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促早栽培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促早栽培范文(精选5篇)

促早栽培 第1篇

关键词:甜柿,阳丰,促早,栽培技术

目前, 我国的完全甜柿早熟品种由于数量较少, 且存在产量低、硬果期短、不耐运输等问题, 推广面积较小, 在北方地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甜柿优良品种主要是中熟品种, 成熟期多在10月。为赶在国庆、中秋双节前及早销售, 中熟品种往往被提前采收, 造成柿果着色不良、风味差、品质下降, 影响甜柿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阳丰属于完全甜柿, 树体进入结果期早, 结实性强, 中熟、丰产, 果实质脆致密、味甜, 硬果期长, 耐贮运, 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及销售商的欢迎。阳丰的成熟期除自身品种特性外, 还会受环境因素及自身结果量等的影响, 有一定的变化, 因此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1,2,3], 促进阳丰柿果提前成熟, 在不降低产量和品质, 甚而提高柿果商品性的情况下, 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甜柿生产的经济效益。阳丰促早栽培技术研究于2011—2015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进行,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配套技术, 在生产上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甜柿促早剂的应用

试验表明, 叶面喷施甜柿促早剂是各处理中见效最快、作用最明显的甜柿促早技术。对阳丰进行叶面喷施甜柿促早剂, 可以提早柿果成熟期10~20 d (表1) , 而且在提早成熟期的同时, 柿果的产量和品质没有下降, 甚至有些品质性状还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调查发现, 喷施甜柿促早剂的处理, 柿果果皮较不喷促早剂 (CK) 的柿果褪绿早, 着红色提前, 9月底促早剂处理的柿果着红色程度, 已经比10月中旬的不喷促早剂的柿果提高多个色级,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明显高于不喷促早剂的柿果。果皮着色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是柿果重要的品质性状, 提高柿果着红色程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柿果的商品性也相应提高。

甜柿促早剂叶面喷施浓度以0.20%~0.25%效果较好, 每年在疏蕾疏果工作结束后, 于6月上旬、下旬各喷施1次, 促早和增色效果比较明显, 喷施浓度太低, 或者喷施1次, 促早作用不明显, 浓度太高或喷施次数太多, 增效作用有限且提高成本, 另外喷施时间不能太迟, 否则降低促早和增色效果。

2 树形选择

树形对于柿果的促早作用不如促早剂, 但树体的通风透光状况及光合产物的积累对柿果的生长发育和着色状况有较大影响[4,5,6,7]。对平棚式的Y字树形和传统的立体式纺锤树形进行比较, Y字树形具有叶幕单层分布、冠层通风透光状况良好、叶片净光合速率高等高光效树形特点,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果实增糖着色。在不喷施促早剂的情况下, 2种树形的果实品质表现见表2, 可以看出, Y字树形柿果着色较纺锤形略早, 着色程度也好于纺锤形, Y字树形果面光洁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另外, 阳丰果面着色均匀度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纺锤树形叶片遮光常造成柿果着色不均匀, 果面有时会出现明显的色差分界线, 而Y字树形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提早成熟期和提高商品果、优质果率等全面考虑, 采用高光效树形是促早栽培技术有效的配套措施之一。

3 施肥技术

单纯施肥处理对于甜柿成熟期的影响不如促早剂明显, 但不同的厩肥种类对甜柿萌芽期和成熟期影响存在差异 (表3) 。羊粪促使树体提早萌芽, 对提早柿果成熟期有促进作用, 果皮着色略好于不施厩肥, 猪粪的促早和增色作用不明显甚至还略迟于不施粪处理。施肥对于柿果的影响主要是提高产量和品质, 厩肥主要作为基肥施用, 一般在柿果采收后进行, 采用扩穴等方式, 混合绿肥或秸秆等施入, 同时可起到增加肥力和疏松土壤的作用;在柿树开花后和果实膨大期还需追肥, 柿对钾肥需求较多, 钾可促进柿果着色、膨大, 一般甜柿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0∶2~3∶9[8]。

