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手术论文
EST手术论文(精选8篇)
EST手术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ERCP患者112例, 且本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60例, 女性患者52例, 最大年龄为85岁, 最小年龄为30岁, 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 (52.4±5.1) 岁。其中8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 30例患者行EST术, 30例患者行EST加取石术, 10例患者行EPBD, 10例患者行鼻胆管引流。
1.2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 并将手术期间的相关物品进行充分准备, 如:十二指肠镜和乳头切开刀、导丝以及碎石篮, 同时还包括取石篮、扩张球囊以及胆道金属和支架, 在此期间上还需准备胆道取石球囊和鼻胆引流管等。除此之外, 还需将器械进行充分准备, 如:心电监护、以及麻醉药品, 同时将抢救药品充分准备。待上述设备和器械充分准备后, 对患者实施静脉麻醉, 在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位置将十二指肠镜植入, 与此同时将切开刀和导丝也插入其中, 在此期间, 插入胆总管时要合理选择, 对导丝进行观察, 看其是否在胆总管内, 将优维显推注其中, 并实施胆管造影[3],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胆管内的形态和结石位置进行充分了解, 最后实施EST加取石术。待患者完成手术后, 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指标观察: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后, 对其手术结果进行分析, 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总结。护理满意度选择我院自用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分为三个标准, 即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涉及的数据结果均由统计学软件 (SPSS17.0) 进行整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2 结果
通过对本组行ERCP患者112例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 8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 其中, 30例患者行EST术, 30例患者行EST加取石术, 10例患者行EPBD, 10例患者行鼻胆管引流, 106例患者ERCP术成功完成, 成功占比为94.6% (106/112) 。患者手术期间, 切口出血患者3例, 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后, 停止出血。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1例, 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有明显改善。通过对本组112例ERCP患者进行调查可知, 满意患者98例, 一般满意患者14例, 护理满意度为100%。
3 护理
3.1 手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在行ERCP手术时, 多数患者对该方法不是十分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 如:紧张和恐惧等。因此, 患者在手术前, 护理人员需进行详细讲解, 告知手术整体均在麻醉下操作, 不会出现任何痛苦。其后, 对患者介绍手术方法、相关流程以及治疗目的, 同时将其安全性进行详细告知, 从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明显缓解。此外, 为患者介绍我院治疗成功的案例, 并将临床主治医师的操作水平进行简单告知, 从而减少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担心, 并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会予以建立。
3.2 手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在手术前, 要将使用器械进行充分准备, 首先对内镜进行消毒, 并对设备和仪器的性能进行检查, 将输氧设备和吸引装置准备好, 并将抢救药品也充分准备。其后将电源相连接[4]。患者手术8 h前, 要告知患者禁食禁饮。在此期间, 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的测试, 若结果为阳性患者, 则可以选择优维显。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需将患者自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去除, 并将静脉通路予以建立, 患者手术前10 min, 予以患者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使用剂量为10 m L, 与此同时, 将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使用剂量为20 mg, 这样一来可以加快患者胃肠道蠕动速度。其后选取患者俯卧位, 将头向右侧偏离, 同时将心电监护仪和相关器械连接好, 从而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5]。
3.3 护理配合:
患者完成手术后, 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如:患者的面色、血压以及呼吸, 在监测期间要对血氧饱和度予以重视, 若患者的咽部存在分泌物, 要及时清除, 从而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手术期间的配合:就ERCP术来说, 其不仅对临床主治医师有要求, 同时对护理人员也有要求。一般而言, 乳头插管能否成功直接影响ERCP的成功。因此,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乳头的形态以及临床主治医师的需求, 对切开刀合理选择, 在导丝插入时, 要确保动作缓慢、钢丝的松紧度也需确保适宜, 从而使插管成功率得以明显提高。
取石术配合: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取石篮进行合理选择, 并对其进行仔细检查, 若患者的结石低于1 cm, 取石篮可以选择普通, 若患者的结石直径在1 cm之上, 则需实施碎石, 而后进行逐一取石。在此期间, 护理人员的动作需轻柔和缓慢, 禁忌用力。
3.4 术后护理:
患者完成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并对其生命体征予以监测, 看是否有腹痛状况出现。
综上所述, 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期间, 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使成功率得以明显提高, 同时我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本文就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ERCP患者112例进行分析, 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 与此同时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 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 在操作期间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 106例患者ERCP术成功完成, 成功占比为94.6%。且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后为100%。结果 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期间, 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使成功率得以明显提高, 同时我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ERCP,EST加取石术,手术配合,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樊忠美.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3, 34 (36) :7733-7734.
[2]张志秀.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 (3) :621-622.
[3]孔令敏, 邓彬, 吴健, 等.腹腔镜内镜联合同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8) :91-92.
[4]张宁宁, 梁敏.特殊护理在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6) :856-858.
