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教学总结
电路理论教学总结(精选6篇)
电路理论教学总结 第1篇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电路概念、电路模型、电路的组成和作用。2.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
3.掌握应用电路定律和元件伏安特性分析简单的稳态直流电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路和电路模型
1.主要内容: 电路、电路模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集总参数电路、分布参数电路、实际电路、电原理图、电路模型、拓扑结构图、电路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路概念、电路模型、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主要内容:电流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和电压的参考极性、电功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流、时变电流、交流、电流参考方向、电压、电压的参考极性、电功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路中基本物理量的概念,掌握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极性的意义。第三节 基尔霍夫定律
1.主要内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支路、节点、回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路描述的基本属于,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电压定律。
第四节 电阻元件
1.主要内容:二端电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时不变电阻、线性时变电阻、非线性时不变电阻、非线性时变电阻、电阻器的电路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阻的分类、二端特性,掌握电阻器的电路模型。
第五节 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
1.主要内容: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实际电源的电路模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独立电压源、恒定电压源、时变电压源、交流电压源、独立电流源、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模型、电流源与电阻并联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独立电压源与独立电流源的特性。掌握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第六节 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
1.主要内容: KCL约束、KVL约束和VCR方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尔霍夫电流约束、基尔霍夫电压约速、电路方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两类约束和电路方程。
第七节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 1.主要内容: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压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支路电流方程、支路电压方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的应用。
第八节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
1.主要内容:电路对偶性概念、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拓扑对偶、元件对偶、对偶电路、分压公式、分流公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对偶的概念,掌握分压力公式与分流公式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2.安排试验课4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二章 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网孔法.节点法,以及电路的等效法等等.(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阻单口网络
1.主要内容:单口网络及其等效电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电阻的串、并联;独立电源的串、并联;含独立电源的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线性电阻的串并联、独立电源的串并联的效果,掌握有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第二节 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
1.主要内容: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时的分析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阻三角形联接等效变换为电阻星形联接的公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时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网孔分析法与回路分析法
1.主要内容:网孔分析法、回路分析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孔电流、网孔方程、网孔分析法计算步骤、回路分析法的要点与步骤。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网孔分析法与回路分析法的应用。第四节 结点分析法与割集分析法
1.主要内容:结点分析法、割集分析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结点电压、结点方程、结点分析法计算步骤、割集分析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结点分析法与割集分析法的应用。第五节 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 1.主要内容:受控源的概念、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受控源、含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受控源电路的网孔方程与结点方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受控源的概念;掌握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方法;掌握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2.安排实验学时4个。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三章 网络定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适用于有唯一解的任何线性电阻电路的叠加定理。
2.掌握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以及单口网络的等效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叠加定理
1.主要内容:叠加定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叠加性,叠加定理的基本内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叠加定理的应用。
第二节 戴维宁定理
1.主要内容: 戴维宁定理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戴维宁定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戴维宁定理的应用。第三节 诺顿定理与含源单口等效电路
