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管理技术
服务器管理技术(精选12篇)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1篇
1 服务器管理主要方式
服务器系统是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气象局服务器系统在承担着气象业务系统运行、www、ftp、Email、OA、文件共享、数据库等服务和应用, 服务器的运行管理是信息保障的重要工作内容, 要求高, 责任大。武汉市气象局的服务器系统较为复杂, 品牌和体系架构各异, 系统接口及应用平台各不相同, 给服务器的集中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在武汉市及各区气象局, 服务器系统管理当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全省其他市州局与此类似。
人工管理方式。即服务器系统管理员到机房实地巡视, 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对于软硬件系统进行定期维护。这种方式效率低下, 工作量较大, 尤其是服务器数量较多时更为明显。此外, 这种管理方式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更谈不上能够及时解决了。此外, 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 管理难度和工作量随之不断增大, 纯粹的人工管理方式更是难以应对这种局面。
采用各类商业远程监控软件 (如远程桌面、VNC等) 进行服务器管理。这种方式要过分依赖服务器操作系统, 而且会占用宝贵的系统资源, 服务器死机或停止响应时, 或者应用软件出现错误, 都无法实现继续监控。
开发专用的服务管理软件。针对特定服务器开发专业软件, 对批量同类型服务器进行远程控制与管理, 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 而且可扩展性较差, 无法跨平台监控异种体系结构的服务器。这种管理更多的是服务器厂商随机自带一些管理软件,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管理的功能。
武汉市气象局在服务器系统远程管理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随着武汉气象预警中心的建设, 服务器数量将大幅增加, 必须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结合服务器厂商提供的管理技术,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2 服务器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机房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武汉气象预警中心即将建设现代化的标准机房, 机房设备大量增加, 机房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服务器管理都是直接在机房进行操作, 除了系统机房管理员之外, 服务器厂商甚至第三方软件技术人员也要在进入机房, 人机管理十分混乱, 服务器系统的安全与规范要求形同虚设。
管理的时效性提出新的需求。包括服务器在内的信息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后, 传统的服务器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管理时效需求, 一种高效与安全的管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能够突破时空间限制, 随时随地远程管理授权范围内任意服务器。
异地维护管理的需要。在市局建设预警中心的同时, 各区气象局也将建设各区级气象预警中心, 各区局的服务器系统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局系统管理员。市局系统管理员大多时间将在市局本部完成对区局服务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任务。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实现服务器远程管理提供了支撑, 系统管理员不再需要亲临机房, 只需在本地执行管理任务, 对远程服务器进行维护操作。服务器远程管理示意图如图1。
远程管理具有以下优势:有利于机房包括服务器系统在内的各种设备的管理, 加强机房安全性与规范性;系统管理员能随时随地对服务器进行维护操作, 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负荷;同时节省现场管理的差旅费用, 并且能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延长服务器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
3 服务器远程管理技术
目前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 主要有两大类实现方式, 即带内远程管理和带外远程管理, 带内远程管理基于软件实现, 包括操作系统和设备厂商提供的专业软件以及一般通用商业软件;带外远程管理则完全基于服务器硬件实现, 包括服务器内置硬件模块和管理控制卡等, 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3.1 带内远程管理
带内远程管理主要依托软件系统, 其实现方式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 另一种是通过安装应用软件。
3.1.1 基于操作系统的远程管理
服务器远程管理最基本的是操作系统自带的远程控制, 如远程桌面和SSH等。远程桌面控制操作简单, 能够实现大多远程网络管理功能。不过这种方式有较大的局限性, 因为它受制于操作系统, 不支持BIOS级别操作, 在服务器死机或停止响应, 亦或远程控制进程挂起, 远程控制就失去了焦点, 无法再连接目标服务器, 自然不再能进行任何远程管理, 必须亲临机房恢复。
3.1.2 基于应用软件的远程管理
实现远程管理的应用软件较多, 应用较多的是VNC、Radmin、Team Viewer等, 这些软件功能较为全面, 传输效率高, 可以实现屏幕监视、协议加密、文件交换等, 使用较为方便。但是这类软件均需要开放特定端口, 如果存在安全漏洞, 则服务器本身容易遭到攻击, 此外有些软件本身就会被服务器杀毒软件当作不安全目标而杀灭。与基于操作系统的远程管理类似, 一旦服务器系统崩溃和应用软件错误等, 远程管理也无法继续。
3.2 带外远程管理
服务器带外远程管理基于硬件系统实现,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内置模块、管理控制卡以及服务器外接KVM等。
服务器内置模块或管理控制卡是服务器系统的的自主管理子系统, 由单独指令集和数据缓存、专用存储控制器和以太网控制器等组成, 完全处于系统底层, 不依赖操作系统, 甚至在服务器没有开机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对服务器的全面控制, 实现远程管理。
KVM实现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去访问和操作一台至多台服务器。KVM-OVER-IP能够通过IP网络将服务器的控制权发送到近端,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服务器进行管理。
3.2.1 管理模块实现远程管理
硬件管理模块或芯片主要是服务器板载BMC或插卡式BMC。BMC能对服务器硬件信息进行收集, 并通过SNMP协议发送。目前硬件标准是由Intel、HP、Dell等公司推出的IPMI标准, 版本IPMI2.0, 该标准规定了统一的软件方面的协议。
IPMI
为了适应对服务器系统远程管理的需要, Intel、HP、Dell、NEC等四家公司在1997年开始制定相关规范, 并提出了IPMI规范 (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2agement Interface智能化平台管理接口) , 提供套跨平台管理和监控服务器状态的标准接口。
IPMI定义了智能化管理平台, 并通过标准化记录形成硬件管理规范, 规范包括服务器系统如存储设备、网络和通信设备等其他系统。IPMI不依赖服务器操作系统, 能运行于各种系统状态, 甚至在服务器关机的情况下, 各类监控管理仍可持续。因此, 通过IP⁃MI规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服务器的远程管理, 对服务器实现配置、监控、管理、告警等功能。
BMC
BMC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控制器) 是IPMI的核心, 它是一个微处理器, 具有自备电源, 完全独立于服务器系统, 其职责是完成底层硬件与上层软件的信息交互, 上层软件对底层硬件的管理, 必须由BMC通信来实现, IPMB总线收集传感器信息, 通过各类传输接口或介质并将监控信息发送到控制台, 当然也可以接收控制台指令, 由IPMB总线发送到相应的微控制器, 形成实现远程监控的服务器智能管理平台, 该平台完全独立于服务器。
3.2.2 KVM-OVER-IP
利用KVM-OVER-IP技术, 管理员都能通过系统控制台 (键盘、视频和鼠标) 和电源按钮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和故障排除, 甚至可以修复无法响应的服务器。远程控制台完全独立于操作系统, 能够实现以下操作:查看和更改BIOS设置;检查服务器开机自检信息;检查操作系统运行情况;查看故障记录;配置网络连接;部署和还原远程服务器;更新固件或软件等。
4 服务器远程管理技术应用
武汉市气象局在服务器系统管理中综合应用了基于软件的远程管理和基于硬件的管理模式, 在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这种管理应用也将逐步深入。
4.1 基本应用
武汉市气象局服务器系统的远程管理应用主要包括基于软件的远程终端、远程桌面、第三方软件等技术;KVM也作为硬件远程管理引入了应用, 一台ATEN CS1716的KVM在机房控制室切换操作机房远端16台服务器, 目前服务器数量的增加正在进行KVM的级联试用。
4.2 基于远程模块的应用
基于BMC和IPMI的服务器管理应用逐步扩展。武汉市局服务器主要集中在联想、DELL和IBM品牌。各服务器厂商都推出了针对BMC的远程管理应用方案, 比如联想的“万全慧眼”、DELL的“Open Manage”、IBM的“IMM”等。在这些服务器的以太网卡口中, 都有一个管理接口 (可以单独使用, 可以复用) , 在BIOS或者UEFI中配置IPMI或IMM管理IP、子网掩码和网关 (可选) 如图2和图3, 可以在网络路由可通达的PC上远程管理服务器, 管理方式包括web管理, 客户端管理和命令行方式。
4.2.1 联想万全慧眼
万全慧眼系统管理软件被联想誉为“万全服务器基因”, 其软件管理功能较为丰富, 能够进行各类硬件信息监测, 包括CPU、内存负载、风扇转速、电源电压等, 还具有系列管理功能, 包括对系统配置、进程、磁盘等进行管理。当服务器出现严重故障时, 万全慧眼能通过DPC进行远程诊断, 能通过BMC芯片远程开关机。万全慧眼IV在前三代慧眼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 采用KVM等虚拟化技术, 提升服务器远程管理效能。图4和图5展现了万全慧眼III和IV的应用示例。
4.2.2 DELL Open Manage
DELL Open Manage管理软件采用标准化技术来管理服务器系统, 并能嵌入到应用软件之中, 实现多品牌环境下的部署和监控。Open Manage管理软件能为DELL服务器提供领先的无间断“急速 (lights out) ”管理功能。图6展现了DELL Open Manage的应用示例。
此外, DELL服务器可以通过命令行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
首先需要在被管理服务器上正确配置BMC的IP、用户名、密码, 并保证服务器的管理以太网口与远程管理PC的处在一个网段, 使用Ipmish工具软件对服务器进行一般管理, 比如运行以下命令行:
ipmish.exe-ip服务器的ip地址-u用户名-p密码power on/reset/off
可以远程实现对服务器的开机/重启/关机。
4.2.3 IBM IMM
IMM (集成管理模块) 是IBM System X系列服务器系统管理服务的突破。IMM把原有的BMC, RSA-II, 显卡, 远程呈现和远程硬盘等功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IMM能跨平台使用, 能在离线和在线状态下应用, 无需专门驱动。IMM有着友好的WEB管理界面, 用户从中可以清晰对系统状态进行监控, 是否有故障点、用户情况、电源装填、详细日志一目了然。IBM IMM查看服务器的健康状况, 包括温度、电压和风扇状态等;查看服务器光通路诊断板上是否有告警;可以查看服务器的日志信息、服务器型号序列号及各种微码版本;通过IMM控制开关服务器, 包括定时开关机功能, 远程控制服务器终端;设置服务器的PXE启动、IMM时间日期、名字等基本信息, 设置SNMP告警等信息、串口信息等, 功能非常丰富。IMM对IBM X系列服务器的远程管理见图7。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各行各业机房内服务器数量都在快速增长, 气象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服务器管理方式使得技术人员不堪重负, 服务器远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时效。
但是从目前服务器应用需求来看, 服务器厂商提出的远程管理解决方案更多的偏重于信息监控和软件部署, 且品牌之间并不兼容。随着气象信息向大数据、大运维、大监控方向不断发展, 在气象行业对服务器管理尤其是远程管理技术也需要紧跟而上, 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统一接口标准, 统一管理平台, 实现集中和全面管理, 让系统管理员能在机房之外通过远程管理完成机房内所有或绝大部分操作, 使管理与维护变得更加经济高效、灵活简便, 确保气象业务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紧跟信息技术发展, 探寻服务器系统远程管理方式, 将新知识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摘要: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 使得服务器支撑系统规模越来越大, 体系结构越来越复杂, 传统的服务器管理方法难以进行科学有效管理, 远程管理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服务器故障, 迅速采取解决措施, 确保气象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该文介绍了当前服务器管理的现状, 论述了服务器远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着重阐述了服务器远程管理技术以及实现方式, 结合武汉市气象局实际情况, 对主流服务器远程管理产品开展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服务器,远程管理,IPMI,BMC
参考文献
[1]王史峰.企业服务器远程监控和管理[J].电力信息化, 2006 (9) .
[2]刘雁鹏, 戴瑜兴.远程火灾监控系统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6 (1) .
[3]刘国兴, 网络服务器的安全管理[J].计算机时代, 2003 (6) .
[4]朱晓蕾, 余达太, 孙昌国, 等.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远程控制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 (5) .
[5]李彦, 陈德人, 梁达明.基于IPM I的虚拟远程串口终端[J].现代机械, 2006 (3) .
消防技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2篇
第一条 为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规范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评估、灭火器维修、消防咨询、消防安全培训、消防产品检测、建筑装修防火材料见证检验等消防技术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
本办法所称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从业人员,是指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中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的操作人员。
第三条 在自治区范围内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行业管理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消防设施施工单位在保修期内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免费维护保养的,不适用本办法。
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活动及管理,适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四条 自治区消防协会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行行业管理,并接受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确认和检验工作,由自治区消防协会组织消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实施。