5个est做后缀的单词 第2篇
furthest adj. & adv. 最远;a. 最远的;ad. 最远地
eldest adj. (因兄弟等的血缘关系) 最年长的`
best adj. 最好的;最大的; adv. 最好地;最好;最佳;最好的人(东西等);最,极;vt. 打败,战胜
nearest adj. 最近的;ad. 最近的,最亲近的
farthest adj. 最远的;ad. 最远地
blest bless的过去式(分词)
lest conj.惟恐,以免
tempest n. 暴风雨,骚动
unrest n. 不安的状态,动荡的局面
zest n. 刺激性,热心,兴趣
crest n. 鸡冠;山顶;背突
behest n. 命令,训喻
wrest n. 扭,拧,猛夺
inquest n. 审讯,讯问,验尸
bequest n. 遗产,遗赠物
palimpsest n. 重写本
everest n. 珠穆朗玛峰
test n.&vt.测验,考查
request n.&vt.请求;要求
jest n./v. 说笑,玩笑
conquest n.攻取,征服;克服
pest n.害虫;有害的东西
vest n.汗衫;背心;内衣
priest n.教士,牧师,神父
guest n.客人
forest n.森林
harvest n.收获,收成 vt.收割
northwest n.西北 a.位于西北的
west n.西部,西方
southwest n.西南 a.西南的
chest n.胸部
molest v. 骚扰,干扰
infest v. 骚扰,扰乱
ingest v. 摄取;吸收;咽下;吞下
detest v. 深恶,憎恶
attest v. 证明
rest vi.&vt.(使)支撑(在)
nest vi.筑巢 vt.为筑巢
divest vt. 剥除,使脱去,夺去
protest vt.&vi.&n.抗议
digest vt.&vi.消化
manifest vt.表明 a.明白的
arrest vt.逮捕,拘留;阻止
suggest vt.建议;暗示
congest vt.密集;充血,使拥挤
interest vt.使发生兴趣 n.兴趣
invest vt.投资;投入
quest vt.寻找 vi.追求
contest vt.争夺,争取;辩驳
ERCP及EST的护理配合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 我院共开展内镜ERCP检查423例, 其中206例行EST治疗, 102例放置鼻胆引流管 (ENBD) , 63例放置胆管内支架 (ERBD) , 13例放置胰管内支架术。男性213例, 女性210例, 年龄15~97岁, 平均56.6岁, 403例插管成功, 成功率95.3%, 1例术后出血, 2例术中出血, 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
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JF~24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 KD~210Q电切刀和KD~10Q针型切开刀, TG~22, 23Q取石网篮, B5~2Q气囊导管, BML~4Q碎石器;德国ERBEICC200电刀装置;美国Boston公司三腔切开刀, 黄斑马导丝, 球囊扩张导管, 胆管支架和鼻胆引流管等。
1.2.2 方法
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在内侧查找乳头开口, 随即插入切开刀及黄斑马导丝, 以导丝导引选择插入胰管或胆管, 确认导管在胆总管内推注30%泛影葡胺 (如遇到胆道完全梗阻者用2mL针筒抽取出胆汁, 再注入等量的造影剂) 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的形状和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 再行内镜治疗。对左右肝管以下的胆管结石采用EST取石, 结石小于1.5cm直接用网篮加球囊取石, 结石大于1.5cm, 先行使用机械碎石再取石, 对壶腹部结石堪顿者采用预切开法, 对泥沙样结石, 采用取石气囊取石, 可能残余结石者放置ENBD引流, 对胆管扩张乳头狭窄小于2cm行EST或乳头气囊扩张 (EPBD) ;肝门胆管狭窄者行胆管内支架 (ERBD) 治疗。
2 结果
本组423例患者, 均行ERCP检查, 403例插管成功, 成功率95.3%。206例行EST治疗。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多数以黄疸、发热、腹痛等胆道并发症, 来就诊。本组大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心理。因此, 加强术前健康宣教是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的关键环节。护士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 减轻其压力, 缓解紧张情绪, 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向患者介绍ERCP是微创检查EST及取石是微创的手术治疗, 以减轻恐惧感, 向其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消除疑虑, 取得患者合作;向其讲解术后疗效和较成功的范例, 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态能更好地接受和配合治疗。
3.1.2 术前准备
周密的术前准备是ERCP顺利进行的保障。术前指导患者禁食8h, 禁饮4h, 并检查禁食情况[1]。术前检查心电图、凝血4项、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B超, 常规做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阳性者可选用欧乃派克。术前10min含服利多卡因胶浆、除去假牙及金属饰品、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取俯卧位, 头偏向右侧, 术前5min静注安定注射液5~10mg、解痉灵20mg、肌注度冷丁30~50mg。以达镇静、松弛乳头括约肌、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按手术步骤依次备好造影剂、治疗附件、调试好十二指肠镜、高频电刀、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术前严格消毒所用内镜和器械, 仔细检查器械有无带钩现象, 防止损伤胰管与感染。
3.2 术中护理配合
3.2.1 手术配合
ERCP术的成功不仅要求持镜者有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 还需要护士默契的配合。一般胰管显影造影剂注入约2~4mL, 胆管显影造影剂注入约5~15mL, 以免增加胆、胰管内压力[2]。有时胆管有梗阻常外漏而无法估计用量, 应以在透视下观察检查部位显影满意而患者又无痛苦为准。注入压力不宜太大, 造影显影次数不宜超过3次, 以免胰管分支过度充盈及造影剂进入胰管引起胰泡显影而导致急性医源性胰腺炎[3]。导管或导丝进入胰管后动作要轻柔, 切勿粗暴, 透视下密切监视导管或导丝在胰管的位置, 以避免胰管的机械创伤。
3.2.2 严密监护, 加强呼吸道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监护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3.3 术后护理
3.3.1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出血一般出血多表现为术中切口渗血, 少数为迟发性出血。术中出血经过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及局部喷去甲肾上腺素, 或用金属夹止血。迟发性出血可能在48~72h内发生。术后72h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呕血、便血必要时查大便隐血试验和血常规、凝血功能, 如患者面色苍白大便频繁, 黑便甚至血便, 应立即报告医师, 快速补液, 应用止血药。
为预防感染, 造影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2d。术后禁食1d。术后3h、24h常规检查血清淀粉酶, 有升高者继续复查, 直至恢复正常。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黄疸加深及腹膜刺激征等异常情况。禁食期间常规补液。
3.3.2 保持引流通畅
放置ENBD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嘱病人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防止导管脱出。记录24h引流量, 保持引流通畅, 随时观察胆汁颜色、量及性状, 警惕胆道出血[4]。
内镜ERCP是一项胰胆管疾病诊疗的一种方法, EST及取石是治疗胰胆管结石的一种微创疗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恢复快, 费用低。随着这项技术的日益完善推广, 但鉴于操作技巧较高要有熟练的内镜医生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配合完成。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操作过程的顺利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及取石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 术中熟练配合, 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423例患者均行ERCP检查, 403例插管成功, 成功率95.3%, 206例行EST治疗。结论内镜微创治疗, 具有损伤小, 疗效好的优点, 加强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ERCP,EST,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崔爱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术护理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 20 (6) :682~683.
