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穿孔修补范文
单纯穿孔修补范文(精选10篇)
单纯穿孔修补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 男性55例, 女性45例, 年龄20~67岁, 平均 (37.5±6.23) 岁。患者均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突发的上腹部疼痛, 全腹部出现腹膜炎体征。随机分为2组, 单纯修补术50例, 胃大部分切除50例。排除急性阑尾炎等疾病, 选择准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在体重、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两组有一定的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超声等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穿孔。
1.3 治疗方法
单纯修补术组:所有患者术前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 采用硬膜外麻醉, 进行常规的消毒,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观念, 做右上腹直肌切口, 腹腔内探查胃穿孔部位, 清除食物残渣和腹腔内渗液, 穿孔口用干纱布包裹, 用温和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穿孔部位, 7号线全层缝合, 并且用大网膜覆盖, 放置引流管。胃大部分切组:术前准备、常规消毒、手术切口、探查穿孔部位及腹腔冲洗均和单纯修补术组相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穿孔部位,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胃肠吻合术或者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胃肠减压、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通过液体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手术过程中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单纯修补术组50例, 35例显效, 13例有效, 2例无效;胃大部分切除术组50例, 28例有效, 16例有效, 6例无效。
1.4 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疗效分为3个等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控制, X线或胃镜检查提示活动性溃疡存在, 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有效:患者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或轻度的溃疡发作, 药物可以控制症状, X线或胃镜检查提示溃疡存在。显效:患者没有临床症状, X线或胃镜检查提示患者溃疡愈合或者静止。
1.5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3。
3 讨论
胃穿孔分为慢性、亚急性、急性三种, 消化性溃疡是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 溃疡的部位决定穿孔的类型。随着溃疡的进展, 逐步穿过肌层、浆膜层直至十二指肠和胃造成穿孔[1]。胃穿孔的诱发因素有高度紧张、暴饮暴食、长期服用破坏胃黏膜的药物、大量饮酒吸烟、溃疡加重等。急性胃穿孔的症状为呕吐、恶心, 腹痛, 休克症状, 发烧、白细胞增加等。大约5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 可伴有便秘、腹胀等症状[2]。胃穿孔最典型的症状为突发的剧烈腹痛, 呈烧灼样或刀割样, 持续性疼痛, 从上腹部迅速扩散到全腹。急性胃穿孔的早期患者会出现轻度的休克症状。
急性胃穿孔的症状比较危急, 早期出现休克症状, 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急性胃穿孔初期患者面色苍白, 血压下降, 四肢发凉脉搏快而弱, 血压下降, 呼吸急促。发病大约2~4h后, 患者血压逐渐升高, 面色红润, 四肢温暖, 体温稍微高于正常。穿孔12h后, 出现腹膜炎症状, 全腹部压痛、反跳痛, 恶心、呕吐, 尿量减少、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心悸气短, 病情迅速恶化[3]。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急诊进行胃大部分切除, 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是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胃内容积改变, 胃肠出入量的变化会导致患者术后食欲变化、消瘦、贫血等, 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单纯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相对胃大部分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 治疗效果较高, 术后并发症比较少[4]。患者的胃内容积大致不变, 患者术后调理相对比较简单和轻松。随着药物的发展, 单纯修补术后患者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 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缩短, 患者的胃肠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5]。
综上所述, 急性胃穿孔采用单纯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明确,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术后合理应用药物辅助治疗, 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圣才.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56例诊治体会[J].海南医学, 2009, 20 (8) :116-117.
[2]董国徽, 李玉勤, 袁德汉, 等.1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的临床疗效——单纯修补和胃大部切除对比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08, 8 (7) :690-691.
[3]何明才, 王成纯.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行单纯修补术加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4) :98-99.
[4]易石坚, 李兰兰, 邓连兴, 等.腹腔镜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 16 (6) :599-561.