1.主要内容:诺顿定理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含源线性电阻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诺顿定理,戴维宁-诺顿定理在电路调试中的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戴诺顿定理在的应用,掌握戴维宁-诺顿定理在电路调试中的应用。第四节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主要内容:用戴维宁等效电路求单口网络的最大输出功率。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戴维宁定理、最大输出功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戴维宁定理求单口网络的最大输出功率。第五节 替代定理
1.主要内容:替代定理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替代定理、独立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替代定理分析电路。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2.安排实验12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四章 多端元件和双口网络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理想变压器和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2.掌握双口网络参数计算。
3.掌握互易网络定理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变压器
1.主要内容:理想变压器及其基本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双口网络、理想变压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理想变压器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1.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及其电路模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差模输入、有限增益运放模型、理想运算放大器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第三节 含运放的电阻电路分析
1.主要内容:常用的含运算的电阻电路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压跟随器、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负阻变换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常用含运放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四节 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1.主要内容:不含独立源的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流控表达式、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压控表达式、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混合表达式、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传输表达式、参数矩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不含独立源的线性电阻双口网络的六种表达式。
第五节 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
1.主要内容:双口网络参数的计算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R,G,H,T四种矩阵的关系及计算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已知双口网络,求双口网络参数的方法;掌握已经知道双口网络的某一参数求其余参数的方法。第六节 互易双口和互易定理
1.主要内容:互易双口的概念与互易定理基本内容及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互易双口、互易定理、互易双口等效电路。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互易双口网络的特点;理解互易定理的基本内容;掌握互易双口网络等效电路的求法。第七节 含双口网络的电路分析
1.主要内容:双口网络接负载及接信号源时电路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双口网络接负载时的输入电阻;双口网络接信号源时的戴维宁等效电路。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双口网络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会求双口网络接负载时的输入电阻及接信号源时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五章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及串并联。
2.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非线性电阻元件
1.主要内容:非线性电阻元件的性质及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流控电阻、压控电阻、单向电阻、双向电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非线性电阻的性质及基本术语。
第二节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主要内容: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的VCR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及其图解法求VCR特性;非线性电阻的并联及其图解法求VCR特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非线性电阻串联及并联时的VCR特性曲线求法。
第三节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1.主要内容:基本的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含一个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含一个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小信号分析
1.主要内容:小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小信号电路模型,小信号电路分析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小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会求解简单的小信号电路模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六章 动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和电容、电感。2.了解动态电路方程及开关电路初始条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主要内容:基尔霍夫定律及电阻元件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拓扑约束、元件约束、基尔霍夫定律、线性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源和理想变压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集总参数电路模型中的两类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第二节 电容元件
1.主要内容:电容元件、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电容储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线性电容、非线性电容、时不变电容、时变电容、电容器的电路模型、电容元件的压电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容元件的分类,电容器的电路模型;理解电容元件中电压、电荷、电流、电荷之间关系。第三节 电感元件
