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恶性腹水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恶性腹水范文(精选7篇)

恶性腹水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10-01~2011-11我科共收治符合恶性腹水标准的病例76例, 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6例, 男22例, 女14例;年龄55~82岁, 平均年龄 (70.3±8.22) 岁;原发恶性肿瘤分别为结肠癌14例、胃癌8例、胆管癌4例、胰腺癌4例、肝癌4例、肺癌2例;平均病程 (6.7±2.3) 月, 腹围 (93.24±5.34) cm。对照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年龄21~83岁, 平均年龄 (68.2±10.35) 岁;原发恶性肿瘤分别为结肠癌15例、胃癌9例、胆管癌4例、胰腺癌5例、肝癌5例、肺癌2例;平均病程 (7.3±2.1) 月, 腹围 (93.14±5.2) cm。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具可比性,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恶性腹水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福州全国腹水研讨会的诊断建议, 选择腹水癌细胞阳性者, 或已确诊的癌症病人能除外心肝肾等疾患所致良性腹水者, 对腹水中能查到AEP或CEA等免疫生化指标者有助于诊断。

2 方法

(1) 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 (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芒硝外敷脐周腹部, 外敷前洗净腹壁, 取芒硝250g置于预先制作的双层纱布袋中, 其大小呈长方形 (20cm40cm) , 以脐为中心均匀置于腹部, 每次2小时, 每日2次, 15天为1疗程。疗效判定以腹围记录为主, 两组病人均每天由固定人员定时用软尺以脐为中心测量腹围, 每次测量用同1把尺, 固定在每天晨起第1次小便后测量;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腹胀明显改善, 腹围较治疗前缩小>10cm;有效:腹胀改善, 腹围较治疗前缩小>5cm;好转:腹胀轻度改善, 腹围较治疗前缩小>3cm;无效:腹胀无改善, 腹围较治疗前无缩小甚至增大。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比较

见表2。

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4 讨论

目前肿瘤治疗的目标已由单纯追求治愈率、抑杀癌细胞转到追求患者带瘤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考察上, 我们采用中药芒硝外敷治疗肿瘤晚期恶性腹水就是在这种治疗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芒硝主要功效是泻下、软坚、清热。在外敷时, 芒硝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 成高渗状态, 它除了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外, 还能大量摄取腹腔内的渗出液。芒硝外用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 改善微循环, 从而调动机体抗病能力, 使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增强, 加快炎症吸收与消散;又因其高渗作用, 也加速了组织肿胀的吸收、消散, 吸收腹腔渗液等功效[2,3]。中医“内病外治”理论认为, 人体皮肤腠理与五脏六腑元真相贯通, 药物可以通过体表、腠理到达脏腑, 起到调整机体抗病祛邪的作用。脐部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 表皮角质层最薄, 屏障功能最弱, 而且皮下没有脂肪组织, 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 血液丰富, 药物易通过薄层皮肤渗入皮下进入血液而发挥药物作用, 另外, 脐部血管丰富, 门静脉与脐静脉、腹壁静脉与上、下腔静脉形成通道, 也有利于敷脐药物经过该侧支循环进入血液而发挥作[4,5]。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芒硝外敷法治疗, 患者腹胀改善、腹围缩小, 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总有效率达88.9%, 同时避免药物为消化道、肝脏所破坏, 尤其是肚脐处皮肤薄, 血管分布多, 药物容易被吸收, 患者无痛苦, 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且芒硝有价廉易得, 操作简单, 无副反应, 易于接受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yantunde AA, Parsons SL.Pattem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scites.a retrospective study.Ann of Oncol, 2007, 18:945.

[2]薛志祥, 葛茂军, 龚航年.芒硝外敷辅助治疗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14 (2) :24.

[3]秦月花, 傅文安, 王丽敏, 等.芒硝联合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6, 13 (3) :187.

[4]潘佳芳, 张雅丽, 蔡俊萍, 等.肝硬化腹水的敷脐疗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4, 14 (2) :127.

