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精选8篇)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第1篇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1、负责居民投诉、表格登记、证件办理等日常业务工作,确保社

区正常运转。

2、领导、督促三级网格开展工作,受理三级网格上报的问题,并

在二级网格职权范围内予以协调解决,对于超出职权范围且无力解决的,及时向街道一级网格负责人或区直相关部门上报。

3、实行定期巡查制度,根据社区承担的主要任务,每周在网格内

至少开展2次全面巡查工作,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处置。

4、定期召开三级网格负责人和区直单位联系社区人员工作例会,分析研究有关问题,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活动,解决疑难问题。

5、每天将本级网络内的工作开展情况记入《民情日志》,并做好网

格内各类数据、台账的汇总、上报和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工作,并做好网格内相关信息的上报。

6、设立相应的联络员岗位,加强与区直职能部门、街道科室的沟

通联系。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第2篇

1、负责采集辖区内企业劳动用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录入,建立劳动保障电子信息档案;

2、对采集的劳动用工信息实行动态监管,适时更换新信息;

3、对辖区内企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

4、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并及时将案件报送上级劳动监察部门处理;

5、协助上级劳动监察部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6、组织指导村(居、社区)共同做好“两网化”工作;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第3篇

关键词:网格,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构分类,位矩阵编码,并行遗传算法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进入了以基因功能研究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大规模的结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药物基因组的研究计划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每天在全世界,大量的生物学数据不断地产生和积累,要有效地处理、保存和利用这些处于异域的巨量信息,必须建立强大而高效的信息处理平台,“生物信息网格”应运而生。

蛋白质结构预测是生物信息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它研究如何从氨基酸序列出发,预测蛋白质的功能构象。20世纪50年代后期,Christian B.Anfinsen等人[1]通过蛋白质复性实验证实:某些蛋白质在体外的一定条件下解聚失活后,可以自动折叠而恢复其原有的高级结构与活性。这就意味着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全部信息蕴藏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是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理论基础。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在蛋白质肽链快速折叠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构象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不仅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正确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蛋白质预测的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已知蛋白质结构规律的总结、吸收和利用,采用所谓的、基于知识的预测(Knowledge-based Protein Modeling)。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比较建模法(Comparative modeling method)、反向折叠法(Inverse folding)和从头预测法(ab initio prediction method)。目前,比较建模法和反向折叠法的研究都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两类方法的共同点是:在预测目标蛋白质的结构时都要利用已知的结构数据库。当目标蛋白质找不到同源蛋白质, 或同源性过低时,这些方法都无法奏效。而从头预测法仅利用氨基酸序列和模拟氨基酸间相互作用的模型来预测目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因此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发展更高效的搜索方法用于功能构象的搜索,有很多工作研究用遗传算法[2,3]、神经网络[4,5]和模拟退火法[6]等协同算法来解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们也存在算法收敛性不确定[2,6];算法并行度低[3];预测准确率不高[4];过于依赖数据集的规模[5]等缺点。

在后者的基础上,对上述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分类的按位矩阵编码的并行遗传算法来进行预测。为了充分发挥并行算法的优势,在网格平台进行部署,实验表明预测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1 基于网格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1.1 问题描述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弄清其折叠类型对合理设计生化实验,进行功能研究十分重要。蛋白质特定空间构象是其功能活性的基础,因而空间构象预测可为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启示。根据在笛卡儿空间中使用全原子力场(force field)和外部溶剂描述的分子动力学(MD)方法所建立的时间函数,被认为能够可靠再现多肽链的运动。如果上述理论成立, 那么从一个随机结构出发, 只要产生一条足够长的轨道, 就可以找到功能构象。但事实上,这是一个NP难问题,以目前的计算机能力很难满足“足够长”这一条件。目前的计算能力能产生的MD轨道大约为10-8s, 而蛋白质体外折叠通常需要1 s。也就是说, 即使是一个短肽, 搜索其构象空间的计算量也是十分巨大的[7]。

传统的二级结构预测方法,如Chou-Fasman方法和GOR方法等的预测精度比较低,Chou-Fasman 方法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统计每种氨基酸在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中出现的频率得到反映20种氨基酸形成三种二级结构的倾向性因子;GOR方法运用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将多肽链上一连串的R基团作为一种信息,在蛋白质的折叠中,这种信息被翻译成构象状态。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应用将二级结构预测的精度提高到70%以上。一般认为, 如果二级结构的预测准确率能达到80%,那么便可以基本准确地预测一个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因此进一步提高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准确度是非常关键的。

