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代罗马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古代罗马范文(精选4篇)

古代罗马 第1篇

从教育主体上来看:父母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古代罗马以其父权的家长制著称。这可能与这个民族祖先崇拜和虔诚的敬神观念不无关系。盖乌斯形容“典型罗马人”:“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民族可以像我们一样对孩子行使如此之大的权力1”, 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中也有“父权法”的规定, 这有力的证明了古罗马父亲对子女的绝对权威性。罗马人善于抓住孩子年幼时期这个可塑性最强的教育最佳时期, 非常重视保姆和教仆 (Paedagogis参译于《昆体良教育论著选》任钟印选译) 的选择, 以利于使孩子耳渲目染, 健康成长。昆体良给予了父母们慎选教仆的建议:“教仆应该真正的受过良好教育或者很有自知之明。因为, 最糟糕的事莫过于有些人只是学会了几个字母就自以为是个博学的人。他妄自尊大, 有时候甚至残忍到以他蠢笨的资质去误导他人2。”这样会导致孩子的道德观念发生偏颇, 因以, 重视教育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保姆和教仆的选择。另外, 在罗马家庭教育中, 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态度是有区别的。塞内加 (Seneca) 是这样描述的“你没有注意到, 父母表现爱是各有方式的吗?父亲把孩子从熟睡中叫起, 让他们早点开始学习和锻炼, 甚至是在假期也不允许他们懈怠, 父亲的教育使孩子流汗甚至是流泪。而母亲却是和孩子促膝相拥, 希望他们免遭日晒风吹、永远不哭泣、不辛苦, 永远快乐3。”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以务实技能和公民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

7岁之前的抚养和教育由母亲负责。女孩们从母亲那里学到如何做到妇道母仪, 例如生火、汲水、做饭、纺纱和缝制衣服等都是罗马女孩必须掌握的技艺, 长久以来, 这些技艺从母传女, 世代相传, 成为罗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被认为是共和时期女性的典范, 尤其是一些富有或贵族家庭的妇女接受了比较完备的教育, 如:格拉古兄弟 (Gracchi) 的母亲科尔耐丽娅 (Cornelia) , 普鲁塔克 (Plutarch) 描述道:“她很有教养, 广泛阅读, 能演奏七弦琴, 也擅长数学, 在哲学方面的讨论中见解独到, 她多才多艺。”;盖乌斯 (Gaius) 的女儿莱尔丽娅 (Laelia) , 据说她继承并发扬了父亲演说的高雅方式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4。还有些天赋聪颖的妇女试着写一些通俗小品, 比如奥古斯都时期的才女苏比西娅 (sulpicia) , 在提布鲁斯 (Tibullus) 诗集中, 就收集了她写的六篇感人的哀体诗。

至于男孩的教育则由父亲来负责。父亲教孩子学些简单的商业交易和与算数、称量、测量有关的“读、写、算”知识。与这些同等重要的是对孩子公民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 训练他们成为拥有努力、服从、坚定的信念和为了家庭、国家准备牺牲的人, 是父亲的责任5。孩子从父亲那里学到敬畏神灵、尊敬父母、忠勇爱国等方面的思想、礼仪和道德品质, 当父亲教导家人、惩罚奴隶、发表演说或辩论时, 他都要聆听, 并且在父亲献祭时作为辅祭, 通过这种父子-师徒的言传身教, 培养出具有罗马民族精神和崇高品质的合格公民。父亲还教导儿子学习《十二铜表法》, 每个男孩从小就必须学会咏唱它, 就如同吟唱原始的战争诗歌, 以赞美其祖先一样。父母的教育素养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普鲁塔克在《名人传》中介绍的老加图就可以称之为罗马父亲的典范, 看看他的育子之道:“当他的儿子显露悟性时, 加图亲自教他读写, 尽管他已经有一个精通文法而且很有经验的奴隶蔡尔罗 (Chilon) 的陪伴, 加图不愿意让儿子被奴隶批评, 他也不想把教育这么珍视的事情交代给一个奴隶, 于是他亲自担任儿子的阅读、法学老师和体育教练, 他不仅教儿子掷标枪、驾驭战马、顶盔纶甲的去战斗, 而且还教他学会忍受严寒酷暑, 学会在湍急的河水里游泳。他亲手著书, 便于儿子可以熟悉社会的古老风俗和传统。他在儿子面前就像在圣洁的贞女面前一样谨慎, 从不使用有失体统的字眼6。”

