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精选6篇)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第1篇

1、俄罗斯建军节公历

2月22日是俄军的建军节。2月23日,原为前苏联的红军节。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节日改为俄军建军节,并将日期改在2月22日。

过去,每逢这一节日,国家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现在,俄罗斯不再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是,国家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在节日时,都要到红场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举行仪式,晚上燃放焰火。一些政党、社会团体仍然自发地组织,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庆祝活动。这一天,国家定为公休日。

2、妇女节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这是一个全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解放而斗争的庆祝日。这一天,女职工通常能享受一天的假期。在家里,丈夫通常要把作饭等家务劳动全包下来,让妻子休息。

3、劳动节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按规定,这一天放假。同时组织各种庆祝和游艺活动,或者举行群众性游行。以往,这类活动有政府组织,游行队伍中包括各企业、机关的代表。现在,除政府组织的庆祝活动外,各种不同政见的组织者、劳工团体往往在这一天也自发地组织各种庆祝活动,阐述各自的政见,扩大本组织的影响。各种俱乐部都要举行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娱乐活动,节日情绪很高。

4、胜利节

胜利节定在5月9日。这是原苏联时期,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节日。俄罗斯独立之后保留了这个节日,并改称为胜利节。每年这一天,莫斯科都要举行隆重的集会和阅兵式庆祝胜利。国家领导人前往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进行哀悼。夜晚,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鸣放礼炮,纪念死难者。同时,燃放焰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

5、诗歌节

6月6日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的诞生日。这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这里,参加诗歌节纪念仪式和赛诗会。全国各地也都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6、国庆节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并发表了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脱离苏联,主权独立。这一天便被俄罗斯定为国庆节。目前,俄罗斯人在这一天并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政府也没有组织什么正式的庆祝仪式。但是,6月12 日被定为公休日。

7、青年节

每年6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日是青年节。节日这天,男女青年们兴高采烈地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有些地区的青年在这一天开展各项义务劳动,大搞清洁卫生或者植树造林。有些地区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会、联欢会。有的年轻人利用节日的喜庆气氛举行婚礼,使得节日更加热闹。

8、体育节

每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体育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举行带有地方色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

9、知识节

9月1日是知识节。这一天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成千上万的儿童和青少年被迎入通往知识宝库的学校大门。因此,人们习惯称这一天为知识节。

10、十月革命节

11月7日是前苏联的国庆节,现在作为传统节日依然保留了下来。过去,这一节日要举行隆重的大节日,甚至平民百姓也要在家中大办节日宴席。现在,政府有组织的庆典和各种娱乐活动已经取消,但是许多政治组织、群众团体依然自发地组织起来,举行各种庆典活动,甚至游行。莫斯科红场依然万头攒动,群情激昂,胜过平时。

11、宪法节

12月12日是宪法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相当一段内依然沿用70年代制定的宪法,尽管其间这部宪法经过多次修改,但是已经不适应于发生根本变化的新形势。这是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1994年9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颁布命令,将该12月12日定为宪法日,每年12月12日放假一天。不过,目前没有任何庆祝仪式。

12、国际文化艺术节

国际文化艺术节是近代陆续兴起来的,主要为国际文化交流性质的盛会,可以使俄罗斯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也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文化的精华。如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莫斯科之星艺术节、俄罗斯之冬艺术节等等。这些节日大多每隔几年定期举行,有的和俄罗斯传统节日结合在一起,每年举行。

13、行业性节日

行业性节日在俄罗斯很多。几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宇航节--4月12日,印刷节--5月5日,无线电节--5月6日,边防战士节--5月28日,教师节--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另外,还有矿工节、厨师节、工人节等等。这类节日中,一部分具有全国性质,有固定日期,一般是在与其邻近的休息日举行庆祝活动。一部分只具有地方性质,在某种行业最为发达和有历史传统的地方才有重要意义。一部分则没有固定日期。这类节日的庆祝活动包括两部分,即庆典和群众性娱乐。

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旧的和新的、宗教的和世俗的、职业的和家庭的节日,神奇地交织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我们只介绍一些最主要的节日。

无论是按照顺序,还是根据喜庆气氛的程度,排在首位的都是新年。与外国的圣诞老人不同,俄罗斯的严冬老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在自己的孙女、穿着白色毛皮大衣的迷人女孩雪姑娘的陪伴下出现在人们面前。当然,大家都期待着从这两个可爱的人那里得到礼物、衷心的祝愿和好消息。新年枞树被装饰得漂漂亮亮,餐桌上摆满美食,给小孩子们安排节日的早场演出,给大孩子们安排舞会和文艺演出。庆祝活动要从12月31日晚持续到1月2日。最喜爱节日酒宴的人要在俄国1918年以前使用的儒略历的1月13日晚重复这套礼仪。这个日子被称作“旧历新年”。

2月底3月初,在大斋戒前一周,庆祝谢肉节--告别严冬的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通常烧掉象征着冬天的草人,烤制大饼。

2月23日是祖国保卫者节,过去被称为苏联建军节。民间通常把它看作男人的节日,女人会在这一天向男人表示祝贺,祝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士气。

过去不到两周时间,女性就会得到加倍的回报。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男人向母亲、妻子、女同事和女朋友赠送礼品和花束,并举杯向她们祝酒。

5月1日是春天和劳动节,以前被称作国际劳动节。因社会地位和财产状况不同,如今的劳动者举着不同的标语口号和不同的旗帜参加五一游行,但愉悦的心情是一样的。

举国上下都会回忆起1945年春天粉碎法西斯德国--国家历史上最伟大的军5月9日是胜利日,事胜利之一。国家同时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数千万本国公民深表敬意。人数逐年减少的老战士们会戴上军功章,来到广场上。人们纷纷向烈士墓敬献鲜花和花圈。

它是为了纪念1991年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而设立的俄罗6月12日是最年轻的节日,斯日的节。