遗传算法是一种高频率的全局自适应搜索算法,适合于能量最低状态的搜索(按热力学假说,蛋白质在天然状态的能量最低)。但是,由于随着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科研信息迅速膨胀,在基因组、蛋白质组水平上的生物学数据巨量增长,而且众多生物学数据库分散在不同的异构平台上,在一般网络平台上使用普通遗传算法不仅无法达到生物信息数据整合、智能化的复合、交叉检索、共享、可视化和使用统一的用户界面,还容易因为蛋白质的势能面上存在着很多的局部极小点而陷入局部极值。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预测效率,根据网格动态性、异构性、可扩展性和自治性的特点,采用基于网格的并行遗传算法显然更利于问题的解决。

1.2 基于结构分类的按位矩阵编码的并行遗传算法

目前,用于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PDB(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PDB数据库中将蛋白质结构分为G,H,I,B,E,S,T和C共8类,简化表示为3类:(a)Helices,包括G,H,I三类,记为H;(b)Sheets,包括B和E二类,记为S;(c)Coils包括S,T和C三类,记为C。由于(1)数据量太大;(2)PDB库更新是很快的,造成某些蛋白质索取码发生变动;(3)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适合于预测,因此我们先对随机选取出的数据进行分类预处理,并把预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初始种群,每个蛋白质作为一个个体。

1.2.1 结构分类预处理

预处理采用Chou-Fasman 算法,参照蛋白质结构分类数据库(SCOP)的二级结构分类方法,将蛋白质的结构类型分为All-α、All-βα/β和其他(见表1) [8]。

1.2.2 位矩阵编码并行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John Holland教授于197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仿生类优化算法,它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和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生物遗传进化主要在染色体上,子代是父代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有序排列”为基础,模拟生物界进化过程。

经典遗传算法存在着局部搜索性能较差的缺陷,对于某些分布变化缓慢的问题,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并且由于进化初期的超常个体使得种群过早收敛到局部最小值。为了解决这一缺陷,在遗传算法并行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群并行进化和引入迁移算子进行种群间信息交流的思想,将遗传算法分解为在多个子种群间并行进行,并通过子种群间交叉来增加基因模式数,避免未成熟收敛。并行遗传算法就是指将遗传算法的计算工作分发到一组并行计算机上并行计算,加快计算速度。并行遗传算法有三种形式:全局并行模型,粗粒度模型和细粒度模型,其中粗粒度模型以其实现简单,便于在网格中多个Agent执行,以及容易模拟等优点,被我们选用。

1.2.2.1 编码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根据二维晶格模型,它们在空间有一定的组成和顺序。显然,简单地用一维的二进制编码无法很好地反映蛋白质构象的组成。采用一种多维位矩阵来对蛋白质构象进行编码,这样能更利于遗传算法进行搜索。对于20种氨基酸,采用5位二进制编码,例如氨基酸a用(00001)表示,氨基酸c用(00010)表示,,氨基酸y用(10010)。对于二维晶格模型,蛋白质构象链分为4个方向,每个方向用一个4位二进制表示,构造示意图见图1。对于图2中一个蛋白质构象(acy),编码就为:,其他的构象编码以此类推。

1.2.2.2 染色体和适应度函数

我们将疏水作用力作为衡量自由能的唯一标准,根据适应度函数选择准备进行交配的染色体父串,适应度函数为[9]:

Fitness(i)=(E(i)-Emin)/(Emin-Emax)

式中E(i)=-1X (X为该构象中HH类的拓扑相邻的数目),为某构象的能量;Emin为该次迭代中构象的最低能量,是一小于或等于0的整数;Emax为该次迭代中构象的最高能量,是一小于或等于0的整数。当Emin=Emax时,该次迭代中所有构象的能量都一样,则此时进行随机选择来决定亲本。

1.2.2.3 交叉和变异

由于交叉的作用是产生新个体,实现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因此交叉概率要与个体适应度有关。为了避免产生无效基因,我们采用位交叉算子和根据适应度函数评估而定的交叉策略,即用适应度函数评估位交叉的结果,只有适应度能得到提高的变化才能接受。变异起维持种群多样性的作用,即产生新个体和抑制早熟,但概率不大,我们取固定变异概率p =0.05,变异策略采用为并行遗传算法设计的多级变异策略[10]。

1.3 评价指标

为了将我们的方法与其他的方法进行公平的对比,必须要有统一的评价指标。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在只提交蛋白质一级序列的前提下,我们选用以下3个标准:

