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碘海醇的不良反应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碘海醇的不良反应(精选3篇)

碘海醇的不良反应 第1篇

1 资料

2009年9月至2014年11月间连续在我院进行320排CT血管成像患者38400例, 男、女患者例数大致相当, 年龄中位数在60岁左右。检查项目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肺动脉及胸、腹主动脉。入选条件: (1) 碘对比剂无严重过敏史; (2) 无哮喘病史; (3) 无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 (4) 无严重甲亢者。

2 方法

利用东芝Aquilion 320排CT进行扫描, 使用国产非离子型碘海醇350 mgl/ml造影剂, 以4.0~6.0 ml/s的高压速度注射40~70 ml碘海醇进行动脉血管成像, 注射速度和造影剂剂量根据人体的BMI确定 (表1) 。技术条件:冠脉及脑动脉成像均采用320排容积成像, 管电压100 k V, 管电流500 m A, 机架转速3.03 r/s。冠脉扫描控制心率, 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颈、胸、腹动脉成像采用螺旋扫描, 扫描方式:采用探测器80排、螺距111组合, 电压100 k V, 可变m As。扫描后记录下所有不良反应的案例。扫描前履行有关使用药品知情同意书及扫描的注意事项等告知义务, 所有碘海醇注射液均在体温下注射。

3 结果

38400例血管成像中, 75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总体反应率约1.96%。

轻度不良反应726例, 约占1.89%, 其中冠脉509例 (70%) , 肺动脉150例 (21%) , 头颈动脉67例 (9%) 。

中度不良反应19例, 占总数的约0.05%, 其中冠脉14例 (74%) , 肺动脉3例 (16%) , 头颈动脉2例 (10%) , 所有病例对症处理后症状缓减。

重度不良反应8例, 约占0.02%, 其中冠脉6例 (75%) , 肺动脉2例 (25%) 。1例死亡, 1例造影剂肾病。

几乎所有患者感觉下身有热感或有遗尿感。因此, 本统计中未将发热感列入统计范围。

4 讨论

非离子型碘海醇注射液商品名为欧乃派克, 化学名为碘苯六醇, 属于第二代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2]。国产非离子型碘海醇的分式:C19H26I3N3O9, 主要成分是碘海醇。与离子型碘海醇相比, 非离子型碘海醇的渗透压明显降低, 亲水性明显增强, 但黏稠度比离子型的高, 但通过提高温度可以降低其粘滞性。影响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渗透压。碘海醇造影剂的渗透压在500~700 m Osm/kg, 碘海醇350 mg I/ml的渗透压在上限。渗透压与浓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 浓度越高, 渗透压就越大, 不良反应发生率就高。根据相关资料, 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产生机制复杂, 大致有两种情况[3,4,5,6]:一种为特异体质反应;另一种为造影剂的物理化学反应, 即与造影剂的渗透压、亲水性、黏稠度等有关, 还与造影剂的浓度注射速度及剂量有关。

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 碘海醇350 mg I/ml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96%, 其中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9%, 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是0.05%, 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是0.02%。根据日本片山教授等收集的30万例病例, 非离子型造影剂 (包括碘海醇) 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8%, 中度反应发生率为0.04%, 重度反应发生率为0.004%。统计的结果与碘海醇注射液说明书中 (参照日本片山教授) 给出的不良反应比例有出入, 碘海醇350 mg I/ml的中度、重度不良反应率提高, 特别是重度不良反应率高出5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分析其原因, 笔者认为, 碘溶液浓度越高, 其渗透压、黏稠度就越高、亲水性越弱, 其毒性和过敏反应作用就大;而注射速度过快, 瞬间注入大量液体, 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 心脏和肺负担过重, 使患者的耐受力降低, 从而造成了不良反应或诱发了患者的原发病变发作等等。在我们放射科出现的中度、重度不良反应中, 特别是重度反应的患者均是患有心脏或肺部疾患, 因此碘剂的不恰当注射方式可能诱发了患者原有疾病的发作。

轻度反应和中度反应对人体危害较轻, 但重度反应关乎性命。在CTA血管成像的扫描中, 为了提高血管的显影效果, 要求“两快一高” (注射速度快、扫描速度快、碘剂浓度高) , 以便达到团注的效果。但碘剂的注射速度和浓度的提高, 可能会减弱受检者的耐受力, 使得不良反应程度和发生率增加。衡权利弊, 检查中我们要在满足临床诊断目的前提下, 根据患者的病理状况参照其BMI决定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工作中杜绝任性操作, 检查中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避免所有患者都是同一个技术参数, 而且要抛弃只求影像效果, 不计患者感受的非理性做法。

参考文献

[1]王彤春, 杜文民.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Logistic回归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8, 17 (3) :167-169

[2]祝俊.CT扫描中碘海醇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2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7 (4) :7A

[3]张婷, 李灿, 林京玉等.碘海醇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管理研究[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5, (12)

[4]杨素君, 李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探讨[J].河北医药, 2009, 7 (13) :1619-11620.