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区消防工作实际和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市场需求,制定并发布本地区各类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总量控制和宏观布局规划,由消防协会具体实施。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加入自治区消防协会,接受行业自律管理。
第五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取得自治区消防协会确认并颁发的相应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未取得资质证书的,不得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展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合法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 申请社会消防技术服务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法人资格,有固定公开的办公场所;
(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评估、消防产品检测、建筑装修防火材料见证检验机构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灭火器维修、消防咨询机构注册资本20万元以上;
(三)具备与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范围相适应的场地、设备、仪器等;
(四)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有注册消防工程师5人以上,取得自治区专业消防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操作人员不少于10人;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评估、消防产品检测、建筑装修防火材料见证检验机构有注册消防工程师5人以上;灭火器维修、消防咨询机构有注册消防工程师2人以上;
(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消防产品检测、建筑装修防火材料见证检验机构应当取得计量认证证书,消防安全监测机构应当取得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
(六)申请前两年内无违法执业行为记录;
(七)其他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
消防设施施工企业不得申请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资质。
外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拟申请同各类社会消防技术服务资质,应当在自治区设立消防技术服务分支机构,具备上款规定申请条件,其注册资金和注册工程师数量不少于上款规定的80%。外省消防设施施工企业拟申请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质的,应当取得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核发的进宁备案许可。第七条 一个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同时申请并取得两项以上社会消防技术服务资质。申请两项以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应当分别具备第六条规定的单项资质申请条件,其注册资金和注册工程师数量不少于各单项规定总和的80%,且不少于任一单项规定数量。
第八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申请确认资质的,应当按照资质条件要求,向自治区消防协会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等法人合法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消防协会会员证书复印件;
(三)法人章程;
(四)从业人员名录及其身份证、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消防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复印件;
(五)验资证明,场所权属证明或租赁合同复印件,主要设施、设备清单;
(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者培训教育制度,计量认证证书、安防工程资质证书或进宁备案许可复印件。
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还应当提供上级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
第九条 自治区消防协会受理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组织消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完成审核工作,并将申请人名称、所属注册消防工程师名录、申请资质种类及审核意见进行为期7日的公示。
公示结束后,对符合资质条件的,颁发资质证书,确认相应资质,并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应当出具不予确认意见并载明理由。
第十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自治区消防协会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资质证书变更申请;
(二)营业执照等法人合法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资质证书;
(四)与变更项目有关的证明材料。
自治区消防协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办理完毕。
第十一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执业准则,在自治区消防协会核准的资质范围内,开展下列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一)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机构可以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和日常检查、测试活动;
(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可以从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设施检测和投入使用后的建筑消防设施日常检查、测试活动,并出具检测报告;
(三)消防安全监测机构可以从事区域和场所消防设施监测,实时报告被监测场所的火警和消防设施故障;
(四)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可以从事区域消防安全评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以及特殊消防设计方案安全评估等活动,并出具评估报告;
(五)灭火器维修机构可以从事灭火器检查、维修、更换灭火药剂及回收等活动;
(六)消防咨询机构可以从事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咨询活动;
(七)消防产品检测和建筑装修防火材料见证检验机构可以从事消防产品和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二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其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其所属注册消防工程师和具有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的消防技术人员不得在其他消防从业单位兼职执业。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第十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设立技术负责人,对本机构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对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进行技术审核并签字负责。技术负责人应当具备注册消防工程师和中级以上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
第十四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承接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合同,并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违法转包、分包社会消防技术服务项目。
第十五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应当由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印章。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全面维护保养合格后、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进行建设消防设施检测合格后,应当制作包含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及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维修保养或者检测日期、合格有效期等信息的铭牌,在消防设施所在建筑的醒目位置予以公示。
灭火器维修机构对灭火器进行维修合格后,应当将维修人、检验人、合格有效期在灭火器的铭牌上予以公示。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消防产品检测、建筑装修防火材料见证检验机构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应当经自治区消防协会审查后,通过互联网实时向社会发布。
第十六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服务情况作出客观、真实、完整记录,建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档案。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档案保管期限为5年,但特殊消防设计方案安全评估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
第十七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价格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价格管理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取服务费用。
第十八条 自治区消防协会应当组织制定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执业准则,建立行业管理制度和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组织行业监督检查,发布行业管理信息,建立行业管理档案,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自治区消防协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开展监督管理,配合落实查处措施。
第十九条 自治区消防协会每年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进行一次检验。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于资质检验周期届满30日前,向自治区消防协会申请检验,提交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检验申请表、资质证书、资质检验周期内承担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目录、以及第八条第一款第(二)、(四)、(五)、(六)项规定的材料。对逾期未申请检验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撤销其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 自治区消防协会应当自受理检验申请之日起20日内,组织消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查,作出检验是否合格的结论。对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检验不合格,暂停或撤销其资质证书:
(一)不符合原确认资质条件的;
(二)对资质检验周期内承担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项目进行抽查,发现有严重服务质量问题的;
(三)有变更事项未按本办法办理变更手续的。
对检验不合格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1个月内改正并申请复检,改正期间不得从事相应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申请复检以一次为限。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检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消防协会每年对接受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的单位,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进行回访,发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活动中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由自治区消防协会暂停直至撤销资质证书。
自治区消防协会可以根据检验和回访核查情况,核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行业诚信参考等级,并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自治区消防协会的自律管理行为有异议的,可以自知道该行为之日起15日内向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诉。申诉以一次为限。
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受理申诉的,应当通知自治区消防协会。自治区消防协会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交有关文件、材料。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诉后20日内作出复核结论,并在7日内送达申诉人和自治区消防协会。
原自律管理行为合法、正确、公正的,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作出维持结论;原自律管理行为存在不合法、不正确、不公正情形的,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责令自治区消防协会撤销原行为并重新作出自律管理行为。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自治区消防协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确认;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的,自治区消防协会撤销其资质,并由自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申请人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二十四条 对变更注册资本、从业人员、设施设备等,不再符合原确认资质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不落实行业管理,经消防协会责令限期改正而逾期未改的,由自治区消防协会撤销其资质证书。
对出具虚假、失实文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由自治区消防协会撤销其资质证书,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其资质确认申请。