(1)三态准确率

Qi=Ρi/(Ρi+Οi),i{Η,E,C}

其中Pi表示被正确预测为i态的残基个数,Oi表示被错误预测为i态的残基个数。

(2)整体准确率

Q3=(Ρa+Ρb+Ρc)/Τ

其中Pi(i∈{a,b,c})分别表示被正确预测出的三态(H,E,C)的残基个数,T代表残基总数。

(3)Motthew函数

Ci=pini-μioi(pi+μi)(pi+oi)(ni+μi)(ni+oi),i{Η,E,C}

其中pi表示i态的残基个数,ni表示非i态被预测为非i态的残基个数,μi表示i态被预测为非i态的残基个数,oi表示非i态被预测为i态的残基个数。Ci=0时,称为随机预测;Ci=1时,称为完全预测[11]。

1.4 实验及结果

我们在3台P4 2.4 G,512 M内存的机器中,安装Globus Toolkit3[12]进行实验,将并行遗传算法迭代次数固定为50代,然后对经过预处理的95条蛋白质进行预测。我们把本文算法(GPSSP, Grid-based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的预测进行15次后的平均结果分别与在Internet平台下基于BP神经网络(PPSSBP, Predicting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Chou-fasman算法、普通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的混合算法(HGA,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以及国际上目前比较好的蛋白质2级结构预测算法APSSP2(Advance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和SOMPA(Self Optimized Prediction Method from Aligment)进行预测的平均结果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显示本算法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注:H代表α螺旋,E代表β折叠,C代表无规则卷曲;QH代表α螺旋的预测准确率,QE代表β折叠的预测准确率,QC代表无规则卷曲的预测准确率;CHCECC分别为三态的Matthews函数;Q3claim代表为该算法宣称的预测准确率;Q3代表整体准确率)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使用混合算法可以提高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准确率,如APSSP2(采用最近邻居法和神经网络混合),SOMPA(采用GOR算法、Levin预测同源算法、双重预测算法、PHD算法和CNRS算法进行混合)和HGA等等,他们普遍可以达到75%~85%的预测率,比单一的预测算法(PPSSBP算法、Chou-fasman算法等)更具优势。

在实验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算法虽然属于单一算法,但已经达到并优于其他混合算法的预测结果。这主要是由于:首先,位矩阵编码比二进制编码更适合表达蛋白质构象;其次,有目的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即结构分类,使数据集的功能性更加突出;最后,借助网格高性能的并行计算能力,使采用位矩阵编码的并行遗传算法的性能能最大发挥出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局较优解。

如果将我们的算法改为混合算法,如与蚂蚁算法结合,利用蚂蚁算法对结构分类的蛋白质数据进行预筛选,抽取能决定预测结果的关键数据集,再利用并行遗传算法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预计也能提高预测的精度,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2 总结

蛋白质结构预测是生物信息学中一个重要问题,蛋白质特定空间构象是其功能活性的基础,因而空间构象预测可为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启示。但事实上,这是一个NP难问题。传统的二级结构预测方法,如Chou-Fasman方法和GOR方法等的预测精度比较低。而提高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准确度,对于预测一个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是非常关键的。针对生物信息数据呈指数形式快速增长,而且相关数据库存在不同的地域,受不同的组织拥有,以及预测问题的NP难本质,本文提出了一种网格中基于结构分类的、按位矩阵编码的并行遗传算法来进行预测,实验表明预测效率和精度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Frederic M R.The protein folding problem.Scientific American,1991;1:31—34

[2] Backofen R,Will S,Clote P.Algorithmic approach to quantifyingthe hydrophobic force contribution in protein folding.In:Klein R,Altman B.Pacific Symposium on Biocomputing,2000.Singapo 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 td,2000;95—106

[3] Baker D.A surprising simplicity to protein folding.Nature,2000;405:39—42

[4] Wu C H,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molecular sequence analysis.Comput Chem,2006;21(4):21—24

[5] Chandonia J.The importance of larger data sets for protein secondarystructure prediction with neural networks.Protein Sci,2006;5(4):12—16

[6] Pedersen J T,Moult J.Ab initio protein folding simulations with ge-netic algorithms:simulations on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small pro-teins.Proteins,2005;(1):35—39

[7]倪红春,王翼飞,史定华.遗传算法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应用.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18—20

[8]李菁,相秉仁.基于结构分类的BP神经网络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药学进展,2003;27(2):7—9

[9]熊赟,陈越,朱扬勇.ProFaM:一个蛋白质序列家族挖掘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7;(7):14—15

[10]何婷婷,戴文华,焦翠珍.基于混合并行遗传算法的文本聚类研究.中文信息学报,2007;(4):3—5

[11]张海霞.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方法的评价.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0(6):17—19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第4篇

