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精选6篇)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 第1篇

粉彩是景德镇陶瓷传统彩绘之一,清康熙时采用了玻璃一类不透明的“粉”颜色,使画面有一种“粉”的感觉。故称“粉彩”,到雍正时期粉彩便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以后又吸收和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于是更丰富多彩了。其特点是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雅致、绘画工笔、写意俱全,形象生动逼真,并富有国画风格。

工艺流程:

瓷胎画面设计绘画填色烤花烧成

其中填色较有特点:其填色是进一步美化画面的过程,如用国画中的敷色,复杂时需经过、填色、接色、罩色、染色等等,对工艺要求较高,工序也较复杂。

2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

2.1 和其它陶瓷绘画种类的区别

2.1.1 和古彩人物画的区别

古彩人物的线较粗旷,用色以红绿为主,用笔较为简略,层次感不强,给人以平面的感觉,而粉彩人物的线多而且精细,用色非常丰富,可以按作者的喜好用笔,层次感很好,有立体感,深浅、过渡都能随愿。

2.1.2 和新彩人物画的区别

新彩色彩也非常丰富,可以精细地表达人物,而且画成什么效果就能烧成什么效果,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很平面,最适合句画人物的头部。而粉彩由于有玻璃的打底而罩以雪白,所以高高凸起,中间形成很多变化,层次丰富。正因为要罩雪白,怕人物局部会有变化,且不易掌控,所以人物的头面等细微部分仍以新彩为多,整个人物全粉彩的并不多见。

2.2 粉彩人物画和瓷胎的关系布局的特点

基于粉彩的工艺较为复杂,而且精细重工,所绘人物都经过精心刻划,理所当然地成为画面布避的重点。当粉彩人物与非常精细制作的高白瓷胎(如乾隆时的“糯米胎”)结合时,整个作品尽显高雅和精致,为显瓷质美。粉彩人物周围流白较多,并不求满工全彩。

2.3 粉彩人物画的时代特点

粉彩始于清康熙,康熙粉彩是前玉彩的发展,这时的彩绘虽然简单,但是颜色种类都已变得丰富,从康熙时的五彩人物作品可以看出人物表情丰富、笑容可掬,言行动作逼真,画艺十分精湛,风格简朴,色彩丰富浓艳,装饰简约,充分表现出康熙粉彩传统人物的特色。

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造型、绘画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同时吸取了各类绘画技巧,使所要描绘的人物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粉彩传统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画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

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复的精湛工艺。乾隆粉彩在注重人物装饰的同时加饰一些缠枝宝相花或一些洋花图案,形成乾隆粉彩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有吉祥的特点。人物身姿各异,衣服纹路的线条老辣均匀,色调艳丽。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

嘉庆粉彩瓷器从传世品看,已经比乾隆物逊色得多了。综观其制瓷技术,无论是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朝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故宫收藏嘉庆无双谱人物杯所绘人物有“华山陈图南先生”、“江东孙郎”、“李青莲”、“文丞相”、“龙门司马迁”以及陶渊明,花木兰,武则天等。每个历史人物旁有墨书题记介绍人物的姓名及小传。这种题材在嘉庆、道光的民窑粉彩瓷画中十分流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烧御瓷器的御窑厂停办,会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

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许多民国时民间使用的粉彩人物大瓶、大罐。此类粉彩瓷器多为20年代时的作品,有的画面也很生动,也是值得收藏的。当前文物市场上除仿清代各朝粉彩瓷器,也仿制民国彩瓷。高仿中主要仿制郭世五那批所谓“洪宪瓷”,以撇口灯笼瓶为主,瓶身绘花鸟或仕女婴戏图、瓶底红彩书写“居仁堂制”或“洪宪年制”款。这种赝品在民国瓷热的气氛中也很迷惑人。它的胎体过于轻薄,地釉过于粉白光亮,从纹饰绘画上看,画花鸟者仿佛现代花鸟画,仕女,婴戏图人物的面孔宛如现代人物。