恶性腹水 第2篇

1对象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我院住院腹腔积液患者经常规腹腔穿刺所采集。45例患者按金标准分为恶性腹水组和良性腹水组。

1.2病例资料

患者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3.6岁。将45例患者分成两组,恶性腹水组18例(胃癌腹腔转移7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肠癌腹腔转移3例、卵巢癌腹腔转移1例、腹水脱落细胞阳性原发灶不明2例、食管癌肝转移1例),良性腹水组27例(肝硬化失代偿16例、结核性腹膜炎8例、肾病综合征2例、布加综合征1例),经相关检查确诊。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3000r/min,10min),分离血清后置-70℃冰箱备用测白蛋白。腹水患者常规穿刺抽取腹水10mL,离心l0min,取上清液置-70℃冰箱备用测白蛋白及VEGF。血清及腹水白蛋白测定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 PUSAU 600型)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华美生物公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腹水VEGF的浓度,试剂盒由Merck公司提供,酶联免疫分析采用Organon Teknia Reader 530分析仪。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样本的VEGF浓度。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敏感度、特异度用t检验,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 SAAG测定结果及腹水离心沉淀物VEGF测定结果见表1,恶性腹水组SAAG低于良性腹水组,差异有显著(P<0.001);恶性腹水VEGF高于良性腹水,差异有显著(P<0.001)。

2.2各检测指标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分析见表2,参考文献SAAG取11g/L为临界值,则SAAG的敏感度为59.3%(16/27),特异度66.7%(12/18),诊断准确率为48.5%(22/45),诊断阳性预测值为72.7%(16/22);根据良性腹水VEGF(220.07±41.20 pg/mL)值,参考文献取腹水VEGF阳性诊断值为300 pg/mL,则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为63.0%(17/27),特异度为66.7%(12/18),诊断准确性为51.1%(23/45),诊断阳性预测值为73.9%(17/23)。如果将两项均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51.9%,但特异度可高达100%。

△与恶性腹水组比较,t值为3.669,P<0.001;*与恶性腹水组比较,t值为7.442,P<0.001。

3讨论

血清一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rnin gradient SAAG)是指血清白蛋白值与同日采集的腹水白蛋白值之间的差[1],可以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当SAAG≥11g/L时证明门静脉高压存在,反之则门静脉高压不存在,准确率达97%[2],同一患者的门静脉压力是保持相对恒定的SAAG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3]。所以可以用SAAG诊断腹水性质。临床上腹水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其产生腹水主要为门脉高压所致,腹水中的白蛋白含量较少,而其他腹腔癌的恶性腹水与门脉压力无关,而是与腹膜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肿块压迫局部组织使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增多,从而使腹水白蛋白含量升高有关,因而其SAAG值减低。目前常用判断标准是1 1g/L。本研究恶性腹水组SAAG低于良性腹水组,与文献结果一致。6例假阴性,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胃癌腹腔转移1例,腹水脱落细胞学阳性原发灶不明1例。5例肝癌合并原发性门脉高压,另2例均有门静脉癌栓,合并继发性门脉高压。本文S A A G诊断良恶性腹水的特异性高达67.7%,因此以SAAG 11 g/L为临界值来确诊良恶性腹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恶性腹水是肿瘤细胞腹膜腔侵袭和转移的一个突出临床表现。肿瘤的生长与发展取决于血管生成,而VEGF是目前发现的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最重要,作用最强的促进因子之一。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VEGF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VEGF是一种可溶性肤,已经发现由肿瘤分泌进入各种体液当中。恶性胸水和恶性腹水中VEGF含量很高,其对于血管渗透性的促进作用被认为是介导恶性渗出液形成的重要机制,1994年首次报道癌症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正常人群显著增高[4]。国外动物实验表明,VEGF与恶性腹水形成密切相关[5,6]。本实验结果显示恶性腹水VEGF高于良性腹水。这说明高水平VEGF促进恶性腹水的形成,其可能机制是:①VEGF促血管生成作用使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增加液体滤过面积;②VEGF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液体滤过增加,以及随后的穿腹膜蛋白浓度增加导致腹膜肿胀压的增加。