[2]余儒, 李艳艳, 赵秀芬, 等.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J].江西医药, 2008, 43 (1) :73~74.
[3]刘厚鈺, 姚礼庆.现代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188.
EST手术论文 第4篇
1 逆行性胆管炎
Hawes等[10]报道过EST术后胆道系统细菌感染率可高达60%, 胰液及肠道内容物反流至胆管, 细菌入侵, 便可引起细菌的逆行感染。Sherman等[11]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成功完成了EST加支架置入术, 术后跟踪随访9 个月, 发现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 其中1 例并发症为轻度胆道炎, 考虑是支架阻塞引起, 取出支架以及对症抗感染后炎症消失。有关EST术与胆道细菌感染的关系, Mandryka等[12]做过相关的预测评估, 得出的结论是基本全部的EST术患者胆管内都会有细菌感染, 且定殖的细菌大部分是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张博等[13]的研究发现, ERCP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大部分具有耐药性, 因此, 当感染发生时, 首先应该做的是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进行药敏实验, 根据得出结果再选用恰当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胆管结石复发
对于胆管结石复发的概念, Dong等[14]对其的定义为原发结石证实被完全清除后的6 个月以上再次被发现的胆管结石。EST术后胆管结石复发的发生率高达4%~24%[10,15,16]。Tanaka等[17]发现胆管结石复发中的30% 是发生于内镜取石术的5 年之后。刘渊等[18]分析EST术后胆管结石复发的成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1) 胆管手术史; (2) 丧失乳头括约肌功能及胆囊功能; (3) 胆总管扩张; (4) 术后残留的原发结石; (5) 胆管有寄生虫感染。目前对EST术后的患者是否常规行胆囊切除术仍存在很大争议, 认为EST术后应常规切除胆囊的学者推测保存胆囊是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促成因素之一, 故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应常规行胆囊切除术。但是, Schreurs等[19]对437 例患者进行了长达13 年的对照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切除胆囊与否, 对EST术后远期结石的复发并无影响, 而且认为无需预防性行胆囊切除, 只有并发症确实出现后才有必要切除胆囊。由此可知, 保留胆囊不但不是造成胆管结石复发的因素, 重要的是, 它可以提供正常的胆汁分泌, 减少了患者术后消化不良等症状, 与此同时, 胆汁排泌还可以起到清洁胆道的作用, 进而有效防止了胆道结石的形成。
3 术后胆管末端狭窄
当充气为2 m L的球囊无法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时就可以诊断为乳头狭窄, 这通常发生于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17]。EST术后发生乳头再狭窄的几率是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5 倍左右, 乳头的再狭窄主要发生于EST术后的第1 年[20]。行EST术时, 手术部位有可能会出现瘢痕挛缩, 从而引起乳头狭窄, 进而导致胆汁流出通道不通畅, 随之一系列的并发症也会接踵而至。有报道指出,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患者EST术后出现乳头再狭窄的发生率比单纯胆管结石患者高,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患者, 采用中小切开就足以解决梗阻问题;而对于乳头功能不全或者丧失的患者, 为了防止出现胆汁排泄不畅以及结石形成等症状, 一般要求要行大切开[21]。然而, 虽然大切开解决了当前的问题, 但随着对括约肌破坏的增大, 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相对增高, 因为切口越大, 乳头括约肌本身形成的屏障抗反流作用丧失, 肠内容物向着相反方向反流, 继而容易引起一系列胆道炎症甚至癌症的发生。
4 胆道癌症
有相关研究报道, 对EST术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 8 年后胆囊癌的发病率为0.7%~2.5%[22]。而对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胆石症患者, 跟踪随访5年后, 胆囊癌的发病率为0.1%~0.8%[23], 男女的比率为1∶4, 多见于妇女。Hammarstrom等[24]跟踪随访了35 例患者18 个月, 这些患者均为采用EST术后保留胆囊, 最后发现死于胆囊癌患者的有2 例 (5.7%) , 因此, 他们提出为了预防胆囊癌, 建议术后即行胆囊切除术。另外, 也有学者对EST术后患者随访10~20 年, 结果发现胆管癌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Oddi括约肌遭受破坏后, 其抗反流作用丧失, 长期的胆汁刺激会促进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5 术后胰腺炎
术后胰腺炎 (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 是ERCP术后最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 占了ERCP术后并发症的一半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治疗性ERCPPEP发生率高于诊断性的ERCP[25,26], 但是, 也有学者研究发现两者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Cheng[27]做过一个相关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小切开容易出现急性胰腺炎, 相反, 大切开则很少出现, 进而推测, 出现这种并发症的原因与切开充分与否有关, 倘若切开不够充分, 一旦切开出现充血水肿时, 胰液无法顺利流出, 胰管压力增高, 则容易出现PEP。应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 EPBD) , 不但可以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 而且减少了EST术后所引发的出血风险。但是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 EPBD比EST有着较高胰腺炎发生率, 主要是因为扩张的球囊反复进出牵拉, 对括约肌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害。然而, Lin等[28]对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过对照研究, 将病例随机分成EPBD术与EST术两组, 均检测病例术后血淀粉酶水平, 结果发现两者检测水平无明显差异。钱东等[29]通过研究发现预防性胰管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地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发生率, 并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6 消化不良
