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精选4篇)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第1篇

称呼语作为表现人际关系的语言成分, 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情况下, 交际双方收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对方对自己的称呼, 它是交际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称呼语研究主要有分类研究和跨语言研究, 他们大多是从社会语言学或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称呼语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对比研究, 本文尝试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浅析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2 称呼语的含义

那么何为称呼语呢?传统的解释倾向于语用学范畴, 即称呼语就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 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或者他们谈话所涉及的指代第三方的词语。称呼语可以是人称代词、个人姓名、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 或者是头衔、昵称以及名词词组等。称呼语包括呼语与称谓。呼语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词的词语;称谓则是介绍他人身份关系的词语。在系统功能语法中, 称呼语是独立于语气和剩余部分 (Residue) 之外的隶属于称呼附加语部分的句子成分。

3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目的之一是与别人交往, 建立和维持各种社会关系, 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 也寻求或改变他人的看法 (Halliday, 1994;胡壮麟等, 1989)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这是语言的人际功能, 该功能通过多种手段实现。Halliday认为, 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进行体现的。但是根据朱永生和严世清的看法, 人际功能不仅可以通过以上两种系统来体现, 凡是能表现人际关系的语言成分都应该被看作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 例如称呼语的使用。Cate Poynton通过研究澳大利亚英语中的称呼语指出, 称呼语的选择与交际双方的权利地位、彼此接触的频繁程度, 以及情感因素有直接关系。那么本文就在Poynton研究基础之上, 指出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关注的是:称呼语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手段, 它可以揭示交际双方的身份角色和权力、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 以及说话者对受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还可以表达施事行为等。

3.1 称呼语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手段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 语言被看作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方式, 语言发挥着各种不同的功能, 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首先体现在它作为交际双方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手段。即呼唤、招呼某人, 以及引起对方的注意。例如在《简爱》中, Jane见到医生Mr Lloyd时对医生的称呼:

(1) “Come here, Miss Jane:your name is Jane, is it not?”

“Yes, sir,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

这里称呼语sir是Jane招呼医生Mr Lloyd, 并且回答他的问题, 体现了称呼语作为交际双方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再如在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里, 贾政称呼来参观大观园的客人“诸公”:

(2)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 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曹雪芹《红楼梦》十七回)

此例中贾政以“诸公”称呼客人则是为了引起跟随在他身后参观大观园的客人的注意力, 并邀请客人题名。以上两个例子称呼语的交际意义在于调节人际关系, 并为进一步的交际做准备。

另外,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因此语言交际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故意错用称呼语的情形。在这类情形下, 说话者一般都有特殊的目的或者话外之音。但说话者的这种变异是否能实现说话者的预期目的, 有赖于交际双方共有的称呼规则体系。换句话说, 称呼语本身可以被看作是交际双方利用大家所熟悉的语言形式来确立共同点。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黛玉将袭人称作“嫂子”, 便是以玩笑的方式道出袭人这个丫头与宝玉这个主子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3) 黛玉道:“二哥哥不知道, 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膀, 笑道:“好嫂子, 你告诉我, 必定是你们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 替你们和息和息。”袭人推她到:“姑娘, 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 姑娘只是浑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 我只拿你当嫂子待。”

从例 (3) 可以看出, 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呼语却传递了深层的意义, 对人际关系的协调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3.2 称呼语体现称呼者的情感态度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经常能体现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情感和态度。在曹禺的话剧《雷雨》中, 周萍和鲁四凤有这样一段对话:

(4) 周萍:我可明天早车就要走了

鲁四凤:你真不预备带我走吗?

周萍:孩子!那怎么能成。

话剧中, 周萍和鲁四凤是情侣, 这里周萍却称呼鲁四凤为“孩子”, 就像长辈称呼晚辈一样, 字里行间里透漏着周萍对四凤的疼爱之情。再如在下面这个例子中, 可以明显体会到白人警察对黑人医生的侮辱和歧视。

(5) (A scene on a public street in contemporary US)

“What’s your name, boy?”the policeman asked.

“Dr.Poussaint, I’m a physician.”

“What’s your fi rst name, boy?”

“Alvin.”

