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精选18篇)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1篇

六一儿童节作文:迎接六一动物节

六一动物节快要到来了。小狗、小猫、小兔、小猴、小鸟······一起发送短信,让动物们一起来把森林打扮得漂漂亮亮,它们分小鸟和小猴来把彩带在树枝上,让小狗和小猫带做许许多多竹篮,待会儿要放五颜六色的和五彩缤纷的彩蛋,做好了,它们就来比赛制作自己唯一的一个飞天小精灵气球。动物们就先去拿来了做飞天小精灵气球的材料。于是,它们就认真地做了起来,它们的速度还真快呀!没花几分钟,它们就把自己喜欢的飞天小精灵气球给做好了。

动物们坐上飞天小精灵气球,就升上了蓝色的天空中,动物们高兴地说:“哇!我们飞上了蓝天,就变成了飞天小精灵。”它们碰见了太阳公公,就和太阳公公说说话,就问:“太阳公公,我们要回去了,我们一直在往上升,这该怎么办呀?”太阳公公说:“没关系,你们都把气球咬破,就会往下降。”于是,动物们就把气球咬破,气球果然开始下降了,动物们到了地上,就抬起头,连声说:“谢谢你,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不用谢。”天快黑了,就对太阳公公说:“太阳公公再见。”太阳公公说:“再见了,”路上要小心。动物们点点头。晚上到了,动物们吃了最好的食物,并高兴地唱起歌,跳起舞来了呢!

动物们高兴地度过了这愉快地六一动物节呢!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2篇

有一天,我和妈妈和姑丈一家一起去动物园玩。我看见猴子顽皮的样子好好玩,也看见海狮非常可爱,看见凶猛的老虎的时候觉得非常可怕。对了,大象好大呀!海龟在睡觉,好好笑。

动物园真好玩!

如何培养一年级儿童的说话能力 第3篇

儿童六至七岁上小学一年级, 由原来的自发口头语言学习转向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学说话”时期, 专家们将这一年龄称为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年龄期”。那么, 应如何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 在这一方面, 我采取了以课堂说话训练为中心, 调动各种积极性因素为其服务的方法, 使学生话不离口, 出口成章, 逐步从“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过渡到“我想说、我敢说、我会说”, 为将来写作和更好地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鼓励学生敢说并要说完整, 说通顺, 说清楚

说话训练要从说一句话开始到几句话, 要求说完整、说通顺、说清楚, 这项训练我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在课堂上, 我让学生人人都作自我介绍, 首先我作示范, 然后要求学生说。自习课上, 又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家庭成员, 说说家里都有几口人, 他们是谁,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愿意回答, 但也有个别胆小的孩子不敢说, 这时就需要老师去鼓励他、帮助他, 时间长了, 他也变得敢说、爱说了。

二、增强说话训练意识, 积极营造说话训练的环境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 在交谈、会议等各种人际交往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我们应该把说话训练当做一个重点来抓。首先,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具备较深的文学修养, 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瑰宝, 丰富自己的语言, 用规范、准确、清新优美、沁人肺腑的语言感染学生, 使之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 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其次,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教师要有把一个张不开嘴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演说家的信心, 相信学生有克服口头表达障碍的能力, 鼓励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 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 并注意学生的整体性的提高,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循序渐进地搞好训练。

语言发挥需要环境, 富于刺激性的环境, 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 丰富的语言环境会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 促使儿童多听、多看、多说、多模仿, 让其有机会接触外部世界, 亲自去观察和鉴赏, 激发他说的欲望。

三、上好说话课, 提高说话能力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说话训练的一般步骤为:听话说话 (对话) —看图说话 (情境说话、叙事说话) —命题说话—即兴说话。说话课一定要上足上好, 课前精心设计、准备, 突出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趣味性。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 开始的要求不应该过高, 要让学生听明白、看明白, 然后组织语言说, 要声音响亮, 字句清楚, 并能用普通话, 说话要清楚完整, 最后再选择表达情感的语气,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在训练的形式和方法上, 要注意摆正师生位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意识, 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并设法调动全部学生兴致勃勃地共同参与进来。如在说话训练时, 可按“观察—思维—表达”这一能力发展的过程, 借助儿歌、谜语、快板、故事等形式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这些形式语言简洁明快, 易懂易记, 经常进行这样的语言训练,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用其中的一些话。如我把吹塑板剪成许多动物形状时, 一个学生高兴地说:“老师心灵手巧!”这是快板中的一句话, 这个孩子用得很恰当。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实施, 先让学生尽情地玩耍嬉戏, 然后选择时机停止游戏, 接着现场指导学生复述, 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说的话都说出来, 意思要表达清楚, 用语恰当, 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称赞。这样既树立了学生继续往下说, 力争说好的信心, 又调动了其他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课后要求学生把说的话都写下来, 把说得好的读给大家听。也可让学生表演小品、童话的片段, 演完让学生把主要情节说出来, 这样在表演、观看、说的过程中培养其语言创造能力。