行乳头括约肌大切开的患者, 因其整体性遭到破坏, 其胆囊功能也会受到损害, 进而导致胆汁在消化间期无法正常储存, 没有足够的胆汁在进食后帮助消化, 长此以往足以引发消化不良等症状[30]。
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微创的手术, EST术发展方兴未艾, 在胆总管结石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病的处理方法中, EST术仍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然而, 随着对治疗性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的认识逐渐深入, 医务工作者开始思考探索是否能找到一种方法, 既能取出结石解除梗阻, 又能不破坏括约肌, 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如乳头括约肌成形术、内镜下球囊扩张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等。然而, 近年来开展的这些新技术, 并不是适合每一位胆总管结石或者乳头狭窄的患者, 而更适合的是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1]。因此, 对于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胆管结石患者, 其首选治疗措施仍然是EST术。用EST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后的并发症仅为4.9%[9], 相反, 用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则更容易出现一系列相关并发症[24], 由此可知, EST术治疗胆管结石是相对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外科手术, 但是不能轻易忽视其远期并发症。
摘要: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作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核心诊疗技术之一, 因其具有无需开腹、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深受患者及家属欢迎。然而, EST属侵入性技术, 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相关并发症,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本文将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以期在EST术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 为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所借鉴。
EST手术论文 第5篇
1漳山电厂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工况分析
1.1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工况数据 (见表1)
1.2一期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分析数据 (见表2)
1.3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问题
从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分析数据表中可以看出, 该厂工业循环水系统运行中, 存在以下问题:
(1) 系统管道结垢、锈蚀严重
表现为水中的杂质与泥污在系统管路及换热器端板处沉积与水垢结合, 形成垢下腐蚀, 严重影响到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降低了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
(2) 水浪费严重
两期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均在1.3~1.4之间, 需要大量排放含有化学药剂的污水, 同时也就需要大量补充一次水, 这个浓缩倍率远低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的要求。
(3) 微生物滋生严重
过低的浓缩倍率, 使得投加的化学药剂很难维持一个有效的杀灭微生物的浓度, 一期循环水的余氯含量难以满足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的浓度。由于微生物不能在线检测到, 而且部分微生物对杀菌剂有耐药性, 尽管投加化学药剂, 微生物控制肯定有反复, 时常爆发, 因此浊度也很高。
(4) 生物粘泥导致局部腐蚀和污垢热损
由于微生物难以控制,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会粘附在管道和热交换器表面, 尤其是滞流区域, 比如换热器端板附近, 将有大量粘泥粘附。粘泥的热阻是碳酸钙热阻的数倍, 污垢将导致热交换效率大幅度下降。
(5) 大量化学药剂消耗
由于浓缩倍率只有1.3~1.4, 要维持一定的有机磷和余氯浓度, 化学药剂投加量大大增加, 从而增加了水系统的运行成本和污染物排放, 其经济性差也不利于环保。
1.4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选择
公司先期在1#机组电泵冷油器处安装1台离子棒除垢仪, 试运行一年后检查, 管束内壁清洁无结垢, 效果很好。但是, 此方式需要安装的工作点有64个, 一次投资费用高, 日常维护管理面大。经调查分析, 决定采用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设计规范GB50050-2007》要求的旁流水处理方式, 从源头上改善目前水质工况, 消除循环冷却水系统结垢、腐蚀以及一次投资费用高、维护管理面大等问题。
我们采取自行研发生产的两台EST-25-40K型旁流水处理器和两台XDZ-100型全自动自清洗过滤装置及PH值自动调节系统的旁路组合方式, 达到了预期效果。
2 EST旁流水处理器工作原理及试验分析
2.1 EST旁流水处理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针对我公司2300MW工业循环冷却水近几年运行实际工况, 精心组织设计与量身制作了EST-25-40K型水处理设备 (见图1) 。该设备主要由EST电极、电动刮刀、自动控制阀、水质传感器和PLC控制器组成。其中EST电极属设备的核心部分, 由表面涂有稀有金属钌的钛合金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制作而成, 具有使用寿命长和优异的理化特性。其作用原理源于工业循环冷却水所具备的天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属性, 利用EST电极和溶液界面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即“电极反应”, 通过改变工业循环冷却水原有的酸碱度p H值, 成垢离子如Ca2+、Mg2+、CO32ˉ、SO42ˉ等浓度以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成分如Cl2、Cl Oˉ、H2O2、O3, 以实现改善原有水质工况, 达到阻垢、防腐、灭菌, 防止微生物滋生的目的。