4 水分管理

阳丰生长过程中需水较多, 在降雨较少的地区需针对土壤含水状况进行灌溉, 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 枝条生长受限, 低于16%时根系和果实生长受限。北方地区有条件的一定要进行冬灌, 以减轻冬季冻害, 防止营养积累不足的枝条冻干, 春季萌芽前、开花后和果实膨大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溉。据研究, 干旱少雨地区在9月柿果成熟前增加灌水1次可以提高柿果品质、促进柿果着色。

5 整形修剪

研究表明, 树冠内光照条件较好可以促进甜柿果实着色, 具有一定的促进早熟作用, 同时可以提高柿果的内在品质, 因此树体整形修剪应从改善冠内通风透光条件、调节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出发, 选用Y字形等单层叶幕、高光效的树形, 每个主枝培养5~6个侧枝, 均匀分布于主枝两侧, 注意培养结果枝组, 短截或去除徒长枝和背上枝, 疏除过密的结果枝;阳丰结果枝以中长枝较好, 有利于生产优质大果, 弱枝和短枝应去除;夏、秋季对冬剪或春剪的剪口及时抹芽, 防止形成丛生的徒长枝。生长健壮的阳丰树体, 进入结果盛期后, 正常情况下徒长现象较轻, 修剪不宜过重[7]。

拉枝也是整形的重要措施, 柿树木质较硬, 因此拉枝要在枝条木质化前进行, 随着枝条生长不断进行调整, 避免绑缚造成缢痕[5];已经木质化的枝条, 拉枝时角度不宜过大, 应逐步开张, 拉枝部位在枝条偏上部分, 以防基部劈裂, 造成严重损失, 随着柿果生长, 逐渐解除绑缚, 下垂严重的结果枝组还应搭架支撑, 以防果实离地太近或压断枝条。

6 疏蕾疏果

阳丰结实性强, 生理落果较少, 不疏果单株结果量过大, 容易造成大小年现象, 所结柿果单果重较小, 果皮提前褪绿着黄色, 但着色较淡, 果实过早停止生长, 看似成熟期提前, 实则是早衰。留果太多的单株产量虽高, 但大部分柿果商品价值较低, 因此生产上须采取疏蕾疏果的方法, 调控结果量。疏蕾疏果需掌握适宜的留果量, 留果太多会造成果个小, 柿果商品性差;留果太少减产严重, 增加蒂隙和裂顶果出现的几率, 影响柿果品质。经多年试验, 并对结果 (表4) 进行分析, 阳丰留果量以叶果比20∶1比较适宜, 单株产量不是最高, 但柿果着色好, 果个均匀, 商品果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

单株留果量与柿果成熟期也有一定关系, 留果多着色早, 成熟早, 留果少则果个大, 果皮着色较晚, 成熟期也会推迟, 从试验结果看, 叶果比20∶1的情况下, 商品果产量高, 果实成熟期也不会太迟。一般对修剪成型的树体一个结果枝预留一个生长良好、果个较大的幼果即可达到叶果比接近20∶1的效果。另外, 疏果时需注意去除预留幼果残留的花冠和限制柿果生长空间的叶片, 保证柿果果面光洁。

7 结语

阳丰促早技术以喷施甜柿促早剂效果最为明显, 在不降低产量和品质, 甚至果实品质提高的情况下, 柿果成熟期可以提前10~20 d, 很好地填补了国庆、中秋双节前甜柿市场上的空缺;采用高光效树形, 结合整形修剪, 使树冠最大限度地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 促早效果虽不如喷施促早剂明显, 但也有一定的增进果皮着色, 促进柿果成熟的作用;施用羊粪等厩肥并适量增施钾肥, 在提高柿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 还可以促进果皮着色, 成熟期也有所提前;有条件的柿园在9月柿果膨大后期增加灌水1次, 对于促进柿果成熟、提高柿果产量和品质也有一定效果;疏蕾疏果是阳丰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栽培技术之一, 阳丰留果量以叶果比20∶1比较适宜, 生产上具体操作不可能数叶留果, 正常生长和整形修剪的树体, 去除弱、短结果枝后, 每个中长枝预留1个健壮柿果即可。综上所述, 喷施甜柿促早剂, 配合高光效树形、合理施肥和灌水、疏蕾疏果等栽培措施, 可以在不降低产量的同时, 有效地促进阳丰柿果提早成熟期, 并一定程度上提高柿果的品质和商品性, 增加甜柿生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邹云昌, 姜家山, 张在扬, 等.采收成熟度对次郎甜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技, 2014 (4) :24-25, 29.

