到较好的效果。而分层次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方法,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尽量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都树立起信心。具体做法:(1)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饱、吃好,充分挖掘潜力,对学困生放慢、抓实、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2)科学改进教学方法,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快反馈、勤矫正,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每层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和困难

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进行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考核和评价分层。

按计划本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词汇及句子,要求A层次学生词汇量达1800以上,熟练掌握语音知识,做到看词能读,听音能写;每天熟记至少5个句子,并能灵活运用;B层次学生词汇量达1500以上,熟悉语音知识;每天熟记至少3个句子,并能分析句子结构;C层次学生词汇量1200以上,基本掌握语音知识,每天熟记至少1个句子,理解其意思。

高中英语习题分层设计研究 第12篇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专家对习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特别是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 更科学实际。 国外习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习题的价值方面, 实践证明, 习题的质量与成绩为正比关系。通过知网数据库对“高中英语习题设计”这一主题进行检索, 发现专家和一线教师对高中习题的研究主要倾向于探讨习题设计类型、习题设计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评价等方面。 也有不少是研究习题分层设计的, 如宋秋前在《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中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许多论文中普遍认为习题分层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多元智能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 因材施教理论。 分层次习题设计集中在以下几点: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次习题的有效性, 分层次习题存在的问题等。 但是在研究中, 分层次习题的实际范例少之又少, 对分层次习题实施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还有待在实践中验证。 我想通过研究和实验, 探索如何对课内课外习题有效分层设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实施时间为2015年4月中旬至2016年1月, 共两学期, 该研究选取我所执教的高一 (A1) (A2) 班为实验班级, 高一 (B1) (B2) 班为对照班, 两班均属于平行班, 人数都是58人。 根据中考成绩和第一次月考成绩, 把学生相应分成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 教材采用人教版出版的教科书。

(一) 实验过程

1.前测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高一 (A1) 、 (A2) 、 (B1) 、 (B2) 班学生发放有关英语习题态度的调查问卷, 把学生中考和第一次月考成绩作为前测成绩。 经过问卷调查, 我们认为习题不仅要控制量和难度, 还要关注质, 习题要人性化,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习题的内容除了课本课后习题和练习册外, 形式也要多样, 除了背诵、书写作业之外, 还应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增加英语口语、表演等练习形式。

2.实验

两个班级高一年学期第一次月考的平均成绩、 优生率分数基本一致, 实验班采用课内课外分层习题, 对照班仍然采用传统的习题方式, 两班习题的难度和量基本持平。

(二) 实验方法

高中英语的课内课外习题分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更加体现趣味性、时代性, 题量适中。 习题难度成梯度分布, 各层次学生的习题有明显难度区分, 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身相应层次的英语习题, 难题让学优生做, 中等题让中等生做, 容易题让学困生做。 或新学的知识点让优生先回答, 接着是中等生, 最后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习题形式多样, 除了背诵、听力、单选、阅读练习等书面习题外, 也布置一些活动, 如唱英语歌曲、演讲、编舞台剧、小品等。 让学优生有了一定的挑战, 鼓励他们进一步钻研英语, 激发中等生向更高层次前进, 打消学困生对英语习题的畏惧, 学困生主要以背诵课文, 增强语感, 积累词汇, 掌握基础题为主。 此外, 教师还应让他们尝试文本翻译, 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 要对学生多鼓励赞赏, 同时也要严肃指出学生习题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修改的建议。 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优点并激发前进的动力,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案例设计如下:

习题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已学习的内容。 例如教语法主谓一致时, 通过做习题让学生掌握主谓一致的原则:语法一致, 意义一致, 就近一致。 本次习题预计完成时间为30~40分钟, 要求全班学生分别完成10道选择填空题, 10道改错题, 10道巩固训练, 主要是基础训练。 如选择题:At present, one of the argu-ments in favor of the new airport %%%% that it will bring a lot jobs to the area.A.is B.are C.will be D.were

另外, 有专项的阅读理解训练, 由于完形填空题是学生的难点, 两篇完形阅读难度实现梯度式, 第一篇较容易, 体裁为一篇说明文, 15空设置, 给出信息较丰富;第二篇体裁为记叙文, 20空设置, 难度稍加大,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 学优生还需完成一篇作文: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according to“主谓一致”.After finishing it, share yours with the other members of your group and choose the best one.

(三) 后测

一年后, 以漳州市高一上、下学期期末英语统一测试试卷, 年段英语统一测试月考卷作为后测成绩。

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属于平行班, 前测的成绩, 两班的平均分、优生率差距很小, 实施分层习题后, 实验班能独立完成英语作业的学生人数比率大大提升, 从这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来看, 实验班的平均分和优生率明显高于参照班, 学困生数目明显低于参照班。 实验表明, 实施课内课外分层习题后, 实验班的学生受益于分层习题教学,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中等生、学困生明显感觉出自己与优等生在某些方面的差距, 从而有了向上发展的动力, 部分中等生跃入优生行列, 个别优生能学以致用, 积极参加各种英语竞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 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实验班的学困生受益较大, 学困生不再害怕英语习题, 不仅课内没有畏难的心理, 课后也没有出现抄作业的现象, 而且较好地夯实了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 提高了学习成绩。

三、英语分层次习题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次行动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很多的不稳定性或者巧合性, 分层习题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精心选择习题, 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 难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主要问题及对策如下。

(一) 备课量增加问题及对策

分层教学理论依据之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 教师所提供的习题应该设定为高于学生现有水平, 因此教师要选择和自主开发的练习。 这样一来, 教师要付出大量精力, 针对这一问题, 较好的解决方法是集体备课, 共同探讨, 分工协作, 经常交流经验, 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确保高中英语课内课外习题分层设计的质量。

(二) 课外作业批改量增加问题及对策

教师每天要面对三种不同的作业, 批改量大大增加。 方法之一是借助学生的力量, 如英语单词默写、背诵等, 可以让合作小组相互评改, 教师对于作业的及时抽查是必要的, 对一些易错点也要进行适当记录。

(三) 学生心理和情绪问题及对策

英语习题分层, 分层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分层是弹性的, 是动态的, 要让全体学生 “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尝到成功的喜悦。 一旦学习能力有所进步, 就可以进入高一层次的行列。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精选12篇)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第1篇一、实现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改革不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