在景德镇陶瓷史上曾经为粉彩传统人物做出重大贡献有“珠山八友”中的两个著名的粉彩人物画家,是王琦和王大凡,如王琦以草书入画,王大凡是以行书入画,均能增添画面的写意性,并使画的个性特征溢瓷上。这种诗文书法的修养和功底,是传统彩绘艺人所不具有的。如王大凡的瓷板画《玩月承天寺》有题诗云:“玩月承天寺,苏公与客闲。孰知千载后,又在画图间。”国画气息十分浓厚,人物形象生动,线条自然、流畅,配景虚实得体,书法精美,意境亦沉静、空灵,设色雅致,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格调。

当今粉彩人物画内容与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又以新的技法、技巧和变换表现手法来层现作品的鲜明个性。最具代表是李进的粉彩人物画,将一些中国画、西画的元素溶入到粉彩人物画创作中,工笔加写意,用笔清雅、意境深远、画面粉润,将粉彩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将粉彩人物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3 结论

粉彩人物画以其独特工艺和艺术的结合,历经三百余年,其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雅致、绘画工笔、写意俱全,形象生动逼真,并富有国画风格至今为人们所喜爱,魅力不减!

摘要:粉彩是一种传统的釉上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陶瓷彩绘艺术之一。其人物画的特点明显,和粉彩本身的装饰特点相呼应,色彩丰富、形象逼真、魅力不减。

关键词:粉彩,人物画,特点

参考文献

[1]冯先铭等.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张福康.中国古陶瓷的科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6]邹晓松.传统陶瓷粉彩装饰.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7]陈雨前.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

人物特点的作文 第2篇

他有成千上万根头发,圆溜溜的脸,但是他的下巴不尖不圆,我妈妈和阿姨都说她像一只“猴子”其实我也那么觉得。

他的爱好很多,如:打篮球、跑步、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等。他踢足球时会做很多假动作。第一个是他跑出去的时候,先把左脚迈出,然后再用右脚踢,他的眼睛看着球门,我以为他要踢左边,结果他脚稍一变向,踢进了门的右边。

他打篮球的时候,先是运几下球,打球一会儿运到后面,一会儿下跨,一会儿前面运球。他就想三步上篮,我准备防他,他手往上一挥,我以为他要投了结果他没投,我跳起来想防他,结果他在我跳下来的同时把球投进了。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 第3篇

所谓陶瓷粉彩人物画,就是在陶瓷制品上用线描的手法绘画人物。它主要着眼于对象的形体结构,用简练的线条概括出对象的形体和神态,用线与线的组织和层次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陶瓷粉彩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清代已全面成熟,不仅题材广泛,绘画精细,而且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品种齐全。人物可分为仕女、高士、神话人物、戏剧人物、寓意人物、历史人物、西洋人物、山水人物、婴戏人物等多种。民国时期陶瓷粉彩人物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绘画老前辈们,将国画的技法与陶瓷材料融为一体,并出现了“浅绛彩”,其作品色彩浅淡,浓墨醒出,苍穹遒古,笔老色清,意味隽永。构图注重虚实关系,雅致脱俗。近年来陶瓷粉彩人物画更是推陈出新,他们的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式,使现代的陶瓷粉彩人物画更加丰富多彩。

陶瓷粉彩人物画历来是在不断地创新、转变、师古又创新,不断运动着向前发展的。创新,一直是陶瓷工艺师们所关注的问题。在题材内容的创新方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品采用传统的技法,却表现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都是反映现代生活为题材的很有时代风貌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当代陶瓷粉彩人物画从装饰题材内容的特定性渐渐向题材内容的随意性发展。这样一来可不具体地表现某个年代,某个人物典故,代之以丰富的遐想来创造表现和寄托艺术家自己的构思形象。

尤其是当代陶瓷粉彩人物画把青花、粉彩、颜色釉、综合装饰等工艺与材质巧妙地进行有机结合,使陶瓷粉彩人物画作品装饰色彩更加浓艳,画面更加亮丽,对比更加强烈,进入了新的绘画天地。如戴荣华创作的《秋趣图》瓷瓶,作品用高温釉里红画葫芦,用粉彩画顽童,两种材质技法互渗互用,丰富了其多彩的装饰艺术语言。