11月4日统一节。

宗教节日是一种比较新的现象。统治国家75年的苏维埃政权曾宣称“宗教是毒害人民的鸦片”,并且竭力让人们忘掉与基督的名字相关的事件和仪式。现在,宗教生活正在恢复。圣诞节(俄罗斯东正教1月7日庆祝圣诞节)已被宣布为非工作日,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复活节

也被广泛地庆祝。穆斯林、犹太人、佛教徒和其他信仰的人都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不再像过去那样小心翼翼地看无神论当局的脸色。

还可以单独提到2月14日的情人节和4月1日的愚人节。这两个节日没有任何历史的和职业的特征,但是却被广泛和愉快地加以庆祝。任何政治类的报纸总是会为4月1日这天准备下某种惊人的消息,只有轻信的人才会相信这种消息。先是相信,然后大笑。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第2篇

1.天人和谐

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中国古人对天有着崇高的敬意,大部分传统节日都与祭祀、祭神、礼拜相关,在节日中,人们通过祭拜天地、神明等仪式庆典与神明进行沟通,来达成自己的美好愿望。古时的中国作为农业国,人们十分重视农事活动,古人通过“二十四节气”来把握农业生产的规律,因此产生了岁时节日。这些都充分的表现出人们的对自然敬畏的心理,也体现出人们顺应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如果说,有些民族的节日体系是以宗教纪念日作为核心的话,那么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和其他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特征在于,这些节日是以协调我们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例如,在春节期间,阖家团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时,人们都会祭拜先祖、外出郊游踏青;中秋节时,人们共赏月圆、品月饼等,这些传统节日体现出人们不只向往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在不断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天人和谐”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追求“以和为贵”的优秀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对中国“和”文化的传承。

2.民族认同

中国传统节日是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和共同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广大民众有着追求丰收富裕、平安和顺、生活美满、欢乐吉祥、健康长寿等共同的理想和愿望,这些心理诉求,不断通过欢度传统节日的方式,通过节庆的礼仪习俗得以表达和释放”。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民俗活动,饱含中华儿女浓郁的民族情感。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时,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会不期而至、由内而外的表现出来。春节是中国最为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喜庆、美好的氛围。在中国,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形成“春运”,而春运的时间就是以春节的时间为界,春运之所以形成,是因为身在异地他乡的人们都有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共度新年的美好愿望。具有浓郁爱国主义色彩的端午节,也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是最受人们喜爱的食俗,龙舟竞渡、拴五彩绳、悬艾叶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不仅如此,在端午节期间,富有爱国情思的故事传说也被人们传颂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节日不只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也是中华民族认同且共同享受的节日。

3.伦理道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人伦、重亲情的国家,中国传统节日在其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价值,其中,“仁爱孝悌”的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古时的中国,人们修身、齐家都是以孝为本,封建时期的统治者也大都是以孝治国,所以,“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也包含着“孝”文化的内涵,例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除了祭拜祖先以表达人们对已逝亲人的孝敬之心外,在除夕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守岁、吃年夜饭,家中的晚辈给长辈拜年,为长辈们送上祝福,以表达自己对长辈的尊重和敬爱,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年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义、重礼的传统美德。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在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成为一个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可见,蕴含着敬祖孝先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价值的重要载体。现如今,年轻人将“感恩”这一新的内涵加入了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年轻人通过各种渠道,将感恩之情化为祝福传递给父母、老师、朋友、领导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人们维系亲情、友情等情感的载体,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人们表达感恩之情的机会。

4.礼俗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礼仪之邦”一直都是中国的代名词。礼俗即礼仪与习俗,它来源于生活,是指婚丧、祭祀和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礼俗文化。每个传统节日也都有其特定的礼俗文化,例如,春节是万象更新的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春节期间,扫尘、置办年货、贴春联、挂年华、守岁、燃爆竹、拜年等一系列仪式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而且还表现出人们对团圆、欢乐的精神追求。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是民俗活动的集大成者,春节期间的礼俗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形成的。春节的礼俗文化起源于殷商时期祭神、祭祖活动,从西周时期开始由农业庆祝活动,在汉朝时形成正式的新春礼仪,开始有爆竹、团拜礼仪、官员朝拜天子,魏晋时期开始有守岁的习俗,五代后蜀时期开始有春联,到了汉代,各种礼仪和风俗活动都已基本定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也凸显出中华民族礼俗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一特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的礼俗文化,让人们在享受节日的欢乐、体味着人间温情的同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民族凝聚功能

“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民族认同,而民族认同的核心是文化认同”。节日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厚重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根植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土壤之中。历经时代变迁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传递民族情感、促进民族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例如,春节的普天同庆、清明节的祭祖踏青、中秋节的团圆赏月以及重阳节的敬老登高等,这些全民性的仪式活动,都体现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端午节的纪念人物,人们在庆祝端午节时,总会感念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优秀历史人物的传说典故,既是对中华儿女进行正面教育的素材,也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媒介。“今天,我们倘佯在传统节日文化所渲染的四季之中,我们流连于悠悠中华文化的赐福和恩惠之中,伴随着传统节日文化所给予的震荡、激越以及那种来自远古的呼唤、企盼,陶醉、叹服、感激之情自然会油然而生”。可见,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可以使人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它也是凝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的有效载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2.社会稳定功能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论哪一个民族,都会在普天同庆的春节期间进行庆祝,但各民族人民对春节的庆祝仪式和风俗活动不尽相同,例如,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满族人根据旗色的划分,在各自的门上贴相对应颜色的挂旗;土家族人民在春节期间要举行隆重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摆手舞会;白族人在过年时,都会举行一种叫做“放高升”的庆祝活动;布依族人民在除夕之夜,全家人都会在水塘边守岁直到天亮等等。虽然各民族人民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俗文化不同,但是,各民族人民都在节日里展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充分说明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和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促进民族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交流交往不断加深的今天,社会稳定尤为重要,因为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其他民族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主要内涵,充分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无穷魅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更是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必要条件。