第二十五条 对未取得资质或者冒用资质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自治区消防协会将其纳入行业管理“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上述机构提供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证明文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不予认可。
自治区消防协会对行业自律管理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六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自治区消防协会暂停其相应资质3个月至1年:
(一)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机构名义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二)允许所属注册消防工程师和有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的技术人员在其他消防从业单位兼职的;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
(四)未依法设立技术负责人、明确项目负责人的;
(五)违法转包、分包社会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的;
(六)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明显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或未按要求公示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的;
(七)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不符合法定形式的;
(八)未依法公示资质证书、服务范围、收费标准等事项的;
(九)承接业务未依法与委托人签订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合同的;
(十)泄露委托人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十一)招录不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条件和程序,重新申请取得相应的资质。逾期不申请和经审核不符合资质条件,继续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依照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理。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7-01
摘 要 以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导则为例,探讨研究了如何加强供电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以更好地服务企业中心工作。
关键词 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供电企业
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电企业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进程中,如何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档案工作由“事务型”向“参谋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三个转变”,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 技术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档案最简单的定义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所谓“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所谓“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法律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企业档案的内容性质可以分为行政档案、人事档案、技术档案等等。在以往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往往被认为只是单纯的人事档案管理,由此被遮上了一层一般人不便问津的神秘色彩,而所谓的技术档案仅仅当成了资料管理。
一般而言,技术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具体事务的技术文件、图纸、图表、照片和原始记录等等。详细内容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技术措施、调查材料、设计资料、试验和工艺记录等等。技术档案一般为内部使用,不公开出版发行,有些有密级限制,因此在参考文献和检索工具中极少被引用。
笔者在本文中就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这一课题,并结合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导则的实际,做以下阐述。
2 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导则课题的提出和运用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供电系统电力建设尤其是输变电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在供电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中占据头等地位,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度重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评选办法,都将档案工作列为工程验收和评比的重要内容。同时,电网建设、生产运行以及依法维权等工作中对工程项目档案的需要也日益提高。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技术档案中包括输变电工程管理档案导则,对该导则采取以下三种技术手段。
2.1 丰富完善工程项目档案文件的归档范围:一是以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为纲。《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按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设列了应归档文件的类别名称和部分文件名称,虽然不完整、不详细、不全面,但结构上还是较为合理的
二是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为基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是面向全国各行各业各类建设工程的文件归档范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三是以建设部管理规定、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丰富完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文件归档范围。这些文件主要是指《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等等,依据这些文件全面收集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监理、质量监督、验评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确定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丰富归档内容。
2.2 明确类目设置: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制定于1991年,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类目设置不科学,很多文件无法判断其类属;加上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形成很多新类型的文件,其无法归入原来的类目中,在整理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时给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兼职档案员造成很多困扰,影响了工作效率。
2.3 确定整理方式:按照尊重文件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内在联系,保证归档文件完整、系统的原则,设计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式,达到便于操作、便于查找利用。如工程项目质量验评文件,按照工程项目质变过验评标的结构设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结构层次,设立各层次应归档文件名称,在整理案卷时,按照检验批文件、分项工程文件、分部工程文件、单位工程文件的顺序依次排列,实现结构层次清晰、排列有序、不漏文件。
3 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突破及其实施效果
3.1 工程項目文件的归档范围: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是面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各类工程档案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2 工程项目文件的分类方法: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明确所有应归档文件的分类号,解决《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中因类目设置不规范造成的分类不统一、不明确的不足,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3.3 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法: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按照分类号、文件顺序号的结构,详细排列所有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为整理项目文件提供依据,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提供保障,使项目档案的分类编目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日后的检索查找,从而提高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整理项目档案的效率。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受到各单位专职档案员、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兼职档案员的欢迎。
4 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应用范围及其效益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适用于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试验单位等。它为企业带来了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提高了项目文件归档的工作效率,以往,一个变电工程项目完成收集整理工作大约需要12人30个工作日,而现在用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劳动生产率提高100%。
第二,丰富、完整的档案资料是日后其他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维护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4篇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 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制订了《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一) 老年人中医体质特征
1. 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 以体态适中、面色润泽、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 无明显驼背。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 头发较密, 目光有神, 不易疲劳, 精力充沛, 耐受寒热, 睡眠良好, 胃纳佳, 二便正常, 舌色淡红、苔薄白, 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2. 气虚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 以疲乏、气短、自汗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胖, 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 气短懒言, 容易疲乏, 精神不振, 易出汗, 易头晕, 活动量减少, 舌淡红, 舌边有齿痕, 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偏内向, 喜安静。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 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 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 以胃脘、背部、腰膝多见, 手足不温, 喜热饮食, 精神不振, 舌淡胖嫩, 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 多沉静。
发病倾向:易患痹证、咳喘、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4. 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 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眼睛干涩, 口燥咽干, 鼻微干, 皮肤干燥、脱屑, 偏好冷饮,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 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格外向, 易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便秘、燥证、消渴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5. 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 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 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 多汗且黏, 胸闷, 痰多, 口黏腻或甜, 喜食肥甘甜黏, 苔腻, 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温和、稳重, 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鼾症、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6. 湿热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 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 口苦口中异味, 身重困倦, 大便黏滞不畅, 小便短黄, 男性易阴囊潮湿, 女性易带下发黄, 舌质偏红, 苔黄腻, 脉滑数。
心理特征:性格多变, 易烦恼。
发病倾向:易患皮肤湿疹、疮疖、口疮、黄疸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 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7. 血瘀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 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目眶晦黯, 色素沉着, 容易出现瘀斑, 肢体麻木, 好卧, 口唇黯淡, 舌黯或有瘀点, 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 脉涩。