总的来说,陶瓷粉彩人物画的创新过程,离不开个“变”字,从形式构图到内容素材变,从内容素材到装饰手法变,从装饰手法到装饰材质再变。创作者可在数变之中大显身手。而这“变”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出比生活更美、更强烈、更概括的形象。而要“变”,要创新,尚须突破制作中的两道关口,一是冲破写实,摆脱表面现象的种种限制,使作者有抒发感情,施展艺术技巧的自由,其二是闯过旧表现手法的束缚。要使作品标新立异就必须将旧的技法改变,使之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陶瓷载体上要真正准确地描写一个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自己感到,瓷上人物要画出像某一个具体人物的性格是不容易的。这里所谓的“像”,不仅是外形像,更主要的是性格气质要像。我们在写生一个很有感觉的人物时,首先要求画得像,要忠于对象,这样表现出来的人物才能性格鲜明,每个人物都具有自己特有的个性,而不是空的,千人一面的。

一是要体现性格:作品中的人物,从造型到笔墨都要生动,有活力。怎样将人物画活呢?除了要熟悉人、严造型的前提外,在画人物写生时,还要注意为了表现性格要选好角度。由对象自己自然地摆一动作和表情,通过各种角度的观察选定最能体现对象性格特征的角度。不必急于动笔,要将选择角度的过程,作为研究、认识、理解对象的过程,最好选择对象在实际生活中一瞬间的动态表情加以写生。较能深刻地表现对象的性格。其次,在人物写生时,应注意表情的统一。抓住了人物形象的表情才能动人,也就是“活”。所以,在一开始构图就要抓准,在落墨上色时,还应处处注意表情的表达,这样才能体现性格。

二是要意在笔先:在运笔时,要有胆略,要有魅力。对笔、料、色的运用,尽量做到意在笔先。就是说下笔前对笔调、笔意、笔韵均要做到心中有数,运笔时就能挥洒自如,带着感情地把人物“写”在瓷面上。

三是要一气呵成:指用笔的主调,即基本笔法。如老人多用干笔,小姑娘多用湿笔。笔意是作者贯穿在笔墨中的思想感情。笔韵即指笔墨气韵。气韵生动,笔墨连贯,有时意到笔不到,即指气韵虚实相生,促使笔与笔之间能够成一个整体。常称有人作画一气呵成,大气磅礴,就在于作者本身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这种运笔极其熟练,熟能生巧的程度。所以说一件作品既要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又要有淋漓痛快的笔墨驰骋,才是好的艺术作品。

四是要用笔豪放:艺术作品堪称为艺术,就是要比生活更美,更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生活的热爱。一幅精致的人物瓷画,虽不能担负起一幅主题创作作品具有的内容和要求,但总要给人一点什么启示或感受。人物画勾画线条很重要,特别是要画好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线条。正如造房子要选好优质的钢筋为主干一样,为了支撑起全幅画面,然后铺之以干而短的碎笔或者有浓淡变化的湿笔逐步完成。再用不同的浓淡墨色渲染丰富。不管是线条、点面皴擦都要见笔。笔法不要紊乱或互相干扰。这样用笔苍劲豪放,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形神状态。当然,笔墨的美感是多样的,笔墨浓厚刚健是一种美,笔墨柔和与清淡同样是一种美。这主要看笔墨技巧是否恰当地表现了人物。

五是要灵活运用:灵活运用是指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笔墨要有新意,因为新的来源最有启示的还是生活。特别是人物画,往往不是先想好笔调去套人物,而是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启示酝酿,才决定用什么笔墨去处理。其次是中西、古今的绘画,各种姐妹艺术,彼此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你潜移默化,在笔墨运用手法上,才能够不拘一格地灵活运用。

谈民国陶瓷粉彩人物画的发展及影响 第4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粉彩,珠山八友,人物画

所谓粉彩, 顾名思义, 即具有粉润之感的色彩。粉彩这个词出现于清光绪时期, 《陶雅》中:“康窑御制饭碗, 为淡红作粉色者, 非客货所能有也, 厂夥皆知康熙无粉彩, 焉知康熙之粉彩, 绝无暴裂退落之虞”《饮流斋说瓷》对粉彩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描述:“清代彩瓷变化繁颐, 几乎不可方物”粉彩作为我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在陶瓷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它具有粉润清秀, 俊雅秀美的工艺特色, 深受陶瓷艺人与收藏者们的喜爱。