(1) 阴极反应
反应室中维持的工作电流为直流7~25 A, 在阴极 (反应室内壁) 附近形成高浓度的氢氧根, 这种升高的p H环境, 让易结垢的矿物质预先结垢, 并从水中析出。
(2) 阳极反应
电流也将一部分的氯离子转化成氯气, 在工业冷却水中形成持续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同时产生臭氧、氧自由基、氢氧根自由基和双氧水。同时结合安培电流及局部高的和低的 (阳极) p H区域, 维持了水处理设备内部一个的有效消毒环境。
PLC控制的电动刮刀定期工作刮除反应室内壁预沉淀出来的矿物质, 并通过自动排污阀排出反应室。
清洗周期和清洗时间取决于每天要去除的矿物质以及从冷却塔中排掉的水量, 以维持冷却塔中水系统的化学和微生物平衡。每次清洗开始时, 两台电动阀门控制着流入EST内的水的流动方向。清洗的第一步, 进出口阀门关闭, EST底部的排污阀门打开。刮刀在活塞的推动下在反应室内自上而下运动, 刮掉内壁软的预先沉淀出来的水垢, 并和冲洗水一起从底部排出。排污的时候, 进水阀门打开, 以便冲洗排放区域。约2min后, 排污阀门关闭, 刮刀回到反应室的顶部, 出水阀门打开, EST重新工作。
2.2 EST旁流水处理器的除垢试验及分析
(1) 试验用水
试验用水模拟我公司循环冷却水的实际工况采用化学药剂配制而成, 采用化学纯试剂无水Ca Cl2和Na HCO3按等当量配制。
配制水质指标:
总硬度3 2 0~4 0 0 m g/L (以C a C O3计) , 总碱度360~400mg/L (以Ca CO3计) ;
氯离子260~330mg/L, 电导率 (1.55~1.74) 103μs/cm;
试验条件:EST电流取25A刮垢刀每3h工作一次。
(2) 水质分析
总硬度:以铬黑T作指示剂, EDTA标准溶液滴定;
总碱度: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2SO4标准溶液滴定;
氯离子: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Ag NO3标准溶液滴定;
电导率:用DDS-11A电导率仪测定。
(3) 试验结果 (见表3)
(4) 试验水质变化分析
分别以总硬度、总碱度、电导率为纵坐标, 时间为横坐标作曲线, 如图2、图3、图4所示。
从图中可明显看到, EST水处理器对成垢离子 (硬度与碱度) 成分去除效果十分明显。而电导率变化不大, 表明EST对去除离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5) 微生物的控制试验及分析
阴极和阳极的化学反应, 配合特别的流量设计, 细菌反复地流经反应室就会暴露在极高和极低的p H、电击、和其它几种氧化消毒环境之中。通常寄生在冷却水悬浮物上面的细菌只适应弱碱性环境, p H值在8.5~9.0之间。当循环冷却水切向进入和离开反应室, 在不断反复地将细菌置于低p H值区和高p H值区, 使其无法生存下去。阳极反应产生氯气、臭氧和氧自由基、双氧水, 又通过氧化作用杀死细菌和微生物。
除垢及杀菌实验表明EST水处理器除垢及杀菌效果显著, 虽采用静态试验方式, 但与实际系统工况具有参照性, 产品动态性能及参数可在实际初始运行中调整完善。
针对漳山电厂2300MW工业循环冷却水属开式循环系统, 北方季节性风沙、蝗虫落于水池等因素, 我们选择XDZ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与EST水处理器组合系统, 由XDZ自动滤去水中各种机械杂质后再进入EST设备, 以确保EST设备高效安全运行。
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工况比较 (见表4)
从表4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 节省新鲜水 (或一次水)
节约新鲜水量为: (19 9.6 8 t-61.4 4t) 8 0 0 0 h=1105920t/a。
(2) 节省药剂费
按平均药剂费用约为0.5元/t新水。节省药剂费用为: (199.68t-61.44t) 8000h0.5元/t=552960元/a。
(3) 减少排污费量
一期排污水量: (1 4 8.8 t-1 0.5 6 t) 8 0 0 0 h=1105920t/a, 按1.2元/t计, 减少的排污费为:1059201.2=1327104元/a。
(4) 增加的电解电耗
采用电解水处理器之后, 一期增加的电耗为:1.5k Wh8000 h=12000k Wh/a。
以上没有包括因污水排放增加的污水处理费用、药剂难于管理导致的频繁清洗费用、药品存放引起的管理费用、生物粘泥导致的能量消耗、劳动力节省费用、原工况下经常更换换热设备的费用 (EST可以连续运行15~20年) , EST排水可以回收用于灌溉节省的一次水费用等。
4结论
EST手术论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ABP共79例患者, 男48例, 女31例, 年龄60~78岁, 平均67岁。发病到治疗时间最短4h, 最长48h, 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腹痛及恶心、呕吐、腹胀等, 伴有局限腹膜炎体征30例, 47例伴有黄疸。79例患者入院时查血淀粉酶均增高>180U (其中45例增高大于正常3倍及以上) , 全组79例均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胰腺肿大, 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伴发病:合并高血压25例, 糖尿病18例, 冠心病9例, 慢支炎肺气肿6例, 急性肾功不全4例, 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2例, 同时有两种及以上合并症11例。
1.2 诊断标准
79例符合以下ABP标准: (1) 急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腹胀; (2) 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 (3) 血尿淀粉酶升高; (4) 肝功能检验提示血ALT、AST、ALP、GGT增高和 (或) 胆红素增高; (5) 超声、CT或MRCP提示胆管扩张和 (或) 胆管结石、胆囊结石; (6) 超声、CT检查提示急性胰腺炎 (AP) 的影像学改变;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1], 入院24h内APACHEⅡ>8分病例为重型胆源性胰腺炎 (SABP) , 内镜治疗组:重型ABP有17例, 轻型ABP有21例;非内镜治疗组:重型ABP有14例, 轻型ABP有27例。
1.3 治疗方法