四、让儿童回到大自然中去, 积累材料、素材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经常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 认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拓宽视野受到美的陶冶, 并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喜欢的动笔画下来, 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 激发学生的说的兴趣, 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由“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 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等, 并鼓励学生运用一些小动物图片贴画, 既动了手, 又动了脑, 手脑并用, 通过眼看、心想、口述, 一则小短文便脱颖而出了。

打造一年级儿童阅读环境实践小记 第4篇

关键词:阅读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悦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51-1

一、积极提升硬件环境,开始“阅读生活”第一步

1.打造读书角。我交流所在的这个镇中心小学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教育上并不过多关注,阅读就更别提了。怎么办?我便利用家长会的时间,跟家长们介绍阅读的重要性,并汇报我的阅读设想,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后,孩子们的一批书上了柜子。阅读的起始目标达成。这学期不用多说,孩子们的一些比较有质量的书很快就到位了。

2.争取读书时间。我们学校每天中午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这个非常好。但是,我也发现,如果老师不重视这段时间,浪费了,或者挪作他用就可惜了。所以,我跟配班的数学老师商量好,这段时间得保证用来阅读,不做其他事情。有了一段独立的时间,阅读就可以进行了。

3.上好绿色阅读课。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都是绿色阅读时间,孩子们可以在这节课感受到课本之外的神奇与美妙。有这么宽松的时间专门用来阅读,一学期下来,学生得获得多少阅读的快乐呀。因此,上好这节课是我的第三个目标。

这三步基础工程其实只是为营造“书香班级”开了个简单的头而已,最重要的还在后面。

二、努力打造软件条件,走好“阅读生活”第二步

1.为学生读书。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还不认字,书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课间和中午,他们更热衷于在教室外玩耍打闹。于是,我每天中午先挑选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简单点的书给他们读。短小、有趣的故事情节很能吸引他们,几天下来,他们就会主动地提前问:“老师,今天读什么书啊?”每次读完书,我都会对那本书进行一个评价,如:“这是×××的书,这本书选得好,里面的故事真有趣!”这个学生就会特别自豪,下了课就立即从柜子上取下来翻看;另外的小朋友也会涌过去看,有时还会借着看。这样,学生玩耍的劲头就渐渐向读书转移了。

绿色阅读课上,我就带着学生读经典的绘本。这些书有的是我从家里带的,小时候儿子读的;有的是网上下载的电子版本。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都特别浓,教室里安静得可以听见针掉的声音。在文本空白处,我随时提问,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生动有趣,想象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言语的表达在这里展开翅膀。每个周三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

2.给学生做榜样。

每天中午的时间,我就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学生们有的指着书上的字认真地读着,有的念着拼音仔细地看着。这个时候,我也会拿一本书坐在前面认真阅读,并告诉他们:“老师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也要学习哦!”他们会发现,老师坐得很端正,读书的时候很专心,有时还用笔在本子上记一记。不管现在学生能学到多少,但他们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一定会慢慢进入阅读的状态,慢慢爱上读书。

3.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读书是要一步一步指导的。比如刚开始,要指导指着每个字看,不认识的字要迅速看拼音;有图有文字时,可以先看图猜猜故事情节再读字;故事读完了要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有意思的地方还可以再去看一遍。慢慢的,孩子们能自主阅读了,则重点指导孩子读一段文字,教他们简单的圈画好词好句,学会欣赏和积累。再来则可以让孩子简单写一句话读后感,记录在文章课题旁或一本书的扉页上。先从简单的方法教起,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读书。

三、创意打造“悦读”环境,走好“阅读生活”后续之路

1.用图片渲染。在读书角后面的墙壁上张贴了一些小朋友阅读、卡通人物读书的图片,他们或专心、或可爱的形象让人走近那片区域就自然而然想到要阅读。

2.设“明星专座”。在教室后面排列了五张凳子,那是“阅读小明星”的“专座”。“阅读小明星”是从每天中午专心阅读的学生中选出来的,他们要么是读书状态投入,要么是聆听认真、互动积极,要么是认真阅读保持的时间较长,要么是读书有进步的……被评选上的孩子特别自豪,因为第二天的每个下课他们就可以坐上那张充满“荣耀”的椅子读书了。而没有评选上的孩子也知道往哪方面努力,只要有了进步都有可能坐上那张神奇的椅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认真阅读,创造读的氛围,孩子们在这样的形式下有了动力,渐渐的就形成了阅读的常规状态,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3.选漂流书籍。孩子们带来的书不能够全部在读书柜上陈列出来,有的必须先放进柜子里,过一周再与外面摆放的书交换。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不太好,有的孩子想看的书被放进柜子里后他找不到了。于是,我就把孩子们特别喜欢的10几本选出来作为漂流书,按学号顺序放在孩子那里,他下课可以看,还可以带回家去看两天,两天后转给另一个学生。学生对这样的做法也很喜欢,回家没事了就会自己阅读或者和家人共同阅读。

