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服装款式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服装款式范文(精选7篇)

服装款式 第1篇

1 企业调研和企业对款式设计图的要求

为了解现今企业所需求的设计人才情况, 我校对服装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得出如下几方面的共识:

提升产品品牌需要有商业价值的设计人才;

服装企业需要正确认识设计人才;

有敬业精神的设计人才是品牌的宝贵财富;

服装教育贴近市场需求刻不容缓。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 重中之重的款式设计图, 他们有哪些要求呢?答案并不复杂, 结构线画清晰就可以, 不必太艺术化, 工厂要的是实在的东西, 工整的结构线就是缝合线;尺寸标注, 特别是口袋之类的细节要画在旁边, 以方便版师打板;要把你的设计交代清楚, 一根线从哪里开始到哪里截止, 不要拖泥带水;画款式要画正背面, 画平面, 不要画立体。如果可以, 你也可以画一个效果图, 旁边再画款式图。对于企业而言, 款式图重要一些, 效果图只是能让你的款式图更出彩;款式图要画正反面, 可以的话要标明具体工艺, 这就是完整的设计啦。

以上的具体细节要求, 都是通过企业调研所得。贴近市场需求的教学刻不容缓, 应把教材改革放在第一位。教师和教学团队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编排出相应的课程教材, 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服装款式设计》教材改革实施条件

《服装款式设计》是一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随着服装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在服装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以服装款式项目为依据, 重点掌握服装款式图变化设计、色彩配色、图案运用、面料表现和民族风格等, 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它非常适合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从设计到能够完成整件作品的表达。《服装款式设计》课程在专业教学上, 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教师和教学团队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使学生能对任务举一反三, 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材实施需要具备中职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课程性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3]。

2.1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各中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学生的摇篮。它涉及面非常广, 从招生对象到就业分配贯穿始终, 是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本地特色产业、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并与企业开展合作式办学、订单式办学, 培养高技能人才。其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定位适用, 课程性质合理、实习实训基地充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以及所有特色专业等都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

2.2 课程性质

《服装款式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是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搭配师助理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搭配师助理工作中常用的手绘款式图、色彩图案配色等知识, 具备手绘, 设计, 配色能力, 使毕业生能胜任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搭配师助理等岗位。为学习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设计方向专业课程及电脑设计类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为服装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 也为后续课程《电脑款式设计》、《成衣设计》、《服装品牌赏析》和《毕业设计》提供了学习上升空间。

2.3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国家服装设计与定制工职业资格证书 (四级) 的具体要求”为依据, 确定课程目标, 设计课程内容;以服装设计类岗位工作群任务为主线, 构建服装款式设计项目教学课程, 按项目教学来设计学习过程, 以项目化知识为主线构建款式设计课程, 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过程。通过款式、色彩、图案不断的变化, 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将该课程设计成项目引领型课程,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手绘、设计和配色等技能, 逐步形成相关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依据国家服装设计与定制工职业资格证书 (四级) 的具体要求鉴定理念, 让学生掌握手绘、设计和配色能力。立足这一目的, 课程结合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 依据中职职业技能要求制定课程12目标, 这个目标分别涉及的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等内容。教材编写、教师授课和教学评价等都应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 本课程从零部件款式图绘制、下装款式图绘制、上装款式图绘制、服装图案与色彩运用、服装面料表现到民族风格服装六个大项目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 以常见款式划分为主线构建项目化课程, 根据任务安排和知识技能顺序来设计学习过程流程, 使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与实践工作岗位相结合。并尽量把设计、原理和技巧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 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可在真实的实训场景中进行, 也可在学校多媒体实训中心通过PPT的方式进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多媒体、视频和示范等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和绘制能力, 使学生在看中学, 学中绘, 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手绘为主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技能的培养, 采用项目教学设计不同的知识技能, 以项目划分和任务分解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任务引领、案例分析等活动组织教学。在学习情境中,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项目任务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包括学习目标、任务要求、知识贯穿、实际动手和结果检查等内容。

每一个项目的学习都以知识技能为载体, 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 实现“看中学, 学中绘”的理实一体的教学,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提高款式手绘实践动手技能。本课程总课时为110课时。

3 教材改革实施

本教材以中职学生为对象, 内容简单易懂、逐级递增、由简到难。每件款式都配以详细的步骤分解以及图片注释, 让中职学生比较直观地去掌握款式图的表达方法。以企业一线的服装款式作为载体, 根据教、学、做合一教学的项目化设计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设计了从根据人体比例绘制服装局部设计的表达到男女上装款式图的表达、从图案色彩的认识到民族服装认识等技能实训项目, 在编写的每个项目开头都设有“学习目标”以及项目描述, 以明确“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内容, 做到重点突出, 便于自学[4]。

3.1 教材课程目标

3.1.1 知识目标

能描述不同类型服装的款式特点, 判断不同图案和色彩运用效果, 鉴别各类面辅料风格特征, 并能描述民族风格服装特征。

3.1.2 技能目标

能绘制不同类型服装款式图, 对服装进行合理配色与图案运用;能运用绘画工具绘制不同风格的面料, 绘制设计具有民族风格服装款式。

3.1.3 情感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设置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与学习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准备到针对企业的岗位需要, 以培养专而精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如连衣裙绘制内容中, 该任务主要是掌握连衣裙款式图绘画比例, 对连衣裙款式特点及分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掌握并能绘制出完整的连衣裙款式图, 并认识连衣裙外型特征及设计要点。让学生了解连衣裙流行款式的设计图表现, 培养学生具备连衣裙款式的资料收集、款式分析等能力。

3.3 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从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准备、任务步骤、任务作品展示、任务评价、任务总结到针对企业的岗位需要, 以培养专而精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如连衣裙绘制内容中, 以任务目标为例:能描述连衣裙款式特点及分类;能识记连衣裙款式廓形;能绘制低腰、中腰、高腰连衣裙比例关系及分割线设计;能绘制A型、S型、H型、T型不同服装廓形。

4结语

《服装款式设计》教材在编排之前要对企业进行调研,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 对课程性质进行探讨, 对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对实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安排。以连衣裙绘制课题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实施以及具体方法的布置的尝试, 有利于学生能对任务举一反三, 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局限, 更有利于学生自学。服装企业为本教材供了设计作品及企业一线款式图资料等, 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贴近市场需求, 提高了职业教育生产化, 增强了人才储备、就业、岗位需求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12-15.