关键词: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14-01

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社区管理辖区按照地理空间、户数等划分为单元。各个单元“格”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形成一张张的“网”,通常称之为“网格”。通过网格政府能够主动发现居民的问题并提前处理,把各类居民问题处置于萌芽状态,从而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网格化管理及网格员工作常态

城市建设中新兴的一种信息化的管理,由网格员通过手机软件将城市物件、部件连接起来,上传至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城市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包片的制度”。每单元网格一名网格员,每社区配备相应的网格员,每区建立网格化服务监管中心。网格员通过手机软件将事件内容、过程、成果等上报于网格化服务监管中心,由中心统计事件情况和将需协助处理的事件转交给相应部門。社区网格化工作改变了传统的独立工作模式,各“网格”信息共享,实现信息互动。

“网格员工作职责是民情信息采集、居民事务代办、矛盾纠纷劝调、特殊人群帮教、治安群防群控、政策法规宣传”。 网格员需处理居民计生、医疗、居住、就业、失业、养老、户籍管理等问题。网格员每天都在与居民打交道,深入居民生活,切实了解居民需要,及时解决居民困扰,让居民居住放心,生活舒心。

二、加强网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新兴模式,政府在观念和认识上太陈旧,机制不健全,加强网格员思想文化建设是有必要的。

(一)保障不足使网格员思想偏差。

传统行政模式根深蒂固,新兴模式的网格工作,在社区自治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仍是政府主导,保治安重管理轻治安的思想观念还未消除。网格员工作涉及广,与综治办、计生局、城建局等职能部门都有交接,但网格员没有执法权利,遇到棘手问题只能汇报上级,这使得网格员的工作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网格员思想行为。而且,政府未颁布网格管理工作相关条例,仅依靠城市的《街道办事处条例》等极少数的管理办法,在为居民服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显得有些吃力,使得网格员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二)网格管理站缺乏思想文化建设。

“基层工作是建立在群众工作的基础之上、群众工作是统揽工作的总阀门。”网格员作为行政单位与群众桥梁连接的第一人,政府观念陈旧没有意识到网格员基层群众根基。网格员处于无人管状态,综治办几名管理员根本顾不了几百人。社区只管分配任务,而不管网格员日常生活,不顾网格员思想文化素质。若网格员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政理论,熟知党的方针和路线,工作将会开展得更加顺利。

(三)网格员文化素质不足。

招聘的网格员中年妇女偏多,大多是高中文化,学历偏低,在思想认识上达不到要求,网格员的素质与新兴的网格化信息系统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很多网格员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只是把事件上传,确保网格不出事就完成工作。缺乏意识,“社区各网格格间、职能部门间协调工作时难免出现偏差,造成信息传递不准确,在工作中出现职责混杂、定位不清晰”。

三、加强网格员思政工作的对策

健全网格员工作制度,保障网格员福利待遇,丰富网格员思想文化建设是开展网格员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

(一)资金补助,制度完善。

政府相关部门、财政部门应专项预算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经费,划拨资金给网格管理部门,专项资金用于网格员党建思政工作方面。有了后方保证,网格员更好的开展居民治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信息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等重要工作。

完善相关工作条例,使得网格员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有理可寻。一方面约束居民行为,另一方面匡正网格员行为,这对于保障社会和谐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要打通网格员晋升渠道,为网格员谋福利。福利保障和制度保障是扶正网格员思想的第一步。

(二)加强网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精神文化。

“思政工作是党的优势和优良传统”,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治理理论应用于社区的一次实践性探索,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政府要将党建的中心下沉于社区党建,社区要承担网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区应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讲座等活动,可聘社区党建顾问让网格员学习理论知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以人为本”,要关心网格员的日常生活,更要关注网格员思想状态。对网格员思政教育要做到三点:一是,对口帮扶教育,社区工作人员与网格员一对一教育。二是,社区执行网格员思政教育工作,街道办不定期抽查。三是,不仅抓理论教育,更要丰富网格员精神文化。丰富社区文化,丰富网格员精神文化,从而提高网格员精神境界。“社区文化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建立专业化团队,落实业务培训。

每个社区成立网格员管理站,由专人任站长,站长负责跟进网格员工作。新进网格员要求大专以上,集体培训考试合格后再由老网格员带新网格员一对一学习。鼓励能者竞聘,引进先进理念。鼓励大学生任职网格员,为网格化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实行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综治办引进专业人才到社区为网格员授课,解决网格员操作问题,确保每名网格员都会使用社区E通,每名网格员都具有处理事件的能力。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因不会操作软件而出现的工作思想情绪。