[5]孙孝君.非离子型造影剂引起过敏性休克3例报告[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7, 14 (9) :54-55.

碘海醇的不良反应 第2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此期间有3000例行CT增强检查, 均获得满意的图像效果, 其中发生不良反应48例 (1.6%) 。48例中, 男21例, 女27例;年龄45~90岁, 平均61岁;各类癌症术后复查18例, 糖尿病8例, 肝功能异常20例, 高血压病2例。

1.2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热感或局部疼痛17例 (35.4%) ;胃肠道反应21例 (43.8%) , 其中恶心11例, 伴呕吐10例;过敏反应9例 (18.8%) , 其中全身荨麻疹3例, 局部皮疹6例;脑出血1例 (2.1%) 。

1.3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在CT检查台 (西门子Emotion16排螺旋CT) 上, 操作者常规将碘海醇 (欧苏,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300mg I/ml) 吸入Mallinckrodt (万灵科) 高压注射器 (穿刺针为专用20G针) 针筒, 接连接管, 选择粗、直且富有弹性的血管, 穿刺点以近心脏为好, 一般采用肘或桡静脉穿刺, 根据年龄选择注射速度。碘海醇给药量按1.5~2.0ml/kg计算 (成人一般用药量在75~95ml之间) , 注射速度为2.5~3.5ml/s。

1.4不良反应分级及结局按ansell分级法分级, 轻度42例 (87.5%) , 中度5例 (10.4%) , 重度1例 (2.2%) 。轻度不良反应者未予特殊处理, 检查后休息30分钟, 自行缓解。中度患者中3例于检查结束后5分钟, 出现颜面、双上臂及躯干部大片红色丘疹, 全身剧烈瘙痒, 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30分钟后逐渐缓解, 无其他不适;另2例出现较明显头痛, 血压轻度下降, 即平卧、吸氧, 抗过敏治疗, 30分钟后缓解。重度1例原有高血压病史, 碘海醇注入30ml时,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 肢体偏瘫, 即行颅脑CT扫描, 诊断为脑出血, 立即急救处理, 后送急诊室进一步后续对症治疗, 遗留左侧肢体瘫痪。

2原因分析

2.1消化道症状单纯恶心或恶心伴呕吐, 可能的原因是:①胃肠道准备不充分, 检查前进食或禁食时间少于4小时;②支配胃肠道的迷走神经兴奋, 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

2.2颜面发红、热感或局部疼痛本组病例占35.4%, 主要是由于高压注射药液速度过快, 局部毛细血管突然扩张致颜面发红、热感。局部疼痛是由于药物外渗造成皮下肿胀、组织坏死;针头过粗、患者耐受性差、对疼痛敏感;针头紧贴血管壁, 药物刺激等所致。

2.3皮肤过敏反应全身或局部皮疹占1 8.8%, 首先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其次患者过度紧张, 精神因素通过促进循环介质释放引起反应[2]。

2.4脑出血1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未很好控制, 行CT增强扫描, 大量造影剂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静脉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

3 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

3.1严格胃肠道准备增强扫描前4~6小时禁食, 以免发生恶心、呕吐引起窒息, 行上腹、全腹增强扫描前饮温开水1000ml, 促进胃扩张, 使检查器官更好地显影, 提高诊断成功率。泌尿系统检查时, 嘱患者饮水禁尿, 保持膀胱充盈, 可增加病变检出率。出现恶心、呕吐时, 应立即停止注射, 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 (灭吐灵) 10mg。

3.2掌握药物注射速度, 预防药液外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扫描部位, 掌握注射剂量、压力和扫描时间。在保障图像质量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用药量, 根据病变部位掌握注射速度及时间。静脉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尽量一次穿刺成功, 妥善固定针头, 防止药液外渗。避免在输液同侧或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管) , 预防药物间发生相互反应。

