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信息技术下教案
初一信息技术下教案(精选6篇)
初一信息技术下教案 第1篇
第1课
从这里启航
教学目标:
1.认识Word的基本界面、启动方法及其作用。
2.熟悉Word 的编辑环境,能在Word中录入文字及文字的格式化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重点:
启动Word的方法和在Word中排版文字 课前准备:
1.排版好的Word文章供学生欣赏
2.如果学生机没有光驱,将“万里长城”拷到网络中或学生电脑中。
教学过程:
1.介绍Office:Office97(Word97 Excel97
Powerpoint97 outlook97 Access97)是微软公司的办公系列软件。我们平时所用的Windows也是微软的产品。
2.Word是功能十分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章的编辑、排版和打印。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图文混排。可以通过欣赏Word的作品来激发学生兴趣。
3.Word 的启动。
4.Word 的基本界面:Word的基本界面和写字板很相似,因此在这里,完全可以简单带过。
Word中的文字录入、编辑,凡和写字板一致,教材上都写得非常简单。
5.Word中的字体格式设置:Word中的字体格式设置要比写字板非富得多,这里可以给学生稍作介绍;
6.动态效果文字:这是Word的一个十分出色的地方,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Word的积极性。
7.这里应留一定的时间,学生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摸索一下,看看他可以发现
Word有哪些功能。
8.文件的保存:教材上是打开光盘上的文件进行修改的。文件是只读的,所以要用“另
存”的方法,并提醒学生记住保存文件的文件是什么。
第2课
修改文章
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字的插入、删除、修改及查找替换。
2.掌握光标控制。教学任务:
修改文章。教学重点:
修改的方法和光标的控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将光盘中的病句(课本练习一)拷入网络中,或学生机硬盘中。
教学过程:
1.打开文件。
2.光标和鼠标指针的概念。在写字板中,光标(也叫插入点)和鼠标指针是两个不同概念,移动光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光标控制键,一种就是用鼠标指针单击。
3.文字的插入:写字板中默认是插入状态,只要不按Insert键,就可以直接插入文字。
4.文字的删除:学会用退格键(删除插入点之前的文字)和删除键(删除插入点之后的文字)删除文字。
5.文字的修改:本课只要学生掌握先删除后插入的方法就可以了。等到学生学习了块操作后,还可以选中要删除的文字直接键入要修改的文字就可以了。
6.查找和替换:让学生了解查找和替换的作用。
(1)找出内容;
(2)一次性修改多处相同的内容;(3)有时可以利用此功能简化输入。
第3课
修改文章
(二)教学目标:
掌握块的定义、复制、移动、删除。教学任务:
利用块方式修改文章。教学重点:
定义块的方法,理解块操作。教学难点:
定义块。课时安排:
1课时。注意点:
1.在定义好块后,如果不小心按了一个空格键,块中的内容将被空格所替代。
2.定义好块后,单击鼠标,就会取消块。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主要分下面几部分内容:
1.定义块(选取):定义块时,先将插入点移到块首位置,再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拽,在块尾处松开。也可以将插入点移到块首后,按住Shift键,再有鼠标单击块尾处。或者按住Shift键,移动光标键。
2.块的取消:只要在文档区的任何一处单击鼠标左键,就可取消块。
3.块的操作:包括删除、移动、复制。常用到的工具按钮有“剪切”、“复制”、“粘贴”按钮。
4.块删除:即删除选中的所有文字,定义好块后,按“剪切”按钮,或按Del键或BackSpace键。
5.块的移动:定义好块后,将鼠标移到块上后单击左键,再拖拽,这时观察插入点的位置,将插入点移到目标处就可以松开鼠标。移动操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可以在定义好块后,按“剪切”按扭,再将插入点移到目标处,按“粘贴”按扭。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可以向学生讲清剪贴板的概念,剪切和按DEL删除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将内容放进剪贴板,可以在需要时从剪贴板中取出,粘贴就是将剪贴板里的内容复制出来。
6.块的复制:定义好块后,按“复制”按扭,再将插入点移到要复制的地方,按“粘贴”按钮。这里复制按钮起的作用仅仅是将块中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并不能直接复制到目标处(目标处在哪电脑还不知道)。粘贴按钮是将剪贴板里的内容复制出来。
7.本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大屏幕演示。
第4课 文字的修饰
学习目标:
1、学会选定文本块;
2、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教学重点:
1、学会选定文本块;
2、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教学难点:
1、学会选定文本块;
2、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准确地输入一篇文章之后,小明发现全篇从头到尾文字大小、字体都是一样的,显得单调。他想用WORD提供的格式工具栏来美化文字。
一、选定内容
选中《东方之珠》一文中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几个字:
1、将指针移动到“海洋公园举世闻名”的“海”字前面;
2、按下左键,拖动到“举世闻名”的“名”字后面,这几个字就呈反白显示,表示它们已被选中。
练一练:
使用选择条选中《东方之珠》第二段
二、改变文字的字号、字体及颜色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标题设置成“黑体、二号、深红色”。
1、选中标题“东方之珠”;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字体"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黑体”;
3、单击“字号”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二号”;
4、单击“字体颜色”框按钮,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深红”。试一试: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利用字体对话框设置文字的、字号及颜色。
三、简单修饰文字
将《东方之珠》的最后一段文字设置成“加粗、倾斜、字符加框”。
1、选中文章的最后一段;
2、依次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加粗、倾斜、字符加框按钮;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正文文字格式设置成“仿宋、深蓝色,并给最后一段加底纹。
教后小记:
第5课 调整段落的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复制、移动和删除段落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复制、移动和删除段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段落的复制
将《东方之珠》的第一段复制到第三段的后面
1、选中文章的第一段;
2、单击常用工具栏的“复制”按钮;
3、将插入点移到第三段句号的后面;
4、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复制到文章的最后。
二、段落的移动
将《东方之珠》第三段两句话的位置颠倒过来。
1、选中第三段的第一句;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3、将插入点移到第三段句号的最后;
4、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
三、段落的删除
删除《东方之珠》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1、选中第三段第一句;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有时,在删除了某些内容后又后悔了。碰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来撤消前面所做的操作,还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恢复”按钮,恢复原来的样子。
试一试:
利用“编辑”菜单所提供的命令,完成段落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等操作。
教后小记:
第6课
简单的排版
学习目标:
1、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
2、学会改变行距和字距。教学重点:
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教学难点:
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篇排版好的文章
标题一般都放在中间,每个段落的开头要空两格,我们对段落的格式进行调整,就能达到所要的效果。
二、段落对齐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标题居中