心理特征:性格偏浮躁, 易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胸痹、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8. 气郁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 以神情抑郁、紧张焦虑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 紧张焦虑, 烦闷不乐, 有孤独感, 容易受到惊吓,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不稳定, 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不寐、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9. 特禀质
总体特征:过敏体质者, 禀赋不耐、异气外侵, 以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先天失常者为另一类特禀质, 以禀赋异常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失常者或有畸形, 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先天失常者患遗传性疾病者, 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及药物过敏等;遗传疾病如血友病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 如过敏体质者对季节变化、异气外侵适应能力差, 易引发宿疾。
(二) 、老年人中医体质判定
根据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 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 依据体质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二、老年人体质的中医药保健方法
下面所列是9种基本类型体质的中医药保健方法, 兼夹体质的中医药保健方法可参照执行。
(一) 平和质
1. 情志调摄
宜保持平和的心态。可根据个人爱好, 选择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听音乐、阅读、旅游、种植花草等放松心情。
2. 饮食调养
饮食宜粗细粮食合理搭配,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 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不要过饥过饱, 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烫或不干净食物;注意戒烟限酒。
四时饮食调养: (1) 春宜多食蔬菜, 如菠菜、芹菜、春笋、荠菜等。 (2) 夏宜多食新鲜水果, 如西瓜、番茄、菠萝等, 其他清凉生津食品, 如金银花、菊花、鲜芦根、绿豆、冬瓜、苦瓜、黄瓜、生菜、豆芽等均可酌情食用, 以清热祛暑。 (3) 长夏宜选用茯苓、藿香、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丝瓜等利湿健脾之品, 不宜进食滋腻碍胃的食物。 (4) 秋宜选用寒温偏性不明显的平性药食。同时, 宜食用濡润滋阴之品以保护阴津, 如沙参、麦冬、阿胶、甘草等。 (5) 冬宜选用温补之品, 如生姜、肉桂、羊肉等温补之品。
3. 起居调摄
起居宜规律, 睡眠要充足, 劳逸相结合, 穿戴求自然。
4. 运动保健
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耐受程度, 选择运动健身项目。
5. 穴位保健
(1) 选穴:涌泉、足三里。
(2) 定位:涌泉位于足底部, 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见图1)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见图2) 。
(3) 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 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 按揉2~3min。每天操作1~2次。
(二) 气虚质
1. 情志调摄
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 不可过度劳神。
宜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 如笛子曲《喜相逢》等。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性平偏温、健脾益气的食物, 如大米、小米、南瓜、胡萝卜、山药、大枣、香菇、莲子、白扁豆、黄豆、豆腐、鸡肉、鸡蛋、鹌鹑 (蛋) 、牛肉等。尽量少吃或不吃槟榔、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的食物。
参考食疗方: (1) 山药粥:山药、粳米, 具有补中益气功效, 适合气虚体质者食用。
(2) 黄芪童子鸡:童子鸡、生黄芪, 具有益气补虚功效, 适合气虚体质易自汗者食用。本方补气力量较强, 对气虚表现比较明显者, 可每隔半个月食用一次, 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3. 起居调摄
提倡劳逸结合, 不要过于劳作, 以免损伤正气。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居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
4. 运动保健
宜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 如八段锦。在做完全套八段锦动作后, 将“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各加做1~3遍。避免剧烈运动。
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 提肛法:全身放松, 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首先吸气收腹, 收缩并提升肛门, 停顿2~3秒之后, 再缓慢放松呼气, 如此反复10~15次。
5. 穴位保健
(1) 选穴:气海、关元。
(2) 定位:气海位于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下3寸 (见图3) 。
(3) 操作:用掌根着力于穴位, 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每个穴位按揉2~3min, 每天操作1~2次。
还可以采用艾条温和灸, 增加温阳益气的作用。点燃艾条或借助温灸盒, 对穴位进行温灸, 每次10min。艾条温和灸点燃端要与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 不要烫伤皮肤。温和灸可每周操作1次。
(三) 阳虚质
1. 情志调摄
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利事件, 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
宜欣赏激昂、高亢、豪迈的音乐, 如《黄河大合唱》等。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甘温补脾阳、温肾阳为主的食物, 如羊肉、鸡肉、带鱼、黄鳝、虾、刀豆、韭菜、茴香、核桃、栗子、腰果、松子、红茶、生姜等。少食生冷、苦寒、黏腻食物, 如田螺、螃蟹、海带、紫菜、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甘蔗、梨、绿豆、蚕豆、绿茶、冷冻饮料等。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
参考食疗方: (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 具有温阳补血、祛寒止痛功效, 适合阳虚体质者食用。
(2) 韭菜炒胡桃仁:生胡桃仁、韭菜, 具有温肾助阳功效, 适合阳虚体质腰膝冷痛者。
3. 起居调摄
居住环境以温和的暖色调为宜, 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平时要注意腰部、背部和下肢保暖。
白天保持一定活动量, 避免打盹瞌睡。睡觉前尽量不要饮水, 睡前将小便排净。
4. 运动保健
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适当进行舒缓柔和的户外活动, 尽量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的环境中锻炼。
日光浴、空气浴是较好的强身壮阳之法。也可选择八段锦, 在完成整套动作后将“五劳七伤往后瞧”和“两手攀足固肾腰”加做1~3遍。
5. 穴位保健
(1) 选穴:关元、命门。
(2) 定位:关元 (位置见气虚质) 。命门位于腰部, 当后正中线上, 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见图4) 。
(3) 操作:两穴均可采用温和灸 (见气虚质) 的方法, 每周进行1次。关元穴还可采用掌根揉法 (见气虚质) , 按揉每穴2~3min, 每天1~2次。也可配合摩擦腰肾法温肾助阳, 以手掌鱼际、掌根或拳背摩擦两侧腰骶部, 每次操作约10min, 以摩至皮肤温热为度, 每天1次。
(四) 阴虚质
1. 情志调摄
宜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耐性, 尽量减少与人争执、动怒, 不宜参加竞争胜负的活动, 可在安静、优雅环境中练习书法、绘画等。有条件者可以选择在环境清新凉爽的海边、山林旅游休假。
宜欣赏曲调轻柔、舒缓的音乐, 如舒伯特《小夜曲》等。
2. 饮食调养
宜选用甘凉滋润的食物, 如鸭肉、猪瘦肉、百合、黑芝麻、蜂蜜、荸荠、鳖、海蜇、海参、甘蔗、银耳、燕窝等。少食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 如羊肉、韭菜、茴香、辣椒、葱、蒜、葵花子、酒、咖啡、浓茶, 以及荔枝、龙眼、樱桃、杏、大枣、核桃、栗子等。
参考食疗方: (1) 蜂蜜银耳蒸百合:百合、蜂蜜、银耳, 具有养阴生津润燥的功效, 适合阴虚体质常感咽干口燥、皮肤干燥者食用。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2) 莲子百合煲瘦肉:莲子 (去芯) 、百合、猪瘦肉, 具有养阴清热、益气安神功效, 适合阴虚体质常感虚烦失眠多梦者食用。
3. 起居调摄
居住环境宜安静, 睡好“子午觉”。避免熬夜及在高温酷暑下工作, 不宜洗桑拿、泡温泉。节制房事, 勿吸烟。注意防晒, 保持皮肤湿润, 宜选择选择蚕丝等清凉柔和的衣物。
4. 运动保健
宜做中小强度的运动项目, 控制出汗量, 及时补充水分。不宜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 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
可选择八段锦, 在做完八段锦整套动作后将“摇头摆尾去心火”和“两手攀足固肾腰”加做1~3遍。也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
5. 穴位保健
(1) 选穴:太溪、三阴交。
(2) 定位:太溪位于足内侧, 内踝后方, 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 当足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 (见图5) 。
(3) 操作:采用指揉的方法 (见平和质) , 每个穴位按揉2~3min, 每天操作1~2次。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5篇
甲方(聘任方):首都医科大学 乙方(受聘方):杨红光
丙方(乙方应聘的学院或部处):财务处
根据首医大校字[2006]144号文件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印发《首都医科大学管理岗位聘任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经甲乙丙三方同意,签订如下合同:
一、乙方的聘任岗位:学院或部处: 财务处
二、乙方承担的年度岗位工作任务:
1、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明确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的要求,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
2、负责组织学院年度预算经费、项目经费、基建经费及经营收入等各类资金的核算工作。
3、负责组织有关二级单位各类资金的核算。
4、负责组织学院公费医疗收支经费的核算。
5、审核收支业务原始凭证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6、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新建、购入和调入,以及调出、报损的固定资产帐务核算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定期与其对帐,发现问题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帐务,做到帐帐相符。
7、负责按照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对库存材料进行分类核算管理。
8、负责低值易耗品、药品、实验耗材、教材等会计核算。定期与有关部门进行库存材料对帐,做到帐帐相符。
9、掌握各项经费的使用内容和指标控制数,防止指标超标或与预算内容不符。
10、负责妥善保管有关印章,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11、负责对学院出纳的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定期检查。
12、负责接待各部门经费收支、经营收支等账目查询工作。
13、负责组织学生收费工作。
14、按月报送经费执行情况。
15、完成财务处长及燕京医学院主管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岗位名称 燕京医学院财务办公室负责人岗
三、对受聘人员实行逐年考核,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学校与受聘人员按照岗位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双方自主选择续聘或不续聘,签订新的聘任合同。与学校签有其它协议的按相关协议办理。
四、本合同经甲乙丙三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五、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六、其它未尽事宜,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甲方(聘任方): 乙方(受聘方): 丙方(乙方所在单位):
盖章: 盖章:
负责人签字: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15-01
1 知識管理
知识管理是开发知识价值的工具和保障,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内在动力,因而知识管理成为一种备受社会推崇的管理思潮。这种态势巩固了知识作为社会战略资源的地位,增强了社会开发利用知识的信心。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1.1 知识创新管理。发展图书馆学必须进行知识创新,因创新思维对图书馆学进行学科更新和重建。数字图书馆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土壤,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全新的图书馆形态,与传统图书馆有完全不同的理念追求、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要有效地从事数字图书馆实践,必然要求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展图书馆学研究、发展和创新图书馆学便成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其还未走向成熟。在当前充满变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学面临着学科更新和重建的艰巨任务。图书馆员要立足于丰富多彩的数字图书馆实践,通过捕捉,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为发展和完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增砖添瓦。从事知识创新是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重要使命。