4.借老师书看。对于阅读习惯好,读书速度较快的孩子,我还制定了一个特别的奖励规则:每读完3本书可以向老师借1本书看。我在阅读课上带学生看的绘本吸引了不少孩子艳羡的目光,能够亲手去翻一翻、看一看成了他们的心愿。看出了这一点,我便宣布了这项规定。他们只要到我这里报出3本书名,简单接受我的“考核”,就可以借到1本自己想看的绘本了。这也促使部分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起来。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我还采用了更多的方法来创设“悦读环境”,比如:1.让学生在自己读过的书的扉页简单记一记自己的收获,以此来吸引其他孩子阅读这本书。2.将自己的读书体会做成小卡片张贴在阅读区,既让学生之间进行了阅读交流,又记录了自己阅读的成长,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和班级的阅读氛围。3.每个月评选一次“阅读美少年”:结合我校“美少年”评选活动,我班也根据学生读书的数量和反馈情况开展长期的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从而将“悦读”进行到底。

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5篇

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啊!有调皮的猴子、凶猛的老虎狮子,还有可爱的小兔子。

最有趣的是我们去钓鱼了,可别小看那些小鱼儿,他们可聪明了,对于到口的食物他们不是马上吃掉,而是要试探好大一会,发现有什么情况立刻游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调到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我把它养在了我家的鱼缸里。

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6篇

今天,爷爷、奶奶、弟弟和我一起去锦山动物园玩。我们吃过午饭去坐公交车。

到了动物园,我们看了小企鹅、孔雀、斑马、大象、河马、大熊猫、小鸟、猴子、老虎、袋鼠。今天玩得真开心。

一年级动物园春游作文 第7篇

进入大门后,载满游客的大巴,像一个胖得不能再胖的人摇摇摆摆地慢慢向前行驶。突然,只听车上的一位游客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连声欢呼:“快看!角马!”我们的目光立刻投向了那群角马,它们个个长得膘肥体健,我真想骑上去过过瘾。

接着,我们来到了狮区,那些狮子张着血盆大口,龇牙咧嘴地冲着我们怒吼,好像在说:“看什么看,小心我咬你!”经过虎区后,我们来到了金钱豹区,那些金钱豹威风凛凛,它们用警惕的目光紧紧盯着我们。突然,我看到一只金钱豹张开了长满尖牙利齿的嘴,可是,它刚一张开嘴就又合了起来,我想:它可能睡了很久,想打个哈欠吧!

最后我们来到了百鸟林,那里的鸟可真多呀!有仙鹤、黄鹂、夜莺、白鹭多得数也数不清,其中,最让我感到喜爱的是黄鹂,它那鲜艳的羽毛让我着迷,它那清脆的歌声令我陶醉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8篇

一、立足童心, 科学选图, 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在一年级写话教学中, 看图写话是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传统教学中, 看图写话的内容往往是教师自行挑选的。可是, 在教学时却发现学生兴趣不高, 参与度低。究其原因, 不外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挑选的画面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学生觉得说话比较困难或者无话可说, 于是失去了对看图写话的兴趣。因此, 在这一阶段, 贴近学生, 科学选图, 激发学生对看图写话的兴趣, 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教师推荐, 学生选择

教师因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保持一颗童心, 换位思考, 挑选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的图画进行写话训练。

举例来说, 在一下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中, 很多教师会安排一次课, 课题为《特别的雨伞》。教师会在课前挑选一张画, 让学生看清画面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 写一个有趣的故事。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挑选的画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有话好说, 有话可写。如何确保这一点呢?可以如下操作:课前挑选如下三幅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程度进行选择。之后, 教师对大多数学生选择的画进行集体指导。写话时, 可以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 允许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画进行创作。

(二) 学生推荐, 教师编排

在一年级写话教学中,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 让学生提供平时见过的、自己喜欢的画。然后, 教师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 从中挑选适合的内容安排写话活动。对于那些学生提供的但未进入课程体系的内容, 教师可以个别指导, 鼓励学生完成写话,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相信用学生自己挑选的画进行写话训练, 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写话热情, 促使他们乐于写话。

二、贴近实际, 鼓励表达, 提升学生说话的水平

口头表达是语言实践的重要能力, 是书面表达的基础, 反映了学生的思维状况。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求知欲强, 善于模仿, 喜欢表现自己, 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具体思维占优势, 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 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搭后语, 跳跃性很强, 有时重复, 有时带有语病。很多教师在训练时, 操之过急, 要求过高, 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讲得生动。当学生讲不清楚时, 就越俎代庖, 着急启发, 让学生按照教师所预设的方向走。久而久之, 学生会因为觉得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而逐渐放弃发言表达的机会。因此, 轻松聊天, 尽情表达, 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联系生活, 鼓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写作如此, 写话如此, 作为写话基础的说话亦如此。一年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积累写话素材。例如, 学生课间爱玩陀螺, 可以围绕陀螺, 安排几次说话训练。可以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陀螺, 也可以说一次陀螺大战的经历。再如, 最近禽流感疫情严重, 可以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最新信息, 问问学生是否担心, 请他们说说平时是怎么预防的。在轻松愉悦的聊天中, 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敢说了, 会说了, 教师亦可以逐渐规范学生的表达, 适时进行指导。

