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
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精选12篇)
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 第1篇
淋巴细胞偏低暗示了身体某个部位有炎症,从而产生感冒,发烧,咳嗽其都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血管中嗜酸粒细胞若在百分之六以上,即为病态,见于一些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也可出现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脏器移植排异反应前期,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例,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血小板分布宽度意义不大,也不是说计数正常就正常,这还要看血小板的功能如:聚集功能,黏附功能,血小板3因子等是否正常。
淋巴细胞偏低可能是由急性淋巴结炎引起的:
急性淋巴结炎多数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源,由于化脓菌侵淋巴管侵犯淋巴结所引起的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严重时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如处理不及时可形成脓肿. 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 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
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 第2篇
概述
成人淋巴细胞总数<1000/μl,儿童(2岁以下)<3000/μl。
正常成人淋巴细胞计数1000 ~ 4800/L,儿童(2岁以下)9500 / 3000 ,l6岁达到正常低值1500 g/L,65%外周血T细胞(helper T CD4细胞)。T细胞绝对数下降,大多数患者淋巴细胞下降,特别是在CD4细胞。
成人外周血CD4 T细胞平均值为1100/μl(300~1300/μl),其他主要T细胞亚群CD8 (抑制性)T细胞绝对数为600/μl(100~900/μl)。
病因学
医源性淋巴细胞减少症可由于细胞毒化疗,放疗和注射淋巴细胞球蛋白而引起。牛皮癣患者长期使用去斑素(psoralen)及超声辐射均可损害T细胞。糖皮质激素通过诱导细胞损坏而造成淋巴细胞减少。
自体免疫性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可发生淋巴细胞减少症。丢失蛋白肠病可伴随淋巴细胞减少。
症状,体征和诊断
淋巴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引起症状,通常是在过程中的其他疾病的诊断,尤其是病毒性的重复发生,真菌或原虫感染。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确定。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用其表达的反原型进行细胞的分类和鉴定。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怎么办?
1.再次复查血常规,了解血象变化;。
2.除发热患有其他症状吗?必要时查胸片。
3.尝试中药汤剂治疗一下,可能效果好。
公斤茧制种量偏低的原因与对策 第3篇
1 造成公斤茧制种量偏低的原因
1.1 桑园管理不到位
桑园病虫害多, 偏施氮肥, 叶质差。桑品种搭配不合理, 种蚕造卵数少, 造成公斤茧制种量低。
1.2 防病消毒不全面、不彻底
蚕病多造成种茧健蛹率低下, 直接影响公斤茧制种量。
1.3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饲养蚁量偏多, 饲育环境差, 管理粗放、蚕茧死笼率高。
2 公斤茧制种量偏低的对策
2.1 加强桑园管理, 提高桑叶叶质
2.1.1 做好桑品种的合理搭配。
桑品种叶质是决定种茧造卵数的重要因素。目前蚕种场主要的桑品种有新一之濑、湖桑32号、桑711等几种。桑品种新一之濑、湖桑32号、桑711最佳搭配比例为1.5:6:2.5。新一之濑宜在饷食期使用, 桑711宜在5龄盛食期使用。
2.1.2 做好桑园治虫工作。
做好桑园虫情测报, 选用适合桑田治虫的农药品种, 治虫工作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确保桑田无虫害。
2.1.3 合理施肥。
桑园施肥, N、P、K的比例, 种茧育桑园一般为5∶3∶4, 个别地区要进行土壤检测, 确定施肥比例。每年每亩桑园追施饼肥175~200kg, 防止偏施氮肥。
2.1.4 做好春季摘芯工作。
春季摘芯是提高桑叶质量、产量的重要环节, 要求摘得及时、摘得彻底。摘芯的时间应与天气情况、用叶时期密切结合, 分期、分批进行。一般在大蚕期用叶前8~10d进行。摘芯的标准为一芯、一叶, 摘除率在98%以上。