[2]唐自林, 谢志强, 万仲武, 等.设施冬枣促早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4) :82-83.

[3]张晋盼, 李政, 杨志军, 等.5个早熟葡萄品种在上海地区的促早栽培表现[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4 (3) :47-49.

[4]冯社章, 高照全, 张显川.开心形改造对苹果色度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4) :72-75.

[5]杜荣, 曲俊贤, 赵增强, 等.不同拉枝角度对嘎拉苹果叶片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2) :71-74.

[6]冉辛拓, 高志货, 李瑞星, 等.鸭梨不同树形的光分布及其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11 (8) :6-9.

[7]李卓阳, 董晓颖, 王志鹏, 等.不同负载量处理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 :210-214.

促早栽培 第2篇

【关键词】红提葡萄;日光温棚;促早栽培;物候期

1 红提葡萄日光温棚促早栽培物候期的观察结果

从表1可见,以灵武市千亩设施园艺基地的红提葡萄温棚为例,升温时间为当年11月底或12月初,升温30~40d后萌芽,即12月底或次年1月上旬;新梢生长期为1月中旬至3月上旬;开花坐果期为3月中旬至下旬,一般持续10~15d;坐果后第一次膨大期至硬核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硬核期过后,果实开始着色并伴随第二次膨大,时间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成熟采摘期;采摘后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枝蔓成熟期;9月底至10月份进入落叶期,落叶期间气温在0~7℃时为休眠时间;至11月底或12月初休眠结束,开始下一年的升温管理。

由表2可以看出,红提葡萄温棚促早栽培升温后20d树液开始流动,30~40d开始萌芽;就同一株而言,新梢生长有2次高峰,第一次即花前或开花时,新梢生长量达到最大,第二次即采摘结束后新梢的副梢生长达到另一个高峰。新梢达到3~5cm左右时可见果穗,达到10~12片叶时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d,谢花后即坐果,至硬核期(果粒直径0.6~1.0cm) 时幼果完成第一次膨大,硬核期果实生长速度减缓,于浆果形成后,伴随着色进入第二次膨大期,直至果粒果面90%着色达到成熟。

从表1、表2可以看到,红提葡萄物候期的早晚与地区、年份、营养状况和设施有关,其全年的生长期约260d左右,果实发育期为110d左右。

2 红提葡萄日光温棚促早栽培物候期的表现特点

2.1 枝梢生长期长

红提葡萄日光温棚促早栽培从萌芽(当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至停长(9月下旬),枝梢生长期约260d左右,时间长、生长量大、管理费工费时。

2.2 花期短,气候条件不良

红提葡萄日光温棚促早栽培从开花至坐果只有10~15d的时间,且由于溫室是一个小环境气候,人为控制不准确,造成棚内温度忽冷忽热,高温会出现“焦花”现象,影响花粉发育;低温(20℃以下)和棚内湿度过大则会出现滴水浸花,导致柱头分泌物流失或被冲淡,从而使坐果率降低。

2.3 生长期长,休眠短,养分积累少

红提葡萄日光温棚促早栽培休眠期较露地栽培时间短,树体养分积累相对少,要利用冬芽结果,因此必须保证扣棚时芽体饱满。

3 根据物候期的特点制定栽培管理措施

3.1 摘心

从物候期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枝梢生长期长,因此管理费工费时、劳动投入较大,而合理的修剪可以降低投入与产出比。