[2]李桂霞, 张一非.高职教育多元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 29:32-33.

[3]倪进方.独立学院服装专业课程情境化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8) .

服装款式设计教学总结 第2篇

本学期我担任2015服装1、2两个班《服装款式设计--Coreldraw》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服装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服装类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针对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教学方面

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及经验,而且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确保顺利而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开学初,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课时数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的,定出章节教学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为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在备课中,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兴趣增加教学内容,上课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找实例让学生动手练习,使学生当堂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与操作方法,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大量的服装款式图片、视频资料,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浏览观看,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一些书本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让学习变得更丰富、更有乐趣。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软件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版本及新增功能,做到知识上的清晰正确。

2.对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多些关爱及耐心,使他们对Coreldraw这个软件有更多的认识,并能够主动学习。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4.加强机房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机器使用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好的机房学习环境。教导学生爱护机房设备,珍惜每一次上机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浅析服装款式图教学中的要点问题 第3篇

关键词 服装款式 服装设计 绘画技法

一、服装款式图的特点

服装大赛的服装设计稿一般是有服装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说明、面料小样等组成的。其中呈现在画面中给人感觉最美的不外乎就是服装效果图,虽然效果图很出彩,也很有艺术感,但它只是突出视觉欣赏效果。在企业中很难凭借时装画来进行服装的制版与制作,因为制作人员很难把握其结构细节。所以款式图的绘制在生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服装款式图要求所化的款式能够准确地将服装的结构和细节表达清楚,其目的是让观者明白如何分解、如何打版,对样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了解并掌握服装款式图的绘制特点及方法,是学习服装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服装款式图是用粗细、虚实相间的线条来准确地描绘服装款式特征,包括正面款式图、背面款式图、局部图,同时还要附有一定的文字说明。

服装款式图和服装效果图的区别:

1、服装款式图是设计图的补充和說明,常用于服装订单中,是注重服装工艺的一种服装设计表达方法。它的目的是将设计图中表现不够清楚的部位,具体准确地表现出来,侧重于服装款式的具体结构及工艺表现,它可以较全面地将款式从正面、背面、侧面以及局部展示设计的全貌。服装款式图一般是单色,绘制采用较为规则的线,工整而规范。

2、服装效果图是设计者所设想的服装穿着的总体效果。它的作用在于:一是有利于设计师检验最初的设计构思的穿着效果,借以听取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二是告诉服装制作人员构思意图和追求效果,利于制作人员领会和相互配合。它不必故偶注重服装结构和工艺,也不必画出背面图,以表现人体动态、神态、情趣、画面构图、表现手法、线条气韵、色彩浓淡、画面主题等。

二、服装款式图的表现形式

1、比例定点款式图:利用比例定点绘制服装款式图表达清晰,服装正背面、内部结构线、分割线等细节清楚,必要时画出局部细节放大图。

2、利用人台绘制款式图:在画好的人台上绘制款式图,可根据要求放大或缩小。在绘制时要注意服装与人台的合体度。

3、服装照片绘制款式图:根据服装照片来确定款式的整体外形,将服装内部的具体结构划出了来,注意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对称部位严格对称,特殊工艺特别表现。

4、服装款式模板绘制款式图模板:服装款式图基本型

5、模拟人体动态绘制款式图:在表现款式时,除了刻画款式细节特点外,模拟人体动态姿势,增加款式图生动性。

三、服装款式图的表现技法

1、手绘服装款式图

所谓手绘就是用手快速地将服装款式特点绘画出来,服装款式线条比较流畅、有活力;服装可适当随意一些,多为设计手稿,是服装设计师设计意念表达的第一步另外可以借助尺子辅助画服装款式图,它没有徒手画的款式图生动,而且要求绘画严谨、规范、清晰,在企业中运用较多,称为“生产款式图”。

2、电脑绘制服装款式图

由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引入,平面款式图作为连接设计与生产的纽带,被广泛用于服装企业设计与生产部门。目前服装专业也都开设了服装电脑款式图的课程学习,而伴随着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和推进,也促进了学校对服装电脑款式图课程的教学改革。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服装款式图,具有许多手绘所没有的优势。计算机软件的“复制”、“旋转”、“粘贴”、“镜向”等功能能快速、轻易地绘画好服装的对称效果。版本高的软件还具有更强大的智能特点,能更快速地表达服装立体效果。丰富的立体色工具,给款式图的着色、图案、与质感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四、服装款式图的要求

1、动笔之前要对所画的服装款式有详尽的了解。因为不同的款式服装是由各部位不同的比例设计构成的,因此,研究和掌握服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掌握并表现比例是这种画法的头等重要的事。

2、服装款式图图线表现要清晰、流畅、虚实线要分明、圆滑。服装款式图要求画法规范,强调使用仪器作画,曲直规范标准而清晰,不可模糊不清,更不能保留错误的轮廓线。线条清晰,画法规范是款式图美感的关键。

3、为了让图纸更清楚直观,方便于打版师和其它人的理解和制作。在完成款式图的绘制后,应在旁边注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另外还要附上面料小样以及辅料小样(扣子 ,花边 ,或特殊的用料 )为生产制作流程的设计和物料采购提供准确的依据。