单纯穿孔修补 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胃穿孔(AGP)行单纯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A组:32例患者,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B组:32例患者,接受单纯修补术?结果 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A组并发症分别为9.4%? 34.4%,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医疗成本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胃穿孔;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
急性胃穿孔(Acute gastric perforation,AGP)是一种急性危重急症,其中暴饮暴食是其主要诱发因素之一[1,2]?对AGP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治疗效果及挽救患者抢救时间显得意义重大?本院对32例AGP患者进行行单纯修补术,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GP患者,年龄为31-65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2例患者,男22例,女10例,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B组: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接受单纯修补术?2组皆于2010.1-2012.2在我院治疗?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右上腹直肌处作切口,选取毕II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的方式,将远端胃组织切除,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毕I式或毕II式?
1.2.2 治疗组:探查及腹腔的清洗等同对照组,采用全层缝合3-4针可选用7号丝线对穿孔病灶进行处理,在其外选用大网膜进行覆盖?结扎?加固处理,最后在患者的腹腔内留置引流?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失血量?术中并发症等指标?
1.4 疗效评价 (1)治愈: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手术達到预期效果,对消化?进食等功能没有造成影响;(2)有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消化和进食功能略受到影响;(3)无效:术后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好转,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执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存在差异,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B组32例患者中,15例治愈,1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30/32)?A组32例患者中,8例治愈,16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0%(24/32)?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
2.2 两组手术失血量比较
B组和A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9.9±9.4 ml,92.2±11.2 ml,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B组和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2±18.2 min,152.4±19.1 min,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和A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4±0.6 d,12.2±0.8 d,B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B组32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A组32例患者中,术中有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4.4%(11/32)?B组并发症远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争取能够使AGP患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选择理想的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可以解除病痛,还能够尽快恢复健康?胃大部切除术对AGP进行治疗的历史较长,可以降低溃疡复发率,在一次手术过程中,通常可以同时对胃穿孔和胃溃疡两种病变进行解决?但由于术后常因胃容量减少及胃肠出入道改变等原因而导致患者出现食量减少?消瘦?贫血?倾倒等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目前临床对传统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已经减少使用?而单纯修补术用于AGP,其疗效及安全性皆比较高[3,4]?
本组资料显示,B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3.8%?A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5.0%?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32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A组32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4.4%(11/32)?B组并发症远少于A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这提示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及综合疗效远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能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和患者医疗成本,同时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和胃大部分切除术相比,优势明显?这和于年华等[5]的研究结果相符?于年华等的研究显示,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高达92.1%,且综合疗效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少?
综上,单纯修补术治疗AGP,其有效率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医疗成本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虎.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1623-1624.
[2] 薛玉龙,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7):75-76.
[3] 董义臣.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J].健康大视野,2013,21(6):8-8.
[4] 梅策略,黄孟.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15):2387-2388.
单纯穿孔修补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96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其中男61例,女35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41.2±13.7)岁。发病到确诊时间30min~3d,平均(6.2±2.7)h。根据手术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48例行单纯修补术患者为观察组,46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发病到确诊时间、合并症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均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首先采用硬膜外麻醉对48例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完成麻醉后于右上腹直肌处做一切口,探查穿孔部位,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穿孔及周围,清洗干净后,实用7号线进行全层缝合,可借助大网膜急性缝扎固定[1]。术后治疗常规给予胃肠减压、抗生素防治感染,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胃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易与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由于穿孔后大量消化液进入腹腔,短时间即可对对腹膜及其他腹腔脏器产生强烈刺激,诱发化学性腹膜炎,造成剧烈腹痛和休克[2,3]。外科疗法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主要临床主要采用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两种方案治疗急性胃穿孔。胃部分切除手术能够一次性彻底地解决患者的穿孔问题。将胃切除后,壁细胞和主细胞的数目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胃酸分泌降低,且能够将溃疡本身切除。对有较大活动性出血和幽门梗阻的患者均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但是,这种手术治疗的操作较为复杂,安全性较低,患者手术后恢复较慢。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有长期胃溃疡病史、穿孔部位较大的患者也应该采用胃部分切除手术[4,5]。单纯修补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消化系统影响相对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对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注:P<0.05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修补术可满足急性胃穿孔手术的治疗,且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给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提供有效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单纯修补术未对胃溃疡进行治疗,术后溃疡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单纯修补术必须配合术后规范的抗溃疡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有效的溃疡治疗方案是保证单纯修补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6]。术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免溃疡复发造成新的伤害,甚至引发二次穿孔。
综上所述,单纯性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摘要:目的 研究单纯性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的4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46例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关键词: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胃溃疡,急性胃穿孔
参考文献
[1]陈权.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式改进探讨与研究[J].中外医疗,2009,28(10):61.