发育枝留7~9片叶摘心,发出的顶部副梢每次留3片叶摘心,其余副梢留2片叶摘心,并将这2片叶叶腋内的芽生长点扣除;结果枝留10~12片叶摘心,顶部副梢每次留4片叶摘心,花穗以下的全部疏除,其余副梢留2片叶摘心,并将这2片叶叶腋内的芽生长点扣除。同时还要注意疏除细弱枝和多余的发育枝,保持适当的枝量并及时掐除卷须。

3.2 提高坐果率

花前喷施螯合氨基酸锌叶面肥,每隔7d喷1次,连续喷施2次;花期加喷0.2%速乐硼1~2次;花前10~12叶摘心,花期不浇水,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适时通风排湿,并合理地疏花序。

3.3 肥水管理

升温前,结合灌水株施复合肥与磷酸二铵的等量混合肥50g;新梢10cm左右时冲施尿素,棚施25kg;开花前7d左右,株施二铵50g,并灌水;花期不施肥,不浇水;坐果后每株施入氮磷钾(15∶15∶15)复合肥50g,随即灌水;成熟前,每株施入高钾肥50g,并灌水;采摘后,结合灌水株施氮磷钾复合肥60g,养分回流后及时进行清理性修剪。秋季施足基肥,以保证树体养分积累。

参考文献

[1]刘惠英,何建川,潘志勇等.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要点[J].宁夏农林科技,2009,50(4):87-89.

吐鲁番市设施葡萄促早栽培技术 第3篇

日光温室以换砖结构,长度80m,跨度8m,脊高4.5m,土质疏松、肥沃。

2 土壤改良

2.1 挖好栽植沟

目前吐鲁番市为尽快改变农民思想观念,使农民易懂、易接受,尽量接近大田生产模式,设施内采取双行小棚架独龙杆性栽培模式。在温室内距后屋面1m和前屋面1.5m处各挖1条栽植沟。开挖宽60cm,深80cm的条状栽植沟,注意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

2.2 施好栽植肥

栽植肥施于沟内,667m2施腐熟农家肥5000kg。回填时,首先沟底填入秸秆,厚度约10cm,如土壤含盐较大,填入秸秆后,盖1层20cm厚的土,再灌1次大水,进行压盐。盐分压下去后,每沟施入100~120kg有机肥,与土沙混合均匀后填入沟中层,厚约30cm,上层20cm左右填入表土。然后灌足底水,使沟里土壤沉实,以备栽植。如沉实后栽植沟面不平时,应用行间表土填平后再开始栽植。

3 苗木定植

3.1 栽植时间

吐鲁番市早春气温回升快,设施内火焰无核葡萄最佳时期一般在2月中旬,20cm深土壤温度达到10℃时开始定植。栽植过早,地温低,温室内气温高,引起苗木根系未活动,但地上部分开始萌芽,影响成活率。

3.2 定植技术

栽植前进行苗木修剪,剪除根系中受伤或过长的根,留15~20cm长即可。按照小棚架栽植模式,株距1~1.5m为宜。挖定植穴,穴底呈“馒头”形,使根系均匀散开摆放呈馒头形土堆上后填土。定植完后立刻浇水。

3.3 架式与栽植密度

吐鲁番目前采用小棚架栽培模式。株距1~1.5m,行距4~4.5m,东西行向,每座温室定植160~180株。

4 温度调控

4.1 休眠期

在10月中下旬,温度下降到15℃左右时要扣棚,扣棚前期白天盖棉被,夜间揭开,催葡萄快速进入休眠期,这样坚持15天以后进入休眠期,不再揭开棉被。火焰无核葡萄在0~7.2℃条件下731小时能满足低温需求量。

4.2 人工打破休眠

到12月20日之后,白天揭开棉被,下午太阳落山之前盖棉被,这样逐渐提高气温。到1月中下旬,在枝蔓上涂抹石灰氮来打破葡萄的休眠。葡萄升温到萌芽需要40多天的时间。这段时间温度白天控制在15℃左右,不要超过20℃,夜间温度在8℃左右即可。

