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
二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 第1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10)
班别:姓名:_______
1、递等式计算:
29×(3+9)36×13-552÷8429-29
3125-54÷956÷(102-94)+1263600÷80×
24500×102÷901587-6898904-1297
2564-30225478-90060×(35÷7)+86
0×(35÷7)+86(18-18)÷(18+18)179-4×9÷6
□里。
□÷(54÷6)=8□÷3-15=4□-(54+6)=8950+□×8=250420-7×□=0150+□×4=2502、把合适的数填在
二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 第2篇
班级姓名学号
1、如果把盈利500元记作+500元,那么亏损800元记作__________元.2、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8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_.
3、-1.5的相反数是______,倒数是_________.4、比较大小:-1
31-()_____、“<” 或 “=”).3(填“>”
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020000=_____________.
6、绝对值比3小的整数有____个.7、已知:x4,那么x= _______.8。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31312 -1,-0.4,0,-,6.9,-1,-300% 5347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19、1的相反数8.5的数是,-2.5的倒数.2710、计算:(1)3(),(2)(1)2005115
比较大小:
53(-5.25)4
班级姓名学号
1、计算(直接写出结果):
231
()0()(1)________;(2)54 ___________; 4
(3)1427= ________;(4)353
5 _________;1(5)12
___________;(6)551
5_________.
2、
32减去_________所得的差是-2.3、如果a1b50,则ab2
____________.4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 选择题
11、在-12、32、0.56、0、-0.72、1、4、12%中,非负数有((A)4个;(B)5个;(C)6个;(D)7个.
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B)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符号一定不相同.(C)若两数的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D)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绝对值一定较大.
3、当a <0时,化简
|a|a
a
得(). A、–2B、0C、1D、2))
班级姓名学号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2)平方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有1个.(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4)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负数.(5)小数都是有理数.(6)正数、零、负数统称为有理数.(7)1是最大的负数.(8)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9)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10)(11)
两个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填空题:
(1)写出三个比2-大的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2中,底数是_______.(3)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数次幂的结果一定是___________.班级姓名学号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从起点向东走50米记作+50米,小明先向东走200米,再向西走350米,最后小明离开起点可记作__________米。
3、-2的倒数是_________,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
4、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5.8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_______。
5、绝对值小于3.2的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两个加数的和是5.3,其中一个加数是2,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________。
7、在1、2、0、π、0.618中,非负整数是_____________;、0.75、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计算:2332_______________。
9、计算:-8-6=___________。
10、计算:-12.4=_____________。
1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6700000=_____________。
312
13227
班级姓名学号
1、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是正数,则这两个数()(A)必定都是正数(B)必定都是负数
(C)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D)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6,则这个数是()5
5566(A)(B)-(C)(D)-。
66552、若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3、下列计算中,结论正确的是()(A)-2423=-4(B)-22-32=
11111
(C)-2=-8(D)24+=8。
327323
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的数3.89104的原数是()(A)3890(B)38900(C)389000(D)3890000。
5、若
aa
1,则a是什么数?()
(A)非正数(B)正数(C)非负数(D)负数。计算
53711
1、357.22、561-120
681523
212712
3、-3--0.8-54、99936
二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 第3篇
修订后的二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 、图形的运动 (一) 、表内除法 (二) 、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 (推理) 、总复习十个单元的内容以及“小小设计师”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其中, “数据收集整理”是以“标准”为依据, 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后形成的一个单元, 重在让学生学习通过调查、测量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和用统计表呈现数据。“图形的运动”整合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中的轴对称、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混合运算”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与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进行重新整合, 让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 的顺序;“有余数的除法”是修订后由三年级上册前移至本册的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推理的内容, 其中例2与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该单元中推理的第二个例题一样。
总体上说, 本册教材紧扣“标准”, 结构更加合理, 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 又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方面有所突破。下面对其编写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抓住“十进位值制”核心, 帮助学生理解数概念, 培养数感