1、选中标题“东方之珠”;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
三、首行缩进
在WORD中,把设置每段开头空两格的形式叫首行缩进。
将《东方之珠》整篇文章的各段设置成首行缩进
1、选中《东方之珠》整篇文章;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
3、单击“缩进和间距”标签中的“特殊格式”框右端的下拉箭头,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框中选择或输入“2字符”。
4、单击“确定”按钮。试一试:
拖动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
四、行距的调整
将《东方之珠》全文行距设为“1.5倍行距”。
1、选中全文行距设为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
3、单击“缩进和间距”标签中的“行距”框右端的下拉箭头,选“1.5倍行距”;
4、单击“确定”按钮。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行距设为“2倍行距”。
五、字距的调整
将《东方之珠》第一段的字距设为“加宽、2磅”。
1、选中第一段;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
3、单击“字符间距”标签,在“间距”下拉框中选择“加宽”,将“磅值”框中的值调整为“2磅”;
4、单击“确定”。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全文的字间距设置为“加宽、1磅”。
第7课 文本框的使用
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学会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教学重点: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学会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教学难点: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学会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教学过程:
日常阅读的报刊杂志,图文并茂,版面生动,其中很多效果都是“文本框”的功劳,文字和图片一旦放到文本框中,排版时就可以随意调整它们的位置了。
学生欣赏一篇图文并茂的电脑小报。
一、插入文本框
文本框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给已经存在的文字或图片加上文本框;二,先画一个文本框,然后将文字或图片插入到文本框中。
1、给已经存在的文字加上文本框、将报头信息放到文本框中
A 插入报头信息,并选中它;
B 单击“插入”菜单,将指针指向“文本框”选择“横排”命令,这时报头信息就被加上了文本框;
C拖动控制点,将文本框调整到适当的大小。
2、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
A单击“插入”菜单,将指针指向“文本框”选择“横排”命令,指针变成了+形状;
B在文档的空白处拖动,画出一个适当的大小的框;
C将“海洋”图片文件插入到文本框中。
试一试:
插入一个竖排的文本框,并在框中输入古诗《望洞庭》。
二、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1、选中报头信息文本框,周围出现8个控制点;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弹出“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
3、单击“颜色和线条”标签,设置文本框的填充颜色和线条;
4、单击“确定”按钮。
试一试:
将有图片的文本框格式设置 成“无填充颜色”、“无线条颜色”。
练一练:
1、给《东方之珠》全文加上文本框。
2、在文章中插入一个文本框,在框中插入一幅剪贴画。
3、调整两个文本框的大小,设置它们的格式,使它们更美观。
第8课 给我们的文章加图画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2.掌握图片的移动、缩放等设置。3.了解Word的页面边框。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重点:
剪贴画的插入、移动和缩放。课前准备: 注意点:
1.Word97默认的图片是浮于文字上方的,因此一插入就可以动,Word2000默认的方式是嵌入式的,图片不能移动,可以先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单
击其中的“版式”,单击“浮于文字上方”就可以移动了。
2.Word2000的对话框的Word97略有不同,但大体操作类似,这一点在以后的各课中均会碰到。
3.Word启动后,其工具栏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有的工具栏没有显示,可以通过“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
.当图片的叠放次序定义为“置于文字下方”后,图片就不容易被选择,这时可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选择工具,就可选择图片。教学过程:
1.插入剪贴画:这一部分内容的操作并不复杂,因此可以通过大屏幕演示,学生就可以掌握。但一味的模仿对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观
察屏幕提示,自己想一想怎么操作。
2.图片的移动和缩放:要提醒学生注意鼠标指针的变化。
3.右键快捷菜单:教材有意渗透右键的作用,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右键菜单有几种不同的情形。在图形上单击右键,在文档区单击右键,在工具栏和菜单栏上单击所弹出 的右键菜单各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设置图片的叠放次序:可以改变图片的叠放层次和使图片存于文字下方。5.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这样就可以插入自己原先在画笔里画的画及电脑中的图片文 件。
6.图片工具栏:利用图片工具栏,我们可以对图片进行一些修改和设置。这里可以学生自己摸索得个按钮的功能。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对哪个按钮表示的意思不清楚,可以将
鼠标指向这个工具。
7.页面边框: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第9课
有趣的自选图形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
2.掌握填充效果的设置。
3.知道文本框的作用,掌握文本框的使用。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重点:
学会插入自选图形。教学难点:
填充效果的设置和文本框的操作。教学任务:
完成禁止吸烟标志。课前准备: 注意点:
教学过程:
本课和后两课一起完成一篇关于倡导禁止吸烟的文章,从这一篇倡议书的制作过程中,将学习自选图形、Word中制表和Word中的图表制作。
1.打开光盘上录入好的原文件,这是未经处理的文章。
2.进一步认识绘图工具栏。
3.画一支烟:这一步比较复杂,不仅用到如何插入自选图形,还涉及图形形状的调整,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复制,图形的填充。因此教师可以先演示一遍,再让学生操作。注意,如果不能很好地将过滤嘴和香烟对齐,可以按住Ctrl键不放,用光标键来微调位置,也可以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绘图”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调整坐标线”命令,将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均设为1。
4.画禁止符时可能会画不圆,可以按住Shift键再画。丰富多采的填充效果是Word的一大特色,利用它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图画,因此可以作适当的补充。
5.这里的文字因为位置不一定正好在一行上,所以要用文本框。文本框要设置无填充色,无线条色。无填充色的目的是可以使文本西框透明。
第10课 插入图片
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图片;
2、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重点:
1、学会插入图片;
2、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难点:
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过程:
将相关的图片插入到文章中,使版面图文并茂,肯定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出示一篇图文并茂的电脑小报,学生欣赏。
一、插入剪贴画
1、单击“插入”菜单,将指针移向“图片”选择“剪贴画”命令,弹出“插入剪贴画”对话框;
2、在“插入剪贴画”对话框中单击“旅行”类别;
3、单击剪贴画“空中旅行”,再单击“插入剪辑”按钮,剪贴画就被插到了文档中;
4、关闭“插入剪贴画”对话框,选中剪贴画,拖动尺寸控制点,改变剪贴画的大小。
试一试:
用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在WORD中插入其他类型的图片文件。
二、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图片刚被插到了文档中时,往往要通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和谐美观。
1、选中图片;
2、打开图片工具栏,单击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按钮,弹出下拉菜单;