粉彩瓷创于康熙晚年, 成熟于雍正时期, 兴旺于乾隆年代。民国粉彩与之前的粉彩相比较而言, 继承了传统粉彩的工艺特征与浅绛彩瓷的审美眼光, 摒弃了传统粉彩绘画风格的拘谨和单板, 绘画内容不再是图案彩绘, 而是采用中国画的形式, 强调诗、书、画、印在陶瓷绘画上的契合, 提高了陶瓷绘画的文化品位。传统的粉彩人物画, 用色统一, 题材大多是神话戏曲人物, 又或者是高官武将、仕女婴戏等。民国陶瓷粉彩人物绘画艺术整体是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的局面。

民国的粉彩人物画介入了文人画因素, 重视表达瓷画的意趣, 把传统诗词注入画中, 提升了瓷画的艺术水平;把书法艺术融入到画中, 增添了瓷画的艺术魅力。民国粉彩人物画的精品作品, 其笔法、色彩、韵味极为精湛, 加上题诗、作词、书法, 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品。最能够证明的就是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卖会上, 民国的粉彩瓷大受追捧, 其价格一路飙升。民国粉彩瓷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深扎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以陶瓷材质为载体, 表达了我国儒道禅三大思想体系, 通过“淡泊”“宁静”的审美思想, 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中国特有的人文情怀。文人画泛指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 创作者不同于瓷绘工匠, 除了具有文人画的能力以外, 对陶瓷绘画的原材料与工艺也十分熟悉。昊十九是很早主张陶瓷文人画的制瓷名家, 他善于制造薄胎瓷, 且精通诗、书、画, 曾有诗称赞曰:“宣窑薄甚永窑厚, 天下驰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民国初期, 一批具有很高国画修养的文人进入到瓷绘艺坛, 常常在陶瓷绘画创作之中加入国画的技法,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传统陶瓷画风, 给粉彩人物绘画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诗、书、画、印的相得益彰, 大大的提高了粉彩人物画的艺术性, 延伸了陶瓷的绘画领域, 对当代粉彩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初期浅绛彩瓷在陶瓷艺术中取得的成绩, 激发了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名家把粉彩人物画推向另一个陶瓷艺术高峰。民国粉彩人物画具有绘画语言丰富、题材多样、色彩清新、雅俗共赏等特点。民国粉彩人物画有仿古瓷和宏宪瓷, 影响最大的当属是名家艺术瓷。名家艺术瓷除了在传统题材如才子佳人有所进步以外, 同样关注农夫渔民类的题材, 内容上多样化;陶瓷语言上的采用了兼工带写, 中西结合, 主次分明, 色彩淡雅, 形式上风格各异;除了在器形上创作以外, 瓷板也颇为盛行。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与创新意识对当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以“珠山八友”最具代表的粉彩人物画家为例, 分析其陶瓷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从而促进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