[2]宋亚金.胃溃疡穿孔行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92-193.
[3]林麦连.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63-164.
[4]陈新,刘阳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2,34(17):2620-2621.
[5]陈国平,陈剑明.单纯修补、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2,18(22):36-37.
单纯穿孔修补 第4篇
【摘 要】 目的:观察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和十二指肠溃疡9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研究组45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较好,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具体术式的选择要因病而异。
【关键词】 穿孔修补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56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60-01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穿孔是溃疡性疾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多发于春冬两季,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方能治愈[1]。笔者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例,比较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8岁;病程4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3.6±0.8)年。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或全腹疼痛、腹膜刺激征或上腹突发剧烈疼痛,36例患者早期有明显畏寒、发热症状,28例伴呕吐、恶心症状。经腹部X线检查40例隔下有游离气体,36例腹膜穿刺阳性,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29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穿孔修补术,若穿孔孔径大小不足5mm则先间断缝合穿孔,将大网膜覆盖在上面;若孔径为5mm及以上,则间断留置缝线穿孔,并将大网膜覆盖其上,保持尖端朝向外侧,打结将穿孔闭合。填塞大网膜至孔内,保证大网膜尖端位于十二指肠的肠腔内,对穿孔间断缝合。使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加以冲洗,再行甲硝唑冲洗,直至冲洗液变得清亮,在右上腹放置负压引流管,进行持续引流。
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后在上腹部正中做手术切口,将胃大弯及胃小弯游离后将十二指肠切断,将大部分胃切除(切除部分包含胃体远端、胃窦、十二指肠与胃部相邻处、幽门等),在胃小弯的胃右动脉第一降支和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最下面的分支连线,以连线为依据将大部分胃切除,之后结合十二指肠残端状况进行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进行胃-空肠吻合术,重建胃肠道。两组术后均给予青霉素、链霉素等预防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对症治疗,配合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3 疗效评价 术后结合胃镜及X线检查结果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标准判定疗效:①显效:溃疡愈合或完全静止,术后无典型溃疡表现和胃肠道反应,生活及工作不受影响;②有效:有溃疡或类似症状出现,用药后基本能控制,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工作生活受影响较轻。③无效:溃疡仍反复发作,药物控制效果差或无效,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其中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患者展开2~3年随访,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经随访,对照组显效4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随访期间复发5例,复发率为11.1%;研究组显效4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随访期间复发6例,复发率为13.3%;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因此必须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该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首先,要终止胃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控制急性腹膜炎,以挽救患者生命。其次,在病情需要且条件适当时可以进一步考虑根治溃疡问题[3]。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式的疗效评价要兼顾近期和远期疗效。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穿孔修补术能够有效中止胃肠内容物的外漏,能够彻底清除腹腔渗出液和污染物。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危险性低。其缺点是远期疗效欠佳,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后易复发[4]。胃大部切除术则能同时解决溃疡和穿孔,能避免二次手术,但该术式操作复杂,并不适应于病情危急患者。其原因在于,病情危急患者腹腔受到污染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组织变脆,疤痕粘连,进行复杂及长时间手术的风险非常高,会危急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之间无明显差异。可以看出,穿孔修补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但需要指出的是,两种术式各有优点,适用于不同的病情,故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注意因病而异,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邓顺林,潘明新.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40例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23(13):33.
[2]全京焕.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604-605.
[3]李少沛,黄路珍,毛文香.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7(4):560-561.
[4] 韦纯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70例回顾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9):66.