3、单击“四周型环绕方式”;
4、将剪贴画调整到合适位置。练一练:
在《东方之珠》一文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的配合美观和谐。
第11课
制作表格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简单的表格。
2.掌握对表格的一些设置,能在文章中利用表格。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重点:
表格的插入和修改。教学难点:
表格中直接画表线。教学任务:
将数据改为表格。
教学过程:
1.本课内容是表格制作,但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表格的操作,而是将表格的应用整合在文章中,注重知识的运用。
2.表格的一般知识。(1)如何插入表格;(2)
改变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如果修改的是整行和整列的大小,可以直接去拖拽表格边线 就可以了,也可以在标尺上直接拖动。但如果改变是某个单元格的大小,就必需先选定 这个单元格,再去拖拽这个单元格的边线。(3)插入行列,在Word 97中插入列,必 需先选定一列,这个问题在Word 2000中得到解决,可以直接插入。(4)利用表格工具 栏画修改表格,包括画表格线、擦表格线等,Word 中的表格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利用画
线和擦线工具,可以画出复杂的表格。(5)表格线色和表格底色,课文中虽没有讲到,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练习中用到)。(6)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在教材中没有讲到,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
3.利用表格,修改文章。将文章中的对比数 据用表格表现出来,更清晰。
4.练习做课程表。
5.表格还可以发挥许多特殊的作用,如国际橡棋棋盘,中国橡棋等。
第12课
表格的修改
教学目标:
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 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 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在表格中插入行
1、将光标定位在第五行;
2、单击“表格”菜单,将指针依次指向“插入”“行”后单击;
3、在插入的行中输入“午休”
二、合并单元格
将“午休”所在行的多个单元格合并
1、选定单元格,单击“午休”所在行的第一个单元格,拖动到这一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2、单击“表格”菜单中的“合并单元格”命令
三、拆分单元格
增加“上午”单元格的内容
1、单击“1”所在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菜单中的“拆分单元格”命令,弹出“拆分单元格”对话框;
3、在对话框的“列数”中输入“2”,在“行数”中输入“1”;
4、单击“确定”按钮;
5、同上,将单元格“2”“3”“4”拆分为钎2列;
6、将单元格“1”“2”“3”“4”前面的空白单元格合并,在合并的单元格中输入“上午”
四、删除行、列
1、选定要删除的行;
2、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3、单击“删除行”命令
五、单元格内容居中
1、选 定课程表全部内容;
2、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3、将指针指向“单元格对齐方式”,单击“中部居中” 练一练:
按课文的步骤制作一张课程表
第13课
表格的修饰
教学目标:
学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
了解表格底纹的设置方法;
学会设置表格的边框;
了解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的使用 教学重点:
表格底纹的设置方法;
设置表格边框 教学难点:
表格底纹的设置方法;
表格边框的设置
教学过程:
一、表格文字的修饰
1、表格文字的修饰
将标题“课程表”设为:黑体、二号、红色、居中。
选定标题“课程表”;
将“课程表”三字设为:黑体、二号、红色、居中
2、设定表格文字
将表格文字设为:加粗、四号、仿宋、蓝色
选定表格文字;
将文字设置为加粗、四号、仿宋、蓝色
二、设置表格边框
为“课程表”添加边框
1、选定“课程表”
2、右击,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边框和底纹”命令;
3、在“边框和 底纹”对话框中单击“边框”标签;
4、单击“网格”选项;
5、在线型列表框中选择线型;
6、在颜色列表框 中选择”红色;
7、单击“确定”按钮
三、设置表格底纹
1、选定“课程表”;
2、右击,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边框和底纹”命令;
3、单击“底纹”标签;
4、在“填充”颜色中选择“浅绿”,“式样”列表框中选择“5%”;
5、单击“确定”按钮
四、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1、将光标移到表格中的任一单元格中;
2、单击“表格”菜单中的“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命令,弹出“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
3、在“格式”列表框中单击需要的格式,预览框中可浏览所选效果;
4、选择满意的格式后,单击“确定”按钮 练一练:
用学过的方法修饰自己的课程表
第14课
制作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对象。
2.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重点: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教学任务:
将吸烟和不吸烟的得病情况制作统计图。课前准备: 注意点:
教学过程:
1.制作统计图在生活中非常有用,但非常繁琐,而电脑制作却相当快捷。学习这一课,能让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电脑的快捷实用。
2.Word中可插入的对象很多,课文以Graph对象为例,要求学生掌握插入对象的一般方法。
3.图表的插入及数据的修改对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教师先用大屏幕演示,学生再做。
4.统计图插入好后,在统计图上不同的地方双击,可以修改相应的内容,如在图例上双击,就可以设置图例的格式。也可以删除统计图的某一部分。
5.Word 中有多种图表类型,可以启发学生思 考,哪一种最适合这里。
6.制作图表可以和数学中的统计图内容相结合。
第15课
在Word中编一份小报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Word的功能,全面复习Word的基 本操作。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时安排:
1~2课时。教学重点:
小报主题的选择和排版。教学任务:
制作小报。
课前准备:
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文字素材 注意点:
1、排版上尽可能用文本框,文本框用无线条色和无填充色,以便可以随意移动。
2、当图片置于文字下方后,很难选中,可以用绘图工具栏上的选择工具(箭头)来选择图片。
教学过程:
1.制作小报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煅炼,也是对Word的全面的练习。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想好,制作小报的主题。
2.本课另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各式各样,课文中列举了很多种方法。
3.制作小报要求主题突出,美观大方。
第16课
页面设置
教学目标:
了解分栏的方法; 学会设置页眉、页脚; 学会插入页码。教学重点:
学习分栏;设置页眉、页脚;插入页码 教学难点:
给文章或段落分栏; 添加页眉、页脚 教学过程:
一、分栏
1、打开文件“九寨沟”;
2、选中全文;
3、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
4、在“预设”选项中单击“两栏”;
5、在“栏宽”栏中输入“19字符”,“间距”栏中输入“3字符”;
6、单击“确定”按钮。练一练:
将《九寨沟》一文分为两栏,并设置栏宽为“20”,间距为“4”。
二、设置页眉、页脚
1、单击“视图”菜单中的“页眉和页脚”命令,出现“页眉/页脚”工具栏,并进入页眉的输入状态;
2、设置页眉。在“页眉”处输入内容:小学语文第七册;
3、切换到页脚,单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按钮;
4、设置页脚。在“页脚”处输入:九寨沟。
三、设置页码
1、单击“插入”菜单中的“页码”命令,弹出“页码”对话框;
2、确定页码位置,在“位置”列表框中,选择页码出现在“页面底端”位置;
3、页码的对齐方式,在“对齐方式”列表框中,选择“居中”对齐方式;
4、页码格式。单击“格式”按钮,出现“页码格式”对话框,在“数字格式”列表框中选择页码格式;
5、单击“确定”按钮。试一试:
在《九寨沟》一文中插入页眉“《语文第七册》”,在页脚处输入“《九寨沟》”,并插入页码,对齐方式为“居中”。
第17课
打印预览
教学目标:
了解打印预览的作用;
学会使用打印预览功能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打印预览功能
教学过程:
一、打印预览
1、打开文件《九寨沟》;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预览”功能按钮;
