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灭菌范文
臭氧灭菌范文(精选3篇)
臭氧灭菌 第1篇
关键词:传统灭菌,臭氧灭菌,比较
臭氧 (O3) 是一种淡蓝色略带鱼腥味不稳定的气体, 分子量是48, 它是氧气 (O2) 的同素异形体, 组成的元素虽然相同, 但构成形态相异, 所以性质差异很大。臭氧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 这主要是由于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氟 (F2) 。在自然界中臭氧主要存在于高空大气层 (大气臭氧层) 。臭氧有很高的能量, 所以很不稳定, 在常温、常压下很快自行分解为氧 (O2) 和单个氧原子 (O) ,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 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的半衰期为22~25min[3]。在一定浓度下, 臭氧可迅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1], 杀灭力特强, 能瞬间完成, 并在完成杀菌消毒功效后自行分解为氧气, 无污染、无残留。由于其安全方便、环保、消毒效果好、时间短等特点, 被制药工业企业广泛应用于消毒灭菌。
臭氧消毒灭菌的原理: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 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 (O2) 和单分子氧原子 (O) ,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臭氧灭菌机制及过程类似于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它与生物细胞中多种成分反应, 从而使其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而灭亡。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1], 破坏其细胞和核糖核酸, 分解DNA、蛋白质等大分子聚合物, 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臭氧还可以渗透胞膜组织, 使细胞发生通透性崎变, 导致细胞的溶解;甚至将细菌内遗传基因、噬菌体、支原体及热原 (内毒素) 等溶解变性, 使之灭亡。多余的氧原子则会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气 (O2) , 在这一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残留物, 故臭氧被称为“无污染杀菌剂”。它不但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消毒能力, 而且对霉菌也很有效。
另外在我国卫生部1991年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臭氧的杀菌作用、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其中“4.12.2”杀菌作用条: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等, 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的杀菌速度比氯快[2]。
在我国的医药企业中传统的灭菌方法主要有三种:紫外线灭菌、试剂灭菌、加热灭菌。这些方法已被普遍采用, 其安全性可靠性已被长期的实践所确认。但是,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们也有各自的缺陷。
a.紫外线灭菌的主要问题在于:用于杀菌的紫外线波长在200~300纳米范围内, 以波长为254纳米的紫外线杀菌能力最强。但它的穿透能力小, 在紫外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存在的“阴影区”, 消毒效果不好而存在死角, 其杀菌能力随着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紫外线消毒抑菌杀菌的种类有限, 只对一些微生物敏感, 而对霉菌等微生物的杀菌力则较弱, 所能达到的洁净度也有限, 而且紫外灯管寿命短, 更换过于频繁, 运行费用高。另外, 紫外线对人体照射过久会导致结膜炎及皮肤烧灼等。
b.化学试剂灭菌, 如甲醛气体熏蒸, 操作麻烦, 熏蒸时间长, 高耗能, 有二次污染物, 增加企业环保压力。做一次甲醛熏蒸需要8h, 残留物会附着在洁净室的墙壁和设备的表面上, 不易清除。并在消毒后的几天内, 其悬浮粒子数会增加。并且甲醛气体不能自然排出, 在消毒后需要空调机组运行较长时间, 才能排除残留甲醛气体。在甲醛气体熏蒸灭菌过程中, 洁净室温度需要控制在24~40℃之间, 空气湿度要保持在65%, 然而加热的甲醛会和空气中的水份结合生成甲酸, 对设备有腐蚀。同时, 多孔性织物易吸附甲醛, 形成的聚合物会严重堵塞过滤器的滤材微孔。甲醛对人体危害较大, 科学研究表明, 甲醛既是致癌物, 又是促癌物。