从教育方法上来看:体罚与游戏并用。虽然现代的教育体制极力反对, 但是不可否认古罗马家庭教育中体罚起到一定的作用。狄奥尼西奥斯在《罗马史》第二卷第二十六章中告诉我们:“古罗马的立法赋予父对子绝对的、终身有效的权力。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 役使他在农场劳动, 甚至对其有生杀予夺之权。即使儿子已经参与政治, 并小有成就, 已经享有声誉, 父亲仍然可以行使上述权力7。”塞内加 (Seneca) 在《辩论集》 (Controversiae) 中提到了一位祖父说过, “如果他的孙子因淘气或举止不当而挨打, 没有任何人会质疑他8。”在古代罗马, 虽然有一些反对体罚的呼声, 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塞内加 (Seneca) 为受体罚的儿童辩护说, 他们还不懂得因为什么而遭受体罚这是为孩子辩护的通常说法9。帝国初期的教育家昆体良竭力反对体罚, 他大声疾呼:“对于如此纤弱、无力抗拒虐待的儿童, 任何人都不允许滥用权威10。”他认为体罚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创伤。普鲁塔克也反对体罚, 他在《论儿童教育》中说:“要用鼓励和合理的方式带动儿童学习, 而决不能用鞭笞或任何其他侮辱性的惩罚去强迫他们学习11。”直到共和末期、帝国初期的时候, 由于社会体制和风气的变化, 特别严厉的体罚现象才日趋减少。

罗马家庭教育中游戏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古罗马人已经意识到游戏对于开发儿童智力,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昆体良就十分重视而且赞成有节制的游戏, 他说:“我赞成孩子们爱好游戏, 那是天性活泼的标志;怎么能使我相信, 那些迟钝麻木、没精打采、甚至对那个年龄所应有的激动也默然无动的孩子能够热心学习呢[12]?”自古以来, 孩子们的嬉戏和娱乐大抵相同。罗马小孩最初玩的是用小塑像穿成的项链, 还有斧子、剑、剪刀、鱼叉等等形象的玩具;他们还喜欢玩捉迷藏、蒙住眼睛猜人、扮士兵等游戏13。男孩子经常在庭院里或对着墙、或用棍棒和拍子玩各种球类游戏;而女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是各种各样的玩偶, 她们也喜欢玩抛兽骨的游戏。除此之外, 棋盘游戏亦很盛行。

从教育效果上来看:罗马父母这些费尽心思的谆谆教导, 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理解和感激。小塞内加 (Seneca the Younger) 语重心长的说:“当我们满腹经纶, 有所成就的时候, 我们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感谢他们的劝告、严厉和守护, 即便当时他们的这些做法让不懂事的我们心生厌恶。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责任, 无私奉献不求回报14。”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Rousseau) 也说过:“父母们, 这是你们的工作, 而且只有你们才能做这个工作。拯救社会, 使之万代传承的任务就靠你们这些年轻的父母们了。再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培养子女、使他们长大成才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和这些相比, 那些让许多人呕心沥血、辛苦经营的职业就如同幼稚的儿戏一样15。”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历程中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世代相传。小普林尼说, “在我们的先辈一代, 教育既是眼睛又是耳朵的事。通过对长者的观察, 年轻人学会了本领领悟了思想, 而且知道轮到他们教育后代时, 该为子孙作些什么16?”教育问题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 开展古代罗马早期家庭教育的研究, 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发展, 增强国民素质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Quintilian,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The Institutio Oratoria of Quintilian Ⅰ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E.Butler, Harvard University P ress, London, Great Britain, 1953.

[2]Plutarch,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Plutarch’s Lives Ⅱ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Bernadotte Perr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Great Britain, 1948.

[3]The Elder Seneca Ⅰ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ontroversiae I—VI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Michael Winterbotto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Great Britain, 1974.

[4]The Elder Seneca Ⅱ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ontroversiae VII—X Suasoriae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Winterbotto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Great Britain, 1974.

[5]Pliny,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Pliny Letters Ⅰ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William Melmo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Great Britain, 1952.

[6]Beryl Rawson, Marriage, Divorce, and Children in Ancient Rome:Oxford, 2000.

[7]Jo-Ann Shelton, As the Romans Did:Oxf ord, 1998.