3.3时刻注意过敏反应, 及时有效处理注射碘海醇时先缓慢静脉推注10ml, 边推边观察患者的面色、球结膜有无发红、水肿, 吞咽及精神意识情况, 若无异常再快速推入剩余碘海醇。注射时将碘海醇加温至37℃以减少微循环障碍, 增强患者对造影剂的耐受性。出现过敏性休克时, 要立即停止注射, 保留血管内针头, 迅速给予抢救措施。CT室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 常规准备地西泮 (安定) 1 0m g、地塞米松5 m g、肾上腺素0.1m g。C T室要建立健全应对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应急救治预案, 完善急救措施, 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操作技术与急救技能的培训, 以确保患者在出现过敏反应时, 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积极正确的救治, 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3]。

3.4严格掌握适应证, 做好检查前后的护理对高危患者检查前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检查的诊断价值和利弊关系, 慎重选择。对病情危重或原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先救治, 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增强CT扫描。高血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前必须先控制好血压。检查前要与患者或监护人签署“碘对比剂使用患者知情同意书”, 也可考虑增强检查前应用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检查结束后需观察30分钟, 嘱患者缓慢起身,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待病情稳定后再让患者离开。嘱患者多饮开水, 加快药物排泄, 降低碘海醇在体内的浓度, 减轻对肾脏的损害。交代患者如有皮疹、喉头发痒、呼吸不畅等症状, 及时就诊, 以防迟发性变态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程莉芬, 王晓弥, 陈琴蓝.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10) :966.

[2]王学英, 李淑琴, 万群.CT增强扫描患者使用欧苏碘海醇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20) :1836.

碘海醇延迟反应的观察与抢救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为使用碘海醇造影剂患者1 000例, 其中, 男620例, 女380例, 其中老年 (60岁以上) 患者450例, 中青年 (18~60岁) 患者347例, 儿童 (18岁以下) 203例。体检部位:脑血管疾病:312例, 肿瘤患者428例, 心血管疾病198例, 其他62例。其中, 发生不良反应127例, 应用碘海醇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发生局部渗漏25例, 轻度不良反应89例, 中度不良反应11例, 重度不良反应2例。其中延迟过敏反应3例。

1.2 方法

对1 000例应用碘海醇进行造影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 对发生延迟过敏反应的3例患者做详细观察。

1.2.1常见不良反应

轻度反应:热感、潮红、皮疹、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局部水肿;中度反应:全身荨麻疹, 支气管痉挛, 中度喉头水肿;重度不良反应: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喉水肿、惊厥、肺水肿、心率失常;禁忌证:碘过敏,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严重甲亢、哮喘;高危因素:过敏体质, 心、肝、肾功能损害, 急性胰腺炎, 高低龄等[2];

1.2.2延迟反应

延迟性过敏反应一般在服药后24 h后或数日后出现。统计发生延迟反应病人的基本信息, 用药时间, 过敏症状和抢救措施等。

2 结果

2.1 病历一

患者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 口齿不清2+d到该院接受诊断治疗;查体:T36.8℃、P82次/分、R20次/分、BP131、79 mmHg, 神志清晰, 双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3 mm, 光反射灵敏;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及上部腔隙性脑梗塞;临床查凝血功能、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正常;患者在局麻状态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术中手术顺利,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无任何不适, 术中用碘海醇100 mL;术后, 2 h患者突然出现面色惨白, 胸闷气短、四肢厥冷、全身出汗的症状;临床医生给予紧急抢救措施:查血糖4.9 mmol/L, 血压为42/30 mmhg, 心电图正常, 给予补液, 肾上腺素1 mg, 地塞米松20 mg静脉推注, 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 多巴胺静脉滴注。血压20 min后回升, 病情完全缓解。心内科会诊后考虑是碘海醇所致延迟性过敏反应。

2.2 病历二

患者因右腰部疼痛不适6+个月入住该院, 经B超检查后诊断右肾占位。临床拟行来作肾动脉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前, 患者无特殊过敏史, 观察碘过敏试验阴性15 min后进行造影检查。采用人工推注碘海醇50~100 mL。造影检查过程中患者情绪略有紧张, 但过程顺利, 术中1 h患者出现四肢躁动、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口唇、面色青紫, 、心跳减慢、血压骤减等重度过敏症状。发现症状后临床医生迅速静脉注入20 mg地塞米松, 皮下给予肾上腺素0.3 mg, 即刻用5%的葡萄糖溶液静滴, 静滴葡萄糖能够维持动脉压, 保证身体各器官的灌流和纠正酸中毒现象, 建立静脉通道, 随时静脉给药提供途径。同时护士给予患者吸氧。胸外按摩并通知相关科室参加抢救;经抢救30 min, 患者面色红润、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2.3 病历三