两组79例ABP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胰腺炎中西医治疗, 重症患者在治疗同时积极补液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内镜治疗组均于发病72h之内接受ERCP及EST, 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654-Ⅱ10mg及杜冷丁50mg, 病情重者术中监测心率及血压, 选择性胆管造影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 避免使胰管显影, 乳头部结石嵌顿或乳头狭窄行针式切开取出结石后在造影, ERCP检查明确为胆总管结石则予EST并使用网篮和球囊取石。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而不能耐受急诊取石者, 单纯行EST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 (ENBD) , ERCP胆道无明确结石但胆总管扩张者也行EST。接受内镜治疗后继续按胰腺炎中西结合治疗, 症状缓解患者延期处理胆道疾患, 对症状不缓解病情加重恶化接受急诊开腹胆道减压手术。非内镜治疗组:对已诊断明确伴有胆道梗阻的14例SABP患者在入院48h内行急诊手术, 手术方式尽量从简, 解除胆道梗阻建立有效的T管引流, 必要时行空肠或胃造瘘及胰腺腺被被膜膜切切开开减减压压;;对对2277例例轻轻型型AABBPP中中经经保保守守治治疗疗症症状状缓缓解解患患者者采采取取延延期手术治疗, 经过保守治疗病情加重者行急诊手术胆道减压引流。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 胆红素WBC及血淀粉酶下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同时还对比观察两组轻型ABP在治疗过程中胰腺炎重型化比例。两组疗效按轻型和重型ABP分别比较 (表1和表2)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 (±s)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t检验, 取α=0.05水准,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轻型ABP病例中, 内镜组病死率及胰腺炎重型化比例均为零, 非内镜组死亡1例, 胰腺炎重型化5例;重型ABP病例中, 内镜组病死率为0, 并发症发生率10.5%, 非内镜组死亡3例 (3/14) 并发症发生率34.5%;内镜治疗组与非内镜治疗组相比, 内镜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WBC及血尿淀粉酶下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 , 轻型ABP重型化比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发生均明显下降 (P<0.05) 。
3 讨论
ABP在我国占急性胰腺炎总数的一半以上, 而对于ABP是原发的胆道问题与继发的胰腺问题两个方面的综合, 处理起来更加复杂, 多数ABP需要先解除原发胆道梗阻后在处理继发的胰腺及全身问题;Acosta等[2]认为壶腹部梗阻持续的时间与AB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发病24h内几乎所有的病变都是可逆的, 常见胰腺水肿, 24~48h可见部分出血、脂肪坏死, 超过48h为广泛的出血坏死。因此治疗ABP的关键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 降低重型胰腺炎的发生率。
老年ABP患者由于全身脏器代偿功能衰退、机体耐受性差同时合并病多使得其一方面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 另一方面病情进展快、容易恶化, 因此在80年代及90年代初大多数外科医师对SABP的治疗采取手术治疗为主, 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 有时常规附加胃造瘘小肠造瘘及胰床引流, 以解除胆道梗阻, 降低胆道压力, 缓解胰腺病变。但是开腹手术和麻醉创伤大, 对老年人机体和脏器功能影响大, 有的危重者合并病多手术耐受性差, 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仍较高。而单纯内科治疗又不能缓解胆胰管的梗阻因素, 不能缓解或终止胰腺炎病情的发展。而内镜下治疗性ERCP及EST治疗ABP则不需要开腹和麻醉, 创伤小, 降低胆胰管压力, 使胰腺的病变得到控制, 阻止胰腺炎进一步恶化, 缩短了SAP的自然病程, 既避免了急诊手术, 又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我们将两组中按轻型和重型病例的治疗效果分别进行对比观察及统计学分析, 内镜组轻型ABP重型化比例0% (0/21) , 明显低于非内镜组18.5% (5/27) ;与非内镜治疗组相比, 内镜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WBC及血尿淀粉酶下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发生生均均明明显显下下降降 ( (PP<<00..0055) ) , , 内内镜镜治治疗疗组组未未发发生生与与内内镜镜操操作作相相关关的的并并发发症, 创伤小, 术后患者恢复快, 住院时间缩短。Ricci等[3]对90例ABP患者行急诊ERCP治疗 (入院72h内) , 结果显示早期内镜治疗效果良好, 成功率95.5%, 继发重症胰腺炎仅2例, 无1例患者死亡, 特别在48h内行内镜介入治疗的ABP患者中, 效果更好;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对ABP早期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不会加重病情, 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ABP的内镜介入治疗日趋成熟, 其疗效已得到公认, 具有安全简便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治疗性ERCP及EST在ABP的治疗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特别对重症ABP经内镜介入治疗已达到共识, 但在内镜介入治疗时机及指征上有争议。许多学者主张早期手术, 理由是尽早解除病因, 能有效阻止胰腺炎的病理过程, 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 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生存率[4]。胆源性胰腺炎在ERCP过程中不论是否发现结石一般均应行括约肌切开 (EST) , 如有可能尽量清除胆管内结石, 尤其是引起梗阻的结石, 病情较重或者情况复杂的病例, 也可先行简便的减压引流措施 (ENBD) , 待病情稳定后在择期介入去除病因[5]。田伏洲等[6]总结20年内镜胆管减压治疗AP的经验, 证实早期内镜治疗能迅速阻断ABP患者由轻型向重型进展, 有效降低了重型胰腺炎的发生率, 并提出若B超或CT检查发现胆管增粗或者确定有结石及蛔虫, 入院后应立即行ERCP及EST。早期解除胆胰管梗阻治疗ABP效果满意, 一旦错过时机, 则疗效明显下降。
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疗效满意, 能及时解除梗阻, 阻断胰腺炎重型化趋势, 尤为适合老年合并病多、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1年间38例老年ABP早期EST治疗临床资料, 并与1993年至2000年间非内镜治疗组41例老年ABP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非内镜治疗组相比, 内镜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WBC及血淀粉酶下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 , 轻型ABP重型化比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发生均明显下降 (P<0.05) 。结论 早期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满意, 能及时解除梗阻, 阻断胰腺炎重型化趋势, 尤为适合老年合并病多、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ST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 2007, 45 (11) :727-729.