临床上进行腹水性质诊断时,如果SAAG或者VEGF有一项阳性者,应怀疑为恶性腹水,进一步搜索相关证据;如果两项均为阳性,则诊断恶性腹水的把握较大。因此,联合检测SAAG和腹水VEGF是诊断恶性腹水的一种有效、易行的方法,与单独检测SAAG或VEGF相比,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显著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和腹水VEGF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腹水标本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7例),测SAAG及腹水VEGF水平,分别计算两组的SAAG均值及VEGF、阳性例数、阳性率。结果恶性腹水组SAAG低于良性腹水组,差异有显著(P<0.001)。恶性腹水VEGF高于良性腹水,差异有显著(P<0.001)SAAG取11g/L为临界值,则SAAG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为59.3%,特异度66.7%,诊断准确率为62.2%;取腹水VEGF阳性诊断值为300pg/mL,则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66.7%。诊断准确性为64.4%。如果将两项均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敏感度降为51.9%,但特异度为100%。结论联合检测SAAG和腹水VEGF能显著地提高恶性腹水检出率。

关键词: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恶性腹水

参考文献

[1]Hoefs JC.Portal pressure estimatedascites fluid analysis[J]. J Gastroenterology,1978,74.1168.

[2]Runyon BA,Montano AA,Akriviadis EA,et al.The serumascites albuming radientis superiort ot hee xudates-t ransudatec on ceptin t hed ifferentiald iagnosiso fa scites[J].Ann Intern Med,1992,117(3):215-220.

[3]Hoers JC.Serum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portal pressure determine the ascites fluid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pa- 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lab Clin Meal,1983,102. 260-273.

[4]Kondo S,Asano M,Matsuo K,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is detectable in the sera of tumor bear-ing mice and cancer patients[J]. Biophys Acts,1994,1221(2):211.

[5]Mori A,Aril S,Furutani M,et al.Soluble Flt-1 gene therapy for peritoneal metastases using HVJ-cationic liposomes[J]. Gene Therapy,2000,7(12):1027-1033.

浅析艾灸关元穴治疗恶性腹水的机制 第3篇

1 恶性腹水产生的机制及症状

引起恶性腹水的原发疾病以卵巢癌最常见,其他可由胃肠道肿瘤胰腺癌、肝癌、子宫癌等引起,腹腔外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和淋巴瘤等也可引起恶性腹水.此外,有约20%患者的原发病灶不明[1]。多数研究者认为当恶性肿瘤累及腹膜,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门脉压力增高,肝淋巴液外漏及回流受阻,水钠潴留,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许多因素均可造成大量腹水形成[2]。

恶性腹水的主要症状常表现为腹部膨隆,消化功能障碍,腹胀腹痛,腹水腹块,大量腹水使膈肌上抬,可合并呼吸困难及厌食,行动不便等,恶性腹水多呈血性,为渗出液[2]。

2 恶性腹水的治疗

恶性腹水的治疗临床采用的方法较多,其中包括利尿、腹穿放液、全身或腹腔内化疗以及腹腔静脉分流、腹腔置管持续引流等,腹腔免疫治疗或针对恶性腹水发生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治疗如腹穿放液加腹腔内化疗加免疫治疗,另有中医内治外治等。

3 恶性腹水的中医认识

恶性腹水属于中医“鼓胀”范畴,《内经·灵枢·水胀》[3]篇云:“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究其病因,《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是浊气在上。其病机,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瘀结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鼓胀.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升清降浊,故能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脾胃运化失健,生化乏源,脾气不足,生化无力则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少。瘀血内停,不通则痛故见胁肋胀痛.对于本病形成的鼓胀,病机属气虚水湿内停、瘀毒内结,治宜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清热解毒。《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恶性肿瘤之所以发病,多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邪毒乘虚而入,正邪相争日久,发为本病。本科所收患者,病情多属晚期,经辨证以多属正气已虚,且多虚实夹杂。故治宜多从温阳利水,培固正气为主。

