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体空调机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分体空调机范文(精选4篇)

分体空调机 第1篇

分体式空调是在窗式空调的基础上, 把冷凝器组 (压缩机、冷凝器、轴流风机、四通换向阀、强电控制装置等) 和蒸发机组 (蒸发器、毛细管、轴流式风机、微电脑电器控制等) 分为室外机和室内机组, 分别安装在室外和室内, 中间由两根制冷管路、电源线及控制线路相连接。制冷剂在室内、外机组构成的制冷系统内流动并循环, 完成制冷、制热、抽湿。该空调因其为非整体式结构, 是分离安装的, 所以又称为分离式空调。

1. 分体式空调中泵送冷媒的原理

泵送冷媒就是通过泵向制冷剂传递能量, 使制冷剂的动能和压力能增加。分体式空调分室外机和室内机, 当室外机和室内机距离较远时, 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输送到蒸发器的较长的管路里, 由于管壁的摩擦, 延程阻力损失等原因制冷剂压力下降。损失的压力都要通过增大压缩机负荷来补偿, 这就增大了能耗。如果在管路里增加一个泵用于增大制冷剂压力, 输送制冷剂, 就能减轻压缩机负担, 起到节能的作用。

2. 设计方案比较

首先建立理想模型, 求得模型在理想循环下冷凝器的换热面积, 再比较冷凝面积不变情况下两个方案, 得出结论。

2.1 建立理想模型

假设制冷剂为R22, 房间制冷量为Q0=15KW, 蒸发温度为t1=7℃, 冷凝温度为t2=47℃, 室外风机选择轴流式是风机, 风机进口空气温度t5=35℃, 出口温度t6=45℃。空气初速度v1=0m/s, 末速度v2=6m/s。冷凝器盘管管径d0为10mm, 逆流安装, 管束排列方式为顺排, 排数z=8, 管间距s1=s2=15mm。设长距离送冷媒管路长为l, 直径d=10mm。

2.2 理想制冷循环及计算

理想的制冷循环 (l=0m) , 如图1、图2所示。

查制冷剂压焓图得h1, h3=h4, P1, P3, 并沿状态1的绝热线与状态3的等压线相交, 得状态2, h2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质量流

查表得冷凝温度时制冷剂饱和液体密度ρ1

制冷剂管内流量

管道截面积

制冷剂管内流速

冷凝器冷凝热

查湿空气压焓图得空气在冷凝器风机进口温度时的状态h5, 出口温度时的状态h6。当地大气压下空气密度ρ

空气质量流

风机风量

风机扬程

其中:v1为风机进口轴向速度

v2为风机出口轴向速度

ω1为风机进口相对速度

ω2为风机进口相对速度

u1为风机进口径向速度

u2为风机进口径向速度

由于是轴流机, 所以u1=u2。又相对速度ω增量不大, 忽略其变化。所以

考虑到计算误差及管网漏耗等因素, 取10%的安全量

风机轴功率

风机功率

其中:K电机安全系数

压缩机耗功

总耗功

查R22压焓图得h1=407.831kJ/kG, h3=h4=259.123kJ/kg, P1=621.22kPa, P3=1812.1kPa, 沿状态1的绝热线与状态3的等压线相交, 得状态2, h2=438kJ/kg。

查表得47℃时R22饱和液体密度ρ1=1099.2kg/m3。查湿空气压焓图得t5=35℃时, h5=109.538kJ/kg, t6=45℃时, h6=177.123kJ/kg。一个大气压, 空气密度ρ=1.29kg/m3

计算结果如表2。

流体横掠管束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式中:下角标f表示特征温度为tf, tf按式 () 计算。