单纯穿孔修补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大姚县人民医院行单纯穿孔修补术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40例 (男34例/女6例) , 患者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 (44.8±14.8) 岁, 其中既往有胃溃疡病史者26例 (65.00%) , 溃疡病程4年以上者16例 (40.00%) , 前壁穿孔33例 (82.50%) , 侧壁穿孔7例 (17.50%) 。
1.2 方法
患者确诊以后, 立即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 排除合并溃疡出血及幽门梗阻后, 行单纯溃疡穿孔修补术。穿孔直径较大者, 可加大网膜或周围组织覆盖。术毕恢复进食后, 即行正规内科抗溃疡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抗生素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之中的任意2种, 时间为1周, 根治抗幽门螺杆菌。抗溃疡药物选用得乐冲剂、奥美拉唑等治疗3个月。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率100.00%, 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 溃疡愈合率90.00% (36/40) , 未愈合10.00% (4/40) ;术后6个月溃疡愈合率100.00% (40/40) ;术后随访1年溃疡复发率7.50% (3/40) , 复发患者无1例需行胃大部切除术。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除少数病例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外, 绝大多数均需采用手术治疗[5,6], 并以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较为常用, 多数能一次治愈溃疡病, 并可同时治疗溃疡病出血、恶变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但其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 且体质衰弱。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后复发率高, 90%的患者仍有症状, 有60%的病例尚要再手术。但随着药物治疗的发展, 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使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愈合率明显增加, 因消化性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病例明显减少。因此,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应重新熟悉和评估, 单纯穿孔修补术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仍成为目前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手段[7,8]。
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 全部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率100.00%, 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 溃疡愈合率90.00% (36/40) , 未愈合10.00% (4/40) ;术后6个月溃疡愈合率100.00% (40/40) ;提示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具有较佳疗效。术后随访1年溃疡复发率7.50% (3/40) , 复发患者无1例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提示应用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疗效佳, 安全性高,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建议临床继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40例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大姚县人民医院行单纯穿孔修补术的40例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 溃疡愈合率90.00% (36/40) , 未愈合10.00% (4/40) ;术后6个月溃疡愈合率100.00% (40/40) ;术后随访1年溃疡复发率7.50% (3/40) , 复发患者无1例需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 应用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疗效佳, 安全性高,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单纯穿孔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参考文献
[1]李君久, 覃谦, 王爱好.单纯修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5例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学杂志, 2003, 11 (1) :24-25.
[2]欧阳春树.小切口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6例疗效报告[J].临床医药实践 (下半月刊) , 2009, 2 (5) :1626-1627.
[3]伊金放.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151例随访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12 (3) :422-422.
[4]王乃忠, 张莉, 刘战丛.单纯修补术加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7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5) :61-62.
[5]万石林, 黄玉宝, 曾新星等.复杂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84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2) :49-50.
[6]闫鹏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 (附48例治疗分析) [J].当代医学, 2010, 16 (24) :87-88.
[7]何明才, 王成纯.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行单纯修补术加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4) :98-99.