作为数概念教学的第三阶段, 本册教材数概念的教学将使学生的认数范围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数概念学习的拓展, 又是后面学习多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 从知识的发展角度来讲, 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这两个基本概念就显得非常关 键。教材正是紧扣它们, 从计数单位的认识和数数、数的组成、读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方面, 引导学生构建与理解数概念。
1.在认识计数单位基础上充分地数数, 进一步认识十 进制计数法
要知道物体的个数, 就要数数, 数数就需要用到计数单位:10以内的数是以“一”为单位, 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计数的结果是多少个一;100以内各数既要以“一”为单位计数, 还要以“十”为单位计数, 计数的结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几个十, 10个十是一百;1000以内各数则要以“一”“十”“百”为单位计数, 计数结果是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的不同组合, 10个一百是一千;万以内各数更要以“一”“十”“百”“千”为单位计数……所以, 认识万以内各数, 就要继续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 了解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会根据需要用计数单位计数, 同时了解数的组成。
学生在前两个认识整数的阶段中, 已初步认识了计数单位“一”“十”“百”, 形成了直观、结构化的模型 (1根小棒、1捆小棒、1大捆小棒) , 本册教材就直接利用结构化的直观模型, 使学生系统地认识计数单位, 充分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思想, 同时突破教学难点。
2.整理数位顺序表, 通过读写数等加深对位值制理解
随着本单元将数位扩展到万位, 整理数位顺序表就成为学生认识位值制的关键。实验教材将其编排在读、写万以内的数之后, 修订后的教材则将其调整到认识计数单位之后。这样做, 使得学生对于位值制的理解更为系统、全面, 同时也为按位值制来读、写数的教学做好准备。
读写数内容的编排思路与前面数的认识中大体一致: 从要把计数结果记录下来开始, 突出读写数的必要性;然后到用小棒摆出计数结果, 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突出不同的计数单位 (几个十几个一) ;再到用带数位的计数器表示出来, 直观地突出数位;最后再对照计数器按数位写数并读数, 学会读写数的方法, 即把计数的结果 (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按照数位用符号0~9表示出来或按照数位根据数的组成以几千几百几十几、几千几百、几千零几十、几千零几等方式读出来, 使学生直观而充分地体会位值制。
此外, 教材新增了认识算盘的例题。算盘本身有半直观半抽象的特点, 它能直观、形象地体现数位的特征, 因此, 用算盘表示数可以深化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
3.加强数感培养
“万以内数的认识”特别突出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将数感的培养切切实实地、细致地体现在每一处教学内容中。教材通过如下方式来体现:
首先, 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万以内的数, 建立表象 (如图1) 。
其次, 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感受较大的数及其应用, 在数的表达、交流中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利用生活中以“一”“十”“百”为单位的事物, 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的结构, 包括1元、10元、100元一张的钞票, 10支一捆的铅笔, 100张一捆的明信片等。又如, 结合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对表达一个数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经验。
二、重视对运算意义和算法理解
学生在本册教材中首次接触除法, 包括“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三个单元的内容。表内除法重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理解除法的含义及用乘法口诀计算 出商的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重在理解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的含义, 探索并体会“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学会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1.以 合 理 的 结 构和 不 同表征 方 式 的 转换 , 加强对 运算意义理解
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是学生理解除法的重要基础。为此, 教材进一步完善了对平均分内容的编排。首先, 以开放性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通过对比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如图2) , 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的相应表象。其次, 对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即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 的编排, 注重以操作、连线及圈一圈等方式体现平均分的过程, 注重呈现平均分的结果, 使学生认识到其共同的本质———平均分 (如图3) , 从而为学生用语言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运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做好准备。
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认为, 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可以有多种表征方式, 多种方式之间要建立联系, 才能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作为这种理念的体现:除法的编排, 注重通过“直观或操作—文字叙述—算式”的方式, 生动而严密地阐明除法的含义;有余数除法的编排, 注重通过“直观或操作—文字叙述—算式”的方式 , 以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对比 (如图4) , 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练习中更是体现了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 如第16页第6、8题, 第26页第1题等。从而为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 义、探索求商的方法、解决问题等作好铺垫。
2.重 视在探 索 中 加强对算理 的 理 解 , 体现知识的 形成过程
人教版教材历来重视让学生理解算理, 修订教材更为突出。如在探索求商的方法时, 教材以操作为基础呈现了用连减、连加求商的方法, 再利用直观图承接连加的思路给出乘法算式。由具体数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在除法算式中的位置, 将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联系起来, 进而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初步形成算法。后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 仍以直观支撑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 加深理解。
有余数的除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试商的方法, 为后面多位数的计算做好准备, 修订教材新增了例4 (试商, 如图5) 。其编排体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转换, 即这里的试商是建立在学生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数学思维的形式。教材以想和小精灵提示的方式呈现了试商的方法 (算法) , 其背后的道理则是在例2的教学中加以明确的。
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教学,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上规定运算顺序的道理。如该单元例2 (如图6) 中, 教材呈现了两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加小括号的、不加小括号的) , 通过对比体现数学上这样规定的理由之一, 即数学表达的简洁性。