(ErvinTripp, 1972)

这个例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当代美国。在以前的美国南部地区, “boy”是美国南方白人对男性黑人的称呼。现在, 如果白人称呼黑人为“boy”, 则带有冒犯和侮辱的意味, “boy”原是指对小孩、年轻人和非人生物的称呼。在这个对话里, 一个白人警察称呼来自哈佛的黑人医生为“boy”, 明显就是侮辱。尽管医生想在警察面前维持其做医生的尊严, 在对话里补充说明了自己的身份, 但警察丝毫未把他的回应当回事, 还认为这个医生所答非所问。最后, 警察坚持使用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boy”来称呼Dr.Poussaint。此时称呼语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 而是交际主体思想感情的载体。

3.3 称呼语标志交际双方亲疏关系

所谓亲疏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疏密程度, 是一种容易变化的关系。涉及礼貌、个体的介入和认同。

(6) Ann:I don’t care if it spilled or not!I don’t care if drown in it!

Servant:My dear, you are ill.I will send for Dr.Bonnachoven.

...

Ann:Leave me, leave me!

Servant:It’s nervous.Control yourself, Ann.

Ann:I don’t want to.

Servant:Your Highness.I will get doctor Bonnachoven.

(American fi lm:Rome Holidays)

在这个例子中, 仆人考虑问题非常周到, 一开始她试图接近公主并想与公主保持亲密的关系, 所以用my dear这个昵称。但是后来公主好像失去控制一样, 这时仆人改称公主为Ann, 最后为了让公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及言行举止, 仆人刻意用your highness来提醒公主。这一系列称呼语的变化, 表明了仆人与公主的心理距离从亲近到疏远的情感变化过程。

3.4 称呼语揭示交际双方的身份角色关系

称呼语对人际关系有着敏锐的反应, 它不仅有提醒对方开始交际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摆正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 便于展开交流。同什么人交谈, 应称呼什么, 他们的身份和相互关系都很重要, 所以称呼语的使用能反映交际双方的身份或权力关系。社会语言学把这些形形色色的关系概括为普遍存在的“一致关系”和“权势关系” (祝婉瑾, 1985) 。这两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呼语。“一致”表明了交际双方地位的平等, “权势”是一方能够控制另一方的行动。根据Poynton的解释, 当交际双方权力平等时, 他们之间的称呼是平等的、随意的。而交际双方权力不平等时, 权势低的一方会称呼权势高的一方表明其身份的头衔, 如“王主任”、“张厂长”等。同时权势高的一方使用称呼语的余地也比较大。

(7) “云飞轮船快到了吗?”紫酱脸的人傲然的问, 声音洪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岁了, 身材魁梧, 举止威严, 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坐在那里的轮船局办事员霍的一齐站了起来, 内中有个瘦长个子堆起满脸的笑容抢上一步, 恭恭敬敬回答:“快了, 快了!三老爷, 请坐一会罢倒茶来。”

(茅盾:《子夜》)

此处有两部分无名的称呼, 第一个是“三老爷”, 是船上工作人员对这个“大亨”的尊称, 另一个是“三老爷”通过命令他的属下“倒茶来”表明了“三老爷”自己的身份。通过称呼语的使用, 交际双方维持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

3.5 称呼语表达施事行为

称呼语不仅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和思想感情, 还能表达某种施事行为, 在一定的语境中, 伴以不同的语调, 称呼语能表达警告、威胁、规劝、命令、请求、建议、祝贺等多种语义。下面三个例子就具体阐释了这些语义:

(8) She met his eyes directly.“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Don’t play games, lady.This is for real.”He took out of a fresh cigar and bit off the end, “you saw the papers.There has been plenty on radio, too.”

(Auther Heailey:Hotel)

这个例子中, 称呼语“lady”听起来非常的礼貌和尊敬, 实际上, 在对话中它暗示着一种威胁。

(9) Bessie answers not, but ere long, addressing me, she said

“You ought to be aware, miss, that you are under obligations to Mrs Reed:she keeps you:if she were to turn you off you would have to go to the poorhouse.”

(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

这是小说《简爱》中的一段对话。此处的miss表达了保姆Bessie对于Jane的劝告之意。

(10) “Now, Friday, ”said I, “Do as I bid thee.”Friday said he would.

