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后8章读后感500字
傅雷家书后8章读后感500字(精选12篇)
傅雷家书后8章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日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我常对你妈说:只要是孩子工作忙而没写信或者是信在路上丢了,倒也罢了。
我只怕他用功过渡,身体不舒服,或是病倒了。’谢天谢地!你果然是为了太忙而少写信。”其中的数字令我很震惊“一个月零三天” “好几夜三点”这个可怜的父母,几乎每天在等孩子的信还在害怕孩子的安危。
这种日子怪不得以后父亲脑子笨了许多,目力体力也不行,睡眠近十多天又不好了。大概是精神苦闷的影响。生就惶惶不安的性格,我认为这个父亲很有趣孩子在远方而他写的信中却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比如:明天同妈妈去杭州小住几天,上回还是一九五六年九月陪你去玩了一次,我和妈妈特别高兴的是你身体居然不摇摆了,今年暑天,因为身体不好而停工,顺便看了不少理论书,我们在此过戏剧节,忙里偷闲,晚上还要去看昆剧,我们已看了八次之多,解放以来是破天荒的。实在是
节目精彩,演技精良,出神入化,无一不佳。大概再有一星期昆剧汇演也要结束了。但仔细想想也是想念说一次就够了,说太多只能证明没有价值,而且毕竟是自家人就说自家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而体现家的感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后8章读后感500字 第2篇
在我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傅雷父子的情谊深深打动,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相关的书籍;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时,傅雷常劝傅聪劳逸结合。这些极为普通的行为饱含傅雷对其子的爱,使身在国外的傅雷不会因对父母的依赖而放弃学习工作。
傅雷与傅聪一起讨论艺术,询问傅聪的感想,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教导傅聪遇难事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失败时保持信心,这些因素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着比过去更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我相信,即使没有父母的告诫我们也能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傅雷家书第一章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金庸先生曾说过,“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这个评价可谓中肯贴切。
傅雷疼爱儿子,并且毫不吝啬地表达他的爱
跟所有父母一样,傅雷夫妇对孩子的爱深沉浓厚。“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时时刻刻关心着傅聪的冷暖安危、喜怒哀乐,常常因为得不到孩子的消息而牵肠挂肚。他在信中写到,“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三天之后,又写信说,“等了多久,终于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们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谅你写信写得迟。只担心一件事,怕你吃东西不正常,不努力,营养不够。希望你为了我们,‘努力加餐饭’!”对于儿子的爱,傅雷表达的直白而热烈,“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热烈,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字里行间,处处可以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真切的慈爱和深情。
傅雷把儿子当作地位平等的朋友,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傅雷对儿子关心教育,但并不像旧家长那样,高高在上的教训指责,而是把儿子当成朋友,平等对话,用心交流,将教育蕴于沟通交流之中。傅聪在波兰留学期间,曾回国一段时间,与父亲推心置腹、彻夜长谈。傅雷在信中写到这段日子时十分感慨,“你那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傅雷在儿子小的时候,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常为了傅聪不认真练琴严厉责罚。反思起这些事情,傅雷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愧疚,“昨晚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跟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傅雷教育儿子加强人格修养,注重精神修炼
傅雷谈到教育,第一条基本观念就是“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在他看来,“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在给傅聪的信中,他要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人性,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过大贡献”。“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这也正是傅雷本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在儿子紧张准备比赛时,他并没有给儿子增加精神压力、劝儿子加紧训练。相反,他却要儿子做一番思想准备。“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怎么才能放松呢?他说,“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在儿子傅聪遭遇挫折与孤独,向父母倾诉后,傅雷写信宽慰道:“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同时,傅雷告诉儿子怎样才能战胜挫折,他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傅雷心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教育儿子时刻不忘祖国
傅雷苦心孤诣地培养儿子,希望儿子在艺术上有所造诣,既是为了让儿子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更是为了让儿子能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儿子少年成名,傅雷教导他,“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在儿子演出取得成功时,傅雷的喜悦,在于“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他要儿子平日来信多谈谈音乐问题,尽量地把国外的思潮告诉他。因为他要帮助国内那些“苦于没有材料”的学子,他对傅聪说,“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即使傅雷被打成右派,与儿子通信联络中断了十个月,傅雷没有怨恨不满,在恢复通信后,傅雷写道:“孩子,十个月来我的心绪你该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傅雷的家书始终将爱国情操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艺术造诣和骨肉亲情。他多次提到“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心心念念的是“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候,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傅雷心底无暇,刚正不阿,用生命捍卫尊严和正义