参考文献:

[1]齐九根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南充市嘉陵区网格员工作手册[Z] 南充市嘉陵区综治办 2015.6

[3] 胡雄 群众工作是基层工作的总阀门[J] 中国乡村新发现 2012.4

[4]高孟翔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研究[D] 河南大学,2013.5

[5]罗辉 论基层电力企业如何提高思政工作水平[J] 人才与教育,2013.20

[6]林宁 万巧姣 抓好三个环节,做好社区思政工作[J]政工研究动态 2000.24

[7]谢品仁 社区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理性透析[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9

社区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 第5篇

一、网格长工作职责:

1、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具体工作分解到网格员来落实和执行。

2、配合楼门长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定期到网格内巡视,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的诉求和愿望,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3、监督网格员的工作情况,定期考评。

二、网格员工作职责:

1、负责网格内党群服务,民政残联、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公共服务事宜,配合做好低保、养老救助、老龄、就业和卫生计生等项事物的信息登记、审核工作。

2、做好网格内居民矛盾调处和群防群治工作,及时掌握并上报影响稳定的苗头和动态,配合上级组织处理好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

3、一般性工作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协调性工作,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榷处置;突发性工作立即上报,社区紧急处理;需要审批工作,掌握信息,上报社区或街道受理审定。

4、依法依规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管理人员、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楼门栋长、党小组长、社区志愿者等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5、组织网格内居民开展社区教育、志愿服务、互助服务、文明创建等活动,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楼院文化、家庭文化等文体活动,引导居民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6、协助管理网格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发动群众认真清理脏、乱、差,美化社区环境,建设整洁优美的文明社区。

7、协助做好网格内治安保卫、民事调解、流动人口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工作,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

8、认真做好社区其他阶段性重点工作。

社区网格站站长职责(试行)

(一)严格执行乡镇(园区)社区网格中心各项网格管理规章制度,为社区网格站直接责任人。

(二)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基础网格管理人员的工作,帮助基础网格管理人员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积极调动社区各方力量、协调乡镇(园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整治各类问题隐患,确保将矛盾化解在社区,问题处理在网格。对社区网格站难以解决的问题及向乡镇(园区)社区网格中心报告。

(四)负责组织召开每周网格管理工作例会,总结上一周各网格工作运行情况,研究部署本周网格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完成乡镇(园区)社区网格中心下达的其他各项工作安排及各项中心任务。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第6篇

1、上下“联络”。网格长是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着上达社区、办事处,下联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任务,在遇到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2、采集“信息”。网格长要熟悉和掌握所辖网格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波动人口、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等信息的基本概况。经常新、及时地将网格内的基本信息报社区工作站信息元,确保数据信息库基本信息真实、准确。

3、便民“服务”。网格长在接到电话后,要将各项服务的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居民,并及时受理居民群众所需的计生服务、低保申请、困难救助、廉租房申请、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社会保安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任务。

4、安全“监管”。网格长要将所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做好督促整改工作。要积极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辖区秩序的维护工作,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社区和派出所的同时,做好劝告、引导教育工作。

5、卫生“监督”。网格长要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好督导,经常性的督促辖区内单位和商业店铺,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同时要对网格内的“牛皮癣”、小广告及时督促清理。

6、维稳“接待”。网格长要掌握所辖区域内的社情民

意,几号民情日记,做好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及时向社区、办事处反馈区域内的重大社情民意。

7、文明“传播”。网格长要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积极落实计划生意工作目标,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栋、五好家庭活动作为自觉行动。

8、政策“宣传”。网格长要及时吧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宣传到所辖居民群众中,引导居民把上级的决策、方针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架起政府、办事处、社区联系居民的连心桥。

巴彦南路社区

专职网格员网格工作心得体会 第7篇

我叫xx,是xx镇网格办录用的专职网格管理员,流光易逝,转眼我在网格办已经三个多月了,在此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东西。

首先我先谈谈我对网格的认识。什么是网格呢?把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如:农村200~300户划分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都会设立对应的网格长,多个网格构成了村、镇、城市,毫无疑问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体质,网格长是兼职网格员,他们需要专职网格管理员来进行管理和辅助工作,于是我们应运而生。回首来路,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市里对我们进行了网格员考试,其中理论占总分值的百分之八十。俗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好理论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网格化服务管理具体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做好网格工作。