c.加热灭菌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其缺点是要求的温度高, 高能耗, 灭菌范围有局限性, 有的物品如某些原材料、仪器仪表、塑料制品等就不宜加热。
上述三种传统灭菌方法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 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替代之前, 在我们还只好用它。如果能充分发挥臭氧的优点, 弥补上述方法的缺点, 就为臭氧灭菌进入药品生产领域开辟了通道。事实上, 臭氧灭菌消毒确实有它独特的优点。
臭氧灭菌的优点主要有:广谱高效性、高清洁性、操作简单性。
a.广谱高效性。研究表明臭氧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 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臭氧灭菌速度较氯快300~600倍[3]。国际卫生组织对消毒灭菌剂的功效曾归纳比较, 臭氧与其它杀菌剂对大肠杆菌灭菌效果相比:臭氧 (O3) >次氯酸 (HCl O) >二氧化氯 (Cl O2) >银离子 (Ag+) >次氯酸根 (Cl O-) >高铁酸盐 (Fe3+) >氯氨 (NHCl3) 。臭氧灭菌速度较氯快600~3000倍, 能杀灭氯所不能杀灭的病毒和胞囊 (如隐胞子虫) 。臭氧对易变异、抗药性强的细菌、霉菌、真菌、病毒、微生物及热原 (内毒素) 具有同样的灭杀和预防效果。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臭氧 (2~15ppm) 即可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内部结构有极强的氧化破坏性, 即可达到杀灭细菌繁殖体、芽胞、甲乙型肝炎病毒、真菌和原虫胞囊等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还具有破坏肉毒杆菌、毒素、立克次氏体等功能[1]。同时, 臭氧还具有很强的除霉、腥、臭等有机异味的功能, 对中药材及其它原辅材料的防霉、防虫蛀等有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 臭氧对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系统、介质过滤材料等具有防霉变、防堵塞的效果, 还能对高效过滤器起到溶菌疏导作用, 延长其使用寿命, 还可对设备、器皿、包装材料、工作服等进行消毒灭菌。应用臭氧作为灭菌剂, 还可减少空气中悬浮的气溶胶粒子, 提高空气中的洁净度。按照卫生部消毒规范的要求, 对空气消毒的臭氧浓度是2~5ppm, 但事实上, 洁净区的消毒不仅是对空气消毒, 还包括对物体表面的消毒, 所以设计浓度应为10~15ppm, 完全可以替代紫外照射和化学熏蒸消毒。每日做空气灭菌只需开机1~1.5h左右, 即可达到洁净室的灭菌目的[1]。
b.高清洁性。臭氧消毒是以空气为原料, 不需储藏设施, 节省原料储存面积。也不需要其他任何辅助材料和添加剂。同时臭氧是由氧分子携带一个氧原子所组成, 决定了它只是一种暂存形态, 会自行分解, 常温下大约30min就变成氧气, 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 所以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 被称为“绿色消毒剂”, 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并且臭氧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 扩散均匀, 包容性好, 克服了紫外线杀菌存在的诸多死角的缺点, 可达到全方位、快速、高效的消毒灭菌目的。这已为国内多家制药厂的使用实践充分证明。
c.操作简单性。臭氧灭菌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臭氧发生装置, 设置全自动定时控制消毒时间, 开机即可自动进行消毒, 操作使用特别方便。
臭氧灭菌具有以上优点, 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臭氧杀菌效果, 其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 温度低、湿度大则杀灭效果好, 相对湿度>70%, 杀灭效果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是由于相对湿度提高, 可以使细胞膨胀、细胞壁变薄, 使之更容易受到臭氧的渗透溶解。
既然对人、动物的致病菌、病毒具有很强的溶菌性杀灭作用, 那么臭氧对人是否存在毒性呢?事实证明, 臭氧是无毒物质安全气体, 谈到它的毒性主要是其强氧化能力, 在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 人员须离开现场, 原因是臭氧刺激人的呼吸系统, 造成呼吸系统的应激性反应, 严重的会造成可逆性伤害, 为此, 国际臭氧协会 (IOA) 制定卫生标准:国际臭氧协会:0.1ppm, 接触10小时;美国:0.1ppm, 接触8小时;中国:0.15ppm, 接触8小时, 臭氧浓度在0.02ppm时, 嗅觉灵敏的人便可觉察, 称为感觉临界值, 浓度在0.15ppm时为嗅觉临界值, 一般人都能嗅出, 也是卫生标准点。当浓度达到1~10ppm时, 称为刺激范围。事实上安全使用臭氧完全可以保证人的健康不受危害。臭氧应用一百多年来, 至今世界上无一例因臭氧中毒死亡事故发生。