1.主要内容: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电感储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感元件、线性电感、非线性电感、时变电感、非时变电感、电感器的电路模型、电感的电流电压关系、电感电流的记忆性、电感电流的连续性、电感的储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电感元件的的分类,电感元件的电路模型;理解电感元件中电压、电荷、电流、磁通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动态电路的电路方程
1.主要内容: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一阶电路、二阶电路、n阶电路、电路微分方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动态电路微分方程建立的方法。第五节 开关电路的初始条件
1.主要内容:开关电路的初始条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开关电路、初始条件、电感电流的连续性、电容电压的连续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开关电路初始条件的求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七章 一阶电路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三要素分析法。2.了解阶跃函数、阶跃响应和一阶正弦信号电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零输入响应
1.主要内容:RC电路零输入响应、RL电路零输入响应。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RC、RL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求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二节 零状态响应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RC电路零状态响应、RL电路零状态响应。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RC、RL电路零状态响应的求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三节 完全响应
1.主要内容:完全响应的求解与分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全响应、固有响应、强制响应、瞬态响应、稳态响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完全响应的分解;掌握完全响应的求解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 三要素法
1.主要内容:由直流电源激励的只含一个动态元件的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一般表达式;三要素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三要素;三要素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三要素法分析只含有一个动态元件的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一般表达式。
第五节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1.主要内容:阶跃函数的定义;动态电路的阶跃响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阶跃函数;阶跃响应;完全补偿;欠补偿;过补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阶跃函数;理解阶跃函数与开关电路的关系;掌握一阶电路阶跃函数响应的求法。
第六节 正弦信号激励的一阶电路
1.主要内容:正弦信号激励下的一阶电路的响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正弦激励下电路的瞬态响应、正弦稳态响应和全响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全响应求解方法;理解全响应信号的组成。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八章 二阶电路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二阶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主要内容:RLC串联电路的微分方程及其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过阻尼;临介阻尼;欠阻尼。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RLC串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求解方法;并能分析其结果。
第二节 直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响应
1.主要内容:直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响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求解;衰减系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RLC串联电路的直流激励响应的衰减系数与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的关系;掌握流激励下的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求解。第三节 RLC并联电路的响应
1.主要内容:RLC并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过阻尼;临介阻尼;欠阻尼。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RLC并联电路的直流激励响应的衰减系数与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的关系;掌握直流激励下的RLC并联电路的全响应求解。第四节 一般二阶电路分析
1.主要内容:一般二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一般二阶电路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求解一般二阶电路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九章 正弦稳态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正弦电路的相量形式。
2.掌握单、双口网络的相量模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正弦电压和电流
1.主要内容: 正弦电压和电流的描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振幅、频率、相位、超前、滞后、相量、有效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描述正弦电压和电流的相关术语的意义。
第二节 正弦稳态响应
1.主要内容: 一般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的求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正弦稳态响应、相量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相量法分析一般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的方法。
第三节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主要内容: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相量形式;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相量表达形式。