五、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步骤

1、准备工具:画服装款式图所需工具:铅笔、橡皮、钢笔、针管笔、中性麦克笔等。

2、起草图:因为人体的对称性,所以平面的服装款式图要用铅笔先画好中心线为服装参考依据。然后根据人体的体形结构特征,画好服装的领位、肩线位置等。确定外形后,再根据服装各个细节之间的比例,例如口袋、纽扣的大小,省道的长短等,画出服装的内部结构线。

3、钢笔勾线:用钢笔或针管笔在原来的铅笔线部位描出款式图,注意外轮廓线尽量选用粗一点的线条,内部结构线选用较细一点的线条。待线条完全干后,用橡皮将多余的铅笔线擦拭干净。

4、标注文字说明:适当的文字说明对局部结构起补充说明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弈,王群山.时装画表现技法[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蒋啸镝,杨君顺.服装款式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婴幼儿服装款式设计初探 第4篇

1 廓形设计

廓形是描述服装特点和区别服装差异的主要因素。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和整体印象往往是从廓形获得的, 它进入视觉的速度和强度要明显高于其他服装因素, 因此廓形对服装的整体造型和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的廓形在穿用过程中还能折射出穿着者的许多信息, 长、短、松、紧、曲、直等各种不同的造型总能传达出不同的美感。

婴幼儿由于各方面情况的特殊性, 其服装廓形最常采用的是易于活动的A型和O型, 其次是宽松的H型。A型服装通常肩部适体, 腰腹部宽松, 整体风格既端庄又可爱, 对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来说, 此种廓形的服装既美观又方便身体活动, 是最适宜婴幼儿上装和连衣裙的廓形, 见图1;O型服装的特征是两头收紧, 中部肥大, 整体感觉活泼可爱又充满趣味, 此类廓形的服装易于穿着, 又不会因宽松而脱落, 在大人协助穿脱的过程中也很方便操作, 是婴儿连体装的首选, 同时也是婴幼儿下装的常用廓形, 见图2;H型服装的特征是简洁利落, 休闲大方, 在婴幼儿男装和中性休闲装中常被使用, 见图3。无论采用哪种廓形, 婴儿装裆部都需留有使用纸尿裤或尿布的空间。

2 部件设计

部件设计是指服装廓形内的所有零部件的造型形状和结构形状, 服装的使用机能几乎全部依赖于合理的部件设计, 单个部件的合理设计和全部部件的相互组合能最终体现服整体的美感和时尚感, 也是体现设计者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婴幼儿服装的部件设计大多需从婴幼儿的体型、心理生理状况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为出发点综合考虑。

2.1 领型设计

婴幼儿服装领部通常采用无领座或低领座, 领型多采用圆领和翻领, 翻领造型男童采用方形、女童采用圆形已成为通用设计规则。

2.2 闭合方式设计

婴幼儿服装闭合方式多采用前开式、肩开式或侧开式。连体服是婴幼儿装中一个重要的类别, 尤其婴儿装, 目前市场上的连体服主要采用裆开式、肩开式和前开式, 秋冬外衣还有比较流行的前侧开式。婴儿连体服中夏装和内衣一般采用圆领无帽款式, 秋冬外衣通常带有帽子、手套、脚套等部件, 其中一部分连体服将这些部件设计成可随意拆卸的式样, 方便按需取舍 (如图4) 。

2.3 口袋设计

婴儿服装很少设有实用型口袋, 幼儿服装口袋设计较为普遍, 以贴袋形式为主, 袋形完全外露, 为适应探索期幼儿的心理需求, 口袋常被设计成一些具象图形形状。由于此种口袋受工艺限制较少, 大小、形状、位置在设计时能自由变化, 对服装整体效果的塑造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2.4 连帽式设计

连帽试设计是幼儿服装常见款式, 在婴儿服中反而较少, 这是因为连帽设计主要用于外出防风和遮阳, 但婴儿常处于躺姿, 颈后有帽子会降低舒适性, 因此婴儿外出往往有其专用的服装品类如爬服、抱毯和斗篷等。

2.5 袖型设计

插肩袖、装袖和连身袖等各种袖型在婴幼儿服装中均被采用, 但其中采用插肩袖的数量明显高于成年人服装, 由于此种袖型将肩与袖在视觉上融于一体, 没有明确的肩宽概念, 对于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来说尤其适合。另外, 插肩袖与衣身的拼接线可以根据造型的需要随意变化, 除了简洁的直线外, 还可以采用各种弧度的曲线, 能根据服装风格和设计师期望的效果自由选择。泡泡袖是装袖的变化设计, 由于此种袖型既能营造活泼可爱、秀丽端庄的气质, 又有足够的空间便于肩肘的活动, 在女童服装中采用非常广泛, 适合各种季节和各种年龄段的女童装。

3 配饰设计

婴幼儿服装配件多采用细带、扁纽扣和扁暗扣, 细带一般采用纯天然材料, 柔软又安全, 常用于婴儿装设计。但实际上在幼儿装中却很少采用, 因为幼儿的活动能力增强, 活动范围也更广更复杂, 绳带易被异物钩挂, 对活动中的幼儿来说很不安全。细橡筋是目前婴幼儿服装中经常采用的辅料, 腰部、袖口、脚口是常使用的位置, 在女童服装中还被用于领口、胸背部、袖身等部位, 既方便穿脱又舒适安全, 唯一的不足是反复洗涤晾晒后容易老化, 但这对于现在年年更换新衣的婴幼儿来讲也不成为缺陷。拉链、金属装饰等配件在婴幼儿服装秋冬季外衣中也有使用, 但数量较少。

4 结语

尊重孩子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婴幼儿服装品类越来越细分化, 风格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 人们对婴幼儿服装款式设计的研究视角也逐渐由物质层面渗透到精神层面,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越来越人性化的婴幼装产品将进入百姓生活中, 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衣生活环境。

摘要:婴幼儿服装款式是引起孩子和家长消费欲望的重要因素, 款式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穿着者的功能性需求, 还要满足和引导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现就婴幼儿服装廓形、细节和配饰三方面对款式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婴幼儿,服装,款式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式竹.论影响婴儿服装设计的因素[J].山东纺织经济, 2011, (1) .

