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质地段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地质地段范文(精选4篇)

地质地段 第1篇

关键词:不良地质地段隧道,隧道施工方法

1 不良地质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1 黄土隧道施工方法

1.1.1 黄土地层隧道施工, 应做好黄土中构造节理的产状与分布状况的调查。

对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定部位, 在施工时应加强支护措施, 防止坍塌, 保证安全施工。

1.1.2 黄土围岩开挖后不能暴露时间过长, 否则围岩周壁风化至内部, 围岩体松弛会加快, 进而造成坍塌。

因此, 宜采用复合式衬砌, 在开挖时应少扰动, 开挖坑道后及时喷射混凝土, 并以锚杆、钢筋网和支撑作初期支护, 以快速形成严密的支护体系。必要时可采用超前锚杆、管棚预支护加固围岩。并应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固后, 进行永久支护衬砌的施工。衬砌背后尤其是拱顶回填要密实。

1.1.3 在有含水的黄土地层中施工时, 洞内应做良好的排水设施。

当地下水量较大时, 应在洞内采用井点降水法, 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衬砌底部以下, 以改善施工条件, 加快施工速度;在干燥无水的黄土层中施工, 应管理好施工用水, 不使废水漫流。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工程, 并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 以免地面积水浸蚀洞体周围, 造成土体坍塌。

1.2 黄土围岩隧道施工原则及注意事项

1.2.1 施工中应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及时密贴、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施工原则, 紧凑施工工序, 精心组织施工。

开挖方法宜采用短台阶开挖方法或分部开挖法 (留核心法) 。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施作。

1.2.2 施工注意事项。

要做好洞口、洞门及洞顶的排水系统, 并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 以免地面积水浸蚀洞体周围, 造成土体坍塌;施工中如发现坑道有失稳现象, 应及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设锚杆、架立钢支撑等加强支护;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拱脚与墙脚处断面, 如超挖过大, 应用浆砌片石回填。如发现该处土体承载力不够, 应立即加设锚杆或采取其它措施进行加固。

2.1 探明断层地带情况

施工前, 切实掌握所遇断层带的所有情况。当断层破碎带的宽度较大, 破坏程度严重。破碎带的充填物情况复杂, 且有较多地下水时, 应在隧道一侧或两侧开挖调查导坑。利用调查导坑详细测绘地质状况后, 应及时做好封闭衬砌;调查导坑穿过断层后, 宜在较好的岩层中掘进一段距离再转入正洞, 开辟新的工作面, 以加快施工进度。如设有平行导坑时, 可超前于正洞, 预先了解正洞断层的实际地质情况, 并有利于排水。

2.2 选择合理施工方法

在断层带施工, 应根据有关施工技术与机具设备条件, 进度要求, 材料供给等, 慎重选择通过断层地段的施工方法。当断层带内充填软塑状的断层泥或特别松散的颗粒时, 比照松散地层中的超前支护, 采用先拱后墙法。墙部的首轮马口, 用挖井法施工, 如断层带特别破碎, 则二、三轮马口应以扩井法施工, 最后挖去核心, 随即施作抑拱。如断层地段出现大量涌水, 则宜采取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

2.3 施工注意事项

2.3.1 防排水作业。

如断层带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补给时, 应在地表设置截排系统引排。对断层承压水, 应在每个掘进循环中, 向巷道前进方向钻凿不小于2个超前钻孔, 其深度宜在4m以上, 以探明地下水的情况。随工作面的向前推进挖好排水沟, 并根据岩质情况, 必要时加以铺砌。如为反坡掘进则除应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外, 并应安排适当的集水坑。坑壁或坑顶有水流出时, 应凿眼安置套管集中引排, 使其不漫流。

2.3.2 施工工序。

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宜尽量缩短, 并尽快地使全断面衬砌封闭, 以减少岩层的暴露, 松动和地压增大。当采用上下导坑, 先拱后墙法施工时, 其下导坑不宜超前过多, 并改用单车道断面, 掘进后随即将下导坑予以临时衬砌。上下导坑间的漏斗间距宜加大, 并全部以框架框紧。

2.3.3 开挖作业。

采用爆破法掘进时, 应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原则上应尽量减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采用分部开挖法时, 其下部开挖宜左右两侧交替作业。如遇两侧软硬不同时, 应用偏槽法开挖, 按先软后硬顺序交错进行。

2.3.4 支护作业。

断层地带的支护应宁强勿弱, 并应经常检查加固;在断层地带中, 开挖面要立即喷射一层混凝土, 并架设有足够强度的钢架支撑;当采用分部开挖, 使用以往木支撑时, 要注意上导坑和扩大两工序间的支撑倒换工作, 并需预留足够的支撑沉落量, 防止因倒拆横、纵梁及反挑顶而引起坍方。这种坍方往往处理费事, 且对安全威胁很大。此外, 当拱圈封顶后应立即设置拱脚卡口梁, 并应以木楔切实塞紧。