我是会计专业毕业的,网格管理员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做好这份工作。系统方面的摸索和学习必不可少,刚开始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房管人的录入,由于新系统还不够完善,白天工作时间会比较卡顿,网格员们都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系统里暂时包含工作日志、重要信息录入、综治例会、特殊人群、重点人员走访服务、GIS地图标注、网格长全要素网格通登录情况、信息上报统计以及网格巡查轨迹等工作需要我们来学习和完善,如果不好好学习,对网格系统不熟悉,这些工作将无法完成,所以学好网格系统真得是重中之重。

二、扎根基层,埋头苦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作为一个小小的镇网格办专职网格员,是最贴近村,最贴近基层,最贴近群众的人。我希望利用好自己现在的岗位,深入到村、深入到户,真正跟群众以心交心,做到“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能够真正学习到基层工作的本领,把基层工作做到家,争取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不忘初心,服务群众

上周某村四组的一位94岁的老党员来镇反映邻里问题,刚好是我坐平台值班,我接待了他,并且向司法所的主任请教了相关的知识,并与该村的网格员进行了沟通,最终此事成功化解。至今,我仍然记得,面试网格员时,考官老师的提问:“为什么要在xx镇当网格员?”我说:“这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为我自己热爱的故乡做一点事情,为故乡的群众做一点事情。”我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职网格员网格工作心得体会(2)

我叫xx,来自xx,七年前嫁到xx村,今年我有幸成为一名专职网格员,主要负责xx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平时的工作内容包括健全工作台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上报信息,和矛盾纠纷调解,民情信息采集等。我认为网格化管理有助于形成“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解,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办”的农村社会环境。让村民办事少跑路,“进一家门,办所有事。”

通过这四个月的网格工作,我切身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和快乐。特别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善良和淳朴,老前辈们的教导和付出,同事们的关心和爱护,使我对这份工作越来越喜欢,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能面对面服务群众,能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很自豪。

我只是无数个基层网格员中的一员,但是每一位基层工作者存才的意义都是为人民服务。雷锋日记中有一句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处黑暗;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你是否坚守在生活的岗位”。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我坚信这份工作能实现我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专职网格员网格工作心得体会(3)

4月16日正式接触网格员这份工作,到现在将近7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忙于工作,而无法顾及家庭和家人的心酸;感受到了为民服务之后,村民们脸上露出笑容的蜜甜;体会到了穿梭于乡村小路时骄阳直射、大雨“打击”、冷风刺骨的辛苦;获得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后,领导和小伙伴们一致认可时内心的火辣。经过几个月的“历练”,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

学无止境

刚刚接触一份新工作,第一步就是学习。上班之前,网格员们的系统学习生涯在xx区职业学校正式起航。集中培训时老师讲解的精彩内容、真实案例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了解到网格员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纪律,为网格员工作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网格员的工作技能,在区政法委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xx大学进行学习。在校内学习时,优秀的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在外学习总结的“含金”知识,毫不“吝啬”地教授给我们,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外进行实践活动时,参观了星标级网格化管理小镇,它智能化的网格管理系统、整洁的网格展览室等,让我们叹为观止。

上班期间,区里、镇上都多次组织网格员进行学习,比如:网格知识技能培训;扫黑除恶、非法集资等相关政策。一次次深入的学习,让我们的知识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工作中可以更快地操作手机APP系统;政策逐步熟知,可以更好地在村内为村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

取其精华

从古至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选择适合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稻草”。早些年,专职网格员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诞生”,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种新型职业。在发展形势上,我们已经落后了,要想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要想紧跟经济发达地区的脚步,我们要做的是借鉴“老师”发展的政策、项目、方式等,并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点点滴滴,切忌“一锅”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虽然我们是专职网格员,是我们所在地刚刚兴起的一份职业,我们没有必要去骄傲,没有必要去炫耀,我们现在还是“学生”阶段,我们要谦虚,要向其他地区的“老师”学习,借鉴他们正能量的一面,借鉴他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思维等方面,从而不断地发展。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汲取身边优秀网格员的优点,比如: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

团结同心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网格员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共同奋斗。第一次接到任务的时候,大多数网格员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一张张的表格,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字,拿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紧张感瞬间袭来。第一个任务,我们既喜悦又胆怯,喜悦的是第一项任务的布置标志着正式开启我们的第一项工作,胆怯的是我们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事实上证明我们是可以的。

回到本村,开展工作时,我们把自己能单独完成的表格先完成,不会的地方网格员们通过电话联系镇相关工作人员或通过微信群与其他网格员们进行商讨,虽然不是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但依然能感受到镇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们的热心,感到特别的暖心,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共创辉煌