在具体使用中, 臭氧消毒过程应与人员隔离, 一般的臭氧发生装置都是自动控制的, 只要设定好相关参数, 即可以实现无人职守, 这与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需要专门培训过的人员现场操作相比, 对人员的身体健康更有保证。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臭氧可以氧化很多金属, 铝、锌、铅与臭氧接触会产生氧化腐蚀, 但含25%Cr的铬铁合金 (不锈钢) 基本上不会受臭氧腐蚀。
臭氧对普通橡胶腐蚀作用最大, 所以在应用中应使用耐腐蚀的硅橡胶或添加耐腐剂的橡胶制品。
臭氧发生一般采用高压电源供电, 所以在有导电气体或含烃类介质存在的环境中应杜绝使用, 使用人员须按操作规程安全执行。
臭氧杀菌技术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杀菌技术, 但是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受到广大制药企业的青睐。与各种传统杀菌方法相比, 臭氧杀菌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优点, 所以它成为我国GMP中被推荐的重要杀菌方法之一。因此臭氧灭菌在制药工业企业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景岩.臭氧灭菌技术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 6 (5) .
[2]金雪梅, 付亚冰, 吴波.臭氧灭菌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初探[J].中华医药杂志, 2003, 8 (3) .
臭氧在红酒木桶灭菌效果实验 第2篇
关键词:红酒木桶,臭氧,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效果
红酒木桶属于重复使用的酿酒器物, 因其盛装饮品, 对它进行清洗和消毒存在着定的要求。如果消毒不彻底, 可增加消费者在饮酒过程发生病菌传染的危险性以及在反复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酒桶的空气暴露污染受到霉菌感染使红酒变质。据报道, 使用后的木桶在清洗消毒的致病菌阳性率相当高, 清洗消毒后仍可查出不少致病菌。常用的红酒木桶消毒方法主要是采用高温高压和一些消毒剂, 但对臭氧能否用作红酒木桶灭菌方法, 尚无定论。目前, 应用臭氧对红酒木桶进行消毒正在探索中。该产品“红酒木桶灭菌臭氧洗消机” (以下简称洗消机) 的原理是:采用高压激发产生臭氧, 利用抗腐蚀的316不锈钢结构, 设计与之红酒木桶生产工艺相匹配的结构, 在酒生产过程对进红酒木桶行自动清洗和消毒。为了评价该机的洗消联合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稀释液:1%蛋白胨的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 (PBS) (p H7.2) ;中和剂:0.3%硫代硫酸钠和0.1%吐温-80的0.03mol/L PBS;染菌载体;梨木片 (直径1.5cm) 。
1.2 方法
1.2.1 臭氧含量测定。
洗消机按设定程序自动工作20min, 用10%碘化钾溶液20ml将臭氧容入取出, 加入碘量瓶中, 加待测臭氧水100ml和2mol/L硫酸5ml, 混匀。放暗处静置5min后,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并计算臭氧含量。
1.2.2 菌悬液及菌片制备。
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的第4代罗氏瓶培养物镜检, 当芽孢形成率达95%以上时, 用无菌蒸馏水洗下菌苔, 经离心、过滤、断链等处理收集芽孢悬液, 用稀释液制成所需浓度备用。取所需浓度的稀释悬液滴染梨木片, 稍干后再滴染1次, 干燥后即成染菌载体。
1.2.3 中和剂选择试验。
试验菌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芽孢,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设8组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当试验结果出现:第6、7、8组不长菌, 第3、4、5组组间菌相差不超过10%;第1组不长菌或菌数很少, 第2组菌数超过100cfu/片时, 为所选中和剂适宜。试验重复3次, 结果一致者予以确认。取2染菌载体, 放入250ml容器中, 置于该机工作槽内, 连续通入由该机产生的臭氧氧化20min, 取出试验样片分别放入含5ml和5ml中和剂试管中, 作用10min后, 振打、混匀, 用倾注法接种, 于37℃温箱培养72h后计算结果 (以下有关试验样片放入中和剂并接种均按此程序操作) , 作为中和剂选择试验的第1、2组。另取3个染菌载体, 放入250ml容器内放置20min, 其余操作与上述相同, 作为中和剂选择试验的第3、4、5组。
1.2.4 载体定量杀菌试验。