第四节 RLC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1.主要内容:二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电容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RLC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第五节 正弦稳态的相量分析
1.主要内容: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的主要步骤、阻抗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的主要步骤、阻抗串联、阻抗并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主要步骤;能够用相量分析法分析一般的阻抗串联和并联电路。
第六节 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主要内容:支路分析、网孔分析、结点分析、叠加定理和戴维宁-诺顿定理在正弦稳态分析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支路分析、结点分析、网孔分析、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结点方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应用相量分析法及基本电路定律分析电路。
第七节 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
1.主要内容:阻抗和导纳;阻抗和导纳的等效变换;含源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电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效阻抗、等效导纳、等效电路、等效变换。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含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及诺顿等效电路。
第八节 双口网络的相量模型
1.主要内容:不含独立源的双口网络的六种参数和互易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Z参数、Y参数、H参数、H’参数、T参数、T’参数、相量模型的等效电路。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双口网络的六种参数矩阵的求法。掌握互易双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电路。第九节 正弦稳态响应的叠加
1.主要内容:利用叠加定理分析多正弦激励电路。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正弦稳态响应;叠加定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叠加定理计算几种不同频率的正弦激励的非正弦稳态响应。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2.安排实验学时4个。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十章 正弦稳态的功率 三相电路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和复功率。2.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和三相电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1.主要内容:瞬时功率及平均功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功率因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等概念。
第二节 复功率
1.主要内容:复功率的概念及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复功率、复功率守恒、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复功率的定义,掌握复功率守恒定理。
第三节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主要内容: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共轭匹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第四节平均功率的叠加 1.主要内容:平均功率叠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均功率叠加的基本理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平均功率叠加理论的应用。第五节 三相电路
1.主要内容:三相电源及三相电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联结方式、对称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瞬时表达、相量表达。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概念;理解不同联结方式下三相电路中的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掌握三相负载吸收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求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再作巩固。第十一章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和RC电路的频率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函数
1.主要内容:网络函数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方法、网络函数与正弦波、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络函数、转移函数、驱动点阻抗、驱动点导纳、转移函数、转移阻抗、转移导纳、转移电压比、转移电流比、网络函数的计算,网络函数与正弦波、王咯函数的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网络函数相关概念。掌握网络函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第二节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1.主要内容:常用RC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波特图。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RC一阶低通、一阶高通、二阶低通、二阶高通滤波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第三节 谐振电路
1.主要内容:RLC串联谐振、RLC并联谐振电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谐振条件、电流谐振、电压谐振。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谐振电路的基本条件和谐振电路中的基本现象。
第四节 谐振电路的频率和特性
1.主要内容: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带通虑波、通频带宽度、品质因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选频电路的基本属性,理解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对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至少布置一道作业题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组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性与师生互动性。对于要
电路理论教学总结 第2篇
1、要想高效修理好手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准确地找到故障的原因以及发生故障的位置。
但要去发现故障,一般情况下用手工的方法是检测不出来的,而必须借助专门的检修工具才能进行,不要随便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判断故障原因。在初步判断手机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故障后,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范围后,而不要盲目地乱拆乱卸,否则原本没有故障的位置因拆卸不当或者不小心而被损坏了。