Pr普朗特数。

s1横向节距, m。

s2纵向节距, m。

Ref, max以流体平均温度下管间最大流速计算的雷诺数。

其中:vf, max为流体平均温度下管间最大流速, m/s, d0 (1) 为管子外径, m。

c, m, n, k, p系数和指数

Cφ流体斜向冲刷管束时的修正系数

Cz管排修正系数

其中:v'max流体入口温度下的最大流速

v2进入管束时的流速

流体为气体, 修正为tf下的最大流速

已知v2=6m/s, s1=15mm, d0=10mm

代入公式 (17) 得

空气平均温度

查表得空气40℃时运动粘度μf=16.96E-6m2/s, P rf=0.699, λ=0.0276W/ (m*K) , 47℃时运动粘度Prw=0.698。

代入公式 (17) 得

查表得c=0.27, m=0.63, n=0.36, k=0.25, p=0。

代入公式 (16) 得

顺排, =90°Cφ取1.00

顺排, z=8, Cz取0.96

代入数据解得对流传热系数为

冷凝器温差取对数平均温差

代入数据得

对流传热公式

其中A'为换热面积

代入数据得

2.3 长距离送冷媒的制冷循环及计算

设l=10m。冷凝器出口至热力膨胀阀进口间管道内压力损失ΔP

管内流动雷诺数

查表得47℃制冷剂饱和液运动粘度μ=1342.01E-7m2/s (1)

代入数据得

所以管内制冷剂流动状态为层流

沿程阻力系数

管内沿程阻力损失

管内压降

综合公式 (22) (23) (24) (27) 得

已知P3=1.8121, ρ1=1099.2kg/m3, μ=1342.01E-7m2/s (1) ,

代入公式 (28)

管内制冷剂温度不变, 从状态3沿等温线与2.3591MPa等压线相交得状态3', 因为状态3'到状态3是个等焓过程, 所以h3'=h3=259.123kJ/kg。由于压缩过程是个等熵过程, 所以沿状态1出发的等熵线与3'的等压线相交得到状态2', 查R22压焓图得h2'=445kJ/kg, P2'=P3'=2.3591MPa

冷凝器冷凝热

已知qm=0.1kg/m3

代入数据Q'=18.6kW

冷凝器风机空气质量流

代入数据q'm, k=0.275kg/s

冷凝器风机风量

代入数据G'max=0.213m3/s

对流传热公式

其中A'为换热面积

代入数据得hf=221.43W/ (m2*K)

假设R ef, m a x在103~2*105之间, 查表得c=0.27, m=0.63,n=0.36,k=0.25,p=0。

代入公式 (16)

解得Ref, max=11121, 在范围内, 假设成立。

整理, 并代入数据得

风机扬程:

代入 (41) 得

考虑到计算误差及管网漏耗等因素, 取10%的安全量

代入 (42) (43) 得

风机轴功率

代入 (44) 得

风机功率

安全系数K查表得K=1.5

代入 (45) 得

压缩机耗功

代入 (47) 得

总耗功

2.4 长距离泵送冷媒的制冷循环及计算

泵的扬程H'max=h=50.8m

管内制冷剂流量Vmax=9.1E-5m3/s。

考虑到计算误差及管网漏耗等因素, 取10%的安全量

代入 (48) (49) 得

泵轴功率

代入 (50) 得

泵电机功率

系数K取1.5, 代入得

总功率为

2.5 两种制冷循环的耗功情况

已知W总=3.026kW, 随着管路的增长, 功率增加, 图7为功率增量图。

图中蓝线为长距离输送冷媒, 红线为泵送冷媒。如图中所示, 随着管路长度的增加, 两种循环的功耗都会增加。其中长距离输送冷媒制冷装置的耗功增量较大, 且管长在6m~10m间好功增量的变化斜率较大。泵送冷媒制冷装置耗功的增量几乎与管长成正比变化。

总结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到, 以R22为制冷剂的制冷循环, 当随着L的增加, 不安装泵的制冷循环冷凝器风机的耗功增加, 增量较小, 压缩机作功增加, 增量较大, 总的增量ΔW较大。而安装泵以后, 泵的功率Nm, 泵较小, 随L增加, 功率增量也较小。综合得到, 冷媒泵送装置对于制冷装置有节能的作用。