4 艾灸的作用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就有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治宜灸”。说明在原始社会即有灸法。可以推想在春秋、战国时代灸法已颇为流行,后世又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曹氏灸方》、《备急灸法》等专著,说明了灸法在古代被重视和流传应用之广。艾叶作施灸的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4]。关于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多认为:艾灸的作用机理是由燃艾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5]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艾灸可提高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对肿瘤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6]。

5 关元穴

关元穴关元,一名次门,一名下纪。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且为足三阴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对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有良好的效果.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来说,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灵兰秘典论》又有“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蔫”。可见肾中精气充盛则身体强壮,聪敏而慧。有实验表明:艾灸关元穴可增加兔的心输出量,不增加心率,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以及钠钾离子的排泄,艾灸小鼠关元穴能延长接种HAC瘤细胞小鼠的存活率[4]。

6 结语

综上所述,恶性腹水患者病情多属晚期,正气已虚,且多虚实夹杂.故治宜多从温阳利水,培固正气为主。灸法借助火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施之关元,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可以激发丹田之气,鼓动膀胱气化,而使小便得利.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岳祥,潘俊.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04,20(9):705-707.

[2]陈世伟,张利民.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202-203.

[3]谢华.黄帝内经[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1.

[4]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

[5]王磊,李学武,张莉.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9(21):567-570.

恶性腹水 第4篇

关键词:腹水,肿瘤标志,特性曲线

腹水是临床常见病症,肝硬化、腹膜结核、腹膜转移癌和腹膜原发肿瘤是引起腹水的最常见病因[1],细胞学是目前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腹水重要方法,但阳性检出率有时并不理想,因此临床上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指标。本文通过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恶性组腹水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55岁,其中肝细胞癌10例、胃癌11例,直、结肠癌6例,十二指肠癌1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5例,卵巢癌4例,原发病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3例。良性组腹水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53岁,其中结核性15例,肝硬化24例及心源性腹水7例。所有病例最终均经腹水细胞学、腹膜检查针活检或腹腔镜、手术病理等相关检查确诊。

1.2 方法

入院第2天早晨空腹抽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待检,并在接受治疗前采集腹水约20 ml,低温超速离心后取上清液,保存于-20℃待检,使用德国罗氏公司产Elecsys 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操作规程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6.0软件包对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以标志物中位浓度(M)及百分位数(P25和P75)表示。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两组变量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

2 结果

2.1 4种肿瘤标志物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mov Test),Z=1.413~2.947,P<0.001~0.05,属非正态分布,以下均使用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

2.2 腹水及血清中4种标志物水平的比较(见表1)。

2.3 腹水和血清中4种标志物ROC检测结果(见表2)。

2.4 腹水中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将腹水中ROC曲线下面积较大的3种标志物CA153、CEA和AFP两两联合检测均可将灵敏度提高,而特异度均有所下降,以CA153+CEA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达97.6%和93.4%,为最佳组合模式。三者同时联合检测,灵敏度也达到97.6%,但特异度降为73.9%(见表3)。

3 讨论

腹腔积液是一种病因较多而常见的临床体征,良恶性腹水的鉴别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常规的实验室方法对良、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低,两者的鉴别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血清和腹水中的肿瘤标志物已普遍用于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2,3,4,5,6,7,8],但各检测项目均简单地使用试剂参考范围表示,且试剂说明书的正常参考值多指检测血清的指标,实际并未广泛应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判断临界值(cut-off value)估算患者患病风险,从而影响了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判断能力。本实验根据试验结果绘制的ROC曲线确定的4种肿瘤标志物腹水最佳临界值AFP、CEA、CA125及CA153分别为22.1 ng/ml、18.5 ng/ml、53.3 U/ml、29.0 U/mml。

CEA是被研究较多的肿瘤标志物,是常用的鉴别与检测良恶性疾病的指标,其价值较肯定。CEA最初发现于胚胎性结肠和结肠癌中,后来发现其在多种腺癌,尤其是原发于胃肠道和胰腺的腺癌均有表达[4],在正常人体内含量较少,在多种癌症时均有明显升高。CA153是对乳腺癌检测具有较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用作良恶性腹水的诊断目前报道较少,近来有学者发现它对腹水的检测具有较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6]。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较一致,恶性组腹水中AFP、CEA、CA125和CA153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腹水中的平均水平,CEA、CA153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AFP和CA125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CEA与CA153联合检测为最佳选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到97.6%和93.4%。