“Then Friday, ”says I, “Do exactly as you see me do;fail in nothing.”

(Daniel Defoe:Robinson Crusoe)

这段对话出自《鲁滨孙漂流记》中Robinson和Friday从食人生番手中解救船员的章节。此例中的称呼语Friday有命令的意味, 即Robinson命令Friday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事情。

4 称呼语在结构中的人际功能

称呼语在结构中的人际功能, 具体可以体现在变换和结束话题等方面。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就是说话人利用称呼语来转移话题:

(11) MC:And you’re from Brooklyn...have you lived in Brooklyn all your life?Ralph:Er...not yet.

MC: (Amused) I see...Mr Kramden, I’ve always had great respect for the bus drivers of New York.It has been a constant source of wonderment to me how you men who have those huge buses to hundle...

(Leonard Stern and Sydney Zelinka:The$99000 Answer)

在这段对话中, 一开始交际双方谈论的是其中一个说话人Ralph居住的城市Brooklyn, 然后通过称呼Mr Kramden, 另外一个说话人the MC转移话题至Ralph开公交车这个话题上。此处称呼语表达的人际功能是转移话题。

另外, 称呼语还可结束交际双方的谈话话题。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12) 江泰: (盛怒) 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 她这些年伺候你们老的少的, 活的死的, 老太爷, 老太太, 少奶奶, 小少爷, 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 为什么还拉着她, 不放她, 这是干什么?

曾皓:你

曾文采:江泰

(曹禺:《北京人》)

此处曾文采想要结束话题, 所以用“江泰”这个称呼语来表达此意。

5 称呼语人际功能与语境的关系

功能语言学把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语境因素通常能够影响称呼语的选择, 例如一位白领女性在单位被同事称呼为“主管”;在家里, 她的孩子称其为“亲爱的妈妈”或者“老妈”;他的丈夫称呼她为“老婆”, 或者第二人称直呼“你”, 在外人面前称呼她为“我爱人”、“我夫人”或是“我妻子”;她的好友可以直呼她的昵称。此外,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境与语域的三个变体有关:语场、语旨和语式;而人际功能反映了语篇的语旨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通过称呼语的使用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言语行为所在的语境中交际双方特定的人际关系。下面三个例子就反映了这一点:

(13) “In your hand, my fellow citizens, more than in mine, will rest the fi nal success or failure of our course.”

(John F.Kennedy, Inaugural Address of John F.Kennedy)

(14) “你出去, 我现在请你出去, 马锐同学!”

“我不出去, 我有权利坐在课堂里, 刘桂珍老师我交了学费。”

“如果你不出去, 这堂课我就不讲了。同学们, 你们这堂课无法上下去的原因全在马锐, ”

(王朔《我是你爸爸》)

(15) “Your Honor, I found that man outside St.Andrews Church an hour ago...”

“Well, Your Honor, everything the officer says is true, however...”

(Jack London, The Cop and the Anthem)

在例 (13) 里, 由于只有美国总统才可以称呼美国人民为“my fellow citizens”, 所以交际双方的关系是总统和民众。在例 (14) 里, 通过“马锐同学”、“刘桂珍老师”以及“同学们”这几个称呼语, 可以看出这是一段发生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由于老师的社会地位比同学高, 老师称呼学生全名, 同学称呼老师为“姓氏加老师”或者“老师”。在这个例子里, 刘老师被马锐同学以“全名加老师”称呼, 这样称呼是非常不礼貌的, 学生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争执, 学生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力。在最后一个例子中, “your honor”是对法庭上法官的尊称。在法庭上, 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都尊称法官为“your honor”。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称呼语受语境制约同时反映语境中交际双方特定的人际关系。

6 结语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下, 指出称呼语是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 即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双方关系的标尺, 它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身份角色、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态度, 并且能够表达施事行为;它受语境因素制约, 同时揭示语境中特定的人际关系。本文是对称呼语人际功能进行浅析, 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称呼语的研究, 加深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理解,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4.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 Arnold, 1994.

[3]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滕延江.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及其语用翻译等值[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 :32-35.