摘要:文章介绍了制冷循环及制冷装置的节能, 并着重分析了安装泵来输送制冷剂的分体式空调的节能情况。由于建筑等原因, 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可能相距比较远, 制冷剂从室外机被输送到室内机要经过长管路。制冷剂在管内流动会因为沿程阻力等原因使压力下降。为保证压力损失不影响到制冷循环, 现提出两种方案: (1) 提高压缩机功率和冷凝器风机功率来弥补压力损失。 (2) 在冷凝器出口安装泵来弥补压力损失。下面就来计算比较这两种方案。

关键词:节能,制冷装置,分体式空调,泵

参考文献

[1]空调节能技术.中国节能网.

[2]钱以明.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2) .

[3]陶文铨.工程热力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4]童钧耕.热工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5]康浩.空调器实用指南.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4 (4) .

[6]徐扬禾主编.制冷系统及其原理.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3 (12) .

[7]严家騄编著.工程热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制冷系统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问题.暖通空调网, 2008 (4) .

招标用分体式空调机技术规范书 第2篇

项目名称

招 标 文 件

(共N卷)

第X卷设备技术规范书

单位名称重庆睿和鑫实业有限公司

2013年5月30日

说明

本技术规范书为心景.国际温泉度假中心1#-6#楼空调的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目录分体式空调机................2 1.1 总则..........................2 1.2 产品..........................2 1.3

施工..........................32、风管机(或隐风机)2.1技术要求

I分体式空调机 1.1

总则 a)质量保证

分体式空调机设备须由这种设备的供货商生产,供货商要能提供这种设备成功地运行了五年以上的证明。

b)资料提交

i.提交完整的产品目录和包括接线和控制线路的材料和设备施工图纸 ii.风管及冷媒管接驳的详情 iii.日后维修配件的详述 c)一般要求

i.所有工厂提供的隔热材料,包括装饰面料和粘合剂在内,须是防火的并符合全国防火协会当地规范,若无国家规范、地方规范则可参考美国(NFPA)规范。

ii.在容易发生腐蚀的地方,必须使用防腐材料,包括防止不同金属接触的电化学腐蚀的各种不同的材料,并采取适当的安装方法。

iii.在与气流接触的地方,原厂装饰面须做成保护层抵御腐蚀和剥落。iv.设备安装在室外或可能受户外天气所影响导致快速腐蚀,承包商必须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如耐用设备保护箱或设备外壳。订购或采用前,须提交于工程师批核。

v.装时,要保证有足够修理的空间,方便维护和替换。

vi.在过滤器或风机安装完成并运转以前,彻底地清扫整个系统。1.2

产品 a)机身外壳

机身外壳须是由稳固的钢板及骨架构成。在户外部份的外壳须有防水及防锈处理。b)压缩机

压缩机须采用回转式类型。压缩机须配备内置式电动机保护装置,强制润滑机油,消声器及内置及外置式防震装置。而多台压缩机的类型须有以下配件:

-设有计时器来控制每次只能起动一个压缩机设有控制配件使能在无载下起动

c)冷媒须为无毒性,不能燃烧,无味及不会破坏臭氧层的,也须符合国家冷却规定。

d)风冷式冷凝器

i.当进风温度为35oC时,冷凝器的工作温度不可超于59oC,此外,指定的活冻容量亦不可因此而降低。

ii.冷凝器需有足够的冷凝能力,把空调系统内的热量,透过铜排送往户外。e)冷却盘管

i.冷却盘管须采用直接澎涨类型及母铜管组成。盘管的安排须把空间内的湿度及温度降低至合理的程度。

ii.散热片为铝质翅片、最大间距每25.4毫米管长12个。

iii.水盘须采用大厚度镀锌钢板制成,背面须有保温层,在排水接头处须有良好的保温处理,水盘内外必须加上两层瓷漆保护。

iv.在冷却盘管下,须装有一个水盘,把冷疑水排送至附近的地漏。f)风机及电动机

电动机须安装在密封防护罩,防止风雨及灰尘侵入。而风机须是离心式。g)隔尘网

隔尘网须采用易于清洗或整理的种类,及不可使用提供养料给细菌或助长有机物生长之物料。

h)控制

控制须是原厂提供,设有恒温器,在厂内预先装嵌及测试之优质设备,并可与EMCS系统相容。

i)冷媒管

全部的冷煤管须配有保温材料保护。j)冷凝水管

i.冷凝水管须配有适当的保温材料防止有水滴在冷凝水管表面出现。ii.冷凝水管须接至图中指定位置或其它认可位置。1.3

施工

a)施工前施工方勘察现场后画出空调管线和凝结水管安装图。

b)在指定的位置安装有关分体机和相连的附属设施,并须预留足够的维修和操作空间;并提供所需的承托吊架。

c)现场装饰相关工序前凝结水管、冷媒管必须先预埋到位。

d)凝结水管必须为白色PVC管。室内机冷凝水软管能正好插入并封胶处理。e)待装修结束后再安装室内外机。

2、风管机

2.1技术要求

a)满足1项的全部要求。

b)施工前勘察现场后按甲方要求设计出管线、电气接线、液晶温控板、检修孔图。c)装修吊顶前安装完室内外机及管线、凝结水管及液晶温控板预埋管、盒。电源管线预埋至室内强电箱。

分体空调机 第3篇

关键词:空调;凹槽;室外机;热环境

一、分体式空调室外机安装背景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空调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数量都在稳步上升,并且空调已经成为提高房间舒适程度的重要工具,基本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拥有空调的数量从2000年的30.8台上涨到2009年的106.8台,在上海、浙江、广东这些地方平均每家大约拥有两部空调。而伴随着家电下乡、国家节能补贴等各种政策的出台,农村居民拥有空调数量也不断上升,住宅建筑的空调需求持续上涨。而分体式空调既不需占用大量的空间,也不要复杂繁琐的安装过程,因此得到多数用户的喜欢,从而获得广泛的应用。数据表明,分体式空调在2005年全部空调销售量的占比达到77.32%。空调的大量应用带给了居民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能耗的增加。调查显示,我国的城镇住宅在2004年的空调总能耗是256亿kwh,到了2008年,更是达到了400亿kwh。同时,在《住宅设计规范》中指出:当最热月的室外温度平均大于等于25℃的时候,每套住宅中都应该有预留的安装空调的空间。室外机和室内机两部分组成了分体式空调,而室外机的安装会直接影响空调的运行效果。当室外机的安装环境狭小时,冷凝器周围的环境会偏离轨道,致使室外机的散热收到阻挡,从而空调的运行性能就会大打折扣。研究表明:当室外机的进风温度每升高1℃,系统的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就会降低大约3%,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空调的正常运转。因此,正确认识室外机周围热环境的影响,对降低空调的能耗,提升空调的效率,实现建筑节能有重大意义。

二、室外机的安装方式

分体式空调大多有专用的室外机安装位置,主要是在建筑立面上,室外机的安装具体有下面几种安装方式:

1、凹槽式

考虑到建筑的整体美观,建筑设计者通常会用铝合金百叶的结构来遮挡室外机,将室外机安装在建筑凹槽的结构里面,这样就会让建筑的立面相对平整。但是这样室外机的散热就会比较差,大多会由室外机和百叶、墙体的远近来决定。

2、挡板式

这种安装就是规范大致的安装位置,直接在室外机的上下左右装上挡板,建筑立面外凸出挡板。这种方式会在一定范围内弱化室外机在视觉上的注意力,让挡板的构成占视觉的主导,比较美观。可这样会不便于室外机的遮挡,多台布置时会有一定的影响。

3、假阳台式

假阳台式就是仿造阳台造型,设计出空调室外机的安装机位。用栏杆做装饰,在水平底板上放置室外机。这样的方式比较常见,并且,这种安装既可以让建筑立面丰富,也能让室外机的散热更加有利。