(1) 取2个染菌载体, 固定在该机工作槽内, 按该机设定程序启动6min、12min, 通入臭氧;然后取出试验样片分别放入中和剂并接种。另取2个染菌载体, 按上述相同的操作程序放置于空气中, 作为该试验的阳性对照。同时, 将染菌载体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放入中和剂并接种, 作为初始污染菌数对照。 (2) 试管中臭氧杀菌试验:将4支装有染菌载体的试管, 分别通入该机产生的臭氧30ml立即拧紧塞盖, 计时, 作用10min、20min、30min和40min后, 取试验样片放入中和剂并接种。另以无任何处理40min, 作为该试验的阳性对照。
2 结果
2.1 臭氧含量经检测, 洗消机生成的臭氧含量为38.6mg/L。
2.2 中和剂选择试验洗消机生成的臭氧, 经0.
3%硫代硫酸钠和0.5%吐温-80的0.03mol/L PBS的中和剂作用5min, 可有效中和溶液中和菌体表面残留的该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作用, 且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及培养基无不良影响。3次重复试验平均值:第1组生长菌落数远少于第2组;第3、4、5组生长菌落数间误差为5.22%, 第6、7、8组均无细菌生长, 试验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
2.3 臭氧的杀灭效果该试验的初始染菌载体菌落数为1.
52×108 cfu/片, 无臭氧置于空气6min和12min的阳性对照平均菌落数分别为1.01×10 6 cfu/片和6.92×10 5 cfu/片。按洗消机设定的程序, 臭氧6min和12min, 对染菌载体的杀灭率效果。在该试验中, 经臭氧处理后无细菌芽孢存活, 平均杀灭率为99.97%。
3 讨论
臭氧灭菌 第3篇
1 臭氧的发现及应用历程
自1785年,德国人Van Marum在雷雨后,发现空气特别清新,并且有独特的草腥味,因而发现了臭氧的存在。1840年,德国化学家Schombein在巴塞尔发表了他的题为“电解水过程中阳极的气味”这种刺激的气体被正式确实为“活性氧”并命名为臭氧(Ozone)。臭氧又名超氧、强氧、富氧、三子氧,因大气臭氧层对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作用而广为人知。1973年,清华大学王占生教授等研制出了玻璃管臭氧发生器;80年代又研究出了高频臭氧发生器,并在环保医疗等单位应用;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臭氧信息服务网。2000年,欧共体批准臭氧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各种妇科类疾病等。解放前,我国的臭氧研究完全处于空白状态。1928年,英国人在天津“合记”蛋厂对空气进行消毒,才开始了臭氧在中国的应用。2003年解放军总装备工程设计院针对臭氧对甲醛炸药火箭推进剂、三硝基和化学武器等废水净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我国“非典”期间,北京工业大学和武汉大学在P3实验室对SARA病毒进行了灭活,综合灭活率高达99.22%,这是世界上首次用臭氧灭活SARA病毒,这意味着臭氧在医学上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然而,220年来,由于臭氧本身的不稳定性,应用臭氧治疗仍长期依赖于昂贵的臭氧发生设备,设备所产生的臭氧气体和水深液也只能现场制备、现场使用;上世纪来中国武汉大学的物理、生物医学专家和科研人员联合组成“03物理常态应用”课题组,经过近13年7620余次的反复试验和论证,终于找到了“常温常压下臭氧常态固化”技术难题的解决办法,这项技术的成功研究意味着人类220多年来,固化臭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2 臭氧及臭氧消毒剂的理化性质
臭氧是臭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臭氧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在浓度很低时有新鲜芳草气味,在常温常压呈淡蓝色的气体,液体为暗蓝色,固体接近黑色。臭氧能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臭氧的相对密度为1.658(空气=1),气体经冷压处理可呈液体,其密度为1.71(水=1),沸点为-112.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高约12倍,但因臭氧在空气上的分压很小,所以在常态下,臭氧的溶解度仅为3~7mg/L。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min,所以臭氧不像其他工业气体可以用瓶储存,一般都是现做现用,因此极大地限制了臭氧使用范围。
臭氧的氧化能力极强,其氧化还原性仅次于氟,可以氧化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由于氟有毒,现已很少使用。臭氧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氧气,对人体细胞无任何损害,并且,臭氧对组织还有较强的穿透性和扩散性,可深层渗透到组织和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因此,臭氧就是现在应用最广泛,无二次污染的消毒剂和氧化剂。
3 臭氧的医学应用及工业应用