[2]胡强.经典童装结构与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董雅权, 李春英.婴儿服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探讨[J].广西纺织科技, 2007, (4) .

[4]姚艳菊.影响婴儿服装设计的因素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 2009, (2) .

服装款式 第5篇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在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造型大体包括了结构造型和形态造型两个方面。结构造型是指通过裁剪和缝制手段,塑造立体形象的过程和结果。形态造型是通过构思和想象,构想立体的服装形象的过程和结果。

2. 服装的款式和造型,常常指一件服装的两个方面。款式多指服装的细节式样和组合形式;造型多指服装的外观形态和总体形象。两者合二为一,构成服装完整的形象。

3. 系列设计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服装群体的设计形式。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的数量,少则三套,多则十几套。但它们只有一个主题、表达着一种风格。

4. 服装设计的表现阶段是描绘所构思的服装形象阶段,即把头脑中虚构的服装,外化为直观、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方式有三种:画款式图、画效果图、绘制服装画。

5. 服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衣服上的装饰,如服饰品、服饰图案等;二是指衣服及其装饰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生产销售型服装公司:商品的策划和面料的选购等生产过程都是用自己的资金来运作,但不直接管理销售场地的服装企业。

2. 坯样检验:用坯布按纸样裁剪并制作,把平面的纸样转化成立体形象的过程。

3. 服装款式:是指构成一件衣服形象特征的具体组合形式。

4. 造型:有动词和名词双重含义。作为动词是指创造的过程 ;作为名词是指创造的结果。

三、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结构造型是指通过( C )手段,塑造立体形象的过程和结果。

A、裁剪 B、构思 C、裁剪和缝制 D、构思和想象

2. 形态造型是通过( D ),构想立体的服装形象的过程和结果。

A、裁剪 B、构思 C、裁剪和缝制 D、构思和想象

3. 创意服装就是设计师以富于( B )的理念,借助于服装材料和构成形式来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A、实用性 B、创造性 C、审美性 D、功能性

4. 服装效果图是对服装穿着总体效果的描绘,既要画服装人体又要着色,同时还要画出简明的背面( A )。

A、款式图 B、效果图 C、工艺图 D、裁剪图

5. 变化设计是以一种服装( D )为基础,进行形态、比例、表现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从而构成全新的设计形式。

A、色彩 B、面料 C、图案 D、款式

6. 工业样衣是( A )的技术人员根据设计部或客户提供的样衣、效果图、款式图等,按照生产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制作而成的。

服装款式 第6篇

对于事物的文化或者美学定性, 人类都有一定的“尺度”标准。在西方历史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提出了用“尺度”衡量事物美的的观念。比如数字就是衡量世间事物的一种特殊“尺度”。人既能按照某类物种和各类物种的尺度、规律去认识、衡量事物, 更能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按照主体的规律性, 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以及人自己本身的标准去评判事物, 并且按照客体的自然规律性和主体明确的目的性, 去自觉、自由、自主地创造新的事物, 创造美。人所创造的从“零”到“九”以至于无限大的实用的数字中, “三”是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数字。中国人对“三”这个数字尤其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三”具有很深厚、很丰富的文化学意义和审美学蕴涵。

一、关于数字的文化学阐释

世人对数字常常具有很深程度的情感依赖, 甚至思想迷信, 而且喜欢和习惯于以奇特的眼光来观察数字, 同时也迷恋于通过数字来建构人类与外界 (包括自然与社会) 的种种关系, 所以, 在人们的深层次甚至隐蔽的意识中, 数字常常与神意是相通的。在欧洲, 基督教文化中“三”和最高的神灵联系在一起, 比如圣父、圣母、圣子是三位一体的。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六”是大吉大利的数字, 由此便产生了“六六大顺”的说法 (“六”是“三”的倍数) 。所以, 中国人只要举行与人生有重大联系意义的活动或仪式时, 都要卜卦, 要选择个良辰吉日, 比如结婚、盖房、生意开张等重要的日子, 都喜欢选在农历每月的初六、十六、二十六, 公历的6号、16号、26号或每周的星期六。其所以选这些日子, 图得就是顺利、吉祥和平安、长久。对中国人来说, “四”是绝对不吉利的数字, 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等, 人们都不喜欢有“四”存在 (但“四”和一年“四季”、上下“四方”联系在一起, 四是两两相对, 构成和谐的对应关系, 这也是它的文化学内质所在) 。“三”、“六”、“九”都是好数字, 于是就有了“三六九, 往上走”的民间俗语。中国人向来把“三”视为多, 把“六”视为极, 把“九”视为尽 (“六”和“九”都是“三”的倍数) 。“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虽然也不是什么好数字, 但它与特殊的自然现象以及民间传说故事联系在一起, 也就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文化学意义和审美特征, 比如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正常运转, 暗示着人间世事的平安无恙。德国人也总是喜欢把北斗星比作他们思想与精神发展方向的指南针, 哲学家叔本华就在他的名著《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中多次写到北斗星的这个作用。在夏天的夜晚, 乡村的人们特别喜欢以观测北斗七星的天象运行情况, 来判断世事的凶吉和年景的好坏。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故事, 孕育了中华民族特别的爱情与婚姻观念, 后来在民间人们常常把分居两地的夫妻称为生活中的“牛郎”、“织女”。