2、为了避免在维修手机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手机元器件的现象,维修人员应该在修理手机之前,认真对手机电路板中的每一个芯片以及元器件的性能进行了解,另外还必须清楚手机电路印制板中的各个芯片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电路分析,仔细的检查,正确的判断,快而准的操作,避免误判,造成人为的故障,经济的损失。
3、由于手机传输的是一些微弱信号,而我们用户或者操作工具身上附带的静电足以可以烧毁一些元器件,为了减少这方面的损失,我们在维修手机时,必须在防静电的工作台上进行,另外还要保证测试仪表、维修人员以及工作台之间的电屏蔽做到良好接地。
4、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的机型,不同的款式,它的版本号不同,因此在修理一些需要更换元器件的手机时,一定要使用合格的正常的同版本的芯片、元器件,避免更换不同版本的芯片。
5、手机中的元器件通常只能承受很微弱的信号电流,这就注定了这些元器件生命很脆弱,即使人体身上的静电都有可能击穿手机芯片。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维修人员在工作时,应先触摸地线放掉身上的累积电荷后再去接触设备,若长时间工作时最好带上放电手环;另外还要在工作台上铺上导电电阻在数千欧/平方厘米的导电橡胶板,同时要保证铺设的导电橡胶板有可靠的地线。
6、手机中的许多故障可能都是由元器件损坏引起的,一旦检测到手机中存在坏的元器件时,大家都需要进行重新更换元器件,但考虑到手机的元器件中传输的是弱信号,而不同型号的元器件对弱信号的反应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大家最好使用与原手机型号相同的元器件,以便保证手机的通信效果不会因重新更换元器件而有所下降。
7、在手机内部的印制电路板上,由于都镶嵌着不同生产厂商和不同型号的集成芯片,另外印制电路板上还有一些新型的元器件,所有这些芯片和元气件上都是传输一些弱电流信号,因此不要在强磁场高电压下进行维修操作,以免遭大电流冲击,损坏这些元器件。
电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第3篇
1 电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电路理论课在整个电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是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是电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入门专业基础课, 如何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启发好学生学好这门课, 运用好教学方法和手段, 去探索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新模式,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的进行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2 电路理论课一贯是以理论性强, 抽象, 对于刚接触电路课程的学生电路中所讲的定理, 定律电路模型不易掌握和理解, 所以,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这就需要对本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3 它是学习和掌握电类各专业知识的基础, 它所描述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普遍使用在电子学科各专业领域。可以说, 绝大多数相关的电子工程课程都是以这门课为基础的, 很多重大发明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在这门课中所描述的。
1.4 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是目前新时代培养新人才的新目标。在确保验证性实验质量的同时, 增加提高型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 、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比例。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 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自主立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该课程理论严密, 逻辑性强, 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念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 任一实际电路或系统均被抽象成理想化的电路模型。所阐述的电路理论都是建立在电路模型的基础上, 选用的例题与习题也很少涉及实际问题。这就使学生感到难以将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同时也不清楚电路理论所学的各部分内容在后继专业课中的应用。因此尽管教师反复强调《电路基础》课的重要性而学生却难以领会, 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为改变这一状况, 要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各种工程实际中或生活用电方面的电路问题, 穿插到各章相应的内容中去讲解, 使学生了解到电路理论并不抽象, 而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着的, 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2.2 在讲授新知识时, 同时向学生介绍将在哪些后续专业课程中被应用, 说明各门课程相互间的联系, 使学生明确电路理论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 对能否学好专业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戴维南定理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学生对其等效电路的等效对象不好理解, 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在等效变换中应用最多的是戴维南定理, 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确定是应用其定理的基础, 一般教材运用端口开路电源, 端口短路电流, 端口等效电阻的方法求解, 在实训中直接用实验测量法, 即直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所求支路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而后得到戴维南等效电路,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戴维南定理更加直接, 简便, 快捷。与后续课电子技术课放大等效电路中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3 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1 电路实验课是电路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电路课作为电气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以往传统实验体系, 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无疑是最基本的、必要的。
3.2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注意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从而加强学生对实际电路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研究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型设计性、系统性、综合性实验。在基本实验完成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设计电路实验项目。