[2]Acosta JM, Rossi R, Galli OM, et al.Early surgery for 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evaluation of systematic approach[J].Surgery, 1978, 83 (4) :367-370.
[3]Ricci F, Castaldini G, de Mnanzoni G, et al.Treatment of gallstone pancrentitis:Six-year experience in a single center[J].World J Surg, 2002, 26 (1) :85-90.
[4]Acost a J M, K at k houd a N, Debia n K A, et al.Ea rly duct al decompression versusConservative management for gallstone pa nc re at it is w it h a mpu l la r y obst r uct ion:a prosp e ct 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nn Surg, 2006, 24 (3) :33-40.
[5]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 ERCP诊治指南 (2010版) (三)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 27 (5) :225-228.
EST手术论文 第7篇
资料和方法
1、资料
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临床治愈的296例ABP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131例,女165例;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61.4岁。入院APACHE II评分,EST治疗组<8分88例,≥8分31例;非EST治疗组<8分128例,≥8分49例。
入选患者的具体标准:(1)起病至入院24小时以内;(2)EST治疗组在入院24h以内行ERCP+EST;(3)有急性上腹部疼痛;(4)有胆道结石病史;(5)血、尿淀粉酶升高;(6)B超、CT、MRI发现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7)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酒精性、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和外伤等)。本组296例患者均符合ABP的诊断标准。
将EST治疗组和非EST对照组再进一步分为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
2、方法
将入选ABP患者分为EST治疗组和非EST对照组。入院后均给予禁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重要脏器功能监测、抗生素、奥曲肽、解痉剂以及中医中药应用等治疗措施。EST治疗组在入院24h内行ERCP+EST,如果发现胆总管和胆胰共同管有结石,并估计能将结石取出,则行网篮、气囊或碎石器碎石取石。如发现结石多、直径大,难以取净,急性期则不强行内镜下取石术。如ERCP造影提示:胰管狭窄或胰管结石,给于患者行胰管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EST术后均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
随访临床治愈的ABP患者,根据ABP复发率来评价EST技术对预防ABP复发的临床价值。
3、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数采用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所有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结果
EST治疗组128例ERCP+EST均成功,其中63例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成功,12例因结石多、结石直径大急诊未行取石。9例患者ERCP造影提示:胰管狭窄或胰管结石,给于行胰管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EST术后均行ENBD术。ERCP术中发现39例患者合并有乳头周围大小不等的十二指肠降段憩室。
本研究305例ABP患者,排除EST治疗组9例因胰管结石、胰管狭窄而行胰管支架植入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14月,15例失访,随访率94.9%(281/296)。EST治疗组119例患者随访至今,其中胆囊切除组55例,有3例失访,有5例复发急性ABP(5/52);非胆囊切除组64例,3例失访,有6例复发急性ABP(6/61)。而177例非EST对照组中,胆囊切除组81例,4例失访,有28例复发急性ABP(28/77);非胆囊切除组96例,5例失访,有47例复发急性ABP(47/91)。
将患者分为EST治疗组和非EST治疗组,EST治疗组(11/113)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非EST治疗组(75/168),其差异有显著性,P<O.01。
而将患者进一步分为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在EST治疗组中,EST+胆囊切除组(5/52)与EST+非胆囊切除组(6/61),两组ABP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中,非EST+胆囊切除组(28/77)ABP的复发率虽然比非EST+非胆囊切除组低(47/91),但两组ABP的复发率统计学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符合随机性原则。所以根据结果可以发现,对于ABP患者,EST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非EST对照组,而胆囊切除虽然能降低ABP的复发率,但其差异无显著性。
讨论