4、外露式

外露式,也可以叫裸装式。就是不在四周设置任何遮蔽物,使用钢结构的支架直接在建筑立面上安装室外机。这种安装在新的建筑立面上比较少见,因为这样的布置没有整齐对称的美感,并且风吹日晒雨打会氧化支架的结构,影响路人的安全,现在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

5、遮罩式

这种就是类似防盗网,将室外机直接用装饰性的空调罩遮蔽。一般就是在自己的内院或者附近地面,直接用铝合金框架架在空调四周。由于空调品牌多种多样,安装位置也不同,建筑设计者从整体美观考虑多数会遮挡隐藏室外机,这样就会使室外机排风不畅,温度过高,制冷性能大打折扣。

三、室外機散热的影响因素

空调室外机散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室外环境、建筑构造、防风雨百叶、安装方式、机型选择、风压以及朝向等等。下面我们主要讲前四种:

1、室外环境

室外机安装在建筑凹槽里时,室外风速对其运行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室外风速加大,空调的部分热气流就会被阻挡,难以吹出,从而形成漩涡,致使回风口处被迫吸回这部分热气流,热量就会聚集在凹槽里,室外机的散热就会收到阻碍。但是,当室外的风速达到某个点时,室外机的冷凝器会更容易吸入室外风,这样就会更利于室外机的散热。同济大学的杭寅有这样一组实验,使用Airpark软件和CFD方法来模拟空调室外机的气流,研究室外机周围热环境随着不一样的室外风速而产生的不同的变化。结果表明:气流与室外风速的影响不大。在室外的风速是3米每秒时,室外风阻挡了出风口处的气流,但室外风进入吸风口更简单,这个时候空调室外机的运行并没有受到室外风的干扰。

2、建筑结构

空调的散热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的结构,当建筑结构太过狭小的时候,会使空调的回风受阻,导致空调不能正常运转。并且,对于高层多层的住宅用户,建筑者往往会为了建筑的整体好看让空调的室外机以左右一致或者上下对齐的方式来布置。这样,在温度高的夏天,当多台空调同时运转散热时,周围的环境温度就会集中升高。当热空气就会往上跑,就会让高楼层的住户周围的环境增高,上面的设备缺乏冷空气,为了达到同样程度的制冷效果,就会消耗掉更多的电力,也会影响到空调的运转。T.T.Chow有一个详细的解析关于建筑中室外机的热聚集效应。他用CFD技术模拟高层住宅建筑,研究安装在建筑物凹口的室外机散热情况数值。分析了20层多台室外机的散热程度,对不同的排列安装方式进行比较,都说明了建筑结构对空调室外机的散热影响。

3、防风雨百叶

百叶,也说格栅,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够美观,符合建筑设计师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很容易形成热集聚,影响空调室外机的散热。室外机的放出的气流温度是比环境温度高的,并且,气流温度是向上升的。当使用百叶把室外机封闭后,如果百叶开度向下,开口较大时,百叶会减低热气流的流动速度,且被强制向下的热气流会导致冷凝器的温度上升,进风温度也会升高,这样就会使室外机更难散热,甚至出现压缩机停机的状况。美的公司有过一个实验,发现当百叶的开度是45℃的时候,室外机的进风温度会在35.8℃到38.3℃之间。因此,对多楼层的室外机安装来说,夏季百叶的向上开度是45℃的室外机运行环境比向下开度45℃的运行环境更优。当然,这里的百叶还要考虑防雨的问题,因为向上开度的百叶会让雨水直接流进室外机里。