注:*P<0.05,##P<0.01 (与恶性血清比较),*P<0.01,**P<0.001 (与良性腹水比较),△P<0.01 (与良性血清比较)

CA125是目前最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是最可靠的卵巢癌诊断指标[7],并且与消化系肿瘤(胰腺癌、肝癌、胃癌)有关,肿瘤播散后其血清CA125水平比局限时显著升高。本文结果显示,恶性组腹水和血清中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水平(P<0.01),且恶性腹水中水平也显著高于血清中水平(P<0.05),但特异性较低,单一血清或腹水CA125检测不能效鉴别良、恶性腹水。

血清AFP明显升高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许多研究者认为,连续动态观察血清及腹水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2,3]。本文结果表明,AFP恶性腹水及血清中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水平(P<0.01),AFP对恶性腹水的诊断敏感性不高,但因我国肝细胞癌发病率较高,对肝癌所致腹水的诊断仍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临床上许多恶性腹水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处于正常或轻度升高,而此时腹水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已明显增高,所以腹水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甚为重要,其诊断价值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3,8]。本实验结果显示,恶性组血清中4种肿瘤标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血清中水平,同时恶性腹水中4种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恶性血清中4种标志物水平,CEA、CA153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A125、AF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文献报道较一致。

腹水中肿瘤标志物对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各家报道不一,既与使用上限值不一有关,也与肿瘤原发器官和使用肿瘤标志物的数量有关。本文结果表明,根据腹水ROC曲线下面积较大的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获得了较佳的联合模式,提高了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的对症施治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斯其连,姜建平,徐胜荣,等.186例腹水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321.

[2]邓咏梅,刘玉兰,王智峰,等.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中国医师杂志,2003,5(1):11-14.

[3]朱焕兴,杨永青.血清、腹水中AFP、CEA及CA125水平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16(6):329-331.

[4]Ordonez NG.Rol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differentiating epithelial mesothelioma from adenocarcinoma.Am J Clin Pathol,1999,112; 75-89.

[5]Sari R,Yildirim B,Sevinc A,et al.The importance of serum and ascites fluid alpha - fetoprotein,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19 - 9 and CA15 -3 level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scites etiology.Hepato - Gastroenterology,2001,48(42):1616 - 1622.

[6]李月翠,王竹宏.CA125、CA153、CEA联合检测鉴别结核性与癌性积液的对比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7,12(5):478-479.

[7]回允中.诊断外科病理学(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2320.

恶性腹水 第5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7例, 男20例, 女7例, 年龄30~72 岁, 中位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11例, 肝硬化腹水9例, 腹部结核5例, 其他2例。均经B型超声证实腹腔有中大量腹水。

1.2 方法

无菌操作下, 取左或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或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左或右旁1.0~1.5cm处 (或者B型超声定位穿刺点) , 常规消毒皮肤, 局麻后置入中心静脉管见腹水流出, 于导管尾端连接一次性引流袋, 腹水缓慢自然流出,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腹水量的不同, 每次放水600~1000ml, 尽量将腹水引流干净, 引流后将导管尾部接肝素帽, 用无菌透明3M敷帖将引流管固定于腹壁。

1.3 结果

置管均1次穿刺成功, 导管留置时间2~18d, 平均7.8d。置管期间无1例感染发生。有1例因过度活动致导管脱落, 再次置管后无脱落。经治疗后, 腹水明显减少或消退21例, 有效率为77.8%。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由于大量腹水, 导致腹胀、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易产生焦虑、恐惧、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绪, 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 护理人员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和安慰工作。穿刺前主动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 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告知放腹水后能缓解腹胀、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减轻痛苦, 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少, 费用低, 告知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材料是医用聚氨酯材料, 导管柔软且较细,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可较长时间留置在体内;操作中医护密切配合, 技术娴熟, 仔细听取患者的主诉和观察病情, 做好家属工作, 共同配合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2.2 术后一般护理