2.3.5 衬砌作业。衬砌应紧跟开挖面;衬砌断面应尽早封闭。

3 不良地质溶洞

溶洞是以岩溶水的溶蚀作用为主, 间有潜蚀和机械塌陷作用而造成的基本水平方向延伸的通道。当遂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 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 充填物松软且深, 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的溶洞岩质破碎, 容易发生坍塌;有时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 岩溶水或泥砂夹水大量涌入隧道;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分的充填物溶槽, 当坑道掘进至其边缘时, 含水充填物不断涌人坑道, 难以遏止, 甚至地表开裂下沉, 山体压力剧增;有时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 处理十分困难。我国石灰岩分布极广, 常会遇到溶洞。因此, 在这些地区修建隧道, 必须予以注意。所以, 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 应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 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 (大小、有无水, 溶洞是否在发育中, 以及其充填物) 、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况; (有元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 等, 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3.1 引排水

3.1.1 当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时, 宜排不宜堵。

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 渲泄水流, 或开凿泄水洞, 将水排出洞外。

3.1.2 当水流的位置在隧道上部或高于隧道时, 应在适当距离外, 开凿引水斜洞 (或引水槽) , 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 再行引排。

3.2 堵填

3.2.1 对已停止发育、径跨较小、无水的溶洞, 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

的位置及其充填}青况, 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 根据地质隋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边墙基础。

3.2.2 拱以上空溶洞, 可视溶洞的岩石破碎程度采用喷锚支护加固, 或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办法处理。

3.3 跨越

3.3.1 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 可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

3.3.2 当隧道底部遇有较大溶洞并有流水时, 可在隧道底以下砌筑浆砌片石支墙, 支承隧道结构, 并在支墙内套设涵管引排溶洞水。

3.3.3 当隧道边墙部分遇到较大、较深的溶洞, 不宜加深边墙基础时, 可在边墙部位或隧道底以下筑拱跨过。

3.3.4 当隧道中部及底部遇有深狭的溶洞时, 可加强两边墙基础, 并根据情况设置桥台架梁通过。

3.3.5 溶洞上大下小, 且有部分充填物时, 可将隧道顶部的充填物

清除, 然后在隧道底部标高以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横梁及纵梁, 横梁两端嵌入岩层。

3.3.6 隧道穿过大溶洞, 情况较为复杂时, 可根据情况, 以边墙梁及行车梁通过。

参考文献

[1]肖清华, 张继舂, 夏真荣, 等.隧道掘进爆破设计数据库的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 2O06, (10) .[1]肖清华, 张继舂, 夏真荣, 等.隧道掘进爆破设计数据库的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 2O06, (10) .

[2]万姜林, 唐果良.复杂周边环境下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 2004, (2) .[2]万姜林, 唐果良.复杂周边环境下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 2004, (2) .

地质地段 第2篇

广西锰矿致矿地质异常分析及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广西锰矿床受地层层位、沉积-构造环境、表生成矿作用等因素控制,利用GIS技术对不同尺度致矿地质异常信息进行组合、层层叠加和筛选,圈定10处找矿有利地段、30多处潜在资源地段,实现了对潜在锰矿资源地段的逐步接近.

作 者:雷英凭 何海洲 LEI Ying-ping HE Hai-zhou  作者单位:雷英凭,LEI Ying-ping(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广西第四地质队,南宁,530031)

何海洲,HE Hai-zhou(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南宁,530023)

刊 名:矿产与地质  ISTIC英文刊名: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年,卷(期):2008 22(5) 分类号:P618.32 关键词:锰矿床   地质异常   控矿因素   找矿有利地段   广西  

地质地段 第3篇

1.1 工程简介

DK267+777.5陈家坡隧道位于璧山县青杠镇三星村境内, 隧道起止里程为DK267+460~DK268+095, 全长为635 m。隧道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 km/h, 双线隧道设计, 隧道纵坡为-25‰。进口斜切段15 m, 斜切延伸段10 m, 出口斜切段15 m, 斜切延伸段25 m, 暗挖段570 m, 围岩均为V级围岩。斜切及斜切延伸段采用明挖法施工, 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 光面爆破法开挖。全隧仰拱超前拱墙施作, 拱墙一次衬砌;洞身V级围岩地段设全环I20b工字钢钢架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 进出口段设Φ108大管棚支护。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隧址区位于四川盆地内。地貌类型为丘陵, 地处川东褶皱带, 隧道洞身所处沙溪庙组 (J2s) , 主要为砂泥岩互层, 属于弱风化带。地层泥岩中裂隙水含量甚微, 砂岩中相对较大, 全隧道穿越地层围岩等级均为V级。隧道主要不良地质为泥岩风化剥落、进出口仰坡顺层以及瓦斯;特殊岩土为松软土、泥岩的膨胀性。