1.1.2 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不仅应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而且要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国际互联网虽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速、便捷的信息通道,但是用户需要的信息却不能自动到达手中,因此,图书馆应开展基于信息网的知识服务。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恰当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其运行也必须以信息技术框架为基础。知识管理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因特网、存贮结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技术、数据获取与收集技术、传播技术、通讯信息技术、推拉技术、检索技术、共享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多维度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2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知识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决策机构、科学研究课题组或研究者个人,它以信息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知识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知识服务的特点是:①知识服务是基于专业化、个性化、时效性的服务;②知识服务是围绕增值和创新目标的服务;③知识服务是利用现代设备对用户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
2.1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1)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使信息获取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类网络化信息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成长起来,图书馆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服务的基本职能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高低的首要条件,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 (2)网络冲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网络是一个十分自由、广阔的空间,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它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个人和企业涉足网络信息服务业,与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展开竞争。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借助网络可以很从容、很有余地选择信息机构。网络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逐步边缘化,图书馆的“中介”地位和“专业”作用也受到了挑战。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对策:(1)图书馆知识服务精品化。知识经济时代,专业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用户,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重要的“知识精品”,供其使用。(2)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图书馆要进行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必须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从而满足各层次用户的各种需求。①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②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③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④建立馆藏文献信息开发数据库。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7篇
1.1 信息化建设背景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 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化供电公司 (IPSS) 和企业资源计划项目 (ERP) 逐渐在地市公司推广应用, 安徽电力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发展, 已经取得硬件资源坚强、信息网络可靠、业务系统基本覆盖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范围的成果,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业务、流程已完全实现通过信息系统支持和流转, 公司核心数据、图文、信息、档案依靠信息网络运行、存储、使用, 因此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就是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
1.2 信息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增加的信息系统投入, 带来的不仅是便捷、畅通、快速的办公效率, 而且更为信息管理和维护部门带来更大数量的小型机、服务器、客户端及相应的外部设备等, 给信息部门维护和管理带来更为复杂的工作量。
(1) 大量的服务器集中管理维护和资源规划问题。随着目前公司业务不断扩展, 信息系统不断增加, 服务器数量也在成倍增加。大量的服务器投运需要相应增加机房空间、机柜、UPS电源、综合布线、空调系统、防雷接地等, 服务器本身需要资金投入, 附属设备的资金投入也在增大。服务器的增加往往是随着应用系统投入增加, 即很多系统投运伴随硬件设备增加, 信息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 很多服务器设备运行效率很低, 未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2) 重要用户客户端的稳定运行。电力营业大厅是供电企业面向客户的第一窗口, 大厅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供电企业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 影响供电企业整体形象, 大厅收费客户端则是客户在大厅办理各项业务的基础。普通计算机客户端由于病毒原因一旦出现故障, 最快恢复也需要30min或更长时间, 如果在客户办理业务或缴费高峰时期出现, 则会严重影响大厅正常工作, 也给优质服务带来负面影响。
(3) 偏远地区用户客户端的维护。供电企业职能是把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这一特点造成变电所零星分布在所辖供电范围各个区域, 其中包括很多偏远山区及交通不便的地点, 有些甚至往返需要2天。交通不便给远端变电所计算机终端运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 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大量投入, 给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
为保证公司信息化业务正常运行,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有效整合, 减少或快速有效恢复客户端运行, 利用服务器虚拟技术和集中管理终端技术相结合方式部署解决。通过该项目建设主要整合目前过多的应用服务器, 进行统一整合的服务器部署, 以及部署便于集中管理的终端应用客户机架构。解决公司原有系统维护中的诸多问题, 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服务器群管理的复杂性, 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用性和客户端的安全性, 从根本上解决了客户终端维护、升级、管理不便的状况, 为今后的业务扩展打下基础。
2 项目设计目标
(1) 根据目前信息化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设计并建设企业级集中管理技术的终端应用以及服务器虚拟架构平台。
(2) 根据目前公司业务系统的实际需求, 对现有的应用服务器进行整合统一部署;部署便于集中管理的终端应用客户机架构, 并替换现有的终端客户机。
(3) 建设的服务器虚拟架构系统要实现快速部署, 并且具备高可用性和易管理性。
(4) 建设集中管理的终端应用架构要实现管理方便、安全性高、便于升级。
(5) 相应的服务器虚拟架构系统以及终端应用架构系统需要支持目前公司内部的所有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平台。
(6) 实现系统维护和升级或扩容时无需停机进行, 不造成应用中断。
(7) 便于维护, 减少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时间, 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
(8) 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需要和旧系统兼容。
(9) 在服务器虚拟架构系统以及终端应用架构系统项目建设时不能对现有的应用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 功能需求
3.1 虚拟服务器架构性能需求
(1) 使资源优先用于最重要的应用程序, 以便让资源与业务目标相协调。
(2) 自动、不间断地优化硬件利用率, 以响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3) 为业务部门提供专用的 (虚拟) 基础结构, 同时让IT部门能够集中、全面地控制硬件。
(4) 执行零停机服务器维护。
3.2 高可靠性需求
(1) 在重要应用的实体机和同等配置的虚拟机上创建集群。在待机状态下, 虚拟机并不消耗计算机资源, 并且能以非常高的比例整合到一个或几个实体平台上。企业无需在硬件数量、管理和安装补丁上投入双倍的人力和物力, 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冗余的方式将由2N变为N+1。
(2) 提供完善自动的报警机制, 方便用户查看错误。
3.3 集中管理需求
(1) 提供统一集中管理, 对整个服务器和终端机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控、分析。
(2) 采用集中式基于Web的图形用户界面 (GUI) , 易于管理、安装和执行。
4 方案制定
分析现有服务器应用系统以及客户端使用管理的问题, 收集服务器应用系统使用、性能和物理设备情况的信息, 包括对公司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流的评估和信息对业务的价值。这个过程通常会揭示系统间的依赖关系, 有助于确保后续计划符合公司对服务器应用系统部署过程的要求。整合的初始化通常伴随着架构在改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的部署, 这也决定了信息对业务过程是关键的, 继而也就决定了对业务连续性、易管理性和灾难恢复计划的高可用性要求。
对公司所有业务应用和服务器分配进行分析。哪些应用服务器需要整合到新建的虚拟服务器架构环境中, 现有服务器的硬件CPU、内存、硬盘等的使用率以及剩余空间, 架构的可用性如何改善, 以及分析通过终端客户机访问的哪些应用系统要加入到虚拟架构中来, 如何计算和论证。
分析阶段后, 设计整合的架构, 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可管理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如何部署虚拟服务器和集中管理技术的终端应用架构, 使用虚拟服务器软件、应用、刀片服务器和架构管理软件以及客户及终端的整合, 设计出一个高速、高效、性价比高的虚拟服务器架构系统以及基于集中管理技术的终端应用架构系统。
5 方案设计
服务器及应用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维护, 采用VMware虚拟架构软件的服务器虚拟架构结合HP刀片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将提高服务器整合的效率, 大幅度简化服务器群管理的复杂性, 提高整体系统的可用性, 同时还可以减少投资成本, 具有很好的技术领先性和性价比。虚拟技术由于采用了将传统服务器应用程序环境封装成可移动的档案文件的技术, 很容易实现业务的连续不间断运行, 针对应用和访问量灵活部署, 降低系统总成本。
以下以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为例介绍具体方案。
(1) 部署2台HP BL480C刀片服务器, 并在服务器上安装ESX Server组成资源池。
(2) 对公司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整理以及规划, 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各应用对服务器硬件的需求, 其中在一台HP BL480C物理服务器ESX Server 1实体上, 生成3个虚拟服务器, 而每一个虚拟服务器, 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 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 在每个虚拟服务器上, 分别安装配置相关的Windows2003 Server操作系统, 再安装部署指标体系数据库Oracle、统计分析服务器Cognos、Web服务器Websphere, 相关应用数据文件存储在MSA2000上。同样, 在另外一台HP BL480C物理服务器ESX Server 2实体上, 生成5个虚拟服务器, 在每个虚拟服务器上, 分别安装配置相关的Windows2003 Server操作系统, 再分别安装部署数据分发服务器 (2台) 、数据抽取服务器Informatica、DHCP服务器、Citrix Presentation服务器, 相关应用数据文件存储在MSA2000上。
(3) 将2台HP BL480C设置为共享一个SAN的存储, 在其间做一个HA。通过Vi3企业版提供的DRS对资源进行动态的调配。
(4) 在一台PC或PC服务器上安装VirtualCenter, 由于需要集中管理相关的虚拟机, 建议配置相对高一些, 并且独立安装。
(5) 数据的容灾备份建议使用第三方软件对数据进行备份, 而Vmware特有的VCB可以搭建与ESX之间沟通的桥梁。
(6) 重要客户端运行维护, 采用HP的瘦客户机单机 (无服务器端) 的方案来解决。HP瘦客户机VMware虚拟服务器软件结合HP刀片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减少了所需的服务器数量和其他相关基础架构的成本。通过减少机房空间、电源等硬件资源, 极大地降低了物理基础架构的成本。采用专业嵌入式处理器、小型本地闪存、精简版操作系统。它配置了包含专业的低功耗、高运算功能的嵌入式处理器, 不可移除地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的本地闪存、本地系统内存、网络适配器、显卡和其他外设的标配输入/输出选件。由于瘦客户机没有可移除的部件, 因此它可以提供比普通PC更加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安全性。在大厅收费部分, 根据营销部门的要求在瘦客户机上预安装所需要的所有软件, 安装之后客户端系统可以正常进行所有的收费业务, 无需担心客户端发生硬件或软件故障。一旦发生病毒或者系统的软件问题, 客户端可以通过重启瘦客户机非常方便地恢复到原有正常的系统状态。
(7) 偏远地区客户端管理和维护, 采用HP瘦客户机结合终端服务器的方式来解决。通过瘦客户端的部署, 利用瘦客户机用户界面锁定的功能, 有效地阻止用户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同时瘦客户机的重启即可恢复原有正常系统的功能, 使得用户解决系统故障变得极为方便, 维护人员再也不必为了一个简单的软件故障而去现场进行解决。同时由于使用了BS的瘦客户和服务器系统, 一旦有任何应用系统的客户端需要升级, 只需升级相应服务器系统上的软件即可。这样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了远端用户客户终端维护、升级、管理不便的状况。
6 结语