民国粉彩最具有代表的无疑是“珠山八友”, 其审美意识与创新精神对今天的整个陶瓷艺术创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近来对“珠山八友”的成员尚有些争议, 有些人认为其组织类似于“扬州八怪”, 是一群志同道合的陶瓷名家组成群体。成员包括王琦、王大凡、徐仲南、田鹤仙、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等, 不单单只有八个人。他们文学底蕴深厚, 个人的艺术修养都很高, 陶瓷绘画技法十分娴熟, 聚在一起吟诗作画, 高雅脱俗。“珠山八友”对花鸟、山水、人物都各有所长。以王琦和王大凡为代表的专攻粉彩人物绘画, 代表了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最高成就。王琦是民国时期画品与人品都极高的人物画家, 瓷画作品笔法精妙, 画面活泼生动, 思想内容含义深刻。他的粉彩人物画题材广泛, 从文人雅士到历史典故、道教人物以及平常的渔民百姓, 这些即能够满足收藏者的审美眼光, 又深受大众喜爱。王琦绘画的人物头部其笔法细腻, 有西方绘画的明暗技法, 人物服饰线条遒劲有力, 中西完美的结合。他的书法也值得称赞, 给画面增添了另一个闪光点。总的来说, 王琦在陶瓷艺术成就上扩展了粉彩人物画的绘画题材;学习吸收了西方绘画技法;把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于陶瓷绘画上。王大凡的人物作品与王琦相比, 较为传统, 画面工整典雅, 隽秀俊逸。王大凡的人物作品恰到好处的把文人画中的“写意寄兴”引入到瓷画中, 装饰手法为工意相结合, 具有浓郁的文人画意味。在绘画技法上大多采用中锋, 浑厚有力, 圆润流畅, 面部刻画的生动细腻, 整个画面人物用色艳丽, 多用胭脂红与西赤, 整体色彩具有中国画重彩的意味。王大凡创作了一种新的填彩技法, 即为“落地粉彩”, 简化了粉彩的制作工艺, 直接用生料彩出深浅后填上所需颜料, 其这种画法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总结王大凡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吸收应用了文人画风;二是丰富了粉彩人物画的用色;三是创作了新的填彩技法“落地粉彩”。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饱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境。借助绘画的人物性格, 寄托表达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值得当代人学习与思考。另外,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创作, 也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如王琦的粉彩作品《瞎闹一场》就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通过描述瞎子胡打乱闹, 来讥讽当时的军阀混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 都有不同的创作题材, 这点需要当代青年画家们去挖掘。在技法上, 民国粉彩人物画非常重视传神的笔墨与丰富的色彩表现。通过刻画人物的细微表情, 表达人物神态。在“珠山八友”中, 每个陶瓷名家都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因为成长经历不同, 性格特点不一样, 决定了他们的风格形式多样。王琦的粉彩人物雄奇大方, 而王大凡的则古雅隽美。这一时期的瓷画作品其艺术性与商业价值都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对当代陶瓷绘画创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对粉彩人物画作出研究与创新, 使得这一艺术形式不断的延续下去, 并再一次发出闪耀的光芒。在当代粉彩人物画上, 如图 (1) 粉彩仕女人物画, 作者以其现代构图方式与传统题材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它继承了传统粉彩的精华, 吸收了浅绛彩瓷与文人画的审美情趣, 提升了陶瓷绘画艺术魅力。

结语

中国的粉彩瓷一直被誉为是“国之瑰宝”, 是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 人物画题材作为陶瓷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时代背景不断变化下的历史与文化的反映。民国时期的粉彩瓷是一种对传统的打破, 也是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崛起。它对当代粉彩瓷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现了只有创新, 艺术才有生命。

参考文献

[1]郑年胜, 刘杨.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 (粉彩)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

人物特点的作文 第5篇

坏处一:冤枉人

今天,我坐椅子上,我一不小心把椅子腿退到后面了,谭鑫把脚放在了原来椅子的地方,我把椅子向前去,椅子踩到了他的脚,还说是我踩的。冤枉人。

坏处二:骗人

谭鑫以前和我在一个路队,自从我转到南路队之后,我们就再也不是一个路队了。到了暑假,我们一起学作文,我问他:“认不认识我了?”他说不认识。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 第6篇

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粉彩瓷于雍正时期出现了人物瓷画,开始了古典粉彩人物瓷画时期。雍正、乾隆时期是古典粉彩人物瓷画的高峰期,而自乾隆之后,随着粉彩工艺与绘制技法的下滑,古典粉彩人物瓷画呈现显著的衰退迹象,至清末时即已退出釉上彩人物瓷画的主流地位而让位于浅绛彩。至民国早期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粉彩瓷悄然复兴,承继浅绛彩传统,并与近代绘画及风尚相融合,形成所谓“新粉彩”,并在民国中期蔚为大观,大放异彩。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具有鲜明特色与深邃内涵,因而,深入研究与探索不仅有益于厘清中国釉上彩人物瓷画发展之线索脉络,亦可助于窥探民国彩绘瓷艺术之全貌。

