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放射科报告单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放射科报告单范文(精选8篇)

放射科报告单 第1篇

莱阳市中医医院影像科

诊断报告

检查ID: 0 报告日期: 2013-05-16

═════════════════════════════════════════ 姓名:性别:年龄:登记日期:2013-05-16 科别:住院号:病房:床号:

════════════════════════════════════ 检查部位: 正侧位CR 检查方法:

影像所见:

印象:

报告医师: 于涛 审核医师:

═════════════════════════════════════════备注:本报告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任何证明.未经医师亲笔签名无效.NO:

放射科报告单 第2篇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由进修或实习医师所填写的申请单,必须由带教或患者主管医师审核并签名。

2.摄片检查、透视检查应分开填写申请单;不能同时在同一申请单上填写。CT检查应在CT专用申请单上填写。

3.急诊或需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注明“急”字。患者不能站立,敷料不能去除,患者不能移动,需到病室检查或需特定体位摄片等, 应在申请单上注明。复查者应注明前次检查X线号(CT号)。

4.申请单应简明书写病历摘要,前次检查所见,临床诊断,检查部位、方位及目的。门诊及为重患者申请单上必须注明患者的联系方式。

摄片及放射透视检查报告单的书写

1.检查报告单必须逐项填写,一般项目、X线片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必须填写清楚;检查医生签全名或盖印章。2.报告内容

(1)检查部位、范围、方法与过程(具体写出本次检查包括的解剖部位,照片的大小与张数;造影剂的名称、浓度、计量、注射方法、投照时间及方位;检查是如何进行的,说明检查次序的先后)。

(2)X线的发现及解释,按系统如实描述病变形态、数目、大小、位置、密度、结构、边界以及与周围关系等所有异常,同时提出重要的正常部分。

(3)X线诊断(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以及建议。

3.报告单必须认真审核无误后方可发出,透视报告可写在透视单或门诊病历上。

CT报告单的书写

1.检查报告单必须逐项填写,一般项目、CT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必须填写清楚;检查医生签全名或盖印章。2.报告单内容:

放射性左下肢长期水肿1例报告 第3篇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38岁。发现左大腿中部1包块1年余于1988年10月7日入我院五七分院治疗, 在门诊体检时考虑软组织纤维肉瘤, 当时一般情况较好, 既往身体健康, 其家族成员无肿瘤病史。入院当时体检:自动体位,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巩膜不黄, 双侧瞳孔直径:3 mm, 对光反射正常, 鼻通畅, 双耳听力佳, 咽部微充血, 颈软, 气管居中, 双侧乳腺无异常, 胸廓对称, 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 心音中等, HR:75次/min, 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不肿, 左大腿前中部触及1包块, 6 cm5 cm4 cm, 形状不规则, 质地硬, 无压痛, 局部无红肿、隆起, 无波动感, 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入院时诊断:左大腿纤维肉瘤?次日行左大腿肿瘤穿刺活检术, 活检结果为左大腿纤维肉瘤。经术前准备, 1988年10月11日行左大腿肿瘤切除术。将左大腿肿瘤及周围组织切除, 术后病理报告为左大腿软组织腺泡状肉瘤, 术后于1988年10月22日出院。1988年10月26日到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 1988年10月28日12月9日在该院放射治疗科放疗, 对左大腿肿瘤区及其周围外5 cm~10 cm处行放疗, DT:6 000 Gy/30f, 放疗后出院。自从放疗结束后起, 患者左下肢水肿, 开始表现为手术切口至膝关节以上部分软组织水肿, 不痛, 局部无红肿、无压痛, 稍感局部胀痛, 行走时牵拉痛, 能耐受。摄X线片, 未发现异常, 局部检查未发现异常软组织块影, 血管变硬, 弹性差, 管径变细。一直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 口服活血化瘀药物也无效。2009年7月起下肢水肿有所增加, 小腿出现水肿, 2011年7月水肿由小腿发展至左踝和左足背部, 不痛, 行走时稍感胀痛和牵拉不适, 对睡眠有所影响, 左侧翻身不便。考虑其放疗后大腿横截面整体软组织纤维化, 血管纤维化变细所致, 患者现除康复科治疗外, 仍予以中药活血化瘀支持对症治疗。

2 讨论

软组织肉瘤50%~60%发生于肢体部位, 但由于其80%的病灶不表现出疼痛等症状, 因此, 一般不能引起患者重视, 50%的患者在确诊时瘤体已大于5 cm, 而其中一半已超过10 cm, 约10%的病灶已明显侵犯大的血管和神经, 难以治愈[1]。对软组织肉瘤的治疗, 多主张手术切除肿瘤, 然后放疗, 对于肢体和躯体大部分软组织肉瘤, 尤其位置较深, 直径大于5 cm, 组织分化中至高级的患者, 首先推荐保肢局部扩大切除术, 辅助以放射治疗, 对于手术边缘, 手术边缘无癌组织 (RO) 或手术边缘可见癌组织 (RI) 者均可获80%~90%的5年局部控制率[1]。该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加放疗后存活23年余, 疗效较好。但是, 由于其放疗范围广大, 剂量高, 放射性损伤也较重, 软组织放疗后由于放射量较大, 其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均是不可逆的, 血管弹性无法恢复, 纤维化的肌肉组织也无法修复, 而且随着年龄增大, 血管变细变窄, 循环障碍逐渐加重, 因此, 该患者左下肢长期水肿, 而且逐渐加重。该患者的病程发展过程提示, 对肢体放疗时, 不宜对肢体整个横截面全面放疗, 要保留一定血流通道组织。否则会引起远端肢体血液回流障碍, 远侧段肢体水肿, 机能下降, 影响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皮肤放射性溃疡16例报告 第4篇