3.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中华文化是从来没有中断过、持续发展了五千年至今的中华文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儿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儿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情感的传递。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春节的守岁和吃饺子;元宵节的观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中秋节的赏月和品月饼;重阳节的敬老、登高和吃重阳糕等,中国传统节日饱含着丰厚的礼俗文化和食俗文化。中国传统节日还蕴含着“孝”文化和“和”文化的深刻内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并历经岁月,逐渐积淀成本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凝聚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了千百年来深厚的民族情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人们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庆典仪式和风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理解、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4.思想和行为导向功能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思想引导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引导人们树立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贵和持中”的价值观。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蕴含着理想信念教育,清明祭祖扫墓的感恩教育;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中秋团圆赏月的亲情教育等等。普天同庆的中国传统节日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可以把人们的思想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引导,中国传统节日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有利时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引导功能,可以使人们不知不觉中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还具有行为约束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仪式庆典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会对人们产生无形的约束力。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十分注重伦理纲常、孝道为先以及长幼有序等优秀的传统道德规范,如清明节的祭祖扫墓,引导人们珍爱生命、孝顺长辈;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引导人们忠爱祖国;中秋节的团圆赏月,引导人们向往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人们在传统节日中潜移默化地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意识是无形的,这种影响更是深远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充分发挥其思想和行为导向功能,可以使人们将中国传统节日优秀的文化内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再通过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外化为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不仅有利于人们自觉遵循社会规范、践行伦理道德,还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有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又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载体。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功能

参考文献

[1]刘魁立.中国节典·序言[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5.

[2]王文章,李启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J].艺术百家,2012(3):5-10.

[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5.

[4]赵东玉.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22.

六月的俄罗斯节日 第3篇

6月6日是俄罗斯的诗歌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而设的,因为1799年的6月6日是诗人普希金的诞生日。每年这天,俄罗斯各地都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不同年龄、不同籍别的人们纷纷用各种语言朗诵普希金的作品,人们在这一天说的每一句话都与诗人和他的作品有关,以表达对诗人的挚爱。

1880年6月6日,在普希金广场上竖起了普希金纪念碑,这是俄罗斯人为诗人而建的第一座纪念碑。普希金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高4米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诗人左手挽于背后,右手插在胸前,忧郁的眼神望向远方,仿佛正冥想沉思。纪念像基座上刻有普希金的一首诗:“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蹇滞的人们祈求过怜悯和同情。”

自1880年莫斯科普希金塑像落成以来,每逢诗人的生日,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便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成了诗的海洋。大批的诗歌爱好者和普希金迷们便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普希金广场两侧的街心花园,他们手持鲜花和诗稿,从早到晚站在普希金的雕像前或大声吟诵诗人的不朽作品,或将自己的诗作拿出来相互交流。人们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之中。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父母相距极远的血缘给他留下了混血的外部特征和超凡的智能素质。尽管普希金的年代距今已有200年之遥,但由于他身上承载着深沉的历史感,所以他的作品早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

最初,普希金诗歌节的纪念活动,主要集中于与普希金一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普希金在圣·彼得堡留下众多的足迹。诗人诞辰日前后,圣·彼得堡的一些音乐、戏剧团体都举办专场演出。莫斯科的普希金故居、国立普希金博物馆,以普希金名字命名的学校,所有与普希金相关的场所几乎都有不同方式的纪念活动。

俄罗斯政府十分重视普希金诞辰的纪念活动。诗人生日当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国家杜马代表均亲自前往普希金广场,向普希金雕像敬献鲜花。1998年俄罗斯总统签署一项命令,命令规定,将6月6日定为普希金日,作为国家节目举国欢庆。

1999年普希金诞辰200周年,俄罗斯把这一年定为“普希金年”。俄罗斯全国上下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把这个日子当作全民族的盛大节日来庆祝。随着6月6日的临近,莫斯科大街小巷出现了大量普希金头像的宣传画、纪念牌、普希金的诗句……

从前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虽时过境迁,但纪念普希金的活动已衍化为广大民众普遍参与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普希金日渐成为俄罗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恒定的话题。普希金不仅是俄罗斯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且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红帆节

6月25日是俄罗斯的中学生毕业日,每年的这一天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俄罗斯举国上下都对这一天非常重视,他们把高中毕业看作学生成年的开始。莫斯科的各个重要活动场所,都提供给中学毕业生进行狂欢。此时的毕业生们脱下学生装,换上最时髦、最喜欢的衣裳。从服装和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从此告别中学时代,自豪地步入成人阶段。

这节日对中学生来说最浪漫、迷人的地方还要数圣彼得堡。这里是欢腾的海洋,是中学生的世界。“中学生毕业日”在圣彼得堡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红帆节”。它举办于每年夏至白昼前最后一个周五的夜晚。此刻的中学毕业生们在浪漫的白夜里告别少年,在黎明来临之际迎接人生新的阶段,自信地走向成年,走进大学或工作岗位。

节日当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挤满了冬宫和沿岸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似明亮、喧闹的水流在涅瓦河边涌动。庆祝活动分别是在陆上和水上进行。陆上活动集中在冬宫广场和瓦西里岛长滩。不久前还是车流如织的冬宫桥上已经变成了“步行者天堂”,桥舷两旁挂着印有“红帆”的宣传画,远处望去,整座桥仿佛就是一艘巨大的“红帆船”。冬宫广场上高47.5米、直径近4米的亚历山大圆柱周围竖起了8根巨大的“桅杆”,上面升起了鲜红的风帆。节日现场音乐激昂、礼花齐放,欢呼声雷鸣般回荡在城市上空。当烟雾散去、音乐声渐息时,一艘三桅大船挂着鲜红的风帆,悬挂着俄罗斯国旗,缓缓驶入人们的视线,将“红帆”活动推向高潮。

“红帆”这个美丽的名字,得名于苏联散文作家格林的中篇小说《红帆》中的一个关于“红帆”的传奇浪漫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小说。该作品完成于1923年,并于1955年被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成同名电影,后来又被搬上了苏联的芭蕾舞台。