1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源流

从工艺角度上来讲,民国新粉彩与粉彩瓷并无根本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艺术面目上。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的产生从艺术因素来考量,有古典粉彩与浅绛彩人物瓷画两个明显来源。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人物瓷画作品为古典粉彩人物瓷画树立了典范,并流传至清末直至民国时期,成为清末民国竞相模仿的蓝本。新粉彩人物瓷画并未对古典粉彩人物瓷画加以排斥,其表现手法与绘制技法与古典粉彩人物瓷画基本相似。不过,由于清末时期粉彩人物瓷画已经颇为衰颓,清末官窑粉彩瓷中几乎没有人物表现,因而,新粉彩人物瓷画更多借鉴的是浅绛彩而非古典粉彩。实际上,早期的新粉彩人物瓷画名家均曾为浅绛彩高手,其从浅绛彩转换为新粉彩只需要进行工艺上的转变,而在艺术上则延续自身风格,因而新粉彩人物瓷画在艺术风格上与浅绛彩人物瓷画联系更为紧密而直接。

早期新粉彩人物瓷画名家有王琦、汪晓棠及潘�宇。1922年成立的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对新粉彩势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王琦与汪晓棠即任副社长,二人均为新粉彩人物领军人物。王琦原为捏面人出身,后改行习瓷画,号“陶迷道人”,曾向邓碧珊学习“九宫格”瓷上肖像画,再转为新粉彩创作后,以新粉彩人物瓷画而名扬瓷界,被誉为“西法头子”。汪晓棠亦极擅长新粉彩人物瓷画,尤其是以仕女瓷画见长,颇负盛名。潘�宇是早期新粉彩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虽多绘花鸟,但亦有人物瓷画精品传世。

汪潘二人分别于1924年和1926年分别辞世以后,王琦独挑大梁,成为新粉彩瓷画界的领袖,其人物画更为精进。1928年,在王琦的组织下,几位志同道合的画友组成了“月圆会”,此即为后世广泛颂扬的“珠山八友”,成为景德镇新粉彩瓷画界的核心力量。“珠山八友”中,除王琦外,以王大凡的新粉彩人物瓷画闻名遐迩。王大凡在“珠山八友”中的地位仅次于王琦,早年拜新粉彩人物大家汪晓棠为师,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以新粉彩人物瓷画作品《大富贵亦寿考》技惊四座,夺得金奖,从此声名鹊起。

除以上主要名家以外,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家还有很多,特别是不少名家虽非主攻人物,但亦尝作人物,时有佳作流传,与新粉彩人物瓷画名家一道汇成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之大观。

2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艺术特色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名家均由浅绛彩瓷画家转化而来,因而其艺术特色与浅绛彩人物画派极为相近。早期浅绛彩瓷有三大名家,即程门、王少维、金品卿,而其中王金二人为御窑厂瓷画家,以人物绘画著称于世,影响颇大,新粉彩人物瓷画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王金等浅绛彩人物瓷画传统。浅绛彩人物瓷画艺术最大的特色是从形式到内容旗帜鲜明地倡导文人画传统,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人物瓷画的整体艺术水准。新粉彩人物瓷画亦秉承了这一传统,以文人人物绘画为楷模,作品诗、书、画、印四者相融,形成浓郁的文人气息。

不过,与浅绛彩人物瓷画所倡导的纯粹文人画形式相比,新粉彩人物瓷画则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不再是完全意义的文人绘画,而是融入了近代绘画元素以及西方绘画及工艺因素。浅绛彩人物瓷画往往依据的是明清人物名家之作,如仕女人物瓷画以改琦、费丹旭为宗,高士人物瓷画则主要效仿陈洪绶,焦秉贞、冷枚的人物画亦常成为新粉彩人物瓷画之蓝本。新粉彩人物瓷画也大量模仿明清人物名家之作品,但其与浅绛彩人物瓷画所不同的是,其更多地受到了来自海上画派的影响。上海是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也是景德镇瓷画的主要销售市场,因而,对海上画派的效仿成为民国新粉彩瓷画家的重要追求目标。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名家对海上画派人物作品多有模仿,如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领军人物王琦、王大凡即是如此。为了揣摩海上画派之风格,王琦与王大凡甚至结伴前往上海去交流学习。王琦的新粉彩人物瓷画即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模仿海上画派著名人物画钱惠安人物画的痕迹。海上画派具有雅俗共赏的突出特色,将水墨与鲜亮的色彩有机结合在一起,近代景德镇瓷画界对海上画派所呈现出的色彩等形式感的日益追求亦是使设色过于雅淡的浅绛彩人物瓷画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新粉彩人物瓷画代之而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上画派具有浓郁的金石韵味,对于新粉彩人物瓷画风格亦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对书法题诗和印章的重视。新粉彩人物瓷画家多通过勤奋学习,积累了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从而在题诗、书法以及篆刻等方面造诣颇深,而这正是当代新文人瓷画最为欠缺的基本功之一。其二是新粉彩人物瓷画往往将书法笔势入画,线条雄健古朴、苍劲有力。