4.3 萌芽期至成熟期

要根据葡萄不同生育期所需温度高低予以调节。萌芽期白昼的适温应不低于20℃,夜晚不低于10℃;展叶后,白天不低于25℃,夜晚不低于15℃;开花期,白天应保持28℃左右,夜晚16~18℃;浆果生长期,白天以28~30℃,夜晚以18~20℃为适宜。到6月份,外界的自然气候已完全适宜葡萄的生长发育,不需再进行人工调节,就可撤去保持设施的棚面,裸露在自然气候条件下生长。

5 水肥管理

苗木定植后10~12天芽眼开始萌动,这段时间不浇水,以免降低土温。芽眼萌发后,如果嫁接苗嫁接口以下萌蘖新梢,立刻剪除。一年生苗木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一般全年浇12~15次,前3次水不追肥,见到新梢卷须后10g/株追施尿素,追3次即可。多年生苗浇好2次水施好3次肥的具体措施:

5.1 浇水

①催芽水:2月上旬,为促进根系活动灌水。灌水量以湿润30cm以上土层即可,过深会影响地温的回升。②花前水:设施葡萄从萌芽至开花需40天左右,花前需灌1~2次水。花前最后1次灌水,不应迟于始花前1周。结合浇水每株追施20g氮肥。

5.2 施肥

①坐果后至浆果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兼并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肥。应加强肥水,增强副梢叶量,以氮肥和钾肥3︰2的比例配进行追施,防止新梢过早停长。②浆果上色至成熟期:为提高浆果品质,增加果实的色、香、味,预防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加强肥水管理,应少量多次灌水为主,同时增施钾肥,叶面也喷施磷酸二氢钾,大量补充钾肥。葡萄采收前1周控制灌水量。③采后及越冬期:采后要及时灌水,以恢复树势,促进根系在第2次生长高峰期大量发根。基肥在11月中旬,在距植株一侧40~50cm处开挖宽30cm、深40cm的施肥沟,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6 夏季修剪

6.1 当年定植苗木

①抹芽、定梢:新梢长到30~40cm时进行抹芽,每株选留1个壮梢做主蔓,其余芽抹除。②绑蔓、除卷须:当新梢长到60~70cm左右时进行绑蔓,卷须应在绑蔓时随时剪去。③摘心:主梢长度在80cm时新梢进行摘心催增粗。

6.2 多年生苗木

①抹芽:新梢生长到5cm时即可进行先抹除萌发的副芽、弱芽及过密芽,避免留枝过多,导致架面过分密集、通风透光差,既给病害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影响果实的品质。②摘心:结果枝的新梢花前进行摘心,花序以上留4~6片叶摘心;营养枝留8~10片叶摘心。③副梢管理:结果枝上的副梢,果穗以上留2片叶摘心,对主梢摘心后,顶端萌发的2个副梢各留4~5片叶摘心。2次、3次副梢留3~片叶反复摘心。营养蔓上的副梢留2片叶摘心,顶端2个新梢留4~5片叶反复摘心。

7 花果管理

7.1 疏花疏果

①疏花:花前5~7天进行顺穗的同时,除去靠穗轴基部的副穗、小穗;花前3~5天根据果穗大小掐去1/3~1/5的穗尖,这是提高坐果率和生产大果的关键措施。②疏果:花后15~20天在果粒绿豆大小时,疏除小果、过密果,这样能调整果粒之间的间距,改善穗形,这样果粒分布均匀,松散,能避免后期果穗过于紧密所引起的腐烂现象的发生。

7.2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在花序长8~10cm时用30~40mg/L赤霉素均匀喷于花序能拉长果穗;花后20天左右(果粒绿豆大小)以40~50mg/L的赤霉素均匀喷于果穗上,可以增大果粒。