臭氧除了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神奇的生物学功能。目前,欧美各国对臭氧的医学应用非常广泛,2000年,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已批准了臭氧治疗仪用于病毒性肝炎、椎间盘突出、妇科炎症、中风等疾病的治疗。2004年,我国批准进口国外臭氧治疗仪进入临床应用。山东省人民医院、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南方医院等都先后建立了臭氧治疗中心,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3.1 医学应用
臭氧已经在医学领域进行了应用:(1)臭氧已广泛用于妇科炎症,各种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足癣等癣疾;各种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如尖锐湿疣;各种毛囊炎、青春痘、痔疮、皮肤烧伤、灼伤及外伤引起的皮肤感染、口腔黏膜溃烂等。(2)静脉输入臭氧,可增加血臭氧及氧气密度。臭氧可帮助肝脏分解毒素及废物,可用于肾功能衰竭、化学中毒的解毒等。(3)臭氧可分解胆固醇及甘油三脂,降低血脂,可治疗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疾病。(4)臭氧分解产生的氧气(O2)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5)臭氧可分解尿酸及糖蛋白,可治疗痛风及椎间盘突出。(6)臭氧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治疗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7)臭氧可用于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消毒。(8)医学保健:央视国际专门介绍了日本及欧洲臭氧治疗皮肤疾病及其他疾病。
3.2 工业应用
臭氧在工业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1)工业废水处理;化学武器废料、导弹推进剂废料处理。(2)自来水厂饮用水消毒灭菌。(3)造纸厂纸浆及纺织品漂白等。(4)食品、水产品运输保鲜。
4 臭氧抗菌剂的技术指标
4.1 臭氧浓度及PH
对臭氧消毒油剂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室温25℃,臭氧消毒油剂的PH平均值为3.26,臭氧化合物含量的平均值为6.4g/L,折合臭氧浓度≥4.4g/L。
4.2 安全性
对臭氧消毒油剂安全性检验,如下表1。
5 臭氧抗菌油剂的广谱消毒杀菌作用
臭氧是一种广谱消毒杀菌剂,几乎对所有病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霉菌、真菌及原虫、卵囊都具有明显的灭活效果,在10~16mg/L浓度条件下,常见的大肠菌、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杀菌率在99.99%以上,臭氧还可以杀灭肝炎病毒、SARS病毒、感冒病毒、脊椎灰质病毒、艾滋病毒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5.1 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见表2。经30人实验证明,对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可达97.4%,残留菌数达GB15982~1995要求。
1998年湖北省卫生厅防疫站对臭氧抗菌剂进行微生物定量杀灭试验表明:在气温22~23℃条件下,臭氧消毒剂作用2min以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为100%,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率在99.99%以上。对芽孢杀灭作用,见表3。
5.2 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见表4。
5.3 对真菌的杀灭作用
见表5。
6 臭氧抗菌剂动物实验资料
同济医科大学环境流行病学教研室进行了“臭氧抗菌剂治疗大鼠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的实验。6.1臭氧抗菌剂对普通伤口愈合的效果正常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麻醉消毒后人工大鼠背部伤口,实验组用臭氧化物(臭氧浓度10~15mg/L),对照组用0.5%碘伏涂擦,于手术后第7d和14d,测量各组大鼠伤口周长。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提示臭氧化物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快于碘伏组。
6.2 臭氧化物对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