[8]Peter Jones and Keith Sidwell, The World of Rom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9][古罗马]昆体良[著], 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0][德]奥托.基弗[著], 姜瑞璋[译].古罗马风化史[M].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11][英]博伊德, 金合[著], 任宝祥, 吴元训主[译].西方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九年级历史《古代罗马》教案 第2篇

通过罗马和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倒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学习罗马帝国取代共和国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明白古代罗马先有共和国后有帝国这一史实,从而感悟历史发展的序列美;斯巴达克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了劳动人民的力量,也显示了悲壮之美。而且斯巴达克起义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前发展。

教学建议

“罗马和平”一目,教师首先讲清“罗马和平”出现的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停止、社会安定是罗马和平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来说明罗马和平时期的情况,其中罗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可以联系中国历史课本中的有关知识。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目,教师不必补充其它材料,只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情况就可以了。但教师要明确指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的结束,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教师可首先指出罗马奴隶制发展是建立在长期侵略战争基础上的。然后从奴隶的来源、数量、地位和状况等方面说明罗马奴隶制发展的情况:对于罗马帝国的建立,教师可结合斯巴达克起义,说明罗马奴隶制已出现了危机;社会危机激化了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罗马共和国政权已没力统治,结合军事独裁统治的出现,说明奴隶主要以此稳固强化其统治,由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代替。并且明确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统治的社会。关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过程,教师可以简要讲述,不必补充其它材料。最后教师可以挂出《21世纪的罗马帝国》地图,以使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状况,即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演变。

难点: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CAI、录像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代罗马就诞生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是在台伯河七丘之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奴隶社会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

讲授新课:

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板书)

首先是对罗马奴隶社会的整体认识

1.罗马共和国什么时间建立的?(强调)这是罗马奴隶制的开始。

2.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它是什么政体形式?

3.罗马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

(过渡)长期的征战,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但也酝酿着一场危机的到来以及帝国的建立。

二、共和国的衰亡

1.罗马奴隶制发展如何?奴隶的处境如何?

(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罗马奴隶的悲惨处境。)

2.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是什么时间,由谁领导的,有何作用?

(放《斯巴达克斯》录像)、演示《斯巴达克起义》课件

3.《共和国危机》

(提问)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危机?结果如何?

展示《恺撒被刺》油画

4.罗马帝国是怎样建立的?

展示《屋大维像》

识记屋大维像以及罗马帝国的疆域(知道它是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提问)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被罗马帝国取代?

(过渡)由于内战停止和社会安定,罗马出现了和平时期。

三、罗马和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持续了多长时间?(板书)

罗马和平的环境下,统治阶级的生活情况如何?广大人民的景况又是怎样的?

(过渡)帝国初期繁荣的背后,早藏有隐患,导致罗马帝国的分裂。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板书)

1.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2.罗马帝国什么时间分裂的,分为哪两部分?

3.西罗马帝国何时灭亡的?

4.(强调)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什么?

展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片

小结: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专题 第3篇

考点梳理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希腊自然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和有“航海民族”之誉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民主制度的产生。

(2)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3)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促进民主制度的产生。

2. 雅典的民主政治。

(1)确立及完善: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公元前8—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在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对立的背景下,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道路;公元前509年的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进一步完善。

(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②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③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④民众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⑤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4)进步性。

进步性: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保证了他们较高程度的自由,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这种民主制度可以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另外雅典民主政治推动古代希腊文化发展为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代希腊文化也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5)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人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政治权利极少;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雅典民主政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二、罗马法

(1)发展历程:共和国时期,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斗争下,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颁布。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之后,法学家又把查士丁尼的敕令编成《查士丁尼新敕》。以上四部法典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是罗马法的总结。

(2)主要内容: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罗马法中还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古罗马法学家认为,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都必须体现在法律中。

(3)进步性:其一,罗马法的实施稳定了帝国统治,它为统治者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还顺应经济发展变化,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随着自由市大量的建立,把罗马法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其二,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起源,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其三,罗马法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的《人权宣言》、拿破仑的《民法典》、美国的《独立宣言》等都吸取了罗马法的不少因素,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思想武器。

(4)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命题预测

本专题是高考的新考点,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所在。2010年高考考生要重点关注:

①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形成过程、内容、特点以及对西方民主政治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②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分析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对欧洲乃至世界,对当时乃至近现代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雅典文明和罗马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挖掘奴隶社会民主和法制的阶级本质,深入剖析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时代特征。

例题精析

1.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或条件。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是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答案:A

2.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考生只要抓住题干中“人民”、“统治”组成“民主政治”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内容就可得出结论。

答案:A

3.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D

4.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解析:罗马法在谐调社会关系和保障公民的权力上起到重要作用。紧扣材料涉及到的“货款”和“利息”可得出正确答案为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答案:D

5. 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考查对古罗马法的理解,由于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即找出一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罗马法的制定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与奴隶无关,所以③明显不符合题意。