学习是基础,借鉴是途径,合作是方法,共赢是目的。每一项工作我们都竭尽全力,每一个任务我们都认真对待。我们通过笔试、心理素质测试、体能测试以及面试,从众人中脱颖而出,从陌生人转变成相互合作的小伙伴,从寥寥几语到无话不谈的铁哥们,促使我们的工作完成的质量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

因为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小伙伴的相互激励,我们克服了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实现了共赢;因为团结合作,遇到困难不低头,我们战胜了“利奇马”,我们实现了共赢;因为我们秉承着“为民服务”的信念,村民有困难,我们必定冲上前,我们实现了共赢。

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并肩作战,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为创建美丽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专职网格员网格工作心得体会(4)

我叫xx,在xx村为民服务中心担任专职网格管理员。通过近半年的工作,我想谈谈我的体会。

我觉得网格员的工作看上去是简单的,但事实上却是复杂而烦琐的,除了维护好网格系统平台的有效运行,同时邻里间的矛盾需要进行调解,居民来访的,办医保的,退休人员登记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事很繁琐,很杂乱,但每天都在出现,这些问题又着实与千千万万的百姓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网格工作流访问控制研究 第8篇

1 相关研究

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基于身份的一种访问控制策略,基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所属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地不受限制地把自己对客体的存取权限直接或间接授予其他主体或者从其他主体处收回自己授予的权限。但是工作流系统中的终端用户并不是其所存取信息的属主,对信息没有拥有权,真正拥有信息的是组织。同时DAC将赋予或取消存取权限的一部分权力留给用户,这种授权使得系统安全管理员难以确定哪些用户对哪些数据具有哪些存取权限,不利于实现统一的全局存取控制,故工作流管理系统存取不应采用DAC。

强制访问控制(MAC)则基于主体与客体的安全级别,系统中的所有用户和信息资源都分为安全等级,如可以分为绝密级、机密极、秘密级、无密级等,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只有在用户和信息资源的安全等级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才可以进行,从而维护系统信息的安全,并且只允许信息从低安全级别的实体流向高安全级别的实体。由于在MAC中高安全级别的主体可以存取低安全级别的所有实体,故从控制粒度上讲不满足最小特权原则。除此之外,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相互协作的用户之间很难用固定的安全级别进行划分,并且信息的流动除了纵向之外,还经常出现横向、循环、逆向的流动,所以侧重于机密性保护、适合军用系统的MAC也不适合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存取控制。

基于角色的策略以系统中用户的行为为基础对用户对信息的访问进行控制。角色可以定义为一组与特定的工作或活动关联的行为和职责。从而,访问控制成为信息资源与角色关联过程和用户与角色关联的过程。拥有某角色的用户可以访问全部该角色被授权的信息资源,用户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拥有多个用户。

基于角色的存取控制(RBAC)相对于DAC与MAC将用户和权限直接联系的做法,减少了人员变动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增强了系统稳定性。同时RBAC是策略中立的,可根据应用系统的具体环境进行动态配置。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采用RBAC模型,方便了授权管理,而且工作流中的一项任务可以由若干个用户完成,所以还有助于动态负载平衡的实现。因此相对而言,RBAC可以应用于需要群体协作的工作流环境。RBAC中的角色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概念,但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组织化和分布化的信息处理决定了相应的授权控制应该具有比较短期性。对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某些具有流动性的数据对象,若采用RBAC的静态授权,则系统难以及时准确地授予、撤消用户和角色的权限,往往出现权限提前授予、用户拥有权限的时间比他实际需要的时间长的现象,这是造成系统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还有其他工作模式,在此不再赘述。

2 网格工作流访问控制机制

2.1 网格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

网格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模型GW-SBAC(Grid Workflow Service-Based Access Control)中,服务是流程任务的抽象,作为工作流授权的基本单位,是角色与任务访问权限的中介,当服务实例化时,将访问权限分配给角色扮演者,GW-SBAC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GW-SBAC模型中,用授权服务表示访问权限,授权单元是对工作流任务进行访问控制的一个实例。可形式化地表示为一个八元组,即:

其中,U代表用户集,R代表组织内部角色集,P代表权限集,权限表现为调用网格服务的能力。E代表角色执行者集合,Au代表了授权单元,S代表了抽象服务集,RH代表了角色之间的层次关系,Au-rule代表了授权规则。GW-SBAC是在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中保护数据,不仅与用户和数据对象有关,还与工作流中进程上下文、工作流中的任务有关。同时GW-SBAC不是静态地保护数据,而是根据数据的流动情况和使用情况及时更新授权信息。GW-SBAC不仅能对不同工作流实例实行不同的存取控制,而且还能对同一工作流的不同任务实例实行不同的存取控制。