傅雷就是这样一名精研学问、追求卓越的学者,一个纯真质朴、光明磊落的君子,他给傅聪的信中写到,“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傅雷为人性格刚直,对学问和艺术追求完美、几近苛责,指出别人错误时往往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因此显得特立独行,不合世俗。杨绛评论他说,“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因此只潜身书斋,做他的翻译工作。”“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不幸的是,这样一个醉心学问、没有心计、与世无争的学者,却被红卫兵抄了家,夫妻两人被批斗四夜三天,受尽殴打和凌辱。1966年9月2日的夜里,他和妻子写下一份遗书,选择了以死明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傅雷家书》的开篇,印出了这份遗书。毛笔写就的三页纸,字迹工整、遒劲有力,就像他的为人,严谨、单纯、自律,遗书最后,签名下方,还端端正正的盖上了他的印章,就像完成一部翻译文稿一样,从容优雅,一丝不苟。遗书是写给妻兄的,没有任何不满或怨怼,只是很平静地交代后事:留下55.25元现款支付九月份房租;亲戚寄存在家的物件被抄后应付的赔偿;留下现钞53.30元,作为他们夫妇的火葬费;六百元存单留给保姆,作为她过渡时期生活费,因为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不愿她无故受累……
,傅雷夫妇的骨灰合葬于上海浦东的一处陵园,儿子傅聪和傅敏请人在墓碑上刻下了这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的原话,傅雷还说过:“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瑕、清新,而且还指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第4篇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中对朋友的爱惜尊重,在政治上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善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一般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00字初二8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
《傅雷家书》是由傅家的185封家书组成,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大部分是傅雷暨夫人写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傅聪的信。傅雷用自己的方式教育除了两位人才,一位钢琴家,而另一位,则是远近闻名的英语老师。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而傅雷夫妇的这种爱,体现在着字里行间中。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的成功的父亲,在他对儿子的信中,多数体现的是他叫儿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先会做人,再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这体现的是他这个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会利用这一笔宝贵的财富,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傅雷是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上写的家书,是写下来的家常话,除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给予自己儿子帮助和建议,帮儿子剖析一个问题。
父爱就是一本书,一本满含生活哲理的书!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00字初二9
家书,是指一个远在他乡的人与家里人相互来往的信,信里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傅雷,是我国的翻译家、作家,《傅雷家书》就是从傅雷和他的夫人写给他们的孩子的家信中摘编而成的,写信日期为1954年至1966年。
这是一部很好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教子家书。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模范,他们呕心沥血地培育两个孩子:傅聪和傅敏,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文中有一段是傅聪在心情烦躁时,傅雷鼓励他的信,让他不必烦躁,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信中是这样写的:“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把庄稼淹死。”傅雷在信中还对傅聪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给你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家书中父亲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亲情,给了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启迪。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启发,我想到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对孩子的鼓励。养育了孩子许多年,因为他们急切地盼望子女成材,而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还有的家长盲目学习傅雷的教育方法“棒槌底下出孝子”,可光学一个“打”字,能打出好的结果吗?所以我觉得父母应该给我们适当的压力,与我们建立友谊,不要给我们的童年留下阴影。而我们做子女的,也要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是为了什么、为了谁,也不要觉得父母是跟你过不去,因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好。在我看来,这才是《傅雷家书》真正告诉我们的道理。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00字初二10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每当读到这句句子,浮现在我脑海的,必然是《傅雷家书》了。它也使我理解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真正含义。
《傅雷家书》共收录138封书信,主要是父亲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书中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由此可见,傅雷教导儿子是多么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帮助儿子排除烦恼和对儿子在艺术上的严格要求,儿子在信中表现出消沉的精神,傅雷就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来比喻。提醒儿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把握分寸,要把感情你的创伤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待。并列举了其他名人发生的情形来安慰开导孩子,希望儿子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在这段过程中,傅雷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在一步一步地安慰开导儿子,间接地给儿子讲述其中的道理,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儿子感悟其中道理。
傅雷在傅聪的艺术上也是十分严厉刻薄的,他会在电台广播中听儿子的作品,并提出意见:低音部分很模糊得很。还会让儿子必须深深地检讨自己的缺陷,傅雷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不断地鼓励儿子,使儿子不丢失信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第5篇
亲爱的父母:
你们好!在阅读完你们给我写的每一封信后,我都能学到许多无法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您所教给我的那些人生道理,那些学习方法都能让我越来越向成功靠近,在这里对您道一声感谢!