答案:C

模拟操练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3.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4.“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 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 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 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 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5.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6. 下图是“陶片放逐法”所使用的陶片,该法中被放逐对象是

A. 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

B. 奴隶

C. 有盗窃行为的公民

D. 触犯法律的公民

7.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 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 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 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 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8. 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制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 罗马法B. 英国权利法案

C. 美国联邦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9.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 肯定证据 B. 主张重罪轻罚

C. 纵容犯罪 D. 维护贵族利益

10.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11. 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A.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 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12. 二世纪的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其理解最正确的是

A. 皇帝至高无上

B. 皇帝高度重视法律

C. 法律至高无上

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3. 以案说法:请根据罗马法内容,以法官的身份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判决。

案例一: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

请问法官会怎么判呢?

案例二:

假如上述案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法官又会如何判?

案例三:

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一见钟情,两人还有了一个私生子,取名托勒密·恺撒。当恺撒归国执政之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为什么?

案例四:

“卢修斯是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凡的经营航运的小商人,他向放高利贷的大商人加图借贷5000枚金币,并立下了契约半年后归还6000枚金币,可是卢修斯下半年经营不善,无力还钱,为此加图告上法庭要求剥夺卢修斯的家产,并让卢修斯家的20个奴隶成为他家的奴隶。法官会如何判决?

参考答案

1. A2. D3. B 4. C(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很显然是强调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ABD都背离了原意)5. C6. A7. C8. A9. A 10.B(考查对罗马法的作用的理解。C、D两项不符合史实,A、B两项根据限定条件“世界法律史”可判断选出)11. D 12. D

13. 案例一的判决结果: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案例二的判决结果:公元前5世纪,《十二铜表法》诞生。根据《十二铜表法》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案例三的判决结果: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而克丽奥佩特拉是埃及女王,私生子也是在埃及出生的,无法享有罗马公民权,所以法院不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解决途径,罗马帝国对各行省上层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权。

案例四的判决结果:万民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的适用条款,另外奴隶制也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卢修斯家的奴隶只得乖乖地作为一种财富或物品被判定归属于加图家。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 第4篇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5(板书)

意大利半岛是地中海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地形狭长,亚平宁山脉纵贯其间。半岛的东面隔亚得里亚海是巴尔干半岛,西面有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南面隔一条狭长的海峡是西西里岛,北部的阿尔卑斯山是一条天然的屏障。半岛气候良好,雨量充足,在波河,台伯河流域等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经营农业。

罗马共和国就诞生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的小字部分。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罗马城是由七个山丘上的村落发展而来的,素称“七丘之城”。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史称王政时代。这一时期,实际上是罗马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国王实际上就是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罗马的最后一任国王,是一个骄纵跋扈,独断专行的暴君。人民忍无可忍,在公元前509年推翻他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从五政时代到共和时期,也正是罗马奴隶制产生的过程。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奴隶社会。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一下课本31页第一段。思考一下,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是什么?由什么样的人担任?(执政官,贵族)

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由百人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他们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两个人意见不一致,就不能会诸实行。当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时,经元老院提名,就以元老院中的一人为独裁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任期不得超过半年。由于执政官任期短,两人相互牵制,所以真正操纵国家政权的是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法律的制定和内外政策的决定都要通过元老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政权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奴隶主贵族)所以,罗马共和国的实质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

古罗马人非常崇尚军事,请同学们看课本31页左边《卫士手中的束棒》这幅图。根据早期形成的传统,罗马最高长官身旁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各人手持一束棒子。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子,据说,用棒子施笞刑,用斧子执行死刑,它们是权力的象征。鼓掌棒在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这就是法西斯一词的由来。以后,法西斯逐步成为反动势力的象征。在战场上得胜的将军,将受到隆重欢迎,第一个攻上敌城的士兵被授予全冠,失败者常常受到冷遇,这种尚武精神是使古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古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板书)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军队在意大利半岛南征北站,经过2的努力,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意大利。接着,罗马为取得地中海霸权,又同迦太基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最后罗马取胜。与此同时,罗马向东扩张,征服了一些国家。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已经成为地中海的霸主。而霸主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长期的军事征服来实现的,长期的对外侵略扩张使罗马的奴隶制发展起来,但罗马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危机

(结合31页下图讲授)

二、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板书)

1.罗马奴隶制的发展(板书)

在长期的征战过程。罗马的奴隶制迅速的发展起来。同古希腊一样,古罗马的奴隶也主要来源于战俘、被征服的居民以及海盗掠来的人口。他们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当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处境十分悲惨。在古罗马,奴隶主专门挑选身强力壮的奴隶送到角斗学校专门训练。让他们在竞技场上自相残杀或同野兽搏斗,用鲜血和生活来供奴隶主消遣。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公元前73年,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