Neoptolemos等[1]于1988年首次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ABP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采用ERCP+EST,可显著降低重症ABP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近年来Soetikno等[2]的研究,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对于EST术后能否预防ABP的再次发作,Siegel[3]曾报道49例ABP患者行ERCP+EST而不做胆囊切除,随访2年,无1例再次发作胰腺炎。而Hammarstrom[4]进一步认为,是十二指肠镜下EST,而不是胆囊切除,能预防ABP再次发作。Kaw[5]等比较胆囊切除与EST在预防ABP复发中的作用,83例胆囊切除术后的ABP患者,2例再次发作ABP。34例行EST而未行胆囊切除患者,1例再次发作ABP,Kaw认为EST术后ABP复发是罕见的。本研究跟踪随访296例首次发作ABP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现EST术后不管是否行胆囊切除,其ABP的复发率仅为9.7%(11/113);而既不行EST术,也不行胆囊切除患者,ABP复发率高达51.6%(47/91)。而在对照组中,胆囊切除组(28/77)ABP的复发率虽然比非胆囊切除组低(47/91),但两组复发率在统计学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EST是预防ABP复发的有效手段。
ERCP+EST可显著降低ABP的复发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ABP患者,胆道结石在移行过程中嵌顿、梗阻在胆胰共同开口,引起胆汁返流、胰管高压,这是ABP发病的始动因素,特别是胆囊结石直径小于5mm,很容易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在向十二指肠移行过程中容易嵌顿在胆总管下段或十二指肠乳头[6]。胆胰共同通道的梗阻,胆汁返流入胰管,短时间内胰管内压力明显升高致胰管破裂,胰液外渗,微血管痉挛[4],同时返流胆汁激活胰消化酶或直接损伤胰腺细胞而引起胰腺急性自身消化和坏死[7]。由于嵌塞结石难以自行排出,或者胆胰共同通道梗阻缓解后,极有可能再次发生胆胰共同通道结石嵌塞、乳头水肿、乳头狭窄等情况,从而导致ABP病变反复发作。单纯胆囊切除虽然能减少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降低ABP的复发率,但是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再生细小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和胆总管下端,尤其是胆胰共同通道炎性狭窄等引起乳头水肿、结石嵌塞和管腔闭塞等因素仍然存在,所以胆囊切除术后仍有可能再次复发ABP。而根据ERCP操作和读片体会,我们认为胆胰共同通道实际上就是十二指肠乳头环状皱襞下胆汁和胰液会合后流入十二指肠的通道,在EST操作过程中只要在乳头11~12点方向切开至环状皱襞边缘,除极少数胆胰管会合异常的病例以外,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内镜直视或导管插管情况下发现胆管和胰管分别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一般情况下胆管开口于乳头的上方,而胰管一般垂直于十二指肠壁,开口于乳头的中央。所以作者认为EST可永久性地解除胆胰共同通道,使得胆管和胰管分别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这就避免了ABP的再次发作,使得ABP的复发率明显降低。由此作者认为应用EST技术治疗ABP,可预防ABP的再次发作。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治愈的296例ABP患者分为EST治疗组(n=119)和非EST对照组(n=177)。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随访所有ABP患者,比较二组复发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两组ABP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14月;15例失访,随访率94.9%。EST治疗组(11/113)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非EST治疗组(75/168),其差异有显著性,P<O.01;而胆囊切除虽然能降低ABP的复发率,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EST技术治疗ABP,可预防ABP的再次发作。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ERCP,EST
参考文献
[1]Neoptolemos JP,Carr-Locke DL,London NJ,et al.Controlled trial of urgent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acutepancreatitis due to gallstonEST.Lancet,1988,2:979-,83.
[2]Soetikno RM,Carr-Locke DL.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1998,8:1-12.
[3]Siegel JH,Veerapan A,Cohen SA,et al.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biliary pancreatitis:an alternative to cholecystectomy in high-risk patients.GastrointESTt Endosc1994;40:573.
[4]Hammarstrom LE,Stridbeck H,Ihse-I.Effect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nd interval cholecystectomy on late outcome after gallstone pancreatitis.1998;85:333.
[5]Kaw m,Al-Antalby Y,Kaw P.Management of gallstone pancreatitis:cholecystectomy or ERCP a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2002,56:61-65.
[6]Sugiyama M,Atomi Y.Risk factors for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Gastrointest Endosc,2004,60:210-212.
EST手术论文 第8篇
换季的肌肤,需要一层保护色,光泽透亮的鲜活肌肤能让女人越活越年轻,这有一套血流美肤哲学。
血流活化了肌肤的生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流供给也会逐渐缓慢,容易导致黑眼圈、暗沉等现象,血流美肤就是通过按摩促进血液的循环流动,从根本上解决肤色晦暗等问题,唤醒沉睡中的美肌。这套哲学由日本花王集团旗下的殿堂级奢侈品牌est嫒色最先提出,独创的按摩手法,配合屡屡获奖的口碑护肤品嫒色恒采致美按摩霜,有效促进血流循环和新陈代谢,重塑紧致肌肤延缓衰老,让肌肤穿上明亮清透的保护色。媛色恒采致美按摩霜不仅能提亮肤色,保持肌肤活力,按摩霜内独特的营养成分还能帮助肌肤全面吸取所需,若与富含胶原蛋白菁华焕颜集中紧致精华霜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明亮紧致的肌肤是年龄的最好掩护,赶快唤醒沉睡中的年轻肌肤,为换季的肌肤添上最自然最亮泽的保护色!
EST手术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