2 工程特点

(1) 进出口边仰坡顺层, 易产生边仰坡滑塌, 危岩落石。

(2) 有瓦斯等有害气体存在, 施工过程存在瓦斯灾害等安全隐患, 安全风险大。

(3) 全隧埋深浅, 最大埋深30 m, 基岩为泥岩夹砂岩, 节理发育, 易产生塌方。

(4) 施工选择进口施工, 隧道纵坡为-25‰, 排水不便。

3 施工技术

3.1 洞门边仰坡施工

根据设计洞门的里程和标高刷好洞门仰坡, 进口边坡仰坡顺层, 属于泥岩夹页岩的不良地质土石, 洞门口边坡采用锚杆挂网喷浆进行加固, 参数:Φ22砂浆锚杆11 (m) 梅花形布置、Φ6@200 mm钢筋网片、C25喷射混凝土10 cm。

3.2 大管棚施工

3.2.1 技术参数

管棚采用Φ108 mm壁厚6 mm热轧无缝钢花管, 环向间距40 cm, 外插角1°~3°。管棚设置于衬砌拱部140°范围内, 导管上设注浆孔, 按15 cm间距梅花形交错设置, 孔径10~16 mm, 管尾段留2.0 m不钻孔的止浆段。

3.2.2 长管棚施工

(1) 洞口段设置11 (m) 的C20混凝土导向墙, 导向墙内预埋壁厚5 mm直径146 mm的孔口管, 并在每侧导向墙底设置4根Φ42锁脚锚管, 每根长4m, 焊于两榀钢拱架上。

(2) 按设计设置两榀Ⅰ20工字梁临时钢支撑拱架, 在两榀钢拱架上, 按管棚设计位置 (间距和水平标高、仰角) , 准确的焊上导向管, 导管为Ф1465 mm无缝钢管, 外端焊一个法兰盘。

(3) 安装钻孔机接通水管即可开钻, 随着钻孔进尺应随时检查孔眼的方向与仰角, 以免超过误差限度。

(4) 压浆液。隧道采用单液注浆, 灌注浆液为纯水泥浆液, 注浆参数:水泥浆水灰比1∶1;浆压力:0.6~1.0 MPa。压水泥浆可用浆筒随加随压直到注满为止, 最后堵口。压浆时应注意将压浆管伸入孔底, 保证压浆饱满。待水泥浆达到70%设计强度即可进行洞身拱部开挖。

3.3 暗洞开挖方法

进洞口采用三台阶带临时仰拱的台阶法施工, 三台阶法上部开挖断面高度定为4 m, 中部开挖定为4 m, 下部开挖断面高度约为3 m。施工工序如下:

第一步:①利用上一循环架里的钢拱架施作隧道拱部超前支护;②开挖①部;③施作①部初期支护, 既初喷4 cm混凝土, 铺设钢筋网, 架立钢架, 设置I18临时钢架, 喷临时仰拱。

第二步:①滞后①部一段距离后, 开挖②部;②台阶周边部分初喷4 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③接钢拱架;④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三步:①滞后②部一段距离后, 弱爆破开挖③步;②施作③步初期支护, 既初喷4 cm厚混凝土, 铺设钢筋网, 架立钢架, 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③施作隧底喷混凝土。

第四步:浇筑仰拱, 待初期支护收敛后, 拆除I18临时仰拱钢架, 浇筑拱墙混凝土。

施工图见图1。

4 监控量测

4.1 监控量测的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本隧按新奥法设计施工, 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岩的安全状态、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工时机非常重要。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分析, 可验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及施工方法、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支护参数, 修正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 确保施工安全。

4.2 量测方法及频率

隧道必测项目分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和地表沉降。洞内外观察主要采用肉眼和相机配合进行观察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隧道中线上, 与洞内沉降观测标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主要用钢尺和高精度水准仪进行, 测点布置5 m一个断面;净空变化主要用收敛仪进行, 测点布置和拱顶沉降测点为同一断面, 在拱腰和边墙处布设两条测线;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隧道中线上, 与洞内沉降观测标在同一断面上。观测频率根据变形速率和量测断面距开挖断面的距离确定, 支护完毕后一天测一次, 当变形速率<0.2 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断面距离>5B (B为隧道宽度) 时, 观测频率一周一次, 直至观测至围岩稳定;观测数据及时处理后, 选择好管理等级标准和允许变位值后, 可根据监控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4.3 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反馈

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量测数据与时间关系曲线和空间关系曲线, 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当位移急骤增加, 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0 mm时, 应重点加强观测, 并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 同时出现支护开裂或掉块, 尽快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坍方。浅埋隧道应及早施工二次衬砌:深埋隧道的变形基本稳定判断条件如下: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趋于减缓, 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 mm/d, 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 mm/d时, 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

5 结束语

本隧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 结合设计图纸和现场地质勘查情况, 采用多种加强支护工艺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 同时遵循“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勤测量”的施工原则, 不但保证了施工安全, 也使隧道结构物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安全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施作提供良好的数据指导, 从而保证了隧道顺利穿越复杂不良地质地段。通过对此隧道的施工工艺总结, 对其他浅埋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地段有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关宝树.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2]陈秋南.隧道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范智杰.隧道施工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4]杨新安.铁路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 2011.