通过利用服务器虚拟技术和集中管理终端技术相结合方式整合过多应用服务器, 进行统一整合的服务器部署, 使企业基本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应用整合, 方便服务器集中管理和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 同时提高客户端运行稳定性, 有效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 第8篇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企业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信息系统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信息系统如果崩溃,对于业务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IT服务管理(ITSM)不同于传统的IT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强调IT和业务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注重IT投入的成本和效益。从信息系统建设前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针对组织业务和客户的真实的可用性需求对IT基础架构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避免盲目的IT投资和重复建设;从信息系统运作以后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通过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支持IT基础架构和组织业务的持续运作,保证IT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运作的高可用性、高持续性和高安全性。IT服务管理将所有IT投入纳入统一核算,为考核IT服务的成本和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评价依据。IT服务管理是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框架的核心,它是一套协同流程(Process),并通过服务级别协议(SLA)来保证IT服务的质量。它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和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和实践。ITIL把IT管理活动归纳为一项管理功能和各个核心流程。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IT帮助台,即通常的呼叫中心或客户服务中心,它不是一个服务管理过程,而是一种服务职能管理平台台经常与事件管理紧密结合,用来连接其他的服务管理流程。
1 系统现状
目前很多企业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备数据管理、收集汇总还停留在电话、人工收集、汇总、整理上,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对于各种设备、系统的实时信息反馈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往往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的构建、变更、变化、事故和故障等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预先处理,而致使企业的主体工作受到影响和牵制,因此急需一套功能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平台。
另外从企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和管理信息化深化程度上,也要求整理和规划信息技术,使之与业务紧密结合,规范信息技术管理,优化IT服务质量,完善信息技术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从而让企业的IT投资回报最大化。
2 系统需求与分析
对于IT服务管理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服务和管理:
(1)服务支持(Service Support)。(2)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是将一个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等配置项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并记录和报告配置状态和变更请求以及检验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3)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变更管理是要确保在IT服务变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标准的方法,以有效的监控这些变动,降低或消除因为变动所造成的问题。它的目的并不是控制和限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业务中断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4)发布管理(Release Management)。发布管理是指对经测试后导入实际应用的新增或修改后的配置项进行分发和宣传的管理流程,目的是要保障所有的软件组件的安全性,以确保只有经过完整测试的正确版本得到授权进入正式运行环境。(5)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事件管理指的是突发事件管理或意外事件管理,处理IT的危机并要从中恢复运转。即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服务的正常运作,避免业务中断,以确保最佳的服务可用性级别。(6)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问题管理是指负责解决IT服务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流程。问题管理的主要活动实质上就是分析以被列出问题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把事件的影响最小化,并通过找到已发生事件或潜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减少事件的数量或消除事件的再次发生。(7)服务交付(Service Delivery)。(8)服务级别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服务级别管理是一种严格的超前方法论和处理程序,是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的服务质量水准的流程。(9)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T Services)。财务管理是在提供深入了解IT服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对IT恢复运作的费用及成本重新分配并进行正确管理的程序,其目标是帮助IT部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成本效益核算,以合理利用IT资源、提高效益及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10)可持续性管理(Continuity of IT Services)。可持续性管理是指确保发生灾难后有足够的技术、财务与管理资源来确保IT能持续服务的管理流程。(11)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容量管理是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来确保服务的持续提供和IT资源的正确管理,以发挥最大效能;以合理的成本及时提供有效的IT服务,以满足组织当前及将来的业务需求。(12)可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可用性管理是在正确使用资源、方法及技术的前提下保障IT服务的可用性和实践可用性要求。目标是确保IT服务的设计符合业务所需的可用性级别。
结合企业中的科技与信息中心具体工作,需要针对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系统、费用管理、配置申请等模块进行规划了管理。针对各类设备系统进行报修、分配任务、维修、反馈、评价一系列维护流程进行跟踪管理。针对各种常见问题形成问题集的形式供参考,以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问题。
相关的信息技术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2.1 硬件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主要针对计算机及外设
等硬件设备进行统计,并对其运行状况和变更进行登记,实时掌握信息资产分布情况。
2.2 网络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安装地)
主要记录企业网络节点所有设备的配置等基本信息,网络配置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运行的状态监测和维护信息跟踪处理。
2.3 软件系统
(1)软件系统简介、注意事项;(2)软件系统应用手册;(3)软件系统基础维护准则;(4)各软件故障应急措施;(5)软件系统运行状态监测。
2.4 购置计划管理
各个职能单位根据业务需求提交各类硬件设备的购置申请,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管理。
2.5 维修与维护
实际工作人员根据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故、故障进行保修,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配、审批、维修等一系列活动。
2.6 费用管理
各个单位硬件设备相关发生的费用申报、管理、审核的基本功能。年度费用计划及分季计划、各单位使用申请、费用审核各单位使用情况统计。
2.7 系统维护信息资源库(问题集)
基础资源、动态资源,事故、故障、变更处理基本方式,常见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问题日常维护。
2.8 数据报表
根据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动态的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形成报表,以服务于企业信息技术工作和满足工作发展需求。
3 系统优势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整合企业信息技术资源,改进IT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同时在费用管理和约束下改进业务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结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平台可以:(1)满足IT系统发展的需求;(2)建立IT系统和业务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快速服务的关系;(3)在合理的成本和时间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资源调配;(4)持续有效的提高IT的服务质量;(5)增强企业工作人员和外部维护人员的配合和相互监督;(6)动态的反应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7)有效的评估和预测企业IT运行态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准备。
当然,在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推行的过程中也要认真谨慎,结合具体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基础用户的需求来调整和运作,并保持持续的改进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的现状和管理需求等角度分析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搭建的必要性。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应该从网络、硬件、软件几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企业业务类型进行数据管理、分析,进而有效的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在实现信息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提高IT服务的质量,从而起到数据整理、预示、预警、报警等多方面作用。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9篇
经过多年的建设,国内建成了许多专业海洋环境信息数据库,搭建了多套应用于海洋多种业务的信息系统,为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1]。然而这些各自独立且内部结构相似的系统也存在着如下问题:资源占用多、运行成本高、传统数据资源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业务系统的快速部署要求、系统维护难度大等[2]。
主要研究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来分析解决上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应用到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中,利用虚拟化技术,探索建设支撑海洋环境信息业务的低成本试验和运营环境的方法,提高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的可重用性与共享性,以及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
2 虚拟化技术研究现状
虚拟化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尤其近年来随着服务器虚拟化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全新的数据部署和管理方式,为管理员带来了高效和便捷的管理体验。这一切使其成为整个信息产业中最受瞩目的焦点,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中的核心支撑技术[3]。下面主要就服务器虚拟化和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虚拟化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论述。
2.1 服务器虚拟化研究现状
服务器虚拟化是指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或者让几台服务器抽象成一台服务器来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
目前,服务器的虚拟化从技术上分为硬件协助虚拟化[4]和操作系统虚拟化两种。硬件协助虚拟化(Hardware-Assisted-Virtualization)主要是Intel VT-x和AMD-V技术,可在BIOS选项中打开该功能。操作系统虚拟化又可分为全虚拟化(Full-virtualization)和半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两种解决方案。全虚拟化是使用Hypervisor技术,在虚拟服务器和底层硬件之间建立一个抽象层,在特权指令执行前嵌入到Hypervisor中,利用二进制代码动态翻译将指令转换成完全相同的指令序列后执行,Microsoft Virtual PC、VMware ESX Server等都采用了全虚拟化技术;半虚拟化技术则通过修改操作系统来解决虚拟机执行特权指令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让操作系统了解到自己在Hypervisor上运行,从而将自己的特权指令替换为对Hypervisor的超级调用(Hypercall)。
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中已出现了许多针对X86平台的虚拟化软件,主要有Citrix Xen Server、微软Hyper-V和VMware ESX Server,其中以VMware虚拟化技术最为著名。VM-ware ESX Server使用全虚拟化技术,其Hypervisor本身就运行在系统的底层,因此可以掌握所有的硬件资源,不会因为硬件故障以外的因素宕机,而且不需要修改虚拟机操作系统。因此ESX的性能、管理能力、稳定性等各方面都很成熟,也是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虚拟化产品。
2.2 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虚拟化研究现状
目前,海量的海洋环境信息资源具有离散分布、多源、异构等特性,在数据格式和存储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5]。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虚拟化可以把不同来源、格式及特点的数据在逻辑上有效地集中,从而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通过建立一个通用、完善、简单且可扩展的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对分布于各级数据节点的海洋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与共享[6]。