三、以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素材, 落实“四能”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在不同内容领域呈现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将“四能”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
1.在各领域知识中设置解决问题, 细致落实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培养
除“数据收集整理”和“数学广角”外, 其他各单元都至少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例题。其具体呈现方式与前面三册教材一致, 但注重在一些步骤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如理解题意时抓住关键词 (如“最多”“至少”等) 、排除多余信息 (如图7、图8) ;分析解答时引入新的策略 (估算、估量等, 如图9、图10) ;回顾与反思时学会检验、反思的方法 (如图11、图12) 。
2.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表内除法 (一) 和表内除法 (二) 分别安排了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图13、图7) , 两个例题的不同之处在于, 图7中涉及的数量为连续量, 而非实物个数, 且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解决这两个问题, 都需要通过分析, 将问题与除法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起联系, 进而用除法解决问题。
图形的运动 (一) 中安排了剪出指定图形的问题 (如图11) , 这类问题可先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及逐步调整去解决, 同时要注意分析所要剪图形的特点, 全面思考并找出所有答案。
混合运算中编排的是需要用两步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图12) 。由于信息复杂, 需要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 以直观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出隐藏的问题 (中间问题) , 并且这里开始逐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中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 需要用进一法确定答案的问题 (如图7的例5) ;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如图14的例6) 。二者最后确定问题答案时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前者重在根据实际问题, 确定答案最后是否要在商上加1;后者重在明确此类问题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并明确余数的含义, 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 教材所呈现的解决问题过程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例5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 由此确定商是否加1;例6关键在于通过圈发现可用除法来解决, 并以此理解余数的含义, 确定问题的答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则是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如图9) 。之所以将估算的起点安排这里, 原因如下:一是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 有了进行估算的知识基础;二是本单元的数都比较大, 现实中有估算的必要;三是学生还未学过万以内数的计算, 不会出现先精确计算, 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四是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利于体现其现实意义并能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尤其是怎样估合适或者正确的问题。教学时, 应重在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谓“合适的方法”, 即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紧紧抓住估算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点, 反思时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估算是否解决了问题, 以此为调整估算方法的标准。“想一想”的问题用于巩固。虽然取近似数时的具体方法不同, 但突出了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进行估算的原则。
克和千克中的例3 (如图10) , 利用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 让学生通过估量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 为此教材进行了细致地呈现。首先, 通过理解题意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其次, 以对话形式突出了估量的方法, 即运用1千克的质量观念作标准估出结果, 并以文字表述进行了突出;最后, 通过生活实际进行检验。
四、 数据收集整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 统计的全过程, 同时体现抽样的思想
本单元的例1、例2都从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的, 如解决“校服要选哪种颜色合适”这个问题, 很自然地要选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即需要通过调查 (即统计) 解决问题, 进而确定调查对象 (学生) 、调查内容 (校服颜色) 、调查方式 (举手) 、呈现数据的方法 (统计表) 、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涵盖了统计的各要素, 也使学生体验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正是有了解决问题这个载体, 修订后的教材也较好地体现了抽样的思想。如例1通过学生的话:“全校学生那么多, 怎样调查呢? 哦, 可以先在班里调查。”渗透了抽样的思想 (尽管这是非统计抽样) ;在简单的数据分析中, 以问题“如果这个班做校服, 选择 () 色合适。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体现了由于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 不能由此推断出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这里只要学生能体会到“我们班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不一定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即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第4篇
300 + 400 =32 =880-800 =
50 =30 + 90 =70 =
80 + 50 =620 - 20 =50 + 500 =
1000- 700 = 41 = 30 =
40 =5 + 38 = 150-90 =
140 -70 = 82-4 =24 =
二、用竖式计算
48 =69 =57 =
35 + 254 = 636-276 = 387 + 378 =
503-196 =297 + 66 + 343 =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8 + 297 =414-87 =
四、填空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如果在个位上再拨上 1 粒珠,这时的数是( )。
2.四百零八写作( ),六百六十写作( )。
3.○○○○○○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4.在○ 里填上“>”“<”或“=”。
10 个一百○一千760○706
20 毫米○1 分米
5.给三角尺上的直角标上记号。
三角尺上的另两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2)右边线段的长是35()。
(3)小玲的身高是138()。
7.先把下面的数按不同要求分类,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后面的□里画“√”
1.(1)416 + 388 的和大约是几百?
700 □ 800 □900 □
(2)592-209 的差大约是几百?
400 □300 □200 □
2.小军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什么方向走?