【关键词】放射性溃疡;皮瓣移植

【中图分类号】R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510-02

战争时核爆炸放射性落下灰沾染皮肤以及临床放疗时照射野受到一次或多次超剂量照射均可造成皮肤放射性损伤。研究此类患者的治疗,对未来战争中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员以及和平条件下事故性照射致伤的伤员救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我科自1988年12月以来收治各类射线所致急、慢性皮肤损伤患者16例,采用游离植皮及皮瓣移植等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9-71岁。受伤原因:因肿瘤行放射治疗15例,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深部X线照射致伤1例。16例溃疡部位分布见表1。创面最小0.5cm×0.5cm,最大14cm×18cm。溃疡周围均有面积不等皮肤充血、变硬、色素沉着的瘢痕变性区,溃疡表面脓苔,边缘不规整。溃疡疼痛和皮肤瘙痒程度不等。16例患者溃疡形成时间均在0.5-1年。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患者入院后视情况予全身支持治疗,注意静脉及胃肠道营养的补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实验以指导用药。常规行溃疡组织病理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癌肿复发或溃疡癌变。本组患者治疗方法见表2。

本组创面一期愈合12例,占75%。2例因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皮瓣下感染,形成窦道,经清创、换药治愈。2例游离植皮创面皮片成活欠佳,经换药再次植皮上皮化。16例患者随诊8个月-15年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溃疡无复发。

2 讨论

放射性溃疡系因局部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受伤组织细胞的酶及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均受到影响。受损局部血管内膜发生炎性水肿,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局部血供障碍,组织细胞缺血坏死所致[1,2]。

皮肤放射性损伤分为急性及慢性[3]。射线作用于皮肤后很快出现红斑、脱毛、水疱甚至溃疡,这些都属于急性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变性。慢性皮肤损伤以真皮为主,真皮明显纤维化及透明性变,表皮呈萎缩性和增生性病理改变。常因外伤或搔抓后病损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经久难愈。部分病例系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偏深,未很好治疗,溃疡长期不愈,发展为慢性溃疡。一旦溃疡形成,大多数都需手术治療。有些病例未作彻底治疗,结果溃疡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乃至数十年。

对溃疡较表浅,基底软组织丰富或肉芽新鲜者可皮片移植覆盖创面,但这种情况较少,本组3例植皮患者一次手术愈合仅占33.3%,66.6%的病例溃疡复发。对溃疡面积较小,周围组织活动度良好者应首选切除缝合,但此种病例亦不多。应该说,修复放射性溃疡,理想的方法是带血晕的皮瓣组织移植。对严重的放射性溃疡,创面较深者,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明确诊断,手术前应做病理检查,排除原发肿瘤复发和放疗引起癌变可能。②受照射的溃疡及周围病损组织必须尽可能广泛切除。③清创后创面用血运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对严重放射性溃疡,如果累及骨质应将死骨清除至有活跃渗血为止。如果损伤范围涉及大血管、神经甚至脏器,可采用姑息性清创,只将表面上午坏死组织刮除即可,然后以肌瓣、肌皮瓣填充。这样可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酶和抗体,以达到所谓“生物切除”,增强修复能力,也能使溃疡完全愈合[4]。但对溃疡四周,尤其是皮肤和皮下组织一定要扩大切除致正常组织,否则伤口愈合不良,拆线后易发生皮瓣与创缘裂开等并发症。

X线照射可诱发癌变,对皮肤放射性溃疡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以使癌变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本组1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未癌变。

参考文献:

[1] 孙以善等.放射性溃疡的整形外科治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5,1(1):47.

[2] 程天民主编.创伤战伤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285-377.

[3] 黎螯主编.烧伤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9.

放射科报告 第5篇

骨折内固定术后现复查:

段骨折折远端对位对线良好;折处见骨痂生长影及内固定钢板、钢钉影;内固定钢板、钢钉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其它:未见异常。

段骨折行石膏外固定术后

原诊段骨折行石膏外固定术后

“现复查:段骨折;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可见外固定石膏托影;软组织未见肿胀;其它:未见异常。骨肿瘤术后改变

原诊骨肿瘤术后现复查:

骨骨质部分缺如;未见明确骨质疏松、破坏及增生现象;软组织正常;其它:未见异常。

关节置换术后改变。

原诊关节置换术后

现复查:置换关节位于关节腔内;未见明确松脱及折断现象;未见明确骨质疏松、破坏;周围软组织见斑片斑点状密度增高钙化影;其他:未见异常。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改变。

原诊脊柱侧弯矫形术后

”现复查:脊柱呈反S形弯曲,见内固定钢板、钢钉影,内固定钢板、钢钉未见明确松脱、折断现象;各椎体、附件、椎间隙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左股骨头缺血坏死截骨内固定术后改变。原诊左股骨头缺血坏死截骨内固定术后

”现复查:左侧股骨头变扁;左侧股骨头见小囊状骨质破坏区,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左侧髋关节关节间隙变窄;左股骨粗隆下方见模糊之密度增高线;折处见骨痂生长影及内固定钢板、钢钉影;内固定钢板、钢钉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其它:未见异常。

颈椎病术后。原诊颈椎病术后

“现复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颈5-7椎体见内固定钢板、螺钉影,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第5-7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5/6椎间隙狭窄;其它:未见异常。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原诊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 现复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颈5-7椎体见内固定钢板、螺钉影,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第5-7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5/6椎间隙狭窄;其它:未见异常。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

原诊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

现复查:腰椎生理曲线变直,椎列连续;第1腰椎椎体呈前窄后宽楔形变,被压缩约1/5;椎体皮质断裂,以前侧上部明显;右侧腰大肌稍向外突,边缘欠清;见内固定钢板,钢钉影,未见明确松脱、折断现象;与上片(0-00-00)相比,第1腰椎椎体压缩比前明显减小;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第5腰椎滑脱行钢板内固定术后。

2、腰椎退行性变。

原诊第5腰椎滑脱行钢板内固定术后

”现复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椎列至骶骨处不连续,第5腰椎以上椎体向前移约0.5cm;见内固定钢板影,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腰椎骨质普遍疏松;第3--5腰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第5腰椎/第1骶骨椎间隙呈前后等宽状变窄;第5腰椎/ 第1骶骨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其他:未见异常。

1、腰4/5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

2、第4、5腰椎退行性变。

原诊腰4/5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

”现复查: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4、5椎板部分缺如;腰4、5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4/5 椎间隙呈前后等宽,其相应椎体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正常;其它:未见异常。右髋关节退行性变。

右髋关节关节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以股骨头及髋臼外上缘明显;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及股骨头边缘部见小囊状透光 区,边缘清晰,部分硬分;关节间隙变窄,以内侧及外上侧明显;其它:未见异常。左髋关节退行性变。