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阿索丽追求幸福的曲折人生经历。纯情美丽的少女阿索丽住在海边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里,她出生后不久母亲身亡。当水手的父亲只好辞去船上的工作,独自担当起抚养女儿的责任。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制作各种船只的模型作为玩具出售。少女阿索丽一次在送货途中邂逅魔法师艾格尔,魔法师告诉她,等她长大后会有一位王子驾着有红帆的白色大船来迎接她。魔法师的话成了阿索丽心中美好的憧憬。从此,阿索丽的内心燃起了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希望,对预言中的红帆深信不疑,并时常来到海边,在晨曦中期盼梦幻的红帆向她驶来。她坚信那幸福一定会降临。故事的另外一个主人公格雷是位王子,他厌倦了平淡的生活,决定驾驶“秘密号”帆船周游世界。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时机,格雷驾驶着自己的“秘密号”来到阿索丽居住的小渔村……人们向他讲起这个姑娘离奇的梦想,格雷得知一切后,悄悄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购买了两千米昂贵的红绸,将“秘密号”装饰一新,制成一面巨大的红帆。他升起红帆,奏响音乐,起航了……阿索丽终于望见了奇妙的圣境:渐渐驶近的红帆船头,站立着为她创造了这一奇迹的王子……当两个人终于相见时阿索丽说:“你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一样。”格雷也说:“你也是的。我的宝贝!”故事结尾阿索丽告别伙伴们,登上了红帆船,与格雷一齐驶向幸福的彼岸。

这部俄国版灰姑娘的故事,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对年轻心灵的关爱、对理想必定实现的信念。“红帆”告诉人们:奇迹是用自己的手,用真诚和信念创造的。也许这就是节日设立的初衷吧。源于此,“红帆”也就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现代俄语中,它也是幸福和希望的同义词。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第4篇

谢肉节在民间被称为“坦诚的”、“全民”的节日,是多神教文化的遗产。

谢肉节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人们认为冬去春来是春神雅利洛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举行隆重的送冬迎春仪式。古斯拉夫人以此欢庆经过漫长的严冬,明亮的太阳又开始为大地送来温暖。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把春耕节改称谢肉节,节期安排在春季大斋前一周。这一周过后,进入40天的大斋期,期间人们禁止娱乐、吃肉,故称谢肉节。由于此后整整八个星期不能吃荤,人们便在这一周内随心所欲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尽情享受歌舞娱乐和户外活动。对于谢肉节的纵情撒欢,有一组描写非常到位:美食要饱撑到打嗝,纵酒要醉到喉头,放歌要唱至断肠,起舞就要跳到倒地。

人们渴望着春天的温暖,渴望着大自然万象更新,它是欢乐的送冬节。

谢肉节的象征物是油煎薄饼,它圆圆的、焦黄焦黄、热腾腾的,代表着太阳,象征着阳光渐渐暖和,白昼越来越长;象征着光阴荏苒,物换星移。面饼在俄罗斯谢肉节上扮演着主要角色,女主人们往往整个星期烙个不停。圆圆的、热热的面饼把偶像崇拜和宗教风俗巧妙地融在一起。

按照传统的民间习俗,为期七天的“谢肉节”每天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星期一是迎春日,人们用稻草和布条捆扎成象征冬天的玩偶,并将它们放在家里。入夜时分,人们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第二天是娱乐日。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们到岳母家吃面饼的日子。接下来的一天是醉酒日,节日在这一天达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请岳母吃面饼的日子。小姑子聚会日是在第六天,人们从这天开始焚烧用干草制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来到。最后一天是宽恕日,人们在这一天互相请求对方宽恕自己,摒弃前嫌,重归于好。这天,人们要将剩下的玩偶付之一炬,表示彻底告别寒冷的冬天,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

隨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人已不再按照传统的节日日程依次进行,但烤制面饼、捆扎并焚烧玩偶的习俗仍然保留了下来。每当“谢肉节”来临,俄罗斯人都会自发组织化装游行、民间歌舞、游戏、溜冰、滑雪、乘三套马车兜风等娱乐活动。滑雪橇是俄罗斯各地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大人们带着孩子登上雪山,从冰坡高处往下滑,从早到晚,不知疲惫。

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政府将这个节日改为送冬节,又叫俄罗斯之冬狂欢节。节日的古老习俗和宗教意义都淡化了。但这个节日仍然是俄罗斯人的重要节日,象征太阳的圆薄饼依然是节日的必备食品,圆圈舞依然是节日期间跳的最主要的民间舞蹈。节日里,各地还举行化装游行,彩车上载着人们装扮的寒冬女神、俄罗斯三勇士等神话中的人物,人们载歌载舞送别寒冷的冬天,迎接温暖的春天。

2002年,为推动莫斯科旅游业的发展,莫斯科市政府宣布“谢肉节”为城市节日,并组织安排多项大型活动。

早春三月,我来到莫斯科红场。虽然这里依然银装素裹,阵阵风雪过后,冬意盎然,但毗邻克里姆林宫的瓦西里斜坡已经变成了“谢肉节小城”,在整整一周里,一家家煎制春饼的火热灶台让游人感到了融融暖意。带有稻草人形象的舞台上高挂着“欢庆谢肉节”的横幅,民间的能工巧匠在各自的商品摊儿上兜售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

置身于摄氏零下十几度的广场,感觉嘴里呼出的热气瞬间就被冷气凝结,我目睹着一张张绵软的小薄饼新鲜出炉,圆圆的形同太阳,哪里受得住诱惑?于是,靠近暖炉、立在风里,品尝起不同口味的春饼。充满了奶香、蛋香的薄饼再加上一块鲟鱼或熏肉,配上一杯节日必不可少的淡蜂蜜酒,温暖立时漾满全身。