(二) 放宽要求, 因势利导

在一年级写话训练中, 看图说话是一种常用的形式。教学中, 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放宽说话要求, 让学生积极发言, 最大限度地在空间和时间上创造让学生说话的机会。这不仅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与此同时, 教师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 及时调整教学, 从而进行有效指导。即使有时学生的表达偏离了画面, 但如果说话完整, 有条理, 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例如, 在《特别的雨伞》这节课中, 学生对小熊是如何摘到荷叶伞的这一细节特别感兴趣。他们七嘴八舌, 大胆想象, 讨论非常热烈, 有的甚至构思了小熊因趴在岸边够荷叶差点掉到河里的惊险经历。虽然这不是教学重点, 但却是学生喜欢的。因此, 笔者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 而是鼓励他们将这个画面之外的故事说完整, 并用画图的方式画下来。这一小小的成功体验使学生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 也让说话真正达到了效果。

三、降低门槛, 合理评价, 保护学生个性化写法

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 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一年级学生有其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感悟。写话行为的完成, 更多的是依靠写话主体的知识迁移和情绪体验的结果。因此, 我们要充分保护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写法, 不要在写话完整性及写话技巧上作过多、过高的要求。

(一) 降低难度, 由浅入深

“造句”是一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一句话会写了, 几句话也不在话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 要求把话写完整。先说后写或先写再交流都可尝试, 但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可作修整。多次训练以后, 一定要关注语言表达不理想的学生, 试着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对真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示范的句子。之后再在“简单的一句话”上做文章, 把话写具体。如用“一片片”造句, 开始学生都会简单地写: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一片片怎样的树叶?怎么样落下来?再来个比喻句:像什么一样飘下来?以扩句的形式, 逐渐训练学生写话, 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

(二) 多样标准, 尊重个性

在写话阶段,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写一会儿停顿一会儿, 有的甚至停顿好久。这说明学生的写话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 大致是学生遇到了不会写的字, 或者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表达, 亦或者学生有了新的想法, 却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当这些情况发生时, 如果教师严厉批评或者反复催促, 对学生来说, 不仅毫无帮助, 还可能增加其写话畏惧感, 使他们害怕写话, 讨厌写话。为了使写话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 保护学生的写话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用画甚至用剪贴来代替, 使他们写的话图文并茂, 表达更具个性化。例如在《特别的雨伞》中, 一个学生写道: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小熊, 小熊热得汗水直流, 不停地向外吐着舌头。学生在“汗水直流”处画了很多豆大的汗滴。还有一个学生写道:打着绿色的荷叶伞, 太阳照不到小熊, 小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句末, 学生画了一张笑脸, 使句子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四、听画结合, 增强积累, 夯实学生写话基础

喜欢听故事是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得出:7~10岁时, 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但在听自己喜欢的故事时, 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会大大提高。一年级学生最喜欢听童话故事, 他们会把故事中的形象与各种自己幻想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形成新的形象。这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有极大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学生听了童话故事后, 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写读后感。当然, 这里所说的读后感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读后感, 而是用蜡笔画下来的感受。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好, 喜欢画画、贴画, 让学生借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乐此不疲。具体操作如下:在学生看完书后, 让他们把大致内容回忆一遍, 简单描述一下, 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书中的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然后用蜡笔画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回忆听过的故事内容。这样的训练形式不仅受到学生的喜欢, 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为今后用文字写读后感打下基础。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 第9篇

关键词: 一年级学龄儿童 情绪管理 湾里社区

一、理论分析

情绪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当时“情绪工作”的概念曾引起过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情绪管理的范畴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而且概念的界定意见不一。目前各个学科比较认可的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情绪知觉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是指个体能及时并正确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合时宜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下,个体能调适好自身情绪并做出适宜的行为的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或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体能同理关怀他人情绪,维持身心平衡,并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复杂、社会交往的频繁、各种价值观念的充斥,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复杂多变,波动爆发的愈加频繁,给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家庭对待儿童的教育上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处理问题是简单而敷衍的,这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主要将一年级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对湖塘湾里社区的部分家庭进行随机调查,共随机抽取100户含有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家庭,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1份,回收率为92.5%。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率90.8%。同时,针对研究结论中的突出问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个别访谈,由此分析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三、现状分析

1.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调查显示,男生在恐惧的情绪控制方面优于女生,但是男生在愤怒的情绪控制上普遍不如女生,碰上他人情绪不佳的时候不善于安慰和鼓励。男生的攻击行为更多涉及人身攻击,女生的攻击行为多表现为言语。在被调查的68名男生中,有60.25%的男生在特别愤怒时有打人的倾向。在访谈的一个案例中,一年级7班的小方同学谈起,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在别人不答应她的请求时,总是说:“哼,不理你了!不跟你玩了,我叫别人也不理你!”