左髋关节关节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以股骨头及髋臼外上缘明显;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及股骨头边缘部见小囊状透光 区,边缘清晰,部分硬分;关节间隙变窄,以内侧及外上侧明显;其它:未见异常。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构成双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狭窄,未见明确游离体;周 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构成右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狭窄,未见明确游离体;周 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颈椎固定术后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颈5-7椎体见内固定钢板、螺钉影,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第5-7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5/6椎间隙狭窄;其它:未见异常。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

原诊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

”现复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颈5-7椎体见内固定钢板、螺钉影,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第5-7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5/6椎间隙狭窄;其它:未见异常。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

原诊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

现复查:腰椎生理曲线变直,椎列连续;第1腰椎椎体呈前窄后宽楔形变,被压缩约1/5;椎体皮质断裂,以前侧上部明显;右侧腰大肌稍向外突,边缘欠清;见内固定钢板,钢钉影,未见明确松脱、折断现象;与上片(0-00-00)相比,第1腰椎椎体压缩比前明显减小;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第5腰椎滑脱行钢板内固定术后。

2、腰椎退行性变。

原诊第5腰椎滑脱行钢板内固定术后

”现复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椎列至骶骨处不连续,第5腰椎以上椎体向前移约0.5cm;见内固定钢板影,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象;腰椎骨质普遍疏松;第3--5腰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第5腰椎/第1骶骨椎间隙呈前后等宽状变窄;第5腰椎 /第1骶骨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其他:未见异常。

1、腰4/5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

2、第4、5腰椎退行性变。

原诊“腰4/5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

”现复查: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4、5椎板部分缺如;腰4、5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4/5椎间隙呈前后等宽,其相应椎体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正常;其它:未见异常。右髋关节退行性变。

右髋关节关节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以股骨头及髋臼外上缘明显;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及股骨头边缘部见小囊状透光 区,边缘清晰,部分硬分;关节间隙变窄,以内侧及外上侧明显;其它:未见异常。左髋关节退行性变。

左髋关节关节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以股骨头及髋臼外上缘明显;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及股骨头边缘部见小囊状透光 区,边缘清晰,部分硬分;关节间隙变窄,以内侧及外上侧明显;其它:未见异常。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构成双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狭窄,未见明确游离体;周 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构成右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狭窄,未见明确游离体;周 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构成左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狭窄,未见明确游离体;周 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双侧膝关节退行性变。

构成双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未见明确狭窄,未见明确游 离体;周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右侧膝关节退行性变。

构成右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未见明确狭窄,未见明确游 离体;周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左膝关节退行性变。

构成左膝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未见明确狭窄,未见明确游 离体;周围软组织未见明确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右足跟骨骨刺。

右跟骨后缘、下缘骨质硬化;下缘见骨刺形成;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左足跟骨骨刺。

左跟骨后缘、下缘骨质硬化;下缘见骨刺形成;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左侧股骨颈骨折。

2、左侧耻骨上支骨折。

3、右侧骶髂关节脱位及骨折。

右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间隙上缘及下缘分别见小骨片,骨盆变形,左侧耻骨支结构不连,左侧股骨颈变短,骨结构紊乱,骨 密度增高。关节对位关系正常。骶尾骨结构未见异常,其余未见特殊。右肩关节前脱位。

右肱骨头向内下移位,肱骨头位于喙突下;其它:未见异常。左肩关节前脱位。

左肱骨头向内下移位,肱骨头位于喙突下;其它:未见异常。右髋关节先天性脱位。

右股骨头向外上方脱出,不位于内下区(Perkin氏方格),申通氏(Shenton)线不连续;股骨头骨骺稍小,不规则;髋臼顶发肓不良,髋臼角加大;其它:未见异常。

左髋关节先天性脱位。左股骨头向外上方脱出,不位于内下区(Perkin氏方格),申通氏(Shenton)线不连续;股骨头骨骺稍小,不规则;髋臼顶发肓不良,髋臼角加大;其它:未见异常。右髋关节后脱位

右股骨头向外上脱出,股骨内收。其它:未见异常。右髋关节前脱位。

右股骨头向内下脱出,股骨外展。其它:未见异常。右髋关节中心脱位

右股骨头通过髋臼底进入盆腔,骨盆内见少许骨碎片;其它:未见异常。左髋关节中心脱位

左股骨头通过髋臼底进入盆腔,骨盆内见少许骨碎片;其它:未见异常。左髋关节后脱位。

左股骨头向外上脱出,股骨内收。其它:未见异常。左髋关节前脱位。

左股骨头向内下脱出,股骨外展。其它:未见异常。

右腕月骨脱位

右腕月骨于正位片:头月骨关节间隙消失;

侧位片:月骨向掌侧移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腕月骨脱位。

左腕月骨于正位片:头月骨关节间隙消失;

侧位片:月骨向掌侧移位;其它:未见异常。右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构成右下尺桡关节之尺骨向下、外稍移位;关节间隙增宽;各骨未见明确骨折;软组织未见肿胀;其它:未见异常。左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构成左下尺桡关节之尺骨向下、外稍移位;关节间隙增宽;各骨未见明确骨折;软组织未见肿胀;其它:未见异常。右肘关节后脱位。

右肘关节之尺桡骨向后移位,且向外稍移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肘关节后脱位

左肘关节之尺桡骨向后移位,且向外稍移位。其它:未见异常。

颅骨纤维结构不良。

颅中窝、颅前窝、颅底及额骨骨质结构增粗,肥大及密度不均增高;见多圆形呈梅花瓣状透亮区,其内散在条索状骨纹和致密 斑点影;右眼眶受压变小,额窦受压消失;鼻中隔受压向左移位,前组筛窦受压模糊;其它:未见明显异常。强直性脊柱炎(早期)

两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不规则;关节附近骨质疏松,见斑点状及小囊状骨质破坏区及少许骨质增生硬化影;关节间隙未 见狭窄;软组织未见肿胀;其它:未见异常。两侧致密性髂骨炎。

两侧骶髂关节之髂骨侧见半月状骨质增生密度增高影,以中下部明显;关节间隙未见明确狭窄;软组织未见肿胀;其它:未见 异常。

右肩关节周围炎。

右肩关节组成各骨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冈上肌附着点见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左肩关节周围炎。