[6]祝婉瑾.社会语言学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5 (3) :1-8.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第2篇

关键词:称呼语;语用功能;外语教学

称呼语指称谓语中的面称词,用来直接指听话人。称呼语的误用和滥用易导致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比语法错误更严重,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人品。因此,在交际中掌握称呼语的语用功能,避免误用和滥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应成为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

一、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

下面将从揭示话语主体的人际关系、表达说话人感情、以言行事几个角度分析英语称呼语在实际使用中的语用功能。

(一)人际关系指示功能

布朗和吉尔曼在关于第二人称T/V研究中提出了“权势”和“同等关系”两个术语,以此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的的概括虽然还有者其他一些模式,“权势”和“人际关系”的因素在面对面交往中确实普遍体现的。(祝畹瑾,2013)人际关系指示功能是称呼语最重要的功能。

1)Algernon: Did you hear what I was playing, Lane?

Lane: I didnt think it polite to listen, sir.

在这个例子中,Algernon称呼Lane用了比较亲近的T式称呼Lane,而Lane 回答时使用了表示尊重的V式称呼sir. 通过称呼语的使用不同,由此可以推断出Algernon的地位要高于Lane,实际上,确实如此,Lane是Algernon的男仆,地位明显低于Algernon。

(二)表情功能

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可以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绪。在这里我们把这种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因此在分析称呼语的表情功能时,必须要结合语境。表情功能是称呼语最为丰富和有趣的功能。

2) Miss Prism: Cecily, you will come with us.

Cecily: Certainly, Miss Prism. My little task of reconciliation is over.

Chasuble: You have done a beautiful action today, dear child.

在例4中,Chasuble十分满意 Cecily的表现,所以使用“dear child”来表达自己对Cecily的赞赏。

(三)以言行事功能

称呼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行事功能。它有时独立存在,既用以指称受话人,又同时在施行一种言外行为如请求、指责、间侯、警告等。称呼语的行事功能依赖于它出现时的各种语境,通过语境信息表现言语行为。

3) Jack: You young scoundrel, Algy, you must get out of this place as soon as possible. I dont allow any Bunburying here.

在例3中Jack害怕Algernon会毁掉他的全部计划而使用比较具有攻击性的“You young scoundrel”来威胁他离开。

二、英语称呼语教学建议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发现,英语称呼语在话语交际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相关调查证明英语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其语用功能,交际中频繁出现语用失误。因此,接下来将浅析语用失误特点并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Kasper 指出:不仅一般语用语言知识是可教的,而且社交语用知识也是可教的;语用知识的讲授对语用能力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可以从英语称呼语语用功能的角度根据社会阅历及英语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教学。首先,针对于年龄较小的初学者,先讲授称呼语引起注意的功能。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词汇教学,讲授不同情境下称呼语的使用方法。其次,对于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生,讲授其人际关系指示和表情功能。授课过程中可结合句法教学,讲授不同情境下的基本模式。最后,对于社会经验已经到达一定程度的学生,讲授以言行事的功能并鼓励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根据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中文语用能力分层教学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中英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差异不大,这种可以充分发挥母语正迁移的效果,使中英称呼语语用能力同等提升。但是,在具体表达中,中英称呼语差异较大,这也是产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强调中英称呼语的使用差异,避免母语负迁移现象也很重要。

三、总结

称呼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使用语言的人、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正是称呼语的语用功能使它成为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以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并提出从称呼语的语用功能角度进行英语称呼语分层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银行宣传册中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第3篇

称呼语是用于称呼某人的词或词组,属于指示语范畴。Levinson (1983:54)在《语用学》一书中指出: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中得以反映。指示现象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何运用语言形式反映语境特征和如何依靠语境分析理解语篇。语篇中称呼语的使用和语境密切相关,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称呼语,表达不同的意义。笔者根据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对银行宣传册中的客户称呼语进行人际功能分析,旨在说明银行宣传册中恰当称呼语的使用反映和促进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阐明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的实用性。