2.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73年(板书)(挂图)

期巴达克起义是古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在一次反抗罗马的战争中被俘,被卖到卡普亚的一个角斗训练所当角斗奴隶。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和他的伙伴78人提前起义,他们先到达维苏威火山,附近的奴隶和破了产的农民纷纷前来投奔,起义人数增加到1万人。罗马政府派军队周围了火山,斯巴达克带领大家用葡萄藤编成绳梯,趁黑夜缒下悬崖,绕至敌后,袭击敌人,罗马军队惊慌而逃。起义军驰骋在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72年,起义军已发展到12万人,他们屡次打败罗马军队,虽然起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起义军余部坚持斗争达之久。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历史上被压迫阶级最光辉的斗争。”斯巴达克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

斯巴达克起义的发生表明罗马共和国已经出现严重危机,危机激化了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共和国已无力实施有效统治,于是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试图建立更加有力的军事政权,以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3.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7年(板书)

军权在握的将领之间为争夺权利而相互攻杀。结果,凯撒在公元前49年,打败了他的敌人夺取了政权。以后的八年里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载权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载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的权力日益削弱。但凯撒的一些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招来杀身之祸。

凯撒死后,各派又经过长期的争斗。公元前30年,凯撒的亲戚屋大维打败对手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载者,但屋大维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而是把自己称为“第一公民”,也就是元首。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护奴隶主利益,因此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奥古斯都的意思是神圣、庄严。

在元首制下,元老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集军政、宗教、司法大权于一身,实际上他就是皇帝。屋大维统治时期,就是罗马帝国的开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罗马帝国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奴隶主)

古代罗马,无论是共和国,还是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变了,但国家的性质没有丝毫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4页。看一下思考题。(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被罗马帝国取代?)找学生回答:(社会矛盾激化,以斯巴达克为代表的沉重打击了,罗马统治者力图实行军事独裁政权,以求巩固自己的统治)。

罗马进入帝国以后,继续对外扩张,请同学们看34页的地图,到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它的疆域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临大西洋,北达不列颠、菜茵河、多瑙河和它的下游以北,地中海已成为罗马的内湖。罗马帝国初期的200年,是罗马的鼎盛时期,史称“罗马和平”。

三、罗马和平(板书)

奴隶社会出现的`和平是相对的、暂时的,但由于内战停止,社会安定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罗马经济出现了繁荣。

那么,罗马和平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看上面彩框的文字,我先找一个同学朗读,然后其它同学归纳。(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发展,交通四通八达,贸易发展)

古罗马同中国的交往由来已久,我国历史上称古罗马为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见到恒帝,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罗马和平时期,帝国繁荣一时,但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广大下层民众日益贫困,难以谋生,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到过很多民族的蹂躏。在罗马的统治下,他们的灾难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遭到镇压,所以特别渴望“救世主”能拯救他们摆脱困境,于是基督教产生了。

四、基督教的产生 一世纪(板书)

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求世主就是耶稣。他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这一信仰很快在这一地区传开。希腊语称救世主为基督。这个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就被称为基督教。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讲宗教时,提到一种作用,就是成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一种工具。基督教是否从一开始就具备这种作用呢?(不是,最初的基督教是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的)早期的基督教是奴隶、穷人的宗教。教义主张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升入天堂,穷人升天比富人容易。主张信教者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此,奴隶、贫民都信仰它。基督教很快遍布罗马全境。贫苦信徒组成许多小宗教团体,后来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督教会。由于早期的基督教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遭到镇压。后来,富人控制了教会,教人忍受苦难,利于罗马统治,因此统治者开始改变态度。公元3,罗马皇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4世纪,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此后,基督教完全成为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一个政权要靠宗教维持统治,笼络人心,说明其统治已经危机四伏了。的确,在帝国初期繁荣的背后,早已藏有隐患。

五、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板书)

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在北方的日耳曼人,也向帝国境内发起了全面进攻。特别是4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此时的罗马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出示36页下挂图),东部的建都君士坦丁堡,史称东罗马帝国。西部的部分仍然定都罗马,史称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的最后一个皇帝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掉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了。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历史结束了,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巩固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罗马的历史,下面,我们根据图示共同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古代罗马范文

古代罗马范文(精选4篇)古代罗马 第1篇从教育主体上来看:父母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古代罗马以其父权的家长制著称。这可能与这个民族祖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