2.2 严格防病消毒, 提高健蛹率
防病消毒工作要做到蚕期前消毒、蚕期中消毒及回山消毒。药液浓度要随时消随时测定, 确保消毒全面、彻底、有效、不留死角。蚕期中要特别注意贮桑室的消毒工作, 尤其是春季贮桑室湿度大, 易感染病菌。
根据季节、气候及蚕室条件, 加强通风换气, 增强蚕儿体质。秋季蚕具要及时暴晒, 防止僵病、曲霉病的发生, 提高种茧健蛹率。
2.3 掌握饲养密度
饲养环境与蚁量的投放量有很大的关系, 投放过多, 蚕座蚕头密, 造成环境差、食桑不足, 蚕儿易生病。投放过少, 房屋设备利用率低。建议每间标准蚕室每批蚕投放量要适中。
2.4 严格饲育操作规程
2.4.1 合理掌握给桑量。
由于各蚕种场养蚕人员老龄化, 各蚕种场大多采取省力化养蚕, 主要采取减少给桑回数的方法, 这就直接造成了每次给桑量的偏多、偏厚。在秋季高温多湿的环境下, 蚕座闷湿, 蚕儿长时间埋在残桑下造成蚕儿体质下降, 蚕座残桑过多, 蚕座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僵病、曲霉病的发生, 影响种茧健蛹率。建议高温时段给桑量要偏少, 晚上一餐宜多给一点以保证蚕儿营养需要。
2.4.2 合理调节蔟中及种茧保护环境。
种蚕在饲育过程中要做到“四匀”:感温均匀, 蚕头稀密均匀, 给桑均匀, 桑叶老嫩均匀。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迟眠蚕, 提高蚕群体的匀整度, 减少蚕病发生。要注意蔟中及种茧保护环境。上蔟蚕头不宜过密、过青, 特别是日系品种, 防止结茧率低。蔟室要明火升温、通风排湿。蔟中温度不宜偏高, 掌握在24℃左右为宜, 避免出现28℃以上高温以防诱发病蛹。
茧儿形成后要及时翻蔟排湿。早采茧儿要粒粒平铺减少缩尾蛹、连尾蛹的发生。种茧保护温湿度要合理, 防止发生旋蛹造成损失。种茧保护温度为24℃~24.5℃, 相对湿度为75%。
2.4.3 掌握削茧适期, 降低鉴蛹错误率。
削茧时间应掌握在蛹体复眼着黑色时进行。适温下在上蔟后11~12d进行, 削茧过早, 造成伤蛹、败血蛹增多, 过迟后期工作跟不上, 会降低公斤茧制种量。鉴蛹要努力降低错误率, 错误率控制在1%以内。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及时复核鉴蛹, 减少损失。摊蛹时注意日系品种, 蛾体易潮, 不宜放得过密。
2.4.4 做好蛹发育调节工作。
发育调节工作是提高公斤茧制种量的重要一环, 调节得好对交批发蛾一致, 雄蛾冷藏时间越短, 交尾性能越好, 单蛾制种量越高, 从而提高公斤茧制种量。
2.4.5 做好制种工作。
感光应在早晨3~4时进行。捉蛾应在蛾翅展开, 蛾体充分成熟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在早晨的7~8时为宜。交配时间日系4h, 中系4~6h为宜。秋季制种时外温较低, 要保证交尾室的温度不低于24℃, 温度过低不受精卵残存卵增多。保证交尾室的空气清新, 做到长交配快产卵。
拆对的原则是时间短速度快, 一般要在2h内结束, 防止劳力不足拆对时间长造成损失。拆对时拆好的雄蛾要及时送冷库保存, 防止消耗过多体能影响二次交配。
产卵室的温度在盛产卵前保持25.5℃, 盛产卵之后24.5℃~25℃为宜。秋季制种气候干燥, 要注意产卵室的补湿工作。
保持产卵室内空气清新, 要提早装好出烟管道。
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的五大原因 第4篇
首先,农业合作组织能不能大幅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农业组织不能给组织成员带来利益增进,其组织成员就会拒绝加入或者选择退出。目前的现状是,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农民几百年都在精耕细作,农作物的单产量已经接近现有农业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并没有多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而且,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农业合作组织也没有为农民的农产品在价格上带来更多实惠。
第二,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管理,都要因此发生管理费,这就形成了组织成本,势必增加农民的非农投入,势必使粮食生产的成本更高,农民多数不情愿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而在没有更高的效益去弥补这块成本之前,组织的高效益就变成了低效益,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第三,要想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的关注与热情是基础,而具有组织能力的“挑头人”也非常重要。然而在农村,优秀的人才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流入其它行业,就是留在农村的优秀人才,也大多以农村为基地,搞起农业之外的行当。他们的收入基本上跟农业关系不大。这些人对组织农民、对农村政权建设都不甚热心。村干部对这些人往往采取礼敬不扰的态度。他们在政治上的环境是相當宽松的,而经济上比多数村民更有优越感。自己顾自己,避免参与组织活动招惹是非也是他们的理性选择。所以说,在农村有能力组织的人不愿意去组织,而愿意组织的人却没有能力去组织。