3 服务器虚拟化在海洋环境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虚拟化是云计算系统中的核心技术,是加强系统结构弹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计算成本、简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参考国际主流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环境信息多源、异构、离散分布的特点,对当前主流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进行分析,通过虚拟化手段可以将系统中的各种异构的硬件计算资源和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转换成为灵活统一的虚拟服务器资源池和虚拟海洋环境信息资源池,从而为上层服务提供相应支撑。
3.1 服务器虚拟化
针对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的分布方式、异构性等特点,以及较高的资源管理要求,服务器虚拟化主要由虚拟化平台和虚拟化管理两部分组成(图1)。通过构建虚拟化平台来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而虚拟化管理主要实现对虚拟机的部署、迁移、管理和优化。
虚拟化平台直接运行在物理硬件资源层之上,将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资源抽象为多个虚拟机,负责实现资源的分配、调度和管理,提供虚拟机与宿主操作系统及多个虚拟机之间的隔离机制,为上层服务提供统一的指令集和设备接口。虚拟化平台可以直接利用VMware ESX server进行构建。
虚拟化管理主要由资源部署、实时迁移、负载管理及动态优化等部分组成,下面分别进行具体说明。
3.1.1 资源部署
资源部署是通过自动化部署流程将服务器资源交付给上层应用,使基础服务变得可用。当所有的物理服务器都已经准备就绪时,就需要将其以虚拟机的形式合理地部署到目标物理机上,在目标物理机上创建虚拟机并定制,配置虚拟机的硬件和软件信息,保存定制化参数,最后在目标物理机上启动相应虚拟机[7]。针对海洋环境信息应用的特点,资源部署可以采用基于流传输的虚拟机部署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单个虚拟机的部署时间,从而提高资源部署速度。
3.1.2 实时迁移
实时迁移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提供将正在运行的虚拟机从一台物理服务器实时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的功能,保证零停机、服务连续可用和事务的处理完整。通过虚拟机的实时迁移,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简化资源部署流程。
3.1.3 负载管理
负载管理主要负责调整服务器的负载,它根据资源监控模块收集到的监控信息,动态地调整和整合资源[8]。当所在物理服务器上有可用资源时,可以为虚拟机调整处理器个数、存储容量、内存大小等各种资源;当虚拟机所在物理服务器上可用资源不足时,通过虚拟机的实时迁移来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平衡不同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压力。
3.1.4 动态优化
动态优化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和保证应用的顺利执行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根据应用负载的变化情况,为其所在的虚拟机及时有效地分配资源,保证既不会因为资源缺乏影响业务系统运行,也不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使用。动态优化以实时迁移和资源监视为其实现基础,它根据资源监控模块得到当前虚拟机的运行状态信息和应用负载情况,并根据业务变化趋势,做出资源再分配或者虚拟机迁移决策,对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虚拟机资源达到供求平衡。
3.2 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虚拟化
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虚拟化主要是通过提供统一的虚拟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目录服务来实现,从而达到屏蔽底层各种海洋环境数据资源的多源、异构特性,以及在数据格式和存储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为上层海洋环境数据服务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接口,简化访问海洋信息数据资源的复杂性[9]。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虚拟化框架由海洋环境数据资源、海洋环境信息资源虚拟化、虚拟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资源管理控制及标准接口组成。其框架如图2所示。
3.2.1 标准接口
主要为上层云计算平台和服务提供标准统一的调用接口和访问接口。
3.2.2 信息资源映射表和信息资源目录
海洋环境信息资源映射表主要用于存放虚拟海洋环境信息资源和物理海洋环境信息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而虚拟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主要存放各类虚拟海洋环境信息资源。
3.2.3 管理控制
主要由资源更新、虚拟资源目录管理和资源映射表管理等构成,分别实现对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的更新、虚拟海洋信息资源目录的维护及海洋信息资源映射等功能。
3.2.4 海洋信息资源虚拟化
主要实现各类海洋环境信息数据资源的虚拟化,并提供虚拟信息资源与物理信息资源之间的映射和转换功能;能够根据海洋环境信息资源映射信息表中的信息,将对虚拟资源的操作映射到相应的物理资源上,以实现对物理海洋环境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
4 小结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虚拟化技术,平台建构
0 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已经有很多家医院对数据中心实行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并建构了相关的平台,对医院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虽然虚拟化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但是也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阻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以及不同医院之间没有对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共享,出现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造成很多虚拟化系统的应用程度不高,需要对医院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虚拟化系统进行整合,并加快对相关平台的建构,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1 现状的分析
在医院传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中,一台数据服务器就需要安装相关操作的系统,运行单独的应用,而且还需要为每一个应用单独配置存储的设备,在这种模式下,相关的人员必须不断的进行设备的采购与规划。虽然整个虚拟化系统的服务器以及桌面的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这些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却非常低。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关的存储等设备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其容量与性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医院在日常经营中对信息技术也更加依赖,对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不断增加,服务器中每停止运行一次,都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IT管理人员希望把停机的概率降到最低。如何有效的提高数据中心服务器中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促进其连续性和可靠性的提高是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2 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
云计算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利用不同方式的融合,借助网络系统把相关的资源、数据以及信息等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相关的客户,是新型的信息共享架构。它可以对大量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资源进行虚拟化,以便形成一种有效利用虚拟资源的体制,在云计算中,借助特定连接方式,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其基础架构就是不同资源的整合,并对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与应用,无论何时都可以对资源进行维护与监控。
虚拟化技术则使IT资源逻辑的抽象与统一相结合,在规模比较大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中有很大的作用,如,医院的数据管理,是对云计算进行支持的重要基础。在很多用户的理解中,云是虚拟化技术的资源池,可以快速的提供物理或虚拟的机器,迅速的部署相关工作支持的冗余,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和较高的扩展性模型,能够使工作的负载从不能避免的各种软件或硬件故障中恢复过来,并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管理,甚至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等。
3 虚拟化系统的设计以及平台的建构
3.1 虚拟化技术在医院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中的应用
在医院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中,虚拟化技术的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相关技术,并对各种软件或硬件的资源进行整合的系统,其提出的数据中心一体化方案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医院传统数据中心模式中对服务器进行维护的成本高问题,以及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其可扩展性等。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使用比较方便快捷,能够确保信息的安全。整个系统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在硬件的设备层以及基础的软件层中间添加虚拟化层,并将建立基础的资源设施池。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把不适合放在相同服务器中的系统应用整合到同一机器中,并借助相关的虚拟化系统对其进行调配,可以使数据服务器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而且,虚拟化技术还能够使环境和硬件资源分配的不足而带来的资源紧张问题得到解决,使整个系统的动态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并利用相关的平台对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当然,在实际的虚拟化平台建构中,可以对资源的存储进行不同的划分,进而使不同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3.2 虚拟化技术和平台建构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够对医院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资源进行更好的整合与管理,首先需要对服务器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分为基础与应用两大类,基础的服务器一般有文件、打印以及DHCP服务器等,应用的服务器主要有HIS、LIS、OA以及安全服务器等。目前我国的医院中使用的基础服务器主要是X86服务器,很多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只有10%~15%,其整体的兼容性、安全与架构等问题使不同的应用不能在同一个服务器上运行,只能配置单一的服务器对应相关的应用,这就使相关人员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管理,造成医院人力与设备等方面的成本大大增加。
在医院中,虚拟化技术建构的数据中心和平台主要包括对硬件的资源进行整合,搭建虚拟化的平台以及软件应用资源的建构等。下面对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对硬件的资源进行整合主要是对医院数据中心的交换机、服务器以及存储等硬件的设备与网络进行布置,为整个医院的信息平台提供网络、计算机存储等基础的设施支持。典型的资源平台包括4台数据服务器,2台交换机和1台存储设备,服务器中有一台主要进行管理,另外三个是具体应用的服务器设备。应用的服务器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进行备份,如果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另外的两台就可以对其业务进行接管,保持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行。2台交换机主要对网络进行备份,存储柜中需要安装2个控制器,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备份。在对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时,可以先对所有的服务器进行整理并分类,充分地应用档次较高的服务器。
(2)搭建虚拟化平台可以使用VMwarev Sphere5.0系统进行实现,为虚拟的服务器提供强大的资源和计算能力,然后通过与物理的服务器进行连接,利用SAN存储向每台虚拟的服务器提供相关的资源,在每一台虚拟的服务器中都能够安装Windows系统进行操作,安装相关的软件进行应用,以便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把X86服务器上的资源移动到虚拟化的平台,在整个服务器的层面对业务进行整合,安装VMware v Sphere的系统时,首先要在应用服务器上进行Esxi的安装,并对网络信息进行配置,然后在管理服务器内进行v Center的安装,并建立相关的数据集群,使全部应用服务器进入集群并统一进行管理,最后把创建好的虚拟机部署和模板进行备份,对其中存在的各种系统与数据进行备份并保存。
(3)对应用的软件资源进行建构时使用虚拟化的平台对用户的业务进行部署,在系统的运行中对资源进行动态的整合使系统实现最优运行。虚拟化的平台中,业务系统有两种部署手段,第一,对于刚建立的系统,需要新虚拟机的创建,接着把业务部署到新建的虚拟机内。第二,如果是已有的系统,可以使用P2VCOVERTER对物理的服务器进行迁移,使其转移到虚拟平台中。虚拟化平台中的HD具有自动重启的功能,可以使所有虚拟机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如果某些硬件或系统发生问题,短时间内对可以使所有的应用进行重启,确保整个虚拟化平台的正常运行。
4 结论
总之,虚拟化技术以及平台的建构在医院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医院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降低医院运行的成本,所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大重视力度,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促进整个虚拟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波,潘峰,黄垚.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医院数据中心资源整合平台建构[J].中国数字医学,2014.