2.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略有差异

因为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学龄儿童,所以年龄的差别不是很大,儿童的年龄区间在6周岁到7周岁之间。年龄这个因子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并不突出。7周岁的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略高于6周岁的儿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管理能力应有持续的增强。在访谈的案例中,部分家长提到自己孩子班上成绩较好的、稳重成熟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大一岁的,即出生在下半年的儿童。这些年龄上稍大一点的儿童在情绪知觉能力方面也占优势,他们会比较迅速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会主动关心他人。

3.不同性格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不同性格气质的儿童对情绪和表达感受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在背景资料中,被家长评价为非常外向和较外向的儿童有77名,占调查人数的69.36%。被评价为外向的儿童情绪管理的得分明显高于内向的儿童。但内向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强,他们一般不会“情绪不稳定,经常喜怒无常,容易发脾气”,也不会“愤怒的时候想打人”,内向的儿童相较于外向的儿童更敏感,更擅长察觉他人的情绪状况。

4.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在被研究的对象中,有76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较好的,占总人数的68.46%,有31名儿童的健康状况一般,占总人数的27.93%,有4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易生病,占总人数的3.60%。越是健康的儿童,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易生病的儿童在“做事有始无终”、“稚气或不成熟(自己会的事情要别人帮忙,依缠别人,常需要别人鼓励支持)”、“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很恐惧”这些方面的得分很高,这显示出他们的情绪运用能力较弱。

5.不同家庭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儿童成长离不开家庭教养环境,家庭教养与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教养方式等息息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家庭的孩子比非教师家庭的孩子更焦虑,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障碍。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由母亲填写的调查问卷达到总数的61.25%,这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担任更多的工作,而父亲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这类孩子更易焦虑、胆小、爱计较。调查显示,有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易存在溺爱和不一致的特点,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会和家中其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从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不到一致,导致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弱。在调查的120户家庭中,有4户家庭是父母离异的,这些孩子相较于同龄孩子更内向、更脆弱。

6.不同学校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由于现代城市化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成长。父母在选择孩子就读哪所小学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焦虑。那些在管理严格、家庭作业多的学校的儿童,明显比环境轻松、作业少的学校的儿童焦虑。在一次访谈中,孩子的妈妈提到自己的孩子才一年级,每天回来的作业就要做到八点,加上弹古筝,都要到八点半,要是到了高年级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文献:

[1]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5).

[2]黎安林.儿童情绪能力研究现状及启示[J].幼儿教育,2007(7、8).

[3]李欢,赵玉红.学龄期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特点概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

[4]赵娜.试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情绪生态管理[J].才智,2014(22).

一年级动物园春游作文 第10篇

到了动物园,我就看见了一匹奔驰的骏马,速度非常快。又看到了被关在笼子里散步的狼。我们去了百鸟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金刚鹦鹉,还会学舌呢!其次是只毫不起眼的八哥......

最后是美丽的孔雀,它开展的一幕吸引了我们,看了很久才离开。接着我们坐上了小火车,继续参观动物世界。我们第一个看见的是鹿,正在吃草,还有只鹿把头伸进车厢,我们都被吓呆了!

几只雄狮在草坡上睡觉。小火车开到棕熊的领地,我们下车喂苹果给它吃。而后我们又见到神兽驼羊地区。吃完饭,我们又参观马戏表演,猴子爬梯子比赛和黑熊鼓掌,真可爱。

动物园之行一年级作文 第11篇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相约去杭州野生动物园。

动物园里有各种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动物。在小火车的终点站,我看到了两只长颈鹿,它们的脖子长长的,嘴巴长长的,让人奇怪的是,鼻子居然长在嘴巴的中间,全身都长着一小块一小块棕色的斑纹。它们伸长脖子来吃我们手上的树叶,用舌头卷住树叶,一下子就吞进肚子,真好玩!

我们又去了大象行为区,看大象表演。大象鼻子长长的,甩来甩去,耳朵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主持人给它吃香蕉、胡萝卜、花生米,花生米很小,大象用鼻子像吸尘器一样把花生吸进鼻孔里,放进嘴巴,大象的鼻子就好像人类的双手。

最后,我还去了东北虎行为区,看老虎表演跳水和爬树。这么大的老虎居然会爬树,我可是第一次看到,太精彩了!在出口,我和姐姐买了白虎帽子和小白虎毛绒玩具,我们头戴帽子,手抱“小白虎”,在动物园大门口拍照留念!

一年级学生动物园作文 第12篇

动物园可大啦!一进门往前走就能看到鸵鸟。鸵鸟的身材可大哩!我看到了觅食的鸵鸟,也看到了歇息的鸵鸟。

我也去了猴园,我看到了有的小猴在觅食,有的小猴在荡秋千。我还看到了一只母猴抱着她的小宝宝。母猴子抱着小猴子,小猴子也抱着他的母亲,它们母子转来转去,母猴子还给小猴子找食物呢!