2. 人际功能的理论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人际功能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推断,反映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并影响他人的态度。因此,语言不但能表征和谈论这个世界,人们还可利用语言资源交换意义,通过和他人交际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语言作为一种复杂的意义符号系统,其基本功能在于其充当其他社会文化符号,语言符号系统和社会文化符号系统相互关联。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 (1946:30 in Eggins 1994:51)最早提出“语境”概念,认为词语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Firth发展了该理论,提出了“语言的可预测能力”。韩礼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域变项(register variables),认为语域变项是根据不同的语言运用而进行的变异(Halliday, 1978/1985 in Eggins, 1994:52)。语域的三个变项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三大纯理功能和语域三变项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经验功能体现语篇的语场;语篇功能实现语篇的语式;人际功能反映了语篇的语旨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语言和语境相互依赖。胡壮麟(1987:105)指出,说话人对听话人和对所说的内容的态度和评判,既反映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扮演与情景有关的交际角色关系,又实现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情景语境中的互动。因此,人际功能和语篇语旨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语言和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语气、情态、语调和评价等方式实现人际功能,语篇中的不同称呼语的使用也能表达不同的人际意义。Thompson (1996:69)指出,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为自己和他人投射一定的言语角色。因此,人们依赖不同的语境,在互动交际中使用不同的称呼语,从而投射给他人不同的言语角色。称呼语的使用同时反映了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如亲疏关系、熟悉程度和权势关系等。笔者根据人际功能所表达的说话人的态度、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等,分析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所反映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银行对客户的态度和对客户的影响。

3. 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调查及分析

3.1 语料收集及调查目的

笔者搜集了国内五家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下分别用简称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共22份宣传册,对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进行统计,将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的称呼语分为三大类。通过语料的调查分析不同客户称呼语在银行宣传册中所占比例。

3.2 数据统计方法及调查结果

首先分别找出五家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语料;然后把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分为四类,将五家银行宣传册使用同一类客户称呼语的语料数进行汇总,分别得出五家银行宣传册使用各种客户称呼语的语料总数,并汇总语料中出现的所有客户称呼语,最后将各种称呼语的语料总数分别除以五家银行宣传册客户称呼语的总数,再乘以100%,所得的就是四种称呼语在银行宣传册中对客户称呼语的分配比率。银行宣传册中四类客户称呼语是:第二人称称呼语您/你;表明社会身份的称呼语单身贵族、上网人士、国际旅游者、个体工商业的朋友等;表家庭角色的称呼语有父母、您子女;法律用语称呼语客户、投资人、租用人、持卡人、法人等。其分配比率如下表:

以上数据表明,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第二人称礼貌用语“您”的使用频率最高,出现次数200次,占72%;其次是法律用语,出现次数60次,占22%。而反映社会角色的客户称呼语、第二人称非礼貌用语“你”和表示家庭关系的称呼语出现次数分别为:9次、6次和3次,各占3%、2%和1%。由于银行属于金融服务机构,扮演的是服务者的社会角色,储户是银行的服务对象,他们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客户作为服务对象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又承担一定的义务,因此,在明确客户义务的称呼语中,非礼貌正式语的使用占有一定的比率,在以下的分析中将详细阐述。银行作为服务机构其基本功能是对客户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客户也以银行的服务质量作为对银行评价的一个尺度。这种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共识构成语境预设发话人用来假设会话参与者或听话人共有的知识(Givon, 1979:50 in Brown&Yule, 1983:29)。银行宣传册作为银行广告的宣传方式之一,是客户了解银行的一个窗口,也是银行和客户进行交际的一种方式,交际中银行对客户称呼方式对银行的宣传效果起一定的作用。因此,银行宣传册中对客户的称呼语不但能反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加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影响客户对银行的态度等,从而实现银行宣传册的交际目的。

3.3 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分析

银行宣传册是银行的宣传手段之一,更是一种交际方式。银行宣传册的交际对象主要有银行的现有储户、潜在储户、对金融业务感兴趣的群体等。银行和客户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决定银行宣传册中对客户称呼方式。另一方面,宣传册中对交际对象的称呼语能反映交际者之间的熟悉程度、亲疏程度、权势关系等,表达对受话人的态度,并通过使用尊称加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心理沟通,实现银行与客户在交际中的互动,缩短和客户之间的社会距离,加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银行宣传册的人际功能。下面笔者对银行宣传册中四类称呼语的人际意义逐一加以分析。