“二”、“五”、“十”也被视为很特别的数字。比如人的手指和脚趾都是五个, 双手相合、双脚相并, 就联成了十指和十趾。说到“二”, 我们首先会想到“一”, “一”是所有数字中的基本数字,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在现代电子数字中, 所有数字都是由“1”构成, 比如“1”的构成是“0001”, “2”的构成是“0010”, “3”的构成是“0011”所以, “一”是一切数字之母。宋代哲学家邵雍说:“一分为二, 二分为四, 四分为八也。”[1]表面看起来, 这话说得很白, 连小孩都知道, 但是, 实际上他指的是由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 其间的关系都是“二”的倍数, 是万物生命之渊源。在中国道教文化中, “二”代表着阴阳和乾坤, 男女、雌雄两性相吸, 是世间万类生命的发端之源, 自然万物因而衍生化育。天地相对, 清明之日, 给世界以生命运动和创造的活力;阴雨天气, 水泽滋润, 给万物以飞速生长的源泉;昼夜相随, 给自然以孕育、生息的美妙、隐秘时机;男女、雌雄相合, 使所有有机生物生生不息地繁衍、流传。这些都与“二”有关。

至于“八”更是充满迷信色彩。在现代中国, 特别是生意观念极为强烈的南方人心目中, “八”与“发”相谐音, 他们渴求财源滚滚而来, 生意旺盛兴隆, 于是干什么都喜欢要个“八”字, “八八八”, “发发发”, 车牌号喜欢要“八”, 电话号码也喜欢要“八”, 仿佛“八”中积蓄、掩藏着无限的生意和商机。事实上, 在当下的经济社会, 含“八”字的号码人们都非常喜欢, 所以被高价兜售, “八”的数字越多, 价码则越高。

但是在艺术中, 尤其是在空间艺术中, 其他数字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三”。在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 “三”被视为最高秩序的原则;在服装款式的构成上, “三”也是非常重要的造型法则, 突出体现了形式美的因素。

二、服装款式中“三”数的普遍存在

人体的构成中有很多“三”的因素, 比如正面、侧面、背面构成了人身体的三面;头、身、足构成了人身体的三段;左、中、右构成了人身体的三点。你仔细看一下现在的衣服, 可以发现其中多处与“三”相关的环节, 比如西服的纽扣是三个, 袖口的装饰扣也是三个。有些西服的下摆在左右两侧凹进去, 形成拱形, 前襟和后背下摆自然构成浑然的倒三角形。一些晚礼服, 特别是燕尾服, 后背下摆直接裁剪成为圆润的倒三角形状, 这自然不必说。人们着衣由上衣、下装和鞋子构成服装中基本的三大件。

在上衣的裁剪中, 基本数量是三大片, 前身以竖立的中线为界, 分为左片和右片, 后身为一个整片。扩及领袖, 也是三片, 领子为一整片, 两袖各为一片, 总数是三片。

在形式美的法则中, 和数字有关的基本法则是对称。所谓对称, 是指以中轴线为基准, 上下或左右两边在数额上, 面积、体积、比重、对应等量度方面基本相等, 两边巧合显示的虽然是“二”这样的基本数字, 但加上一个中轴线, 仍然暗含着“三”这个数字。以中轴线为基准, 两边对照、呼应, 体现的是整齐对应的美。比如上衣以中间的开襟为中轴线, 左右两边尺幅大小、宽窄、高低基本相等, 就体现的是对称之美。这是符合美学原理中形式美法则的。形式美有六大法则, 分别是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谐统一。而对称与均衡是很重要的形式美基本法则之一。德国美学家莱辛说:“身体美是产生于一眼能够全面看到的各部分协调的结果。”[2]协调就是对称所产生视觉和感觉的结果。

从民国初年以来, 中国服装兴起了中山装。中山装的款式和各部分的装饰都打上了明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的印记:上衣有四个外露凸现的衣袋, 分别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四大内容的含义;五粒纽扣象征着“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区别于西方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观念, 增加了考试、监察两项内容) , 两袖中各有三粒扣子, 隐喻的是中华民国主导思想中的“三民主义” (即民族、民权、民生) 理念[3]。中山装不仅是民国初年政治思想的服饰化表现, 而且后来逐渐演化为成熟的礼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开国伊始, 还没有形成与当时形势发展相配套的新型服装, 全国各行各业的制服全都是沿用中山装, 可以说, 中山装在一定的时期内履行着国服的使命。中山装外露的四个衣袋, 不管是以水平线论, 还是以中垂线论, 上下、左右都是严格对称的, 彰显的是稳定、和谐、整齐对称的视觉美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服装, 由中山装派生出了学生装和青年装等新的服装款式, 后来又出现了具有强烈政治性的红卫装。女性服装则兴起了仿苏联的列宁装和布拉吉 (连衣裙) 。学生装、青年装在衣袋的缝制上, 则不严格讲究对称, 上衣共有三个衣袋, 下边是左右对应的两个比较大的衣袋, 而上边只有一个左衣袋, 也是含有很明显的政治意义的, 表示与代表资产阶级的右绝不相同和对立的思想观念。从形式美的角度分析, 这三个衣袋所构成的品字形三角形结构, 是正立的三角形, 正三角形从视觉效果上给人的心理感觉是非常稳定的, 有端正、庄重和正直之感, 而且倚重于一边的直角三角形, 另一边是倾斜向上的直行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精神的力量是沿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向上前进的, 什么力量也阻止它不得。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 人们渴望知识和学问, 以学习、上进为光荣, 所以人们喜欢在上衣上边的衣袋里插上一支或几支银光闪亮的钢笔, 一般人插一支钢笔表示自己有知识, 有学问, 而肚里真正有墨水的人则喜欢插上两三支钢笔, 以显示自己具有很深厚的知识和学养。这是当时中国人内在精神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服装的特殊装饰, 象征的是时代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精神表征。这样的衣饰装束, 正好暗合了鲁迅先生的预言。