单纯穿孔修补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在26至74岁间,平均年龄为(43.6±5.3);病程在1.5h至4d间,平均病程为(13.6±2.5)h;疾病类型:9例空腹穿孔,14例饱餐穿孔;发病部位:20例前壁穿孔,5例侧壁穿孔;23例患者有过胃溃疡症状。以同期收治的1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在27至73岁间,平均年龄为(42.8±5.1);病程在1h至3d间,平均病程为(13.2±2.3)h;疾病类型:6例空腹穿孔,9例饱餐穿孔;发病部位:9例前壁穿孔,6例侧壁穿孔;12例患者有过胃溃疡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发病部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
1.2 手术方法
(1)对照组:给予患者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方式后,于右上腹处的直肌取适宜长度的切口,对胃部穿孔位置进行有效探查和明确,胃部穿孔部位应用适量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并将腹腔内部积液与穿孔处食物残渣有效清除。依据手术切口情况,对远端处胃部组织病灶有效切除,再依据患者情况,在胃部空肠处进行吻合手术或者十二指肠处进行吻合手术。术后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并留置相应的引流管[2]。(2)研究组:给予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呈平卧体位,给予硬膜外麻醉方式后,在上腹部中间部位取长度在15至20cm的手术切口,将皮肤打开后,深入到皮下组织,直到腹直肌处的前鞘,然后将腹直肌有效分离,将其后鞘打开,通过壁腹膜后,可进入到腹腔内部,对胃部穿孔病灶进行有效探视[3]。将胃部病灶处食物残渣和渗透积液有效清除,这时胃部穿孔部位应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而腹腔内部则用适量生理盐水进行清洗,最后利用7号线对胃部穿孔处进行有效缝合,通常情况下需缝合3到4针。术后给予抗感染、抗炎及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当患者病情有所恢复,能够正常进食后,幽门螺杆菌进行有效根治,即给予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活动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
1.3 临床疗效标准[4]
治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复诊表明患者胃部穿孔病灶及胃溃疡症状完全消失,且胃部功能完全恢复。显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改善较为显著,术后复诊表明患者胃部穿孔病灶及胃溃疡症面积缩小了>80%,且胃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有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得到改善,术后复诊表明患者胃部穿孔病灶及胃溃疡症面积缩小了>50%,但是<80%,胃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未得到改善,术后复诊表明患者胃部穿孔病灶及胃溃疡症面积缩小了<50%,胃部功能未得到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主要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由χ2进行验证,组间对比则由t进行验证,如果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研究组25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15例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由表3可知,研究组:1例感染,1例器官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1例感染,1例休克,1例器官衰竭,1例十二指肠残端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为26.7%,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胃穿孔属于严重的急腹症状,其主要是由于胃部受到幽门螺杆菌的严重感染,胃载膜防护功能有所减弱,胃酸分泌紊乱等原因导致的,当患者胃部穿孔之后,胃内容物将进入到腹腔,对腹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疼痛症状,并引发腹膜炎、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求医务人员保持高度责任心,当患者诊断为急性胃穿孔时,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对病情进展进行控制,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现阶段应用于急性胃穿孔的手术术式主要有两种,即胃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胃部分切除手术作为现阶段胃溃疡性穿孔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消除胃溃疡病灶及穿孔病灶,但是手术患者必须满足以下适应症,即存在恶性病变、幽门梗阻、胃部出血、无休克症状、穿孔病程12h内,腹腔感染程度较低等。但是胃部分切除术会导致患者消化道的手术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在手术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导致患者出现出血、营养障碍、吻合口瘘及胃部感染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其在临床治疗中受到一定限制[5]。而单纯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单纯修补术手术适应症主要有穿孔病程超过24h,轻度出血,未出现幽门梗阻症状。随着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复发率相对较高,并不能对胃溃疡及穿孔病灶进行有效根治。而胃部分切除术虽然能够有效将胃溃疡及穿孔病灶有效切除,但是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只能应用于胃穿孔病程在12h内患者,同时这种手术术式具有操作复杂、术后康复慢、手术时间长、安全性低、并发症多等缺点。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术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与胃部分切除术组相比,单纯修补术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给予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刚.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8(05):89-90.
[2]龚耀辉.急性胃穿孔行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10):76-78.
[3]汤金剑.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8(07):86-87.
[4]薛玉龙,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6(03):56-57.