我还看见了大老虎和非洲狮,但是大老虎的额头上没有“王”这个字。非洲狮可威武了。有人还给他照相呢!我还听到的的叫声!

我也见了狗熊,狗熊的身材可高大啦!爪子比人的.手还大呢!我问姨姨“姨姨,狗熊吃不吃人啊?”姨姨说“当然吃啦!”

我们也看到了孔雀,但是这孔雀就是不开屏,姨姨问“你看这孔雀,怎么不开个屏啊?”我说“孔雀喜欢在人多的地方开屏,这样热闹啊!”

我们还见了看见了白孔雀,但是我们没有看见开屏,我们看见了图片上的白孔雀可漂亮啦!

我们还看见了骆驼,骆驼的背上好像背着两座山,骆驼好大呀。我真想骑在它的背上呀!

我们看见了一种特殊的鸡,也不知道叫啥名儿,脖子上的羽毛都翘着,姨姨和妈妈不约而同的说:“看,这多想家里喂的公鸡。”我忍不住就给笑起来了。

我们还看到了野鸭在水里游呢!有的从这边飞到那边接着游,真好玩!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13篇

跳跃是人体基本活动技能之一, 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跳跃练习, 技术比较简单, 通过教学, 学生不断体验, 最终学生学会单脚或双脚跳, 向高处或远处跃起, 逐步提高跳跃能力, 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培养他们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本节课始终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基本理念,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实践与创新, 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根据主教材的特点设计“跳房子”的游戏, 运用各种竞赛手段组织教学。

案例介绍

一、学习内容

有趣的跳跃 (各种形式的单、双脚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愉快的学习,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2.学生乐于学习、练习、体验, 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3.在合作学习中,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优良品质。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动作用力的方法。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

四、教学流程

(一) 激趣

1.激趣游戏:快快集合。

2.学生散开, 听到哨令和看到手势迅速排队。

3.教师抓住排队最慢的学生, 予以指导。

4.启发性小游戏:“别捉我的小尾巴”。

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 现在我们都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然后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 两人或三人一组互抓尾巴。

5.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 共同游戏。

6.教师总结学生游戏的情况。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主要是根据“快快集合”和“抓尾巴”两个小游戏来组织教学的, 一改以前传统的队列队形和徒手操练习, 以达到活跃身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有饱满的情绪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 保持活跃情绪, 学习运动技术, 发展运动能力

1.学习用自己的方法, 练习单双脚跳。

2.教师根据练习情况适时讲解单双脚跳的方法。

3.游戏“跳房子”。

过渡: (语言导入) 小朋友!你们看, 教师手指场地。 (事先在地上画好的水果房子, 有香蕉、苹果、草莓) 我们啊, 有这么多的水果房子, 但每个房子前有一段石头路, 你们要用跳的方法进入房子, 跳进什么房子, 就是这个房子的水果宝宝。大家试试啊同学们激情高涨。

4.通过“跳房子”,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双脚跳的方法。

5.根据“石头路” (单双数) , 启发学生逢单则单脚跳, 逢双则双脚跳。

6.教师启发学生自由组合跳“房子”, 最后总结哪个水果房子的宝宝多。 (表扬鼓励)

评析:这一环节, 教师不事先讲解动作的方法, 而是通过学生先自己练习, 然后引导出正确的动作方法。为了巩固所学, 教师设计“跳房子”争当水果宝宝的情景,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练习, 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享受自主锻炼的空间。在这样宽松、愉快的环境中, 诱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探究。

(三) 稳定情绪, 身心恢复

1.放松性游戏木偶人。

学生自由组合游戏。

3.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木头人”在欢快的放松游戏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1.尊重儿童人格, 重视儿童个性发展

本节课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个性。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 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 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 把学生看成是任你打制的“木桩”。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倡导游戏教学、情景教学, 反对注入和灌输, 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 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乐此不疲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本节课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参与, 无不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 学生在学习、练习、体验的过程中, 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 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练, 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3.师生互动, 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14篇

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为使测评内容更切合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选择了人教版教材中的儿童诗《我想》,这是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但自读中教者毕竟要做必要的点拨甚至讲解,因此用它来测试六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儿童诗的水平,在难易程度上应该是合适的。

我 想

我想把小手

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为了从情感感悟、内容理解、语言品味、写作迁移等方面了解学生儿童诗的阅读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测评试题,要求他们在40分钟内完成。

一、认真阅读儿童诗《我想》后填空。

1.这首诗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诗中写“我”想做的三件事分别是:“我”把小手按在树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首诗吗?如果喜欢,请写出自己喜欢的主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是你,“悠出声声春的歌声”,目的是____________;“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目的是________;“飞到遥远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我想》中有不少对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请从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对应的句子。

1.按在桃树枝上:___________。

2.带着一串花苞:___________。

3.看白云多柔软:___________。

4.变小草,绿得生辉:________。

三、诗中有很多句子想象神奇,请找出两句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仿照句子进行补写。