2.2.1 取合适体位:

嘱患者卧床休息24h, 之后取半卧位以利于液体引流, 病情允许可指导患者带引流管床边活动。

2.2.2 饮食指导:

由于引流导致大量的蛋白丢失, 电解质紊乱, 患者多伴消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因此, 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如鸡蛋、鱼汤、牛奶、瘦肉、水果等, 进食量少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以补充营养, 增加抵抗力。

2.3 导管的护理

2.3.1 妥善固定:

中心静脉导管质地柔软, 易打折或扭曲, 用力牵拉时可引起导管向外滑脱, 护士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注意保护导管, 穿脱衣服时尽量保持轻柔, 防止导管滑脱、扭曲。穿刺点用3M无菌敷贴固定后, 再用15cm×25cm的胶布加强固定, 可有效防止导管滑脱、扭曲。

2.3.2 保持引流通畅:

置管后应加强巡视病房, 保持引流通畅。因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细, 容易受血块、坏死组织及肉芽组织等堵塞而使引流失败[2]。因此在放液中要注意观察, 如出现引流液减少, 患者感到腹胀, 伴发热, 应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扭曲, 并嘱其变换体位, 然后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导管, 并定时挤压导管。

2.3.3 预防感染:

严格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感染的发生与留置部位、留置时间、微生物的依附性及全身情况等方面有关[3]。因此, 应严格无菌操作, 皮肤消毒范围要大, 直径应在穿刺点上下10cm, 消毒2遍。保持置管皮肤清洁干燥, 敷料每周更换2~3次, 如有渗血、渗液、潮湿或敷料脱落应及时更换。引流袋应低于腹腔60cm以下, 以免引流袋内液体逆流入腹腔, 造成逆行感染;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在引流过程中, 如有导管滑脱, 应重新置管, 不能将引流管直接送入腹腔, 以免腹腔内感染;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如出现体温升高、畏寒、腹痛加剧等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4 引流液的观察:

在开放腹水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若在短时间内引流量过多时应当减慢输液速度, 避免引流过快, 使腹内压骤降而发生虚脱或休克。放液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 一般每次放腹水600~1000ml。注意观察引流量的颜色、量和性质, 准确记录24h引流量。若有血性腹水, 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4 腹水渗漏的防护

置管引流腹水期间, 由于患者腹内压高, 营养不良及窦道形成等, 会出现腹水渗漏现象。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腹水渗漏, 嘱患者取患侧高位, 避免用力, 以减轻腹腔压力。同时管口周围加棉垫覆盖, 敷料潮湿随时更换, 保持局部干燥。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腹水,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刘芩, 孙建国.深静脉导管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腹水45例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 2007, 22 (5) :517-518.

[2]沈敏, 蒋毋右.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 2006, 6 (3) :29.

恶性腹水 第6篇

关键词: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诊断,治疗

引起腹水的病因很多, 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临床罕见,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发生于腹膜间皮细胞的罕见肿瘤, 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预后差, 故诊治困难。现将笔者总结的1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病例诊治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5例, 男6例, 女9例,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72岁, 首发症状均为腹胀、腹痛、消瘦、乏力, 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最短14 d, 最长18个月

1.2 影像学诊断

15例均行腹部B超检查, 超声显像主要表现为腹水、腹膜呈结节状或片状局部增厚, 增厚腹膜与肠管、大网膜等粘连形成腹盆腔囊实性占位, 其中12例行腹部CT检查, 主要表现为多发腹膜增厚或腹盆腔多发肿物、腹水。

1.3 病理学诊断

本组病例中12例行开腹手术, 有术后病理结果证实, 2例行腹腔穿刺腹水细胞学检查见成团间皮细胞中恶性细胞考虑间皮来源肿瘤, 1例行B超引导下腹膜肿物穿刺活检证实为间皮恶性肿瘤。