为了感受节日的狂欢气氛,记者又特意来到科洛缅斯科耶庄园。这个当年沙皇的夏季行宫,而今每年都是谢肉节狂欢活动的一个主场地。

在俄罗斯,如果不碰上什么特别的日子,你绝对不会有游人如织的概念。往日开阔、静谧的庄园,游人只是依山起伏的草地或雪原的点缀,可是,在这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庄园里人山人海的劲头丝毫不亚于中国的节日庙会。空气中弥漫的烙饼的香味、烤肉的熏烟、棉花糖的甜腻,老远就在召唤人们的肠胃;冰坡上的尖叫、雪橇上的欢呼、舞台上的民歌,让人情不自禁地喜笑开怀;雪地上的环舞,把相识或不相识的男男女女围成一层层的圆圈。人们一会儿随着舞台上演员的指令或歌词大意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一会儿前搂后抱地在雪地上撒腿奔跑。摔倒的人一个牵带一个,随之而起的笑声也一串连着一串。

几个“回合”下来,记者已经浑身是汗,气喘吁吁,不得不遗憾地“败下阵来”。走在禁止机动车通行的庄园小路上,忽听身后警笛阵阵,怎么回事?回头一看,原来是一辆警车郑重其事地为后面一辆马拉雪橇开道。只见涂着红脸蛋的稻草人头披围巾,身穿花衣,脚套树皮鞋,傲然立在马车上。可别小看这个稻草人,她可是当天节目的绝对“主角”——寒冬女神像。人夜后,人们把这个象征冬天的偶像付之一炬,就标志着送冬迎春的开始,也标志着为期七天的谢肉节最终落下帷幕。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第5篇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1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072-02

收稿日期:2013-05-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留学归国科学基金(编号:LC2009C06)。

作者简介:赵念力(196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豆栽培生理。E-mail:zhaonl513@163.com。

通信作者:谷维。E-mail:guwei_link@yahoo.com.cn。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能将空气中的氮固定转化成为大豆可直接吸收利用的铵。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既能直接改善大豆的氮素营养状况,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明显提高蛋白含量),又能将更多的固定氮素释放到土壤中,从而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据文献报道,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是目前研究证明的效率最高的一种生物固氮体系,可以固定空气中分子态氮形成氮肥45~75 kg/hm2,能使大豆增产15%左右[1-2]。 俄罗斯对根瘤菌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具有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3-4]。2009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全俄大豆科学研究所引进十几株高效大豆固氮根瘤菌,结合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特点和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应用,筛选出2株高效大豆根瘤菌,并研制出大豆高效根瘤菌肥GF1和GF2。本研究就这2个大豆根瘤菌肥对黑农44大豆品种的增产作用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肥

利用俄罗斯高效大豆根瘤菌研制的菌肥GF1与GF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

1.2供试品种

大豆品种黑农44,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提供。

1.3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试验地为黑土。共设3个处理:处理A为对照(CK),种肥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处理B为GF1菌肥;处理C为GF2菌肥。菌肥施用量35 kg/hm2,与种肥同施于种下3~8 cm。试验采用田间小区对比法,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7.5 m2。

1.4田间调查

初花期、盛花期、鼓粒期每处理采取10株植株进行调查,测定株高、株鲜重、根瘤数、株根瘤鲜重;成熟期进行田间考种,每小区实收计产。

2结果与分析

2.1根瘤菌肥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1)表明,施用GF2 后,大豆株高、株鲜重、株根瘤数、株根瘤鲜重均高于不接种处理的对照,初花期分别高1.0%、13.0%、36.6%、27.8%;盛花期分别高4.3%、45%、24.6%、58.5%;鼓粒期分别高3.5%、21.5%、156%、61.0%。GF1处理初花期调查的4个参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至盛花期,株高、株鲜重、株根瘤数、株根瘤鲜重分别比对照高2.5%、2.5%、18.6%、39.6%;至鼓粒期,株高、株鲜

重、株根瘤数、株根瘤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2.1%、16.0%、11.9%、57.1%。

由表1还可知,初花期,各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处理C的株鲜重、株根瘤数和株根瘤鲜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但处理B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盛花期,处理C与处理B的株高、株鲜重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处理C与处理B的株根瘤数和株根瘤鲜重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鼓粒期,处理C和处理B的株高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C和处理B的株鲜重、株根瘤数、株根瘤鲜重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除了初花期的株高外,处理C与处理B在这3个时期的株高、株鲜重、株根瘤数、株根瘤鲜重差异显著。这说明根瘤菌肥GF2和GF1都增强了大豆根的固氮能力,并对株高和单株鲜重等营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出结瘤和固氮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并且根瘤菌肥GF2的作用效果比GF1明显。

2.2施用根瘤菌肥对大豆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大豆施用根瘤菌肥后,单株荚数分别增加6个、10个,单株粒数分别增加14粒、22粒,百粒重分别增加07 g、1.8g,产量分别提高13.9%、16.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C的产量与处理A差异极显著,处理B的产量与处理A差异极显著,处理C的产量与处理B差异显著。说明施用GF1和GF2能极显著提高大豆产量,而且GF2的作用效果较GF1显著。表2接种根瘤菌对大豆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豆科植物大多具有共生固氮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根瘤菌共生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表明,用根瘤菌剂接种豆科作物可提高产量,并可以通过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量来减轻环境污染,从而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接种的增产效果主要取决于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和固氮效率。因此,要想提高根瘤菌剂的应用效果,关键是选用竞争结瘤能力强并高效固氮的根瘤菌。

本試验结果表明,施用从俄罗斯引进高效大豆根瘤菌配制的菌肥GF1及GF2后,大豆在各生育期单株鲜重、根瘤数、根瘤鲜重都有增加的趋势;在大豆生育后期,百粒重增加,增产幅度均达13%以上,以施用根瘤菌肥GF2处理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大。这说明引进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当地大豆品种有较好的亲和力和适应性,竞争结瘤能力强并能高效固氮;菌肥能显著提高大豆固氮效率,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这是增产的主要因素。 小区试验的增产幅度除与供试小区的土壤肥力和土著菌含量有关外,也与气候条件和试验地的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有关。因此,在应用根瘤菌肥时,除了应考虑具体施用地土壤肥力情况、合理地配合化学氮肥和磷钾肥外,还应加强中耕除草、及时灌溉和进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更好地发挥根瘤菌的固氮作用[5]。

参考文献:

[1]张雷. 俄罗斯根瘤菌对大豆黑河17号的增产效果[J]. 耕作与栽培,2006(4):24,42.