下衣在结构上也有“三”的因素, 比如裤子首先有三大要素, 一个腰和两条裤腿构成了“三”的数量, 腰部仿佛一个完整而且有质量的物件, 两条裤腿仿佛两个强有力的支架, 把这个浑然的物体轻松地支撑起来。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裤子, 轻盈或款款地迈步, 抑或快速有力地行走时, 显示出的是一种或轻松的曼舞之美态, 或矫健的力量之美感, 总之都体现的是动态之美。以男裤为例, 裤子中的衣袋大部分都是四个, 也有三个的, 分别是两边各一个斜插的裤兜, 是两个对称的衣袋, 或者只有左边开一个衣袋, 也可以在右边开一个口袋。

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 人们讲究的是疏密相间, 而且反对过满和过密。这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三个衣兜符合疏密相间的审美原则, 四个衣兜就有些过密了。女人的裙装也含有“三”的数字因素, 从比例和谐的优美角度来看, 女性最美丽的腰臀比例与形状呈正三角形状态, 上身从胸部到腰部呈倒三角形状态, 虽然形式美中对倒三角形形体有危险和倾覆感不平稳安全的评价, 但是上身的倒三角形与腰臀正三角的浑然相连, 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和谐对接, 形成粗细相间的完整整体。裙子随形体的走势而裁剪、缝制, 也形成了正三角形形状。当裙子被平整地展放在那里时, 它宛如一泓静水;当它被主人穿上之后, 又如一挂直泻的瀑布;随着主人翩翩舞动的步律, 它又会呈现出浪花飞溅的节奏感。现代审美标准对于女性的三围尺寸尤其重视。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们通常将衣服下摆裁制成多个三角形, 上宽下尖, 层层相叠, 因形似旌旗而被名之为“”, 再加上围裳中又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 称之为“”, 两者结合, 走起路来, 随风飘动, 翩翩而舞, 轻盈如燕, 煞是迷人, 因而获得“华带飞”的美妙形容和赞誉。把这样的服装搬上舞台, 让容貌漂亮、身姿迷人的舞女们穿上, 翩然起舞, 其妙曼动人的美态更是无以言表。

三、对于“三”这个数字的文化学及美学分析

人生存于天地之间, 仰视则见高天, 俯察即视厚土, 人居留于其中, 而天、地、人则构成了自然中的三精灵。高天有日月星辰, 大气运行, 阳光雨露滋润, 为大地上的所有生物创造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季度往上生长的可能性场所;大地无限广阔, 物质丰裕, 土层厚实, 有无限的营养, 为万物的生存营造了无垠的场所, 让所有的生物茁壮成长, 开花结果;人是天地之精华, 万物之灵长, 在几百万年进化中, 人得到天之灵、地之精, 最终孕育为世间智力最发达的生命。特别是在几千年来的飞速发展中, 创造了丰富、灿烂、辉煌、伟大、深厚、悠久的各种文化以及数不清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成果, 人不愧是天地之杰作, 没有辜负天地的承载。而在空间观念中, 人们有非常清晰的上、中、下和左、中、右三位观念, 人居其中, 所以人是时空中的万物之灵长。在时间观念中, 人有昨天、今天、明天的意识, 昨天、今天、明天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含义, 人生存于其间, 成为特别的主宰者。

人体有主体与肢体之分, 以主体为中轴线, 肢体左右对称, 两眼平视前方, 以鼻梁和眉心为中轴线, 以左右两边为辅助体, 形成了三者一体的整体形象, 这就显得圆满、完整。寻求主从关系的组合与平衡是人性的一部分, 也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相协调的组织法则。符合这个法则, 人就会觉得一切都舒适、顺畅、和谐, 进而遂心如意, 否则就别扭、乖谬、不和谐, 因而生发悖理、谬误与怪诞心理。这种文化与审美观念不仅存在于一切民族的元文化和原心态之中, 而且更强烈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深处。

这些都积淀和引发了人们关于“三”这样渐趋成熟、进而稳固的文化观念及审美原则, 最终运用于各种创造性的实践中。服装的实践、发展和创造更不例外。

以“三”为特殊数字的文化观念, 构成了人们的知性与感性并具的基本文化形态以及心理模式。文明和审美是人类知性价值的显著肯定, 所以“三”就是一种具有确定价值标准的数字。人们对于“三”这个数字的普遍仰赖, 甚至迷信和崇拜, 中国人表现得尤为明朗和强烈。体现在建筑上, 形成了房屋中三开间的结构模式, 体现在服装上, 则形成了左襟、右襟和开襟中纽扣的关联以及帽子、衣裳和鞋 (袜) 的整体有机组合, 这些都蕴含着数字“三”的基本概念。

在上文曾分析过, 服装中三个衣袋所形成的品字形直角三角形, 具有直立的稳定性, 而且对于一个斜边端直向上的线型结构, 鲁迅先生给予高度的美学评价。我认为这里所蕴含的美学意义有两层, 一是正立的直角三角形具有稳定可靠的安全感, 二是正立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给人以奋发图强、努力向上的力量感、鼓励和昭示。由“三”所引起的这种理念, 正如德国近代美学家费肖尔在《视觉的形式感》一书中所主张的那样:“视觉看到的外物的形式组织可以作为主体身体组织的象征。”[4]这和鲁迅先生对三角形这种特别的几何形状所做的精神性评价在文化与审美内涵上是完全一致的。