左肩关节组成各骨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冈上肌附着点见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左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左侧胫前结节见游离小骨片,大小约0.1x0.2cm;局部骨密度不均,见密度减低区;胫骨结节下方与骨干轻度分离;局部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异常。双手类风湿性关节炎。

左右手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邻近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不整,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骨质破坏区;关节间隙 狭窄;以食、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呈半脱位状;各腕骨骨质疏松,边缘不清,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骨质破坏区;其它: 未见异常。

双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

左右手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邻近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不整,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骨质破坏区;关节间隙 狭窄;各腕骨骨质疏松,边缘不清,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骨质破坏区;其它:未见异常。左肱骨慢性骨髓炎。

左侧肱骨骨干增粗变形,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上段可见一骨脓腔形成,骨皮质菲薄,可见一透亮骨折线。其它:未见异常。考虑左肘慢性关节炎。

构成左肘关节各骨关节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关节面光整,未见明确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关节间隙狭窄;周围软组织未见明确 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右手类风湿性关节炎。

右手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邻近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不整,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骨质破坏区;关节间隙狭 窄;以食、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呈半脱位状;各腕骨骨质疏松,边缘不清,见斑点状及小囊状密度减低骨质破坏区。

痛风性骨关节炎

双足、双手软组织肿胀,靠近小关节处见类圆形小结节影;各小关节周围见大量边缘锐利的小囊状、穿凿样圆形骨缺损,骨缺 损区边缘翘起突出,以第1跖指关节内侧较明显;病灶周围骨质疏松不明显,部分骨破坏边缘致密,伴骨刺形成,区内见密度不均匀的斑点或斑片状高密度影;各末节指骨、趾骨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吸收,部分严重者骨形态改变;各指间关节见不同程度破坏、软骨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骨端骨硬化。右髌骨粉碎性骨折。

右髌骨粉碎性折断;见稍分离骨碎片影;右膝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髌骨粉碎性骨折。

左髌骨粉碎性折断;见稍分离骨碎片影;左膝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髌骨横断骨折。

右髌骨见一横行骨折线影;折上部髌骨向上移位;右膝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

左髌骨横断骨折。

左髌骨见一横行骨折线影;折上部髌骨向上移位;右膝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Colles骨折。

右桡骨远端折断;折远端向桡背侧稍移位,两折端向掌侧稍成角,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茎突骨折;右腕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Colles骨折。

左桡骨远端折断;折远端向桡背侧稍移位,两折端向掌侧稍成角,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茎突骨折;左腕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尺桡骨干双骨折。

右尺桡骨干中1/3段双骨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不良;右腕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尺桡骨干双骨折。

左尺桡骨干中1/3段双骨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不良;左腕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侧Monteggia氏骨折。

右尺骨上1/3段折断;折远端向内后稍移位,桡骨头向前外方移位;两折端向外前稍成角;右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侧Monteggia氏骨折。

左尺骨上1/3段折断;折远端向内后稍移位,桡骨头向前外方移位;两折端向外前稍成角;左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尺骨干单骨折。

右尺骨中下段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不良;右肘、腕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尺骨干单骨折。

左尺骨中下段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不良;左肘、腕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耻骨骨折并耻骨联合分离

左右耻骨上下支折断;折内侧端对位对线尚可;耻骨联合宽约0.6CM;未见左右骶髂关节分离,双髋关节未见脱位;两髂骨及骶骨未见明确骨折;其它:未见异常。右耻骨骨折。

右耻骨上下支折断;折内侧端对位对线尚可;未见耻骨联合及左右骶髂关节分离,双髋关节未见脱位;两髂骨及骶骨未见明确 骨折;其它:未见异常。左耻骨骨折。

左耻骨上下支折断;折内侧端对位对线尚可;未见耻骨联合及左右骶髂关节分离,双髋关节未见脱位;两髂骨及骶骨未见明确 骨折;其它:未见异常。右跟骨粉碎骨折

右跟骨见多条骨折线,折端未见明显移位;右踝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肱骨上段骨骺分离

右肱骨上段骨骺稍分离;余骨未见明确骨折;右肩关节无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肱骨上段骨骺分离

左肱骨上段骨骺稍分离;余骨未见明确骨折;左肩关节无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肱骨外科颈骨折

左肱骨外科颈见一斜形透光骨折线影,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左肩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肱骨外科颈骨折

右肱骨外科颈见一斜形透光骨折线影;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右肩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肱骨髁间骨折

右肱骨髁间见“T或Y”形透光骨折线,骨折线达关节面;肱骨两侧髁稍分离;周围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异常。

左肱骨髁间骨折

左肱骨髁间见“T或Y”形透光骨折线,骨折线达关节面;肱骨两侧髁稍分离;周围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异常。右肱骨髁上青枝骨折

右肱骨髁上骨皮质轻微成角、皱折;侧位:肱骨远端“X”形致密线部分中断、折裂;周围软组织肿胀;右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肱骨髁上青枝骨折

左肱骨髁上骨皮质轻微成角、皱折;侧位:肱骨远端“X”形致密线部分中断、折裂;周围软组织肿胀;左肘关节未见脱位;其他:未见异常。右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

右肱骨髁上见一斜行、横行骨折线影;折远端向前移位约1/3,向后稍成角突出;周围软组织肿胀;右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 未见异常。

左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

左肱骨髁上见一斜行、横行骨折线影;折远端向前移位约1/3,向后稍成角突出;周围软组织肿胀;左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 未见异常。

右肱骨髁上伸展型骨折。

右肱骨髁上鹰嘴窝及上方见一由前下至后上骨折线影;折远端向后移位约1/3,向前稍成角突出;周围软组织肿胀;右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肱骨髁上伸展型骨折

左肱骨髁上鹰嘴窝及上方见一由前下至后上骨折线影;折远端向后移位约1/3,向前稍成角突出;周围软组织肿胀;左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肱骨内上髁骨折

右肱骨内上髁折断;内上髁稍分离,边缘不整;周围软组织肿胀;右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肱骨内上髁骨折

左肱骨内上髁折断,内上髁稍分离,边缘不整;周围软组织肿胀;左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肱骨外髁骨骺骨折