对每只大鼠伤口部位实施人工细菌感染实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9ml的混悬液,均匀涂抹每只大鼠伤口部位,伤口人工感染后4h进行臭氧水、碘伏处理。臭氧化物组每天涂抹一次;空白对照组每天只用灭菌蒸馏水冲洗伤口半分钟,每天冲洗一次。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显示碘伏消毒组和臭氧化物消毒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但臭氧化物消毒组恢复与碘伏消毒组伤口恢复没有显著区别。
7 臭氧抗菌剂临床试验资料
7.1 2003年欧洲臭氧治疗仪,治疗各种疾病临床总结报告,见表6。
7.2 臭氧抗菌剂在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武汉市皮肤病防止研究所和武汉市性病检测中心采用臭氧抗菌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选择霉菌性阴道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臭氧消毒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擦拭阴道后放置达克宁栓),治疗后第7d进行疗效评价:有无炎症反应;有无乳酸样白带;实验室取样镜检或培养是否阴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
7.3 臭氧抗菌剂在创伤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外科进行了臭氧消毒剂在创伤外科中的临床试验,实验对象为急诊创伤病人,实验设臭氧化物消毒试验组和常规消毒组。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臭氧消毒剂完全达到临床消毒要求,不仅如此,使用臭氧抗菌剂对伤口恢复的影响亦明显优于使用常规消毒剂,即试验组病人伤口发生炎症反应与化脓性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7.4 臭氧抗菌剂在烧伤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7.4.1 体外杀菌实验
病例选自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取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获得的常见菌株,置于臭氧抗菌剂中作用20秒、5分钟、10分钟在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并计数菌落数。结果臭氧消毒剂对该科患者创面分离常见菌株显示了强大的体外杀菌作用。受检菌株包括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氏菌、产气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所有受试菌株在20秒内被100%杀死。
7.4.2 临床研究试验
将病人随机分为臭氧化物消毒实验组和常规消毒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按同样方法隔日处理创面一次,将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提示臭氧化物消毒实验组较常规消毒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创面细菌灭杀率比较,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7.5 臭氧抗菌剂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进行了臭氧消毒剂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的临床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该科1998年4~7月自然分娩会阴侧切的产妇13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臭氧抗菌剂消毒,对照组进行常规1%活力碘消毒。术后5天拆线时观察愈合情况,并在会阴消毒后,按消毒技术规范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表明两组愈合情况以及细菌培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二者具有相同消毒灭菌效果,并且臭氧抗菌剂优于常规消毒剂。
7.5.1 臭氧抗菌剂涂抹伤口创面,除起到消毒灭菌作用外,还可渗透到几毫米的深部,杀死伤口深部的厌氧菌,同时使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变疏松,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免疫细胞的产生和繁殖,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7.5.2 用臭氧抗菌剂治疗会阴切口后,创面清洁,视野清晰,且渗血明显减少。试验结果见表7。
8 讨论