3.3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科学实验和独立实验工作能力。利用开放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启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动手实验的一种新手段, 是目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新方法。是目前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使学生能更早的深入现代的科技社会, 更多的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
4 结论
传统的电路实验都是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完成的,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以及接线方法都写得很详细、具体, 教师在实验课前的讲解, 使得实验操作性增强。因此, 学生几乎是被教师和指导书“扶”着完成实验的,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实验教学改革应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对传统的实验指导书进行改革, 把重点放在综合性和自行设计实验上;逐步减少对理论的验证,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仅作启发式、提示性的解答, 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实验兴趣用以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从而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 激发创作激情。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分析和论述了电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利用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路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可萍, 王炜, 孙红.实验室科学, 2006, 5.
[2]杨建宁.电子技术课程CAI的开发和应用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路理论教学总结 第4篇
【关键词】电路基础 教育心理学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4-01
一、引言
电路基础是电类、信息类和计算机类大一新生必修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并且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电路基础课程在所有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本人从参与电路基础教学的经验再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探讨电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1.根据高等教育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师的,而是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大一的新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主要源自高中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西南林业大学作为二本学校,招生分数处于二本分数线下端,学生的知识经验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高中物理、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不足;学习方法上有所欠缺等。但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制定的教学计划,教授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学手段均应有所改变。
2.电路基础作为一门工程性较强的课程,应注意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操作性的结合。
电路基础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同步情况,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问题还有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验的问题。
3.认知—结构理论,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完全按照课本章节来讲课,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传统的电路基础讲课过程是这样的:
这种教学过程,容易使得学生无法从全局的眼光来学习课程,也就是说无法将具体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科结构。应该联系学生的理论储备(电磁方面的基础),然后从整个专业课的结构来设置课程内容。
4.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会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现在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积极性的问题,课堂教学结束后,往往对学生的关注也不多,此外现在网络普及程度高,课后试题均能找到答案。作业抄袭情况严重,而这一情况往往给教师错误的认识,以为学生都比较好的掌握了学习内容,导致错误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提出的改革
目前,很多关于电路基础的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二是通过比较分析,从几大名校的电路基础安排来指出自身的改革方向;三是针对电路基础的实验教学来改革。任何课程都是针对学生的,且由教师来主导的,所有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要充分地分析教师和学生以及知识掌握的特点,因此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理论教学改革。
(1)从学习动机激发出发,合理设置作业的难度,建立一个能够反映电路基础重难点的试题库,此试题库为教师自出,以便防止抄袭答案的现象。
(2)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顺序,增加电路基础所需要的物理知识章节。
(3)理论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中的电路实例,向学生展示电路的作用及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最简单的手电筒,电磁式万用表,电容开关等。
2.实践教学改革。
(1)对于电路基础这门课程,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中提供了实物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路的理论问题,并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和了解。电路基础的以往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但是对于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不大。
(2)电路仿真与实际实验相结合,教师教授学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际实验前,先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及参数的调节,通过增加这一环节,加强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四、结语
课程的改革并不是凭空的理论,而应该是联系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联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课程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与及为后续的电路课程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松林.《电路基础(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数字电路理论上机教案 第5篇