第四,农村的乡土文化不利于组织的管理。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亲情、友情、宗法以及其他关系密布其间。这些关系都将构成对管理权力、管理行为的挑战,它使简单的管理变得无限复杂起来。组织成员对共同利益的关注、对公共规则遵守的自觉性在与这些关系的权衡中往往不能占压倒优势。管理的失效最终会抽走组织大厦的最后一根支柱。
第五,农业组织缺乏发挥协作效率的空间。比如,工厂里有铸造、锻造、车削、组装等工种。工厂里的铸造工人可以常年搞铸造,于是他搞铸造很在行,产品品质由此而提高,产量因此而增加。搞锻造、车削、组装的人也一样,常年搞一种工作,很在行。技术水平因此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确也需要完成很多不同的工作。比如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等。但让一批人专门搞耕地,另外的人专门搞播种、施肥、除草、收获显然是不行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有时限,不可以同时进行。此外,农业生产在操作环节的技术含量不高,更多属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虽然也有一些工作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但这些工作又通常不是最紧迫的。这样一来,靠组织能完成的工作,靠家庭、个人、市场就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大多数农民不需要借助于农业组织这个形式。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一步突破以上五个方面问题的制约,通过建立完善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把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力量,让更多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切实推动现代农业的进程。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第5篇
淋巴细胞偏低主要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可以有乏力等症状。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主要是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引起的,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都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一个高了,另一个就要降低。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多为炎症或感染的表现,一般多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增高。
要结合病情具体分析,如没有任何疾病或症状,白细胞总数也不高,单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也可能无病理意义。
如有感染的可能,可适当用抗生素治疗。
二、红细胞压积偏低32.7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这三项是用来诊断贫血的,特别是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偏低对贫血的诊断意义较大。
你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都正常,单纯红细胞压积偏低,不能诊断贫血,没有病理意义。
有些检验因素或生理因素,如饮水多,出汗少,血液补稀释,也可稍偏低。
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这两项是用于诊断贫血类型的,只要不贫血,这些数值偏高或偏低没有多大意义。
拓展阅读:淋巴细胞偏低的危害
中性细胞代表炎症,淋巴细胞低是相对的,对于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其实说白了就是机体的免疫应答反映。有细菌感染,体内的中性细胞来杀细菌,造成中性高,有病毒淋巴细胞起作用。
淋巴细胞偏低怎么办
白细胞组成主要是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感冒时候淋巴细胞会增高,有炎症感染时,粒细胞会增高,所以淋巴细胞比较低的时候,粒细胞就会相对来说高,说明有炎症.
指导意见:
当然,这只是相对来说的,其实淋巴细胞比率正常范围是20%―40%,你的偏低,如果其他结果都正常的话,没什么临床意义.