东北 □东南 □ 西南 □
3.从自己家到学校,小红走的路比小芳多得多,比小英多一些。谁家离学校最近?
小红家 □小芳家 □ 小英家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每支8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还剩多少元?
2.四个小朋友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36下。”小军说:“我比小芳多拍2下。”小芳说:“我拍了9下。”小丽说:“我拍的下数是小芳的2倍。”
(1)小军拍了多少下?
(2)小丽拍了多少下?
(3)小明拍的下数是小芳的几倍?
二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 第5篇
一、【题目】应用题
小朋友做操,第一队有15个同学,从第二队调3人到第一队以后,第二队的`人数比第一队少6人。第二队原来有多少人?
【答案】
15+3-6=12(人)第二队调走3人后现在的人数。
二、【题目】应用题
有两盘桃,从第一盘里拿3个放入第二盘后,两盘桃就同样多,已知第二盘原来有8个桃,第一盘原来有几个桃?
【答案】
8+3+3=14(个)
三、【题目】应用题
一本书共100页,从前面数第30页是一幅漂亮的插图,如果倒过来数这张插图是第页。
【答案】
插图的后面还有70页,倒着数就是70+1=71页
四、【题目】应用题
两层书架上共有56本书,从下层取20本放到上层后,两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原来上层有几本书?
【答案】
56÷2=28(本)28-20=8(本)
答:原来上层有8本书。
五、【题目】应用题
学校有甲、乙两个鸽棚,甲鸽棚里的鸽子比乙鸽棚多21只,从甲鸽棚里捉几只鸽子放入乙鸽棚后,甲鸽棚就比乙鸽棚多3只鸽子?
【答案】
(21-3)÷2=9(只)
六、【题目】应用题
爸爸今年是32岁,儿子是4岁,当父子俩年龄之和是50岁时,应该是几年之后的事?
【答案】
50-(32+4)=14(岁)
14÷2=7(年)
七、【题目】应用题
20xx年“六一”儿童节是星期一,再过19天是星期几?
20xx年“六一”儿童节是星期一,从“六一”后一天开始排列是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一,每七天为一组重复排列。19÷2=2(周)5(天),余数是5,那么再过19天就应该是第三周的第5个,应该是星期六。
八、【题目】应用题
小华有两盒糖果,甲盒有糖78粒,乙盒有糖38粒,每次从甲盒取5粒糖放到乙盒,取几次两盒糖的粒数就同样多。
【答案】
列式:78-38=40(个)
40÷2=20(个)
20÷5=4(次)
答:每次从甲盒取5粒糖放到乙盒,取4次两盒糖的粒数就同样多。
九、【题目】应用题
小军和小浩原来拿出相同的钱买来相等数目的同种铅笔若干支,后来小军拿了13支,浩拿了7支,而小军给了小浩3角钱.问每支铅笔是多少钱?
小军拿了小浩多少支铅笔?
(13-7)÷2=3(支)
每支铅笔是多少钱?3÷3=1(角)
十、【题目】应用题
小刚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把昨天的日历撕掉.今年八月份的一天下午他们全家开车到外地旅游,过了三天回家,小刚一连撕掉了三张日历.这3张日历上的3个日期加起来是60,小刚他们是几号出发去旅游的?