学习掌握软件QuartusII的使用方法,以及熟练应用VHDL语言编程。学习步骤:
1.软件介绍
1.1 安装破解
首先安装Quartus II 9.0(32-Bit):
找到安装文件内的Crack_QII90文件夹下的Quartus_II_9.0破解器.exe 把破解器复制到C:altera90quartusbin路径下,运行。
生成license.dat文件,把文件保存在C:altera90quartusbin路径下。启动在Quartus II 9.0的Tools菜单下选择License Setup,复制下NIC ID 用记事本打开刚才生成的license.dat文件,把文件里的2处XXXXXXXXXXXX用NIC ID替换。
然后在Quartus II 9.0的Tools菜单下选择License Setup,然后选择License file,最后点击OK。
破解成功后,在启动画面中可以看见“Altera中国区代理――骏龙科技有限公司”的防伪字样。
1.2 软件界面
1.3 开发步骤
2.VHDL编程
以三与门为例,介绍VHDL编程步骤。
① 建立工程文件夹 D:学号。注意:工程文件不能放在根目录下,必须建立文件夹。② 建立工程yumen3.qdf。注意:三名一致。
启动软件:桌面快捷方式,或 开始-》程序-》Alteral-》QuartusII打开。打开工程向导:点击菜单栏File->New Project Wizard„,弹出新建工程引导窗口。
第一页:Introduction直接next。
第二页:三个空白,第一段:选择路径,放在你自己的工程文件夹下。
第二段:工程名,注意命名规则。和三名一致。
第三段:顶层模块名称,忽略。直接next。第三页:add file添加文件,直接next。
第四页:选择硬件,Family & Device settings。Family:CycloneII Availabel Device:EP2C35F672C6 第五页:EDA Tools Settings,EDA工具配置,直接忽略next。第六页:Summary概况。finish ③ VHDL程序文本输入:
选择输入方式:菜单File->New弹出对话框,选择VHDL File,出现编程界面。
保存VHDL文件。File->Save As 文件名为yumen3.vhd注意命名规则。和三名一致。编写三与门程序: 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yumen3 is port(a,b,c:in std_logic;y:out std_logic);end yumen3;architecture nand3 of yumen3 is begin y<=a and b and c;end nand3;④ 编译工程 菜单栏Processing->Compiler Tool->Start;或者工具栏紫色三角符号。
⑤ 本部分注意事项:文本拼写错误,标点符号缺漏错误,文件路径,三名(工程名,文件名,实体名)不一致。
3.电路图绘制
1.1 新建原理图文件File->New 在新建对话框中选Block Diagram/Schematic File 点击ok 1.2 出现画图窗口后,在带点的空白处双击鼠标,出现symbol窗口。左边树状分支有三种选择:megafunctions, others, primitives。1.3 真实逻辑芯片选择others->maxplus2,08,32,86,112等等 1.4 逻辑门选择primitives->logic,and3,nor2 1.5 输入输出primitives->pin->input/output 1.6 窗口中右键单击下拉菜单选择Insert->symbol
4.仿真
4.1 仿真设置:
菜单栏Assignment->settings„弹出设置窗口。
左侧文件树中选择Simulator Settings,在右侧Simulator mode中可以选择:功能仿真Functional;时序仿真Timing,和快速时序仿真。
在Simulator input中输入:yumen3.swf 4.2 新建一个波形文件:
点击New->出现新建对话框中选择Verification/Debugging Files中的
Vector Waveform File点击ok,出现波形编辑界面。
波形编辑界面分为两个窗口,有name的信号窗口和波形窗口。
4.3 输入信号节点 在有name的信号窗口双击鼠标左键,出现插入指针对话框insert node or bus。在对话框上点击右边第三个Node finder按钮,弹出Node finder对话框。点击右上角list->点击双大于号》》点ok 另一个对话框也点ok 4.4 设置仿真时间和网格间距并赋值
菜单Edit->End Time 弹出Time窗口输入10 菜单Edit->Grid Size 弹出窗口输入10ns 鼠标点击手动赋值。
4.5 保存仿真
保存仿真文件为yumen3.vwf在yumen3文件夹中。
4.6 仿真
功能仿真 菜单Processing->Generate Functional Simulation Netlist成功后
菜单Processing->Simulator Tool选择Functional选中Overwrite simulation input file with simulation result->Start 时序仿真 同上,只是在Processing->Simulator Tool选择Timing
5.分配管脚
1.选择硬件:点击菜单Assignments->Device出现Settings对话框。选择CycloneII, EP2C35F672C6,点击ok。2.手动锁定:SW0-N25 LEDG0-AE22 SW1-N26 SW2-P25 点击Assignments->Pins打开引脚锁定编辑器Pin Planer双击信号的location栏进行选择。
3.重新编译:Processing->Compilation Tool->start。
6.下载
1.下载配置:点击Tools->programmer打开下载界面,软件自动产生chain1.cdf保存chain1.cdf可以多次下载。2.点击hardware setup选择使用下载电缆类型。3.正确连接DE2开发板,打开开发板电源开关。
【电路理论电子教案】网络函数 第6篇
本章主要介绍网络函数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的概念,另外介绍跃变的概念,卷积的应用。
§14-1网络函数的定义、极点和零点
教学目的:网络函数的定义及类型,极点和零点的概念。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网络函数的几种类型,零极点图的绘制。教学难点:驱动点函数,转移函数,零极点图的绘制。教学方法:多媒体,板书。教学内容:
一、网络函数的定义及类型
1.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且电路的输入激励是单一的独立电压源或电流源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r(t)的象函数R(s)与输入激励e(t)的象函数E(s)之比。网络函数用H(s)表示,即
H(S)R(s)E(S)2.按激励与响应的类型,网络函数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
(1)如果响应与激励属于同一对端子,则网络函数称为策动点函数。具体地说,电压响应的象函数与电流激励象函数之比称为策动点阻抗函数;电流响应的象函数与电压激励的象函数之比称为策动点导纳函数。所以,有两种策动点函数。
(2)如果响应与激励不属于同一对端子,则网络函数称为转移函数。具体地说,如果激励为电压源,则当响应为电压时,其网络函数称为电压转移函数;当响应为电流时,其网络函数称为转移导纳函数。如果激励为电流源,则当响应为电压时,其网络函数称为转移阻抗函数;当响应为电流时,其网络函数称为电流转移函数。所以,共有四种转移函数。
二、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由式是关于的多项式,故可展开为部分分式的形式。
可知,网络函数的分子、分母都
式中:为常数。因为,所以称为共轭复数,且[例]:,所以称
为网络函数的极点。
为网络函数的零点。而的零点和极点或为实数或的极点就是对应电路变量的固有频率。
试求: 题图所示电路中,已知:(1)网络函数(2)作出
; 的零、极点分布图。
图14-1 例题
[解]:
其它略。
网络函数一个重要性质是:当激励为单位冲激信号δ(t)时,则因为E(s)=L[δ(t)]=1,所以R(s)=H(s)有
-1-1h(t)=L[H(s)]= L[R(s)]=r(t)说明网络函数的原函数就是电路的激励响应。
§14-2卷积
教学目的:卷积积分的推导和应用问题。教学重点:卷积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卷积定理求电路响应。教学方法:课堂教授。教学内容:
一、卷积的定义
设有两个定义在区间的时间函数
和,则下列积分式
称为和的卷积,即 的卷积积分,简称卷积。通称用符号
表示函数
和
如果令则,于是有
所以:
二、卷积定理
设即:,则卷积的拉氏变换为,可利用卷积定理来分析电路响应,设响应对为
为外加激励的象函数,为网络函数,则网络
求反变换即得到时域响应
根据式
可以写为
式中: 为外加激励函数的时域形式;
电路理论教学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