3、文章的打印预览窗口中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打印效果;
4、预览结束,单击“关闭”按钮,返回到编辑文本窗口;
二、纸张大小的设置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
2、单击“纸型”标签;
3、单击“纸型”框右侧的实心三角形,弹出“纸张类型”列表;在“纸张类型”列表中选择适当大小的纸张;
4、单击“确定”按钮,结束页面设置;
5、单击“打印预览”按钮,预览打印效果。
三、设置页边距
1、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单击“页边距”标签;
2、单击“上、下、左、右栏”右端的上下箭头,调整页边距,或在“上下左右”栏中直接输入页边距数值;
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边距的设置。练一练:
将上下左右边距设为“4厘米”后,执行打印预览命令
文献摘抄:
在预览窗口中,指针变成放大镜形状,这时看到的是文章的整体效果。如果想看清文章某一部分的打印效果,可以单击文稿相应部分;再单击文稿,屏幕立即恢复到整体效果。
初一信息技术下教案 第2篇
初 中 62950388.doc 信 息 技 术
教案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第一、二课时:
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微机简介 教学重点:
信息、信息技术简介;
计算机、微机简介
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
有人说,在21世纪里,不懂计算机的人就是真正的文盲。这句话虽有偏颇,但也表达出学好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初中生,当然也要努力学好计算机知识,讲授新知:
板书:
一、信息(Information)讲解:
信息是指我们对自己还不清楚需要从外界获取的各种消息的总称。
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这些载体形式主要有: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作等,在现代,更是出现了利用电话、电视、广播、录音带、计算机及其网络等信息存储和传递形式。
板书:
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讲解: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感测和控制技术等,可以概括为: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 Control(计算机+通信+控制)即所谓的“3 C”技术,它的核心和基础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IT知识有以下四大特点:实践性、实用性、技巧性、先进性。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板书:
三、计算机(Computer)
1、发展简史 讲解: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台计算机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共使用了1.8万个电子管、7万个电阻和1万个电容,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第小时耗电140度,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它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经历了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四个发展阶段,现在向第五代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
第一代(1946-1957年)计算机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软件大都使用机器语言,并出现了汇编语言,容量小,体积大,故障率高,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运算,运算速度达五千~几万次/秒。
第二代(1958~1964年)计算机以晶体管为逻辑元件,软件开始使用高级语言,提出了操作系统技术,并开始用于事务处理和过程控制,其体积缩小,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达几百万次/秒。
第三代(1965~1970年)计算机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小型机迅速发展,出现了与通讯结合的远程终端。操作系统迅速发展和普及,出现了多种高级语言,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运算速度达几千万次/秒。
第四代(1970年以后)计算机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出现了微处理器及以它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处理网络,步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运算速度达到几亿次/秒。
从1980年开始,计算机已开始向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发展过渡。
计算机的发展总趋势是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板书:
2、特点
①运行速度快 ②计算精度高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讲解:
理论上的计算精度不受限制。英国著名数学家契依列花了15年的时间把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现在利用计算机,几小时就可计算到10万位,并可发现契依列计算结果从528位起以后各位全是错的。
板书:③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讲解:
计算机把运算步骤、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等牢牢记住,并且存储容量惊人。同时还有很强的逻辑判断能力,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从而使计算机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板书:④可靠性高 讲解:
计算机可以连续无故障运行几万、几十万个小时以上,不象人那样工作时间稍长就会疲劳。
板书:
3、分类 讲解:
按计算机功能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我们这里讨论的是通用计算机。根据其规模和功能的不同一般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 巨型机 ② 大型机 ③ 中型机 ④ 小型机 ⑤ 微型机 ⑥ 工作站
其中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又称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板书:
4、微机发展概况 讲解: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块微处理器芯片4004,从此,计算机向着两极分化:一极是巨型机向巨型化、超高速化方向发展,一极是微机向微型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
1977年Apple公司成功研制第一台PC,1981年8月12日,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IBM/PC机,很快占领市场,并成为了PC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由于IBM公开了IBM/PC的结构与设计思想,使得其它公司可以生产与之兼容的PC机,如Compaq、Dell、HP、宏基、联想等公司生产的兼容机。
微机主要采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即CPU)作为核心,短短三十年历史,即已更新了数代,从8086、286、386、486到Pentium、PentiumⅡ、PentiumⅢ和Pentium 4。
微机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低,近十几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进入千家万户。
板书:
5、应用 讲解:
计算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CAD、CAI、CAE、人工智能、娱乐等。
板书:
6、工作原理 讲解:
人们预先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程序和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的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一步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最后将处理结果输送到输出设备。这就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这一工作原理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提出,故称为“冯·诺伊曼原理”,他亦被人们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板书:
7、组成 讲解:
计算机由硬件(Hardware)系统和软件(Software)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主机(主要由主板、CPU、内存储器、机箱、电源等部分构成,现在的多媒体电脑一般还包括硬盘、光驱、软驱、声卡、显卡、调制解调器、音箱等)、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等)组成。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课程小结:
第一、二课时主要讲解关于IT、Computer、PC等基本知识。主要名词: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
Computer 电子计算机(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微机)OS(Operation System)操作系统 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 John Von Neuimann 冯·诺伊曼
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 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 Hardware 硬件 Software 软件 Memory 内存 Keyboard 键盘 Mouse 鼠标 Display 显示器 Printer 打印机
课后小记: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第三课时: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教学重点:二进制数、信息存储容量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要求学生分别说出IT、Computer、PC的含义; 要求学生说明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引入新知:
依照“冯氏原理”,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什么是二进制数以及如何用二进制数来表示信息等知识。
讲授新知:
板书:
一、二进制数 讲解:
二进制数是由0和1两个基数组成的,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这和计算机内信息借助电脉冲的有无、电位的高低或磁性的正负来进行存储、传输和运算相对应。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要转换为二进制代码,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计算机自动转换为二进制代码进行识别并作相应的处理,得出的处理结果还是二进制代码,计算机又这一信息自动转换为我们能够识别的符号输出。
板书:
二、ASCII码 讲解:
为了统一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代码的含义,解决符号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交换、处理、存储等基本问题,美国制订了用若干位二进制码按特定规则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以及专门符号的字符编码,即所谓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ASCII)。
ASCII码是用八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字符(最高位专门用作检验位),如用1000001来表示字母“A”,而用0111001来表示数字“9”。
板书:
三、信息存储容量 讲解:
二进制码的一个数位称为bit,它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个八位二进制码称为字节Byte,用以存放一个ASCII码信息,一个汉字需要2B的容量。
板书:
四、其它存储容量 讲解:
其它常用的存储容量是: ① KB 1KB=1024B ② MB 1MB=1024KB=1048576B ③ GB 1GB=1024MB=1048576MB=1073741824B
板书:
五、常见外存储器容量 讲解:
内存容量一般为2nB,如32B、64B、128B等,常见的外存储器容量是:
①、软盘:1.44M ②、光盘:640M ③、硬盘:nG
例如一个1G大的硬盘可以存储约5亿个汉字。计算方法如下: 1000*1000*1000/2=500000000 课程小结:
第三课时主要讲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存储的容量。
课后小记: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第四课时:操作系统简介
教学重点:DOS系统基本知识;
WINDOWS系统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要求学生说出信息存储的常见容量。
引入新知:
计算机的操作必须有操作系统的支持才能进行,操作系统如同计算机的管家,它协调组织计算机工作。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最常用的两种操作系统。
讲授新知:
板书:
一、操作系统简介 讲解: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二者缺一不可。而软件系统中操作系统是应用软件的基础,一切应用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平台上才能进行使用。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作为计算机的管家,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很多,常见的有DOS、WINDOWS、Linux、UNIX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国外的软件,我国正在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的有红旗Linux等。
板书:
二、DOS系统简介
1、什么是DOS 讲解:
DOS(Disk Operating System)系统是最早使用于微机的操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作系统之一,主要是Microsoft公司的MS-DOS,目前最高版本为6.22。
板书:
2、DOS文件和文件名
讲解:
在磁盘上,信息以文件的形式的来存放,它实际上是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如程序、数据或一段文字、一幅图片、一段音乐或影像。
DOS系统中,每个文件都被赋以不同的名字,即文件名,它由主文件名加文件扩展名组成,前者至多用8个字符(如为汉字,至多4个),后者至多用3个字符(不能用汉字),中间用“·”隔开,即所谓的“8.3”格式。扩展名用于标明文件的类型,一般在保存文件时自动生成。
对文件进行操作时,常用到通配符“*”和“?”。前者可代替一串字符,称为全通配,后者仅代替一个字符,称为字通配。如*.BMP表示所有扩展名为BMP的文件,CHINA??.BMP表示所有以CHINA这5个字符打头、后有2个任意字符、扩展名为BMP的文件。
板书:
3、DOS目录结构与路径 讲解:
DOS采用树形目录结构来对文件进行管理,并用路径来指明文件在磁盘上的位置。板书:
4、DOS常用命令 讲解:
常用命令主要有: DIR 列目录
TYPE 显示文件内容 COPY 拷贝 DEL 删除
FDISK 磁盘分区
一个或多个硬盘可分n个分区,盘符依次为C:、D:、E:、F:、„„,而A:专用作3.5#软驱的盘符,B:专用于5.25#软驱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的盘符且已淘汰,硬盘盘符后的一个盘符用于光驱盘符。一般安装OS的分区设为主分区,如以C:为主分区,将DOS或WINDOWS安装于该分区。
板书:
二、WINDOWS系统简介 讲解:
WINDOWS(视窗)系统为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又一操作系统,在PC中相当普及,我们在机房中所使用的OS即为WINDOWS XP简体中文版(简写为WINDOWS XP)。板书:
1、发展历史 讲解:
1985年11月发布WINDOWS 1.0 ;1990年 5月发布WINDOWS 3.0 ;1995年8月发布PWIN95,两年后发布WIN95第二版,即通称的PWIN97 ;1998年发布WINDOWS XP,随后发布WINDOWS XP SE ;2000年发布PWIN2K , 这是其目前的最新版本。板书:
2、主要特点 讲解:
WINDOWS系列的特点主要有: ① DOS内核
② GUI(图形化)界面 ③ 多任务操作
WINDOWS可以多窗口多任务同时执行,但由于硬件条件限制和软件BUG影响,常导致死机)
课程小结:
第四课时主要是了解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主要名词:
OS(Operation System)操作系统
DOS(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 BUG 错误
62950388.doc
课后小记: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第五课时: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
WINDOWS XP桌面简介 鼠标的操作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略)引入新知:
从这一节课起,我们开始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学会怎样正确的开机和关机。
讲授新知:
板书:
一、启动计算机系统 讲解:
学校机房是一个无盘局域网,学生使用的是无盘工作站,它必须依托服务器才能工作,因此,工作站加电启动前需要确认服务器已经开机并就绪。