【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 第6篇
季节 春 夏 秋 冬 人数 17 12 3 6(1)本班一共有()人,喜欢()季节的人数最多。
(2)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应安排在()季节。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丁丁调查班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除了丁丁每位同学都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
(1)数一数,填一填。
水果 苹果 橘子 梨 西瓜 草莓 人数(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丁丁的班级一共有()人。
第2课时 一、口算。
5×8= 6×4= 7×7= 9×5= 2×3= 9×2= 8×9= 7×8= 5×5= 4×3= 5+8= 6×6= 3×7= 4×8= 9×3= 1×2= 9×9= 6×8= 8×0= 4×7= 二、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 看电视 看书 运动 旅游 其他业余活动 人数 18 10 8 6 2(1)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三、试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销售量(台)20 15 12 14 15 20 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四、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蔬菜种类 胡萝卜 西红柿 茄子 白菜 人数 10 15 5 ?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比吃茄子的人数多12人,喜欢吃白菜的有()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一)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
(3)把1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
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4)把15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瓶。
2、如果是平均分,请你在后面的“()”里画。
(1)()(2)()(3)()3、根据要求圈一圈。
(1)把所有 平均分成5份(2)把所有 平均分成2份 4、根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把()个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2)把()个 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第2课时平均分(二)1、圈一圈,填一填。
(1)有()个 苹果,每()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共需要()个盘子。
(2)每只小猴吃5个,能够分给()只小猴。
(3)这些花要放在()个花瓶中。
2、动动小手画一画。
(1)每只小熊分到5个,这些苹果可以分给几只小熊?能分给几只小熊就画几个△。
(2)每2只 和1朵花交朋友,这些 共可以和几朵 交朋友?请你画出来。
(3)需要几个鸽房就画几个○。
3、有12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1)平均分成4组,每组()个小朋友。
(2)每4个小朋友一组,可以分成()组。
第3课时 除法(一)1、填一填。
(1)写出下列运算符号的名称。
+ - × ÷()()()()(2)12÷4=3读作:()。
(3)18÷6=3读作:()。
(4)16除以4等于4写作:()。
(5)15÷5=3表示把15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动动小脑瓜,一起做一做。
(1)一共有()枝。
(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4=()(3)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4)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5)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枝。12÷()=()3、看图写除法算式。
(1)(2)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朵?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4、解决问题。
(1)每条小船上有3个人,4条船上一共有()人。
(2)如果这些人坐2条小船,平均每条船上有()人。
第4课时 除法(二)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15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个,列式为()。其中15叫(),3叫(),()叫商。
(2)15个,每5个一份,能分成()份。
2、快来帮我找朋友。
24÷4=6 16÷4=4 10÷5=2 被除数 除数 商 3、圈一圈,填一填,做一做。
列式为:
被除数()除数()商()4、看图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
(1)(2)5、我能写出除法算式。
(1)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
(2)12枝铅笔,每3枝一份,分成了4份。
(3)除数是8,被除数是16,商是2。
第5课时 第1~4课时的综合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4×()=12()×6=12 5×()=15()×4=24()×7=21 4 ×()=32 2、试一试,我能行。
3×5=15 读作:
15÷3=5 读作:
2乘6等于12 写作:
12除以2等于6 写作:
3、看图写算式。
△△△△△△()×()=()△△△△△△()×()=()△△△△△△()÷()=()△△△△△△()÷()=()△△△△△△ 4、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算式20÷4=5读作()。
A.20除4等于5 B.20除以4等于5 C.20除以4等5(2)把6个□平均分成3份,正确的分法是()。
5、看图写乘法和除法算式 ①妈妈带了12元钱,可以买几听饮料?()÷()=()②买2盒饼干需要多少钱?()×()=()③小红拿了10元钱,能买几枝雪糕?()÷()=()(2)每只兔子平均分到多少根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1、填一填。
()四十二 二()得九 二()得六()八得八 二()得四 二()十二 一()得三()五得五 2、快来帮我找朋友。
12÷4 12÷2 12÷3 12÷4 1÷1 2 1 5 3 4 6 2÷1 3÷3 6÷3 3÷1 6÷2 9÷3 3、我能填得又快又准。
1÷1=()→一一得()2÷1=()2÷2=()3÷1=()3÷3=()4÷2=()→ 5÷1=()5÷5=()6÷2=()6÷3=()4、看图列式计算。
(1)(2)÷ = ÷ = 口诀:
口诀:
5、解决问题。