服务器管理技术 第11篇
掌上“可种地、可营销、可追溯”小手机上有大农业
了解发现,第十二届农交会信息化味道浓厚:会场不仅专设智慧农业展区,还同期举行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农业信息化相关论坛。
记者走访了40个参展团的几十家参展企业发现,摊主在给观众介绍产品之后,一般会同时塞给一份企业宣传单:“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
用手机上网就可登录这些企业网站,他们的业务可谓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托普智慧农业提供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左岸芯慧)发展农业物联网,北京信城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放心菜”追溯系统……“江浙一带的铁皮石斛种植大户给我们的反馈说,应用农业物联网能实时调控作物生长环境,亩均能增效20%左右。”左岸芯慧销售经理吴昊说。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今年6月份,我国共筛选出310项农业物联网成果。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有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登录我们网站就能了解我们的有机茶在各阶段的监测、抽查情况,茶的质量有保障、可追溯。”广西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铭殷说,公司还开设了淘宝店和微信营销,其产品已经从南国一隅远销上海等华东地区大超市。
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增长快速,销售成本降低、便利便捷。
信息化“借脑开眼”提升农业统筹管理水平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农交会上提出,对农业而言,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数据收集、分析、共享,正日益有效指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切实减少决策失误,避免市场失灵,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陈晓华说,目前,覆盖部、省、地、县的四级农业门户网站群已经基本建成,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个。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纽带,集语音、视频、短彩信、网站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于一体的12316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已经成为农民和专家的直通线、农民和市场的中继线、农民和政府的连心线。”
同时,依托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国家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已经初步建成,40余条部省协同信息采集渠道先后开通,一大批农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陆续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业务协同的农业信息资源采集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农业行政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福德等专家介绍,通过农业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我国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精细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提升了科学决策水平。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逐步扩大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自动监测,以及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范围和力度不断提升。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大山说,近年来,北京市建立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农机智能调度平台,农机精准作业水平大幅提高,有效增加了机手收入,加快了农作物抢收进度,促进了粮食“颗粒归仓”。
信息化已成现代农业制高点
“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制高点。”陈晓华说,到2020年,农业信息化工作将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取得突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陈晓华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除了继续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之外,农业信息化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重点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采集体系、国家农业大数据平台、信息会商机制和信息统一集中发布等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公开、开放和共享,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温孚江说,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必将对未来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大数据不仅可以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对生产环节、产品流通、科技推广、管理决策等方面也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能够帮助农业实现跨行业、跨专业、跨业务的发展。
境外工程技术服务全面风险管理浅析 第12篇
一、境外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类别
就目前来说, 我国企业在在境外开展工程技术服务的过程中, 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政治和社会治安风险
境外工程技术服务项目从一开始的竞标到整个工程正式完工投入使用, 其整个周期至少需要2-3年。而在这一过程中, 国际形势在持续不断的发生变化, 工程项目所在的国家出现政局变动、社会局势动荡、暴动、恐怖袭击等情况, 都会对在建工程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 国际组织在对相关国家进行制裁, 同样会导致不同的工程项目被中断。
2.政策和法律风险
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进行工程技术服务, 都必须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相关政策。政策法规等对于市场来说, 实际上就是起到了对市场进行调节的作用。但是在境外工程技术服务实施的过程中, 相关法律、政策就会给工程顺利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制约, 从而给境外工程技术服务承包商带来较大的风险。
3.经济和市场风险
市场因素和经济因素同样会给工程项目带来直接的影响, 例如汇率或者利率发生变化等, 物价发生重大的变化等。尤其是近几年来, 汇率方面所带来的风险最为严重。例如近几年来, 美元的汇率在持续的下跌, 而人民币汇率在这一过程中却持续上涨, 这就导致大量企业在进行境外交易的过程中蒙受了巨大的汇率损失, 特别是境外工程技术服务这一类周期性较长的项目。
4.业主质量标准要求风险
由于每个国家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当建筑工程在进行修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各方面的要求来进行施工, 其业主又要求极为严苛的情况下, 就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需要返工甚至无法达成合同要求, 直接导致企业遭受巨额损失。
二、境外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从本质上来说, 无论哪个方面的风险因素, 对于工程本身来说, 都属于外因因素, 而要切实有效的让工程规避各个方面的风险, 还应当从工程建设的质量作为出发点, 同时在施工期间以及实施工后等方面来进行风险的规避, 以此来使得企业充分满足境外业主对于工程质量要求的同时, 还能够实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了解工程
在参加工程投标之前, 就应当对整个工程的要求有所了解, 同时还要和业主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 了解业主对于各方面功能的需要以及具体的要求, 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工程项目的设计和业主实际的需求不符合, 导致企业失去工程建设的资格。
2.施工组织完善
在前往项目所在国开展工程施工之前, 要先以完善的工程设计作为基础, 以此有针对性的来组织安全施工人员, 以及机械设备等, 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队伍前往项目所在国之后便能够顺利的展开施工。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充分而出现工程停工的现象, 这对于工程的经济效益来说, 有着较大的影响。
3.保证生产安全性
工程施工所具有的安全性无论是对业主本身还是对于工程队伍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只有工程队伍能够充分的保证安全, 才会使得工程能够持久的进行, 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
4.细节预算
境外工程技术服务, 第一重要因素就是经济效益, 而这一方面事关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企业在工程建设中获利的方式, 不仅只有一种, 还可以从设备的养护、维修方面入手, 减少设备使用的损耗以及设备购置的资金, 节约工程成本。同时,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等也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加以节省, 减少材料的损耗, 提高利用率。通过这几个方面, 能够使得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实得到极大的提升, 从而也达到了对工程风险进行管理的目的。
5.工程质量保证
整个境外工程技术服务工作中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工程建设完成, 而境外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要保证自身工程质量较高, 并且完全符合合同的相关要求, 才能顺利拿到工程尾款, 最终完成整个工程承包交易。
三、境外工程承包风险的防范措施
境外工程承包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 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各种风险加以管理。首先, 必须要加强工程队伍自身的风险意识, 风险是境外承包工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 而工程企业自身如果没有极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并且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预防, 那么就可能会使得整个工程无法处于企业自身的掌控范围内, 最终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在当前境外工程技术服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 企业自身如果忽略了各方面的风险因素走出去, 必然会失败而回。
1.风险回避
如果风险大到威胁项目的实施但是又没有办法控制, 如极其严重的政治风险, 或者是业主的资金来源不可靠等, 则应考虑采用风险回避对策。例如, 伊朗因为核问题受到国际制裁, 美国已经宣告了针对伊朗银行及其伙伴的金融战争, 试图孤立伊朗银行, 阻碍伊朗的跨国支付。同时, 中信保为了规避风险拒绝为伊朗的承包工程项目投保, 国内银行也拒绝为承包商在伊朗的项目提供融资, 因此项目风险无法估量并且完全要承包商独自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 应考虑放弃项目, 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风险预防和减轻
风险预防和减轻就是尽量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或者减轻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通过项目所在国使馆经商处、当地的中介代理或专门咨询机构了解当地的政治社会、政策法律以及自然人文方面的情况, 通过当地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了解法律、劳工、金融、财税方面的政策, 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尽早规划和部署, 可以有效地预防外部环境风险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对策是把已知的风险通过各种方式转移给别人, 以避免或降低自己的风险。风险转移的对象可以是业主、分包商或供货商、保险公司、银行等。以汇率风险为例, 美元贬值的情况下, 采用欧元支付或者是仍采用美元支付但在合同中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固定下来, 从而把风险转到业主身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境外工程技术服务过程中, 风险因素都是不可避免存在的, 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 无论是采取那一项措施, 都应当要适当的提升工程报价, 从而降低工程的风险, 这能够使得不可避免的风险在发生之后同样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虽然说境外工程承包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但凡是有利润地方, 就必然会伴随着风险, 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 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务必要加强对风险的全面管理, 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 这对于企业的境外工程承包持续发展来说有着极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谢鹏:境外项目突发事件下财务避险措施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 2012 (10) .
[2]张军陈惠君:六大风险的管控[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2 (3) .
服务器管理技术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