[5]沈中其.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0.

[6]崔玖江.隧道与地下工程注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地质地段 第4篇

1 采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

西二区18-2层三分段底板层综放面, 煤层呈单斜构造, 走向N40°W, 倾向NE30°, 倾角15°, 平均煤厚8米, 属于厚煤层。顶板为灰白细砂岩, 底板为灰色细砂岩, 煤层层理、节理发育。该区一分层采完, 现底板层选择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 工作面走向长405米, 倾斜长128米, 采放高度8米, 可采储量40512881.40.92=53.4万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 有四条正断层将对底板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产生影响。

1.2 遇断层情况

当综采一队工作面采过一期工程进入二期工程位置时, 综掘一区二队掘送的回风道遇断层, 碰到全岩, 退回17米进行挑顶改造成功。经地测科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在现场分析确定, 这是一条切断工作面走向与工作面斜交的正断层, 落差4~4.5米, 倾角50°, 详见断层产状要素表。

2 工作面过断层技术

一般而言,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当掘送溜子道或回风道遇见落差比较小的断层, 暴露出的岩石高度不超溜子道 (或回风道) 高度的1/3, 那么只要对暴露岩石的巷道进行一次性挑顶从新改造, 将暴露岩石处于新改造的巷道底部, 那么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过石包就有了可靠的依据, 只要前部溜子头尾分别沿改造溜子道 (或回风道) 底板推进, 工作面中部高于上下两头0.5米 (俗称工作面中部鼓肚或不出现洼兜) , 当工作面推到断层位置时, 就不会破岩石。但是在特殊情况下, 当掘送溜子道或回风道遇见落差大的断层, 暴露出的岩石高度远远超溜子道 (或回风道) 高度, 由其是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生产和溜子道或回风道的挑顶改造工程同时进行的情况下, 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造成工作面停产。因此已经不可能对暴露岩石的巷道进行一次性挑顶重新改造,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和有针对性的多次反复进行挑顶的措施, 改造暴露岩石溜子道 (或回风道) , 将暴露岩石处于新改造的巷道底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综放工作面过断层就成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西二区18-2层三分段底板层综放面过断层具体措施如下:

2.1 根据溜子道爬坡情况, 工作面按 +13°坡度仰角采煤, 即每 前进一刀 0.6 米, 工作面起漂 0.1m。机尾沿倾斜向下顺, 机头沿倾斜 向上顺, 保证工作面中部高于上下机头和机尾两头 0.5 米 (俗称工作 面中部鼓肚或不出现洼兜) , 即可保证当工作面推到断层位置时不破 底板岩石。

2.2 工作面前部机尾和第84架, 沿回风道底板推进即可顺利通过石包。

2.3 采煤机割煤后, 立即提前伸出支架前伸缩梁, 控制新暴露的顶板, 防止硬帮发生冒顶现象。

3 效果检验

由于我们在综放面过断层石包时, 技术合理有针对性, 管理组织方法科学, 因此工作面下头采到断层位置, 机头1架-3架 (倾斜长4.5米) 的范围内, 最高点破石包厚度0.8m。工作面上头采到断层位置时, 机尾91架-100架 (倾斜长46.5米) 的范围内, 最高点仅破石包厚度0.2m。既没有只为了躲石包而盲目地漂起工作面, 造成不必要的底煤丢失, 又没有大面积回采底板石包而造成停产状态。

4 推广应用

综采一队在回采西二区18-2层四分段里块综放面地质构造复杂地段时, 该块段走向260米内有14条断层, 断层最大落差8m, 推广应用按此方法进行回采, 同样顺利采出煤炭35万吨。

摘要:工作面采到断层位置时, 既没有只为了躲石包而盲目地漂起工作面, 造成不必要的底煤丢失, 又没有大面积回采底板石包而造成停产状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保证综采工作面遇断层期间顺利回采, 为南山矿创高产高效工作面做出了贡献。

地质地段范文

地质地段范文(精选4篇)地质地段 第1篇关键词:不良地质地段隧道,隧道施工方法1 不良地质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1 黄土隧道施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