(1)每件衣服上缝3个,这些 能缝几个衣服?(2)把这些 平均缝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缝几个 ? 第2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1、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二十四 三()十八 五()三十 二()十八 二()十六 五()二十五()六十四 四()二十 2、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快来和我打朋友。
4×6 四五二十 6×4 24÷6 四六二十四 25÷5 20÷4 五五二十五 3×6 18÷6 三六十八 5×5 4、看谁算得快。
5、我是看图列式计算小专家。
(1)(2)× = × = × = × = ÷ = ÷ = ÷ = ÷ = 第3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三)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20个同学做手工艺品,平均分成4组,每组()人。
(2)1只猴子能吃6个桃子,30个桃子够分给()只猴子。
(3)大象一次可以运3根木头,15根木头需要运()次。
2、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平均每只信鸽送6封信,4只信鸽可以送()封信。
A.4×6=24 B.24÷6=4 C.24÷4=6(2)有30棵柳树,平均栽成5行。与30÷5=6相对应的问题是()。
A.平均栽成几行? B.有多少棵柳树? C.每行有几棵?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1)平均每个蘑茹屋里住几只小兔子?如果每6只住一个蘑菇屋,需要几个蘑菇屋?(2)妈妈带了36元钱,能买几件 ? 4、游乐场。
(1)30个人坐转椅,每人坐一次,几次能坐完?(2)30个人坐摩天轮,每人坐一次,几次能坐完? 第4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四)1、看图根据问题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如果每4个长方形组成1个图形,可以组成几个图形? 2、在 里填上“+-×÷”号。4=4 25 5=20 3 3=1 18 3=6 2 2=4 16 6=10 12 2=6 12 10=2 24 4=6 3、解决问题。
(1)水果店有3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5倍。把这些水果平均每6筐装一辆车,需要几辆车?(2)学校一共有30本书,平均分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几本? 4、文化用品商店。
(1)8元可以买2个,20元可以买几个 ?(2)2个 价钱是 6倍,多少钱?(3)的价钱是 的几倍? 第三单元《图形运动一》 第1课时 对称 一、我会判断。(是对称的画“○”,不是的画“△”)()()()()()()()()二、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请你画出它的一条对称轴。
()条()条()条()条()条()条()条()条 三、神奇的对称世界。
1.我能把这些数字分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0 这些数字中,对称的有: 不对称的有: 2.我能把这些字母分分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这些字母中,对称的有: 不对称的有: 四、我能按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五、我能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第2、3课时平移和旋转 1、找朋友,连连看。绿 2、平移现象画“○”,旋转现象画“△”。
()()()()()()3、根据图形填一填。
原图形向上平移了()个格;
原图形向下平移了()个格;
原图形向左平移了()个格;
原图形向右平移了()个格;
4、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画出向上平移4个格的图形,标上①。
(2)画出向下平移5个格的图形,标上②。
(3)画出向左平移5个格的图形,标上③。
(4)画出向右平移4个格的图形,标上④。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7×8= 8×9= 9×6= 56÷7= 72÷8= 54÷9= 56÷8= 72÷9= 54÷6= 4×7= 5×8= 9×4= 2、根据口诀写出除法算式。
七八()()七四十二 六()五十四 八九()七九()3、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
(1)被除数是64,除数是8,商是多少?(2)把72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 4、看图列出算式,并解答。
(1)(2)每只小兔子能分到几个 ? 5、图书角一共48本书,图书角二有56本书。
第2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4=36 32÷()=8 7×()=63 5×()=40()÷8=9 63÷()=7 5×()=45()×8=56 2、填空并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4×8=()32÷4=()63÷7=()63÷9=()42÷6=()42÷7=()72÷9=()8×9=()3、连连线,找朋友。
四九三十六 27÷9 3×9 八九七十二 9×4 36÷4 五七三十五 36÷5 5×7 三九二十七 72÷8 8×9 4、小动物排队。
(1)把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把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解决生活问题。
(1)明明用36元可以买几枝钢笔?(2)买5个文具盒的钱买4本笔记本,够吗? 第3课时 解决问题(一)1、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法计算。
A.乘 B.除 C.加 D.减(2)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法计算。
A.乘 B.除 C.加 D.减(3)35是7的()倍。
A.5 B.7 C.35 D.28 2、动动小手填一填。
(1)○○○ △△△△△△△△△△△△ ○有()个,△有()个。△是○的()倍。
(2)有()朵,有()朵。
是 的()倍。
3、看图列式计算。
(1)(2)的朵数是 的几倍? 4、(1)一共有多少人?(2)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第4课时 解决问题(二)1、我能算得又快又准。
64÷8÷2= 4×7÷7= 32÷8×3= 45÷9×6= 6×6÷4= 48÷8÷3= 2、动动小手填一填。
3、得数大的重,请你来画跷跷板。
42÷7×2 16÷4+6 7×8-12 6×9+3 8÷2+9 9÷3×8 5×6+6 36÷9×6 4、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
(1)4个9相加的和除以6的商是多少?(2)54除以9的商乘以7的积是多少? 5、看图列式计算。
(1)把这些 平均分给两只小兔子,每只小兔子 分得几个 ?(2)① 8个转笔刀的钱可以买几枝钢笔? ②明明为班级同学买文具盒花了30元钱,他买了几个文具盒?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同级运算 1、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48-8+17= 15÷3×5= 2、给下列式题补充“+”、“-”、“×”或“÷”,使它成为同级运算的算式。