8.1 臭氧抗菌剂消毒灭菌作用机制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O3分子。当生成后O3分子中的第三个氧原子会不断从O3分子中游离出来,游离的氧原子会在瞬间产生强大的杀菌、解毒、漂白、脱臭等氧化作用。O3分子如果未与其他物质反应,即会自动分解为氧气,如:CO+O3→CO2+O2,2O3-3O2。臭氧抗菌剂消毒灭菌机制有两种,微生物菌体可直接和臭氧发生氧化反应,又可与O3分解生成羟OH间接反应,因OH有极强的氧化性,所以杀菌速度极快。如:O3O2+(O),(O)+H2O→2OH-。
臭氧的强氧化作用使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产生氧化,从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化而死亡。一般认为,臭氧杀灭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其糖核酸(RNA)或DNA物质完成的。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臭氧首先作用于细胞壁,使膜构成成分受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至杀死。湿度增加可以提高杀灭率,是由于高湿度下细胞膜膨胀变薄,其组织容易被臭氧破坏。臭氧能杀死病毒细菌,而健康的细胞具有强大的氧化平衡系统,因而臭氧对健康细胞无害。8.2臭氧抗菌剂消毒灭菌特点臭氧制剂的灭菌特点可从以下方面表述:(1)广谱性:臭氧对各种真菌、病毒、真菌、霉菌等都具有杀灭作用,是一种“万能”杀菌剂。这是其他任何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消毒剂所无法比拟的。(2)高效快速性:臭氧达到一定浓度后,可在数秒至数分钟之间100%杀灭病原微生物,是已知消毒剂中作用速度最快的一种。(3)安全性:臭氧急性毒性实验显示LD50>5000mg/kg,属于无毒,且对皮肤、黏膜、眼等均无刺激作用,由于健康的细胞具有强大的氧化平衡酶系统,因而臭氧对健康细胞无害。(4)穿透性:由于O3分子量小,对细胞、组织有极强的渗透作用,可迅速渗透到细胞、组织内杀灭病原微生物。(5)无耐药性:同于臭氧的作用机制不同于通常的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所以任何细菌、病毒、真菌等都不会对臭氧产生耐药性。无论使用多久,都不会有耐药产生。(6)杀菌治疗双重性:臭氧杀灭病原微生物后生成氧气,可供细胞、组织吸收利用,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且愈合无疤痕和色素。
摘要:目的 探讨臭氧系列制剂在消毒灭菌方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通过系列的动物和人体的实验,臭氧抗菌剂治疗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实验及对烧伤创面消毒杀菌作用的体外杀菌实验,临床研究对单纯疱疹病毒灭活效果实验,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和性病的治疗。结果 经对比试验和临床治疗组实验,凡使用臭氧抗菌剂的效果均高与其它制剂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臭氧制剂其抗炎、抗感染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耐药菌株和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其见效快、疗程短、无任何副作用且费用低廉等优势赢得患者好评,得到医药人员认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臭氧固化系列,消毒灭菌,抗菌消炎,动物实验,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蒙德生,康小平,薛芹.泛力克(臭氧制剂)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C].中国厂矿医学,1997,94.
[2]蒋正明,刘春,白瑞珍,等.泛力克(臭氧制剂)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28例疗效观察[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18(9):42-43.
[3]白瑞珍,饶邦忠,屈雪菊.泛力克(臭氧制剂)对白色念菌的抑制作用[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19(4):187-188.
[4]乔治,乔伟民,唐军.泛力克(臭氧制剂)在口腔恒化器中抗菌斑作用的研究[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19(7):214-215.
[5]宗润芝,冯国琴,刘胜武,等.奥力克(臭氧制剂)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抑菌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丛刊,2000,10:96.
臭氧灭菌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