单纯穿孔修补 第7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40例患者, 男34例, 女6例, 年龄13~77岁, 平均年龄58岁。从开始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2~72h, 平均时间10h。胃部出现穿孔的具体位置:18例在胃窦部, 4例在胃小弯, 2例在胃部大弯侧, 4例在胃体, 剩余的12例穿孔在十二指肠, 穿孔直径为0.5~3.5cm。5例长期口服抗风湿中草药, 2例饮酒后发病, 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
1.2 临床表现
本组25例患者突然发生腹部上方刀割般疼痛, 立即扩展到全腹疼痛, 阵发性加重, 表情痛苦, 脸色苍白且身体发冷, 腹部如同平板状肌肉紧张, 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出现血压降低。15例开始腹痛定位不准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 转为上腹部或全腹部压痛, 板状样腹肌紧张。腹部X线见双侧膈下游离气体18例, 单纯右膈下游离气体9例, 7例双侧膈下游离气体伴肠梗阻。
1.3 治疗方法
本组40例均行单纯穿孔修补手术。患者都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取上腹正中切口约18cm, 依次进腹, 探查见穿孔部位后, 修剪穿孔周围组织送病检, 使用1号丝线在胃部出现断裂处横向缝合3~4针, 手术部位浆膜化处理之后在外部使用大网膜予以遮盖和固定, 配合使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清洗腹腔, 在穿孔位置旁放引流管和陶氏腔放置引流管。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恢复饮食后给予正规抗幽门螺杆菌 (Hp) 、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黏膜治疗。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由于穿孔后治疗及时, 均平稳度过急性期。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 经换药后Ⅱ期缝合治愈。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40例, 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40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 其中29例未见明显异常, 3例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伴隆起糜烂) , 2例十二指肠球炎, 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随访2年无溃疡复发。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病, 常见急腹症之一, 通常来说, 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且胃黏膜抵抗力差成为了胃部穿孔病重的重要原因[2]。治疗方法包括开腹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和高选择性迷走切断术。胃大部切除术适合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8h内或超过8h腹腔污染不严重者;慢性溃疡特别是胃溃疡患者, 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 有幽门梗阻或出血史者。对于普通患者不建议采用此方法, 该方法治疗后患者易发生感染、营养性贫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单纯修补手术是一种简单、便利的手术方式, 其安全性较高, 手术时间短[3], 但单纯修补手术不能使溃疡完全愈合。在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中, 单纯缝合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显著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4]。在临床上, 为了巩固疗效, 促进溃疡愈合, 进行单纯缝合修补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辅助口服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 连同黏膜保护药及幽门螺杆菌抗体, 如此一来控制胃酸分泌, 使手术后溃疡恢复良好[2]。在多次试验研究中表明,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根除Hp能够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溃疡的复发[5]。因此手术后正规抗Hp、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治疗是必要的, 可以减少复发。胃大部切除术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修补术已经不是治疗胃穿孔的最好选择, 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只做单纯修补手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较好[6]。本组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 3例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伴隆起糜烂) , 2例十二指肠球炎, 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继续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治疗1个月后复查胃镜均治愈, 随访2年无复发。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传统的方法是进行穿孔修补术, 穿孔修补术操作简单, 创伤小, 对患者的胃部及十二指肠解剖结构并不进行任何改变, 可以使患者的创伤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 胃十二指肠穿孔单纯修补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手术方式, 术后辅以正规抗Hp、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治疗,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均行单纯修补术, 术后正规抗Hp及抑制胃酸分泌治疗。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40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 其中29例未见明显异常, 3例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伴隆起糜烂) , 2例十二肠球炎, 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随访2年无溃疡复发。结论:胃十二指肠穿孔单纯修补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手术方式, 术后辅以正规抗Hp、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黏膜治疗, 使得慢性胃炎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单纯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参考文献
[1]谢俐.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36) :28-29.
[2]王治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8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188.
[3]陈国平, 陈剑明.单纯修补、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 2012, 18 (22) :36-37.
[4]梁发亮.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3) :59-60.
[5]秦庆颖, 陈柱花, 秦庆颜.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1) :130-131.