[2]谭娟. 接种俄罗斯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7(4):36-37.

[3]张 武 .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J]. 作物杂志,2010(3):54-55.

[4]李艳杰. 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50-52.

[5]徐传瑞. 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的筛选和鉴定[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刘秀红,杜天庆,郝建平,等. 土壤水分对大豆根冠生长及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74-76.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第6篇

关键词:量程比;零点迁移;静压修正;单向过压特性;正反向性能;小流量切除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165-04

1 应用概况

随着工业生产现场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一环测量信号(流量、液位和压力信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生产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罗斯蒙特系列变送器应用于生产现场诸多重要系统中。作为仪控专业设备维修人员,熟练掌握此类变送器工作原理、故障分析和维修方法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2 工作原理及结构

变送器感压部件压力容室结构图,如图1所示。固定电容极板和位于中心感压极板组成两个电容室,被测压力通过导压灌充液传导至感压极板,感压极板产生与压力基本成正比的位移。该位移使两电容室的差分电容值改变,差分电容由电子电路、放大及信号处理板,转换成4~20 mADC电流信号。其中将 4 mA用于零电平,是为了便于判断开路、短路或传感器损坏。

3051系列变送器主要部件,如图2所示。

现场使用的罗斯蒙特3051系列变送器采用二线制信号传输方式的接线原理,如图3所示。与四线制相比其优点是不易受沿线电阻压降和温漂的影响,节省电缆和安装费用;另外二线制环路,接受器电阻通常为250 Ω,不足以产生显著误差,可以允许电缆长度比电压遥测系统更长更远。

智能变送器还可连接手持终端,用于对变送器参数进行设置,如变送器量程、零点、输入信号选择、输出信号选择、工程单位选择、阻尼时间及自诊断等。

3 关键性能详解

在传统观念中变送器的好坏主要看它的测量精度、量程比和温度/静压修正系数,但这并不能完全体现变送器的全部性能。因为这些数据是分散的,每一个数据都不能单独反映变送器的综合性能。现场使用的变送器,应该更看重它长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针对各项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3.1 零点迁移

在生产现场最常见一类缺陷是测量液体压力的变送器设置的零点与被测系统实际零点不一致。这主要是现场实际应用中,出于对设备便于维护、设备工作条件的考虑,变送器不一定能与取压口在同一水平面上。取压管内液柱静压力使得系统实际压力为零时,变送器测得的压力不为零。另外取压管内液体因温度变化导致密度、静压力发生变化,偏离理想工况下液柱静压力值,导致变送器处零点发生变化。这时就要考虑对变送器零点进行迁移。

零点迁移是在变送器量程不变的情况下把测量的起始点由零迁移到某一数值。当测量的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正值时,称为正迁移。当测量的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负值,称为负迁移。如果仅仅对变送器进行零点迁移,则其灵敏度不会发生变化。

零点正负迁移特性曲线对比,如图4所示,曲线2为没有进行零点迁移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1是零点负迁移后的曲线,而3是零点正迁移后的曲线。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做零点迁移不会影响变送器的量程。3051变送器正迁移量最大可达最小调校量程的500%,负迁移可达60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只在最初安装时根据现场实际零液位的差压值进行一次迁移,之后若因为维护的需要改变了变送器安装位置,则不需要再进行零点迁移。因为改变差压变送器安装位置,正负压侧有同样的液柱压力变化,二者差压不变,变送器零点不变。

3.2 量程调整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异常现象是,变送器工作量程与工艺所要求的测量范围不一致,测量信号不能正确反映系统工况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正确设定变送器量程。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按规定精度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范围。测量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称为测量下限和测量上限。量程即变送器测量上下限的代数差。

要注意变送器量程和调校量程的区别。调校量程是根据工艺情况设定,对应于4~20 mA的量程,也是变送器的工作量程,是工艺所要求的测量范围,它小于变送器的量程。而变送器量程是变送器铭牌标注的量程,即变送器可以测量的最大范围,是变送器线性区最好的一段,由其自身的部件、结构决定。

另外一个重要参数是量程比,即变送器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所能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量程比大,可调整的余地就大,可在工艺条件改变时便于更改变送器的测量范围而不更换变送器。但并不是量程比越大变送器性能就越好,当量程比达到一定值后,变送器其他技术指标如精度、静压、单向性都会变坏,一般情况下量程比越大其测量精度就越低。

我们通过量程调整可以使变送器输出信号上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对应。量程调整相当于改变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即改变变送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系数。对变送器进行量程调整,其灵敏度会发生变化。在多个仪表组成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中,灵敏度具有可传递性,如首尾串联的仪表系统,其总灵敏度是各仪表灵敏度的乘积。

量程调整前后曲线,如图5所示,曲线1和2分别表示变送器量程调整前后的输入输出特性,此图中曲线2调整后的量程小于曲线1的量程。

3.3 静压修正

静压对变送器测量的影响是大多数调试、维修人员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当管道流体压力大且波动频繁的时候,变送器输入输出特性会发生变化,测量值与实际值不符。

以差压变送器为例,静压就是变送器正负压侧同时承受的系统压力。如测量管道流量的变送器,管道流体压力为15 MPa,经过文丘利管或喷嘴降压后压力为14.9 MPa,则变送器的静压是15 MPa,差压约为0.1 MPa。

静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曲线,如图6所示。当变送器运行于高静压环境时,由于压力容室的性能会发生变化,变送器输出电流会与差压之间的特性发生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