8 采收

木果兼用胡桃楸林促早结实栽培试验 第4篇

虽然胡桃楸在纯自然状态下也能结出果实, 但由于其树木生长点分散, 集中度低, 因此, 采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 由于天然胡桃楸性成熟最早不低于25年, 结果期需树木成长30多年以后, 因此, 对胡桃楸进行促早结实培育并提高其集约经营度, 满足市场对其果仁的需要, 是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初衷。

1 概况

1.1 培育的开始时间及试验面积

此次培育于1990年4月开始, 试验面积2.2 hm2。

1.2 培育基地自然情况

培育基地设在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景山林场, 海拔510 m, 无霜期111 d, 年降水量767.3 mm, 平均日照时数2 408 h, 土壤为暗棕壤,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2 培育方法

1) 选择苗圃人工栽培的5年生、根系生长良好, 苗高1.3 m以上, 地径2.0以上, 顶芽饱满的优质苗。在培育的前一年, 将人工苗移植至栽培基地的栽植点。第二年, 在栽培基地以外的其他地块寻找胡桃楸壮龄优树的枝条进行采穗, 然后将采到的接穗嫁接到栽培基地的幼龄母树上。

2) 嫁接时间:4月上旬, 气温在14℃以上时。

3) 地块的选择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水肥条件良好、无积水的沟谷两侧或山坡下腹的缓坡地, 区划后进行整地。整地时间:在4月中旬土壤解冻深度达到15 cm时进行。整地方法为块状整地, 株行距3 m3 m, 穴面80 cm80 cm, 穴内施行深翻, 翻土深度25~30 cm, 将翻出的表土和深层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边备用。

4) 苗木栽植时间:春季4月下旬, 在土壤解冻层达到20 cm以上时进行定栽, 且栽植时间越早, 苗木成活率越高。

苗木栽植方法:穴栽法。将苗木的完整根系放于穴内, 做到不漏根、不窝根。然后, 先把整地时放置在穴边的表土填到穴内覆盖苗根, 再把放在穴边的深层土覆盖其上。覆土要高出穴的平面2~3 cm, 覆土要踏实, 防止漏风。

5) 抚育管理技术措施。 (1) 除草抚育:定植后当年进行4次人工除草, 用锄头铲除穴面50 cm50 cm面积的杂草。第一次抚育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中旬和7月中旬各进行一次, 8月为带状割草。以后每年进行3~4次的除草抚育, 连续进行4年。 (2) 水肥管理:定植当年6月份喷施2次叶面肥, 用量每亩次10斤, 间隔10 d。以后于每年6月上旬进行一次追肥 (复合肥或尿素) , 每株周围开环状沟, 定施肥料0.5 kg。 (3) 病虫、鼠害防治:病虫鼠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 定期进行波尔多液和杀虫药的喷施。

3 培育效果

此次试验于1990年开始, 至今已有22年的时间。由于我们加入了多种人为干预措施, 目前树木长势旺盛, 初次挂果的树龄已由原来的25年以上, 提早至15~20年, 平均提早6年以上。2010年, 经抽样调查, 树木初次挂果时, 每株开花数目与挂果的比率达到65%以上, 秋季最终成果率达到85%以上。经过与立地条件相同、树龄相同和树势基本相同的天然胡桃楸抽样比较, 人工接穗的胡桃楸比天然的胡桃楸最终获得的结果量增加了15%。

4 效益分析

4.1 投入

建设投资年限为定植后5年, 建设规模为5.2 hm2, 按每hm2定植1 100株计算, 建设前期苗木费用5.00元/株、选优采穗25.00元/株、整地1 000.00元/hm2、定植1 800.00元/hm2、当年抚育4 500.00元/hm2、当年施肥费用300元/hm2, 定植当年每hm2共需投资4.06万元。以后4年的管理和抚育的费用每hm2需投入9 000元, 4年合计, 每hm2需投入费用为3.6万元。整个投资年限共需投资7万元左右。