1.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看白云________________,望群山________

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___,望_______________。

2.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变小树,________;变麦苗,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把(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诗情感真切,意境优美,语言精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引导阅读,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为此,这次测评着重于评价学生对诗句情感感悟、内容理解、语言品味和写法迁移的水平。

第一题第1小题,是评价学生对诗句情感的把握,有78%的学生把握比较准确,虽表达方式不同,但都知道:表达了“我”对春天的喜爱,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去欣赏春天,装扮春天。其余学生则难以正确感悟诗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顾此失彼,对诗句缺乏整体感悟的能力,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显化自己感悟到的情感。

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是借第一题的2~6题来测试,正确率为92%;学生能结合诗句,谈自己的理解,多数学生不仅理解正确,而且推测合理。想象神奇,是学生喜欢这首诗的主要原因,可见,这是儿童诗的生命,也是诗句吸引孩子的根本所在。

问卷第三题,从“大胆想象”和“对偶句式”两方面评价学生语言赏析的水平,测评要求不是很高,正确率在95%以上。

写法迁移水平借助第四题测评,第1、2小题是对偶句式的模仿,第3小题是整体迁移。从答题看,第1、2小题正确率在90%以上,主要问题是少数学生在补充时,前后句子的联系不紧密。第3题只要求学生能写出三五句话,句式上不作强求。因为要做到像提供的诗句那样,既注意想象奇特,又注意句式对偶,是比较困难的。从学生答卷看,90%以上的学生都达到了要求,其中20%的学生能比较好地运用对偶句式,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

参观动物园作文一年级 第15篇

走进动物园的大门,门前是一片广阔的花园,花园里栽满了各种鲜花。走进花园往东走,首先看到的是雉鸡馆,在大铁笼子里面,饲养着各种各样的雉鸡,有的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头上长着紫色的披肩发’,还有的长着通红的大胡子。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过了雉鸡馆,就到百鸟园了,在一个湖里有芦鸭、鸳鸯、天鹅在水里玩耍。有几只长脚的仙鹤,伸着尖尖的嘴巴,在湖边悠闲地觅食。湖的另一边,孔雀们向骄傲的公主,拖着美丽的长尾巴,十分神奇的走来走去。还有很鸟我报不上名.........

去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16篇

接着我们去看威风的大老虎,看老虎的人可多了,我好不容易挤进了人群,老虎见有那么多好吃的,乐得眉开眼笑,张开大大的嘴巴,露出吓人的牙齿,好象在示威,还神气地走来走去,表明自己是传说中的森林之王。

最有趣的要数大象了,爸爸买了一包萝卜丝喂大象,我拿了3根萝卜丝在大象眼皮底下晃了晃,两只大象扇着耳朵,笨重地向我走来,我小心翼翼地在两头大象的长鼻里各塞了一根萝卜丝,两只大象用鼻子把萝卜丝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吃完了,又向人们要,真是小馋猫。

动物园的一年级作文 第17篇

长隆野生动物园有五百种动物,也分九个区域,如狂野地带印度森林等等。第九个区域还有(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版的房子和照片,我们坐着自驾车,看见一只鸵鸟把它的头走出了伸进一辆车的窗户。我们走出了动物园,来到步行区。

步行区在动物园的旁边,它的面积比大。我们走进了“青龙山”,青龙山的里面都是恐龙,还会喷水呢!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1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样本,在河南省南乐县同意参与此项调查的2所小学,以全体一年级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0个班级617名学生家长,回收599份问卷。有效问卷526份,合格率为88%。其中父亲178人(33.8%),母亲348人(66.2%);家长年龄为24~50岁,平均(33.5±4.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8.4%,初中占45.4%,高中/中专占25.7%,大专及以上占20.1%。

1.2 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对儿童性侵犯的认识、对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态度和亲子间预防性侵犯话题的交流情况等。在调查表首页向家长讲明儿童性侵犯的定义、调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在班主任的协助下,由父母在家填写调查表,由学生带回学校后统一收回。

将预防性侵犯知识、态度和教育活动题目计分。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题共9题,答对1题计1分,总分9分。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态度题每题1分,共5题,总分5分,得分越高,表明越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亲子间关于预防儿童性侵犯话题的交流情况共7题,曾与孩子谈论过1项计1分,总分为7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对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有关指标的频数和百分数,描述家长预防儿童性虐待的知识、态度及教育活动。运用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探讨影响家长预防儿童性虐待知识、态度和与孩子交流相关话题的因素。

2 结果

2.1 家长对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认识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有80.6%的家长知道“儿童性侵犯是侵犯者的错”;分别有75.5%,70.7%,66.0%,60.6%的家长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绝大多数是男性”、“对一个儿童进行过性侵犯的人将很有可能再多次侵犯儿童”、“儿童性侵犯问题存在于世界各地”、“性侵犯者可以很容易地阻止儿童告诉任何人”、半数左右的家长知道“男孩也可能受到性侵犯(57.0%)”以及“女性也会对儿童进行性侵犯(47.7%)”;较少的家长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儿童熟悉的人占多数(28.1%),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25.7%)。