4、室外机安装排列的方式

室外机的安装排列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安装排列方式对室外机的散热会有不同的影响。假使若干空调室外机都安装在屋顶或室外其他机位的时候,室外机之间的间隔太小,就会使室外机的通风范围变窄,这会影响空调性能的运转,影响室外机的散热。大连理工大学的张剑使用CFD模式,分析3台室外机不一样的排列位置下的换热过程。结果表明,室外机和室外机间的间隔最小是0.2m,室外机四周的竖直壁面和进风那面的最大间隔是0.8m。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对室外机的散热有着不同大小的影响,合理摆放好间距,才能让室外机更好的散热,空调系统更好的运行。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探讨,有一个很明显的结论:空调设备的制冷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体式空调室外机的散热。因而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和空调安装时,就一定要充分考虑空调安装的室外环境、建筑的整体结构、防风雨百叶的开口方式以及室外机怎样更好的安装排列,从而使空调系统的寿命更长、使用能耗更小,提高室外机的运行能效。

参考文献:

[1] 周德海,绍晓亮,张晓灵等.分建筑凹槽中室外机周围热环境的数值模拟[J]. 广州大学学报,2010.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噪音分析及改善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条件下, 空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渐渐扮演了一种不可替代的角色。而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较易产生噪音, 因此对于其噪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工作原理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是窗式空调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由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构成的, 由于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装置, 而称之为“分体”, 又因为室内机组可以挂在墙壁上, 而称之为“挂壁式”, 其工作原理与窗式空调器相同。室内机组和室外的连接方式是由两个粗细不同的铜管相连, 粗的一根为气管, 细的一根为液管, 统称为配管。电路由室内机端子和室外机端子通过电缆连接。挂壁式空调器与窗式空调器一样, 也分为冷风型及利用热泵、电热泵辅助电热的冷暖风型两种。

挂壁式分体空调一般采用多功能液晶显示室内温度等, 采用有线或无线遥控技术, 以及微电脑控制的独立抽湿功能装置。冷风型与冷暖风型空调器的区别, 主要是在室外机组中, 冷暖风型多安装在一个化霜温控器及一个四通电磁换向阀继电器电路。

挂壁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结构, 主要包括换热器、自动风向系统、贯流风扇及电动机、排水系统等组成, 如图1。换热器, 用于冷却 (或加热) 室内空气。贯流风扇及电动机完成室内空气的循环。与窗式空调器离心风扇相比, 贯流风扇叶片数目多, 转速低, 因而在保持总送风量不变的情况下, 噪声有明显降低。自动风向系统又称摇风机构, 它是为使空调器向室内送风均匀、舒适而设置的。室内机组配置自动上下摆动的送风百叶, 由一台微型电机带动并由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导向器可按左、中和方向对风向手动调整, 以满足舒适性的需要。

1, 2, 6, 7.侧面板;3.顶框;4.内壁夹板;5.卷形板;8, 11, 12.底板;9, 10.标牌;13.过滤网;14, 15.进气格栅;16, 17.保护板室外机组主要是主要包括全封闭式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轴流风扇及电动机等

在室外机组侧面管路上有两个阀, 一个是两通阀和室内机的液管 (细的一种) 连接, 另一个是三通阀和室内机的气管 (粗的一种) 连接, 三通阀中有一个维修口可以抽真空和加制冷剂。由于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一般在1860-4300W之间, 容量小, 故其室外机组均为单个风扇类型。

2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噪音的产生原因

2.1 贯流风机气动噪声

贯流风机具有结构紧凑、质量流量大的特点, 广泛的应用于分体关闭时空调器中, 然而其复杂的结构, 一方面, 决定了贯流风机的结构丰富, 同时也给贯流风机的系统分析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贯流风机的气动噪声, 是由于气流与贯流风机固体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主要包括离散噪声和宽频噪声两种。

1.风扇;2.风扇电动机;3.熔丝;4.支架;5.电动机保护器;6、7.继电器;8.运转电容器;9.压缩机保护器;10、11.端子座;12.电动机保护器;13.压缩机;14.运转电容器;15.弹簧热控开关.