开机操作如下:①、首先打开市电电源的开关,如接线板上的开关;②、再打开显示器的电源开关;③、最后打开主机上的电源开关。这种直接开电源开关的启动方法称为“冷启动”。
工作站开机后要经过三个步骤才可完成它的启动过程,一是自检过程,用以检查自身是否处在正常状态;二是登录服务器,下载WINDOWS XP启动文件;三是导入WINDOWS XP系统。
当我们在操作中遇到了异常现象而不能正常退出,出现所谓“死机”状态时,键盘、鼠标、桌面长时间无法操作,就需要重新启动,这种启动称为“热启动”,方法之一是同时按住Ctrl键、Alt键和Del键,这种方法适用于WINDOWS XP系统尚未完全崩溃、“一息尚存”的情况;方法之二是按一下主机前面板上的Reset键,这种方法适用于WINDOWS XP系统完全崩溃的情况,一般先用方法一,如不起作用即可用方法二。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板书:正常情况下:冷启动―――按Power键
死机状态下:热启动―――按Ctrl+Alt+Del键或Reset键
板书:
二、关闭计算机系统 讲解:
关闭计算机,必须是先退出WINDOWS XP,然后再关显示器电源,不可直接关闭主机电源。
退出WINDOWS XP的方法是:①、用鼠标点击一下“开始”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用鼠标点击一下“关闭系统”,出现一个“关闭Windows”对话框;②、选择“关闭计算机”,并按“是”按钮,电脑自动关闭。
应当注意,不可关闭计算机后立刻又启动,至少应该等待一分钟,以免因等待时间太短,烧坏主机。
板书:
三、WINDOWS XP桌面简介 讲解:
启动WINDOWS XP后,屏幕上显示的图形叫做Windows桌面,学校工作站所使用的是网吧管理系统模拟Windows桌面。
桌面主要由图标和任务栏两大部分组成。板书:
1、图标 讲解:
当我们使用某一个应用程序或WINDOWS XP自带程序时,桌面上就有一个矩形区域作为我们的工作区,我们称之为“窗口”,当不使用时,有的窗口消失,有的窗口收缩并放在桌面上,这些收缩后用来表示该窗口的小图像称为“图标”,包括“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等系统图标和应用程序图标,后者是应用程序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左下角有一个小箭头)。板书:
2、任务栏 讲解: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任务栏位于桌面最下面的一行,由开始按钮、工具按钮、窗口按钮和状态设置按钮等组成。
通过“开始”按钮可以打开“开始”菜单,从而可以完成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档、修改桌面和进行系统设置、寻求帮助等操作。
工具按钮是些经常使用的功能操作,学校工作站桌面已屏蔽。窗口按钮用来表示已经打开的窗口,包括被最小化或隐藏在其他窗口下的窗口,通过窗口按钮可以很方便地在不同窗口之间进行切换。每打开一个应用程序,即有一个相应的窗口在桌面,并有一个相应的窗口按钮,因此,在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时,可以通过观察窗口按钮来看是否关闭了某个应用程序。
状态设置按钮有输入法状态、时钟等,可以在此选择需要的输入法。
板书:
四、鼠标的操作 讲解:
鼠标的基本握法是:右手手掌压在桌子面上并稍微接触到鼠标的后半部,右手拇指在左、无名指和小指在右,轻握住鼠标,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两键上,以自感舒适为宜。移动鼠标时,手腕摆动,手掌在桌子面上保持不动。
鼠标的基本操作有:移动、单击、双击、右击、拖动。板书:
1、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右击、拖动。讲解:
“移动”是指握住鼠标在鼠标垫上来回移动,屏幕上的鼠标指针随之移动;
“单击”是指按一下鼠标左键;(注意:“按”是指手指轻按键后立即松开的过程)
“双击”是指连续快速地按两下鼠标左键; “右击”是指按一下鼠标右键;
“拖动”是指按住鼠标左键不松手,并同时移动鼠标。板书:
2、指针形状 讲解:
WINDOWS XP桌面上的鼠标指针用来标识鼠标的位置及其移动。不同的操作状态下指针形状不同,常见的有: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①、箭头指针,表明处于预备状态,等待任何操作; ②、沙漏指针,表明正在执行任务,任何操作无效; ③、插入指针,表明处于输入状态,等待输入文字;
课程小结:(略)课后小计: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第六课时:键盘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键盘分区与常用键功能
键盘指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略)引入新知:
键盘也是计算机中重要的输入设备,在计算机输入各种字符和汉字,通常要使用键盘。
讲授新知:
板书:
一、键盘分区 讲解:
标准键盘上一般有104个键,键位的排列与用途有关,并可按用途分为主键盘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小键盘区。
主键盘区主要有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空格键、回车键等,功能键区为16个功能键,编辑键区有方向键、删除键等,小键盘区是数字键、编辑键等的重复,目的是提高数字数据输入的速度。
板书:
二、键盘指法 讲解:
键盘指法主要指打字键区字母、数字、符号键位的操作指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指法,才能高效地进行键盘输入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盲打。
主键盘中的A、S、D、F、J、K、L、;这八个键盘叫做“基本键位”,使用键盘前,身体要坐正,眼睛平视显示器,手腕要放平,手指自然弯曲,左右手的拇指对准空格键,基本8个手指从左到右轻放在基本键位上,并注意利用F、J键上的凸起来定位。
62950388.doc
阿不都赛买提.阿不都热依木
课堂练习:
打开“金山打字通2000”键盘练习程序,按照其进度安排进行练习,熟悉键盘,练习指法,争取记住大部分的键位,一开始就力争盲打。
课程小结:课后小记:62950388.doc
初一信息技术下教案 第3篇
一、树立现代信息教育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与培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 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能力、角色提出了挑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占有者、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逐步向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过度和转变。
二、注重学科整合,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基本教学功底, 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利用资源的本领。教师教学将要面临的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和途径开展初中语文教学, 将学科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媒体技术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学生的学习也由过去的注入式学习向新课标理念下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
(一)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引导功能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学习资源无限丰富, 可以通览古今、跨学科融会贯通, 信息处理快捷, 表现形式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模式相比, 有着明显优点。文章可以转化为丰富多彩的课件形式, 提高课堂效率, 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用信息手段提供学习资源, 方便又快捷。而且能够突破教师和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 用相关资源丰富封闭的、孤独的课堂教学。录像、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扩充教学知识量。比如, 增加教学内容 (作者生平、文章背景、延伸阅读) 。趣味化教材内容,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自我感知、自我认识的过程。