1.4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3例行手术减瘤加腹腔化疗加全身化疗;5例行手术减瘤加全身化疗;4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及全身化疗;其余3例未手术, 仅行全身化疗。

2结果

2.1 手术探查情况

12例行开腹手术, 术中探查均有腹水, 腹水量200~3000 ml不等, 淡黄色或淡血性, 腹腔大多可见肝、脾、胃、肠管及腹膜表面有灰白色粟粒样结节, 也可见位于大网膜、腹膜后、腹盆腔的单个或多个肿瘤结节。

2.2 随访及预后情况

本组病例均规律性随访3年以上, 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 最长存活者已超过5年。

3讨论

引起腹水的病因很多, 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临床罕见。腹膜恶性间皮瘤是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1908年Miller等首先报道了该肿瘤。其病因复杂, 最新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显示毛沸石、放射性核物质、微粒型的镍化合物、猿病毒40 (SV40) 以及诸如3-甲 (基) 胆蒽等均与其发生有关, SV40独立或作为石棉纤维的协同因子诱发弥漫性恶性间皮瘤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1]。

恶性腹膜间皮瘤起病隐匿, 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故在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本组病例均以腹胀、腹痛、消瘦、乏力就诊, 体检发现腹水及腹部包块, 影像学以腹部B超、CT和MR意义较大。典型的B超表现为腹膜呈片块状或结节样增厚, 正常腹膜线条样结构消失, 被增厚的凸凹不平的低回声区或结节取代, 并向腹腔内隆起, 呈胼胝样广泛覆盖于壁层腹膜或腹腔脏器的表面, 为中低水平回声。侵及脏层腹膜多见于消化道, 充气肠袢被增厚腹膜包裹形成较大的含气性肿块, 呈假肾征或靶环征样。CT表现为腹膜增厚以及多发结节, 有强化, 在腹水衬托下更加清楚, 有时可见挛缩、增厚的肠系膜以及粘连成饼状的大网膜。MR也有类似表现。

该病确诊应有细胞学或病理活检结果支持,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多种多样, 瘤细胞有多向分化的特点, 有时病理诊断也有一定困难, 镜下瘤组织中见增生的间皮细胞向恶性过渡则可以确诊, 否则主要靠免疫组化结果相鉴别。本组病例均有腹胀、腹痛、多发腹盆腔包块及顽固性腹水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 较易与卵巢癌、结核性腹膜炎、原发或继发腹膜癌等相混淆, 与上述疾病的鉴别除仔细分析临床表现外, 主要靠病理诊断, 并常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以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确诊[2]。

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虽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但较公认的是包括局部的腹腔减瘤手术、腹腔内温热灌注、术中术后腹腔内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包括腹腔减瘤术和腹膜剥脱术, 在手术同时进行腹腔灌注顺铂化疗, 可减轻腹水产生,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全身化疗目前主要以顺铂联合其他细胞毒药物, 如长春瑞滨和健择单独或一起联合, 目前最新的全身化疗方案为Pemetrexed联合顺铂, 是国际公认的一线化疗方案。放疗因腹腔中小肠耐受剂量低, 并发症多等原因使用受到限制。

既往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被认为是一种终末期疾病, 不同报道生存期不同, 一般总的中位生存期大约为一年, 但近年随着综合治疗的开展, 包括局部的腹腔减瘤手术、腹腔内温热灌注、术中术后腹腔内化疗及全身化疗, 里昂、米兰、华盛顿几家医疗中心数据显示有近半数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3,4]。

随着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研究、认识不断加深, 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 恶性腹膜间皮瘤合并腹水患者的生存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Kane AB.Animal models of malignant mesothelioma.Inhal Toxicol, 2006, 18 (12) :1001-1004.

[2]Hammar SP.Macroscopic, histologic, histochem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mesothelioma.Ultrastruct Pathol, 2006, 30 (1) :3-17.

[3]Sugarbaker PH, Yan TD, Stuart OA, et al.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diffuse 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Eur J Surg On-col, 2006, 32 (6) :686-691.