2.2 叶片沿叶展方向变形

当分体挂壁式空调器中的叶片发生沿叶展方向的变形, 将会造成叶片中部沿弦长方向的横基面变得相对平直, 与此同时, 增大了叶片的攻角, 所以, 相对于平直度饿叶片, 叶展方向变形的叶片将会更加容易长生叶背方向的气流分离, 进一步造成叶删分离气流, 造成了噪声的增加。叶片沿叶展方向的变形越严重, 噪声也会越大。

2.3 叶片挠度过大

叶片的挠度过大, 将会造成叶片的变形现象, 主要为叶片沿叶展方向的变形, 将会直接造成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外机的噪音。因此, 叶片挠度过大, 也是影响分体过挂壁空调器噪声产生的因素。

2.4 内部管路振动大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管路振动的噪音, 主要来源就是连接压缩机的管道振动, 是由于压缩机的振动, 带动了内部管路的振动。具体地说, 压缩机振动会产生激振力, 通过压缩机的支撑部分, 会传递给内部管路, 产生了二次振动, 造成了内部管路振动大。

2.5 压缩机噪音大

压缩机噪音大是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外机噪声的主要来源, 主要包括电机传出的电磁噪声和转子转动的机械噪声, 它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空调整体产生的噪声。压缩机的噪音大小, 与压缩机内部和外部相连的传递部件的特性有关, 也与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3 解决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外机噪音的改进方法

3.1 对不等距叶片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

在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中, 由于叶片尾迹和蜗舌之间的强烈周期性作用, 造成了空调器离散噪声。通过对不等距叶片的分析和优化设计, 能够有效降低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外机噪声。可以采用不等距布置叶轮叶片的手段, 分散空调器的噪声, 从而降低总的噪声级。

3.2 进行叶片挠度的测量和矫正

叶片挠度过大, 将会引起叶片的变形, 进而增加了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整体运行噪声。叶片挠度的测量, 通常是将成品叶片中, 随机选取3片叶片样品, 进行挠度情况的测量, 可以得出单个叶片的变形程度。对叶片挠度的测量和矫正, 能够及时发现成品叶片中存在的问题, 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影响。

3.3进行相关的噪音实验, 改善空调器性能

针对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噪声问题, 可以采用有效的噪音实验, 测试及分析噪声缠身的原因, 进而改善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性能。现阶段, 人们对空调器噪声针对方法主要有:传递函数分析、振动分析、声功率普分析和压力脉冲分析等。噪声实验中, 根据相关的规范进行标准点的选取, 以标准点测试的声压级衡量噪声的大小。

3.4 空调器的包装采用吸音材料

吸音材料大多为疏松多孔的材料, 其吸声机理是声波深入材料的孔隙, 且孔隙多为内部互相贯通的开口孔, 受到空气分子摩擦和粘滞阻力, 以及使细小纤维作机械振动, 从而使声能转变为热能。这类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一般从低频到高频逐渐增大, 故对高频和中频的声音吸收效果较好。分体挂壁式空调器中的包装采用吸音材料, 能够更多的空调噪音, 进而起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3.5 压缩机本体隔音

在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设计中, 要积极引进新的材料, 用隔音材料代替压缩机传统的本体材料, 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缩机的噪声。由于压缩机生产厂家没有设计出低噪声的压缩机, 因此, 只能采取隔音材料的方式, 被动的降低压缩机本体的噪声。

4 结语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是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空调器。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噪声来源, 主要包括贯流风机气动噪声, 叶片沿叶展方向变形, 叶片挠度过大, 内部管路振动大, 压缩机噪音大。通过对不等距叶片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 进行叶片挠度的测量和矫正, 进行相关的噪音实验, 改善空调器性能, 空调器的包装采用吸音材料, 压缩机本体隔音, 能够有效的减少和解决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外机噪音。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结合噪音产生的原理以及消除方法, 系统的阐明了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出现噪音的原因, 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希望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噪音分析及改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邵双全, 卢大为, Jeon Won-Ho.空调室内机贯流风扇流动噪音的仿真研究[J].制冷学报, 2012, 03:09-13.

分体空调机范文

分体空调机范文(精选4篇)分体空调机 第1篇分体式空调是在窗式空调的基础上, 把冷凝器组 (压缩机、冷凝器、轴流风机、四通换向阀、强电...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