16÷2 4 52+11 20 24 3 2 3、下面是一道同级运算式题:40 5 4=()问:要想让()里结果最大,里该填哪些符号?这时()结果是多少? 要想让()里结果最小呢? ②如果结果等于31,该填什么运算符号?要想等于50呢? 40 5 4=31 40 5 4=50 第2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120-96÷8= 48÷4-10= 342-54÷9= 25-64÷4= 80+12×5= 486-484÷4= 2.火眼金睛辩对错: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五.巧妙设计,激趣检测:
.第3课时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0+30)×8 240÷(4×2)200÷(80÷40)24×(34-28)2.算一算,比一比。
120-50×2(120-50)×2 96÷2+4 96÷(2+4)3.计算下面各题。
(60+180)÷4 360-(68-12)36×(56-52)(85-40)÷5 4.四年级一班有43人,二班有41人,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7人,这些同学一次乘船要多少条船? 5.(1)动物园成人票每张8元,儿童票每张4元。李老师带100元钱,买点心用去20元,剩下的可以买多少张儿童票?(2)张老师带女儿去动物园,买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张老师付出20元,能找回多少元?(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第4课时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1、谁买的便宜,每枝便宜多少元? 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的笔每枝4元,谁便宜?每支便宜多少? 2、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标价为:书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王红去超市至少要带多少元钱? 3、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4、学校体育室有排球18个,足球的个数比排球多15个,学校体育室有排球、足球共多少个? 5、水果店有水果46筐,上午卖出去28筐,下午又运进来21筐,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筐? 6、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7、水果店运进75箱苹果,第一天卖出去24箱,第二天卖出去18筐,水果店还有多少筐苹果? 8、二年级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学年开始了,又转来9名同学。现在二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9、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第5课时 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 一、口 算(1)15×3=(2)42÷7=(3)9×5=(4)28÷4=(5)12×3=(6)35÷7(7)19×2=(8)18×3=(9)21+32=(10)19+17=(11)28+9=(12)36+5=(13)28+3=(14)16+30=(15)28-6=(16)13×3+20=(17)45÷9+37=(18)100-9×3=(19)80+5×4=(20)30-36÷4= 二、计算(1)9×8+12(2)20+24×2(3)72÷8+30(4)56-8×3(5)21+6×3(6)15-40÷5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8+16÷8 改正(2)40-15×2 改正 =24÷8 =25×2 =3 =50 四、脱式计算(1)63-40+25(2)35+4×8(3)27+81÷9(4)6×8-24(5)36÷6×4(6)49÷7+63 五、应用题(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 一、巧手补天窗。
1.30÷7=□……□,商是(),余数是()。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
3.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
4.43÷5=()……()36÷()=4……3()÷6=8……4 5.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最大是()。如果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
二、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63 50>6×()7×()<58 9×()<55 28>3×()6×()<34 三、数学门诊。
1.37÷5=7……2 ()2.一个数除以7,余数是8。()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可能是一位数。()四、我会算。
35÷7= 65÷9= 56÷8= 52÷6= 30÷4= 30÷6= 42÷5= 16÷3=28÷7= 五、分一分。
余数是1 余数是2 余数是3 六、体验数学。
1.每个文具盒8元钱,张老师拿6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这样的文具盒?还剩多少元钱? 2.手工小组做红花,每张纸能做8朵红花,要做45朵红花至少需要多少张纸? 3.有21个圆环,每4个拼成如下图所示的图案,可以拼成多少个这样的图案?还剩几个圆环?(2)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一、看图填空。
1.如果每4个篮球装一小箱,可以装()小箱,还剩()个。
2.如果每5个篮球装一小箱,可以装()小箱,还剩()个。
3.如果每6个篮球装一小箱,可以装()小箱,还剩()个。
二、神机妙算。
35÷5=24÷7= 45÷8= 52÷8=16÷3= 27÷6= 36÷7=43÷5= 49÷5= 三、数学门诊(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四、体验数学。
1.三年一班有35本故事书,平均分给8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多少本?还剩多少本? 2.34块月饼。
3.一本故事书共65页,王莉每天看9页,她一星期能看完吗? 4.星期天,有30名同学要去公园划船,每条船只限坐4人,他们要租几条船才能一起游玩? 5.智慧宫殿 1.算式()÷()=()……4,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2.一串彩灯是按1红2黄3蓝的顺序排列的,第22个是什么颜色?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3)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4)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百位是第()位,千位是第()位。
2、看图写数。
(1)写作:
读作:
(2)写作:
读作:
3、填一填。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4、动动小手画一画。