图中实线I为常压下变送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虚线I是受静压影响后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由于受到高静压影响,在同样的压力值上对应的电流值发生变化,这影响了变送器的性能,如果这个值超出正常范围,则变送器不能正常使用。变送器量程范围越大,输出受静压影响越小。校验变送器时若现场不具备模拟实际工况的条件,只能在常压下进行校验,则有必要对高静压工况下的变送器输出值进行静压修正。

在常压下进行静压修正校验时,必须对变送器的量程进行静压修正计算,得出修正后的输出电流上下限值,根据这个修正后的量程在常压下进行校验。

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型号的变送器静压修正系数是不同的。另外,静压对零点也有影响,是一个非固定性的随机误差,需要对每一个变送器单独考虑。

下面是某电厂差压变送器在常压下的静压修正校验方法。

3.3.1 静压对量程上下限的影响:

静压修正系数F:差压变送器由于正负侧同时承受高静压力而产生的偏移量;

具体的静压修正计算如下:

①确定变送器的输入物理量程R以及静压Pm,Pm为设计文件中的设计值;

②计算修正因子C:C=静压修正系数×静压=F×Pm;

③计算物理量程零点修正量Z=修正因子×物理量;

④计算零点相对量程的修正量ZR:ZR=Z/量程R;

⑤计算电气零点修正量DZ:DZ=ZR×16;

⑥计算修正后的电气零点ZM:ZM=4+ DZ;

⑦计算物理满量程点修正量R:R=修正因子×物理量;

⑧计算满量程点相对量程的修正量RR=R/量程R;

⑨计算电气满量程点修正量DR:DR=RR×16;

⑩计算修正后的电气满量程点RM:RM=20+DR。

其中③-⑥为量程最低点的修正步骤,⑦-⑩为电气最高点的修正步骤。

计算出经过静压修正后的电气量程后,就可以按照该电气量程在常压下对变送器进行校验了。

3.3.2 静压对零点影响的修正:

静压对零点的影响是一个非系统性的非固定性的随机误差,因此需对每一个变送器单独考虑;

当测量范围包括0差压时,可以如下处理:先按照a)的理论计算值校验好变送器,然后在工艺系统的设计静压下检查测量零点输出,此时的理论输出电流为4 mA,如果不为4的话,调整“zero”到4mA,不要调整“span”。

当量程中不包括零点时的修正:

①按照常压下的标准方法将变送器校验到4~20 mA;

②在正负压侧加上设计静压,测量零点的输出,并计算修正电流,例如-0.006 mA;

③按照有静压a)的理论计算值校验,假如3.797~19.945 mA;

④将修正电流-0.006增加到理论零点电流上,例如3.797+(-0.006);

⑤在常压下调整零点电位器,使零点输出为3.791 mA,不要调整量程电位器,则此时的电流范围就是全量程范围的电流值。

3.4 开方功能

工艺系统液体流量的测量很多使用罗斯蒙特差压变送器来实现,但在初次安装调试或更换新变送器后测量值会出现错误,而这往往是因为变送器内没有选择开方功能。

流体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K×sqr(△P/ρ)

其中,Q为流量值;

K为转换系数是常量,是被测介质和节流装置本身的参数综合;

△P为变送器所测得的节流件前后压差;

ρ为被测流体在节流件附近的密度。

公式中只有△P为变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流量与差压的函数关系。由于变送器实际所测得的参数是差压信号,根据公式可知,要得到流量值必须对差压信号进行开方。这个开方功能可以通过变送器内部参数设置实现,也可以在各种控制系统平台通过逻辑组态来实现。

3.5 阻尼时间

变送器测量的工艺系统参数往往波动很频繁,而实际上这些小的波动又不需要调节系统动作。因为变送器阻尼时间设置过小,被测信号频繁波动导致一些调节系统、执行机构动作很频繁,这既不利于调节系统的稳定,也降低了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

差压变送器常用来与节流装置配套使用测量流体流量,也可以利用静压原理测量容器液位(开口容器的液位可用压力变送器来测量),这两种参数很容易波动。如果波动频繁或者是因为信号回路受到干扰的影响,则会降低调节系统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在测量回路中加入合适的阻尼环节,滤去不必要的干扰但又能及时反映系统实际工况的变化。

罗斯蒙特系列变送器内有阻尼装置,阻尼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理论上,阻尼时间越大,系统对干扰的抑制程度越大,但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增加了。所以在工程应用中需要平衡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影响闭环反馈时间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阻尼时间利于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变送器阻尼时间可以通过HART手操器来设置。厂家在产品出厂时一般设定为1 s,对于常规检测是较为合适的。对于较大波动的测量场合,可以将阻尼时间加大一点,但不要为了追求测量值稳定而任意加大阻尼时间,这样可能会妨碍及时测量一些突发的异常值,一般阻尼时间都设定在2 s以内。

3.6 单向过压特性

差压变送器现场调试和检修过程中常常存在一种现象即单向过压。虽然现阶段使用的变送器性能已经较以往有很大提高,短时间单向过压也不会对变送器性能产生大的影响,但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单向压力,则会影响变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单向过压特性指差压变送器单向超载,如差压变送器一侧受压,另一侧不受压。在变送器和节流装置配合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会发生一侧取压管隔离阀打开,而另一侧取压管隔离阀关闭,此时变送器所承受的静压即是单向过压值。对差压变送器来说,单向超载的压力往往比信号压力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这种情况下变送器应不受影响,其零点漂移也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这就是差压变送器独特的单向过压特性。

目前虽然很多变送器单向过压指标普遍定的很高,甚至某些变送器单向过压对各种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单向过压时间也不做规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要尽量避免使差压变送器单向超压,特别是高静压环境下的小量程差压变送器。