单纯穿孔修补 第8篇
资料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80例, 男51例, 女29例, 年龄19~76岁, 平均 (43.76±9.18) 岁, 起病至就诊时间2小时~8天, 平均 (2.18±1.69) 天, 随机分为单纯修补术组及胃大部切除术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术前及术后处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 右上腹腹直肌切口, 单纯修补术组待病变部位探查完毕后, 将溃疡周围的食物及分泌物彻底清除, 继而以纱布压迫穿孔部位,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然后使用7号线全层缝合穿孔部位3~4针, 修补部位应用大网膜覆盖并固定, 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胃大部切除术组, 待病变局部探查清洗完毕后, 将病灶远端70%左右的组织予以切除, 视情况选用用Bill-RotⅠ或Bill-RotⅡ式胃肠吻合。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的胃肠减压、抗生素、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措施。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
疗效判定标准[3]: (1) 显效:患者胃肠功能正常, 营养吸收良好。 (2) 有效:患者无溃疡症状, 有腹部肿胀、倾倒综合征。 (3) 无效:术后患者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或复发, 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每组总人数×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内采用方差分析, 组间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单纯修补组手术时间 (39.6±10.1) 分钟, 住院天数 (7.6±1.8) 天, 胃大部切除术组手术时间 (91.3±7.3) 分钟, 住院天数 (12.4±1.6) 天,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纯修补组总有效率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 胃大部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6%, 总有效率79%,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 发病多与胃酸过多、胃黏膜受损、Hp感染有关, 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4]。穿孔发生后, 胃内容物从破口处流入腹腔, 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化脓性腹膜炎、肠梗阻等急腹症的表现, 早期诊断疾病对该病的治疗尤为重要[5]。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 突然出现上腹部的剧痛, 且迅速扩散至全腹;X线立位腹部平片发现隔下新月形透光区诊断即可确立。
临床上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措施多以手术为主, 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有根治性的疗效, 同时还可将溃疡病灶切除, 长期以来临床效果非常满意。但是伴随着病变部位的切除患者的胃容量也随之减少, 术后患者往往并发营养物质摄入受限, 术后发生贫血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极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之相比, 单纯修补对胃容量无明显影响, 手术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也较快, 且手术适应证较广泛[6]。近年来随着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单纯性修补术患者术后复发率已经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控制, 这使得临床有效率大大提高。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资料, 单纯修补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胃大部切除术组, 单纯修补组术后并发症仅5.3%, 同样优于胃大部切除术组的13.6%, 总有效率在单纯修补组高达91%, 以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单纯性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优于胃大部切除术,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振华, 崔广田.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29 (27) :44-46.
[2] 王志.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40例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4) :112-113.
[3] 傅海清.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 2013, 19 (7) :186-187.
[4] 姜学辉, 孔令海.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27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8) :56-57.
[5] 薛玉龙, 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7) :75-76.
单纯穿孔修补 第9篇
關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修补术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普外科的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由于该病变化快,病情危急,若不及时救治,会危急生命安全,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开腹手术修补术进行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腹腔镜进行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逐渐被临床重视。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90例,开腹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41~66岁,平均53.2岁;穿孔大小0.6~0.88cm,平均0.73cm。腹腔镜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40~67岁,平均53.6岁;穿孔大小0.51~0.89cm,平均0.72cm。两组在年龄、性别、穿孔大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①腹腔镜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脐缘处小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气腹(1.3~1.6kpa),置入10mm Trocar后置入30°腹腔镜探查,确定无损伤后,在腹腔镜的监视下分别于左、右锁骨中线脐水平线稍上方作为主操作孔,左置10mm Trocar、右置5mm Trocar。探查腹腔,吸引器吸尽渗出液,牵开肝脏,找到穿孔,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清除穿孔处纤维素包裹,显露穿孔部位,使用3-0可吸收线根据穿孔大小横行间断或“8”字全层缝合穿孔[2],然后用大网膜覆盖。