而在上一封你们寄过来的信中,我明白了:一次小小的成功并不能成为我骄傲的资本,而是更努力向更高处发展的动力。关于去苏联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应该遵循您的建议,继续在波兰学习。并且我认为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为自己长久的未来做打算,而你们也常常为了我操碎了心,这令我很是惭愧。尽管我有时非常想念你们,甚至想马上回来陪伴在你们身边;但是看了您的信后又马上否定了这一想法我是您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情感而放弃了为国争光的机会。为此,我应该更加努力,将您们作为我的榜样,向您们学习!
虽然您事务繁忙,但也不可过度勉强自己。您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我的父亲,更应该好好照顾自己!切记不可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工作,因为这使您的身体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您可以像我一样,当工作感到过度疲劳时,偶尔闭目养神,或站起来伸伸懒腰,看一下远处,这可以调节您的身体,让您更加有充足的精力去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之中。
父亲,母亲,希望你们在教我人生道理的同时,也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也为有这么关爱我的家人而感到幸福,谢谢您们长久以来的陪伴和关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第6篇
《傅雷家书》中,在写给子女的信里,父亲告诫了子女很多话,并探讨了很多的问题,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涉及民族大义、原则、信任等。比如在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在写给儿子的信里,提及“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告诫儿子在面对任何诱惑的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追求,更不能忘记家人和国人的期待,“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
在家书里,傅雷告诫子女,“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人际关系要处理好,做人识人不能盲目,要与人为善,不能随性而来。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第7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新初二(3)班 姚蓓雯
暑假,重新拿出久违的《傅雷家书》,重新再仔细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了傅雷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视及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佩的。可是这次重新的品读,却品出了别样的韵味。
傅雷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并不会一直长篇大论讲大道理,而是利用书信唠叨些家常事,和儿子心对心地交流沟通,不会和儿子因为距离的.遥远而疏远,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正因为如此,《傅雷家书》中父子母子之间的爱才会让我们觉得是那么真挚、那么纯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这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
每封家书中都包含了傅雷对儿子的栽培和关爱,但在疼爱的同时,他也不忘对傅聪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这样不仅让儿子了解到家中父母的状况,还能同时让儿子不乏兴趣地继续看完家书,接受到教育。傅雷先生的这些家书,饱含着人生道理,让傅聪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第8篇
品读完全部的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你很难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笔下看到这些。也许是失去了,才最终大彻大悟,体验过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亲在自省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尊重。孩子远走高飞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但我们从信中却见不到任何约束,更多的是建议,更像一位朋友,这点也无不令我佩服。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难以忘怀,他说,人是感情动物,展示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就是这样的,生而为人,我们为什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情感。
在这些信中,看的是父亲,也不少见母亲的笔影。在文中,我发现母亲对于一些事,往往更为理性,她在文中说过:“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因为有父亲的感性,有母亲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这也就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引导与爱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们不乏能看出父母的关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换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写多了,或是孩子写少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 第9篇