右肱骨外髁骨骺稍分离,骨骺形态、大小改变,骨骺边缘不整,见透光骨折影;周围软组织肿胀;右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

右肱骨远端外髁骨骺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

右肱骨远端外髁骨骺分离;侧位:肱骨远侧干骺端向前移位,尺骨切迹向后移位;周围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异常。

左肱骨远端外髁骨骺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

左肱骨远端外髁骨骺分离;侧位:肱骨远侧干骺端向前移位,尺骨切迹向后移位;周围软组织肿胀;其它:未见异常。

右肱骨干骨折

右肱骨干上1/3段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右肩、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肱骨干骨折

左肱骨干上1/3段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左肩、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股骨粗隆间斜型骨折。

右股骨粗隆间斜型折断;骨折远端向外上稍移位,折两端向外稍成角;右髋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股骨粗隆间斜型骨折

左股骨粗隆间斜型折断;骨折远端向外上稍移位,折两端向外稍成角;左髋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股骨粗隆下骨折。

右股骨粗隆下斜型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不佳;右髋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左股骨粗隆下骨折

左股骨粗隆下斜型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不佳;左髋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右股骨颈骨折

右股骨颈折断;骨折远端向外上稍移位,折两端向外稍成角;右髋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股骨颈骨折

左股骨颈折断;骨折远端向外上稍移位,折两端向外稍成角;左髋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股骨髁间骨折。

右股骨髁间见一呈“T或Y形”透光骨折线影,骨折线达膝关节面;内外髁稍分离;其它:未见异常。左股骨髁间骨折

左股骨髁间见一呈“T或Y形”透光骨折线影,骨折线达膝关节面;内外髁稍分离;其它:未见异常。右侧股骨股骨髁上骨折

右侧股骨股骨髁上横型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右膝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左侧股骨股骨髁上骨折

左侧股骨股骨髁上横型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左膝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右股骨粉碎性骨折

右股骨粉碎性折断;见稍分离骨碎片,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右膝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左股骨粉碎性骨折。

左股骨粉碎性折断;见稍分离骨碎片,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左膝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骨盆多发性骨折。

左右耻骨上下支及左右坐骨上下支折断;折内侧端对位对线尚可;未见耻骨联合、左右骶髂关节分离;两髂骨及骶骨未见明确 骨折;双髋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 右胫腓骨上1/3段螺旋形骨折

右胫腓骨上1/3段螺旋形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右踝、膝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左胫腓骨上1/3段螺旋形骨折

左胫腓骨上1/3段螺旋形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左踝、膝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胫骨平台后缘撕脱性骨折,膝关节后脱位,后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平台后缘见斑片状撕脱、稍分离骨碎片影;胫腓骨向后移位;其它:未见异常。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膝关节前脱位,前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髁间棘见斑片状撕脱、稍分离骨碎片影;胫腓骨向前移位;其它:未见异常。右桡骨小头骨折

右桡骨小头下方见横行透亮线;骨皮质不连续;附近有骨碎片;折远端对位对线可;右肘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锁骨骨折

右锁骨外1/3段折断;折外侧段向内下移位,折两端对线尚可;右肩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锁骨骨折

左锁骨外1/3段折断;折外侧段向内下移位,折两端对线尚可;左肩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右手中指近节指骨骨折。

右手中指近节指骨折断;折远端对位对线尚可;右手各关节未见脱位;其它:未见异常。

第1腰椎压缩骨折

腰椎生理曲线以第1腰椎为中心向后突;第腰椎椎体呈楔形被压缩约1/3;椎体皮质断裂,以前侧上部明显,见稍分离骨碎片影;两侧腰大肌稍向外突,边缘欠清;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左足跟骨粉碎骨折

左足跟骨见多条骨折线;折端未见明显移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足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左足第5跖骨基底部折断;折远端对线对位尚可;其余各骨骨质结构完整,未见明确脱位;其它:未见异常。左胫骨近端非骨化性纤维瘤。

左胫骨近端偏于外侧见大小约1.8x2.3cm的透亮区,边缘清晰,见硬化边,呈膨胀性生长,右肱骨上段骨囊肿。

右肱骨上段干骺端见一约4.0x3.8cm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周边见增白硬化边缘;病灶位于肱骨外侧部,横向生长稍明显,向外稍膨胀;外侧骨皮质见断裂,向内凹陷;其他:未见异常。左胫骨骨肉瘤。

左侧胫骨干骺端可见斑片状和棉花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骨干边缘似可见层状骨膜反应;余骨未见明确异常;关节间隙 未见异常。

右股骨下端骨软骨瘤

右股骨下端内侧见一宽基底骨突起;基底部骨皮质及骨小梁与母骨相连续;顶部密度稍低,呈菜花状,并见浓白钙化;病灶呈 背离关节生长;软组织未见肿胀;其它:未见异常。右手第一掌骨内生软骨瘤。

右手第一掌骨体部见类圆形骨破坏区,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晰,其内见点片状密度增高影,见硬化边,内侧骨皮质不连续;余指骨未见骨质增生及破坏;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右股骨下段骨巨细胞瘤

右股骨下端之骨端见多个囊状皂泡样骨质破坏区,病灶以后侧部明显,呈偏侧性生长,边缘无硬化;病灶横径大于纵径,关节

面尚连续;局部骨皮质变薄;未见明确钙化影;软组织未见肿胀;其它:未见异常。内生软骨瘤

左手中指中节指骨体部外侧见类圆形骨破坏区,呈膨胀性生长;其边缘骨皮质膨胀变薄,见一薄层骨质增生硬化现象;其内见 砂粒样密度增高影,内侧骨皮质不连续;余指骨未见骨质增生及破坏;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软骨肉瘤

左侧股骨上段大量骨质破坏,周围团组织肿大明显,其内见多处散在的点环状絮影,以外侧为著,余骨骨质未见异常。

胸1、3、4侧半椎体畸形

正位示脊柱呈反“S”形弯曲;胸1椎体左侧可见一短小的肋骨;胸1椎体右侧变扁,未见椎弓根及右侧肋骨;

颈胸段脊柱略向左侧弯,胸2椎体缺如;第3胸椎变扁,第4胸椎呈左宽右窄楔形变,相应椎间隙变窄,关节面模糊;