总之, 服装中的“三”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蕴含, 同时也符合美学原理中形式美的法则。“三”在服装中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文化思考和美学感悟。服装是实用物和艺术审美以及文化符号相结合的产物。宗白华老先生说:“艺术有形式的结构, 比如数量的比例、色彩的和谐、音律的节奏, 使平凡的现实超入美境。但着形式’;里面也同时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幽韵。”[5]波兰美学家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再也说:“美, 无论是存在于何处, 都有赖于正确的比例, 有赖于个部分之间的和谐, 有赖于度量的保持。”[6]“三”正是数量比例和尺度的特殊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汉宝德.细说建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37页

[2][德]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111页

[3]华梅.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192页

[4]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555页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231页

服装款式 第7篇

随着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道路的不断发展,对于服装款式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科学合理的服装款式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为正确的后续生产决策,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服装款式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要对其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从款式设计的角度考虑,构成服装款式的要素非常之多(款式设计数据结构图如图1所示),如此多的要素经组合后其复杂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其次,服装款式评估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信息,如概念上的模糊性(款式的“好”与“较好”不易区分)和量化数据的灰色性(不能获得影响款式评估的全部数据)。

目前,针对不确定性系统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估法[5,6]、灰评估[7]以及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法[8,9]。模糊综合评估法源于模糊数学,主要是对具有概念模糊性特点的系统做出评估[1];灰评估则源自灰色系统理论,主要侧重于“贫信息”问题的研究[2];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法则是对上述两种方法的一种综合考虑。根据服装款式既具有模糊性又具有灰色性的特点,本文主要从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法入手,并根据服装款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多级性的特点,进一步给出了一个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估的算法,设计开发了款式评估系统,可为服装企业做出生产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1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1.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咨询专家、查阅资料等途径分析并得出影响所评判事物的各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U如图2所示。

1.2 确定评语集

评估过程中需根据各层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评语集,如V=(v1,v2,v3,v4,v5)=(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又如V=(v1,v2, v3, v4)=(优,良,中,差)。

1.3 确定权重

确定权重的方法一般有专家评估统计法、加权统计法、频数统计法[5]、和AHP层次分析法[8]等。在获得权重的过程中还须求取权重值对应的点灰度(确定点灰度的方法见文献[8]),最后得到的权重形式W˜=[(wk,vk)]1m

1.4 建立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评判矩阵中的元素由因素集中各元素对于评语集中各元素的隶属度以及该隶属度的点灰度组成。形式如下:

1.5 进行综合评判

本文中,对于隶属度与权重之间的合成运算采用M(,+)算子,而对于隶属的点灰度与权重的点灰度之间的合成运算采用的算子为M(⊙,+)。其中,“”为代数积,“+”为代数和,“⊙”为有界积。

1.6 结果分析

得到的目标层评判结果形式为:B˜=[(bj,vbj)]1n。应取B˜中最大的元素所对应的评语作为最终的评判结果。考虑到 vbj是对信息不充分程度的描述,因此,可将bjvbj看做扰动灰元,从而可得到以bj为基本值的三参数区间灰数[bj(1-vbj),bj,bj(1-vbj)];接着,将所有元素都转化为三参数区间灰数,并按照文献[10]中“基于相对优势度的三参数区间灰数排序”的思路由大到小排序;取序列中的第一个元素(最大的三参数区间灰数)所对应的评语为最终结果。

2 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算法

考虑到服装款式评估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级性,本文给出了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的算法描述。

算法1 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算法

输入:评价指标体系U,各层的评语集V,各层的权重W˜,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输出:目标层评估结果B˜

1) 确定所有的评语集中元素的数目是否相等,相等则继续,否则返回,需修正评语集;

2) 令j初值为指标体系层次数;

3) 若j<2,则返回;

4) 当j>=2时,循环执行i),ii),iii)步:

i) 计算第j层影响因素对于j-1层某因素ui的评判结果B˜i;

ii) 将所有j-1层的评判结果重新构成一个评判矩阵,如R˜j-1=[B˜1B˜iB˜m]Τ,mj-1层因素的个数;

iii) 令j=j-1;

5) 输出目标层(j=1)的评判结果B˜

3 款式评估系统设计

款式评估系统基于B/S结构开发,以便于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同时,三层体系结构的应用也可以提高系统模块的内聚度,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为系统的下一步扩展奠定基础。款式评估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考虑到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主要由评价指标体系、评语集、权重、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四大要素构成,系统在WEB前端表现层设置了评价指标和评语集的手工输入接口,以及成对比较矩阵、销售数据和专家打分数据的Excel导入接口。其中,成对比较矩阵用于AHP法求权重,销售数据和专家打分则为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矩阵提供原始数据。

业务逻辑层中的AHP权重求取模块首先会检验输入的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若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值和点灰度并存入数据库,否则,会提示需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校正。预处理模块主要完成对销售数据的统计和对专家打分求取平均值的任务。

4 款式评估应用

服装款式结构灵活多样,相对于下装来说,上装尤为复杂且较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以男士上装为例,模拟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应用在服装款式评估系统中的的过程。

4.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项目实际出发,结合文献[3]中关于服装款式风格量化的研究,给出服装款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季节波段适合性(U1):春1波(U11)、春2波(U12)、春3波(U13)、夏1波(U14)、夏2波(U15)、夏3波(U16)、秋1波(U17)、秋2波(U18)、秋3波(U19)、冬1波(U1A)、冬2波(U1B)。