在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授权规则主要讨论基于职责分离的授权。职责分离是通过将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多个不同的用户之中而不是仅仅集中在一个用户身上来提高用户欺诈的风险性,可以防止滥用权利并维护网格信息完整性。职责分离又分为静态职责分离和动态职责分离,静态职责分离在工作流执行之前进行,动态职责分离是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进行的。职责冲突的两个服务Si和Sj可表示为: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基于职责分离原则的授权规则形式化描述在此不做深入描述。

2.2 网格工作流中访问控制

GW-SBAC模型中,通过网格工作流中任务把角色和权限联系在一起,通过给用户指派合适的角色,动态创建角色执行者的临时对象,角色执行者获得可以执行的任务,然后在执行某个任务的某个具体实例时获得该任务所允许访问的授权服务集。GW SBAC模型是一个随网格工作流中任务上下文发生变化的动态访问控制安全模型,角色执行者通过工作流运行中的上下文获得访问许可服务集,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根据基于职责分离授权规则定制的授权单元决定了角色执行者对服务的访问许可权限。

2.2.1 角色权限分配

在GW-SBAC模型中,由于网格工作流中任务的原子性以及可执行性,故可将任务授予相应角色进行执行。同时,一个角色可执行某个任务,则意味着可执行此任务的所有实例。显然,一个任务可以配置多个角色,而一个角色也可以参与多个任务。角色权限定制是网格工作流系统对中不同角色的访问权限进行分配,角色的权限表现为通过网格工作流中任务调用服务的能力。这样,角色权限分配就可通过角色与工作流中任务之间的关系、工作流中任务以及可调用的服务之间关系来实现。

2.2.2 授权单元定制过程

授权单元是访问控制最小单元,由一个角色执行者和多个授权服务组成。在GW-SBAC模型中,不再根据用户工作职责来授权,而是根据正在运行的任务进行权限分配。当任务即将执行时,身份认证服务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生成临时角色执行者,并通过系统审核该角色是否被分配了访问该服务的权限,决定是否由角色执行者调用该服务。

2.2.3 动态访问权限变迁

网格工作流授权单元的状态在其生命周期内随工作流上下文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用户只在授权单元的生命周期之内才能具有调用服务的权限。当授权单元随工作流中任务的运行被触发时,角色执行者才开始拥有调用授权服务的权限,一旦工作流中任务完成,角色执行者调用服务的许可权便被系统撤消,同时,释放角色执行者临时对象。在GW-SBAC模型中,用户的访问权限取决于工作流运行条件和授权单元之间的关系,这样用户的访问权限不仅取决于预先定义的静态授权,而且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工作流运行过程中授权单元的运行状态,在工作流运行过程中,授权单元迁移过程中角色的权限是动态变化的,角色执行者的访问权限随着工作流中任务的运行,角色的权限发生动态变化,这就需要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根据工作流上下文信息对角色执行者的权限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满足访问控制的动态需求。GW-SBAC模型中,静态授权可事先存放在Rsplans和URSplans中,当工作流中任务启动后,就可根据当前工作流中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动态的调整角色执行者的访问权限,实现对网格资源有效的访问控制。

3 结束语

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访问控制模型GW-SBAC,通过将工作流程作为上下文环境,引入授权单元的概念,将工作流中任务和服务相联系,实现了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最小特权原则,同时给出了基于职责分离授权规则的角色权限分配,有效授权单元过程定制以及权限动态分配调整等算法。角色执行者调用服务的权限控制通过角色分配和任务上下文信息进行管理,这样既方便了权限管理,又加强了授权的控制力度,实现了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最小粒度的安全控制。

摘要: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采用适当的访问控制机制能够确保各项任务被合法的用户或代表一定用户利益的合法程序执行。本文对网格工作流访问控制做一些非形式化研究,提出了基于服务的网格工作流动态访问控制模型,将工作流中任务和服务相联系,实现了工作流中访问控制的最小特权原则。

关键词:网格,工作流,访问控制

参考文献

[1]Foster I,Kesselman C.The Physiology of the Grid:An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Integration[M].OGSA WG,Global Grid Forum,2007.

[2]Gillmann M,Weikum G,Wonner W.Workflow management with service quality guarantees[C].Proceedings of the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2008.

[3]赵文,胡文蕙,张世馄,等.工作流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软件学报,2003,14(6),1053-1059.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二级网格工作职责(精选8篇)二级网格工作职责 第1篇二级网格工作职责1、负责居民投诉、表格登记、证件办理等日常业务工作,确保社区正常...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