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腹腔后,如渗出较多、感染严重,可在小网膜孔及盆腔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勿放置穿孔处,防止影响穿孔愈合,从右侧辅助孔引出并固定。②腹手术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开腹行直视传统单纯穿孔修补术。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和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均获得成功。开腹组发生并发症11例,术后有脐周不适感4例,考虑术后肠粘连,术后切口红肿或感染3例,膈下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术后切口红肿1例,膈下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开腹组手术时间69.66±12.58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1.76±18.35小时,术后疼痛22例,术后并发症11例,住院时间10.41±2.62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3.51±9.62分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41±5.12小时,术后疼痛2例,术后并发症3例,住院时间4.33±1.29天;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腹腔镜下溃疡穿孔修补术要求操作者要熟练腹腔镜下缝合、打结等基础操作,手术修补方法主要包括:①可吸收缝合线全层缝合穿孔,尽量采用单股合成可吸收线,因非吸收线作全层缝合易引起线性溃疡、疼痛或出血[3]。为方便打结多采用“8”字缝合法,并可用网膜覆盖穿孔部位。②生物胶等黏合剂封闭穿孔,基本与开腹手术一致。腹腔镜手术视野较广,变换镜头角可对全腹腔进行操作,充分吸引出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及形成的脓苔和纤维渗出物等,并对膈下、结肠旁沟、髂窝、盆腔、小肠间隙等液体易聚集部位进行冲洗,清除腹腔感染灶[4],减轻感染中毒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减少腹胀、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操作中腹腔镜属于微创,开腹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较大。在冲洗过程中,腹腔镜依靠吸引器拨打组织,而开腹则依靠手清洗,不但创伤大,且没有腹腔镜清洗的彻底。因对腹腔脏器刺激小,可降低术后腹腔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发生,肠功能恢复时间也较开腹手术明显缩短[5]。
综上所述,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健,孙涛,康培良,等.腹腔镜在胃穿孔诊治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2):952-953.
2 沈炎明,仇明,郑成竹.腹腔镜手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18(1):17-18.
3 李春来,杨卫军,等.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方法的选择[J].腹部外科,2008,21(2):104-105.
4 詹丽,徐小东,等.胃良性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后胃镜随访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4,9(2):69.
单纯穿孔修补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普外科胃十二指肠穿孔80例患者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4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患者年龄在24~60岁之间, 平均年龄是 (38.14±5.91) 岁。病程在6个月~12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10.46±2.75)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 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单纯穿孔修复术观察组采用单纯穿孔修复术。
患者在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后, 进腹腔后吸尽渗液、脓液, 探查溃疡穿孔部位, 采用间断缝合的方式, 在缝合以后用大网膜将缝合处覆盖。在手术后, 采取补液、抑酸、广谱抗菌药物、支持及胃肠减压等对症措施。
1.2.2 胃大部切除术
给予对照组患者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 并进行开腹探查, 掌握穿孔部位后, 便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与十二指肠残端吻合。在手术后, 也采取补液、抑酸、广谱抗菌药物等对症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总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穿孔复发率等方面, 做好详细的记录, 进行对比[2]。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穿孔复发率等比较
该组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率100.00%, 全部患者术后6个月行胃镜检查, 观察组治愈患者有37例, 治愈率为92.50%;对照组治愈患者有25例, 治愈率为62.50%。观察组发生术后碱性胃食管反流1例, 切口感染2例, 腹腔脓肿0例, 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发生术后碱性胃食管反流5例, 切口感染7例, 腹腔脓肿3例, 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为37.50%。术后随访12个月, 观察组溃疡复发有3例, 复发率为7.50%;对照组溃疡复发有12例, 复发率为30.00%。可见两组患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穿孔复发率之间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中非常严重的症状,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方式有多种, 通过以上单纯穿孔修补、胃部分切除术的研究。对照组中出现的不良症状比较严重, 如胃出血、碱性反流性胃炎等。由于患者胃部切除, 出现胃排空障碍的可能性比较高, 术中吻合口如果处理不妥当, 可能会出现梗阻现象。另外观察组采取单纯穿孔修补术, 可以将腹腔渗出液体清除彻底, 降低腹腔内感染率。手术切口较小, 对穿孔部位采取间断缝合, 缝合处张力较低, 复发率比较低。网膜将穿孔部位覆盖, 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通过研究表明,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 (58.82±12.84) h, 住院时间为 (8.72±3.93) d,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 (182.19±21.72) h, 住院时间为 (13.72±3.85) d,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胃十二指肠穿孔应用单纯修补术治疗,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祝江涛, 邹再军.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9 (1) :189-190.
单纯穿孔修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