1000 263 406 900 5、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最大的三位数是()。
A.1000 B.999 C.100 D.199(2)最小的四位数是()。
A.1000 B.9999 C.9000 D.1111(3)由4个百,2个十组成的数是()。
A.240 B.420 C.402 D.204 6、按规律填数。
(1),500,700,900。
(2)802,798,794,790。
(3)950,,800,700。
第2课时 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比999小1的数是(),比它大1的数是()。
(2)466这个数读作(),百位上的4表示(),十位上的6表示(),个位上的6表示()。
(3)百位的5表示的数比十位 5表示的数()。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比850少60的数是750。()(2)三位数比两位数大。()(3)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差1。()(4)十位的6和百位的6表示的数是一样的。()3、看图写数,再比较大小。
4、按要求排列。
(1)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909 9 90 900(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78 873 738 387 837 783 5、按照数的组成填一填。
436=()+()+()609=()+()777=()+()+()6、根据给出的条件填价格。
电视机的价格最贵。电风扇价格比书桌贵。请将936、300、241三个数填入()中。
第3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万位在第()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那么这个数是()位数。
(3)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2、动动小手画一画。
6704 2486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3080读作()。
A.三千八十 B.三千零八十 C.三千八十(2)由4个千,8个十组成的数是()。
A.4080 B.4800 C.4008(3)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则这个数是()位数。
A.三 B.二 C.四 4、看图写数,再填一填。
(1)写作:
读作:
这个数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
(2)写作:
读作:
这个数由()个千,()个百,()个十,()个一组成。
5、动动小手连一连。
2019 二千零九 2009 二千零九十 2090 二千零一十九 9021 九千零二十一 6、按规律填数。
(1)5000 1000(2)10000 9990 9970(3)4337 4347 4357(4)5900 5600 第4课时 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比9999大1的数是(),比9999小1的数是()。
(2)5827,这个数是()位数,最高位是()位,5表示(),8表示()。这个数读作()。
(3)4400,这个数千位上的4表示(),百位上的4表示()。
2、按数的组成填数。
9486=()+()+()+()5004=()+()+()+()4200=()+()+()+()8084=()+()+()+()3、动动小手连一连。
下面各数中的5分别表示什么? 5428 5个一 6542 5个十 3251 5个百 4005 5个千 4、把下列家电的价格按顺序排列。
元< 元< 元< 元 5、按要求写数。
(1)写出4个比5200大的四位数。
(2)写出4个比8100大的四位数。
6、森林中的动物们开会了!1420只 1530只 1600只 1090只 小兔 把小动物的名字填入表格中。
第5课时 整百、整千加减法 1、比一比,谁跑得快。
600+700 1100-800 8000-3000 ↓ ↓ ↓ 1200-900 6000-1000 1200-800 ↓ ↓ ↓ 500+500 900+1100 900+800 ↓ ↓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1个千加2个千是4000。()(2)4600里面有46个千()(3)900+600等于15个百,是1500。()(4)3600再加上40是4000。()3、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
(1)两个加数都是5000,和是多少?(2)减数是900,被减数是9900,差是多少? 4、看图列式计算。
700个 900个 600个(1)比 少多少个?(2)和 一共有多少个? 5、(1)照相机和电视机一共有多少元?(2)电视机比照相机贵多少元?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第1课时 克和千克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
3()500()2()150()2()1()30()25()2()2、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8千克=()克 5000克=()千克 1000克=()千克 300克+700克=()千克 3、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2)爸爸的体重是80克。()(3)2千克铁比2000克棉花重。()(4)小刚的身高是120克。()(5)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6、一列货车,其中一节车厢装的煤大约重6000()。
A.克 B.千克 C.米 7、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作单位。
A.克或千克 B.米或厘米 C.元或角 8、一桶色拉油重4千克,5桶色拉油重()。
A.9千克 B.2千克 C.20千克 6、按顺序排一排。
(1)9千克 90克 990克 28克 > > >(2)7千克 7000千克 700克 70千克 > > > 6、动动小手连一连。
100克 50千克 8克 150克 1千克 28千克 400克 3千克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推理》 1.游戏──猜图形。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 红色的是(),绿色的是(),黄色的是()。
2.连一连。
3.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12下、8下、9下,他们各踢了多少下? 4.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 5.二(1)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王晨说:“我不是第一名。” 李响说:“我不是第二名,又没有程琳成绩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 6.李老师、张老师和杨老师比身高。
李老师说:“我比杨老师高。” 杨老师说:“我比张老师矮。” 张老师说:“李老师比我矮。” 他们当中,谁最高?谁最矮? 老师、家长朋友们:
需要更多单元试卷、期中试卷、期末试卷、教案、课件等学习资料请关注以下公众号。资料多多,等您来免费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天天练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