3.3.1 第二人称礼貌语“您”

汉语第二人称单数有礼貌称呼“您”和非礼貌性称呼“你”区分,非礼貌性称呼“你”将另作分析。礼貌称呼“您”一般是用于对长辈、陌生人或领导的称呼,表达对受话人的尊敬、交际者之间的权势或亲疏关系。言语行为中恰当尊敬语的使用可以加强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在银行宣传册有:

(1) 建设银行将竭诚为您服务,当好您的理财助手。(建行)

(2) 因您而变。(招行)

(3) 无论何时何地,您都可以享受到工行周到的网上金融服务。(工行)

例 (1) (2) (3) 中银行通过对受话人使用尊称“您”将受话人的社会地位上移,表达了银行对受话人的尊敬态度,让读者感受到了银行以读者为中心的主体性地位,甚至明确了读者的支配性的地位。对储户或潜在储户的尊称也反映了服务行业的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银行以储户为中心。

第二人称礼貌称呼“您”不仅能表达对客户的尊敬程度,在某些特定的篇章结构中出现,更能起到强化与读者之间人际关系的作用,如中行宣传册之一的开篇:

(4) 对于独自在外生活的您,一定需要比现金更安全可靠的金融工具来保障您的生活学习,不用担忧,中国银行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各种服务,在安全性上绝对有保障。(中行)

篇章的结构是以读者的经历为开篇,表明了发话人银行不但意识到读者的存在,而且关注体谅读者的经历或希望为读者助一臂之力,让读者不但有主体性支配地位的感受,更感受到银行如亲朋好友般的关怀,减少与银行之间的生疏程度,产生对银行的亲切感,拉近读者与银行之间的心理距离。

3.3.2 反映社会角色的称呼语

交际者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现不同的社会地位。银行宣传册的交际对象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身份的储户可有不同的称呼语,同一身份的储户也可使用不同的称呼语。称呼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Levison (1983:89)指出:社交指示语是将言语活动参与者的社会身份、角色、他们之间或某一参与者同所指的人或实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编码的过程。因此,称呼语的选择受语域变项中的语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的限制;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为表达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交际目的,会选择不同的社交指示语,以期缩短或拉长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尤其是交际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有效的交际。银行宣传册中反映社会角色的称呼语有商务人士、个体工商业的朋友、单身贵族、老年人士等。如:

(5) 定活两便特别适合于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朋友。(建行)

(6) “融通金光大道”理财套餐适合对象:承受风险能力强,积极追求资产增长的单身贵族。(交行)

(5) (6) 两例都是有关选择不同储蓄方式的介绍和说明,例 (6) 中表明身份的称呼语“单身贵族”比“单身汉”对他人的称呼更正式,银行通过使用该正式称呼一方面无形中提高了储户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是金融机构,是财富的象征,“单身贵族”的使用拉近了客户和银行之间的距离。例 (5) 中称呼“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朋友”不但用于指称从事个体工商业的读者,而且通过对从事个体工商业的人以“朋友”相称,表达银行和读者之间不只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从而缩短了读者和银行之间的心理距离。

3.3.3 表示家庭关系的称呼语

银行宣传册钟表家庭关系的称呼语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却是银行加强和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如:

(7) 特别设置附属卡独立消费限额,为主卡提供弹性设置,设置起辅助卡纸每月最高消费限额。使父母可以控制和随时掌握子女在外花费。(中行)

(8) 教育储蓄是为孩子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的一种理想方式,属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建行)

例 (7) 中表家庭关系得称呼语“父母”,银行在介绍长城信用卡的过程中把受话人拉到事件过程思维者的角度,让受话人自己去思考,使受话人参与其中,达到读者和银行之间的互动。Sperber&Wilson (1986/1995:27)指出,言语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听话人要在交际互动过程中为每一个话语构建新的语境。例 (8) 中有一个隐形的“父母”角色,属于指示语的投射现象,投射现象研究指示域中枢如何进行心理转移和投射的出现语境和制约因素,说话者在将中枢转移时,听话人必须有能力辨别出中枢已经转移并且能确定中枢转移到何种角色。例 (8) 中通过将银行指示中枢转移到客户指示中枢,说话者转换到说话者的位置,在心理上使交际角色之间相互沟通,使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拉近银行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3.3.4 法律用语的称呼和第二人称非礼貌语“你”