《傅雷家书》是由傅家的185封家书组成,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大部分是傅雷暨夫人写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傅聪的信。傅雷用自己的方式教育除了两位人才,一位钢琴家,而另一位,则是远近闻名的英语老师。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而傅雷夫妇的这种爱,体现在着字里行间中。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的成功的父亲,在他对儿子的信中,多数体现的是他叫儿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先会做人,再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这体现的是他这个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会利用这一笔宝贵的财富,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傅雷是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上写的家书,是写下来的家常话,除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给予自己儿子帮助和建议,帮儿子剖析一个问题。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精选 第10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作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工具,往往能剖肺腑,吐真言,道实情,充满亲情实感。几乎所有的父母,无论名人巨子,还是凡人百姓,在谆谆叮嘱子女注意衣食寒暑、关心身体之外,更多的是告诫他们如何堂堂正正做人,如何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的父母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教导我,有时候是文字书信,有时候是耳提面命,有时候是言传身教,有时候是潜移默化。他们总是在我遭遇挫折时给我们鼓励和信心,让我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给我敲响警钟,使我不骄不躁, 冷静自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傅雷家书》不仅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也充满着高尚的爱国之情。家书中既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更有对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艺术的尊严,国家的荣辱,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傅雷家书》把一位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尽自己责任的父亲的心灵展示出来,成为儿子的“镜子”、“手杖”和丰富的精神养料,震撼了我的心。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太多的苦难,虽然有的人可能会沉迷游戏网络,可能会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但是我们不会因此而忘记,今天的生活是来的多么不容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成果。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爱国,这个公民最大的责任,青年人其实已经自觉地承担起来了。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候所说的那样,“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我们深深的爱着我们伟大的中国,我们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工作!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精选 第11篇
傅雷
无数飞扬的纸书随着西北而来的寒风逐次到达。父性才真正觉醒,一月十九日,傅雷提笔,悔恨地,却又温暖的写下了第一封家书。
每一封家书,几乎无不贯穿着感性与理性。感性是言语间便透露出来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理性,则是傅雷时不时便提到的艺术自身,以及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的哲理。在这些纸张中,他们有悲伤,有烦恼,有挂念,也有欣喜和激动。有时他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我不尽相同,我也会情不自禁的勾画,写下属于我的观点。
在这些家书里。他是活的,一个真实,活生生的人物。尽管没有实体,但无形间却承载着灵魂于其中,没有一些作家所谓的“偶像光环”。他如一个赤子,刚刚降临人间,对任何事物都有他眼中自己的独特风景,并会毫不犹豫的展现出来。
什么是艺术?又何为信仰?如何看待过去与错误?为人处世应狂傲还是隐忍?他赤裸裸地说了出来,不带任何装饰。
在持续十二年的家书中,他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孤独了,内心宁静了,才会认识自己,才会在心目灵中创造一个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而他不正是在引导孩子,引导我们,写下自己的观点,创造自己的世界吗?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精选 第12篇
《傅雷家书》纵使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方面帮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可谓良心用苦。世上有千千万万的处于困惑迷茫的孩子,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开明豁朗的父亲,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滚打中自己领悟。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阅读的权利,也给一些比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急切深刻,爱之极深,却又能放之飞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每个孩子都是一百,有一百的天真,一百的热情,一百的探索,却经常被偷走了九十九,对中国父母坚守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情况,傅雷先生没有一置可否,而是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现今社会,网络时代,比起以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一个屋檐的家人见面也不交谈,人们之间多了许多的冷漠与陌生,而家书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在这个暑假里,漫漫时间,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当初选这本书是因为偶尔看到它的内容简介,书信来往间的问与答,父亲对孩子满满的关爱,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充满在这一封封家书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需要的。
孩子处于叛逆的时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沟通,那么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成为社会的对抗者。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后8章读后感500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