3、4胸椎右侧部分融合,仅见一个椎弓根、肋骨,肋骨短小;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生理曲线稍直,椎列连续;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部分突入椎间孔;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狭窄;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其它:未见异常。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生理曲线稍直,椎列连续;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狭窄;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颈椎退行性变

2、第4/

5、5/

6、6/7椎间小关节不稳

侧位示 颈椎生理曲线以第4/

5、5/

6、6/7颈椎间隙为中心向后突成角;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显正常;其他:未见异常。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第3-7颈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椎5/6椎间隙变窄;颈椎5/6椎间隙相应椎 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部分钩椎关节及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变尖;见斑点状、短窄条状、致密项韧带钙化影;其他:未见异常。

颈椎病(椎间孔型)

双侧第4/

5、5/6椎间孔变形、变小,第4--6颈椎体后缘及部分椎间关节突骨质增生突入椎间孔;颈椎4-7 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显正常;其它:未见异常。第4颈椎椎体不稳

颈椎椎列至第5椎体处不连续,第4以上椎体向前移位约0.3CM;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

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显正常;其他:未见异常。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呈“方形椎”;各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见竹节状骨桥形成;各椎弓小关节面模糊、粗糙;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面狭窄,骶髂关节髂骨侧骨质增白、硬化,其内见多个小囊状透亮影;其它:未见异常。

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 原诊“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

现复查:腰椎生理曲线变直;椎列连续;第1腰椎椎体呈楔形被压缩约1/5;椎体皮质断裂,以前侧上部明显;右侧腰大肌稍向外突,边缘欠清;见内固定钢板,钢钉影,未见明确松脱、折断现象;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第5腰椎滑脱行STB钢板内固定术后。

2、腰椎退行性变

原诊“第5腰椎滑脱行STB钢板内固定术后”现复查:

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椎列至骶骨处不连续,第5腰椎以上椎体向前移约0.2cm;见内固定之STB钢板影,未见明确松动及折断现 象;腰椎骨质普遍疏松;第3--5腰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第5腰椎/第1骶骨椎间隙呈前后等宽状变窄;第5腰椎/第1 骶骨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其他:未见异常。

第8、9胸椎结核。

胸椎生理曲线变直;第8-9胸椎骨质疏松,见斑片点状及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不清;两椎体呈楔形相嵌状,椎间隙变窄;局部见梭形软组织肿块影,呈弧形向两侧突出,内见斑点状密度增高钙化影;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第4、5腰椎退行性变。

2、未除外腰4/5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4、5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4/5椎间隙呈前后等宽变窄,其相应椎体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腰4、5椎轻度骨质增生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第4-5腰椎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余椎体、附件及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缘均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各附件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骨质疏松;各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腰椎4/5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腰椎4/

5、腰5/骶1椎间小关节骨质增生、增白,关节间隙变窄;前纵韧带见斑片状,短小条状密度增高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1、第4、5腰椎退行性变。

2、腰4/5椎间盘病损

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4、5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4/5椎间隙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腰椎退行性变。

2、腰5/骶1椎间盘病损。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5/骶1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5/骶1椎间隙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腰椎退行性变伴腰4/5椎间盘突出 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缘均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腰4椎体后下角上翘;各附件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腰4/5椎间隙呈前后等宽状狭窄,其相应椎体面见骨质增生硬化影;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腰椎多发压缩骨折。

2、腰椎退行性变。

3、腰椎骨质疏松。

腰椎生理曲度稍直;椎列连续;各椎体骨质密度减低,骨纹理稀疏,多个椎体呈楔形变;各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 增生影;其它:未见异常。第5腰椎峡部裂

腰椎双斜位: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边缘骨质变尖,无骨质破坏,各椎间隙不窄,第5 腰椎双侧椎弓峡部各见一透光线条状影,似“狗带项圈征”;其它:未见异常。

第5腰椎峡部骨不连,腰5椎体向前Ⅰ度滑脱

侧位示第5腰椎椎弓见一透光线条状影;腰5/骶1椎间隙变窄,腰5椎体向前滑脱约 0.3cm,(约移1/4); 其它:未见异常。腰椎骶化

第五腰椎横突肥大,右侧与骶骨形成假关节;其余椎体骨质结构完整,未见明确增生及破坏;椎间隙正常;其它:未见异常。

1、第5腰椎滑脱。

2、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至骶骨处不连续,第5腰椎以上椎体向前移约0.5cm;3--5腰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第 5腰椎/第1骶骨椎间隙呈前后等宽状变窄;第5腰椎/第1骶骨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其他:未见异常。

第12胸椎压缩骨折

胸椎生理曲线以第12胸椎为中心向后突;第12胸椎椎体呈楔形被压缩约1/3;椎体皮质断裂,以前侧上部明显,见稍分离骨碎片影;两侧腰大肌稍向外突,边缘欠清;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第1腰椎压缩骨折

放射科报告制度 第6篇

一、报告医师应认真核对申请单、片子的病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病床、门诊号、X线号、检查日期等)。

二、影像诊断报告应密切结合临床,报告书写应字迹清楚,各项内容填写准确,描写简明确切,最终报告意见应反应客观。书写报告中遇有摄片技术与临床症状有误时应主动与临床联系并及时处理,力求报告准确。急诊摄片可与临床医师一起作出初步诊断,但最终以正式书面报告为准。影像诊断报告需签字后方可发出。

放射科诊断报告 第7篇

住院号:放射号:373988

姓名:侯印发性别:男年龄:078Y

检查项目: HAND

检查记录:胸部正侧位片

检查所见:

胸廓对称,肺脏及肋骨未见异常。

印象:

胸廓对称,肺脏及肋骨未见异常。

建议:

请结合临床。

检查时间:2011-9-19

报告医生:耿炎审核医师:

报告时间:2011-9-19

放射科报告单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按WHO涎腺肿瘤组织学1991 年分类标准[5]中的恶性肿瘤逐个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和维普中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剔除重复文献和同一医院的重复报道,搜集到有完整资料报道的CSMTJ共52 例和来自本院确诊的10 例CSMTJ,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病理类型。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本组CSMTJ共62 例,男性33 例,女性29 例,年龄范围14~76 岁,中位年龄45 岁。病程7 d~10 年,平均1.78 年。40 岁以下28 例,40~60 岁26 例,60 岁以上8 例。发生于下颌骨39 例(其中34 例发生于下颌骨磨牙区及磨牙后区)、上颌骨23 例。其发生率上颌骨/下颌骨约为1∶1.7,且好发于下颌骨磨牙及磨牙后区,男/女为1.14∶1。首发症状:牙痛1 例、颌骨膨隆35 例、牙痛+嘴唇麻木1 例、牙痛+颌骨膨隆8 例、牙痛+嘴唇麻木+颌骨膨隆3 例、牙松动+颌骨膨隆1 例、嘴唇麻木+颌骨膨隆13 例;发病部位:下颌骨: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2 例、前磨牙区+磨牙区+磨牙后区3 例、磨牙+磨牙后区34 例;上颌骨:前牙区1 例、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1例、前磨牙区+磨牙区4 例、磨牙区13 例、磨牙区+硬腭区1 例、硬腭区3 例。

2.2 X线分析

CSMTJ的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根据影像学特征,将其分为以下4 型:①单囊型,11 例占17.74%,囊性透光影,呈膨胀性改变,有菲薄的骨皮质白线且无中断,边界清晰, 可见邻牙移位,牙根可呈钝性斜面状吸收;②多囊型(图 1),16 例占25.81%,骨性分隔均匀锐利,病变区常呈较均匀的卵圆形多囊透光影,多见颊或舌侧膨胀,可有牙根吸收,牙多无移位,病变边界较清楚可有硬化边;③“火焰”状型(图 2~4),12 例占19.35%,骨性分隔粗糙紊乱,病变区呈不均匀低密度影,边缘较模 糊,颊或舌侧可有膨 胀,有致密分隔 条纹穿过,这些分隔条纹呈直线或弯曲不规则状,使病变区表现为三角形、方形等形状,有时似网球拍的弦网,有的分隔向上走行似“火焰”状;④骨质破坏型(图 5),23 例占37.10%,局限的溶骨样改变,少数病例呈成骨样骨质破坏,边缘不整齐,边界模糊不清,可见牙根不规则吸收呈“脱鞘”状,可伴牙缺失,部分病例近牙槽突骨质破坏似牙龈癌的表现,多数病例颌骨膨胀不明显。

中心点远离根尖且位于颌骨破坏灶内,牙根平面牙槽骨基本无破坏。提示非牙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Thecentraloftumorisintheirregulardestructionofmaxillaandawayfrom apicalarea.Noobviousdestructionoccursinareaofcorrespondingalveolarbone.Itindicatesthetumorisamostprobable nonodontogenictumor

中心点远离根尖且位于颌骨破坏灶内,牙根平面牙槽骨破坏轻微。提示非牙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Partingfrom apicalarea,thecentraloftumorisintheirregulardestructionofmaxilla,causesslightlydestructiontothecorresponding alveolarbone.Itindicatesthetumorisamostprobablenonodontogenicone

2.3 CSMTJ病理类型

结果见表 2。

3 讨 论

3.1 临床特点

CSMTJ单病种尤其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CMCJ)文献报道[2,3,6,7,8]较多。本组病例中CMCJ占CSMTJ的67.74%。CSMTJ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40 岁左右居多,发病率:男女无显著差异,下颌骨约是上颌骨的2 倍,好发部位是下颌骨磨牙及磨牙后区,多累及下颌骨体和升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骨性膨隆和牙痛,少数病例出现嘴唇麻木、牙齿松动、张口受限、感觉异常、出血等症状,亦有无任何症状者。转移多局限于颌下及颈淋巴结,远处转移少见,但腺样囊性癌[8,9]例外,其有易侵犯血管、神经的生物学特性,可早期出现疼痛及唇麻木等症状和远处转移。

肿物边缘呈“结节状”。中心点远离根尖且位于颌骨破坏灶内,牙根平面牙槽骨基本无破坏。提示非牙源性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Theborderoftumorappears"nodulous".Thecentraloftumorisin theirregulardestructionofmaxillarandawayfrom rootapex.No obviousdestructioncausesbythetumorinapicalareaofalveolar bone.Itindicatesthetumorisamostprobablenonodontogenicmalignantone

a:术前牙片:牙周结构消失,窦底较模糊;b、c:5 年后复发:窦壁及眶底破坏及双肺转移

a:Periapicalradiographbeforesurgeryrevealingacentraladenoid cysticcarcinomainrightmaxilla.Thesurroundingoftheapical2/3ofthemolarsisdestroyedbythetumorandthefloorofthemaxillary sinusshowspoorlydefined;b、c:Recurrenceinfiveyears:Destructionofantrum Wall&orbitalfloor,Metastasisofbilateralpulmones

下颌松质骨内对称性广泛破坏,多个牙根呈浮立状,皮质骨破坏不明显

Thespongybonesofthemandiblesareextensivelyandsymmetricallydestroyed.Bonedestruction around existingteeth producesan appearanceofteethfloating.Compactboneshavenoobviouslydestruction

3.2 CSMTJ的诊断标准

①有骨质破坏:发病初期周围骨壁完整,后期出现软组织肿块,肿瘤中心位于颌骨破坏灶内是判断病变来源于颌骨内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②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涎腺类恶性肿瘤;③排除远处涎腺或涎腺样组织肿瘤颌骨转移;④排除邻近涎腺组织原发癌侵蚀颌骨:颌骨外涎腺恶性肿瘤中心位于颌骨破坏灶外,颌骨病变较轻,唇麻木出现较晚,早期以骨皮质及牙槽突破坏为主;⑤颌骨内找到残存的涎腺组织。符合以上①~④点或②+⑤点即可确诊。本文所附病例均符合以上①~④点。