银行与客户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客户作为银行的服务对象,在享受应有的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因此,银行宣传册中有22%的法律用语,如客户、投资人、租用人、持卡人、法人等。

(9) 我们还为尊敬的金卡客户提供免费海外替代卡服务。(招行)

(10) 因临时需要较高信用额度时,你可向我行客服中心提出临时信用额度调高申请。(建行)

例 (9) 中银行在使用法律用语时和尊敬与结合使用,突出对储户的尊敬。例 (10) 中第二人称非礼貌语“你”的使用,既体现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依据语篇语境,又突出了银行能为读者带来的极大便利。

4. 讨论

以上对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分析体现了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的重要思想:人们通过交际表达态度,并影响他人态度,反映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银行与客户之间既有法律关系,两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更重要,银行通过大量使用第二人称“您”、对客户社会角色的尊称,以及表示家庭关系的称呼语表示对客户的尊敬,达到拉近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影响客户对银行的态度,实现银行宣传册的人际功能和交际目的的目标。分析过程还体现了系统功能语法有关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语言与语境之间相互依赖,特定的语言形式创建了特定的语境,而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言(黄国文,2002)。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汇语法表达式,在语境动因下,情境语境将交际目的不相关的意义进行过滤,凸显语境中的某部分意义。正如人类语言学家Hymes (Brown&Yule, 1996:37)所认为的,语境既对语言起限制作用,又起解释说明的作用。银行宣传册中尊敬称呼语“您”的使用和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服务、被服务关系相互适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激活有关“尊称”、“地位高”等文化常识方面的概念框架,从而构建关于银行对读者的尊敬态度的人际意义。

5. 结语

笔者根据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对银行宣传册中的客户称呼语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阐明了语言与语境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Stephen C.Levinson.Pragmatic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ence:Communica-tion&Cogniti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86/1995.

[3]Suzanne Eggin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London and New York:Pinter, 1994.

[4]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 1996.

[5]Gillian Brown&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Lon-d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6]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第4篇

一、模糊限制语研究综述

模糊限制语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Lakoff的开创性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 中。Lakoff认为, 模糊限制语就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在Lakoff的研究基础上, 语言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模糊限定语进行了界定。如语用学研究者Brown/Levinson认为模糊限制语是用来避免不和、表达礼貌的交际手段。Hyland指出, 模糊限定语指那些表明对命题的真值缺乏充分承诺或不绝对表达承诺的语言方式。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模糊限制语是对话语内容进行修正和限制, 体现了说话人或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语言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 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是Prince等人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划分。根据Prince等人的划分, 模糊限制语被分为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 界定话语变动范围, 或者对话语的真实性和涉及范围进行内容上的修正。它包括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 只表示说话者就话题内容作主观的揣测或提出客观的依据, 以间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

二、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分析

我们提取了各类模糊限制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并对其所出现的句子和文本进行了分析, 发现模糊限制语主要可以实现以下人际功能:维护读者面子, 建立良好的作者形象和自我保护功能。

1. 维护读者面子功能。

Brown&Levinson提出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即为了实现良好的互动, 交际双方应当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面子分为两类, 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 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强加于自己, 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在劝说语篇中, 作者的目的是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但是在阐述说明个人观点的时候, 作者对读者的消极面子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这就势必会影响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有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正常交流。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 作者可以使用礼貌语言策略, 缓和威胁, 而模糊限制语, 尤其是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正是为维护读者的消极面子采取的礼貌语策略。请看在LOCNESS语料库中的例子:

1) I think most physicians are very sensitive to their patients'wishes regarding death.

This is a point worth considering.A physician would be a good source of answers, of advice.

2) Although this may be a hypothetical situation, it shows the point that women athletes are still being treated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en.I believe that college women's basketball teams should not be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d be given the same respect,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the men's teams receive, instead of always receiv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totem pole.