(二) 运用信息技术,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媒体只是一种工具。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能力的养成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的。媒体只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构建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依然要靠教师组织、学生参与, 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安排下逐步引入, 发挥高效。教师对具体环境进行调控, 引导学生思考, 吸引注意力, 主动积极获取知识,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媒体的过度使用将会阻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如语文课中朗读环节被视听代替, 固定形象限制和制约学生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独特鲜明感受、体验和理解。违背了语文规律。语文课媒体的运用, 最终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实践课, 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 以语言媒介为中心,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 新技术的应用, 转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 新媒体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 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种伙伴式、合作式的师生关系的变化, 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化,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多元课堂。
(三) 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 促进教育公平。电子教材, 习题库、教材配套资源、同步课堂等为学生传递基础教育的基本信息, 也解决了因为教师水平带来的授课的差异性。新的教学资源, 减轻教师的负担, 突破时空界限, 优质课堂实录、优质教案等资源的共享,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运用, 增加课堂实效性
(一) 注重感悟、训练思维
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突出。课文中人物、景物、意境的提示性再现, 为学生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概念的联系, 学生的主动参与, 有助于帮助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过程, 正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进行抽象思维与审美思维的培养。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 不重视思维训练, 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教学, 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Power Point、flash等软件, 能够针对学科实际, 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 不仅较好地表现了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 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 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 突出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 增大的语文课堂的知识量,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学习的工具, 学生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性进行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协作式学习, 利用媒体特性与网络特性结合进行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三)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 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 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整合, 可以使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而达到学生随时随地均可学习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4篇
教材版本及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 第二节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如何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来确定搜索的关键词
(2)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和文件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下载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与我国的文化遗址相结合,唤起学生对文化遗址的更多了解。
2.教学重点:
利用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方法,网页、图形、文字、文件等信息的下载
3.教学难点:
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
4.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将学习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但这种联系又有别于以往我们熟悉的事物,而是一种并不为学生所了解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基于上述理论,在学习信息搜索的时候,我们采用“湖州三绝”这样一个课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讲解内容,然后介绍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以及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方法之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了解更为详细的信息,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可以通过关键字的调整,搜索到更为具体的信息。
在确认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后,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组织一个班会活动,介绍有关湖州三绝的一些情况,并且需要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说明,应该如何来搜集资料呢?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搜索到的资料保存起来?然后讲解有关网页、图形、文字的不同的保存方法。之后继续提出问题:为了增加大家对“湖州三绝”更深的了解,有同学认为应该下载图片和视频动画来让大家欣赏一下,那么这个又该如何来下载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小组派出代表来演示如何下载文件,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价。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在学习了网络下载的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对于湖州的优秀历史文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5.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影视技术的不断改进,数码产品的不断更新,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的历史文物和事件,也逐渐在被人们遗忘。我们湖州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地方,而且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历史遗产,特别是湖州有全国有名的三绝,“桥里桥潮英桥”、“庙里庙府庙”、“塔里塔飞英塔”,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遗产难免受到一些破坏,然而庆幸的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我们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平台来了解我们湖州的优秀遗产。
(2)新课讲授
①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
A.搜索引擎的概念
介绍一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等)
B.例1:搜索有关湖州三绝的信息
操作:进入搜索引擎,然后在关键词栏目中输入要搜索的内容“湖州三绝”,点击“搜索”按钮进行搜索。对于搜索到的信息,点击相关的“超级链接”就可以查看有关的内容。
C.思考:如果我们现在要了解我们湖州具体的“三绝”的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应该输入什么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根据搜索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关键词。