3.3 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X线检查对单个病种误诊率太高,对整类疾病分型,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和更好地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表 1中第2(图 1)、3 例(图 2)术前放射诊断错误,回顾性总结分析上述2 例放射影像学特征后,表 1中第4 例(图 3)放射诊断完全正确。依据如下:ⓐ作者统计本院近8年来病例发现上颌骨成釉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极其罕见,其发生率远低于上颌骨CSMTJ;ⓑ牙根平面牙槽骨基本无破坏且邻牙未见移位吸收;Ⓒ肿瘤中心点远离根尖且位于颌骨破坏灶内;ⓓ突入上颌窦腔肿物呈结节状。ⓑ、Ⓒ 2 点提示原始病灶最先起源于牙槽骨上方可能性大,与牙的关系欠密切:Stuart[10]根据原始病灶起源于下颌神经管上、下方来诊断牙源性与非牙源性病变,神经管上方与牙关系密切,牙源性病变可能性大,神经管下方区域与牙关系欠密切,非牙源性病变可能性大。推广之,邻牙未见移位和吸收,病变中心远离根尖,提示非牙源性肿瘤可能性大,诊断范围就缩窄到“骨源性”或“非牙非骨源性”肿瘤中。ⓓ为恶性肿瘤征象,再结合分型特征,诊断正确率自然就会提高。吴运堂[1]把此类肿瘤归入骨源性肿瘤,作者认为不够严谨,CSMTJ应归属另一类,即“非牙非骨源性”肿瘤。

由于肿瘤分化程度不一,表现形式各异。①单、多囊型病史一般较长,X线表现病变区膨胀,尤以颊舌侧骨皮质膨隆明显,可伴牙根吸收但移位一般不明显,可有稍欠锐利骨皮质硬化边,不含牙,此点可与牙源性囊性病变鉴别。多囊型易与成釉细胞瘤混淆,成釉细胞瘤的多房一般相差悬殊,各房大小不一,边缘清晰锐利,牙根多呈截根状吸收,多见切迹。②骨质破坏型病史较短,病情进展迅速,多为溶骨性低密度病变,少数可成骨为中等、高或混杂密度,病变边缘模糊呈虫蚀状且与正常骨质无明确分界线是此型的主要特点。近牙槽突溶骨性骨质破坏型与牙龈癌类似,但前者破坏边缘无明显硬化且边界弥散,后者在病史中先有软组织肿块,后出现颌骨侵犯破坏。骨质破坏型与颌骨癌、恶性淋巴瘤、骨肉瘤、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鉴别困难。③“火焰”状型病史稍长些,其多被误诊为牙源性黏液瘤、恶性成釉细胞瘤等,鉴别要点前者为“非牙非骨源性”肿瘤,与牙的关系不大。本组病例中显示为单囊型、多囊型的CSMTJ病理报告均为高分化低度恶性,骨质破坏型均为低分化高度恶性,“火焰”状型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见X线分型与肿瘤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此分型可为CSMTJ治疗、预后提供依据。CSMTJ绝大多数为低密度病变,极少病变内部可出现中高密度(如部分颌骨涎腺类恶性混合瘤)。

有文献[6,11]把上颌骨CSMTJ单独分成一型,称为“上颌骨病变型”。大多数作者认为此分型不妥,上、下颌骨CSMTJ其实都一样,只因上颌骨区域结构复杂,有上颌窦、鼻腔、颧骨体、硬腭骨板和颅底等干扰致其密度与下颌骨有所差异,例如颌骨单纯性骨囊肿本身是均匀低密度病变,突入上颌窦腔后,单囊性肿物替代窦腔内空气表现为均匀稍高密度,从而出现颌骨为低密度影,腔内为稍高密度影;另外,来源于上颌窦窦壁骨膜下中低度恶性病变,突入窦腔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锥形束CT可清晰显示“窦壁骨膜成骨”现象(图 1b箭头所示),而窦源性及恶性度较高病变无此征象。为体现上颌骨病变本质特征,上颌骨病变的描述和分型应以颌骨骨质改变为准。所以本文把所有上颌骨病变均纳入上述4 型中而不单独分开。当然,CSMTJ突入窦腔部分为软组织肿瘤,它所表现的特征可间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CSMTJ不仅术前诊断率低,而且其术后误漏诊率也很高,因为:①部分患者病程较长,首诊时病变已突入软组织内形成肿块,难以区分组织来源; ②临床医生只关心病变的恶性程度,术后没有修正诊断; ③影像医生术前难以获得全面的影像资料。因此CSMTJ的确诊有赖于详尽的临床检查,详细的病史,完整影像学和病理资料。

3.4 组织来源及病理类型

①迷走涎腺[6,7,8]:颌骨内存在异位的颌下腺、舌下腺、磨牙后腺等涎腺组织成为CSMTJ的组织来源。本组CSMTJ 54.84%发生于下颌骨磨牙区及磨牙后区,很有可能来源于胚胎发育期陷入颌骨内的磨牙后腺或颌下腺;②残留学说[6,7,8]:颌骨胚胎发育过程中,腺上皮,导管上皮残留于颌骨内而发生癌变;③化生学说[6,7,8]: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受到某种因素的作用,转化为黏液细胞和纤毛细胞,形成CSMTJ。谭汉提等[7]报道2 例CMCJ病理学检查有囊腔形成,囊腔的衬里细胞为黏液细胞。Gorlin [12]报告牙源性囊肿有5.5%的囊壁有黏液细胞,而这些囊肿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这可能是CMCJ最多见的一个主要原因;④包埋种植:本研究总结临床资料时发现部分患者多年前有手术病史,遂提出此假说,骨折或术后小涎腺包埋种植于颌骨内成为CSMTJ的组织来源。本文所附2 例和文献报道[13]1 例均有多年前拔除下颌智齿病史,本文所附另一例7年前有颌骨囊肿摘除病史。术后小涎腺能否在颌骨内种植,智齿的拔除是不是CSMTJ好发于下颌骨磨牙区及磨牙后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对62例颌骨中心性涎腺类恶性肿瘤(CSMTJ)的临床资料、X线特点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X线特点进行分型,旨在更有效地诊断此类疾病。方法:按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在国内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总结分析文献报道的52例病例和本院确诊的10例CSMTJ的临床表现、X线特点及病理类型。结果:研究发现CSMTJ的上颌骨/下颌骨发生比约为1∶1.7,CSMTJ中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多见,其次为腺样囊性癌。62例CSMTJ的X线表现分为4型:①单囊型;②多囊型;③“火焰”状型;④骨质破坏型。结论:CSMTJ的X线表现非常复杂,其分型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分型有密切关系。

放射科报告单范文

放射科报告单范文(精选8篇)放射科报告单 第1篇莱阳市中医医院影像科诊断报告检查ID: 0 报告日期: 2013-05-16═══════════...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