例 (1) 中, 作者讨论了在安乐死这一问题中医生的地位。为了避免自己的观点显得过于绝对和武断, 以致威胁读者的负面面子, 作者使用了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I think来说明对医生的看法是个人观点, 而would更表明此处是作者的推测, 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体现出对读者的负面面子的尊重。在例 (2) 中作者讨论了体育运动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 作者同样大量使用了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may, I believe, should等表现出作者在讨论男女不平等时意图缓和语气, 从而减小对读者负面面子的威胁, 使读者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2. 树立可信的作者形象。

在英语劝说文中, 作者总是希望建立诚实、谦逊和谨慎的作者形象, 模糊限制语是树立作者良好形象的必要手段。分析LOCNESS语料库中的劝说文时, 我们发现在劝说文的论证部分, 作者会大量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尤其是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对自己所阐述的事实或观点做出一定程度的修正, 以尽量表现作者的谨慎态度和提高论证的可信度。请看以下例子:

3) Although there is som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ise in crimes and the lack of prayer in public schools, the factor is too minute to be accounted for, because students learn their morals from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4) When someone is concentrating more on their telephone conversation and less on their driving,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get into an accident.This happens often when people are in heavy traffic and are not concentrating on the car in front of them.

在例 (3) 中, 作者试图论证公立学校中祷告减少对犯罪率的上升影响很小, 作者使用了some一词, 首先承认二者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以退为进, 增强了论证的客观性, 显示出自己诚实谨慎的态度。在例4中, 作者论述了手机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其中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 从而增加发生车祸的可能性。作者认为, 这种可能性在交通拥堵或者司机没有注意前车时更大, 但是作者使用了often一词, 说明在这样两种情况下, 车祸发生的频率更大。当然也可能有例外, often这一时间频率副词避免了作者对命题过于武断的论述, 使自己的陈述更为客观可信, 有助于建立谨慎可信的作者形象。

3. 实现作者的自我保护功能。

在劝说文中, 作者一般会引用他人观点或者事实, 以支持个人的论点。在这一环节中, 作者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尤其是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降低了自己对这一观点或事实正确与否的承诺程度, 减轻了自己对所下判断的责任, 从而掩饰了个人观点, 减轻或者避免了读者的批评和质疑, 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功能。在我们所分析的劝说文文本中, 常用的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括介词短语according to, 动词show等, 请看以下例子。

5) Business is an economic institution, but like our economy as a whole it has a moral foundation.Lying, fraud, deception, and theft sometimes lead to greater profit and this is morally wrong and unethical according to the book Business Ethics and Common Sense.

6) They cite a case in which an 18 year old who abandoned her child in a hospital later got custody, even though she was living in a homeless shelter at the time.This is a somewhat strong argument for the opponents of biological parents.Even though they use a rare case as an example, it shows the inconsistency of our court system.

在例 (5) 中, 作者分析了商业与道德的关系。作者认为, 商业行为应当有道德基础, 尽管欺诈行为有时会带来更多利润, 但这样的行为终究是不道德的。在句子最后, 作者使用了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 表明这一观点是源自《商业道德和常识》一书, 既提高了这一观点的权威性, 又表明这是引用他人观点, 从而减轻了自己对这一观点的承诺程度, 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在例 (6) 中, 作者论证美国法律在判决孩子抚养权上更偏向支持亲生父母而不是养父母, 其中一个例子是18岁的少女将刚生下的孩子丢弃在医院, 可后来在她仍然生活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的情况下, 法官仍然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她, 在这段论述的最后, 作者认为这一案件表明美国法律自相矛盾。作者使用show一词, 加大了了作者与这一观点的距离, 模糊了作者对这一观点的肯定态度, 从而起到了保护了自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 G.1972.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2:458-508.

[2]Brown, P.&Levinson, S.1978.“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 in Goody, E.N. (ed.) ,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 t 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P.

[3]Hyland, K.1998.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Amsterdam:Benjamins,

[4]Prince, E.F., Frader, J.&Bosk, C.1982: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A]In R.J.Pietro (ed) .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New Jersey:Ablex, Norwood, 83-97.

[5]徐润英, 袁邦株.社会科学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研究.外语教学, 2009 (6) .

[6]Halliday, M.A.K.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Edward Arnold, London.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精选4篇)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第1篇称呼语作为表现人际关系的语言成分, 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情况下, 交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