(提出新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组织一个班会活动,介绍有关湖州三绝的一些历史情况,并且需要一些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说明,应该如何来获取资料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搜索到的资料保存起来?过渡到信息的保存。)
②下载www上的信息
A.保存网页
操作: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在“保存Web页”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网页文件的文件夹。在“文件名”处输入要保存文件的名称,单击“保存”按钮。
B.保存图形
操作:将鼠标指针移动至网页中的图片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在“保存图片”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图片文件的文件夹,在“文件名”处输入要保存图片的名称,单击“保存”按钮。
C.保存文字
操作:以拖动方式选择所需要的文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在word编辑区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继续提出问题:为了增加大家对湖州三绝更深的了解,有同学认为应该下载一个动画讲解让大家欣赏一下,那么这个又该如何来下载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小组派出代表来演示如何下载文件。)
D.下载文件
操作:单击要下载的文件,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选择“将该文件保存到磁盘”,单击“确定”(或者,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文件夹,单击“保存”按钮)
(3)小结
①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信息
②下载www上的信息
A.保存网页B.保存图形
C.保存文字D.下载文件
(4)教学评价
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形式,辅以教师在学生操作和演示过程中的评价以及最后的总结性评价。
评价标准设计如下:
①是否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关键词的确定
②是否掌握了网页、图形、文字的保存和文件的下载
③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
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是否和同学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
6.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
网络教室,连接到internet,教学课件
7.教学后记
本节课融合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传统的教学理论,采用湖州本地文化遗产的历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设计一个整体的任务贯穿整堂课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探索的兴趣。在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设计好自然的过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还应作好个别辅导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注意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以促进彼此间的帮助与合作。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二 第5篇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时间: 总第2课时
课
题
第一章 迈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简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第三节 高效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思想、知识、能力)
1、仔细观察,说说你的计算机系统的外观组成。
2、制作一张记录表格,记录下每个部件的品牌或型号。
教学重、难点
微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介绍
教法、学法
师:讲演辅结合 生:边学边练,自主探究
教 学 程 序
认 知
操 作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信息?你心目中的信息社会是怎样的?
2、什么叫信息技术?
二、新知
1、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介绍
①、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一台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微型计算机主机部分
主机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指挥中心”。主机内有中央处理器(CPU,又名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核心)、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它们是处理和保存信息的场所。内存储器有ROM与RAM,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盘、硬盘、光盘等)等。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板、摄像头、游戏杆、麦克风等。
◇微型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耳机、音箱等。
◇微型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②、计算机软件
软件是程序系统,是一些控制计算机工作的.命令集合及其辅助资料。
三、小结:
计算机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处理工具,区别于普通的信息处理工具,它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知识,这是灵活应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
四、思考与练习:KP21
一.练习开机操作
二.练习登录入网操作
三.练习鼠标及键盘操作
四、练习关机操作
教学后记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编辑操作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编辑操作的通用方式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选择对象的一般操作,包括单击选择与框选以及配合ctrl和shift键的选择操作;
掌握删除、移动、复制等基本编辑操作,尝试在不同软件之间的进行数据复制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合理、合法地删改信息,尊重别人的版权、隐私等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选择操作、删除、移动和复制操作,难点是不同软件之间数据的相互复制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明确目标
“资源管理”编辑的是文件与文件夹,“文字处理”编辑的是字句,“图像处理”编辑的是图像区域,“声音处理”编辑的是波形音轨,这些操作虽然编辑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操作步骤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对文件、文件夹、图像、声音、文字的编辑都会遇到删除、移动、复制等问题。因此我们这节课就要掌握对象的删除、移动、复制的通用操作。
<二>自学辅导,尝试练习
要想对文件、文件夹、图像、文字、声音等对象进行操作,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对象”。
(1)如何选择单个文件?如何选择多个文件?(请参考课本P10的步骤以及“试一试”,在“我的文档”中进行尝试)
(2)在文字处理软件中和图像处理软件中如何选择对象?这种操作与文件的选择有什么异同?
(3)移动对象:移动文件到附近的文件夹中,移动文字到附近的段落中,移动图块到附近的域(参考课本P11自学“拖拉”的方法和“剪切”的方法完成任务)
(4)复制对象(参考课本P11复制文件、文字、图块,理解“剪切板”的功能,尝试按住ctrl键再拖动对象,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拔
打开c:我的文档上课素材my pictures文件夹,练习选择操作。然后打开画图软件,通过”文件“菜单打开该文件夹中的card0277.jpg图片文件进行修改,选择“小星星”图块,复制多个,将修改好的图片全选再复制到上级文件夹中的“小笑话.doc”文档中。
〈四〉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初一信息技术下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