中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第6篇
一般是这样的,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 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监测是尿常规检查中必检项目,中性粒细胞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其是否正常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第7篇
2.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检查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第8篇
4.凡白细胞减少的人,宜食用以下食物,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蜂王浆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
紫河车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为1疗程。用同样的食法,也适宜白细胞减少症者眼食。
大枣
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化疗放疗效果,预防和治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黄芪
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白细胞减少者宜食之。
参
能大补元气、强壮身体,对白细胞减少症表现为气虚,及阳气不足、体虚气短、怕冷乏力者尤为适宜。
党参
有补气、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为气虚之人常用之品。据药理实验报道,党参给正常兔连续服用后,可使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多,党参对因放射线疗法及化学治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其升高。
小茴香
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伤寒蕴要》中说它“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所以,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疗和抗癌药化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以之作为调味佐料,尤为适宜。
丁香
为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味辛,有温中暖肾之功。《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能“补肝,润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丁香内服吸收入血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心跳加快,并能使白细胞增加。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颇适宜。
牛髓
能补肾益髓。《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说它“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精血亏损,虚劳之病,因此,常食颇宜,可收到补虚劳,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
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韩氏医通》认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中还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因此,白细胞减少症者,多属中医脾气虚弱,多食牛肉则补气健脾,故常食颇宜。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
能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唐代食医孟诜认为狗肉“补血脉,填精髓”。白细胞减少症可属中医“虚劳”范畴,狗肉有补脾气,益肾气的作用,因此,对白细胞减少之人兼有脾肾两虚,无力腿软,四肢欠温者,食之最宜。
鹿肉
性温,味甘,能补五脏、调血脉,中医常用以治疗虚劳羸瘦之人。《别录》谓:“补中,强五脏,益气力。”《医林纂要》亦说:“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兼有脾肾两亏,阳气不足之人,食之最为适宜。
鹿胎
为鹿的胎盘和胎兽,能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本经逢原》中说:“鹿性补阳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肾精亏虚,元阳不足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宜食之。
鹿茸
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明李时珍认为它“治一切虚损”。现代也有报道,单用鹿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例,血象进步者3例,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也有用以治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15例,结果有7例血象和症状均有改善。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又兼阳虚怕冷之人,颇为适宜。鹿角胶也有同等功效,故也适宜服用。
单核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有什么 第9篇
这个不能单纯看数据,主要结合症状具体看待。再者,还有年龄,性别,都有关系的。后面那个正常值只是参考范围,是95%的范围,也有人不处在这个范围内也是正常的,要个别对待。如果没任何异常感觉,那也许只是一些小炎症,如感冒什么的。
如果确实出现不适,可能有以下几种常见原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常见的是感染,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比如伤风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之类的。再就是血液方面的病,再障之类。一般都是感染引起的。不必大惊小怪,不过如果有什么地方明显感觉不舒服,可以进一步做一检查。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8↓正常值为:320-360g/L这个尚属正常范围,如果你是女性朋友的话那则更正常。
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 第10篇
要仔细鉴别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有感染史,随访血常规检查数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检查无特殊发现者要考虑感染引起的反应性白细胞减少。肾上腺素试验阳性者提示有粒细胞分布异常的假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
有家族史怀疑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成人应每周检查血象2次,连续6~9周;儿童每周检查血象1次,连续4周。以明确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和周期性。有药物、毒物或放射线的接触史或放化疗史者应考虑相关疾病诊断。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史,存在抗白细胞自身抗体者,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伴脾大,骨髓粒系增生者有脾功能亢进的可能。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者要注意外周血象和骨髓象有无白血病、转移瘤等细胞浸润。
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 第11篇
中性粒细胞乃是属于一种造血干细胞,在人体里的数量非常多,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细胞。如果检查出体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的话,就证明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身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口腔溃疡也是必然的。同时,这种情况还能够导致身体的血小板数量明显提升,还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还会经常拉肚子。如果要想治疗这种病症,最好从修复免疫系统入手。
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 第12篇
对密切接触放射线、苯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建立严格防护制度,并定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使用细胞毒药物的病人应每1~2天检测粒细胞数,并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尽可能避免或限制服用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在服用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非细胞毒药物)时,应注意每周检查血象。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药物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病史者,应该避免服用相同及同类药物。
常年淋巴细胞数偏低的原因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