2.2 家长对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态度

81.9%的家长赞成在小学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76.4%的家长不同意“儿童性侵犯发生极少,没有必要让孩子学习这方面知识”的观点;77.4%的家长不同意“有关性侵犯,孩子长大了自己就会明白,没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的观点;但同时有52.3%的家长又担心预防性侵犯教育可能会使自己的孩子对“性” 知道太多。

90.7%的家长认为应该对家长开展相应的教育。68.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为家长提供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讲座,73.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向家长发放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宣传资料;但只有29.8%的家长看过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内容的书刊或光碟等音像制品。

2.3 亲子间预防儿童性侵犯话题的交流情况

95%以上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如果一个你不认识的人让你带他去附近的商店,不要跟他走”、“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除非得到家长的同意”、“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成人,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跟他走”。50%左右的家长与子女谈过“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或触摸”(54.8%),“如果有人要看或触摸你身体的隐私部位,要坚决拒绝并迅速离开”(50.1%)。较少的家长与孩子谈论过性侵犯发生时要告诉父母(40.3%),只有5.3%的家长给子女看过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的书刊或光碟等音像制品。

家长与男童和女童谈论预防儿童性侵犯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的知识、态度、亲子交流与一般人口学指标的关联 见表1。

注:a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较,P<0.05;b与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组比较,P<0.05;c与30岁及以下年龄组比较,P<0.05;d与31至35岁年龄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得分,明显高于高中/中专组和初中及以下组家长的知识得分;高中/中专组家长的知识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态度得分,明显高于高中/中专组得分和初中及以下组得分;高中/中专组家长态度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组得分。高中/中专组的家长预防性侵犯亲子交流得分,高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组和初中及以下组家长的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不同年龄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得分有差别,亲子交流情况得分无明显差别。31~35岁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得分高于30岁及以下组和36岁及以上组知识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1~35岁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态度得分高于36岁及以上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家长性别组和不同子女性别组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亲子交流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7%的家长报告在18岁前父母或家里的其他成人曾与自己谈论过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问题;18岁前其家长与自己谈论过预防性侵犯问题的家长与孩子谈论性侵犯得分明显高于18岁前其家长没与自己谈论过的家长的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知识和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81.9%的家长赞成学校对小学生进行预防性侵犯教育,但同时有52.3%的家长担心预防性侵犯教育可能会使自己的孩子对“性” 知道太多。与对城市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40.4%~47.0%)[9,10,11,12]相似,显示出相当部分的家长对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矛盾心理:既想让孩子获得预防性侵犯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又害怕因为涉及“性”内容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导致不适当的性行为。提示在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前,要向家长说明教育内容,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回顾性调查显示,有3.0%~15.1%的男生在16岁前曾经历过非情愿的身体接触的性侵犯[2],提示在我国男孩被性侵犯并非少见。本研究显示,仅57%的家长知道男孩也可受到性侵犯,远低于对城市儿童家长的调查结果(73.7%~81.8%)[9,10,11,12]。女性也有可能是侵犯者,我国媒体对相关案例进行过报道[13],国外研究也显示,女性可对儿童进行性侵犯[14]。本研究中只有47.7%的家长能够认识到侵犯者可能是女性,低于城市儿童家长的调查结果(58.7%~65.7%)[9,10,11,12]。有研究显示,多数侵犯者是受害者所熟悉的人[15,16]。本研究只有28.1%的家长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多是儿童熟悉的人”,低于有关调查结果(35.0%~48.1%)[9,10,11,12],更低于Calvert等[17]对美国246名公众随机调查的结果(76%)。本研究结果只有25.7%的家长知道“受到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会在身体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与城市儿童家长调查结果(24.0%~35.1%)[9,10,11,12]相似。提示儿童家长普遍缺少预防儿童性侵犯的认识。因此,急需对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增强对儿童的保护意识。

在家长与儿童交流情况中,有90%以上的家长与孩子谈论过要警惕陌生人,但只有50%左右的家长与儿童谈论过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和触摸、如果有人要看或触摸要坚决拒绝并迅速离开,以及如果发生了性侵犯要告诉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成人,与在城市儿童家长的调查[9,10,11,12]结果和Tang等[18]在香港地区对公众的调查结果相似,提示要向家长普及预防儿童性侵犯的知识, 促进亲子间预防性侵犯话题的交流。

摘要:目的 了解县城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态度及教育活动状况,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河南省南乐县2所小学一年级526名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8,1.9%的家长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只有28.1%的家长认识到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多是儿童熟悉的人,40.9%的家长与孩子谈论过如果发生性侵犯要告诉父母或其他可信任的成年人。结论 小学生家长缺少基本的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要重视对儿童家长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精选18篇)儿童动物园一年级作文 第1篇六一儿童节作文:迎接六一动物节六一动物节快要到来了。小狗、小猫、小兔、...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