3.7 温度的影响

变送器在首次投运时测量不准甚至损坏,往往是由于取压管内介质还没有得到完全冷凝就直接接触到变送器导致。压力变送器测量的很多都是高温高压蒸汽或液体的压力,这个温度值早已经超过了变送器正常工作的最高温度。所以在变送器投运过程中,无论有无冷凝装置或是隔离液,一定要检查取压管温度来确定管内介质温度不超过变送器正常工作的最高接液温度。

这里所涉及的温度有接液温度和环境温度。接液温度是指变送器检测部件接触被测介质的温度,环境温度则是指变送器的放大器、电路板能承受的温度,两者是不一样的。如罗斯蒙特3051变送器的接液温度为-45~+120 ℃,环境温度为-40~+80 ℃。变送器输出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量程越大则输出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越小。

智能变送器有一个内置的温度传感器用来补偿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出厂前,每个变送器都接受过温度循环测试,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曲线储存在变送器的存储器中。在工作现场,这一特点使变送器能将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到最小。安装变送器时也要尽量避免选择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地方或是高温管道和容器旁。

在蒸汽及其他高温介质测量中,对于硅油灌充变送器,法兰处的温度不能超过120 ℃。对于惰性液灌充变送器,不能超过85 ℃。在真空测量中,这些温度极限下降,对于硅油灌充变送器为104 ℃,惰性液灌充变送器为71 ℃。3051L、3051H和传统法兰可经受更高温度。

当被测介质温度超过120 ℃时,必须采用冷凝引压管,长度在1.5 m左右为宜,并进行弯曲处理,并且在变送器接入被测介质时不能马上将被测介质引入变送器。应在变送器和冷凝管之间加装截止阀,等冷凝管内温度低于120℃后方可打开阀门。否则由于被测介质温度过高,可能会使变送器内的敏感部件在高温下损坏。

3.8 正反向性能

变送器现场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被测系统实际参数升高时,变送器输出的信号值却是降低的,信号变化方向与实际工况正好相反。对于差压变送器,所谓正向是指变送器接收到的差压信号增加,输出信号也增加;反向则是差压信号增加,输出信号却减少。

在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容器液位时,高压侧接容器下部取压管,低压侧接容器上部取压管,这样变送器输出便能在液位上升时输出增加,液位下降时输出减少。同样,在差压变送器和节流装置配合测量流体流量时,变送器高压侧接节流装置上游取压管,变送器低压侧接节流装置下游取压管。

由于工作不慎,高低侧取压管敷设反了,或是为了维护操作方便必须将正取压管接变送器低压侧,负取压管接变送器高压侧。这时可用HART手操器在智能变送器上组态来实现它的正常功能。在变送器内部有一正反向转换模块,只要将它设定为反向,便可解决取压管接反的问题,而不需要改装引压管线。

3.9 小流量切除

在使用差压变送器测量介质流量时,当系统已经隔离,被测管道内已经没有介质流动,但变送器输出不为零,即使变送器零点设置正确且没有漂移仍然存在这种情况。这影响了运行人员对系统实际工况的判断。

这是因为差压变送器测量流量时回路中引入了开方环节,系统微小的差压或信号回路中极小的干扰都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在现场这种微小的差压变化和信号干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小流量切除功能,在实际系统流量为零时保证测量回路输出的流量信号也为零。有的变送器本身带有小流量切除功能,可以使用HART手操器进行内部设置。如果变送器本身不具备小流量切除功能,我们可以在控制系统组态中加入小流量切除逻辑来实现。,控制系统中小流量切除逻辑简图,如图7所示。

A1为现场送至控制系统模拟量输入通道的流量信号,A2是经过小流量切除后送至其他控制器显示或参与调节、保护运算的流量信号,F(X)为常用的函数算法块。

其中F(X)设置当输入A1小于等于某一设定值时,输出A2的值为零。

对于小流量切除点得选择,早期1.5级精确度的变送器,切除点选择在差压上限3%范围内,所对应的流量值为12.2%满量程。后来变送器精确度提高到0.5级后,将切除点调整到差压上限的1%,对应的流量值是10%满量程。目前很多仪表制造厂都将差压切除点减小到0.75%,对应的流量值是8.7%满量程。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使用了小流量切除措施后仪表的零漂就不存在了。因此如果不设置小流量切除就能达到要求,最好不要切除。对于小信号要不要切除,切除值的大小如何取值,总的原则是在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将切除值选择的尽量小。测量干气体的流量,可以忽略传递信号的失真,在差压上限设置比较高,差压变送器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将切除点设置很小甚至是不切除。对于湿气体、蒸汽、液体的流量测量,引压管线较长,有的还带有伴热和保温,差压信号传递失真严重,小流量切除点如果设置太低则起不到作用。

4 选 型

变送器根据结构不同分为一般型、防爆型和防腐型,应根据环境和介质特点进行选择。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应选择防爆型或本安型,被测介质为腐蚀性液体时选择防腐型,如果是强腐蚀性介质则应加装防腐隔离容器。当安装地点含有对电气元件有腐蚀作用气体,如氯、氨、酸、碱等时,也应选择防腐蚀型。被测介质为高黏度、易结晶、含微小机械颗粒或纤维介质时,应选择隔离容器与一般变送器配合使用。用于检测负压时可选择绝压变送器。

被测介质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变送器的允许静压。量程应按工艺参数的最大变化范围 来选择,如果最大变化范围未知,可按工艺参数额定值的1.2~1.3倍来考虑。

对于已确定规格的变送器来说,它的最小量程和最大量程是固定了的。这时实际使用的量程可以在最大和最小量程之间连续可调,但不允许小于最小量程或大于最大量程。

5 结 语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现场调试、维修过程中的对变送器这一设备的经验总结。当变送器测量出现异常时,通过对以上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和调整,可以很快确定故障点。

参考文献:

[1] 朱小良,方可人.热工测量及仪表(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俄罗斯主要的节日(精选6篇)俄罗斯主要的节日 第1篇1、俄罗斯建军节公历2月22日是俄军的建军节。2月23日,原为前苏联的红军节。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