患者因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入住该院, 考虑诊断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 拟行来行造影检查, 以碘海醇50 mL, 经腰3~4椎间隙穿刺行LMG。术中患者略显焦虑, 过程顺利。患者入病房后, 于3 h后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 告知医生后查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 但30 min出现嗜睡、肌张力增高, 无颈强直, 随后出现昏睡至昏迷症状。医生紧急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清醒, 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经查询, 患者家属在入院时已告知医护人员患者多年前有过碘过敏休克抢救经历。医生没有给予重视, 在进行LMG前, 医生或护士未告知患者或家属关于造影剂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未预防性使用如类固醇, H1、H2组胺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3 讨论

碘海醇是非离子型单体低渗对比剂, KATAYAMA统计离子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6%,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离子型的占0.22%, 但高危病人发生率为普通人群10倍, 以往有对比剂不良反应者发生率为普通人群5倍;心脏病患者发生率为正常人3倍[3]。

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病人情绪和体制有相当大的关系, 肾功能不良、糖尿病、失水状态、多发性骨髓瘤、哮喘、荨麻疹、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肺水肿、肺动脉高压、患者对不良反应过度害怕和焦虑等都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

对于这些不良反应易发生的高危人群, 医生或护士要: (1) 了解有无过敏体质、造影剂过敏及药物过敏史。 (2) 了解有无其他高危因素者。 (3) 充分补液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4) 对有高危因素患者宜用低渗造影剂。 (5) 尽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成人一次造影或48 h内, 不宜超过70 g碘含量。 (6) 肝功能不良者、短期内连续使用口服胆囊和静脉胆道造影剂可引起肾功能不良。 (7) 对存在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者, 除用低渗对比剂和尽量减少外可用造影前补液, 造影前应用扩张血管药物, 避免应用其他影响肾功能药物, 如水杨酸类。 (8) 造影室应准备急救药,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9) 经常检查有关对比剂反应处理的器材和药品, 并常复习处理方法。 (10) 碘过敏实验阴性者仍应提高警惕。 (11) 造影后, 至少观察20 min以后离开医院。 (12) 高危患者预防用药。

严重反应一般发生在注射对比剂过程中或注射后15 min内, 但延迟反应由于其突发性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任何时候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都应该及时救治。若病人喉头水肿, 要及时给与吸氧处理;呼吸困难时, 可以给予地塞米松5 mg+肾上腺素1 mg喉头喷雾, 氨茶碱25 mg+50%GS 40 mL缓慢静脉注射, 1:1 000肾上腺素0.1~0.2 mL皮下注射或1:1 000肾上腺素2~5 mL缓慢静脉注射, 呼吸严重困难者可以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肺水肿时, 要保持气道畅通, 吸氧, 支气管解痉挛:氨茶碱25 mg+50%GS40 mL缓慢静脉注射, 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 不宜快速补液。病人若休克, 抢救时要补充血容量:5%GNS或中分子、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等静脉滴注, 血管活性药物:重酒石酸间羟酸50~100 mg+5%GS500 mL静脉滴注, 阿拉明、多巴胺各1支肌注, 然后阿拉明、多巴胺各3~5支+5%GS 500 mL静脉滴注。心脏停搏时要进行胸外按摩, 心内注射, 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 每3~5 min重复1次。

4 结论

导致延迟性不良反应发生的最常见的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占主要部分, 另外, 过敏体质或者体弱多病以及医生护士操作不当或者信息了解不全面也占有一定因素。因此注重心理护理和使用正确的护理操作对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对于延迟反应的抢救在于发现及时, 抢救及时非常关键。可以对心理状态不好的患者行手术后留院观察数日, 保证一旦发生延迟反应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参考文献

[1]杨学华, 高剑波, 郭华, 等.泛影葡胺和碘海醇、优维显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 (6) :591.

[2]马建芳, 王思平, 姜建芳.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致休克分析[J].中国药师, 2009 (9) :11-13.

碘海醇的不良反应

碘海醇的不良反应(精选3篇)碘海醇的不良反应 第1篇1 资料2009年9月至2014年11月间连续在我院进行320排CT血管成像患者38400例, 男、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