民国向焯在《景德镇陶业纪事》中提及:“海上之瓷,花式多喜美女。”因而,受上海市场之影响,在新粉彩人物瓷画中,以仕女画最为多见,而寓意吉祥富贵的题材亦极为多见,折射出新粉彩人物瓷画为迎合市民欣赏习惯而作出调整,绝不是单一的文人审美趣味,在审美上呈现出日益世俗化和多样化的倾向。

3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的当代影响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不仅在当时深受包括达官贵人、富商士绅在内的中国中上层社会各阶层的青睐,其影响之巨大直至当代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建国初期,新粉彩人物瓷画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了一段时期。而在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其影响非但未缩小,反而与日俱增,形成当代人物瓷画界令人惊异的奇观。

改革开放之后,与新粉彩人物瓷画风格惊人一致的瓷画风格迅速风行起来,从而使新粉彩人物瓷画风格在新的时期奇迹般地得到复兴,在很短的时间内,无论是当代粉彩还是新彩等釉上彩人物瓷画均以新粉彩人物瓷画为楷模,使此风格成为主流。依据新粉彩与当代釉上彩人物瓷画的共同的文人画特征,或可谓当代釉上彩人物瓷画为新文人人物瓷画。

当代新文人人物瓷画潮流是在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第一,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名家如王琦、汪晓棠、王大凡等等,其作品在当代艺术品收藏界炙手可热,行情不断看涨,并带动当代新文人人物瓷画市场日趋量繁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新文人人物瓷画的效仿之风,许多新文人瓷画家以新粉彩人物瓷画的形式与内容为楷模,极力加以借鉴。第二,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名家的后代传人众多,形成蔚为大观的流派,在瓷画界影响巨大。如王大凡的侄子王锡良自幼随其学艺,如今已成为瓷画界泰斗人物,其所绘人物瓷画因其名望极高而备受推崇,其子女传人亦颇多。

当代新文人人物瓷画对新粉彩人物瓷画风格的借鉴,从形式上看,主要为文人画形式,即诗、书、画、印四者融合,不过因文化素养的差异,当代新文人人物瓷画多着力于绘画方面,而在题诗、书法及篆刻方面则多有欠缺。从技法上看,新文人人物瓷画亦采取与新粉彩人物瓷画相似的文人用笔,笔势简洁有力,讲求功力,人物形象工写兼备,力求形神俱佳。从工艺上来看,新文人人物瓷画与新粉彩人物瓷画亦相似,二者往往采取粉彩与新彩颜料相结合的方式,只不过前者新彩成分更多,而后者以粉彩为主。从内容上来看,新粉彩人物瓷画主要效仿明清及当时流行的海上画派人物画风格,新文人人物瓷画亦如此,除效仿明清及至民国时期的人物画风格外,亦对当代流行的各种人物画风格加以广泛模仿以求适应当代民众之审美诉求。

当代新文人瓷画虽与新粉彩人物瓷画风格极为相似,但并非意味着当代新文人瓷画完全步其后尘,其中部分人物瓷画家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的文人瓷画风格,展示出当代陶瓷艺术理应具备的时代精神。

摘要: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源于古典粉彩与浅绛彩人物瓷画,秉承其文人画气息,并深受海上画派影响形成其独特艺术特色。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影响深远,及至当代仍发挥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力。

关键词:民国时期,新粉彩,人物瓷画,艺术特色,当代影响

参考文献

[1]邹文光.论新粉彩瓷的源流与意义[J].中国陶瓷,2011(08)

[2]刘昌兵.浅绛彩瓷画艺术[J].南方文物,2000(04)

[3]耿宝昌,秦锡麟.珠山八友[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

粉彩人物画的特点(精选6篇)粉彩人物画的特点 第1篇粉彩是景德镇陶瓷传统彩绘之一,清康熙时采用了玻璃一类不透明的“粉”颜色,使画面有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