恶性腹水 第7篇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患者72例。本研究所选病例都符合“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标准[1]”, 并经B超、穿刺腹水检验与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 临床表现为:脉络怒张、手掌齿痕、腹大坚满、胁腹刺痛、唇色紫褐、面色黯黑、口渴、舌质紫红、脉细涩。根据数字抽签法原理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5例, 年龄为39~78岁, 平均 (64.5±7.2)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为40~79岁, 平均 (64.3±7.4) 岁。两组患者文化水平、家庭状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卡式评分<40分者;近1个月内接受过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合并严重系统类疾病者;精神异常者;由其他非肿瘤原因导致腹水者;未取得知情同意者;病历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于腹腔穿刺置管术结束后, 常规引出腹水约2 000mL;取香菇多糖4mg、顺铂60mg行腹腔灌注治疗, 1次/周, 连续放液、灌注3次。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当归芍药加味治疗[3], 方剂组成:当归10g、白术10g、白芍30g、泽泻20g、薏苡仁15g、川芎10g、茯苓10g, 加适量清水 (约500mL) 煎煮, 取汤汁150mL, 每日1剂, 于早晚两次分服。连续服用21日。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包括骨髓抑制、乏力、胃肠道反应。

1.5 疗效判定标准[4]

完全缓解:治疗后腹部CT检查提示腹水的减少率≥50%, 1月内未复发;部分缓解:腹部CT检查提示腹水的减少率为30%~50%, 1月内未复发;无效:腹部CT检查提示腹水的减少率低于30%。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定量资料采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比较

两组治疗前腹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腹围缩小至 (79.4±1.0) cm, 对照组缩小至 (84.2±0.8) cm, 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共8例, 所占百分比为22.22%;对照组不良反应共21例, 所占百分比为58.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 (%)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完全缓解者13例, 部分缓解者19例, 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完全缓解者7例, 部分缓解者18例, 总有效率为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n (%) ]

3 讨论

恶性腹水乃腹膜腔积液, 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 西医疗法是该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比如腹腔穿刺放液、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腹腔内灌注化疗, 研究发现单纯西医治疗恶性腹水效果不佳, 患者死亡率高。

祖国医学中, 恶性腹水属于“鼓胀”范畴, 病因有虫毒感染、酒食不节与情志刺激, 该症可损伤肝脾神三脏, 久之气血俱虚、肝失疏泄, 故治疗需从扶正祛邪入手[5]。本文所用当归芍药散集多种中药材为一体, 主要包括白芍、川芎、当归、泽泻、茯苓、白术、薏苡仁, 其中, 当归能养肝健脾、行气活血, 芍药兼具补血活血以及行肝气的功效, 白术和泽泻具有利水健脾以及化湿去浊的功效, 川芎可调肝, 茯苓可健脾除湿, 薏苡仁能利水渗湿。诸药合用, 可起到活血利水的作用。研究发现[6], 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合理加用当归芍药散, 可增强疗效, 促进患者腹围的快速缩小。

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的腹围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总有效率为88.89%, 对照组分别为58.33%、69.44%,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表明,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 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疗效甚好。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者72例。根据数字抽签法原理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同时加用当归芍药散。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比较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腹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腹围为 (79.4±1.0) cm, 对照组为 (84.2±0.8) cm, 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者共8例, 对照组共21例,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总有效率上看, 观察组为88.89%, 对照组为69.44%,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于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的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当归芍药散, 利于患者腹围的改善, 且其用药的安全性也较高,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恶性腹水,当归芍药散,肝脾血瘀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淑琴.当归芍药散加味辨治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16 (2) :5-7.

[2]袁继丽, 邢枫, 赵长青, 等.当归芍药散加味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 (6) :41-43.

[3]杨顺利.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32) :83, 95.

[4]付啸峰.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脾血瘀型恶性腹水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5]崔德强.当归芍药散方证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恶性腹水范文

恶性腹水范文(精选7篇)恶性腹水 第1篇1 临床资料2010-01~2011-11我科共收治符合恶性腹水标准的病例76例, 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