消费群适合性(U2):边缘消费群25岁-30岁(U21)、核心消费群31岁-45岁(U22)、边缘消费群46岁-55岁(U23)。

款式模块搭配适合度(U3):模块间尺寸比例搭配(U31)、模块色彩搭配(U32)。

流行度(U4):色彩流行度(U41)、零部件流行度(U42)。

成本适合度(U5):设计成本(U51)、制造成本(U52)。

市场度(U6):盈利可行性(U61)、市场迎合度(U62)。

款式风格(U7):衣领(U71)、衣片(U72)、衣袖(U73)、分割线(U74)、饰物(U75)。

4.2 确定评语集

考虑到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中将评语集的元素数统一选定为5。具体情况为:一级指标对应的评语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季节波段适合性U1、消费群适合性U2、款式模块搭配适合度U3、成本适合度U5的二级指标的评语集为{适合,较适合,一般,有点不适合,不适合},流行度U4的二级指标的评语集为{非常流行,流行,较流行,一般,不流行},市场度U6的二级指标的评语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款式风格强度U7的二级指标评语集为{强,中强,中,中弱,弱}。

4.3 确定权重

根据人们穿衣的常识,有些衣服也许适合多个季节波段,也有些衣服肯定不适合某些波段(如羽绒服不适合夏季)。对此,本文对U11~U1B采用均权法获得权重。若专家对某指标打分为0(说明该款式肯定不适合此波段),则可忽略此波段,只统计打分不为0的指标,然后平均其权重即可。经研究,本文所涉及款式适合的波段为春2波U12、春3波U13、秋1波U17和秋2波U18,权重向量为W1=(0.250,0.250,0.250,0.250)。

由文献[3]可知,U71~U75对于U8的贡献度近似为:50%,30%,15%,4%,1%。

对于一级指标U1~U7,二级指标U21~U23、U31~U32、U41~U42、U51~U52、U61~U62,本文采用AHP法求取各指标权重,最终得结果如下:

4.4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R˜1=[(0.7780.4)(0.1500.3)(0.0620.4)(0.0100.3)(0,1)(0.1420.7)(0.6240.7)(0.216,0.4)(0.018,0.3)(0,1)(0.162,0.6)(0.530,0.3)(0.274,0.4)(0.034,0.3)(0,1)(0.784,0.3)(0.146,0.3)(0.070,0.4)(0,1)(0,1)]

R˜2=[(0.7220.3)(0.1820.3)(0.096,0.4)(0,1)(0,1)(0.1360.5)(0.228,0.3)(0.588,0.3)(0.048,0.3)(0,1)(0,1)(0.008,0.4)(0.092,0.4)(0.200,0.3)(0.700,0.3)]

R˜3=[(0.8400.4)(0.096,0.4)(0.064,0.7)(0,1)(0,1)(0.862,0.4)(0.120,0.7)(0.018,0.4)(0,1)(0,1)]

R˜4=[(0.202,0.7)(0.722,0.7)(0.064,0.4)(0.012,0.4)(0,1)(0,1)(0.094,0.4)(0.380,0.7)(0.506,0.7)(0.020,0.4)]

R˜5=[(0.4420.8)(0.480,0.8)(0.078,0.3)(0,1)(0,1)(0.674,0.4)(0.216,0.4)(0.110,0.4)(0,1)(0,1)]

R˜6=[(0.276,0.3)(0.664,0.3)(0.060,0.4)(0,1)(0,1)(0.348,0.7)(0.544,0.7)(0.108,0.5)(0,1)(0,1)]

R˜7=[(0.478,0.7)(0.286,0.7)(0.136,0.3)(0.090,0.4)(0.010,0.3)(0.754,0.3)(0.128,0.4)(0.094,0.3)(0.024,0.3)(0,1)(0.740,0.3)(0.146,0.3)(0.086,0.4)(0.028,0.4)(0,1)(0.098,0.5)(0.234,0.7)(0.552,0.7)(0.084,0.4)(0.032,0.4)(0,1)(0.012,0.4)(0.180,0.4)(0.726,0.3)(0.082,0.4)]

4.5 进行综合评判

首先,按照公式B˜i=W˜i˚R˜i(i=1,2,,7)求得相应的B˜i值。在此基础上可获得款式的一级指标评估报表,如表1所示。

接着,求取目标层评判结果:

4.6 评判结果的分析

对上述评判结果采用三参数区间灰数的理论可得排序结果为:[0.437,0.533,0.629]、[0.270,0.300,0.330]、[0.113,0.122,0.131]、[0.036,0.039,0.042]、[0.004,0.007,0.010]。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作出判断:该服装款式应属于“好”这一类别。在对多种款式做出评估后 ,款式评估系统可给出款式评估汇总报表,如图4所示。

5 结 语

服装款式评估的结果显示,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能够综合考虑服装款式的设计因素和市场因素,评估方法较为客观。

本文以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作为款式评估系统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多级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设计开发了款式评估系统的核心模块,以辅助服装企业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

参考文献

[1]张国立,张辉,孔倩.模糊数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9-92.

[2]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张立宁.服装款式系统的风格量化和款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东华大学服装学院,2006.

[4]涂胜中.服装款式设计零部件的数字化及其数据库构建[J].纺织科技进展,2004(5):42-43.

[5]Zhou S H,Zhang X B.Improvement of the Fuzzy Integration EvaluationModel[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3,25(5):4-7.

[6]Shen J H,Fu X Y,Zhao Y X.Improvement of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J].Fuzzy Systems and Mathematics,2011,25(3):127-132.

[7]Lu C M,Hao Y H,Wang L P.The Application of Gray ComprehensiveAssessment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J].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2004,34(7):35-38.

[8]Bu G Z,Zhang Y W.Gre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ased onthe Theory of Grey Fuzzy Relation[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2002(4):141-144.

[9]Su H C,Wang J G.A Grey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J].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1997.

服装款式范文

服装款式范文(精选7篇)服装款式 第1篇1 企业调研和企业对款式设计图的要求为了解现今企业所需求的设计人才情况, 我校对服装企业进行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