4.2 收益

经我们于2007年8月底 (栽培后17年) 现地抽样采集, 单株胡桃楸可采集成果50 kg以上。按每20 kg果实可出果仁1 kg, 每株的果实出仁在2.5 kg左右, 再按目前每kg果仁的市场价格40元计算, 那么, 在每年树木挂果后, 每hm2可获得收益为:1 100株/hm22.5 kg40元 (目前市场价) =110 000元。再按提前6年挂果计算, 又多增加660 000元/hm2。再按结果期30年计算, 整个结果期共可收益330万元。扣除投入的每hm27万元, 30年总计, 每hm2核桃楸的果实收入净增值达300万元, 平均1年的收益达到30万元。再加上树木达到工艺成熟后的市场卖价1 500元/m3, 每hm2的木材可获益为:100m3/hm21 500元/m3=15万元。就此计算, 整个培育期 (50年) 每hm2胡桃楸林至少可获益345万多元。整个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比为1∶49。因此, 进行木果兼用胡桃楸促早结实栽培, 是一次性投入资金很少, 并可以多年受益的好项目,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5 结语

促早栽培 第5篇

1 马铃薯食用价值

1.1 食补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马铃薯具有健脾、补气、消炎, 以及治胃痛、吐泻、腮腺炎、烫伤等功效, 对消化不良有一定的效果。美国科学家认为, 每餐只吃土豆和牛奶, 便可以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马铃薯含钾量较高, 经常食用能有效预防中风。

1.2 食用方法

马铃薯食用方法很多, 可炖、炒、烤、凉拌等, 也可利用马铃薯中的淀粉, 做成粉丝、凉粉等。

1.3 食用宜忌

所有人都可以食用。发芽、变绿的马铃薯不能食用, 吃马铃薯时一定要去皮, 马铃薯中的龙葵碱主要存在于皮中和发芽、变绿的部位中, 该物质能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 严重的可导致脑充血、脑水肿及肠胃炎。

1.4 食物妙用

预防中风:每周平均吃6~10个马铃薯, 患中风的机率会降低;治疗腮腺炎:新鲜马铃薯1个洗净, 以醋磨汁, 以汁搽患处, 干了再搽, 不间断;治疗急、慢性咽炎, 新鲜土豆切片贴于喉部, 早晚各1次。

2 促早栽培技术

杭州市萧山区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近666hm2, 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等地, 种植品种以东农303为主;种植季节为春播和秋播, 以露地种植为主, 多采用黑地膜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由于品种原因及上市时间不够早, 售价不高, 经济效益不明显, 马铃薯发展进度缓慢。2011年我们引进了中薯3号新品种进行大棚南瓜套种马铃薯示范。

2.1 基地选择及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块种植, 采用钢管大棚为宽6m, 长55m, 面积330m2。大棚分4畦, 左右2畦为种植南瓜, 中间2畦栽种马铃薯, 畦宽1.7m, 沟宽30cm, 沟深25cm。

2.2 种薯准备

选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中薯3号新品种, 种薯由萧山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黑龙江引入。选用无病虫害、无溃烂、无冻害、表皮光滑、大小适中的块茎作种薯, 选择30g左右, 带芽1cm左右, 大的60~80g的种薯, 可以一分为二。种薯切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5分钟左右晾干, 有利于防病、发芽出苗及培育壮苗。

2.3 播种

于2010年12月2日栽种, 行距38cm, 株距29cm, 667m2栽5180株, 用种量205kg。开浅沟播种后, 用黑膜覆盖遮光及保温, 出苗后破膜口覆薄土。

2.4 施肥

一次性施足基肥。栽种前于11月30日667m2用45%洋丰复合肥55kg深施, 栽后用草木灰50kg撒施。

2.5 适时收获

采收过早影响产量, 过迟会影响上市价格、品质和效益。实践证明, 3月20日左右采收, 比露地提早采收35天, 全生育期85天。

3 产量和经济效益

促早栽培范文

促早栽培范文(精选5篇)促早栽培 第1篇关键词:甜柿,阳丰,促早,栽培技术目前, 我国的完全甜柿早熟品种由于数量较少, 且存在产量低、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